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2793A - 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 - Google Patents

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2793A
TW202042793A TW109100789A TW109100789A TW202042793A TW 202042793 A TW202042793 A TW 202042793A TW 109100789 A TW109100789 A TW 109100789A TW 109100789 A TW109100789 A TW 109100789A TW 202042793 A TW202042793 A TW 2020427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y
resveratrol
rifampicin
weight
part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0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3874B (zh
Inventor
富山貴美
梅田知宙
熊谷徹
Original Assignee
公立大學法人大阪
日商醫藥實驗室Rfp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公立大學法人大阪, 日商醫藥實驗室Rfp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公立大學法人大阪
Publication of TW202042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2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38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3874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496Non-condensed piperazines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s, e.g. rifampin, thiothixene or sparfloxac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23L33/11Plant stero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hytoster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045Hydroxy compounds, e.g. alcohols; Salts thereof, e.g. alcoholates
    • A61K31/05Phen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12Galenical for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ite of application
    • A61K9/0043No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00/00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 A23V2200/30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 A23V2200/322Foods, ingredients or supplements having a functional effect on health having an effect on the health of the nervous system or on mental fun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300/00Mixtures or combination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herein at least one active ingredient is fully defined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副作用減少而可長期投予之利福平投藥技術。一種用於預防或治療神經變性疾病之經鼻投予用醫藥品,包含: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該利福平類係選自於由利福平(rifampicin)、其衍生物及其等之鹽所構成之群組,且該白藜蘆醇類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該經鼻投予用醫藥品之副作用減少而可長期投予。

Description

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
本發明關於一種對預防或治療神經變性疾病有用,且副作用受到抑制之醫藥品。
背景技術 神經變性疾病係發病於中樞神經系統之疾病,其病理學特徵可舉如特定之神經細胞群減少及頻繁出現在神經細胞內外之纖維狀物質蓄積。
神經變性疾病包含有:發生類澱粉蛋白β(Aβ)蓄積之阿茲海默症(AD)、發生Tau蛋白蓄積之Tau病變(Tauopathy)及發生α突觸核蛋白(α-synuclein)蓄積之突觸核蛋白病變(synucleinopathy)等。Tau病變包含匹克症(Pick’s disease)、大腦皮質基底核退化症(Corticobasal Degeneration,CBD)及進行性核上神經麻痺症(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等之額顳葉退化症(Frontotemporal lobar degeneration,FTLD),AD除了Aβ之外還蓄積Tau蛋白,在此觀點下有時也包含其中。FTLD在著眼於其臨床症狀之失智症時,稱為額顳葉型失智症(FTD)。突觸核蛋白病變則有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DLB)、帕金森氏症(PD)及多系統萎縮症(MSA)等。咸認神經變性疾病係因此等蛋白質在腦內形成寡聚物而損害神經細胞機能而使疾病發病。基於此種想法,就神經變性疾病之治療藥而言,目前正在進行開發具有抑制此等蛋白質產生、抑制寡聚物形成、從腦部去除已凝集之蛋白質等作用之藥物。
舉例來說,針對AD,已開發出與Aβ產生相關之酵素(β分泌酶、γ分泌酶等)的抑制劑及從腦部去除Aβ之Aβ疫苗、Aβ抗體等並逐步供予臨床試驗。然而迄今為止,因出現未預期之副作用及未顯現所期待之藥效等理由,絕大多數在臨床上失敗。
另一方面,作為抗生物質而周知之利福平(rifampicin)因其抗菌作用而以經口藥物形式從以往被使用迄今。進一步來說,利福平具有自由基去除作用一事也已為人所知,已有報告指出,其作用之一為參與抑制Aβ凝集反應(非專利文獻1)。
此外,白藜蘆醇(resveratrol)為一種多酚,包含於葡萄果皮、紅酒、花生種皮等中,已有報告指出其具抗癌、抗動脈硬化、抗肥胖、抗糖尿病及抗炎症等效果(非專利文獻2)。此外,也有報告指出白藜蘆醇具有減少類神經細胞之氧化壓力的作用,具體來說,已確認白藜蘆醇在分化及未分化人類神經母細胞SH-SY5Y誘導了有絲分裂原(分裂促進因子)活性化蛋白質(MAP)激酶之磷酸化(非專利文獻3)。另一方面,雖然白藜蘆醇對阿茲海默症之效果受到期待,但實際上已有報告指出:將輕度及中度之阿茲海默症患者119人隨機分為二組,使其中一組服用白藜蘆醇500mg,另一組則服用安慰劑,以52週進行驗證並實施下述投予排程,即,使白藜蘆醇每13週增量500mg且最後增量至1000mg計1日2次,即使如此,仍無法確認投予白藜蘆醇之組相對於投予安慰劑之組具有效性(非專利文獻4)。更甚者,另一方面有報告指出,高用量或長期攝取時,白藜蘆醇時之副作用有嘔吐感、下痢、體重減少(非專利文獻5)、腹痛(非專利文獻4)、膀胱損傷(非專利文獻6)及腎損傷(非專利專利文獻7)等。 先行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Tomiyama, T.及其他6位合著,「Inhibition of amyloid beta protein aggregation and neurotoxicity by rifampicin. Its possible function as a hydroxyl radical scavenger.」,J Biol Chem,1996年,Vol.271,p.6839-6844 [非專利文獻2]Yu W.等,「Cellular and molecular effects of resveratrol in health and disease」,J Cell Biochem,2012年,113,p.752-759 [非專利文獻3]Tredici G等,「Resveratrol, map kinases and neuronal cells: might wine be a neuroprotectant?」,Drug Exp Clin Res,1999年,25,p.99-103 [非專利文獻4]R. Scott Turner等,「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resveratrol for Alzheimer disease」,2015年,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2035 [非專利文獻5]Brown VA.等,「Repeat dose study of the cancer chemopreventive agent resveratrol in healthy volunteers: safety, pharmacokinetics, and effect on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axis」,Cancer Res,2010年,70,p.9003-9011 [非專利文獻6]Edwards JA等,「 Safety of resveratrol with examples for high purity, trans-resveratrol, resVida((R))」,Ann N Y Acad Sci,2011年,1215, p.131-137 [非專利文獻7]Popat R等,「A phase 2 study of SRT501 (resveratrol) with bortezomib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n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Br J Haematol,2013年,160,p.714-717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以AD為對象之臨床試驗中,若先將副作用問題擱置一旁,Aβ標靶藥(Aβ產生酵素抑制藥、Aβ疫苗、Aβ抗體等)失敗的原因咸認在於投予時期過遲。亦即,咸認若未能在神經細胞開始死亡之失智症發病前就先去除Aβ就不具意義。因此,Aβ標靶藥所扮演的角色應不是治療而是預防。另,報告指出,即使利用屬Tau蛋白標靶藥且最早進入臨床試驗之Tau蛋白凝集抑制藥,在以AD為對象之臨床試驗中仍未觀察到認知機能改善作用。可想而知,此結果也顯示,即便是Tau蛋白標靶藥,在疾病發病後才投予是事已過遲。
然而,現在開發中之治療藥大多並非以預防投予為前提而開發者,在費用、副作用、投予法等點上抱持問題。另一方面,若為了預防神經變性疾病而投藥,因發病時期不明,就投藥期間而言必需預想相當長之期間。
另一方面,本案發明人發現:利福平於活體外(in vitro)會抑制Aβ、Tau蛋白、α突觸核蛋白之寡聚物形成;及,若對蓄積Aβ之AD模型小鼠及蓄積Tau蛋白之FTD模型小鼠進行經口投予,可抑制此等蛋白質寡聚物之腦內蓄積,使小鼠認知機能回復。爰此,本案發明人利用利福平之前述作用,為了使以往用作抗生物質之利福平重新定位(repositioning)為神經變性疾病預防藥並甄實用化而進行探討。
然而,進行上述探討時發現,以神經變性疾病對象而言,利福平所引起之肝損傷及藥物相互作用等之副作用嚴重,故直接面對了以預防藥為前提之利福平長期服用變得不可能。亦即,發現了以神經變性疾病對象而言,利福平引發之副作用課題甚為顯著。於此,所謂藥物相互作用意指,利福平在肝細胞誘導與藥物代謝相關之細胞色素P450(CYP)與P-糖蛋白質而使同時服用之其他藥物效果減弱之現象。
爰此,本發明之第1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減少副作用而可長期投予之利福平製劑處方。
此外,就白藜蘆醇而言,尚未實際確認上述用量對於阿茲海默症之效果。期待白藜蘆醇對阿茲海默症展現效果時,可想見需更高用量、更長期投予,但白藜蘆醇之高用量及/或長期攝取時,報告所指出之嘔吐感、下痢、體重減輕、腹痛、膀胱損傷及腎損傷等副作用之風險令人憂心。因此可想而知,若依目前為止之報告,就白藜蘆醇而言,無法在確保對諸如阿茲海默症之神經變性疾病的有效量之同時進行跨長期投予或攝取。
爰此,本發明之第2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長期投予之神經變性疾病的預防或治療藥以及可長期攝取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案發明人發現,藉由組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可觀察到讓人訝異之副作用減少效果而可長期投予。此外,本案發明人未預期地發現,白藜蘆醇即使用量極低也可減少Aβ寡聚物,且發現即便用量極低,只要長期投予或攝取仍可提高認知機能。本發明即是基於上述知識見解進一步反覆研討而完成者。
意即,本發明提供下列態樣之發明。 第1項 一種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係組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而成者,該利福平類係選自於由利福平、其衍生物及其等之鹽所構成之群組,且該白藜蘆醇類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第2項 如第1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包含相對於每1重量份前述利福平類為1/500~500重量份之前述白藜蘆醇類。 第3項 如第1或2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中前述利福平類之投予量為3.75mg/kg・日以下。 第4項 如第1至3項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中前述利福平類之投予量為0.001~1.5mg/kg・日。 第5項 如第1至4項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中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為3.75mg/kg・日以下。 第6項 如第1至5項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中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為0.001~2.5mg/kg・日。 第7項 如第1至6項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用於經鼻投予。 第8項 如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用於失智症之預防或治療。 第9項 如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前述利福平類與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摻合劑。 第10項 如第1至8項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一套組,包含:含前述利福平類之藥劑;及,含前述白藜蘆醇類之藥劑。 第11項 一種經鼻投予用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包含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之白藜蘆醇類,且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為0.28mg/kg・日。 第12項 如第11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用於失智症之預防或治療。 第13項 如第11或12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投予期間為1個月以上。 第14項 一種腦機能改善用食品,包含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之白藜蘆醇類,且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攝取量為3.75mg/kg・日以下。 第15項 一種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之用途,係將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神經變性疾病之醫藥品,其中該利福平類係選自於由利福平、其衍生物及其等之鹽所構成之群組,該白藜蘆醇類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第16項 一種神經變性疾病之治療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對神經變性疾病患者投予有效量之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該利福平類選自於由利福平、其衍生物及其等之鹽所構成之群組,且該白藜蘆醇類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第17項 一種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對神經變性疾病之發病風險高的未發病者投予有效量之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該利福平類選自於由利福平、其衍生物及其等之鹽所構成之群組,且該白藜蘆醇類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第18項 一種白藜蘆醇類之用途,係用於製造用以預防或治療神經變性疾病之經鼻投予醫藥品,該白藜蘆醇類係以0.28mg/kg・日以下之用量投予,且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第19項 一種神經變性疾病之治療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對神經變性疾病患者經鼻投予0.28mg/kg・日以下之白藜蘆醇類,且該白藜蘆醇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第20項 如第19項之方法,其投予期間為1個月以上。 第21項 一種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方法,包含下述步驟:對神經變性疾病之發病風險高之未發病者經鼻投予0.28mg/kg・日以下之白藜蘆醇類,且該白藜蘆醇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第22項 如第21項之方法,其投予期間為1個月以上。 第23項 一種腦機能改善方法,包含下述步驟:經口攝取3.75mg/kg・日以下之白藜蘆醇類,且該白藜蘆醇類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發明效果
若依本發明之預防或治療藥,由於透過將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並以組合劑之形式予以處方,副作用減輕而可對神經變性疾病長期投予。此外,若依本發明之預防或治療藥,即使將白藜蘆醇以單劑形式處方,由於極低用量下仍可對神經變性疾病顯示有效性,而可對神經變性疾病長期投予。進一步來說,若依本發明之食品,透過摻合白藜蘆醇,可以改善腦機能為目的進行長期攝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1.組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而成之神經變性疾病的預防或治療藥] 本發明之第1預防或治療藥(以下也載為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特徵在於包含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且用於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其中該利福平類係選自於由利福平、其衍生物及其等之鹽所構成之群組,該白藜蘆醇類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利福平類]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包含利福平類,該利福平類選自於由利福平、其衍生物及其等之鹽所構成之群組。利福平以抗生物質而言係一習知成分。
於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利福平類係作為去除神經變性疾病之原因蛋白質之寡聚物的有效成分來發揮作用。具有去除諸如下列物質之作用:屬阿茲海默症(AD)之原因蛋白質之類澱粉蛋白β(Aβ)的寡聚物、屬Tau病變之原因蛋白質之Tau蛋白的寡聚物、及屬突觸核蛋白病變之原因蛋白質之α突觸核蛋白的寡聚物。利福平類具有萘并氫醌或萘醌之結構,可以想見該結構有助於利福平作為自由基清除劑之作用。此外,利福平在神經變性疾病之原因蛋白質的凝集毒性抑制效果上亦甚優異,舉例來說,本案發明人已確認其可完全抑制具更高凝集能與強烈神經毒性之Aβ42的毒性。
一般而言,利福平為下列式(I)所示化合物。
[化學式1]
Figure 02_image001
就利福平之衍生物而言,只要具有萘并氫醌或萘醌結構且為藥學上可接受之物即不特別受限,可舉例如3-Folmyl-Rifamycin SV、Rifamysin S、Rifamycin B、Rifamycin SV及主活性代謝物之25-Desacetyl-RFP等。利福平衍生物之中,從抑制長期投藥所致之誘發耐性菌的觀點來看,以擔負抗生物質活性之1,4-二羥萘結構的3位不具取代基之衍生物(諸如Rifamycin SV)為宜。此等利福平衍生物可單獨使用1種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就利福平之鹽而言,只要可與利福平或利福平之衍生物形成鹽且為藥學上可接受者即不特別受限。可舉如:鹼金屬(鉀、鈉等)鹽、鹼土族金屬(鈣、鎂等)鹽、銨鹽、藥學上可接受之有機胺(四甲銨、三乙胺、甲胺、二甲胺、環戊胺、苄胺、苯乙胺、哌啶、單乙醇胺、二乙醇胺、參(羥甲基)胺基甲烷、離胺酸、精胺酸、N-甲基-D-還原葡糖胺等)鹽,無機酸鹽(鹽酸鹽、溴化氫酸鹽、碘化氫酸鹽、硫酸鹽、磷酸鹽、硝酸鹽等)、有機酸鹽(乙酸鹽、乳酸鹽、酒石酸鹽、苯甲酸鹽、檸檬酸鹽、甲磺酸鹽、乙磺酸鹽、苯磺酸鹽、甲苯磺酸鹽、2-羥乙磺酸鹽、葡萄糖醛酸鹽、葡萄糖酸鹽等)。此等鹽可單獨使用1種,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利福平類可從利福平、利福平之鹽、利福平衍生物及利福平衍生物之鹽當中選擇1種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上述利福平類之中,宜舉如利福平及Rifamycin SV。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利福平類之含量並未特別受限,可以後述之用量適當調整成可投予。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之利福平類含量可舉例如0.19w/v%以上,且宜は0.4w/v%以上,更宜0.5w/v%以上。此外,從可以較少投予次數有效率地投予預定投予量之觀點來看,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之利福平類含量可宜為2w/v%以上、2.5w/v%以上、5w/v%以上或30w/v%以上。進一步來說,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之利福平類含量可舉如95w/v%以下,且宜85w/v%以下或50w/v%以下。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調製成經鼻投予用時,從經鼻投予藥可獲得良好噴霧性等之觀點來看,宜舉如85w/v%以下或50w/v%以下。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之利福平類含量之具體範圍可舉例如:0.19~95w/v%、0.19~85w/v%、0.19~50w/v%、0.4~95w/v%、0.4~85w/v%、0.4~50w/v%、0.5~95w/v%、0.5~85w/v%、0.5~50w/v%、2~95w/v%、2~85w/v%、2~50w/v%、2.5~95w/v%、2.5~85w/v%、2.5~50w/v%、5~95w/v%、5~85w/v%、5~50w/v%、30~95w/v%、30~85w/v%及30~50w/v%。
[白藜蘆醇類]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包含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之白藜蘆醇類。白藜蘆醇為3,5,4’-三羥基二苯乙烯。白藜蘆醇類係一已被報告指出可防癌、預防失智症(抑制Aβ生成)、預防動脈硬化/心臟病、抗代謝症候群、延壽效果及預防眼病之成分。此外,白藜蘆醇類也有保護肝臟的作用。另一方面,白藜蘆醇具有可將已產生之神經變性疾病之原因蛋白質之寡聚物去除的作用則尚未為人所知。此外,白藜蘆醇抑制神經變性疾病之原因蛋白質凝集的效果較弱,舉例來說,本案發明人已確認,與利福平相較下,對具有更高凝集能力與強烈神經毒性之Aβ42之毒性抑制效果相當弱。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藉由使白藜蘆醇類與利福平組合而可謀求顯著之副作用減少效果。白藜蘆醇類可達到驚人之副作用減低效果,即,即使是單獨下不顯示有效之肝保護作用的用量,與利福平組合時仍可發揮有效之肝保護作用。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藉由使白藜蘆醇類與利福平組合而可使去除神經變性疾病之原因蛋白質之寡聚物的作用顯著提升。白藜蘆醇即使是單獨下僅能顯示不足Aβ生成抑制作用之用量,與利福平組合時仍可使對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之去除效果顯著提升。
就本發明之白藜蘆醇而言,可舉如白藜蘆醇之順式異構物、白藜蘆醇之反式異構物及此等異構物之混合物,且宜舉如白藜蘆醇之反式異構物。白藜蘆醇之反式異構物為下列式(II)所示化合物。
[化學式2]
Figure 02_image003
白藜蘆醇可為從越橘萃取物、葡萄萃取物、山桑子萃取物、虎杖萃取物及倪藤果萃取物等植物萃取物純化而得之物,也可為利用化學合成法、基因工學方法或微生物學方法取得之物。
此外,白藜蘆醇之衍生物只要以藥學上可接受為限即不特別受限,可舉例如:具有N-苯基乙醯基、4,4’-二甲氧基三苯甲基(DMT)等保護基之物;蛋白質、胜肽、醣、脂質及核酸等生物高分子;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乙烯基及聚酯等合成高分子;具有酯基等官能基來作為衍生物基之物。此外,上述酯基可舉如甲酯基、乙酯基等脂肪族酯基以及芳香族酯基等。
白藜蘆醇類可從白藜蘆醇及白藜蘆醇衍生物之中選擇1種使用,亦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此等白藜蘆醇類之中,宜舉如白藜蘆醇,且更宜舉如白藜蘆醇之反式異構物(3,5,4’-三羥基-反式二苯乙烯)。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之白藜蘆醇類含量並未特別受限,可藉後述用量適當調整成可進行投予。舉例來說,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之白藜蘆醇類含量可舉如0.19w/v%以上,且宜0.4w/v%以上,更宜0.5w/v%以上。此外,從可以較少投予次數有效率地投予預定投予量之觀點來看,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之白藜蘆醇類含量可宜為2w/v%以上、2.5w/v%以上、5w/v%以上或30w/v%以上。進一步來說,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之白藜蘆醇類含量可舉如95w/v%以下,且宜85w/v%以下或50w/v%以下。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調製成經鼻投予用時,從經鼻投予藥可獲得良好噴霧性等之觀點來看,宜舉如85w/v%以下或50w/v%以下。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之白藜蘆醇類含量的具體範圍可舉例如:0.19~95w/v%、0.19~85w/v%、0.19~50w/v%、0.4~95w/v%、0.4~85w/v%、0.4~50w/v%、0.5~95w/v%、0.5~85w/v%、0.5~50w/v%、2~95w/v%、2~85w/v%、2~50w/v%、2.5~95w/v%、2.5~85w/v%、2.5~50w/v%、5~95w/v%、5~85w/v%、5~50w/v%、30~95w/v%、30~85w/v%、30~50w/v%。
就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而言,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之比率並未特別受限,可視上述各成分之含量來決定。此外,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調製成經鼻投予用時,可一併考量下述事項,以白藜蘆醇類之含量較預定之有效量更多的方式來調製,即:利福平類對水之溶解性(例如為利福平時,25℃下2.5mg/mL)與白藜蘆醇類對水之溶解性(例如為白藜蘆醇時,25℃下0.03mg/mL)之差;及,對水之溶解性越低之成分越有在鼻腔內受纖毛細胞所致黏液層移動之影響而流到消化管中的傾向。舉例來說,以使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以約1:1之重量比率從副鼻腔內吸收為目的來調製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時,也可以下述含量來調製:相對於每1重量份之利福平類,白藜蘆醇類之含量大於1重量份。如此考慮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對水之溶解性之差的情況可舉如:將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調製成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之摻合劑的情況;及,調製成套組的情況,該套組包含含利福平類之藥劑與含白藜蘆醇類之藥劑,且兩藥劑使用至少含水之相同基劑來調製。
從此等觀點來看,相對於每1重量份之利福平類的白藜蘆醇類含量下限可舉例如1/500重量份以上,且宜1/300重量份以上,較宜1/200重量份以上,更宜1/100重量份以上,又更宜0.05重量份以上,0.1重量份以上更佳,尤宜舉如0.2重量份以上。從可得更理想之副作用減少效果的觀點及/或對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寡聚物可獲得更理想之去除作用的觀點來看,相對於每1重量份之利福平的白藜蘆醇類含量宜舉如0.5重量份以上,較宜0.8重量份以上,更宜1重量份以上。此外,相對於每1重量份利福平,白藜蘆醇類含量大於1重量份亦無妨,例如1.2重量份以上、1.5重量份以上、2重量份以上、3重量份以上。
此外,相對於每1重量份利福平類,白藜蘆醇類含量之上限可舉例如500重量份以下,宜300重量份以下,較宜200重量份以下,更宜100重量份以下、75重量份以下、50重量份以下、30重量份以下、20重量份以下,又更宜10重量份以下,5重量份以下更佳,尤宜3重量份以下、2重量份以下、1.5重量份以下、1.2重量份以下。
相對於每1重量份利福平類之白藜蘆醇類含量的具體範圍可舉如:1/500~500重量份、1/500~300重量份、1/500~200重量份、1/500~100重量份、1/500~75重量份、1/500~50重量份、1/500~30重量份、1/500~20重量份、1/500~10重量份、1/500~5重量份、1/500~3重量份、1/500~2重量份、1/500~1.5重量份、1/500~1.2重量份、1/300~500重量份、1/300~300重量份、1/300~20重量份、1/300~100重量份、1/300~75重量份、1/300~50重量份、1/300~30重量份、1/300~20重量份、1/300~10重量份、1/300~5重量份、1/300~3重量份、1/300~2重量份、1/300~1.5重量份、1/300~1.2重量份、1/200~500重量份、1/200~300重量份、1/200~200重量份、1/200~100重量份、1/200~75重量份、1/200~50重量份、1/200~30重量份、1/200~20重量份、1/200~10重量份、1/200~5重量份、1/200~3重量份、1/200~2重量份、1/200~1.5重量份、1/200~1.2重量份、1/100~500重量份、1/100~300重量份、1/100~200重量份、1/100~100重量份、1/100~75重量份、1/100~50重量份、1/100~30重量份、1/100~20重量份、1/100~10重量份、1/100~5重量份、1/100~3重量份、1/100~2重量份、1/100~1.5重量份、1/100~1.2重量份、0.05~500重量份、0.05~300重量份、0.05~200重量份、0.05~100重量份、0.05~75重量份、0.05~50重量份、0.05~30重量份、0.05~20重量份、0.05~10重量份、0.05~5重量份、0.05~3重量份、0.05~2重量份、0.05~1.5重量份、0.05~1.2重量份、0.1~500重量份、0.1~300重量份、0.1~200重量份、0.1~100重量份、0.1~75重量份、0.1~50重量份、0.1~30重量份、0.1~20重量份、0.1~10重量份、0.1~5重量份、0.1~3重量份、0.1~2重量份、0.1~1.5重量份、0.1~1.2重量份、0.2~500重量份、0.2~300重量份、0.2~200重量份、0.2~100重量份、0.2~75重量份、0.2~50重量份、0.2~30重量份、0.2~20重量份、0.2~10重量份、0.2~5重量份、0.2~3重量份、0.2~2重量份、0.2~1.5重量份、0.2~1.2重量份、0.5~500重量份、0.5~300重量份、0.5~200重量份、0.5~100重量份、0.5~75重量份、0.5~50重量份、0.5~30重量份、0.5~20重量份、0.5~10重量份、0.5~5重量份、0.5~3重量份、0.5~2重量份、0.5~1.5重量份、0.5~1.2重量份、0.8~500重量份、0.8~300重量份、0.8~200重量份、0.8~100重量份、0.8~75重量份、0.8~50重量份、0.8~30重量份、0.8~20重量份、0.8~10重量份、0.8~5重量份、0.8~3重量份、0.8~2重量份、0.8~1.5重量份、0.8~1.2重量份、1~500重量份、1~300重量份、1~200重量份、1~100重量份、1~75重量份、1~50重量份、1~30重量份、1~20重量份、1~10重量份、1~5重量份、1~3重量份、1~2重量份、1~1.5重量份、1~1.2重量份。
此外,相對於每1重量份之利福平類,白藜蘆醇類含量之具體範圍也可為1.2~500重量份、1.2~300重量份、1.2~200重量份、1.2~100重量份、1.2~75重量份、1.2~50重量份、1.2~30重量份、1.2~20重量份、1.2~10重量份、1.2~5重量份、1.5~500重量份、1.5~300重量份、1.5~200重量份、1.5~100重量份、1.5~75重量份、1.5~50重量份、1.5~30重量份、1.5~20重量份、1.5~10重量份、1.5~5重量份、2~500重量份、2~300重量份、2~200重量份、2~100重量份、2~75重量份、2~50重量份、2~30重量份、2~20重量份、2~10重量份、2~5重量份、3~500重量份、3~300重量份、3~200重量份、3~100重量份、3~75重量份、3~50重量份、3~30重量份、3~20重量份、3~10重量份、3~5重量份。
[劑型]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係摻合上述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並以其等本身之習知手段予以製劑化而成者,可視第1醫藥品之投予方法適當混合藥理學上可接受之基劑及/或添加物。
藥理學上可接受之基劑及/或添加物可舉例如賦形劑、黏稠劑、潤滑劑、結合劑、崩解劑、溶劑、溶解助劑、懸浮化劑、乳化劑、等張化劑、緩衝劑、無痛化劑及安定化劑等。此外,也可視需要而包含保存劑(防腐劑)、pH調整劑、清涼化劑、抗氧化劑、濕潤化劑、黏著劑及矯臭劑等添加物。
賦形劑可舉例如乳糖、白糖、D-甘露醇、澱粉、玉米澱粉、結晶纖維素及輕質矽酸酐等。黏稠劑可舉例如甘油、聚乙二醇等多元醇、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纖維素類、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啶酮、羧乙烯基聚合物、羧甲基纖維素鈉、甲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等(以羧甲基纖維素鈉為宜)之親水性高分子、海藻酸鈉、硫酸軟骨素、環糊精、d-α-生育酚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及聚乙二醇等。潤滑劑可舉例如硬脂酸鎂、硬脂酸鈣、滑石、膠體氧化矽等。結合劑可舉例如結晶纖維素、白糖、D-甘露醇、糊精、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聚乙烯吡咯啶酮、澱粉、蔗糖、明膠、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等。崩解劑可舉例如澱粉、羧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鈣、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羧甲基澱粉鈉及L-羥丙基纖維素等。溶劑可舉例如水、乙醇、異丙醇、丙酮、丙二醇、聚乙二醇、芝麻油及玉米油等,且宜至少包含水。溶解助劑可舉如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纖維素類;聚乙二醇、丙二醇、D-甘露醇、苯甲酸苄酯、乙醇、三胺基甲烷、膽固醇、三乙醇胺、碳酸鈉、檸檬酸鈉、聚乙烯吡咯啶酮及聚乙二醇等。懸浮化劑可舉例如硬脂醯三乙醇胺、月桂基硫酸鈉、月桂基胺基丙酸、卵磷脂、氯化苄烷胺、氯化苯索寧、單硬脂酸甘油、聚氧乙烯硬化蓖麻油、聚山梨醇酯等界面活性劑、甘油、聚乙二醇等多元醇、山梨醇、甘露醇及蔗糖等醣類、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及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纖維素類、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啶酮、羧乙烯基聚合物、羧甲基纖維素鈉、甲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及羥丙基纖維素等親水性高分子、硫酸軟骨素等。等張化劑可舉例如葡萄糖、D-山梨醇、氯化鈉、甘油、D-甘露醇、氯化鉀、濃甘油、丙二醇及蔗糖等。緩衝劑可舉例如磷酸鹽(磷酸氫鈉、磷酸二水氫鈉等)、硼酸、硼砂、乙酸鹽(乙酸鈉等)、碳酸鹽(碳酸鈉、碳酸鈣及碳酸鉀等)、檸檬酸、L-麩胺酸鈉等。無痛化劑可舉例如苄醇、氯丁醇、丙二醇、胺基苯甲酸乙酯及利多卡因等。安定化劑可舉例如: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偏亞硫酸氫鈉、硫代硫酸鈉、吊白塊(Rongalite)、硫甘油、巰乙酸、硫代乳酸、半胱胺酸、麩胱甘肽、硫代乙酸、甲硫胺酸、硫代山梨醇、硫代葡萄糖、硫脲等硫化物;硼酸、硼砂、磷酸、偏磷酸、碳酸鈉、碳酸氫鈉等無機酸及其鹽類;甲酸、草酸、酒石酸、檸檬酸、伸乙二胺四乙酸等有機酸及其鹽類(伸乙二胺四乙酸鈉等);乙醯胺、二乙基乙醯胺、菸醯胺、脲、巴比妥等醯胺;脲衍生物、乙二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葡萄糖、抗壞血酸等多元醇;醣類;酚、百里酚、醌、薰草哢、異薰草哢等酚類;二丁基羥基甲苯、甘胺酸、麩胺酸、離胺酸、苯丙胺酸、酪蛋白、麻仁球蛋白等胺基酸及蛋白質等。乳化劑可舉例如甘油脂肪酸酯(單油酸甘油)、皂素(槐皂素、皂皮樹萃取物、大豆皂素等)、蔗糖脂肪酸酯、卵磷脂(植物卵磷脂、卵黃卵磷脂、大豆卵磷脂等)、多元醇(油醇、硬脂醇、鯨蠟醇等)、脂肪酸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酯等)、中鏈脂肪酸三酸甘油脂(MCT)、各種界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鹽型乳化劑、氯化苄烷胺、倍半油酸山梨醇酯、十二烷基苯磺酸等)及三乙醇胺等。保存劑(防腐劑)可舉例如:對氧苯甲酸丙酯、對氧苯甲酸丁酯等對氧苯甲酸酯類;對羥苯甲酸甲酯、對羥苯甲酸乙酯、對羥苯甲酸丙酯、對羥苯甲酸丁酯等對羥苯甲酸酯類;氯化苄烷胺、氯化苯索寧、葡萄糖酸洛赫西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氯化十六烷基吡啶鎓等轉化皂類;氯丁醇、苄基醇、苯乙醇等醇衍生物;去氫乙酸鈉、山梨酸、山梨酸鈉等有機酸及其鹽類;對氯甲氧酚、對氯甲酚等酚類等。pH調整劑可舉例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磷酸三鈉、磷酸氫二鈉、鹽酸、硝酸、檸檬酸、硼酸及乙酸等。清涼化劑可舉例如l-薄荷醇、樟腦、薄荷水等。抗氧化劑可舉如亞硫酸鹽、抗壞血酸、檸檬酸及伸乙二胺四乙酸鈉等。濕潤化劑可舉如丙二醇、聚山梨醇酯、聚乙二醇、甘油等。 黏著劑可舉如羥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2208、羧乙烯基聚合物、丙二醇及聚山梨醇酯80等。矯臭劑可舉例如海藻糖、蘋果酸、麥芽糖、葡萄糖酸鉀、大茴香精油、香草精油、荳蔻精油、生藥成分等。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可為液劑及固態劑中之任一者,宜舉如液劑。製成液劑時,可將利福平類及白藜蘆醇類與視需要而定之溶劑、溶解助劑、懸浮化劑、等張化劑、緩衝劑及無痛化劑等混合並使其溶解、懸浮或乳化來進行製造。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調製成經鼻投予藥時,也宜進一步添加黏稠劑來提高黏性及賦予滯留性。製成固態劑時,可將利福平類及白藜蘆醇類與視需要而定之賦形劑、結合劑、崩解劑或其他適合之添加劑均勻混和,以適當之造粒法製得造粒物後,進一步適度乾燥以製成粉末或微粒狀,藉此進行製造。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調製成經鼻投予藥時,可填充至經鼻投予用容器再使用。經鼻投予用容器可適當使用市售物。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更具體態樣之例可舉如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之摻合劑。該摻合劑係一以混合狀態包含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之醫藥組成物。若依該摻合劑,則無論於何種投予形態下仍可同時投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更具體態樣之其他例可舉如包含下述藥劑之套組:含利福平類之藥劑與含白藜蘆醇類之藥劑。此等藥劑之任一者皆可使用相同基劑及/或添加物來調製,也可使用分別因應利福平類及白藜蘆醇類作選擇之基劑及/或添加物來調製。若依此套組,無論於任一投予形態下仍可分別投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此外,應用到對1個經鼻投予藥裝置備有已填充含利福平類之藥劑的藥匣(cartridge)與已填充含白藜蘆醇類之藥劑的另一藥匣之經鼻投予裝置時,雖是套組仍可同時投予兩成分。
[用量及用法]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透過組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可顯著減低副作用而可長期投予。此外,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藉由組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而可使對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寡聚物之去除效果顯著提升,而可以較用作抗生物質時之有效量更少的用量來進行投予。因此,與用作抗生物質進行投予的情況相較,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可將更少的用量,以更長期連續之方式來投予。本發明之醫藥組成物可調製成供經口投予用、皮下投予用及經鼻投予用中之任一投予方法用。其等之中,從呈非侵入式且可得更佳之副作用減少效果的觀點,更進一步從可以更少用量進行投予及/或長期投予的觀點來看,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更宜調製成經鼻投予用。
由於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副作用顯著減少,就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對人類之投予量而言,以利福平類之投予量計,宜為較其用作抗生物質投予時之用量(例如7.5~10mg/kg・日)更低之用量。可舉例如下:以利福平類之投予量計,係在其用作抗生物質投予時之用量(例如7.5~10mg/kg・日)的1/2以下,且宜1/3以下,更宜1/3.75以下。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調製成供經鼻投予用時,可舉如:以利福平類之投予量計,在其用作抗生物質經口投予時之用量(例如7.5~10mg/kg・日)的諸如1/5以下。
就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人類之更具體投予量而言,以利福平類之投予量下限來說,從展現藥效之觀點來看可舉例如0.15mg/kg・日以上,且宜0.3mg/kg・日以上,較宜0.75mg/kg・日以上,更宜1mg/kg・日以上。此外,就利福平類對人類之投予量上限而言,從抑制副作用之觀點來看,可舉例如3.75mg/kg・日以下,且宜2.5mg/kg・日以下,更宜2mg/kg・日以下。
另,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調製成供經鼻投予用時,利福平類之投予量可更少。此外,由於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透過對利福平類組合白藜蘆醇類而使對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寡聚物之去除效果顯著提升,因此,即使是在單以利福平類無法對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顯示有效去除效果之用量下,與利福平類組合時仍可有效發揮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之去除效果。鑑於此種透過與白藜蘆醇類組合而引發之利福平類效果,以利福平類對人類之投予量下限而言,從展現藥效之觀點來看也可舉例如:0.001mg/kg・日以上,且宜0.002mg/kg・日以上,較宜0.003mg/kg・日以上,更宜0.005mg/kg・日以上,且以0.01mg/kg・日以上更佳。從展現更佳藥效之觀點來看,利福平類對人類之投予量下限也可舉例如0.025mg/kg・日以上,且宜0.05mg/kg・日以上,更宜0.1mg/kg・日以上。進一步從更抑制副作用之觀點來看,利福平類對人類之投予量上限也可舉如1.5mg/kg・日以下,且宜1mg/kg・日以下,較宜0.5mg/kg・日以下,更宜0.1mg/kg・日以下,尤宜0.07mg/kg・日以下。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之利福平類投予量的具體範圍可列舉如下:0.001~3.75mg/kg・日、0.001~2.5mg/kg・日、0.001~2mg/kg・日、0.001~1.5mg/kg・日、0.001~1mg/kg・日、0.001~0.5mg/kg・日、0.001~0.1mg/kg・日、0.001~0.07mg/kg・日、0.002~3.75mg/kg・日、0.002~2.5mg/kg・日、0.002~2mg/kg・日、0.002~1.5mg/kg・日、0.002~1mg/kg・日、0.002~0.5mg/kg・日、0.002~0.1mg/kg・日、0.002~0.07mg/kg・日、0.003~3.75mg/kg・日、0.003~2.5mg/kg・日、0.003~2mg/kg・日、0.003~1.5mg/kg・日、0.003~1mg/kg・日、0.003~0.5mg/kg・日、0.003~0.1mg/kg・日、0.003~0.07mg/kg・日、0.005~3.75mg/kg・日、0.005~2.5mg/kg・日、0.005~2mg/kg・日、0.005~1.5mg/kg・日、0.005~1mg/kg・日、0.005~0.5mg/kg・日、0.005~0.1mg/kg・日、0.005~0.07mg/kg・日、0.01~3.75mg/kg・日、0.01~2.5mg/kg・日、0.01~2mg/kg・日、0.01~1.5mg/kg・日、0.01~1mg/kg・日、0.01~0.5mg/kg・日、0.01~0.1mg/kg・日、0.01~0.07mg/kg・日、0.025~3.75mg/kg・日、0.025~2.5mg/kg・日、0.025~2mg/kg・日、0.025~1.5mg/kg・日、0.025~1mg/kg・日、0.025~0.5mg/kg・日、0.025~0.1mg/kg・日、0.025~0.07mg/kg・日、0.05~3.75mg/kg・日、0.05~2.5mg/kg・日、0.05~2mg/kg・日、0.05~1.5mg/kg・日、0.05~1mg/kg・日、0.05~0.5mg/kg・日、0.05~0.1mg/kg・日、0.05~0.07mg/kg・日、0.1~3.75mg/kg・日、0.1~2.5mg/kg・日、0.1~2mg/kg・日、0.1~1.5mg/kg・日、0.1~1mg/kg・日、0.1~0.5mg/kg・日、0.15~3.75mg/kg・日、0.15~2.5mg/kg・日、0.15~2mg/kg・日、0.15~1.5mg/kg・日、0.15~1mg/kg・日、0.15~0.5mg/kg・日、0.3~3.75mg/kg・日、0.3~2.5mg/kg・日、0.3~2mg/kg・日、0.3~1.5mg/kg・日、0.75~3.75mg/kg・日、0.75~2.5mg/kg・日、0.75~2mg/kg・日、0.75~1.5mg/kg・日、1~3.75mg/kg・日、1~2.5mg/kg・日、1~2mg/kg・日及1~1.5mg/kg・日。
就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對人類的更具體投予量而言,以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來說,從減少副作用之觀點及提高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寡聚物之去除效果的觀點來看,可舉例如0.025mg/kg・日以上,且宜0.05mg/kg・日以上,較宜0.1mg/kg・日以上,更宜0.15mg/kg・日以上,且以0.3mg/kg・日以上為佳,0.75mg/kg・日以上上更佳,1mg/kg・日以上尤佳。白藜蘆醇類對人類之投予量上限並未特別受限,可舉例如3.75mg/kg・日以下。
另外,與利福平組合之白藜蘆醇類即使是單獨無法顯示有效肝保護作用之用量,在與利福平組合時可發揮有效之肝保護作用。進一步來說,與利福平組合之白藜蘆醇類本身即具有可去除已產生之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之寡聚物的作用一事並未為人所知,而是由本案發明人發現其具有去除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之寡聚物的作用。於本發明中,即使白藜蘆醇類是單獨下只能顯示徐緩之Aβ生成抑制作用的用量,與利福平組合時,可顯著提升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之去除效果。鑑於此種白藜蘆醇之效果,以白藜蘆醇類對人類之投予量下限而言,從藥效展現之觀點來看,也可舉例如0.001mg/kg・日以上,且宜0.002mg/kg・日以上,較宜0.003mg/kg・日以上,更宜0.005mg/kg・日以上,最宜0.01mg/kg・日以上;以白藜蘆醇類對人類之投予量上限而言,亦宜舉如2.5mg/kg・日以下,且較宜2mg/kg・日以下,更宜1.5mg/kg・日以下。進一步就白藜蘆醇類對人類之投予量上限而言,亦宜舉如1mg/kg・日以下,且較宜0.5mg/kg・日以下,更宜0.1mg/kg・日以下,尤宜0.07mg/kg・日以下。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中,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之具體範圍可列舉如下:0.001~3.75mg/kg・日、0.001~2.5mg/kg・日、0.001~2mg/kg・日、0.001~1.5mg/kg・日、0.001~1mg/kg・日、0.001~0.5mg/kg・日、0.001~0.1mg/kg・日、0.001~0.07mg/kg・日、0.002~3.75mg/kg・日、0.002~2.5mg/kg・日、0.002~2mg/kg・日、0.002~1.5mg/kg・日、0.002~1mg/kg・日、0.002~0.5mg/kg・日、0.002~0.1mg/kg・日、0.002~0.07mg/kg・日、0.003~3.75mg/kg・日、0.003~2.5mg/kg・日、0.003~2mg/kg・日、0.003~1.5mg/kg・日、0.003~1mg/kg・日、0.003~0.5mg/kg・日、0.003~0.1mg/kg・日、0.003~0.07mg/kg・日、0.005~3.75mg/kg・日、0.005~2.5mg/kg・日、0.005~2mg/kg・日、0.005~1.5mg/kg・日、0.005~1mg/kg・日、0.005~0.5mg/kg・日、0.005~0.1mg/kg・日、0.005~0.07mg/kg・日、0.01~3.75mg/kg・日、0.01~2.5mg/kg・日、0.01~2mg/kg・日、0.01~1.5mg/kg・日、0.01~1mg/kg・日、0.01~0.5mg/kg・日、0.01~0.1mg/kg・日、0.01~0.07mg/kg・日、0.025~3.75mg/kg・日、0.025~2.5mg/kg・日、0.025~2mg/kg・日、0.025~1.5mg/kg・日、0.025~1mg/kg・日、0.025~0.5mg/kg・日、0.025~0.1mg/kg・日、0.025~0.07mg/kg・日、0.05~3.75mg/kg・日、0.05~2.5mg/kg・日、0.05~2mg/kg・日、0.05~1.5mg/kg・日、0.05~1mg/kg・日、0.05~0.5mg/kg・日、0.05~0.1mg/kg・日、0.05~0.07mg/kg・日、0.1~3.75mg/kg・日、0.1~2.5mg/kg・日、0.1~2mg/kg・日、0.1~1.5mg/kg・日、0.1~1mg/kg・日、0.1~0.5mg/kg・日、0.15~3.75mg/kg・日、0.15~2.5mg/kg・日、0.15~2mg/kg・日、0.15~1.5mg/kg・日、0.15~1mg/kg・日、0.15~0.5mg/kg・日、0.3~3.75mg/kg・日、0.3~2.5mg/kg・日、0.3~2mg/kg・日、0.3~1.5mg/kg・日、0.75~3.75mg/kg・日、0.75~2.5mg/kg・日、0.75~2mg/kg・日、0.75~1.5mg/kg・日、1~3.75mg/kg・日、1~2.5mg/kg・日、1~2mg/kg・日及1~1.5mg/kg・日。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因副作用受到抑制而適於連續投予。進一步來說,由於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也可在較少用量下投予,更適於連續投予。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對人類之投予期間可舉例如1個月以上,且宜3個月以上。由於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可更跨長期投予,對人類之投予期間之更佳例可舉例如6個月以上,且宜1年以上,較宜1.5年以上,更宜2年以上且以2.5年以上為佳,此外,投予期間亦可為3年以上。對人類之投予期間之上限並未特別受限,但可舉例如10年以下、8年以下、6年以下或4年以下。此外,投予期間之上限也可為3年以下。具體之投予期間可列舉如下:1個月~10年、1個月~8年、1個月~6年、1個月~4年、1個月~3年、3個月~10年、3個月~8年、3個月~6年、3個月~4年、3個月~3年、6個月~10年、6個月~8年、6個月~6年、6個月~4年、6個月~3年、1~10年、1~8年、1~6年、1~4年、1~3年、1.5~10年、1.5~8年、1.5~6年、1.5~4年、1.5~3年、2~10年、2~8年、2~6年、2~4年、2~3年、2.5~10年、2.5~8年、2.5~6年、2.5~4年、2.5~3年、3~10年、3~8年、3~6年、3~4年。此外,就投予間隔而言,可舉如每日、隔日或1週1~2次,宜隔日或每日,更宜每日。
[投予對象] 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可用於預防神經變性疾病及治療神經變性疾病。
由於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適於長期投予,可宜用於預防神經變性疾病。神經變性疾病可舉如阿茲海默症(AD)、Tau病變及突觸核蛋白病變等。Tau病變可舉如匹克症、大腦皮質基底核退化症(CBD)、進行性核上神經麻痺症(PSP)等額顳葉退化症(FTLD)及AD。突觸核蛋白病變可舉如路易氏體失智症(DLB)、帕金森氏症(PD)及多系統萎縮症(MSA)等(以路易氏體失智症及帕金森氏症為宜)。將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用於預防神經變性疾病時,就投予對象而言,只要是發病風險高之未發病者即不特別受限。就發病風險高之未發病者而言,以AD的情況來說可舉如類澱粉蛋白造影下老年斑呈陽性之健康正常人及家族性阿茲海默症家系之家族等;以Tau病變的情況來說,可舉如Tau蛋白造影下Tau蛋白封入體陽性之健康正常人及家族性Tau病變(FTDP-17等)家系之家族等;以突觸核蛋白病變的情況來說,則可舉如突觸核蛋白造影下路易氏小體陽性之健康正常人以及多巴胺轉運體閃爍攝影(Dopamine transporter scintigraphy)下信號異常之健康正常人、家族性突觸核蛋白病變(家族性帕金森氏症等)家系之家族等。
此外,由於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在去除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之寡聚物的作用上非常優異,也可用於治療已發病之神經變性疾病。用於治療突觸核蛋白病變時,投予對象只要是診斷出突觸核蛋白病變而需要阻止或改善突觸核蛋白病變之病狀(例如認知機能)的患者即不特別受限。可宜適用於路易氏體失智症患者。
[藥理作用] 利福平類透過投予而到達腦部,帶來下述效果:抑制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之寡聚物形成或凝集,或者去除已形成或凝集之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之寡聚物。藉此而獲得延遲神經變性疾病發病、或改善已發病之神經變性疾病之症狀的效果(例如突觸復活而使記憶障礙回復)。
此外,嗅覺上皮神經元之樹狀突起到達鼻腔上部之鼻黏膜,位在細胞表面之嗅覺受體所得氣味資訊會經由嗅覺上皮神經元之軸突傳導送至腦之嗅球。鼻黏膜與嗅覺上皮神經元之間不存在血腦障壁(BBB)。嗅覺上皮神經元之軸突成束構成之神經束周圍雖有腦脊髓液存在,但此處也不存在會阻止血液與腦脊髓液間之物質交換的血腦脊髄液障壁(BCSFB)。因此,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經鼻投予時,到達鼻黏膜之有效成分利福平類不會受到BBB及BCSFB阻撓,可滲入嗅覺上皮神經元及腦脊髄液而移行至腦內。
如此,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經鼻投予時,由於利福平類對腦之直接移行性提高,可抑制初次通過肝臟。因此,在此種情況下,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不僅是在投予形式之觀點上屬非侵入式,因對腦之直接移行性提升而使高藥效進一步提高,不只如此,透過抑制初次通過肝臟而可獲得更顯著之副作用減少效果。
[2.包含白藜蘆醇類之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 本發明之第2預防或治療藥(以下也記載為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特徵在於:包含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的白藜蘆醇類,且是可在預定用量下用於預防或治療神經變性疾病之經鼻投予用醫藥品。另,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係以單劑形式包含白藜蘆醇類。就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而言,以單劑形式包含白藜蘆醇類是為了與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作區隔而意指白藜蘆醇類不與利福平類併用,在此限度下可接受包含其他藥效成分。
[白藜蘆醇類] 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包含: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之白藜蘆醇類。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中,白藜蘆醇類雖為單劑,但仍可透過低用量持續經鼻投予而徐緩地去除神經變性疾病原因蛋白質之寡聚物,獲得認知機能之提升效果等。
白藜蘆醇類之詳情係如上述「1.組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而成之神經變性疾病的預防或治療藥」所載。此外,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中之白藜蘆醇類含量係與上述「1.組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而成之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所載第1醫藥品之白藜蘆醇類含量相同。
[劑型] 本發明第2醫藥品之劑型與上述「1.組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而成之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所載第1醫藥品之劑型相同。
[用法・用量] 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為了以預定之低用量獲得對神經變性疾病之效能,而調製成經鼻投予用。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對人類之投予量以白藜蘆醇類投予量來說為0.28mg/kg・日以下。由於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即使於低用量下仍可徐緩展現藥效,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可為0.24mg/kg・日以下、0.2mg/kg・日以下、0.15mg/kg・日以下、0.1mg/kg・日以下、0.08mg/kg・日以下或0.06mg/kg・日以下。
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中,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下限從展現藥效之觀點來看,可舉例如0.01mg/kg・日以上,且宜0.025mg/kg・日以上,較宜0.05mg/kg・日以上,更宜0.1mg/kg・日以上,且以0.2mg/kg・日以上更佳,尤宜0.25mg/kg・日以上。
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中,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之具體範圍可列舉如:0.01~0.28mg/kg・日、0.01~0.24mg/kg・日、0.01~0.2mg/kg・日、0.01~0.15mg/kg・日、0.01~0.1mg/kg・日、0.01~0.08mg/kg・日、0.01~0.06mg/kg・日、0.025~0.28mg/kg・日、0.025~0.24mg/kg・日、0.025~0.2mg/kg・日、0.025~0.15mg/kg・日、0.025~0.1mg/kg・日、0.025~0.08mg/kg・日、0.025~0.06mg/kg・日、0.05~0.28mg/kg・日、0.05~0.24mg/kg・日、0.05~0.2mg/kg・日、0.05~0.15mg/kg・日、0.05~0.1mg/kg・日、0.05~0.08mg/kg・日、0.05~0.06mg/kg・日、0.1~0.28mg/kg・日、0.1~0.24mg/kg・日、0.1~0.2mg/kg・日、0.1~0.15mg/kg・日、0.2~0.28mg/kg・日、0.2~0.24mg/kg・日及0.25~0.28mg/kg・日。
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可以上述用量投予白藜蘆醇類1日1~4次程度。對人類之投予期間可舉例如1個月以上,且宜3個月以上,較宜6個月以上,更宜1年以上且以1.5年以上更佳。由於本發明之第1醫藥品可相當長期投予,對人類之投予期間之更理想例可舉例如2.5年以上,更宜2.8年以上,尤宜3年以上。對人類之投予期間上限並未特別受限,可舉例如10年以下、8年以下、6年以下或4年以下。具體之投予期間可列舉如:1個月~10年、1個月~8年、1個月~6年、1個月~4年、3個月~10年、3個月~8年、3個月~6年、3個月~4年、6個月~10年、6個月~8年、6個月~6年、6個月~4年、1~10年、1~8年、1~6年、1~4年、1.5~10年、1.5~8年、1.5~6年、1.5~4年、2~10年、2~8年、2~6年、2~4年、2.5~10年、2.5~8年、2.5~6年、2.5~4年、3~10年、3~8年、3~6年及3~4年。此外,投予間隔可舉如每日、隔日或一週1~2次。此外,投予間隔可舉如每日、隔日或一週1~2次,且宜隔日或每日,更宜每日。
[投予對象] 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可用於預防神經變性疾病及治療神經變性疾病。
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之投予對象與上述「1.組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而成之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所記載之投予對象相同。
其中,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可宜使用於預防阿茲海默症(AD),此時具體之投予對象可舉如類澱粉蛋白造影下老年斑陽性之健康正常人及家族性阿茲海默症家系之家族等。此外,本發明之第2醫藥品可在改善腦機能衰退所致症狀,具體來說則是改善認知機能(例如健忘)之目的下使用,此時具體之投予對象可舉如腦機能衰退者(具體來說則是認知機能衰退者)以及希望可抑制或改善伴隨年齡增加所發生之認知機能降低之人。
[3.包含白藜蘆醇類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特徵在於:包含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之白藜蘆醇類,且可在預定用量下用於改善腦機能之用途。另,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係以單劑形式包含白藜蘆醇類。就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而言,以單劑形式包含白藜蘆醇類一語係與本發明第2醫藥品中以單劑形式包含白藜蘆醇類之意義相同。
[白藜蘆醇類]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包含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之白藜蘆醇類。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中,白藜蘆醇類雖為單劑,但仍可透過低用量持續經鼻投予而獲得認知機能之提升效果等。
白藜蘆醇類之詳情係如上述「1.組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而成之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所載。此外,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中白藜蘆醇類之含量係與上述「1.組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而成之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所載第1醫藥品之白藜蘆醇類含量相同。
[劑型]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之劑型可為液狀亦可為固狀。液狀之例可舉如液劑、飲料劑、乳劑、懸浮劑、酒精劑、糖漿劑、酏劑、稠萃取劑等)等、固狀之例可舉如錠劑、丸劑、粉劑、細粒劑、顆粒劑、錠劑、膠囊劑(包含硬膠囊及軟膠囊)、口含錠(troche)劑、咀嚼劑、乾燥萃取劑等。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可用作一般食品(含飲料)、保健機能食品(特定保健用食品、營養機能食品、補充劑等)、病患用食品、醫藥品及類藥品(quasi-drug),此外,也可作為對其他食品、醫藥品、類藥品等之添加劑等來使用。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也可視劑型而含有1種或2種以上之食品學或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崩解劑、稀釋劑、潤滑劑、著香劑、著色劑、甘味劑、矯味劑、懸浮劑、濕潤劑、乳化劑、分散劑、輔劑、防腐劑、緩衝劑、結合劑、安定劑、增量劑、增黏劑、pH調整劑、界面活性劑、膜衣劑及營養成分等。
[用法・用量]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之人類攝取量以白藜蘆醇類之攝取量來說為3.75mg/kg・日以下。由於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即使在低用量下亦能徐緩展現藥效,以白藜蘆醇類之攝取量來說,也可為2.5mg/kg・日以下、2mg/kg・日以下或1.5mg/kg・日以下。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之白藜蘆醇類攝取量下限從展現腦機能改善效果之觀點來看可舉如0.1mg/kg・日以上,且宜0.15mg/kg・日以上,較宜0.3mg/kg・日以上,更宜0.75mg/kg・日以上,1mg/kg・日以上更佳。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之白藜蘆醇類攝取量之具體範圍可列舉如:0.1~3.75mg/kg・日、0.1~2.5mg/kg・日、0.1~2mg/kg・日、0.1~1.5mg/kg・日、0.15~3.75mg/kg・日、0.15~2.5mg/kg・日、0.15~2mg/kg・日、0.15~1.5mg/kg・日、0.3~3.75mg/kg・日、0.3~2.5mg/kg・日、0.3~2mg/kg・日、0.3~1.5mg/kg・日、0.75~3.75mg/kg・日、0.75~2.5mg/kg・日、0.75~2mg/kg・日、0.75~1.5mg/kg・日、1~3.75mg/kg・日、1~2.5mg/kg・日、1~2mg/kg・日及1~1.5mg/kg・日。
就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而言,可將白藜蘆醇類於上述用量下以1日1~4次程度來服用。人類之攝取期間可舉例如1個月以上,且宜3個月以上,較宜6個月以上,更宜1年以上,1.5年以上更佳。由於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可相當長期投予,人類之投予期間之更理想例可舉例如2.5年以上,更宜2.8年以上,3年以上更佳。人類攝取期間之上限並未特別受限,但可舉例如10年以下、8年以下、6年以下或4年以下。具體之攝取期間可列舉如:1個月~10年、1個月~8年、1個月~6年、1個月~4年、3個月~10年、3個月~8年、3個月~6年、3個月~4年、6個月~10年、6個月~8年、6個月~6年、6個月~4年、1~10年、1~8年、1~6年、1~4年、1.5~10年、1.5~8年、1.5~6年、1.5~4年、2~10年、2~8年、2~6年、2~4年、2.5~10年、2.5~8年、2.5~6年、2.5~4年、3~10年、3~8年、3~6年、3~4年。此外,攝取間隔可舉如每日、隔日或一週1~2次,且宜隔日或每日,更宜每日。
[攝取對象]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可在改善腦機能衰退所致症狀之目的下,具體來說則是在改善認知機能(例如健忘)之目的下來使用,此時具體之投予對象可舉如腦機能衰退者(具體來說則是認知機能衰退者)以及希望可抑制或改善伴隨年齡增加所發生之認知機能降低之人士。此外,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也可在預防或改善使用腦機能所致疲勞之目的下使用。
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更具體之攝取對象可舉例如希望下列效果之人士:改善中高年健忘、改善隨著年齡增加而漸增之健忘、維持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之記憶力(記憶日常生活上發生之行動及判斷後想起之力)、維持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之注意力(使注意力持續並續行一個行動之力)、提高隨著年齡增加而降低之記憶(想起曾知覺・認識之事物)精度等。此外,本發明之腦機能改善用食品更具體之攝取對象也可舉如:希望減輕頭(腦)疲勞感、支持頭(腦)之明晰、心(腦)鎮靜化、頭(腦)作用等之人士。 實施例
以下顯示實施例俾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受其等侷限。 [試驗例1(參考用)] 按表1所示用量及用法,對表1所示阿茲海默症模型小鼠每日投予含有或不含利福平之投予組成物1個月。
(投予對象) 準備11個月齡之雄性APPOSK 小鼠(Tomiyama et al. J Neurosci. 2010; 30: 4845-56)。APPOSK 小鼠之體重約30g。將APPOSK 小鼠60隻分組為A-E組之5組,每組12隻。另外準備同月齡之野生型小鼠(non-Tg littermate)12隻。另外,APPOSK 小鼠為類澱粉蛋白前驅物蛋白質(APP)基因轉殖小鼠(阿茲海默症模型),顯示類澱粉蛋白β(Aβ)蛋白質蓄積。
(投予組成物) 於0.5w/v%之羧甲基纖維素鈉(CMC;Sigma-Aldrich, 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salt low viscosity, C5678)水溶液(以下載為「CMC」)中,以會成為表1之參考實施例1~4所示用量之摻合量使利福平藥(RFP;Sigma-Aldrich, Rifampicin≧97%(HPLC), powder,別名:3-(4-甲基哌𠯤基亞胺基甲基)立汎黴素SV, Rifamycin AMP, Rifampin, R3501)懸浮,調製出投予組成物。另,就參考例1~2來說,除了不含利福平藥之外,與上述同樣地調製出投予組成物。
(投予方法) 經口投予使用齧齒類用經口探針(Sonde),經鼻投予使用微量吸管(白色吸頭),皮下投予使用注射器,皆在無麻醉下進行。
[表1]
  參考例 1 參考例 2 參考實施例 1 參考實施例 2 參考實施例 3 參考實施例 4
用量/日 300µl CMC 10µl CMC RFP 0.25mg/ 300µl CMC RFP 0.25mg/ 10µl CMC RFP 0.05mg/ 10µl CMC RFP 0.25mg/ 300µl CMC
用法 經口 經鼻 經口 經鼻 經鼻 皮下
投予 對象 Non-Tg (野生型) APPOSK APPOSK APPOSK APPOSK APPOSK
(結果1-行動試驗(認知機能)) 將投予結束後(12個月齡)之小鼠供予行動試驗,比較利福平對小鼠認知機能之效果。行動試驗按照Umeda et al. Brain 2016; 139: 1568-86之方法,以利用莫氏水迷宮測試小鼠之空間參照記憶來進行。另,供予行動試驗之小鼠扣除投予期間中死亡之小鼠為12隻(參考實施例1、參考實施例2、參考實施例3)、11隻(參考例1、參考例2、參考實施例4)。
茲將行動試驗結果示於圖1。無論是經口投予(oral)、經鼻投予(intranasal)及皮下投予(subcutaneous)中任一情況,均已確認APPOSK 小鼠之記憶障礙改善。然而,若以經口投予(參考實施例1),則改善效果不充分。相對來說,若以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及參考實施例3)與皮下投予(參考實施例4),則改善效果達到與野生型小鼠相同位準。進一步來說,已確認若以經鼻投予,即使是在將用量降低到5分之1(0.05mg/day)之情況(參考實施例3),改善效果仍較經口投予時(參考實施例1)更高。
(結果2-肝機能損傷) 從行動試驗結束後之小鼠採血,分離血清並調製出血清試料。進行血清試料之肝酵素AST(GOT)及ALT(GPT)測定,並比較利福平造成之肝機能損傷程度。
茲將肝酵素之測定結果示於表2。與CMC投予APPOSK 小鼠(參考例2)相較,RFP經口投予小鼠(參考實施例1)之AST明顯上昇,暗示有肝毒性。相對來說,經鼻投予小鼠(參考實施例2、參考實施例3)則觀察到與參考實施例1相較下有顯著之AST減少傾向。其等之中,尤以更低用量之經鼻投予小鼠(參考實施例3)觀察到更顯著之AST減少傾向。皮下投予(參考實施例4)則未見AST上昇。就ALT而言,無論是以任一投予法皆未見明顯變化。
[表2]
  參考例1 參考例2 參考實施例1 參考實施例 2 參考實施例 3 參考實施例 4
Non-Tg APPOSK
CMC CMC 利福平(mg/day)
0.25 0.25 0.05 0.25
經口 經鼻 經口 經鼻 經鼻 皮下
n=10 n=9 n=12 n=12 n=11 n=10
AST 74±5 104±13 248±56 189±25* 165±32 72±6
ALT 29±1 35±3 39±5 45±5 40±10 29±2
AST、ALT之數值係以Mean±SEN(IU/L)表示。 *與Non-Tag小鼠、CMC投予Tg小鼠及皮下投予Tg小鼠之AST值各別之組間差p值(依Tukey-Kramer法)為P>0.05。 C57BL6小鼠之正常值:AST為68±24,ALT為30±8。
(結果3-免疫組織染色(腦病理)) 從行動試驗結束後之小鼠取出腦,透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來比較利福平對Aβ寡聚物、突觸素、磷酸化Tau蛋白之效果。
按照Umeda et al. Brain 2016; 139: 1568-86所載步驟順序,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進行Aβ寡聚物(咸認Aβ寡聚物會引起Tau蛋白磷酸化及突觸素減少)、突觸素(突觸之標幟蛋白質)及磷酸化Tau蛋白之染色。Aβ寡聚物之染色使用11A1抗體(免疫生物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製),突觸素之染色使用SVP-38抗體(Sigma公司製),磷酸化Tau蛋白之染色使用小鼠單株抗體PHF-1(抗p-Ser396/404-tau抗體,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Peter Davies博士提供)。染色後使用NIH image-J進行Aβ寡聚物、突觸素及磷酸化Tau蛋白之定量。
茲將Aβ寡聚物(Aβ oligomers)及突觸素(Synaptophysin)之免疫染色後之組織照片示於圖2。圖2中,上段顯示海馬迴CA3組織,下段顯示海馬迴CA2/3組織。無論是在RFP經口投予(參考實施例1)、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參考實施例3)及皮下投予(參考實施例4)中之任一情況,蓄積於腦之Aβ寡聚物皆減少,且減少之突觸素回復。
茲將得自圖2之免疫染色結果之Aβ寡聚物定量結果示於圖3。無論是在RFP經口投予(參考實施例1)、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參考實施例3)及皮下投予(參考實施例4)中之任一情況,Aβ寡聚物皆至少減少至與野生型小鼠(參考例1)相同位準。其中,若以相同用量來比較,去除Aβ寡聚物所造成之減少效果以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為最高。
茲將得自圖2之免疫染色結果之突觸素定量結果示於圖4。無論是在RFP經口投予(參考實施例1)、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參考實施例3)及皮下投予(參考實施例4)中之任一情況,海馬迴之突觸素皆顯示回復傾向。其中,以經口投予(參考實施例1)之效果較弱,另一方面,若以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參考實施例3)、皮下投予(參考實施例4),則回復至與野生型小鼠(參考例1)相同位準。再者,與行動試驗之結果相同,已確認經鼻投予時即使將用量降低至5分之1(0.05mg/day)(參考實施例3),其效果仍較經口投予(參考實施例1)為高。
茲將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免疫染色後之組織照片示於圖5。圖5顯示海馬迴CA2/3組織。無論是在RFP經口投予(參考實施例1)、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參考實施例3)及皮下投予(參考實施例4)之任一情況,蓄積於腦之磷酸化Tau蛋白皆減少。
茲將得自圖5之免疫染色結果之磷酸化Tau蛋白定量結果示於圖6。無論是在RFP經口投予(參考實施例1)、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參考實施例3)及皮下投予(參考實施例4)之任一情況,海馬迴之磷酸化Tau蛋白皆顯示減少傾向。其中,以經口投予(參考實施例1)之效果較弱,另一方面,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參考實施例3)、皮下投予(參考實施例4)之效果甚高。若進一步以相同用量來比較,則去除磷酸化Tau蛋白造成之減少效果以經鼻投予(參考實施例2)最高。
經由以上結果證實,利福平投予時,經鼻投予在藥效高且副作用低之觀點上較經口投予優良,且在非侵入性之觀點上較皮下投予優良。此外,對發生此種效果之小鼠所進行之1個月投予期間以人類來說相當於3.3年程度。由此顯示,由於利福平之經鼻投予適於長期投予,不僅適宜治療失智症,也適宜預防失智症。
欲將小鼠之有效量外推為人類之有效量時,可考慮鼻、鼻黏膜及嗅覺神經在大小、形狀及機能上之差異來適當決定。上述參考實施例中,對小鼠(體重約30g)以經鼻投予量計,顯示0.05mg/隻/日(1.67mg/kg・日)及0.25mg/隻/日(8.33mg/kg・日)之有效投予量,從所得結果可期待其等之一成左右投予量亦有效果。此外,由於可想見也可能長期投予,若考慮此種更長期之投予,則更少之投予量(例如0.15mg/kg・日)亦可期待效果。另一方面,鑒於目前對人類之利福平經口投予量係以450~600mg/60kg・日(7.5~10mg/kg・日)來處方且上述參考實施例中經鼻投予即使是經口投予之5分之1量之少量仍顯示出效果,可以想見,對人類投予時即使是以往之1/2投予量(例如3.75mg/kg・日)仍當有效。依上述,對人類投予時,可將0.15~3.75mg/kg・日設為有效投予量。此外,如後述之試驗例2所示,由於利福平之經鼻投予適於預防或治療突觸核蛋白病變,對於突觸核蛋白病變也可設成同樣之有效投予量。
[試驗例2(參考用)] 按表3所示用量及用法,對表3所示突觸核蛋白病變模型小鼠每日投予含有或不含利福平治之投予組成物1個月。
(投予對象) 自Jackson Laboratories購入具A53T突變之α突觸核蛋白基因轉殖(αSyn-Tg)小鼠作為突觸核蛋白病變模型。該小鼠自9個月齡左右顯示運動機能障礙而被報告為帕金森氏症模型(以下也記載為αSyn-Tg之9個月(9mo)小鼠)(Lee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2; 99: 8968-73)。然而如同後述,經本案發明人等詳細探討,結果得知,此種小鼠自6個月齡左右,雖然運動機能正常卻顯示認知機能障礙,從6個月齡左右至9個月齡左右也可用作路易氏體失智症模型(以下也載為αSyn-Tg之6個月(6mo)小鼠)。因此,本試驗例使用αSyn-Tg之6個月(6mo)小鼠及αSyn-Tg之9個月(9mo)小鼠作為投予對象。
模型小鼠之運動機能及認知機能係以下述運動機能試驗及認知機能試驗來確認。運動機能試驗使用滾筒進行。將小鼠放在以5rpm(每分鐘5轉)速度旋轉之滾筒上,在滾筒上使其行走3分鐘進行訓練後,接著放在以4分鐘使轉速從4rpm上升至40rpm之滾筒,測定從滾筒上落下之時間(秒數)(以攀住滾筒之狀態轉一圈時視為落下)。1日進行測定2次並算出平均值。認知機能試驗係按照Umeda et al. Brain 2016; 139: 1568-86之方法,以莫氏水迷宮測定小鼠之空間參照記憶來進行(下述本試驗例中亦同)。將運動機能試驗結果示於圖7,將認知機能試驗結果示於圖8。如圖7及圖8所示,發現αSyn-Tg之6個月(6mo)小鼠無運動機能異常且認知機能降低,因此可成為路易氏體失智症(DLB)模型。此外,αSyn-Tg之9個月(9mo)小鼠顯示α突觸核蛋白蓄積,如後述般運動機能及認知機能皆降低,因此為帕金森氏症(PD)模型。
(投予組成物) 於0.5w/v%之羧甲基纖維素鈉(CMC;Sigma-Aldrich, 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salt low viscosity, C5678)水溶液(以下載為「CMC」)中,以會成為表3之參考實施例5~6所示用量之摻合量使利福平藥(RFP;Sigma-Aldrich, Rifampicin≧97%(HPLC), powder,別名:3-(4-甲基哌𠯤基亞胺基甲基)立汎黴素SV, Rifamycin AMP, Rifampin, R3501)懸浮,調製出投予組成物。另,就參考例4~5來說,除了不含利福平藥之外,與上述同樣地調製出投予組成物。
(投予方法) 與試驗例1同樣地進行經鼻投予。
[表3]
  參考例 4 參考例 5 參考實施例 5 參考例 6 參考例 7 參考實施例 6
用量/日 10µl CMC 10µl CMC RFP 0.1mg/ 10µl CMC RFP 0.25mg/ 10µl CMC
用法 經鼻 經鼻 經鼻 經鼻
投予 對象 Non-Tg (野生型) αSyn-Tg 6mo (DLB) αSyn-Tg 6mo (DLB) Non-Tg (野生型) αSyn-Tg 9mo (PD) αSyn-Tg 9mo (PD)
(結果1-行動試驗(認知機能)) 將投予前(6個月)及投予後(7個月)之αSyn-Tg小鼠供予利用莫氏水迷宮之行動試驗,比較利福平對小鼠認知機能之效果。茲將行動試驗之結果示於圖9。投予前αSyn-Tg小鼠(參考例5、參考實施例5)觀察到記憶障礙,但經鼻投予利福平之小鼠αSyn-Tg小鼠(參考實施例5)則從投予後第1日起觀察到記憶障礙改善,在投予後第4日認知機能回復至與正常Non-Tg小鼠(參考例4)同等。亦即,顯示利福平去除α突觸核蛋白之效果高至認知機能改善成正常之程度。此外,與試驗例1相同,由於參考實施例5為經鼻投予利福平,對肝機能損傷之副作用顯著減少。進一步來說,參考實施例5中利福平投予量為0.1mg/日/隻之低用量,也因此對肝機能損傷之副作用更顯著減少。
(結果2-西方墨點(腦病理)) 從αSyn-Tg之9個月(9mo)小鼠取出腦,藉西方墨點法比較利福平對α突觸核蛋白寡聚物之效果。
測定腦之重量,添加其5倍量(視1g=1mL)之緩衝液A(buffer A)(Masuda-Suzukake et al. Acta Neuropathol Commun. 2014; 2: 88)並藉音波振動(sonication)製作均質物。將均質物以10萬g、4℃離心分離30分鐘。回收離心上清,等量添加2×SDS樣本緩衝液(sample buffer)後煮沸5分鐘。使所得樣本於12% 丙烯醯胺凝膠中電泳,轉印至Immobilon-P膜(Merck Millipore, IPVH304F0)。使抗α突觸核蛋白抗體(Santa Cruz Biotechnology, sc-58480)、HRP(山葵過氧化酶)-抗小鼠IgG抗體(Bio-Rad Laboratories, 170-6516)反應後,立刻添加ImmunoStar LD(和光純藥, 290-69904)作為受質,並以ImageQuant LAS 500(GE HealthCare・Japan)使α突觸核蛋白之帶(band)可視化。帶之定量使用Multi Gauge Ver2.0(FUJI FILM)進行。
將西方墨點法之結果示於圖10。如圖10所示,可在αSyn-Tg小鼠(參考例7)觀察到正常Non-Tg小鼠(參考例6)無法見到之α突觸核蛋白寡聚物,但經鼻投予利福平之αSyn-Tg小鼠(參考實施例5)觀察到α突觸核蛋白寡聚物減少。茲將得自圖10之西方墨點結果之α突觸核蛋白定量結果示於圖11。如圖11所示,經鼻投予利福平之αSyn-Tg小鼠(參考實施例5)與投予前之αSyn-Tg小鼠(參考例7)相較,α突觸核蛋白寡聚物明顯減少。
[試驗例3:對阿茲海默症模型小鼠之第1醫藥品之經鼻投予] 按表4所示用量及用法,對表4所示阿茲海默症模型小鼠每日投予單獨含有利福平(RFP)之投予組成物、單獨含有白藜蘆醇(Res)之投予組成物、含有利福平與白藜蘆醇之投予組成物以及既不含利福平也不含白藜蘆醇之投予組成物1個月。
(投予對象) 與試驗例1相同,以APPOSK 小鼠為投予對象。
(投予組成物) 於0.5w/v%之羧甲基纖維素鈉(CMC;Sigma-Aldrich, 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salt low viscosity, C5678)水溶液(以下載為「CMC」)中,以會成為表4之參考實施例10、比較例1及實施例1所示用量之摻合量使利福平藥(RFP;Sigma-Aldrich, Rifampicin≧97%(HPLC), powder,別名:3-(4-甲基哌𠯤基亞胺基甲基)立汎黴素SV, Rifamycin AMP, Rifampin, R3501)及/或白藜蘆醇(Res;FIJI FILM和光純藥,≧98% (HPLC),別名:3,5,4'-三羥基-反式二苯乙烯)懸浮,調製出投予組成物。另,就參考例8~9來說,除了不含利福平藥及白藜蘆醇中任一者之外,與上述同樣地調製出投予組成物。
(投予方法) 與試驗例1同樣地進行經鼻投予。
[表4]
  參考例8 參考例9 比較例1 參考例10 實施例 1
用量/日 10µl CMC 10µl CMC RFP 0.02mg/ 10µl CMC Res 0.02mg/ 10µl CMC RFP 0.02mg + Res 0.02mg /10µl CMC
用法 經鼻 經鼻 經鼻 經鼻 經鼻
投予 對象 Non-Tg (野生型) APPOSK APPOSK APPOSK APPOSK
(結果1-行動試驗(認知機能)) 與試驗例1相同地,對參考例8~11、比較例1及實施例1之小鼠以莫氏水迷宮進行試驗。結果示於圖12。相對於未投予利福平之APPOSK 小鼠(參考例9),投予0.02mg利福平之APPOSK 小鼠(比較例1)觀察到認知機能改善之傾向。此外,相對於未投予利福平之APPOSK 小鼠(參考例9),投予0.02mg白藜蘆醇之APPOSK 小鼠(參考例10)也觀察到認知機能改善之傾向。相對來說,利福平組合白藜蘆醇來投予之APPOSK 小鼠(實施例1)則認知機能明顯受到改善,其改善之程度已到達與正常Non-Tg小鼠(參考例8)同等程度。亦即,考慮到利福平及白藜蘆醇分別單獨投予時(比較例1、參考例10)均未在認知機能上出現明顯差異,組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實施例1)所得之認知機能改善效果超過利福平及白藜蘆醇各自單獨投予(比較例1、參考例10)所獲得效果之加總,超出預測程度而具顯著效果。
(結果2-免疫組織染色(腦病理)) 與試驗例1相同地藉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來比較利福平對Aβ寡聚物之效果。將結果示於圖13(a)。此外,將圖13(a)之染色強度圖表化之結果示於圖13(b)。如其等結果所示,正常Non-Tg小鼠(參考例8)觀察不到Aβ寡聚物蓄積,但未投予利福平之APPOSK 小鼠(參考例9)則觀察到Aβ寡聚物之蓄積。無論是投予0.02mg利福平之APPOSK 小鼠(比較例1)及投予0.02mg白藜蘆醇之APPOSK 小鼠(參考例10)中之任一情況,雖觀察到已蓄積之Aβ寡聚物的去除效果,但其程度則不若後述實施例1。相對於此,利福平組合白藜蘆醇來投予之APPOSK 小鼠(實施例1)顯示所聚集之Aβ寡聚物已被充分去除。
(結果3-肝機能損傷) 與試驗例1同樣地,針對參考例8~10、比較例1及實施例1之小鼠,依循AST之測定結果來比較利福平所造成之肝機能受損程度。結果示於圖14。
如圖14所示,正常Non-Tg小鼠(參考例8)及未投予利福平之APPOSK 小鼠(參考例9)未觀察到顯示肝機能損傷所引起之副作用的AST上昇。相對於此,雖未圖示,單獨投予白藜蘆醇0.1mg之APPOSK 小鼠相對於未投予利福平之APPOSK 小鼠(參考例9)AST降低,確認已觀察到積極的之肝保護作用。另一方面,單獨投予白藜蘆醇0.02mg之APPOSK 小鼠(參考例10)則因白藜蘆醇用量過少而AST未減少。
此外,如圖14所示,單獨投予利福平0.02mg之APPOSK 小鼠(比較例1)觀察到顯示副作用之AST上昇。比較例1所引起之AST上昇係如上述試驗例1所示,與經口投予相較下顯著減少,即使與投予0.05mg之參考實施例3相較,仍是更為減少之位準。然而,以利福平進一步組合白藜蘆醇來投予之APPOSK 小鼠(實施例1)而言,AST減少至與未投予利福平之APPOSK 小鼠(參考例9)相近之位準。並且,在實施例1中,即使與利福平組合之白藜蘆醇投予量與白藜蘆醇單獨下未見有效肝保護作用之參考例10同為低用量(實際上,即使以圖14與參考例9對比,參考例10之AST亦未減少),藉由與利福平組合而觀察到有效之肝保護作用。此外,雖未圖示,將上述已確認觀察到積極之肝保護作用的白藜蘆醇0.1mg單獨投予APPOSK 小鼠,結果AST為約86IU/L。相對於比較例1之AST量,實施例1之AST量之減少程度(亦即,所組合之白藜蘆醇0.02mg所致肝保護作用)即使與相對於參考例9之AST量的白藜蘆醇0.1mg下的AST量減少程度(亦即,白藜蘆醇0.1mg單獨之肝保護作用)相較也未顯遜色,有鑑於此,與利福平組合之白藜蘆醇所獲致之副作用減少效果可謂極為顯著。
[試驗例4:對突觸核蛋白病變模型小鼠經鼻投予第1醫藥品] 按表5所示用量及用法,對表5所示突觸核蛋白病變模型小鼠每日投予含有或不含利福平與白藜蘆醇之投予組成物1個月。
(投予對象) 以試驗例2所載之突觸核蛋白病變模型小鼠([A53T]αSyn-Tg)之7月齡(7mo)小鼠為投予對象。該小鼠為運動機能無異常而認知機能降低之路易氏體失智症(DLB)模型。
(投予組成物) 於0.5w/v%之羧甲基纖維素鈉(CMC;Sigma-Aldrich, 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salt low viscosity, C5678)水溶液中,以會成為表5之實施例2、3所示用量之摻合量使利福平藥(RFP;Sigma-Aldrich, Rifampicin≧97%(HPLC), powder,別名:3-(4-甲基哌𠯤基亞胺基甲基)立汎黴素SV, Rifamycin AMP, Rifampin, R3501)及白藜蘆醇(Res;FIJI FILM和光純藥,≧98% (HPLC),別名:3,5,4'-三羥基-反式二苯乙烯)懸浮,調製出投予組成物。另,就參考例11、12來說,除了不含利福平藥及白藜蘆醇中任一者之外,與上述同樣地調製出投予組成物。
(投予方法) 與試驗例1同樣地進行經鼻投予。
[表5]
  參考例11 參考例12 實施例2 實施例3
用量/日 10µl CMC 10µl CMC RFP 0.02mg + Res 0.02mg /10µl CMC RFP 0.01mg + Res 0.01mg /10µl CMC
用法 經鼻 經鼻 經鼻 經鼻
投予 對象 Non-Tg (野生型) αSyn-Tg 7mo (DLB) αSyn-Tg 7mo (DLB) αSyn-Tg 7mo (DLB)
(結果-行動試驗(認知機能)) 與試驗例1相同地對參考例11及12以及實施例1及2之小鼠進行莫氏水迷宮試驗。茲將結果示於圖15。相對於未投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劑之突觸核蛋白病變模型小鼠(參考例12)僅有些微之認知機能改善傾向,投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劑之突觸核蛋白病變模型小鼠(實施例2及3)可見顯著之認知機能改善傾向,觀察到其認知機能之改善已至趨近野生型小鼠(參考例11)之程度。進一步來說,如同觀察實施例2與實施例3之對比所得知,可確認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劑之認知機能改善效果具用量相依性。
[試驗例5:對Tau病變模型小鼠投予第1醫藥品] 按表6所示用量及用法,對表6所示Tau病變模型小鼠每日投予含有或不含利福平與白藜蘆醇之投予組成物1個月。
(投予對象) 準備Tau病變模型小鼠(Umeda T et al., Am. J. Pathol. 183, 211-225, 2013),並使用模型小鼠之14~15月齡(14-15mo)小鼠作為投予對象。
(投予組成物) 於0.5w/v%之羧甲基纖維素鈉(CMC;Sigma-Aldrich, 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salt low viscosity, C5678)水溶液中,以會成為表6之比較例2、參考例15、實施例4及實施例5所示用量之摻合量使利福平藥(RFP;Sigma-Aldrich, Rifampicin≧97%(HPLC), powder,別名:3-(4-甲基哌𠯤基亞胺基甲基)立汎黴素SV, Rifamycin AMP, Rifampin, R3501)及/或白藜蘆醇(Res;FIJI FILM和光純藥,≧98% (HPLC),別名:3,5,4'-三羥基-反式二苯乙烯)懸浮,調製出投予組成物。另,就參考例13~14來說,除了不含利福平藥及白藜蘆醇中任一者之外,與上述同樣地調製出投予組成物。
[表6]
  參考例13 參考例14 比較例2 參考例15 實施例4 實施例5
用量/日 10µl CMC 10µl CMC RFP 0.02mg /10µl CMC Res 0.02mg /10µl CMC RFP 0.02mg + Res 0.02mg /10µl CMC RFP 0.01mg + Res 0.01mg /10µl CMC
用法 經鼻 經鼻 經鼻 經鼻 經鼻 經鼻
投予 對象 Non-Tg (野生型) Tau784 14-15mo Tau784 14-15mo Tau784 14-15mo Tau784 14-15mo Tau784 14-15mo
(結果-行動試驗(認知機能)) 與試驗例1相同地對參考例13~15、及實施例2以及實施例4~5之小鼠進行莫氏水迷宮試驗。茲將結果示於圖16。既未投予利福平也未投予白藜蘆醇之Tau病變模型小鼠(參考例14)僅有些微之認知機能改善傾向,投予利福平單劑或白藜蘆醇單劑之Tau病變模型小鼠(比較例2及參考例15)的認知機能改善效果徐緩,相對於此,投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劑之Tau病變模型小鼠(實施例4及5)可見顯著之認知機能改善傾向,觀察到其認知機能之改善已至與野生型小鼠無差異(參考例13)之程度。此外,就利福平與白藜蘆醇合計量為0.02mg之實施例5而言,由於與分別單獨投予利福平或白藜蘆醇0.02mg之比較例2或參考例15對比下獲得了顯著之認知機能改善效果,組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實施例5)所得認知機能改善效果超出分別單獨投予利福平、白藜蘆醇(比較例2、參考例15)所致效果之加總,可謂是超出預期程度之顯著效果。
[試驗例6:對阿茲海默症模型小鼠經鼻投予第2醫藥品] 如圖12之參考例10及圖16之參考例15所示,對小鼠單獨投予0.02mg白藜蘆醇1個月時,對神經變性疾病獲得了之徐緩之認知機能改善效果,此種效果雖然徐緩但確實有效一事,如同圖13(a)及圖13(b)之參考例10所示,已由對小鼠單獨投予0.02mg白藜蘆醇1個月時觀察到蓄積之Aβ寡聚物去除效果而獲得證實。本試驗例中,進一步針對以0.1mg之用量對阿茲海默症模型投予白藜蘆醇的情況予以驗證。具體來說,按表7所示用量及用法,對表7所示阿茲海默症模型小鼠每日投予單獨含有或不含白藜蘆醇之投予組成物1個月並顯示其結果。
(投予對象) 使用13月齡(13mo)之試驗例1所載APPOSK 小鼠。
(投予組成物) 於0.5w/v%之羧甲基纖維素鈉(CMC;Sigma-Aldrich, 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 salt low viscosity, C5678)水溶液中,以會成為表7之實施例6、7所示用量之摻合量使白藜蘆醇(Res;FIJI FILM和光純藥,≧98% (HPLC),別名:3,5,4'-三羥基-反式二苯乙烯)懸浮,調製出投予組成物。另,就參考例16、17來說,除了不含白藜蘆醇之外,與上述同樣地調製出投予組成物。
(投予方法) 與試驗例1相同地進行經鼻投予。
[表7]
  參考例16 參考例17 實施例6 實施例7
用量/日 10µl CMC 10µl CMC Res 0.02mg /10µl CMC Res 0.01mg /10µl CMC
用法 經鼻 經鼻 經鼻 經鼻
投予 對象 Non-Tg (野生型) APPOSK APPOSK APPOSK
(結果-行動試驗(認知機能)) 與試驗例1相同地對參考例16、17及實施例6、7之小鼠進行莫氏水迷宮試驗。茲將結果示於圖17。與未投予白藜蘆醇之阿茲海默症模型小鼠(參考例17)之認知機能改善效果對比下,投予白藜蘆醇之阿茲海默症模型小鼠(實施例6、7)觀察到認知機能之改善效果。其中,尤如實施例7所示,以0.1mg/日之用量投予白藜蘆醇時(實施例7),觀察到認知機能之改善已至趨近野生型小鼠(參考例16)之程度,但即使是以0.02mg/日之用量投予白藜蘆醇時(實施例6),雖然徐緩,仍觀察到認知機能改善效果。
另,鑑於本試驗例所使用之小鼠係以藉由蓄積Aβ寡聚物來引發認知機能降低之方式製出之模型,以及,如圖13(a)及圖13(b)之參考例10所示,對該模型之小鼠單獨投予0.02mg白藜蘆醇1個月時觀察到所蓄積之Aβ寡聚物明顯被去除的病理報告,可藉投予0.02mg白藜蘆醇來改善認知機能一事在作用機制上已臻明確。因此,若依本試驗例所使用之n=10之小鼠,0.02mg之白藜蘆醇所致認知機能改善效果係如圖17所示,但在作用機制上,可以透過實施例7之小鼠所觀察到之有效性,明確肯認認知機能改善效果。
[結論] 如上述實施例所示,可確認下述二點:第一,從將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劑投予阿茲海默症模型、突觸核蛋白病變模型小鼠及Tau病變模型小鼠之結果,確認了利福平與白藜蘆醇之組合劑可減少副作用且在低用量下對神經變性疾病有效,此一結果暗示可進行長期投予;第二,從將白藜蘆醇單劑投予阿茲海默症模型之結果,確認白藜蘆醇之組合劑在低用量下對神經變性疾病有效,此一結果暗示可進行長期投予、長期攝取。事實上,如上述實施例所示,對於小鼠可跨長達1個月之長期連續投予。
要將小鼠之有效量外推為人類之有效量時,可考慮鼻、鼻黏膜以及嗅覺神經大小、形狀及機能上之差異來適當決定。有關第1醫藥品之上述實施例顯示,小鼠(體重約30g)之利福平投予量為0.02mg/隻/日(0.66mg/kg・日)或0.01mg/隻/日(0.33mg/kg・日)之更低用量所致效果,依據所得結果,當然可以期待即使只有其等投予量之一成左右之投予量仍有效果。此外,由於可想見能夠更長期投予,若考慮此種更長期之投予,即使投予量更少(例如0.001mg/kg・日)也可期待效果。另一方面,有鑒於對人類之利福平經口投予量目前處方為450~600mg/60kg・日(7.5~10mg/kg・日),以及,上述參考實施例中經鼻投予即使是經口投予(試驗例1之參考實施例1)之12.5分之1的量之少量仍顯示出效果,可以想見,就對人類之投予而言,以往之1/5投予量(例如1.5mg/kg・日)也當然有效。如上所述,對人類投予時,也可將0.001~1.5mg/kg・日設為投予量。若以試驗例1所導出之投予量0.15~3.75mg/kg・日來總括,則對人類投予時可將0.001~3.75mg/kg・日設為投予量。
上述有關第1醫藥品之實施例中,由於經鼻投予組成物係以利福平與白藜蘆醇同量之方式來調製之物,白藜蘆醇對人類之投予量也可設成與上述導出之利福平對人類之投予量相同。另,白藜蘆醇類即使投予量低於單獨下顯示出積極肝保護作用之投予量0.1mg/隻/日(3.3mg/kg・日)而是單獨下不顯示有效肝保護作用之0.02mg/隻/日(0.66mg/kg・日)或0.01mg/隻/日(0.33mg/kg・日)仍可藉與利福平組合而獲得顯著之副作用減少效果,有鑒於此,白藜蘆醇對人類之投予量也可將更少量之0.001~2.5mg/kg・日設為投予量。
此外,要將小鼠之有效量外推為人類之有效量時,更具體而言,也可依據FDA Guidance Document UCM078932所揭人類等價用量來導出。舉例來說,依據小鼠之體表面積進行人類等價用量換算時使用12.3之除數,具體來說,可藉由將體重30g之小鼠用量(mg/kg)除以12.3來導出體重60kg之人類用量(mg/kg)。據此,第1醫藥品相關實施例所採用之對小鼠之利福平及白藜蘆醇用量0.02mg/隻/日(0.66mg/kg・日)或0.01mg/隻/日(0.33mg/kg・日)若換算為人類,則分別為0.054mg/kg・日或0.027mg/kg・日。此外,第2醫藥品相關實施例所採用之對小鼠之白藜蘆醇用量0.02mg/隻/日(0.66mg/kg・日)或0.1mg/隻/日(3.3mg/kg・日)若換算為人類,則分別為0.054mg/kg・日或0.27mg/kg・日。
進一步來說,上述實施例中,藉由調製以羧甲基纖維素鈉水溶液為溶劑且比率設成每1重量份利福平,白藜蘆醇為1重量份的經鼻投予用組成物,對小鼠顯示出充分有效性。如同上述,將小鼠之有效量外推為人類之有效量時,可考慮鼻、鼻黏膜、嗅覺神經等之大小、形狀及機能等之差異來適當決定。再者,為了使經鼻投予用組成物經由鼻黏膜使藥劑容易吸收,希望使經鼻投予用組成物較長滯留於鼻腔內吸收部位,因此可一併考量下述傾向:對水之溶解性越低之成分越容易在鼻腔內受到纖毛細胞所引起黏液層移動之影響而流動至消化管。利福平對水之溶解性在25℃下為2.5mg/mL,白藜蘆醇對水之溶解性在25℃下為0.03mg/mL。此種對水之溶解性差異對於藥劑從鼻腔內流動至消化管之容易度所造成的影響在人體內會變得更大時,每1重量份利福平類之白藜蘆醇類含量可為1~500重量份。相反地,對水之溶解性差異對於藥劑從鼻腔內流動至消化管之容易度所造成的影響在人體內會變得更小時,每1重量份利福平類之白藜蘆醇類含量可為1/500~1重量份。總括上述,每1重量份利福平類之白藜蘆醇類含量可設成1/500~500重量份。
此外,上述實施例中透過將第1醫藥品及第2醫藥品投予小鼠1個月而確認了對神經變性疾病之效果。於此,據稱小鼠壽命一般而言為約2~約2.2年。舉例來說,Yuichi Yamashita等人所著「Induction of prolonged natural lifespans in mice exposed to acoustic environmental enrichment」(2018年, Scientific Reports volume 8, Article number: 7909)顯示,於一般實驗動物飼育環境下飼育C57BL/6J大鼠(雄性4隻、雌性4隻),平均壽命為約700日(約2年)。另一方面,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著WORLD HEALTH STATISTICS OVERVIEW 2019 MONITORING HEALTH FOR THE SDGs,在高所得國家人類壽命約80歳。如此一來,由實驗用小鼠壽命與人類壽命之對比可知,因實驗用小鼠之生命時間的約36~約40倍相當於人類之生命時間,對實驗用小鼠投予1個月(31日)相當於對人類投予約3年或3年以上。因此,對人類投予第1醫藥品及第2醫藥品時,投予期間宜設為2.5年以上,且較宜設為2.8年以上,更宜設為3年以上。
(無)
圖1為試驗例1進行行動試驗之結果,顯示投予利福平對小鼠認知機能之效果。 圖2為試驗例1進行免疫染色之結果,顯示利福平之Aβ寡聚物去除效果及突觸素(Synaptophysin)回復效果。 圖3顯示以圖2之免疫染色為基礎的Aβ寡聚物定量結果。 圖4顯示以圖2之免疫染色為基礎的突觸素定量結果。 圖5為試驗例1進行免疫染色之結果,顯示利福平之磷酸化Tau蛋白去除效果。 圖6顯示以圖5之免疫染色為基礎之磷酸化Tau蛋白定量結果。 圖7顯示試驗例2所用αSyn-Tg 6個月(6mo)小鼠的運動機能試驗結果。 圖8顯示試驗例2所用αSyn-Tg 9個月(9mo)小鼠的認知機能試驗結果。 圖9為試驗例2進行行動試驗之結果,顯示投予利福平對小鼠認知機能之效果。 圖10為試驗例2進行西方墨點法之結果,顯示利福平對α突觸核蛋白之效果。 圖11顯示以圖10之西方墨點法結果為基礎之α突觸核蛋白定量結果。 圖12為試驗例3進行行動試驗之結果,顯示投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對阿茲海默症模型小鼠認知機能之效果。 圖13為試驗例3進行免疫染色之結果,顯示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之Aβ寡聚物去除效果。 圖14為試驗例3進行AST測定之結果,顯示投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所引起之肝機能損傷程度。 圖15為試驗例4進行行動試驗之結果,顯示投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對突觸核蛋白病變模型小鼠認知機能之效果。 圖16為試驗例5進行行動試驗之結果,顯示投予利福平(與白藜蘆醇組合)對Tau病變模型小鼠認知機能之效果。 圖17為試驗例6進行行動試驗之結果,顯示投予白藜蘆醇對阿茲海默症模型小鼠認知機能之效果。
(無)

Claims (14)

  1. 一種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係組合利福平類與白藜蘆醇類而成者,該利福平類係選自於由利福平(rifampicin)、其衍生物及其等之鹽所構成之群組,且該白藜蘆醇類係選自於由白藜蘆醇(resveratrol)及其衍生物所構成之群組。
  2. 如請求項1之預防或治療藥,其包含相對於每1重量份前述利福平類為1/500~500重量份之前述白藜蘆醇類。
  3. 如請求項1或2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中前述利福平類之投予量為3.75mg/kg・日以下。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中前述利福平類之投予量為0.001~1.5mg/kg・日。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中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為3.75mg/kg・日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中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為0.001~2.5mg/kg・日。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用於經鼻投予。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用於失智症之預防或治療。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前述利福平類與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摻合劑。
  10.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一套組,包含:含前述利福平類之藥劑;及,含前述白藜蘆醇類之藥劑。
  11. 一種經鼻投予用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包含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之白藜蘆醇類,且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投予量為0.28mg/kg・日以下。
  12. 如請求項11之預防或治療藥,其係用於失智症之預防或治療。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預防或治療藥,其投予期間為1個月以上。
  14. 一種腦機能改善用食品,包含選自於由白藜蘆醇及其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之白藜蘆醇類,且前述白藜蘆醇類之攝取量為3.75mg/kg・日以下。
TW109100789A 2019-01-09 2020-01-09 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 TWI8338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19/000278 2019-01-09
PCT/JP2019/000278 WO2020144753A1 (ja) 2019-01-09 2019-01-09 神経変性疾患の予防又は治療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2793A true TW202042793A (zh) 2020-12-01
TWI833874B TWI833874B (zh) 2024-03-0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09568A1 (en) 2021-11-17
WO2020144753A1 (ja) 2020-07-16
EP3909568A4 (en) 2022-07-27
CA3125913A1 (en) 2020-07-16
BR112021013582A2 (pt) 2021-09-21
US20220125782A1 (en) 2022-04-28
JPWO2020145331A1 (ja) 2021-11-25
CN113260357A (zh) 2021-08-13
WO2020145331A1 (ja) 2020-07-16
KR20210113240A (ko) 2021-09-15
JP7279958B2 (ja) 2023-05-23
MX2021008329A (es) 2021-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70966B2 (ja) 神経学的状態を治療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改善された神経保護組成物
KR20100135700A (ko) 지방성 간 질환의 치료용 의약 조성물
IL272834B1 (en) Compositions of amantadine, their preparation, and methods of use
EP3081097B1 (en) Composi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US11938122B2 (en) 5-[[4-[2-[5-(1-hydroxyethyl)pyridin-2-yl]ethoxy]phenyl]methyl]-1,3- thiazolidine-2,4-dione for treating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P7279958B2 (ja) 神経変性疾患の予防又は治療薬
JP2018513204A (ja) 神経保護および神経変性の治療の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US20180207113A1 (en) Vivo intracellular reprogramm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EP2985037B1 (en) A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almitoylethanolamid and cytidine-diphosphocholine
TWI833874B (zh) 神經變性疾病之預防或治療藥
CN104582701B (zh) 减轻体重的方法
JP7146281B2 (ja) 経鼻投与用医薬組成物
US20210212996A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using indane acetic acid derivatives which penetrate the blood brain barrier
JP2020111518A (ja) 経鼻投与用医薬組成物
CN109498623A (zh) 改善肝功能的方法
CA3104916C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preventing diabetes and use thereof
US11224591B2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rifaximin
US11246855B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to treat health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glucose levels
US20230112505A1 (en) Fenchol as a stimulator of free fatty acid receptor and other uses thereof
JP6465592B2 (ja) 涙液分泌促進組成物
JP2019511996A (ja) 膵臓脂肪浸潤を予防または治療し、膵臓脂肪浸潤に起因する膵臓病変、糖尿病または他の関連症状を緩和するための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KR20190123700A (ko) 자피르루카스트 또는 이의 약학적으로 허용되는 염을 포함하는 당뇨병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약학적 조성물 및 이의 용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