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3998A - 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3998A
TW202043998A TW108132050A TW108132050A TW202043998A TW 202043998 A TW202043998 A TW 202043998A TW 108132050 A TW108132050 A TW 108132050A TW 108132050 A TW108132050 A TW 108132050A TW 202043998 A TW202043998 A TW 2020439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sensing
threshold
touch panel
pres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320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6098B (zh
Inventor
洪彥騰
王蒲偉
陳俊達
Original Assignee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3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3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6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609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包括:判斷觸控板上是否存在水;反應於判定觸控板上存在水,提高觸控板的觸控偵測閾值及感應面積閾值,以將觸控板切換至防水模式;在防水模式中,反應於觸控板上出現觸控事件,取得觸控事件對應的感應變化量及觸控事件面積;以及反應於判定觸控事件面積大於感應面積閾值,且感應變化量大於觸控偵測閾值,判定觸控事件為觸控操作。

Description

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觸控板的控制機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
在現有技術中,觸控板已然成為電子裝置上最常見的輸入裝置之一。然而,當觸控板上出現一定量的水時,將可能使得觸控板在回報觸控座標時出現錯誤。為避免上述情形發生,習知作法多半為在偵測到觸控板上出現水時即控制觸控板停止回報觸控座標,而此機制將可能使得使用者無法在觸控板上存在水的情況下(例如雨天)操作觸控板,進而導致使用上的不便。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其可用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包括:判斷觸控板上是否存在水;反應於判定觸控板上存在水,提高觸控板的一觸控偵測閾值,並提高觸控板的一感應面積閾值,以將觸控板切換至一防水模式;在防水模式中,反應於觸控板上出現一第一觸控事件,取得第一觸控事件對應的一第一感應變化量及一觸控事件面積;以及反應於判定第一觸控事件面積大於感應面積閾值,且第一感應變化量大於觸控偵測閾值,判定第一觸控事件為一第一觸控操作。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方法可在判斷觸控板上存在水之後,將觸控板切換為防水模式,從而讓觸控板能夠維持正確回報觸控座標的功能。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1,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觸碰偵測機制示意圖。一般而言,觸控板上可配置有經排列為多個行及列的感應器(例如電容式觸控感應器或其類似品),而圖1所示可對應於其中一個行或列的感應器的偵測行為,但不限於此。應了解的是,本發明所稱的觸控板亦可廣泛地理解為觸控螢幕或其他類似的觸控裝置。
在圖1中,在配置有觸控板的電子裝置開機或是被喚醒時,觸控板將在其初始化階段中偵測每個感應器的感應量(例如,電容值)作為基準值,而其可理解為當觸控板上不存在手指、觸控筆或其他類似物時的感應量。
在完成初始化階段之後,各感應器可各自進行偵測以取得各自的感應量,而當某感應器的感應量與其基準值的差距(以下稱為感應變化量)超過一觸控偵測閾值時,觸控板可對應地回報一觸控座標。
以圖1為例,在觸控板上未有任何物體時,各感應器所測得感應量(一般介於正負30之間)可能來自於雜訊等來源。但當手指199或其他類似物體觸碰觸控板時,將可能使得所觸碰位置的一或多個感應器的感應變化量大於所設定的觸控偵測閾值。在此情況下,觸控板將因應於手指199的觸碰而回報對應的觸控座標。
然而,在觸控板上存在水(例如水滴、水流等)的情況下,接觸水的感應器亦將偵測到一定的感應變化量。為避免觸控板在此種情況下誤動作(例如因應於手指的觸碰而回報錯誤的觸控座標),觸控板一般可在判斷觸控操作的觸控面積過大(例如大於一感應面積閾值)時即停止回報觸控座標。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觸控面積可依據接觸水的感應器數量而估計。
請參照圖2A及圖2B,其中圖2A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回報觸控座標的示意圖,而圖2B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不回報觸控座標的示意圖。在圖2A中,假設觸控板200上的水具有較小的面積,則觸控板200可維持回報觸控座標的相關機制,以在手299觸碰觸控板200時能夠相應地回報觸控座標。
另一方面,在圖2B中,假設觸控板200上存在面積過大(例如大於一感應面積閾值)的水,則觸控板200可停止回報觸控座標的相關機制,以避免在手299觸碰觸控板200時發生誤動作的情形。然而,此種機制將不利於使用者在雨天或其他類似情境下操作觸控板。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其可在判定觸控板上存在水之後相應地調整偵測觸控的方法,以讓觸控板仍能在不發生誤動作的情況下維持回報觸控座標的相關機制。具體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3,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圖3的方法可由觸控板或是其他相關的觸控板控制電路執行。為便於說明,以下將假設圖3的方法係由觸控板的控制電路所執行,但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能的實施方式。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上述控制電路例如是配置有觸控板的電子裝置中的處理器(例如中央處理器、微處理器或其類似品等,但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控制電路可藉由執行特定的模組、程式碼或軟體的方式來執行本發明提出的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但可不限於此。
首先,在步驟S310中,控制電路可判斷觸控板上是否存在水。概略而言,由於水的邊緣將使得對應位置的感應器偵測到相當程度的負感應量,故本發明實施例可依此原理偵測觸控板上是否存在水。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可判斷觸控板上是否存在特定行或特定列,其中特定行或特定列中的感應器至少被區分為第一群組、第二群組及第三群組,其中第二群組介於第一群組及第三群組之間。並且,第一群組及第三群組中的各感應器的感應變化量皆低於一負感應閾值(例如-200),而第二群組中各感應器的感應變化量皆高於正感應閾值(例如+200)。反應於判定存在上述特定行或特定列,控制電路可判定觸控板上存在水。
相反地,若觸控板上未存在特定行或特定列,則控制電路可相應地判定觸控板上未存在水。為使上述概念更易於理解,以下將另輔以圖4A及圖4B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照圖4A,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觸控板上未有水的示意圖。在圖4A中,觸控板400可包括排列為多個行及列的多個感應器400a,而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量係以各感應器400a中的數字表示。為便於說明,圖4A中的「0」可理解為先前提及的基準值。在此情況下,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量即可相應地解讀為其感應變化量。亦即,若感應器400a被標示為「0」,即代表其當下的感應量相同於基準值。若感應器400a被標示為「k」,即代表其當下的感應量高於基準值達k(k為任意正數)。若感應器400a被標示為「-k」,即代表其當下的感應量低於基準值達k,但本發明可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當觸控板400上不存在水或其他物體時,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量如圖4A所示。由圖4A可看出,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變化量皆介於負感應閾值(例如-10)及正感應閾值(例如+10)之間。因此,在對觸控板400進行逐行/逐列掃描之後,控制電路可判定觸控板400上未存在上述特定行或特定列,進而可判定觸控板400上未存在水。
請再參照圖4B,其是依據圖4A繪示的觸控板上有水的示意圖。如圖4B所示,當觸控板400上存在水(例如水滴)時,將使得某些感應器400a的感應變化量低於負感應閾值(例如-200)或高於正感應閾值(例如+200)。
由圖4B可看出,在行410中存在第一群組G1、第二群組G2及第三群組G3。在第一群組G1及第三群組G3中,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變化量皆低於負感應閾值(例如-200)。並且,在第二群組G2(其介於第一群組G1及第三群組G3之間)中,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變化量皆高於正感應閾值(例如+200)。因此,在掃描到行410以取得其中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變化量之後,控制電路即可判定行410即為上述特定行。相應地,即可判定觸控板400上存在水。
在其他實施例中,若行410中僅存在第一群組G1及第二群組G2,則控制電路亦可判定觸控板400中存在特定行,進而判定觸控板400上存在水,但本發明可不限於此。
此外,由圖4B亦可看出,在列420中亦存在第一群組G1’、第二群組G2’及第三群組G3’。在第一群組G1’及第三群組G3’中,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變化量皆低於負感應閾值(例如-200)。並且,在第二群組G2’(其介於第一群組G1’及第三群組G3’之間)中,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變化量皆高於正感應閾值(例如+200)。因此,在掃描到列420以取得其中各感應器400a的感應變化量之後,控制電路即可判定列420為特定列。相應地,控制電路即可判定觸控板400上存在水。
在其他實施例中,若列420中僅存在第一群組G1’及第二群組G2’,則控制電路亦可判定觸控板400中存在特定列,進而判定觸控板400上存在水,但本發明可不限於此。
請再次參照圖3,在步驟S320中,反應於判定觸控板上存在水,控制電路可提高觸控板的觸控偵測閾值,並提高觸控板的感應面積閾值,以將觸控板切換至防水模式。接著,在步驟S330中,在防水模式中,反應於觸控板上出現第一觸控事件,控制電路可取得第一觸控事件對應的第一感應變化量及觸控事件面積。之後,在步驟S340中,反應於判定第一觸控事件面積大於感應面積閾值,且第一感應變化量大於觸控偵測閾值,控制電路可判定第一觸控事件為第一觸控操作。
在一實施例中,在判定第一觸控事件為第一觸控操作之後,控制電路可相應地回報觸控座標,以讓電子裝置能夠因應於第一觸控操作而執行對應的功能。另一方面,若判定第一觸控事件面積不大於感應面積閾值,或第一感應變化量不大於觸控偵測閾值,則控制電路可忽略第一觸控事件。亦即,電子裝置將不反應於第一觸控事件而執行任何功能。
在一實施例中,在將觸控板切換為防水模式時,控制電路可將觸控偵測閾值從預設偵測閾值(例如100)提高至第一偵測閾值(例如250),以及將感應面積閾值從預設面積閾值(例如以指寬為7 mm所形成的感應面積)提高至第一面積閾值(例如以指寬為9 mm所形成的感應面積),其中預設偵測閾值及預設面積閾值可對應於觸控板的一般偵測模式。亦即,觸控板係透過預設偵測閾值及預設面積閾值來判斷是否為一般偵測模式。
具體而言,在一般偵測模式中,若偵測到觸控板上出現觸控事件,控制電路可相應地取得此觸控事件的感應變化量及觸控事件面積。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可取得觸控事件所對應的多個特定感應器,並從所述多個特定感應器中選擇一感應器,並依此感應器的感應變化量(例如最高的一者)作為觸控事件的感應變化量。另外,觸控事件的觸控事件面積則可依其所涵蓋的特定感應器的數量而定。例如,控制電路可以前述特定感應器所佔的總和面積作為上述觸控事件的觸控事件面積。
在取得觸控事件的感應變化量及觸控面積之後,控制電路可判斷上述感應變化量是否大於預設偵測閾值,以及判斷上述觸控事件面積是否大於預設面積閾值。若上述感應變化量大於預設偵測閾值,且上述觸控事件面積大於預設面積閾值,則控制電路可判斷上述觸控事件係由使用者進行的觸控操作,並可相應地回報觸控座標。
然而,在觸控板上存在水的情況下,若不提高觸控偵測閾值,將可能使得控制電路因應於水所導致的感應變化量而出現誤操作的情形。另一方面,由於水為導體,因此當手指等物體透過水而觸碰觸控板時,將會在觸控板上形成更大的觸控面積。因此,在提高觸控板的觸控偵測閾值以及感應面積閾值(即,將觸控板切換至防水模式)之後,將有助於在觸控板上存在水的情況下偵測觸控操作。為使上述概念更為清楚,以下另輔以圖5A及圖5B作說明。
請參照圖5A,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在一般偵測模式下的觸碰偵測示意圖。在圖5A中,上半部的感應變化量趨勢圖例如是對應於下半部的線段a-a’。如圖5A所示,在一般偵測模式中,所採用的觸控偵測閾值例如是預設偵測閾值510a(例如100)。在此情況下,若控制電路偵測到在觸控板500上發生觸控事件500a,則控制電路可在判定觸控事件500a的感應變化量及觸控事件面積分別大於預設偵測閾值510a(例如100)及預設面積閾值之後,判定觸控事件500a為觸控操作,並相應地回報觸控座標。
請參照圖5B,其是依據圖5A繪示的在防水模式下的觸碰偵測示意圖。如圖5B所示,在防水模式中,所採用的觸控偵測閾值例如是第一偵測閾值510b(例如250)。在此情況下,若控制電路偵測到在觸控板500上發生觸控事件500b,則控制電路可在判定觸控事件500b的感應變化量(例如1182)及觸控事件面積分別大於第一偵測閾值510b(例如250)及第一面積閾值之後,判定觸控事件500b為觸控操作,並相應地回報觸控座標。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將觸控板從一般偵測模式切換為防水模式之後,控制電路還可判斷是否在第一預設時間(例如1秒)內偵測到觸控事件。若未在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到觸控事件,則控制電路可將觸控偵測閾值復原至預設偵測閾值(例如100),並將感應面積閾值復原至預設面積閾值,以將觸控板切換至一般偵測模式,但本發明可不限於此。
此外,雖然以上實施例皆以水滴作為水存在於觸控板上的例示性態樣,但本發明的方法亦適用於觸控板上存在水流的情境。以下將輔以圖6A、圖6B及圖6C作進一步說明。
請參照圖6A,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觸控板上未有水的情境示意圖。如圖6A所示,在觸控板600上未有水的情況下,各感應器600a的感應變化量皆介於負感應閾值(例如-10)及正感應閾值(例如+10)之間。
請參照圖6B,其是依據圖6A繪示的觸控板上存在水流的情境示意圖。如圖6B所示,在觸控板600上存在水流610的情況下,可觀察到觸控板600中的行620中包括第一群組(其包括感應變化量為-98的感應器600a)、第二群組(其包括感應變化量為82的感應器600a)及第三群組(其包括感應變化量為-73的感應器600a)。因此,在掃描觸控板600的各行、列之後,控制電路可判定觸控板600中存在特定行(即,行620),並進而判定觸控板600上存在水(即,水流610)。相應地,控制電路可將觸控板切換為防水模式,亦即提高觸控偵測閾值及感應面積閾值。
請參照圖6C,其是依據圖6B繪示的偵測觸控操作的示意圖。如圖6C所示,在觸控板600運作於防水模式的情況下,若觸控事件630的感應變化量(例如162)及觸控事件面積分別大於防水模式下的觸控偵測閾值及感應面積閾值,則控制電路可相應地判定觸控事件630為觸控操作,並相應地回報觸控座標(例如是感應變化量為162的感應器600a的座標,但不限於此)。
由上可知,本發明的方法可在判斷觸控板上存在水之後,相應地提高觸控偵測閾值及感應面積閾值,從而讓觸控板能夠維持正確回報觸控座標的功能。藉此,可讓使用者在觸控板上存在水的情況下,仍能正確操作觸控板。
在一些實施例中,為了讓使用者能在穿戴有手套的情況下操作觸控板,部分的電子裝置還設置有手套模式,用以讓使用者在需要時能夠在使用者界面中以手指予以啟動。由於手套在觸碰觸控板上的感應器時,僅能令感應器產生微弱的感應變化量,因此在使用者手動啟動電子裝置的手套模式之後,電子裝置將相應地降低觸控板的觸控偵測閾值,以利偵測使用者以手套進行的觸控操作。
然而,如先前實施例中所提及的,當觸控板上存在水時,將相應地令感應器偵測到一定的感應變化量。亦即,若有水落在運作於手套模式下的觸控板上時,水所導致的感應變化量將可能因超過觸控偵測閾值而導致觸控板出現誤報觸控座標的情形。
有鑑於此,本發明的方法還可在判斷觸控板上不存在水之後,允許使用者在穿戴手套的情況下,透過在觸控板上輸入滿足一定條件的手勢的方式來啟動手套模式。藉此,可讓使用者以較便利的方式啟動手套模式,同時還可避免上述因水而導致的誤報情形。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圖7,其是依據圖3繪示的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流程圖。相似於圖3,圖7的方法亦可由觸控板或是其他相關的觸控板控制電路執行。為便於說明,以下將假設圖7的方法係由觸控板的控制電路所執行,但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可能的實施方式。
在本實施例中,在判定觸控板上未存在水之後,控制電路可判斷是否在觸控板上偵測到觸控手勢。之後,在步驟S710中,反應於在觸控板上偵測到觸控手勢,控制電路可判斷觸控手勢是否符合多個預設條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預設條件可包括第一預設條件、第二預設條件及第三預設條件。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可取得觸控手勢包括的多個觸控點,其中各觸控點包括觸控範圍及多個感應變化量,其中各觸控點的感應變化量係由位於觸控範圍中的感應器所提供。
之後,控制電路可經配置以:判斷各觸控點的觸控範圍的面積是否皆大於特定面積閾值,並產生對應於第一預設條件的第一判斷結果;判斷各觸控點的上述感應變化量是否皆高於特定感應變化量閾值(其例如低於觸控偵測閾值),並產生對應於第二預設條件的第二判斷結果;判斷觸控手勢的移動軌跡的移動距離是否大於一預設距離,以及移動軌跡是否匹配於預設軌跡,並產生對應於第三預設條件的第三判斷結果。
反應於第一判斷結果指示各觸控點的觸控範圍的面積皆大於特定面積閾值、第二判斷結果指示各觸控點的上述感應變化量皆低於特定感應變化量閾值且第三判斷結果指示觸控手勢的移動軌跡的移動距離大於預設距離且匹配於預設軌跡,控制電路可判定觸控手勢符合上述預設條件。
詳細而言,若使用者以穿戴有手套的手指觸碰觸控板,則手套不僅將使得所接觸的感應器偵測到較低的感應變化量,所接觸到的感應器數量亦將相應地增加,從而導致較大的觸控範圍。因此,本發明即依據上述原理設定第一預設條件(即,各觸控點的觸控範圍是否夠大)及第二預設條件(即,各觸控點的觸控範圍內的各感應變化量是否夠低)。若觸控手勢同時滿足第一預設條件及第二預設條件,則控制電路可大致確定所接收到的觸控手勢係由手套所輸入。
請參照圖8A,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偵測觸控手勢是否由手套所輸入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若使用者以手套觸摸觸控板以形成觸控點,則將相應使得觸控板上出現如圖8A所示的感應變化量趨勢,亦即較低的感應變化量及較大的觸控範圍。
在此情況下,由於觸控點的觸控範圍大於特定面積閾值,且感應變化量皆高於特定感應變化量閾值810,故控制電路可相應地判定此觸控點係由手套所輸入。
請再參照圖8B,其是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的偵測觸控手勢是否由手套所輸入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假設使用者以手套觸摸觸控板800以形成觸控點899。由圖8B可看出,觸控點899的觸控範圍相對較大(因手套使其指寬直徑例如達到9 mm)。
此外,若觸控手勢的移動軌跡的移動距離大於預設距離(例如8個感應器的寬度)且匹配於預設軌跡(即,滿足第三預設條件),則可確定使用者意圖透過以手套輸入的觸控手勢來啟動手套模式。在不同的實施例中,上述預設軌跡例如可由使用者於相關的使用者界面中選定。
請參照圖9,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使用者界面示意圖。在圖9中,使用者界面900可用於讓使用者在多個軌跡911~914中選擇用於致能手套模式的預設軌跡。如圖9所示,軌跡911~914例如可對應於特定的移動方向或圖形,但本發明可不限於此。
假設使用者選定軌跡911(即,往下滑動)作為用於致能手套模式的預設軌跡,則當使用者日後以手套在觸控板上輸入向下滑動且夠長的觸控手勢時,控制電路即可判定此觸控手勢滿足上述第三預設條件。另外,由於上述觸控手勢係以手套輸入,則其亦將同時滿足上述第一及第二預設條件。
簡言之,若觸控板所偵測到的觸控手勢同時滿足上述第一、第二及第三預設條件,即代表使用者意圖以手套啟動手套模式。因此,在步驟S720中,反應於觸控手勢符合前述預設條件,控制電路可降低觸控板的觸控偵測閾值,以將觸控板切換至手套模式。在一實施例中,控制電路可將觸控偵測閾值從預設偵測閾值(例如100)降低至第二偵測閾值(例如50)。
接著,在步驟S730中,反應於觸控板上出現第二觸控事件,控制電路可取得第二觸控事件對應的第二感應變化量。並且,在步驟S740中,反應於判定感應變化量大於觸控偵測閾值,控制電路可判定第二觸控事件為第二觸控操作,並回報第二觸控操作的第二觸控座標。
在一實施例中,反應於判定第二感應變化量不大於觸控偵測閾值,控制電路還可忽略第二觸控事件,但可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從一般偵測模式切換為手套模式之後,控制電路還可判斷是否在第二預設時間(例如3秒)內偵測到觸控事件。若未在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到觸控事件,則控制電路可將觸控偵測閾值復原至預設偵測閾值,以將觸控板切換至一般偵測模式,但本發明可不限於此。
由上可知,在判定觸控板上不存在水之後,本發明還可透過判斷觸控手勢是否同時符合多個預設條件的方式來確認使用者是否意圖以手套啟動手套模式。藉此,可讓使用者以較便利的方式啟動手套模式,同時還可避免上述因水而導致的誤報情形。此外,經實驗確認,本發明提出的手套模式可支援使用者在戴著手套的情況下以兩指進行輸入。
此外,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的方法還可將前述各實施例整合為一套完整流程,以在各種模式間自動進行切換。
請參照圖10,其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首先,在取得各感應器的基準線之後,在步驟S1010中,控制電路可控制觸控板進入一般偵測模式。亦即,控制電路可以預設偵測閾值作為觸控偵測閾值,並以預設面積閾值作為感應面積閾值。
之後,在步驟S1020中,控制電路可判斷觸控板上是否存在水。若是,則可接續執行步驟S1030,以將觸控板切換為防水模式,亦即提高觸控板的觸控偵測閾值及感應面積閾值。藉此,可讓觸控板在其上存在水的情況下維持正確回報觸控座標的功能。
另一方面,若觸控板上未存在水,則控制電路可接續執行步驟S1040,以判斷觸控手勢是否符合預設條件,藉以確認使用者是否意圖以手套啟動手套模式。
若觸控手勢符合預設條件,則控制電路可相應執行步驟S1050以將觸控板切換為手套模式,亦即降低觸控板的觸控偵測閾值。藉此,可讓使用者以較便利的方式啟動手套模式,同時還可避免上述因水而導致的誤報情形。
另一方面,若觸控手勢不符合預設條件,則控制電路可執行步驟S1050,以讓觸控板維持以一般偵測模式運作。
此外,如先前實施例所提及的,在將觸控板切換為防水模式之後,若在第一預設時間(例如1秒)內未偵測到觸控事件,則控制電路可將觸控板從防水模式切換回一般偵測模式。相似地,在將觸控板切換為手套模式之後,若在第二預設時間(例如3秒)內未偵測到觸控事件,則控制電路可將觸控板從手套模式切換回一般偵測模式,但本發明可不限於此。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方法可在判斷觸控板上存在水之後,相應地提高觸控偵測閾值及感應面積閾值,從而讓觸控板能夠維持正確回報觸控座標的功能。藉此,可讓使用者在觸控板上存在水的情況下,仍能正確操作觸控板。
此外,在判定觸控板上不存在水之後,本發明還可透過判斷觸控手勢是否同時符合多個預設條件的方式來確認使用者是否意圖以手套啟動手套模式。藉此,可讓使用者以較便利的方式啟動手套模式,同時還可避免上述因水而導致的誤報情形。並且,本發明的方法還可適時將觸控板從防水模式/手套模式切換為一般偵測模式,藉以形成更為智能的模式切換機制。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99、299:手指 200、400、500、600、800:觸控板 400a、600a:感應器 410、620:行 420:列 G1、G1’:第一群組 G2、G2’:第二群組 G3、G3’:第三群組 500a、500b、630:觸控事件 510a:預設偵測閾值 510b:第一偵測閾值 610:水流 810:特定感應變化量閾值 899:觸控點 900:使用者界面 911~914:軌跡 S310~S340、S710~S740、S1010~S1060:步驟
圖1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觸碰偵測機制示意圖。 圖2A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回報觸控座標的示意圖。 圖2B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不回報觸控座標的示意圖。 圖3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 圖4A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觸控板上未有水的示意圖。 圖4B是依據圖4A繪示的觸控板上有水的示意圖。 圖5A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在一般偵測模式下的觸碰偵測示意圖。 圖5B是依據圖5A繪示的在防水模式下的觸碰偵測示意圖。 圖6A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觸控板上未有水的情境示意圖。 圖6B是依據圖6A繪示的觸控板上存在水流的情境示意圖。 圖6C是依據圖6B繪示的偵測觸控操作的示意圖。 圖7是依據圖3繪示的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流程圖。 圖8A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偵測觸控手勢是否由手套所輸入的示意圖。 圖8B是依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的偵測觸控手勢是否由手套所輸入的示意圖。 圖9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使用者界面示意圖。 圖10是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繪示的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
S310~S340:步驟

Claims (15)

  1. 一種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包括: 判斷一觸控板上是否存在水; 反應於判定該觸控板上存在該水,提高該觸控板的一觸控偵測閾值,並提高該觸控板的一感應面積閾值,以將該觸控板切換至一防水模式; 在該防水模式中,反應於該觸控板上出現一第一觸控事件,取得該第一觸控事件對應的一第一感應變化量及一觸控事件面積;以及 反應於判定該第一觸控事件面積大於該感應面積閾值,且該第一感應變化量大於該觸控偵測閾值,判定該第一觸控事件為一第一觸控操作。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觸控板包括多個感應器,各該感應器具有一感應變化量,該些感應器經排列為多個行及多個列; 其中,判斷該觸控板上是否出現該水的步驟包括; 判斷該觸控板上是否存在一特定行或一特定列,其中該特定行或該特定列中的該些感應器至少被區分為一第一群組及一第二群組,其中該第一群組中的各該感應器的該感應變化量皆低於一負感應閾值,該第二群組中各該感應器的該感應變化量皆高於一正感應閾值;以及 反應於判定存在該特定行或該特定列,判定該觸控板上存在該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觸控板包括多個感應器,各該感應器具有一感應變化量,該些感應器經排列為多個行及多個列; 其中,判斷該觸控板上是否出現該水的步驟包括; 判斷該觸控板上是否存在一特定行或一特定列,其中該特定行或該特定列中的該些感應器至少被區分為一第一群組、一第二群組及第三群組,其中該第二群組介於該第一群組及該第三群組之間,該第一群組及該第三群組中的各該感應器的該感應變化量皆低於一負感應閾值,該第二群組中各該感應器的該感應變化量皆高於一正感應閾值;以及 反應於判定存在該特定行或該特定列,判定該觸控板上存在該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提高該觸控板的該觸控偵測閾值,並提高該觸控板的該感應面積閾值的步驟包括: 將該觸控偵測閾值從一預設偵測閾值提高至一第一偵測閾值; 將該感應面積閾值從一預設面積閾值提高至一第一面積閾值,其中該觸控板係透過該預設偵測閾值及該預設面積閾值來判斷是否為一般偵測模式。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將該觸控板切換至該防水模式之後,所述方法更包括: 反應於未在一第一預設時間內偵測到該第一觸控事件,將該觸控偵測閾值復原至該預設偵測閾值,並將該感應面積閾值復原至該預設面積閾值,以將該觸控板切換至該一般偵測模式。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觸控板包括多個感應器,各該感應器具有一感應變化量,且取得該第一觸控事件對應的該第一感應變化量及該觸控事件面積的步驟包括: 在該些感應器中取得對應於該第一觸控事件的多個特定感應器; 從該些特定感應器選擇一感應器,並依該感應器的該感應變化量作為該第一觸控事件的該第一感應變化量; 以該些特定感應器所佔的一總和面積作為該第一觸控事件的該觸控事件面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更包括: 在該觸控板的一初始化階段中,取得各該感應器的電容值作為各該感應器的基準值; 以各該感應器的感應量與該基準值之間的差值作為各該感應器的該感應變化量。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判定該第一觸控事件為該第一觸控操作之後,所述方法更包括:回報該第一觸控操作的一第一觸控座標。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反應於判定該第一觸控事件面積不大於該感應面積閾值,或該第一感應變化量不大於該觸控偵測閾值,所述方法更包括忽略該第一觸控事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判定該觸控板上未存在該水之後,所述方法更包括: 反應於在該觸控板上偵測到一觸控手勢,判斷該觸控手勢是否符合多個預設條件; 反應於該觸控手勢符合該些預設條件,降低該觸控板的該觸控偵測閾值,以將該觸控板切換至一手套模式。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該些預設條件包括一第一預設條件、一第二預設條件及一第三預設條件,該觸控板包括多個感應器,且判斷該觸控手勢是否符合該些預設條件的步驟包括: 取得該觸控手勢包括的多個觸控點,其中各該觸控點包括一觸控範圍及多個感應變化量,其中各該觸控點的該些感應變化量係由位於該觸控範圍中的該些感應器所提供; 判斷各該觸控點的該觸控範圍的面積是否皆大於一特定面積閾值,並產生對應於該第一預設條件的一第一判斷結果; 判斷各該觸控點的該些感應變化量是否皆低於一特定感應變化量閾值,並產生對應於該第二預設條件的一第二判斷結果,其中該特定感應變化量閾值低於該觸控偵測閾值; 判斷該觸控手勢的一移動軌跡的移動距離是否大於一預設距離,以及該移動軌跡是否匹配於一預設軌跡,並產生對應於該第三預設條件的一第三判斷結果; 反應於該第一判斷結果指示各該觸控點的該觸控範圍的面積皆大於該特定面積閾值、該第二判斷結果指示各該觸控點的該些感應變化量皆低於該特定感應變化量閾值,且該第三判斷結果指示該觸控手勢的該移動軌跡匹配於該預設軌跡且匹配於該預設軌跡,判定該觸控手勢符合該些預設條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降低該觸控板的該觸控偵測閾值的步驟包括: 將該觸控偵測閾值從一預設偵測閾值降低至一第二偵測閾值,其中該預設偵測閾值對應於該觸控板的一般偵測模式。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將該觸控板切換至該手套模式之後,所述方法更包括: 反應於該觸控板上出現一第二觸控事件,取得該第二觸控事件對應的一第二感應變化量;以及 反應於判定該感應變化量大於該觸控偵測閾值,判定該第二觸控事件為一第二觸控操作,並回報該第二觸控操作的一第二觸控座標。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將該觸控板切換至該手套模式之後,所述方法更包括: 反應於未在一第二預設時間內偵測到該第二觸控事件,將該觸控偵測閾值復原至一預設偵測閾值,以將該觸控板切換至一般偵測模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中反應於判定該第二感應變化量不大於該觸控偵測閾值,所述方法更包括忽略該第二觸控事件。
TW108132050A 2019-05-21 2019-09-05 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 TWI7160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962851097P 2019-05-21 2019-05-21
US62/851,097 2019-05-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3998A true TW202043998A (zh) 2020-12-01
TWI716098B TWI716098B (zh) 2021-01-11

Family

ID=73441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32050A TWI716098B (zh) 2019-05-21 2019-09-05 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36337B2 (zh)
CN (1) CN111984140B (zh)
TW (1) TWI71609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28289B2 (en) 2022-07-17 2024-03-12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Touch sensing method for non-water mode and water mod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99700B1 (en) * 2020-03-31 2021-08-24 Hycon Technology Corp. Multi-mode operation method for capacitive touch panel
KR20230099797A (ko) 2021-12-28 2023-07-05 주식회사 엘엑스세미콘 터치제어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28249B (zh) * 2009-04-15 2016-04-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觸控裝置之結構
US8773146B1 (en) * 2010-04-16 2014-07-08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Waterproof scanning of a capacitive sense array
US8717331B2 (en) 2010-08-24 2014-05-06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Reducing water influence on a touch-sensing device
JP4994489B2 (ja) * 2010-10-19 2012-08-0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JP6207846B2 (ja) * 2013-03-04 2017-10-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透明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JP2015184888A (ja) * 2014-03-24 2015-10-22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US9690417B2 (en) * 2014-05-21 2017-06-27 Apple Inc. Glove touch detection
CN104063101B (zh) * 2014-05-30 2016-08-24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触摸屏控制方法和装置
US9916037B2 (en) 2014-09-26 2018-03-13 Rakuten Kobo,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 splash mode operation and transition thereto
TWI560596B (en) * 2015-05-08 2016-12-01 Mstar Semiconductor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touch control chip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20170003776A1 (en) 2015-06-30 2017-01-05 Synaptics Incorporated Dynamic estimation of ground condition in a capacitive sensing device
TWI592845B (zh) 2015-08-28 2017-07-2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適應性調整觸控閥值的方法與相關控制器
US10241619B2 (en) 2015-11-06 2019-03-26 Egalax_Empia Technology Inc. Touch sensitiv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system for detecting whether touch panel is mostly covered by conductive liquid or object and method thereof
CN107301006B (zh) * 2016-04-14 2020-01-14 苏州芯沃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屏防水处理预判方法
US10152173B2 (en) 2016-08-25 2018-12-11 Parade Technologies, Ltd. Using 3D touch for signal conditioning and noise reduction on a touch surface
CN109614016B (zh) * 2019-01-11 2022-05-0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电容触摸屏的触摸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824270B1 (en) * 2019-12-12 2020-11-03 Hycon Technology Corp. Multi-mode operation method for capacitive touch panel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28289B2 (en) 2022-07-17 2024-03-12 Novatek Microelectronics Corp. Touch sensing method for non-water mode and water mod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71661A1 (en) 2020-11-26
CN111984140B (zh) 2024-02-20
US11036337B2 (en) 2021-06-15
TWI716098B (zh) 2021-01-11
CN111984140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6098B (zh) 切換觸控板操作模式的方法
JP5832784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9575654B2 (en) Touch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86450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lick detection on a force pad using dynamic thresholds
EP2657826B1 (en) Mobile device and gesture determination method
US9000956B2 (en) Portable terminal and input control method
US9213426B2 (en) Reenable delay of a touchpad or touch screen to prevent erroneous input when typing
KR20080032901A (ko) 멀티 터치 판단 장치 및 방법
KR20070111266A (ko) 다접점 터치 센서를 이용한 손가락의 이동 감지 장치 및방법
TWI543064B (zh) 快速移動感應方法、控制電路與電磁式感測裝置
JP5974745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タッチ入力方法及びタッチ入力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647901B2 (ja) 静電入力装置、静電入力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KR101348696B1 (ko) 터치패턴기반 터치스크린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9101127A (zh) 具有浮动接地或薄触摸面板的触摸屏设备中手掌触摸检测
TWI475440B (zh) 觸控裝置及其手勢判斷方法
US11803273B2 (en) Touch sensor, touch pa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nadvertent touch event and computer device
TWI709891B (zh) 觸控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TWI691886B (zh) 防止誤觸的觸控裝置及方法
JP6546104B2 (ja) 静電入力装置、静電入力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TWI410860B (zh) 具有虛擬鍵盤之觸控裝置及其形成虛擬鍵盤之方法
CN106502445A (zh) 触控装置的控制方法
US20110025513A1 (en)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single touch operation by means of computer input devices
KR101546966B1 (ko) 제스처 판단 방법 및 접촉 감지 방법
KR20130112350A (ko) 터치패턴기반 터치스크린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WO2021201200A1 (ja) タッチ入力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