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8404A - 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 - Google Patents

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8404A
TW202108404A TW109112734A TW109112734A TW202108404A TW 202108404 A TW202108404 A TW 202108404A TW 109112734 A TW109112734 A TW 109112734A TW 109112734 A TW109112734 A TW 109112734A TW 202108404 A TW202108404 A TW 2021084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member
aforementioned
inner diameter
outer diameter
maximum out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27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益宏 陈
俊信 陈
Original Assignee
新加坡商禧瑪諾(新)私人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加坡商禧瑪諾(新)私人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加坡商禧瑪諾(新)私人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84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840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54System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bearings with rolling friction
    • F16C19/546Systems with spaced apart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 F16C19/547Systems with spaced apart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with two angular contact rolling bearings
    • F16C19/548Systems with spaced apart rolling bearings including at least one angular contact bearing with two angular contact rolling bearings in O-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2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 B60B27/023Hubs adapted to be rotatably arranged on axle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35/00Axle units; Parts thereof ; Arrangements for lubrication of axles
    • B60B35/004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ax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6/00Arrangement of optical signalling or lighting devices on cycles; Mounting or supporting thereof; Circuits therefor
    • B62J6/06Arrangement of lighting dynamos or drives therefor
    • B62J6/12Dynamos arranged in the wheel hub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3/767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tegral with the ra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5/00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 F16C35/04Rigid support of bearing units; Housings, e.g. caps, covers in the case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35/06Mounting or dismounting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Fixing them onto shaft or in housing
    • F16C35/063Fixing them on the shaf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047Hub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othe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3Bicycles; Tricyc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326/00Articles relating to transporting
    • F16C2326/01Parts of vehicles in general
    • F16C2326/02Wheel hubs or castor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強度更高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具備:軸構件;以及與前述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前述軸構件同軸地設置的旋轉體;前述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前述最小內徑設定成4.5mm至5.5mm,前述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230%以上之範圍。

Description

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
專利文獻1揭示了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的一例。專利文獻1之輪轂具備:軸構件、以及與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軸構件同軸設置的旋轉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3-46538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要求提供強度更高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 (解決問題之手段)
本發明第一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係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且具備:軸構件;及旋轉體,其係與前述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前述軸構件同軸地設置;前述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前述最小內徑設定成4.5mm至5.5mm,前述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230%以上之範圍。 採用上述第一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將最大外徑包含於上述範圍,所以強度高。
如前述第一方面之第二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前述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365%以下之範圍。 採用上述第二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將最大外徑包含於上述範圍,所以關於軸構件之徑方向的尺寸不易增大。
本發明第三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係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且具備:軸構件;及旋轉體,其係與前述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前述軸構件同軸地設置;前述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前述最小內徑設定成11.5mm至12.5mm,前述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30%以上之範圍。 採用上述第三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將最大外徑包含於上述範圍,所以強度高。
如前述第三方面之第四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前述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55%以下之範圍。 採用上述第四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將最大外徑包含於上述範圍,所以關於軸構件之徑方向的尺寸不易增大。
本發明第五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係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且具備:軸構件;及旋轉體,其係與前述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前述軸構件同軸地設置;前述軸構件包含至少局部插入前述旋轉體之第一軸構件、及至少局部插入前述旋轉體之第二軸構件的至少1個,前述第一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前述第二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前述第一軸構件之前述最小內徑與前述第二軸構件的前述最小內徑不同,前述第一軸構件之前述最大外徑與前述第二軸構件的前述最大外徑不同,前述旋轉體係以選擇性插入前述第一軸構件與前述第二軸構件的方式構成。 採用上述第五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可對1個旋轉體選擇性地使用複數個軸構件,所以生產性提高。
本發明第六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係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且具備:軸構件;及旋轉體,其係與前述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前述軸構件同軸地設置;前述軸構件包含被插入部,其係插入前述旋轉體,前述被插入部包含: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其外徑比前述第一部分大。 採用上述第六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包含第二部分,所以強度高。
如前述第六方面之第七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前述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前述軸構件之前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最大外徑,前述最小內徑係14.5mm至15.5mm,前述第一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20%以上之範圍。 採用上述第七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將第一最大外徑包含於上述範圍,所以強度高。
如前述第七方面之第八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前述第一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25%以下之範圍。 採用上述第八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將第一最大外徑包含於上述範圍,所以關於軸構件之徑方向的尺寸不易增大。
如前述第六至第八方面的任何一方面之第九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前述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前述軸構件之前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最大外徑,前述最小內徑係14.5mm至15.5mm,前述第二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30%以上之範圍。 採用上述第九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將第二最大外徑包含於上述範圍,所以強度高。
如前述第九方面之第十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前述第二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40%以下之範圍。 採用上述第十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因為將第二最大外徑包含於上述範圍,所以關於軸構件之徑方向的尺寸不易增大。
如前述第六至第十方面的任何一方面之第十一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進一步具備軸承,其係將前述旋轉體可旋轉地支撐於前述軸構件,前述軸承包含:圓錐環(Cone),其係設於前述軸構件;滾動杯(Cup),其係設於前述旋轉體;及複數個球體,其係配置於前述圓錐環與滾動杯之間。 採用上述第十一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可使旋轉體對軸構件適當地旋轉。
如前述第十一方面之第十二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前述軸承具有突起,其係抑制異物進入前述旋轉體內。 採用上述第十二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可刪減零件數量。
如前述第十二方面之第十三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前述突起係以朝向前述軸構件之徑方向外側突出的方式構成。 採用上述第十三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可適當地抑制異物進入旋轉體內。
如前述第一至第十三方面的任何一方面之第十四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進一步具備發電機構,其係配置於前述軸構件與前述旋轉體之間。 採用上述第十四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可提高便利性。
如前述第十四方面之第十五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其中前述發電機構包含:定子,其係設於前述軸構件;及磁鐵,其係設於前述旋轉體。 採用上述第十五方面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時,可簡單地構成。 (發明之效果)
採用本發明之輪轂時,強度更高。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所謂「至少1個」的表達方式,是指希望之選項的「1個以上」。一個例子為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所謂「至少1個」的表達方式,當其選項數係2個時,是指「僅1個選項」或是「2個選項兩者」。其他例為本說明書中使用之所謂「至少1個」的表達方式,當其選項數係3個以上時,是指「僅1個選項」或是「2個以上任意選項的組合」。
第一種實施形態及第二種實施形態中,人力驅動車關於用於行駛之原動力,是指至少局部使用人力之車輛,包含以電動輔助人力之車輛。僅使用人力以外之原動力的車輛不屬於人力驅動車。特別是僅將內燃機用於原動力之車輛不屬於人力驅動車。通常,人力驅動車是設定為小型輕型車輛,且設定為在道路上駕駛不需要執照的車輛。一個例子為人力驅動車係包含使用電能輔助人力驅動車之推進的輔助裝置之自行車(e-bike)。更具體而言係城市自行車。人力驅動車之構成可任意變更。人力驅動車可省略輔助裝置而構成。換言之,人力驅動車亦可係僅藉由人力驅動力而驅動的一般自行車。人力驅動車之種類亦可係道路自行車、登山自行車、或是越野自行車。 <第一種實施形態>
參照圖1至圖5說明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10。以下,有時將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10稱為輪轂10。輪轂10例如作為輪轂發電機而構成。輪轂10係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10,且具備:軸構件12、以及與軸構件12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軸構件12同軸地設置的旋轉體14。輪轂10宜進一步具備配置在軸構件12與旋轉體14之間的發電機構16。輪轂10宜進一步具備:中間構件18、第一軸承20、第二軸承22、第一定位構件24、及第二定位構件26。軸構件12如圖1所示地包含至少局部插入旋轉體14之第一軸構件28;及如圖2所示地至少局部插入旋轉體14之第二軸構件30的至少1個。旋轉體14係以選擇性插入第一軸構件28與第二軸構件30之方式構成。輪轂10除了第一軸構件28及第二軸構件30以外,藉由使用共用之零件,以可對旋轉體14選擇性插入第一軸構件28及第二軸構件30之方式構成。以下,有時將第一軸構件28及第二軸構件30稱為軸構件12。
軸構件12例如係輪轂軸。軸構件12例如係圓筒形狀。旋轉體14例如係輪轂筒。旋轉體14在外周部具備用於與前輪或後輪之輪輻連結的凸緣14A。旋轉體14例如係圓筒形狀。中間構件18例如係圓筒形狀。中間構件18中插入軸構件12。中間構件18具備:第一中間構件18A及第二中間構件18B。第一中間構件18A在軸構件12之軸方向配置於第一軸承20與第一定位構件24之間。第二中間構件18B在軸構件12之軸方向配置於第二軸承22與第二定位構件26之間。
第一軸承20及第二軸承22對軸構件12可旋轉地支撐旋轉體14。第一軸承20及第二軸承22設於旋轉體14的內周部與軸構件12的外周部之間。第一軸承20設於靠近軸構件12在軸方向之一方端部的位置。第二軸承22設於靠近軸構件12在軸方向之另一方端部的位置。
第一定位構件24例如形成環狀。第一定位構件24不能相對旋轉地安裝於軸構件12。第一定位構件24在軸構件12之軸方向安裝於發電機構16之定子16A的一方端部。第一定位構件24管制定子16A在軸方向之移動。第二定位構件26例如形成環狀。第二定位構件26不能相對旋轉地安裝於軸構件12。第二定位構件26在軸構件12之軸方向安裝於定子16A之另一方端部。第二定位構件26管制定子16A在軸方向之移動。第二定位構件26之厚度比第一定位構件24薄。
如圖1及圖3所示,第一軸構件28具備:插入旋轉體14之被插入部28A;及從被插入部28A之端部突出的縮徑部28B。被插入部28A之最大外徑比縮徑部28B大。如圖1所示,縮徑部28B不能旋轉地支撐於人力驅動車的車架F。第一軸構件28例如藉由快放機構28X可裝卸地固定於車架F。如圖3所示,在第一軸構件28之外周面設置在軸方向延伸的溝28C。溝28C中收納從定子16A之線圈36延伸的電配線。
如圖2及圖4所示,第二軸構件30具備:插入旋轉體14之被插入部30A、及從被插入部30A之端部突出的縮徑部30B。被插入部30A之最大外徑比縮徑部30B大。在第二軸構件30之外周面設置在軸方向延伸的溝30C。溝30C中收納從定子16A之線圈36延伸的電配線。
軸構件12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詳細而言,如圖1所示,第一軸構件28具有最小內徑LA及最大外徑LB。最小內徑LA係縮徑部28B最小之內徑。最大外徑LB係被插入部28A最大之外徑。最小內徑LA設定成4.5mm至5.5mm。最大外徑LB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A為230%以上之範圍。最大外徑LB對最小內徑LA之比率可任意選擇。最大外徑LB宜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A為 365%以下之範圍。
如圖2所示,第二軸構件30具有最小內徑LC及最大外徑LD。最小內徑LC係縮徑部30B最小之內徑。最大外徑LD係被插入部30A最大之外徑。最小內徑LC設定成11.5mm至12.5mm。最大外徑LD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C為130%以上之範圍。最大外徑LD對最小內徑LC之比率可任意選擇。最大外徑LD宜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C為155%以下之範圍。第一軸構件28之最小內徑LA與第二軸構件30的最小內徑LC不同。第一軸構件28之最大外徑LB與第二軸構件30的最大外徑LD不同。第一軸構件28之最大外徑LB亦可與第二軸構件30的最大外徑LD相同。即使最大外徑LB與最大外徑LD相同時,最大外徑LB仍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A 為230%以上之範圍。即使最大外徑LD與最大外徑LB相同時,最大外徑LD仍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C為130%以上之範圍。
發電機構16包含:設於軸構件12及旋轉體14之一方的定子16A;以及設於軸構件12及旋轉體14之另一方的磁鐵16B。本實施形態之發電機構16係包含:設於軸構件12之定子16A、及設於旋轉體14之磁鐵16B。
定子16A在軸構件12之外周部設置成不能對軸構件12相對旋轉。定子16A具有:第一軛32、第二軛34、及線圈36。定子16A進一步具備捲繞線圈36之筒管38。
如圖5所示,第一軛32至少包含1個第一軛片40。第一軛32包含在軸構件12之周方向排列的2個以上第一軛片40。第一軛32例如包含18個第一軛片40。第一軛片40等間隔配置於軸構件12之周方向。第一軛片40藉由嵌入設於筒管38之凹部38A來保持相互的位置關係。
第二軛34至少包含1個第二軛片42。第二軛34包含在軸構件12之周方向排列的2個以上第二軛片42。第二軛34例如包含18個第二軛片42。第二軛片42與第一軛片40分開形成。第一軛片40之材料與第二軛片42的材料宜相同。第一軛片40及第二軛片42宜具有相同形狀。第一軛片40之數量及第二軛片42的數量相等。第二軛片42等間隔配置於軸構件12之周方向。第二軛片42藉由嵌入設於筒管38之凹部38A來保持相互的位置關係。
磁鐵16B以磁極排列於周方向之方式設於旋轉體14。磁鐵16B不能對旋轉體14相對旋轉地設於旋轉體14的內周部。如圖5所示,磁鐵16B具有:第一磁鐵44及第二磁鐵46。第一磁鐵44係藉由在圓筒形狀之第一支撐構件48的內周部安裝複數個磁鐵44A而形成。第二磁鐵46係藉由在圓筒形狀之第二支撐構件50的內周部安裝複數個磁鐵46A而形成。第一磁鐵44及第二磁鐵46宜係釹磁鐵、燒結磁鐵、或是結合磁鐵。
第一磁鐵44及第二磁鐵46係以第一磁鐵44之磁極與第二磁鐵46的磁極在軸構件12之周方向錯位的方式配置。第一磁鐵44及第二磁鐵46在軸構件12之周方向係以各個S極與N極彼此不同的方式配置。因而,在軸構件12之軸方向,第一磁鐵44之S極不與第二磁鐵46的S極並列,第一磁鐵44之N極不與第二磁鐵46的N極並列。第一磁鐵44在軸構件12之徑方向可與第一軛片40相對。第一軛片40之數量及第一磁鐵44的極數相等。第二磁鐵46在軸構件12之徑方向可與第二軛片42相對。第二軛片42之數量及第二磁鐵46的極數相等。第一磁鐵44之極數及第二磁鐵46的極數相等。
採用第一種實施形態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10時,可獲得如下的效果。 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輪轂10的零件除了第一軸構件28及第二軸構件30之外,其餘皆可共用。因為對旋轉體14選擇性插入第一軸構件28及第二軸構件30,所以可將輪轂10輕易變更成不同規格。因而提高便利性。 <第二種實施形態>
參照圖6至圖10說明第二種實施形態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60。關於與第一種實施形態共用之構成,註記與第一種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而省略重複之說明。
輪轂60係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60,且具備:軸構件62;以及與軸構件62相對旋轉之方式與軸構件62同軸地設置的旋轉體14。軸構件62例如係輪轂軸。軸構件12例如係圓筒形狀。軸構件62包含插入旋轉體14之被插入部64。被插入部64包含:第一部分64A;及外徑比第一部分64A大之第二部分64B。如圖7所示,在軸構件62之外周面設置延伸於軸方向的溝62A。溝62A中收納從線圈36延伸的電配線。軸構件62具有最小內徑LE。最小內徑LE係第一部分64A最小之內徑。軸構件62之第一部分64A具有第一最大外徑LF。最小內徑LE係14.5mm至15.5mm。第一最大外徑LF對最小內徑LE之比率可任意選擇。第一最大外徑LF宜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E為120%以上之範圍。第一最大外徑LF宜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E為125%以下之範圍。軸構件62之第二部分64B具有第二最大外徑LG。第二最大外徑LG對最小內徑LE之比率可任意選擇。第二最大外徑LG宜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E為130%以上之範圍。第二最大外徑LG宜設定成對最小內徑LE為140%以下之範圍。
如圖8所示,在第二部分64B設置第三定位構件68。第三定位構件68係取代第一種實施形態之第二定位構件26而設置。第三定位構件68具有與第一定位構件24同樣的形狀。第三定位構件68係以無法對軸構件62相對旋轉之方式安裝於第二部分64B。第二種實施形態因為配置第三定位構件68因而省略中間構件18中之第二中間構件18B。
輪轂60宜進一步具備可將旋轉體14旋轉地支撐於軸構件62的軸承72。軸承72取代第一種實施形態之第一軸承20而設置。軸承72比第一定位構件24設於靠近軸構件62之一方端部的位置。軸承72包含:設於軸構件62之圓錐環74;設於旋轉體14之滾動杯76;及配置於圓錐環74與滾動杯76之間的複數個球體78。複數個球體78之外徑比第二軸承22的球體22A之外徑小。
軸承72宜具有抑制異物進入旋轉體14內之突起80。突起80例如抑制異物從旋轉體14之開口14B進入旋轉體14內。軸承72中設置突起80之部位可任意選擇。圖9及圖10所示之例係將突起80設於圓錐環74。如圖6所示,突起80在軸構件62之軸方向,設於比支撐圓錐環74中之球體78的球形支撐部74A靠近旋轉體14之開口14B的位置。另外例係將突起80設於滾動杯76。突起80宜以朝向軸構件62之徑方向外側突出的方式構成。在突起80之前端80A與旋轉體14的內周面14C之間形成間隙。換言之,突起80之前端80A與旋轉體14的內周面14C不接觸。
採用第二種實施形態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60時,可獲得如下之效果。 第二種實施形態之輪轂60對第一種實施形態之輪轂10除了軸構件62之外,其餘零件大致共用。此外,依需要軸承72及第三定位構件68中亦可有變更。藉由變更軸承72及第三定位構件68等少數零件,因為可對旋轉體14選擇性插入第一軸構件28、第二軸構件30、及軸構件62,所以可將輪轂60輕易變更成不同規格。因而提高便利性。 <修改例>
關於上述各種實施形態之說明,係例示可取得按照本發明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的形態,並非意圖限制其形態。按照本發明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例如可採取以下所示之上述各種實施形態的修改例、及組合相互不矛盾之至少2個修改例的形態。在以下之修改例中,就與各種實施形態之形態共用的部分註記與各種實施形態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亦可將定子16A設於旋轉體14,並將磁鐵16B設於軸構件12、62。此時,係構成產生於定子16A之電流宜經由轂緣環(Slip Ring)而輸出至外部。
輪轂10在沿著軸構件12、62之中心軸心的軸方向,亦可進一步具備與旋轉體14並列配置之自由輪。自由輪可在軸構件12、62周圍旋轉地與旋轉體14連結。一個例子係自由輪將傳達至後鏈輪的驅動力傳達至旋轉體14,並與旋轉體14一起在軸構件12、62周圍旋轉。自由輪係以將第一旋轉方向之旋轉傳達至旋轉體14的方式構成,且以不將與第一旋轉方向相反之旋轉方向的第二旋轉方向之旋轉傳達至旋轉體14的方式構成。
10,60:輪轂 12,62:軸構件 14:旋轉體 14A:凸緣 14B:開口 16:發電機構 16A:定子 16B:磁鐵 18:中間構件 18A:第一中間構件 18B:第二中間構件 20:第一軸承 22:第二軸承 24:第一定位構件 26:第二定位構件 28:第一軸構件 28A:被插入部 28B:縮徑部 28C:溝 28X:快放機構 30:第二軸構件 30A:被插入部 30B:縮徑部 30C:溝 32:第一軛 34:第二軛 36:線圈 38:筒管 38A:凹部 40:第一軛片 42:第二軛片 44:第一磁鐵 44A:磁鐵 46:第二磁鐵 46A:磁鐵 48:第一支撐構件 50:第二支撐構件 62A:溝 64:被插入部 64A:第一部分 64B:第二部分 68:第三定位構件 72:軸承 74:圓錐環 74A:球形支撐部 76:滾動杯 78:球體 80:突起 80A:前端 14C:內周面 22A:球體 F:車架 LA,LC,LE:最小內徑 LB,LD:最大外徑 LF:第一最大外徑 LG:第二最大外徑
圖1係第一種實施形態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的剖面圖。 圖2係第一種實施形態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的剖面圖。 圖3係圖1之第一軸構件的立體圖。 圖4係圖2之第二軸構件的立體圖。 圖5係圖1之定子及磁鐵的分解立體圖。 圖6係第二種實施形態的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的剖面圖。 圖7係圖6之軸構件的立體圖。 圖8係在圖7之軸構件中安裝了第三定位構件的狀態之部分剖面圖。 圖9係圖6之圓錐環的立體圖。 圖10係沿著圖9之D10-D10線的剖面圖。
10:輪轂
12:軸構件
14:旋轉體
14A:凸緣
16:發電機構
16A:定子
16B:磁鐵
18:中間構件
18A:第一中間構件
18B:第二中間構件
20:第一軸承
22:第二軸承
24:第一定位構件
26:第二定位構件
28:第一軸構件
28A:被插入部
28B:縮徑部
28X:快放機構
32:第一軛
34:第二軛
36:線圈
44:第一磁鐵
46:第二磁鐵
48:第一支撐構件
50:第二支撐構件
F:車架
LA:最小內徑
LB:最大外徑

Claims (15)

  1.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具備: 軸構件;及 旋轉體,其係與前述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前述軸構件同軸地設置; 前述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 前述最小內徑設定成4.5mm至5.5mm, 前述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230%以上之範圍。
  2. 如請求項1之輪轂,其中前述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365%以下之範圍。
  3.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具備: 軸構件;及 旋轉體,其係與前述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前述軸構件同軸地設置; 前述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 前述最小內徑設定成11.5mm至12.5mm, 前述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30%以上之範圍。
  4. 如請求項3之輪轂,其中前述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55%以下之範圍。
  5.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具備: 軸構件;及 旋轉體,其係與前述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前述軸構件同軸地設置; 前述軸構件包含至少局部插入前述旋轉體之第一軸構件、及至少局部插入前述旋轉體之第二軸構件的至少1個, 前述第一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 前述第二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與最大外徑, 前述第一軸構件之前述最小內徑與前述第二軸構件的前述最小內徑不同, 前述第一軸構件之前述最大外徑與前述第二軸構件的前述最大外徑不同, 前述旋轉體係以選擇性插入前述第一軸構件與前述第二軸構件的方式構成。
  6. 一種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具備: 軸構件;及 旋轉體,其係與前述軸構件相對旋轉之方式而與前述軸構件同軸地設置; 前述軸構件包含被插入部,其係供前述旋轉體插入, 前述被插入部包含: 第一部分;及 第二部分,其外徑比前述第一部分大。
  7. 如請求項6之輪轂,其中: 前述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 前述軸構件之前述第一部分具有第一最大外徑, 前述最小內徑係14.5mm至15.5mm, 前述第一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20%以上之範圍。
  8. 如請求項7之輪轂,其中前述第一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25%以下之範圍。
  9. 如請求項6之輪轂,其中: 前述軸構件具有最小內徑, 前述軸構件之前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二最大外徑, 前述最小內徑係14.5mm至15.5mm, 前述第二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30%以上之範圍。
  10. 如請求項9之輪轂,其中前述第二最大外徑設定成對前述最小內徑為140%以下之範圍。
  11. 如請求項6~10中任一項之輪轂,其中進一步具備軸承,其係將前述旋轉體可旋轉地支撐於前述軸構件, 前述軸承包含:圓錐環(Cone),其係設於前述軸構件;滾動杯(Cup),其係設於前述旋轉體;及複數個球體,其係配置於前述圓錐環與滾動杯之間。
  12. 如請求項11之輪轂,其中前述軸承具有突起,其係抑制異物進入前述旋轉體內。
  13. 如請求項12之輪轂,其中前述突起係以朝向前述軸構件之徑方向外側突出的方式構成。
  14. 如請求項1~10中任一項之輪轂,其中進一步具備發電機構,其係配置於前述軸構件與前述旋轉體之間。
  15. 如請求項14之輪轂,其中前述發電機構包含: 定子,其係設於前述軸構件;及 磁鐵,其係設於前述旋轉體。
TW109112734A 2019-08-29 2020-04-16 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 TW2021084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56867 2019-08-29
JP2019156867A JP7448321B2 (ja) 2019-08-29 2019-08-29 人力駆動車用のハ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8404A true TW202108404A (zh) 2021-03-01

Family

ID=74565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2734A TW202108404A (zh) 2019-08-29 2020-04-16 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2) JP7448321B2 (zh)
DE (1) DE102020122509A1 (zh)
TW (1) TW20210840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9000A1 (de) 1998-12-08 2001-10-31 DT Swiss AG Nabe, insbesondere für fahrräder und dergleichen
US6605884B2 (en) 2001-06-07 2003-08-12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axle having a dynamo thereon
US7758250B2 (en) 2005-10-27 2010-07-20 Shimano Inc. Bicycle hub
JP4942423B2 (ja) 2006-08-18 2012-05-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2輪車用車輪の軸受構造
JP5357937B2 (ja) 2011-08-26 2013-12-0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発電ハブの固定子および自転車用発電ハブ
JP6745609B2 (ja) 2016-03-01 2020-08-26 Ntn株式会社 シール付軸受
DE102016115515A1 (de) 2016-08-22 2018-02-22 Dt Swiss Ag Nabe und Nabenserie
JP6928443B2 (ja) 2016-12-16 2021-09-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ハブ
CN114379280B (zh) 2017-05-30 2024-04-19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后花鼓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48321B2 (ja) 2024-03-12
JP2021031019A (ja) 2021-03-01
DE102020122509A1 (de) 2021-03-04
JP2024059915A (ja) 2024-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47518B1 (ko) 다단 회전자를 구비한 코어리스 모터 및 그 모터를 사용한구동장치
JP2003034279A (ja) ダイナモ付き自転車ハブ軸
TW201330462A (zh) 電裝置
TW593041B (en) Hub electric generator of bicycle and the bicycle
JP2006069275A (ja) 自転車用発電ハブ
TW202108404A (zh) 人力驅動車用之輪轂
JP4682045B2 (ja) 電動車両用の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
TWI712248B (zh) 自行車用發電機
US10879766B2 (en) Bicycle electric power generating device
JP5998323B2 (ja) 自転車用発電機
US20230396138A1 (en) Electric disk motor for driving a wheel rim
JPH1052017A (ja) 自転車用発電装置
JP2006014538A (ja) ハブダイナモ及び自転車
CN102310763A (zh) 轮内马达及电动车辆
JP2011172463A (ja) 自転車用ハブダイナモ
JP2023176076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ハブ
CN202319875U (zh) 轮内马达及电动车辆
JP2012138992A (ja) 自転車用発電ハブの固定子及び自転車用発電ハブ
WO2019181503A1 (ja) ハブダイナモ付き車輪、ハブダイナモ、ハブダイナモ付き車輪の組立方法
JP2004260921A (ja) 自転車用ハブダイナモ
JP4251316B2 (ja) 自転車用ハブダイナモ
JP4448994B2 (ja) 自転車用ハブダイナモ
KR20100048535A (ko) 전자기력에 의해 회전 가능한 바퀴
TWI685181B (zh) 自行車用發電機
JP2023175162A (ja) モータ、車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