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4223A - 薄膜電晶體、製造薄膜電晶體的方法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 - Google Patents

薄膜電晶體、製造薄膜電晶體的方法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4223A
TW202114223A TW109132901A TW109132901A TW202114223A TW 202114223 A TW202114223 A TW 202114223A TW 109132901 A TW109132901 A TW 109132901A TW 109132901 A TW109132901 A TW 109132901A TW 202114223 A TW202114223 A TW 20211422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film
film transistor
active layer
layer
gat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2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5153B (zh
Inventor
梁晸碩
趙光敏
李昭珩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樂金顯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4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4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51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515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9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e.g. multichannel, transverse or longitudinal shape, length or width, doping structure, or the overlap or alignment between the channel and the gate, the source or the drain, or the contacting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8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in which the switching element is a three-electrod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1/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or solid stat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21/027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 H01L21/0271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 H01L21/0273Making masks on semiconductor bodies for further 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H01L21/18 or H01L21/34 comprising organic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photoresist layers
    • H01L21/0274Photolithographic proces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62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the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 H01L29/78606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 H01L29/78618Thin film transistors, i.e. transistors with a channel being at least partly a thin film with supplementary region or layer in the thin film or in the insulated bulk substrate supporting it for controlling or increasing the safety of the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the drain or the source properties, e.g. the doping structure, the composition, the sectional shape or the contact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Abstract

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製造薄膜電晶體的方法以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薄膜電晶體包含位於基板的主動層、分離於主動層以至少部分重疊於主動層的閘極電極、位於主動層及閘極電極之間的閘極絕緣層。閘極絕緣層可覆蓋面對閘極電極的主動層的整個頂面。主動層可包含重疊於閘極電極的通道部、不重疊於閘極電極的導體提供部以及位於通道部及導體提供部之間的偏差部。偏差部可不重疊於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可被摻雜有摻雜物。

Description

薄膜電晶體、製造薄膜電晶體的方法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
本發明關於一種薄膜電晶體、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以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特別係關於一種基於本身的偏差部而具有優異的開關特性之薄膜電晶體、這種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及包含這種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
可於玻璃基板或塑膠基板上製造薄膜電晶體(Thin-Film Transistor,TFT),因此薄膜電晶體被廣泛地作為顯示設備的開關元件或驅動元件使用,其中顯示設備例如為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設備及有機發光顯示設備。
根據各個主動層的材料,可將薄膜電晶體分類成使用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a-Si)作為主動層的非晶矽薄膜電晶體、使用多晶矽(polycrystalline silicon,poly-Si)作為主動層的多晶矽薄膜電晶體,以及使用氧化物半導體作為主動層的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
可藉由短時間持續沉積非晶矽主動層來形成主動層,因此非晶矽薄膜電晶體具有短的製造時間及低的製造成本。另一方面,因為電流的驅動效能會因為臨界電壓的低移動率(mobility)或偏移而降低,所以將非晶矽薄膜電晶體應用於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等會產生限制。
多晶矽薄膜電晶體是藉由沉積及結晶非晶矽所製造而成。多晶矽薄膜電晶體具有高的電子移動率、好的穩定度、薄的厚度以及高的能量效率,並可實現高解析度。多晶矽薄膜電晶體的示例包含低溫多晶矽(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薄膜電晶體及多晶矽薄膜電晶體。然,因為多晶矽薄膜電晶體的製程需要包含使非晶矽結晶的步驟且非晶矽需要在高的處理溫度下結晶,所以會增加製程的數量而使製造成本增加。因此,難以將多晶矽薄膜電晶體應用於大面積的顯示設備。並且,因為多晶體特性的緣故,難以確保多晶矽薄膜電晶體的均勻度。
基於氧的性質,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具有高的移動率以及大的電阻變化,因此可輕易地獲得所需的物理特性。並且,在製造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的過程中,包含於主動層中的氧化物可於相對較低的溫度形成而使得製造成本為低的。就氧化物的特性而言,氧化物半導體為透明的,因而能輕易實施透明的顯示設備。然,相較於多晶矽薄膜電晶體而言,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具有較低的穩定度及電子移動率。
可將製造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製造成底閘極形式的背通道蝕刻(back channel etch,BCE)結構或蝕刻阻擋(etch stopper,ES)結構,或是製造成頂閘極形式的共平面結構。在具有共平面結構的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中,從氧化物半導體形成的導體提供區域(conductivity-providing region)之控制為非常重要的,且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可能會根據導體提供區域的薄片電阻(sheet resistance)而改變。因此,為了形成導體提供區域會需要控管製程條件,且需要於導體提供區域上使設置在氧化物半導體層上或下的絕緣層的影響最小化。
因此,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它們實質上解決習知技術的缺點或限制所導致的一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一方面係在於提供一種包含導體提供部的薄膜電晶體,其中導體提供部在沒有透過圖案化閘極絕緣層的情況下透過摻雜所形成。
本發明另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其藉由使用包含偏差部的主動層,確保通道部以及導體提供部的電性穩定度並使主動層上的絕緣層之影響最小化。
本發明另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薄膜電晶體,其根據偏差部確保有效的通道寬度。
本發明另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技術,其用於調整光阻圖案的尺寸以在半導體層的通道部及導體提供部之間形成偏差部。
本發明另一方面在於提供一種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
本發明額外的優點及特徵將於以下的敘述中部分地闡述,且部分將基於檢驗以下敘述而對熟悉本技藝者為顯而易見的或可由實施本發明習得。本發明的目的及其他優點將可由以下敘述、請求項及附圖具體指出的結構實現及獲得。
為了根據本發明的目的達成這些及其他優點,如於此實施及廣泛地描述,提供有一種薄膜電晶體包含一主動層、一閘極電極以及一閘極絕緣層。主動層位於一基板上。閘極電極分離於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主動層。閘極絕緣層位於主動層及閘極電極之間。閘極絕緣層可覆蓋面對閘極電極的主動層的整個頂面。主動層可包含一通道部、一導體提供部以及一偏差部。通道部重疊於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不重疊於閘極電極。偏差部位於通道部及導體提供部之間。偏差部可不重疊於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可摻雜有一摻雜物。
於本發明另一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薄膜電晶體基板,其包含一基座基板、一第一薄膜電晶體以及一第二薄膜電晶體。第一薄膜電晶體以及第二薄膜電晶體位於基座基板上。第一薄膜電晶體可包含一第一主動層及一第一閘極電極。第一主動層位於基座基板上。第一閘極電極分離於第一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第一主動層。第二薄膜電晶體可包含一第二主動層、一閘極電極以及一閘極絕緣層。第二主動層位於基座基板上。閘極電極分離於第二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第二主動層。閘極絕緣層位於第二主動層及第二閘極電極之間。閘極絕緣層可覆蓋面對第二閘極電極的第二主動層的整個頂面。此外,第二主動層可包含一通道部、一導體提供部以及一偏差部。通道部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不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偏差部位於通道部及導體提供部之間。偏差部不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摻雜有一摻雜物。第一主動層及第二主動層可設置於不同的層體上。
於本發明另一態樣中,提供有一種製造一薄膜電晶體的方法,此方法包含在一基板上形成一主動層、在主動層上形成一閘極絕緣層、在閘極絕緣層上形成一閘極電極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主動層,以及在主動層摻雜一摻雜物。閘極絕緣層可覆蓋面對閘極電極的主動層的整個頂面。形成閘極電極的步驟可包含在閘極絕緣層上形成一閘極電極材料層、在閘極電極材料層上形成一光阻圖案、藉由使用光阻圖案作為遮罩來蝕刻閘極電極材料層。光阻圖案的面積大於閘極電極的面積。在平面視角中,閘極電極設置於由光阻圖案界定的區域中。因此,在主動層上摻雜摻雜物的步驟中可使用光阻圖案作為遮罩。
於本發明另一態樣中,提供有一種顯示設備,其包含一基板、一像素驅動電路以及一發光裝置。像素驅動電路位於基板上。發光裝置連接於像素驅動電路。像素驅動電路可包含一薄膜電晶體。薄膜電晶體可包含一主動層、一閘極電極以及一閘極絕緣層。主動層位於基板上。閘極電極分離於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主動層。閘極絕緣層位於主動層及閘極電極之間。閘極絕緣層可覆蓋面對閘極電極的主動層的整個頂面。主動層可包含一通道部、一導體提供部以及一偏差部。通道部重疊於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不重疊於閘極電極。偏差部位於通道部及導體提供部之間。偏差部可不重疊於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可摻雜有一摻雜物。
本發明另一態樣中,提供有一種顯示設備,其包含一第一薄膜電晶體、一第一中間絕緣層、一第二薄膜電晶體以及一第二中間絕緣層。第一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一主動層、一第一閘極電極、一第一閘極絕緣層、一第一源極電極及一第一汲極電極。第一主動層包含多晶矽。第一閘極電極重疊於第一主動層。第一閘極絕緣層位於第一主動層及第一閘極電極之間。第一源極電極及第一汲極電極各自連接於第一主動層。第一中間絕緣層設置於第一閘極電極上。第二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二主動層、一第二閘極電極、一第二閘極絕緣層、一第二源極電極及一第二汲極電極。第二主動層包含氧化物半導體。第二閘極電極重疊於第二主動層。第二閘極絕緣層位於第二主動層及第二閘極電極之間。第二源極電極及第二汲極電極各自連接於第二主動層。第二中間絕緣層設置於第一閘極電極、第二閘極電極及第二閘極絕緣層上。第二閘極絕緣層及第二中間絕緣層包含用於摻雜第二主動層的一摻雜物。
可以理解的是,本發明以上的概略性描述及以下的實施方式僅為示例性的並旨在提供請求項所請之發明更進一步的解釋。
將透過以下的實施例及圖式闡述本發明的優點、特徵及其實施方法。然,本發明可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實施且不應以於此闡述的實施例為限。反之,這些實施例僅用於使本發明更透徹及完整,並對本領域具通常知識者完整地傳達本發明的範圍。此外,本發明僅由請求項的範圍所界定。
圖式中用於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之外形、尺寸、比例、角度及數量僅為示例,因此本發明並不限於所繪示的細節。相似的標號於通篇指相似的元件。於以下的描述中,當相關的習知功能或構造會不必要地模糊本發明的重點時,將省略其詳細描述。
本說明書中使用「包含」、「具有」及「包括」來描述時,除非使用「僅」,否則可添加另一部件。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單數形式的用語可包含複數的形式。
在解釋元件時,即使沒有詳細的描述此元件,仍應被解釋為包含誤差範圍。
在描述位置關係時,例如兩個部件之間的位置關係使用「上」、「之上」、「下」及「附近」描述時,除非使用「緊接」或「直接」,否則可在這兩個部件之間設置一或多個其他部件。
空間相對用語「之下」、「以下」、「底部」、「之上」及「頂部」可於此用來簡易地描述圖式中繪示的裝置或元件之間的關係。可以理解的是,除了圖式中描繪的位向之外,這些空間相對用語還旨在涵蓋裝置的不同位向。舉例來說,若將圖式中的裝置反過來,被描述為位在其他元件的一側之下或以下的元件可位於其他元件的該側之上。示例性用語「底部」可涵蓋底部及頂部的位向。相似的,示例性用語「之上」或「頂部」可表達之上及之下的位向。
在描述時間關係時,例如使用「之後」、「隨後」、「下一個」及「之前」時,除非使用「緊接」或「直接」,否則可包含不連續的情況。
可以理解的是,雖然用語「第一」、「第二」等可於此被用來描述各種元件,但這些元件並不以這些用語為限。這些用語僅用來分辨這些元件。舉例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範圍的情況下,第一元件可稱為第二元件,且相似地,第二元件可稱為第一元件。
在描述本發明的元件時,可使用如第一、第二、A、B、(a)、(b)等用語。這種用語僅用於區別對應的元件及其他元件,且這些元件的本質、順序或優先性並不以這些用語為限。可以理解的是,當元件或層體被稱為位於另一元件或層體上或連接於另一元件或層體時,它可以直接地位於或連接於其他元件或層體上,或是可存在中間元件或層體。並且,應理解的是當元件設置於另一元件上或下時,可表示元件之間直接彼此接觸或可表示元件之間沒有直接彼此接觸。
用語「至少一」應理解為包含一或多個相關列示元件的任何及所有組合。舉例來說,「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其中至少一者」表示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及第三元件中的二或更多者之所有組合以及第一元件、第二元件或第三元件。
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之特徵可部分或整體地彼此連接或結合,且可以熟悉本技藝者能充分理解的各種方式技術性地彼此交互運作及驅動。本發明的實施例可彼此獨立地執行或可以共同相關的關係一起執行。
現在將詳細描述本發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其示例將於附圖中繪示。相同的標號將盡可能地於各個附圖中指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為了方便描述,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可彼此不同,且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可具有相同的意涵。源極電極可為汲極電極,且汲極電極可為源極電極。並且,於一實施例中的源極電極可為另一實施例中的汲極電極,且於一實施例中的汲極電極可為另一實施例中的源極電極。
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中,為了方便描述,源極區域及源極電極可彼此不同且汲極區域及汲極電極可彼此不同,但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源極區域可為源極電極,且汲極區域可為汲極電極。並且,源極區域可為汲極電極,且汲極區域可為源極電極。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100之剖面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100可包含一主動層130、一閘極電極140以及一閘極絕緣層150。主動層130位於一基板110上。閘極電極140分離於主動層130以至少部份地重疊於主動層130。閘極絕緣層150位於主動層130及閘極電極140之間。閘極絕緣層150可覆蓋面對閘極電極140的主動層130的整個頂面。
主動層130可包含一通道部131、多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以及多個偏差部132a、132b。通道部131重疊於閘極電極140。導體提供部133a、133b不重疊於閘極電極140。偏差部132a、132b位於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偏差部132a、132b可不重疊於閘極電極140,且導體提供部133a、133b可摻雜有摻雜物。
以下,將參照圖1詳細說明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100。
請參閱圖1,主動層130可設置於基板110上。
基板110可使用玻璃或塑膠。塑膠可使用具有可撓特性的透明塑膠(如聚醯亞胺)。在使用聚醯亞胺作為基板110的情況中,可根據在基板110上執行高溫沉積製程而使用耐高溫的耐熱聚醯亞胺。
緩衝層120可設置於基板110上。緩衝層120可包含氧化矽及氮化矽其中至少一者。緩衝層120可保護主動層130且可具有平坦化特性以將基板110的頂部平坦化。緩衝層120可被省略。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主動層130可包含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主動層130可為氧化物半導體層。
主動層130例如可包含至少一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如氧化銦鋅(InZnO,IZO)、氧化銦鎵(InGaO,IGO)、氧化銦錫(InSnO,ITO)、氧化銦鎵鋅(InGaZnO,IGZO)、氧化銦鎵鋅錫(InGaZnSnO,IGZTO)、氧化銦錫鋅(InSnZnO,ITZO)、氧化銦鎵錫(InGaSnO,IGTO)、氧化鎵(GaO,GO)、氧化鎵鋅錫(GaZnSnO,GZTO)及氧化鎵鋅(GaZnO,GZO)。然,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主動層130可包含另一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主動層130可包含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並且,主動層130可包含設置於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的偏差部132a、132b。
閘極絕緣層150可設置於主動層130上。閘極絕緣層150可具有絕緣特性且可包含氧化矽、氮化矽及金屬氧化物(metal-based oxide)其中至少一者。閘極絕緣層150可具有單層結構或可具有多層結構。
閘極絕緣層150可覆蓋主動層130的整個頂面。於圖1中,主動層130的多個表面中設置在朝向閘極電極140的方向中之表面可被稱作頂面。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如圖1所示,閘極絕緣層150可無須被圖案化且可被形成以覆蓋包含主動層130的基板110的整個表面。
然而,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閘極絕緣層150中可形成有接觸孔。在閘極絕緣層150中形成有接觸孔的情況中,部分的主動層130可藉由接觸孔從閘極絕緣層150暴露。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閘極絕緣層150可覆蓋主動層130中除了接觸孔區域之外的整個頂面。並且,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閘極絕緣層150可覆蓋主動層130中除了接觸導體元件之區域之外的整個頂面。於此,導體元件可指接觸或連接於主動層130且包含導體材料的元件,且導體材料可包含線路(wiring line)、電極、墊片(pad)、終端等等。舉例來說,導體元件可包含各自連接於主動層130的一源極電極161及一汲極電極162(請參閱圖2)。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閘極絕緣層150可被設置以至少覆蓋主動層130的偏差部132a、132b及通道部131的頂面。
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部分的主動層130可基於使用摻雜物的摻雜製程而具有傳導性,且於此情況中,摻雜物可通過閘極絕緣層150並可被摻雜於主動層130。因此,即使沒有從閘極絕緣層150暴露,仍可對主動層130進行摻雜。因此,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閘極絕緣層150可無須被圖案化。
閘極電極140可設置於閘極絕緣層150上。閘極電極140可包含如鋁或鋁合金的鋁材料(aluminum-based metal)、如銀或銀合金之銀材料(silver-based metal)、如銅或銅合金之銅材料(copper-based metal)、如鉬或鉬合金之鉬材料(molybdenum-based metal)、鉻(Cr)、鉭(Ta)、釹(Nd)及鈦(Ti)其中至少一者。閘極電極140可具有多層結構,且此多層結構包含具有不同特性的至少二導體層。
閘極電極140可重疊於主動層130的通道部131。主動層130中重疊於閘極電極140的部分可為通道部131。
導體提供部133a、133b可無須重疊於閘極電極140。導體提供部133a、133b其中一者可為源極區域,且導體提供部133a、133b其中另一者可為汲極區域。依據實際情況,源極區域可作為源極電極,且汲極區域可作為汲極電極。導體提供部133a、133b可各自作為線路。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導體提供部133a、133b可藉由選擇性地將傳導性(conductivity)提供給主動層130而形成。舉例來說,導體提供部133a、133b可藉由使用摻雜物的摻雜製程形成。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導體提供部133a、133b可處於摻雜有摻雜物的狀態。
摻雜物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硼離子、磷離子及氟離子其中至少一者可用於進行摻雜。氫離子可用於進行摻雜。
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摻雜濃度可高於通道部131的摻雜濃度,且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電阻率可低於通道部131的電阻率。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導電度可高於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導電度,且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導電度可相似於導體的導電度。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偏差部132a、132b可設置於通道部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且可不重疊於閘極電極140。
雖然在製造薄膜電晶體100的過程中摻雜物沒有直接被植入到偏差部132a、132b中(請參閱圖7),但於將摻雜物植入到導體提供部133a、133b中的過程中摻雜物可能會擴散到偏差部132a、132b。因此,某些摻雜物可摻雜於偏差部132a、132b。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電阻率可低於通道部131的電阻率且可高於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電阻率。具有這種電阻率特性的偏差部132a、132b可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及通道部131之間執行緩衝功能。
在通道部131直接連接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情況中,當薄膜電晶體100處於關閉狀態時,可能會產生漏電流。另一方面,當電阻率比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高的偏差部132a、132b設置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及通道部131之間時,可在薄膜電晶體100處於關閉狀態時防止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產生漏電流。
如上所述,當偏差部132a、132b設置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及通道部131之間時,可提升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電性穩定度。
即使在薄膜電晶體100根據施加到閘極電極140的閘極電壓而開啟的時候,仍可不使偏差部132a、132b的傳導性增加,其中偏差部132a、132b不會被閘極電極140中產生的電場大幅度地影響。因此,當薄膜電晶體100開啟時,偏差部132a、132b的電阻率可高於通道部131的電阻率以及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電阻率。因此,可藉由偏差部132a、132b防止或減緩薄膜電晶體100的臨界電壓偏移。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可設定於特定範圍中而能在不干擾薄膜電晶體100之驅動的情況下防止薄膜電晶體100之漏電流以及薄膜電晶體100的臨界電壓偏移。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偏差部132a的寬度可相同或相異於第二偏差部132b的寬度。於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為了方便說明,第一偏差部132a的寬度及第二偏差部132b的寬度可彼此相同且可為寬度L2。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當通道部131具有寬度L1且各個偏差部132a、132b具有寬度L2時,薄膜電晶體100可滿足以下的方程式1。
[方程式1]
L1 x L2 x 1/η1 ≥ 1
其中η1 = 0.5平方微米
當通道部131的寬度L1及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滿足方程式1時,偏差部132a、132b可在不干擾薄膜電晶體100之驅動的情況下防止薄膜電晶體100的漏電流以及薄膜電晶體100的臨界電壓偏移。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於方程式1中,η1 = 1.5平方微米。或者,η1可滿足下列關係式:0.5平方微米 ≤ η1 ≤ 1.5平方微米。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可為0.25微米或更大。當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小於0.3微米時,可能會不足以提供防止薄膜電晶體100的漏電流之效果以及防止薄膜電晶體100的臨界電壓偏移之效果。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可為0.3微米或更大。詳細來說,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可為0.5微米或更大。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可維持於2.5微米。當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大於2.5微米時,可能會降低薄膜電晶體100的驅動特性,這可能會不利於各個薄膜電晶體的微型化(miniaturize)。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偏差部132a、132b可設置於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因此即使在通道部131的寬度L1較窄的時候,通道部131仍可有效地作為通道。因此,可微型化薄膜電晶體100。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通道部131的寬度L1可為2微米或更大。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偏差部132a、132b可設置於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因此即使當通道部131的寬度L1約為2微米時,薄膜電晶體100仍可有效地執行開關功能。舉例來說,通道部131的寬度可為2微米至20微米。或者,通道部131的寬度可為2微米至40微米。
此外,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通道部131的寬度L1可為3微米或更大,並例如可為4微米或更大。舉例來說,通道部131的寬度可為3微米至20微米、3微米至10微米、3微米至8微米,或是4微米至6微米。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緩衝層120可設置於基板110及主動層130之間,且摻雜物可摻雜於緩衝層120。
可藉由調整於摻雜製程中施加到摻雜物的加速電壓來調整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摻雜濃度、閘極絕緣層150的摻雜濃度以及緩衝層120的摻雜濃度。
可增加施加到摻雜物的加速電壓以將摻雜物充分地摻雜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於此情況中,摻雜物可通過導體提供部133a、133b且可摻雜於緩衝層120。當摻雜於緩衝層120的摻雜物之濃度增加時,緩衝層120的摻雜濃度可高於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摻雜濃度。
圖2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200的剖面示意圖。
相較於圖1中繪示的薄膜電晶體100,圖2中的薄膜電晶體200可更包含一中間絕緣層155、一源極電極161以及一汲極電極162。
中間絕緣層155可設置於閘極電極140及閘極絕緣層150上並可包含絕緣材料。
源極電極161及汲極電極162可設置於中間絕緣層155上。源極電極161及汲極電極162可彼此分離且可連接於主動層130。
請參閱圖2,源極電極161可透過接觸孔H1連接於第一導體提供部133a,且汲極電極162可透過接觸孔H2連接於第二導體提供部133b。連接於源極電極161的第一導體提供部133a可稱為源極連接部,且連接於汲極電極162的第二導體提供部133b可稱為汲極連接部。
請參閱圖2,接觸孔H1、H2可通過中間絕緣層155及閘極絕緣層150。部分的主動層130可藉由接觸孔H1、H2從閘極絕緣層150暴露。舉例來說,部分的第一導體提供部133a及部分的第二導體提供部133b可藉由接觸孔H1、H2從閘極絕緣層150暴露。
圖3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300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3,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300可包含一遮光層121,遮光層121設置於基板110上。遮光層121可被設置以重疊於主動層130且可遮擋入射在基板110上的光,進而保護主動層130。舉例來說,遮光層121可被設置以重疊於主動層130的通道部131。
圖4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400之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4,主動層130可具有多層結構。根據圖4中的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400的主動層130可包含一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以及一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其中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位於基板110上且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位於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上。各個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可包含氧化物半導體材料。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可包含相同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或可包含相異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可支撐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因此,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可稱為支撐層。主要的通道可形成於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上。因此,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可稱為通道層。然而,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通道可形成於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中。
如圖4所示,包含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及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之半導體層的結構可稱為雙層結構。
作為支撐層的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可具有良好的薄膜穩定度及機械特性。為了薄膜穩定度,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可包含鎵(Ga)。鎵可與氧形成穩定的鍵結(bonding),且鎵的氧化物可具有良好的薄膜穩定度。
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130a例如可包含至少一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如氧化銦鎵鋅(InGaZnO,IGZO)、氧化銦鎵(InGaO,IGO)、氧化銦鎵錫(InGaSnO,IGTO)、氧化銦鎵鋅錫(InGaZnSnO,IGZTO)、氧化鎵鋅錫(GaZnSnO,GZTO)、氧化鎵鋅(GaZnO,GZO)及氧化鎵(GaO,GO)。
作為通道層的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例如可包含至少一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如氧化銦鋅(InZnO,IZO)、氧化銦鎵(InGaO,IGO)、氧化銦錫(InSnO,ITO)、氧化銦鎵鋅(InGaZnO,IGZO)、氧化銦鎵鋅錫(InGaZnSnO,IGZTO)、氧化鎵鋅錫(GaZnSnO,GZTO)及氧化銦錫鋅(InSnZnO,ITZO)。然,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130b可包含另一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圖5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500之剖面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500可包含主動層130、閘極電極140、閘極絕緣層150、源極電極161以及汲極電極162。主動層130位於基板110上。閘極電極140分離於主動層130以在其至少一部分重疊於主動層130。閘極絕緣層150位於主動層130及閘極電極140之間。源極電極161位於閘極絕緣層150上。汲極電極162分離於閘極絕緣層150上的源極電極161。
請參閱圖5,閘極絕緣層150可覆蓋主動層130的整個頂面。源極電極161及汲極電極162可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50上。於此情況中,源極電極161及汲極電極162可與閘極電極140設置在相同的層體上,且可與閘極電極140包含相同的材料。各個源極電極161及汲極電極162可藉由接觸孔連接於主動層130,其中接觸孔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50中。
圖6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基板600的剖面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基板600可包含一基座基板210、一第一薄膜電晶體TR1以及一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第一薄膜電晶體TR1位於基座基板210上。第二薄膜電晶體TR2位於基座基板210上。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可包含一第一主動層270以及一第一閘極電極280。第一主動層270位於基座基板210上。第一閘極電極280分離於第一主動層270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第一主動層270。並且,第一薄膜電晶體TR1可包含一閘極絕緣層181,且閘極絕緣層181位於第一主動層270及第一閘極電極280之間。
位於第一主動層270及第一閘極電極280之間的閘極絕緣層181可稱為第一閘極絕緣層。
第一薄膜電晶體TR1可更包含一第一源極電極281以及一第一汲極電極282。第一源極電極281及第一汲極電極282可彼此分離且可連接於第一主動層270。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一主動層270可由矽半導體層形成,且可包含通道部271及多個導體提供部272、273。
第二薄膜電晶體TR2可包含一第二主動層230以及一第二閘極電極240。第二主動層230位於基座基板210上,且第二閘極電極240分離於第二主動層230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第二主動層230。第二主動層230可為氧化物半導體層。
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基板600中,第二薄膜電晶體TR2與分別繪示於圖1至圖5中的各個薄膜電晶體100至薄膜電晶體500具有相同的構造。
於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基板600中,第一主動層270及第二主動層230可設置於不同的層體上。請參閱圖6,相較於第二主動層230,第一主動層270可設置在較靠近基座基板210之位置。然,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相較於第一主動層270,第二主動層230可設置在較靠近基座基板210之位置。並且,第一主動層270可由氧化物半導體層形成,且第二主動層230可由矽半導體層形成。
請參閱圖6,鈍化層182可設置於第一閘極電極280上,且中間層185可設置於鈍化層182上。
請參閱圖6,第二薄膜電晶體TR2的第二主動層230可設置於中間層185上。中間層185可為氮化矽層或氧化矽層的單個層體。或者,中間層185可由氮化矽層及氧化矽層堆疊而成的多層結構形成。
閘極絕緣層150可設置於第二主動層230上,且第二閘極電極240可設置於閘極絕緣層150上。位於第二主動層230及第二閘極電極240之間的閘極絕緣層150可稱為第二閘極絕緣層。
閘極絕緣層150可覆蓋面對第二閘極電極240的第二主動層230之整個頂面。閘極絕緣層150例如可設置於包含第二主動層230的基座基板210之整個表面上。
第二主動層230可包含一通道部231、多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及多個偏差部232a、232b。偏差部232a、232b位於通道部231及導體提供部233a、233b之間。
第二主動層230的通道部231可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240。第二主動層230的導體提供部233a、233b可無須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240。偏差部232a、232b可無須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240。
導體提供部233a、233b可摻雜有摻雜物。
第二薄膜電晶體TR2可包含位於一中間絕緣層155上的一第二源極電極261以及一第二汲極電極262。中間絕緣層155可設置於第二閘極電極240及閘極絕緣層150上並可包含絕緣材料。第二源極電極261及第二汲極電極262可於中間絕緣層155上彼此分離且可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一平坦化層192可設置於第一源極電極281、第一汲極電極282、第二源極電極261及第二汲極電極262與中間絕緣層155上。
於圖6中繪示有第一源極電極281、第一汲極電極282、第二源極電極261及第二汲極電極262之構造。然,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第一汲極電極282、第二源極電極261及第二汲極電極262可分別設置於不同的層體上。
此外,第一閘極電極280及第二閘極電極240的位置並不以圖6中呈現的態樣為限。當第一主動層270及第二主動層230設置在不同的層體上時,第一閘極電極280及第二閘極電極240可設置在不同於圖6中的位置之位置。
圖7為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摻雜方法之圖式。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可藉由透過摻雜選擇性地提供傳導性給主動層130而形成多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
摻雜物可用於摻雜。摻雜物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舉例來說,硼、磷及氟其中至少一者可作為摻雜物,或者氫可作為摻雜物。摻雜物可以離子狀態進行摻雜。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可無須在主動層130的通道部131進行摻雜。為了避免對通道部131進行摻雜,可藉由在摻雜製程中針對摻雜物保護或罩住通道部131而使得摻雜物不會植入到通道部131中。
如圖7所示,在摻雜製程中,殘留於閘極電極140上的一光阻圖案40可作為用來保護通道部131的遮罩。
請參閱圖7,相對於剖面示意圖來說,光阻圖案40的寬度可大於閘極電極140的寬度。相對於剖面示意圖來說,閘極電極140可完全地重疊於光阻圖案40。
相對於平面圖來說,光阻圖案40的面積可大於閘極電極140的面積。舉例來說,相對於平面來說,閘極電極140可設置於由光阻圖案40所界定的區域中。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可在閘極絕緣層150上為閘極電極形成閘極電極材料層,可在閘極電極材料層上塗佈光阻材料,且可藉由曝光及產生光阻材料而形成光阻圖案40。
隨後,可藉由使用光阻圖案40作為遮罩而透過蝕刻閘極電極材料層來形成閘極電極140。此時,閘極電極材料層可相對光阻圖案40的邊緣被蝕刻至內部,進而形成閘極電極140,其中閘極電極140的面積小於光阻圖案40的面積。
如圖7所示,主動層130中沒有重疊於光阻圖案40的區域可藉由摻雜製程摻雜有摻雜物,其中摻雜製程使用閘極電極140上的光阻圖案40作為遮罩。因此,可形成這些導體提供部133a、133b。
摻雜物可不摻雜於受光阻圖案40保護的通道部131。因此,通道部131可維持半導體特性。
透過使用摻雜物的摻雜製程而提供有傳導性的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摻雜濃度可高於通道部131的摻雜濃度,且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電阻率可低於通道部131的電阻率。
請參閱圖7,多個偏差部(如第一及第二偏差部)132a、132b可受光阻圖案40保護。因此,可防止摻雜物直接植入到偏差部132a、132b中。然,摻雜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摻雜物可擴散至偏差部132a、132b。因此,可獲得摻雜物部分地摻雜於偏差部132a、132b的效果。
於圖7中,當閘極電極140具有寬度LG且從閘極電極140凸出的光阻圖案40具有寬度Loh時,可在滿足以下之方程式2之條件下進行摻雜。
[方程式2]
LG x Loh x 1/η2 ≥ 1
其中η2 = 0.5平方微米
各個第一偏差部132a及第二偏差部132b可具有對應於凸出的寬度Loh之寬度。當閘極電極140的寬度LG以及從閘極電極140凸出的光阻圖案40之寬度Loh滿足方程式2時,可形成滿足方程式2的偏差部132a、132b。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在方程式2中,η2 = 1.5平方微米。或者,η2可滿足以下關係式:0.5平方微米≤ η2 ≤ 1.5平方微米。
圖8為呈現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主動層之區域取向摻雜物分佈情形之圖式。
於圖8中,原點表示摻雜物。請參閱圖8,摻雜物的濃度可在多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中為最高的。多個偏差部132a、132b的摻雜濃度可低於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摻雜濃度。少量的摻雜物可能擴散至沒有直接摻雜有摻雜物的通道部131。通道部131可幾乎沒有包含摻雜物或可具有濃度非常低的摻雜物。
圖9為呈現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主動層的區域取向摻雜物之濃度的圖式。
請參閱圖9,多個偏差部(如第一及第二偏差部)132a、132b之摻雜物的濃度梯度可在從通道部131到多個導體提供部(如第一及第二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方向中增加。舉例來說,第一偏差部132a的摻雜物之濃度梯度可在從通道部131到第一導體提供部133a的方向中增加,且第二偏差部132b的摻雜物之濃度梯度可在從通道部131到第二導體提供部133b之方向中增加。
圖10為呈現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主動層130的區域取向電阻率之程度的圖式。
請參閱圖10,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電阻率可低於通道部131的電阻率並可高於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電阻率。偏差部132a、132b的摻雜物的濃度梯度可在從通道部131到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方向中增加。
因此,偏差部132a、132b可在沒有提供傳導性的通道部131以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執行電性緩衝的功能。
舉例來說,因為偏差部132a、132b設置於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所以可防止漏電流在薄膜電晶體100處於關閉狀態時流動於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如上所述,偏差部132a、132b可防止漏電流在薄膜電晶體100處於關閉狀態時出現在薄膜電晶體100中。
圖1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呈現在薄膜電晶體100的開啟狀態中之半導體層的區域取向導電度分佈情形之圖式。
當薄膜電晶體100根據施加到閘極電極140的閘極電壓而開啟時,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導電度可能不會大幅地增加,其中偏差部132a、132b不會被產生在閘極電極140中的電場大幅度地影響。因此,當薄膜電晶體100開啟時,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導電度可低於通道部131的導電度及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導電度。因此,偏差部132a、132b可防止薄膜電晶體100的臨界電壓發生偏移。因此,可提升薄膜電晶體100的電性穩定度。
圖1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呈現在重疊於導體提供部的區域中基於深度的元素之濃度(原子濃度)的圖式。基於深度的元素之濃度已經由飛行時間二次離子質譜分析法(time of flight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TOF-SIMS)確認過。
圖12呈現閘極絕緣層150、第一導體提供部133a及緩衝層120中的氧(O)、矽(Si)、銦(In)及硼(B)之濃度。氧(O)可用來形成閘極絕緣層150、主動層130及緩衝層120。矽(Si)可用來形成閘極絕緣層150及緩衝層120。銦(In)可用來形成主動層130。硼(B)可為透過摻雜添加作為摻雜物之元素。
請參閱圖12,可以看到作為摻雜物的硼(B)在第一導體提供部133a中具有最大的濃度。
圖1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呈現重疊於導體提供部的區域中基於深度的元素的濃度(原子濃度)之圖式。
請參閱圖13,可以看到作為摻雜物的硼(B)在緩衝層120中具有最大的濃度。
請參閱圖13,在重疊於這些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區域中,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摻雜濃度可高於閘極絕緣層150的摻雜濃度以及緩衝層120的摻雜濃度。並且,請參閱圖13,在重疊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區域中,緩衝層120的摻雜濃度可高於閘極絕緣層150的摻雜濃度以及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摻雜濃度。
可藉由在摻雜製程中調整施加到摻雜物的加速電壓來調整閘極絕緣層150的摻雜濃度、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摻雜濃度以及緩衝層120的摻雜濃度。
當增加施加到摻雜物的加速電壓以將摻雜物充分地摻雜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時,摻雜物可摻雜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以及緩衝層120。當用於摻雜的加速電壓增加到非預期的位準時,主動層130可能受到損壞。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可調整加速電壓而使得導體提供部133a、133b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或使緩衝層120的頂部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當導體提供部133a、133b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或是緩衝層120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時,可有效地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進行摻雜。並且,當導體提供部133a、133b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或緩衝層120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時,可視為薄膜電晶體100以有效的方式運作。
圖14A及圖14B為根據比較示例的導體提供方法之圖式。
請參閱圖14A,可形成閘極電極140,且接著可藉由使用閘極電極140作為遮罩提供傳導性。舉例來說,傳導性可透過乾蝕刻(dry etching)提供。根據比較示例,閘極絕緣層150可於形成閘極電極140的過程中被圖案化,且可移除設置在主動層130上待提供有傳導性的區域上之閘極絕緣層。因此,應用於乾蝕刻製程的蝕刻氣體可直接接觸主動層130的表面,且因此可將傳導性提供至主動層130中所選擇的部分。於圖14A及圖14B中,係繪示以乾蝕刻作為導體提供方法的示例,但傳導性可透過基於離子植入的摻雜方式提供。
請參閱圖14B,在光阻圖案45殘留於閘極電極140上的狀態中,可藉由使用光阻圖案45作為遮罩來提供傳導性。然,請參閱圖14B,光阻圖案45與閘極電極140可具有相同的平面,且光阻圖案45可不凸出到閘極電極140的區域之外側。於圖14B中,光阻圖案45凸出到閘極電極140的外側之凸出的寬度Loh可為0。
根據圖14A或圖14B中繪示的方法,在藉由提供傳導性給主動層130中所選擇的部分來形成這些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製程中,傳導性可部分地被提供至通道部131。舉例來說,傳導性可被提供到相鄰於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通道部131之區域。然,當應用根據比較示例的導體提供方法時,可能會難以決定傳導性需藉由多少寬度被提供至通道部131的邊緣。
在導體提供製程中,通道部131的導體提供寬度或距離可稱為導體提供穿設深度(conductivity-providing penetration depth)∆L。
圖15為根據比較示例描述導體提供穿設深度∆L之示意圖。
請參閱圖15,通道部131在主動層130中可具有重疊於閘極電極140的寬度Lideal 。圖15中的寬度Lideal 可為通道部131的理想寬度。
在提供傳導性給主動層130中所選擇的部分之製程中,傳導性可被提供給部分的通道部131,且導體提供區域可能無法作為通道。通道部131的導體提供部的寬度可由導體提供穿設深度∆L表示。並且,通道部131中沒有提供傳導性且有效地作為通道的區域可具有有效通道寬度Leff 。當導體提供穿設深度∆L增加時,有效通道寬度Leff 可能會減少。
為了讓薄膜電晶體執行開關功能,有效通道寬度Leff 應維持於特定或更高的量值。然,當沒有決定出通道部131的邊緣之導體提供程度時,可能會難以設計通道部131的寬度。為了確保有效通道寬度Leff ,當沒有決定出通道部131的邊緣之導體提供程度時,通道部131的寬度應設計為寬的。在此情況中,薄膜電晶體的尺寸可能會增加且可能會難以微型化及高度整合裝置。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偏差部132a、132b可設置於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且可在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執行緩衝的功能,因此大部分的通道部131可有效地作為通道。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可有效地確保有效通道寬度Leff ,因此可輕易決定並設計通道部131的寬度。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對於有效通道寬度Leff 來說,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可根據通道部131的寬度L1改變,且舉例來說,可根據方程式1決定各個偏差部132a、132b的寬度L2。
圖16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總導體提供穿設深度2∆L之圖表。
相對於剖面示意圖來說,在通道部131的兩側皆有導體提供穿設深度∆L,因此總導體提供穿設深度2∆L係計算為「2 x ΔL」。
於圖16中,比較示例1(Comp. 1)係關於藉由使用圖14A中繪示的方法來將傳導性提供到部分的主動層130之薄膜電晶體。
於圖16中,實施例1(EX. 1)係關於藉由使用圖7中繪示的方法透過摻雜硼(B)離子而製造的薄膜電晶體,實施例2(EX. 2)係關於藉由使用圖7中繪示的方法透過摻雜磷(P)離子而製造的薄膜電晶體,且實施例3(EX. 3)係關於藉由使用圖7中繪示的方法透過摻雜氟(F)離子而製造的薄膜電晶體。
在根據比較示例1(Comp. 1)的薄膜電晶體中,總導體提供穿設深度2∆L約為1.0微米,且通道部131中對應於1.0微米的部分沒有作為通道。因此,通道部131區域的損失為嚴重的。
另一方面,根據實施例1、實施例2及實施例3,總導體提供穿設深度2∆L小於約0.6微米,且通道部131區域的損失小於1。於實施例1、實施例2及實施例3中,通道部131區域的損失因這些偏差部132a、132b而降低。
圖17A至圖17E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圖表。
圖17A呈現根據比較示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圖17B呈現根據比較示例2的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圖17C呈現根據實施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圖17D呈現根據實施例2的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且圖17E呈現根據實施例3的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圖式中的Ids 代表薄膜電晶體的汲極源極間電流,且圖式中的Vgs 代表薄膜電晶體的閘極-源極電壓。
比較示例2係關於具有如圖1所示的閘極絕緣層150之結構但因沒有摻雜離子而不包含偏差部132a、132b的薄膜電晶體。
在比較示例1、比較示例2及實施例1至3的薄膜電晶體中,主動層使用氧化銦鎵鋅(IGZO)作為氧化物半導體。
對於比較示例1、比較示例2及實施例1至3的薄膜電晶體來說,已量測初始臨界電壓、移動率、偏差區域的電阻、正偏溫壓(positive bias temperature stress,PBTS)及負偏溫壓(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stress,NBTS)。量測結果呈現於圖17A至圖17E以及表1中。
[表1]
分隔 初始臨界電壓 移動率 (cm2 /vs) 導體提供電阻 (kΩ/sq) 正偏溫壓 (30V, 1h, 60℃) 負偏溫壓 (-30V, 1h, 60℃)
比較示例1 1.00 (0.88~1.09) 23.08 (21.87~24.29) 1.88 0.28 -0.17
比較示例2 無法量測 0.29 (0.21~0.38) 無法量測 無法量測 無法量測
實施例1 0.90 (0.81~1.00) 22.62 (20.94~24.18) 2.86 0.4 -0.07
實施例2 0.92 (0.82~1.02) 22.35 (20.53~24.54) 2.94 0.36 -0.08
實施例3 0.85 (0.74~0.95) 22.72 (21.14~24.23) 4.78 0.41 -0.08
請參閱表1及圖17C、圖17D與圖17E,根據實施例1至3的各個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特性相似於比較示例1中根據習知技術的方法製造的薄膜電晶體(圖17A)的臨界電壓特性。另一方面,可確認到根據比較示例2的薄膜電晶體之臨界電壓特性非常弱。
此外,請參閱表1,可確認到根據實施例1至3的各個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相似於比較示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
於表1中,導體提供電阻代表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電阻值。於比較示例2中,無法量測導體提供電阻。
於表1中,正偏溫壓代表施加到薄膜電晶體的壓力,此壓力係在特定溫度施加正(+)偏壓的情況下所施加,且正偏溫壓通常具有正(+)值。當正偏溫壓增加時,各個主動層130及薄膜電晶體的壓力可增加,進而可增加臨界電壓變化∆Vth。
負偏溫壓代表施加到薄膜電晶體的壓力,此壓力係在特定溫度施加負(-)偏壓的情況下所施加,且負偏溫壓通常具有負(-)值。當負偏溫壓的絕對值增加時,各個主動層130及薄膜電晶體相對溫度的壓力可增加,進而可增加臨界電壓變化∆Vth並可能會降低可靠度。
請參閱表1,可以確認到在60℃的溫度持續一小時施加30伏特(V)的電壓之情況下,根據實施例1至3的各個薄膜電晶體的正偏溫壓大於比較示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正偏溫壓,且在60℃的溫度持續一小時施加-30 V的電壓之情況下,根據實施例1至3的各個薄膜電晶體的負溫偏壓之絕對值小於比較示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負溫偏壓之絕對值。
圖18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相對熱處理時間之圖表。
圖18呈現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相對熱處理時間的變化,且熱處理是在230℃的溫度執行於比較示例1(Comp. 1)、實施例1(EX. 1)、實施例2(EX. 2)及實施例3(EX. 3)的薄膜電晶體。
在對薄膜電晶體長時間持續進行熱處理的情況中,主動層130的電性特性可根據設置在主動層130附近的絕緣層及/或相似的結構之影響而改變。於此情況中,薄膜電晶體的可靠度可能會降低。
舉例來說,在對薄膜電晶體長時間持續進行熱處理的情況中,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傳導性可能會損失(導體提供的情況可能會回復成非導體的情況)。於此情況中,薄膜電晶體的效能可能會降低並可為不均勻的,而造成可靠度降低。
然而,請參閱圖18,可以確認到儘管對本發明的實施例1至3的薄膜電晶體進行熱處理,臨界電壓仍沒有大幅度地改變。
圖19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相對熱處理時間的圖表。
圖19呈現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相對熱處理時間的變化,且熱處理是在230℃的溫度執行於比較示例1(Comp. 1)、實施例1(EX. 1)、實施例2(EX. 2)及實施例3(EX. 3)的薄膜電晶體。
請參閱圖19,可以確認到儘管對本發明的實施例1至3的薄膜電晶體進行熱處理,移動率仍沒有大幅度地降低。
請參閱圖18及圖19,可確認到儘管對本發明的實施例1至3的薄膜電晶體進行熱處理,效能仍沒有大幅度地降低。
圖20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電阻率量測圖表。
於圖20中,EX. 1、EX. 2及EX. 3分別對應到的量值分別代表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電阻率、本發明實施例2的薄膜電晶體的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電阻率,以及本發明實施例3的薄膜電晶體的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電阻率。於圖20中,Comp. 2對應到的量值代表根據比較示例2的薄膜電晶體中對應到本發明的實施例1之薄膜電晶體的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區域之電阻率。
如圖20所示,本發明之實施例1(EX. 1)、實施例2(EX. 2)及實施例3(EX. 3)的薄膜電晶體的電阻率低於比較示例2(Comp. 2)的薄膜電晶體之電阻率。根據本發明實施例1至3的薄膜電晶體例如可具有約10-2 至10-3 歐姆·公分(Ω·cm)的電阻率。
圖21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的實施例之移動率相對主動層中植入的離子量之圖表。
於圖21中,比較示例1(Comp. 1)代表相對比較示例1的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且在比較示例1中傳導性透過乾蝕刻而不透過離子植入的方式提供到部分的主動層130。
於圖21中,比較示例3(Comp. 3)係關於與實施例1(EX. 1)具有相同構造的薄膜電晶體,且於此薄膜電晶體中作為摻雜物的硼(B)離子的濃度在閘極絕緣層150中具有最大值。於圖21中,實施例4(EX. 4)係關於與實施例1(EX. 1)具有相同結構的薄膜電晶體,且於此薄膜電晶體中作為摻雜物的硼(B)離子之濃度在緩衝層120中具有最大值。於圖21中,在比較示例3(Comp. 3)、實施例1(EX. 1)及實施例4(EX. 4)已用相同的濃度執行低濃度摻雜、中濃度摻雜及高濃度摻雜。圖21中沒有討論實施例1(EX. 1)的中濃度摻雜結果。
請參閱圖21,根據實施例1(EX. 1)及實施例4(EX. 4),可以確認到當植入的離子量從低濃度變成高濃度時,移動率差異不大。並且,可以確認到即使植入的離子量為低濃度,實施例1(EX. 1)及實施例4(EX. 4)的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仍相似於根據比較示例(Comp. 1)的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
另一方面,根據比較示例3(Comp. 3),可以確認到當植入的離子量從低濃度增加至高濃度時,移動率會增加。並且,可以確認到即使在植入的離子量為高濃度時,比較示例3(Comp. 3)的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仍低於比較示例(Comp. 1)或實施例1(EX. 1)及實施例4(EX. 4)的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
當植入的離子量增加到使得比較示例3(Comp. 3)的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等於實施例1(EX. 1)及實施例4(EX. 4)之各個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時,主動層130可能會受損。
另一方面,即使在植入的離子量為低濃度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EX. 1)及實施例4(EX. 4)之薄膜電晶體仍可具有良好的移動率,且可在防止主動層130受到損害的範圍內執行根據離子植入的摻雜。
圖22A至圖22C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相對通道部131的寬度之圖表。
圖22A為根據比較示例4的薄膜電晶體中的臨界電壓圖表,其中此臨界電壓圖表呈現通道部131的寬度為3微米至20微米(3微米、3.5微米、4微米、6微米、10微米、12微米及20微米)的情況,且在比較示例4中藉由使用閘極電極140作為遮罩且沒有使用光阻圖案40(凸出的寬度Loh為0微米)來進行離子摻雜。
圖22B為根據實施例1的薄膜電晶體中的臨界電壓圖表,其中此臨界電壓圖表呈現通道部131的寬度為3微米至20微米(3微米、3.5微米、4微米、6微米、10微米、12微米及20微米)的情況,且於實施例1中藉由使用光阻圖案40作為遮罩並使用凸出的寬度Loh(請參閱圖7)來進行離子摻雜。光阻圖案40以寬度Loh凸出至閘極電極140的外側,且寬度Loh為0.5微米。
圖22C為根據實施例5的薄膜電晶體中的臨界電壓圖表,其中此臨界電壓圖表呈現通道部131的寬度為3微米至20微米(3微米、3.5微米、4微米、6微米、10微米、12微米及20微米)的情況,且在實施例5中藉由使用光阻圖案40作為遮罩並使用凸出的寬度Loh(請參閱圖7)來進行離子摻雜。光阻圖案40以寬度Loh凸出至閘極電極140的外側,且寬度Loh為0.7微米。
圖23為呈現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值相對通道部131的寬度(或長度)之圖表。
請參閱圖22A及圖23,在根據比較示例4的薄膜電晶體中,可以確認到臨界電壓隨著通道部131的寬度改變。具體地,請參閱圖23,在根據比較示例4的薄膜電晶體中,可以確認到臨界電壓值在通道部131的寬度為4微米或更小時大幅地改變,且臨界電壓值在通道部131的寬度為6微米或更大時保持恆定。
此外,請參閱圖22B、圖22C及圖23,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及實施例5的薄膜電晶體中,可以確認到當通道部131的寬度改變時,汲極源極間電流Ids 會改變但臨界電壓幾乎沒有改變。並且,可以確認到即使在通道部131的寬度為3微米且非常狹窄時,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及實施例5的薄膜電晶體仍具有優異的臨界電壓特性。
圖24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臨界電壓相對閘極電極140的寬度(或長度)之圖表。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閘極電極140的寬度對應於通道部131的寬度。
請參閱圖24,在根據比較示例(Comp. 1)的薄膜電晶體中,可以確認到臨界電壓隨著閘極電極140的寬度改變。具體地,請參閱圖23,在根據比較示例1的薄膜電晶體中,可以確認到臨界電壓值在閘極電極140的寬度為5微米或更小時非常大幅地改變。
此外,請參閱圖24,在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實施例2及實施例3的薄膜電晶體中,可以確認到在閘極電極140的寬度改變時臨界電壓的變化並不大。
圖25為呈現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閘極電極附近產生的縫隙及金屬殘留層之圖式。圖26為呈現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閘極電極附近沒有產生縫隙或金屬殘留層之態樣的圖式。
圖25繪示閘極絕緣層150與閘極電極140一起被蝕刻的情況。
如圖25中所示,在閘極絕緣層150與閘極電極140一起被蝕刻的情況中,可使閘極電極140及主動層130之間的階層高度(step height)增加。當閘極電極140及主動層130之間的階層高度增加時,可能會如圖25所示在設置於閘極電極140上的中間絕緣層155中產生如縫隙的缺陷,並因此會劣化閘極電極140及另一個電極或線路之間的絕緣特性,進而造成短路。
此外,如圖25所示,在閘極絕緣層150與閘極電極140一起被蝕刻的情況中,在執行於閘極電極140上的蝕刻製程中產生的金屬殘留材料MR1可能殘留於閘極絕緣層150的邊緣,進而劣化閘極電極140及主動層130之間的絕緣特性。
此外,如圖25中所示,在閘極電極140及主動層130之間的階層高度增加的情況中,可於中間絕緣層155中產生階層高度,且金屬殘留材料MR2(如用於形成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的金屬殘留材料)可能殘留於階層高度上,進而使得薄膜電晶體的效能降低。
另一方面,如圖26中所示,在沒有圖案化閘極絕緣層150的情況中,可提升閘極電極140及主動層130之間的絕緣特性,且此外可降低閘極電極140及主動層130之間的階層高度。在閘極電極140及主動層130之間的階層高度降低的情況中,可降低在中間絕緣層155中產生如縫隙的缺陷之機率。如圖26所示,當中間絕緣層155的階層高度降低時,可降低金屬殘留材料MR2殘留於階梯部上的機率。
請參閱圖26,因為閘極絕緣層150沒有被蝕刻,所以不會有在閘極電極140上執行的蝕刻製程中所產生的金屬殘留材料MR1殘留在閘極絕緣層150的邊緣之可能。
圖27A至圖27G為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之製程示意圖。
請參閱圖27A,緩衝層120可形成於基板110上,且主動層130可形成於緩衝層120上。主動層130可包含氧化物半導體材料。詳細來說,主動層130可為氧化物半導體層。
請參閱圖27B,閘極絕緣層150可形成於主動層130上,且一閘極電極材料層145可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50上。閘極電極材料層145可包含金屬。
請參閱圖27C,光阻圖案40可形成於閘極電極材料層145上。
可藉由在閘極電極材料層145的整個頂面上塗佈、曝光及產生光阻物而形成光阻圖案40。
請參閱圖27D,可藉由使用光阻圖案40作為遮罩來蝕刻閘極電極材料層145。因此,可形成閘極電極140。
如圖27D所示,在平面視角中,光阻圖案40的面積可大於閘極電極140的面積。因為閘極電極材料層145的過度蝕刻的緣故,可形成面積小於光阻圖案40的閘極電極140。於平面視角中,閘極電極140可設置於由光阻圖案40所界定的區域中。閘極絕緣層150可覆蓋主動層130的整個頂面。
可根據方程式2決定光阻圖案40的寬度。
舉例來說,當閘極電極140具有寬度LG且光阻圖案40具有從閘極電極140凸出的寬度Loh時(請參閱圖7),光阻圖案40的寬度可被設計成滿足下列方程式2。
[方程式2]
LG x Loh x 1/η2 ≥ 1
其中η2 = 0.5平方微米
如圖27B至圖27D所示,形成閘極電極140的製程可包含在閘極絕緣層150上形成閘極電極材料層145的製程(圖27B)、在閘極電極材料層145上形成光阻圖案40的製程(圖27C)以及藉由使用光阻圖案40作為遮罩而蝕刻閘極電極材料層145的製程(圖27D)。
請參閱圖27E,摻雜物可摻雜於主動層130。
摻雜物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
在摻雜物摻雜製程中,光阻圖案40可作為遮罩。請參閱圖27E,可選擇性地對主動層130中沒有受光阻圖案40保護的區域進行摻雜。
請參閱圖27F,可藉由摻雜形成多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緩衝層120可透過摻雜製程摻雜有摻雜物。
主動層130的摻雜濃度可高於閘極絕緣層150的摻雜濃度以及緩衝層120的摻雜濃度。於此,主動層130的摻雜濃度可表示各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的摻雜濃度。
此外,緩衝層120的摻雜濃度可高於主動層130的摻雜濃度以及閘極絕緣層150的摻雜濃度。
請參閱圖27G,可藉由移除光阻圖案40來形成薄膜電晶體100。
請參閱圖27G,主動層130可包含通道部131、這些導體提供部133a、133b以及多個偏差部132a、132b。通道部131重疊於閘極電極140。導體提供部133a、133b不重疊於閘極電極140。偏差部132a、132b介於通道部131及導體提供部133a、133b之間。
通道部131及偏差部132a、132b可各自為重疊於光阻圖案40的區域。
圖28A至圖28G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製程示意圖。
請參閱圖28A,緩衝層120可形成於基板110上,且主動層130可形成於緩衝層120上。主動層130可包含氧化物半導體材料。詳細來說,主動層130可為氧化物半導體層。
請參閱圖28B,閘極絕緣層150可形成於主動層130上。並且,多個接觸孔CH1、CH2可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50中。
請參閱圖28C,閘極電極材料層145可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50上,且多個光阻圖案40、41、42可形成於閘極電極材料層145上。
閘極電極材料層145可被填充於接觸孔CH1、CH2中。
請參閱圖28D,可藉由使用光阻圖案40、41、42作為遮罩來蝕刻閘極電極材料層145。因此,可形成閘極電極140、源極電極161及汲極電極162。請參閱圖28D,閘極電極140、源極電極161及汲極電極162可設置於相同的層體且可包含相同的材料。
請參閱圖28E,可於主動層130摻雜摻雜物。
摻雜物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可透過根據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的離子植入進行摻雜。
在摻雜物摻雜製程中,光阻圖案40、41、42可作為遮罩。請參閱圖28E,可選擇性地摻雜主動層130中沒有受光阻圖案40、41、42保護的區域。
請參閱圖28F,可藉由摻雜形成多個導體提供部133a、133b。
請參閱圖28G,可藉由移除光阻圖案40來形成薄膜電晶體。
圖29為呈現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設備700之圖式。
如圖29所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700可包含一顯示面板310、一閘極驅動器320、一資料驅動器330以及一控制器340。
顯示面板310可包含多個閘極線路GL、多個資料線路DL以及一像素P,其中像素P被提供於由閘極線路GL及資料線路DL交會而界定的多個像素區域中的每一者。像素P可包含一發光裝置710及用來驅動發光裝置710的一像素驅動電路PDC(請參閱圖30)。顯示面板310可根據像素P的驅動來顯示影像。
控制器340可控制閘極驅動器320及資料驅動器330。
根據從外部系統(未繪示)供應的同步訊號及時脈訊號,控制器340可輸出用來控制閘極驅動器320的閘極控制訊號GCS以及用來控制資料驅動器330的資料控制訊號DCS。並且,控制器340可將從外部系統接收的輸入影片資料取樣,並且可重新調整(realign)經取樣的影片資料以提供數位的影像資料RGB給資料驅動器330。
閘極控制訊號GCS可包含一閘極啟動脈衝(GSP)、一閘極偏移時脈(GSC)、一閘極輸出致能訊號(GOE)、一啟動訊號(Vst)以及一閘極時脈(GCLK)。並且,閘極控制訊號GCS可包含用來控制偏移記錄器350的控制訊號。
資料控制訊號DCS可包含一源極啟動脈衝(SSP)、一源極偏移時脈訊號(SSC)、一源極輸出致能訊號(SOE)及一極性控制訊號(POL)。
資料驅動器330可將資料電壓供應給顯示面板310的資料線路DL。詳細來說,資料驅動器330可將從控制器340輸入的影像資料RGB轉換成類比的資料電壓,並可在每一個水平周期將一個水平線路的資料電壓提供給資料線路DL,且在每一個水平周期中一閘極脈衝(GP)會被供應至一個閘極線路GL。
閘極驅動器320可包含偏移記錄器350。
偏移記錄器350可根據啟動訊號(Vst)及閘極時脈(GCLK)而在一個幀的期間內依序提供閘極脈衝(GP)給閘極線路GL,其中啟動訊號(Vst)及閘極時脈(GCLK)係從控制器340傳來。於此,一個幀的期間可指顯示面板310顯示一張影像的期間。閘極脈衝(GP)可具有用來開啟設置在像素P中的開關元件(薄膜電晶體)的開啟電壓。
此外,為了關閉開關元件,偏移記錄器350可在一個幀的另一個期間將閘極關閉訊號(Goff)供應給閘極線路GL,且在此另一個期間中沒有供應閘極脈衝(GP)。以下,閘極脈衝(GP)及閘極關閉訊號(Goff)的通用名稱可為SS或Scan。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閘極驅動器320可安裝於顯示面板310上。這種閘極驅動器320直接安裝於顯示面板310上的結構可稱為閘極中面板(gate-in panel,GIP)結構。閘極驅動器320可包含圖1至圖5中繪示的薄膜電晶體100至薄膜電晶體500其中至少一者。
圖30為圖29中的一個像素P的電路圖。
請參閱圖30,包含於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700中的像素P可包含像素驅動電路PDC及發光裝置710。
發光裝置710可使用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然,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發光裝置710可使用量子點發光裝置、無機發光裝置、微發光二極體等等。發光裝置710可利用從像素驅動電路PDC提供的資料電流來發光。
請參閱圖30,像素驅動電路PDC可包含第一薄膜電晶體T1、第二薄膜電晶體T2、第三薄膜電晶體T3、第四薄膜電晶體T4、第五薄膜電晶體T5、第六薄膜電晶體T6、第七薄膜電晶體T7以及第一電容器C1。
圖30中的各個薄膜電晶體(如第一薄膜電晶體T1、第三薄膜電晶體T3、第四薄膜電晶體T4、第五薄膜電晶體T5及第六薄膜電晶體T6)的主動層可包含矽半導體材料且可由矽半導體層所形成。各個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主動層例如可包含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且可由氧化物半導體層形成。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圖30中的第一薄膜電晶體T1、第三薄膜電晶體T3、第四薄膜電晶體T4、第五薄膜電晶體T5及第六薄膜電晶體T6可與圖6中的第一薄膜電晶體TR1具有相同的構造,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七薄膜電晶體T7可與圖6中的第二薄膜電晶體TR2具有相同的構造。並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七薄膜電晶體T7其中至少一者可與圖1至圖5中所示的薄膜電晶體100、200、300、400、500其中至少一者具有相同的結構。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一薄膜電晶體T1、第三薄膜電晶體T3、第四薄膜電晶體T4、第五薄膜電晶體T5及第六薄膜電晶體T6可設置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七薄膜電晶體T7之下。詳細來說,各個第一薄膜電晶體T1、第三薄膜電晶體T3、第四薄膜電晶體T4、第五薄膜電晶體T5及第六薄膜電晶體T6的主動層可設置於各個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主動層之下。
請參閱圖30,第一薄膜電晶體T1可為驅動薄膜電晶體,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可為開關薄膜電晶體。
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閘極電極G2可被提供有第二掃描訊號Scan2。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汲極電極D2可被提供有資料電壓Vdata。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源極電極S2可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汲極電極D1。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可藉由第二掃描訊號Scan2而被開啟且可將資料電壓Vdata提供給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汲極電極D1。
第三薄膜電晶體T3的閘極電極G3可被提供有發光控制訊號EM。第三薄膜電晶體T3的汲極電極D3可被提供有高位準的像素驅動電壓VDD。第三薄膜電晶體T3的源極電極S3可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汲極電極D1。第三薄膜電晶體T3可藉由發光控制訊號EM而被開啟且可將高位準的像素驅動電壓VDD提供給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汲極電極D1。
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閘極電極G7可被提供有第二掃描訊號Scan2。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汲極電極D7可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G1。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源極電極S7可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源極電極S1。第七薄膜電晶體T7可藉由第二掃描訊號Scan2開啟並可控制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G1及源極電極S1之間的電壓差藉以驅動第一薄膜電晶體T1。
第五薄膜電晶體T5的閘極電極G5可被提供有第一掃描訊號Scan1。第五薄膜電晶體T5的汲極電極D5可被提供有初始化電壓Vini。第五薄膜電晶體T5的源極電極S5可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G1。第五薄膜電晶體T5可藉由第一掃描訊號Scan1開啟並可將初始化電壓Vini提供給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G1。
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閘極電極G4可被提供有發光控制訊號EM。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汲極電極D4可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源極電極S1。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源極電極S4可連接於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請參閱圖32)。第四薄膜電晶體T4可藉由發光控制訊號EM開啟並可將驅動電流提供給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於此,發光裝置710可為有機發光二極體,且像素電極711可為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陽極。
第六薄膜電晶體T6的閘極電極G6可被提供有第一掃描訊號Scan1。第六薄膜電晶體T6的汲極電極D6可被提供有初始化電壓Vini。第六薄膜電晶體T6的源極電極S6可連接於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第六薄膜電晶體T6可藉由第一掃描訊號Scan1被開啟並可將初始化電壓Vini提供給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
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G1可連接於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汲極電極D7。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源極電極S1可連接於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源極電極S7。第一薄膜電晶體T1可藉由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源極電極S7及汲極電極D7之間的電壓差而被開啟,並可將驅動電流提供給發光裝置710。
第一電容器C1的一側可被提供有高位準的像素驅動電壓VDD。第一電容器C1的另一側可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G1。第一電容器C1可將電壓儲存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G1。
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可連接於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源極電極S4以及第六薄膜電晶體T6的源極電極S6。發光裝置710的共用電極713(請參閱圖32)可被提供有低位準的驅動電壓VSS。發光裝置710可根據流動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中的驅動電流發出具有亮度的光。
請參閱圖30,在開啟提供初始化電壓Vini的第五薄膜電晶體T5時,像素驅動電路PDC可藉由使用發光控制訊號及掃描訊號,來關閉將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源極電極S1連接至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之第四薄膜電晶體T4,藉以防止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驅動電流流動至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且可構成像素電路而使像素電極711不會受除了用來重設陽極(像素電極)的電壓之外的其他電壓影響。
初始化電壓Vini可在第四薄膜電晶體T4被關閉的狀態中被供應至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其中第四薄膜電晶體T4設置於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以及第一薄膜電晶體T1之間且由發光控制訊號EM控制。用來提供初始化電壓Vini的第六薄膜電晶體T6可連接於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
圖31為圖30中的像素P之平面圖,且圖32為沿圖31中的割面線I-I'繪示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30、圖31及圖32,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700可包含基板(或基座基板)110、像素驅動電路PDC、發光裝置710以及像素驅動電路PDC。像素驅動電路PDC位於基板110上。發光裝置710連接於像素驅動電路PDC。像素驅動電路PDC可包含薄膜電晶體。像素驅動電路PDC可包含圖1至圖5中的薄膜電晶體100至薄膜電晶體500其中至少一者。
以下,將參照圖31及圖32詳細描述像素P的結構。
請參閱圖32,緩衝層120可設置於基板110上,且第一主動層270可設置於緩衝層120上。第一主動層270可包含矽半導體材料。舉例來說,第一主動層270可由多晶矽半導體層形成。
第一主動層270的一部分可包含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通道部A1以及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通道部A4,且第一主動層270的另一部分可具有傳導性且可作為線路。雖然未繪示,但第一主動層270的另一部分可包含各個第三薄膜電晶體T3、第五薄膜電晶體T5及第六薄膜電晶體T6的通道部。
閘極絕緣層181可設置於第一主動層270上。
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第一閘極電極G1以及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閘極電極G4可設置於閘極絕緣層181上。第一閘極電極G1可作為第一電容器C1的第一電極CE1。
位於第一主動層270及第一閘極電極G1之間的閘極絕緣層181可稱為第一閘極絕緣層。
鈍化層182可設置於閘極電極G1、G4以及第一電容器C1的第一電極CE1上。
第一電容器C1的第二電極CE2可設置於鈍化層182上。因此,可完成第一電容器C1。
中間層185可設置於第一電容器C1的第二電極CE2上。中間層185可為用來將第一電容器C1的第二電極CE2之頂部平坦化的有機材料層。然,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且中間層185可由單層結構形成,包含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或由上述之多層結構形成。
第二主動層230可設置於中間層185上且可包含氧化物半導體材料。第二主動層230可為氧化物半導體層。
舉例來說,第二主動層230可由氧化物半導體層形成且可包含通道部231及多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並且,第二主動層230可包含設置於通道部231及導體提供部233a、233b之間的多個偏差部232a、232b。
第二主動層230的一部分可包含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通道部A2,且第二主動層230的另一部分可具有傳導性且可作為線路。詳細來說,第二主動層230的導體提供部233a、233b可各自作為線路。
第二主動層230的一部分可包含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通道部。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圖1至圖5中繪示的薄膜電晶體100至500其中至少一者可應用於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設備700之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七薄膜電晶體T7其中至少一者。
閘極絕緣層150可設置於第二主動層230上。請參閱圖32,閘極絕緣層150可覆蓋第二主動層230的頂面。閘極絕緣層150可設置於包含第二主動層230的基板110之整個表面上。
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閘極電極G2可設置於閘極絕緣層150上。第二閘極電極G2可重疊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通道部A2。舉例來說,第二閘極電極G2可重疊於第二主動層230的通道部231且可不重疊於導體提供部233a、233b及偏差部232a、232b。
位於第二主動層230及第二閘極電極G2之間的閘極絕緣層150可稱為第二閘極絕緣層。
中間絕緣層155可設置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閘極電極G2上。中間絕緣層155可包含絕緣材料。
第一薄膜電晶體T1至第七薄膜電晶體T7的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可設置於中間絕緣層155上,用於將電極連接至線路的多個橋接件(bridge)可設置於中間絕緣層155上。
此外,資料線路DL及像素驅動電壓線路PL可設置於中間絕緣層155上。可透過資料線路DL供應資料電壓Vdata,且可透過像素驅動電壓線路PL供應高位準的像素驅動電壓VDD。
源極電極S1、S2、S4及汲極電極D1、D2、D4可透過接觸孔連接於第一主動層270或第二主動層230。舉例來說,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源極電極S4可透過第一接觸孔CH1連接於第一主動層270。並且,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汲極電極D4可透過第二接觸孔CH2連接於第一主動層270。並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源極電極S2可透過第三接觸孔CH3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並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汲極電極D2可透過第四接觸孔CH4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
請參閱圖32,可形成中間絕緣層155,且接著可形成各自暴露第一主動層270及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一接觸孔CH1、第二接觸孔CH2、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並且,在形成第一接觸孔CH1、第二接觸孔CH2、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之後,為了將包含多晶矽的第一主動層270去氫化(dehydrogenate),可於350℃或更高的高溫進行高溫熱處理製程。因為高溫熱處理製程的緣故,包含氧化物半導體的第二主動層230中可能會產生氧空位(oxygen vacancy)。並且,如硼(B)、磷(P)、氟(F)及氫(H)的摻雜物可藉由氧空位而擴散,因此導體提供區域可延伸至第二主動層230的通道部A2。因此,因為於350℃或更高溫進行高溫熱處理製程,所以導體提供區域可能會延伸,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可能會劣化。
因此,在製造包含第四薄膜電晶體T4及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顯示設備700時,可在曝光第一主動層270及第二主動層230的製程以及高溫熱處理製程之後進行將傳導性提供給第二主動層230的離子摻雜製程,其中第四薄膜電晶體T4包含多晶矽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2包含氧化物半導體。
圖33A至圖33C為在對應圖32中的區域A之第二薄膜電晶體T2上執行的某些製程之製程示意圖。
請參閱圖33A,第二主動層230可形成於中間層185上。並且,閘極絕緣層150可形成於第二主動層230上。並且,閘極電極G2可形成於閘極絕緣層150上。中間絕緣層155可形成於閘極電極G2及閘極絕緣層150上。並且,如圖33A所示,可為了形成用來暴露第二主動層230的接觸孔而形成光阻圖案50。為了形成接觸孔,光阻圖案50可包含暴露中間絕緣層155的頂面之開口區域。並且,為了透過光阻圖案50的開口區域形成接觸孔,可進行蝕刻製程。中間絕緣層155及閘極絕緣層150可透過蝕刻製程被移除。
如圖33B所示,藉由進行蝕刻製程可於中間絕緣層155及閘極絕緣層150a中形成各自暴露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三接觸孔CH3以及第四接觸孔CH4。可於蝕刻製程中形成各自暴露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一主動層270之第一接觸孔CH1以及第二接觸孔CH2。如上所述,在形成第一接觸孔CH1、第二接觸孔CH2、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之後,可為了將第一主動層270去氫化而於350℃或更高的高溫進行高溫熱處理製程。
隨後,如圖33C所示,在進行高溫熱處理製程之後,可藉由使用閘極電極G2作為遮罩而進行離子摻雜製程。
此外,可透過離子摻雜製程在第二主動層230中形成根據離子摻雜製程而具有傳導性的多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以及重疊於閘極電極G2的通道部231。
此外,如圖32中所示,可形成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源極電極S2及汲極電極D2以及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源極電極S4及汲極電極D4。並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源極電極S2及汲極電極D2可透過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並且,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源極電極S4及汲極電極D4可透過第一接觸孔CH1及第二接觸孔CH2連接於第一主動層270。
可透過相同的製程同時形成各自連接於第一主動層270的源極電極S1、S4與汲極電極D1、D4以及各自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的源極電極S2及汲極電極D2。
平坦化層192可設置於源極電極S1、S2、S4、汲極電極D1、D2、D4、橋接件、資料線路DL及像素驅動電壓線路PL上。
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可設置於平坦化層192上。像素電極711可稱為陽極電極或第一電極。像素電極711可連接於第一主動層270。請參閱圖30及圖31,像素電極711可透過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源極電極S4連接於第一主動層270。
堤部層750可設置於像素電極711的邊緣。堤部層750可界定出發光裝置710的發光區域。
發光層712可設置於像素電極711上,且共用電極713可設置於發光層712上。共用電極713可稱為陰極電極或第二電極。因此,可完成發光裝置710。圖32中的發光裝置710可為有機發光二極體,且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700可為有機發光顯示設備。
圖34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800的一個像素P之電路圖。
圖34中繪示的顯示設備800的像素P可包含作為發光裝置710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及用於驅動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驅動電路PDC。發光裝置710可連接於像素驅動電路PDC。
像素驅動電路PDC可連接於閘極線路GL、初始化控制線路ICL、資料線路DL、像素驅動電壓線路PL及初始化電壓線路IL,且可將資料電流供應給發光裝置710,其中資料電流對應於被供應至資料線路DL的資料電壓Vdata。
資料電壓Vdata可被供應至資料線路DL,掃描訊號SS可被供應至閘極線路GL,像素驅動電壓VDD可被供應至像素驅動電壓線路PL,初始化電壓Vini可被供應至初始化電壓線路IL,且初始化控制訊號ICS可被供應至初始化控制線路ICL。
請參閱圖34,當第n個像素P的閘極線路以GLn表示時,鄰近於其的第n-1個像素P的閘極線路可以GLn-1表示,且第n-1個像素P的閘極線路GLn-1可作為第n個像素P的初始化控制線路ICL。
如圖34所示,像素驅動電路PDC例如可包含第二薄膜電晶體T2、第一薄膜電晶體T1以及第三薄膜電晶體T3。第二薄膜電晶體T2(開關電晶體)連接於閘極線路GL及資料線路DL。第一薄膜電晶體T1(驅動電晶體)用於控制基於透過第二薄膜電晶體T2傳來的資料電壓Vdata而輸出至發光裝置710的電流之位準。第三薄膜電晶體T3(初始化電晶體)用於感測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特性。
第一電容器C1可設置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以及發光裝置710之間。第一電容器C1可稱為儲存電容器(Cst)。
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可藉由透過閘極線路GL供應的掃描訊號SS而被開啟,且可將透過資料線路DL供應的資料電壓Vdata傳送給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
第三薄膜電晶體T3可連接於初始化電壓線路IL以及位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及發光裝置710之間的第一節點n1,且可藉由初始化控制訊號ICS開啟或關閉,藉以於感測期間感測第一薄膜電晶體T1(驅動電晶體)的特性。
連接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之第二節點n2可連接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2。第一電容器C1可形成於第二節點n2以及第一節點n1之間。
當第二薄膜電晶體T2開啟時,透過資料線路DL供應的資料電壓Vdata可被供應至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資料電壓Vdata可充(charged)至形成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及源極電極之間的電容器C1中。
當第一薄膜電晶體T1開啟時,電流可從像素驅動電壓VDD透過第一薄膜電晶體T1傳送,進而可從發光裝置710發光。
圖35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900的像素P之電路圖。
圖35中所繪示的顯示設備900之像素P可包含作為發光裝置710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以及用於驅動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驅動電路PDC。
像素驅動電路PDC可包含多個薄膜電晶體(如第一至第四薄膜電晶體)T1至T4。
可於像素P中設置用於將多個驅動訊號供應給像素驅動電路PDC的訊號線路(資料線路DL、發光控制線路EL、閘極線路GL、像素驅動電壓線路PL、初始化控制線路ICL及初始化電壓線路IL)。
相較於圖34中的像素P,圖35中的像素P可更包含發光控制線路EL。發光控制訊號EM可被供應至發光控制線路EL。並且,相較於圖34中的像素驅動電路PDC,圖35中的像素驅動電路PDC可更包含第三薄膜電晶體T3,且第三薄膜電晶體T3為用於控制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發光時間的發光控制電晶體。
然,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像素驅動電路PDC可被提供於不同於上述之結構的各種結構中。像素驅動電路PDC例如可包含五個或六個薄膜電晶體。
請參閱圖35,當第n個像素P的閘極線路以GLn表示時,鄰近於其的第n-1個像素P的閘極線路可以GLn-1表示,且第n-1個像素P的閘極線路GLn-1可作為第n個像素P的初始化控制線路ICL。
第一電容器C1可設置於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及發光裝置710的一個電極之間。並且,第二電容器C2可設置於發光裝置710的那一個電極以及第三薄膜電晶體T3的多個終端中供應有像素驅動電壓VDD的一者之間。
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可藉由透過閘極線路GL供應的掃描訊號SS而被開啟,且可將透過資料線路DL供應的資料電壓Vdata傳送給第一薄膜電晶體T1的閘極電極。
第四薄膜電晶體T4可連接於初始化電壓線路IL且可藉由初始化控制訊號ICS被開啟或關閉,藉以於感測期間感測第一薄膜電晶體T1(驅動電晶體)的特性。
根據發光控制訊號EM,第三薄膜電晶體T3可將像素驅動電壓VDD傳送給第一薄膜電晶體T1或可切斷像素驅動電壓VDD。當第三薄膜電晶體T3被開啟時,電流可被供應至第一薄膜電晶體T1,進而可從發光裝置710發光。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三薄膜電晶體T3可彼此重疊,且可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三薄膜電晶體T3之間設置屏蔽電極(shield electrode)。屏蔽電極可連接於發光控制線路EL。並且,閘極線路GL及發光控制線路EL可彼此重疊。
圖36為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36,僅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各個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剖面示意圖。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10可包含基板110、一第一緩衝層111、一第一閘極絕緣層112、一第一中間絕緣層113、一第二緩衝層114、一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一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一鈍化層117、堤部層750、發光裝置710、封裝件(未繪示)、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及第四薄膜電晶體T4。
基板110可支撐顯示設備10的各種元件。基板110可包含具有可撓性的玻璃或塑膠材料。在基板110包含塑膠材料的情況中,基板110例如可包含聚醯亞胺(polyimide,PI)。在基板110包含聚醯亞胺的情況中,可以包含玻璃的支撐基板設置在基板110之下的條件進行顯示設備10的製程,且在完成顯示設備10的製程之後,支撐基板可被釋放。並且,在釋放支撐基板之後,用於支撐基板110的背板可設置於基板110之下。
在基板110包含聚醯亞胺的情況中,水成份(water component)可能會穿過包含聚醯亞胺的基板110,且可能滲透至薄膜電晶體或是發光裝置710,進而降低顯示設備10之效能。為了防止顯示設備10的效能因水的滲透而降低,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設備10可包含雙層聚醯亞胺。並且,可在兩個聚醯亞胺之間形成無機絕緣層,而可防止水成份穿過底層聚醯亞胺,進而提升顯示設備的可靠度。
此外,在無機絕緣層形成於兩個聚醯亞胺之間的情況中,充至設置在底部的聚醯亞胺之電荷可形成回授偏壓(back bias)來影響第二薄膜電晶體T2或是第四薄膜電晶體T4。因此,為了防止電荷充至聚醯亞胺中,可能需要形成獨立的金屬層。然,在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10中,因為無機絕緣層形成於兩個聚醯亞胺之間,所以無機絕緣層可阻擋電荷充至設置在底部的聚醯亞胺,進而提升產品的可靠度。無機絕緣層可由單層結構形成,包含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或由上述之多層結構形成。舉例來說,無機絕緣層可包含二氧化矽(silicon dioxide,SiO2 )。並且,可省略為了阻擋電荷充至聚醯亞胺而形成金屬層的製程,進而簡化製程並降低製造成本。
第一緩衝層111可形成於基板110的整個表面上。第一緩衝層111可由包含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的單層結構形成,或由上述之多層結構形成。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第一緩衝層111可由氮化矽(SiNx )及氧化矽(SiOx )交錯形成的多層結構形成。舉例來說,第一緩衝層111可由n+1個層體形成。於此,n可為偶數,如0、2、4、6及8。因此,當n為0時,第一緩衝層111可由單層結構形成。並且,第一緩衝層111可包含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當n為2時,第一緩衝層111可由三層結構形成。在第一緩衝層111由三層結構形成的情況中,頂層及底層可包含氧化矽(SiOx ),而設置在頂層及底層之間的中間層可包含氮化矽(SiNx )。當n為4時,第一緩衝層111可由四層結構(quadruple layer)形成。
如上所述,在第一緩衝層111由氮化矽(SiNx )及氧化矽(SiOx )交錯形成的多層結構形成的情況中,第一緩衝層111中最頂層以及最底層可包含氧化矽(SiOx )。舉例來說,包含多個層體的第一緩衝層111可包含接觸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一主動層270之頂層、接觸基板110之底層,以及設置於頂層及底層之間的中間層。並且,頂層及底層可包含氧化矽(SiOx )。並且,由多層結構形成的第一緩衝層111之頂層的厚度可大於各個底層及中間層的厚度。
第四薄膜電晶體T4可設置於第一緩衝層111上。第四薄膜電晶體T4可包含第一主動層270、第四閘極電極G4、第四源極電極S4及第四汲極電極D4。然,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第四源極電極S4可為汲極電極且第四汲極電極D4可為源極電極。
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一主動層270可設置於第一緩衝層111上。第一主動層270可包含多晶矽。舉例來說,第一主動層270可包含低溫多晶矽(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
多晶矽材料可具有100 cm2 /Vs或更高的高移動率,而可具有低的功耗以及良好的可靠度,而使得多晶矽材料可應用於多工器(multiplexer,MUX)及/或閘極驅動器,多工器(multiplexer,MUX)及/或閘極驅動器用於為顯示像素驅動用於驅動薄膜電晶體的驅動元件。並且,在根據一實施例的顯示設備中,多晶矽材料可作為開關薄膜電晶體的半導體圖案應用,但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多晶矽材料可作為驅動薄膜電晶體的半導體圖案應用。在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中,包含多晶矽的第四薄膜電晶體T4可為電性連接於像素電極711以將電流傳送給發光裝置710的驅動薄膜電晶體。
第一主動層270可包含一第四通道區域270C、一第四源極區域270S以及一第四汲極區域270D。第四通道區域270C中形成有驅動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通道。第四源極區域270S及第四汲極區域270D各自提供於第四通道區域270C的兩側。第四源極區域270S可為第一主動層270中連接於第四源極電極S4的部分,且第四汲極區域270D可為第一主動層270中連接於第四汲極電極D4的部分。
第一閘極絕緣層112可設置於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一主動層270上。第一閘極絕緣層112可由單層結構形成,包含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或由上述之多層結構形成。
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閘極電極G4可設置於第一閘極絕緣層112上。第四閘極電極G4可由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形成,其包含鉬(Mo)、銅(Cu)、鈦(Ti)、鋁(Al)、鉻(Cr)、金(Au)、鎳(Ni)及釹(Nd)或上述之合金其中一者。第四閘極電極G4可重疊於第一主動層270的第四通道區域270C且第一閘極絕緣層112位於第四閘極電極G4及第四通道區域270C之間。
第一中間絕緣層113可設置於第一閘極絕緣層112及第四閘極電極G4上。第一中間絕緣層113可由單層結構形成,包含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或由上述之多層結構形成。
第二緩衝層114可形成於第一中間絕緣層113上。第二緩衝層114可由單層結構形成,包含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或由上述之多層結構形成。
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主動層230可設置於第二緩衝層114上。第二主動層230可包含氧化物半導體圖案,且氧化物半導體圖案包含氧化物半導體。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可包含第二主動層230、第二閘極電極G2、第二源極電極S2及第二汲極電極D2。於另一示例中,第二源極電極S2可為汲極電極且第二汲極電極D2可為源極電極。第二主動層230可包含一第二通道區域230C、一第二源極區域230S及一第二汲極區域230D。第二通道區域230C中形成有驅動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通道。第二源極區域230S及第二汲極區域230D各自被提供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的兩側。第二源極區域230S可為第二主動層230中連接於第二源極電極S2的部分,且第二汲極區域230D可為第二主動層230中連接於第二汲極電極D2的部分。
第二主動層230的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可為能帶隙(band gap)高於多晶矽材料的能帶隙的材料,而使得電子可無須在關閉狀態中通過能帶隙,進而使的關閉電流(off-current)可為低的。因此,包含包含氧化物半導體的主動層的薄膜電晶體可適用於開啟時間短且關閉時間長的開關薄膜電晶體,但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薄膜電晶體可作為驅動薄膜電晶體應用。並且,關閉電流可為低的,而可減小輔助電容器的尺寸,進而使得薄膜電晶體可適用於高解析度的顯示設備。請參閱圖36,包含氧化物半導體的第二薄膜電晶體T2可為執行如開/關控制的開關功能的開關薄膜電晶體。
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可形成於第二主動層230及第二緩衝層114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可由單層結構形成,包含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或由上述之多層結構形成。
第二閘極電極G2可形成於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上。第二閘極電極G2可重疊於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通道區域230C,且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位於第二閘極電極G2及第二通道區域230C之間。並且,第二閘極電極G2可由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形成,其包含鉬(Mo)、銅(Cu)、鈦(Ti)、鋁(Al)、鉻(Cr)、金(Au)、鎳(Ni)及釹(Nd)或上述之合金其中一者。
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可形成於第二閘極電極G2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上。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可由單層結構形成,包含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或由上述之多層結構形成。
可藉由蝕刻第二中間絕緣層116、第二閘極絕緣層115、第二緩衝層114、第一中間絕緣層113及第一閘極絕緣層112來形成用於暴露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一主動層270之接觸孔。因此,可形成暴露第一主動層270的第四源極區域270S及第四汲極區域270D之多個接觸孔(如第一及第二接觸孔)CH1、CH2。
此外,可藉由蝕刻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來形成用於暴露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主動層230之接觸孔。因此,可形成暴露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源極區域230S及第二汲極區域230D的多個接觸孔CH3、CH4(如第三及第四接觸孔)。
此外,可為了將第一主動層27去氫化0而透過第一接觸孔CH1及第二接觸孔CH2進行高溫熱處理製程。舉例來說,可於腔體中以350℃或更高的溫度持續一個小時進行高溫熱處理製程。隨後,為了將傳導性提供給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源極區域230S及第二汲極區域230D,可進行離子摻雜製程。用於離子摻雜製程的摻雜物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
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源極電極S2及第二汲極電極D2以及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源極電極S4及第四汲極電極D4可設置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上。
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源極電極S4及第四汲極電極D4可透過第一接觸孔CH1及第二接觸孔CH2連接於第一主動層270的第四源極區域270S及第四汲極區域270D,其中第一接觸孔CH1及第二接觸孔CH2各自形成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第二閘極絕緣層115、第二緩衝層114、第一中間絕緣層113及第一閘極絕緣層112中。
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源極電極S2及第二汲極電極D2可透過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源極區域230S及第二汲極區域230D,其中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各自形成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中。
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源極電極S2及第二汲極電極D2以及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源極電極S4及第四汲極電極D4可包含相同的材料且可設置於相同的層體上。並且,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源極電極S2及第二汲極電極D2以及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源極電極S4及第四汲極電極D4可由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形成,其包含鉬(Mo)、銅(Cu)、鈦(Ti)、鋁(Al)、鉻(Cr)、金(Au)、鎳(Ni)及釹(Nd)或上述之合金其中一者。
以下將參照圖37A至圖37D詳細描述形成用於暴露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之製程、高溫熱處理製程,以及形成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源極區域230S及第二汲極區域230D之離子摻雜製程。圖37A至圖37D為詳細繪示圖36中所繪示的第二薄膜電晶體T2之區域B的剖面示意圖。
請參閱圖37A,為了蝕刻製程,光阻(photoresist,PR)圖案60可形成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上。光阻圖案60可包含一第二光阻圖案62、一第一光阻圖案61以及一第三光阻圖案63。第二光阻圖案62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G2。第一光阻圖案61分離於第二光阻圖案62的左表面。第三光阻圖案63分離於第二光阻圖案62的右表面。
第一光阻圖案61及第二光阻圖案62的一個側面可彼此分離且可形成一第一開口部OP1,其中第一開口部OP1暴露對應於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源極區域230S之第二中間絕緣層116的頂面。並且,第二光阻圖案62及第三光阻圖案63的另一側面可彼此分離且可形成一第二開口部OP2,其中第二開口部OP2暴露對應於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汲極區域230D之第二中間絕緣層116的頂面。
請參閱圖37B,可透過蝕刻製程移除透過第一開口部OP1及第二開口部OP2暴露的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並且,可透過蝕刻製程移除形成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之下的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如上所述,可藉由使用光阻圖案60作為遮罩來移除對應於暴露於第一開口部OP1及第二開口部OP2之區域的絕緣層,而可形成接觸孔。舉例來說,可藉由蝕刻對應於第一開口部OP1的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及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來形成暴露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三接觸孔CH3。並且,可藉由蝕刻對應於第二開口部OP2的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及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來形成暴露第二主動層230的第四接觸孔CH4。
如圖37C所示,在形成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之後,可藉由灰化製程(ashing process)移除光阻圖案60。並且,可在350℃或更高的高溫進行高溫熱處理製程。請參閱圖36,可為了使第一主動層270去氫化或結晶而進行高溫熱處理製程。
隨後,請參閱圖37D,可形成重疊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閘極電極G2之摻雜遮罩圖案70。摻雜遮罩圖案70可為包含光阻物的光阻圖案。如圖37D所示,可藉由使用摻雜遮罩圖案70作為遮罩進行摻雜製程。摻雜製程可為使用摻雜物的摻雜製程,且摻雜物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第二主動層230沒有透過摻雜重疊於摻雜遮罩圖案70且可具有傳導性。因此,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主動層230可包含多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並且,可不對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通道區域230C進行摻雜。為了防止第二通道區域230C受到摻雜,摻雜遮罩圖案70可在摻雜製程中防止摻雜物植入到第二通道區域230C中。因此,摻雜遮罩圖案70可作為用來防止對第二通道區域230C進行摻雜的遮罩。
請參閱圖37D,對於剖面示意圖來說,摻雜遮罩圖案70的寬度可大於第二閘極電極G2的寬度。
透過使用摻雜物的摻雜製程提供有傳導性的導體提供部233a、233b可具有較第二通道區域230C之摻雜濃度高的摻雜濃度,並可具有較第二通道區域230C的電阻率低的電阻率。
請參閱圖37D,多個偏差部(如第一及第二偏差部)232a、232b可受摻雜遮罩圖案70保護。因此,可防止摻雜物直接植入到偏差部232a、232b中。然,摻雜於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摻雜物可能會擴散至偏差部232a、232b。因此,可能會得到摻雜物部分地摻雜到偏差部232a、232b的效果。
於圖37D中,當第二閘極電極G2具有寬度LG且摻雜遮罩圖案70具有從第二閘極電極G2凸出的寬度Loh時,可在滿足以下方程式2的條件下進行摻雜。
[方程式2]
LG x Loh x 1/η2 ≥ 1
其中η2 = 0.5平方微米
各個第一偏差部232a及第二偏差部232b的寬度可對應於凸出的寬度Loh。當第二閘極電極G2的寬度LG以及從第二閘極電極G2凸出的摻雜遮罩圖案70的寬度Loh滿足方程式2時,可形成滿足方程式2的偏差部232a、232b。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於方程式2中,η2 = 1.5平方微米。或者,η2可滿足以下關係式:0.5平方微米 ≤ η2 ≤ 1.5平方微米。
這些導體提供部233a、233b中摻雜物的濃度可為最高的。這些偏差部232a、232b的摻雜濃度可低於各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摻雜濃度。少量的摻雜物可能會擴散至沒有直接摻雜有摻雜物的第二通道區域230C。第二通道區域230C可幾乎沒有包含摻雜物,或可具有非常低濃度的摻雜物。
因此,如圖37D所示,根據使用摻雜遮罩圖案70的摻雜製程,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主動層230可包含第二通道區域230C、導體提供部233a、233b以及偏差部232a、232b。第二通道區域230C具有相對較低的摻雜濃度。導體提供部233a、233b具有相對較高的摻雜濃度。偏差部232a、232b的摻雜濃度低於各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摻雜濃度且高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的摻雜濃度。並且,第一導體提供部233a及第一偏差部232a可為第二源極區域230S。並且,第二導體提供部233b及第二偏差部232b可為第二汲極區域230D。
偏差部232a、232b可在從第二通道區域230C到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方向中具有增加的摻雜物濃度梯度。舉例來說,第一偏差部232a可在從第二通道區域230C到第一導體提供部233a的方向中具有增加的摻雜物濃度梯度,且第二偏差部232b可在從第二通道區域230C到第二導體提供部233b的方向中具有增加的摻雜物濃度梯度。
各個偏差部232a、232b的電阻率可低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的電阻率,且可高於各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電阻率。偏差部232a、232b可在從第二通道區域230C到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方向中具有減少的電阻率梯度。
因此,偏差部232a、232b可在沒有提供傳導性的第二通道區域230C以及導體提供部233a、233b之間執行電性緩衝的功能。
詳細來說,因為偏差部232a、232b設置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及導體提供部233a、233b之間,所以可防止漏電流在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關閉(OFF)狀態中流動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及導體提供部233a、233b之間。如上所述,偏差部232a、232b可在第二薄膜電晶體T2處於關閉(OFF)狀態的時候防止漏電流產生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2中。
此外,如圖37D所示,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可形成於第二閘極電極G2上,且接著可進行摻雜摻雜物的摻雜製程。因此,摻雜物可被摻雜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因此,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中重疊於第二主動層230的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區域可包含摻雜物。摻雜物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因此,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並且,摻雜物可摻雜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中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G2的區域。因此,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中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G2的區域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並且,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中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G2的區域可無須包含摻雜材料。
在重疊於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區域中,各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摻雜濃度可高於第二閘極絕緣層150的摻雜濃度、第二中間絕緣層116的摻雜濃度以及第二緩衝層114的摻雜濃度。並且,在重疊於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區域中,第二緩衝層114的摻雜濃度可高於各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摻雜濃度、第二閘極絕緣層150的摻雜濃度以及第二中間絕緣層116的摻雜濃度。
可藉由調整在摻雜製程中施加到摻雜物的加速電壓來調整各個第二中間絕緣層116、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導體提供部233a、233b及第二緩衝層114的摻雜濃度。
當增加施加到摻雜物的加速電壓增加以將摻雜物充分地摻雜於導體提供部233a、233b時,摻雜物可被摻雜於導體提供部233a、233b,且此外可被摻雜於第二緩衝層114。當用於摻雜的加速電壓增加到非預期的位準時,第二主動層230可能會受到損害。因此,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可調整加速電壓而使得導體提供部233a、233b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或是第二緩衝層114的頂部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當導體提供部233a、233b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或是第二緩衝層114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時,可有效地在導體提供部233a、233b進行摻雜。並且,當導體提供部233a、233b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或是第二緩衝層114中的摻雜濃度為最大值時,可視為第二薄膜電晶體T2以有效的方式運作。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因為係在形成用於暴露第一主動層270及第二主動層230的接觸孔的製程以及透過接觸孔進行的高溫熱處理製程之後才進行摻雜摻雜物的製程,所以摻雜物可被摻雜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其中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形成於第二主動層230上。因此,當從形成於第二主動層230上的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檢測到摻雜物時,可以表示已在高溫熱處理製程之後進行摻雜摻雜物的製程。
請參閱圖37E,第二源極電極S2及第二汲極電極D2可形成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上且可透過多個接觸孔CH3、CH4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其中接觸孔CH3、CH4形成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中。
請參閱圖36,鈍化層117可形成於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源極電極S4及第四汲極電極D4以及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第二源極電極S2及第二汲極電極D2上。
可於鈍化層117中形成用於暴露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第四源極電極S4之接觸孔。然,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可於鈍化層117中形成用於暴露第四薄膜電晶體T4之第四汲極電極D4的接觸孔。鈍化層117可為有機材料層。舉例來說,鈍化層117可由單層結構或雙層結構形成,其包含如壓克力樹脂(acryl resin)、環氧樹脂(epoxy resin)、酚樹脂(phenolic resin)、聚醯胺樹脂(polyamide resin)或聚醯亞胺樹脂(polyimide resin)之有機材料。於另一示例中,鈍化層117可由單層結構形成,包含如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之無機材料,或由上述之多層結構形成。或者,鈍化層117可由包含無機材料及有機材料的多層結構形成。
發光裝置710的像素電極711可設置於鈍化層117上。像素電極711可透過形成在鈍化層117中的接觸孔電性連接於第四薄膜電晶體T4。連接於像素電極711的第四薄膜電晶體T4可為將電流傳送至發光裝置710的驅動薄膜電晶體。
像素電極711可形成為多層結構,此多層結構包含透明導體層及具有高反射率的不透明導體層。透明導體層可包含具有高功函數值的材料,如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並且,不透明導體層可由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形成,其包含鋁(Al)、銀(Ag)、銅(Cu)、鉛(Pb)、鉬(Mo)、鈦(Ti)或上述之合金。舉例來說,像素電極711可包含依序形成的透明導體層、不透明導體層以及透明導體層。然,本實施例並不以此為限,且舉例來說,像素電極711可包含依序形成的透明導體層及不透明導體層。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可為頂發光顯示設備,因此像素電極711可為陽極電極。當顯示設備為底發光類型時,設置於鈍化層117上的像素電極711可為陰極電極。
堤部層750可設置於像素電極711及鈍化層117上。可於堤部層750中形成用於暴露像素電極711的開口部。堤部層750可界定顯示設備的發光區域,而可稱為像素界定層。可於堤部層750上更設置隔件(spacer)。並且,可於像素電極711上更設置發光裝置710的發光層712。
發光層712可包含電洞層(HL)、發光材料層(EML)及電子層(EL),且這些層體以上述次序或相反於上述次序之次序形成於像素電極711上。
此外,發光層712可包含第一發光層及第二發光層,且第一發光層及第二發光層之間有電荷產生層(CGL)。於此情況中,第一發光層及第二發光層其中一者可發出藍光,且第一發光層及第二發光層其中另一者可發出黃綠光,進而透過第一發光層及第二發光層發出白光。透過第一發光層及第二發光層發出的白光可入射在設置於發光層上的色彩濾波器以實施彩色的影像。於另一示例中,在沒有獨立的色彩濾波器之情況中,各個發光層可發出對應於各個子像素的彩色光以實施彩色影像。也就是說,紅色子像素的發光層可發出紅光,綠色子像素的發光層可發出綠光,且藍色子像素的發光層可發出藍光。
請參閱圖36,發光裝置710的共用電極713可更設置於發光層712上。共用電極713可重疊於像素電極711,且發光層712位於共用電極713及像素電極711之間。於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中,共用電極713可為陰極電極。
用於防止水滲入的封裝件可更設置於共用電極713上。封裝件可包含第一封裝層、第二封裝層及第三封裝層。第二封裝層包含的材料可不同於各個第一封裝層及第三封裝層包含的材料。舉例來說,各個第一封裝層及第三封裝層可為包含無機絕緣材料的無機絕緣層,而第二封裝層可為包含有機絕緣材料的有機絕緣層。封裝件的第一封裝層可設置於共用電極713上。並且,第二封裝層可設置於第一封裝層上。並且,第三封裝層可設置於第二封裝層上。
封裝件的第一封裝層及第三封裝層可包含無機材料,如氮化矽(SiNx )或氧化矽(SiOx )。封裝件的第二封裝層可由單層結構或雙層結構形成,其包含如壓克力樹脂、環氧樹脂、酚樹脂、聚醯胺樹脂或聚醯亞胺樹脂之有機材料。
圖38、圖39A及圖39B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的剖面示意圖及製程示意圖。以下,將省略或簡短描述與以上參照圖36以及圖37A至圖37C進行的描述相同或相似之描述。舉例來說,基板110、第一緩衝層111、第一閘極絕緣層112、第一中間絕緣層113、第二緩衝層114、第二閘極絕緣層115、第二中間絕緣層116、鈍化層117、堤部層750、發光裝置710、封裝件及第四薄膜電晶體T4的描述可依序相同於以上的描述。因此,圖38中與36中呈現的構造實質上相同的構造之重複性描述將被省略或簡化。並且,與於圖37A至圖37C中呈現的製程實質上相同的製程之描述將被省略或簡化。
請參閱圖38,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20可包含基板110、第一緩衝層111、第一閘極絕緣層112、第一中間絕緣層113、第二緩衝層114、第二閘極絕緣層115、第二中間絕緣層116、鈍化層117、堤部層750、發光裝置710、封裝件、第四薄膜電晶體T4、第二薄膜電晶體T2以及一金屬圖案80。
金屬圖案80可設置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上並可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G2。
請參閱圖38及圖39A,各自暴露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可形成於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及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中。可為了在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及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中形成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而進行乾蝕刻製程。並且,第二主動層230中由接觸孔CH3、CH4暴露的區域可透過形成第三接觸孔CH3及第四接觸孔CH4的乾蝕刻製程而具有傳導性。
此外,如圖38中所示,可藉由蝕刻第二中間絕緣層116、第二閘極絕緣層115、第二緩衝層114、第一中間絕緣層113及第一閘極絕緣層112來形成各自暴露第一主動層270的第一接觸孔CH1及第二接觸孔CH2。並且,在形成第一接觸孔CH1至第四接觸孔CH4之後,可為了將第一主動層270去氫化或是結晶而在350℃或更高的高溫進行高溫熱處理製程。並且,第二主動層230中透過乾蝕刻製程提供有傳導性的導體提供區域可透過高溫熱處理製程部分地擴散至其兩端。
在熱處理製程之後,可形成第四源極電極S4、第四汲極電極D4、第二源極電極S2、第二汲極電極D2及金屬圖案80。
請參閱圖39B,第二源極電極S2及第二汲極電極D2可透過形成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中的接觸孔CH3、CH4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第二源極電極S2可透過第三接觸孔CH3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源極區域230S。並且,第二汲極電極D2可透過第四接觸孔CH4連接於第二主動層230的第二汲極區域230D。並且,金屬圖案80可設置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上且可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G2。並且,相對於剖面示意圖來說,金屬圖案80的寬度可大於第二閘極電極G2的寬度。相對於平面圖來說,金屬圖案80的面積可大於第二閘極電極G2的面積。舉例來說,第二閘極電極G2可設置於由金屬圖案80所界定的區域中。
如圖39B所示,可進行使用摻雜物的摻雜製程。因為金屬圖案80的緣故,摻雜物可不被摻雜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因此,第二通道區域230C可維持半導體特性。
透過使用摻雜物的摻雜製程提供有傳導性的多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可具有高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之摻雜濃度的摻雜濃度,且可具有低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的電阻率之電阻率。
請參閱圖39B,多個偏差部(如第一及第二偏差部)232a、232b可受金屬圖案80保護。因此,可防止摻雜物直接植入到偏差部232a、232b中。然,摻雜於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摻雜物可能會擴散至偏差部232a、232b。因此,可得到摻雜物部分地被摻雜於偏差部232a、232b的效果。
於圖39B中,當第二閘極電極G2具有寬度LG且金屬圖案80具有從第二閘極電極G2凸出的寬度Loh時,可在滿足以下方程式2的條件下進行摻雜。
[方程式2]
LG x Loh x 1/η2 ≥ 1
其中η2 = 0.5平方微米
各個第一偏差部232a及第二偏差部232b的寬度可對應於凸出的寬度Loh。當第二閘極電極G2的寬度LG以及凸出的寬度Loh滿足方程式2時,可形成滿足方程式2的偏差部232a、232b。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在方程式2中,η2為1.5平方微米。或者,η2可滿足以下關係式:0.5平方微米 ≤ η2 ≤ 1.5平方微米。
在這些導體提供部233a、233b中摻雜物的濃度可為最高的。這些偏差部232a、232b的摻雜濃度可低於各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摻雜濃度。少量的摻雜物可能會擴散至沒有直接摻雜有摻雜物的第二通道區域230C。第二通道區域230C可幾乎沒有包含摻雜物,或可具有非常低濃度的摻雜物。
偏差部232a、232b可在從第二通道區域230C到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方向中具有增加的摻雜物濃度梯度。舉例來說,第一偏差部232a可在從第二通道區域230C到第一導體提供部233a的方向中具有增加的摻雜物濃度梯度,且第二偏差部232b可在從第二通道區域230C到第二導體提供部233b的方向中具有增加的摻雜物濃度梯度。
此外,各個偏差部232a、232b的電阻率可低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的電阻率,且可高於各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電阻率。偏差部232a、232b可在從第二通道區域230C到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方向中具有減小的電阻率梯度。
因此,偏差部232a、232b可在導體提供部233a、233b以及沒有提供傳導性的第二通道區域230C之間執行電性緩衝的功能。
詳細來說,因為偏差部232a、232b設置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及導體提供部233a、233b之間,所以可防止漏電流在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關閉(OFF)狀態中流動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及導體提供部233a、233b之間。如上所述,偏差部232a、232b可防止漏電流在第二薄膜電晶體T2處於關閉(OFF)狀態的時候產生於第二薄膜電晶體T2中。
當第二薄膜電晶體T2根據施加至第二閘極電極G2的閘極電壓而被開啟時,可增加第二通道區域230C的導電度,但各個偏差部232a、232b的導電度可不大幅地增加,其中各個偏差部232a、232b的導電度不會被產生於第二閘極電極G2中的電場大幅度地影響。因此,當第二薄膜電晶體T2被開啟時,各個偏差部232a、232b的傳導性可低於第二通道區域230C的傳導性以及各個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傳導性。因此,可藉由偏差部232a、232b防止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臨界電壓發生偏移。因此,可提升第二薄膜電晶體T2的電性穩定度。
此外,如圖39B所示,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可形成於第二閘極電極G2上,且接著可進行摻雜摻雜物的摻雜製程。因此,摻雜物可被摻雜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因此,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中重疊於第二主動層230的導體提供部233a、233b的區域可包含摻雜物。摻雜物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因此,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可包含硼(B)、磷(P)、氟(F)及氫(H)其中至少一者。並且,第二閘極絕緣層115中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G2的區域可不包含摻雜物材料。並且,第二中間絕緣層116中重疊於金屬圖案80及第二閘極電極G2的區域可不包含摻雜物材料。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因為係在形成用於暴露第一主動層270及第二主動層230的接觸孔的製程以及透過接觸孔進行的高溫熱處理製程之後才進行摻雜摻雜物的製程,所以摻雜物可被摻雜於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其中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形成於第二主動層230上。因此,當從形成於第二主動層230上的第二中間絕緣層116及第二閘極絕緣層115檢測到摻雜物時,可以表示已在高溫熱處理製程之後進行摻雜摻雜物的製程。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包含一主動層、一閘極電極以及一閘極絕緣層。主動層位於一基板上。閘極電極分離於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主動層。閘極絕緣層位於主動層及閘極電極之間。閘極絕緣層覆蓋面對閘極電極的主動層的整個頂面。主動層包含一通道部、一導體提供部以及一偏差部。通道部重疊於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不重疊於閘極電極。偏差部位於通道部及導體提供部之間。偏差部不重疊於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摻雜有一摻雜物。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當通道部的寬度為L1且偏差部的寬度為L2時,薄膜電晶體滿足以下的方程式1,
[方程式1]
L1 x L2 x 1/η1 ≥ 1
其中η1為0.5平方微米。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主動層包含一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摻雜物包含硼、磷、氟及氫其中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偏差部在從通道部到導體提供部的方向中具有增加的摻雜物濃度梯度。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偏差部的電阻率低於通道部的電阻率並高於導體提供部的電阻率。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偏差部的寬度為0.25微米或更大。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通道部的寬度為2微米或更大。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薄膜電晶體更包含一緩衝層。緩衝層設置於基板及主動層之間。摻雜物被摻雜於緩衝層。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重疊於導體提供部的區域中,導體提供部的摻雜濃度高於閘極絕緣層的摻雜濃度以及緩衝層的摻雜濃度。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在重疊於導體提供部的區域中,緩衝層的摻雜濃度高於導體提供部的摻雜濃度以及閘極絕緣層的摻雜濃度。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主動層更包含一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以及一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位於基板上。。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位於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上。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薄膜電晶體更包含一源極電極以及一汲極電極。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彼此分離並連接於主動層。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與閘極電極設置在相同的層體,且與閘極電極包含相同的材料。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基板包含一基座基板、一第一薄膜電晶體以及一第二薄膜電晶體。第一薄膜電晶體以及第二薄膜電晶體位於基座基板上。第一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一主動層及一第一閘極電極。第一主動層位於基座基板上。第一閘極電極分離於第一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第一主動層。第二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二主動層、一閘極電極以及一閘極絕緣層。第二主動層位於基座基板上。閘極電極分離於第二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第二主動層。閘極絕緣層位於第二主動層及第二閘極電極之間。閘極絕緣層可覆蓋面對第二閘極電極的第二主動層的整個頂面。此外,第二主動層包含一通道部、一導體提供部以及一偏差部。通道部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不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偏差部位於通道部及導體提供部之間。偏差部不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摻雜有一摻雜物。第一主動層及第二主動層可設置於不同的層體上。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一主動層為矽半導體層,且第二主動層為氧化物半導體層。
製造一薄膜電晶體的方法包含在一基板上形成一主動層、在主動層上形成一閘極絕緣層、在閘極絕緣層上形成一閘極電極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主動層,以及在主動層摻雜一摻雜物。閘極絕緣層覆蓋面對閘極電極的主動層的整個頂面。形成閘極電極的步驟包含在閘極絕緣層上形成一閘極電極材料層、在閘極電極材料層上形成一光阻圖案、藉由使用光阻圖案作為遮罩來蝕刻閘極電極材料層。光阻圖案的面積大於閘極電極的面積。在平面視角中,閘極電極設置於由光阻圖案界定的區域中。在主動層上摻雜摻雜物的步驟中使用光阻圖案作為遮罩。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摻雜物包含硼、磷、氟及氫其中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當閘極電極的寬度為LG且光阻圖案從閘極電極凸出的寬度為Loh時,此方法滿足下列方程式2,
[方程式2]
LG x Loh x 1/η2 ≥ 1
其中η2為0.5平方微米。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包含一基板、一像素驅動電路以及一發光裝置。像素驅動電路位於基板上。發光裝置連接於像素驅動電路。像素驅動電路包含一薄膜電晶體。薄膜電晶體包含一主動層、一閘極電極以及一閘極絕緣層。主動層位於基板上。閘極電極分離於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主動層。閘極絕緣層位於主動層及閘極電極之間。閘極絕緣層覆蓋面對閘極電極的主動層的整個頂面。主動層包含一通道部、一導體提供部以及一偏差部。通道部重疊於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不重疊於閘極電極。偏差部位於通道部及導體提供部之間。偏差部不重疊於閘極電極。導體提供部摻雜有一摻雜物。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包含一第一薄膜電晶體、一第一中間絕緣層、一第二薄膜電晶體以及一第二中間絕緣層。第一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一主動層、一第一閘極電極、一第一閘極絕緣層、一第一源極電極及一第一汲極電極。第一主動層包含多晶矽。第一閘極電極重疊於第一主動層。第一閘極絕緣層位於第一主動層及第一閘極電極之間。第一源極電極及第一汲極電極各自連接於第一主動層。第一中間絕緣層設置於第一閘極電極上。第二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二主動層、一第二閘極電極、一第二閘極絕緣層、一第二源極電極及一第二汲極電極。第二主動層包含氧化物半導體。第二閘極電極重疊於第二主動層。第二閘極絕緣層位於第二主動層及第二閘極電極之間。第二源極電極及第二汲極電極各自連接於第二主動層。第二中間絕緣層設置於第一閘極電極、第二閘極電極及第二閘極絕緣層上。第二閘極絕緣層及第二中間絕緣層包含用於摻雜第二主動層的一摻雜物。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摻雜於第二主動層的摻雜物包含硼、磷、氟及氫其中至少一者。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二主動層包含一第二通道區域、一第二源極區域以及一第二汲極區域。第二通道區域重疊於第二閘極電極。第二源極區域設置於第二通道區域的一側並連接於第二源極電極。第二汲極區域設置於第二通道區域的另一側並連接於第二汲極電極。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二源極區域包含一第一導體提供部及一第一偏差部。第一導體提供部設置於第二通道區域的那側。第一偏差部設置於第一導體提供部及第二通道區域的那側之間。第二汲極區域包含一第二導體提供部以及一第二偏差部。第二導體提供部設置於第二通道區域的另一側。第二偏差部設置於第二導體提供部及第二通道區域的另一側之間。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第一導體提供部、第二導體提供部、第一偏差部及第二偏差部包含摻雜物。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各個第一導體提供部及第二導體提供部的摻雜物之濃度高於各個第一偏差部及第二偏差部的摻雜物之濃度。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可使用光阻圖案作為遮罩而在不圖案化閘極絕緣層的情況下透過摻雜製程在半導體層的導體提供部及通道部之間形成偏差部,並可基於偏差部確保薄膜電晶體的有效通道寬度。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因為薄膜電晶體的主動層包含偏差部,所以可確保導體提供區域及通道層的電性穩定度,且可使主動層上的絕緣層之影響最小化,進而確保薄膜電晶體的驅動穩定度。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可輕易確保薄膜電晶體的有效通道寬度,且可製造具有小尺寸的薄膜電晶體。薄膜電晶體可被整合及提供到各種電子產品中,且可藉由使用薄膜電晶體製造出高解析度的顯示設備。
本發明上述之特徵、結構及效果包含於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中,但不限於僅一個實施例中。此外,在本發明的至少一實施例中描述的特徵、結構及效果可由熟悉本技藝者透過結合或修改其他實施例而實施。因此,相關於這種結合及修改的內容應被解釋為屬於本發明的範疇。
對熟悉本技藝者顯而易見的是,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範圍或精神下對本發明進行各種修改及變化。因此,在這些修改及變化源自請求項的範圍或其均等範圍時,本發明應涵蓋這些修改及變化。
10、20:顯示設備 100、200、300、400、500:薄膜電晶體 600:薄膜電晶體基板 110:基板 111:緩衝層 112:閘極絕緣層 113:中間絕緣層 114:緩衝層 115:閘極絕緣層 116:中間絕緣層 117:鈍化層 120:緩衝層 121:遮光層 130:主動層 130a:氧化物半導體層 130b:氧化物半導體層 131:通道部 132a、132b:偏差部 133a、133b:導體提供部 140:閘極電極 145:閘極電極材料層 150:閘極絕緣層 150a:閘極絕緣層 155:中間絕緣層 161:源極電極 162:汲極電極 181:閘極絕緣層 182:鈍化層 185:中間層 192:平坦化層 210:基座基板 230:主動層 230C:通道區域 230S:源極區域 230D:汲極區域 231:通道部 232a、232b:偏差部 233a、233b:導體提供部 240:閘極電極 261:源極電極 262:汲極電極 270:主動層 270C:通道區域 270S:源極區域 270D:汲極區域 271:通道部 272、273:導體提供部 280:閘極電極 281:源極電極 282:汲極電極 40、41、42、45、50、60、61、62、63:光阻圖案 70:摻雜遮罩圖案 80:金屬圖案 310:顯示面板 320:閘極驅動器 330:資料驅動器 340:控制器 350:偏移記錄器 700:顯示設備 710:發光裝置 711:像素電極 712:發光層 713:共用電極 750:堤部層 800、900:顯示設備 TR1、TR2:薄膜電晶體 L1、L2、LG、Loh:寬度 ∆L:導體提供穿設深度 Lideal :寬度 Leff :有效通道寬度 MR1、MR2:金屬殘留材料 H1、H2、CH1、CH2、CH3、CH4:接觸孔 GL:閘極線路 DL:資料線路 P:像素 PDC:像素驅動電路 GCS:閘極控制訊號 DCS:資料控制訊號 RGB:影像資料 T1、T2、T3、T4、T5、T6、T7:薄膜電晶體 C1、C2:電容器 Scan1、Scan2:掃描訊號 Vdata:資料電壓 D1:汲極電極 G1:閘極電極 S1:源極電極 D2:汲極電極 G2:閘極電極 S2:源極電極 D4:汲極電極 G4:閘極電極 S4:源極電極 EM:發光控制訊號 EL:發光控制線路 VDD:像素驅動電壓 Vini:初始化電壓 VSS:驅動電壓 CE1、CE2:電極 A1、A2、A4:通道部 PL:像素驅動電壓線路 ICL:初始化控制線路 IL:初始化電壓線路 SS:掃描訊號 ICS:初始化控制訊號 n1、n2:節點 OP1、OP2:開口部
附圖用於提供本發明更進一步的理解並併入且構成本申請之一部分,本發明所繪示的實施例及描述係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於附圖中: 圖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之剖面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之剖面示意圖。 圖3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之剖面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之剖面示意圖。 圖5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薄膜電晶體之剖面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基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摻雜方法之圖式。 圖8為呈現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主動層之區域取向摻雜物分佈情形之圖式。 圖9為呈現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主動層的區域取向摻雜物之濃度的圖式。 圖10為呈現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主動層的區域取向電阻率的程度之圖式。 圖11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呈現在薄膜電晶體的開啟狀態中之半導體層的區域取向導電度分佈情形之圖式。 圖1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呈現在重疊於導體提供部的區域中基於深度的元素的濃度之圖式。 圖13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呈現重疊於導體提供部的區域中基於深度的元素的濃度之圖式。 圖14A及圖14B為根據比較示例的導體提供方法之圖式。 圖15為根據比較示例描述導體提供穿設深度∆L之示意圖。 圖16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總導體提供穿設深度2∆L之圖表。 圖17A至圖17E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圖表。 圖18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相對熱處理時間之圖表。 圖19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移動率相對熱處理時間的圖表。 圖20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電阻率量測圖表。 圖21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移動率相對主動層中植入的離子量之圖表。 圖22A至圖22C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相對通道部的寬度之圖表。 圖23為呈現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臨界電壓值相對通道部的寬度之圖表。 圖24為根據比較示例及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臨界電壓相對閘極電極的寬度之圖表。 圖25為呈現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閘極電極附近產生的縫隙及金屬殘留層之圖式。 圖26為呈現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閘極電極附近沒有產生縫隙或金屬殘留層之態樣的圖式。 圖27A至圖27G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之製程示意圖。 圖28A至圖28G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製程示意圖。 圖29為呈現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設備之圖式。 圖30為圖29中的一個像素的電路圖。 圖31為圖30中的像素之平面圖。 圖32為沿圖31中的割面線I-I'繪示的剖面示意圖。 圖33A至圖33C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薄膜電晶體的製造方法的製程示意圖。 圖34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的一個像素之電路圖。 圖35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的一個像素之電路圖。 圖36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顯示設備之剖面示意圖。 圖37A至圖37E為設置在圖36中的區域B中的薄膜電晶體之製造方法的製程示意圖。 圖38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顯示設備的剖面示意圖。 圖39A及圖39B為設置在圖38中的區域B中的薄膜電晶體之製造方法的製程示意圖。
100:薄膜電晶體
110:基板
120:緩衝層
130:主動層
131:通道部
132a、132b:偏差部
133a、133b:導體提供部
140:閘極電極
150:閘極絕緣層
L1、L2:寬度

Claims (34)

  1. 一種薄膜電晶體,包含:一主動層,位於一基板上;一閘極電極,分離於該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主動層;以及一閘極絕緣層,位於該主動層及該閘極電極之間,其中該閘極絕緣層覆蓋面對該閘極電極的該主動層的整個頂面,該主動層包含:一通道部,重疊於該閘極電極;一導體提供部,不重疊於該閘極電極;以及一偏差部,位於該通道部及該導體提供部之間,該偏差部不重疊於該閘極電極,並且該導體提供部摻雜有一摻雜物。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當該通道部的寬度為L1且該偏差部的寬度為L2時,該薄膜電晶體滿足以下的方程式1,[方程式1]L1 x L2 x 1/η1 ≥ 1其中η1滿足以下關係式:0.5平方微米 ≤ η1 ≤ 1.5平方微米。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η1為0.5平方微米。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主動層包含一氧化物半導體材料。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摻雜物包含硼、磷、氟及氫其中至少一者。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偏差部在從該通道部到該導體提供部的方向中具有增加的摻雜物濃度梯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偏差部的電阻率低於該通道部的電阻率並高於該導體提供部的電阻率。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偏差部的寬度為0.25微米或更大。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通道部的寬度為2微米或更大。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更包含一緩衝層,該緩衝層設置於該基板及該主動層之間,其中該摻雜物被摻雜於該緩衝層。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在重疊於該導體提供部的區域中,該導體提供部的摻雜濃度高於該閘極絕緣層的摻雜濃度以及該緩衝層的摻雜濃度。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在重疊於該導體提供部的區域中,該緩衝層的摻雜濃度高於該導體提供部的摻雜濃度以及該閘極絕緣層的摻雜濃度。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主動層更包含:一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位於該基板上;以及一第二氧化物半導體層,位於該第一氧化物半導體層上。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更包含一源極電極以及一汲極電極,該源極電極及該汲極電極彼此分離並連接於該主動層。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該源極電極及該汲極電極與該閘極電極設置在相同的層體,且與該閘極電極包含相同的材料。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其中當該薄膜電晶體開啟時,該偏差部的電阻率高於該通道部的電阻率且高於該導體提供部的電阻率。
  17. 一種薄膜電晶體基板,包含:一基座基板;以及一第一薄膜電晶體以及一第二薄膜電晶體,位於該基座基板上,其中該第一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一主動層及一第一閘極電極,該第一主動層位於該基座基板上,該第一閘極電極分離於該第一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第一主動層,該第二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二主動層,位於該基座基板上;一閘極電極,分離於該第二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第二主動層;以及一閘極絕緣層,位於該第二主動層及該第二閘極電極之間,其中該閘極絕緣層覆蓋面對該第二閘極電極的該第二主動層的整個頂面,該第二主動層包含:一通道部,重疊於該第二閘極電極;一導體提供部,不重疊於該第二閘極電極;以及一偏差部,位於該通道部及該導體提供部之間,其中該偏差部不重疊於該第二閘極電極,該導體提供部摻雜有一摻雜物,並且該第一主動層及該第二主動層設置於不同的層體上。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基板,其中該第一主動層為矽半導體層,且該第二主動層為氧化物半導體層。
  19.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基板,其中該偏差部的電阻率低於該通道部的電阻率且高於該導體提供部的電阻率。
  20. 如請求項17所述之薄膜電晶體基板,其中當該第二薄膜電晶體開啟時,該偏差部的電阻率高於該通道部的電阻率並高於該導體提供部的電阻率。
  21. 一種製造一薄膜電晶體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在一基板上形成一主動層;在該主動層上形成一閘極絕緣層;在該閘極絕緣層上形成一閘極電極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主動層;以及在該主動層摻雜一摻雜物,其中該閘極絕緣層覆蓋面對該閘極電極的該主動層的整個頂面,形成該閘極電極的步驟包含:在該閘極絕緣層上形成一閘極電極材料層;在該閘極電極材料層上形成一光阻圖案;以及藉由使用該光阻圖案作為遮罩來蝕刻該閘極電極材料層,其中該光阻圖案的面積大於該閘極電極的面積,在平面視角中,該閘極電極設置於由該光阻圖案界定的區域中,並且在該主動層上摻雜該摻雜物的步驟中使用該光阻圖案作為遮罩。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摻雜物包含硼、磷、氟及氫其中至少一者。
  23. 如請求項21所述之方法,其中,當該閘極電極的寬度為LG且該光阻圖案從該閘極電極凸出的寬度為Loh時,該方法滿足下列方程式2,[方程式2]LG x Loh x 1/η2 ≥ 1其中η2滿足以下關係式:0.5平方微米 ≤ η2 ≤ 1.5平方微米。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方法,其中η2為0.5平方微米。
  25. 一種顯示設備,包含:一基板;一像素驅動電路,位於該基板上;以及一發光裝置,連接於該像素驅動電路,其中該像素驅動電路包含一薄膜電晶體,該薄膜電晶體包含:一主動層,位於該基板上;一閘極電極,分離於該主動層以至少部分地重疊於該主動層;以及一閘極絕緣層,位於該主動層及該閘極電極之間,其中該閘極絕緣層覆蓋面對該閘極電極的該主動層的整個頂面,該主動層包含:一通道部,重疊於該閘極電極;一導體提供部,不重疊於該閘極電極;以及一偏差部,位於該通道部及該導體提供部之間,其中該偏差部不重疊於該閘極電極,並且該導體提供部摻雜有一摻雜物。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偏差部的電阻率低於該通道部的電阻率並高於該導體提供部的電阻率。
  27. 如請求項25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當該薄膜電晶體開啟時,該偏差部的電阻率高於該通道部的電阻率並高於該導體提供部的電阻率。
  28. 一種顯示設備,包含:一第一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一主動層、一第一閘極電極、一第一閘極絕緣層、一第一源極電極及一第一汲極電極,該第一主動層包含多晶矽,該第一閘極電極重疊於該第一主動層,該第一閘極絕緣層位於該第一主動層及該第一閘極電極之間,該第一源極電極及該第一汲極電極各自連接於該第一主動層;一第一中間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閘極電極上;一第二薄膜電晶體,包含一第二主動層、一第二閘極電極、一第二閘極絕緣層、一第二源極電極及一第二汲極電極,該第二主動層包含氧化物半導體,該第二閘極電極重疊於該第二主動層,該第二閘極絕緣層位於該第二主動層及該第二閘極電極之間,該第二源極電極及該第二汲極電極各自連接於該第二主動層;以及一第二中間絕緣層,設置於該第一閘極電極、該第二閘極電極及該第二閘極絕緣層上,其中該第二閘極絕緣層及該第二中間絕緣層包含用於摻雜該第二主動層的一摻雜物。
  29. 如請求項28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摻雜於該第二主動層的該摻雜物包含硼、磷、氟及氫其中至少一者。
  30. 如請求項28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二主動層更包含:一第二通道區域,重疊於該第二閘極電極;一第二源極區域,設置於該第二通道區域的一側並連接於該第二源極電極;以及一第二汲極區域,設置於該第二通道區域的另一側並連接於該第二汲極電極。
  31. 如請求項30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二源極區域包含一第一導體提供部及一第一偏差部,該第一導體提供部設置於該第二通道區域的該側,該第一偏差部設置於該第一導體提供部及該第二通道區域的該側之間,並且該第二汲極區域包含一第二導體提供部以及一第二偏差部,該第二導體提供部設置於該第二通道區域的該另一側,該第二偏差部設置於該第二導體提供部及該第二通道區域的該另一側之間。
  32. 如請求項31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一導體提供部、該第二導體提供部、該第一偏差部及該第二偏差部包含該摻雜物。
  33. 如請求項32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各個該第一導體提供部及該第二導體提供部的該摻雜物之濃度高於各個該第一偏差部及該第二偏差部的該摻雜物之濃度。
  34. 如請求項28所述之顯示設備,其中該第一閘極絕緣層覆蓋面對該第一閘極電極的該第一主動層的整個頂面,且該第二閘極絕緣層覆蓋面對該第二閘極電極的該第二主動層的整個頂面。
TW109132901A 2019-09-24 2020-09-23 薄膜電晶體、製造薄膜電晶體的方法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 TWI7751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117409 2019-09-24
KR20190117409 2019-09-24
KR10-2019-0179566 2019-12-31
KR1020190179566A KR20210035694A (ko) 2019-09-24 2019-12-31 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박막 트랜지스터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4223A true TW202114223A (zh) 2021-04-01
TWI775153B TWI775153B (zh) 2022-08-21

Family

ID=75441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2901A TWI775153B (zh) 2019-09-24 2020-09-23 薄膜電晶體、製造薄膜電晶體的方法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210035694A (zh)
TW (1) TWI77515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59078B1 (ko) * 1997-08-14 2000-06-15 김영환 박막트랜지스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786498B1 (ko) * 2005-09-27 2007-12-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투명박막 트랜지스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496148B1 (ko) * 2008-05-15 2015-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MY187143A (en) * 2010-01-20 2021-09-0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Semiconductor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75153B (zh) 2022-08-21
KR20210035694A (ko)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95359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RE49814E1 (en) Transistor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629488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1997025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212247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CN107665909A (zh) 混合型薄膜晶体管以及使用其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4094386B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8140675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20210091233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
CN109585456A (zh) 有源矩阵基板、液晶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
KR20140006670A (ko) 금속 산화물을 포함하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기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495652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KR20200046213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210086247A (ko) 표시 장치
TWI775153B (zh) 薄膜電晶體、製造薄膜電晶體的方法及包含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設備
CN115735427A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384180A (zh) 薄膜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与包括薄膜晶体管的显示装置
TWI804916B (zh) 薄膜電晶體、製造該薄膜電晶體的方法及包含該薄膜電晶體的顯示裝置
US20230071089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TWI802478B (zh) 主動元件基板
CN113658958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30070485A1 (en) Thin film transistor array,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
US11705465B2 (en) Display apparatus comprising thin film transistor
KR102537352B1 (ko) 도핑된 산화물 반도체층을 갖는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230034845A (ko)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D4A Issue of patent certificate for granted invention pa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