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4874A -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4874A
TW202034874A TW109108633A TW109108633A TW202034874A TW 202034874 A TW202034874 A TW 202034874A TW 109108633 A TW109108633 A TW 109108633A TW 109108633 A TW109108633 A TW 109108633A TW 202034874 A TW202034874 A TW 2020348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layer
fibers
aforementioned
hea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086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島真里子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48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487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1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outer layers
    • A61F13/511Topsheet, i.e. the permeable cover or layer facing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53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 A61F13/534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bsorbing medium having an inhomogeneous composition through the thickness of the pad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其係在不降低棉的柔軟肌膚觸感下,提升吸收效率,並且不易發生回滲。

表面片材3,係由包含配設於肌膚側之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之非熱熔接層10、及配設於非肌膚側之長纖維的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熱熔接層11之多層構造組成,且在表面片材3之非肌膚側上,配設有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第二片材6,在第二片材6之非肌膚側之面上,形成有第二片材6及表面片材3一體地向肌膚側凹陷之多數壓縮部15......。前述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係彼此的纖維纏結而接合。前述第二片材6係以較熱熔接層11更低的基重且更低的密度而形成。前述壓縮部15係包含間斷的圖案或線狀圖案而形成。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失禁墊片、護墊、生理用衛生棉等之吸收性物品;特別係關於一種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且前述吸收性物品使用包含肌膚側之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之非熱熔接層、及非肌膚側之長纖維的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熱熔接層的表面片材。
過去,失禁墊片、護墊、生理用衛生棉等之女性用吸收性物品,已知有粉碎紙漿等紙棉所構成之吸收體介在聚乙烯片材或聚乙烯片材積層不織布等不透液性背面片材與表面片材之間者。
由於前述表面片材係形成肌膚接觸面,故要求其應柔軟、或者吸收排泄液後仍可得到乾爽的肌膚觸感、對肌膚的刺激小等。作為滿足如此要求之素材,合成纖維之不織布、樹脂製網狀片材被廣泛應用在吸收性物品領域中。惟,合成纖維所構成之表面片材因容易發癢或起疹等,故並不是可充分滿意的素材。
作為解決此種問題之手段,已提出一種將棉花纖維(棉纖維)作為素材之表面片材。由棉纖維所構成之表面片材雖具有能夠實現有如內褲般的柔軟肌膚觸感之優點,但相對於吸收性物品中期望表面片材具有高 度透液性並使液體迅速轉移至吸收體,於表面片材中含有一般脫脂棉纖維之情形,則存在表面片材本身具有高度保液性而容易在表面留下濕黏感之問題,以及強度低而容易破裂之問題。
作為改善此種問題之手段,下述專利文獻1中,已揭露一種用於吸收性物品之頂部片材,其係積層棉不織布、及以熱可塑性樹脂纖維作為構成纖維之紡黏不織布,並且棉不織布與紡黏不織布係藉由構成纖維間的三維纏結而一體化。
此外,下述專利文獻2中,已揭露一種積層不織布,其具有含長纖維之纖維層積層構造;前述積層構造,係具有作為前述積層不織布一側之表面的第一面、及作為另一側之表面的第二面;前述第二面,係由含疏水性纖維之疏水性層構成,且含親水性纖維之親水性層配置於前述疏水性層之前述第一面側;前述親水性層,係按照距前述疏水性層近至遠之順序包含第一親水性層及第二親水性層而構成;前述積層構造,係具有較周邊部更高密度且構成前述積層構造之各層之間相互熔接而成的層間熔接部。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實用新型註冊第321841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6408194號公報
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頂部片材中,由於棉不織布與紡黏不織布係藉由構成纖維間的三維纏結而一體化,故成為體液容易從棉不織布向紡黏不織布轉移之構造,但滲透至紡黏不織布之體液容易積在紡黏不織布內,而有吸收效率降低之虞。
此外,上述專利文獻2所記載之積層不織布中,由於形成有構成積層構造之各層之間從肌膚側之面至非肌膚側之面一體地熔接而成之層間熔接部,故有在著用時此熔接部會接觸肌膚面而使肌膚觸感變差之虞。此外,亦有被吸收體吸收之體液經由前述熔接部而回滲至表面之虞。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課題係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前述吸收性物品在不降低棉的柔軟肌膚觸感下,提升吸收效率,並且不易發生回滲。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作為第1項之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吸收體介在表面片材與背面片材之間,其特徵係
前述表面片材,係由配設於肌膚側之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之非熱熔接層、及配設於非肌膚側之長纖維的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熱熔接層組成,且前述非熱熔接層與前述熱熔接層係彼此的纖維纏結而接合;
在前述表面片材之非肌膚側上,配設有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第二片材,在前述第二片材之非肌膚側之面上,形成有藉由從前述第二片材之非肌膚側壓縮而使前述第二片材及前述表面片材一體地向肌膚側凹陷之多數壓 縮部,前述壓縮部中,前述熱熔接層與前述第二片材彼此固著,且前述表面片材及前述第二片材之積層體係肌膚側之面形成為平坦的面。
上述第1項所記載之發明中,由於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之非熱熔接層配設在表面片材之肌膚接觸面上,因此能獲得纖維素系纖維(例如棉纖維)之柔軟肌膚觸感。此外,由於前述表面片材係由肌膚側之非熱熔接層、與非肌膚側之長纖維的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熱熔接層彼此的纖維纏結接合而成之積層構造所構成,並在將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第二片材配設於前述表面片材之非肌膚側之狀態下,在前述第二片材之非肌膚側之面上形成有使前述第二片材及前述表面片材一體地向肌膚側凹陷之多數壓縮部,故熱熔接性之第二片材與表面片材之熱熔接層(非肌膚側之層)藉由前述壓縮部而牢固地接合,從而使體液容易從表面片材轉移至配置於其下層側之第二片材。
此外,由於前述非熱熔接層與前述熱熔接層之間的接合係藉由水刺纏結等使彼此的纖維纏結來進行,因此可防止以接著劑等進行接合時體液之轉移受到該接著劑等阻礙,同時經由相互纏結之纖維,體液變得容易從非熱熔接層轉移至熱熔接層,且接合強度並非如此強,故具有在加熱或壓縮熱熔接層時,對非熱熔接層之加熱或壓縮之影響小等優點。
並且,前述熱熔接層係藉由長纖維的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因此體液容易順著延伸至非熱熔接層之長纖維擴散到熱熔接層。
此外,由於前述壓縮部係藉由從前述第二片材之非肌膚側之壓縮,將前述第二片材與構成表面片材之非肌膚側之層的熱熔接層熱熔接而固著,且表面片材及第二片材之積層體係肌膚側之面形成為平坦的面,因 此肌膚側之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之非熱熔接層在高溫加熱的狀態下不會被壓縮,並且可防止伴隨著加熱或壓縮,非熱熔接層之纖維纏結解開而發生不織布破損等狀況,同時可維持表面的平滑性,從而可防止肌膚觸感變差或強度降低。此外,前述壓縮部,係在第二片材之非肌膚側之面上以向肌膚側凹陷之狀態而形成,並在與下層側之吸收體之間形成有一空間,因此可防止被吸收體吸收之體液經由壓縮部而回滲至表面。
作為第2項之本發明,係提供如項1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二片材係以較前述熱熔接層更低的基重且更低的密度而形成。
上述第2項所記載之發明中,藉由以較前述表面片材之熱熔接層更低的基重且更低的密度來形成前述第二片材,從而使透過前述壓縮部之第二片材與熱熔接層之間的接合更加牢固。
作為第3項之本發明,係提供如第1或2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壓縮部係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的間斷的圖案而形成。
上述第3項所記載之發明中,為規定前述壓縮部之具體的圖案者。具體而言,前述壓縮部,係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的間斷的圖案而形成,藉此,可縮小壓縮部的整體面積,並可確實維持非熱熔接層的肌膚觸感(平滑性)及強度。
作為第4項之本發明,係提供如第1或2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壓縮部係包含沿著吸收性物品之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線狀圖案而形成。
上述第4項所記載之發明中,為規定前述壓縮部之其他具體 的圖案者。具體而言,前述壓縮部,係包含沿著吸收性物品之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線狀圖案而形成,藉此,體液容易沿著此線狀圖案的壓縮部擴散,並且體液可在第二片材之寬廣範圍中被吸收。
作為第5項之本發明,係提供如第1或2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壓縮部,係在與著用者的體液排出部相對應之區域中,以連續線或間斷線組成之線狀圖案而形成,至於在其他區域中,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的間斷的圖案而形成。
上述第5項所記載之發明中,為規定前述壓縮部之其他具體的圖案者。具體而言,前述壓縮部,係在與著用者的體液排出部相對應之區域中,以連續線或間斷線組成之線狀圖案而形成,至於在其他區域中,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的間斷的圖案而形成。藉此,在與著用者的體液排出部相對應之區域及其附近,體液容易沿著前述線狀圖案擴散,至於在其他區域中,肌膚觸感的良好程度不因間斷的圖案而降低。
作為第6項之本發明,係提供如第1或2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壓縮部係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並且在相鄰圖形之間配置有沿連接此等圖形間之方向延伸之線所成之圖案而形成。
上述第6項所記載之發明中,為規定前述壓縮部之其他具體的圖案者。具體而言,前述壓縮部,係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並且在相鄰圖形之間配置有沿連接此等圖形間之方向延伸之線所成之圖案而形成。藉此,體液因前述線狀的壓縮部而於平面方向上擴散,並且體液因前述圖形的壓縮部而轉移至下層側,故吸收效率進一步提升。
作為第7項之本發明,係提供如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記 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非熱熔接層係以棉纖維100重量%而形成。
上述第7項所記載之發明中,係藉由以棉纖維100重量%來形成前述非熱熔接層,從而表面片材之柔軟性或質感上特別優異。
作為第8項之本發明,係提供如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熱熔接層並不包含非熱熔接性之纖維。
上述第8項所記載之發明中,為了使前述熱熔接層與第二片材之間的接合強度更加牢固,而使前述熱熔接層為不包含纖維素系纖維等非熱熔接性的纖維之構成。
作為第9項之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係第1至8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
藉由使前述表面片材及前述第二片材之積層體通過表面平坦且未加熱之平面輥、及在表面上形成有對應於前述壓縮部之多數凸部的至少壓縮時加熱之凸輥之間,從而使前述第二片材及熱熔接層之熱熔接性纖維熱熔接接合,同時形成前述壓縮部。
上述第9項所記載之發明中,為形成前述壓縮部之第一製造方法,且使表面片材及第二片材在積層之狀態下通過平面輥與凸輥之間。藉此,表面平坦且肌膚觸感優異,並且可獲得表面片材之熱熔接層及第二片材在前述壓縮部中牢固地接合之表面片材及第二片材之積層體。
作為第10項之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係第1至8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
藉由使前述表面片材通過表面平坦且未加熱之平面輥、及在表面上形成有多數凸部的至少壓縮時加熱之凸輥之間,從而在前述表面片材之非肌 膚側之面上,形成前述熱熔接層及前述非熱熔接層一體地向肌膚側凹陷之多數中間壓縮部,之後,藉由使前述表面片材通過表面平坦且未加熱之第二平面輥、及在表面上形成有對應於前述壓縮部之多數凸部的至少壓縮時加熱之第二凸輥之間,從而使前述第二片材及熱熔接層之熱熔接性纖維熱熔接接合,同時形成前述壓縮部。
上述第10項所記載之發明中,藉由事先在表面片材上形成中間壓縮部,來提高非熱熔接層與熱熔接層之間的接合強度後,使表面片材及第二片材在積層之狀態下通過平面輥與凸輥之間。
如上所詳述,根據本發明,可在不降低棉的柔軟肌膚觸感下,提升吸收效率,並且不易發生回滲。
1:生理用衛生棉
2:背面片材
3:表面片材
4:吸收體
5:包覆片材
6:第二片材
7:側邊不織布
8:線狀彈性伸縮部材
10:非熱熔接層
11:熱熔接層
12:開孔
13:縱條
14:橫條
15:壓縮部
15’:中間壓縮部
20:平面輥
21:凸輥
22:凸部
23:平面輥
24:凸輥
25:凸部
26:第二平面輥
27:第二凸輥
28:凸部
【圖1】為本發明之生理用衛生棉1之一部分破裂展開圖。
【圖2】為圖1之II-II線箭頭視圖。
【圖3】為圖1之III-III線箭頭視圖。
【圖4】為壓縮部15附近的表面片材3及第二片材6之放大斷面圖。
【圖5】為表面片材3之放大平面圖。
【圖6】為示出壓縮部15的圖案之平面圖。
【圖7】為示出第一製造方法之斷面圖。
【圖8】為示出第二製造方法之斷面圖。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
<生理用衛生棉之基本構造之一例>
如圖1~圖3所示,本發明之生理用衛生棉1,主要係由背面片材2、表面片材3、吸收體4、包覆片材5、第二片材6、及側邊不織布7、7所構成;前述背面片材2係由聚乙烯片材等所構成之不透液性的背面片材;前述表面片材3係成為肌膚接觸面並使體液快速滲透;前述吸收體4係由插裝在前述兩片材2與3之間的棉狀紙漿或合成紙漿等所構成;前述包覆片材5係由皺紋紙或不織布等所構成,並將前述吸收體4的至少肌膚側之面及非肌膚側之面覆蓋,以保持前述吸收體4的形狀及提升擴散性;前述第二片材6係介在前述表面片材3與前述吸收體4之間;前述側邊不織布7、7係形成將前述吸收體4的略側緣部作為直立基端,且為了至少包含著用者的體液排出部H,而在前後方向上指定的區間內朝向肌膚側突出設置之左右一對立體摺邊BS、BS;並且,於吸收體4周圍的上下端緣部,藉由熱熔膠等接著劑及熱密封或超音波密封等接合手段將前述背面片材2與表面片材3之間的外緣部接合,此外,於吸收體4周圍的兩側緣部,藉由熱熔膠等接著劑及熱密封或超音波密封等接合手段將較吸收體4更向側面伸出之前述背面片材2與側邊不織布7接合。圖示例中,吸收體4為單層構造,但亦可為形成中高部之多層構造,此外,亦可為重疊相同大小及形狀的吸收體之多層構造。
前述背面片材2,係使用聚乙烯等至少具有阻水性之片材,但近年來,從防止不透氣之觀點而言,傾向於使用具有透濕性之片材。此阻水及透濕性片材,適宜使用:藉由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烴系樹脂中將無機填充劑熔融混煉以形成片材後,沿單軸或雙軸方向延伸而得之微多孔性片材。於背面片材2之非使用面側(外面)形成有一條或複數條的黏著劑層(未圖示),在裝著至身體時能將生理用衛生棉1固定在內褲上。前述背面片材2,亦可使用將塑膠膜與不織布積層而成之聚乙烯層壓不織布。
前述吸收體4能吸收並保持體液,且可使用於絨毛狀紙漿纖維中分散混入粉粒狀高吸水性聚合物所成者,或是可使用高吸水性聚合物介在配置於肌膚側之上層片材與配置於非肌膚側之下層片材之間的指定區域中之聚合物片材。
前述紙漿纖維,可列舉:從木材取得之化學紙漿、溶解紙漿等纖維素纖維所構成者,或嫘縈、醋酸酯等人工纖維素纖維所構成者,然而就功能及價格方面而言,相較於闊葉樹紙漿,更適宜使用纖維長度較長的針葉樹紙漿。前述紙漿纖維之基重係150~500g/m2,理想為250~400g/m2;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之基重係70~470g/m2,理想為140~240g/m2
前述高吸水性聚合物,可列舉例如:聚丙烯酸鹽交聯物、自交聯聚丙烯酸鹽、丙烯酸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交聯物之皂化物、異丁烯-無水順丁烯二酸共聚物交聯物、聚磺酸鹽交聯物、或聚氧化乙烯、聚丙烯醯胺等水膨潤性聚合物部分交聯者等。此等之中,理想為吸水量、吸水速度優異之丙烯酸或丙烯酸鹽系。前述具有吸水性能之高吸水性聚合物,可在製造過程中藉由調整交聯密度及交聯密度梯度來調整吸收倍率(吸水力)及吸收速 度。
圖示例中,表面片材3比吸收體4的寬度稍寬些許,僅止於覆蓋住吸收體4,且表面片材3的寬度方向之外側被從表面片材3的兩側部表面延伸存在之側邊不織布7(與表面片材3為不同部材)所覆蓋。前述側邊不織布7的寬度方向中央側部分形成立體摺邊BS。側邊不織布7,可因應防止體液滲透、或是提高肌膚觸感等目的而使用施予適當的撥水處理或親水處理之不織布素材。此種側邊不織布7,可使用將天然纖維、合成纖維或再生纖維等作為素材,再藉由適當的加工法所形成之不織布,惟理想係使用抑制基重且具透氣性之不織布,以消除粗糙感並防止不透氣。具體而言,理想使用基重為15~23g/m2而製作之不織布,並且為了確實防止體液滲透而適宜使用塗覆有矽系、或石蠟系等撥水劑等之撥水處理不織布。
如圖2及圖3所示,前述側邊不織布7,係將寬度方向之中間部靠外側部分在跨及從吸收體4之內側位置稍微超出吸收體側緣至背面片材2之外緣為止的範圍內,藉由熱熔膠等接著劑來接著。
另一方面,前述側邊不織布7之內側部分係大致反折成雙層,並且在此雙折片材內部,於其高度方向中間部有兩端或長邊方向之適宜位置已固定之一條或複數條(圖示例中為兩條)線狀彈性伸縮部材8、8,在兩端或長邊方向之適宜位置已固定之狀態下配設。如圖3所示,此雙折片材部分之前後端部以折疊的狀態固定於表面片材3側。
<表面片材>
前述表面片材3形成覆蓋吸收體4之肌膚側部分之肌膚接觸面,且如圖4所示,係由配設於肌膚側之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之非熱熔接層10、及 配設於非肌膚側之長纖維的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熱熔接層11組成,且前述非熱熔接層10與前述熱熔接層11構成彼此的纖維纏結而接合之多層構造。前述表面片材3,理想為前述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所構成之雙層構造,但亦可於其中間設有纖維素系纖維或合成纖維等所構成之中間層。
形成前述表面片材3的肌膚接觸面之非熱熔接層10,係以含有親水性的纖維素系纖維之不織布所構成。前述親水性的纖維素系纖維,可列舉:棉花纖維(棉纖維)或紙漿纖維等天然來源之纖維,及嫘縈纖維、醋酸酯纖維、萊賽爾纖維等人工纖維素系纖維。前述棉纖維,可使用棉花原棉、經精煉及漂白之棉纖維、或是經精煉及漂白後施予染色之棉纖維、經精煉及漂白之脫脂棉纖維、甚至是將已製成紗線或布帛之纖維解纖的再生毛等各種棉纖維,但為了提高下側層之片材中之液體吸收速度及擴散性,特別理想係使用將附著於棉纖維表面之棉蠟的天然油脂進行脫脂之脫脂棉纖維。
前述非熱熔接層10,特別理想係以棉纖維100重量%所成之水針不織布構成。透過僅由棉纖維構成,可獲得柔軟的肌膚觸感,且即便長時間裝著亦難以產生發癢或起疹等裝著時的肌膚問題。此外,水針不織布具有不使用接著劑、具柔軟性等優點。
為了能發揮纖維素系纖維的柔軟性及質感,前述非熱熔接層10之基重係10~30g/m2,理想為10~15g/m2。不織布之基重係裁切出尺寸為50mm×50mm(±2mm)的樣品,測定重量,再換算成每1m2的重量而求得。若不織布的部分區域中形成有多數開孔之情形,則使用未形成開孔之區域的不織布進行測定。此外,若不織布整面形成有多數開孔之情形,則裁切出多數不存在開孔之部分,使所裁切出之多數部分的合計面積為2500mm2 來測定合計重量,再除以合計面積即可求得基重。
形成前述表面片材3的非肌膚接觸面之熱熔接層11,係使用有孔或無孔的不織布。不織布之纖維素材中含有長纖維的熱熔接性纖維。前述熱熔接性纖維,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烴系、聚酯系、聚醯胺系等熱可塑性之合成纖維單體,除此之外,亦可於此等合成纖維中包含嫘縈或銅銨等再生纖維、棉等天然纖維,且亦可為包含此等合成纖維之芯鞘構造等所成之複合纖維。前述熱熔接層11由含有合成纖維之不織布構成,藉此可透過熱熔接性纖維之熱熔融來提高接合性,且熱熔接層11不易保持液體,改善對下層側之通液性,並且可使體液保持在熱熔接層11中而回滲至肌膚側之現象不易發生。
構成前述熱熔接層11之不織布,係使用藉由能獲得長纖維不織布之紡黏法或熔噴法等紡絲直結法所形成之不織布,特別理想係使用由無端的連續長絲形成纖維網之紡黏不織布。藉由以長纖維的熱熔接性纖維構成前述熱熔接層11,構成熱熔接層11之長纖維容易進入非熱熔接層10的纖維網內,體液順著延伸至此非熱熔接層10之長纖維而容易擴散至熱熔接層11中。
為了使體液容易從前述非熱熔接層10轉移至熱熔接層11,亦可將親水劑外添塗佈於前述熱熔接層11。對於前述熱熔接層11塗佈親水劑,若前述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之間的接合是由水刺纏結來進行之情形,為了防止親水劑於水刺纏結時流落下來,理想係在由水刺纏結將此等接合後,再施於熱熔接層11的外面,但若前述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之間的接合是由針刺來進行之情形,則在與非熱熔接層10之接合前 或接合後皆可。
前述熱熔接層11,可為不包含非熱熔接性的纖維之構成,前述非熱熔接性的纖維具體而言係上述纖維素系纖維;亦可為僅由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前述熱熔接性纖維具體而言係合成纖維。如將在後段詳述之內容,此熱熔接層11,係在壓縮部15中與下層側之第二片材6熱熔接,因此不包含非熱熔接性的纖維而僅由合成纖維構成,藉此在壓縮部15中可易於進行熱熔接,並提高熱熔接層11與第二片材6之間的接合強度。
前述熱熔接層11的基重,理想係大於前述非熱熔接層10的基重,具體而言,係10~40g/m2,理想為15~20g/m2。藉由使熱熔接層11的基重大於非熱熔接層10的基重,當邊加熱邊壓縮第二片材6及熱熔接層11時,便減小對非熱熔接層10之影響。
前述非熱熔接層10與前述熱熔接層11之間理想係藉由指定的接合法進行接合。若不接合各層10、11而僅在積層的狀態下設置之情形,則由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之非熱熔接層10的強度變弱且容易破裂,因此並不理想。亦即,藉由將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接合,從而使非熱熔接層10藉由熱熔接層11而被補強,從可防止表面片材3破裂之觀點而言為理想。此外,當表面片材設為相同基重之情形下,與僅以非熱熔接層10構成之情形相比,藉由為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之積層構造,可減少比合成纖維更昂貴的纖維素系纖維的使用量,因此從可抑制表面片材3的成本之觀點而言,成為接合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之積層構造為理想。
前述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之間之接合,理想係不經 由接著劑等接合,而是使彼此的纖維纏結而接合。藉由使此等的纖維彼此纏結而接合,與藉由接著劑等接合之情形相比,由於接著劑等容易阻礙體液轉移的部材並不介在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之間,因此體液可容易從非熱熔接層10轉移至熱熔接層11,並且體液經由彼此纏結之纖維而容易從非熱熔接層10轉移至熱熔接層11。此外,透過纖維纏結而接合之接合強度並不會變得太強,故在加熱及壓縮熱熔接層11時,具有非熱熔接層10受到加熱及壓縮的影響較小之優點。此種經纖維纏結之接合法,有噴射出高壓水流使纖維之間纏結之水刺纏結法,或藉由針刺使纖維之間機械纏結之穿刺法等。
然而,如圖5所示,為了提高透液性,前述表面片材3之至少非熱熔接層10,理想係至少在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中設有貫通裡外之多數開孔12、12......。具體而言,前述開孔12可在水針製造時之水刺纏結步驟中,藉由使纖維材料負載於網眼狀支撐體而形成。此種情形下,透過變更所使用之網眼的條件,可調整各個開孔尺寸、開孔率。當然,亦可對製造後的不織布施予打孔(穿孔)加工以形成開孔。前述開孔12雖可設於整體表面片材上,但設於至少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中較佳。理想係設於包含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且於製品長度方向上為吸收體長度的15%以上,於製品寬度方向上為吸收體寬度的50%以上之區域中;進一步理想係設於包含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且於製品長度方向上為吸收體長度的50%以上,於製品寬度方向上為吸收體寬度的70%以上之區域中。若開孔12之形成區域於製品長度方向上未滿吸收體長度的15%且於製品寬度方向上未滿吸收體寬度的50%之情形下,則會發生無法覆蓋 住體液排出範圍之事態,體液將會殘留在表面片材3上且會感覺到濕黏感,並且容易產生發癢或起疹等裝著時的肌膚問題。前述開孔12,係可僅設於非熱熔接層10,亦可設於非熱熔接層10及熱熔接層11兩者。
如圖5所示,前述開孔12係在生理用衛生棉1之長邊方向上以長的縱長形狀形成。因此,相較於圓形的開孔,液體更容易滲透,故經由此開孔12,體液更容易通過表面片材3,從而降低在表面片材3的保水。此外,體液通過開孔12時,液體變形為縱長同時穿透過去,因此體液的擴散方向可控制在衛生棉長邊方向上,並可抑制朝橫向的擴散,而難以發生側漏。此外,在水針之情形下,開孔形狀難以一致,但前述開孔12之形狀大致成為矩形~倒角之長孔形狀或橢圓形狀之類的形狀。
前述開孔12之尺寸,係在生理用衛生棉1之長邊方向上的長度L1為0.5~4.0mm,理想為1.0~3.0mm;在生理用衛生棉1之寬度方向上的長度L2為0.5~1.5mm,理想為0.5~1.0mm。開孔12之尺寸若未滿0.5mm,則體液難以通過,並且因纖維起毛而難以形成明確的開孔;開孔12之最大尺寸若超過4.0mm,則導致液體會從開孔12回滲以及吸收體4構成素材之表面露出。此外,前述L1與L2之比(L1/L2),係1.2~5.0,理想為2.0~3.0。前述開孔12之面積A,係0.3~3.0mm2,理想為0.4~2.5mm2。進一步,開孔率係15~45%,理想為17~30%,進一步理想為18~25%。前述開孔12之尺寸,沒有必要整個全體皆一致,只要係在上述範圍內,則能以任意尺寸形成。
如圖5所示,前述表面片材3之至少非熱熔接層10,理想係具有藉由前述棉纖維而形成有沿著生理用衛生棉1之長邊方向延伸並於 寬度方向上空出間隔而形成之多數縱條13、13......,及沿著生理用衛生棉1之寬度方向延伸並於長度方向上空出間隔而形成之連接相鄰的前述縱條13、13之間之多數橫條14、14......,並且在被前述縱條13及橫條14所包圍之部分中形成有前述開孔12之構造。
前述縱條13之寬度W1,係0.3~2.5mm,理想為0.4~2.3mm;前述橫條14之寬度W2,係0.1~1.6mm,理想為0.1~1.4mm。此外,前述寬度W1與W2之比(W1/W2),係1.2~3.0,理想為1.5~2.0。藉由使前述縱條13之寬度W1大於橫條14之寬度W2,容易發生沿著縱條13向生理用衛生棉1之長邊方向之液體擴散。
前述縱條13,係比橫條14纖維量更多且更高密度地形成。藉此,僅前述縱條13部分會與肌膚接觸,減少與肌膚接觸之面積,從而即便長時間著用也能夠不易產生發癢或起疹等裝著時的肌膚問題,同時在排液後亦可減輕濕黏感。此外,體液通過表面片材3時,藉由纖維的毛細管現象,而容易發生沿著相對高密度的前述縱條13向生理用衛生棉1之長邊方向擴散。進一步,由於通過前述開孔12之體液與滲透表面片材3之體液的擴散方向在生理用衛生棉1之長邊方向上一致,因此會被通過前述開孔12之體液吸引而滲透表面片材3之縱條13,故表面片材3的殘留液體受到極力抑制。
前述纖維量之測定,可根據JIS P 8207:2009的「紙漿-篩分測試方法」進行。此外,前述密度之測定,可使用自動厚度測定器(加多技術有限公司製之手提壓縮測試機,KES-G5)來自動測定厚度T0(荷重:0.5gf/cm2),並從基重/T0算出。
於前述表面片材3之至少非熱熔接層10中至少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上外添塗佈有撥水劑為理想。撥水劑,可在石蠟系、矽系等習知撥水劑之中適當選擇並使用對肌膚刺激性小的撥水劑,但進一步理想係適當選擇並使用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醯胺、硬脂酸鋅、硬脂酸鈣、硬脂酸二乙醇醯胺、硬脂酸鎂等刺激性小的油脂。其中,特別理想係硬脂酸甘油酯。當生理用衛生棉1中使用由硬脂酸甘油酯所成之撥水劑之情形,相對於纖維100重量份,其塗佈量理想為0.05~1.50重量份(如塗佈兩面之情形便為兩面的塗佈量合計)。進一步理想的塗佈量係0.03~1.50重量份。撥水劑塗佈量若未滿0.05重量份,則撥水效果有時會不足,若超過1.50重量份,則撥水性過高,反而會使水分難以滲透。
對前述非熱熔接層10塗佈撥水劑,於前述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之間的接合係藉由水刺纏結進行之情形,為了防止撥水劑於水刺纏結時流落下來,理想係在由水刺纏結將此等接合後,再施於非熱熔接層10的外面,但於前述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之間的接合是藉由針刺來進行之情形,則在與熱熔接層11之接合前或接合後皆可。
前述撥水劑,在前述非熱熔接層10之肌膚接觸面及非肌膚接觸面(吸收體4側之面)之中,可僅塗佈於肌膚接觸面,亦可塗佈於肌膚接觸面與吸收體4側之面兩面,但理想係至少從後述之吸水量測試中求得之吸水量在0.03g以下,適宜在0.02g以下。
前述表面片材3之吸水量,係由以下步驟而求得。(1)準備邊長為10cm之正方形的樣品並測定其重量(A)。(2)以表面平滑之側朝上的方式重疊三張邊長為10cm之正方形的濾紙,並於其上放置前述樣品。 (3)於所放置之樣品上滴下3ml的常溫自來水,並放置5分鐘。(4)測定放置5分鐘後的樣品重量(B)。(5)由(B)-(A)=吸水量(g),求得表面片材3之吸水量(保水量)。
前述撥水劑之塗佈方法,可適當使用轉印、噴霧、刷塗、含浸、浸漬等習知方法。當片材的兩面吸水度具有差異之情形,理想可使用轉印塗佈方法。
從製造效率之觀點而言,前述撥水劑,理想係整面塗佈,但至少在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上塗佈即可,僅塗佈於接收排泄液之部分亦可。
<第二片材>
前述第二片材6,係在前述表面片材3與吸收體4之間,並配設為與前述表面片材3的非肌膚側相鄰。亦即,配設為構成表面片材3的非肌膚側之層之熱熔接層11的非肌膚側之面與第二片材6的肌膚側之面彼此面對面。前述第二片材6,理想係具有與表面片材3大致相同形狀的平面形狀。此第二片材6如後述,係藉由壓縮部15中之熱熔接而接合至前述透液性表面片材3之熱熔接層11。
前述第二片材6,係與前述表面片材3之熱熔接層11同樣地使用有孔或無孔的不織布。不織布之纖維素材,係含有合成纖維。例如聚乙烯或聚丙烯等烯烴系、聚酯系、聚醯胺系等熱可塑性的合成纖維,除此之外,亦可在此等合成纖維中含有嫘縈或銅銨等再生纖維、棉等天然纖維。前述不織布,係可使用經水針法、紡黏法、熱黏合法、熔噴法、針軋法等合適的加工法所得之不織布。
前述第二片材6,理想係不含有非熱熔接性的纖維,具體而言是不含有上述纖維素系纖維,而理想係僅由熱熔接性纖維構成,具體而言是僅由合成纖維構成。如將在後段詳述之內容,此第二片材6,由於係在壓縮部15中與上層側的表面片材3之熱熔接層11熱熔接,因此若含有非熱熔接性的纖維,則難以在壓縮部15中進行熱熔接,並且有第二片材6與熱熔接層11之間的接合強度降低之虞。前述第二片材6之熱熔接性纖維與前述熱熔接層11之熱熔接性纖維,理想為具有大致相同程度的熔點之纖維素材,特別理想係兩者的纖維素材為相同。
前述第二片材6,理想係以比前述熱熔接層11更低的基重且更低的密度形成。藉此,當施加將於後段詳述之壓縮部15時,第二片材6容易接合至熱熔接層11,並且熱熔接層11之一部分纖維進入第二片材6之纖維間,使體液容易從熱熔接層11轉移至第二片材6。前述第二片材6之基重係13~35g/m2,理想為13~18g/m2
前述第二片材6,理想係使用對於體液具有親水性之素材纖維。具體而言,可使用藉由親水化劑對合成纖維進行表面處理以賦予親水性之纖維。前述第二片材6,理想係比表面片材3之熱熔接層11更加提高親水性。
<壓縮部>
如圖4所示,於前述第二片材6之非肌膚側之面上,形成有藉由從前述第二片材6之非肌膚側壓縮而使前述第二片材6及表面片材3一體地向肌膚側凹陷之多數壓縮部15、15......。前述壓縮部15,係在將第二片材6積層於表面片材3之非肌膚側(熱熔接層11之外面側)之狀態下,藉由從 前述第二片材6之非肌膚側壓縮之同時施加熱或超音波,從而使前述熱熔接層11及第二片材6之熱熔接性纖維熔融並固化,保形壓縮狀態,藉此形成凹陷部。此壓縮部15中熱熔接層11與第二片材6被牢固地固著,使表面片材3與第二片材6一體化。前述表面片材3及第二片材6之積層體,係肌膚側之面形成為平坦的面,並於非肌膚側之面形成有多數與前述壓縮部15......相對應之凹陷部。
如此,表面片材3與第二片材6藉由前述壓縮部15而牢固地固著,因此表面片材3及第二片材6之間沒有間隙地密著,使此等層間不會發生積液等,體液容易從表面片材3轉移至第二片材6。
此外,前述壓縮部15係藉由從第二片材6之非肌膚側壓縮而形成,因此肌膚側之非熱熔接層10不會在高溫狀態下進行如凹凸加工,可防止因高溫狀態下的壓縮而導致纖維纏結解除及伴隨而來的不織布的破損等,並可維持表面的平滑性,從而可防止肌膚觸感變差或強度降低。
如圖1及圖6(A)所示之實施型態例中,前述壓縮部15係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的間斷的圖案而形成。圖1及圖6(A)中,由圓形的圓點構成之壓縮部15,係空出指定的間隔而交錯狀配置。前述壓縮部15之配置,亦可為沿著生理用衛生棉1之寬度方向及長邊方向以指定的間隔配置之規則格狀。
此外,如圖1及圖6(A)所示之實施型態例中,由圓形的圓點構成之壓縮部15被施加至幾乎整個表面片材3,但僅施加至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等必要區域而不施加至其他區域亦可。藉此,在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中,體液從表面片材3至第二片材6之轉移可順利 地進行,至於在其他區域中,可防止因壓縮而導致片材變硬,並且可更進一步感受到纖維素系纖維的柔軟質感。
前述壓縮部15之尺寸,係0.5~10mm,理想為0.5~2mm。若小於0.5mm,則熱熔接層11與第二片材6之每一處壓縮部15的接合強度變小,熱熔接層11與第二片材6之間的密著性降低,從而使體液的轉移難以順利地進行。另一方面,若大於10mm,則容易感受到壓縮部15的硬度,且有裝著感變差之虞。
前述壓縮部15之平面形狀,於圖1及圖6(A)所示之例中為圓形,但亦可為如圖6(B)所示之十字形圖形,當形成為十字形之情形下,透過沿四方延伸之線狀部分,體液容易向四方擴散,從而抑制體液集中在特定區域上,並可提升吸收效率。此外,雖未圖示,但亦能以橢圓形、多邊形、星形、或心形等任意的圖形形成。
如圖1所示,在前述壓縮部15......以間斷的圖案形成之情形下,相鄰之壓縮部15、15之間隔B係3~15mm,理想為5~10mm。此間隔B若小於3mm,則壓縮部15、15過於接近,將導致表面片材3變硬。另一方面,若大於15mm,則熱熔接層11與第二片材6之間的密著性降低,而使體液的轉移難以順利地進行。此間隔B,在圖1所示之例中跨及整面大致為固定,但亦可隨區域而改變。例如,在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中,為了提高熱熔接層11與第二片材6之間的密著性以便體液容易轉移,可相對縮小前述間隔B,至於在其他區域中,為了維持柔軟的觸感,可相對增大前述間隔B。此外,亦能以與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為中心,越往生理用衛生棉1之外緣側,便逐漸增大間隔B。
若借助圖6來說明前述壓縮部15......之圖案的變形例,則如圖6(C)所示,前述壓縮部15......亦可包含沿著生理用衛生棉1之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線狀圖案而形成。圖示例中,前述線狀圖案由在寬度方向上重複凹凸之波浪線組成,且此波浪線在寬度方向上以指定的間隔配置複數個,並且於向波浪線之寬度方向之凸部及凹部的中央部上,各別配置有與前述波浪線隔開並獨立之圓形的壓縮部。如此,藉由設有沿著衛生棉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線狀的壓縮部,使體液容易沿著此線狀圖案的壓縮部擴散,並且體液可在第二片材6之寬廣範圍中被吸收。此外,藉由以在寬度方向上重複凹凸之波浪線來形成前述線狀圖案的壓縮部,與以沿著長邊方向之直線來形成之情形相比,其距離更長,且體液可在第二片材6之更寬廣的範圍中擴散。進一步,於波浪線之凸部及凹部的中央部上,形成有各別獨立之圓形的壓縮部,因此體液容易經由此圓形的壓縮部而轉移至第二片材6,故體液難以滯留在凸部及凹部中。
前述壓縮部15......之其他變形例,如圖6(D)所示,在與著用者的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及其附近,係以連續線或間斷線組成之線狀圖案而形成,至於在其他區域中,係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的間斷的圖案而形成。圖示例中,前述線狀圖案雖係形成為沿近乎正交之兩方向延伸的複數直線相交之斜格子狀,但並不限於此,只要會形成為線狀,則以直線、曲線、波浪線等形成亦可。將線狀圖案的壓縮部15配置在與著用者的體液排出部H相對應之區域上,藉此,體液在此區域中沿著前述線狀圖案於平面方向上迅速擴散,使體液可在更寬廣的範圍中被吸收。此外,藉由在其他區域中以間斷的圖案來配置壓縮部15,良好的肌膚觸感不會降低。
此外,前述壓縮部15......之其他變形例,如圖6(E)所示,係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圓形的壓縮部,並且在相鄰之圓形的壓縮部之間配置有沿連接此等壓縮部之方向延伸之線狀壓縮部的圖案而形成。藉此,透過前述線狀圖案的壓縮部而使體液於平面方向上擴散之同時,透過前述圖形的壓縮部而使體液轉移至下層,因此吸收效率進一步提升。前述圖形的壓縮部中為了使體液確實轉移至下層側,前述線狀圖案的壓縮部理想係與前述圖形的壓縮部隔開,其分隔距離理想為約1~10mm。
從提高第二片材6與熱熔接層11之間的接合強度以便體液容易轉移,並且裝著感不會因壓縮部15的硬度而變差之觀點而言,多數壓縮部15、15......之合計面積佔前述第二片材6之面積之比例之壓紋率係1~20%,理想為6~15%。
如圖4所示,前述壓縮部15之壓縮深度理想係至非熱熔接層10的中間位置,以使大部分非熱熔接層10,理想為其厚度的一半以上不會被壓縮。藉此,即便在施加壓縮部15之部分中,非熱熔接層10之肌膚側之面仍可充分保持柔軟的質感。在壓縮部15中,當壓縮時底部的熱熔接層11及第二片材6之熱熔接性纖維熔融並固化,從而保持指定的凹陷形狀。此外,熔融之部分熱熔接性纖維在壓縮部15的底部流入非熱熔接層10的纖維間並固化,從而可提高熱熔接層11與非熱熔接層10之間的接合強度。
藉由施加前述壓縮部15,非熱熔接層10於非肌膚側之一部分被壓縮,纖維密度提高。因此,透過纖維的密度差所帶來的毛細管作用,使得被非熱熔接層10吸收之體液容易被壓縮部15吸引,且此被壓縮部15吸引之體液因壓縮加工所帶來的各層間的纖維纏結或纖維密度差而容易轉 移至第二片材6。因此,藉由施加前述壓縮部15,亦具有非熱熔接層10中表面上的殘留液體減少而可降低濕黏感,並且可防止因不透氣而起疹之優點。
<製造方法>
接著,說明前述生理用衛生棉1之製造方法。於此,詳細說明本發明特徵之形成前述壓縮部15之方法。其他步驟與一般製造生理用衛生棉之方法相同。
第一型態例,如圖7所示,可列舉藉由使表面片材3及第二片材6之積層體通過表面平坦且未加熱之平面輥20、及在表面上形成有對應於前述壓縮部15......之多數凸部22、22......的至少壓縮時加熱之凸輥21之間,從而使前述第二片材6及熱熔接層11之熱熔接性纖維熱熔接接合,同時形成前述壓縮部15......之方法。
藉此,可獲得表面片材3之肌膚側之面平坦且肌膚觸感優異,並且表面片材3之熱熔接層11與第二片材6在前述壓縮部15中被牢固地接合之表面片材3及第二片材6之積層體。此外,由於使用平面輥20作為與表面片材3之非熱熔接層10對向之輥,因此來自非熱熔接層10側之部分壓縮力未起作用,並且不加熱前述平面輥20,僅加熱凸輥21並進行壓縮,故可防止因壓縮時之加熱或壓縮加工使非熱熔接層10之纖維纏結解開而發生不織布破損等狀況,同時可維持非熱熔接層10表面的平滑性,從而可防止肌膚觸感變差或強度降低。
接著,第二型態例,如圖8所示,可列舉藉由使非熱熔接層10及熱熔接層11之雙層構造所成之表面片材3通過表面平坦且未加熱之 平面輥23、及在表面上形成有多數凸部25、25......的至少壓縮時加熱之凸輥24之間,從而在表面片材3之非肌膚側之面上,形成熱熔接層11及非熱熔接層10一體地向肌膚側凹陷之多數中間壓縮部15’、15’......,之後,藉由使前述表面片材3通過表面平坦且未加熱之第二平面輥26、及在表面上形成有對應於前述壓縮部15......之多數凸部28、28......的至少壓縮時加熱之第二凸輥27之間,從而使第二片材6及熱熔接層11之熱熔接性纖維熱熔接接合,同時形成前述壓縮部15之方法。
第二型態例中,藉由事先於表面片材3上形成中間壓縮部15’......來提高非熱熔接層10與熱熔接層11之間的接合強度。之後,在表面片材3與第二片材6積層之狀態下形成壓縮部15。此壓縮部15......,係可施加在前述中間壓縮部15’......之凹陷部,亦可施加在中間壓縮部15’......以外的部位。
3:表面片材
6:第二片材
10:非熱熔接層
11:熱熔接層
15:壓縮部

Claims (10)

  1. 一種吸收性物品,其吸收體介在表面片材與背面片材之間,其特徵係前述表面片材,係由配設於肌膚側之纖維素系纖維所構成之非熱熔接層、及配設於非肌膚側之長纖維的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熱熔接層組成,且前述非熱熔接層與前述熱熔接層係彼此的纖維纏結而接合;在前述表面片材之非肌膚側上,配設有熱熔接性纖維所構成之第二片材,在前述第二片材之非肌膚側之面上,形成有藉由從前述第二片材之非肌膚側壓縮而使前述第二片材及前述表面片材一體地向肌膚側凹陷之多數壓縮部,前述壓縮部中,前述熱熔接層與前述第二片材彼此固著,且前述表面片材及前述第二片材之積層體係肌膚側之面形成為平坦的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第二片材,係以較前述熱熔接層更低的基重且更低的密度而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壓縮部,係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的間斷的圖案而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壓縮部,係包含沿著吸收性物品之長邊方向連續延伸之線狀圖案而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壓縮部,係在與著用者的體液排出部相對應之區域中,以連續線或間斷線組成之線狀圖案而形成,至於在其他區域中,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的間斷的圖案而形成。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壓縮部,係以空出間隔來配置多數圖形,並且在相鄰圖形之間配置有沿連接此等圖形間之方向延伸之線所成之圖案而形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非熱熔接層係以棉纖維100重量%而形成。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其中,前述熱熔接層並不包含非熱熔接性之纖維。
  9. 一種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藉由使前述表面片材及前述第二片材之積層體通過表面平坦且未加熱之平面輥、及在表面上形成有對應於前述壓縮部之多數凸部的至少壓縮時加熱之凸輥之間,從而使前述第二片材及熱熔接層之熱熔接性纖維熱熔接接合,同時形成前述壓縮部。
  10. 一種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一項所記載之吸收性物品之製造方法,其特徵係藉由使前述表面片材通過表面平坦且未加熱之平面輥、及在表面上形成有多數凸部的至少壓縮時加熱之凸輥之間,從而在前述表面片材之非肌膚側之面上,形成前述熱熔接層及前述非熱熔接層一體地向肌膚側凹陷之多數中間壓縮部,之後,藉由使前述表面片材通過表面平坦且未加熱之第二平面輥、及在表面上形成有對應於前述壓縮部之多數凸部的至少壓縮時加熱之第二凸輥之間,從而使前述第二片材及熱熔接層之熱熔接性纖維熱熔接接合,同時形成前述壓縮部。
TW109108633A 2019-03-22 2020-03-16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TW2020348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54527 2019-03-22
JP2019054527A JP7209565B2 (ja) 2019-03-22 2019-03-22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4874A true TW202034874A (zh) 2020-10-01

Family

ID=72556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08633A TW202034874A (zh) 2019-03-22 2020-03-16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209565B2 (zh)
TW (1) TW202034874A (zh)
WO (1) WO202019547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50090A (en) 2006-12-12 2013-11-29 Uni Charm Corp Composite sheet and absorbent article using the composite sheet
JP5139050B2 (ja) 2007-12-25 2013-02-06 花王株式会社 使い捨てトレーニングパンツ
JP5809784B2 (ja) * 2010-06-28 2015-11-11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EP2901993B1 (en) 2014-01-31 2016-09-14 Ontex BVBA Undulated structure for an absorbent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95479A1 (ja) 2020-10-01
JP2020151341A (ja) 2020-09-24
JP7209565B2 (ja) 2023-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5521B (zh) 吸收性物品
TWI722139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8697561B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7038925A5 (zh)
TWI230601B (en) Absorptive composite sheet and absorptive article using this sheet
JP2017176315A5 (zh)
JP6479520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7030136A1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8180600A1 (ja) 吸収性物品
CN111867537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JP6329983B2 (ja) 吸収性物品
JP4979761B2 (ja) 吸収性物品
WO2017034016A1 (ja) 吸収性物品
JP6411137B2 (ja) 吸収性物品
JP6668522B2 (ja) 吸収性物品
TW202034874A (zh) 吸收性物品及其製造方法
WO2006038264A1 (ja) 吸収性物品
JP6585785B2 (ja) 吸収性物品
JP7351689B2 (ja) 吸収性物品
JP3231637U (ja) 吸収性物品の吸収体
JP2007037677A (ja) 吸収性物品
JP2021049272A (ja) 吸収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