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2804A - 多特異性蛋白質 - Google Patents

多特異性蛋白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2804A
TW202112804A TW109118556A TW109118556A TW202112804A TW 202112804 A TW202112804 A TW 202112804A TW 109118556 A TW109118556 A TW 109118556A TW 109118556 A TW109118556 A TW 109118556A TW 202112804 A TW202112804 A TW 2021128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combinant protein
fap
seq
binding domain
huma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8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里斯蒂安 雷欽
亞歷山德 林克
茱莉亞 赫普
維克多 樂維斯基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分子夥伴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分子夥伴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分子夥伴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2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280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4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enzym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7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NGF-receptor/TNF-receptor superfamily, e.g. CD27, CD30, CD40, CD95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05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4/70578NGF-receptor/TNF-receptor superfamily, e.g. CD27, CD30, CD40, CD95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435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C07K14/76Albumins
    • C07K14/765Serum albumin, e.g. HS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1Complete heavy chain or Fd fragment, i.e. VH + CH1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2Affinity (KD), association rate (Ka), dissociation rate (Kd) or EC50 valu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9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pharmaco)kinetic aspects or by stability of the immunoglobulin
    • C07K2317/94Stability, e.g. half-life, pH, temperature or enzyme-resistanc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9/00Fusion polypeptide
    • C07K2319/70Fusion polypeptide containing domain for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揭露內容關於可用於治療癌症之多特異性重組蛋白。

Description

多特異性蛋白質
本發明關於可用於治療癌症之多特異性蛋白質。藉由引用併入序列表
藉由引用以其整體併入與本文同時提交的電腦可讀核苷酸/胺基酸序列表,並且標識如下:名稱為「53893A_Seqlisting.txt」的ASCII(文本)檔,創建於2020年5月21日,大小為107,894位元組。
初始T細胞活化後,腫瘤壞死因子受體(TNFR)家族的幾個成員將維持T細胞反應,並且因此在免疫系統的組織和功能中起著關鍵作用。CD27、4-1BB(CD137)、OX40(CD134)、HVEM、CD30和GITR對T細胞具有共刺激作用,這意味著它們在初始T細胞活化後仍維持T細胞反應(Watts T.H. (2005) Annu. Rev. Immunol. [免疫學年度評論] 23, 23-68)。根據疾病狀況,經由共刺激TNF家族成員的刺激可惡化或改善疾病。
4-1BB(CD137)係TNF受體超家族的成員,首先被鑒定為藉由T細胞活化誘導其表現的分子(Kwon Y.H. 和Weissman S.M. (1989),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86, 1963-1967)。隨後的研究表明4-1BB在T和B淋巴細胞、NK細胞、NKT細胞、單核細胞、嗜中性球和樹突狀細胞以及非造血來源的細胞(如內皮細胞和平滑肌細胞)中表現。4-1BB在不同細胞類型中的表現大多是可誘導的,並受多種刺激訊號驅動,例如T細胞受體(TCR)或B細胞受體觸發,以及藉由共刺激分子或促炎性細胞介素受體誘導之傳訊。
已知4-1BB傳訊可刺激NK細胞的IFNγ分泌和增殖,並促進樹突狀細胞(DC)活化,如藉由其增加的存活和分泌細胞介素和上調共刺激分子的能力表明的。然而,4-1BB的最佳地表徵為於T細胞的CD4+和CD8+子集中調節TCR誘導的活化的共刺激分子。促效劑4-1BB特異性抗體與TCR觸發組合可增強T細胞增殖、刺激淋巴因子分泌並降低T淋巴細胞對活化誘導的細胞死亡的敏感性(Snell L.M. 等人 (2011) Immunol. Rev. [免疫學綜述] 244, 197-217)。與4-1BB抗體在體外對T細胞的該等共同刺激作用相一致,在許多實驗性腫瘤模型中,將它們施用於荷瘤小鼠會導致有效的抗腫瘤作用(Melero I. 等人 (1997), Nat. Med. [自然醫學] 3, 682-685;Narazaki H. 等人 (2010), Blood [血液] 115, 1941-1948)。體內耗竭實驗表明,CD8+ T細胞在4-1BB特異性抗體的抗腫瘤作用中起著最關鍵作用。然而,根據包括4-1BB特異性抗體在內的腫瘤模型或組合療法,已經報導了其他類型的細胞(例如DC、NK細胞或CD4+ T細胞)的貢獻(MuriUo O. 等人 (2009), Eur. J. Immunol. [歐洲免疫學雜誌] 39, 2424-2436; Stagg J. 等人 (2011),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108, 7142-7147)。
除了對不同淋巴細胞亞群的直接作用外,4-1BB促效劑還可以藉由4-1BB介導的在腫瘤血管內皮上的細胞間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的上調誘導活化T細胞在腫瘤中的浸潤和保留。4-1BB觸發也可能逆轉由於暴露於可溶性抗原(其可能會破壞腫瘤微環境或慢性感染期間的免疫耐受性)引起的T細胞無反應狀態。
據報導,全身施用4-1BB特異性激動性抗體誘導與肝毒性相關的CD8+ T細胞的擴增(Dubrot J. 等人 (2010),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癌症免疫學免疫治療] 59, 1223-1233)。在人類臨床試驗(ClinicalTrials.gov,NCT 00309023)中,每三週施用一次4-1BB促效劑抗體(BMS-663513),持續12週,可以誘導患有黑色素瘤、卵巢或腎細胞癌患者的疾病的穩定化。但是,另一項試驗(NCT 00612664)中給予的同一抗體引起4級肝炎,導致該試驗終止(Simeone E. 和Ascierto P.A. (2012), J. Immunotoxicology [免疫毒理學雜誌] 9, 241-247)。
因此,需要有效地與4-1BB接合同時避免不希望的副作用的新一代促效劑。
基於本文提供的揭露內容,熟悉該項技術者將認知到、或僅使用常規實驗就能夠確定本文所述發明的特定實施方式之許多等效實施方式。此類等效實施方式意在由以下實施方式(E)涵蓋。 E1.      一種重組蛋白,其包含特異性結合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 E2.      如E1所述之重組蛋白,其進一步包含特異性結合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 E3.      如E2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 E4       如E1-E3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進一步包含半衰期延長部分。 E5.      如E4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半衰期延長部分包含特異性結合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 E6.      如E5所述之重組蛋白,其進一步包含特異性結合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 E7.      如E6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在本文中也稱為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1))-(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在本文中也稱為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2))。 E8.      如E1-E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進一步包含在任何所述FAP結合結構域、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和所述半衰期延長部分之間的連接子(linker)。 E9.      如E1-E8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從N末端至C末端包含下式:(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 E10.    如E1-E8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從N末端至C末端包含下式:(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E11.    如E4或E8-E9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半衰期延長部分包含免疫球蛋白重鏈恒定結構域。 E12.    如E11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免疫球蛋白結構域係IgA1、IgA2、IgD、IgE、IgM、IgG1、IgG2、IgG3、或IgG4免疫球蛋白的Fc結構域。 E13.    如E12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c結構域係人IgG1免疫球蛋白的Fc結構域。 E14.    如E13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c結構域包含降低效應子功能的修飾。 E15.    如E1-E14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係人FAP。 E16.    如E1-E15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係人4-1BB。 E17.    如E5-E10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係人血清白蛋白(HSA)。 E18.    如E11-E14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免疫球蛋白重鏈恒定結構域係人免疫球蛋白重鏈恒定結構域。 E19.    如E1-E18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FAP的結合不會使FAP的蛋白酶活性降低超過25%、超過20%、超過15%、超過10%、或超過5%。 E20.    如E1-E19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SEQ ID NO: 2的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SEQ ID NO: 2的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E21.    如E1-E20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 E22.    如E1-E19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E23.    如E1-E20和E2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18-23和39-43中任一個的胺基酸序列。 E24.    如E1-E20和E2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2、和43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E25.    如E1-E20和E2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3、和39-42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L被A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N被A取代。 E26.    如E1-E20和E2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9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L被A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N被A取代。 E27.    如E1-E20和E2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43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E28.    如E1-E2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 (i) 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 (ii) 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 E29.    如E1-E2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 E30.    如E1-E29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SEQ ID NO: 3的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SEQ ID NO: 3的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E31.    如E1-E30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 E32.    如E1-E29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E33.    如E1-E30和E3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包含SEQ ID NO: 24-29和51-55中任一個的胺基酸序列。 E34.    如E1-E30和E3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24-28、和54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E35.    如E1-E30和E3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54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E36.    如E1-E30和E3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29、51-53、和55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L被A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N被A取代。 E37.    如E1-E3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 (i) 包含與SEQ ID NO: 3、18-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 (ii) 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 E38.    如E1-E3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18-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 E39.    如E1-E38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 (a) 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 E40.    如E1-E35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 (a) 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 E41.    如E1-E34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 (a) 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 E42.    如E1-E34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 (a) 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的任一個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的任一個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 E43.    如E5-E10、E15-E17和E19-E4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或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E44.    如E5-E10、E15-E17、和E19-E43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或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SEQ ID NO: 1的胺基酸序列。 E45.    如E5-E10、E15-E17、和E19-E4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或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0-31中的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SEQ ID NO: 30-31中的任一個的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SEQ ID NO: 30-31中的任一個的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E46.    如E5-E10、E15-E17、E19-E42、和E45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或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SEQ ID NO: 30-31中的任一個的胺基酸序列。 E47.    如E5-E10、E15-E17、和E19-E4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或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 (i) 包含與SEQ ID NO: 1和30-31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 (ii) 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 E48.    如E5-E10、E15-E17、和E19-E4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或所述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1和30-31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 E49.    如E7-E10、E15-E17和E19-E48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N末端血清白蛋白結構域(或血清白蛋白結構域1)包含與SEQ ID NO: 5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E50.    如E8-E49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的胺基酸序列。 E51.    一種重組蛋白,其包含與SEQ ID NO: 6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所述蛋白質特異性結合FAP和4-1BB。 E52.    如E51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係人FAP。 E53.    如E51和E52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係人4-1BB。 E54.    如E1-E53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以下的KD值與FAP結合:約50 nM、約40 nM、約30 nM、約20 nM、約10 nM、約5 nM、約2 nM、約1 nM、約900 pM、約800 pM、約700 pM、約600 pM、約500 pM、約400 pM、約300 pM、約250 pM、約200 pM、約150 pM、約100 pM、約50 pM、約40 pM、約30 pM、約25 pM、約20 pM、約15 pM、約10 pM、約5 pM、或約1 pM。 E55.    如E1-E54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10 nM的KD值與人FAP結合。 E56.    如E1-E54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1 nM的KD值與人FAP結合。 E57.    如E1-E5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以下的KD值與4-1BB結合:約50 nM、約40 nM、約30 nM、約20 nM、約10 nM、約5 nM、約2 nM、約1 nM、約900 pM、約800 pM、約700 pM、約600 pM、約500 pM、約400 pM、約300 pM、約250 pM、約200 pM、約150 pM、約100 pM、約50 pM、約40 pM、約30 pM、約25 pM、約20 pM、約15 pM、約10 pM、約5 pM、或約1 pM。 E58.    如E1-E5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10 nM的KD值與人4-1BB結合。 E59.    如E1-E5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1 nM的KD值與人4-1BB結合。 E60.    如E1-E5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50 pM的KD值與人4-1BB結合。 E61.    如E54-E60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KD係藉由表面等離振子體共振(SPR)在PBS中測量的。 E62.    如E61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KD係使用Biacore T200儀器測量的。 E63.    如E54-E60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KD係藉由生物膜層干涉技術(BLI)測量的。 E64.    如E63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KD係使用ForteBio Octet儀器測量的。 E65.    如E1-E64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具有不超過約100 nM、不超過約75 nM、不超過約65 nM、不超過約55 nM、不超過約45 nM、不超過約35 nM、不超過約25 nM、不超過約15 nM、不超過約10 nM、不超過約5 nM、不超過約4 nM、不超過約3 nM、不超過約2 nM、從約0.01 nM至約50 nM、從約0.01 nM至約25 nM、從約0.01 nM至約10 nM、從約0.01 nM至約5 nM、從約0.05 nM至約50 nM、從約0.05 nM至約25 nM、從約0.05 nM至約10 nM、從約0.05 nM至約5 nM、從約0.1 nM至約50 nM、從約0.1 nM至約25 nM、從約0.1 nM至約10 nM、從約0.1 nM至約5 nM、從約0.4 nM至約2 nM的半最大有效濃度(EC50 ),如藉由體外IFNγ釋放測定所評估的。 E66.    如E1-E65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具有不超過約10 nM的EC50 。 E67.    如E1-E6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重組蛋白具有從約0.1 nM至約10 nM的EC50 。 E68.    如E65-E6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IFNγ釋放測定係人T細胞IFNγ釋放測定。 E69.    如E68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T細胞係CD8+ T細胞。 E70.    如E65-E69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IFNγ釋放測定係使用人IFN-γ DuoSet ELISA(R & D系統公司(R & D systems))測量的。 E71.    一種重組蛋白,其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 E72.    一種編碼E1-E71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的分離的核酸分子。 E73.    如E72所述之分離的核酸分子,其包含SEQ ID NO: 17的核酸序列。 E74.    一種重組蛋白,其包含由SEQ ID NO: 17的序列編碼的胺基酸序列。 E75.    一種重組蛋白,其包含與SEQ ID NO: 17的序列至少85%、90%、95%、或99%相同的核酸序列編碼的胺基酸序列。 E76.    一種重組蛋白,其包含由能夠在高度嚴格條件下與SEQ ID NO: 17的序列雜交的核酸序列編碼的胺基酸序列。 E77.    一種包含核酸分子的載體,該核酸分子包含如E72-E76中任一項所定義的核酸序列。 E78.    一種包含核酸分子的宿主細胞,該核酸分子包含如E72-E76中任一項所定義的核酸序列。 E79.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E77所述之載體。 E80.    如E78或E79所述之宿主細胞,其中所述細胞係細菌細胞。 E81.    如E78或E79所述之宿主細胞,其中所述宿主細胞係大腸桿菌。 E82.    如E78或E79所述之宿主細胞,其中所述細胞係真核細胞。 E83.    一種製備如E1-E71和E74-E7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之方法,其包括在表現所述重組蛋白的條件下培養如E78-E82中任一項所述之宿主細胞。 E84.    如E83所述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分離所述重組蛋白。 E85.    一種藥物組成物,其包含如E1-E71和E74-E7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或賦形劑。 E86.    一種治療癌症之方法,其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試者施用治療有效量的如E1-E71和E74-E7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或如E85所述之藥物組成物。 E87.    如E86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受試者係人。 E88.    如E86或E87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癌症包括實性瘤。 E89.    如E86-E88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癌症包括表現FAP的細胞。 E90.    如E86-E8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腦癌、膀胱癌、乳癌、透明細胞腎癌、子宮頸癌、大腸癌、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胃癌、頭/頸鱗狀細胞癌、唇癌、口腔癌、肝癌、肺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間皮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卵巢癌、胰臟癌、前列腺癌、腎細胞癌、肉瘤、小細胞肺癌(SCLC)、頭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三陰性乳癌或甲狀腺癌。 E91.    如E86-E8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腎上腺皮質腫瘤、腺泡狀軟組織肉瘤、癌、軟骨肉瘤、結直腸癌、韌帶樣瘤、促結締組織增生性小圓細胞瘤、內分泌腫瘤、內胚竇瘤、上皮樣血管內皮瘤、尤文肉瘤、生殖細胞腫瘤、肝母細胞瘤、肝細胞癌、黑色素瘤、腎瘤、神經母細胞瘤、非橫紋肌肉瘤軟組織肉瘤(NRSTS)、骨肉瘤、椎旁肉瘤、腎細胞癌、視網膜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滑膜肉瘤或威爾姆氏瘤(Wilms tumor)。 E92     如E86或E8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急性成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或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E93.    如E86或E87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濾泡性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HL)、外膜細胞淋巴瘤(MCL)、多發性骨髓瘤(MM)、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MDS)、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 E94.    如E86-E9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靜脈內施用所述重組蛋白或藥物組成物。 E95.    如E86-E93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皮下施用所述重組蛋白或藥物組成物。 E96.    如E86-E9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重組蛋白或藥物組成物約每週兩次、每週一次、每兩週一次、每三週一次、每四週一次、每五週一次、每六週一次、每七週一次、每八週一次、每九週一次、每十週一次、每月兩次、每月一次、每兩個月一次、每三個月一次或每四個月一次施用。 E96a.  如E86-E9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重組蛋白或藥物組成物以約0.5 mg/kg至約5 mg/kg、或從約0.015 mg/kg至約12 mg/kg的劑量範圍施用。 E96b.  如E86-E9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重組蛋白或藥物組成物以約2 mg/kg的劑量施用。 E96c.  如E86-E95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重組蛋白或藥物組成物每三週施用一次。 E97.    如E1-E71和E74-E7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或如E85所述之藥物組成物,用於作為藥物使用。 E98.    如E1-E71和E74-E7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或如E85所述之藥物組成物,用於在治療受試者的癌症中使用。 E99.    如E1-E71和E74-E7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或如E85所述之藥物組成物在製備用於治療受試者的癌症的藥物中的用途。 E100.  如E1-E71和E74-E7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或如E85所述之藥物組成物在治療受試者的癌症中的用途。 E101.  一種套組(kit),其包含:容器、該容器內的包含如E1-E71和E74-E7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或如E85所述之藥物組成物的組成物,以及含有施用治療有效量的該重組蛋白或該藥物組成物用於治療有需要的患者的說明書的包裝插頁。
本文中節標題的使用僅僅是為了便於閱讀,而不是意圖限制本身。整個文件旨在被視為統一之揭露,並且應理解,可以考慮本文描述的特徵的所有組合。
1. 概述
本文揭露了包含設計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重組蛋白,該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對FAP和4-1BB具有結合特異性。還揭露了編碼結合蛋白之核酸,包含結合蛋白或核酸的藥物組成物,以及使用結合蛋白、核酸或藥物組成物之方法。一方面,本揭露的材料和方法利用FAP在腫瘤相關基質中之表現,從而允許例如特異性靶向腫瘤中的淋巴細胞和選擇性活化那些淋巴細胞中的4-1BB。
4-1BB促效劑抗體在單一療法和組合療法腫瘤模型中均已證明在預防和治療環境中有效,並建立了持久的抗腫瘤保護性T細胞記憶反應。然而,劑量限制的肝毒性已經阻礙了4-1BB激動性抗體的臨床開發。來自Urelumab(BMS-663513)(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號2017/0247455 A1)的I和II期數據顯示,肝毒性似乎係靶標和劑量依賴性,從而阻止了Urelumab的臨床發展。
本文所述之多特異性重組蛋白促進了4-1BB的癌症靶標介導的聚簇,從而解決了與先前療法有關的挑戰(參見例如圖3)。4-1BB與其配位基(4-1BBL)結合後進行三聚化;並且4-1BB的多聚化和聚簇係活化其傳訊通路的前提。本文揭露的多特異性重組蛋白利用了這種聚簇作用;以及4-1BB的活化與腫瘤抗原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的表現有關。
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α(FAP,也稱為Seprase),係II型膜結合糖蛋白,藉由癌症相關成纖維細胞在許多實性瘤的基質中大量表現。FAP在超過90%的上皮惡性腫瘤(原發性和轉移性)的反應性間質成纖維細胞中選擇性表現,該惡性腫瘤包括肺癌、大腸直腸癌、膀胱癌、卵巢癌和乳癌,以及在骨和軟組織肉瘤的惡性間充質細胞中表現,而正常成人組織中缺乏(Brennen等人, Mol Cancer Ther. [癌症分子治療] 11: 257-266 (2012);Garin-Chesa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87, 7235-7239 (1990);Rettig等人, Cancer Res. [癌症研究] 53: 3327-3335 (1993);Rettig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85, 3110-3 114 (1988))。FAP也在某些惡性腫瘤細胞上表現。
儘管不希望受特定理論的束縛,但是圖3示出了多特異性分子的優點的實例。在沒有腫瘤抗原FAP(正常,非惡性細胞)的情況下,將出現4-1BB的最小聚簇,並且免疫活化受到限制。相反,在癌症相關成纖維細胞中,FAP高度表現;因此,藉由FAP結合,該多特異性分子可促進4-1BB聚簇和T細胞共刺激。該策略的優點係雙重的:應限制全身毒性,因為活化將主要限於表現FAP的組織,而腫瘤介導的4-1BB聚簇應驅動有效的激動作用。2. 定義
除非本文中另外定義,否則結合本發明所使用的科學及技術術語將具有熟悉該項技術者通常所理解之含義。此外,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則單數術語將包括複數且複數術語將包括單數。一般而言,結合本文中所描述的細胞及組織培養、分子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遺傳學以及蛋白質及核酸化學及雜交而使用的命名法及其技術係本領域中眾所周知且通常使用的那些命名法及技術。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術語「包含」、「具有」,「包括」和「含有」應被解釋為開放式術語。如果將本發明之各方面描述為「包括」特徵,則實施方式也被認為係「由該特徵組成」或「基本上由該特徵組成」。本文提供的任何和所有實例或示例性語言(例如「例如」)的應用僅旨在更好地說明本揭露,而不對另外要求保護的本揭露的範圍做出限制。說明書中的語言不應視作指示任何未要求保護的要素為實施本揭露內容所必要的。除操作實例中或在另外指示的情況下以外,本文所使用的表示成分或反應條件的量的所有數字應當理解為在所有情況下被術語「約」修飾,該術語將由相關領域的技術人員解釋。
除非本文中另外指示,否則本文中數值範圍的敘述僅僅旨在用作單獨地提及在該範圍內的各獨立值和各終點的一種速記方法,且各獨立值和終點併入說明書中,如同本文中單獨地敘述其一樣。
「錨蛋白重複結構域」係指包含至少一個錨蛋白重複模體的結構域,其最初衍生自天然存在的錨蛋白重複蛋白的重複單元。通常,錨蛋白重複模體包含約33個殘基,其形成由環隔開的兩個α螺旋。錨蛋白重複蛋白係本領域已知的。參見,例如,國際專利公開案號WO 2002/020565、WO 2010/060748、WO 2011/135067、WO 2012/069654、WO 2012/069655、WO 2014/001442、WO 2014/191574、WO 2014/083208、WO 2016/156596、和WO 2018/054971,該等的每一個藉由引用以其整體結合在此。錨蛋白重複結構域視需要進一步包含適當的封端模組。
根據本揭露,可以使用標準重組DNA技術將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模組化地組裝成較大的錨蛋白重複蛋白,視需要具有半衰期延長結構域(參見例如Forrer, P. 等人,FEBS letters [歐洲生物化學會聯盟通訊] 539, 2-6, 2003, WO 2012/069655, WO 2002/020565)。
如果錨蛋白重複結構域與特定靶標(例如細胞或物質)相比其與替代性靶標更頻繁、更快速、更長持續時間和/或具有更大親和力發生反應或締合,則該錨蛋白重複結構域與靶標「特異性結合」或「優先結合」(本文可互換使用)。例如,特異性結合FAP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係以比其結合其他非FAP蛋白更大的親和力(affinity)、親合力(avidity)、更容易和/或更長的持續時間結合FAP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藉由閱讀該定義也可以理解,例如,特異性或優先結合至第一靶標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可以或可以不特異性或優先結合至第二靶標。這樣,「特異性結合」並不一定需要(儘管可以包括)排他結合。通常,在指定的測定條件下,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優先結合特定的靶分子,而不大量結合測試樣本中存在的其他組分。
多種測定形式可用於選擇或表徵特異性結合目標分子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例如,固相ELISA免疫測定、免疫沈澱、BIAcore™(通用電氣醫療集團(GE Healthcare),皮斯卡塔韋,新澤西州)、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Octet™(富特生物公司(ForteBio,Inc.),門洛派克,加利福尼亞州)和蛋白質印跡分析係可用於鑒定與靶標特異性反應的錨蛋白重複域的許多方法中之方法。通常,特異性或選擇性反應將是背景訊號或雜訊的至少兩倍,更通常是背景的十倍以上。至更具體地,當平衡解離常數(KD )值 < 1 μΜ,例如 < 100 nM、< 10 nM、< 100 pM、< 10 pM、或 < 1 pM時,則稱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靶標。
KD 值通常稱為結合親和力。結合親和力測量一個結合伴侶的接觸殘基(例如,本文揭露的FAP或4-1BB結合結構域)與其結合伴侶的接觸殘基(例如,FAP或4-1BB)之間的非共價相互作用的總和的強度。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如本文所用,結合親和力係指反映結合對成員或結合伴侶之間1 : 1相互作用的結合親和力。在結合蛋白包含一個結合伴侶的兩個結合結構域的情況下,結合親和力可以指反映結合蛋白與結合伴侶之間1 : 2相互作用的結合親和力。
測量結合親和力的多種方法係本領域已知的,任何一種方法均可用於本發明之目的。例如,如本文所例示的,結合親和力可以表示為KD 值,其係指特定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及其結合靶標的解離速率。KD 係解離速率(也稱為「離解速率(Koff )」)與締合速率或「結合速率(Kon )」的比率。因此,KD 等於Koff /Kon 並且表現為莫耳濃度(M),並且KD 越小,結合的親和力越強。
可以使用任何合適之方法來確定KD 值。測量KD 的一種示例性方法係表面電漿共振(SPR)(參見,例如Nguyen等人,Sensors (Basel). [感測器(巴塞爾)] 2015年5月5日; 15 (5): 10481-510)。可以使用生物感測器系統(如BIACORE®系統)藉由SPR測量KD 值。BIAcore動力學分析包括在其表面上分析抗原與具有固定化分子(例如,包含抗原結合結構域的分子)的晶片的結合和解離。用於確定蛋白質的KD 的另一種方法係藉由使用生物層干涉法(參見,例如,Shah等人. J Vis Exp. [視覺化實驗雜誌] 2014; (84): 51383)。可以使用OCTET®技術(Octet QKe系統,ForteBio)測量KD 值。可替代地或另外,還可以使用可從薩皮迪恩儀器公司(博伊西,愛達荷州)獲得的KinExA®(動力學排斥測定)測定法。本文涵蓋適合於評估兩個結合伴侶之間的結合親和力的任何方法。
術語「治療」以及與之相關的詞語不一定隱含100%或完全治癒。更確切些,存在熟悉該項技術者認為具有潛在益處或治療作用的不同程度的治療。在此方面,本揭露內容的癌症治療方法可提供任何量或任何水平之治療。此外,由本揭露內容之方法提供的治療可包括一種或多種病狀或症狀的治療(即,從其減輕)。由本揭露內容之方法提供的治療還可涵蓋減緩癌症的進展。舉例而言,該等方法可藉由增強T細胞活性或針對癌症的免疫反應,減少腫瘤或癌症生長或新病變的出現,減少腫瘤細胞轉移,增加腫瘤或癌細胞的細胞死亡、腫瘤或癌症細胞存活抑制等而治療癌症。在示例性方面中,方法借助於延遲癌症發作或復發1天、2天、4天、6天、8天、10天、15天、30天、兩個月、4個月、6個月、1年、2年、4年或更長時間而進行治療。在示例性方面中,該等方法借助於增加受試者的存活而治療。術語「治療」還包括預防性治療。
任何給定疾病或病症中的治療反應可以藉由對該疾病或病症特異的標準化反應標準來確定。可以使用篩查技術評估腫瘤反應,例如磁共振成像(MRI)掃描、x-放射成像、電腦斷層攝影術(CT)掃描、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骨掃描、超音波、腫瘤活檢取樣、循環中的腫瘤細胞的計數、和/或腫瘤抗原的測量(例如,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和/或甲胎蛋白(AFP))。除了該等治療反應之外,接受治療的受試者可以經歷與疾病相關的症狀改善的有益效果。3. 靶向 FAP 4-1BB 的多特異性分子
本文揭露了靶向FAP和4-1BB之多特異性分子。該分子可用於例如治療癌症。該分子可包含重組蛋白。3.1. 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錨蛋白重複蛋白
本文所述之錨蛋白重複結構域通常包含至少一個錨蛋白重複模體。錨蛋白重複模體包含兩個反平行的α螺旋,然後是含有β-凸起和β-髮夾的環,該環將其連接至下一個重複序列,每個重複序列均具有約33個殘基。
在天然錨蛋白重複蛋白中,重複序列係從數個重複直到24個重複出現的(參見,例如,Sedgwick和Smerdon TIBS (1999) 24 311-316)。含有延長的β-髮夾的環或「手指」在表面上形成凹槽。可以在SMART結構域數據庫中列出的找到超過3500多個含有錨蛋白模體的序列(Shultz等人 PNAS (1998) 95 5857-5864)。
包含設計的錨蛋白重複模體的重組蛋白或其結合結構域在本文中也稱為DARPin®蛋白。參見Stumpp等人, Curr Opin Drug Discov Devel. [藥物發現與開發的最新觀點] 10 (2): 153-9 (2007);和Binz等人, Nature Biotech. [自然生物技術] 22 (5): 575-582 (2004)。DARPin®蛋白可以被視為對靶蛋白具有高特異性和高結合親和力的抗體模擬物。通常,DARPin®蛋白包含至少一個錨蛋白重複模體,例如至少2個、3個或更多個錨蛋白重複模體。
本文所述之錨蛋白重複結構域通常包含提供結構的核心支架和與靶標結合的靶標結合殘基。結構核心包括保守的胺基酸殘基,並且靶結合表面包括根據靶標而不同的胺基酸殘基。例如,錨蛋白重複模體可以包含以下序列:DxxGxTPLHLAxxxGxxxlVxVLLxxGADVNAx(SEQ ID NO: 11),其中「x」表示任何胺基酸。
國際專利公開案號WO 2002/020565描述了錨蛋白重複蛋白的文庫,其可以用於選擇/篩選與靶標特異性結合的蛋白。還提供了製作此類文庫之方法。
多個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可以被連接(藉由共價鍵或非共價締合)以形成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分子。一種這樣的分子在圖1中示出,其中一個FAP結合結構域和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以形成多特異性分子。該分子還包括兩個半衰期延長的部分,一個在N末端,一個在C末端。3.2.    FAP 結合結構域
一種有吸引力的基質細胞靶標係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這係一種在幾乎所有上皮癌的癌症相關基質細胞中高度表現的跨膜絲胺酸蛋白酶。FAP還可以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傷口癒合組織中、以及慢性炎症和纖維化疾病(例如肝硬化和特發性肺纖維化)中表現。然而,在良性腫瘤或大多數正常的靜態成年基質細胞中,尚未藉由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到FAP。
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FAP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在本文中也稱為「FAP結合結構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2的序列進行不超過10個、不超過9個、不超過8個、不超過7個、不超過6個、不超過5個、不超過4個、不超過3個、不超過2個、或不超過1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2的序列進行不超過5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2的序列進行不超過4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2的序列進行不超過3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2的序列進行不超過2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2的序列進行不超過1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包含SEQ ID NO: 2的序列的蛋白質的KD 值相比,該一個或多個取代不使KD 值改變超過1000倍、超過100倍或超過10倍。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取代係根據表1的保守取代。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取代係在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結構核心殘基之外進行的,例如在連接α螺旋的β環中。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在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結構核心殘基內進行取代。例如,該錨蛋白結構域可包含共有序列:DxxGxTPLHLAxxxGxxxlVxVLLxxGADVNAx(SEQ ID NO: 11),其中「x」表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不是半胱胺酸、甘胺酸或脯胺酸);或DxxGxTPLHLAAxxGHLEIVEVLLKzGADVNAx(SEQ ID NO: 12),其中「x」表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不是半胱胺酸、甘胺酸或脯胺酸),且「z」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天冬醯胺、組胺酸或酪胺酸。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對指定為「x」的殘基進行取代。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取代係在指定為「x」的殘基之外進行的。
此外,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A」(參見,例如SEQ ID NO: 2、18-22、和43)或「L」(參見,例如SEQ ID NO: 23和39-42),和/或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A」(參見,例如SEQ ID NO: 2、18-22、和43)或「N」(參見,例如SEQ ID NO: 23和39-42)。因此,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2、和43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2、和43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3和39-42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L被A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N被A取代。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3、和39-42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L被A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N被A取代。該序列可視需要在其N末端包含G、S或GS(參見下文)。
此外,該FAP結合結構域可視需要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序列(比較例如SEQ ID NO: 2和SEQ ID NO: 34)。因此,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FAP結合結構域 (i) 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 (ii) 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與其靶標(FAP)之間的親和力用KD 表示。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KD 係約10-1 M或更少、約10-2 M或更少、約10-3 M或更少、約10-4 M或更少、約10-5 M或更少、約10-6 M或更少、約10-7 M或更少、約10-8 M或更少、約10-9 M或更少、約10-10 M或更少、約10-11 M或更少、約10-12 M或更少、約10-13 M或更少、約10-14 M或更少、從約10-5 M至約10-15 M、從約10-6 M至約10-15 M、從約10-7 M至約10-15 M、從約10-8 M至約10-15 M、從約10-9 M至約10-15 M、從約10-10 M至約10-15 M、從約10-5 M至約10-14 M、從約10-6 M至約10-14 M、從約10-7 M至約10-14 M、從約10-8 M至約10-14 M、從約10-9 M至約10-14 M、從約10-10 M至約10-14 M、從約10-5 M至約10-13 M、從約10-6 M至約10-13 M、從約10-7 M至約10-13 M、從約10-8 M至約10-13 M、從約10-9 M至約10-13 M、或從約10-10 M至約10-13 M。
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等於或小於以下的KD 值結合FAP:約50 nM、約40 nM、約30 nM、約20 nM、約10 nM、約5 nM、約2 nM、約1 nM、約900 pM、約800 pM、約700 pM、約600 pM、約500 pM、約400 pM、約300 pM、約250 pM、約200 pM、約150 pM、約100 pM、約50 pM、約40 pM、約30 pM、約25 pM、約20 pM、約15 pM、約10 pM、約5 pM、或約1 pM。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約10 nM的KD 值結合FAP。在另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約1 nM的KD 值結合FAP。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FAP係人FAP(SEQ ID NO: 14)。 [表1]胺基酸取代
原始的殘基 保守取代 示例性取代
Ala(A) Val Val;Leu;Ile
Arg(R) Lys Lys;Gln;Asn
Asn(N) Gln Gln;His;Asp、Lys;Arg
Asp(D) Glu Glu;Asn
Cys(C) Ser Ser;Ala
Gln(Q) Asn Asn;Glu
Glu(E) Asp Asp;Gln
Gly(G) Ala Ala
His(H) Arg Asn;Gln;Lys;Arg
Ile(I) Leu Leu;Val;Met;Ala;Phe;正白胺酸
Leu(L) Ile 正白胺酸;Ile;Val;Met;Ala;Phe
Lys(K) Arg Arg;Gln;Asn
Met(M) Leu Leu;Phe;Ile
Phe(F) Tyr Leu;Val;Ile;Ala;Tyr
Pro(P) Ala Ala
Ser(S) Thr Thr
Thr(T) Ser Ser
Trp(W) Tyr Tyr;Phe
Tyr(Y) Phe Trp;Phe;Thr;Ser
Val(V) Leu Ile;Leu;Met;Phe;Ala;正白胺酸
3.3.    4-1BB 結合結構域
本文揭露的重組蛋白還利用了由4-1BB誘導的T細胞刺激活性。先前的研究表明,一些4-1BB促效劑單株抗體(mAb)增加共刺激分子表現並顯著增強細胞溶解性T淋巴細胞反應,從而在各種模型中產生抗腫瘤功效。4-1BB單一療法和組合療法腫瘤模型已經建立了持久的抗腫瘤保護性T細胞記憶反應(Lynch, 2008, Immunol Rev. [免疫學綜述] 22: 277-286)。
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4-1BB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在本文中也稱為「4-1BB結合結構域」。像4-1BB促效劑抗體一樣,該4-1BB結合結構域活化4-1BB傳訊通路。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還可包含超過一個4-1BB結合結構域,例如,兩個或三個或多個4-1BB結合結構域。因此,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可包含第一和第二4-1BB結合結構域,或第一、第二和第三4-1BB結合結構域。以下提供的實施方式描述了這樣的第一4-1BB結合結構域、第二4-1BB結合結構域、和/或第三4-1BB結合結構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或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可包含4-1BB結合結構域,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或其中的一個或多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3的序列有不超過10個、不超過9個、不超過8個、不超過7個、不超過6個、不超過5個、不超過4個、不超過3個、不超過2個、或不超過1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3的序列進行不超過5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3的序列進行不超過4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3的序列進行不超過3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3的序列進行不超過2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3的序列進行不超過1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包含SEQ ID NO: 3的序列的蛋白質的KD 值相比,該一個或多個取代不使KD 值改變超過1000倍、超過100倍或超過10倍。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取代係根據表1的保守取代。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取代係在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結構核心殘基之外進行的,例如在連接α螺旋的β環中。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在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結構核心殘基內進行取代。例如,該錨蛋白結構域可包含共有序列:DxxGxTPLHLAxxxGxxxlVxVLLxxGADVNAx(SEQ ID NO: 11),其中「x」表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不是半胱胺酸、甘胺酸或脯胺酸);或DxxGxTPLHLAAxxGHLEIVEVLLKzGADVNAx(SEQ ID NO: 12),其中「x」表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不是半胱胺酸、甘胺酸或脯胺酸),且「z」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天冬醯胺、組胺酸或酪胺酸。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對指定為「x」的殘基進行取代。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取代係在指定為「x」的殘基之外進行的。
此外,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A」(參見,例如SEQ ID NO: 3、24-28、和54)或「L」(參見,例如SEQ ID NO: 29、51-53、和55),和/或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A」(參見,例如SEQ ID NO: 3、24-28、和54)或「N」(參見,例如SEQ ID NO: 29、51-53、和55)。因此,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24-28、和54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24-28、和54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9、51-53、和55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L被A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N被A取代。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9、51-53、和55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L被A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N被A取代。該序列可視需要在其N末端包含G、S或GS(參見下文)。
此外,該4-1BB結合結構域可視需要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序列(比較例如SEQ ID NO: 3和SEQ ID NO: 35)。因此,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與其靶標(4-1BB)之間的親和力用KD 表示。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KD 係約10-1 M或更少、約10-2 M或更少、約10-3 M或更少、約10-4 M或更少、約10-5 M或更少、約10-6 M或更少、約10-7 M或更少、約10-8 M或更少、約10-9 M或更少、約10-10 M或更少、約10-11 M或更少、約10-12 M或更少、約10-13 M或更少、約10-14 M或更少、從約10-5 M至約10-15 M、從約10-6 M至約10-15 M、從約10-7 M至約10-15 M、從約10-8 M至約10-15 M、從約10-9 M至約10-15 M、從約10-10 M至約10-15 M、從約10-5 M至約10-14 M、從約10-6 M至約10-14 M、從約10-7 M至約10-14 M、從約10-8 M至約10-14 M、從約10-9 M至約10-14 M、從約10-10 M至約10-14 M、從約10-5 M至約10-13 M、從約10-6 M至約10-13 M、從約10-7 M至約10-13 M、從約10-8 M至約10-13 M、從約10-9 M至約10-13 M、或從約10-10 M至約10-13 M。
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等於或小於以下的KD 值結合4-1BB:約50 nM、約40 nM、約30 nM、約20 nM、約10 nM、約5 nM、約2 nM、約1 nM、約900 pM、約800 pM、約700 pM、約600 pM、約500 pM、約400 pM、約300 pM、約250 pM、約200 pM、約150 pM、約100 pM、約50 pM、約40 pM、約30 pM、約25 pM、約20 pM、約15 pM、約10 pM、約5 pM、或約1 pM。在一些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10 nM的KD 值結合4-1BB。在一些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1 nM的KD 值結合4-1BB。在一些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50 pM的KD 值結合4-1BB。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較佳的是兩個或更多個4-1BB結合結構域,以進一步促進4-1BB聚簇和T細胞共刺激。據報導,4-1BB配位基與T細胞上的4-1BB結合導致4-1BB單體的三聚化。但是,僅三聚化不足以活化4-1BB受體。需要更高級的聚簇。如本文所述,藉由FAP結合,多特異性分子已經在腫瘤環境中促進了4-1BB聚簇。為了進一步促進4-1BB聚簇,可以使用兩個或更多個4-1BB結合結構域,以在細胞表面產生「交聯」效應。例如,如圖5A-5B所示,單價4-1BB結合劑(F-B)足以活化4-1BB途徑。藉由使用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F-B-B)或三個4-1BB結合結構域(F-B-B-B)可以實現更高的效力。圖5A-5B還顯示,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足以高效率地活化4-1BB途徑,並且對於有效的4-1BB聚簇而言不必具有三個4-1BB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4-1BB係人4-1BB(SEQ ID NO: 13)。3.4. 半衰期延長部分
與沒有半衰期延長部分的相同蛋白質相比,「半衰期延長部分」延長了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的體內血清半衰期。半衰期延長部分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聚組胺酸、Glu-Glu、麩胱甘肽 S轉移酶(GST)、硫氧還蛋白、蛋白A、蛋白G、免疫球蛋白結構域、麥芽糖結合蛋白(MBP)、人血清白蛋白(HSA)結合結構域或聚乙二醇(PEG)。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多特異性蛋白質包含特異性結合血清白蛋白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在本文中也稱為「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還可包含超過一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例如,兩個或三個或多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因此,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可包含第一和第二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或第一、第二和第三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以下提供的實施方式描述了這樣的第一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第二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和/或第三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半衰期延長部分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該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半衰期延長部分包含與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半衰期延長部分包含與SEQ ID NO: 30或SEQ ID NO: 31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半衰期延長部分包含與SEQ ID NO: 30或SEQ ID NO: 31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可包含半衰期延長部分,該半衰期延長部分包含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的胺基酸序列,或其中的一個或多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的序列進行不超過10個、不超過9個、不超過8個、不超過7個、不超過6個、不超過5個、不超過4個、不超過3個、不超過2個、或不超過1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的序列進行不超過5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的序列進行不超過4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的序列進行不超過3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的序列進行不超過2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的序列進行不超過1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包含SEQ ID NO: 1或SEQ ID NO: 5的序列的蛋白質的KD 值相比,該一個或多個取代不使KD 值改變超過1000倍、超過100倍或超過10倍。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取代係根據表1的保守取代。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取代係在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結構核心殘基之外進行的,例如在連接α螺旋的β環中。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在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結構核心殘基內進行取代。例如,該錨蛋白結構域可包含共有序列:DxxGxTPLHLAxxxGxxxlVxVLLxxGADVNAx(SEQ ID NO: 11),其中「x」表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不是半胱胺酸、甘胺酸或脯胺酸);或DxxGxTPLHLAAxxGHLEIVEVLLKzGADVNAx(SEQ ID NO: 12),其中「x」表示任何胺基酸(較佳地不是半胱胺酸、甘胺酸或脯胺酸),且「z」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天冬醯胺、組胺酸或酪胺酸。在一個實施方式中,對指定為「x」的殘基進行取代。在另一個實施方式中,取代係在指定為「x」的殘基之外進行的。
此外,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A」或「L」,和/或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A」(參見,例如SEQ ID NO: 1、5、30和31)或「N」(參見,例如SEQ ID NO: 36)。因此,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1、5、和30-31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1、5、30、和31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該序列可視需要在其N末端包含G、S或GS(參見下文)。
此外,該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可視需要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序列(比較例如SEQ ID NO: 1和SEQ ID NO: 5)。因此,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1、30和31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1、30和31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此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6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以及在其N末端進一步包含G、S、或GS。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與其靶標(血清白蛋白)之間的親和力用KD 表示。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KD 係約10-1 M或更少、約10-2 M或更少、約10-3 M或更少、約10-4 M或更少、約10-5 M或更少、約10-6 M或更少、約10-7 M或更少、約10-8 M或更少、約10-9 M或更少、約10-10 M或更少、約10-11 M或更少、約10-12 M或更少、約10-13 M或更少、約10-14 M或更少、從約10-5 M至約10-15 M、從約10-6 M至約10-15 M、從約10-7 M至約10-15 M、從約10-8 M至約10-15 M、從約10-9 M至約10-15 M、從約10-10 M至約10-15 M、從約10-5 M至約10-14 M、從約10-6 M至約10-14 M、從約10-7 M至約10-14 M、從約10-8 M至約10-14 M、從約10-9 M至約10-14 M、從約10-10 M至約10-14 M、從約10-5 M至約10-13 M、從約10-6 M至約10-13 M、從約10-7 M至約10-13 M、從約10-8 M至約10-13 M、從約10-9 M至約10-13 M、或從約10-10 M至約10-13 M。
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等於或小於以下的KD 值結合血清白蛋白:約900 nM、約800 nM、約700 nM、約600 nM、約500 nM、約400 nM、約300 nM、約250 nM、約200 nM、約150 nM、約100 nM、約50 nM、約40 nM、約30 nM、約20 nM、約10 nM、約5 nM、約2 nM、約1 nM、約900 pM、約800 pM、約700 pM、約600 pM、約500 pM、約400 pM、約300 pM、約200 pM、約100 pM、約10 pM、或約1 pM。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100 nM的KD 值結合血清白蛋白。在另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以小於或等於10 nM的KD 值結合血清白蛋白。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血清白蛋白係人血清白蛋白(HSA)(SEQ ID NO: 15)。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較佳的是兩個或更多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一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位於N末端,並且一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位於C末端。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i) 特異性結合血清白蛋白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ii) 特異性結合FAP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iii) 特異性結合4-1BB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iv) 特異性結合4-1BB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 (v) 特異性結合血清白蛋白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N末端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在本文中也稱為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1)包含與SEQ ID NO: 5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C末端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在本文中也稱為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2)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半衰期延長部分包含免疫球蛋白結構域。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免疫球蛋白結構域包含Fc結構域。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Fc結構域衍生自以下已知的重鏈同種型中的任一種:IgG(γ)、IgM(μ)、IgD(δ)、IgE(ε)、或IgA(α)。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Fc結構域衍生自以下已知的重鏈同種型或亞型中的任一種:IgG1 (γ1)、IgG2 (γ2)、IgG3 (γ3)、IgG4 (γ4)、IgA1 (α1)、IgA2 (α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Fc結構域係人IgG1 的Fc結構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Fc結構域包含Fc結構域的不間斷天然序列(即,野生型序列)。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免疫球蛋白Fc結構域包含導致生物活性改變的變體Fc結構域。可以將至少一個點突變或缺失引入Fc結構域,以減少或消除效應子活性(例如,國際專利公開案號WO 2005/063815),和/或在重組蛋白的生產過程中增加同質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Fc結構域係人IgG1 的Fc結構域,並包含一個或多個以下效應子-無效取代:L234A、L235A、和G237A(Eu編號)。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Fc結構域不包含位於人IgG1的C末端位置的離胺酸(即,藉由Eu編號的K447)。離胺酸的缺失可能會在重組蛋白生產過程中增加同質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Fc結構域包含位於C末端位置的離胺酸(K447,Eu編號)。3.5. 連接子
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可包含連接子。「連接子」係以下的分子或一組分子,該分子或一組分子將兩個單獨的實體(例如,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彼此結合並且可以在兩個實體之間提供間隔和靈活性,從而它們能夠實現這樣的構象,在這種構象中例如它們特異性結合其各自靶標(例如FAP和4-1BB)。蛋白質連接子係特別較佳的,並且可以使用本領域眾所周知的標準重組DNA技術將它們表現為重組蛋白的組分。對於本文描述的包含兩個或更多個連接子的重組蛋白(例如,包含兩個或更多個「(連接子)」組分的式),該連接子可以全部相同,或者一些或全部連接子可以彼此不相同。
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可以例如藉由二硫鍵、多肽鍵或交聯劑共價連接;或非共價連接,以產生異二聚體蛋白。重組蛋白可以在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和視需要的半衰期延長部分之間包含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係肽基連接子。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肽基連接子包含約1至30個胺基酸殘基。示例性連接子包括,例如,富含甘胺酸的肽;包含甘胺酸和絲胺酸的肽;具有序列 [Gly-Gly-Ser]n 的肽,其中n為1、2、3、4、5或6;或具有序列 [Gly-Gly-Gly-Gly-Ser]n (SEQ ID NO: 16)的肽,其中n為1、2、3、4、5或6。富含甘胺酸的肽連接子包含其中至少25%的殘基係甘胺酸的肽連接子。富含甘胺酸的肽連接子係本領域眾所周知的(例如,Chichili等人,Protein Sci. [蛋白質科學] 2013年2月; 22 (2): 153-167)。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肽基連接子係富含脯胺酸-蘇胺酸的肽連接子。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係SEQ ID NO: 4的富含脯胺酸-蘇胺酸的肽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的胺基酸序列。3.6.    N 末端和 C 末端封端序列
本文揭露的重組蛋白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可包含N末端或C末端封端序列。封端序列係指與一個或多個錨蛋白重複序列模體的N或C末端融合的另外的多肽序列,其中所述封端序列與一個或多個錨蛋白重複序列模體形成緊密的三級相互作用(即三級結構相互作用),從而提供封端,該封端在一側遮罩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疏水核心,使其不暴露於溶劑。
N和/或C末端封端序列可以衍生自在與重複單元相鄰的天然存在的重複蛋白中發現的封端單元或其他結構單元。封端序列的實例描述於國際專利公開案號WO 2002/020565和WO 2012/069655,美國專利公開案號US 20130296221中,以及Interlandi等人, J Mol Biol. [分子生物學雜誌] 2008年1月18日; 375 (3): 837-54。N末端錨蛋白封端模組(即N末端封端重複序列)的實例係SEQ ID NO: 7、9、10,且錨蛋白C末端封端模組(即C末端封端重複序列)的實例包括SEQ ID NO: 8。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N末端封端序列包含GSDLGKKLLE AARAGQDDEV RILLKAGADV NA(SEQ ID NO: 9)或GSDLGKKLLE AARAGQDDEV RELLKAGADV NA(SEQ ID NO: 10),其中在SEQ ID NO: 9或SEQ ID NO: 10的位置24處胺基酸殘基L視需要被V、I或A替換;SEQ ID NO: 9或SEQ ID NO: 10的在除位置24以外的其他位置中的最多9個、最多8個、最多7個、最多6個、最多5個、最多4個、最多3個、最多2個或最多1個胺基酸視需要被任何胺基酸交換;且其中SEQ ID NO: 9或SEQ ID NO: 10的位置1的G和/或位置2的S視需要缺失。3.7.  FAP/4-1BB 雙重靶向雙特異性或多特異性分子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i) 特異性結合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ii) 特異性結合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以及 (iii) 特異性結合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第二和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可以具有相同的序列,或可以具有不同的序列。
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與SEQ ID NO: 6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可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或其中的一個或多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6的序列進行不超過10個、不超過9個、不超過8個、不超過7個、不超過6個、不超過5個、不超過4個、不超過3個、不超過2個、或不超過1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6的序列進行不超過10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6的序列進行不超過5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6的序列進行不超過4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6的序列進行不超過3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6的序列進行不超過2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相對於SEQ ID NO: 6的序列進行不超過1個取代。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與包含SEQ ID NO: 6的序列的蛋白質的KD 值相比,該一個或多個取代不使FAP結合或4-1BB結合的KD 值改變超過1000倍、超過100倍或超過10倍。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取代係根據表1的保守取代。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包含與SEQ ID NO: 6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至少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包含與SEQ ID NO: 6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包含與SEQ ID NO: 6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包含與SEQ ID NO: 6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包含與SEQ ID NO: 6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並其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並其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並且其中在石蟹獼猴模型中,所述重組蛋白具有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或約2.8天或約4.5天的終末半衰期,其中通常且較佳的是,所述石蟹獼猴中的終末半衰期如實例6中所述之測量。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並其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並且其中在所述重組蛋白存在下,FAP蛋白酶活性與對照相比降低不超過25%、不超過20%、不超過15%、不超過10%、不超過9%、不超過8%、不超過7%、不超過6%、不超過5%、不超過4%、不超過3%、或不超過2%,其中通常且較佳的是,所述對照係在不存在所述重組蛋白的情況下的FAP蛋白酶活性,並且其中進一步通常且較佳的是,所述FAP蛋白酶活性如實例10中所述之測量。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並其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並且其中在石蟹獼猴模型中,所述重組蛋白具有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或約2.8天或約4.5天的終末半衰期,其中通常且較佳的是,所述石蟹獼猴中的終末半衰期如實例6中所述之測量,並且其中在所述重組蛋白存在下,FAP蛋白酶活性與對照相比降低不超過25%、不超過20%、不超過15%、不超過10%、不超過9%、不超過8%、不超過7%、不超過6%、不超過5%、不超過4%、不超過3%、或不超過2%,其中通常且較佳的是,所述對照係在不存在所述重組蛋白的情況下的FAP蛋白酶活性,並且其中進一步通常且較佳的是,所述FAP蛋白酶活性如實例10中所述之測量。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多特異性重組蛋白結合FAP和4-1BB後誘導細胞毒性。在某些實施方式中,細胞毒性係T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在某些實施方式中,T細胞係CD8+ T細胞。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藉由測量細胞介素釋放的體外測定法評估多特異性重組蛋白的生物學活性。據報導,血清中細胞介素(IFN-γ、TNF-α和IL-2)的產生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的活性指示4-1BB活化。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多特異性重組蛋白具有不超過約100 nM、不超過約75 nM、不超過約65 nM、不超過約55 nM、不超過約45 nM、不超過約35 nM、不超過約25 nM、不超過約15 nM、不超過約10 nM、不超過約5 nM、不超過約4 nM、不超過約3 nM、不超過約2 nM、不超過約1 nM、從約0.01 nM至約50 nM、從約0.01 nM至約25 nM、從約0.01 nM至約10 nM、從約0.01 nM至約5 nM、從約0.05 nM至約50 nM、從約0.05 nM至約25 nM、從約0.05 nM至約10 nM、從約0.05 nM至約5 nM、從約0.1 nM至約50 nM、從約0.1 nM至約25 nM、從約0.1 nM至約10 nM、從約0.1 nM至約5 nM、從約0.4 nM至約2 nM的半最大有效濃度(EC50 ),如藉由體外IFNγ釋放測定所評估的。
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多特異性重組蛋白的EC50 不超過約10 nM。在另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多特異性重組蛋白的EC50 不超過約3 nM。在另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多特異性重組蛋白的EC50 為從約0.1 nM至約10 nM。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IFNγ釋放測定係人T細胞IFNγ釋放測定。在某些實施方式中,T細胞係CD8+ T細胞。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根據製造商的說明書,使用人IFN-γ DuoSet ELISA(R & D系統公司(R & D systems),目錄號DY285B)測量IFNγ釋放測定。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藉由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將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擬合模型擬合來確定EC50 值。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使用實例4中所述之方法確定EC50 值。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在小鼠模型中,多特異性重組蛋白具有至少10小時、至少20小時、至少30小時、至少40小時或約44小時的終末半衰期。在一個示例性的實施方案中,使用如實例5中示例之方法測量小鼠的終末半衰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在石蟹獼猴模型中,多特異性重組蛋白具有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或約2.8天或約4.5天的終末半衰期。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使用如實例6中示例之方法測量石蟹獼猴的終末半衰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多特異性重組蛋白不抑制FAP蛋白酶活性。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在多特異性重組蛋白存在下,與對照相比,FAP蛋白酶活性降低不超過25%、不超過20%、不超過15%、不超過10%、不超過9%、不超過8%、不超過7%、不超過6%、不超過5%、不超過4%、不超過3%、或不超過2%(對照可以是缺乏多特異性重組蛋白的FAP蛋白酶活性)。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使用如實例10中示例之方法測量FAP活性。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何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何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和/或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和/或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在一個示例性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18-23、和39-43中任何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且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24-29、和51-55中任何一個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具有以下特性的任何一種或任何組合:(i)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ii) 該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iii) 該FAP結合結構域位於4-1BB結合結構域的N末端;(iv) 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結合PBS中的人4-1BB;(v) 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結合PBS中的人FAP;(vi) 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vii) 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和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藉由肽基連接子,較佳的是富含脯胺酸-蘇胺酸(PT)的連接子(例如包含SEQ ID NO: 4的連接子)或GS連接子連接;(viii) 重組蛋白包含一個、兩個、或三個4-1BB結合結構域;(ix) 重組蛋白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x) 重組結合蛋白能夠同時結合FAP、4-1BB和血清白蛋白,(xi) 重組蛋白不抑制FAP蛋白酶活性,或者在重組蛋白存在下FAP蛋白酶活性降低不超過25%、不超過20%、不超過15%或不超過10%;(xii) 在小鼠模型中,重組蛋白具有至少10小時、至少20小時、至少30小時、至少40小時或約44小時的終末半衰期,以及 (xiii) 在石蟹獼猴模型中,重組蛋白具有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或約2.8天或約4.5天的終末半衰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FAP結合結構域位於4-1BB結合結構域的N末端。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FAP結合結構域位於4-1BB結合結構域的N末端。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FAP結合結構域位於4-1BB結合結構域的N末端。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FAP結合結構域位於4-1BB結合結構域的N末端。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FAP結合結構域位於4-1BB結合結構域的N末端。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以低於5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5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以低於5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5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以低於5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5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的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其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的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其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的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其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的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其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並且 (c) 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的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其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b) 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c) 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和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藉由肽基連接子,較佳的是富含脯胺酸-蘇胺酸(PT)的連接子(例如包含SEQ ID NO: 4的連接子)或GS連接子連接。重組蛋白可包含1、2或3個這樣的4-1BB結合結構域。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b) 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中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80%、至少81%、至少82%、至少83%、至少84%、至少85%、至少86%、至少87%、至少88%、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至少99%、或10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具有以下特性的任何一種或任何組合:(i)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ii) 該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iii) 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iv) 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v) 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結合PBS中的人FAP;(vi) 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vii) 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和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藉由肽基連接子,較佳的是富含脯胺酸-蘇胺酸(PT)的連接子(例如包含SEQ ID NO: 4的連接子)或GS連接子連接;(viii) 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ix) 該重組蛋白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x) 該重組結合蛋白能夠同時結合FAP和4-1BB;(xi) 重組蛋白不抑制FAP蛋白酶活性,或者在重組蛋白存在下FAP蛋白酶活性降低不超過25%、不超過20%、不超過15%或不超過10%;(xii) 在小鼠模型中,重組蛋白具有至少10小時、至少20小時、至少30小時、至少40小時或約44小時的終末半衰期,以及 (xiii) 在石蟹獼猴模型中,重組蛋白具有至少1天、至少2天、至少3天、至少4天或約2.8天或約4.5天的終末半衰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b) 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c) 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b) 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c) 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b) 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c) 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FAP結合結構域和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其中:(a) 該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b) 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倒數第二個位置可以是L或A,且最後一個位置可以是N或A;以及 (c) 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重組蛋白從N末端到C末端包含:(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重組蛋白以低於10-7 M、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或低於3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4-1BB;和/或重組蛋白以低於10-8 M、低於5 x 10-9 M、低於3 x 10-9 M、或低於1 x 10-9 M的解離常數(KD )值結合PBS中的人FAP。重組蛋白可進一步在N末端、C末端或兩者處包含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人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FAP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4-1BB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或低於10-10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血清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7 M或低於10-8 M,並且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由SEQ ID NO: 4組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同時結合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其中較佳的是,所述同時結合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SPR)來測量,進一步較佳的是如實例3中所述。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兩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人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FAP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4-1BB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低於10-9 M或低於10-10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血清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7 M或低於10-8 M,並且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由SEQ ID NO: 4組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同時結合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其中較佳的是,所述同時結合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SPR)來測量,進一步較佳的是如實例3中所述。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兩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93%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人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FAP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4-1BB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低於10-9 M或低於10-10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血清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7 M或低於10-8 M,並且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由SEQ ID NO: 4組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同時結合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其中較佳的是,所述同時結合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SPR)來測量,進一步較佳的是如實例3中所述。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兩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人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FAP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4-1BB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或低於10-10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血清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7 M或低於10-8 M,並且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由SEQ ID NO: 4組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同時結合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其中較佳的是,所述同時結合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SPR)來測量,進一步較佳的是如實例3中所述。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兩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98%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人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FAP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4-1BB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或低於10-10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血清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7 M或低於10-8 M,並且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由SEQ ID NO: 4組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重組蛋白同時結合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其中較佳的是,所述同時結合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SPR)來測量,進一步較佳的是如實例3中所述。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所述兩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SEQ ID NO: 1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人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FAP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4-1BB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低於10-9 M或低於10-10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血清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7 M或低於10-8 M,並且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能夠同時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由SEQ ID NO: 4組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較佳的是,與PBS中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同時結合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SPR)來測量,進一步較佳的是如實例3中所述。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人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FAP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4-1BB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或低於10-10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血清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7 M或低於10-8 M,並且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95%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能夠同時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由SEQ ID NO: 4組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EC50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較佳的是,與PBS中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同時結合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SPR)來測量,進一步較佳的是如實例3中所述。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人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FAP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4-1BB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或低於10-10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血清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7 M或低於10-8 M,並且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SEQ ID NO: 1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能夠同時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由SEQ ID NO: 4組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較佳的是,與PBS中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同時結合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SPR)來測量,進一步較佳的是如實例3中所述。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人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人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FAP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4-1BB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9 M,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與PBS中的人血清白蛋白特異性結合,其解離常數(KD )值低於10-8 M,並且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兩個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其中其N末端視需要進一步包含G、S、或GS,並且其中視需要倒數第二個位置的A被L取代,和/或最後一個位置的A被N取代,並且其中所述重組蛋白能夠同時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連接子由SEQ ID NO: 4組成。在某些實施方式中,重組蛋白在表現FAP的CHO細胞存在下,在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活化人4-1BB,EC50 值為約10-8 M或更小,或約10-9 M或更小。較佳的是,與PBS中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同時結合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SPR)來測量,進一步較佳的是如實例3中所述。3.8. 生產多特異性蛋白質的核酸和方法
本揭露還提供了編碼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的多核苷酸。本揭露還提供了製備本文所述之任何多核苷酸之方法。可以藉由本領域已知的程序製備和表現多核苷酸。
在一個方面,本揭露提供了多核苷酸或包含編碼重組多特異性蛋白質的多核苷酸的組成物,其中所述蛋白包含特異性結合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以及視需要,半衰期延長部分。
在一個方面,本揭露提供了多核苷酸或包含多核苷酸的組成物,所述多核苷酸包含編碼包含SEQ ID NO: 1、2、3、4或5的重組蛋白的核酸序列。在一個方面,本揭露提供了多核苷酸或包含多核苷酸的組成物,所述多核苷酸包含編碼包含SEQ ID NO: 6的重組蛋白的核酸序列。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本揭露提供了包含SEQ ID NO: 17的核酸序列的核酸。
在另一個方面,本揭露提供了編碼重組蛋白的多核苷酸及其變體,其中此類變體多核苷酸與本文揭露的任何核酸,例如包含SEQ ID NO: 17的核酸序列的核酸具有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87%、至少89%、至少90%、至少91%、至少92%、至少93%、至少94%、至少95%、至少96%、至少97%、至少98%或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此類變體多核苷酸與本文揭露的任何核酸,例如包含SEQ ID NO: 17的核酸序列的核酸具有至少95%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此類變體多核苷酸與本文揭露的任何核酸,例如包含SEQ ID NO: 17的核酸的核酸序列具有至少96%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此類變體多核苷酸與本文揭露的任何核酸,例如包含SEQ ID NO: 17的核酸序列的核酸具有至少97%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此類變體多核苷酸與本文揭露的任何核酸,例如包含SEQ ID NO: 17的核酸序列的核酸具有至少98%的序列同一性。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此類變體多核苷酸與本文揭露的任何核酸,例如包含SEQ ID NO: 17的核酸序列的核酸具有至少99%的序列同一性。
在另一個方面,本揭露提供了編碼重組蛋白的多核苷酸及其變體,其中此類變體多核苷酸能夠在高嚴格條件下與SEQ ID NO: 17的序列雜交。「高嚴格條件」包括:(1) 用低離子強度和高溫進行洗滌,例如在50°C下,0.015 M氯化鈉/0.0015 M檸檬酸鈉/0.1%十二烷基硫酸鈉;(2) 在雜交期間中應用變性劑,例如在42°C下,例如甲醯胺,例如50%(v/v)甲醯胺與0.1%牛血清白蛋白/0.1% Ficoll/0.1%聚乙烯吡咯啶酮/50 mM磷酸鈉緩衝液(pH 6.5)與750 mM氯化鈉、75 mM檸檬酸鈉;或 (3) 在42°C下,應用50%甲醯胺、5 × SSC(0.75 M NaCl、0.075 M檸檬酸鈉)、50 mM磷酸鈉(pH 6.8)、0.1%焦磷酸鈉、5 × Denhardt溶液、超音波處理的鮭魚精子DNA(50 pg/mL)、0.1% SDS、和10%硫酸葡聚糖,伴隨在42°C在0.2 × SSC(氯化鈉/檸檬酸鈉)和50%甲醯胺在55°C洗滌,然後進行高嚴格洗滌(由含有0.1 × SSC的EDTA在55°C組成)。
本揭露還涵蓋與任何此類序列互補的多核苷酸。多核苷酸可以是單股(編碼或反義)或雙股,並且可以是DNA(重組、cDNA或合成的)或RNA分子。RNA分子包括含有內含子並與DNA分子以一對一方式對應的hnRNA分子和不含有內含子的mRNA分子。另外的編碼或非編碼序列可以但不必存在於本揭露的多核苷酸內,並且多核苷酸可以但不必與其他分子和/或支持材料連接。
熟悉該項技術者將認識到,由於遺傳密碼的簡並性,存在許多核苷酸序列,其編碼包含如本文所述之胺基酸序列的重組蛋白(或其單個結構域)。該等多核苷酸中的一些與任何天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具有最小的同源性。由於密碼子使用的差異而變化的多核苷酸係本揭露特別考慮的。
本公開還包括密碼子優化的多核苷酸,其中核酸序列已經被優化以最大化在特定細胞中的表現。一般而言,密碼子優化係指藉由用該宿主細胞的基因中更常用或最常用的密碼子替換原始序列的至少一個密碼子(例如,約或超過約1、2、3、4、5、10、15、20、25、50或更多密碼子)同時保留原始胺基酸序列,修飾核酸序列以在目的宿主細胞中增強表現之方法。各種物種對特定胺基酸的某些密碼子表現出特定的偏好。密碼子偏好(生物體之間密碼子使用的差異)通常與信使RNA(mRNA)的翻譯效率相關,而信使RNA(mRNA)的翻譯效率又被認為尤其取決於翻譯的密碼子的性質和特定轉移RNA(tRNA)分子的可用性。選擇的tRNA在細胞中的優勢通常反映了肽合成中最常使用的密碼子。因此,可以基於密碼子優化來定製基因以在給定生物中最佳基因表現。密碼子使用表很容易獲得,並且該等表可以藉由多種方式進行修改(例如,Nakamura、Y. 等人,「Codon usage tabulate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DNA sequence databases: status for the year 2000 [從國際DNA序列數據庫中列出的密碼子使用:2000年的狀態]」Nucl. Acids Res. [核酸研究] 28: 292 (2000))。用於優化特定序列以在特定宿主細胞中表現的密碼子的電腦演算法也是可獲得的,例如Gene Forge(Aptagen;雅克布斯,賓夕法尼亞州)也是可獲得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編碼重組蛋白的序列中的一個或多個密碼子(例如1、2、3、4、5、10、15、20、25、50或多個或所有密碼子)對應於特定胺基酸中使用最頻繁的密碼子。
合適的選殖載體可以根據標準技術構建,或者可以選自本領域中可獲得的大量選殖載體。儘管選擇的選殖載體可能會根據打算使用的宿主細胞而有所不同,但有用的選殖載體通常具有自我複製的能力,可具有特定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的單一靶標和/或可攜帶可用於選擇含有該載體的殖株的標記基因。合適的實例包括質體和細菌病毒,例如pUC18、pUC19、Bluescript(例如pBS SK+)及其衍生物、mp18、mp19、pBR322、pMB9、ColE1、pCR1、RP4、噬菌體DNA和穿梭載體(例如pSA3和pAT28)。該等和許多其他選殖載體可從商業供應商處獲得,例如伯樂公司(BioRad)、策略基因公司(Strategene)和英傑公司(Invitrogen)。
還提供了表現載體。表現載體通常是可複製的多核苷酸構建體,其含有根據本揭露的多核苷酸。暗示表現載體必須作為附加體或作為染色體DNA的整合部分在宿主細胞中可複製。合適的表現載體包括但不限於質體、病毒載體(包括腺病毒、腺相關病毒、逆轉錄病毒)、黏性質體和PCT公開案號WO 87/04462中揭露的一種或多種表現載體。載體成分通常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一種或多種:訊息序列;複製起點;一種或多種標記基因;合適的轉錄控制元件(例如啟動子、增強子和終止子)。為了表現(即翻譯),通常還需要一個或多個翻譯控制元件,例如核糖體結合位點、翻譯起始位點和終止密碼子。
含有目的多核苷酸和/或多核苷酸本身的載體可以藉由許多合適的方式中的任何一種引入宿主細胞,包括電穿孔、應用氯化鈣、氯化銣、磷酸鈣、DEAE-葡聚糖或其他物質轉染;微粒轟擊;脂質轉染;和感染(例如,當載體係一種感染劑例如牛痘病毒時)。引入載體或多核苷酸的選擇通常將取決於宿主細胞的特徵。
示例性宿主細胞包括大腸桿菌細胞、酵母細胞、昆蟲細胞、猿猴COS細胞、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或骨髓瘤細胞。在本領域公知的許多細胞中,較佳的宿主細胞包括大腸桿菌細胞、CHO細胞、人胚胎腎(HEK)293細胞或Sp2.0細胞。4. 治療方法
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可用於例如治療患有癌症的受試者。
本揭露提供了一種治療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有此需要的受試者施用治療有效量的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或藥物組成物。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受試者係人類。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癌症包括實體癌。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癌細胞表現FAP。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腫瘤基質細胞表現FAP。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癌症係腦癌、膀胱癌、乳癌、透明細胞腎癌、子宮頸癌、結腸和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胃癌、頭/頸鱗狀細胞癌、唇和口腔癌、肝癌、肺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間皮瘤、非小細胞肺癌(NSCLC)、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卵巢癌、口腔癌、胰臟癌、前列腺癌、腎細胞癌、肉瘤、小細胞肺癌(SCLC)、頭頸部鱗狀細胞癌(SCCHN)、三陰性乳癌或甲狀腺癌。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癌症係腎上腺皮質腫瘤、腺泡狀軟組織肉瘤、癌、軟骨肉瘤、結直腸癌、韌帶樣瘤、促結締組織增生性小圓細胞瘤、內分泌腫瘤、內胚竇瘤、上皮樣血管內皮瘤、尤文肉瘤、生殖細胞腫瘤、肝母細胞瘤、肝細胞癌、黑色素瘤、腎瘤、神經母細胞瘤、非橫紋肌肉瘤軟組織肉瘤(NRSTS)、骨肉瘤、椎旁肉瘤、腎細胞癌、視網膜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滑膜肉瘤或威爾姆氏瘤。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癌症係急性成淋巴球性白血病(ALL)、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或慢性髓性白血病(CML)。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該癌症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濾泡性淋巴瘤、何杰金氏淋巴瘤(HL)、外膜細胞淋巴瘤(MCL)、多發性骨髓瘤(MM)、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MDS)、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或小淋巴細胞淋巴瘤(SLL)。
實際上,可以治療的癌症包括但不限於腺泡狀橫紋肌肉瘤,骨癌,肛門、肛管或肛腸癌,眼癌,肝內膽管癌,關節癌,頸、膽囊或胸膜癌,鼻、鼻腔或中耳癌,口腔癌,外陰癌,食管癌,胃腸道類癌腫瘤,下嚥癌,喉癌,鼻咽癌,腹膜、網膜和腸系膜癌,咽癌,小腸癌,軟組織癌,胃癌,睾丸癌,輸尿管癌和膀胱癌。
在特定方面中,癌症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頭頸部癌、卵巢癌、子宮頸癌、膀胱和食管癌、胰臟癌、胃腸癌、胃癌、乳癌、子宮內膜癌和大腸直腸癌、肝細胞癌、膠質母細胞瘤、膀胱癌、肺癌、和細支氣管肺泡癌。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癌症係非小細胞肺癌(NSCLC)、頭頸部癌、腎癌、三陰性乳癌或胃癌。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癌症係非小細胞肺癌(NSCLC)、小細胞肺癌(SCLC)、頭頸部癌、腎癌、乳癌、黑色素瘤、卵巢癌、肝癌、胰臟癌、大腸癌、前列腺癌、胃癌、淋巴瘤或白血病。在某些實施方式中,該癌症係腦癌。
本文所述之重組蛋白可以在手術去除腫瘤之前或之後使用,並且可以在放射治療之前、期間或之後使用。重組蛋白可用於治療足夠大以藉由觸診或藉由本領域眾所周知的成像技術(例如MRI、超音波或CAT掃描)發現的腫瘤。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重組蛋白用於治療具有尺寸至少為約200 mm3 、300 mm3 、400 mm3 、500 mm3 、750 mm3 、或高達1000 mm3 的晚期腫瘤。
據報導,血清中細胞介素(IFN-γ、TNF-α和IL-2)的產生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活性指示4-1BB活化(參見,例如Li等人, Cell Mol Immunol. [細胞分子免疫學] 2008年10月; 5 (5): 379-84. doi: 10.1038/cmi.2008.47)。因此,細胞介素相關(如IFN-γ相關)表現譜可以預測對4-1BB活化的臨床反應。
例如,研究還表明,它的IFN-γ可以增強CD8+ T細胞的抗腫瘤和抗病毒作用。CD8+ T細胞能夠產生IFNγ,從而增強了它們遷移到抗原呈遞細胞部位的能力。相反,剝奪自分泌或旁分泌IFNγ或阻斷IFNγ向CTL的傳訊,會明顯降低其細胞毒性功能、其運動學和效應細胞存活。需要局部IFNγ使細胞毒性CD8+ T細胞發揮功能對於癌症治療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提供了在受試者中增加T細胞活性,特別是CD8+ T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之方法。T細胞活性的這種增加包括例如增加T細胞存活和效應功能,限制終末分化和複製潛能喪失、促進T細胞壽命和增強針對靶標(例如癌症)細胞的細胞毒性。在某些實施方式中,T細胞活性或免疫反應係針對癌細胞或癌症組織或腫瘤細胞或腫瘤。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免疫反應為體液免疫反應。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免疫反應為先天免疫反應。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增強的免疫反應為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5. 藥物組成物和施用
在另一方面,本揭露還提供了包含本文所述之重組多特異性蛋白質的藥物組成物。
藥物組成物可以包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標準藥物載劑包括磷酸鹽緩衝鹽水溶液、水、乳液(例如油/水或水/油乳液)和各種類型潤濕劑。
藥物組成物可包含任何藥學上可接受的成分,包括例如酸化劑、添加劑、吸附劑、氣溶膠噴射劑、排氣劑、鹼化劑、防結塊劑、抗凝劑、抗微生物防腐劑、抗氧化劑、殺菌劑、鹼、黏合劑、緩衝劑、螯合劑、包衣劑、著色劑、乾燥劑、洗滌劑、稀釋劑、消毒劑、崩散劑、分散劑、溶解增強劑、染料、潤膚劑、乳化劑、乳化穩定劑、填充劑、成膜劑、風味增強劑、調味劑、流動增強劑、膠凝劑、造粒劑、保濕劑、潤滑劑、黏膜黏附劑、軟膏基質、軟膏、油質運載體、有機鹼、錠劑基質、顏料、增塑劑、拋光劑、防腐劑、多價螯合劑、皮膚滲透劑、增溶劑、溶劑、穩定劑、栓劑基質、表面活性劑(surface active agent)、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懸浮劑、甜味劑、治療劑、增稠劑、張力劑、毒性劑、增黏劑、吸水劑、水可混溶性共溶劑、水軟水劑或潤濕劑。參見例如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 [藥物賦形劑手冊], 第三版, A. H. Kibbe(Pharmaceutical Press [醫藥出版社], London, UK [英國倫敦], 2000),將其藉由引用以其全文併入。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雷明頓藥物科學], 第十六版, E. W. Martin(Mack Publishing Co. [麥克出版公司] Easton, Pa. [賓夕法尼亞州伊斯頓], 1980),將其藉由引用以其全文併入。
藥物組成物可經配製以實現生理學上相容的pH值。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藥物組成物的pH值可例如在約4或約5與約8.0之間或約4.5與約7.5之間或約5.0與約7.5之間。在示例性實施方式中,藥物組成物的pH值在5.5與7.5之間。
本文所述之重組多特異性蛋白質可經由任何合適的施用途徑,例如腸胃外、鼻、口服、肺、局部、陰道或直腸施用施用於受試者。適合於腸胃外施用的配製物包括水性和非水性的等滲無菌注射溶液,其可含有抗氧化劑、緩衝劑、抑菌劑和使配製物與預期接受者的血液等滲的溶質;以及水性和非水性的無菌懸浮液,其可包括懸浮劑、增溶劑、增稠劑、穩定劑和防腐劑。更多詳細資訊參見Pharmaceutics and Pharmacy Practice [藥劑學與藥學實踐], J. B. Lippincott Company [約書亞·巴林傑·利平科特公司], 費城, 費城, Banker和Chalmers編輯, 第238-250頁 (1982), 和ASHP Handbook on Injectable Drugs , Toissel, 第4版, 第622-630頁 (1986))。
在治療方案的過程中施用的本揭露的活性劑的劑量應足以在從施用時算起臨床可接受的時間範圍內(例如1至4週或更長時間(例如5至20週或更長時間))治療癌症。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時間段可甚至更長。劑量將由特定活性劑的功效和待治療的動物(例如人類)的情況以及有時待治療的動物(例如人類)的體重決定。在施用一定劑量後的癌症治療程度可由例如活性劑的細胞毒性或用活性劑下實現的腫瘤消退程度表示。測量重組多特異性蛋白質的細胞毒性之方法和測定腫瘤消退之方法為本領域中已知。借助於實例且不旨在限制本揭露內容,本揭露內容的活性劑的劑量可為每天每千克所治療的受試者體重約0.0001至約1 g、約0.0001至約0.001 g或約0.01 mg至約1 g。劑量單位也可以以rag/m2 表示,其係指毫克/每平方米人體表面積。
基於PK/PD模型和臨床前動物模型,據信治療劑量的範圍可以從約0.015 mg/kg至約12 mg/kg,例如從約0.05 mg/kg至約10 mg/kg、從約0.1 mg/kg至約10 mg/kg、從約0.5 mg/kg至約10 mg/kg、從約0.5 mg/kg至約7.5 mg/kg、從約0.5 mg/kg至約5 mg/kg、約0.5 mg/kg、約1.0 mg/kg、約1.5 mg/kg、約2.0 mg/kg、約2.5 mg/kg、約3.0 mg/kg、約3.5 mg/kg、約4.0 mg/kg、約4.5 mg/kg、或約5 mg/kg。在某些實施方式中,以從約0.5 mg/kg至約5 mg/kg施用多特異性蛋白質。在某些實施方式中,以約2 mg/kg施用多特異性蛋白質。
本文所述之重組多特異性蛋白質可以與另一種治療劑,例如另一種抗癌劑組合使用。每種治療劑可以同時(例如,在同一種藥物中或在相同時間),並續(即,在以任何順序一個接一個地施用的單獨藥物中)或以任何順序順序地施用。當組合療法中的治療劑處於不同劑型(例如,一種藥劑係片劑或膠囊劑,另一種藥劑係無菌液體)和/或按照不同的給藥方案(例如至少每天使用一次的化學療法,以及較低頻率使用的生物療法,例如每週一次、每兩週一次、或每三週一次)施用時,順序施用可以是有用的。
在某些實施方式中,以約每週一次,每兩週一次,每三週一次、或每月一次施用本文所述之重組多特異性蛋白質。例如,以每三週約0.5 mg/kg、約1 mg/kg、約2 mg/kg、約3 mg/kg、約4 mg/kg、或約5 mg/kg施用重組多特異性蛋白質。實例 實例 1- 多特異性結合蛋白的設計
產生了多種形式的多特異性結合蛋白(見圖5A和5B),並評估了它們增強h4-1BB-HT1080報告細胞的NF-κB活化的能力。
使用人4-1BB轉染的NF-κB報告細胞(h4-1BB-HT1080)在表現人FAP的CHO細胞存在下評估包含SEQ ID NO: 2所示的FAP結合結構域和SEQ ID NO: 3所示的一至三個4-1BB結合結構域的各種多特異性結合蛋白的功能活性。
在表現人類 FAP CHO 細胞存在下的體外 NF-κB 活化測定: 如下所述,用編碼全長人4-1BB的cDNA和pNIFTY-Lucia NF-κB報告基因穩定地轉染HT1080人纖維肉瘤細胞。以相同的方式,用編碼人FAP的cDNA穩定轉染CHO細胞。使用96孔板,將40,000個h4-1BB-HT1080報告細胞和40,000個CHO-hFAP細胞進行鋪板,並且向細胞中添加不同濃度的MpA或對照錨蛋白重複蛋白,並在37°C,5% CO2 下孵育。20小時後,收集上清液並在新鮮的96孔板中離心。將QUANTI-Luc試劑與上清液混合,並在Tecan M1000發光讀板儀上讀取發光。藉由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7.02版)將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擬合模型擬合來確定EC50值。
產生表現人 FAP CHO 細胞 :穩定轉染CHO細胞以在細胞表面表現人FAP。從OriGene技術公司(OriGene Technologies)(#RG204692)獲得了含有人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的ORF的GFP融合物的質體。使用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亞選殖編碼人FAP(無GFP)的cDNA。然後使用Lipofectamine將該質體轉染到CHO細胞中以產生過表現人FAP的穩定轉染子。使用不同量的Geneticin G-418(普洛麥格公司(Promega),V8091)應用選擇壓力。使用抗FAP抗體ESC11藉由流動式細胞術分析hFAP的表現(國際專利公開案號WO 2011/040972)。選擇來自條件1.9 mg/mL G-418的CHO-hFAP轉染子群體以降低FAP的表現水平以進行效力測定,以便區分高效力的DARPin®分子。
結論: 如圖5A-5G所示,本發明之重組蛋白對4-1BB的活化取決於表現FAP的細胞(CHO-FAP)的存在。在不表現FAP(CHO-wt)的細胞存在下,未觀察到4-1BB的活化。儘管4-1BB與其天然三聚體配位基(4-1BBL)結合後會進行三聚化,但在這種情況下4-1BB活化並不需要具有三個4-1BB結合結構域。單價4-1BB結合劑(F-B)足以活化4-1BB。藉由使用兩個4-1BB結合結構域(F-B-B)或三個4-1BB結合結構域(F-B-B-B)實現更高的效力。據信,藉由具有三個4-1BB結合模組,該分子將進一步促進4-1BB聚簇(「交聯」效應),從而進一步增強T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令人驚訝地,與F-B-B(兩個4-1BB結合模組)相比,F-B-B-B形式(三個4-1BB結合模組)沒有顯著改善活性。因此,選擇了F-B-B形式以進一步表徵。在以下實例中描述的多特異性結合蛋白A(MpA)(SEQ ID NO: 6)中使用了這種形式。實例 2- 多特異性分子的結合親和力
以下實例描述了進行以確定包含SEQ ID NO: 6的多特異性結合蛋白A(MpA)中不同結構域的物種交叉反應性的實驗。分析了三種物種(人、石蟹獼猴和小鼠)的MpA與血清白蛋白、4-1BB和FAP的相互作用。 材料與方法
結合到不同物種的 4-1BB MpA ProteOn 設置: 使用ProteOn XPR36儀器(伯樂公司(BioRad))進行SPR測量。運行緩衝液係含有0.005%Tween 20®(PBST)的PBS pH 7.4。將bio.h4-1BB、bio.c4-1BB和bio.m4-1BB固定在NLC晶片(伯樂公司)上,水平為320 RU。MpA與4-1BB的結合係藉由以下來測定:將MpA以至30、10、3.3、1.1和0.3 nM的連續稀釋液注射,締合時間為180 s,解離時間為1800 s,使用100 µl/min的恒定流速(參見表3)。重複測量三次,並在每次獨立測量之間使用10 mM甘胺酸pH 2和124 mM H3 P04 再生靶標。針對經運行緩衝液(PBST)處理的、L1和A6的對照泳道,訊號被雙重引用。h4-1BB、c-4-1BB和m4-1BB分別指人、石蟹獼猴和小鼠4-1BB的直系同源物。
結合到不同物種的血清白蛋白的 MpA ProteOn 設置 :使用ProteOn XPR36儀器(伯樂公司(BioRad))進行SPR測量。運行緩衝液係含有0.005%Tween 20®(PBST)的PBS pH 7.4。首先,將bio.h4-1BB在NLC晶片(伯樂公司)上包被至320 RU的水平,然後以30 µl/min的恒定流速將100 mM MpA固定180 s至200 RU的水平。藉由使用180 s締合和1800 s解離階段以100 µl/min的恒定流速滴定HSA(人血清白蛋白)、CSA(石蟹獼猴血清白蛋白)和MSA(小鼠血清白蛋白)來檢測血清白蛋白與MpA的結合。系列地測量HSA、CSA和MSA結合,並且每次用10 mM甘胺酸pH 2和124 mM H3P04再生bio.h4-1BB/MpA複合物。因此,必須在每個再生步驟後重新包被MpA。針對經運行緩衝液(PBST)處理的、L1和A6的對照泳道,訊號被雙重引用。1 : 1 Langmuir模型用於擬合。
結合到不同物種的 FAP MpA ProteOn 設置 :使用ProteOn XPR36儀器(伯樂公司(BioRad))進行SPR測量。運行緩衝液係含有0.005%Tween 20®(PBST)的PBS pH 7.4。將hFAP(人FAP)、cFAP(石蟹獼猴FAP)和mFAP(小鼠FAP)分別固定在pH 5.3的GLC晶片(BioRad)上,使其水平分別為2000 RU、1700 RU和5000 RU。FAP和MpA的相互作用係藉由應用MpA分子進行滴定來測量的(參見表2)。表2總結了締合和解離設置。 [ 2 ]
配位基 分析物 濃度 分析物 [nM] 流速 [µl/min] 締合 [s] 解離 [s]
Bio.h4-1BB* MpA 30、10、3.3、1.1、0.3 100 120 1800
Bio.c4-1BB* MpA 30、10、3.3、1.1、0.3 100 120 1800
Bio.m4-1BB* MpA 30、10、3.3、1.1、0.3 100 120 1800
MpA HSA 50、16.7、5.6、1.9、0.6 100 180 1800
MpA CSA 100、33、11、3.7、1.2 100 180 1800
MpA MSA 100、33、11、3.7、1.2 100 180 1800
hFAP** MpA 25、8.3、2.8、0.9、0.3 100 120 1800
hFAP** MpA 50、25、12.5、6.25、3.125 100 180 1500
cFAP MpA 25、8.3、2.8、0.9、0.3 100 120 1800
mFAP MpA 50、25、12.5、6.25、3.125 100 180 1500
* 使用相同設置進行一式三份測量 ** 使用不同設置進行一式兩份測量
進行了兩次獨立的測量以檢測MpA與hFAP的結合。使用10 mM甘胺酸pH 2和124 mM H3 P04 再生靶標。針對經PBST處理的、L1和A6的對照泳道,訊號被雙重引用。1 : 1 Langmuir模型用於擬合。 結果
結合至4-1BB:結果表明,MpA以K D = 13 ± 5 pM與人4-1BB結合,以K D = 14 ± 8 pM與石蟹獼猴4-1BB結合(如表3所示)。 [ 3 ]. MpA 結合不同物種(人、小鼠或石蟹獼猴)的 4-1BB 、血清白蛋白和 FAP 的動力學參數。
蛋白質 名稱 K on [M-1 s-1 ] K off [s-1 ] K D [nM] STDEVK D [nM] R 最大 [RU] Chi2 /R 最大 [%]
Bio.h4-1BB* 2.6E + 06 3.2E - 05 0.013 0.005 155 17
Bio.c4-1BB* 2.1E + 06 2.7E - 05 0.014 0.008 140 19
Bio.m4-1BB* 未檢測到特異性結合
HSA 1.5E + 06 1.2E - 02 8 n.d. 241 36
CSA 1.1E + 06 7.5E - 02 67 n.d. 346 6
MSA 1.0E + 06 3.8E - 02 38 n.d. 251 29
hFAP** 4.7E + 05 1.3E - 04 0.4 0.2 221 18
cFAP 1.7E + 05 1.3E - 04 0.8 n.d. 230 3
mFAP 未檢測到特異性結合
* 該值代表一式三份測量的平均值** 該等值代表一式兩份測量的平均值 Chi2 /R最大 > 10%定義為不準確的擬合
因此,結果表明MpA以相似的表觀親和力結合人和石蟹獼猴4-1BB。但是,未檢測到與m4-1BB的結合,表明MpA與小鼠4-1BB沒有交叉反應。該等發現與人和石蟹獼猴的95%的序列同一性以及人和小鼠的56%的序列同一性一致。
結合至血清白蛋白:確定MpA與人、石蟹獼猴和小鼠血清白蛋白交叉反應,親和力分別為KD = 8 nM、67 nM和38 nM。因此,MpA對人血清白蛋白具有比石蟹獼猴或小鼠血清白蛋白高4-8倍的親和力。對小鼠和獼猴的不同親和力可能是由於表位區域中的個別突變,因為人與猴或小鼠的序列同一性分別為93%和72%。儘管在最高應用濃度的MSA和CSA(33-100 nM)上觀察到一定程度的非特異性結合到晶片表面,但是確定的針對結合血清白蛋白的動力學參數落在了預期範圍內。
結合至FAP:確定MpA與人和石蟹獼猴FAP交叉反應,但與mFAP無交叉反應。MpA以KD = 0.4 ± 0.2 nM的親和力與hFAP結合,以KD = 0.8 nM的親和力與cFAP結合。MpA與人和石蟹獼猴FAP的結合的特徵在於1.3E-04 s-1 的緩慢解離速率。人和石蟹獼猴FAP之間的相似親和力與97%的序列同一性一致。 結論:
表面電漿共振測量表明,MpA與人和石蟹獼猴4-1BB緊密結合,表觀親和力分別為13 ± 5 pM和14 ± 8 pM。MpA與m4-1BB沒有交叉反應,可能是由於細胞外結構域的序列相似性低,只有56%。MpA顯示與人、石蟹獼猴和小鼠血清白蛋白的結合,親和力分別為8 nM、67 nM和38 nM。此外,已經顯示出MpA在亞納莫耳範圍內結合人和石蟹獼猴FAP,儘管90%的相對較高的序列相似性,但未檢測到小鼠FAP的交叉反應性。實例 3- 藉由表面等離振子共振分析的 MpA 4-1BB FAP 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同時結合
以下實驗描述了表面等離振子共振實驗,該實驗被執行以分析包含SEQ ID NO: 6的多特異性結合蛋白A(MpA)分別與人4-1BB、人FAP和人血清白蛋白的同時結合。
藉由以下設置進行分析:在開始結合測量之前,將生物素化的人4-1BB固定在NeutrAvidin包被的NLC晶片表面上。第一步,添加了MpA,其具有從4-1BB的低離解速率。其次,將hFAP用作第二靶標,然後添加HSA作為第三也是最後靶標。
使用ProteOn XPR36儀器(伯樂公司(BioRad))進行SPR測量。將含有0.005% Tween 20的PBS pH 7.4用作運行緩衝液。將360 RU的10nM生物素化的人4-1BB(bio.h4-1BB-Fc)固定在NeutrAvidin包被的NLC感測器晶片上。作為獨立的分析物步驟依次應用100 nM MpA締合180 s,解離60 s,100 nM hFAP締合180 s,解離60 s和100 nM人血清白蛋白締合180 s,解離1000 s至bio.4-1BB的晶片。僅當MpA已結合至4-1BB時,該設置才允許hFAP和HSA結合。此設置的要求係MpA以高親和力結合4-1BB和FAP,以防止在應用第三靶標(HSA)之前迅速丟失訊號。使用不同的分析物泳道來包括所有對照。針對經PBST處理的、L1和A6的對照泳道,訊號被雙重引用。另外,對固定配位基的量(RU)的分析允許藉由使用以下公式確定複合物的結合化學計量:效價配位基 = (R最大 x MW配位基 )/(R配位基 *MW分析物 )。
最初,在開始結合測量之前,將大約360個人類4-1BB反應單位(RU)固定在SPR晶片上。第一步,將200 RU的MpA與固定的h4-1BB結合(圖6中顯示為注射(a))。第二步,注射hFAP,可以顯示出與MpA的結合(藉由增加了220 RU指示)(圖6中顯示為注射(b))。第三,注射HSA(圖6中顯示為注射(c))。人血清白蛋白在隨後的締合階段中的結合表明MpA與所有三個靶標的同時結合係可能的。另外,在每個注射步驟後對反應單位的最大量的分析允許結合價的定量(總結在表4中)。 [ 4 ]. 在同時進行結合 SPR 測量期間,每個結合事件的反應單位( RU )和結合化學計量。
   分析物(A) 配位基(L)   
步驟(注射) 名稱 R最大 名稱 RL 結合化學計量
1 MpA 200 bio.41BB-Fc 360 0.7
2 hFAP 220 複合物1* 560 0.8
3 HSA 280 複合物2** 780 1.4
* 複合物1:bio.4-1BB-Fc/MpA
** 複合物2:bio.4-1BB-Fc/MpA/hFAP
因此,結合HSA後的RU約為280,這意味著兩個HSA分子可以同時結合MpA。以此類推,MpA與4-1BB和FAP的結合比確定為1 : 1。連同由於MpA對h4-1BB的雙價性(低解離率)而觀察到的高表觀結合親和力一起,確定MpA能夠結合兩個固定的h4-1BB分子。實例 4- 經由 4-1BB 的人 T 細胞活化的共刺激
該研究的目的是確定包含SEQ ID NO: 6的多特異性結合蛋白A(MpA)共同刺激原代人CD8 T細胞活化並增強原代人CD8 T細胞體外產生抗CD3介導的IFNγ的效力。將MpA增強人原代CD8 T細胞產生抗CD3介導的IFNγ的功能活性與其他幾種4-1BB促效劑分子進行了比較。在存在包被板的FAP的情況下,MpA能夠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增強CD8 T細胞的IFNγ分泌,EC50 為1-2 nM。因此,確定了當MpA與FAP結合時,MpA能夠對原代人CD8 T細胞提供有效的共刺激。MpA的效力可與抗FAP-4-1BBL(EC50 1-2 nM)相當,後者係4-1BB的天然三聚體配位基與抗FAP抗體的融合體。 材料與方法:
使用 FAP 聚簇進行體外人 T 細胞 IFNγ 釋放測定 :從蘇黎世獻血中心獲得血沈棕黃層,並用PBS稀釋。然後使用Leucosep管藉由密度離心分離PBMC。幾個洗滌步驟後,根據製造商的建議,使用陰性選擇人CD8 T細胞分離套組從PBMC中純化CD8 T細胞。將CD8 T細胞(1 x 105 /孔)接種到96孔板上,該板上預先包被0.5 μg/ml抗CD3殖株OKT-3和Neutravadin,然後是在不同濃度的測試物存在下的生物素化的hFAP。將培養物在37°C、5% CO2 下孵育96小時,然後將上清液移至新鮮的96孔板中,並保存在-20°C下直至分析。根據製造商的說明,使用人IFN-γDuoSet ELISA檢測上清液中的IFNγ濃度。藉由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將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擬合模型擬合來確定EC50 值。
使用抗 Fc 聚簇的體外人 T 細胞 IFNγ 釋放測定: 從蘇黎世獻血中心獲得血沈棕黃層,並用PBS稀釋。使用Leucosep管藉由密度離心分離PBMC。幾個洗滌步驟後,根據製造商的建議,使用陰性選擇人CD8 T細胞分離套組從PBMC中純化CD8 T細胞。將CD8 T細胞(1 x 105 /孔)接種到96孔板上,該板上預先包被1 μg/ml抗CD3(殖株OKT-3)和不同濃度的抗4-1BB抗體(也經由抗人IgG包被至孔)。將培養物在37°C、5% CO2 下孵育96h,然後將上清液移至新鮮的96孔板中,並保存在-20°C下直至分析。根據製造商的說明,使用人IFN-γDuoSet ELISA檢測上清液中的IFNγ濃度。
確定 EC50 :使用GraphPad Prism版本7.02藉由以下確定EC50值:方在對數模式下轉換x值(濃度),並在非線性模式下擬合對數(促效劑)相比於響應(用可變斜率(四個參數)方程)來確定EC50 值。
陰性對照 :包含SEQ ID NO: 38的多結構域蛋白C(MpC)用作陰性對照,以證明MpA的藥理學活性對與FAP結合的依賴性。與MpA相似,MpC包含五個錨蛋白重複結構域:HSA-非FAP-4-1BB-4-1BB-HSA。HSA和4-1BB結合結構域與MpA中的相同,但「非FAP」結構域係不具有結合靶標的對照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添加六組胺酸標籤以促進檢測。
小鼠替代物 :包含SEQ ID NO: 37的多特異性結合蛋白B(MpB)係包含五個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小鼠替代物:HSA-FAP*-4-1BB-4-1BB-HSA。HSA和4-1BB結合結構域與MpA中的相同。FAP*係一種可特異性結合小鼠FAP和人FAP的錨蛋白重複域。MpB用於證明在人源化小鼠模型中的藥理學活性。添加六組胺酸標籤以促進檢測。
FAP-4-1BBL :抗FAP-4-1BBL係一種融合蛋白,其包含與抗FAP抗體融合的天然人4-1BB配位基(4-1BBL)(WO 2016/075278)。 結果和討論:
MpA增強離體人CD8 T細胞的IFNγ分泌:評估了MpA經由交聯至與板結合的FAP而遞呈至細胞時在人CD8 T細胞上其活化4-1BB的能力。MpA以濃度依賴性方式誘導CD8細胞的IFNγ分泌,EC50 為1-2 nM(圖7)。相反,陰性對照MpC(其含有與MpA相同的4-1BB結合結構域,但不含有FAP結合結構域)不會導致刺激CD8細胞聚簇,這表明經由FAP進行MpA對於活化CD8 T細胞至關重要。含有與抗FAP抗體融合的天然人4-1BB配位基的抗FAP-4-1BBL分子在此測定法中顯示出相似的效價,EC50 為1-2 nM(圖7)。MpB(MpA的小鼠替代物)包含與小鼠和人FAP結合的FAP結合結構域和與MpA相同的4-1BB結合域,也能夠以1-2 nM的相當的EC50 活化原代人CD8 T細胞。MpA-His具有相似的EC50 ,為1-3 nM。表5總結了代表性實驗的EC50 值。 [ 5 ]. FAP 靶向促效劑在人 CD8 T 細胞活化測定中的效力。
蛋白質 / 抑制劑 EC50 [nM] 95% CI
MpA 1.17 0.67至3.44
MpC 無活化 -
抗FAP-4-1BBL 1.26 0.70至2.89
His-MpA(MpA的帶His標籤版本) 2.37 1.63至3.45
MpB 1.54 0.77至3.19
抗4-1BB抗體的共刺激活性取決於Fc交聯:抗4-1BB mAb增強分離的人原代CD8 T細胞的抗CD3介導的活化(Fisher等人, Cancer Immunol Immunother 61 [癌症免疫學與免疫療法], 1721-1733 (2012)。已顯示抗4-1BB mAb的激動活性取決於結合的抗體經由其Fc受體聚簇或藉由包被在板表面上聚簇。比較了抗4-1BB mAb 20H4.9(IgG4;美國專利號7,288,638)和MOR-7480(WO 2012/032433)藉由可溶形式或結合至包被板的抗Fc抗體增強分離的人原代CD8 T細胞產生抗CD3介導的IFNγ的能力。在此測定中,抗4-1BB mAb 20H4.9能夠增強IFNγ的產生而無需Fc交聯(EC50 為0.97 nM)。經由包被的抗-Fc的交聯將效力提高了約25倍,達到0.04 nM的EC50。另一方面,抗4-1BB mAb MOR-7480在任何測試濃度下均未顯示可溶形式的任何促效劑活性。Fc介導的抗4-1BB mAb MOR-7480的交聯導致增強的IFNγ產生,EC50 為0.42 nM。在經由抗Fc抗體進行交聯的情況下抗4-1BB mAb 20H4.9和MOR-7480的效力的比較顯示,在此測定中,抗4-1BB mAb 20H4.9的效力約高10倍。當經由包被板的抗-Fc交聯時,抗-FAP-4-1BBL的效價顯示EC50 為0.11 nM。表6總結了EC50 值。 [ 6 ]. 4-1BB 抗體在人 CD8 T 細胞活化測定中的效力。
蛋白質 / 抑制劑 EC50 [nM] 95% CI
經由抗Fc交聯的抗4-1BB mAb 20H4.9 0.02 0.007至0.04
可溶的抗-4-1BB mAb 20H4.9 0.93 0.71至1.22
經由抗Fc交聯的抗4-1BB mAb MOR-7480 0.21 0.13至0.34
可溶的抗-4-1BB mAb MOR-7480 無活化 -
抗FAP-4-1BBL 0.04 0.009至0.15
結論:
該研究的目的是確定MpA共同刺激CD8 T細胞活化並增強體外原代人CD8 T細胞產生抗CD3介導的IFNγ的效力,並將其與抗4-1BB單株抗體20H4.9和MOR-7480的效力進行比較。將MpA增強人原代CD8 T細胞產生抗CD3介導的IFNγ的功能活性與其他幾種4-1BB促效劑分子進行了比較。在存在包被板的FAP的情況下,MpA能夠以劑量依賴性方式增強CD8 T細胞的IFNγ分泌,EC50為1-2 nM。MpC(非FAP靶向的對照)沒有顯示出IFNγ產生的增強。因此,確定了當MpA與FAP結合時,MpA能夠對原代人CD8 T細胞提供有效的共刺激。MpA的效力可與抗FAP-4-1BBL(EC50 1-2 nM)相當,後者係4-1BB的天然三聚體配位基與抗FAP抗體的融合體。
使用包被有抗Fc抗體而不是FAP的板以多種測定形式評估了抗4-1BB mAb 20H4.9和MOR-7480增強CD8 T細胞產生抗CD3介導的IFNγ的功能活性。兩種抗體都需要經由抗Fc抗體進行交聯才能發揮全部活性,但注意到抗體效力方面存在一些差異。抗4-1BB mAb 20H4.9在不發生交聯的情況下顯示出一定的活性(EC50 0.97 nM),而抗4-1BB mAb MOR-7480在整個測試濃度範圍內不發生交聯的情況下沒有活性。在存在包被的抗Fc的情況下,抗4-1BB mAb MOR-7480能夠增強CD8 T細胞活化(EC50 0.42 nM),但抗4-1BB mAb 20H4.9顯示效力高約10倍(EC50 0.04 nM)。抗4-1BBL在此Fc交聯測定形式中也具有活性,與FAP依賴的測定設置中的EC50為1-2 nM相比,EC50為0.11 nM。因此,測定形式會影響分子的整體效力,因此,不應直接比較用FAP依賴性或抗Fc依賴性測定形式評估的不同分子的EC50值。因此,與使用FAP靶向的4-1BB特異性試劑相比,在使用Fc特異性抗IgG的測定中測試的抗體的較低的EC50值不一定意味著它們具有更好的激動效力。實例 5- 小鼠中多特異性結合蛋白 A MpA )的藥物動力學
藥物動力學(PK)研究之目的係評估在以1 mg/kg的目標劑量水平單次靜脈內施用後,小鼠中包含SEQ ID NO: 6的多特異性結合蛋白A(MpA)的PK特性。
單次靜脈推注後,濃度-時間曲線表明血清濃度快速初始下降,持續達化合物施用後約6小時,隨後緩慢下降,類似於6小時至168小時(分析的最後一個時間點)之間的單指數衰減。確定的表觀平均終末半衰期為44.8小時。在同一時間點測得的血清濃度受試者間變異性較低(< 因子2)。
使用非隔室分析,暴露量(AUCinf)、總體內清除率(Cl)和分佈體積計算為:AUCinf = 15600 h*(nmol/L),Cl = 0.826 mL/(h*kg)和Vss = 51.5 mL/kg。針對分佈體積確定的值表明,MpA主要局限於動物的體循環。 材料/方法:
體內實驗: 健康的雌性BALB/c小鼠(給藥前體重20.6-23.3 g)由法國Saint Berthevin Cedex的Janvier提供。在試驗前期間和試驗期間,將動物在適合該物種的籠中分組飼養。動物可以自由獲得已知配方的標準實驗室飲食(編號3437,Provimi Kliba,凱澤勞斯特,瑞士),可隨意獲得國內水管品質用水。在試驗開始之前分別對動物進行標記。
MpA以單次靜脈推注的方式施用於6隻小鼠的每隻的尾靜脈。目標劑量水平為1 mg/kg,施藥量為5 mL/kg。MpA在磷酸鹽緩衝鹽水(PBS)溶液中配製(吉博科生命科學技術公司(Gibco Life Technologies),美國紐約格蘭德艾蘭,參考:10010-015)。
將小鼠分成兩組,每組具有相等數量的動物。從每隻小鼠收集四個血清樣本。在化合物施用後5 min、6 h、24 h、48 h、72 h、96 h和168 h從隱靜脈收集用於藥物動力學研究的血液樣本(約50 µl/樣本)至Multivette 600管中。在血清濃度-時間數據表(下表XXX)中給出了針對各個採樣時間點的個體動物的分配。將血液在室溫下保持約30分鐘,使其凝結,然後離心(5分鐘/12000 g/4°C)。將血清冷凍並在-20℃下儲存以待分析。
生物分析( ELISA ): 將在PBS中的每孔一百微升的1.9 nmol/L兔單株抗DARPin®抗體1-1-1在4°C下在NUNC Maxisorb ELISA板上包被過夜。每孔用300 µl PBST(補充有0.1% Tween20的PBS)洗滌5次後,在室溫(RT)在Heidolph Titramax 1000搖床(450 rpm)上用200 µl補充有0.25%酪蛋白的PBST(PBST-C)封閉孔1 h。如上所述洗滌板。將100 µl稀釋的血清樣本(以1 : 5的稀釋步驟稀釋為1 : 20-1 : 312500)或MpA標準曲線樣本(以1 : 3的稀釋步驟稀釋為0和50-0.0008 nmol/L稀釋)於RT,以450 rpm搖動應用2 h。如上所述洗滌板。然後將孔與100 µl人抗DARPin®單株Ab 1.4.8(500 ng/mL)在PBST-C中在RT,450 rpm孵育1小時。如上所述洗滌板。然後將孔與100 µl山羊抗人IgG/HRP軛合物(Ab15,在PBST-C中500 ng/mL)孵育,並在RT,450 rpm下孵育1 h。如上所述洗滌板。使用50 µl/孔的TMB底物溶液進行5分鐘ELISA,並藉由添加50 µl 1 mol/L H2 SO4 終止。計算450 nm處的吸光度和620 nm處的吸光度之間的差。在兩個不同的板上一式兩份地測量樣本。將稀釋的血清樣本的吸光度值與標準曲線進行比較,以計算樣本的血清濃度。測定的LLOQ為1 nmol/L。
藥物動力學分析: 計算了以下藥物動力學參數:AUCinf、AUC最後、AUC_%外推、C最大、T最大、Cl_pred、Vss_pred、t1/2。
直接從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中獲得最大血清濃度(C最大)及其發生時間(T最大)。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下的面積(AUCinf)由線性梯形公式確定,直至最後一個採樣點(T最後),並外推至無窮大(假定末端相呈單指數下降)。使用C最後/λz進行外推至無窮大,其中λz表示藉由對數線性回歸估計的最終速率常數,C最後表示藉由末端對數線性回歸估計的T最後濃度。用於該外推的血清濃度-時間點在血清濃度-時間數據表(下表7)中用(*)標記。總血清清除率(Cl_pred)和表觀終末半衰期計算如下:Cl_pred = i.v. 劑量/AUCinf和t1/2 = ln2/λz。分佈的穩態體積Vss由下式確定:Vss = i.v. 劑量 • AUMCinf/(AUCinf)2 。AUMCinf表示使用與計算AUCinf所述相同的外推程序將藥物濃度-時間曲線第一時刻下的總面積外推至無窮大。
為了基於以nmol/L給出的濃度計算PK參數,藉由使用77713 g/mol的MpA分子量將以mg/kg給出的劑量值轉化為nmol/kg。由此將1 mg/kg的劑量水平轉換為12.87 nmol/kg。 結果和討論:
體內動物實驗:以單次靜脈推注方式將MpA施用於雌性BALB/c小鼠尾靜脈。研究中的目標劑量水平為1 mg/kg。
對於每項研究,將6隻小鼠分成兩組,每組相等數量的動物。為了進行藥物動力學研究,在不同時間點從隱靜脈收集每隻小鼠的4個血清樣本。在血清濃度-時間數據表(下表7)中給出了針對各個採樣時間點的個體動物的分配。將血清在20°C冷凍以待分析。
對於體內實驗,沒有報告重大問題,也沒有報告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
生物分析(ELISA):使用板結合的兔單株抗DARPin® IgG 1-1-1抗體(以捕獲稀釋的血清樣本中的MpA)藉由夾心ELISA測定MpA的血清濃度。使用人抗DARPin®抗體1.4.8,然後使用山羊抗人IgG和辣根過氧化物酶(HRP)的軛合物(conjugate)進行檢測。使用標準曲線確定每個血清樣本中的MpA濃度。
個體和平均血清濃度-時間數據總結在下表7中。在同一時間點測得的血清濃度受試者間變異性較低(< 因子2)。
藥物動力學分析: 7 顯示了單次靜脈內施用1 mg/kg後BALB/c小鼠中MpA之個體血清濃度-時間數據。分別在圖8和圖9中給出了顯示血清濃度的組平均值(+/- 最大/最小)或總體平均值(+/- 最大/最小)的相應曲線。
使用平均濃度時間數據進行非隔室分析(NCA)。表7中給出了用於確定半衰期的選定數據點(以星號表示)。 [ 7 ]. 單次靜脈內施用 1 mg/kg 後, BALB/c 小鼠中 MpA 的單獨和平均血清濃度
時間( h 組號 / 動物編號 血清濃度( nmol/L 平均血清濃度( nmol/L SD nnol/L 最小值( nmol/L 最大值( nmol/L
0.08333 組5 EMMA-00198 1 336 312 24.7 287 336
2 312
3 287
6 組6 EMMA-00199 4 218 209* 18.5 188 221
5 188
6 221
24 組5 EMMA-00198 1 180 158* 18.4 145 180
2 145
3 150
48 組6 EMMA-00199 4 115 99* 14.0 88.3 115
5 88.3
6 94.1
72 組5 EMMA-00198 1 99.4 86* 12.8 74.0 99.4
2 74.0
3 83.9
96 組6 EMMA-00199 4 59.1 56* 4.81 50.1 59.1
5 57.7
6 50.1
168 組5 EMMA-00198 1 22.3 16.4* 3.37 13.3 22.3
2 14.8
3 18.3
組6 EMMA-00199 4 15.6
5 13.9
6 13.3
* 用於計算終末半衰期的值
單次靜脈推注1 mg/kg MpA後,濃度-時間曲線表明血清濃度快速初始下降,持續達化合物施用後約6小時,隨後緩慢下降,類似於6小時至168小時(分析的最後一個時間點)之間的單指數衰減。確定的表觀平均終末半衰期為44.8小時。
使用非隔室分析,暴露量(AUCinf)、總體內清除率(Cl)和分佈體積計算為:AUCinf = 15600 h *(nmol/L),Cl = 0.826 mL/(h*kg)和Vss = 51.5 mL/kg。針對分佈體積確定的值表明,MpA主要局限於動物的體循環。
結論:藥物動力學分析表明,在藉由靜脈推注法施用1 mg/kg的測試化合物後,MpA在小鼠中的表觀終末半衰期為44.8 h。使用非隔室分析,暴露量(AUCinf)、總體內清除率(Cl)和分佈體積計算為:15600 h *(nmol/L),0.826 mL/(h*kg)和51.5 mL/kg。針對分佈體積確定的值表明,MpA主要局限於體循環。實例 6- 石蟹獼猴中 MpA 的藥物動力學分析
目的是評估單次劑量0.1、1和10 mg/kg靜脈輸注30 min後未接受蛋白的石蟹獼猴中包含另外的N末端六組胺酸標籤(His-MpA)的MpA的PK特性。在研究中,每個劑量水平均使用一隻猴子(食蟹獼猴(Macaca fascicularis))。在13天內採集血清樣本。藉由夾心ELISA測量His-MpA的血清濃度。藉由ELISA測量抗His-MpA抗體(AMA)的測量值。 材料/方法:
體內動物實驗: 經由經30分鐘靜脈內輸注給予雌性動物在PBS + 0.05% Tween 20配製物中的His-MpA(以0.1、1和10 mg/kg的目標劑量水平和5.0 mL/kg的施用量)。給藥前和輸注結束後的10分鐘和3、8、24、48、72、96、120、144、192、240、288和312小時的標稱時間點再次收集用於藥物動力學評估的樣本。未測量給藥前樣本的His-MpA濃度。在施用前(第-4天)並在輸注結束後96、120、144、192、240、288和312小時的標稱時間點再次收集用於AMA確定的樣本。未測量在120和288小時採集的樣本的抗藥物抗體(ADA)。直到48小時,樣本的標稱採樣時間點實際上都已滿足,之後略有變化(72 +/- 0.25小時,96-288 +/- 0.75小時,312 +/- 1小時)。標稱時間點用於濃度-時間評估和AMA-時間數據評估。
ELISA 測量血清樣本中的 His-MpA :將在PBS中的一百微升的10 nM多株山羊抗兔IgG抗體(Ab18)在4°C下在NUNC Maxisorb ELISA板上包被過夜。每孔用300 µl PBST(補充有0.1% Tween20的PBS)洗滌5次後,在室溫(RT)在Heidolph Titramax 1000搖床(450 rpm)上用200 µl補充有0.25%酪蛋白的PBST(PBST-C)封閉孔1 h。如上所述洗滌板。添加100 μl的在PBST-C中的5 nM的兔抗DARPin®1-1-1抗體,並將該板在RT(22℃)用軌道搖動(450 rpm)孵育1個小時。如上所述洗滌板。
將100 µl稀釋的血清樣本(以1 : 5的稀釋步驟稀釋為1 : 20-1 : 62500)或His-MpA標準曲線樣本(以1 : 3的稀釋步驟稀釋為0和50-0.0008 nmol/L稀釋)於RT,以450 rpm搖動應用2 h。如上所述洗滌板。
然後將孔與100 µl鼠抗人RGS-His-HRP IgG(Ab06,在PBST-C中1 : 2000)孵育,並在RT,450 rpm下孵育1 h。如上所述洗滌板。使用50 µl/孔的TMB底物溶液進行5分鐘ELISA,並藉由添加50 µl 1M H2 SO4 終止。計算450 nm處的吸光度和620 nm處的吸光度之間的差。在兩個不同的板上一式兩份地測量樣本。測定的LLOQ為1 nmol/L。
ELISA 測量血清樣本中的抗 His-MpA 抗體 :將在PBS中的一百微升的1 µg/mL His-MpA在4°C下在NUNC Maxisorb ELISA板上包被過夜。每孔用300 µl PBST(補充有0.1% Tween20的PBS)洗滌5次後,在室溫(RT)在Heidolph Titramax 1000搖床(450 rpm)上用300 µl補充有0.25%酪蛋白的PBST(PBST-C)封閉孔1 h。如上所述洗滌板。應用100 µl稀釋的血清樣本(起始稀釋度1 : 100(= 需要的最低稀釋度,MRD)-1 : 4882812500,以1 : 5稀釋步驟稀釋)或抗DARPin®抗體陽性對照(與樣本稀釋方式相同)。為了確定切點,在同一平板上以1 : 100的MRD應用了12個經過預先測試可導致低訊號的初始石蟹獼猴的血清(100 µl)。將板在室溫下孵育2小時,以450 rpm搖動。如上所述洗滌板。然後將孔與100 µl山羊抗-hIgG-HRP(Ab15,在PBST-C中0.5 µg/mL)孵育,並在RT,450 rpm下孵育45 min。Ab15與猴IgG交叉反應,並識別石蟹獼猴的IgG。如上所述洗滌板。使用50 µl/孔的TMB底物溶液進行5分鐘ELISA,並藉由添加50 µl 1 M H2 SO4 終止。計算450 nm處的吸光度和620 nm處的吸光度之間的差。在兩個不同的板上一式兩份地測量樣本。
藉由將十二個切點血清的標準差乘以正態分佈因子2.576(所有值的99%都在正態分佈內)加上這十二個臨界點血清的平均值,從這十二個切點血清的光密度計算出每個板的切點值。
使用4參數擬合算法,根據血清滴定曲線與切點值的交點計算血清樣本的AMA滴定度。導致光密度低於MRD的切點值的血清樣本被視為AMA陰性。
藥物動力學分析 :使用WinNonlin程式的7.0版(作為Phoenix 64的一部分,Pharsight,北卡羅來納州)進行藥物動力學數據分析。使用非隔室分析(NCA模型200-202,IV輸注,線性梯形線性插值,輸注時間設置為0.5小時(從時間點負0.5小時直到時間點0小時))基於經由靜脈輸注給藥的動物的濃度-時間數據進行藥物動力學參數的計算。計算了以下藥物動力學參數: AUCinf、AUC最後、AUC_%外推、C最大、T最大、Cl_pred、Vss_pred、t1/2
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下的面積(AUCinf)由線性梯形公式確定,直至最後一個採樣點(T最後),並外推至無窮大(假定末端相呈單指數下降)。使用C最後/λz進行外推至無窮大,其中λz表示藉由對數線性回歸估計的最終速率常數,C最後表示藉由末端對數線性回歸估計的T最後濃度。用於該外推的血清濃度-時間點在血清濃度-時間數據表中用(*)標記並提供於圖13至17。總血清清除率(Cl_pred)和表觀終末半衰期計算如下:Cl_pred = i.v. 劑量/AUCinf和t1/2 = ln2/λz。分佈的穩態體積Vss由下式確定:Vss = i.v. 劑量 • AUMCinf/(AUCinf)2 。AUMCinf表示使用與計算AUCinf所述相同的外推程序將藥物濃度-時間曲線第一時刻下的總面積外推至無窮大。
為了基於以nmol/L給出的濃度計算PK參數,藉由使用78968 g/mol的His-MpA分子量將以mg/kg給出的劑量值轉化為nmol/kg。暴露數據的劑量標準化係藉由使用以mg/kg給出的劑量進行的。 討論:
圖10顯示了單次靜脈內劑量0.1 mg/kg的測試化合物30 min輸注後,石蟹獼猴(n = 1)中His-MpA的血清濃度-時間分佈曲線。圖10還顯示了相同動物的血清濃度-時間曲線和ADA滴定度-時間跡線的組合。圖11和圖12分別顯示了輸注1 mg/kg或10 mg/kg的動物的可比較數據集。接受不同劑量水平的動物的組合的血清濃度-時間曲線如圖13所示。圖14顯示了接受不同劑量水平的動物的組合的血清濃度-時間曲線,排除了假定受ADA影響的數據點。接受不同劑量水平的動物的組合的劑量標準化濃度-時間曲線如圖15所示。在動物的給藥前樣本中未檢測到AMA(或非常低的訊號)。向動物靜脈內輸注劑量水平為0.1、1和10 mg/kg的His-MpA後,施用後144小時內未觀察到AMA滴定度的增加。在所有劑量組中,在144小時至192小時之間觀察到動物體內AMA生成的開始。AMA滴定度的升高與動物中His-MpA暴露的快速損失相組合。藉由非隔室分析,使用假定不受AMA影響的動物的濃度-時間數據來計算PK參數。表9給出了單次靜脈輸注0.1、1和10 mg/kg後針對動物計算的參數。 [ 9 ]. 單次靜脈輸注 0.1 1 10 mg/kg 後,在石蟹獼猴中 His-MpA 的藥物動力學特徵
參數 單位
0.1 mg/kg 動物 1 1 mg/kg 動物 2 10 mg/kg 動物 3
AUCinf h*nmol/L 2859 25825 405680
AUCinf_D (h*nmol*kg)/(L*mg) 28590 25825 40568
AUC最後 h*nmol/L 2250 20146 288444
C最大 nmol/L 43 337 3300
C最大_D (nmol*kg)/(L*mg) 430 337 330
C最後 nmol/L 6.38 54.8 711
T最大 H 0.167 0.167 3.0
Cl_pred L/h/kg 0.00044 0.00049 0.00031
Vss_pred L/kg 0.041 0.046 0.048
t1/2 H 66 68 109
AUC_%外推 % 21 22 29
表10中突出顯示了用於計算半衰期的濃度時間數據點,其中星號分別代表劑量水平0.1、1和10 mg/kg。 [ 10 ]. 0.1 1 10 mg/kg 的單次靜脈內輸注後的石蟹獼猴中 His-MpA 的血清濃度 - 時間數據
血清濃度( nmol/L
標稱時間(小時) 0.1 mg/kg 動物 1 1 mg/kg 動物 2 10 mg/kg 動物 3
0.167 42.8 337 3200
3 31.5 318 3300
8 29.8 273 2480
24 22.0* 205* 2130*
48 18.7* 154* 1870*
72 13.0* 110* 1530*
96 11.1* 101* 1490*
120 8.11* 80.9* 1220*
144 6.38* 54.8* 1040*
192 BLQ 18.8** 711*
240 BLQ BLQ 407**
288 BLQ BLQ 16.6**
312 BLQ BLQ BLQ
* 用於計算半衰期(t1/2)的值; ** 假定受ADA影響、不包括在分析中的值 BLQ:低於定量限
以0.1、1和10 mg/kg的劑量水平向動物單次靜脈施用His-MpA,導致觀察到在30分鐘輸注結束後10分鐘到3小時的C最大值,其與劑量增加成比例地增加(分別為43、337和3300 nmol/L)。隨後,對於不同的劑量水平,濃度-時間跡線的變化過程相似並且特徵係血清濃度迅速初始下降(持續時間達化合物施用後的約24小時),然後是達約144 h(0.1和1 mg/kg)或192 h(10 mg/kg)的單指數下降。對於分別給予0.1、1和10 mg/kg的動物,單指數相的半衰期值分別計算為66 h(2.8天)、68 h(2.8天)和109 h(4.5天)。然而C最大值隨劑量呈大致成劑量比例的方式增加,暴露量(AUCinf)呈劑量比例地在0.1和1 mg/kg之間增加(分別為2859和25825 h*nmol/L),但略大於在1和10 mg/kg之間的劑量比例(分別為25825和405680 h*nmol/L)。與接受較低劑量水平的動物(0.00044和0.00049 L/h/kg)相比,這導致接受10 mg/kg的動物的清除率值(0.00031 L/h/kg)較低。在His-MpA的濃度-時間曲線中,明顯出現了1至10 mg/kg之間的非線性劑量藥物動力學行為,其中在0.1和1 mg/kg劑量觀察到的半衰期較短,但更高劑量的半衰期較長。針對分佈體積確定的值(0.041、0.046和0.048 L/kg)表明,His-MpA主要局限於動物的體循環。 結論:
在石蟹獼猴中對His-MpA進行藥物動力學分析表明,在以0.1、1和10 mg/kg的劑量水平單次輸注30分鐘His-MpA後,C最大值隨劑量以近似劑量比例的方式增加。暴露(AUCinf)在0.1和1 mg/kg之間呈劑量比例地增加,但略大於在1和10 mg/kg之間呈劑量比例地增加。在His-MpA的濃度-時間曲線中,明顯出現了1至10 mg/kg之間的非線性劑量藥物動力學行為,其中在0.1和1 mg/kg劑量觀察到的半衰期(2.8天)較短,但更高劑量的半衰期(4.5天)較長。針對分佈體積確定的值表明,His-MpA主要局限於動物的體循環。
從描述的研究中得出的His-MpA的藥物動力學參數係基於每個劑量組中單隻猴子(n = 1)的數據。在化合物輸注後144 h和192 h之間,動物開始AMA生成。AMA滴定度的升高與動物中His-MpA暴露的損失有關。實例 7- 體內監測多特異性蛋白質 A MpA )的 T 細胞活化
4-1BB(CD137)係一種共刺激受體,屬於TNF受體超家族,在造血譜系的許多細胞中表現。最相關的是,4-1BB在活化後在CD8+ T細胞上暫態上調,但也可以在NK細胞和活化的CD4+輔助T細胞以及許多其他類型的淋巴細胞和活化的內皮細胞上表現。
評估了用MpA處理對記憶T細胞活化和增殖的影響,並與抗4-1BB mAb MOR-7480在石蟹獼猴單次靜脈內施用進行了比較。在本研究的整個生命部分中,採集全血樣本,並藉由流式細胞儀分析監測T細胞區室的變化。 方法:
樣本處理和染色 :將石蟹獼猴的2 x 100 µl全血樣本等分,分別用第1組或第2組染色。第1組和第2組由染色抗體混合物構成。首先,將所有樣本與純化的NA/LE人BD Fc阻斷劑(1 : 200)在RT下孵育10分鐘,然後為每個樣本添加50 µl BD Horizon Brilliant染色緩衝液。接下來,將樣本分別與來自第1組或第2組的抗體混合物在黑暗中孵育30分鐘。然後藉由添加2 mL 1x FACS裂解溶液裂解樣本,並在黑暗中於室溫下孵育15分鐘。在染色緩衝液中洗滌2次後,添加250 µl Cytofix/Cytoperm溶液固定並透化細胞膜,並在黑暗中於4°C孵育20分鐘。孵育後,添加3 mL 1x Perm/洗滌緩衝液,並在4°C下以500 x g離心5分鐘。用1 mL 1x Perm/洗滌緩衝液進行另一次洗滌。最後,將樣本重懸於300 µl染色緩衝液中。
樣本採集 :用FACSLyric儀器(序號R659180000061)(BD生命科學公司(BD Biosciences))測量樣本。
數據分析 :使用FlowJo軟體版本10.0.2對具有補償矩陣的原始. fcs進行了評估。總結圖係使用Graph Pad Prism軟體版本7生成的。 結果與討論
研究概要:向每組一隻雌性石蟹獼猴輸注His-MpA或抗4-1BB mAb MOR-7480,如表11所示。 [ 11 ]. 動物研究的生命階段的研究設計
測試 / 參考項目 測試 / 參考項目劑量 [mg/kg] 動物參考編號
1 His-MpA 0.1 1
2 1 2
3 10 3
4 抗4-1BB mAb MOR-7480 10 4
在三個確定的時間點(1. 給藥前,2. 第6天和3. 第13天),在K3 EDTA包被(以防止凝結)的試管中從每隻猴子收集1 ml全血。在採樣的3小時內,將全血樣本在室溫下轉移至BioAgilytix/IPM,以進行進一步分析。
評估收集的全血樣本的結果:為了評估記憶T細胞之間的增殖,在單次靜脈內His-MpA或抗4-1BB mAb MOR-7480的劑量後的幾個時間點從石蟹獼猴中分離出血液樣本。使用流式細胞儀,使用CD95和CD28作為中央記憶(CD95+ CD28+)和效應記憶(CD95+ CD28-)亞群以及初始T細胞(CD95- CD28-)的標誌物,在獼猴屬中鑒定出CD4 T細胞和CD8 T細胞的記憶亞群。分析作為增殖標誌物的Ki-67;如先前所述,將CD25、CD69和4-1BB作為T細胞活化標誌物進行分析(Fisher等人, Cancer Immunology and Immunotherapy [癌症免疫學與免疫治療], 61: 1721-1733, 2012)。
閘控策略:譜系標誌物CD4、CD8、CD16、CD28和CD95用於定義靶細胞群,如下所示: 1.中央記憶 T 細胞Tcm ):CD8(或CD4)+ CD28+ CD95+ 2.效應記憶 T 細胞Tem ):CD8(或CD4)+ CD28-CD95+ 3.初始 T 細胞( Tn ): CD8(或CD4)+ CD28-CD95-
在靶細胞群中的每個上,監測以下特定標誌物的表現,以評估細胞增殖(Ki-67抗原)或活化(4-1BB、CD25、CD69)。
抗4-1BB mAb MOR-7480(而非His-MpA)增加血液中T細胞記憶區室的增殖:在來自抗4-1BB mAb MOR-7480治療組的動物中,在三個定義的時間點對新鮮血液樣本進行的分析顯示,在第13天,CD8+ Tcm和Tem顯著擴增(數據未顯示)。該組中的CD4+ Tcm和Tem細胞也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擴增,但程度比CD8+細胞小。在任何His-MpA治療組中均未觀察到這種擴增。
用以下任何一種化合物處理後,未檢測到CD25和CD69活化標誌物的表現增加:在任何治療組中,與基線(給藥前時間點)相比,CD8+和CD4+記憶T細胞區室中CD25表現的分析均未顯示任何顯著變化。不出所料,CD8+細胞上的CD25表現為陰性或較低,而CD4+細胞在所有組中均顯示中等但恒定的CD25表現。在整個研究中,未在任何CD4或CD8亞群上表現CD69(未顯示)。 結論
給健康的石蟹獼猴給予His-MpA或4-1BB激動性mAb MOR-7480,並藉由流式細胞儀監測T細胞增殖和活化標誌物的表現。與抗4-1BB mAb MOR-7480相反,His-MpA不會誘導CD8+或CD4+ Tcm和Tem細胞增殖。實例 8-MpB 在體內表現出抗腫瘤活性
以下實例評估了重複劑量的多特異性結合蛋白B(MpB)的劑量依賴性功效,該多特異性結合蛋白B係MpA的小鼠替代物,其包含與小鼠FAP結合的FAP結合結構域和與人4-1BB結合的4-1BB結合結構域(與用人PBMC(MiXeno)重建的HT-29大腸癌異種移植模型中的抗4-1BB激動性抗體20H4.9和抗FAP-4-1BBL融合蛋白比較)。已經描述了這種人源化的小鼠模型提供了測試免疫檢查點和共同刺激藥物(例如抗4-1BB抗體)的免疫刺激功效的概念的合適證明。在該模型中,用抗4-1BB mAb 20H4.9治療足以顯著減慢腫瘤的生長。但是,與未經治療的小鼠相比,它也誘導很強的全身作用,例如加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肝T細胞浸潤,導致過早死亡。該模型用於評估MpB是否能夠增加腫瘤內T細胞浸潤並減緩腫瘤生長,同時避免抗4-1BB mAb 20H4.9(非靶向的4-1BB激動性單株抗體)產生的一些非腫瘤效應。在研究中包括FAP靶向的天然4-1BB配位基以進行比較。 材料與方法:
腫瘤實驗 :將免疫缺陷的NOG小鼠的右側腹皮下接種HT-29腫瘤細胞(3.5 × 106 )。然後藉由注射來自兩個健康人類供體的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3.5 x 106 個細胞/小鼠)將小鼠人源化。根據表12中所示的預定方案,將測試製品施用於荷瘤小鼠。 [ 12 ]. 研究設計 - 實驗組 .
N 接種物 治療 劑量( mg/kg 給藥 途徑 實際 時間表
HT-29 s.c. PBMC 7 x 106 / 小鼠( i.p.
1 5 3.5 x 106 個細胞 供體1 媒介物 0 i.v. Q2D x 10
5 供體2
2 5 供體1 抗4-1BB mAb 20H4.9 8 i.v. Q6D x 3
5 供體2
3 5 供體1 抗FAP-4-1BBL 4 i.v. Q6D x 3
5 供體2
4 5 供體1 MpB 8 i.v. Q2D x 10
5 供體2
5 5 供體1 MpB 1.6 i.v. Q2D x 10
5 供體2
6 5 供體1 MpB 0.32 i.v. Q2D x 10
5 供體2
腫瘤細胞和PBMC接種的日期表示為第0天。每3-4天監測腫瘤生長。在實驗的第18天,處死小鼠,取出腫瘤,並藉由流式細胞儀和定量免疫螢光(QIF)研究。腫瘤生長分析僅限於18天,因為這段時間之後小鼠開始顯示GVHD徵象。
流動式細胞術 :使用FlowJo軟體(TreeStar)分析來自原始FCS檔的數據。細胞在表現人表面標誌物CD45、CD4和CD8的活淋巴細胞上閘控。經由摻入活細胞-死細胞標記染料7-AAD將死細胞從分析中排除。確定在血液中檢測到的人CD8 T細胞占總人CD45陽性細胞的百分比。
免疫組織化學 :屍檢時從小鼠中回收組織,並包埋在最佳切割溫度化合物(櫻花公司(Sakura))中,並冷凍(無需事先固定)。將OCT包埋的冷凍保存的標本切成7 µm的切片,並封固在載玻片上。用冷丙酮固定玻片。用以下抗體進行多重免疫螢光染色:抗CD4(Goat Pab,R & D系統公司(R & D System)#AF-379-NA)、抗CD8(兔PAb,艾博抗公司(Abcam)# ab40555)和抗CD45(clone HI30,百進公司(Biolegend)# 304002)。該等抗體分別藉由抗羊-Alexa Fluor® 647(賽默飛世爾公司(Thermofisher)# A21448)、抗兔-Rhodamine Red™-X(傑克遜免疫研究公司(Jackson ImmunoResearch)# 711-296-152)和抗小鼠IgG1-Alexa Fluor® 488(傑克遜免疫研究公司(Jackson ImmunoResearch)# 115-545-205)檢測。在Zeiss Axio Scan. Z1玻片掃描器上獲取圖像。使用Zen blue軟體傳輸圖像,並使用ImageJ 1.51n軟體和FIJI套裝軟體進行分析,以定量人CD45、CD8和CD4 T細胞的數量。
統計分析 :使用Prism 7.0.2軟體(GraphPad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藉由使用重複測量雙因素ANOVA和圖凱(Tukey)多重比較測試(GraphPad Prism,7.02版),分析了腫瘤生長和體重數據的統計學顯著性差異。存活曲線藉由卡普蘭-梅爾(Kaplan-Meier)方法進行分析,並藉由對數秩檢驗進行比較。使用單因素ANOVA(GraphPad Prism,7.02版)分析研究結束時的流式細胞儀數據。雙尾P < 0.05被認為具有統計學顯著性。 結果
腫瘤生長:隨時間推移(單獨)追蹤腫瘤的生長(圖16和17)。不同治療組的平均腫瘤生長曲線如圖16所示。個體小鼠的腫瘤生長曲線如圖17所示。
除了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腫瘤接種後第18天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外,還使用重複測量雙因素ANOVA和圖凱多重比較檢驗對腫瘤生長數據進行統計學顯著性差異分析。表13總結了腫瘤生長抑制。 [ 13 ]. 治療的抗腫瘤活性總結
治療 18 天的腫瘤大小( mm3 a TGI % 顯著性 b P b
1 媒介物 477 ± 56 --    --
2 抗4-1BB mAb 20H4.9(8 mg/kg) 326 ± 33 32 ** 0.0032
3 抗FAP/4-1BBL(4 mg/kg) 392 ± 32 18 ns 0.1902
4 MpB(8 mg/kg) 462 ± 47 3    ns 0.9986
5 MpB(1.6 mg/kg) 366 ± 61 23 * 0.0338
6 MpB(0.32 mg/kg) 349 ± 28 27 ** 0.0075
a. 平均值 ± SEM;b. 在腫瘤生長曲線的所有時間點進行RM雙因素ANOVA,然後相比於媒介物對照進行圖凱多重比較測試(* p < 0.05,** p < 0.001)。
在研究結束時,與僅分析最終腫瘤體積相比,對整個腫瘤生長曲線的分析給出更高的分析的效力。兩次分析的相關性很好,除了以下情況:雙因素ANOVA分析除抗4-1BB mAb 20H4.9和MpB 0.32 mg/kg組外,還顯示MPB 1.6 mg/kg組的統計學顯著性。抗4-1BB mAb 20H4.9(p < 0.001)和MpB 1.6 mg/kg(p < 0.05)和0.32 mg/kg治療組(p < 0.001)的腫瘤生長延遲,但在8 mg/kg MPB或抗FAP-4-1BBL融合體組中沒有腫瘤生長延遲。抗FAP-4-1BBL融合體也顯示出抑制腫瘤生長的趨勢,但該效果在統計學上不顯著。施用的媒介物對腫瘤生長沒有顯著影響。總之,測試物質、抗4-1BB mAb 20H4.9和MpB在皮下HT-29人大腸癌MiXeno模型中顯示出顯著的抗腫瘤活性。
血液和腫瘤的免疫分型:為了證實藉由流式細胞儀獲得的結果,在第18天藉由組織學分析了切除的腫瘤中的人CD4和CD8 T淋巴細胞密度。使用來自每組5隻小鼠的組織進行組織學檢查(數據未顯示)。與媒介物組相比,用MpB處理導致人CD8 T淋巴細胞的浸潤更密。儘管測試的MpB以及抗FAP-4-1BBL的所有劑量都顯示出這種趨勢,但差異僅對MpB 0.32 mg/kg組才顯著(P < 0.01;圖18A)。另一方面,跨所有組,CD4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的數量沒有顯著差異。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被認為係測試免疫調節策略的有價值的模型,其中植入的人T淋巴細胞可藉由治療劑進行調節。3至4週後,移植的T淋巴細胞開始浸潤脾、肝和肺,其中4至5週後出現嚴重組織損傷的徵象。用抗4-1BB促效劑抗體進行的治療加速並惡化由人T淋巴細胞的過繼性轉移引起的GVHD。
因此,在抗4-1BB mAb 20H4.9治療組中的注射過3.5 x 107 個人PBMC的小鼠在過繼性轉移後第2週開始體重減輕(數據未顯示),並且根據預先定義的動物健康終止標準在大多數情況下,在第18天由於體重減輕和呼吸窘迫、駝背的姿勢和/或皮毛減少的徵象需要處死。媒介物組中的小鼠在經18天的研究期間保持體重,並且與媒介物組相比,所有其他治療組均未顯示出體重顯著降低。與媒介物對照相比,抗4-1BB mAb 20H4.9治療組顯示從第15天起體重顯著降低(第15天P < 0.01,第17和18天P < 0.001)(數據未顯示)。跟蹤小鼠的致死性GVHD,與對照組相比,觀察到抗4-1BB mAb 20H4.9組的總體存活顯著降低。對照組中沒有小鼠死亡,也沒有觀察到顯著的體重降低。抗4-1BB mAb 20H4.9治療組的十隻小鼠中有六隻(60%)表現出強烈的GVHD徵象,並且死亡或達到 ≥ 20%體重減輕並被處死的終止標準。在MpB組中30隻中有一隻小鼠(3%)死亡,但是沒有一隻動物顯示體重減輕大於20%(p < 0.001,對數秩檢驗)。除了第4組中的一隻小鼠(MpB,8 mg/kg)在研究早期(治療1週後)被發現死亡,其他組中的所有小鼠都存活到第18天研究結束(數據未顯示)。
儘管PBMC表型分析結果表明外周血中CD8 T細胞有一定程度的擴增,但MpB的治療並未導致GVHD惡化。另一方面,與MpB和媒介物對照相比,抗4-1BB mAb 20H4.9治療導致GVHD加速,其中體重減輕和死亡率顯著增加。
總之,在趨向研究結束(腫瘤細胞/PBMC接種後15天)情況下,由於GVHD的加速發作,抗4-1BB mAb 20H4.9的治療對體重和總體存活產生不利影響。儘管與抗4-1BB mAb 20H4.9治療相比,用抗FAP-4-1BBL融合體或MpB的治療顯示出相似的抗腫瘤活性,但與媒介物組相比並未導致體重減輕和存活降低。
肝T細胞浸潤的組織學分析:使用來自每組5隻小鼠的組織進行在第18天切除的肝臟的組織學檢查。在NOG小鼠中施用抗4-1BB mAb 20H4.9誘導人PBMC的肝T細胞浸潤增加,與公開的結果相似。按表面積將浸潤分類為小、中和大證實,與媒介物組相比,抗4-1BB mAb 20H4.9誘導顯著更大的浸潤面積,並且以FAP靶向的4-1BB促效劑MpB和抗-FAP-4-1BBL融合體治療不誘導肝T細胞浸潤的增加(圖18)。 結論
測試物質、抗4-1BB mAb 20H4.9和MpB在皮下HT-29人大腸癌MiXeno模型中顯示出抗腫瘤活性。與媒介物治療的小鼠相比,用MpB進行治療還導致腫瘤中人CD8 T細胞密度增加。在0.32至8 mg/kg的測試範圍內,沒有明確的MpB劑量反應,因為所有劑量均產生人CD8 T細胞百分比的相似的增加,而對於較低的兩種劑量(但對於8 mg/kg的劑量沒有),抗腫瘤作用卻很明顯。在趨向研究結束情況下,由於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加速發作,抗4-1BB mAb 20H4.9的治療對體重和總體存活產生不利影響。抗4-1BB mAb 20H4.9的治療還導致人T細胞向肝臟的浸潤增加。相比之下,與媒介物組相比,用MpB和抗FAP-4-1BBL融合體進行的治療耐受性好,且不會導致體重減輕或存活降低,並且不會產生增加的肝T細胞浸潤。
總之,在HT-29人源化異種移植模型中,MpB治療產生的抗腫瘤活性與抗4-1BB mAb 20H4.9相似。與抗4-1BB mAb 20H4.9的治療相比,MpB增加人CD8+腫瘤內淋巴細胞的百分比,不加重GVHD,不引起明顯的體重減輕,也不增加T細胞向肝臟的浸潤。實例 9 FAP/4-1BB 雙特異性錨蛋白重複蛋白結合細胞並經由 FAP 介導的聚簇活化 4-1BB 傳訊
4-1BB傳訊的有效活化被認為需要促效劑介導的4-1BB在細胞表面上的聚簇或者該聚簇至少對於該活化高度有益。為了測試FAP/4-1BB雙特異性分子是否也可以介導4-1BB的這種聚簇和活化,測試了各種FAP/4-1BB特異性構建體。
藉由用BamHI和HindIII消化編碼單價4-1BB結合結構域的序列,以及用BsaI和HindIII消化提供編碼FAP結合結構域和肽連接子(SEQ ID NO: 4)的序列以及N末端His-標籤(SEQ ID NO: 56)(促進簡單蛋白質純化)的載體(pMPCME298)來選殖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然後將載體和編碼單價4-1BB結合結構域的插入物連接起來,並轉化到可誘導的大腸桿菌中。每個構建體的三個殖株藉由Microsynth定序。正確的殖株然後被表現並且使用桌上型電腦(benchtop)純化(具有兩個Triton洗滌步驟)純化。
生成了以下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用於進一步的功能測試: 雙特異性構建體#44(SEQ ID NO: 44,具有與其N末端融合的His標籤(SEQ ID NO: 43);包含SEQ ID NO: 3作為4-1BB結合結構域); 雙特異性構建體#45(SEQ ID NO: 45,具有與其N末端融合的His標籤(SEQ ID NO: 43);包含SEQ ID NO: 51作為4-1BB結合結構域); 雙特異性構建體#46(SEQ ID NO: 46,具有與其N末端融合的His標籤(SEQ ID NO: 43);包含SEQ ID NO: 52作為4-1BB結合結構域); 雙特異性構建體#47(SEQ ID NO: 47,具有與其N末端融合的His標籤(SEQ ID NO: 43);包含SEQ ID NO: 53作為4-1BB結合結構域); 雙特異性構建體#48(SEQ ID NO: 48,具有與其N末端融合的His標籤(SEQ ID NO: 43);包含SEQ ID NO: 54作為4-1BB結合結構域);以及 雙特異性構建體#49(SEQ ID NO: 49,具有與其N末端融合的His標籤(SEQ ID NO: 43);包含SEQ ID NO: 55作為4-1BB結合結構域)。
作為陰性對照,將對人4-1BB沒有結合特異性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SEQ ID NO: 57)選殖到載體中,得到雙特異性構建體#50:雙特異性構建體#50(SEQ ID NO: 50,具有融合至其N末端的His-標籤(SEQ ID NO: 56);包含SEQ ID NO: 57而不是4-1BB結合結構域)。FAP-41BB 雙特異性構建體以高親和力結合 4-1BB FAP
用SPR研究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以獲得關於人4-1BB、石蟹獼猴4-1BB和人FAP靶標的準確親和力數據。
測定設置 :簡而言之,使用如上所述之ProteOn XPR36儀器(伯樂公司(BioRad))進行SPR測量。將生物素化的人和石蟹獼猴4-1BB和人FAP經由中性抗生物素蛋白(NeutrAvidin)(預包被約6000 RU)直接或間接固定在GLC晶片上,分別達到600 RU、700 RU和2000 RU。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與包被的靶標的相互作用係藉由以下來測定的:將雙特異性構建體以50、16.7、5.6、1.9和0.6 nM的連續稀釋液注射,締合時間為120 s,解離時間為1800 s,使用30 µl/min的恒定流速。在每次獨立測量之間使用10 mM甘胺酸pH 2和124 mM H3 P04 再生靶標。針對經運行緩衝液(PBST)處理的對照泳道,訊號被雙重引用。
篩選 :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的SPR測量結果匯總在 15 中。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顯示對人4-1BB的結合親和力為0.4至1.5 nM,對石蟹獼猴4-1BB的結合親和力為1.1至2.9 nM,對人FAP的結合親和力為0.1至0.4 nM。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與hFAP的親和力高於與h4-1BB的親和力。對於所有測試的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都證實了與石蟹獼猴4-1BB的交叉反應性結合,其中與人4-1BB相比,結合親和力最多有約4倍的差異。
[ 15 ]. FAP-41BB 雙特異性分子與 h4-1BB c4-1BB hFAP 相互作用的 KD
雙特異性構建體# KD [nM]-h4-1BB KD [nM]-c4-1BB KD [nM]-hFAP
雙特異性構建體#44 1.45 1.12 0.36
雙特異性構建體#45 1.47 n.d. 0.33
雙特異性構建體#46 1.15 n.d. 0.27
雙特異性構建體#47 0.77 2.90 0.07
雙特異性構建體#48 0.44 n.d. 0.17
雙特異性構建體#49 0.86 1.48 0.17
雙特異性構建體#50 無結合 無結合 0.22
FAP-41BB 雙特異性構建體活化由 FAP 誘導的聚簇介導的在表現 4-1BB 的細胞中的 4-1BB 傳訊
然後進一步測試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活化經由FAP結合的聚簇介導的表現4-1BB的細胞中4-1BB傳訊的能力。
測定設置 :收穫表現人4-1BB和NF-κB-螢光素酶報告基因的HT1080細胞(參見實例1),並重懸於MEMα培養基 + Glutamax中,該培養基中補充有10%(v/v)FBS、1%PenStrep、1 mg/mL G418、100 µg/mL Normocin和100 µg/mL Zeocin。使用96孔板,將10,000個h4-1BB-HT1080-酶細胞與人FAP包被的珠和在FAP-生物素包被的抗生蛋白鏈菌素珠存在下遞增濃度的雙特異性構建體一起鋪板螢光素。將培養板在37°C、5% CO2 下孵育20小時。然後收集上清液並在新鮮的96孔板中離心。將QUANTI-Luc試劑(英傑公司(Invivogen),目錄號rep-qlc1)與上清液混合,並在Tecan M1000發光讀板儀上讀取發光。藉由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7.02版)將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擬合模型擬合來確定EC50 值。
結果 :該h4-1BB-HT1080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測定表明,所揭露的雙特異性構建體在FAP包被的珠存在下顯示4-1BB激動作用。4-1BB激動作用依賴於FAP介導的聚簇,因為不存在FAP包被的珠或在雙特異性構建體中不存在FAP結合結構域,因此未觀察到激動作用。 16 提供了雙特異性構建體的EC50 值:
[ 16 ]. FAP 珠存在下 HT1080 細胞中的 4-1BB 活化: FAP-4-1BB 雙特異性構建體的 EC50
雙特異性構建體# EC50 [nM]
雙特異性構建體#44 4.59
雙特異性構建體#45 5.15
雙特異性構建體#46 5.85
雙特異性構建體#47 6.19
雙特異性構建體#48 3.71
雙特異性構建體#49 6.52
使用在表現FAP的細胞存在下共培養的表現4-1BB的HT1080細胞中測量NF-κΒ報告基因活化的測定,進一步測試了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活化經由FAP結合聚簇介導的在表現4-1BB的細胞中4-1BB傳訊的能力。產生表現人 FAP CHO 細胞
簡而言之,藉由使用編碼人FAP的cDNA,藉由標準分子生物學技術產生了表現載體(pMPMPA13)。使用Lipofectamine用表現載體轉染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ATCC® CCL-121™)。使用不同濃度的Geneticin G-418(普洛麥格公司(Promega),V8091)應用選擇壓力。使用抗FAP抗體藉由流動式細胞術分析hFAP的表現。選擇了兩個不同的群體(群體1和群體2)的CHO-FAP轉染子用於進一步的實驗。FACS分析表明,CHO-FAP細胞而非野生型CHO細胞(CHO-wt)在細胞表面表現hFAP(數據未顯示)。
測定設置 :收穫h4-1BB-HT1080-螢光素酶細胞以及CHO-FAP細胞,並重懸於MEMα培養基 + Glutamax中,該培養基中補充有10%(v/v)FBS、1% PenStrep、1 mg/mL G418、100 µg/mL Normocin™和100 µg/mL Zeocin™。使用96孔板,將40,000個h4-1BB-HT1080-螢光素酶細胞和40,000個CHO-FAP細胞進行鋪板,向細胞中添加遞增濃度的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並在37°C下5% CO2 下孵育。20小時後,收集上清液並在新鮮的96孔板中離心。將QUANTI-Luc試劑(英傑公司(Invivogen),目錄號rep-qlc1)與上清液混合,並在Tecan M1000發光讀板儀上讀取發光。藉由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7.02版)將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擬合模型擬合來確定EC50 值。
結果: 結果表明,在存在表現FAP的細胞(群體1)的情況下,所有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在表現4-1BB的細胞中誘導經由FAP結合聚簇介導的4-1BB傳訊的程度相當。不結合4-1BB的雙特異性構建體#50對4-1BB傳訊沒有影響。 17 提供了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的EC50 值:
[ 17 ]. 在表現 FAP CHO 細胞(群體 1 )存在下 HT1080 細胞中的 4-1BB 活化: FAP/4-1BB 雙特異性構建體的 EC50
雙特異性構建體# EC50 [nM]
雙特異性構建體#44 0.47
雙特異性構建體#45 0.67
雙特異性構建體#46 0.73
雙特異性構建體#47 0.36
雙特異性構建體#48 0.28
雙特異性構建體#49 0.91
表現FAP的細胞的第二群體(群體2)獲得了相似的結果。 18 提供了雙特異性構建體的EC50 值:
[ 18 ]. 在表現 FAP CHO 細胞(群體 2 )存在下 HT1080 細胞中的 4-1BB 活化: FAP/4-1BB 雙特異性構建體的 EC50
雙特異性構建體# EC50 [nM]
雙特異性構建體#44 0.36
雙特異性構建體#45 0.39
雙特異性構建體#46 0.37
雙特異性構建體#47 0.18
雙特異性構建體#48 0.16
雙特異性構建體#49 1.04
總之,所有測試的FAP/4-1BB雙特異性構建體均能夠活化表現4-1BB的細胞中經由FAP結合聚簇介導的4-1BB傳訊。實例 10 :存在或不存在多特異性蛋白質時 FAP 的蛋白酶活性
該實例描述了在各種FAP/4-1BB結合分子的存在下進行的FAP活性測定,以確定在結合多特異性重組蛋白後固有的FAP酶活性是否被抑制。
FAP係一種II型單跨膜絲胺酸蛋白酶,其表現在諸如腫瘤(例如在 > 90%的上皮癌中在基質成纖維細胞表面表現)、傷口癒合、胚胎組織和炎症部位(例如,動脈粥樣硬化/關節炎)的組織重塑部位高度上調,而在未患病的成年人器官中很難檢測到FAP表現。這種非典型的絲胺酸蛋白酶同時具有二肽基肽酶(外肽酶)和內肽酶的活性,在脯胺酸後鍵處切割底物。在結構上,FAP由短的細胞質N末端序列(4 aa)、跨膜螺旋(21 aa)和細胞外結構域(735 aa)(其形成八葉β-螺旋槳(propeller)和α/β水解酶結構域)組成。FAP作為同二聚體係有活性的。對於FAP蛋白酶活性而言必不可少的催化三聯體由殘基Ser624、Asp702和His734構成。可以藉由β-螺旋槳的中心孔或藉由β-螺旋槳與水解酶結構域的介面的空腔進入活性位點。
FAP的蛋白酶活性可切割多種底物,包括神經肽Y、I型膠原和α2-抗纖維蛋白溶酶,但也可切割底物Z-GLY-PRO-AMC,其可被外肽酶或內肽酶活性切割成可以用螢光讀取器測量的產物。
在表19中總結了在FAP活性測定中測試的分子。 [ 19 ]. 測定中使用的重組蛋白
分子序號 名稱 形式和說明
1 MpA HFBBH
2 MpC HNBBH,多特異性陰性對照
3 僅FAP-結合結構域(F) F
4 替代性FAP-結合結構域(F†) F†
5 錨蛋白重複結構域,陰性對照(N) N
6 基準(mAb) FAP結合抗體
H 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F 人FAP-結合結構域
F† 替代性hFAP-結合結構域
B 人4-1BB結合
N 陰性對照(不與靶標結合的錨蛋白重複結構域)
FAP 活性測定 。在測定緩衝液(50 mM Tris,1 M NaCl,1 mg/ml BSA,pH 7.5)中將rhFAP靶標稀釋至0.22 µg/ml,並添加到96孔板中,每孔45 µl(最終濃度為0.03 µg/ml(0.3 nM))。如表19所示,藉由向目標樣本中添加5 µl 2.7 µM分子(最終濃度135 nM),以450倍的莫耳過量應用分子1-5。基準抗FAP抗體(6號分子)以與1-5號分子相同的濃度(終濃度為135 nM)應用。蛋白酶抑制劑(PI)混合物(eComplete,不含EDTA,來自默克公司(Merck))以不同的稀釋度使用,以顯示對FAP活性的抑制。在添加50 µl 100 µM Z-GLY-PRO-AMC底物(終濃度50 µM)之前,將rhFAP/蛋白質或rhFAP/PI混合物在300 rpm下孵育90分鐘。在測量之前,將板以4000 rpm離心2分鐘以去除任何干擾測定的氣泡。使用手動增益設置為105%的螢光讀取器,在380 nm激發和460 nm發射下,經95分鐘的時間每5分鐘測量螢光。45分鐘後的時間點用於分析,信噪比大於70。將FAP活性(以%給出)相對於100%活性(FAP和底物,不含1-6號分子)和0%活性(FAP,無底物,存在MpA)的測定對照進行標準化。進行四重測量,並顯示為平均值和標準差。
結果 . 第一步,使用0.01 nM至1.2 nM的FAP濃度以50 µM的固定底物濃度來測量劑量反應曲線。以rhFAP目標濃度為0.3 nM,經95分鐘的時間,觀察到線性時間依賴性訊號增加(每5分鐘測量一次,R2 為0.999)。為了確定蛋白質結合對FAP酶活性的影響,在FAP飽和條件下藉由以比FAP(0.3 nM)過量450倍的莫耳過量以及比MpA對人FAP的結合親和力高300倍以上(KD = 0.4 nM)添加FAP結合分子(例如135 nM的MpA)進行測定。
如圖18所示,MpA、MpC和「F」(1-3號分子)不抑制固有的二肽基FAP活性。結果與基準mAb(6號分子)相當,後者係一種抗FAP抗體,在結合後也不會干擾FAP的蛋白酶活性。藉由替代性的FAP結合分子(F†,4號分子,用作測定對照)或藉由使用蛋白酶抑制劑(PI)混合物觀察到部分FAP活性抑制。
結論. MpA(HFBBH)或其FAP結合結構域(F)與FAP的結合不會影響FAP的蛋白酶活性,這係藉由其切割螢光底物Z-GLY-PRO-AMC的能力來測量的。實例 11 :多特異性蛋白質的替代性設計的比較
該實例描述了多特異性蛋白質的替代性設計的比較分析,特別是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和HSA結合結構域的順序。
藉由評估在表現FAP的CHO細胞存在下共培養的表現人4-1BB的HT1080細胞中的NF-κB活化,以與實例1中所述類似的方式進行HT1080報告基因測定。
測定設置 . 收穫NF-κΒ-螢光素酶人4-1BB HT1080細胞以及CHO-hFAP細胞,並重懸於MEMα培養基 + Glutamax中,該培養基中補充有10%(v/v)FBS、1% PenStrep、1 mg/mL G418、100 µg/mL Normocin™ 100 µg/mL Zeocin™。使用96孔板,將40,000個h4-1BB-HT1080-螢光素酶細胞和40,000個CHO-hFAP細胞進行鋪板,向細胞中添加遞增濃度的多特異性蛋白分子並在37°C下5% CO2 下孵育。20小時後,收集上清液並在新鮮的96孔板中離心。將QUANTI-Luc試劑(英傑公司(Invivogen),目錄號rep-qlc1)與上清液混合,並在Tecan M1000發光讀板儀上讀取發光。藉由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7.02版)將數據與四參數邏輯擬合模型擬合來確定EC50 值。
產生表現人 FAP CHO 細胞。 用含有人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的序列的質體pMPMPA13(Uniprot登錄號為Q12884或NCBI Refseq. NM_004460.4)轉導中國倉鼠卵巢(CHO)細胞(ATCC® CCL-121™)。在實例1中可以找到更詳細的描述。
產生表現人 4-1BB NF-κΒ 螢光素酶的 HT1080 細胞。 纖維肉瘤細胞系HT1080(ATCC® CCL-121™)用含人4-1BB的cDNA的質體(帶Myc-DDK-標籤)轉導,該質體獲得自Origene Technologies公司(#RC200664),其含有在CMV啟動子控制下的人4-1BB的序列和新黴素抗性基因(Uniprot登錄號Q07011或NCBI Refseq. NM_001561)。細胞在最低必需培養基(MEM)α培養基 + Glutamax中培養,該培養基補充有10%(v/v)FBS和G418(Geneticin® )。使用小鼠抗人4-1BB抗體殖株4B4-1(BD Pharmingen™,目錄號550890),藉由流動式細胞術評估了4-1BB轉導的HT1080細胞的人4-1BB表現。使用相同的抗體藉由流動式細胞術對轉染的細胞進行分選,以富集表現h4-1BB的HT1080細胞的群體。將h4-1BB HT1080細胞進一步用含有分泌型螢光素酶報告基因和Zeocin™抗性基因的NF-κB-螢光素酶報告質體pNiFty3-N-Lucia(英傑公司,目錄號pnf3-lc2)使用Lipofectamine轉染,該報告基因在NF-κB調控的小鼠干擾素β最小啟動子的控制下。將轉染的細胞在最低必需培養基(MEM)α培養基 + Glutamax中培養,該培養基補充有10%(v/v)FBS、G418(Geneticin®)、Zeocin™(英傑公司,目錄號ant-zn-1)和Normocin™(英傑公司,目錄號ant-nr-1)。將h4-1BB-HT1080-Lucia細胞群體用於該測定。
圖19A顯示,在存在表現FAP的細胞的情況下,所有測試的多特異性蛋白質的可替代性設計均可以誘導經由定位物質的聚簇介導的4-1BB傳訊至相當的程度。表20提供了該等替代性多特異性蛋白質設計的EC50 值。圖19B總結了小鼠中藥物動力學研究的結果。表21總結了圖19B中描述的數據。
數據表明,與所有測試的形式變體相比,形式HFBBH(MpA)在幾種可替代的設計中顯示出改善的血清半衰期,同時具有相當的功能活性。 [表20]
多特異性蛋白質構建體 EC50 [nM]
HHFBB 0.45
HFBBH 0.41
HFBHB 0.30
BHFBH 0.51
HFHBB 0.22
HBFBH 0.46
[表21]
參數 單位 HFBBH HHFBB HFHBB
AUCINF_pred h*(nmol/L) 10673 9132 6871
AUCINF_D_pred (h*nmol*kg)/(L*mg) 10673 9132 6871
AUC最後 h*(nmol/L) 10064 8883 6644
C最大 nmol/L 238 223 172
C最大_D (nmol*kg)/(L*mg) 238 223 172
T最大 h 0.083 0.083 0.083
Cl_pred L/(h*kg) 0.001 0.0014 0.0018
Vss_pred L/kg 0.067 0.06 0.087
HL_λ_z h 42.0 33.6 34.9
AUC_% Extrap_pred (%) 6 3 3
AUC_%後插_pred(AUC_%Back_Ext_pred) (%) 0 0 0
實例 12 :用於人劑量選擇的 PK/PD 模型外推
在該實例中,藥物動力學研究預測,MpA在寬劑量範圍內的人半衰期為5.9至14天。提供的來自組合的PK/PD模型的預測:(i) 具有最小預期全身PD效應的人類起始劑量(基於在0.015 mg/kg時20%的受體佔用率),(ii) 預期的治療最佳劑量範圍(0.5至5 mg/kg),以及 (iii) 為了確定最佳劑量範圍,可能會超過最大治療效果的劑量水平(12 mg/kg)。參見圖20,其以陰影區域中的預測區間示出了對人的各種生物標記物相對於劑量的%效果的預測。
已開發了轉化數學模型,該模型可基於非臨床種類數據預測MpA在人中的臨床藥物動力學、藥效學和抗腫瘤作用,並為1期起始劑量和方案提供支持。
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用非臨床種類數據預測人血清/血液和腫瘤中的MpA藥物動力學(PK)和藥效學(PD)。石蟹獼猴和小鼠的非臨床PK資訊用於建立最小PBPK(mPBPK)模型,該模型假設根據它們的內皮脈管系統(其可被轉譯至人類)將某些生理區室集中在一起。對小鼠中PK與多種PD生物標誌物終點之間的關係,例如血液中的4-1BB受體佔用率,以及血清中可溶性4-1BB濃度(sCD137)的時程和血液/腫瘤中CD8/CD4 T細胞比率的變化進行建模,並在摻入人類PK預測後,用於預測人類預期的PD效應。
這項分析旨在整合非臨床PK和PD數據,以指導向人類給藥,預測包括兩個部分:(i) 藉由異速縮放和mPBPK建模從小鼠和猴數據預測血清和腫瘤中人PK暴露;以及 (ii) 使用小鼠衍生的PKPD關係並考慮任何人結合體外參數來預測人PD效應。
使用組織量和淋巴液流量的基於生理學的參數,可以使用相同方法描述MpA在小鼠、猴和人體內的藥物動力學。藥物動力學向人類的轉譯係基於根據體重的異速縮放的清除率(allometrically scaled clearance),並構成預測MpA在人體內藥效學影響的基礎。此外,將有關FAP結合和非FAP結合分子的數據整合到模型中,也能夠表徵作為該藥物動力學模型的一部分的MpA與FAP結合的動力學。
每種藥效學標誌物均由不同的藥物動力學-藥效學模型描述:用於4-1BB受體佔據的E最大模型,以及用於描述血液和腫瘤中CD8/CD4 T細胞比率的鐘形劑量反應的、組合的刺激性和抑制性E最大模型。該等模型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充分描述在小鼠模型中觀察到的藥效學。隨後,在小鼠和人類藥效學相似的假設下,並基於人類MpA濃度-時間曲線的異速預測,對每種標誌物做出了人類劑量反應的預測。預測表明,以2 mg/kg MpA Q3W的劑量方案可以達到就CD8/CD4比而言的最佳反應。在建議的0.015 mg/kg起始劑量下,預期的生物學效應最小(CD8/CD4比增加約20%或更少)。儘管由於靶標結合(主要是FAP)的飽和,在MpA的藥物動力學中預計會出現一些非線性,但該等非線性僅在較高劑量(> 5 mg/kg)時才會發生,在較高劑量時藥理作用預計變得最佳。因此,針對臨床研究,提出了在組群之間將MpA劑量標準提高3倍的升級方案。
總之,分析提供了對MpA的群體人mPBPK和PKPD的見解。PD模擬的結果表明,以2 mg/kg的劑量可獲得最佳的生物標誌物反應。然後成功地採用了群體PK模擬,以幫助建議每三週給藥足以遞送足夠的平均暴露量,以引起最大的生物標誌物反應,並且,鑒於在安全性關注方面沒有暴露邊界,因此沒有模擬另外的人給藥方案。結論係,0.015 mg/kg的MpA劑量方案將是在實性瘤患者的首次人中(FIH)研究中用於評估的合適起始劑量。
根據在說明書內引用的參考文獻的教導,將最徹底地理解本說明書。在說明書內的實施方式提供了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的展示,並且不應構成對本發明範圍的限制。技術人員很容易認識到,本發明涵蓋了很多其他實施方式。在本揭露中引用的所有公開物、專利和Genbank序列藉由引用以其全部內容進行結合。藉由引用併入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與本說明書發生衝突或不一致時,本說明書將替代任何此類材料。在此的任何參考文獻的引用都不是承認此類參考文獻係本發明之先前技術。
熟悉該項技術者僅使用常規實驗就將認識到或能夠確定本文所述之本發明之具體實施方式的許多等效物。此類等效實施方式意在由以下實施方式涵蓋。
[圖1]係本揭露的重組多特異性蛋白質之圖解。血清白蛋白結合錨蛋白重複結構域與FAP結合錨蛋白重複結構域連接,後者與4-1BB結合錨蛋白重複結構域連接,後者與另一個4-1BB錨蛋白重複結構域連接,後者與血清白蛋白錨蛋白重複結構域連接,上述連接經由一系列連接子。
[圖2]係具有下式的本揭露的多特異性重組蛋白之胺基酸序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SEQ ID NO: 6)。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的序列用底線標出,FAP結合結構域的序列用斜體標出,4-1BB結合結構域的序列用粗體標出,且連接子用陰影標出。
[圖3]係說明FAP/4-1BB雙特異性蛋白介導的4-1BB在鄰近腫瘤細胞的T細胞上的聚簇之示意圖,其觸發了免疫反應。在缺乏腫瘤抗原FAP(正常、非惡性細胞;見右側的「周邊」)的情況下,由於缺乏FAP結合,將出現4-1BB之最小聚簇,並且免疫活化將受到限制。相反,在癌症相關成纖維細胞(左側為「腫瘤」)中,FAP高度表現(顯示為實心三角形);因此,藉由FAP結合,該雙特異性分子可促進4-1BB聚簇和T細胞共刺激。
[圖4]係闡明本文引用的各種序列之圖表。
[圖5A-5G]描述了六個4-1BB/FAP雙特異性蛋白的設計和選擇之功能數據(圖5A)設計:錨蛋白重複結構域與具有多種數量的4-1BB特異性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的人FAP特異性結合的遺傳融合。(圖5B-5G)體外4-1BB報告細胞測定。在表現FAP的細胞存在下,藉由NF-κB-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測定法測量人4-1BB轉染的HT1080細胞中4-1BB傳訊通路的活化。發光訊號用作4-1BB途徑活化的相對量度。
[圖6]係顯示MpA與h4-1BB、hFAP和HSA同時結合的SPR跡線之圖。(a) 線:MpA或PBST與固定的h4-1BB的結合。(b) 線:分別是hFAP與h4-1BB/MpA複合物或PBST對照的締合。(c) 線:分別是HSA與h41BB-MpA-hFAP複合物或PBST對照的結合,然後進行1000s解離階段。
[圖7]係表明MpA在體外增強了原代人T細胞的IFNγ產生之圖。藉由ELISA測量了純化的CD8 T細胞對IFNγ產生的劑量依賴性增強,該純化的CD8 T細胞被結合板的抗CD3抗體加遞增濃度的MpA刺激以及與包被板的人FAP結合的對照刺激。MpA和抗FAP-4-1BBL導致CD8 T細胞活化,當經由包被的FAP與板結合時,以劑量依賴的方式導致IFNγ分泌增加。非FAP靶向的對照MpC不會增強T細胞的IFNγ產生。
[圖8]係顯示在單次靜脈推注施用1 mg/kg後,BALB/c小鼠中MpA的組平均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之圖(平均值 +/- 最大/最小,每組N = 3)。
[圖9]係顯示單次靜脈內推注施用1 mg/kg後,BALB/c小鼠中MpA的平均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之圖(平均值 +/- 最大/最小,在168小時的時間點N = 6,在所有其他時間點N = 3)。
[圖10]係顯示在0.1 mg/kg的單次靜脈內輸注後的石蟹獼猴中MpA的血清濃度-時間曲線(實心符號)和ADA滴定度-時間曲線(空心符號)之圖。將第一濃度值BLQ設置為0.2 nmol/L(比LLOQ低5倍)以指示示蹤過程。用滴定度為100(= MRD)印跡AMA陰性樣本,以指示示蹤過程。在t = 0 h時印跡在給藥前的樣本中確定的AMA滴定度值。
[圖11]係顯示在1 mg/kg的單次靜脈內輸注後的石蟹獼猴中MpA的血清濃度-時間曲線(實心符號)和ADA滴定度-時間曲線(空心符號)之圖。將第一濃度值BLQ設置為0.2 nmol/L(比LLOQ低5倍)以指示示蹤過程。用滴定度為100(= MRD)印跡ADA陰性樣本,以指示示蹤過程。在t = 0 h時印跡在給藥前的樣本中確定的ADA滴定度值。
[圖12]係顯示在10 mg/kg的單次靜脈內輸注後的石蟹獼猴中MpA的血清濃度-時間曲線(實心符號)和AMA滴定度-時間曲線(空心符號)之圖。將第一濃度值BLQ設置為0.2 nmol/L(比LLOQ低5倍)以指示示蹤過程。用滴定度為100(= MRD)印跡AMA陰性樣本,以指示示蹤過程。在t = 0 h時印跡在給藥前的樣本中確定的AMA滴定度值。
[圖13]係顯示在0.1、1和10 mg/kg的單次靜脈內輸注後的石蟹獼猴中MpA的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之圖。將第一值BLQ設置為0.2 nmol/L(比LLOQ低5倍)以指示示蹤過程。
[圖14]係顯示在0.1、1和10 mg/kg的單次靜脈內輸注後的石蟹獼猴中MpA的劑量標準化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之圖。認為受ADA影響的值不包括在內。
[圖15]係顯示在0.1、1和10 mg/kg的單次靜脈內輸注後的石蟹獼猴中MpA的劑量標準化血清濃度-時間曲線之圖。認為受ADA影響的值不包括在內。
[圖16A和16B]. 在移植人PBMC的荷HT-29異種移植腫瘤的NOG小鼠中的腫瘤生長。用抗h4-1BB mAb 20H4.9,抗FAP-4-1BBL融合蛋白或MpB(MpA的小鼠替代物)治療小鼠。圖16A係顯示接受MpB、抗h4-1BB mAb 20H4.9、抗FAP-4-1BBL融合蛋白或媒介物對照的小鼠中平均腫瘤體積之圖。圖16B包括顯示隨時間(天)來自各個小鼠的腫瘤體積之圖。
[圖17]. 在NOG小鼠中施用抗h4-1BB mAb 20H4.9而非MpB誘導人PBMC的肝T細胞浸潤增加。
[圖18]顯示了在各種重組分子存在下之平均FAP活性(示於表19)。重組人FAP(rhFAP)將底物Z-GLY-PRO-AMC轉換為螢光產物(在460 nm下在45分鐘後測量(標準化為100%活性-第一樣本))。與背景活性(第二和第三樣本)相比,分子1和3(MpA和「F」(其係MpA的FAP結合結構域))對FAP肽酶活性沒有抑制作用,類似於不與FAP結合的陰性對照(陰性對照MpC和「N」)。對於F†(替代性的與FAP結合的錨蛋白重複域,用作對照)或蛋白酶抑制劑混合物(PI)(其表現出劑量依賴性抑制(使用1x,3x,5x濃縮PI混合物)),觀察到FAP活性的部分抑制。對於FAP結合抗體未觀察到抑制。訊號標準化後,從四聯體測量顯示的平均FAP活性(以%為單位),作為平均值和標準差。縮寫:H = 白蛋白結合結構域;F = hFAP-結合結構域;F† = 替代性的hFAP-結合結構域-顯示FAP活性抑制(對照);B = h4-1BB結合結構域;N = 非靶向結合結構域(陰性對照)。
[圖19A和19B]總結了具有不同結合結構域構型的各種多特異性蛋白質之功能和藥物動力學比較。圖19A顯示了體外4-1BB報告細胞測定的結果。在表現FAP的細胞存在下,藉由NF-κB-螢光素酶報告基因測定法測量人4-1BB轉染的HT1080細胞中4-1BB傳訊通路的活化。發光訊號用作4-1BB途徑活化之相對量度。指示了各種多特異性蛋白質中結合結構域的從N末端到C末端的排列。圖19B總結了小鼠中藥物動力學研究之結果。該圖顯示在單次靜脈推注施用1 mg/kg後,BALB/c小鼠中平均血清濃度-時間曲線(平均值 +/- 最大/最小,每組N = 3)。指示了各種多特異性蛋白質中結合結構域的從N末端到C末端的排列。H = HSA結合結構域,F = FAP結合結構域;B = 4-1BB結合結構域。
[圖20]預測了人中各種PD標誌物相對於劑量之關係。從已建立的最小PBPK模型(基於Zhao、J.、Y. Cao、和W.J. Jusko,Across-Species Scaling of Monoclonal Antibody Pharmacokinetics Using a Minimal PBPK Model. [使用最小PBPK模型的單株抗體藥物動力學的跨物種擴展。]Pharm Res [藥物研究], 2015.32 (10): p. 3269-81.)衍生出的暴露值(Cav )用於轉譯來自小鼠腫瘤研究中的PD效應(全部以最大效應的%表示),並預測人中的劑量效應關係。預測區間(陰影區域)基於在評價人清除率縮放期間設置的下限和上限。注釋:預測的全身性CD8 T細胞活化和擴增係基於人源化PBMC小鼠模型。在健康的NHP中未觀察到全身性T細胞活化。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Figure 12_A0101_SEQ_0003
Figure 12_A0101_SEQ_0004
Figure 12_A0101_SEQ_0005
Figure 12_A0101_SEQ_0006
Figure 12_A0101_SEQ_0007
Figure 12_A0101_SEQ_0008
Figure 12_A0101_SEQ_0009
Figure 12_A0101_SEQ_0010
Figure 12_A0101_SEQ_0011
Figure 12_A0101_SEQ_0012
Figure 12_A0101_SEQ_0013
Figure 12_A0101_SEQ_0014
Figure 12_A0101_SEQ_0015
Figure 12_A0101_SEQ_0016
Figure 12_A0101_SEQ_0017
Figure 12_A0101_SEQ_0018
Figure 12_A0101_SEQ_0019
Figure 12_A0101_SEQ_0020
Figure 12_A0101_SEQ_0021
Figure 12_A0101_SEQ_0022
Figure 12_A0101_SEQ_0023
Figure 12_A0101_SEQ_0024
Figure 12_A0101_SEQ_0025
Figure 12_A0101_SEQ_0026
Figure 12_A0101_SEQ_0027
Figure 12_A0101_SEQ_0028
Figure 12_A0101_SEQ_0029
Figure 12_A0101_SEQ_0030
Figure 12_A0101_SEQ_0031
Figure 12_A0101_SEQ_0032
Figure 12_A0101_SEQ_0033
Figure 12_A0101_SEQ_0034
Figure 12_A0101_SEQ_0035
Figure 12_A0101_SEQ_0036
Figure 12_A0101_SEQ_0037
Figure 12_A0101_SEQ_0038
Figure 12_A0101_SEQ_0039
Figure 12_A0101_SEQ_0040
Figure 12_A0101_SEQ_0041
Figure 12_A0101_SEQ_0042
Figure 12_A0101_SEQ_0043
Figure 12_A0101_SEQ_0044
Figure 12_A0101_SEQ_0045
Figure 12_A0101_SEQ_0046
Figure 12_A0101_SEQ_0047
Figure 12_A0101_SEQ_0048
Figure 12_A0101_SEQ_0049
Figure 12_A0101_SEQ_0050
Figure 12_A0101_SEQ_0051
Figure 12_A0101_SEQ_0052
Figure 12_A0101_SEQ_0053
Figure 12_A0101_SEQ_0054
Figure 12_A0101_SEQ_0055
Figure 12_A0101_SEQ_0056
Figure 12_A0101_SEQ_0057
Figure 12_A0101_SEQ_0058
Figure 12_A0101_SEQ_0059
Figure 12_A0101_SEQ_0060
Figure 12_A0101_SEQ_0061
Figure 12_A0101_SEQ_0062
Figure 12_A0101_SEQ_0063
Figure 12_A0101_SEQ_0064
Figure 12_A0101_SEQ_0065
Figure 12_A0101_SEQ_0066
Figure 12_A0101_SEQ_0067
Figure 12_A0101_SEQ_0068
Figure 12_A0101_SEQ_0069
Figure 12_A0101_SEQ_0070
Figure 12_A0101_SEQ_0071
Figure 12_A0101_SEQ_0072
Figure 12_A0101_SEQ_0073

Claims (21)

  1. 一種重組蛋白,其包含: 特異性結合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AP)的第一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4-1BB的第二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4-1BB的第三錨蛋白重複結構域、特異性結合血清白蛋白的第四錨蛋白重複結構域、和特異性結合血清白蛋白的第五錨蛋白重複結構域, 其中所述錨蛋白重複結構域根據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排列:(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FAP-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4-1BB結合結構域)-(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2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
  3. 如請求項1或請求項2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FAP結合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2的胺基酸序列。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獨立地包含與SEQ ID NO: 3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4-1BB。
  5.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4-1BB結合結構域的每一個包含SEQ ID NO: 3的胺基酸序列。
  6.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N末端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5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血清白蛋白。
  7.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該N末端血清白蛋白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5的胺基酸序列。
  8.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C末端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包含與SEQ ID NO: 1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血清白蛋白。
  9.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該C末端血清白蛋白結構域包含SEQ ID NO: 1的胺基酸序列。
  10. 如請求項1-9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包含下式,從N末端到C末端係:(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連接子)-(FAP-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4-1BB結合結構域)-(連接子)-(血清白蛋白結合結構域),其中該連接子包含SEQ ID NO: 4的胺基酸序列。
  11. 一種重組蛋白,其包含SEQ ID NO: 6的胺基酸序列。
  12. 一種重組蛋白,其包含與SEQ ID NO: 6至少90%相同的胺基酸序列,並以10 nM或低於10 nM的KD 值結合人FAP、人4-1BB、和人血清白蛋白。
  13. 如請求項1-12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其中所述蛋白具有從約0.1 nM至約5 nM的半最大有效濃度(EC50 ),如藉由體外IFNγ釋放測定所評估的。
  14. 一種藥物組成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13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以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或賦形劑。
  15. 一種編碼如請求項1-13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的分離的核酸分子。
  16. 一種宿主細胞,其包含如請求項15所述之核酸分子。
  17. 一種製備如請求項1-13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在表現所述重組蛋白的條件下培養如請求項16所述之宿主細胞。
  18. 一種治療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受試者施用有效量的如請求項1-13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或如請求項14所述之藥物組成物。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受試者係人類。
  20. 如請求項18-19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其中所述癌症係實性瘤。
  21. 如請求項1-13中任一項所述之重組蛋白,或如請求項14所述之藥物組成物,用於在治療癌症中使用。
TW109118556A 2019-06-04 2020-06-03 多特異性蛋白質 TW2021128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57037P 2019-06-04 2019-06-04
US62/857,037 2019-06-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2804A true TW202112804A (zh) 2021-04-01

Family

ID=7106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8556A TW202112804A (zh) 2019-06-04 2020-06-03 多特異性蛋白質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385488A1 (zh)
EP (1) EP3980443A1 (zh)
JP (1) JP2022535564A (zh)
KR (1) KR20220016945A (zh)
CN (1) CN114206943A (zh)
AR (1) AR119080A1 (zh)
AU (1) AU2020289080A1 (zh)
BR (1) BR112021024236A2 (zh)
CA (1) CA3139051A1 (zh)
CO (1) CO2021017845A2 (zh)
IL (1) IL288613A (zh)
MX (1) MX2021014286A (zh)
SG (1) SG11202112921VA (zh)
TW (1) TW202112804A (zh)
UY (1) UY38739A (zh)
WO (1) WO202024574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03689A (zh) 2019-12-11 2022-09-02 分子合作伙伴股份公司 具有改变的表面残基的经设计的锚蛋白重复结构域
JP2023525518A (ja) 2020-05-06 2023-06-16 モレキュラー パートナーズ アクチェンゲゼルシャフト 新規アンキリンリピート結合タンパク質とその用途
WO2022035201A1 (ko) 2020-08-11 2022-02-17 주식회사 카나프테라퓨틱스 Il-12 및 항-fap 항체를 포함하는 융합단백질 및 이의 용도
EP3957649A1 (en) * 2020-08-18 2022-02-23 Athebio AG Improved n-terminal capping modules of ankyrin repeat domains
US11981710B2 (en) 2020-08-18 2024-05-14 Athebio Ag N-terminal capping modules of ankyrin repeat domains
BR112023018293A2 (pt) 2021-03-09 2023-10-31 Molecular Partners Ag Acopladores de célula t multiespecíficos à base de darpin
WO2022219185A1 (en) * 2021-04-16 2022-10-20 Athebio Ag N-terminal capping modules of ankyrin repeat domains
WO2023121890A1 (en) * 2021-12-23 2023-06-29 Fbd Biologics Limited Cd47/4-1bb-targeting protein complex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20240132546A1 (en) 2022-07-31 2024-04-25 Molecular Partners Ag Charge modified designed repeat domains and their use
WO2023194628A2 (en) * 2022-08-16 2023-10-12 Athebio Ag Variants of ankyrin repeat domains
WO2024037743A1 (en) * 2022-08-16 2024-02-22 Athebio Ag Variants of ankyrin repeat domai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601597D0 (en) 1986-01-23 1986-02-26 Wilson R H Nucleotide sequences
DE60140474D1 (de) 2000-09-08 2009-12-24 Univ Zuerich Sammlung von proteinen mit sich wiederholenden sequenzen (repeat proteins), die repetitive sequenzmodule enthalten
US7288638B2 (en) 2003-10-10 2007-10-30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Fully human antibodies against human 4-1BB
WO2005063815A2 (en) 2003-11-12 2005-07-14 Biogen Idec Ma Inc. Fcϝ receptor-binding polypeptide variants and methods related thereto
CA2742241C (en) 2008-11-03 2019-12-10 Molecular Partners Ag Binding proteins inhibiting the vegf-a receptor interaction
EP2483316A1 (en) 2009-10-02 2012-08-08 Ludwig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Ltd. Anti-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antibodies and methods and uses thereof
AR081361A1 (es) 2010-04-30 2012-08-29 Molecular Partners Ag Proteinas de union modificadas que inhiben la interaccion de receptor del factor de crecimiento endotelial vascular de glicoproteina a vegf-a
EP2614082B1 (en) 2010-09-09 2018-10-03 Pfizer Inc 4-1bb binding molecules
KR20140032356A (ko) 2010-11-26 2014-03-14 몰리큘라 파트너스 아게 설계된 안키린 반복 단백질에 대한 개선된 n-말단 캡핑 모듈
SG11201408196RA (en) 2012-06-28 2015-03-30 Molecular Partners Ag Designed ankyrin repeat proteins binding to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EP2738180A1 (en) 2012-11-30 2014-06-04 Molecular Partners AG Binding proteins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binding domains against HER2.
EP3004152B1 (en) 2013-05-31 2020-09-30 Molecular Partners AG Designed ankyrin repeat proteins binding to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EP3183269A2 (en) 2014-08-22 2017-06-28 Bristol-Myers Squibb Company Treatment of cancer using a combination of an anti-pd-1 antibody and an anti-cd137 antibody
EP3489256B1 (en) 2014-11-14 2021-03-17 F. Hoffmann-La Roche AG Antigen binding molecules comprising a tnf family ligand trimer
EP4272838A3 (en) * 2015-04-02 2024-01-10 Molecular Partners AG Designed ankyrin repeat domains with binding specificity for serum albumin
BR112019005587A2 (pt) 2016-09-22 2019-06-11 Molecular Partners Ag proteínas de ligação recombinantes e sua utilizaçã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R119080A1 (es) 2021-11-24
JP2022535564A (ja) 2022-08-09
SG11202112921VA (en) 2021-12-30
EP3980443A1 (en) 2022-04-13
US20200385488A1 (en) 2020-12-10
BR112021024236A2 (pt) 2022-04-26
WO2020245746A1 (en) 2020-12-10
KR20220016945A (ko) 2022-02-10
AU2020289080A1 (en) 2021-12-23
UY38739A (es) 2020-12-31
CO2021017845A2 (es) 2022-01-17
CA3139051A1 (en) 2020-12-10
IL288613A (en) 2022-02-01
CN114206943A (zh) 2022-03-18
MX2021014286A (es) 2022-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112804A (zh) 多特異性蛋白質
AU2022228122B2 (en) Interleukin-21 mutein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JP6609724B1 (ja) 抗ヒト4−1bb抗体およびその使用
JP2022536898A (ja) 新規il-15プロドラッグ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20210023133A1 (en) Multifunctional immune cell therapies
TW201831505A (zh) 針對axl或ror2之嵌合抗原受體及其使用之方法
US20220177587A1 (en) Methods and uses of variant cd80 fusion proteins and related constructs
JP2020529835A (ja) 抗ヒトパピローマウイルス(hpv)抗原結合性タンパク質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23181176A (ja) Pd-l1及びcd137に結合する抗体分子
US20210395318A1 (en) Multispecific proteins
JP2021524269A (ja) メソテリン及びcd137結合分子
KR20210030406A (ko) Cd137 항원-결합 부위를 포함하는 fc 결합 단편
KR20230169135A (ko) 치료에 있어서 cd40 및 cd137에 대한 다중특이 결합제
JP2023541996A (ja) SIRP1αキメラタンパク質の臨床投与
US20240067700A1 (en) T-cell modulatory polypeptid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KR20240058149A (ko) Vista 항원-결합 분자를 사용한 암의 치료 및 예방
WO2024076864A2 (en) Anti-ror1 antibodies and uses thereof
CN118126157A (zh) 白介素-21突变蛋白和治疗方法
JP2023527293A (ja) Mageb2結合構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