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0412A - 具有可拆卸式襯墊的外骨骼機械手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可拆卸式襯墊的外骨骼機械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0412A
TW202110412A TW108132905A TW108132905A TW202110412A TW 202110412 A TW202110412 A TW 202110412A TW 108132905 A TW108132905 A TW 108132905A TW 108132905 A TW108132905 A TW 108132905A TW 202110412 A TW202110412 A TW 20211041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d
fingertip
finger
joint
pa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9634B (zh
Inventor
黃建嘉
劉宗富
Original Assignee
富伯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富伯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富伯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8132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1963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63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1104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041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手部復健用的外骨骼機械手,其包含有一機械手本體、一襯墊、一襯墊固定組件及一手部固定組件;機械手本體包含一掌部結構及複數指部結構;襯墊包含對應機械手本體的掌部墊及複數指部墊;手部固定組件設於襯墊或機械手本體上,且用以固定使用者的手部;襯墊固定組件使襯墊可拆卸地結合於機械手本體,藉此襯墊可快速地拆下清潔,如此方便清潔保養,也能使清潔保養更徹底;此外,一整片的襯墊可完整覆蓋手部,避免皮膚接觸機構件,可提升舒適感並避免皮膚遭機構捲夾,而軟性襯墊包覆剛性的機械手本體,更可使機械結構活動更流暢。

Description

具有可拆卸式襯墊的外骨骼機械手
本創作係涉及一種手部的復健輔具,尤指一種帶動手指活動以訓練抓放動作的外骨骼機械手。
復健器材中,有一項專為手指復健所設計的外骨骼機械手,其以機械結構設於使用者手背上並套設手指,藉此帶動使用者的手指作出所需要的活動,進而達成復建的功效。
現有技術的外骨骼機械手主要包含一機械手本體及複數手部固定組件,手部固定組件設於機械手本體上,且用以結合使用者的手掌及手指,如此使機械手本體得以結合於使用者的手部。
此外,現有技術中會進一步將複數軟性墊體黏貼在機械手本體上用以與使用者接觸的各處,藉以減緩使用者在穿戴上時產生之不適感。然而現有技術的設計具有以下缺點:
第一,現有技術是在個別機構件上分別黏貼軟性墊體,而如此能夠包覆之面積有限,導致使用者之皮膚與外骨骼機械手接觸面積不夠,使得機構在動作時所產生之壓力容易累積在幾個接觸點上,導致使用者感到不適。
第二,外骨骼機械手的機構動作非常複雜,在外骨骼機械手動作時,各個機構間會有許多之縫隙,會衍生捲夾之風險,即可能會夾到使用者的皮膚。
第三,外骨骼機械手在使用時有可能會沾黏到使用者之皮屑、灰塵、各種環境中之髒污及各種感染源,而現有的軟性墊體是黏貼固定於機械手本體上,因此不易做各項之清潔整理。
第四,現有技術的手部固定組件均採用黏扣帶(魔鬼氈)來固定於機械手本體上,然而魔鬼氈有其使用壽命,若要更換固定於機械手本體上的魔鬼氈,則更是不易。
第五,現有技術的手部固定組件是結合於機械手本體上的固定位置,因此無法適用於不同手部大小(手指長度等等)的使用者。
第六,此種外骨骼機械手的使用者,其手指的肌肉張力會使得手指容易不自覺地彎曲,因而會增加機械手本體上的動力源(致動器)的負載,或甚至使動力源常常須要承受接近極限之負載,如此導致致動器會有較高之損壞率。
因此,現有技術的外骨骼機械手實有待加以改良。
有鑑於前述之現有技術的缺點及不足,本創作提供一種外骨骼機械手,其具有一可拆下清洗或更換的襯墊,使用上較衛生,並可提供較大的接觸面積而於使用上較為舒適並同時避免捲夾。
為達到上述的發明目的,本創作所採用的技術手段為設計一種外骨骼機械手,其用以固定於使用者的一手部,且該外骨骼機械手包含: 一機械手本體,其包含: 一掌部結構; 複數指部結構,其連接該掌部結構; 一襯墊,其包含: 一掌部墊,其對應於該機械手本體的該掌部結構; 複數指部墊,其連接該掌部墊,且分別對應於該機械手本體的該等指部結構; 一襯墊固定組件,其設於該襯墊與該機械手本體之間,且使該襯墊可拆卸地結合於該機械手本體上; 一手部固定組件,其設於該機械手本體或該襯墊上,且用以固定該使用者的該手部。
本創作之優點在於,藉由設置可貼靠使用者手背(掌部墊)及指背(指部墊)的一整片襯墊,因此可有效增加襯墊與使用者手部的接觸面積,並且相較於現有技術的點接觸,本創作的一整片襯墊為面接觸,進而可提升整體的舒適感;此外,本創作的一整片襯墊更可隔離機械手本體及使用者的手部,因此可有效避免機械手本體的各關節彎曲時對使用者手部皮膚造成捲夾。再者,本創作的襯墊係透過襯墊固定組件而可拆卸地結合於機械手本體上,因此襯墊可單獨拆卸下來以進行清潔,如此除方便清潔保養之外,也能使得清潔保養執行得更為徹底。
此外,藉由以軟性襯墊包覆剛性的機械手本體,軟性襯墊的長度會配合機械手本體的動作而變化,如同一個仿人體肌肉或韌帶的彈性結構,可使本創作的機械結構活動更流暢。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該襯墊固定組件包含複數指部結合件,其分別設於該等指部結構上,且分別設於該等指部墊上;各該指部結合件包含一指尖本體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結構的端部;一指尖襯墊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墊的端部,並可分離地連接該指尖本體件;一關節本體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結構上;一關節襯墊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墊上,並可分離地連接該關節本體件。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該襯墊的材質為具彈性的布料;當該襯墊結合該機械手本體,而該指尖襯墊件與該關節襯墊件分別結合於該指尖本體件與該關節本體件時,該襯墊的該指部墊被拉撐,因而該襯墊的彈性將該指尖襯墊件與該關節襯墊件朝向彼此拉動,以使該指尖襯墊件與該關節襯墊件分別扣合於該指尖本體件與該關節本體件上。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至少其中一該指部結合件進一步包含一抗彎襯墊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墊上,且位於該指尖襯墊件及該關節襯墊件之間,並可分離地連接該指尖本體件。
抗彎襯墊件的設置可變動被拉撐的指部墊的彈力(襯墊之布料本身帶有之彈性)的拉動方向,以使該彈力會進一步將機械手本體的指部結構拉直,藉以抵抗使用者的手指的不自覺彎曲的肌肉張力,進而降低致動器拉伸使用者手指所需之負載,達到降低致動器損壞率之功效。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具有該抗彎襯墊件的該指部結合件,其進一步包含一連接桿,其連接於該指尖襯墊件及該抗彎襯墊件;該襯墊的各該指部墊上貫穿成形有至少一切縫組,各至少一該切縫組包含兩間隔設置的切縫;該手部固定組件包含複數束帶,各該束帶選擇性地貫穿其中一該切縫組的該兩切縫或貫穿該連接桿與該指部墊之間,各該束帶用以環繞固定該使用者的該手部的其中一手指。
本創作藉由設置兩切縫讓束帶貫穿,不僅可讓束帶穩固結合於襯墊上,需更換或清洗束帶時,或是欲更換束帶的位置時,僅需將其抽出即可,藉此方便結合及拆卸,大幅減少更換束帶的不便性。此外,由於束帶方便抽離及結合,因此更可在指部墊上設置複數切縫組,讓使用者自行根據其手指長度而改變設置束帶的位置,藉以讓手指較為短之使用者也能將手指固定在外骨骼機械手上做復健。再者,藉由使束帶可不穿設於切縫,而改為貫穿連接桿與指部墊之間,如此得以在指部墊的有限長度下進一步增加可供使用者選擇設置束帶的位置,進而大幅提升其使用便利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具有該抗彎襯墊件的該指部結合件中:該指尖本體件遠離該關節本體件的一端凹設有一指尖扣槽;該指尖本體件面向該襯墊的一側面凹設有一安裝開口,該安裝開口與該指尖扣槽相連通;該連接桿及該抗彎襯墊件選擇性地通過該安裝開口而進入到該指尖本體件內,並且該抗彎襯墊件朝向該關節襯墊件地卡合於該指尖本體件內,而該指尖襯墊件朝向該關節襯墊件地卡合於該指尖扣槽內。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各該指部結合件的該指尖襯墊件的兩端分別朝向該關節襯墊件突出有一限位部,該兩限位部分別卡合於該指尖本體件的兩側;其中,當該束帶貫穿該連接桿與該指部墊之間時,該兩限位部壓合束帶。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各該關節本體件上貫穿成形有一L形孔,該L形孔的一端朝該指尖本體件延伸而形成一封閉端,另一端延伸至該關節本體件的一側邊而形成一開口端;相對應的該關節襯墊件自該開口端進入至L形孔中,並被該襯墊的彈性拉動而移動至該封閉端且抵靠於該封閉端。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該襯墊的各該指部墊上貫穿成形有至少一切縫組,各至少一該切縫組包含兩間隔設置的切縫;該手部固定組件包含複數束帶,各該束帶選擇性地貫穿其中一該切縫組的該兩切縫,各該束帶用以環繞固定該使用者的該手部的其中一手指。
進一步而言,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該襯墊固定組件包含一掌部結合件,該掌部結合件包含一掌部本體件,其設於該機械手本體的該掌部結構上;一掌部襯墊件,其設於該襯墊的該掌部墊上;其中該掌部本體件及該掌部襯墊件可相互黏合的黏扣帶。
以下配合圖式及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創作為達成預定創作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圖2及圖15所示,本創作之外骨骼機械手用於固定於使用者的手部A,且具體來說是用於固定手部A的手掌及手指,本創作包含一機械手本體10、一襯墊20、一襯墊固定組件30及一手部固定組件40。
前述之機械手本體10包含一掌部結構11及複數指部結構12,該等指部結構12連接掌部結構11的周緣,在本實施例中,該等指部結構12可進一步分為一個對應拇指的指部結構12及四個對應於其他四指的指部結構12,但不以此為限,在特殊情形下,指部結構12的數量亦可改為小於五個;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各指部結構12具有一致動器,致動器驅動指部結構12以帶動病患的手部A做出手指動作;機械手本體10的詳細構造並非本創作的重點,故在此不多加贅述。
前述之襯墊20包含一掌部墊21及複數指部墊22,掌部墊21對應於機械手本體10的掌部結構11,該等指部墊22連接掌部墊21,且分別對應機械手本體10的該等指部結構12,指部墊22的數量與指部結構12的數量相同;在本實施例中,掌部墊21的面積及輪廓與掌部結構11的面積及輪廓相同,且指部墊22的面積及輪廓與指部結構12的面積及輪廓相同,但不以此為限,掌部墊21及指部墊22的面積及輪廓亦可小於掌部結構11及指部結構12的面積及輪廓。在本實施例中,襯墊20的材質為具彈性的布料,藉此除可因應機械手本體10的動作外,並是更有利於襯墊20與機械手本體10的結合(如後敘);但襯墊20亦可視情況而改為不具彈性的材質。
前述之襯墊固定組件30(如圖2所示)設於襯墊20與機械手本體10之間,且使襯墊20可拆卸地結合於機械手本體10上,在本實施例中,襯墊固定組件30包含一掌部結合件31及複數指部結合件32,掌部結合件31用以可拆卸地結合襯墊20的掌部墊21及機械手本體10的掌部結構11,指部結合件32分別對應於各手指,即指部結合件32設於相對應的指部結構12及指部墊22之間,並用以可拆卸地結合指部結構12及指部墊22;在本實施例中,由於拇指的指部結構12與其他四指的指部結構12於構造上有所不同,因此拇指的指部結合件32與其他四指的指部結合件32同樣有所不同,但不以此為限,在特殊情況下亦可全部相同。
掌部結合件31包含一掌部本體件311(如圖2所示)及一掌部襯墊件312(如圖2所示),其分別設於掌部結構11上及掌部墊21上,且掌部本體件311及掌部襯墊件312為可相互黏合的黏扣帶(魔鬼氈),但不以此為限,掌部結合件31亦可為其他的結合方式,僅要能使掌部結構11及掌部墊21可拆卸地相互結合即可。
請進一步參閱圖2至圖4所示,各指部結合件32包含一指尖本體件51、一指尖襯墊件61、一關節本體件52及一關節襯墊件62;
指尖本體件51設於指部結構12的端部;指尖襯墊件61設於指部墊22的端部,並可分離地連接指尖本體件51;關節本體件52設於指部結構12上;關節襯墊件62設於指部墊22上,並可分離地連接關節本體件52;藉此,手指外端(指尖處)透過指尖本體件51及指尖襯墊件61結合,手指關節處透過關節本體件52及關節襯墊件62,手指內端(鄰接手掌處)則有掌部結構11及掌部墊21的相互結合,因此每一指部墊22均會與指部結構12形成三角形的連接關係,故可確保指部結構12的各指節動作過程中,襯墊20的形狀與長度能夠配合指部結構12的形狀變化並保持貼靠於指部結構12,尤其在手的四指為三指節的結構,所以如果只有固定指尖而未固定手指中段或關節處,則在動作過程中襯墊20會與指部結構12分離,而無法使襯墊20與結構匹配,畢竟拉伸跟彎曲的軌跡不同,長度也會因此變化;但指部結合件32的結構不以此為限,亦可為其他構造,僅要能使指部結構12及指部墊22可拆卸地相互結合即可。
在本實施例中,指尖本體件51、指尖襯墊件61、關節本體件52及關節襯墊件62的設置位置有特別設計過,而使當指尖襯墊件61與關節襯墊件62分別結合於指尖本體件51與關節本體件52時,襯墊20的指部墊22會被拉撐,例如當襯墊20未結合機械手本體10時,指尖襯墊件61與關節襯墊件62的距離小於指尖本體件51與關節本體件52的距離等等;藉此被拉撐的指部墊22的彈性會將指尖襯墊件61與關節襯墊件62朝向彼此拉動,以使指尖襯墊件61與關節襯墊件62分別扣合於指尖本體件51與關節本體件52上,如此便可透過簡單的方式而達到穩固的結合,並且操作方便而具有快速結合及快拆的功效。
在本實施例中,拇指以外的其他四指的指部結合件32進一步包含一抗彎襯墊件63及一連接桿64(如圖4所示)。
請進一步參閱圖4、圖9、圖13及圖14所示,抗彎襯墊件63設於指部墊22上,且位於指尖襯墊件61及關節襯墊件62之間,並且與指尖襯墊件61一同可分離地連接於指尖本體件51上。抗彎襯墊件63的設置可變動被拉撐的指部墊22的彈力的拉動方向,以使該彈力會進一步將機械手本體10的指部結構12拉直(而不是拉彎),藉以抵抗使用者的手指的不自覺彎曲的肌肉張力,進而降低致動器的負載。
具體而言,抗彎襯墊件63設置在符合下列條件的位置:「當指部結構12彎曲到極限時(如圖14所示),抗彎襯墊件63與關節襯墊件62的連線L(等同指部墊22的彈力的拉動方向)仍位於指部結構12的最外端的關節的軸點S的外側」,藉此確保該彈力對該軸點S產生的力矩會將指部結構12拉直。
請進一步參閱圖6及圖8至圖10所示,連接桿64連接指尖襯墊件61及抗彎襯墊件63,在本實施例中,指尖襯墊件61、連接桿64及抗彎襯墊件63為一體成形的元件。
以下進一步說明指尖本體件51的具體結構,以及其如何配合前述的指尖襯墊件61、連接桿64及抗彎襯墊件63共同使用。
指尖本體件51遠離關節本體件52的一端凹設有一指尖扣槽511(如圖7所示);指尖本體件51面向襯墊20的一側面凹設有一安裝開口512,安裝開口512與指尖扣槽511相連通;在本實施例中,指尖本體件51由一第一片體513及一第二片體514組成,第一片體513及第二片體514相結合,並於第一片體513的頂端形成前述的指尖扣槽511,第二片體514上形成前述的安裝開口512;將指尖襯墊件61結合指尖本體件51時,首先使連接桿64及抗彎襯墊件63通過安裝開口512而進入到指尖本體件51內(如圖8所示),此時指尖襯墊件61位於指尖扣槽511的外端,接著指部墊22的彈力使指尖襯墊件61、連接桿64及抗彎襯墊件63一同朝向關節襯墊件62移動,而使抗彎襯墊件63卡合於指尖本體件51內,而指尖襯墊件61卡合於指尖扣槽511內(如圖9所示);藉此僅需要非常簡單的操作便可讓指尖襯墊件61及抗彎襯墊件63穩固的卡合指尖本體件51,而僅需要反向操作便可達到快拆的功能;此外,將指尖襯墊件61、連接桿64及抗彎襯墊件63一體成形製作,也可節省安裝所需的空間並平均分散指部結合件32對襯墊20的拉扯力,即使手部A的拉扯力量較大,襯墊20的布料也不易因拉扯而破壞。
此外,指尖襯墊件61的兩端分別朝向關節襯墊件62突出有一限位部611,該兩限位部611分別卡合於指尖本體件51的兩側,藉以強化指尖襯墊件61與指尖本體件51的卡合,但同時又不影響拆裝。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指尖襯墊件61及抗彎襯墊件63皆是透過縫合的方式固定於指部墊22上,而指尖本體件51的安裝開口512進一步為了避開抗彎襯墊件63與指部墊22的縫合處,而於安裝開口512朝向關節本體件52的周緣凹設有一避位槽5121,藉以方便使用;但指尖襯墊件61及抗彎襯墊件63與指部墊22的結合方式不以縫合為限。
請進一步參閱圖11及圖12所示,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拇指的指部結合件32的構造較為簡單,大致與前述相同但是少了抗彎襯墊件63及連接桿64,而指尖本體件51上也少了安裝開口512等構造,但如此同樣能達到快速及穩固地結合,以及快拆的功效。
請進一步參閱圖4、圖6及圖7所示,以下進一步說明關節本體件52的具體結構,以及其如何配合前述的關節襯墊件62使用。
在本實施例中,關節本體件52上貫穿成形有一L形孔521,該L形孔521的一端朝該指尖本體件51延伸而形成一封閉端5211,另一端延伸至關節本體件52的一側邊而形成一開口端5212;
關節襯墊件62自開口端5212進入至L形孔521中,並被指部墊22的彈性拉動而移動至封閉端5211且抵靠於封閉端5211;藉此同樣僅需要非常簡單的操作便可讓關節襯墊件62穩固的卡合關節本體件52,而僅需要反向操作便可達到快拆的功能。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關節襯墊件62為一縫合於指部墊22上的鈕扣,但不以此為限,亦可為其他形式。
藉由上述的構造及操作方式,使用者可輕易地將指尖襯墊件61及關節襯墊件62分別卡合指尖本體件51及關節本體件52中,並且透過襯墊20的指部墊22的彈力而使其得以穩固結合,並且拆卸上也相當方便,除此之外,整體構造相當簡單便可達到前述眾多功效。
另外,在其他實施例中,指尖與關節的卡合構造亦可顛倒過來設置,或者是指尖與關節的卡合構造均採用前述的指尖的卡合構造,或者是指尖與關節的卡合構造均採用前述的關節的卡合構造等等,其可依需求任意調整其變化;此外,指尖與關節的卡合構造亦不以前述為限,而可改為其他形式。
請進一步參閱圖1、圖3及圖15所示,前述之手部固定組件40設於機械手本體10或襯墊20上,且用以固定使用者的手部A;在本實施例中,手部固定組件40設於襯墊20上,且包含複數束帶41,各束帶41結合於襯墊20的掌部墊21或指部墊22上,且束帶41的兩端可相互結合,藉以環繞固定使用者的手掌或手指,藉以將本創作固定於使用者的手部A上;在本實施例中,束帶41的兩端設有相對應的黏扣帶(魔鬼氈)來結合,但其結合方式不以黏扣帶為限。
至於束帶41與襯墊20的結合方式,在本實施例中,襯墊20的掌部墊21貫穿成形有一切縫組211,各指部墊22上貫穿成形有至少一切縫組221,各切縫組211、221包含兩間隔設置的切縫,各束帶41貫穿其中一切縫組211、221的兩切縫,便可穩固結合於襯墊20上,而不易與襯墊20分離,而需更換或清洗束帶41時,僅需將其抽出即可,藉此方便結合及拆卸。
由於束帶41如前所述方便抽離及結合,因此可在指部墊22上設置複數切縫組221,讓使用者自行根據其手指長度而改變設置束帶41的位置,進而方便使用。
請進一步參閱圖4及圖5所示,此外,在本實施例中,指尖襯墊件61上有與束帶41配合的優化設計,如下:
第一,指部墊22的長度有限,所以能設置的切縫組221的數量亦有限,因此藉由在指尖襯墊件61及抗彎襯墊件63之間設置一連接桿64,因此束帶41亦可不穿設於切縫,而改為貫穿連接桿64與指部墊22之間(如圖5所示),如此得以在指部墊22的有限長度下進一步增加可供使用者選擇設置束帶41的位置,進而大幅提升其使用便利性。
第二,連接桿64的寬度小於指尖襯墊件61的寬度及抗彎襯墊件63的寬度,因此當束帶41貫穿連接桿64與指部墊22之間後,較寬的指尖襯墊件61及抗彎襯墊件63分別卡合束帶41的相對兩側,以提供較大面積的卡合,藉以避免束帶41相對指部墊22(沿手指的長度方向)滑動;除此之外,指尖襯墊件61的限位部611也可同時壓合束帶41,以使束帶41穩固的結合於指部墊22上。
綜上所述,本創作藉由設置可貼靠使用者手背及指背的一整片襯墊20,因此可有效增加襯墊20與使用者手部的接觸面積,而提升整體的舒適感,並且一整片的襯墊20更可隔離機械手本體10及使用者的手部,因此可有效避免機械手本體10的各關節彎曲時對使用者手部皮膚造成捲夾。
再者,本創作的襯墊20係透過前述的各項機構而可方便地結合於機械手本體10或拆卸下來(快拆),因此襯墊20可單獨拆卸下來以進行清潔,如此除方便清潔保養之外,也能使得清潔保養執行得更為徹底。
最後,在本實施例中,襯墊20朝向手部A的一面進一步具有一保潔墊結合件23,其具體來說是一魔鬼氈;保潔墊結合件23可黏貼保潔墊,降低手部A對襯墊20造成的汙染,使機械手的清潔保養更為便利。
以上所述僅是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創作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創作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創作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創作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創作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10:機械手本體 11:掌部結構 12:指部結構 20:襯墊 21:掌部墊 211:切縫組 22:指部墊 221:切縫組 23:保潔墊結合件 30:襯墊固定組件 31:掌部結合件 311:掌部本體件 312:掌部襯墊件 32:指部結合件 40:手部固定組件 41:束帶 51:指尖本體件 511:指尖扣槽 512:安裝開口 5121:避位槽 513:第一片體 514:第二片體 52:關節本體件 521L:形孔 5211:封閉端 5212:開口端 61:指尖襯墊件 611:限位部 62:關節襯墊件 63:抗彎襯墊件 64:連接桿 A:手部 L:連線 S:軸點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發明的部分元件分解圖。 圖3為本發明的襯墊的側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局部元件分解圖。 圖5為本發明的束帶的使用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指部結合件的元件分解圖。 圖7至圖9為本發明的指部結合件的組裝動作圖。 圖10為本發明的指部結合件的部分元件剖視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的指部結合件的另一元件分解圖。 圖12為本發明的指部結合件的另一部分元件剖視示意圖。 圖13及圖14為本發明的側視動作圖。 圖15為本發明的使用示意圖。
10:機械手本體
11:掌部結構
12:指部結構
20:襯墊
21:掌部墊
211:切縫組
22:指部墊
221:切縫組
30:襯墊固定組件
31:掌部結合件
311:掌部本體件
312:掌部襯墊件
32:指部結合件
51:指尖本體件
52:關節本體件
61:指尖襯墊件
62:關節襯墊件
63:抗彎襯墊件

Claims (10)

  1. 一種外骨骼機械手,其用以固定於使用者的一手部,且該外骨骼機械手包含: 一機械手本體,其包含: 一掌部結構; 複數指部結構,其連接該掌部結構; 一襯墊,其包含: 一掌部墊,其對應於該機械手本體的該掌部結構; 複數指部墊,其連接該掌部墊,且分別對應於該機械手本體的該等指部結構; 一襯墊固定組件,其設於該襯墊與該機械手本體之間,且使該襯墊可拆卸地結合於該機械手本體上; 一手部固定組件,其設於該機械手本體或該襯墊上,且用以固定該使用者的該手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該襯墊固定組件包含複數指部結合件,其分別設於該等指部結構上,且分別設於該等指部墊上;各該指部結合件包含 一指尖本體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結構的端部; 一指尖襯墊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墊的端部,並可分離地連接該指尖本體件; 一關節本體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結構上; 一關節襯墊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墊上,並可分離地連接該關節本體件。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 該襯墊的材質為具彈性的布料; 當該襯墊結合該機械手本體,而該指尖襯墊件與該關節襯墊件分別結合於該指尖本體件與該關節本體件時,該襯墊的該指部墊被拉撐,因而該襯墊的彈性將該指尖襯墊件與該關節襯墊件朝向彼此拉動,以使該指尖襯墊件與該關節襯墊件分別扣合於該指尖本體件與該關節本體件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至少其中一該指部結合件進一步包含一抗彎襯墊件,其設於相對應的該指部墊上,且位於該指尖襯墊件及該關節襯墊件之間,並可分離地連接該指尖本體件。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 具有該抗彎襯墊件的該指部結合件,其進一步包含 一連接桿,其連接於該指尖襯墊件及該抗彎襯墊件; 該襯墊的各該指部墊上貫穿成形有至少一切縫組,各至少一該切縫組包含兩間隔設置的切縫; 該手部固定組件包含複數束帶,各該束帶選擇性地貫穿其中一該切縫組的該兩切縫或貫穿該連接桿與該指部墊之間,各該束帶用以環繞固定該使用者的該手部的其中一手指。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具有該抗彎襯墊件的該指部結合件中: 該指尖本體件遠離該關節本體件的一端凹設有一指尖扣槽;該指尖本體件面向該襯墊的一側面凹設有一安裝開口,該安裝開口與該指尖扣槽相連通;該連接桿及該抗彎襯墊件選擇性地通過該安裝開口而進入到該指尖本體件內,並且該抗彎襯墊件朝向該關節襯墊件地卡合於該指尖本體件內,而該指尖襯墊件朝向該關節襯墊件地卡合於該指尖扣槽內。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各該指部結合件的該指尖襯墊件的兩端分別朝向該關節襯墊件突出有一限位部,該兩限位部分別卡合於該指尖本體件的兩側;其中,當該束帶貫穿該連接桿與該指部墊之間時,該兩限位部壓合束帶。
  8. 如請求項3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 各該關節本體件上貫穿成形有一L形孔,該L形孔的一端朝該指尖本體件延伸而形成一封閉端,另一端延伸至該關節本體件的一側邊而形成一開口端; 相對應的該關節襯墊件自該開口端進入至L形孔中,並被該襯墊的彈性拉動而移動至該封閉端且抵靠於該封閉端。
  9. 如請求項1或2或3或4或8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 該襯墊的各該指部墊上貫穿成形有至少一切縫組,各至少一該切縫組包含兩間隔設置的切縫; 該手部固定組件包含複數束帶,各該束帶選擇性地貫穿其中一該切縫組的該兩切縫,各該束帶用以環繞固定該使用者的該手部的其中一手指。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所述之外骨骼機械手,其中該襯墊固定組件包含一掌部結合件,該掌部結合件包含 一掌部本體件,其設於該機械手本體的該掌部結構上; 一掌部襯墊件,其設於該襯墊的該掌部墊上; 其中該掌部本體件及該掌部襯墊件可相互黏合的黏扣帶。
TW108132905A 2019-09-12 2019-09-12 具有可拆卸式襯墊的外骨骼機械手 TWI7196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2905A TWI719634B (zh) 2019-09-12 2019-09-12 具有可拆卸式襯墊的外骨骼機械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32905A TWI719634B (zh) 2019-09-12 2019-09-12 具有可拆卸式襯墊的外骨骼機械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9634B TWI719634B (zh) 2021-02-21
TW202110412A true TW202110412A (zh) 2021-03-16

Family

ID=75746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905A TWI719634B (zh) 2019-09-12 2019-09-12 具有可拆卸式襯墊的外骨骼機械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1963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60117B (zh) * 2021-02-24 2022-04-01 財團法人鞋類暨運動休閒科技研發中心 復健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52076B2 (en) * 2010-09-14 2014-02-18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ctive hand-extension/flexion device
CN203075562U (zh) * 2012-12-19 2013-07-24 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手指锻炼器
US10905181B2 (en) * 2014-06-19 2021-02-02 Robert Sydney Rabbeth, JR. Glove preventing hyper-extended or jammed fingers
TWM516411U (zh) * 2015-10-30 2016-02-01 Advance Healthcare Company Ltd 手部動態矯型器
WO2019016809A1 (en) * 2017-07-18 2019-01-24 Robotico Lt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HAND STRENGTH
CN208926958U (zh) * 2018-05-11 2019-06-04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仿人手型康复机械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19634B (zh) 2021-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86185U (zh) 护腕
WO2021217886A1 (zh) 一种基于绳索驱动的柔性手部功能康复装置
AU2012235983B2 (en) Support
US20130338556A1 (en) Dynamic hand splints
TW202015763A (zh) 中風生活輔具手套
TWI719634B (zh) 具有可拆卸式襯墊的外骨骼機械手
JP5115743B2 (ja) 伸縮自在なサポーター
CN112545830A (zh) 一种柔性外骨骼手套
CN211512540U (zh) 一种凹凸型可复位多段柔性康复手套
US9380820B1 (en) Clench arresting glove
US2014022817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trengthening the thenar muscles
JP2021516408A (ja) コンピュータ・マウスのユーザのパフォーマンス、快適性を向上させ、怪我を防止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KR200470707Y1 (ko) 손 운동기구
CN215081661U (zh) 一种高柔顺性柔性外骨骼手套
JP5853278B2 (ja) 手袋
CN112472514A (zh) 外骨骼机械手
US20050227814A1 (en) Exercise device
TWI830663B (zh) 手部復健副木
JP3926731B2 (ja) スポーツ用手袋
CN213965023U (zh) 一种康复手套
CN213030978U (zh) 一种康复护理用分指板
CN218943787U (zh) 一种防止手指脱出的气动手套
JP7007058B2 (ja) 手指の伸展補助具
CN210785789U (zh) 一种儿童输液用固定板
CN213190998U (zh) 颈部按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