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10053A - 功率轉換器電路中電子開關驅動方法及功率轉換器電路 - Google Patents

功率轉換器電路中電子開關驅動方法及功率轉換器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10053A
TW202110053A TW109115116A TW109115116A TW202110053A TW 202110053 A TW202110053 A TW 202110053A TW 109115116 A TW109115116 A TW 109115116A TW 109115116 A TW109115116 A TW 109115116A TW 202110053 A TW202110053 A TW 2021100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voltage
pulse signal
auxiliary
ti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5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馬丁 費爾特克勒爾
Original Assignee
奧地利商奧地利英飛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奧地利商奧地利英飛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奧地利商奧地利英飛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10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1005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1Resonant DC/D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losses
    • H02M1/0054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 H02M1/0058Transistor switching losses by employing soft switching techniques, i.e. commutation of transistors when applied voltage is zero or when current flow is zer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0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 H02M3/3352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flyback converters with galvanic isolation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of both the power stage and the feedback lo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了一種用於驅動電力轉換器中的電子開關的方法和控制電路。該方法包括:在連續驅動週期中驅動電力轉換器中的耦接至電感器的電子開關,每個驅動週期包括導通時間和斷開時間,其中,關斷時間包括延遲時間和電感器被消磁的消磁時間段,並且其中,延遲時間的結束取決於脈衝訊號的預定數量的訊號脈衝的出現。此外,脈衝訊號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脈衝訊號的第一部分表示開關兩端的電壓的局部最小值,脈衝訊號的第二部分包括藉由時間上外推第一部分的脈衝訊號而獲得的訊號脈衝。

Description

功率轉換器電路中電子開關驅動方法及功率轉換器電路
本揭露內容總體上涉及一種電力轉換器,具體涉及一種用於驅動開關模式電力轉換器中的電子開關的方法。
開關模式電力轉換器電路被廣泛用於在各種電子應用中轉換電力,各種電子應用例如機動車應用、工業應用、電信應用、家用應用或消費電子應用。開關模式電力轉換器可以包括電子開關、耦接至電子開關的電感器以及耦接至電感器的整流器電路。藉由這種類型的開關模式電力轉換器來轉換電力通常包括藉由電力轉換器在輸入端處接收輸入電壓和輸入電流以及在複數連續驅動週期中驅動電子開關,每個驅動週期包括導通時間和關斷時間,其中,電感器在導通時間期間從輸入端接收能量,並且在關斷時間期間將能量傳輸至整流器電路。藉由變換器接收能量與使變換器磁化相關聯,並且藉由變換器傳輸能量與使變換器消磁相關聯。可以藉由適當地調整導通時間和關斷時間的持續時間來調節電力轉換器的輸出參數,例如輸出電壓或輸出電流。
某些類型的電力轉換器例如反馳式轉換器可以以準諧振模式工作。在該工作模式下,在變換器已經完全消磁的時刻與新的驅動週期開始以使開關再次導通的時刻之間存在延遲時間。在該延遲時間期間,電感器和開關兩端的電壓可能發生寄生振盪,其中,該寄生振盪是由電感器的電感和寄生電容例如開關的寄生電容引起的。寄生振盪可以被檢測到並且用於決定下次何時導通開關。開關可以例如僅在開關兩端的電壓的局部最小值(谷)出現的那些時刻處導通。
在低負載條件下,即當由電力轉換器供應的負載的電力消耗低時,電力轉換器電路可以以準諧振模式工作。基本上,負載的電力消耗越低,消磁時刻與新驅動週期的開始之間的延遲時間越長。然而,寄生振盪衰減。因此,期望的延遲時間不應該長於寄生振盪衰減到使得不再能檢測到局部最小值等的程度的時間段。否則,開關可能保持關斷,因為將不再檢測到觸發開關導通的事件,例如開關兩端的電壓的局部最小值。
電力轉換器可以從準諧振模式改變為另一種工作模式,例如變頻模式,在變頻模式下,頻率產生器確定開關導通的時刻。然而,工作模式的改變可能導致傳輸至負載的電力不連續。因此,需要在輸出電力可以連續變化的寬輸出電力範圍內操作電力轉換器。
一個示例涉及一種方法。該方法包括在連續驅動週期中驅動電力轉換器中的耦接至電感器的電子開關,每個驅動週期包括導通時間和關斷時間。關斷時間包括電感器被消磁的消磁時間段和延遲時間,其中,延遲時間的結束取決於包括複數連續訊號脈衝的脈衝訊號的預定數量的訊號脈衝的出現。此外,脈衝訊號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脈衝訊號的第一部分表示開關兩端的電壓的局部最小值,脈衝訊號的第二部分包括藉由時間上外推第一部分的脈衝訊號而獲得的訊號脈衝。
另一示例涉及一種控制電路,該控制電路被配置成在連續驅動週期中驅動電力轉換器中的耦接至電感器的電子開關,每個驅動週期包括導通時間和關斷時間,其中,關斷時間包括電感器被消磁的消磁時間段和延遲時間。控制電路被配置成根據包括複數連續訊號脈衝的脈衝訊號的預定數量的訊號脈衝的出現來結束延遲時間,並且產生脈衝訊號使得脈衝訊號的第一部分表示開關兩端的電壓的局部最小值,並且脈衝訊號的第二部分包括藉由時間上外推產生的第一部分的脈衝訊號而獲得的訊號脈衝。
在下面的詳細描述中,參照附圖。附圖形成說明書的一部分,並且出於說明目的,示出了可以如何使用和實施本發明的示例。應當理解的是,除非另外特別指出,否則本文中所描述的各種實施方式的特徵可以彼此組合。
圖1示出了電力轉換器的一個示例。該電力轉換器包括被配置成接收輸入電壓VIN 的輸入端11、12和被配置成提供輸出電壓VOUT 和輸出電流IOUT 的輸出端13、14。電力轉換器可以被配置成調節輸出參數,例如輸出電壓VOUT 、輸出電流IOUT 或輸出功率(藉由輸出電壓VOUT 乘以輸出電流IOUT 給出輸出功率),使得輸出參數具有預定值。
參照圖1,電力轉換器還包括連接至輸入端11、12的開關電路2和連接在開關電路2與輸出端13、14之間的整流器電路3。開關電路2包括電子開關22和耦接至電子開關22的電感器21。由在電子開關22的驅動輸入端處接收的驅動訊號SDRV 來控制電子開關22,使得電子開關22依賴於驅動訊號SDRV 而導通或關斷。可以使用任何類型的電子開關,例如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IGBT(絕緣柵雙極電晶體)、HEMT(高電子遷移率電晶體)等來實現電子開關22。
在圖1所示的電力轉換器中,電感器21與開關22串聯連接,並且藉由電子開關22的開關模式操作來控制藉由電感器21的電流I21。這在下文中進一步詳細說明。可以以各種方式實現開關電路2。下面在下文中參照圖2和圖3進一步說明兩個示例。
參照圖1,電力轉換器可選地包括變換器的輔助繞組23。該輔助繞組23與初級繞組211 和次級繞組212 感應地耦接。輔助繞組23兩端的電壓VAUX 在下文中稱為輔助電壓。輔助電壓VAUX 基本上與電感器21兩端的電壓V21成比例,其中,輔助電壓VAUX 與電感器21兩端的電壓V21之間的比例因數取決於輔助繞組23的匝數與電感器的匝數之間的比率。根據一個示例,輔助電壓VAUX 是參考第二輸入節點12的電壓。該第二輸入節點12在下文中也稱為接地節點。電感器21兩端的電壓V21在下文中也稱為電感器電壓。
參照圖1,電力轉換器還包括回饋電路15。回饋電路15接收表示要被調節的輸出參數的輸出訊號SOUT 。即,輸出訊號SOUT 可以表示輸出電壓VOUT 、輸出電流IOUT 或輸出功率POUT 。根據一個示例,輸出訊號SOUT 表示輸出電壓VOUT ,並且基本上與輸出電壓VOUT 成比例。根據一個示例,輸出訊號SOUT 表示輸出電流IOUT ,並且基本上與輸出電流IOUT 成比例。可以藉由使用任何種類的電壓、電流或功率測量電路以常規方式測量相應的輸出參數來獲得輸出訊號SOUT 。這樣的電路是眾所周知的,因此在這方面不需要進一步的說明。
回饋電路15被配置成基於輸出訊號SOUT 產生回饋訊號SFB 。電力轉換器還包括驅動電路4,該驅動電路4在第一輸入端41處接收回饋訊號SFB ,並且被配置成基於回饋訊號SFB 在輸出端40處產生驅動訊號SDRV 。參照圖1,連接至輸出端13、14的負載Z(以虛線示出)可以接收由電力轉換器提供的輸出電力。依賴於負載Z的電力消耗,經調節的輸出參數例如輸出電壓VOUT 或輸出電流IOUT 可以變化。回饋電路15被配置成產生回饋訊號SFB 使得回饋訊號SFB 抵消經調節的輸出參數的這樣的變化,基於該回饋訊號SFB 驅動電子開關22。更具體地,產生回饋訊號SFB ,使得在電力轉換器的穩定狀態下,藉由電子開關22的開關模式操作控制的電力轉換器的輸入電力基本上等於由負載Z接收的輸出電力。回饋電路15和驅動電路4形成控制回路,該控制回路被配置成調節輸出參數。
藉由回饋電路15產生回饋訊號SFB 可以包括將輸出訊號SOUT 與參考訊號SREF 進行比較、基於將輸出訊號SOUT 與參考訊號SREF 進行比較來計算誤差訊號以及基於誤差訊號產生回饋訊號SFB 。參考訊號SREF 表示輸出參數的期望值。基於誤差訊號產生回饋訊號SFB 可以包括使用具有P(比例)特性、I(積分)特性、PI(比例-積分)特性或PID(比例-積分-微分)特性中的任一種的濾波器對誤差訊號進行濾波。基於誤差訊號在電力轉換器中產生回饋訊號是眾所周知的,因此在這方面不需要進一步的說明。
參照圖1,耦接器16可以連接在回饋電路15與驅動電路4之間。例如,當輸入端11、12與輸出端13、14之間存在電流隔離時,可以使用這樣的耦接器16。可以藉由連接在輸入端11、12與輸出端13、14之間的任何類型的變換器來形成輸入端與輸出斷之間的電流隔離。耦接器16被配置成經由電流隔離將回饋訊號SFB 從回饋電路15傳輸至驅動電路4。耦接器16可以包括光耦接器、電感耦接器、電容耦接器等。
整流器電路3被配置成對由開關電路2提供的電壓進行整流。可以以各種方式實現整流器電路3。在圖2中示出了整流器電路3的一個示例。在該示例中,整流器電路3包括具有連接至次級繞組212 的整流器元件31和電容器32的串聯電路。根據一個示例,輸出電壓VOUT 是電容器32兩端的電壓。
參照以上,可以以各種方式實現開關電路2。在下文中,參照圖3和圖4說明兩個示例。在圖3所示的示例中,電力轉換器被實現為反馳式轉換器,並且在圖4所示的示例中,電力轉換器被實現為升壓轉換器。
圖3所示的反馳式轉換器包括具有初級繞組21和次級繞組24的變換器,其中,初級繞組21形成與電子開關22串聯連接的電感器。包括初級繞組211 和電子開關22的串聯電路連接至輸入端11、12。即,包括初級繞組21和電子開關22的串聯電路連接在輸入端11、12的第一輸入節點11與第二輸入節點12之間。次級繞組24與初級繞組21電感地耦接並且次級繞組24連接至整流器電路3。根據一個示例,次級繞組24的繞組方向(winding sense)與初級繞組21的繞組方向相反。在該電力轉換器中,藉由電子開關22的開關模式操作來控制藉由變換器的初級繞組21的電流I21。在該示例中,電感器電壓V21是初級繞組21兩端的電壓。變換器在輸入端11、12與輸出端13、14之間提供電流隔離,使得輸入電壓VIN 與輸出電壓VOUT 可以參考不同的電勢。
在圖4所示的升壓轉換器中,電感器21是例如扼流圈,並且與開關22串聯連接,其中,包括電感器21和電子開關22的串聯電路連接至輸入端11、12。整流器電路3連接在電感器21和開關22所連接的電路節點與輸出端13、14之間。在該電力轉換器中,輸入電壓VIN 和輸出電壓VOUT 可以參考相同的電勢。
以開關模式的方式操作電子開關22包括在複數連續驅動週期中操作電子開關22,其中,在這些驅動週期中的每個驅動週期中,電子開關22導通達導通時間,並且關斷達關斷時間。這在下面參照圖5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5示出了藉由電感器21的電流I21、電感器兩端的電壓V21、輔助電壓VAUX 、開關22兩端的電壓V22以及驅動訊號SDRV 的訊號圖。另外,圖5還示出了在電力轉換器被實現為反馳式轉換器時藉由變換器的次級繞組的電流I3。圖5說明了在一個驅動週期中操作電力轉換器。由導通時間的持續時間TON 加上關斷時間的持續時間TOFF 給出驅動週期的持續時間T。“導通時間”是電子開關22被導通的時間段,並且“關斷時間”是電子開關22被關斷的時間段。當驅動訊號SDRV 具有導通電位準時,電子開關22導通,並且當驅動訊號SDRV 具有關斷電位準時,電子開關22斷開。僅出於說明的目的,在圖5中所示的示例中,導通電位準是高訊號電位準並且關斷電位準是低訊號電位準。
參照圖5,電感器電流I21在導通時間期間增加(其中,初級電流I21的增加基本上與輸入電壓VIN 成比例,並且與電感器21的電感成反比)。在反馳式轉換器中,在導通時間期間,藉由次級繞組24的電流I3為零。在每種情況下,電感器電壓V21基本上等於輸入電壓VIN ,並且開關電壓V22基本上為零。在圖5所示的示例中,輔助電壓VAUX 的繞組方向使得輔助電壓VAUX 在導通時間期間為負。輔助電壓VAUX 的幅值與電感器電壓V21的幅值成比例。因此,在導通期間,輔助電壓VAUX 的幅值與輸入電壓VIN 成比例。
當開關22關斷時,(a)在反馳式轉換器中,電感器電流I21(以及藉由開關22的電流I22)變為零,並且藉由次級繞組24的電流I3躍升到初始值,其從初始值逐漸減小;以及(b)在升壓轉換器中,電感器電流I21從其在導通時間結束時已經達到的電位準減小(並且藉由開關22的電流I22變為零)。在兩種情況下,電感器電壓V21改變其極性,並且等效地輔助電壓VAUX 改變其極性。在反馳式轉換器中,(a)基本上由n∙VOUT 給出電感器電壓V21的幅值,其中,n由初級繞組211 的匝數N1 與次級繞組212 的匝數N2 之間的比率給出(n = N1 /N2 );以及(b)在升壓轉換器中,基本上由VOUT -VIN 給出電感器電壓V21的幅值,其中,VOUT 高於VIN 。在關斷時間期間,輔助電壓VAUX 的幅值再次與電感器電壓成比例。此外,在關斷時間期間,開關電壓V22(a)在反馳式轉換器中基本上等於輸入電壓VIN 加上電感器電壓V21的幅值;以及在升壓轉換器中基本上等於輸出電壓VOUT
在導通時間期間,能量被磁儲存在電感器21中,並且在關斷時間期間,該能量經由整流器電路3從電感器21傳輸至輸出端13、14。在電感器21中儲存能量與使電感器磁化相關聯,並且將能量從電感器21傳輸至輸出端13、14與使電感器消磁相關聯。在圖5所示的示例中,關斷時間足夠長以使電感器21完全消磁。當變換器完全消磁時,(負)電感器電壓V21增大,並且(正)輔助電壓VAUX 減小。在圖5中,tDEMAG 表示電感器已經被消磁的時刻。此外,在圖5所示的示例中,當開關22再次導通時,在消磁時刻tDEMAG 與新的驅動週期的開始之間存在延遲時間TDEL 。電力轉換器的這種類型的工作模式通常被稱為不連續電流模式(DCM)。
在延遲時間TDEL 期間,即在變換器已經被完全消磁之後,可能會出現電感器電壓V21和開關電壓V22的寄生振盪。這些振盪可能是由於電感器的電感和寄生電容器例如開關22的寄生輸出電容器引起的。在振盪期間,開關電壓V22圍繞由輸入電壓的電位準給出的電壓電位準振盪。為了減少與導通開關22相關聯的損耗,可能期望在開關電壓V22已經達到局部最小值時導通開關22。開關22在開關電壓V22已經達到最小值時導通的DCM通常被稱為準諧振模式。
參照圖5,開關電壓V22在消磁時刻tDEMAG 之後的寄生振盪的一個週期的持續時間的大約一半(50%)處達到第一最小值。基本上,消磁時刻tDEMAG 與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谷)之間的時間差由(i-0.5)· TOSC 給出,其中,TOSC 是寄生振盪的一個週期的持續時間並且在下文中被簡稱為一個振盪週期,並且i為整數,其中i ≥ 1。輔助電壓VAUX 在零附近振盪,並且可以用於檢測開關電壓V22達到局部最小值的那些時刻。基本上,在輔助電壓VAUX 已經沿預定方向零交火之後在一個振盪週期TOSC 的四分之一(25%)處出現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在圖5所示的示例中,在輔助電壓VAUX 已經變為負值之後在一個振盪週期的四分之一(25%)處出現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在關斷時間期間,在輔助電壓VAUX 的第一次零交火之後在一個振盪週期的四分之一處出現開關電壓V22的第一局部最小值。在圖5所示的示例中,在開關22導通之前,允許經過若干局部最小值(谷)。這通常稱為跳谷。在谷之外導通電子開關22可能導致開關損耗顯著增加,特別是在開關電壓V22高時。
特別地在負載Z的電力消耗低時,使用跳谷。基本上,隨著負載的電力消耗降低,延遲時間TDEL 增加,並且在開關22再次導通之前跳過的谷的數量增加。例如,根據輸入電壓VIN ,開關電壓V22可以具有不同的波形,並且因此輔助電壓VAUX 可以具有不同的波形。在圖6A至圖6D中示出開關電壓V22的一些示例。圖6A和圖6B示出了當輸入電壓VIN 相當高時的開關電壓V22,並且在圖6C和圖6D所示的示例中,輸入電壓VIN 相當低。在每種情況下,寄生振盪在延遲時間TDEL 期間衰減,即,寄生振盪的幅度在延遲時間TDEL 內減小。
寄生振盪在延遲時間TDEL 期間的這種衰減通常使用準諧振工作模式來限制延遲時間,該延遲時間足夠短以可靠地檢測輔助電壓VAUX 的零交火。對於較長的延遲時間,可能無法檢測到輔助電壓VAUX 的零交火。在其中可以可靠地檢測零交火的延遲時間可能會根據各種參數例如輸入電壓VIN 而變化。基本上,隨著負載Z的電力消耗降低,跳過的谷的數量可能增加。在常規方法中,限定了允許跳過的谷的最大數量,並且當電力消耗降低到已經達到跳過的谷的最大數量的電力消耗以下時,電力轉換器改變成另一種工作模式。然而,改變成另一種工作模式可能會導致由電力轉換器輸出到負載Z的電力的不連續性。
圖7示出了用於操作電力轉換器的方法的一個示例。在該方法中,藉由人為產生脈衝訊號SZCD 訊號的訊號脈衝,將延遲時間TDEL 擴展成超過延遲時間臨界值TDEL_MAX 。可以被稱為擴展跳谷模式的該方法使得可以在寬輸出電力範圍內並且特別是在輸出電力非常低時以相同的操作模式來操作電力轉換器。下面說明人為產生脈衝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的示例。
在常規方法中,基於輔助電壓VAUX 產生脈衝訊號SZCD 。更具體地,可以藉由將輔助電壓VAUX 與某個臨界值例如零進行比較來產生脈衝訊號。在圖5中還示出了基於輔助電壓VAUX 產生的脈衝訊號SZCD 的一個示例。在這種情況下,脈衝訊號SZCD 指示輔助電壓VAUX 零交火時的那些時刻,並且因此脈衝訊號SZCD 包括關於開關電壓V22的谷的適時位置的資訊。這種脈衝訊號通常被稱為零交火檢測訊號。在圖5所示的示例中,例如,在脈衝訊號SZCD 具有在第一方向上的邊沿之後在一個振盪週期的大約四分之一處出現開關電壓V22的谷,該第一方向在該示例中是從高訊號電位準到低訊號電位準。
當輔助電壓VAUX 的幅值下降到某個臨界值以下時,可能無法可靠地檢測到輔助電壓的零交火。在圖7所示的方法中,SZCD 訊號的訊號脈衝被外推至超出輔助電壓VAUX 已經下降到預定臨界值以下時的時刻,其中,這些外推訊號脈衝的頻率基本上等於可以在常規方法中基於輔助電壓VAUX 產生的訊號脈衝的頻率。下面在下文中進一步說明詳細資訊。在圖7所示的示例中,SZCD1 表示基於將輔助電壓VAUX 與預定臨界值進行比較而產生的脈衝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並且SZCD2 表示藉由外推產生的脈衝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
藉由將輔助電壓VAUX 與預定臨界值進行比較而產生的訊號脈衝SZCD1 表示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更具體地,在該示例中,這些訊號脈衝的下降邊緣在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之前在振盪週期的四分之一處出現。因此,使用這些訊號脈衝的下降邊緣,限定了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出現的時刻。
在圖8中示出了被配置成以圖7中所示的方法操作電力轉換器的控制電路4的一個示例。參照圖8,控制電路4包括連接至輔助繞組23的第二輸入端42和連接至接地節點GND的第三輸入端43,使得輔助電壓VAUX 可用在第二輸入端42與第三輸入端43之間。在下文中,第二輸入端42也被稱為輔助電壓輸入端,並且第三輸入端43也被稱為接地輸入端。控制電路4還包括驅動電路5,該驅動電路5被配置成基於在第一輸入端41處接收到的回饋訊號SFB 和脈衝訊號SZCD 來產生驅動訊號SDRV 。由脈衝訊號產生器6基於來提供脈衝訊號SZCD
在圖9中示出了驅動電路5的一個示例。參照圖9,驅動電路5包括鎖存器51,其中,鎖存器51提供驅動訊號SDRV 。可選地,驅動器(未示出)連接在鎖存器51與開關22之間,並且被配置成基於鎖存器51的輸出訊號產生適於驅動開關22的驅動訊號SDRV 。鎖存器51接收導通時間開始訊號SSTART 和導通時間結束訊號SEND ,並且被配置成根據導通時間開始訊號SSTART 和導通時間結束訊號SEND 來產生驅動訊號SDRV 的導通電位準。在下文中,導通時間開始訊號SSTART 簡稱為開始訊號,並且導通時間結束訊號SEND 簡稱為結束訊號。僅出於說明的目的,鎖存器51在圖9所示的示例中是SR觸發器,並且在置位輸入端S處接收開始訊號SSTART 以及在重置輸入端R處接收結束訊號SEND
參照圖9,驅動電路5還包括零交火控制器或跳谷控制器53以及計數器54,零交火控制器或跳谷控制器53接收回饋訊號SFB 並輸出脈衝參考訊號SZC_REF ,計數器54接收脈衝參考訊號SZC_REF 和脈衝訊號SZCD 。計數器54被配置成當在關斷時間期間已經出現由脈衝參考訊號SZC_REF 限定的脈衝數量時,產生開始訊號SSTART 。可選地,延遲元件連接在計數器54與鎖存器之間,其中,延遲元件52可以將產生起始訊號SSTART 延遲達寄生振盪的一個週期的四分之一,如已經參照圖5說明的。
參考上文,可以產生回饋訊號SFB ,使得其指示負載Z的電力消耗。此外,脈衝參考訊號SZC_REF 限定在開關22再次導通之前允許經過的脈衝訊號SZCD 的脈衝數量。因此,脈衝參考訊號SZC_REF 限定延遲時間TDEL 。根據一個示例,跳谷控制器53被配置成根據回饋訊號SFB 產生脈衝參考訊號SZC_REF ,使得隨著藉由回饋訊號SFB 表示的電力消耗降低,允許經過的脈衝數量增加。以這種方式,延遲時間TDEL 增加,並且因此,開關22的開關頻率隨著電力消耗的降低而降低。
參照圖9,由導通時間控制電路55提供結束訊號SEND ,其中,導通時間控制電路55接收開始訊號SSTART 和回饋訊號SFB 。導通時間控制電路55控制導通時間的持續時間,並且在已經經過由導通時間控制電路55限定的時間段之後使鎖存器51產生驅動訊號SDRV 的關斷電位準。該時間段取決於回饋訊號SFB 。該時間段還可以取決於電力轉換器的其他參數,例如輸入電壓VIN 。至少基於回饋訊號例如回饋訊號SFB 控制電力轉換器中的導通時間是眾所周知的,因此在這方面不需要進一步說明。
圖10更詳細地示出了脈衝訊號產生器6的一個示例。在該示例中,脈衝訊號產生器6包括比較器電路61,該比較器電路61接收輔助電壓VAUX ,並且被配置成基於將輔助電壓VAUX 與由參考電壓源612提供的參考電壓VREF1 進行比較來產生第一脈衝訊號SZCD1 。根據一個示例,參考電壓VREF1 為零。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省略參考電壓源612。根據參考電壓VREF1 是零還是不同於零,在下文中將輔助電壓VAUX 與參考電壓VREF1 交叉的事件稱為零交火。
參照圖10,脈衝訊號產生器6還包括邏輯電路62,該邏輯電路62接收第一脈衝訊號SZCD1 、來自內部訊號產生器63的第二脈衝訊號SZCD2 和來自評估電路64的選擇訊號SEL。由邏輯電路62基於第一脈衝訊號SZCD1 和第二脈衝訊號SZCD2 以及選擇訊號SEL來提供驅動電路5(圖10中未示出)接收的脈衝訊號SZCD 。在下文中,由邏輯電路提供的脈衝訊號SZCD 也被稱為輸出脈衝訊號或總脈衝訊號。
邏輯電路62被配置成根據選擇訊號SEL基於根據輔助電壓VAUX 產生的第一脈衝訊號SZCD1 或根據選擇訊號SEL的內部產生的第二脈衝訊號SZCD2 ,來輸出脈衝訊號SZCD 。根據一個示例,當輔助電壓VAUX 的幅值已經減小到預定臨界值以下時,邏輯電路62基於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產生輸出脈衝訊號SZCD 。可以以各種方式實現對振盪幅度降低到預定臨界值以下的檢測。
在圖10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用於檢測振盪幅度的這樣的衰減。基本上,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一個週期等於輔助電壓VAUX 的一個週期。然而,占空比可以在延遲時間TDEL 內減小,占空比是第一脈衝訊號SZCD1 具有第一訊號電位準的時間段與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一個週期的持續時間之間的比率。在延遲時間TDEL 的開始處,占空比可以基本上為50%,並且然後減小。在該示例中,用於產生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參考電壓VREF1 可以為零或者特別地高於零(VREF1 > 0)。在圖7中示出了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一個示例。
在圖10所示的示例中,評估電路64被配置成評估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占空比,並且在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占空比大於最大臨界值或小於最小臨界值時,使邏輯電路62選擇第二脈衝訊號SZCD2 以用於產生輸出脈衝訊號SZCD 。根據一個示例,最大臨界值在70%與90%之間,特別地在80%與90%之間,並且下限臨界值在10%與30%之間,特別地在10%與20%之間。
在圖11中示出了內部訊號產生器63的一個示例。在該示例中,內部訊號產生器63接收輸出脈衝訊號SZCD ,並包括延遲元件631。延遲元件631接收輸出脈衝訊號SZCD ,並且被配置成藉由延遲輸出脈衝訊號SZCD 來產生第二脈衝訊號SZCD2 。更具體地,當延遲元件631接收輸出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時,其輸出第二脈衝訊號的訊號脈衝,使得在輸出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與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的訊號脈衝之間存在預定的延遲時間。根據一個示例,“輸出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與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的訊號脈衝之間的預定的延遲時間”包括在輸出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的預定邊沿與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的訊號脈衝的相應邊沿之間存在預定的延遲時間。輸出脈衝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和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的訊號脈衝可以具有相同的脈衝長度,但是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脈衝長度。
在圖12中示出內部訊號產生器63的功能,圖12示出了輸出脈衝訊號SZCD 和由內部訊號產生器63提供的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的訊號圖。在該示例中,基於輸出脈衝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產生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的每個訊號脈衝,使得在輸出脈衝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的預定邊沿與由內部訊號產生器63提供的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的訊號脈衝的預定邊沿之間存在預定時間段T2。僅出於說明的目的,在圖11中示出的示例中,預定邊沿是下降邊緣。由藉由延遲元件631產生的延遲時間給出時間段T2。
圖13示出了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第二脈衝訊號SZCD2 和輸出脈衝訊號SZCD 的訊號圖的示例,以說明圖10中所示的脈衝訊號產生器6的功能。在該示例中,在延遲時間的第一部分期間,由第一脈衝訊號SZCD1 限定輸出脈衝訊號SZCD ,因為由評估電路64評估的占空比在預定範圍內。在延遲時間的第二部分中,輸出脈衝訊號SZCD 由內部產生的第二脈衝訊號SZCD2 限定,因為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占空比在預定範圍之外。在第一部分期間,輸出脈衝訊號SZCD 的一個週期的持續時間T1由第一脈衝訊號SZCD1 限定並且因此由輔助電壓VAUX 限定。該持續時間在下文中被稱為第一持續時間T1,並且基本上等於寄生振盪的一個週期TOSC 的持續時間。因此,脈衝訊號SZCD 包括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脈衝訊號SZCD 由第一脈衝訊號SZCD1 限定,並且表示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此外,脈衝訊號SZCD 包括第二部分,在第二部分中,脈衝訊號SZCD 由第二脈衝訊號SZCD2 限定,第二脈衝訊號SZCD2 藉由時間上外推第一脈衝訊號SZCD1 ,即藉由時間上外推脈衝訊號SZCD 的第一部分而獲得。
在延遲時間的第二部分期間,輸出脈衝訊號SZCD 的一個週期的持續時間T2由內部訊號產生器63限定。更具體地,在下文中被稱為第二持續時間的該持續時間T2由內部訊號產生器63中的延遲元件的延遲時間限定。該第二持續時間T2適配第一持續時間T1,即,寄生振盪的一個週期TOSC 的持續時間。可以藉由測量或模擬獲得寄生振盪的一個週期的持續時間,使得可以相應地實現內部訊號產生器63。“適配”可以包括第二持續時間T2基本上等於第一持續時間T1或者比第一持續時間長。“更長”可以包括長5%至40%。
參考以上,基於延遲時間TDEL 的第一部分中的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產生輸出脈衝訊號SZCD 。在該第一部分中,輔助電壓的幅值相對高,使得在谷之外導通開關22可能會引起高開關損耗。在該部分延遲時間中,脈衝訊號SZCD 由輔助電壓VAUX 控制,使得可以精確地檢測谷的位置。在第二部分中,寄生振盪已經衰減,使得可能由於未在谷中正確導通而引起小的開關損耗變化。在第二部分中,寄生振盪甚至可能已經衰減到零,使得可能不存在開關電壓V22的谷。因此,在該第二部分中,第二持續時間T2與第一持續時間T1的偏差可以被認為是可接受的。
參照圖6D,寄生振盪可以是不對稱的。出於比較的原因,在圖6C中示出了相當對稱的寄生振盪。特別地,當在電力轉換器中使用的開關22具有根據開關電壓V22而顯著變化的輸出電容時,可能發生不對稱的寄生振盪。例如可以用作電子開關22的超結MOSFET具有這樣的電壓相關的輸出電容。在這種情況下,評估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占空比可能不適於檢測寄生振盪已經衰減到一定程度的時刻。因此,根據圖14所示的另一示例,脈衝訊號產生器6包括評估電路65,該評估電路65被配置成直接評估輔助電壓VAUX 。根據一個示例,該評估電路65被配置成在輔助電壓VAUX 已經下降到預定臨界值以下達預定時間段或者在預定訊號範圍內達預定時間段時,使邏輯電路62選擇第二脈衝訊號SZCD2 。該訊號範圍可以以各種方式實現。下面參照圖15A至圖15C說明一些示例。
根據圖15A中所示的一個示例,訊號範圍是恆定的。即,評估電路65監測輔助電壓VAUX 是否低於第一臨界值(上限臨界值)VAUX_TH1 並且高於第二臨界值(下限臨界值)達預定的監測時間段TM 。第一臨界值VAUX_TH1 和第二臨界值VAUX_TH2 可以相對於零是對稱的。然而,這僅是一個示例。還可以實現第一臨界值VAUX_TH1 和第二臨界值VAUX_TH2 ,使得這些臨界值中的一個例如第一臨界值VAUX_TH1 具有比這些臨界值中的另一個高的幅值。
使用如圖15A所示的評估方案,脈衝訊號產生器6從基於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產生輸出脈衝訊號SZCD 切換到基於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產生輸出脈衝訊號SZCD ,其中,切換僅基於輔助電壓VAUX 並且與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無關。這可能會導致輸出脈衝訊號SZCD 中出現毛刺。根據另一示例,訊號範圍使得第一臨界值VAUX_TH1 和第二臨界值VAUX_TH2 中的至少一個的幅值在監測時間段TM 期間減小。在圖15B所示的示例中,第一臨界值VAUX_TH1 的幅值減小,並且第二臨界值的幅值恆定。此外,在該示例中,第一臨界值VAUX_TH1 的幅值的減小包括一個階梯式減小。根據一個示例,減小的第一臨界值VAUX_TH1 的訊號電位準等於或低於用於產生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參考電壓VREF1 。在該示例中,僅當輔助電壓VAUX 低於參考電壓VREF1 達預定時間段時,脈衝訊號產生器6才切換成基於第二脈衝訊號SZCD2 產生輸出脈衝訊號SZCD 。在該預定時間段內,不產生第一脈衝訊號SZCD1 的訊號脈衝,這可以有助於避免輸出脈衝訊號SZCD 中的毛刺。
根據圖15C所示的另一示例,兩個臨界值VAUX_TH 、VAUX_TH2 的幅值均減小。此外,這些臨界值VAUX_TH 、VAUX_TH2 中的每一個在一定時間範圍內連續減小。
根據一個示例,監測時間段TM 等於或長於寄生振盪的一個週期的持續時間TOSC 。如從圖6D可以看出的,寄生振盪的一個週期的持續時間TOSC 可以變化。因此,可以選擇監測時間段TM ,使得其等於或長於寄生振盪的一個週期的最大預期持續時間。
基於內部產生的第二脈衝訊號SZCD2 提供輸出脈衝訊號SZCD 在寄生振盪已經衰減到無法再基於輔助電壓VAUX 檢測到零交火的程度之前開始。在下文中,低於該幅度不再能夠檢測到零交火的寄生振盪的幅度稱為可檢測極限,其中,可檢測極限可以具有與輔助電壓VAUX 的負訊號電位準相關聯的第一極限和與輔助電壓VAUX 的正訊號電位準相關聯的第二極限。根據一個示例,第一臨界值VAUX_TH1 和第二臨界值VAUX_TH2 使得它們對應於可檢測極限的至少5倍。根據一個示例,選擇第一臨界值VAUX_TH1 和第二臨界值VAUX_TH2 使得它們在可檢測極限的5倍與10倍之間。
在圖16中示出了脈衝訊號產生器6的另一個示例。在該示例中,脈衝訊號產生器6包括串聯連接在控制電路4的輔助電壓輸入端42與接地輸入端43之間的電壓限制器68和電阻器67。控制電路4可以被實現為積體電路(IC)。在這種情況下,電阻器67可以是連接在輔助繞組23與IC的相應輸入端之間的外部電阻器。
參照圖16,脈衝訊號產生器6還包括電流感測器69,電流感測器69被配置成測量從輔助繞組23經由電阻器67和電壓限制器68至接地輸入端43的電流IAUX 。電流IAUX 在下文中也被稱為輔助電流。評估電路66從電流感測器接收表示輔助電流IAUX 的電流測量訊號S69,並輸出選擇訊號SEL。
當如圖16所示實現脈衝訊號產生器6時,比較器電路61可以監測電壓限制器68兩端的電壓VZCD ,而不是監測輔助電壓VAUX 。電壓限制器68被配置成當輔助電壓VAUX 為正時將電壓VZCD 箝位(clamp)到第一(正)電位準,並且當輔助電壓VAUX 為負時將電壓VZCD 箝位到第二(負)電位準。根據一個示例,這些電壓電位準高於參考電壓VREF1 。可以被稱為箝位元的輔助電壓或交叉檢測電壓的電壓限制器68兩端的電壓VZCD 與輔助電壓VAUX 不成比例。然而,每當輔助電壓VAUX 低於參考電壓VREF1 時,箝位元的輔助電壓VZCD 低於參考電壓VREF1 。因此,電壓限制器兩端的電壓VZCD 可以用於檢測輔助電壓VAUX 與參考電壓VREF1 交叉時的時刻。在每種情況下,由比較器電路61輸出的第一脈衝訊號SZCD1 表示輔助電壓VAUX 與參考電壓VREF1 (例如零)交叉的那些時刻。
當輔助電壓VAUX 高於由電壓限制器68限定的電壓極限(limit)時,輔助電流IAUX 流過電壓限制器68。在圖16所示的示例中,輔助電流IAUX 的幅值基本上由下式給出:
Figure 02_image001
(1) 其中,R67是電阻器67的電阻,並且VZCD 是電壓限制器68兩端的電壓。根據一個示例,電壓限制器68被實現為使得交叉檢測電壓VZCD 顯著低於輔助電壓VAUX ,使得與輔助電壓VAUX 相比,交叉檢測電壓VZCD 是可以忽略的。在這種情況下,由電流感測器69測量的輔助電流IAUX 基本上與輔助電壓VAUX 成比例。因此,藉由測量輔助電流IAUX 並監測輔助電流IAUX ,可以監測輔助電壓VAUX
圖17示出了電壓限制器68、電流感測器69和評估電路66的一個示例。參照圖17,電壓限制器68包括連接在驅動電路4的輔助電壓輸入端42與接地輸入端43之間的第一電晶體N1。第一電晶體N1箝位元交叉檢測電壓VZCD 。下面在下文中進一步詳細說明在導通狀態下驅動第一電晶體N1使得其箝位元交叉檢測電壓VZCD
電壓限制器68還包括連接在第一電路節點M1與接地節點43之間的第二電晶體N2和連接在第一電路節點M1與輔助電壓輸入端42之間的第三電晶體N3。此外,電流調節器被配置成根據輔助電壓VAUX 的極性,以兩種不同方式控制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流入第一電路節點的電流IM1 是從可獲得電源電壓VDD的電源節點M3提供的。可以藉由控制電路4中的電源電路(圖中未示出)來提供電源電壓。該電源可以基於輔助電壓VAUX 或基於由控制電路4接收的任何其他輸入電壓來產生電源電壓VDD。
當輔助電壓VAUX 為正時,調節器控制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使得第一電晶體N1和第二電晶體N2在相同的工作點工作,並且藉由第三電晶體N3的電流IN3 為零。在這種情況下,藉由第二電晶體N2的電流IN2 的電流電位準與藉由第一電晶體N1的電流IN1 成比例,其中,藉由第一電晶體N1的電流IN1 等於輔助電流IAUX 。根據一個示例,第一電晶體N1和第二電晶體N2具有相同的長度和相同的寬度。在這種情況下,藉由第二電晶體N2的電流IN2 和輔助電流IAUX 具有相同的電流電位準。
根據一個示例,調節器包括運算放大器OP1,該運算放大器OP1具有連接至第一電路節點M1的第一輸入端和連接至第二電路節點M2的第二輸入端。當輔助電壓VAUX 具有第一極性時,由比較器K1控制的開關S2將第二電路節點M2連接至第二輸入端42。在這種情況下,運算放大器OP1控制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使得第一電路節點M1處的電勢等於第二輸入端42處的電勢,以使第三電晶體N3兩端的電壓為零。因此,如上面提到的,藉由第三電晶體N3的電流IN3 為零。
調節器還包括由運算放大器OP1驅動並連接在電源節點M3與接地節點43之間的可變電阻器N7以及電流鏡P1、P2、P3。根據一個示例,可變電阻器N7包括由運算放大器驅動的電晶體。可選地,在運算放大器OP1的輸出端與可變電阻器N7的電晶體之間連接濾波器。該濾波器可以包括具有電阻器R和電容器C1的串聯電路。
電流鏡P1、P2、P3被配置成鏡像藉由可變電阻器N7的電流IN7 ,使得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與藉由可變電阻器N7的電流IN7 成比例,其中,由電流鏡的電流鏡比率給出藉由可變電阻器N7的電流與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之間的比例因數。根據一個示例,電流鏡比率為1:1,使得流入第一電路M1的電流IM1 等於藉由可變電阻器N7的電流IN7 。調節器經由可變電阻器N7和電流鏡P1、P2、P3調整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使得藉由第三電晶體N3的電流IN3 為零,以使得在調節器的穩定狀態下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等於藉由第二電晶體N2的電流IN2 ,其中,藉由第二電晶體N2的電流IN2 與輔助電流IAUX 成比例。因此,給定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與藉由可變電阻器N7的電流IN7 之間的比例,藉由可變電阻器N7的電流IN7 與輔助電流IAUX 成比例。
參照圖17,電壓限制器68還包括連接在電流鏡P1、P2、P3中的輸出電晶體P2與第一電路節點M1之間的另一電晶體N5。該另一電晶體N5作為二極體連接。即,另一電晶體N5的漏極節點連接至其柵極節點。此外,第一電晶體N1、第二電晶體N2和第三電晶體N3的柵極節點連接至另一電晶體的漏極/柵極節點,使得這些電晶體N1、N2、N3在它們各自的柵極節點處具有相同的電勢。第一電晶體N1和第二電晶體N2被啟動,使得一旦它們各自的柵極節點處的電勢達到以下電位準時,它們就可以傳導電流,在該電位準處,這些電晶體N1、N2的柵極-源極電壓變得高於各自的臨界值電壓。根據一個示例,第一電晶體、第二電晶體和第三電晶體N1-N3具有相同的臨界值電壓。第五電晶體N5的臨界值電壓可以低於第一電晶體N1、第二電晶體N2和第三電晶體N3的臨界值電壓。
當輔助電壓VAUX 為負時,由比較器K1控制的開關S2將第二電路節點M2連接至接地輸入端43,並且調節第三電晶體N3使得第一電路節點M1處的電勢等於接地電勢GND。輔助電流IAUX 為負,即,輔助電流IAUX 沿與圖17所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動。此外,在該工作狀態下,輔助電流IAUX 由藉由第三電晶體N3的電流IN3 減去藉由第一電晶體N1的電流IN1 給出。藉由第二電晶體N2的電流IN2 為零,並且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等於藉由第三電晶體N3的電流IN3 。藉由可變電阻器N7的電流IN7 再次與流入第一電路節點的電流IM1 成比例。當第一電晶體N1和第三電晶體N3在相同的工作點工作時,藉由第三電晶體N3的電流IN3 與輔助電流IAUX 成比例,其中,比例因數取決於第一電晶體N1的尺寸和第三電晶體N3的尺寸。
參照上文,當輔助電壓VAUX 為正時,藉由第二電晶體N2的電流IN2 與輔助電流IAUX 成比例,其中,比例因數取決於第一電晶體N1的尺寸和第二電晶體N2的尺寸。此外,當輔助電壓VAUX 為負時,藉由第三電晶體N3的電流IN3 與輔助電流IAUX 成比例,其中,比例因數取決於第一電晶體N1的尺寸和第三電晶體N3的尺寸。第一電晶體N1、第二電晶體N2和第三電晶體N3的尺寸可以彼此適配,使得當輔助電壓VAUX (和輔助電流IAUX )為正時以及當輔助電壓VAUX (和輔助電流IAUX )為負時輔助電流IAUX 的幅值和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的幅值之間的比例因數相同。在這種情況下,這些電晶體N1、N2、N3以不同的尺寸實現。
根據另一示例,第一電晶體N1、第二電晶體N2和第三電晶體N3具有相同的尺寸,並且電流感測器另外包括另一電晶體N6。僅當輔助電壓VAUX 為正時,該另一電晶體N6與第一電晶體N1並聯連接。這藉由與另一電晶體N6串聯連接並且由比較器K1控制的另一開關S3來實現。藉由第三電路節點M3處的電勢以與第一電晶體N1相同的方式控制另一電晶體N6。在該電路中,當輔助電壓VAUX 為正時,藉由第一電晶體N1的電流IN1 和藉由另一電晶體N6的電流IN6 均等於輔助電流IAUX 的50%。此外,藉由第二電晶體N2的電流IN2 和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均等於輔助電流IAUX 的50%。當輔助電壓VAUX 為負時,藉由第三電晶體的電流IN3 等於輔助電流的50%並且因此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也等於輔助電流的50%,使得當輔助電壓VAUX 為正時以及當輔助電壓VAUX 為負時,輔助電流IAUX 的幅值與流入第一電路節點M1的電流IM1 的幅值之間的比例因數相同,並且由此,輔助電流IAUX 的幅值與藉由可變電阻器N7的電流IN7 的幅值之間的比例因數相同。
箝位元電壓是預定的,但不是固定的,箝位元電壓是交叉檢測電壓VZCD 被電壓限制器61箝位元時所處的電壓電位準。該箝位元電壓由第一電晶體N1的特性曲線限定,並且取決於輔助電流IAUX 的電流電位準。因此,在輔助電壓VAUX 的每個電壓電位準處,由第一電晶體N1來限定箝位元電壓,但該箝位元電壓不是固定的。基本上,輔助電流IAUX 越高,箝位元電壓越高。然而,在箝位元電壓與輔助電流IAUX 之間存在平方關係,使得取決於輔助電流IAUX 的箝位元電壓的變化基本上可以忽略。
根據一個示例,實現第一電晶體N1使得在消磁階段期間第一電晶體N1兩端的電壓降小於輔助電壓VAUX 的5%或者甚至小於輔助電壓VAUX 的2%。在這種情況下,儘管有變化,但與輔助電壓VAUX 的幅值相比,交叉檢測電壓VZCD 的幅值幾乎可以忽略,使得在每種情況下,輔助電流IAUX 基本上與輔助電壓VAUX 成比例。
在圖17所示的電流感測器69中,藉由形成可變電阻器N7的電晶體的電流IN7 的幅值與輔助電流IAUX 的幅值成比例,其中,電流IN7 始終沿相同的方向流動,而與輔助電流IAUX 的電流流動方向無關。
圖17所示的評估電路66被配置成藉由監測輔助電流IAUX 來監測輔助電壓VAUX 。更具體地,評估電路監測藉由電流鏡P1、P2、P3中的另一輸出電晶體P3的電流IP3 。電流IP3 與藉由可變電阻器N7的電流IN7 成比例,並且因此,與輔助電流IAUX 的幅值成比例。評估電路包括電容器C2、耦接至電容器的施密特觸發器ST以及耦接至電容器的電流源661。由施密特觸發器ST根據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VC2 產生選擇訊號SEL。根據一個示例,產生選擇訊號SEL,使得當電容器電壓VC2 下降到預定臨界值以下時,邏輯電路62(圖17中未示出)選擇第二脈衝訊號SZCD2 以用於產生輸出脈衝訊號SZCD
藉由電流鏡P1、P2、P3提供的電流IP3 對電容器C2充電,並且藉由電流源662對電容器C2進行放電,其中,電容器C2兩端的電壓在電流鏡電流IP3 高於電流源電流I661時增加(並受電源電壓VDD的限制),並且在電流鏡電流IP3 低於電流源電流I661時減小。更具體地,當在輔助電壓VAUX 的每個相應週期上的輔助電流IAUX 的幅值的平均值低於電流源電流I661時,電容器電壓VC2 減小。特別地,在導通時間結束時,電容器電壓VC2 可以等於電源電壓VDD,並且然後在延遲時間內變化,其中,在電容器電壓VC2減小並下降到低於由施密特觸發器限定的臨界值以前,根據輔助電壓VAUX 和輔助電流IAUX 的特定波形,電容器電壓VC2 可以下降到電源電壓VDD以下並且再次達到電源電壓VDD若干次。電容器電壓VC2 下降到施密特觸發器臨界值以下等效於輔助電壓VAUX 的幅值在預定範圍內達一定時間段。
以上說明的擴展跳谷模式使得可以在寬輸出電力範圍內以相同類型的操作模式來操作電力轉換器。參考上文,在開關22再次導通之前允許藉由的脈衝訊號SZCD 的訊號脈衝的數量取決於負載的電力消耗,其中,可以由回饋訊號SFB 來表示負載的電力消耗。更具體地,上述擴展跳谷模式可以被認為是跳谷準諧振模式針對負載的非常低的電力消耗的擴展。然而,電力轉換器不限於在擴展跳谷模式下工作。在負載的電力消耗較高時,電力轉換器可以在準諧振跳谷模式下工作或者甚至在準諧振模式下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脈衝參考訊號SZC_REF 使得脈衝訊號SZCD 的產生僅由第一脈衝訊號SZCD1 控制並且由此由輔助電壓VAUX 控制。在準諧振模式下,脈衝參考訊號SZC_REF 使得開關22在消磁時刻tDEMAG 之後的第一個谷中導通。
參考上文,在延遲時間TDEL 的第一部分中,產生脈衝訊號SZCD 使得它表示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即,基於在延遲時間TDEL 的第一部分中產生的脈衝訊號SZCD ,可以至少大致確定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出現的時刻。如上面所述,基於將輔助電壓VAUX 與預定臨界值進行比較而在延遲時間TDEL 的第一部分中產生脈衝訊號SZCD 這僅是示例。也可以使用適於檢測開關電壓的局部最小值的時刻的任何其他訊號。
根據另一示例,基於將電感器電壓V21與預定臨界值(例如零)進行比較或者基於將開關電壓V22與預定臨界值(例如輸入電壓的電壓電位準)進行比較,來產生脈衝訊號SZCD 。在這些示例中,相應的電壓與相應的臨界值交叉的時刻偏移到開關電壓V22出現局部最小值的時刻。
根據另一示例,評估電路接收開關電壓V22,並且被配置成例如基於對開關電壓V22進行差分並檢測差分開關電壓零交火的時刻來檢測開關電壓V22出現局部最小值的時刻。然後,可以產生在延遲時間TDEL 的第一部分中的脈衝訊號SZCD ,使得其直接表示開關電壓V22的局部最小值出現的時刻。
2:開關電路 3:整流器電路 4:驅動電路 5:驅動電路 6:脈衝訊號產生器 11、12、41、42、43:輸入端 13、14、40:輸出端 15:回饋電路 16:耦接器 21:初級繞組 22:電子開關 23:輔助繞組 24:次級繞組 31:整流器元件 32:電容器 51:鎖存器 52、631:延遲元件 53:零交火控制器或跳谷控制器 54:計數器 55:導通時間控制電路 61:比較器電路 612:參考電壓源 62:邏輯電路 63:內部訊號產生器 64、65、66:評估電路 67:電阻器 68:電壓限制器 69:電流感測器 661:電流源 C1、C2:電容器 GND:接地節點 I3、I21、I22、I661、IAUX 、IN1 、IN2 、IN3 、IN6 、IM1 、IP3 :電流 IOUT :輸出電流 N1、N2、N3、N5、N6:電晶體 N7:可變電阻器 M1、M2:電路節點 M3:電源節點 OP1:運算放大器 P1、P2、P3:電流鏡 R:電阻器 S2:開關 S69:電流測量訊號 SDRV :驅動訊號 SEND :結束訊號 SEL:選擇訊號 SFB :回饋訊號 SOUT :輸出訊號 SSTART :開始訊號 ST:施密特觸發器 SZC_REF :脈衝參考訊號 SZCD :脈衝訊號 T、TON 、TOFF 、T1、T2:持續時間 TDEL :延遲時間 TDEL_MAX :超過延遲時間臨界值 tDEMAG :消磁時刻 TM :監測時間段 V21:電感器電壓 V22:開關電壓 VAUX :輔助電壓 VAUX_TH1 、VAUX_TH2 :臨界值 VDD:電源電壓 VIN :輸入電壓 VOUT :輸出電壓 VREF1 :參考電壓 VC2 、VZCD :電壓 Z:負載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示例。附圖用於示出一些原理,因此僅示出了用於理解這些原理所必需的方面。這些附圖不是按比例繪製的。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相似的特徵。 圖1示出了電力轉換器的一個示例; 圖2示出了根據圖1的電力轉換器中的整流器電路的一個示例; 圖3示出了被實現為反馳式轉換器的電力轉換器的一個示例; 圖4示出了被實現為升壓轉換器的電力轉換器的一個示例; 圖5示出了說明在準諧振模式下操作電力轉換器的訊號圖; 圖6A至圖6D示出了電力轉換器中的開關兩端的電壓的不同訊號圖; 圖7示出了說明在擴展的跳谷模式下操作電力轉換器的訊號圖; 圖8示出了被配置成根據圖7所示的方法操作電力轉換器的控制電路的一個示例; 圖9示出了圖8所示的控制電路中的驅動電路的一個示例; 圖10示出了圖8所示的控制電路中的脈衝訊號產生器的一個示例; 圖11示出了圖10所示的脈衝訊號產生器中的內部訊號產生器的一個示例; 圖12示出了說明圖11所示的內部訊號產生器的功能的訊號圖; 圖13示出了說明圖10所示的脈衝訊號產生器的功能的訊號圖; 圖14示出了根據另一示例的脈衝訊號產生器; 圖15A至圖15C示出了可以在圖14所示的評估電路中實現的監測視窗; 圖16示出了根據另一示例的脈衝訊號產生器;以及 圖17示出了用於實現圖16所示的脈衝訊號產生器中的電壓限制器、電流感測器和評估電路的一個示例。
2:開關電路
3:整流器電路
4:驅動電路
11、12、41、42:輸入端
13、14、40:輸出端
15:回饋電路
16:耦接器
21:初級繞組
22:電子開關
23:輔助繞組
GND:接地節點
IOUT:輸出電流
SDRV:驅動訊號
SFB:回饋訊號
SOUT:輸出訊號
V21:電感器電壓
V22:開關電壓
VAUX:輔助電壓
VIN:輸入電壓
VOUT:輸出電壓
Z:負載

Claims (15)

  1. 一種方法,包括: 在連續驅動週期中驅動電力轉換器中的耦接至一電感器的該電子開關,每個驅動週期包括一導通時間和一關斷時間, 其中,該關斷時間包括一延遲時間和該電感器被消磁的消磁時間段, 其中,該延遲時間的結束取決於一脈衝訊號的預定數量的訊號脈衝的出現, 其中,該脈衝訊號包括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該脈衝訊號的該第一部分表示該開關兩端的電壓的局部最小值,該脈衝訊號的該第二部分包括藉由時間上外推該第一部分的脈衝訊號而獲得的訊號脈衝。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方法,其中,產生該脈衝訊號使得其表示該開關兩端的電壓的局部最小值包括:基於感應地耦接至該電感器的一輔助繞組兩端的一輔助電壓產生該脈衝訊號。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於該輔助電壓產生該脈衝訊號包括: 將該輔助電壓的訊號電位準與一預定臨界值進行比較;以及 基於該比較產生該脈衝訊號。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於該比較產生該脈衝訊號包括: 當該輔助電壓沿預定方向與該預定臨界值交叉時,產生該脈衝訊號的訊號脈衝。
  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時間上外推在該延遲時間的第一部分中產生的脈衝訊號包括: 在該延遲時間的第二部分中,在該脈衝訊號的前一訊號脈衝之後的一預定時間段以後,產生每個訊號脈衝。
  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該方法還包括: 監測該輔助電壓;以及 基於該監測開始該延遲時間的第二部分。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 其中,監測該輔助電壓包括監測在該延遲時間的第一部分中產生的脈衝訊號的占空比,以及 其中,在該占空比在給定占空比範圍之外時該第二部分開始。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方法, 其中,監測該輔助電壓包括監測該輔助電壓的訊號電位準;以及 其中,該第二部分在該輔助電壓的訊號電位準滿足一預定標準時開始。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方法, 其中,當該輔助電壓的訊號電位準在預定訊號範圍內達預定時間段時,該訊號電位準滿足該預定標準。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方法, 其中,該預定訊號範圍在該預定時間段內變化。
  11. 如請求項8至請求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其中,監測該輔助電壓包括監測在該輔助繞組與耦接至該輔助繞組的電壓限制器之間流動的一輔助電流的訊號電位準。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方法, 其中,監測該輔助電流的訊號電位準包括使用與該輔助電流的幅值成比例的電流對一電容器充電以及使用恆定電流對該電容器放電,以及 其中,當該電容器兩端的電壓與預定臨界值交叉時,該輔助電壓滿足該預定標準。
  1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基於該電力轉換器的輸出訊號產生回饋訊號;以及 其中,根據該回饋訊號來選擇該預定數量。
  1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電力轉換器是反馳式轉換器和升壓轉換器中的一種。
  15. 一種控制電路,其被配置成在連續驅動週期中驅動電力轉換器中的耦接至一電感器的電子開關,每個驅動週期包括一導通時間和一關斷時間,其中,該關斷時間包括一延遲時間和該電感器被消磁的消磁時間段, 其中,該控制電路被配置成: 根據包括複數連續訊號脈衝的一脈衝訊號的預定數量的訊號脈衝的出現,結束該延遲時間,以及 產生該脈衝訊號使得該脈衝訊號的第一部分表示該開關兩端的電壓的局部最小值,並且該脈衝訊號的第二部分包括藉由時間上外推該第一部分的脈衝訊號而獲得的訊號脈衝。
TW109115116A 2019-06-28 2020-05-06 功率轉換器電路中電子開關驅動方法及功率轉換器電路 TW2021100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EP19183134.6 2019-06-28
EP19183134.6A EP3758204A1 (en) 2019-06-28 2019-06-28 Method for driving an electronic switch in a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and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0053A true TW202110053A (zh) 2021-03-01

Family

ID=67137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5116A TW202110053A (zh) 2019-06-28 2020-05-06 功率轉換器電路中電子開關驅動方法及功率轉換器電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8242B2 (zh)
EP (1) EP3758204A1 (zh)
CN (1) CN112152432A (zh)
TW (1) TW202110053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761494A1 (en) 2019-07-02 2021-01-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Method for driving an electronic switch in a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and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US12009753B2 (en) * 2021-02-25 2024-06-11 Richtek Technology Corporation Half-bridge flyback power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6489289B (zh) * 2023-06-16 2023-11-21 浙江芯劢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视频信号数字预钳位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97131B2 (en) * 2013-01-31 2015-11-24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oltage sensing in a voltage converter
DE102014216827A1 (de) * 2014-08-25 2016-02-25 Tridonic Gmbh & Co Kg Leistungsfaktorkorrektur mit Erfassung von Nulldurchgängen
US20170288554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Power Converter And Power Conversion Method
AT16163U1 (de) * 2017-09-29 2019-03-15 Tridonic Gmbh & Co Kg Lampenbetriebsgerät
EP3745593A1 (en) * 2019-05-29 2020-12-02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Method for driving a switch in a power converter, drive circuit and power converter
EP3761494A1 (en) * 2019-07-02 2021-01-06 Infineon Technologies Austria AG Method for driving an electronic switch in a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and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28242B2 (en) 2022-01-18
CN112152432A (zh) 2020-12-29
US20200412232A1 (en) 2020-12-31
EP3758204A1 (en) 2020-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88901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US6469484B2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method thereof to detect demagnitization of the power supply
US7768802B2 (en)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8891255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including simultanous control of multiple outputs
US9973094B2 (en) Power converter and power conversion method
CN106130350B (zh) 电压转换方法和电压转换器
CN111327201B (zh) 具有限制控制装置以控制开关周期或开关频率的变化速率的功率转换器
US20090201705A1 (en) Energy converting apparatus,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witching control method used therein
TW202110053A (zh) 功率轉換器電路中電子開關驅動方法及功率轉換器電路
US2015028057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US8000119B2 (en) Switching mode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US11601044B2 (en) Method for driving an electronic switch in a power converter circuit and control circuit
US10355610B2 (en) LLC power converter and switching method thereof
US9559600B2 (en)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y device
US20220216797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power supply device
TWI792036B (zh) 切換式電力轉換器、及用於控制其之方法及封裝積體電路
KR20090011715A (ko) 컨버터 및 그 구동 방법
CN111585444A (zh) 开关转换器和用于操作开关转换器的方法
JP2015122946A (ja) 同期整流器及びそれを制御する方法
US9590615B1 (en) Integrated circuit and switching power-supply device performing output control through switching operation
TWI672894B (zh) 電源控制器與相關之控制方法
JP2019054678A (ja) 同期整流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TWI822091B (zh) 半橋返馳式轉換器及其控制方法
TWI625035B (zh) Active clamp conver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0630186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