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103794A - 粉碎系統 - Google Patents
粉碎系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103794A TW202103794A TW109124852A TW109124852A TW202103794A TW 202103794 A TW202103794 A TW 202103794A TW 109124852 A TW109124852 A TW 109124852A TW 109124852 A TW109124852 A TW 109124852A TW 202103794 A TW202103794 A TW 202103794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crushing
- pulverizing
- mounting table
- fan
-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G—COCOA; COCOA PRODUCTS, e.g. CHOCOLATE; SUBSTITUTES FOR COCOA OR COCOA PRODUCTS; CONFECTIONERY; CHEWING GUM; ICE-CREAM; PREPARATION THEREOF
- A23G1/00—Cocoa; Cocoa products, e.g. chocolate; Substitutes therefor
- A23G1/04—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cocoa or cocoa products
- A23G1/06—Apparatus for preparing or treating cocoa beans or nib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2—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PREPARATORY TREATMENT OF GRAIN FOR MILLING
- B02C—CRUSHING, PULVERISING, OR DISINTEGRATING IN GENERAL; MILLING GRAIN
- B02C23/00—Auxiliary methods or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rushing or disintegrating not provided for in preceding groups or not specially adapted to apparatus covered by a single preceding grou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粉碎系統(101)包括:拱形狀的載置台(201);及粉碎裝置(1),粉碎固體原料;其中該粉碎裝置(1)懸掛在該載置台(201)。
Description
本發明的一方案是關於包括粉碎可可豆等的固體原料的粉碎裝置的粉碎系統。
作為此種的粉碎裝置,已知例如在日本特開2018-69136號公報揭示的電動磨粉機。
順帶一提,日本特開2018-69136號公報的電動磨粉機是固定設置型,排出粉碎物的排出部朝向一方向。
因此,在店鋪等中,以與顧客對面的方式設置電動磨粉機的情況,若將排出部朝向操作者側,顧客無法確認粉碎物被排出的情形。也就是說,載置粉碎裝置,無法從朝向該粉碎裝置而對面的兩方向,確認排出粉碎物的情形。
本發明的一方案,將實現能夠從朝向該粉碎裝置而對面的兩方向,確認排出粉碎物的情形的粉碎系統設為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的課題,本發明的一方案的粉碎系統包括:拱形狀的載置台;及粉碎裝置,粉碎固體原料;其中該粉碎裝置懸掛在該載置台。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案,能夠從朝向裝置而對面的兩方向,確認排出粉碎物的情形。
(針對固體原料的粉碎的概要)
穀類、豆類等的固體的粉碎,由於藉由固體被粉碎而用途飛躍性地擴大,對於各種的食物被利用。然而,將平均的粉碎物效率良好地,且防止風味的劣化進行的困難度也是眾所周知的。不僅若重視粉碎效率,則粉碎物的粒子變得粗度不平均,對小麥粉、蕎麥粉等失去滑順度,烏龍麵、蕎麥的品質下降,也因在粉碎時施加多餘的熱而容易引起氧化所致的風味的劣化。在粉碎時對粉碎物加上了多餘的摩擦熱的情況,對茶則損失新鮮的風味,對豆漿則成為生臭味強者。所謂使臼緩慢地旋轉而將粉碎物粉碎的傳統的想法,由於抑制摩擦熱的產生,在所謂防止加工中的粉碎物的風味的劣化的點極其合理。
藉由如石臼般的旋轉的砥石與被固定的砥石之間的餘隙,所謂的調整粉碎物的粒度的粉碎方式是即便材質從天然石變成陶瓷、金屬,基本的想法為相同。這是在乾式粉碎中,還有在濕式粉碎也同樣,蕎麥製造中的蕎麥的果實的粉碎是以乾式進行,豆腐製造中的大豆的粉碎是以濕式進行的代表例。以石臼方式的粉碎是被利用在各種的領域,如不管乾式、濕式以一段的粉碎成為目標的粒子尺寸般的,旋轉砥石部與固定砥石部的餘隙調整被進行而實施。又,在將材質設為如不鏽鋼般的金屬的粉碎機中,其旋轉刃與固定刃的餘隙的調整也是以藉由一段的粉碎成為目標的尺寸的粉碎物的方式被設計而實施。
例如,在巧克力的情況,使用稱作可可粒(cacao nib)的將已烘焙的可可豆粗粉碎的原料。在巧克力工房等店鋪粉碎的情況是利用石臼方式,階段地調整石臼彼此的餘隙。在成為期望的滑順的巧克力為止,有一邊將餘隙逐漸地變窄一邊重複複數次粉碎的必要。原料即可可豆的一粒的尺寸相對於餘隙是比較大而不利的。即,由於可可豆逐漸地被細地粉碎,到達成目標的粒子為止變得花費時間。
在可可豆的粉碎,可可豆的熔點為35℃程度,利用藉由可可粒粉碎時的臼與可可粒的摩擦熱成為液(膏)狀,採用濕式粉碎。粉碎中的可可豆以及臼的溫度取決於過程而原先即不受控制。若溫度低,可可豆在臼內無法流動而凝固在溝,不僅無法粉碎,對馬達的負荷也增加。另一方面在溫度過高的情況,可可粒燒焦,使可可豆的品質下降。
[實施方式1]
以下,針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
(粉碎系統的概要)
圖1是本實施方式的粉碎系統的正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粉碎系統的立體圖。圖3是圖1所示的粉碎裝置1的爆炸立體圖。圖3是圖1所示的粉碎單元的六視圖。圖4是圖1所示的粉碎系統的要部的概略剖面圖。
粉碎系統101,如圖1所示,包含兩台粉碎裝置1、及搭載粉碎裝置1的載置台201。
載置台201是拱形狀。即,載置台201包含懸掛粉碎裝置1的頂面部201a、以兩端部支撐頂面部201a的柱狀部201b,由頂面部201a與兩側的柱狀部201b形成拱(arch)。
粉碎系統101是以從載置台201的頂面部201a的上面露出收容被粉碎物即固體原料的漏斗(投入部)13,從頂面部201a的下面露出保溫容器12、馬達14、排出部10的方式,將兩台粉碎裝置1固定在載置台201。也就是說,在粉碎系統101中,兩台粉碎裝置1以懸掛在載置台201的狀態被固定。
以圖2的符號1021表示的圖是從粉碎系統101的排出部10側觀察的立體圖,以符號1022表示的圖,是從粉碎系統101的與排出部10為相反側觀察的立體圖。
以圖3的符號1031表示的圖是從粉碎系統101的排出部10側觀察的正視圖,以符號1032表示的圖是以符號1031表示的粉碎系統101的俯視圖,以符號1033表示的圖是以符號1031表示的粉碎系統101的仰視圖,以符號1034表示的圖是以符號1031表示的粉碎系統101的左側視圖,以符號1035表示的圖是以符號1031表示的粉碎系統101的右側面,以符號1036表示的圖是以符號1031表示的粉碎系統101的後視圖。
如圖2及圖3所示,在粉碎系統101中,能夠從載置台201的拱狀的開口部看到粉碎裝置1的保溫容器12、馬達14。而且,由於排出部10的粉碎物的取出口16成為浮在空中的狀態,從取出口16被取出的粉碎物(可可粒)被排出的情形能夠從符號1021與符號1022的兩方確認。
具體而言,如圖4所示,在載置台201的頂面部201a內,粉碎裝置1的構成要素之一即保溫容器12被複數個螺絲401固定。
又,在載置台201的柱狀部201b內,收容有用以驅動控制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另外,在載置台201的兩側的柱狀部201b各個,分別收容有兩個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
(粉碎裝置1的概要)
如圖5及圖6所示,粉碎裝置1包括粉碎單元11、保溫容器12、漏斗13、馬達14及可可膏取出桿15。
粉碎單元11裝卸自如地被收容在保溫容器(調溫容器)12的內部,漏斗13被安裝在粉碎單元11之上。漏斗13也是收容固體原料,將固體原料投入粉碎單元11的投入部。在本實施方式中,針對固體原料是可可粒的情況進行說明。馬達14設置在粉碎裝置1的下部,使粉碎單元11的粉碎部26旋轉。可可膏取出桿15位於粉碎裝置1的側部。可可膏取出桿15被向下方旋轉操作,藉此能夠將被粉碎單元11粉碎的可可粒的可可膏(可可粉末)從取出口16取出。
在此,以可可膏取出桿15、及取出口16,構成排出被粉碎單元11粉碎的可可膏的排出部10。排出部10可裝卸地設置在保溫容器12。排出部10是以在被安裝在保溫容器12的時候,連通接受來自粉碎單元11的可可膏,引導到取出口16的排出路徑10a、及排出粉碎單元11已粉碎的可可膏的輸送通路35的方式形成。
在粉碎裝置1中,為了清掃,排出部10及粉碎單元11是相對於保溫容器12可裝卸地嵌合,漏斗13是相對於粉碎單元11可裝卸地嵌合。又,在粉碎單元11,設置有把手(未圖示),利用此把手,進行該粉碎單元11的裝卸。
(粉碎單元11的構成)
如圖7至圖10所示,粉碎單元11在上部包含箱體部21,在下部包含回收輸送部22。箱體部21包含在將粉碎單元11相對於保溫容器12的內部進出的時候使用的把手23。在箱體部21的內部,從上向下方,設置有漏斗受部24、導入部25以及粉碎部26。
漏斗受部24接受配置在粉碎單元11之上的漏斗13。漏斗受部24在下端部包含開口部。漏斗13收容可可粒,導入部25從漏斗13經由漏斗受部24接受被供給的可可粒。導入部25在下端部包含開口部25a。
粉碎部26在中央部包含錐形臼27,在錐形臼27的周圍包含平臼28。錐形臼27包含旋轉臼即內臼29與固定臼即外臼30。外臼30具有圓筒形狀,內臼29被插入到外臼30,具有隨著從下部朝向上部,外徑逐漸變小的形狀。錐形臼27的上端部的外臼30的內側成為可可粒的入口部33。錐形臼27將從導入部25投入的可可粒粉碎,設為粗的可可膏。
平臼28包含旋轉臼即下臼31與固定臼即上臼32。下臼31被固定在內臼29的外周部,與內臼29成為一體。上臼32被固定在外臼30的外周部,與外臼30成為一體。在內臼29以及下臼31的中心部設置有中心軸37。平臼28將藉由錐形臼27形成的粗的可可膏粉碎成細微的可可膏。
回收輸送部22包含在上部包含直接接受可可膏的材料受部34的可可膏受部41,包含連接到材料受部34的輸送通路35,在材料受部34之下包含驅動傳動部36。在材料受部34之上配置有粉碎部26,材料受部34接受藉由粉碎部26形成的可可膏。輸送通路35是將材料受部34所接受的可可膏向下方輸送。驅動傳動部36將馬達14的驅動力傳動到載置在材料受部34上的粉碎部26的中心軸37,使粉碎部26(內臼29以及下臼31)旋轉。
另外,在圖8及圖9中,表示在錐形臼27的內臼29設置有附著防止、攪拌部件44的狀態。
上述構成的粉碎單元11,如上述,被裝卸收容在保溫容器12。保溫容器12是將構成已被收容的粉碎單元11的錐形臼27、平臼28維持在既定溫度。在以下,針對包括保溫容器12的調溫裝置的細節進行說明。
(調溫裝置)
圖11是控制圖5所示的粉碎裝置1所包括的調溫裝置的控制部的方塊圖。圖12是表示圖5所示的粉碎裝置1所包括的調溫裝置的概略構成的圖。圖13是表示圖5所示的調溫裝置的吸氣口及排氣口的配置位置的圖,以符號1131表示的圖是從上面觀察的圖,以符號1132表示的圖是放大以符號1131表示的圖的要部的圖。
本實施方式的調溫裝置包含保溫容器12、用以將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向外部排氣的第一風扇(循環風扇)17a、用以將外部空氣取入至保溫容器12內的第二風扇(吸氣風扇)17b、用以加熱保溫容器12內的第一加熱器(加熱部)18a及第二加熱器(加熱部)18b、用以進行第一加熱器18a及第二加熱器18b的ON、OFF的開關19、用以檢測保溫容器12內的溫度的溫度感測器(溫度檢測部)20、根據溫度感測器20的檢測結果,控制第一風扇17a、第二風扇17b、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開關19的驅動的控制部51。另外,如上述,粉碎單元11由於成為可從粉碎裝置1裝卸,第一風扇17a、第二風扇17b、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設置在粉碎單元11以外。
保溫容器12是將粉碎單元11收容在內部的大致圓筒形狀的容器,在已收容的粉碎單元11的周圍形成空間。將存在於此空間的空氣加熱、冷卻,藉此將該空間內的溫度維持在既定溫度。針對此既定溫度的細節後述。另外,雖然保溫容器12的圓筒形部分是以玻璃形成,但不是限定為玻璃者。
另外,以玻璃形成保溫容器12的圓筒形部分的情況,有如以下般的優點。即,為能夠將粉碎單元11裝卸在保溫容器的構成,能夠通過玻璃確認在保溫容器內粉碎單元是否向正確的位置(前後、上下)嵌合。又,由於能夠通過玻璃一眼就確認粉碎單元11是否被設置在粉碎裝置1,若在忘記放入粉碎單元11的狀態安裝漏斗13,誤將漏斗13的拴(閘,shutter)轉動,則能夠防止可可粒落入保溫容器12內。
又,能夠以目視確認從粉碎單元11漏出可可粒等的錯誤產生的有無,能夠提高保溫容器12內部的清掃時的視覺辨識度。
第一風扇17a包含例如螺旋槳式風扇(propeller fan),如圖12所示,在保溫容器12的上面12a中,以朝向斜下方(保溫容器12內側)的方式配置,作為將內部的空氣向外部排氣的排氣風扇發揮功能。
另一方面,第二風扇17b包含例如多翼式風扇(sirocco fan),設置在保溫容器12的上面12a的與第一風扇17a對向的位置,從保溫容器12的外部吸入外部空氣,向該保溫容器12內排出。若從此第二風扇17b排出外部空氣,則會降低該保溫容器12的空氣的溫度。也就是說,第二風扇17b是作為冷卻風扇發揮功能。
保溫容器12,如上述,藉由使第一風扇17a、第二風扇17b驅動,從該保溫容器12的外部吸氣,向外部排氣,藉此將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的溫度保持在既定溫度。為了實現保溫容器12的吸排氣,粉碎裝置1設置有包圍漏斗13的導入部13a的周圍的大致圓板狀的吸排氣部件113。
吸排氣部件113,如圖13所示,在同心圓上形成有複數個狹縫113a,藉由連續的複數個狹縫113a,形成有排氣口114與吸氣口115。在此,排氣口114所利用的狹縫113a的數量比吸氣口115所利用的狹縫113a的數量多。
吸排氣部件113,如圖13所示,包含大致圓板狀的部件,從中心朝向外切成長方形狀的複數個狹縫113a配置成同心圓狀。利用這些狹縫113a的一部分,作為排氣口114與吸氣口115。即,藉由連續的複數個狹縫113a,形成有排氣口114與吸氣口115。
排氣口114將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向外部排出。由於吸排氣部件113設置在漏斗13與保溫容器12之間,排氣口114成為設置在保溫容器12的上部。
另一方面,吸氣口115將空氣取入至該保溫容器12內。在吸氣口115的附近設置有用以吸氣的第二風扇17b,使該第二風扇17b驅動,藉此能夠從吸氣口115積極地導入外部空氣,向保溫容器12排出。由此,保溫容器12成為將內部的空氣向外部排出,並且從外部將空氣取入。換言之,在本實施方式中,成為積極地進行向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的吸排氣的構成。
若針對保溫容器12的昇溫、冷卻功能進行補足則成為如以下般。
昇溫時,藉由在第一風扇17a的前方設置有第一加熱器18a,使該第一風扇驅動17a驅動,藉此可將被該第一加熱器18a加熱的空氣(熱風)向保溫容器12內部送出,加熱保溫容器12內整體。藉由該第一風扇17a的旋轉產生的風通過設置在第一風扇17a的左右的空間(圖5的紙面近前側與裡側),在保溫容器12內使熱風循環,因此能夠效率良好地加熱該保溫容器12內。
另一方面,冷卻時,藉由煙囪效應加熱的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是從排氣口114向上方排氣。此時,將第一風扇17a設為ON、將第一加熱器18a設為OFF,藉此能夠促進排氣及冷卻,使用第二風扇17b(冷卻風扇),藉此可從吸氣口115取入外部空氣而效率良好地冷卻保溫容器12內。
在第二風扇17b的附近(保溫容器12的下方),設置有用以使被該第二風扇17b吸氣的空氣朝向保溫容器12的底部排出的銅製的排出用管40。排出用管40是以朝向保溫容器12的底面(下部)的第二加熱器18b(加熱部)排出空氣的方式配置。也就是說,排出用管40將被第二風扇17b吸氣的空氣朝向粉碎單元11的錐形臼27、平臼28吹出。由此,防止錐形臼27、平臼28成為過度高溫,並且被第二加熱器18b加熱的空氣被從排出用管40排出的空氣推出,朝向設置在保溫容器12的頂面的吸排氣部件113的排氣口114移動。如此,使第二風扇17b驅動,藉此從吸排氣部件113的吸氣口115取入的空氣從排出用管40排出,循環於保溫容器112的內部,從排氣口114排出。
另外,吸排氣部件113是,如上述,排氣口114所利用的狹縫113a的數量比吸氣口115所利用的狹縫113a的數量多。這是因為,在吸氣口115中,雖然能夠藉由第二風扇17b積極地吸氣,但在排氣口114中,未設置有排氣用的風扇,無法強制地排氣,因此利用大量的狹縫113a使其自然排氣。
針對上述構成的保溫容器12的空氣的溫度控制(調溫控制)在以下進行說明。
(調溫控制)
控制部51是以將溫度感測器20所檢測的保溫容器12內的溫度維持在既定溫度的方式,控制第一風扇17a、第二風扇17b、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開關19的驅動。在此,既定溫度設為最佳地進行被粉碎物即可可豆的粉碎,且,已被粉碎的可可豆的粉(可可膏)不固接的溫度。
具體而言,控制部52是以將溫度感測器20所檢測的保溫容器12內的溫度維持在既定溫度的方式,控制第一加熱器18a及第二加熱器18b的驅動,並且控制第一風扇17a及第二風扇17b的驅動。
即便僅第一加熱器18a與第二加熱器18b的驅動控制,也能夠將保溫容器12內的溫度維持在既定溫度。此外,加上第一風扇17a、第二風扇17b的驅動控制,藉此能夠將保溫容器12內的溫度迅速地且穩定地維持在既定溫度。
尤其控制第二風扇17b的驅動,藉此可從保溫容器12的吸氣口115積極地導入外部空氣,在該保溫容器12內可迅速地冷卻過度加熱的空氣。由此,可將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穩定地維持在既定溫度。
通常,若將粉碎裝置1連續運轉,則粉碎單元11的錐形臼27、平臼28的溫度因摩擦上昇,變得比既定溫度(30℃~40℃)高。若溫度過度上昇,則在可可粒的表面油過度滲出,可可粒彼此固接,變成一塊,在錐形臼27、平臼28的入口變得容易產生堵塞。這個情況,使第二風扇17b驅動而從吸氣口115導入外部空氣,藉此降低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的溫度,降低粉碎單元11的錐形臼27、平臼28的溫度。由此,能夠解決起因於變得比既定溫度(30℃~40℃)高的問題(可可粒彼此固接,變成一塊)。
控制部51是根據藉由溫度感測器20的檢測溫度,不僅是第二風扇17b的驅動控制,進行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第一風扇17a的驅動控制,藉此能夠進行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的加熱控制及冷卻控制。
例如,在一天的最初開始使用粉碎裝置1的情況,由於開始使用是裝置整體的溫度低,為了將溫度上昇將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設為ON。之後,若繼續使用粉碎裝置1,則粉碎單元11的錐形臼27、平臼28因摩擦熱溫度上昇。錐形臼27、平臼28的溫度過度上昇的情況,轉動作為冷卻風扇發揮功能的第二風扇17b,將外部空氣導入保溫容器12內而降低空氣的溫度,冷卻錐形臼27、平臼28。
另外,若一次以粉碎單元11的錐形臼27、平臼28粉碎,則可可膏(泥狀)殘留在錐形臼27、平臼28。若此粉的溫度成為構成可可豆的油的熔點以下,則可可的粉在錐形臼27、平臼28凝固。因此,粉碎裝置2變得不能動。因此,粉碎裝置2即便在未運轉的情況也將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設為ON狀態,將錐形臼27、平臼28維持在某程度的溫度。
(效果)
根據上述構成的粉碎系統,以從載置台201的頂面部201a的上面露出收容固體原料的漏斗13,從頂面部201a的下面露出排出粉碎物的排出部10的方式,粉碎裝置1懸掛在該載置台201,因此能夠經由該載置台201,在操作粉碎裝置1的側與相反側(顧客側)的兩側確認從將固體原料投入粉碎裝置1,到固體原料被粉碎而獲得的粉碎物被排出的情形。
而且,懸掛在載置台201的粉碎裝置1為兩個,因此能夠在各粉碎裝置1粉碎不同的種類的固體原料。由此,能夠從兩個粉碎裝置1,獲得不同的種類的固體原料的粉碎物。例如,作為固體原料使用可可粒的情況,能夠根據可可的種類分開,能夠根據可可的烘焙的程度分開,因此若如本實施方式的粉碎系統101般粉碎裝置1為兩個,則獲得兩種類的可可膏(粉碎物)。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的粉碎系統101,作為搭載的粉碎裝置1,如圖5所示,雖然從保溫容器12的外部吸氣,向外部排氣,藉此將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的溫度保持在既定溫度的粉碎裝置被使用,但不限定為此,如圖14所示,也可以是使其內部循環將保溫容器內的空氣的溫度保持在既定溫度的粉碎裝置2。
(變形例)
圖14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粉碎裝置2的概略剖面圖。圖15是表示圖14所示的粉碎裝置2所包括的調溫裝置的概略構成的圖。圖16是控制圖14所示的粉碎裝置2所包括的調溫裝置的控制部的方塊圖。
粉碎裝置2所包括的調溫裝置雖然與圖5所示的粉碎裝置1所包括的調溫裝置構成上幾乎無法替換,但若第一風扇17a作為使保溫容器12內的空氣循環的循環風扇發揮功能,則在第三風扇17c作為冷卻風扇發揮功能的點不同。
即,第一風扇17a包含例如螺旋槳式風扇,如圖15的符號1151所示,在保溫容器112的上面12a中,以吸氣側朝向斜上方(保溫容器112外側),排氣側朝向斜下方(保溫容器112內側)的方式配置,以將空氣從保溫容器112的內部吸氣,再次向保溫容器112內排氣的方式驅動。具體而言,若驅動第一風扇17a,則保溫容器112內的空氣從該第一風扇17a的兩側的間隙繞到吸氣側而被吸入,再次從該第一風扇17a的排氣側向保溫容器112的內部排出。由此,使被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加熱的空氣在保溫容器112內循環,加熱存在於該保溫容器112內的被玻璃包圍的部分的空間的空氣。也就是說,使用第一風扇17a,藉此可成為使保溫容器112內的空氣積極地循環,更早將保溫容器112內的空氣加熱到既定溫度。
另一方面,第三風扇17c包含例如多翼式風扇(sirocco fan),設置在保溫容器112的上面112a的與第一風扇17a對向的位置,從保溫容器112的外部吸入外部空氣,向該保溫容器112內排出。若從此第三風扇17c排出外部空氣,則會降低該保溫容器112的空氣的溫度。
第三風扇17c由藉由第一風扇17a的保溫容器112內部的空氣的循環,在該保溫容器112內部的溫度過度變高時驅動,降低保溫容器112內的溫度。例如,若被溫度感測器20檢測的保溫容器112內的溫度變得比既定溫度高,則使第三風扇17c驅動,冷卻該保溫容器112內。由此,保溫容器112內的空氣的溫度被保持在一定。
(調溫控制)
控制部52是以將溫度感測器20檢測的保溫容器112內的溫度維持在既定溫度的方式,控制第一風扇17a、第三風扇17c、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開關19的驅動。在此,既定溫度設為最佳地進行被粉碎物即可可豆的粉碎,且,已被粉碎的可可豆的粉不固接的溫度。例如,以在粉碎單元11內錐形臼27、平臼28的溫度成為構成可可豆的油的熔點(固體原料的熔點)即30℃~40℃的方式,控制第一風扇17a、第三風扇17c、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開關19的驅動,加熱保溫容器112內的空氣。
另外,為了設為既定溫度,不需要驅動控制第一風扇17a、第三風扇17c、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開關19的全部,也可以僅驅動控制第一加熱器18a、第二加熱器18b的ON、OFF。具體而言,控制部52是以將溫度感測器20所檢測的保溫容器112內的溫度維持在既定溫度的方式,控制第一加熱器18a及第二加熱器18b的驅動。這個情況,保溫容器112內的溫度是被第一加熱器18a及第二加熱器18b的動作維持在既定溫度。也就是說,保溫容器112內的溫度成為既定溫度時,將第一加熱器18a及第二加熱器18b設為OFF。另外,在保溫容器112內被維持的既定溫度是至少固體原料的熔點以上的溫度即可。
又,溫度感測器20雖然較佳為直接檢測粉碎單元11的錐形臼27、平臼28的溫度,但由於將粉碎單元11設為從保溫容器112裝卸自如,不得不設置在保溫容器112側。因此,檢測保溫容器112內的空氣的溫度,藉此間接地檢測粉碎單元11的錐形臼27、平臼28的溫度。
如上述,即便僅第一加熱器18a與第二加熱器18b的驅動控制,也能夠將保溫容器12內的溫度維持在既定溫度。此外,加上第一風扇17a、第三風扇17c的驅動控制,藉此能夠將保溫容器112內的溫度迅速地且穩定地維持在既定溫度。
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雖然針對懸掛在載置台201的粉碎裝置1為兩個的例子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不特別限定懸掛在載置台201的粉碎裝置1的數量。在以下的實施方式中,針對變更懸掛在載置台201的粉碎裝置1的數量的例子進行說明。
[實施方式2]
針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在以下進行說明。另外,為了方便說明,針對與在上述實施方式已說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賦予相同的符號,不重複其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中,針對粉碎裝置為一台、三台、四台的情況的例子進行說明。
(粉碎系統102的概要)
圖17是本實施方式的粉碎系統102的正視圖。
粉碎系統102,如圖17所示,包含一台粉碎裝置1、搭載粉碎裝置1的載置台202。
載置台202包含懸掛粉碎裝置1的頂面部202a、以兩端部支撐頂面部202a的柱狀部202b,由頂面部202a與兩側的柱狀部202b形成拱。
粉碎系統102是以從載置台202的頂面部202a的上面露出收容被粉碎物即固體原料的漏斗13,從頂面部202a的下面露出保溫容器12、馬達14、排出部10的方式,將粉碎裝置1固定在載置台202。也就是說,在粉碎系統102中,一台粉碎裝置1在懸掛在載置台202的狀態被固定。
在粉碎系統102,能夠從載置台202的拱狀的開口部看到粉碎裝置1的保溫容器12、馬達14。而且,由於排出部10的粉碎物的取出口16成為浮在空中的狀態,從取出口16被取出的粉碎物(可可粒)被排出的情形,能夠經由載置台202的拱形狀的開口部,從兩側確認。
另外,針對將粉碎裝置1固定在載置台202的方法,是與前述實施方式1的粉碎系統101相同。
又,在載置台202的柱狀部201b的一方的內部,收容有用以驅動控制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
(效果)
如此,若為搭載一台粉碎裝置1的粉碎系統102,則裝置整體變得緊湊,增加載置的位置的自由度。
另外,在一台粉碎裝置1中,雖然成為能夠一次地粉碎一種類的固體原料(可可粒的原產地的不同的一種類、或烘焙狀態的不同的一種類),但若為搭載兩台以上的粉碎裝置1的粉碎系統,則成為能夠一次地粉碎兩種類以上的固體原料(可可粒的原產地的不同的兩種類以上、或烘焙狀態的不同的兩種類以上、或、組合可可粒的原產地的不同與烘焙狀態的不同的兩種類以上)。
(粉碎系統103的概要)
圖18是本實施方式的粉碎系統103的正視圖。
粉碎系統103,如圖18所示,包含三台粉碎裝置1、搭載三台粉碎裝置1的載置台203。
載置台203包含懸掛三台粉碎裝置1的頂面部203a、以兩端部支撐頂面部203a的柱狀部203b,由頂面部203a與兩側的柱狀部203b形成拱。
粉碎系統103是以從載置台203的頂面部203a的上面露出收容被粉碎物即固體原料的漏斗13,從頂面部203a的下面露出保溫容器12、馬達14、排出部10的方式,將三台粉碎裝置1固定在載置台203。也就是說,在粉碎系統103中,三台粉碎裝置1在懸掛在載置台203的狀態被固定。
在粉碎系統103中,能夠從載置台203的拱狀的開口部看到粉碎裝置1的保溫容器12、馬達14。而且,由於排出部10的粉碎物的取出口16成為浮在空中的狀態,從取出口16被取出的粉碎物(可可粒)被排出的情形能夠經由載置台203的拱形狀的開口部,從兩側確認。
另外,針對將粉碎裝置1固定在載置台203的方法,是與前述實施方式1的粉碎系統101相同。
又,在載置台203的兩個柱狀部203b內,收容有用以驅動控制三台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在此,在一方的柱狀部203b,收容兩台分的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在另一方的柱狀部203b,收容一台分的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
(粉碎系統104的概要)
圖19是本實施方式的粉碎系統104的正視圖。
粉碎系統104,如圖19所示,包含四台粉碎裝置1、搭載四台粉碎裝置1的載置台204。
載置台204包含懸掛四台粉碎裝置1的頂面部204a、以兩端部支撐頂面部204a的柱狀部204b,由頂面部204a與兩側的柱狀部204b形成拱。
粉碎系統104是以從載置台204的頂面部204a的上面露出收容被粉碎物即固體原料的漏斗13,從頂面部204a的下面露出保溫容器12、馬達14、排出部10的方式,將四台粉碎裝置1固定在載置台204。也就是說,在粉碎系統104中,四台粉碎裝置1在懸掛在載置台204的狀態被固定。
在粉碎系統104中,能夠從載置台204的拱狀的開口部看到粉碎裝置1的保溫容器12、馬達14。而且,由於排出部10的粉碎物的取出口16成為浮在空中的狀態,從取出口16被取出的粉碎物(可可粒)被排出的情形能夠經由載置台204的拱形狀的開口部,從兩側確認。
另外,針對將粉碎裝置1固定在載置台204的方法,是與前述實施方式1的粉碎系統101相同。
又,在載置台204的兩個柱狀部204b內,收容有用以驅動控制四台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在此,在一方的柱狀部203b,收容兩台分的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在另一方的柱狀部203b,收容剩下的兩台分的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
(粉碎系統105的概要)
圖20是本實施方式的粉碎系統105的正視圖。
粉碎系統105,如圖20所示,包含四台粉碎裝置1、搭載四台粉碎裝置1的載置台205。
載置台205包含懸掛四台粉碎裝置1的頂面部204a、以兩端部及中心部支撐頂面部205a的柱狀部205b,由頂面部205a與一端部及中央部的柱狀部205b形成拱,由頂面部205a與另一端部及中央部的柱狀部205b形成拱。
粉碎系統105是以從載置台205的頂面部205a的上面露出收容被粉碎物即固體原料的漏斗13,從頂面部205a的下面露出保溫容器12、馬達14、排出部10的方式,將四台粉碎裝置1固定在載置台205。也就是說,在粉碎系統105中,四台粉碎裝置1在懸掛在載置台205的狀態被固定。
在粉碎系統105中,能夠從載置台205的拱狀的開口部看到粉碎裝置1的保溫容器12、馬達14。而且,由於排出部10的粉碎物的取出口16成為浮在空中的狀態,從取出口16被取出的粉碎物(可可粒)被排出的情形能夠經由載置台205的拱形狀的開口部,從兩側確認。
另外,針對將粉碎裝置1固定在載置台204的方法,是與前述實施方式1的粉碎系統101相同。
又,在載置台204的三個柱狀部204b之內,兩端部的兩個柱狀部204b,分別收容一台分的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在中央部的柱狀部204b,收容兩台分的粉碎裝置1的控制基板301。
另外,載置台205是由於除了設置在兩端部的柱狀部205b,在中央部設置有柱狀部205b,與用以懸掛相同的四台粉碎裝置1的載置台204相比,強度高。
(效果)
如此,若為搭載三台或四台粉碎裝置1的粉碎系統,則能夠一次,粉碎三種類或四種類的固體原料。例如,在三台粉碎裝置1,能夠分別進行不同的種類的可可粒(原產地的不同的三種類、烘焙狀態的不同)的粉碎。
[總結]
本發明的方案1的粉碎系統包括:拱形狀的載置台201;及粉碎裝置1,粉碎固體原料;其中該粉碎裝置1懸掛在該載置台201。
根據上述構成,粉碎裝置懸掛在拱形狀的載置台,藉此可將藉由粉碎裝置粉碎固體原料,到粉碎物被排出的情形,從朝向粉碎裝置及對面的兩方向,確認排出粉碎物的情形。
本發明的方案2的粉碎系統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1中,以從該載置台201的頂面部201a的下面露出排出粉碎該固體原料的粉碎物的排出部10的方式,該粉碎裝置1懸掛在該載置台201。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被粉碎裝置粉碎的粉碎物向載置台的頂面部的下面的空間被排出,能夠經由該空間從兩側看到粉碎物被排出的情形。
本發明的方案3的粉碎系統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1或2中,以從該載置台201的頂面部201a的上面露出將固體原料投入該粉碎裝置1的投入部(漏斗13)的方式,該粉碎裝置1懸掛在該載置台201。
根據上述構成,能夠容易地確認將固體原料投入粉碎裝置的情形。
本發明的方案4的粉碎系統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1~3的任一個方案中,在該載置台201,懸掛複數台該粉碎裝置1。
根據上述構成,可粉碎懸掛在載置台的粉碎裝置的台數分的不同的種類的固體原料。由此,例如粉碎可可粒的情況,根據烘焙的不同、可可的種類的不同,分配並使用粉碎單元,藉此能夠以一個粉碎系統獲得各種的可可膏。
本發明的方案5的粉碎系統也可以是,在上述方案1~4的任一個方案中,在該載置台201,搭載有用以控制該粉碎裝置1的驅動的控制基板301。
根據上述構成,由於不需要將控制基板設置在粉碎裝置內,能夠進行粉碎裝置的構造的簡單化。由此,能夠容易地進行粉碎裝置的維護保養。
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的各實施方式,可在申請專利範圍所示的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針對適當地組合分別揭示於不同實施方式的技術性方法而得到的實施方式,也包含在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此外,組合在各實施方式分別揭示的技術性方法,藉此能夠形成新的技術性特徵。
1、2:粉碎裝置
10:排出部
10a:排出路徑
11:粉碎單元
12:保溫容器
12a:上面
13:漏斗
13a:導入部
14:馬達
15:可可膏取出桿
17a:第一風扇
17b:第二風扇
17c:第三風扇
18a:第一加熱器
18b:第二加熱器
19:開關
20:溫度感測器
21:箱體部
22:回收輸送部
23:把手
24:漏斗受部
25:導入部
25a:開口部
26:粉碎部
27:錐形臼
28:平臼
29:內臼
30:外臼
31:下臼
32:上臼
33:入口部
34:材料受部
35:輸送通路
36:驅動傳動部
37:中心軸
40:排出用管
41:可可膏受部
44:附著防止、攪拌部件
51:控制部
52:控制部
101、102、103、104、105:粉碎系統
112:保溫容器
112a:上面
113:吸排氣部件
113a:狹縫
114:排氣口
115:吸氣口
201、202、203、204、205:載置台
201a、202a、203a、204a、205a:頂面部
201b、202b、203b、204b、205b:柱狀部
301:控制基板
401:螺絲
圖1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粉碎系統的正視圖。
圖2是圖1所示的粉碎系統的立體圖。
圖3是圖1所示的粉碎系統的六視圖。
圖4是圖1所示的粉碎系統的要部的概略剖面圖。
圖5是圖1所示的粉碎系統的粉碎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6是圖5所示的粉碎裝置的爆炸立體圖。
圖7是圖5所示的粉碎裝置的粉碎單元的立體圖。
圖8是圖7所示的粉碎單元的爆炸立體圖。
圖9是包含圖7所示的粉碎單元的縱剖面的立體圖。
圖10是圖9所示的粉碎單元的縱剖面部分的正視圖。
圖11是控制圖5所示的粉碎裝置所包括的調溫裝置的控制部的方塊圖。
圖12是表示圖5所示的粉碎裝置所包括的調溫裝置的概略構成的圖。
圖13是表示圖12所示的調溫裝置的吸氣口及吸氣口的配置位置的圖。
圖14是本發明的變形例的粉碎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15是表示圖14所示的粉碎裝置所包括的調溫裝置的概略構成的圖。
圖16是控制圖14所示的粉碎裝置所包括的調溫裝置的控制部的方塊圖。
圖17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粉碎系統的正視圖。
圖18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其他例的粉碎系統的正視圖。
圖19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其他例的粉碎系統的正視圖。
圖20是本發明的實施方式2的其他例的粉碎系統的正視圖。
1:粉碎裝置
10:排出部
12:保溫容器
13:漏斗
14:馬達
15:可可膏取出桿
16:取出口
101:粉碎系統
201:載置台
201a:頂面部
201b:柱狀部
Claims (5)
- 一種粉碎系統,其包括: 拱形狀的載置台;及 粉碎裝置,粉碎固體原料;其中 該粉碎裝置懸掛在該載置台。
- 如請求項1的粉碎系統,其中, 該粉碎裝置包含排出粉碎了該固體原料的粉碎物的排出部;且 以從該載置台的頂面部的下面露出該排出部的方式,該粉碎裝置懸掛在該載置台。
- 如請求項1或2的粉碎系統,其中, 該粉碎裝置包含投入該固體原料的投入部;且 以從該載置台的頂面部的上面露出該投入部的方式,該粉碎裝置懸掛在該載置台。
-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的粉碎系統,其中, 在該載置台,懸掛複數台該粉碎裝置。
-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的粉碎系統,其中, 在該載置台,搭載有用以控制該粉碎裝置的驅動的控制基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36279 | 2019-07-24 | ||
JP2019-136279 | 2019-07-2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103794A true TW202103794A (zh) | 2021-02-01 |
Family
ID=74193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9124852A TW202103794A (zh) | 2019-07-24 | 2020-07-22 | 粉碎系統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21015150A1 (zh) |
TW (1) | TW202103794A (zh) |
WO (1) | WO202101515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10231C (zh) * | ||||
US2522643A (en) * | 1946-05-20 | 1950-09-19 | American Duplex Company | Grinder |
JPS37196Y1 (zh) * | 1960-08-01 | 1962-01-09 | ||
DE29615600U1 (de) * | 1996-09-06 | 1998-01-15 | Innotech Ingenieursgesellschaft mbH, 71229 Leonberg | Mühle für Getreide, Kaffeebohnen u.dgl. |
JP3541693B2 (ja) * | 1998-10-15 | 2004-07-14 | 株式会社奈良機械製作所 | 粉粒体の解砕整粒装置 |
CN201767813U (zh) * | 2010-07-26 | 2011-03-23 | 谢宏盛 | 电动咖啡豆研磨机 |
GB2531287B (en) * | 2014-10-14 | 2017-06-21 | Presso Ltd | Coffee grinder |
US11432677B2 (en) * | 2018-08-14 | 2022-09-06 | Misaine Trade, Inc. | Modular coffee grinder system |
-
2020
- 2020-07-20 WO PCT/JP2020/027981 patent/WO202101515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7-20 JP JP2021534013A patent/JPWO2021015150A1/ja active Pending
- 2020-07-22 TW TW109124852A patent/TW202103794A/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15150A1 (ja) | 2021-01-28 |
JPWO2021015150A1 (zh) | 2021-0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7268507A (ja) | 粉砕物の製造装置、方法、粉砕物および加工品 | |
KR200488169Y1 (ko) | 곡물 분쇄장치 | |
CN106984405A (zh) | 一种食材磨粉加工设备 | |
JP6158856B2 (ja) | アルファ化穀粉製造装置 | |
KR20180008783A (ko) | 벌크 제품들을 냉각시키기 위한 냉각 디바이스 | |
US3605836A (en) | Grinder with temperature regulation and stirring means | |
TW202103794A (zh) | 粉碎系統 | |
US5673862A (en) | Grain mill | |
CN114126763B (zh) | 粉碎装置 | |
JP6162172B2 (ja) | アルファ化穀粉製造装置 | |
KR102532193B1 (ko) | 고춧가루 제조 시스템 | |
WO2020203452A1 (ja) | 粉砕装置 | |
TW202120186A (zh) | 粉碎裝置 | |
KR20200000904U (ko) | 곡물 분쇄장치 | |
JP2016036764A (ja) | 気流粉砕設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低温粉砕方法 | |
JP3878467B2 (ja) | コーヒー豆の焙煎装置 | |
KR20190081922A (ko) | 두부콩 미세 분쇄장치 | |
KR101932391B1 (ko) | 커피 원두 분쇄장치 | |
WO2020241463A1 (ja) | 粉砕装置 | |
CN113597341A (zh) | 粉碎机 | |
KR100577767B1 (ko) | 전지활성 생 콩 미세분말의 제조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WO2020241462A1 (ja) | 粉砕装置 | |
KR102411737B1 (ko) | 파보일드 곡물 로스팅 제분 시스템 | |
CN113613790B (zh) | 粉碎机 | |
TW202120185A (zh) | 粉碎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