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6172A - 飲料 - Google Patents

飲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106172A
TW202106172A TW109113499A TW109113499A TW202106172A TW 202106172 A TW202106172 A TW 202106172A TW 109113499 A TW109113499 A TW 109113499A TW 109113499 A TW109113499 A TW 109113499A TW 202106172 A TW202106172 A TW 20210617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verage
sodium
sugar alcohol
powder
lactobacill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3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浦啓一
長尾愛美
竹中沙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朝日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朝日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朝日飲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106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106172A/zh

Links

Landscapes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飲料,其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且培養基臭味得以抑制,並且鹹味得以抑制,具有作為飲料之較佳之風味(美味程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飲料,其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及20〜80 mg/100 mL之鈉,且含有糖醇。飲料中之糖醇之固形物成分濃度可為2〜40 g/L。作為飲料中之糖醇,可至少含有麥芽糖醇。飲料中之微生物菌體粉末可為乳酸菌之菌體粉末。

Description

飲料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飲料。
過去,為了迎合消費者之健康意願,而開發出含有微生物菌體之飲料。其中,含有乳酸菌之飲料由於具有調節腸胃作用或抗過敏作用等健康上有益之生理活性,故引人注目。
作為含微生物菌體之飲料之製造方法,例如可列舉:摻合向原料乳添加乳酸菌並使其發酵而獲得之發酵乳之方法、或將藉由冷凍乾燥等而使微生物菌體乾燥之菌體粉末摻合於飲料之方法等。
過去,由於欲直接攝取活性乳酸菌等之需求,故販售較多酸凝酪或乳酸菌飲料,但攝取場合或風味、流通形態受限。近年來,欲不拘泥於飲料之形態或類型,而於所有場合均簡便地攝取美味、具有健康上有益之生理作用之乳酸菌等之需求高漲。因此,不僅販售含有活性微生物者,為了迎合欲簡便地攝取具有來自微生物之健康上有益之生理活性之飲料的需求,亦販售摻合有微生物菌體粉末之飲料。然而,此種飲料中存在來自菌體粉末之臭味(培養基臭味)損害風味之問題。
例如於摻合有於含有酵母萃取物、肉萃取物、蛋白腖等之培養基中培養之微生物之粉末的情形時,培養基臭味易成為問題。至今,為了減少飲料之培養基臭味而進行了各種研究,例如提出有於含有乳酸菌粉末之飲料摻合特定之香氣成分之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另一方面,為了調整飲料之味道或補充鈉源,而採取添加食鹽等鈉源之方法。
然而,存在以下問題:藉由向飲料添加鈉源並設為特定之鈉濃度而味道之厚度增加,但強烈感覺到來自鈉之鹹味,可口性受損。又,於含有微生物粉末之飲料含有鈉源之情形時,微生物粉末特有之培養基臭味與來自鈉源之鹹味相輔,而具有不佳之餘韻。
關於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之飲料,至今尚未得知獲得培養基臭味得以抑制、並且鹹味得以抑制、具有作為飲料之較佳之風味(美味程度)之飲料之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8-15310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本發明係鑒於以上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飲料,其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且培養基臭味得以抑制,並且鹹味得以抑制,具有作為飲料之較佳之風味(美味程度)。 [解決課題之技術方法]
本發明者發現,藉由於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及特定量之鈉之飲料摻合糖醇而可解決上述課題,從而完成本發明。更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如下者。
(1)一種飲料,其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及20〜80 mg/100 mL之鈉, 且含有糖醇。
(2)如(1)中記載之飲料,其中,該飲料中之上述糖醇之固形物成分濃度為2〜40 g/L。
(3)如(1)或(2)中記載之飲料,其中,作為上述糖醇,至少含有麥芽糖醇。
(4)如(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飲料,其中,上述微生物菌體粉末為乳酸菌之菌體粉末。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飲料,其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且培養基臭味得以抑制,並且鹹味得以抑制,具有作為飲料之較佳之風味(美味程度)。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具體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以下實施形態任何限制,可於本發明目的之範圍內施加適當改變而實施。
<1.飲料> 飲料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及20〜80 mg/100 mL之鈉,且含有糖醇。藉由以此方式調整飲料之組成等,而可獲得培養基臭味得以抑制,並且鹹味得以抑制,具有作為飲料之較佳之風味(美味程度)之飲料。
飲料之種類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乳性飲料、果汁、蔬菜汁飲料、茶飲料、咖啡飲料、功能性飲料、運動飲料等。
飲料中之甜度並無特別限制,可根據飲料之種類等適當設定。再者,於本說明書中,甜度意指蔗糖換算甜度。關於甜度,例如將蔗糖1重量/容量%之甜度設為1,將推導出與該甜度相等之甜味的濃度設為該甜味料之蔗糖換算甜度1,進行計算而推導。本發明之飲料之甜度並無特別限制,但就減少鹹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2〜10,更佳為3〜7。
以下,針對本發明之飲料之構成詳細敘述。
[微生物菌體粉末] 飲料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微生物菌體粉末」為粉末狀之微生物菌體,為使用該技術領域中公知之方法及機器使微生物之培養液乾燥而製成粉狀物者。再者,作為乾燥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噴霧乾燥、滾筒乾燥、熱風乾燥、真空乾燥、冷凍乾燥等。
作為微生物菌體,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乳酸菌之菌體、酵母之菌體等,但較佳為乳酸菌之菌體。
關於乳酸菌,設為除乳酸桿菌、乳酸球菌以外,亦包含作為廣義之乳酸菌之雙叉乳酸桿菌者。作為乳酸菌之菌體,只要為飲食品中一般使用者,則無限制,例如可列舉屬於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屬、雙叉桿菌(Bifidobacterium)屬、白念珠球菌(Leuconostoc)屬、乳球菌(Lactococcus)屬、小球菌(Pediococcus)屬、腸球菌(Enterococcus)屬、鏈球菌(Streptococcus)屬、魏斯氏菌(Weissella)屬等之乳酸菌之菌體。該等之中,就積極研究作為乳酸菌粉末之功能性,且作為飲食之經驗亦豐富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屬於乳酸桿菌屬之乳酸菌之菌體。
作為屬於乳酸桿菌屬之乳酸菌,例如可列舉:噬澱粉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us)、加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gasseri)、嗜酸乳酸桿菌、短毛乳酸桿菌、酪蛋白乳酸桿菌、戴白氏乳酸桿菌、發酵乳酸桿菌、瑞士乳酸桿菌、克弗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kefir)、副乾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胚芽乳酸桿菌、鼠李糖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唾液乳酸桿菌、約氏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捲曲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crispatus)、雞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gallinarum)等。
飲料中使用之菌株可為來自天然之單離株、寄存株、保存株、市售株等之任一者。又,菌體可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飲料中之微生物菌體粉末之量較佳為0.001〜10 g/L,更佳為0.01〜5 g/L。只要為此種範圍,則可期待利用微生物菌體粉末所得之生理活性作用,同時易發揮風味改善效果。
微生物菌體可藉由使用微生物之培養中通常使用之培養基,並於通常使用之條件下培養微生物而增殖並回收。
培養基通常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類、其他有機營養源等。又,只要為可有效率地進行微生物之培養之培養基,則可使用天然培養基或合成培養基之任一者。具體而言,作為碳源,例如可使用乳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半乳糖、糖蜜等。作為氮源,例如可使用酪蛋白水解物、乳清蛋白質水解物、大豆蛋白質水解物、酵母萃取物、肉萃取物等含氮有機物等。作為無機鹽類,例如可使用磷酸鹽、鈉、鉀、鎂、錳、鐵、鋅等。作為其他有機營養源,例如可使用甘胺酸、丙胺酸、絲胺酸、蘇胺酸、脯胺酸等胺基酸、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維生素等。
作為適合乳酸菌之培養之培養基,例如可列舉:MRS液體培養基、GAM培養基、BL培養基、Briggs Liver Broth、獸乳、脫脂乳、乳性乳清等。作為天然培養基,亦可使用番茄汁、胡蘿蔔汁、其他蔬菜汁、或蘋果、鳳梨、葡萄果汁等。
培養基之溶劑並無特別限制,可使用蒸餾水、離子交換水、純化水、自來水等。又,培養基之pH值或培養時間、培養溫度等其他條件只要為適於微生物生長之條件,則並無特別限制。
於如上所述之條件下,使含有較佳培養之微生物之培養液粉末化而成者,可用作微生物菌體粉末。
具體而言,微生物菌體粉末可為與藉由破壞微生物之細胞結構而使菌體損傷,並相較於僅利用冷凍乾燥等手法進行乾燥之微生物菌體粉末而製成更進一步微細之粉末之「破壞處理微生物菌體粉末」。破壞處理微生物菌體粉末藉由直接回收被破壞之微生物整體(即,本質上構成細胞之所有成分)而獲得。
微生物之破壞處理可使用該技術領域中公知之方法及機器並藉由物理破碎處理、磨碎處理、酵素溶解處理、化學處理、或自溶處理等而進行。例如物理破碎處理能夠以濕式(於懸濁液之狀態下對微生物菌體進行處理)或乾式(於微生物菌體粉末之狀態下處理)之任一者進行,可藉由使用均質機、球磨機、珠磨機、行星研磨機等之攪拌;藉由使用噴射磨機、法式壓碎機、細胞破碎機等之壓力;或藉由過濾器過濾而使微生物菌體損傷。以此方式被破壞處理之微生物菌體粉末可較佳地用於飲料。
[鈉] 飲料含有鈉。鈉為可使飲料中之風味(美味程度)變佳之成分。又,亦為於飲料摻合足夠量之礦物質之成分。
鈉源只要為通常飲食品中摻合者,則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抗壞血酸鈉、氯化鈉、碳酸鈉、碳酸氫鈉、檸檬酸三鈉、磷酸鈉、磷酸氫鈉、酒石酸鈉、苯甲酸鈉等鈉鹽。該等鈉源之中,就易調整風味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氯化鈉(食鹽)。又,就除風味之調整以外亦易用於pH值調整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檸檬酸三鈉。該等鈉源可僅使用1種,亦可混合使用多種。
飲料中之鈉之濃度為20〜80 mg/100 mL,較佳為30〜70 mg/100 ml,更佳為40〜60 mg/100 ml。藉由將飲料中之鈉濃度調整為此種範圍,而可藉由後述之糖醇而抑制鹹味,並且可使飲料之風味變佳,可實現更佳之美味程度。再者,鈉之濃度為來自飲料中摻合之鈉源之鈉分之濃度,且不限於上述鈉鹽,亦包含來自飲料中所含之除鈉鹽以外的成分之鈉之濃度。
鈉濃度可藉由調整飲料中之成分之種類或摻合量、添加含有鈉鹽之原料等而調整為上述值。於使用鈉鹽之情形時,只要以將鈉鹽摻合於飲料中時之鈉濃度成為上述範圍之方式調整其添加量即可。
再者,飲料中之鈉濃度可根據飲料中之鈉鹽等之添加量計算。又,可使用感應耦合電漿質量分析法(ICP-MS)而測定。
[糖醇] 飲料含有糖醇。糖醇發揮抑制飲料中之培養基臭味及鹹味之作用。又,由於飲料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故存在食用者感覺到由粉末導致之朝舌之粗澀感之情況,但藉由含有糖醇,而亦發揮抑制粗澀感之作用。再者,此種粗澀感根據粉末之洗淨方法或微細化之處理方法等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該方法等即便於含有存在不均之粉末之情形時,亦可藉由添加糖醇而改善。
糖醇只要為通常飲食品中摻合者,則並無特別限制,可列舉:赤藻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甘露醇等單糖醇類、麥芽糖醇、異麥芽糖醇、乳糖醇(lactitol)等二糖醇類、麥芽三糖醇、異麥芽三糖醇、潘糖醇(panitol)等三糖醇類、寡糖醇等四糖以上醇類、還原麥芽糖水飴等。該等糖醇可僅使用1種,亦可混合使用多種。
該等之中,就可更有效果地抑制鹹味、培養基臭味、粗澀感之觀點而言,作為糖醇,較佳為至少含有麥芽糖醇。
作為糖醇,可使用粉末等固體製劑,亦可使用液體製劑。再者,作為糖醇製劑,例如市售有Marbit、Sweet NT、SE20、SE30、SE57、SE100(以上均為Bfsci(股)製造)等,可較佳地使用。再者,SE及Marbit為Bfsci(股)之註冊商標。
飲料中之糖醇之濃度以固形物成分濃度計較佳為2〜40 g/L,更佳為3〜25 g/L。藉由糖醇之濃度為此種範圍,而可進一步提高培養基臭味或鹹味之抑制效果,又,可抑制由該糖醇導致之輕瀉作用。
又,糖醇之滲透性(每蔗糖100/固形物成分)較佳為40〜350,更佳為50〜100。藉由糖醇之滲透性為此種範圍,而可進一步提高培養基臭味之抑制效果,又,可提昇飲料之風味。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滲透性意指將蔗糖之滲透壓設為100時之糖醇之滲透壓。滲透壓之測定可使用公知之任一方法進行,例如可藉由冰點降低法進行測定。測定裝置例如可使用先進自動滲透壓計Osmo meter 3250(ADVANCED INSTRUMENTS, INC.)。
[其他成分] 可於不阻礙效果之範圍內於飲料適當摻合一般飲料中通常使用之其他原材料或添加劑。摻合量可根據欲獲得之效果適當設定。
作為飲料中可摻合之成分,可列舉下述者;溶劑(水、醇等)、糖類(果糖葡萄糖液糖、高果糖液糖、蔗糖、砂糖、果糖、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等單糖或雙糖)、異構化糖(果糖葡萄糖液糖等)、高甜度甜味料(甜菊、阿斯巴甜、乙醯磺胺酸鉀、蔗糖素等)、果汁(檸檬、蘆薈、柳橙、葡萄、蘋果、桃等)、蔬菜汁、乳化劑(蔗糖脂肪酸酯、卵磷脂等)、增黏穩定劑(大豆多糖類、果膠、角叉菜膠、結冷膠(gellan gum)、三仙膠、瓜爾膠等)、抗氧化劑(生育酚、鹽酸半胱胺酸等)、色素(類胡蘿蔔素色素、花青苷色素、焦糖色素、各種合成著色料等)、香料(柚苷等)、保存料、防腐劑、防黴劑、維生素類(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E等)或礦物質類(鉀、鈣、鎂等)、食物纖維等。
<2.飲料之特性> 飲料抑制培養基臭味且抑制鹹味,具有作為飲料較佳之風味(美味程度)。飲料之培養基臭味及鹹味利用實施例中所示之方法進行評價。
<3.飲料之製造方法> 飲料藉由適當調整上述成分而獲得。例如,飲料可藉由將準備之各特定量之原料按順序或同時添加至溶劑,並藉由攪拌等混合而獲得。成分或原料之摻合比率或混合順序等並無特別限制。
獲得之飲料可填充於容器中,亦可於填充於容器前或後適當進行殺菌處理。
<4.飲料之培養基臭味及鹹味之遮蔽方法> 如上所述,藉由於飲料摻合糖醇,而發揮抑制源於微生物菌體粉末之培養基臭味之效果、及抑制比較高之源於含有之鈉的鹹味之效果,即,培養基臭味及鹹味之遮蔽效果。因此,亦可定義以下發明:將以向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及特定濃度之鈉的飲料添加糖醇作為手段之該飲料的培養基臭味及鹹味之遮蔽方法。 [實施例]
以下,基於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實施例1](糖醇之摻合) 製備具有下述表1所示之組成之飲料。表中之數值之單位為「g/L」。飲料中之鈉濃度藉由食鹽之摻合量而調整。獲得之各飲料進行加熱殺菌,並填充於容器中。又,飲料之甜度藉由調整砂糖及糖醇製劑之摻合量,而調整為甜度6。再者,作為糖醇,使用Marbit(Bfsci(股)製造)。
[表1]
原料 比較例1 實施例 1-1 實施例 1-2 實施例 1-3 實施例 1-4 實施例 1-5
砂糖 60.0 58.3 57.2 54.4 48.8 31.9
檸檬酸酐 1.5 1.5 1.5 1.5 1.5 1.5
乳酸菌粉末 (噬澱粉乳酸桿菌)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食鹽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Marbit - 3 5 10 20 50
針對獲得之飲料進行以下感官評價。
<感官評價> 使各飲料冷卻至20℃後,供專業感官檢查員(5名)進行感官評價。具體而言,將各飲料之「鹹味之強弱」、「培養基臭味之強弱」、「粗澀感之強弱」、「餘韻之好壞」、「美味程度」分數化,並算出其平均值。該評價中,將不含糖醇之例(比較例1)設為對照品(Control品),將基準值設為4分。
關於「鹹味之強弱」、「培養基臭味之強弱」、「粗澀感之強弱」,使用下述評價基準以7等級進行評價。 7分:非常強 6分:強 5分:略強 4分:普通 3分:略弱 2分:弱 1分:非常弱
關於「餘韻之好壞」、「美味程度」,使用下述評價基準以7等級進行評價。 7分:非常好 6分:好 5分:略好 4分:普通 3分:略差 2分:差 1分:非常差
將感官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2。
[表2]
   比較例1 實施例 1-1 實施例 1-2 實施例 1-3 實施例 1-4 實施例 1-5
鈉量 (mg/100 ml) 50 50 50 50 50 50
乳酸菌粉末量 (噬澱粉乳酸桿菌)(g/L)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糖醇量 (g/L(固形物成分)) 0.0 2.3 3.8 7.5 15.0 37.5
甜度 6.0 6.0 6.0 6.0 6.0 6.0
鹹味 4.0 3.4 3.4 2.8 2.6 3.0
培養基臭味 4.0 3.8 3.0 2.8 2.6 2.4
粗澀感 4.0 3.6 3.4 3.4 3.2 2.8
餘韻之好壞 4.0 4.4 4.8 4.8 4.6 5.2
美味程度 4.0 4.4 5.0 5.0 5.0 5.6
根據表2之比較例1與各實施例之比較可知,藉由摻合糖醇,而「鹹味」、「培養基臭味」、「粗澀感」之任一者均得以抑制,「餘韻之好壞」、「美味程度」均變得良好。又,已知隨著糖醇之摻合量增加,該等效果提昇。
[實施例2](鈉濃度之改變) 製備具有下述表3所示之組成之飲料,改變飲料中之鈉濃度並進行試驗。表中之數值之單位為「g/L」。飲料中之鈉濃度藉由改變食鹽之摻合量而調整。獲得之各飲料進行加熱殺菌,並填充於容器中。又,飲料之甜度藉由調整砂糖及糖醇製劑之摻合量,而調整為甜度6。再者,作為糖醇,使用Marbit(Bfsci(股)製造)。
[表3]
原料 參考例1 參考例2 參考例3 參考例4 實施例 2-1 實施例 2-2 實施例 2-3
砂糖 60.0 60.0 60.0 48.8 48.8 48.8 48.8
檸檬酸酐 1.5 1.5 1.5 1.5 1.5 1.5 1.5
乳酸菌粉末 (噬澱粉乳酸桿菌)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食鹽 0.77 1.28 1.80 - 0.77 1.28 1.80
Marbit - - - 20 20 20 20
針對獲得之飲料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感官評價。該評價中,將參考例2設為對照品(Control品),將基準值設為4分。
將感官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4。再者,表4中之實施例2-2與表2中之實施例1-4為同一飲料;表4中之參考例2與表2中之比較例1為同一飲料。
[表4]
   參考例1 參考例2 參考例3 參考例4 實施例 2-1 實施例 2-2 實施例 2-3
鈉量 (mg/100 ml) 30 50 70 0 30 50 70
乳酸菌粉末量 (噬澱粉乳酸桿菌)(g/L)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糖醇量 (g/L(固形物成分)) 0 0 0 15 15 15 15
甜度 6.0 6.0 6.0 6.0 6.0 6.0 6.0
鹹味 3.4 4.0 5.6 1.0 2.0 2.6 4.2
培養基臭味 4.2 4.0 3.8 3.8 3.0 2.6 2.4
粗澀感 4.2 4.0 3.8 4.0 3.2 3.2 2.6
餘韻之好壞 4.2 4.0 2.6 4.8 4.8 4.6 3.8
美味程度 3.6 4.0 2.6 3.6 4.8 5.0 3.8
如表4所示,根據鈉為相同量之參考例1與實施例2-1、參考例2與實施例2-2、及參考例3與實施例2-3之比較可知,藉由摻合糖醇,而「鹹味」、「培養基臭味」、「粗澀感」之任一者均得以抑制,「餘韻之好壞」、「美味程度」均變得良好。
再者,與不含鈉之參考例4相比,以成為特定之鈉濃度之方式摻合鈉源之實施例2-1及2-2中,「美味程度」良好。
[實施例3](糖醇之種類) 製備具有下述表5所示之組成之飲料,替換糖醇之種類進行試驗。表中之數值之單位為「g/L」。飲料中之鈉濃度藉由食鹽之摻合量而調整。獲得之各飲料進行加熱殺菌,並填充於容器中。又,飲料之甜度藉由調整砂糖及糖醇製劑之摻合量,而調整為甜度6。
又,作為糖醇,使用各實施例中不同種類者。具體而言,如表3所示,使用Marbit、Sweet NT、SE55、SE20、SE600、赤藻糖醇(以上均為Bfsci(股)製造)、木糖醇(Dupon公司製造)。
[表5]
原料 比較例1 實施例 3-1 實施例 3-2 實施例 3-3 實施例 3-4 實施例 3-5 實施例 3-6 實施例 3-7
砂糖 60.0 48.8 56.5 55.8 40.6 50.9 48.8 45.0
檸檬酸酐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乳酸菌粉末 (噬澱粉乳酸桿菌)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食鹽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1.28
Marbit - 20 - - - - - -
Sweet NT - - 20 - - - - -
SE55 - - - 20 - - - -
SE20 - - - - 20 - - -
SE600 - - - - - 20 - -
木糖醇 - - - - - - 20 -
赤藻糖醇 - - - - - - - 20
針對獲得之飲料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感官評價。該評價中,將比較例1設為對照品(Control品),將基準值設為4分。
將感官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6。再者,表6中之實施例3-1與表2中之實施例1-4及表4中之實施例2-2為同一飲料。
[表6]
   比較例1 實施例 3-1 實施例 3-2 實施例 3-3 實施例 3-4 實施例 3-5 實施例 3-6 實施例 3-7
鈉量 (mg/100 ml)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乳酸菌粉末量 (噬澱粉乳酸桿菌)(g/L)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甜度 6.0 6.0 6.0 6.0 6.0 6.0 6.0 6.0
糖醇製劑名 僅砂糖 Marbit Sweet NT SE55 SE20 SE600 木糖醇 赤藻 糖醇
性狀 - 液體 製劑 液體 製劑 液體 製劑 液體 製劑 液體 製劑 粉末 製劑 粉末 製劑
糖醇量 (g/L(固形物成分)) 0 15 14 14 14 14 20 20
滲透性 (每蔗糖100/固形物成分) - 90 50 55 90 130 230 320
製劑中之固形物成分量(%) - 75 70 70 70 70 100 100
鹹味 4.0 2.6 2.8 2.4 3.0 3.6 2.6 3.2
培養基臭味 4.0 2.6 2.6 3.0 3.0 3.8 3.8 3.2
粗澀感 4.0 3.2 3.0 3.2 3.4 3.2 3.0 3.4
餘韻之好壞 4.0 4.6 4.8 4.6 4.6 4.4 4.4 4.2
美味程度 4.0 5.0 5.4 4.8 4.8 4.2 4.4 4.8
根據表6之比較例1與各實施例之比較可知,於使用任一種類之糖醇製劑之情形,「鹹味」、「培養基臭味」、「粗澀感」之任一者均得以抑制,「餘韻之好壞」、「美味程度」均變得良好。
又,摻合之糖醇之滲透性較低者表現出風味改善效果提昇之傾向。
[實施例4](乳酸菌粉末之種類) 製備具有下述表7所示之組成之飲料,替換乳酸菌粉末之種類進行試驗。表中之數值之單位為「g/L」。飲料中之鈉濃度藉由食鹽之摻合量調整。獲得之各飲料進行加熱殺菌,並填充於容器中。又,飲料之甜度藉由調整砂糖及糖醇製劑之摻合量而調整為甜度6。再者,作為糖醇,使用Marbit(Bfsci(股)製造)。
[表7]
原料 比較例2 實施例 4-1 比較例3 實施例 4-2
砂糖 60.0 48.8 60.0 48.8
檸檬酸酐 1.5 1.5 1.5 1.5
食鹽 1.28 1.28 1.28 1.28
乳酸菌粉末 (噬澱粉乳酸桿菌) 0.1 0.1 - -
乳酸菌粉末 (加氏乳酸桿菌) - - 0.1 0.1
Marbit - 20 - 20
針對獲得之飲料,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感官評價。該評價中,將比較例2、3設為對照品(Control品),將基準值設為4分。
將感官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8。
[表8]
   比較例2 實施例 4-1 比較例3 實施例 4-2
鈉量(mg/100 ml) 50 50 50 50
乳酸菌粉末種類 嗜酸乳酸桿菌 加氏乳酸桿菌
乳酸菌粉末量(g/L) 0.10 0.10 0.10 0.10
糖醇量 (g/L(固形物成分)) 0 15 0 15
甜度 6.0 6.0 6.0 6.0
鹹味 4.0 3.0 4.0 3.2
培養基臭味 4.0 3.4 4.0 3.2
粗澀感 4.0 3.4 4.0 3.6
餘韻之好壞 4.0 4.4 4.0 4.6
美味程度 4.0 4.8 4.0 4.6
根據表8之比較例2與實施例4-1、比較例3與實施例4-2之比較可知,於使用任一菌種之乳酸菌之情形,「鹹味」、「培養基臭味」、「粗澀感」之任一者均得以抑制,「餘韻之好壞」、「美味程度」均變得良好。根據該等結果可確認,無論菌種之差異如何,藉由於含有鈉之飲料摻合糖醇,而發揮風味改善效果。
[實施例5](鈉源之改變) 製備具有下述表9所示之組成之飲料,改變於飲料摻合之鈉源,進行試驗。表中之數值之單位為「g/L」。飲料中之鈉濃度藉由改變該鈉源之摻合量而調整。獲得之各飲料進行加熱殺菌,並填充於容器中。又,飲料之甜度藉由調整砂糖及糖醇製劑之摻合量而調整為甜度6。再者,作為糖醇,使用Marbit(Bfsci(股)製造)。
[表9]
原料 比較例4 實施例 5-1
砂糖 60.0 48.8
檸檬酸酐 1.5 1.5
檸檬酸三鈉 2.6 2.6
乳酸菌粉末 (噬澱粉乳酸桿菌) 0.05 0.05
Marbit - 20
針對獲得之飲料,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之感官評價。該評價中,將比較例4設為對照品(Control品),將基準值設為4分。
將感官評價結果示於下述表10。
[表10]
   比較例4 實施例 5-1
鈉量 (mg/100 ml) 60 60
乳酸菌粉末量 (噬澱粉乳酸桿菌)(g/L) 0.05 0.05
糖醇量 (g/L(固形物成分)) 0 15
甜度 6.0 6.0
鹹味 4.0 3.2
培養基臭味 4.0 3.4
粗澀感 4.0 3.2
餘韻之好壞 4.0 5.0
美味程度 4.0 4.8
根據表10之比較例4與實施例5-1之比較可知,於使用檸檬酸三鈉作為鈉源之情形時,「鹹味」、「培養基臭味」、「粗澀感」之任一者亦均得以抑制,「餘韻之好壞」、「美味程度」均變得良好。根據該等結果可確認,無論鈉源之差異如何,藉由摻合糖醇,而發揮風味改善效果。

Claims (5)

  1. 一種飲料,其含有微生物菌體粉末及20〜80 mg/100 mL之鈉, 且含有糖醇。
  2. 如請求項1之飲料,其中,該飲料中之上述糖醇之固形物成分濃度為2〜40 g/L。
  3. 如請求項1或2之飲料,其中,作為上述糖醇,至少含有麥芽糖醇。
  4. 如請求項1或2之飲料,其中,上述微生物菌體粉末為乳酸菌之菌體粉末。
  5. 如請求項3之飲料,其中,上述微生物菌體粉末為乳酸菌之菌體粉末。
TW109113499A 2019-04-25 2020-04-22 飲料 TW2021061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9-083944 2019-04-25
JP2019083944A JP7394537B2 (ja) 2019-04-25 2019-04-25 飲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6172A true TW202106172A (zh) 2021-02-16

Family

ID=73022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3499A TW202106172A (zh) 2019-04-25 2020-04-22 飲料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94537B2 (zh)
TW (1) TW202106172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78622A (ja) 2020-11-05
JP7394537B2 (ja) 2023-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bdel-Hamid et al. Bioactive properties of probiotic set-yogurt supplemented with Siraitia grosvenorii fruit extract
US9596875B2 (en) Fermented food containing Bifidobacterium bacteria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3920654B2 (ja) 調整豆乳または豆乳飲料、および調整豆乳または豆乳飲料の風味を改善する方法
BRPI0613220A2 (pt) produto alimentìcio à base de frutas acondicionado, processo de preparação de um produto alimentìcio e linhagem
US20090011088A1 (en) Water Formulation
US20120263704A1 (en) Powdery malted rice extract composition
JP2000300190A (ja) 苦味の低減した食品及び飲料
MXPA06013763A (es) Bebida de leche acida.
TWI549613B (zh) Fermented food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764887B1 (ko) 발효 팥 요거트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200417326A (en) Fermented soybean milk containing palatinose
EP2104437B1 (fr) Produit alimentaire comprenant des probiotiques et un monoacide faible protoné
TWI414242B (zh) 酸性乳飲料及其製造方法
WO2016152828A1 (ja) 甜茶抽出エッセンスおよびその用途
KR20190033397A (ko) 병풀 및 유산균을 포함하는 차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T1325749E (pt) Agente melhorador do metabolismo ósseo
TWI757448B (zh) 含有乳酸菌粉末與高甜度甜味料之飲料、該飲料之製造方法、改善該飲料之風味之方法、及該飲料用風味改善劑
JP6651202B1 (ja) ストレプトコッカス・サリバリウスに属する新規乳酸菌およびその利用
JP2004261139A (ja) 酸性豆乳飲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550991B (zh) 维持乳酸菌饮料货架期内组织状态稳定性的方法
JP7394537B2 (ja) 飲料
KR100804391B1 (ko) 대두분말 발효 베이스와 그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대두분말발효 베이스를 이용한 콩아이스크림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2065156A (ja) 低カロリー発酵乳食品
TW201906537A (zh) 含有微生物菌體之非碳酸液態飲食品、及提高飲食品中微生物菌體粉末之沉澱物或凝聚物之分散性之方法
EP4381959A1 (en) Packaged beverage having suppressed offensive taste and odor associated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