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41182A - 一種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 - Google Patents

一種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41182A
TW202041182A TW109106017A TW109106017A TW202041182A TW 202041182 A TW202041182 A TW 202041182A TW 109106017 A TW109106017 A TW 109106017A TW 109106017 A TW109106017 A TW 109106017A TW 202041182 A TW202041182 A TW 2020411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air
air inlet
cavity
fr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6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寧
于曉航
張雪岩
魏雲傑
金恩來
張錚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九陽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35781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214101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35783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1214102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191096179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0613365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九陽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九陽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1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118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7/00Baking; Roasting; Grilling; Frying
    • A47J37/06Roasters; Grills; Sandwich gri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空氣炸鍋,包括機座及與所述機座連接的蓋體,所述機座設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設有炸鍋組件,所述蓋體設有熱風元件,所述熱風元件包括導風板、熱風風扇及加熱件,所述機座內還設有蒸汽發生裝置,所述蒸汽發生裝置包括蒸汽發生器及蒸汽管路,所述蒸汽發生器通過蒸汽管路與容納腔連通以將蒸汽通入容納腔內。

Description

一種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
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
現有的空氣炸鍋,特別是一種包括攪拌裝置的空氣炸鍋,通常包括蓋體和機座,蓋體設有熱風風扇和加熱件,機座設有容納腔,容納腔內設有內鍋,攪拌裝置設置於內鍋內。該空氣炸鍋依靠熱風風扇和加熱件對放置於內鍋內的食材進行加熱燒烤,以完成對食材的加工。而設置攪拌裝置,可進一步的對內鍋內的食材進行攪拌翻轉,特別是對於較小的、分散的食材,當食材堆積時不易加工均勻,設置攪拌裝置可解決該問題。
但這種空氣炸鍋相對加工功能單一,只能用於燒烤食材,並且持續燒烤食材,還會使得食材過於乾燥,在加工肉類時,會使得肉類食材失水過多,而影響肉類食材的口感。
對於上述問題,申請號CN201720587695.7公開了一種空氣炸鍋,其在內鍋內設置儲水裝置,在儲水裝置內注水,工作過程中,儲水裝置內的水會被加熱而形成蒸汽,蒸汽進入容納腔內,使得容納腔內的溫度增加,進而改善食物的口感。
但這種空氣炸鍋直接將儲水裝置設置於容納腔內,在工作過程中,如果儲水裝置內有水,則能實現增加蒸汽的功能,儲水裝置內無水或者水被蒸發完,則無法再實現加溫容納腔的目的,並且,儲水裝置設置於容納腔內,若設定的程式不需要蒸汽加溫,但如果使用者在儲水裝置內注水,則加工過程中無法控制蒸汽的產生,反而使得食材不能被更好的加工。而儲水裝置僅依靠空氣炸鍋本身的加熱件來實現加熱,隨著容納腔內的溫度升高,蒸汽產生的速度增加,但蒸汽的速度無法控制,對於需要快速產生蒸汽的功能,無法滿足;而由於儲水裝置會吸收部分 加熱件產生的熱量,也使得空氣炸鍋整體加工效率降低。
使用者在使用空氣炸鍋時期望加工過程中能同時觀察到容納腔內部的食材,這時,需要在蓋體上設置觀察窗,但由於熱風元件佔據了蓋體的較大比例體積,觀察窗無法設置較大的面積,使用者從觀察窗觀察時,不能完全的觀察到食材,影響對食材加工過程中的控制。現有還有一種是將熱風元件及觀察窗抬高,從豎向空間上擴大觀察窗的面積,以實現完全觀察的功能,但這樣造成蓋體及整機高度增加,重心上移,整機工作穩定性降低,當蓋體打開時會存在傾倒的風險,並且增加了體積,容納腔上方不能用於加工的空間增大,造成空間及能量有浪費,還使用整機不方便存儲。
綜上而言,現有技術結構複雜,功能單一,僅僅是部分解決現有問題存在的缺陷,例如當使用者需要大量蒸汽來實現純蒸的功能時,無法滿足需求。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至少一個,本發明提供一種空氣炸鍋,包括機座及與所述機座連接的蓋體,所述機座設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設有炸鍋組件,所述蓋體設有熱風元件,所述熱風元件包括導風板、熱風風扇及加熱件,所述機座內還設有蒸汽發生裝置,所述蒸汽發生裝置包括蒸汽發生器及蒸汽管路,所述蒸汽發生器通過蒸汽管路與容納腔連通以將蒸汽通入容納腔內。
優選的,所述炸鍋組件包括內鍋及設置於內鍋內的攪拌裝置,所述空氣炸鍋還包括驅動所述攪拌裝置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設置於機座的驅動源及驅動軸,所述驅動軸中空設置,所述蒸汽管路與驅動軸連通並通過中空的驅動軸將蒸汽通入所述容納腔內。
優選的,所述驅動軸位於所述容納腔底部中心,所述驅動軸包 括相互連通的驅動段和連接段,所述驅動段與蒸汽發生器連通,所述連接段設置於所述內鍋上且與所述驅動段可拆卸連通,所述連接段驅動所述攪拌裝置。
優選的,所述驅動軸還包括分別設置於所述驅動段和連接段的單向閥和觸發部,所述驅動段與所述連接段相互連接時觸發部觸發單向閥以導通驅動段與連接段。
優選的,所述蒸汽發生裝置還包括進氣腔,所述進氣腔通過進氣口與所述蒸汽發生器連通,所述蒸汽管路一端插入所述進氣腔內並實現導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容納腔,所述蒸汽管路位於所述進氣腔部分設有導通所述進氣腔和蒸汽管路的通氣孔。
優選的,所述蒸汽管路貫穿所述進氣腔且伸出端封閉,所述通氣孔設置於所述蒸汽管路位於所述進氣腔內部分側壁。
優選的,所述進氣腔呈圓盤狀,所述進氣口沿所述進氣腔的徑向設置,且所述進氣口的中心不通過所述進氣腔中心,所述進氣腔中心設有供所述蒸汽管路插入的出氣口,所述驅動軸沿軸向插入所述進氣腔。
優選的,所述進氣腔內設有收縮臺階,所述收縮臺階伸入所述進氣腔內部空間,使得所述進氣腔內部形成緩衝區和導通區,所述進氣口與緩衝區連通,所述導通區與所述通氣孔連通,所述緩衝區等效截面面積大於所述導通區等效截面面積。
優選的,所述炸鍋組件包括內鍋及設置於內鍋內的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槳及攪拌葉片,所述攪拌槳設有連通蒸汽發生器 與內鍋的出氣孔。
優選的,所述出氣孔設置於所述攪拌槳上端側壁,所述出氣孔設置為多個且均布設置,所述攪拌葉片在軸向上位於所述出氣孔下方。
優選的,所述蓋體與所述機座鉸接,所述蓋體上設有透明的可視窗,所述熱風元件中心偏離所述炸鍋元件中心設置,所述炸鍋元件中心至鉸接中心距離在水準方向投影為L,熱風元件中心至鉸接中心距離在水準方向投影為L1,L>L1,所述可視窗環繞所述熱風組件設置且位於所述炸鍋組件上方。
優選的,所述蓋體還設有蒸汽排出管路,所述蒸汽排出管路包括排氣進口、排氣管及排氣出口,所述排氣進口位於所述導風板頂壁。
優選的,所述排氣進口距所述鉸接中心距離在水準方向的投影為L2,L1>L2。
優選的,所述排氣出口位於所述蓋體頂壁,所述排氣出口距所述鉸接中心距離在水準方向投影為L3,L2>L3。
優選的,所述蓋體上設有透明的可視窗,所述炸鍋組件包括內鍋,所述可視窗包括外視窗和與內鍋貼合的內視窗,所述外視窗傾斜設置,所述內視窗橫向延伸,所述外視窗、內視窗及蓋體合圍形成可視腔,所述外視窗、內視窗及蓋體之間分別設有密封件,使得所述可視腔形成封閉的腔體。
優選的,所述內視窗貼合所述內鍋上端,所述內視窗設有安裝孔,所述導風板貫穿所述安裝孔以與所述內視窗連接,所述導風板與所述內視窗之間設有密封件。
優選的,所述蓋體還包括連接件,所述外視窗和內視窗通過連接件連通,所述內視窗下方設有密封圈,所述內鍋上端設有翻邊,所述密封圈與所述翻邊相貼合。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所述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額外設置向容納腔內提供蒸汽的蒸汽發生器,由於蒸汽發生器單獨設置,可對蒸汽發生器的蒸汽量、時間、是否運行等多種控制,進而進入容納腔內的蒸汽量、進蒸汽時間及切斷蒸汽時間可控,可滿足純蒸、輔助蒸汽等多種需求,蒸汽發生器單獨設置,不需要容納腔內的加熱件額外加熱,不影響空氣炸鍋的正常工作;並且,蒸汽發生器單獨設置,加水量可控,甚至可通過週邊水源來滿足持續注水的需求,即使在加工過程中需要臨時增加蒸汽,只需向蒸汽發生器注水並打開蒸汽發生器,即可實現蒸的功能,而無需關閉及打開空氣炸鍋來額外操作。
2.設置攪拌裝置,來滿足工作過程中對食材攪拌的需求。進一步將驅動攪拌裝置的驅動軸設置為中空,蒸汽發生器與驅動軸連通並通過中空的驅動軸將蒸汽通入內鍋內,依靠現有產品中現有結構,只需要將驅動軸替換為中空的驅動軸,即可滿足注入蒸汽的功能,對於產品的改變很小,需要替換的配件較小,產品升級方便。蒸汽依靠驅動軸進行傳輸,可同時實現蒸汽及動力傳輸,滿足空氣炸鍋多功能的需求,並且,只需設置共同的傳輸路徑即可實現蒸汽和動力傳輸,結構要求簡單。蒸汽依靠驅動軸進行傳輸,依靠現有的密封結構,即可同時滿足驅動結構和蒸汽傳輸的要求,技術要求簡單,而由於驅動軸本身的密封結構技術 成熟,因此,對於整機的密封,特別是蒸汽傳輸的密封要求大大降低,蒸汽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保證;蒸汽在驅動軸內傳輸,能更好的防止蒸汽進入驅動系統,特別是驅動電機,從而更好的解決了蒸汽洩漏的問題。
3.由於攪拌裝置通常設置於內鍋底部,以對內鍋內的食材進行攪拌,將驅動軸設置於內鍋底部中心,這樣,驅動源及驅動軸設置於機座,對於驅動軸的傳輸路徑要求最短,位於驅動軸內的蒸汽傳輸路徑也比較短,方便蒸汽的快速傳輸,密封可靠性也能保證。將驅動軸設置於內鍋底部中心,蒸汽出口通常也設置於內鍋底部中心,這樣蒸汽從內鍋底部進入內鍋內,而蒸汽本身向上升,順應了蒸汽本身的特性,能提升蒸汽的加工效率,設置於內鍋中心,攪拌和蒸汽在整體內鍋風均勻設置,不會存在死角,加工均勻。驅動軸設置為驅動段和連接段,驅動段與機座連接設置,連接段設置於內鍋上,這樣連接段可隨內鍋一起拆裝,在連接段與內鍋之間設置密封結構,即可保證驅動軸與內鍋之間的密封,防止蒸汽由驅動軸與內鍋之間的連接處進入機座內。並且,連接段設置於內鍋上,當空氣炸鍋加工完成後,連接段及攪拌裝置可隨內鍋一起拆卸拿起,而無需將驅動軸和攪拌裝置再拆卸,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
4.驅動軸設置單向閥和觸發部,這樣,僅在驅動段和連接段安裝到位後,蒸汽輸送管路才導通並實現蒸汽傳輸,未安裝連接段時,單向閥未觸發,不會有蒸汽傳輸進內鍋內,這樣在不需要蒸汽的功能時,不安裝觸發結構,就不會產生蒸汽,即使用戶誤觸發了產生蒸汽的功能,也不會有蒸汽進入內鍋內,有效保證了蒸汽使用的可靠性。進一步的,在驅動軸與進氣腔之間設置密封件,可進一步提升驅動軸與進氣腔之間 密封的可靠性,而不單單依靠驅動軸與進氣腔之間的機械結構。並且,設置密封件,也方便了驅動軸與進氣腔之間的拆卸。
5.設置進氣腔,蒸汽管路可通過插入方式來實現連通,即保證了蒸汽由中空的蒸汽管路來傳輸,同時,蒸汽管路也可拆卸設置,這樣,對於蒸汽管路的清洗、維護等帶來更大的方便,同時,對於不同的產品以及不同的功能需求,可更換不同的蒸汽管路,實現多功能的目的。例如,在不需要攪拌的功能中,可僅設置帶蒸汽管路的中空管即可實現蒸汽傳輸,滿足蒸的功能需求即可,而不再需要中空管實現驅動的功能,當然通用驅動軸來實現蒸汽的傳輸,只需在程式中控制驅動源不工作,即可實現蒸的功能;對於蒸汽量需求不同的功能,可更換不同傳輸內徑的蒸汽管路,來滿足相應的功能。而對於不需要蒸汽功能時,可通過設置非中空的蒸汽管路來封閉蒸汽管路,從根源上防止蒸汽外泄。同時,設置進氣腔,特別是進氣腔與中空的蒸汽管路在截面上具有明顯的差異,這樣,由蒸汽發生器產生的蒸汽會在進氣腔內產生緩衝,並重新在進氣腔內集聚並通入蒸汽管路內,這樣,蒸汽發生器可能產生的壓力變化,特別是壓力不穩定,會在進氣腔內得以緩解,並形成穩定的壓力蒸汽由蒸汽管路傳輸入容納腔內。同時,對於蒸汽發生器本身產生的水汽或者聚結的水滴,也會在進氣腔內凝結,而不會進一步傳輸進容納腔內,保證了進入容納腔的蒸汽純度,確保食材加工可靠。
6.驅動軸貫穿所述進氣腔且伸出端封閉,驅動源可在驅動軸的下端對驅動軸進行驅動,結構簡單,連接方便。通氣孔設置於驅動軸的側壁,蒸汽在由通氣孔進入驅動軸內部時,會在通氣孔處進行變向,同時 由於蒸汽在進氣腔內產生的旋流,蒸汽得以在驅動軸內集中,蒸汽在驅動軸內的傳輸效率高,傳輸穩定可靠,進而使得空氣炸鍋的加工穩定可靠。
7.進氣腔設置為圓盤狀,一方面可通過改變蒸汽傳輸路徑的有效截面尺寸,來提升蒸汽傳輸壓力的穩定性,另一方面,圓盤狀的進氣腔,進氣口由側壁進,而出氣口設置於中心,利於蒸汽的整體流動,蒸汽由側壁向中心集聚,同樣有利於蒸汽壓力的穩定,再者,圓盤狀的進氣腔在軸向上不佔據更多空間,而充分利用於空氣炸鍋本身在徑向上尺寸較大的特性,不會改變現有空氣炸鍋的尺寸,防止體積過大造成的用戶滿意度下降。進氣口沿所述進氣腔徑向設置,且進氣口中心的延長線不通過進氣腔中心,驅動軸由軸向插入進氣腔內,這樣,由進氣口進入進氣腔內的蒸汽,不會直接由出氣口排出,而是會在進氣口行進路徑上與進氣腔相互碰撞,蒸汽發生器直接產生的壓力不穩定的蒸汽會在進氣腔內充分釋放壓力,並在進氣腔內重新集聚後,再由出氣口排出,形成穩定的壓力輸出。而驅動軸由軸向插入進氣腔內,使得蒸汽在進入驅動軸內部時再發生方向變化,特別的,進入進氣腔內的蒸汽會在進氣腔內形成旋流,而旋流的中心即進氣腔的中心,而驅動軸由進氣腔中心插入,旋流蒸汽集聚後即由驅動軸排出,不會在進氣腔內殘留,使得整體蒸汽傳輸路徑平衡,傳輸穩定可靠。
8.在進氣腔內設置收縮臺階,使得進氣腔內形成緩衝區和導通區,並且緩衝區等級截面面積大於導通區等級截面面積,這樣由進氣口進入的蒸汽,產生在緩衝區內緩釋壓力,同時,殘留在蒸汽內的水珠也 會在緩衝區內凝結。經緩衝區釋放壓力後,蒸汽再進入導通區,而由於緩衝區和導通區之間截面的變化,進入導通區的蒸汽壓力增加,利於蒸汽快速由通氣孔進入驅動軸內部,提升蒸汽傳輸的可靠性。
9.攪拌裝置設有攪拌槳,攪拌槳套設於驅動軸上端,方便攪拌裝置的拆裝,對於需要攪拌裝置的功能,可安裝攪拌裝置,對於不需要攪拌功能時,可不安裝攪拌裝置,使用方便快捷。攪拌槳上設置連通驅動軸內部與內鍋內部的蒸汽,使得蒸汽由攪拌裝置排出,進而直接與食材進行接觸,以對食材進行加工,加工效率高。
10.出氣孔設置於攪拌槳側壁且位於攪拌葉片上方,在攪拌葉片旋轉過程中,出氣孔能持續均勻的向內鍋內通入蒸汽,而出氣孔位於攪拌葉片上方,食材不觸及出氣孔,能有效防止出氣孔被食材堵塞,保證了蒸汽傳輸管路的可靠性及穩定性。
11.將熱風元件中心偏離炸鍋元件中心,特別是熱風元件中心至鉸接中心距離小於炸鍋元件中心至鉸接中心距離,這樣使得熱風元件中心離炸鍋元件外邊緣的距離增大,將可視窗環繞熱風組件設置時,可視窗位於熱風組件外邊緣至炸鍋元件外邊緣的區域距離增大,可視面積增大,這樣,在保證了熱風元件與炸鍋元件比例需求的前提下,保證了可視窗的有效利用面積,提高了可視效果。並且,這樣的設置,是直接增加了可視窗在投影截面的面積,而非利用空間的角度來增加視角,使用者可通過可視窗直接觀察到炸鍋元件內食材狀態,無需變換角度即可充分觀察。由於可視窗實際觀察面積的增大,無需再通過提高蓋體的高度 來增大豎向觀察面積,蓋體在豎直方向高度可以降低,從而使得蓋體及整體的重心降低,對於整機的操控及工作穩定性得以大大改善。熱風元件中心距離鉸接中心距離縮小,同樣有利於控制蓋體及整機的重心,當蓋體在打開或扣合時,熱風元件中心相對於鉸接中心的旋轉半徑小,旋轉線速度小,受到的扭力及扭矩小,使用者使用較小的力即可方便操控。當蓋體處於打開狀態時,熱風元件中心距鉸接中心距離小,離操控台的高度也足夠小,而由於蓋體大部分品質集中於熱風組件,蓋體的重心也隨之向下偏移,從而進一步提升了整機的穩定性。進一步設置蒸汽元件,使得空氣炸鍋同時具有蒸的功能,擴大了空氣炸鍋的使用功能,並且增加蒸功能不需要特別增大產品體積,功能增加快捷,產品實用性更佳。將蒸汽輸送管路的進氣口偏離熱風元件中心設置。首先,蒸汽由底壁進入炸鍋組件,而蒸汽自身的特性會向上移動,這樣,進入炸鍋組件內的蒸汽能快速在炸鍋組件內擴散以填充整體炸鍋組件,加工效率高;同時,蒸汽不會直接上升衝擊熱風元件,防止蒸汽對熱風組件的影響,而利用熱風組件偏心形成的氣流,蒸汽會順著氣流在內鍋內快速流動,以對食材進行加熱,加熱效率高。
12.在蓋體上設置排出管路,所述排氣進口位於導風板頂壁,蒸汽在上升並完成加工後從排出管路排出,順應了蒸汽自然流動的方向,即使當產品僅利用蒸的功能時,熱風元件不工作,加熱件及風扇不會帶動炸鍋元件內部加熱及擾流,蒸汽自身的熱量及流向,也能滿足產品對於蒸功能的支援,並且加熱效率得以保證。而進一步的,當風扇在工作時,會將排氣進口的空氣及蒸汽向四周吹離,將壓迫蒸汽更多的在炸鍋 元件內部循環,相當於提高了炸鍋元件內部蒸汽的壓力,起到一定的增壓效果,從而進一步提升蒸汽的加熱效率。
13.排氣進口距所述鉸接中心的距離小於熱風元件中心距鉸接中心的距離,這樣,從空氣炸鍋前側至鉸接中心上,依次設置炸鍋元件中心(包含蒸汽進口)、熱風元件中心及排氣進口,蒸汽由進口至出口,能在炸鍋元件內部存留足夠的時間,充分保證了蒸汽的加熱效率。
14.排氣出口相較排氣進口更偏向鉸接軸設置,蒸汽由排氣出口排出後遠離使用者,防止排出蒸汽影響甚至燙傷使用者,既保證了空氣炸鍋的加熱效率,還使得使用者體驗舒適度大大提升。
15.同時設置外視窗、內視窗,並且外視窗傾斜設置,而內視窗橫向延伸,以與蓋體合圍構成可視腔。將內視窗橫向延伸設置,在豎向高度上不佔用空間,也使得蓋體整體的高度可設置為足夠小,可充分壓縮蓋體的高度,即保證了蓋體及整機的重心下移,提高穩定性;同時,還可使得蓋體及整機的尺寸縮減,避免整機佔據更多空間,對於消費者使用及收納都存在很大便利。通過設置可視腔,以隔斷炸鍋元件內部和外部的熱量交換,避免蓋體外部溫度過高,防止對使用者造成傷害。同時,可視腔還可避免內外部溫度造成的冷凝現象,避免由於冷凝造成無法正常觀察到炸鍋元件內部的情況。外視窗傾斜設置,不影響內視窗及蓋體底面的設置,不會造成蓋體及整機的高度增加,傾斜設置的外視窗,使得可視腔體積增大,對於溫度的隔斷性能更佳,效果更好。
16.內視窗貼合內鍋上端,可進一步壓低可視窗及蓋體的高度, 進一步減小了炸鍋元件上方多餘的加熱空間,還使得產品尺寸儘量小巧,滿足消費者追求體積小、操控及搬動方便的需求。直接在內視窗上設置安裝孔,導風板貫穿安裝孔並與內視窗連接,導風板可直接作用於內鍋內部,保證了加熱高效,熱風流向食材的路徑縮短,當監測內鍋內的溫度時,與加熱件之間的距離更短,監測更準確,同時,也更利於對加熱件的控制。導風板與內視窗之間設置密封件,可避免熱風,特別是蒸汽由導風板與內視窗之間縫隙進入蓋體內部,防止蓋體內部的器件被高溫或者蒸汽損壞。
17.內視窗與外視窗通過視窗連接件連接,保證了可視窗連接的可靠。特別的,將內視窗設置為更衛生及方便清潔的玻璃材質,而將外視窗設置為更方便製作曲面造型的塑膠材質,通過連接件連接,避免了不同材質變形不同的影響。內視窗下方設置密封圈,內鍋上端設置翻邊,進一步提升內視窗與內鍋之間的密封。
【00122】
10:蓋體
100:鉸接軸
111:導風板
1110:安裝環
1111:第一密封件
1112:排出孔
112:熱風風扇
113:加熱件
114:風扇電機
115:冷風風扇
116:防護罩
1221:外安裝部
1222:內安裝部
1223:固定筋
1224:固定台
131:控制線路板
132:進風口
133:出風口
134:操控區
14:電機支架
140:定位環
141:固定柱
142:第二密封件
15:機座
150:容納腔
1501:通孔
151:內鍋
1512:連接孔
152:炸籃
2:進氣腔
20:進氣口
21:進氣腔下蓋
211:傳動孔
212:環形凸筋
213:下蓋密封槽
214:進氣腔密封槽
215:驅動源固定架
216:擋板
22:進氣腔上蓋
221:出氣口
222:上蓋環形凸起
223:上蓋密封槽
23:進氣腔下密封件
231:密封唇口
232:密封環筋
24:進氣腔密封件
25:進氣腔上密封件
26:緩衝區
27:導通區
28:進氣格柵
3:驅動段
30:通氣孔
31:驅動段下段
310:定位孔
311:下段密封槽
312:下段環筋
313:下連接板
314:驅動段輪
32:驅動段上段
321:外花鍵齒
322:閥固定環
323:過氣孔
324:上連接板
325:上段密封槽
326:密封槽環筋
33:驅動段密封墊
34:單向閥體
341:閥芯柱
342:閥芯安裝槽
343:閥芯定位環
344:閥芯槽
35:彈簧
36:單向閥密封件
37:驅動段密封件
38:軸孔
4:連接段
41:連接段體
411:上連接體
412:下連接體
413:內花鍵齒
414:觸發部
4140:過氣槽
415:限位環筋
416:連接密封槽
42:下固定件
421:下支撐環
422:下固定環
43:上固定件
431:上限位環
432:上固定環
44:固定件密封件
45:連接段密封件
5:攪拌裝置
50:攪拌槳
51:攪拌葉片
52:出氣孔
6:蒸汽發生器
61:蒸汽管
611:蒸汽管密封圈
62:水箱
63:排氣進口
64:排氣出口
641:泄壓倉
642:泄壓蓋
643:蒸汽出口
65:排氣管
7:可視窗
70:可視腔
71:內視窗
710:安裝孔
711:固定板
7110:固定環
712:第三密封件
713:第四密封圈
7130:密封唇邊
72:外視窗
721:固定沉孔
722:固定槽
723:安裝圍邊
73:連接件
731:上卡槽
732:下卡槽
733:支撐筋
734:螺柱
8:驅動源
81:驅動軸孔
82:傳輸皮帶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驅動軸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驅動軸結構分解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進氣腔下蓋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進氣腔與驅動軸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7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驅動軸結構剖視圖。
圖8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連接段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單向閥閥體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驅動段與連接段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連接段結構剖視圖。
圖12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連接段結構示意圖。
圖13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實施例攪拌裝置和內鍋結構示意圖。
圖14為圖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5為圖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16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連接件結構示意圖。
圖17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水平面投影結構示意圖。
圖18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一位置示意圖。
圖19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二位置示意圖。
圖20為圖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21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二實施例驅動軸結構示意圖。
圖22為本發明所述空氣炸鍋第三實施例進氣腔結構示意圖。
為了更清楚的闡釋本申請的整體構思,下面結合說明書附圖以示例的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以便於充分理解本申請,但是,本申請還可以採用其他不同於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並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準”、“頂”、“底”、“內”、“外”、“軸向”、“徑向”、“周 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申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而對於“上游”、“下游”等位置關係,是基於流體正常流動時位置關係。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該特徵。在本申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申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還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申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或第一和第二特徵通過中間媒介間接接觸。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於本申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徵、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
本發明所述的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的結構如圖1-23所示,包括蓋體10和機座15,所述蓋體10與機座15通過鉸接軸100鉸接,使得蓋體10可旋轉的設置於機座15上方。所述機座15設有容納腔150,容納腔150內設有炸鍋元件,炸鍋元件包括內鍋151,根據不同的加工需求,食材可直接放置於內鍋151內,內鍋151內也可設置炸籃152, 或者攪拌裝置5,或者同時設置炸籃152和攪拌裝置5,機座15內還設有驅動攪拌裝置的驅動裝置。當然,對於只需蒸功能的食材,也可不放置炸鍋組件,而直接將食材放置在容納腔內即可。蓋體10包括安裝部,安裝部內設有熱風元件,熱風元件包括導風板111、加熱件113、熱風風扇112、風扇電機114,所述熱風風扇112及加熱件113位於所述導風板111下方,熱風風扇112設置於加熱件113上方,或者加熱件113環繞熱風風扇112設置。導風板111將加熱件113及熱風風扇112與蓋體10內部進行隔離,避免熱風風扇112吹動的熱風直接注入蓋體10內部。當所述蓋體10扣合於所述機座15時,所述加熱件113和熱風風扇112位於所述容納腔150及內鍋151上方,所述加熱件113發熱,熱風風扇將加熱件113產生的熱量吹向內鍋151,以對內鍋內的食材進行加熱,同時,加熱件也可通過熱輻射同時對食材進行烘烤。
所述空氣炸鍋還包括蒸汽發生裝置,蒸汽發生裝置包括蒸汽發生器6及蒸汽管路,蒸汽發生器通過蒸汽管路將蒸汽通入容納腔內。這樣,蒸汽從容納腔底部進入容納腔內,而蒸汽自然會上升流動,這樣,流動的蒸汽流過食材,以對食材進行加工,從底部進氣,可提高蒸汽加工的效率。
可以理解的,蓋體也可與機座扣合或旋轉卡接。
通過增加蒸汽發生器,使得本發明所述的空氣炸鍋可實現純烤、純蒸、蒸烤相結合的功能。要實現純烤,只需打開加熱件和熱風風扇,即可在內鍋內形成循環的熱風進行加熱燒烤。要實現純蒸功能,只需打開蒸汽發生器,並通過驅動軸將蒸汽注入內鍋內,以實現蒸的功能。要實現蒸烤功能,只需同時打開加熱件、熱風風扇和蒸汽發生器,即可同時實現加熱、蒸汽的功能。同時,驅動軸可在功能需要的時候驅動攪拌裝置來對內鍋內的食材進行攪拌,以使得加工更加均勻。
實施例一:
作為本發明所述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的第一實施例,如圖1-20所示,所述空氣炸鍋還包括與蒸汽發生器6連通的進氣腔2及驅動軸,驅動軸中空設置,以形成蒸汽管路,所述進氣腔2通過進氣口20與蒸汽發生器6相連通,所述驅動軸插入所述進氣腔2內並實現導通。機座15內還設有水箱62,水箱62與蒸汽發生器連通並為蒸汽發生器提供水 源。水箱62位於機座底部前側,並且水箱62位於容納腔150的外側,並部分包裹容納腔,這樣,容納腔外部產生的熱量被水箱吸收,而不會傳遞給使用者,使用體驗更佳,同時,水箱內水被加熱,利用蒸汽發生器快速產生蒸汽。
如圖1、2所示,所述驅動軸設置於所述容納腔底部中心,容納腔底壁設有通孔1501,所述驅動軸由通孔1501伸出機座的殼體並伸入容納腔內,所述驅動軸包括相互連通的驅動段3和連接段4,所述驅動段3插入所述進氣腔2內,所述連接段4設置於內鍋151上,所述連接段4進一步驅動所述攪拌裝置5。對於現有的空氣炸鍋而言,通常技術是將驅動軸設置於內鍋底部中心,這樣可方便攪拌裝置對內鍋內食材的攪拌,而本發明不需要改變現有驅動軸及內鍋的結構設置,在現有結構的基礎上,將驅動軸中空設置,即可滿足同時實現動力傳輸和蒸汽傳輸,滿足空氣炸鍋多功能的需求。並且,將驅動軸設置在底部中心,也方便蒸汽在內鍋內均勻分佈,對於蒸功能時使得加工更均勻,加工更可靠。
如圖2、3所示,所述進氣腔2呈圓盤狀,所述進氣腔2包括進氣腔下蓋21和進氣腔上蓋22,所述進氣腔下蓋21和進氣腔上蓋22相互扣合,並在內部形成進氣空間。所述進氣口20設置於進氣腔下蓋21側壁,且進氣口20位於所述進氣腔2的底部,使得進氣口20由進氣空間的最底部實現進氣。進氣腔上蓋22中心設有出氣口221,進氣腔下蓋21相對的設有傳動孔211,所述驅動段3由所述出氣口221插入所述進氣腔2並由傳動孔211伸出所述進氣腔2,以使驅動段3貫穿所述進氣腔2,驅動段3下端封閉,驅動段3位於所述進氣腔2內部的側壁設有連通進氣腔2和驅動段3內部的通氣孔30,驅動軸3下端與驅動裝置傳動連接,驅動裝置包括驅動源8,使得驅動源8用於驅動所述驅動軸3,優選的,所述驅動源8為驅動電機,驅動源8的動力軸為電機軸。所述驅動段3進一步與連接段4相連接並通過驅動段4驅動攪拌裝置5。
如圖3-6所示,所述進氣腔下蓋21內壁設有向上延伸的環形凸筋212,所述環形凸筋212環繞所述傳動孔211設置,所述環形凸筋212形成下蓋密封槽213,在下蓋密封槽213處設有進氣腔下密封件23,所 述驅動段3由傳動孔211穿出所述進氣腔2時,所述進氣腔下密封件23套設于驅動段3外,並分別與進氣腔下蓋21及驅動段3相貼合,用於對進氣腔下蓋21及驅動段3密封。如圖6所示,所述進氣腔下密封件23設有與驅動段3相貼合的密封唇口231、與下蓋密封槽213表面相貼合的密封環筋232,密封唇口231和密封環筋232可提升進氣腔下密封件23與驅動段3及下蓋密封槽213的貼合面積,提升密封性能。通過設置環形凸筋,一方面,可改變進氣腔內部的流體區域,另一方面,環形凸筋自然形成用於安裝密封件的槽,結構及空間利用率提升,而環形凸筋向內延伸,不會增加進氣腔在空氣炸鍋內部所佔據的體積,還可提升密封可靠性。
進氣腔上蓋22內壁設有向下延伸的上蓋環形凸起222,上蓋環形凸起222環繞所述出氣口221設置,且上蓋環形凸起222相對所述環形凸筋212設置,所述環形凸筋212與上蓋環形凸起222使得進氣腔2內形成緩衝區26和導通區27,所述緩衝區26與進氣口20相連通,所述導通區27與通氣孔30相連通。所述上蓋環形凸起222在進氣腔上蓋外壁形成上蓋密封槽223,上蓋密封槽223內設有進氣腔上密封件25,所述驅動段3由出氣口221插入所述進氣腔2時,所述進氣腔上密封件25套設于驅動段3外,並分別與進氣腔上蓋22及驅動段3相貼合,用於對進氣腔上蓋22及驅動段3密封。優選的,所述進氣腔上密封件25與進氣腔下密封件23結構相同,這樣在生產組裝時,不用再對上、下密封件進行區分,提升產品的生產效率。
進氣腔下蓋21與進氣腔上蓋22固定連接貼合的表面設有進氣腔密封槽214,進氣腔密封槽214處設有進氣腔密封件24,當進氣腔下蓋21與進氣腔上蓋22相扣合時,進氣腔密封件24分別與進氣腔下蓋21和進氣腔上蓋22相貼合併用於密封進氣腔2。進氣腔下蓋21內壁還設有擋板216,所述擋板216相對所述進氣口20設置,當蒸汽由進氣口20進入進氣腔時,會直接衝擊擋板216,從而進一步釋放蒸汽本身的衝擊力,保證進氣腔內蒸汽的壓力穩定。
如圖3-9所示,所述驅動段3包括驅動段下段31和驅動段上段32,所述驅動段下段31和驅動段上段32固定連接,驅動段下段31貫穿所述進氣腔2並與進氣腔2連通,驅動段上段32穿過所述機座15的 殼體並伸入容納腔150內,所述驅動段下段31底端還設有與驅動源8連接的定位孔310,優選的,所述驅動源8電機軸插入定位孔內,電機軸上設有驅動軸孔81,在驅動軸孔81和定位孔310處設有傳動銷,以此將驅動源與驅動段固定連接。而進氣腔下蓋21外壁還設有用於固定所述驅動源8的驅動源固定架215,通常的,驅動源8通過螺釘固定於驅動源固定架215。這樣,驅動源直接固定於進氣腔外側壁,可將驅動源與進氣腔設置為整套的元件,方便驅動軸及進氣腔的生產組裝;驅動源直接驅動驅動軸,之間不需要額外的傳動結構,傳動效率高。
所述驅動段下段31位於所述進氣腔2內的側壁設有通氣孔30,所述通氣孔30設置為多個,且沿驅動段下段31徑向均布,這樣即使驅動軸在旋轉時,由進氣腔進入驅動軸內部的蒸汽也是均勻進入,而不會存在從某個方向進氣過多的問題。
所述驅動段下段31上端設有下連接板313,所述驅動段上段32的底端設有上連接板324,所述下連接板313上表面還設有下段密封槽311,所述下段密封槽311處設有驅動段密封墊33,所述下連接板313與上連接板324之間通過螺釘連接以固定所述驅動段3,所述驅動段密封墊33分別貼合所述下連接板313和上連接板324以封閉所述驅動段。所述驅動段下段31內壁向上延伸形成下段環筋312,所述下段環筋312可插入驅動段上段32腔內。將驅動段設置為分體的兩段,每段長度不需要設置過長,防止驅動段內部中空尺寸過大時不易生產加工;同時,驅動段還需要設置單向閥,設置為兩段,可分別實現不同的功能,分別組合後再將兩者組裝以組成驅動段,方便快捷。進一步設置下段環筋,並將下段環筋插入驅動段上段內,增加了驅動段上段和驅動段下段之間的連接關係,使得驅動段之間的密封性能更加提升,並且,蒸汽是由驅動段下段向上流動,自然會順著下段環筋進入驅動段上段,能防止蒸汽再由兩段之間的間隙漏出。
所述驅動軸還包括位於所述驅動段3和連接段4的單向閥和觸發部,其中,所述單向閥設置於所述驅動段3上。所述驅動段上段32內壁設有向內延伸的閥固定環322,所述閥固定環322中心具有過氣孔323,蒸汽可由過氣孔323通過並傳輸。閥固定環322處設有單向閥,所述單向閥包括單向閥體34、彈簧35和單向閥密封件36。所述單向閥 體34貫穿所述過氣孔323,所述彈簧35和單向閥密封件36分別位於所述閥固定環322兩側。所述單向閥體34包括閥芯柱341,所述閥芯柱341下端設有閥芯安裝槽342,所述單向閥密封件36設置於所述閥芯安裝槽342內,所述閥芯柱341上端設有閥芯定位環343,所述彈簧35可抵觸於所述閥芯定位環343並帶動所述閥芯柱341,並進一步帶動單向閥密封件36以封閉所述過氣孔323,閥芯柱341上還設有閥芯槽344,所述閥芯槽344貫穿所述閥芯定位環343,當單向閥密封件36打開過氣孔323時導通所述驅動段3。通過設置單向閥,並且在連接段上設置觸發部,使得僅在安裝連接段時才導通驅動軸,這樣,防止誤觸發蒸汽發生器開關時蒸汽發生器產生蒸汽進入容納腔內,保證了食材加工可靠。
所述驅動段上段32插入所述連接段4並與連接段4傳動連通,所述驅動段上段32與連接段4之間設有傳動花鍵,其中,所述驅動段上段32上端外側壁設有外花鍵齒321,所述外花鍵齒321為沿所述驅動段上段32軸向延伸的筋條,且多條均布設置。位於外花鍵齒321上端進一步設置有上段密封槽325,所述上段密封槽325處設有驅動段密封件37,所述上段密封槽325內壁上還設有密封槽環筋326,所述密封槽環筋326用於對所述驅動段密封件37進行限位,防止驅動段密封件37脫落。通過設置花鍵,驅動段與連接段之間插接配合簡單,方便連接段的拆卸;在驅動段上端設置密封結構,提升驅動段與連接段之間的密封性能,更進一步防止驅動軸蒸汽洩漏。
如圖3-12所示,所述內鍋151底部中心設有連接孔1512,連接孔1512相對通孔1501設置,所述連接段4包括連接段體41、下固定件42和上固定件43,所述連接段體41貫穿所述連接孔1512,所述連接段體41通過下固定件42和上固定件43可旋轉的固定於所述連接孔1512處。所述下固定件42包括下支撐環421和下固定環422,所述上固定件43包括上限位環431和上固定環432,其中,所述下固定環422和上固定環432相對設置,並將內鍋151夾在兩者之間,所述上固定環432與內鍋151之間還設有固定件密封件44。所述連接段體41放置於所述下支撐環421上並在軸向限位,所述連接段體41隨下支撐環421插入上限位環431內並在徑向限位,這樣,當下固定件42與上固定件 43固定連接後,連接段體41僅可沿軸向旋轉。
所述連接段體41進一步分為上連接體411和下連接體412,其中,所述上連接體411與攪拌裝置連接並用於驅動攪拌裝置,所述下連接體412與驅動段3相連通。所述下連接體412內壁設有內花鍵齒413,所述內花鍵齒413為下連接體412內壁沿軸向設置的筋條,且設置為多個,優選的,內花鍵齒與外花鍵齒數量相同。下連接體412內壁還設有觸發部414,所述觸發部414包括設置於下連接體412內部向下延伸的環筋,所述觸發部414可推動單向閥體34以打開單向閥,所述觸發部414側壁還設有供蒸汽通過的過氣槽4140。所述下連接體412外側壁上端還設有限位環筋415,所述限位環筋415可旋轉地安裝於所述下支撐環421上,所述限位環筋415進一步形成連接密封槽416,連接密封槽416處設有連接段密封件45,連接段密封件45可與上限位環431的內壁相貼合以封閉所述連接段與內鍋。通過設置下固定件及上固定件,以將連接段可旋轉的固定於內鍋上,這樣,在安裝內鍋時,即可實現連接段與驅動段的連通,而在加工完成後,直接取下內鍋,連接段即隨內鍋一起分離,方便內鍋及內鍋內食材的操作。
如圖2-13所示,所述攪拌裝置5包括攪拌槳50、攪拌葉片51和出氣孔52,所述攪拌葉片51設置於所述攪拌槳50側壁。優選的,所述攪拌葉片51設置為一片,這主要是因為空氣炸鍋在工作過程中,通常只需要對食材進行翻轉即可,需要的扭力及轉速不高,單片葉片即可滿足攪拌需求。攪拌槳50與連接段4可拆卸連接,優選的,所述上連接體411設置為扁軸,所述攪拌槳50內壁設有與扁軸配合的限位元結構。所述出氣孔52設置於所述攪拌槳50上端側壁,所述出氣孔52設置為多個且均布設置,同時,所述攪拌葉片51在軸向上位於所述出氣孔52下方。通過在攪拌槳上設置出氣孔,可使得驅動軸內注入的蒸汽沿攪拌裝置進入內鍋內,當攪拌裝置在工作時,蒸汽可隨著攪拌裝置的旋轉,均勻地分佈於內鍋空間內,使得空氣炸鍋對於食材的加工更均勻,加工更可靠。同時,出氣孔位於攪拌葉片的上方,食材不容易觸及出氣孔,能有效防止出氣孔被食材堵塞,保證了蒸汽傳輸管路的可靠性及穩定性。
如圖1-16所示,所述熱風組件位於所述炸鍋組件上方,熱風風 扇112旋轉並吹動空氣從加熱件113流過,使得空氣被加熱,並被導風板111阻隔並流入內鍋151內,以對內鍋151內的食材進行加工,通常,食材放置於炸籃152上,炸籃152設有供空氣流動的網孔,而為了方便取放所述內鍋151,所述內鍋151兩側還設有把手。這樣,熱空氣再從炸籃152底部穿過並向上經過食材以對食材進行加熱,流過食材的空氣再由熱風風扇112吹動並再次經過加熱件113並被加熱,以此在內鍋內形成循環。
所述炸鍋元件中心距所述鉸接軸中心在水平面的投影長度為L,所述熱風元件中心距所述鉸接軸中心的距離在水準方向的投影長度為L1,L>L1。將熱風元件中心偏離所述炸鍋元件中心設置,使得內鍋內的空氣循環形成紊流,前後的氣流相互衝擊,相互衝擊的熱空氣能充分與食材進行接觸以對食材進行加熱。進一步的,設置L>L1,使得熱風元件中心相對炸鍋元件中心更靠近鉸接軸中心,這是因為,蓋體在打開時,會繞鉸接軸進行旋轉以打開炸鍋元件,隨著旋轉半徑的增加,對應點的線速度及旋轉扭力增大,而蓋體的主要品質集中於熱風元件,將熱風元件向鉸接軸中心偏置,蓋體在旋轉時,熱風組件的旋轉半徑更小,旋轉線速度及旋轉扭力更小,使用者可較為輕鬆的對蓋體進行操控,同時蓋體打開過程中運行也更平穩。不會由於受到較大的速度及動能而帶動產品晃動。而本申請中,進一步結合設置環繞的可視窗,使得可視窗的有效觀察面積向後延伸,增大了可視窗的有效觀察面積。
所述安裝部包括安裝腔,所述安裝腔內設有風扇電機114及冷風風扇115,所述風扇電機114的電機軸穿過導風板111並用於驅動所述熱風風扇112,所述冷風風扇115設置於風扇電機114的另一端,並被風扇電機共同驅動。而為了防止使用者不小心誤觸熱風風扇112及加熱件113,在加熱組件下方還設有防護罩116,所述防護罩116遮擋所述熱風風扇112及加熱件113,同時設置透氣孔從而不影響空氣的正常流動。
所述蓋體10上還設有透明的可視窗7,所述可視窗7環繞所述熱風組件設置且位於所述內鍋151上方。這樣,使用者可透過可視窗7觀察到內鍋151內加工食材的狀態。本實施例中,所述可視窗7包括內視窗71及外視窗72,所述內視窗71橫向延伸設置。優選的,內視窗 71為玻璃材質,設置為一平面狀,當蓋體10蓋合在機座15上時,內視窗71與內鍋151上端相貼合,即方便使用者直接觀察到內鍋31內的狀況,同時,玻璃材質的內視窗71還方便使用者對於蓋體10內側的清潔。所述外視窗72傾斜設置,所述內視窗71與外視窗72外側通過連接件73固定連接,內側分別與安裝部固定連接。所述內視窗71、外視窗72及安裝部合圍形成可視腔70。優選的,所述安裝部在豎向上延伸設置,使得安裝部成柱狀。所述內視窗71內側與安裝部底部相連接,所述外視窗72內側延伸至安裝部中段,這樣,外視窗72將所述安裝部分隔形成外安裝部1221及內安裝部1222。優選的,所述內安裝部1222側壁較所述外安裝部1221向後收縮,使得所述安裝部側壁成臺階狀,進而使得在水準方向上,內視窗71較外視窗72具有更大的可視面積,而使用者在通過可視窗觀察內鍋內狀況時,從傾斜視角延伸,可直接從外視窗72內側觀察到內視窗71內側並觀察到內鍋內,而不會從外視窗72更多的觀察到內安裝部1222。
所述安裝部內還設有用於固定所述風扇電機114的電機支架14,所述導風板111及加熱件113同樣固定於所述電機支架14。所述電機支架14外緣設有固定柱141,所述外視窗72設有固定沉孔721,所述外安裝部1221設有固定台1224,所述固定台1224、固定沉孔721及固定柱141相互配合,並通過螺釘固定。所述外安裝部1221外緣底部還設有固定筋1223,所述外視窗72對應設有固定槽722,所述固定筋1223插入固定槽722內,以對外安裝部1221及外視窗72進行固定。
所述電機支架14向下延伸形成定位環140,所述導風板111呈向下開口的喇叭形,並在下端向外延伸形成安裝環1110,所述內視窗71具有安裝孔710,所述導風板111穿過安裝孔,並使內視窗71放置於安裝環1110上,當安裝環1110固定於電機支架14時,定位環140與內視窗71上表面相接觸並壓迫內視窗71從而對內視窗71進行定位。優選的,所述內視窗71與所述安裝環1110之間設有第一密封件1111,所述內視窗71與所述定位環140之間設有第二密封件142。所述第一密封件1111及第二密封件142與配件相貼合的表面還設有密封筋條。當內視窗71、電機支架14及導風板111相互安裝到位後,密封件保證了可視腔和安裝部與容納腔體內的相互隔離。
如圖15、16所示,所述內視窗71及外視窗72通過所述連接件73固定連接。優選的,所述蓋體10還包括固定板711,且所述固定板711為金屬材質,如不銹鋼材質。這樣,蓋體10的底面即為不銹鋼加玻璃的衛生材質,且便於使用者清潔。所述固定板711內側向上翻折形成固定環7110,所述固定環7110與內視窗71底面相貼合,所述固定板711外側與連接件73固定連接,並在安裝到位後,推動內視窗71上表面與連接件73相貼合以固定內視窗71。所述內視窗71與連接件73之間設有第三密封件712,所述內視窗71與固定環7110之間設有第四密封件713。所述第四密封件713向下延伸形成密封唇邊7130,當蓋體10與機座15蓋合時,密封唇邊7130與內鍋151上端相貼合,以對內鍋及內視窗進行封閉。優選的,內鍋151上端設有向外的翻邊,密封唇邊7130貼合於所述翻邊上。所述連接件73外緣上下表面分別設有上卡槽731及下卡槽732,所述外視窗72底部設有安裝圍邊723,所述安裝圍邊723插入上卡槽731內以固定所述外視窗72。所述固定板711外緣插入下卡槽732內,所述下卡槽732內側還設有支撐筋733及螺柱734,所述固定板711通過螺柱734固定於連接件73上。
如圖17所示,所述空氣炸鍋在水平面的投影簡要示圖,所述鉸接軸100中心在水平面的投影為O,所述熱風元件中心在水平面的投影為P,所述炸鍋元件中心在水平面的投影為Q,所述熱風元件中心和鉸接中心的連線為OP,所述炸鍋元件中心和鉸接中心的連線為OQ,兩者之間的夾角為α,α
Figure 109106017-A0101-12-0023-25
10°。優選的,所述α=0°,即所述炸鍋元件中心、熱風元件中心、鉸接中心在水平面的投影在一條線上。這樣設置的好處在於:兩者之間的夾角較小設置,特別是直接設置在一條線上,這樣,可視窗位於空氣炸鍋前部也即使用者一側的長度及面積最大,保證了使用者能從可視窗方便觀察炸鍋元件內食材。如果夾角設置過大,雖然不影響可視窗的面積,但可視窗偏離使用者位置,使得使用者觀察不便;同時,還使得熱風元件相對偏離至一側,重心偏置,當打開蓋體時,偏置的熱風元件使得蓋體晃動增加,進而使得產品放置不穩,操控產便,甚至存在產品傾倒的風險。
如圖18、19所示,所述蓋體10及機座15分別包括加工區及連接區,如箭頭所示,正常使用者在前側操控所述空氣炸鍋,故加工區設 置於空氣炸鍋的前側,而連接區設置于加工區的後側,也即遠離使用者一側,這樣,當蓋體處於打開狀態時,向連接區傾斜,從而保證了處於加工區的炸鍋元件能充分打開,方便使用者正常操作。
本實施例中,所述炸鍋組件設置為桶形,所述機座15的加工區部分設置為與之相配合的圓柱形,所述機座15的連接區設置為與之形成相配的圓柱形,並在外側相切連接以構成機座15的主體形狀。所述蓋體10的連接區為與機座15的連接區半徑相同的圓柱狀,蓋體10的加工區設置為與連接區半徑相同的圓柱狀,並在外側相切連接以構成蓋體10的主體形狀,並構成所述安裝部。所述可視窗7環繞所述蓋體10加工區設置,其底部與機座15形狀相配合,上部與蓋體連接,使得所述可視窗7形成為不規則的曲面造型。具體的,所述外視窗72為曲面造型,所述內視窗71為平面造型。
所述炸鍋元件有效半徑為R,所述炸鍋元件中心距所述鉸接軸中心在水平面的投影距離為L,且1.1
Figure 109106017-A0101-12-0024-26
L/R
Figure 109106017-A0101-12-0024-27
2。這樣設置的好處在於:連接區設置於機座的後側,當打開蓋體時,蓋體向後旋轉,從使用者角度而言,炸鍋元件能充分打開,方便使用者對於炸鍋元件內食材的操控。如果L/R設置過小,則蓋體與機座的連接區與加工區分隔不明顯,炸鍋組件的外側與鉸接軸中心距離過小,當蓋體打開時,蓋體與炸鍋元件的分離不足,不利於使用者對於炸鍋元件內食材的操控,並且,蓋體與炸鍋組件相對距離較近,使用者在操控炸鍋元件內食材時,容易碰觸到熱風元件,存在被熱風元件傷害的危險。如果L/R設置過大,則蓋體的旋轉半徑過大,特別是熱風元件的旋轉半徑較大,蓋體打開佔據的空間比較大,以及蓋體打開過程中受到的扭力以及造成的動能較大,即不利用操控機器,還使得產品打開時晃動增加,整機工作不穩。
所述安裝部頂部設置為平面,所述安裝部前側設置操控區134,所述安裝腔內部對應操控區134設有操控線路板131。本實施例中,所述操控區設置為觸控開關,並且僅當產品通電後在操控區顯示對應的功能。所述安裝腔設有與外部連通的進風口132及出風口133,所述進風口132設置於為兩個,分別位於所述安裝部頂部兩側,所述出風口133位於所述安裝部後側。所述冷風風扇115將外部的冷空氣從進風口132吸入,流過操控線路板131、風扇電機114等部件後,再從出風口133 排出,避免安裝腔內溫度過高對各部件產生影響。所述進風口132及出風口133可設置為多個均布的小孔,以避免從進風口或出風口伸入安裝腔內部而產生的危險,同時也可避免蟲子等爬入。將進風口設置於兩側,冷空氣進入後可直接流向線路板及風扇電機,增加了冷卻的效率;將出風口設置於後側,排出的熱風不會對使用者造成影響,同時,還避免了排出的熱風被重新吸入安裝腔內。
如圖20所示,所述蓋體10還設有蒸汽排出管路,所述蒸汽排出管路包括排氣進口63、排氣出口64及排氣管65,排氣管65連接排氣進口63及排氣出口64。所述排氣進口63位於所述導風板111的頂壁,所述導風板111的頂壁設有排出孔1112,所述排氣進口63密封安裝於所述排出孔1112。所述排氣出口64包括泄壓倉641及泄壓蓋642,泄壓蓋642上設有蒸汽出口643。所述泄壓倉641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狀,底部通過排氣管65與排氣進口63連通,泄壓倉641上部被泄壓蓋642遮擋,泄壓蓋642設有傾斜向後上方設置的蒸汽出口643。蒸汽由排氣進口63進入蒸汽排出管路,通過排氣管65進入泄壓倉641內,由於體積的增大,蒸汽會在泄壓倉641內凝結,從而避免了過多的蒸汽排出時造成的不便,多餘的蒸汽進一步通過蒸汽出口643排出,蒸汽出口643向後方設置,不會對使用者造成影響,而傾斜向上,使得蒸汽能順著向上的方向快速排出而消散。
所述炸鍋元件中心距所述鉸接軸在水平面的投影距離為L,也即所述蒸汽輸送管路的進氣口距所述鉸接軸中心的距離為L,所述熱風元件中心距所述鉸接軸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離為L1,所述排氣進口中心距所述鉸接軸中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離為L2,所述排氣出口中心距所述鉸接軸中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跨度為L3,L>L1>L2>L3。這樣,蒸汽由蒸汽輸送管路注入炸鍋元件後,由炸鍋元件中心向四周均勻分散,同時蒸汽自然向上上升並漫延,使得蒸汽能快速注入炸鍋元件內部並對食材進行加工,而熱風元件偏心設置,中心進氣的蒸汽不會直接對熱風元件進行衝擊,避免了熱風元件在蒸汽衝擊下快速老化,保證了熱風元件的正常使用壽命。而偏心設置的熱風元件,在需要吹風加工狀態時,同樣可起到對蒸汽進行擾流的功能,以使蒸汽能更高效地對食材進行加工。而排氣進口相對熱風元件更靠近鉸接軸中心,使得排氣進口與 蒸汽進口在距離上相對更遠,蒸汽在炸鍋元件內部運行的距離相對更長,蒸汽使用效率更高。而當熱風元件工作時,由於排氣進口位於導風板頂壁,風扇吹動蒸汽並使蒸汽遠離排氣進口,使得蒸汽不易直接從排氣進口排出,使得蒸汽在炸鍋元件內部形成一定的壓力,能更加高效的對食材完成加工。排氣出口相對排氣進口在水平面上更靠近鉸接軸,使得排氣出口距使用者更遠,由排氣出口排出的蒸汽不會對使用者造成影響,而同時,將蒸汽出口斜向後排出,更加遠離使用者,使用更安全可靠。
綜上,通過將驅動軸中空設置,在現有產品不做大的變更的基礎上,可增加蒸的功能,拓展現有產品的功能,並且,相較現有技術中僅僅在內部增加加濕結構,本發明設置可控制的蒸汽發生器,在加工過程中,蒸汽的進氣時間、進氣量均可控,並且,蒸汽發生器單獨設置,不會影響空氣炸鍋本身加熱件的效率,空氣炸鍋本身的加工效率得以保證。通過將熱風元件與炸鍋元件偏離設置,並且將熱風元件更靠近鉸接軸中心設置,滿足熱風元件偏心帶來的擾流改善。特別是,增加在可視窗在使用者位置的有效使用面積,使得使用者可方便的通過可視窗來觀察容納腔內狀態,並且無需變換視角即可完全觀察到炸鍋元件內部。觀察面積的增大,可視窗無需再在高度方向上增加,從而使得蓋體及整體高度的降低,即壓縮了整機佔用的空間,還使得容納腔有效利用比例增加,避免了熱能的浪費。蓋體高度的降低,以及熱風組件偏向鉸接軸設置,使得熱風組件離鉸接軸距離更近,當打開蓋體時,熱風組件受到的力矩及線速度更小,動能小,方便使用者對於蓋體的操控,同時蓋體及整體在操控時更平穩。所述空氣炸鍋增設蒸汽元件,擴大了產品的使用功能,不單單具有烘烤功能,同時還可實現單蒸、單烘烤、烘烤+蒸等不同的組合,提升使用者的滿意度。蒸汽進口設置於炸鍋元件的中心,方便蒸汽快速在炸鍋元件內分散注入,提升蒸的加工效率。加熱元件與炸鍋元件中心也即蒸汽進口偏心設置,即起到擾流效果,又可防止蒸汽直接對加熱組件的衝擊。而加熱元件相對靠近鉸接軸中心,保證了可視窗位於使用者位置的可視面積。優選的,可視窗包括外視窗及內視窗,並構成密閉的可視腔,可視腔可阻隔容納腔體內外的溫度差,避免由於溫差而產生的冷凝現象,保證了觀察可靠。
可以理解的,所述蓋體與機座可分離設置,蓋體直接扣合於所述機座。
可以理解的,所述蓋體和機座可分離設置,所述蓋體與機座旋轉扣合。
可以理解的,所述驅動軸與所述進氣腔之間依靠相互貼合的平面密封,而不需要單獨設置密封件。
可以理解的,所述進氣口可設置於所述進氣腔的上端或下端面;或者,所述進氣口設置於所述進氣腔的側壁,且位於所述進氣腔的中端或上端。
可以理解的,所述進氣口與通氣孔位於同一軸線上,但所述進氣口與通氣孔錯位設置。
可以理解的,所述進氣腔設有出氣口,所述驅動軸由所述出氣口插入所述進氣腔且下端位於所述進氣腔內,所述驅動軸底部或側壁設有導通驅動軸與進氣腔的通氣孔,或者所述驅動軸中空設置且貫穿兩端,所述進氣腔通過驅動軸下端的軸孔直接與所述驅動軸導通。
可以理解的,所述進氣腔開設有出氣口,所述驅動軸中空設置且貫穿兩端,所述驅動軸下端與所述進氣腔外表面相貼合,所述進氣腔通過出氣口與驅動軸相導通。
可以理解的,所述攪拌葉片可設置為多個,可且沿攪拌槳徑向均布;或者,攪拌葉片設置為多個,並且在軸向錯位設置。
可以理解的,所述攪拌裝置與驅動軸之間設有間隙,蒸汽可由攪拌裝置與驅動軸之間的間隙注入內鍋內,而不再設置單獨的排氣孔。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氣孔可在軸向上位於所述攪拌葉片下方。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氣孔可設置在攪拌槳頂端。
可以理解的,所述排蒸汽通道可設置於所述機座。
可以理解的,所述單向閥設置于連接段,而所述觸發部設置於所述驅動段。對於不同加工功能需求,內鍋需要設置不同的密封要求,比如內鍋內需要旋轉流體狀食材,如煮粥或者火鍋功能時,只需要持續對內鍋內注入蒸汽,即可完成粥或火鍋的加熱,但此時需要內鍋具有防漏的密封性能,將單向閥設置于連接段,即保證了蒸汽傳輸路徑的可控,單向閥又可防止內鍋內的食材經驅動軸進入蒸汽發生器,提升傳輸 可靠性,整機安全性能也得以提高。
可以理解的,所述驅動軸可一體設置,所述驅動軸伸入所述內鍋內驅動所述攪拌裝置並實現蒸汽傳輸。
可以理解的,所述驅動軸一體設置,所述驅動軸與所述進氣腔可拆卸設置。優選的,所述驅動軸可設置於所述內鍋上,並隨所述內鍋拆卸。
【00100】可以理解的,所述驅動軸及蒸汽發生器設置于蓋體,所述驅動軸由蓋體伸入所述容納腔內,所述攪拌裝置位於所述內鍋內,所述驅動軸與所述攪拌裝置連接以驅動所述攪拌裝置,所述蒸汽發生器通過中空的驅動軸將蒸汽注入所述內鍋內。
【00101】可以理解的,所述機座也可設置為截面為方形、橢圓形的柱狀,或者設置為上大下小、上小下大的台狀等,根據不同的造型來實現外觀需求。
【00102】可以理解的,所述可視窗設置為單層。
【00103】可以理解的,所述內視窗橫向延伸,是指主體在橫向設置,而非完全設置為平面,例如可設置具有一定弧度的曲面,或者設置為波浪形等。
【00104】可以理解的,所述可視窗環繞所述熱風組件設置,不僅僅指在投影方向上完全包容,也可設置為“C”形,即主要部分包容。
【00105】可以理解的,所述可視窗通過密封件與所述內鍋上端貼合;或者,所述可視窗深入所述炸鍋組件內並與內鍋相貼合。
【00106】可以理解的,所述內視窗與外視窗外部直接連接,並通過超聲、焊接、螺釘連接等方式固定連接。
【00107】實施例二。
【00108】作為本發明所述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主要差別在於,所述空氣炸鍋不設置進氣腔。
【00109】如圖21所示,所述空氣炸鍋包括蒸汽發生器,所述機座內設有蒸汽管61。所述驅動軸中空設置,且中空的驅動軸貫穿設置,使得所述驅動軸下端形成軸孔38,所述蒸汽管61可插入所述軸孔38內,所述蒸汽管外側壁還設有蒸汽管密封圈611,所述蒸汽管密封圈套設于蒸汽管61外,並在蒸汽管61插入驅動軸內時與驅動軸內壁相貼合以封閉 蒸汽管與驅動軸。
【00110】所述驅動軸包括驅動段3,所述驅動段3設有驅動段輪314,所述驅動源8設有傳輸皮帶82,所述驅動源8通過傳輸皮帶82驅動所述驅動段輪314以驅動所述驅動軸。所述驅動源8固定於機座內壁。
【00111】這樣設置的好處在於:蒸汽發生器直接通過蒸汽管與驅動軸連接,蒸汽管與驅動軸直接插接即可,結構實現簡單,只需增加蒸汽發生器即可滿足蒸功能,同時,蒸汽發生器可設置於容納腔外部,不會佔用空氣炸鍋加熱件本身的功耗,保證了空氣炸鍋本身加工的穩定可靠。蒸汽管與驅動軸之間設置密封結構,進一步保證了蒸汽傳輸的可靠性,即使驅動軸相對蒸汽管轉動,也能保證蒸汽傳輸的可靠。蒸汽管直接插入驅動軸內部,蒸汽可順著中空的驅動軸向上快速傳輸,這也是蒸汽本身自然上升的方向,而蒸汽若反向向下時,會受到蒸汽本身上升的浮力和後續空氣的壓力,蒸汽洩漏的可能性進一步減小。驅動源通過皮帶帶動驅動軸旋轉,利用皮帶本身傳輸的大傳動比,使得驅動源可選擇性大大提升,可使用較低成本較高轉速的電機來滿足驅動需求。
【00112】可以理解的,所述驅動源設有驅動齒,所述驅動軸外設有從動齒,驅動源直接或間接驅動所述驅動軸。
【00113】可以理解的,所述蒸汽管套設於所述驅動軸外部,所述蒸汽發生器通過蒸汽管與驅動軸導通。
【00114】實施例三。
【00115】作為本發明所述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的第三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主要差別在於,所述進氣腔內進一步設置進氣格柵。
【00116】如圖22所示,所述進氣腔包括進氣口20、出氣口221,所述進氣口位於所述進氣腔2的側部,所述出氣口221位於所述進氣腔2的中心,所述進氣腔內壁還設有進氣格柵28,所述進氣格柵28設置於所述進氣腔2的內側壁,所述進氣格柵28螺旋上升設置,進入進氣腔2內的蒸汽可順著進氣格柵28螺旋上升並通過所述出氣口221排出。
【00117】通過設置進氣格柵,使得蒸汽在進氣腔內的運動路徑更加可控。一方面,蒸汽進入進氣腔內時,由於體積及有效截面的變化,蒸汽的壓力得以釋放並重新在進氣腔內集聚以形成壓力穩定的蒸汽,進而通過驅動軸傳輸至容納腔內,保證空氣炸鍋的加工可靠;另一方面,進氣 格柵使得蒸汽在進氣腔內的運動路徑延長,相應的蒸汽在進氣腔記憶體留的時間較長,使得由蒸汽發生器出來壓力不穩定的蒸汽,在進氣腔內得以充分的釋放,從而使得由進氣腔排出的蒸汽壓力穩定可控,進而使得空氣炸鍋在加工過程中的穩定可靠。
【00118】可以理解的,所述進氣格柵設置為多條,且相互間隙設置。
【00119】可以理解的,所述進氣口位於所述進氣腔側壁底部,所述出氣口位於所述進氣腔側壁頂端,且與所述進氣口相對設置,所述蒸汽發生器還包括位於所述出氣口的蒸汽管,所述蒸汽發生器通過蒸汽管與驅動軸導通。
【00120】可以理解的,所述進氣口位於所述進氣腔側壁頂部,所述出氣口位於所述進氣腔底部或側壁底部,蒸汽由上部進入進氣腔並由下部排出進氣腔。由於蒸汽本身具有向上的浮力,反向設置的進氣腔,使得進氣腔內的蒸汽,必需由後續的蒸汽壓迫才能更好的由出氣口排出,而通過進氣腔內體積的變化,使得蒸汽的壓力經釋放、重新集聚、增壓等幾重步驟,最終排出的蒸汽壓力可控且穩定,保證了食材加工的穩定可靠。蒸汽向下壓迫的過程中,殘留在蒸汽中的水珠得以凝結,並最終在進氣腔內集聚,再通過排水結構等排出,保證了進入容納腔的蒸汽純淨高效。
【00121】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的實施範圍,即凡依本發明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權利要求範圍所涵蓋,這裡不再一一舉例。
10:蓋體
100:鉸接軸
111:導風板
112:熱風風扇
113:加熱件
114:風扇電機
115:冷風風扇
1221:外安裝部
1222:內安裝部
131:控制線路板
133:出風口
14:電機支架
15:機座
1501:通孔
151:內鍋
152:炸籃
5:攪拌裝置
6:蒸汽發生器
62:水箱
63:排氣進口
64:排氣出口
65:排氣管
7:可視窗
70:可視腔
71:內視窗
72:外視窗
73:連接件

Claims (17)

  1. 一種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包括機座及與所述機座連接的蓋體,所述機座設有容納腔,所述容納腔內設有炸鍋組件,所述蓋體設有熱風元件,所述熱風元件包括導風板、熱風風扇及加熱件,所述機座內還設有蒸汽發生裝置,所述蒸汽發生裝置包括蒸汽發生器及蒸汽管路,所述蒸汽發生器通過蒸汽管路與容納腔連通以將蒸汽通入容納腔內。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炸鍋組件包括內鍋及設置於內鍋內的攪拌裝置,所述空氣炸鍋還包括驅動所述攪拌裝置的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包括設置於機座的驅動源及驅動軸,所述驅動軸中空設置,所述蒸汽管路與驅動軸連通並通過中空的驅動軸將蒸汽通入所述容納腔內。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軸位於所述容納腔底部中心,所述驅動軸包括相互連通的驅動段和連接段,所述驅動段與蒸汽發生器連通,所述連接段設置於所述內鍋上且與所述驅動段可拆卸連通,所述連接段驅動所述攪拌裝置。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軸還包括分別設置於所述驅動段和連接段的單向閥和觸發部,所述驅動段與所述連接段相互連接時觸發部觸發單向閥以導通驅動段與連接段。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蒸汽發生裝置還包括進氣腔,所述進氣腔通過進氣口與所述蒸汽發生器連通,所述蒸汽管路一端插入所述進氣腔內並實現導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容納腔,所述蒸汽管路位於所述進氣腔部分設有導通所述進氣腔和蒸汽管路的通氣孔。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蒸汽管路貫穿所述進氣腔且伸出端封閉,所述通氣孔設置於所述蒸汽管路位於所述進氣腔內部分側壁。
  7. 如權利要求5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腔呈圓盤狀,所述進氣口沿所述進氣腔的徑向設置,且所述進氣口的中心不通過所述進氣腔中心,所述進氣腔中心設有供所述蒸汽管路插入的出氣口,所述驅動軸沿軸向插入所述進氣腔。
  8. 如權利要求5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進氣腔內設有收縮臺階,所述收縮臺階伸入所述進氣腔內部空間,使得所述進氣腔內部形成 緩衝區和導通區,所述進氣口與緩衝區連通,所述導通區與所述通氣孔連通,所述緩衝區等效截面面積大於所述導通區等效截面面積。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炸鍋組件包括內鍋及設置於內鍋內的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槳及攪拌葉片,所述攪拌槳設有連通蒸汽發生器與內鍋的出氣孔。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氣孔設置於所述攪拌槳上端側壁,所述出氣孔設置為多個且均布設置,所述攪拌葉片在軸向上位於所述出氣孔下方。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蓋體與所述機座鉸接,所述蓋體上設有透明的可視窗,所述熱風元件中心偏離所述炸鍋元件中心設置,所述炸鍋元件中心至鉸接中心距離在水準方向投影為L,熱風元件中心至鉸接中心距離在水準方向投影為L1,L>L1,所述可視窗環繞所述熱風組件設置且位於所述炸鍋組件上方。
  12. 如權利要求11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蓋體還設有蒸汽排出管路,所述蒸汽排出管路包括排氣進口、排氣管及排氣出口,所述排氣進口位於所述導風板頂壁。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氣進口距所述鉸接中心距離在水準方向的投影為L2,L1>L2。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氣出口位於所述蓋體頂壁,所述排氣出口距所述鉸接中心距離在水準方向投影為L3,L2>L3。
  1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蓋體上設有透明的可視窗,所述炸鍋組件包括內鍋,所述可視窗包括外視窗和與內鍋貼合的內視窗,所述外視窗傾斜設置,所述內視窗橫向延伸,所述外視窗、內視窗及蓋體合圍形成可視腔,所述外視窗、內視窗及蓋體之間分別設有密封件,使得所述可視腔形成封閉的腔體。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內視窗貼合所述內鍋上端,所述內視窗設有安裝孔,所述導風板貫穿所述安裝孔以與所述內視窗連接,所述導風板與所述內視窗之間設有密封件。
  17.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空氣炸鍋,其特徵在於,所述蓋體還包括連接件,所述外視窗和內視窗通過連接件連通,所述內視窗下方設有密封圈, 所述內鍋上端設有翻邊,所述密封圈與所述翻邊相貼合。
TW109106017A 2019-04-30 2020-02-25 一種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 TW2020411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57834.0 2019-04-30
CN201910357810.5A CN111214101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加工可靠的空气炸锅
CN201910357810.5 2019-04-30
CN201910357834.0A CN111214102B (zh) 2019-04-30 2019-04-30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01910961791.7 2019-10-11
CN201910961791.7A CN110613365B (zh) 2019-01-30 2019-10-11 一种操控方便的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1182A true TW202041182A (zh) 2020-11-16

Family

ID=73029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6017A TW202041182A (zh) 2019-04-30 2020-02-25 一種方便加工的空氣炸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041182A (zh)
WO (1) WO202022078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2072A (zh) * 2020-12-30 2021-05-28 徐尚陆 非电力驱动型自旋转铜火锅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7102536U1 (de) * 2017-04-28 2018-08-0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Vorrichtung zur Zubereitung von Nahrungsmitteln
CN207804077U (zh) * 2017-05-24 2018-09-04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空气炸锅
CN107440551B (zh) * 2017-09-05 2023-04-18 胡启德 一种顶吹热风及底加热立体式炸锅
CN207940758U (zh) * 2017-11-21 2018-10-09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视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109106231A (zh) * 2018-11-14 2019-01-01 华裕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110613365B (zh) * 2019-01-30 2020-12-2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操控方便的空气炸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42072A (zh) * 2020-12-30 2021-05-28 徐尚陆 非电力驱动型自旋转铜火锅
CN112842072B (zh) * 2020-12-30 2022-06-17 重庆蜀英堂餐饮有限公司 非电力驱动型自旋转铜火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20788A1 (zh) 2020-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09339U (zh) 一种操控方便的空气炸锅
CN110876567B (zh) 一种操控可靠的空气炸锅
CN210169803U (zh) 一种加工可靠的空气炸锅
CN209436925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09436923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多功能烹饪器具
CN111214101B (zh) 一种加工可靠的空气炸锅
CN210697274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炸锅
CN211609338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空气炸锅
CN209436924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10540972U (zh) 一种传输可靠的空气炸锅
CN211609340U (zh) 一种操控可靠的空气炸锅
CN111214102B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106361177A (zh) 一种能避免锅底漏液的空气炸锅
WO2020220788A1 (zh) 一种方便加工的空气炸锅
CN112674619A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113040625B (zh) 料理机
CN215738494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14017275U (zh) 料理机的主机及料理机
CN213993316U (zh) 一种蒸汽空气炸锅
CN211748982U (zh) 一种观察可靠的空气炸锅
CN214017269U (zh) 杯体组件及料理机
CN215077464U (zh) 一种料理锅及多功能料理机
CN219516015U (zh) 一种快速加热的空气炸锅
CN215127122U (zh) 一种料理锅的盖体组件及多功能料理机
CN216166959U (zh) 一种蒸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