TW202116666A - 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及二氧化氯產生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及二氧化氯產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16666A TW202116666A TW109122185A TW109122185A TW202116666A TW 202116666 A TW202116666 A TW 202116666A TW 109122185 A TW109122185 A TW 109122185A TW 109122185 A TW109122185 A TW 109122185A TW 202116666 A TW202116666 A TW 20211666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hlorine dioxide
- chlorite
- bipolar
- molecule
- dioxide gas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1/00—Oxides or oxyacids of halogens; Salts thereof
- C01B11/02—Oxides of chlorine
- C01B11/022—Chlorine dioxide (ClO2)
- C01B11/023—Preparation from chlorites or chlorates
- C01B11/024—Preparation from chlorites or chlorates from chlorit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L2/1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other than foodstuffs or contact lenses; Accessories therefor using chemical substances
- A61L2/20—Gaseous substances, e.g. vapou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Deodorant composi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015—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 A61L9/04—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gaseous or vaporous substances, e.g. ozone using substances evaporated in the air without heating
- A61L9/12—Apparatus, e.g. holders,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1/00—Oxides or oxyacids of halogens; Salts thereof
- C01B11/02—Oxides of chlori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2202/00—Aspects relating to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ng 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 A61L2202/10—Apparatus features
- A61L2202/11—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biocidal substances, e.g. vaporisers, UV lam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為了能安全地操作二氧化氯氣體之產生源,在所欲的時機能短暫性地使二氧化氯氣體大量產生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及二氧化氯產生方法。
本發明之解決手段為一種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其係於容器(1)內之溶劑中,使亞氯酸鹽與在分子內具有強酸基及弱鹼基的雙極性分子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及,一種二氧化氯產生方法,其係於容器內之溶劑中,使亞氯酸鹽與在分子內具有強酸基及弱鹼基的雙極性分子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
Description
本發明關於在容器內之溶劑中,使二氧化氯氣體產生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及二氧化氯產生方法。
以往,已知使亞氯酸鹽的溶液與酸性物質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之器具或裝置(例如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發明專利第619693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二氧化氯氣體(ClO2
)由於在其構造內具有自由基,故具有強氧化力,被廣泛使用作為漂白劑、除菌劑、消臭劑。利用二氧化氯氣體進行微生物的殺菌或滅菌之方法,係與低濃度範圍中使用同等濃度之氯、次氯酸、過氧化氫、甲醛等之方法比較時,可毒性少而安全地實施,而且由於沒有強的刺激臭,故具有無伴隨不舒服感之優點。
又,二氧化氯氣體係每單位重量的殺菌力高,顯示胞子、黴菌、細菌、病毒等優異的滅菌及殺菌效果,而且亦具有不生成如三鹵甲烷之致癌性物質作為副生成物等之優點。
另一方面,二氧化氯氣體係不安定,難以長期間以一定濃度保管。因此,作為使用二氧化氯氣體之方法,當場混合亞氯酸鹽與酸,使其反應之方法為主流(專利文獻1)。
於亞氯酸鹽的溶液與許多種類的酸之反應中,通常得到以數小時~數日單位供目的使用之所欲量的二氧化氯氣體。然而,例如於希望在數分鐘單位之短時間內得到所欲量的二氧化氯氣體之反應中,必須使用鹽酸等之強酸。
又,作為二氧化氯氣體之高速產生方法,可使反應物質之濃度上升,減少反應的總液量,使反應開始後立即的二氧化氯氣體之產生量增大。然而於該方法中,在反應開始後立即高濃度地放出二氧化氯氣體,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周圍環境中的二氧化氯氣體之濃度係局部地區變高,因此問題是如何保證使用者的安全性。
再者,假如在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內殘留高濃度的二氧化氯氣體的話,則亦有如何回收該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問題。因此,希望從反應開始後以指定的延遲時間(lag time)使二氧化氯氣體產生,於指定時間後二氧化氯氣體變成不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內產生之方法。
例如,於人在的環境下,欲以二氧化氯氣體將房間・室內或其他同樣的空間除菌時,於從作業者將二氧化氯產生裝置設置於該空間起到在空間之外迴避為止的期間,希望成為不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或者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產生之狀態。
又,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經過指定時間後,於從前述空間回收該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際,亦希望成為不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或者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產生之狀態。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實際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為了能安全地操作二氧化氯氣體之產生源,在所欲的時機能短暫性地使二氧化氯氣體大量產生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及二氧化氯產生方法。
[解決課題的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第一特徵構成係在於:於容器內之溶劑中,使亞氯酸鹽與在分子內具有強酸基及弱鹼基的雙極性分子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之點。
根據本構成,由於可將亞氯酸鹽及雙極性分子封入容器內而構成二氧化氯產生裝置,故可成為作業性及量產性優異者。
又,根據本構成,若在容器內之溶劑中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進行接觸,則藉由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中的強酸基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氯。於反應當初在溶劑中發生反應時,由於二氧化氯溶解於溶劑中,故成為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在溶劑之外產生之狀態。二氧化氯之溶劑中濃度達到飽和,二氧化氯之壓力升高,溶劑之溫度上升的話,二氧化氯氣體係變成從溶劑中產生(出現)至溶劑外。此時,二氧化氯氣體係以急劇地從溶劑中產生之方式(突沸之方式),在溶劑之外部產生。因此,於二氧化氯氣體急劇地產生至溶劑的外部之前,看起來二氧化氯氣體係幾乎不產生。
如此地,在從剛剛混合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後到二氧化氯氣體急劇地產生至溶劑外為止,變成經過某一定的(指定的)時間。因此,外觀上看起來係在從剛剛混合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後起經過指定的時間之後,以時間差急劇地產生二氧化氯氣體。二氧化氯氣體急劇且大量地產生至溶劑外之現象為短暫性,於短時間內終止。
因此,於本構成中,於從作業者將二氧化氯產生裝置設置於空間起到在空間之外迴避為止的期間,可成為不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或者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產生之狀態。因此,於作業者將二氧化氯產生裝置設置於空間,從剛剛使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接觸之後到作業者在空間之外安全地迴避為止,可確實地確保充分的時間。
又,於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經過指定時間後,從前述空間回收該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際,亦可成為不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或者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產生之狀態。因此,於作業者回收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際,成為反應的大部分終止後,故可安全地回收二氧化氯產生裝置。
隨著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二氧化氯氣體之放出,燻蒸室內的二氧化氯氣體之濃度升高,變成能在該燻蒸室內實施指定時間的對被處理物之二氧化氯處理(細菌・真菌之殺菌處理、病毒去活化處理、害蟲驅除處理等)。此時的二氧化氯氣體之產生為大量且短暫性,因此於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二氧化氯氣體後,一會兒所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之量係驟減。因此,可縮短燻蒸室內的空間之燻蒸處理時間(人之迴避時間),於換氣後,人可立即進入燻蒸室內。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第二特徵構成係在於:具備具有能放出氣體的氣體放出部之容器本體,於前述容器本體之內部,具備收容亞氯酸鹽水溶液的亞氯酸鹽收容部及收容前述雙極性分子的雙極性分子收容部,以藉由施加外力而使前述亞氯酸鹽水溶液與前述雙極性分子接觸之方式所構成,藉由該接觸而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係透過前述氣體放出部而放出至前述容器本體之外部。
如本構成,由於具備亞氯酸鹽收容部及雙極性分子收容部,故於容器本體之內部,可以非接觸狀態收納亞氯酸鹽水溶液及雙極性分子。
又,於「以藉由施加外力而使亞氯酸鹽水溶液與雙極性分子接觸之方式所構成」中,只要如以下地構成即可。亦即,進行:將外力施加於二氧化氯產生裝置而使容器本體的全體或一部分變形等,將該外力傳達至在內部所收容的亞氯酸鹽收容部及雙極性分子收容部之至少任一者,而破壞亞氯酸鹽收容部及雙極性分子收容部之至少至一者等。如此地,可將亞將氯酸鹽水溶液從亞氯酸鹽收容部放出,或者將雙極性分子從雙極性分子收容部放出。例如,若將該外力傳達至亞氯酸鹽收容部而破壞該亞氯酸鹽收容部等,則亞氯酸鹽水溶液從亞氯酸鹽收容部放出至容器本體之內部,可與在容器本體之內部區域所收容的雙極性分子進行接觸。藉此,可以亞氯酸鹽水溶液與雙極性分子接觸之方式構成。
藉由該接觸而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係透過氣體放出部而放出至容器本體之外部。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第三特徵構成係在於:前述亞氯酸鹽收容部係以易破壞性的容器所構成,藉由施加前述外力使前述容器本體變形,而破壞在內部所收納的前述亞氯酸鹽收容部,藉由該亞氯酸鹽收容部之破壞而前述亞氯酸鹽水溶液與前述雙極性分子進行接觸之點。
根據本構成,若將外力施加於二氧化氯產生裝置而使容器本體之全體或一部分凹陷變形等,將外力傳達至在內部所收容的易破壞性亞氯酸鹽收容部,則可容易破壞亞氯酸鹽收容部。藉由該亞氯酸鹽收容部之破壞,可從亞氯酸鹽收容部之內部使亞氯酸鹽水溶液流出至容器本體之內部。由於在容器本體之內部區域中收納雙極性分子,故可使所流出的亞氯酸鹽水溶液與該雙極性分子接觸,藉此可產生二氧化氯氣體。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第四特徵構成係在於:使前述雙極性分子成為粉體狀、固體狀及液體狀之任一者之點。
根據本構成,於使雙極性分子成為粉體狀、固體狀及液體狀之任一態樣中,亦可使其與亞氯酸鹽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第五特徵構成係在於:前述雙極性分子具有磺基作為前述強酸基之點。
根據本構成,例如由於可使用當作緩衝劑使用的眾所周知之化合物,故可容易地實施本發明。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第六特徵構成係在於:使前述雙極性分子成為選自3-嗎啉代丙烷磺酸(MOPS)、2-嗎啉代乙烷磺酸(MES)、哌𠯤-1,4-雙(2-乙烷磺酸)(PIPES)、N-(2-羥基乙基)哌𠯤-N’-2-乙烷磺酸(HEPES)及N-參(羥基甲基)甲基-2-胺基乙烷磺酸(TES)之群組的任一者。
如本構成,只要使雙極性分子成為MOPS、MES、PIPES、HEPES及TES之任一者,則可成為取得容易的雙極性分子,因此可容易實施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第七特徵構成係在於:將前述亞氯酸鹽設為亞氯酸鈉或亞氯酸鉀,將前述雙極性分子設為MOPS之點。
MOPS係作為緩衝劑等所通用。因此,作為亞氯酸鹽的亞氯酸鈉或亞氯酸鉀及作為雙極性分子的MOPS皆取得容易,因此可容易實施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第八特徵構成係在於:將前述亞氯酸鹽之濃度設為15~23.5重量%,將前述雙極性分子之濃度設為23~38重量%之點。
如後述實施例2中記載,若將亞氯酸鹽之濃度設為15~23.5重量%,將前述雙極性分子之濃度設為23~38重量%,則在混合兩者起4分鐘17秒~5分鐘28秒後,看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因此,根據本構成,可將剛剛混合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後到二氧化氯氣體急劇地產生至溶劑外為止的特定時間設為數分鐘(4~5分鐘)左右。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的第九特徵構成係在於添加能促進使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的反應之加速劑之點。
根據本構成,藉由添加加速劑,可縮短從剛剛混合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後到二氧化氯氣體急劇產生至溶劑外為止的特定時間。又,藉由添加加速劑,可減少亞氯酸鹽及雙極性分子的至少任一者之量,實施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例如,若減少雙極性分子之量而實施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則可削減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製造成本。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方法的特徵構成係在於:於容器內之溶劑中,使亞氯酸鹽與在分子內具有強酸基及弱鹼基的雙極性分子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之點。
根據本構成,由於在從剛剛混合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後到二氧化氯氣體急劇地產生至溶劑外為止,經過某一定(指定的)時間,故可成為一種二氧化氯產生方法,其外觀上看起來係在從剛剛混合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後起經過指定的時間之後,以時間差急劇地產生二氧化氯氣體。
因此,於本構成之二氧化氯產生方法中,在作業者剛剛混合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後到在空間之外迴避為止的期間,可成為二氧化氯氣體不產生,或者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產生之狀態。因此,可確實地確保於從作業者剛剛使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接觸之後到作業者在空間之外安全地迴避為止之充分時間。
又,於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經過指定時間後,從前述空間回收該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際,亦可成為二氧化氯氣體不產生,或者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產生之狀態。因此,於作業者回收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際,成為反應的大部分終止後,故可安全地回收二氧化氯產生裝置。
隨著本構成之二氧化氯產生方法的二氧化氯氣體之放出,燻蒸室內的二氧化氯氣體之濃度升高,變成能在該燻蒸室內實施指定時間的對被處理物之二氧化氯處理(細菌・真菌之殺菌處理、病毒去活化處理、害蟲驅除處理等)。此時的二氧化氯氣體之產生為大量且短暫性,因此於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二氧化氯氣體後,一會兒所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之量係驟減。因此,可縮短燻蒸室內的空間之燻蒸處理時間(人之迴避時間),於換氣後,人可立即進入燻蒸室內。
[實施發明的形態]
以下,根據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係於容器內之溶劑中,使亞氯酸鹽與在分子內具有強酸基及弱鹼基的雙極性分子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又,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方法係於容器內之溶劑中,使亞氯酸鹽與在分子內具有強酸基及弱鹼基的雙極性分子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
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反應係以在容器內之溶劑中進行之方式所構成。該溶劑亦可成為水溶液。此時,可使亞氯酸鹽及雙極性分子中的至少任一者成為水溶液之狀態,將兩者在容器內混合而使其反應。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使亞氯酸鹽成為亞氯酸鹽水溶液之情況。此時,雙極性分子只要使用粉體狀、固體狀及液體狀之任一者即可。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使用粉體狀的雙極性分子之情況。
本說明書中所謂「雙極性分子」,就是指在1分子內具有酸與鹼的分子。本發明所使用的雙極性分子內之酸為強酸基,該雙極性分子內的鹼宜成為弱鹼基。本態樣中的雙極性分子係藉由溶解於水中而顯示弱酸性。該強酸基可舉出磺基等,但不受此所限定。又,該弱鹼基可舉出胺基、碳酸基、碳酸氫基、過碳酸基及酚性羥基、嗎啉、哌𠯤等之雜環式胺等,惟不受此等所限定。又,雙極性分子內所包含的弱鹼基之數可設為1~3個。又,強酸基及弱鹼基之結合狀態例如可成為以碳數1~6的烷基鏈結合的態樣。
圖1中顯示於一端具有開口的容器1內之溶劑(亞氯酸鹽水溶液A)中添加雙極性分子B,將兩者在容器1內混合而使其反應,產生二氧化氯氣體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本實施形態之容器1只要是能收容亞氯酸鹽水溶液A之容器(亞氯酸鹽收容部12)即可。雙極性分子B係收容於容器1之外部的容器(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等,只要以在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之使用時將雙極性分子B添加至容器1內之方式即可。容器1之開口係成為能放出氣體的氣體放出部11。
關於容器1(亞氯酸鹽收容部12)之材質,可為二氧化氯氣體之產生不受容器之材質所影響的任何材質,但只要是具有耐熱性或耐化學性之材質,則沒有特別的限定。特佳為玻璃類、不銹鋼等之金屬類、耐熱性・耐化學性優異的聚丙烯、聚乙烯、Tritan(註冊商標、Eastman公司製)等之樹脂類。
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容器(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可為具有由鋁等之金屬類、尼龍、聚丙烯、聚乙烯或彼等之複合體所構成的薄膜之袋狀體,也可為附蓋的瓶或樹脂製的容器。又,於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容器內,可填充氮等的惰性氣體,也可將該容器內脫氣。
氣體放出部11可為開放系統,但可設置具有擁有通氣性的構造之蓋體或擁有通氣性的非透水構件。此等構件係可在將雙極性分子B添加至容器1內後,安裝於容器1之開口。該非透水構件例如可使用能使氣體・空氣・濕氣穿透,但液體不通過之透濕防水性薄片(或通氣防水薄片)。該透濕防水性薄片係可單獨使用微多孔質薄膜(具有多數的非常小的孔之材料的薄膜),或經複數片重疊貼合的材料,或即使為無孔質也氣體或空氣、濕氣(水蒸氣)能移動的材料,在高密度織物上施有強力的撥水處理而成之塗覆型的材料等。作為上市者,例如可舉出Gore-Tex(註冊商標)或Exepol(註冊商標:三菱樹脂公司製:組合微多孔質聚烯烴系薄膜-各種不織布等之通氣性・透濕性・防水性優異的材料)、Entrant E(註冊商標、東麗公司製)等。而且,非透水構件為了容易安裝於容器1,宜具備熱封性(熱熔接性)。
又,代替上述非透水構件,亦可使用具有通氣性的難透水構件。該難透水構件例如係使氣體・空氣・濕氣穿透,但液體幾乎不通過的薄片。難透水構件例如可使用眾所周知的不織布。特別地,若使用疏水性不織布,則具有排斥水的作用,因此可期待與非透水構件幾乎同等的性能。
(亞氯酸鹽)
作為本實施形態所使用之亞氯酸鹽,例如可舉出亞氯酸鹼金屬鹽或亞氯酸鹼土類金屬鹽。作為亞氯酸鹼金屬鹽,例如可舉出亞氯酸鈉、亞氯酸鉀、亞氯酸鋰,作為亞氯酸鹼土類金屬鹽,可舉出亞氯酸鈣、亞氯酸鎂、亞氯酸鋇。其中,從取得容易之點來看,較佳為亞氯酸鈉、亞氯酸鉀,最佳為亞氯酸鈉。此等亞氯酸鹽係可單獨使用1種,也可併用2種以上。
亞氯酸鹽水溶液中的亞氯酸鹽之比例較佳為0.1~30重量%。未達0.1重量%時,於二氧化氯氣體之產生時有發生亞氯酸鹽不足的問題之可能性,超過30重量%時,有發生亞氯酸鹽飽和而結晶容易析出的問題之可能性。鑒於安全性或安定性、二氧化氯氣體的產生效率等時,更佳的範圍為15~23.5重量%。
(雙極性分子)
作為本實施形態所使用的雙極性分子B,只要是在1分子內具有強酸基及弱鹼基的分子即可。該雙極性分子B較佳可為選自3-嗎啉代丙烷磺酸(MOPS:溶解度1g/mL)、2-嗎啉代乙烷磺酸(MES:溶解度0.1g/mL)、哌𠯤-1,4-雙(2-乙烷磺酸)(PIPES:溶解度0.001g/mL)、N-(2-羥基乙基)哌𠯤-N’-2-乙烷磺酸(HEPES:溶解度0.5g/mL)及N-參(羥基甲基)甲基-2-胺基乙烷磺酸(TES:溶解度0.6g/mL)之群組的任一者。圖2中顯示此等雙極性分子B之結構式。
雙極性分子B之濃度較佳為將反應時的溶劑中之濃度設為15重量%以上。為了安定地產生二氧化氯氣體,只要將反應時的溶劑中之濃度設為20~40重量%即可,鑒於安全性或安定性、二氧化氯氣體的產生效率等時,更佳的範圍為23~38重量%。
雙極性分子B亦可成為含於多孔性物質中之態樣。多孔性物質例如可使用多孔質材料或燒成骨材,但不受此等所限定。作為多孔質材料,例如可舉出多孔質二氧化矽、海泡石、蒙脫石、矽藻土、滑石、沸石、活性白土、分子篩、活性氧化鋁等。其中,於取得容易、多孔性優異(多孔空間大)、容易含有酸性物質或亞氯酸鹽之點上,較佳為使用多孔質二氧化矽。此等多孔質二氧化矽等之比表面積係沒有特別的限定。作為燒成骨材,例如可使用動物(包含哺乳類、魚類、鳥類)之骨、將貝殼及珊瑚燒成而成為破碎片狀、粒子狀或粉狀者。
根據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若在容器1內之溶劑中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接觸,則藉由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中的強酸基發生反應而生成二氧化氯。於反應當初在溶劑中發生反應時,由於二氧化氯係溶解於溶劑中,故成為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在溶劑之外產生之狀態。此時,反應中的溶劑(水溶液)係徐徐地變黃,不一會兒二氧化氯之溶劑中濃度達到飽和,二氧化氯之壓力升高而溶劑的溫度上升的話,二氧化氯氣體係變成從溶劑中產生(出現)至溶劑外。此時,二氧化氯氣體係以急劇地從溶劑中產生之方式(突沸之方式),在溶劑之外部產生。因此,於二氧化氯氣體急劇地產生至溶劑的外部之前,看起來二氧化氯氣體係幾乎不產生。
如此地,在從剛剛混合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後到二氧化氯氣體急劇地產生至溶劑外為止,變成經過指定的時間。因此,外觀上看起來係在從剛剛混合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之後起經過指定的時間之後,以時間差急劇地產生二氧化氯氣體。二氧化氯氣體急劇且大量地產生至溶劑外之現象為短暫性,於短時間內終止。
因此,於本構成中,於從作業者將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設置於空間起到在空間之外迴避為止的期間,可成為不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的氣體放出部11不放出二氧化氯氣體),或者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產生(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的氣體放出部11幾乎不放出二氧化氯氣體)之狀態。因此,於作業者將二氧化氯產生裝置設置於空間,從剛剛使亞氯酸鹽與雙極性分子接觸之後到作業者在空間之外安全地迴避為止,可確實地確保充分的時間。
又,於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經過指定時間後,從前述空間回收該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之際,亦可成為不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來產生二氧化氯氣體(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的氣體放出部11不放出二氧化氯氣體),或者二氧化氯氣體幾乎不產生(從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的氣體放出部11幾乎不放出二氧化氯氣體)之狀態。因此,於作業者回收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之際,成為反應的大部分終止後,故可安全地回收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
於本實施形態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中,亦可添加能促進使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的反應之加速劑(圖外)。該加速劑例如係收容於容納雙極性分子B的容器(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中,例如只要使用碘化物或吸水性的膠化劑即可,但不受如此的態樣所限定。
說明前述碘化物使用碘化鉀之情況,但不受此所限定。又,前述膠化劑只要使用吸水性樹脂即可,但不受此所限定。
該吸水性樹脂例如可使用合成聚合物系吸水性樹脂(例如交聯聚乙烯醇等之聚乙烯醇系高吸水性樹脂、交聯聚丙烯酸鹽、聚丙烯腈系聚合物皂化物、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交聯體等之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樹脂、交聯聚環氧乙烷系高吸水性樹脂等)、澱粉系吸水性樹脂(例如澱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澱粉-丙烯酸接枝共聚物、澱粉-苯乙烯磺酸接枝共聚物、澱粉-乙烯基磺酸接枝共聚物等之接枝化澱粉系高吸水性樹脂等)、纖維素系吸水性樹脂(例如纖維素-丙烯腈接枝共聚物、纖維素-苯乙烯磺酸接枝共聚物、交聯羧甲基纖維素等之纖維素系高吸水性樹脂、紙或布經磷酸酯化者、布經羧甲基化者等)等,但不受此等所限定。
作為市售的吸水性樹脂,例如可使用澱粉/聚丙烯酸系樹脂[Sunwet(三洋化成公司製、粉末)]、交聯聚丙烯酸系樹脂[Aqualic(日本觸媒公司製、粉末)、Arasorb(荒川化學公司製、粉末)、Wondergel(花王公司製、粉末)、Aqukeep(住友精化公司製、粉末)、Diawet(三菱油化公司製、粉末)]、異丁烯/馬來酸系樹脂[KI凝膠(KURARAY公司製、粉末)]及聚乙烯醇樹脂/聚丙烯酸鹽系樹脂[Sumikagel(住友化學公司製、粉末)]等,但不受此等所限定。
作為使用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之場所,並沒有特別的限定,例如可使用於一般家庭(起居室或玄關、洗手間或廚房等),或作為工業用(工廠用),或者於醫院或診所・護理機構等之醫療現場、學校或火車站的建築物・公共廁所等之公共施設等所有場面。又,不僅人可居住之室內空間等比較寬廣的空間,而且亦可於冰箱或鞋櫃、車內(汽車、巴士、電車)等狹窄空間中使用。如此地,本發明之產生裝置係可適用的空間之大小沒有特別的限制。
[其他實施形態1]
作為其他實施形態的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如圖3所示,說明於容器本體10之內部,將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以非接觸狀態收納的情況。
該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具備具有能放出氣體的氣體放出部11之容器本體10,於容器本體10之內部,具備收容亞氯酸鹽水溶液A的亞氯酸鹽收容部12及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以藉由施加外力而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接觸之方式所構成。藉由該接觸而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係透過氣體放出部11而放出至容器本體10之外部。
如本構成,由於具備亞氯酸鹽收容部12及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可在容器本體10之內部,將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以非接觸狀態收納。如後述,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設為能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容器本體10之內部區域的情況(未設置只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容器之態樣)。
又,「以藉由施加外力而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接觸之方式所構成」只要是如以下地構成即可。亦即,進行將外力施加於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而使容器本體10的全體或一部分變形等,將該外力傳達至在內部所收容的亞氯酸鹽收容部12及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之至少任一者,而破壞亞氯酸鹽收容部12及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之至少任一者等。這樣做的話,可從亞氯酸鹽收容部12放出亞氯酸鹽水溶液A,或者從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放出雙極性分子B。
於本實施形態中,若將該外力傳達至亞氯酸鹽收容部12而破壞該亞氯酸鹽收容部12等,則亞氯酸鹽水溶液A可從亞氯酸鹽收容部12放出至容器本體10之內部,與在容器本體10之內部區域所收容的雙極性分子B接觸。
不限於如此的態樣,亦可成為設置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容器,但不設置收容亞氯酸鹽水溶液A的容器之態樣。若為如此之態樣,則只要將該外力傳達至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而破壞該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等,則雙極性分子B可從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放出至容器本體10之內部,與在容器本體10之內部區域所收容的亞氯酸鹽水溶液A接觸。再者,亦可成為設置收容亞氯酸鹽水溶液A,且設置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容器之態樣。若為如此之態樣,則只要將該外力傳達至亞氯酸鹽收容部12及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之兩者而破壞亞氯酸鹽收容部12及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則亞氯酸鹽水溶液A可從亞氯酸鹽收容部12放出至容器本體10之內部,且雙極性分子B可從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放出至容器本體10之內部。藉由此等,可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在容器本體10之內部接觸。
如此地可成為「以藉由施加外力而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接觸之方式所構成」。容器本體10之具體態樣係於後述。
藉由該接觸而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係可透過氣體放出部11而放出至容器本體10之外部。
於「藉由施加外力而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接觸」之構成中,如上述不限定於破壞亞氯酸鹽收容部12及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的至少任一者之態樣。作為其他態樣,例如可為:將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容器本體10)傾斜(施加外力)等而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從亞氯酸鹽收容部12放出(溢流),或者使雙極性分子B從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放出(溢流)後,以在容器本體10之內部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接觸之方式所構成。
於本實施形態中,說明:以易破壞性的容器構成亞氯酸鹽收容部12,藉由施加前述外力使容器本體10變形,而破壞在內部所收納的亞氯酸鹽收容部12,藉由該亞氯酸鹽收容部12之破壞而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接觸之情況。
於本構成中,只要將外力施加至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而使容器本體10的全體或一部凹陷變形等,將外力傳達至在內部所收容的易破壞性之亞氯酸鹽收容部12,則可容易地破壞亞氯酸鹽收容部12。藉由該亞氯酸鹽收容部12之破壞,可從亞氯酸鹽收容部12之內部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流出至容器本體10之內部。由於在容器本體10之內部區域中收納雙極性分子B,故可使所流出的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該雙極性分子B接觸,可藉此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
(容器本體)
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中的容器本體10只要是在內部具有能收容亞氯酸鹽收容部12的空間及能收容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的空間之態樣即可。又,容器本體10可為藉由從外面來施力,能使容器本體10的全體或一部分變形之構成。不使容器本體10變形時,例如可以透過能將外力傳達至在內部所收容的亞氯酸鹽收容部12之構件等而能破壞亞氯酸鹽收容部12之方式所構成,以藉由該亞氯酸鹽收容部12之破壞而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雙極性分子B接觸之方式所構成。
作為呈現藉由從外面來施力而能變形的態樣之容器本體10之材料,例如可例示可撓性材料。此處所謂可撓性,就是指具有若外面來施力,則可容易地例如使容器本體10的全體彎曲成圓弧狀,或者使容器本體10的一部分凹陷等變形,且若解除施力則容易回到原本形狀之性質者。具有可撓性的樹脂材料例如可舉出聚乙烯或聚丙烯、矽等,但不受此等所限定。
作為容器本體10之形狀,可例示管狀(試驗管狀)・棒狀・袋狀・盒狀等,但不受此所限定。例如將容器本體10構成袋狀時,預先在該袋狀的容器本體10之內部收容亞氯酸鹽收容部12。於施加外力時,宜按壓袋狀的容器本體10而使其變形到該亞氯酸鹽收容部12被破壞之程度。
本實施形態之容器本體10係例示將在容器本體10之一端所形成的開口部當作氣體放出部11,在另一端形成底板部14,藉由密封而形成有底筒狀者。
於氣體放出部11中,如上述可設置具有通氣性的蓋體或非透水構件,亦可使用具有通氣性的難透水構件代替非透水構件。
(亞氯酸鹽收容部)
本實施形態之亞氯酸鹽收容部12係能收容亞氯酸鹽水溶液A之易破壞性的容器。於本實施形態,說明能密封亞氯酸鹽水溶液A的容器之情況。
本說明書中所謂「易破壞性」,就是指從外側施力而使容器變形,或藉由彎曲(或想要彎曲)而容易地導入龜裂、破裂或破損等,可破壞容器之性質,但不是因搬運中或保存時的搖晃或輕微衝擊而破損者。作為易破壞性的亞氯酸鹽收容部12,例如可舉出使用樹脂製的薄膜之袋,或玻璃安瓿或厚度比較薄的塑膠容器。使用塑膠容器作為易破壞性的亞氯酸鹽收容部12時,亦可構成為在該容器中預先人為設置脆弱部,藉由從外側施力使其彎曲(或想要彎曲),而於其脆弱部導入龜裂或破裂(破損)。
(雙極性分子收容部)
本實施形態之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係能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容器本體10之內部區域或容器。如本實施形態,將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設為能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區域時,不設置只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容器,可在容器本體10之內部,將亞氯酸鹽收容部12以外之區域設為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此時,於容器本體10之內部,成為收容亞氯酸鹽收容部12與粉體狀、固體狀及液體狀的任一雙極性分子B之狀態。
又,於容器中收容雙極性分子B時,該容器係與上述亞氯酸鹽收容部12同樣地,可成為易破壞性的容器。
另外,於本態樣中,可成為在多孔性物質中含有雙極性分子B之態樣,使用加速劑時,只要收容於容器本體10中即可。多孔性物質及加速劑係可使用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者。
[其它實施形態2]
不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可成為在亞氯酸鹽收容部12中收容固體(粉末)的亞氯酸鹽,在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中收容雙極性分子的水溶液之態樣。又,可成為於亞氯酸鹽收容部12中密封亞氯酸鹽水溶液A,在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中收容雙極性分子的水溶液之態樣。
[其它實施形態3]
作為其他實施形態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如圖4所示,說明於亞氯酸鹽A’及雙極性分子B之兩者以固體(粉末)狀供應之狀態的容器1中,從在該容器1之外部所設置的溶劑供給手段2來添加溶劑之情況。該溶劑供給手段2例如可成為收容作為溶劑的水之容器,但不受此態樣所限定。於本態樣中,只要是在容器1中具有能收容亞氯酸鹽A’的空間之亞氯酸鹽收容部12及能收容雙極性分子B的空間之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之態樣即可。又,於本態樣中,只要是成為在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之使用時將水添加至容器1內之方式即可。
容器1係可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地構成。又,於本態樣中,可成為在多孔性物質中含有亞氯酸鹽A’之態樣,在使用加速劑時,只要收容於容器1中即可。多孔性物質及加速劑係可使用與上述實施形態同樣者。
[實施例]
[實施例1]
作為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製作在容器1中收容23.5重量%的亞氯酸鈉水溶液A(1mL),且在容器1之外部的容器(雙極性分子收容部13)中收容雙極性分子B者。雙極性分子B為3-嗎啉代丙烷磺酸(MOPS)(粉體)。
將MOPS添加至容器1內而使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MOPS接觸。將於剛剛混合亞氯酸鹽水溶液A與MOPS之後起經過指定時間(具體的時間如後述)後所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透過氣體放出部11放出至容器1之外部,於燻蒸室內對被處理物實施指定時間的二氧化氯處理。
[實施例2]
於實施例1所製作的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中,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予以各種變更(15.0~23.5重量%),將粉末的MOPS之添加量予以各種變更(0.3~0.6g)時,分別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MOPS之添加量係使其溶解於亞氯酸鈉水溶液A時之濃度成為23~38重量%之量。圖5中顯示結果(n=3)。
結果,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設為23.5重量%,將MOPS之濃度設為23~38%時,於混合兩者起4分鐘17秒~5分鐘28秒後,看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
又,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設為18.0~20.0重量%,將MOPS之濃度設為23~38%時,於混合兩者起5分鐘23秒~7分鐘46秒後,看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
再者,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設為15.0重量%,將MOPS之濃度設為23~38%時,於混合兩者起7分鐘5秒~12分鐘10秒後,看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
由以上之結果查明,若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予以各種變更,將粉末的MOPS之添加量予以各種變更,則可調節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因此,只要按照使用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的空間之大小等,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及雙極性分子B之濃度設定在適當濃度,將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予以調節即可。
[實施例3]
於實施例1所製作的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中,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設為23.5重量%,將粉末或水溶液的MOPS之濃度予以各種變更時,分別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MOPS之濃度係使其溶解於亞氯酸鈉水溶液A時的之濃度成為17.5~30.0重量%之量。圖6、7中顯示結果(n=3)。
結果,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係看到將MOPS之態樣設為粉末之情況為與將MOPS之態樣設為水溶液之情況同等或稍長。
[實施例4]
將實施例1中的容器1設為管狀的試驗管及螺旋管,將該螺旋管之容積予以各種變更(6~30mL)時,分別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n=3)。作為反應液,分別使用各1mL的23.5重量%的亞氯酸鈉水溶液A及50重量%的MOPS水溶液。圖8中顯示結果。
結果,使用6mL的螺旋管之樣品係最快產生二氧化氯氣體(8分鐘50秒),使用20mL的螺旋管之樣品係最慢產生二氧化氯氣體(9分鐘11秒)。於任一容器中皆在約9分鐘前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因此,由於變更容器1之容量,溶劑的表面積或高度係改變,但於上述容器之間,在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看不到顯著的差。
又,使用50mL的螺旋管(溶劑的表面積962mm2
),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液量及MOPS之液量予以各種變更時,分別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n=3)。圖9中顯示結果。
結果,看到隨著溶劑量增加(隨著溶劑高度增加),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變快。因此,看到相同的容器中溶劑之量(溶劑高度)係與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有相關。
[實施例5]
於實施例1所製作的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中,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予以各種變更(15.0~23.5重量%),將溶劑量予以各種變更(1~40mL)時,分別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由於配合溶劑量之變動,粉末的MOPS之添加量亦變更(0.4~1.6g),因此反應系內的MOPS之濃度係成為固定(29重量%)的條件。此時,MOPS/亞氯酸鈉之莫耳比為0.74~1.15。圖10(實施例5-1~5-7)中顯示結果。
莫耳比為0.74時,若使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規模變化至1~5倍,則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係從4分鐘46秒到6分鐘7秒為止變化。亦即,查明若反應的規模變大至5倍,則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成為1.37倍左右。
同樣地,莫耳比為0.86、1.15時(反應規模為5倍),查明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分別成為1.17倍、1.21倍左右。
又,莫耳比為0.96時,若使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規模變化至1~40倍,則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係從6分鐘36秒到9分鐘18秒為止變化。亦即,查明若反應之規模變大至40倍,則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成為1.4倍左右。
因此,查明即使提高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規模時,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也不會顯著地變長。
又,在實施例5-1~5-5之方面,於圖11中顯示關於莫耳比(0.74~1.15)與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的函數之曲線圖。結果,關於莫耳比與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看到有以圖11中所示之式表示的比例關係。因此,暗示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係可藉由控制MOPS/亞氯酸鈉之莫耳比而調節。
[實施例6]
於實施例1所製作的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中,將溫度予以各種變更(11.0~45.0℃)時,分別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n=3)。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係如2變更(18.0重量%、23.5重量%)。MOPS(粉末)之添加量為0.3g。圖12中顯示結果。
結果,看到即使為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為上述之任一情況中,也隨著溫度變高,而縮短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
[實施例7]
於實施例1所製作的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中,將粉末的雙極性分子B之種類予以各種變更(MES、PIPES、HEPES、TES)時,分別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上述雙極性分子B的添加量係進行各種變更(0.2~3.0g)。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為23.5重量%(2mL)。圖13中顯示結果。
結果,使用MES時之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為3分鐘50秒至5分鐘29秒,使用PIPES時之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為28分鐘37秒至31分鐘50秒,使用HEPES時之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為2分鐘8秒至9分鐘1秒,使用TES時之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為40分鐘54秒至1小時32分鐘4秒。因此,只要按照使用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的空間之大小等,適宜選擇雙極性分子B之種類,調節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即可。
[實施例8]
於實施例1所製作的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中,添加碘化鉀作為加速劑時,測定到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將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設為18.0重量%(1mL),將粉末的MOPS之添加量設為0.2g。碘化鉀之添加量係進行各種變更(0.0001~0.0017g)。圖14中顯示結果。
結果,相對於不添加碘化鉀時,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為12分鐘39秒,添加碘化鉀時皆為4分鐘左右。因此,看到只要添加碘化鉀作為加速劑,則可顯著地縮短(三分之一左右)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
[實施例9]
於實施例1所製作的本發明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X中,添加膠化劑(吸水性樹脂)作為加速劑時,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在溶劑之外部急劇地產生)為止之時間。吸水性樹脂係使用聚丙烯酸鹽系吸水性樹脂之Aqualic CA-K4及Aqualic CA-H2。此等吸水性樹脂之添加量係進行各種變更(0.1~0.4g)。亞氯酸鈉水溶液A之濃度為18.0重量% (1mL),粉末的MOPS之添加量為0.2g。圖15中顯示結果。
結果,不添加吸水性樹脂時,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為12分鐘51秒。相對於其,添加Aqualic CA-K4時,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變成4分鐘19秒至10分鐘42秒,添加Aqualic CA-H2時,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變成6分鐘38秒至10分鐘14秒。因此,看到只要添加吸水性樹脂作為加速劑,則可顯著地縮短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之時間。
[產業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發明係可利用於容器內之溶劑中,產生二氧化氯氣體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及二氧化氯產生方法。
X:二氧化氯產生裝置
A:亞氯酸鹽水溶液
B:雙極性分子
1:容器
10:容器本體
11:氣體放出部
12:亞氯酸鹽收容部
13:雙極性分子收容部
[圖1]係顯示實施形態的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概略圖。
[圖2]係顯示實施形態的雙極性分子之結構式之圖。
[圖3]係顯示另一實施形態的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概略圖。
[圖4]係顯示別的實施形態的二氧化氯產生裝置之概略圖。
[圖5]係顯示實施例2中,將亞氯酸鈉水溶液之濃度予以各種變更,將粉末的MOPS之添加量予以各種變更時,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結果之圖。
[圖6]係顯示實施例3中使用之粉末或水溶液的MOPS之濃度之圖。
[圖7]係顯示實施例3中,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結果之曲線圖。
[圖8]係顯示實施例4(容器本體之容量變更)中,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結果之圖。
[圖9]係顯示實施例4(液量變更)中,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結果之圖。
[圖10]係顯示實施例5中,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結果之圖。
[圖11]係顯示實施例5中,關於到莫耳比(MOPS/亞氯酸鈉)及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函數之曲線圖。
[圖12]係顯示實施例6中,將溫度予以各種變更時,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結果之圖。
[圖13]係顯示實施例7中,將雙極性分子之種類予以各種變更,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結果之圖。
[圖14]係顯示實施例8中,添加碘化鉀作為加速劑時,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結果之圖。
[圖15]係顯示實施例9中,添加膠化劑(吸水性樹脂)作為加速劑時,測定到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為止的時間之結果之圖。
1:容器
11:氣體放出部
12:亞氯酸鹽收容部
13:雙極性分子收容部
A:亞氯酸鹽水溶液
B:雙極性分子
X:二氧化氯產生裝置
Claims (10)
- 一種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其係於容器內的溶劑中,使亞氯酸鹽與在分子內具有強酸基及弱鹼基的雙極性分子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
- 如請求項1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其具備具有能放出氣體的氣體放出部之容器本體, 於前述容器本體之內部,具備收容亞氯酸鹽水溶液的亞氯酸鹽收容部及收容前述雙極性分子的雙極性分子收容部, 以藉由施加外力而使前述亞氯酸鹽水溶液與前述雙極性分子接觸之方式所構成,藉由該接觸而產生的二氧化氯氣體係透過前述氣體放出部而放出至前述容器本體之外部。
- 如請求項2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其中 前述亞氯酸鹽收容部係以易破壞性的容器所構成, 藉由施加前述外力使前述容器本體變形,而破壞在內部所收納的前述亞氯酸鹽收容部,藉由該亞氯酸鹽收容部之破壞而前述亞氯酸鹽水溶液與前述雙極性分子進行接觸。
-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其中前述雙極性分子係粉體狀、固體狀及液體狀之任一者。
-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其中前述雙極性分子具有磺基作為前述強酸基。
-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其中前述雙極性分子係選自3-嗎啉代丙烷磺酸(MOPS)、2-嗎啉代乙烷磺酸(MES)、哌𠯤-1,4-雙(2-乙烷磺酸)(PIPES)、N-(2-羥基乙基)哌𠯤-N’-2-乙烷磺酸(HEPES)及N-參(羥基甲基)甲基-2-胺基乙烷磺酸(TES)之群組的任一者。
-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其中前述亞氯酸鹽為亞氯酸鈉或亞氯酸鉀,前述雙極性分子為MOPS。
- 如請求項7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其中前述亞氯酸鹽之濃度為15~23.5重量%,前述雙極性分子之濃度為23~38重量%。
-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其中添加能促進使二氧化氯氣體產生的反應之加速劑。
- 一種二氧化氯產生方法,其係於容器內之溶劑中,使亞氯酸鹽與在分子內具有強酸基及弱鹼基的雙極性分子反應而產生二氧化氯氣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23712 | 2019-07-02 | ||
JP2019123712 | 2019-07-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16666A true TW202116666A (zh) | 2021-05-01 |
TWI849165B TWI849165B (zh) | 2024-07-21 |
Family
ID=73919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2185A TWI849165B (zh) | 2019-07-02 | 2020-07-01 | 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及二氧化氯產生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27121U (zh) |
TW (1) | TWI849165B (zh) |
WO (1) | WO202100226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54286B (zh) * | 2021-09-18 | 2022-12-09 | 湖南大学 | 一种二氧化氯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127330A2 (en) * | 2006-04-27 | 2007-11-08 | Cernofina, Llc | Sulfoxy compounds for use in disinfectants |
WO2011038399A1 (en) * | 2009-09-28 | 2011-03-31 | Kim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for screening chemical, biological, and physical agents for disinfecting infectious norovirus |
JP5645002B2 (ja) * | 2010-04-27 | 2014-12-24 | 大幸薬品株式会社 | スティック状の二酸化塩素発生装置 |
MY161353A (en) * | 2011-03-23 | 2017-04-14 | Taiko Pharmaceutical Co Ltd | Chlorine dioxide generator |
JP6212018B2 (ja) * | 2014-11-04 | 2017-10-11 | 株式会社アマテラ | 二酸化塩素ガスの発生方法、二酸化塩素ガス発生用キットおよびゲル状組成物 |
JP6475303B1 (ja) * | 2017-09-29 | 2019-02-27 | 株式会社アマテラ | 二酸化塩素ガスの発生方法、二酸化塩素ガス発生用キットおよびゲル状組成物 |
-
2020
- 2020-06-24 WO PCT/JP2020/024845 patent/WO202100226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7-01 TW TW109122185A patent/TWI849165B/zh active
- 2020-07-02 CN CN202021281429.XU patent/CN214327121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849165B (zh) | 2024-07-21 |
JPWO2021002262A1 (zh) | 2021-01-07 |
WO2021002262A1 (ja) | 2021-01-07 |
CN112174092A (zh) | 2021-01-05 |
CN214327121U (zh) | 2021-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45002B2 (ja) | スティック状の二酸化塩素発生装置 | |
KR102008823B1 (ko) | 서방형 이산화염소 발생제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서방형 이산화염소 발생팩 | |
JP5627133B2 (ja) | 二酸化塩素濃度の維持方法 | |
JP6052508B2 (ja) | 二酸化塩素発生装置 | |
US9738520B2 (en) | Chlorine dioxide gas generating agent pac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thod therefor | |
US5422068A (en) | Radiochemical sterilization | |
JP5662244B2 (ja) | 二酸化塩素ガス発生剤パック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保存方法 | |
TW202116666A (zh) | 二氧化氯產生裝置及二氧化氯產生方法 | |
WO2021044943A1 (ja) | 二酸化塩素発生装置および二酸化塩素発生方法 | |
JP7576845B2 (ja) | 二酸化塩素発生装置および二酸化塩素発生方法 | |
JP5373822B2 (ja) | 糞尿処理剤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糞尿処理方法 | |
CN112174092B (zh) | 二氧化氯发生装置及二氧化氯发生方法 | |
US20070272895A1 (en) | Deodorizing system | |
JP2000247808A (ja) | 消毒用具、および消毒用シート | |
JP2012147852A (ja) | 二酸化塩素徐放剤および容器入り二酸化塩素徐放剤 | |
CN212127510U (zh) | 一种可控制二氧化氯出气量的消毒剂发生器 | |
KR102723662B1 (ko) | 이산화염소 발생 장치 | |
JP3892097B2 (ja) | 殺菌清浄剤 | |
JP2019059648A (ja) | 二酸化塩素ガス発生剤 | |
JP4174510B2 (ja) | 除菌消臭剤、除菌消臭剤溶液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除菌消臭方法 | |
KR20210062679A (ko) | 이산화염소 발생 장치 | |
KR102338058B1 (ko) | 살균 스틱 | |
JP2014117676A (ja) | 吸収性物品用処理剤および該処理剤を用いた吸収性物品の処理方法 | |
JP5706632B2 (ja) | 二酸化塩素ガス発生放出容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二酸化塩素ガス発生放出方法 | |
JP2020193136A (ja) | 二酸化塩素発生樹脂包装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