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9875A - 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9875A
TW202109875A TW109136327A TW109136327A TW202109875A TW 202109875 A TW202109875 A TW 202109875A TW 109136327 A TW109136327 A TW 109136327A TW 109136327 A TW109136327 A TW 109136327A TW 202109875 A TW202109875 A TW 2021098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ub
transmitting
display panel
pix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63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5683B (zh
Inventor
趙改娜
方旭陽
李曉玲
邢汝博
劉如勝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昆山國顯光電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9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9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68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10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 H10K2102/101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 H10K2102/103Transparent electrodes, e.g. using graphene compris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s [TCO] comprising indium oxides, e.g. ITO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isplay Devices Of Pinball Game Machines (AREA)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透光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像素陣列,第一像素陣列包括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第一最小重複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每個透光列單元具有平行於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的中軸線,每個透光列單元包括在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一子像素,其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偏離中軸線設置。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透光顯示面板,透光顯示面板的背面可以積體感光組件,實現例如攝像頭的感光組件的屏下積體,同時透光顯示面板能夠顯示畫面,從而實現透光顯示面板應用於顯示裝置的全面屏設計。

Description

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顯示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本發明要求2019年12月24日提交的、申請號為201911348304.6、發明名稱為“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的中國專利申請的優先權,其全部內容通過引用結合在本發明中。
隨著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使用者對屏占比的要求越來越高,使得電子設備的全面屏顯示受到業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電子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需要積體諸如前置攝像頭、聽筒以及紅外感應元件等。習知技術中,可在顯示幕上開槽(Notch)或開孔,外界光線可通過螢幕上的開槽或開孔進入位於螢幕下方的感光元件。但是,這些電子設備均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並不能在整個螢幕的各個區域均進行顯示,例如其前置攝像頭對應區域不能顯示畫面。
本發明提供一種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實現顯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區域可透光且可顯示,便於感光組件的屏下積體。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透光顯示面板,透光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像素陣列,第一像素陣列包括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第一最小重複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每個透光列單元具有平行於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的中軸線,每個透光列單元包括在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一子像素,其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偏離中軸線設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透光顯示面板,透光顯示面板的背 面可以積體感光組件,實現例如攝像頭的感光組件的屏下積體,同時透光顯示面板能夠顯示畫面,從而實現透光顯示面板應用於顯示裝置的全面屏設計。
在第一最小重複單元中,每個透光列單元包括在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一子像素。其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偏離中軸線設置,避免第一像素陣列中每列第一子像素都嚴格整齊共線設置,降低第一子像素的排佈一致性,從而降低透光顯示面板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通過降低透光顯示面板對光線的衍射效果,能夠提高透光顯示面板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提高感光組件獲取圖像解析度和對比度。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前述實施方式,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多個第一子像素排佈為曲線狀排佈結構,從而通過優化第一子像素的相對位置來降低透光顯示面板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進一步提高透光顯示面板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多個第一子像素排佈為弧狀排佈結構。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最小重複單元中,至少兩個透光列單元的多個第一子像素排佈為弧狀排佈結構,其中,各透光列單元分別對應的弧狀排佈結構的弧狀凸起方向相同。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最小重複單元中,至少兩個透光列單元的多個第一子像素排佈為弧狀排佈結構,其中,各透光列單元分別對應的弧狀排佈結構彼此不同。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偏離中軸線設置的第一子像素與中軸線的距離為3微米至35微米。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透光顯示面板包括襯底,每個第一子像素包括位於襯底上的第一電極、位於第一電極上的第一發光結構以及位於第一發光結構上的第二電極。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每個第一電 極在襯底上的正投影由一個第一圖形單元組成或由兩個以上第一圖形單元拼接組成,第一圖形單元包括從由圓型、橢圓型、啞鈴型、葫蘆型、矩型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每個第一發光結構在襯底上的正投影由一個第二圖形單元組成或由兩個以上第二圖形單元拼接組成,第二圖形單元包括從由圓型、橢圓型、啞鈴型、葫蘆型、矩型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
根據本發明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第一電極在平行於中軸線方向上的長度為10微米至35微米,第一電極在垂直於中軸線方向上的長度為10微米至35微米。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其具有相互鄰接的第一顯示區和第二顯示區,第一顯示區的透光率大於第二顯示區的透光率,其中,顯示面板的第一顯示區被配置為根據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的透光顯示面板。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前述實施方式,顯示面板還包括位於第二顯示區的第二像素陣列,第二像素陣列包括第二最小重複單元,第二最小重複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非透光列單元,每個非透光列單元包括在非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二子像素,非透光列單元的延伸方向與透光列單元的延伸方向相同,每個非透光列單元包括的多個第二子像素在非透光列單元的延伸方向上共線設置,其中,第二最小重複單元中的非透光列單元與第一最小重複單元中的透光列單元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形狀相同,相對應的透光列單元和非透光列單元中,多個第一子像素與多個第二子像素具有相同的顏色排序。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將第二最小重複單元投影至第一最小重複單元,非透光列單元的投影輪廓與對應透光列單元的輪廓重合,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與在顏色排序上序位對應的第二子像素的投影在平行於中軸線方向上相互偏離。
根據本發明第二方面的前述任一實施方式,相互偏離的 第一子像素與對應第二子像素的投影在平行於中軸線方向上的偏離距離為3微米至35微米。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根據前述任一項實施方式的透光顯示面板。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透光顯示面板,透光顯示面板的背面可以積體感光組件,實現例如攝像頭的感光組件的屏下積體,同時透光顯示面板能夠顯示畫面,從而實現透光顯示面板應用於顯示裝置的全面屏設計。
在第一最小重複單元中,每個透光列單元包括在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一子像素。其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偏離中軸線設置,避免第一像素陣列中每列第一子像素都嚴格整齊共線設置,降低第一子像素的排佈一致性,從而降低透光顯示面板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通過降低透光顯示面板對光線的衍射效果,能夠提高透光顯示面板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提高感光組件獲取圖像解析度和對比度。
在一些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多個第一子像素排佈為曲線狀排佈結構,從而通過優化第一子像素的相對位置來降低透光顯示面板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進一步提高透光顯示面板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
100:透光顯示面板
1000:顯示面板
101:襯底
102:器件層
103:像素定義層
110,110R,110G,110B:第一子像素
110R’,110G’,110B’:對比例子像素
111:第一電極
112:第一發光結構
113:第二電極
210,210R,210G,210B:第二子像素
210R”,210G”,210B”:投影
AA1:第一顯示區
AA2:第二顯示區
AS:弧狀排佈結構
AS1:第一弧狀排佈結構
AS2:第二弧狀排佈結構
CA,CA1,CA1’,CA2,CA2’:中軸線
NA:非顯示區
NC1:第一非透光列單元
NC2:第二非透光列單元
PX1:第一像素陣列
PX2:第二像素陣列
RU0:對比例最小重複單元
RU1:第一最小重複單元
RU2:第二最小重複單元
TC:透光列單元
TC1:第一透光列單元
TC1’:第一列單元
TC2:第二透光列單元
TC2’:第二列單元
x1,x2,x3,x4,y1,y2,y3,y4,y5,y6,y7,y8,y9:距離
通過閱讀以下參照圖式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其它特徵、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其中,相同或相似的圖式標記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徵,圖式並未按照實際的比例繪製。
圖1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圖2中Z-Z向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對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進行衍射感測的衍射光斑能量分佈圖;
圖5是一種對比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包括的像素陣列中的對比例最小重複單元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對一種對比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進行衍射感測的衍射光斑能量分佈圖;
圖7是本發明替代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放大示意圖;
圖8是對本發明替代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進行衍射感測的衍射光斑能量分佈圖;
圖9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
圖10是圖9中Q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1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放大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將第二最小重複單元投影至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投影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替代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將第二最小重複單元投影至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投影示意圖。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圖式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被配置為解釋本發明,並不被配置為限定本發明。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在不需要這些具體細節中的一些細節的情況下實施。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
在諸如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上,需要在設置顯示 面板的一側積體諸如前置攝像頭、紅外光感測器、接近光感測器等感光組件。例如,可以在上述電子設備上設置透光顯示區,將感光組件設置在透光顯示區背面,在保證感光組件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實現電子設備的全面屏顯示。
透光顯示區中,例如陽極、導線等圖案化結構會使光線產生衍射現象,衍射現象直接造成了感光組件獲取圖像品質的下降,多級次衍射光斑進入感光組件並被感光組件捕獲,導致了圖像解析度和對比度的下降。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以下將結合圖式對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的各實施例進行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透光顯示面板,該透光顯示面板可以是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顯示面板。
本文中,“透光顯示面板”指顯示面板的透光率大於等於15%。為確保透光顯示面板的透光率大於15%,甚至大於40%,甚至具有更高的透光率,本發明實施例中透光顯示面板的至少部分功能膜層的透光率大於80%,甚至至少部分功能膜層的透光率大於90%。
圖1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透光顯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像素陣列PX1,第一像素陣列PX1包括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
圖2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放大示意圖,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包括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TC1、TC2。本實施例中,以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包括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和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為例進行說明。
第一像素陣列PX1包括陣列排佈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其中陣列排佈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可以排列為多行及多列,其中行的延伸方向與列的延伸方向交叉。在一些實施例中,行的延伸方向可以和透光顯示面板100中的閘極線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列的延伸方向可以和透光 顯示面板100中的資料線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
透光列單元指在第一最小重複單元所佔據的透光顯示面板的區域內,以列為單位進一步劃分的區域單元,即第一最小重複單元包括根據第一子像素110的列劃分的至少一個列單元,且該列單元可透光。列單元可透光具體可以是列單元的至少部分區域可透光,例如,列單元包括與第一子像素110對應的發光區和圍繞發光區的非發光區,其中非發光區可透光,發光區可以透光,也可以不透光。
在其它一些實施例中,每個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包括的透光列單元的數量不限於是上述的兩個,可以是多個。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透光顯示面板100,透光顯示面板100的背面可以積體感光組件,實現例如攝像頭的感光組件的屏下積體,同時透光顯示面板100能夠顯示畫面,從而實現透光顯示面板100應用於顯示裝置的全面屏設計。
每個透光列單元TC1、TC2具有平行於透光列單元TC1、TC2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1、CA2,每個透光列單元TC1、TC2包括在透光列單元TC1、TC2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具有平行於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1,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具有平行於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2。
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110偏離中軸線設置,避免第一像素陣列PX1中每列第一子像素110都嚴格整齊共線設置,降低第一子像素110的排佈一致性,從而降低透光顯示面板100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通過降低透光顯示面板100對光線的衍射效果,能夠提高透光顯示面板100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提高感光組件獲取圖像解析度和對比度。
圖2中,以實心點分別示出各第一子像素110的中心點。本文中,對子像素位置的設置,具體是指對該子像素中心點的位置的設置。例如,前述的第一子像素110偏離中軸線設置,即該第一子像素110的中 心點偏離中軸線設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TC中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曲線狀排佈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TC中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弧狀排佈結構AS。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包括在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第一子像素110R、第一子像素110G、第一子像素110B。其中,第一子像素110R為紅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G為綠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B為藍色子像素。在第一透光列單元TC1中,第一子像素110R偏離中軸線CA1設置,具體地,如圖2,第一子像素110R向右偏離中軸線CA1設置,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第一子像素110R與中軸線CA1的距離y1為18.87微米。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包括在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第一子像素110B、第一子像素110R、第一子像素110G。其中,第一子像素110R為紅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G為綠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B為藍色子像素。在第二透光列單元TC2中,第一子像素110B、第一子像素110R、第一子像素110G均偏離中軸線CA2設置。具體地,如圖2,第一子像素110B向右偏離中軸線CA2設置,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第一子像素110B與中軸線CA2的距離y2為10.38微米;第一子像素110R向左偏離中軸線CA2設置,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第一子像素110R與中軸線CA2的距離y3為9.87微米;第一子像素110G向右偏離中軸線CA2設置,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第一子像素110G與中軸線CA2的距離y4為9.87微米。
通過將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曲線狀排佈結構,優化第一子像素110的相對位置,從而降低透光顯示面板100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進一步提高透光顯示面板100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偏離中軸線設置的第一子像素110與中軸線的距離為3微米至35微米。第一子像素110可以包括紅色子像素、 綠色子像素以及藍色子像素,其中紅色子像素偏離中軸線設置時,其中心點與對應中軸線的距離為3微米至35微米,綠色子像素偏離中軸線設置時,其中心點與對應中軸線的距離為3微米至30微米,藍色子像素偏離中軸線設置時,其中心點與對應中軸線的距離為3微米至30微米。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中,至少兩個透光列單元TC1、TC2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弧狀排佈結構。其中,各透光列單元TC1、TC2分別對應的弧狀排佈結構的弧狀凸起方向相同。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第一弧狀排佈結構AS1,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第二弧狀排佈結構AS2,第一弧狀排佈結構AS1、第二弧狀排佈結構AS2的弧狀凸起方向均向左。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中,至少兩個透光列單元TC1、TC2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弧狀排佈結構。其中,各透光列單元TC1、TC2分別對應的弧狀排佈結構彼此不同。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弧狀排佈結構AS1、第二弧狀排佈結構AS2彼此形狀不完全相同。
圖3是圖2中Z-Z向的剖面示意圖,透光顯示面板100包括襯底101、器件層102以及像素定義層103,器件層102位於襯底101上,像素定義層103位於器件層102上。襯底101可以採用玻璃、聚醯亞胺(Polyimide,PI)等透光材料製成。器件層102可以包括用於驅動各子像素顯示的像素電路。像素定義層103包括像素開口。
每個第一子像素110包括位於襯底101上的第一電極111、位於第一電極111上的第一發光結構112以及位於第一發光結構112上的第二電極113。第一電極111位於器件層102上,並且可以與器件層102中的像素電路電連接。第一發光結構112可以位於對應像素開口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11為反射電極,使得形成的第一子像素110的顯示效果更佳。反射電極包括第一透光導電層、位於第一透光導電層上的反射層以及位於反射層上的第二透光導電層。其中第 一透光導電層、第二透光導電層可以是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層或氧化銦鋅(Indium Zinc Oxide,IZO)層等,反射層可以是金屬層,例如是銀材質製成。
第二電極113可以是鎂銀合金層。
第一發光結構112可以包括發光層(Emitting Layer,EML),根據第一發光結構112的設計需要,第一發光結構112還可以包括電洞注入層(Hole Injection Layer,HIL)、電洞傳輸層(Hole Transport Layer,HTL)、電子注入層(Electron Injection Layer,EIL)或電子傳輸層(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中的至少一種。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第一電極111在襯底101上的正投影由一個第一圖形單元組成或由兩個以上第一圖形單元拼接組成,第一圖形單元包括從由圓型、橢圓型、啞鈴型、葫蘆型、矩型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11在襯底101上的正投影為矩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第一發光結構112在襯底101上的正投影由一個第二圖形單元組成或由兩個以上第二圖形單元拼接組成,第二圖形單元包括從由圓型、橢圓型、啞鈴型、葫蘆型、矩型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發光結構112在襯底101上的正投影為矩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電極111在平行於中軸線CA方向上的長度為10微米至35微米,第一電極111在垂直於中軸線CA方向上的長度為10微米至35微米。
通過合理設置第一電極111的形狀以及將第一電極111的尺寸控制在預設範圍內,能夠在保證顯示效果的同時降低第一電極111的尺寸,從而減小透光顯示面板100對光線的衍射現象。
圖4是對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100進行衍射感測的衍射光斑能量分佈圖,圖4示出了該透光顯示面板100的一個局部的衍射光斑能量分佈。
為清楚示出上述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100對衍射光板的優化效果,以下示出一種對比例進行說明。
圖5是一種對比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包括的像素陣列中的對比例最小重複單元的結構示意圖,該對比例最小重複單元RU0包括的列單元的數量、形狀及尺寸與前述實施例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包括的透光列單元的數量、形狀及尺寸相同。每個列單元中子像素的數量和顏色與對應透光列單元中第一子像素110的數量和顏色相同。
該對比例最小重複單元RU0包括第一列單元TC1’和第二列單元TC2’,第一列單元TC1’具有平行於第一列單元TC1’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1’,第二列單元TC2’具有平行於第二列單元TC2’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2’。第一列單元TC1’包括的對比例子像素110R’、110G’、110B’均位於中軸線CA1’上,第二列單元TC2’包括的對比例子像素110B’、110R’、110G’均位於中軸線CA2’上。對比例最小重複單元RU0的其它結構與前述實施例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大致相同。
圖6是對一種對比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進行衍射感測的衍射光斑能量分佈圖,圖6示出了對比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一個局部的衍射光斑能量分佈。
根據圖4和圖6。在對比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衍射光板能力分佈圖中,1級衍射光斑能量與零級衍射光斑能量的占比為1.298%,2級衍射光斑能量與零級衍射光斑能量的占比為1.01%、1.075%。而在前述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衍射光板能力分佈圖中,1級衍射光斑能量與零級衍射光斑能量的占比為0.536%、0.552%,2級衍射光斑能量與零級衍射光斑能量的占比為0.212%、0.242%。可見,通過對第一子像素110的相對位置進行優化,降低透光顯示面板100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進一步提高透光顯示面板100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
可以理解的是,對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110偏離中軸線設置,可以不限於是前述一種實施例示例的情形,通過對偏移設置的第一子像素110的選擇、對偏離方向的設置以及偏離距 離的設置進行組合,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實施方式。
圖7是本發明替代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放大示意圖。在替代實施例中,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包括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和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具有平行於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1,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具有平行於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2。
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包括在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第一子像素110R、第一子像素110G、第一子像素110B。其中,第一子像素110R為紅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G為綠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B為藍色子像素。在第一透光列單元TC1中,第一子像素110R、第一子像素110B偏離中軸線CA1設置。具體地,如圖2,第一子像素110R向左偏離中軸線CA1設置,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第一子像素110R與中軸線CA1的距離y5為12.13微米;第一子像素110B向左偏離中軸線CA1設置,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第一子像素110B與中軸線CA1的距離y6為11.37微米。
在本實施例中,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包括在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第一子像素110B、第一子像素110R、第一子像素110G。其中,第一子像素110R為紅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G為綠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B為藍色子像素。在第二透光列單元TC2中,第一子像素110B、第一子像素110R、第一子像素110G均偏離中軸線CA1設置。具體地,如圖2,第一子像素110B向左偏離中軸線CA2設置,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第一子像素110B與中軸線CA2的距離y7為12.62微米;第一子像素110R向左偏離中軸線CA2設置,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第一子像素110R與中軸線CA2的距離y8為9.87微米;第一子像素110G向左偏離中軸線CA2設置,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第一子像素110G與中軸線CA2的距離y9為11.63微米。
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第一弧狀排佈結構AS1,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第 二弧狀排佈結構AS2。各透光列單元TC1、TC2分別對應的弧狀排佈結構的弧狀凸起方向相同,替代實施例中,第一弧狀排佈結構AS1、第二弧狀排佈結構AS2的弧狀凸起方向均向右。
圖8是對本發明替代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進行衍射感測的衍射光斑能量分佈圖,圖8示出了替代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一個局部的衍射光斑能量分佈。
根據圖8(替代實施例)和圖6(對比例)。在替代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的衍射光板能力分佈圖中,1級衍射光斑能量與零級衍射光斑能量的占比為0.383%、0.397%,2級衍射光斑能量與零級衍射光斑能量的占比為0.320%。可見,通過將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弧狀排佈結構,優化第一子像素110的相對位置,從而降低透光顯示面板100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進一步提高透光顯示面板100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面板,以下將對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面板進行說明。
圖9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俯視示意圖,顯示面板1000具有相互鄰接的第一顯示區AA1和第二顯示區AA2,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0還包括圍繞第一顯示區AA1和第二顯示區AA2的非顯示區NA。第一顯示區AA1的透光率大於第二顯示區AA2的透光率。其中,顯示面板1000的第一顯示區AA1被配置為根據前述本發明任一實施方式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100。本實施例中,以顯示面板1000的第一顯示區AA1被配置為前述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100為例進行說明。
圖10是圖9中Q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顯示面板1000包括在第一顯示區AA1的第一像素陣列PX1,第一像素陣列PX1包括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本實施例中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的結構可參考圖2。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包括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TC1、TC2。本實施例中,以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包括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和第二 透光列單元TC2為例進行說明。
每個透光列單元TC1、TC2具有平行於透光列單元TC1、TC2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1、CA2,每個透光列單元TC1、TC2包括在透光列單元TC1、TC2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例如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具有平行於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1,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具有平行於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2。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面板1000,第一顯示區AA1的透光率大於第二顯示區AA2的透光率,使得顯示面板1000在第一顯示區AA1的背面可以積體感光組件,實現例如攝像頭的感光組件的屏下積體,同時第一顯示區AA1能夠顯示畫面,提高顯示面板1000的顯示面積,實現顯示裝置的全面屏設計。
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110偏離中軸線設置,避免第一像素陣列PX1中每列第一子像素110都嚴格整齊共線設置,降低第一子像素110的排佈一致性,從而降低顯示面板1000的第一顯示區AA1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通過降低第一顯示區AA1對光線的衍射效果,能夠提高第一顯示區AA1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提高感光組件獲取圖像解析度和對比度。
在本實施例中,顯示面板1000還包括位於第二顯示區AA2的第二像素陣列PX2。第二像素陣列PX2包括第二最小重複單元RU2。
圖11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放大示意圖。第二最小重複單元RU2包括至少一個非透光列單元NC1、NC2,每個非透光列單元NC1、NC2包括在非透光列單元NC1、NC2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二子像素210,非透光列單元NC1、NC2的延伸方向與透光列單元TC1、TC2的延伸方向相同。
在本實施例中,每個非透光列單元包括的多個第二子像素210在非透光列單元的延伸方向上共線設置。圖11中,以空心點分別 示出各第二子像素210的中心點。其中,第二最小重複單元RU2中的非透光列單元NC1、NC2與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中的透光列單元TC1、TC2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形狀相同。本實施例中,第二最小重複單元RU2包括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和第二非透光列單元NC2,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與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對應且形狀相同,第二非透光列單元NC2與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對應且形狀相同。
相對應的透光列單元TC1、TC2和非透光列單元NC1、NC2中,多個第一子像素110與多個第二子像素210具有相同的顏色排序。
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包括在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第一子像素110R、第一子像素110G、第一子像素110B。其中,第一子像素110R為紅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G為綠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B為藍色子像素。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包括在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第二子像素210R、第二子像素210G、第二子像素210B。其中,第二子像素210R為紅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210G為綠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210B為藍色子像素。即在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和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中,所述顏色排序為紅、綠、藍。
本實施例中,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包括在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第一子像素110B、第一子像素110R、第一子像素110G。其中,第一子像素110R為紅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G為綠色子像素,第一子像素110B為藍色子像素。第二非透光列單元NC2包括在第二非透光列單元NC2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第二子像素210B、第二子像素210R、第二子像素210G。其中,第二子像素210R為紅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210G為綠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210B為藍色子像素。即在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和第二非透光列單元NC2中,所述顏色排序為藍、紅、綠。
圖12是本發明一種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將第二最小重複單元投影至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投影示意圖。圖12中,以實心點分 別示出各第一子像素110的中心點,以空心點分別示出各第二子像素210的中心點在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上的投影。其中210R”、210G”、210B”分別為第二子像素210R的中心、第二子像素210G的中心、第二子像素210B的中心在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上的投影。
在一些實施例中,將第二最小重複單元RU2投影至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非透光列單元NC1、NC2的投影輪廓與對應透光列單元TC1、TC2的輪廓重合,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110與在顏色排序上序位對應的第二子像素210的投影在平行於中軸線方向上相互偏離。
本文中,在顏色排序上序位對應第一子像素110和第二子像素210指:以對應的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和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為例,所述顏色排序為紅、綠、藍。其中顏色排序上序位是紅的第一子像素為第一子像素110R,顏色排序上序位是紅的第二子像素為第二子像素210R,此時第一子像素110R和第二子像素210R是顏色排序上序位對應的第一子像素110和第二子像素210。其它顏色排序上序位對應第一子像素110和第二子像素210以此為規律可以類似得到。
本實施例中,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的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第一子像素110R相對於對應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的第二子像素210R的投影210R”在平行於中軸線CA1方向上向下偏離,其中偏離距離x1為10.71微米。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的其餘第一子像素110相對於對應的第二子像素210的投影無偏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互偏離的第一子像素110與對應第二子像素210的投影在平行於中軸線CA方向上的偏離距離為3微米至35微米。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第一弧狀排佈結構AS1,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第二弧狀排佈結構AS2,第一弧狀排佈結構AS1、第二弧狀排佈結構AS2的弧狀凸起方向均向左。
圖13是本發明替代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中將第二最小 重複單元投影至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的投影示意圖,其中圖13涉及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為圖7中本發明替代實施例提供的透光顯示面板中的第一最小重複單元。圖13中,以實心點分別示出各第一子像素110的中心點,以空心點分別示出各第二子像素210的中心點在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上的投影。其中210R”、210G”、210B”分別為第二子像素210R的中心、第二子像素210G的中心、第二子像素210B的中心在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上的投影。
在替代實施例中,在第一透光列單元TC1和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中,所述顏色排序為紅、綠、藍。在第二透光列單元TC2和第二非透光列單元NC2中,所述顏色排序為藍、紅、綠。
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第一子像素110R相對於對應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的第二子像素210R的投影210R”在平行於中軸線CA1方向上向下偏離,其中偏離距離x2為10.71微米。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第一子像素110G相對於對應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的第二子像素210G的投影210G”在平行於中軸線CA1方向上向下偏離,其中偏離距離x3為10微米。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第一子像素110B相對於對應第一非透光列單元NC1的第二子像素210B的投影210B”在平行於中軸線CA1方向上向無偏離。
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第一子像素110B相對於對應第二非透光列單元NC2的第二子像素210B的投影210B”在平行於中軸線CA2方向上向無偏離。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第一子像素110R相對於對應第二非透光列單元NC2的第二子像素210R的投影210R”在平行於中軸線CA2方向上向上偏離,其中偏離距離x4為9.43微米。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第一子像素110G相對於對應第二非透光列單元NC2的第二子像素210G的投影210G”在平行於中軸線CA2方向上無偏離。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光列單元TC1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第一弧狀排佈結構AS1,第二透光列單元TC2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第二弧狀排佈結構AS2,第一弧狀排佈結構AS1、第二弧狀 排佈結構AS2的弧狀凸起方向均向右。
由於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弧狀排佈結構結構,從而通過優化第一子像素110的相對位置來降低顯示面板1000第一顯示區AA1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進一步提高第一顯示區AA1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可以包括上述任一實施方式的透光顯示面板100。透光顯示面板100包括相對的顯示面和非顯示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顯示裝置還包括感光組件,該感光組件位於透光顯示面板100的非顯示面所在側。
感光組件可以是圖像採集裝置,用於採集外部圖像資訊。本實施例中,感光組件為互補式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圖像採集裝置,在其它一些實施例中,感光組件也可以是電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圖像採集裝置等其它形式的圖像採集裝置。可以理解的是,感光組件可以不限於是圖像採集裝置,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感光組件也可以是紅外感測器、接近感測器等光感測器。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在透光顯示面板100的非顯示面所在側可以積體感光組件,實現例如圖像採集裝置的感光組件的屏下積體,同時透光顯示面板100能夠顯示畫面,實現顯示裝置的全面屏設計。
透光顯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像素陣列PX1,第一像素陣列PX1包括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第一最小重複單元RU1包括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TC1、TC2。每個透光列單元TC1、TC2具有平行於透光列單元TC1、TC2延伸方向的中軸線CA1、CA2,每個透光列單元TC1、TC2包括在透光列單元TC1、TC2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其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至少一個第一子像素110偏離中軸線設置。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顯示裝置,避免第一像素陣列PX1 中每列第一子像素110都嚴格整齊共線設置,降低第一子像素110的排佈一致性,從而降低透光顯示面板100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通過降低透光顯示面板100對光線的衍射效果,能夠提高透光顯示面板100背面積體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提高感光組件獲取圖像解析度和對比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中的多個第一子像素110排佈為曲線狀排佈結構,從而通過優化第一子像素110的相對位置來降低透光顯示面板100對光線的衍射效果,進一步提高顯示裝置中感光組件獲取圖像的品質。
依照本發明如上文所述的實施例,這些實施例並沒有詳盡敘述所有的細節,也不限制該發明僅為所述的具體實施例。顯然,根據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變化。本說明書選取並具體描述這些實施例,是為了更好地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和實際應用,從而使所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能很好地利用本發明以及在本發明基礎上的修改使用。本發明僅受申請專利範圍及其全部範圍和等效物的限制。
110R,110G,110B:第一子像素
AS1:第一弧狀排佈結構
AS2:第二弧狀排佈結構
CA1,CA2:中軸線
RU1:第一最小重複單元
TC1:第一透光列單元
TC2:第二透光列單元
y1,y2,y3,y4:距離

Claims (10)

  1. 一種透光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像素陣列,所述第一像素陣列包括第一最小重複單元,所述第一最小重複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透光列單元,每個所述透光列單元具有平行於所述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的中軸線,每個所述透光列單元包括在所述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一子像素,其中,至少一個所述透光列單元中的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子像素偏離所述中軸線設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光顯示面板,其中,至少一個所述透光列單元中的多個所述第一子像素排佈為曲線狀排佈結構。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光顯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最小重複單元中,至少兩個所述透光列單元的多個所述第一子像素排佈為弧狀排佈結構,其中,各所述透光列單元分別對應的所述弧狀排佈結構的弧狀凸起方向相同,或彼此不同。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光顯示面板,其中,偏離所述中軸線設置的所述第一子像素與所述中軸線的距離為3微米至35微米。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透光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透光顯示面板包括襯底,每個所述第一子像素包括位於所述襯底上的第一電極、位於所述第一電極上的第一發光結構以及位於所述第一發光結構上的第二電極。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透光顯示面板,其中,每個所述第一電極在所述襯底上的正投影由一個第一圖形單元組成或由兩個以上第一圖形單元拼接組成,所述第一圖形單元包括從由圓型、橢圓型、啞鈴型、葫蘆型、矩型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和/或,
    每個所述第一發光結構在所述襯底上的正投影由一個第二圖形單元組成或由兩個以上第二圖形單元拼接組成,所述第二圖形單元包括從由圓型、橢圓型、啞鈴型、葫蘆型、矩型組成的群組中選擇的至少一個,和/或,
    所述第一電極在平行於所述中軸線方向上的長度為10微米至35微米,所述第一電極在垂直於所述中軸線方向上的長度為10微米至35微米。
  7. 一種顯示面板,包括相互鄰接的第一顯示區和第二顯示區,所述第一顯示區的透光率大於所述第二顯示區的透光率,其中,所述顯示面板的所述第一顯示區被配置為如請求項1至7任一項所述的透光顯示面板。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所述顯示面板還包括位於所述第二顯示區的第二像素陣列,所述第二像素陣列包括第二最小重複單元,所述第二最小重複單元包括至少一個非透光列單元,每個所述非透光列單元包括在所述非透光列單元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的多個第二子像素,所述非透光列單元的延伸方向與所述透光列單元的延伸方向相同,每個所述非透光列單元包括的多個所述第二子像素在所述非透光列單元的延伸方向上共線設置,
    其中,所述第二最小重複單元中的所述非透光列單元與所述第一最小重複單元中的所述透光列單元數量相同且一一對應形狀相同,相對應的所述透光列單元和所述非透光列單元中,多個所述第一子像素與多個所述第二子像素具有相同的顏色排序。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將所述第二最小重複單元投影至所述第一最小重複單元,所述非透光列單元的投影輪廓與對應所述透光列單元的輪廓重合,至少一個所述第一子像素與在所述顏色排序上序位對應的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投影在平行於所述中軸線方向上相互偏離。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顯示面板,其中,相互偏離的所述第一子像素與對應所述第二子像素的投影在平行於所述中軸線方向上的偏離距離為3微米至35微米。
TW109136327A 2019-12-24 2020-10-20 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TWI7956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8304.6A CN111029391B (zh) 2019-12-24 2019-12-24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1911348304.6 2019-12-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9875A true TW202109875A (zh) 2021-03-01
TWI795683B TWI795683B (zh) 2023-03-11

Family

ID=70212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6327A TWI795683B (zh) 2019-12-24 2020-10-20 透光顯示面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49120A1 (zh)
EP (1) EP4002472A4 (zh)
JP (1) JP7280432B2 (zh)
KR (1) KR20220026608A (zh)
CN (1) CN111029391B (zh)
TW (1) TWI795683B (zh)
WO (1) WO20211290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32473B2 (en) 2019-06-26 2023-11-28 Oti Lumionics Inc. Opto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light transmissive regions, with light diffraction characteristics
CN114097102B (zh) 2019-06-26 2023-11-03 Oti照明公司 包括具有光衍射特征的光透射区域的光电设备
KR20220045202A (ko) 2019-08-09 2022-04-12 오티아이 루미오닉스 인크. 보조 전극 및 파티션을 포함하는 광전자 디바이스
CN111029391B (zh) * 2019-12-24 2022-09-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540293A (zh) * 2020-05-08 2020-08-1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111710257B (zh) * 2020-06-02 2021-07-09 嘉兴驭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衍射抑制显示屏以及移动终端设备
CN113823756B (zh) * 2020-06-19 2024-05-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JP2023553379A (ja) 2020-12-07 2023-12-21 オーティーアイ ルミオ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核形成抑制被膜及び下地金属被膜を用いた導電性堆積層のパターニング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84240B1 (ko) * 2009-12-21 2011-11-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328979B1 (ko) * 2011-06-30 2013-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1943995B1 (ko) * 2012-06-27 2019-01-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159150B1 (ko) * 2014-01-07 2020-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184784B1 (ko) * 2014-06-30 2020-11-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투명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4319283B (zh) * 2014-10-27 2016-03-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US9547202B2 (en) * 2014-12-19 2017-01-17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parent display panel
CN105826348B (zh) * 2015-01-05 2018-11-3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的像素排列结构
JP6567078B2 (ja) * 2015-01-12 2019-08-28 ドルビー ラボラトリーズ ライセンシング コーポレイション 画素タイル構造およびレイアウト
RU2705440C1 (ru) * 2015-10-02 2019-11-07 Эптив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Лимитед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выполнения смещений цветного фильтра для уменьшения муаровой интерференции в дисплейной системе, включающей в себя несколько дисплеев
KR102515963B1 (ko) * 2016-03-04 2023-03-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WO2019062236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显示屏驱动方法及其显示装置
CN108364967B (zh) * 2017-09-30 2021-07-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WO2019062221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8269840B (zh) * 2017-09-30 2021-08-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208622778U (zh) * 2018-08-06 2019-03-1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CN110767703B (zh) * 2018-12-28 2020-09-0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448575B (zh) * 2018-12-29 2020-12-2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和透明显示装置
CN109599053B (zh) * 2019-01-09 2023-07-1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13284911B (zh) * 2019-04-30 2024-05-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71160A (zh) * 2019-04-30 2019-07-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662B (zh) * 2019-05-31 2020-10-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44125B (zh) * 2019-06-25 2022-03-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终端
CN110323259B (zh) * 2019-06-28 2022-04-15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像素结构、掩膜板及显示面板
CN110570774A (zh) * 2019-08-09 2019-12-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29391B (zh) * 2019-12-24 2022-09-13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9049A1 (zh) 2021-07-01
JP7280432B2 (ja) 2023-05-23
CN111029391B (zh) 2022-09-13
US20220149120A1 (en) 2022-05-12
EP4002472A1 (en) 2022-05-25
EP4002472A4 (en) 2022-10-26
JP2022545404A (ja) 2022-10-27
TWI795683B (zh) 2023-03-11
KR20220026608A (ko) 2022-03-04
CN111029391A (zh) 2020-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129049A1 (zh)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723799B (zh) 顯示基板、顯示面板及顯示裝置
WO2021022873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46599B (zh) 像素排布优化方法、装置、透光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
US20220093682A1 (en) Display substrates, display panels and display devices
WO202106857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7280979B2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WO2021103667A1 (zh) 透光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WO2021103654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48005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77695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0200763U (zh) 透光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67826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终端
CN210129515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15936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0913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374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2237141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6684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59512A1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31802A1 (zh)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WO2022160774A1 (zh) 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