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33405A - 車輛之把手的握把端子安裝結構 - Google Patents

車輛之把手的握把端子安裝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33405A
TW202033405A TW108145524A TW108145524A TW202033405A TW 202033405 A TW202033405 A TW 202033405A TW 108145524 A TW108145524 A TW 108145524A TW 108145524 A TW108145524 A TW 108145524A TW 202033405 A TW202033405 A TW 2020334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crew
support unit
grip terminal
screw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45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29826B (zh
Inventor
岸昇示
大谷貴之
村田敏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洋電裝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洋電裝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洋電裝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33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33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29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29826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1/00Steering devices
    • B62K21/12Handlebars; Handlebar stems
    • B62K21/125Extensions; Auxiliary handleb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把手中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能夠改善握把端子的維修便利性。中空形狀的手把有L形溝槽。該L形溝槽由第一溝槽部及第二溝槽部所構成,該第一溝槽部係以從一開口端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該手把的縱向中,該第二溝槽部係實質上形成在該手把之周向且鄰接該第一溝槽部。在該螺絲支撐單元之該突出部與該第二溝槽部卡合的狀態下將該螺絲旋入該螺絲支撐單元,藉此將該握把端子及該螺絲支撐單元固定於該手把。

Description

車輛之把手的握把端子安裝結構
本發明係有關於車輛之把手的握把端子安裝結構。
照慣例,車輛的把手備有手把(handlebar,又稱操控管(handle pile)),且在手把之一端裝設一握把端子(bar end,又稱抓握端子(grip end))。一般而言,該握把端子用一安裝螺絲緊固於設在該手把內的一螺絲支撐件。不過,由於該螺絲支撐件用壓入配合或焊接安裝於該手把中,因此除了例如易安裝性的生產性低外,維修不易。特別是,甚至在螺絲支撐件中的螺絲孔因為車輛摔倒或其類似者而受損時,無法輕易更換該螺絲支撐件。
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報第2013-6431號揭露一種把手,其係藉由使從內重錘(螺絲支撐件)突出的止銷(stop pin)與該手把的貫通孔卡合,且用螺絲使外重錘(握把端子)緊固於該內重錘從該手把部份突出的小直徑部份中。在此把手中,使該小直徑部份與該外重錘緊固在一起的力係使得該手把部份地被該止銷及該外重錘夾住。
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報第2012-250589號揭露一種配置,其中,裝在螺帽構件(螺絲支撐件)上之安裝構件的舌狀部與操控管的定位孔卡合,並且用重錘固定螺栓(weight fixing bolt)使螺帽構件與把手重錘(握把端子)緊固在一起的力係使得該操控管被該舌狀部與該把手重錘夾住。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報第H02-54794號揭露一種配置,其中,和螺帽(螺絲支撐件)卡合的橡膠構件之擴大部與手把的溝槽卡合在一起,並且用螺栓使螺帽與平衡重錘(握把端子)緊固在一起的力係使得該手把被該擴大部與該平衡重錘夾住。
不過,根據揭露於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報第2013-6431號的配置,因為需要在將止銷插入貫通孔之後將止銷旋入貫通孔,因此組裝很複雜,此外,因為不但需要拔出螺絲還需要拔除止銷以便移除內重錘,因此維修不容易。此外,根據揭露於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開報第2012-250589號的配置,由於特殊之配置因而維修很複雜,在該特殊之配置中,係將螺帽構件、安裝構件及動態減振器組配成為集成式總成。此外,根據揭露於日本早期公開專利公開報第H02-54794號的配置,必須形成溝槽於手把內。此外,由於橡膠構件的擴大部被塞入溝槽,因此難以移除與橡膠構件卡合的螺帽,從而維修不容易。
本發明係改善握把端子的維修便利性。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把手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包含:手把,其具有中空形狀且具有一開口端;螺絲支撐單元,其具有突出部且 被插入該手把;握把端子,其配置在該手把之該開口端側;以及螺絲,其經由該握把端子旋入該螺絲支撐單元;其中,在該手把中形成L形溝槽,該L形溝槽係由第一溝槽部與第二溝槽部構成,該第一溝槽部係以從該開口端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該手把的縱向上,該第二溝槽部係實質上形成在該手把的周向且鄰接該第一溝槽部,而在該螺絲支撐單元之該突出部與該第二溝槽部卡合的狀態下將該螺絲旋入該螺絲支撐單元,藉此將該握把端子及該螺絲支撐單元固定於該手把。
根據本發明,握把端子的維修便利性被改善。
從以下示範具體實施例的說明(參考附圖)可明白本發明的進一步特徵。
10:握把端子
11:肋條
12:孔
20:螺絲支撐單元
21:螺絲孔
22:溝槽
23:突出部/螺絲支撐件
24、25:螺絲孔
30:手把
31:第一溝槽部
32:第二溝槽部
32a:端面
33:開口端
34:主體部
35:電子元件
36:貫通孔
51、52:螺絲
53:彈性構件
53a:孔
54:螺絲
100:把手
CL:餘隙
G1、G2、L1:L形溝槽
X1:中心軸線
第1圖的展開透視圖顯示根據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所應用的把手之主要部件。
第2圖顯示把手在處於組裝狀態時之一端部的側視圖。
第3圖顯示把手在處於組裝狀態時之該端部的縱向剖面圖。
第4圖的縱向剖面圖顯示根據第一具體實施例之變化例的把手的一端部。
第5圖的縱向剖面圖顯示根據第二具體實施例之把手的一端部。
第6圖的展開透視圖顯示根據第三具體實施例之把手的主要部件。
第7圖的展開透視圖顯示根據第三具體實施例之變化例之把手的一端部。
以下參考附圖描述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
第1圖的展開透視圖顯示根據第一具體實施例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所應用的把手之主要部件。此把手100裝在例如車輛中。在本具體實施例中,係將在右手側的把手100描述為典型實施例,且左把手與把手100以對稱方式組配。應用本具體實施例的車輛不一定是兩輪車輛,也可應用於例如越野車的三輪車輛及四輪車輛,只要它們的把手具有桿狀端子即可。第2圖顯示把手100在處於組裝狀態時之一端部的側視圖。
該把手主要由握把端子10、螺絲支撐單元20、手把30、以及設於把手100之一端附近的螺絲51構成。握把端子10、螺絲支撐單元20及手把30用金屬或樹脂組配成為集成單元(integral unit)。手把30具有中空形狀(管形),其縱向為中心軸線X1且在自由端部有開口端33。兩個L形溝槽G(G1、G2)形成在手把30中。稍後會對L形溝槽G1及G2進行描述。
螺絲支撐單元20具有與中心軸線X1實質平行的溝槽22,以及在周向鄰接溝槽22的突出部23。兩對溝槽22與突出部23在相對於中心軸線X1互相對稱的位置處形成(只顯示突出部23中之一者)。突出部23從螺絲支撐單元20的外周面向外突出。供螺絲51插入的螺絲孔21在 螺絲支撐單元20的中心形成。除突出部23以外,螺絲支撐單元20被插入手把30中。
握把端子10配置在手把30的開口端33側。握把端子10具有將會各自與兩個溝槽22卡合的兩個肋條11(只顯示肋條11中之一者)。肋條11在與中心軸線X1實質平行的方向延伸。供螺絲51插入的孔12形成於握把端子10的中心。
第3圖為沿著中心軸線X1繪出的縱向剖面圖,其顯示把手100在處於組裝狀態時的端部。電子元件35安裝於手把30內部。電子元件35例如為油門感測器(加速器位置感測器)。第3圖顯示在中心軸線X1與突出部23之間穿過的部份剖面。以下參考第1圖至第3圖描述L形溝槽G1及G2。L形溝槽G1及L形溝槽G2設在相對於中心軸線X1呈對稱的位置。它們有相同的配置,因此以下只描述作為典型實施例的L形溝槽L1。
L形溝槽L1由以下兩者構成:第一溝槽部31,其係以從開口端33延伸的方式形成在手把30的縱向(中心軸線X1的方向)上;以及第二溝槽部32,其係實質上形成在手把30的周向上。從側邊觀看時,L形溝槽L1有L形狀。第一溝槽部31的寬度(在手把30之周向的空間)等於或大於握把端子10之肋條11的寬度且比突出部23在手把30之周向的長度長。第一溝槽部31的寬度大體等於螺絲支撐單元20之溝槽22的寬度。在手把30的縱向中,第二溝槽部32的寬度等於或大於螺絲支撐件23之突出部23的長度。第二溝槽部32在手把30的縱向上與開口端33相反的端面為端面32a。
應注意,在實質上為手把30的周向上,第二溝槽部32從各個L形溝槽G1及G2之第一溝槽部31延伸的方向可與顯示於第2圖的方向相反。換言之,從側邊觀看時,各個L形溝槽G1及G2可具有顛倒的L形狀。或者是,從手把30的內部觀看時,各個L形溝槽G1及G2可具有L形狀。
以下描述如何組裝把手100。首先,操作者從手把30的開口端33將螺絲支撐單元20插入手把30。在此情形下,操作者使螺絲支撐單元20的突出部23穿過第一溝槽部31。最後,突出部23抵頂在第一溝槽部31之後側的端面32a(第二溝槽部32與開口端33相反的端面),且因此,即使操作者把他/她的手從螺絲支撐單元20拿開,它也不會掉到把手100的內部。然後,操作者使螺絲支撐單元20相對於把手100旋轉且使突出部23與第二溝槽部32卡合使得它們套在一起(第2圖)。這使螺絲支撐單元20處於在鎖緊前的暫時定位狀態,且即使操作者把他/她的手從螺絲支撐單元20拿開,仍可維持它的位置。第一溝槽部31因此係作用為螺絲支撐單元20的安裝導件,且第二溝槽部32執行用以暫時定位螺絲支撐單元20的功能。在處暫時定位狀態中,第一溝槽部31的位置與溝槽22在螺絲支撐單元20中的位置在手把30的周向上係實質上一致。
接下來,操作者將握把端子10的肋條11插入第一溝槽部31及溝槽22且使握把端子10與手把30的開口端33相對向。然後,操作者經由握把端子10的孔12將螺絲51旋入螺絲支撐單元20的螺絲孔21。這使得位於第二溝槽部32與握把端子10之間的手把30之主體部34被夾在突出部23與握把端子10之間。結果,握把端子10及螺絲支撐單元20 固定於手把30(第2圖、第3圖)。藉由被夾住所進行的固定係同時在對應至L形溝槽G1及G2兩者之部份被施行。因此,組裝工作容易。
為了進行更換壞掉部件或其類似者的維修,操作者要旋開螺絲51,從手把30卸下握把端子10,以及在稍微轉動螺絲支撐單元20後從手把30拔出螺絲支撐單元20。因此,維修工作容易。
根據本具體實施例,當螺絲51在突出部23與第二溝槽部32卡合的狀態下旋入孔21時,手把30的主體部34夾在突出部23與握把端子10之間,使得握把端子10及螺絲支撐單元20固定於手把30。這改善握把端子10的安裝便利性以及維修便利性。
此外,由於突出部23與螺絲支撐單元20一體地形成,元件數目會減少,且容易暫時定位螺絲支撐單元20。這有助於改善安裝便利性。
此外,在處於暫時定位狀態及組裝狀態時,由於握把端子10的肋條11塞入第一溝槽部31,因此可防止螺絲支撐單元20意外旋轉而使突出部23與第二溝槽部32彼此脫離。此效果不僅在螺絲支撐單元20的暫時定位狀態也在握把端子10的安裝狀態中持續。因此,螺絲支撐單元20的暫時定位狀態或握把端子10的安裝狀態可穩定地維持。
此外,由於突出部23與L形溝槽G在手把30的周向有複數對,握把端子10的安裝狀態可穩定地維持。應注意,突出部23與L形溝槽G的對數可為3對或更多對。
應注意,從只聚焦於改善握把端子10之安裝便利性及維修便利性的觀點來看,突出部23與L形溝槽G的對數可為一對。或者是,在握把端子10中之L形溝槽G1及G2其中一者可摒棄第二溝槽部32(只 具有第一溝槽部31),且螺絲支撐單元20可具有兩個溝槽22以及只有一個突出部23。
應注意,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突出部23與螺絲支撐單元20一體地形成。不過,可將突出部組配為獨立體且固定於螺絲支撐單元20。例如,參考顯示於第4圖的變化例,螺絲52預先旋入設於螺絲支撐單元20中的螺絲孔24。螺絲52之頭部的直徑等於突出部23在手把30之縱向的直徑。在安裝時,已旋入螺絲52的螺絲支撐單元20可用與參考第1圖至第3圖所說明之具有突出部23之螺絲支撐單元20相同的方式處理。此配置也可實現改善握把端子10之安裝便利性及維修便利性的效果。應注意,螺絲52與L形溝槽G的對數可為一對或更多對。
此外,即使握把端子10經受外力且位移到電子元件35所在之側,突出部23在螺絲支撐單元20抵頂電子元件35之前會抵頂端面32a。再者,即使握把端子10在突出部23與端面32a接觸的狀態下經受外力,螺絲支撐單元20亦不會抵頂電子元件35。因此,可防止螺絲支撐單元20干擾手把30內的電子元件35。結果,可保護手把30內的元件構成要素。
第5圖根據顯示第二具體實施例之把手100之一端部的縱向剖面圖。第5圖對應至第3圖。本具體實施例的把手100與第一具體實施例不同的地方在於:例如橡膠的彈性構件53介置在握把端子10與螺絲支撐單元20之間,而其他的基本配置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相同。彈性構件53為環形,且在彈性構件53的中心形成與握把端子10之孔12連通以及供螺絲51插入的孔53a。除了突出部23以外,彈性構件53從中心軸線X1之方向看到的外形實質上與螺絲支撐單元20的形狀相同。
在此配置下,遵循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相同的程序直到將螺絲支撐單元20的突出部23卡合第二溝槽部32。為了將握把端子10的肋條11插入第一溝槽部31及溝槽22,操作者經由彈性構件53使握把端子10與手把30的開口端33相對向。然後,操作者經由握把端子10的孔12及彈性構件53的孔53a將螺絲51旋入螺絲支撐單元20的螺絲孔21。結果,主體部34經由彈性構件53夾在突出部23與握把端子10之間,使得握把端子10、彈性構件53及螺絲支撐單元20固定於手把30。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如第5圖所示,第二溝槽部32的寬度大於螺絲支撐單元20之突出部23在手把30之縱向的長度。在握把端子10及螺絲支撐單元20固定於手把30的狀態下,一餘隙CL係形成於端面32a與突出部23之間。當握把端子10在手把30縱向經受外力時,彈性構件53會收縮,導致螺絲支撐單元20位移。彈性構件53的收縮使得握把端子10及螺絲支撐單元20比較不可能由於握把端子10的外力導致受損。
餘隙CL小於當握把端子10在手把30之縱向經受外力時彈性構件53能夠收縮的量。因此,即使經受外力的握把端子10造成彈性構件53收縮,因為突出部23會抵頂於端面32a,因此螺絲支撐單元20的位移量亦被限制於預定範圍。這防止螺絲支撐單元20干擾手把30內的電子元件35,從而保護電子元件35。
根據本具體實施例,在改善握把端子10之安裝便利性及維修便利性方面,可得到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此外,根據本具體實施例,在保護手把30內之元件構成要素方面,可得到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相同的效果。特別是,由於彈性構件53 的存在,使得在手把30經受外力時允許螺絲支撐單元20在手把30之縱向的預定範圍內移動,且因此,可彈性地接受外力,而可更加適當地保護手把30內的元件構成要素。
第6圖的展開透視圖顯示根據第三具體實施例之把手的主要部件。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除了設置作為第一螺絲的螺絲51以外,還設置作為第二螺絲的螺絲54。螺絲51的配置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相同。相較於第一具體實施例,握把端子10沒有肋條11。手把30中沒有形成L形溝槽G,取而代之的是在手把30中橫向形成兩個貫通孔36。在與L形溝槽G1及G2之各個第二溝槽32之位置相同的位置處形成貫通孔36。螺絲支撐單元20中沒有形成突出部23,取而代之的是在螺絲支撐單元20中形成對應至各個貫通孔36的螺絲孔25(第二螺絲孔)。螺絲54經由貫通孔36旋入螺絲孔25。其他配置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相同。
以下描述如何組裝把手100。首先,操作者將螺絲支撐單元20從手把30的開口端33插入手把30。應注意,用於夾持兩個溝槽22的治具(jig,又稱輔助具)或其類似者可用來保持螺絲支撐單元20。接下來,操作者使螺絲孔25與對應之貫通孔36對齊。在此狀態下,操作者經由各個貫通孔36將螺絲54旋入對應之螺絲孔25。然後,操作者經由握把端子10的孔12將螺絲51旋入螺絲支撐單元20的螺絲孔21(第一螺絲孔)。結果,手把30在貫通孔36與握把端子10之間的主體部34被夾在對應之螺絲54與握把端子10之間,使得握把端子10及螺絲支撐單元20固定於手把30。
為了進行維修,操作者只要旋開螺絲51,從手把30卸下握把端子10,旋開螺絲54,以及從手把30拔出螺絲支撐單元20。因此,維修比先前技術容易。
根據本具體實施例,在改善握把端子10之維修便利性的方面,可得到與第一具體實施例相同的效果。
應注意,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螺絲支撐單元20可摒棄兩個溝槽22,如同顯示於第7圖的變化例。為了組裝有此配置的螺絲支撐單元20,首先,操作者經由握把端子10的孔12將螺絲51旋入螺絲支撐單元20的螺絲孔21(第一螺絲孔)。接下來,操作者從手把30的開口端33將螺絲支撐單元20插入手把30。然後,操作者使螺絲孔25與對應之貫通孔36對齊。在此狀態下,操作者經由各個貫通孔36將螺絲54旋入對應之螺絲孔25。
為了進行維修,操作者只要旋開螺絲54,從手把30拔出螺絲支撐單元20,從手把30卸下握把端子10,然後旋開螺絲51。因此,維修比先前技術容易。
應注意,在第三具體實施例及其變化例中,貫通孔36、螺絲孔25及螺絲54的對數不一定為兩對,而可為一對或3對或更多對。
儘管已參考較佳具體實施例來詳述本發明,然而應瞭解,本發明不受限於這些特定具體實施例。本發明涵蓋不脫離其精神的各種形式。若合適,可將上述具體實施例組合在一起。
其他具體實施例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9年3月4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第2019-038621號的利益,其內容全部併入本文作為參考資料。
10:握把端子
11:肋條
12:孔
20:螺絲支撐單元
21:螺絲孔
22:溝槽
23:突出部/螺絲支撐件
30:手把
31:第一溝槽部
32:第二溝槽部
33:開口端
34:主體部
51:螺絲
100:把手
G1、G2:形溝槽

Claims (8)

  1. 一種在把手中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包含:
    手把,其經組配成具有中空形狀且具有一開口端;
    螺絲支撐單元,其經組配成具有突出部且被插入該手把;
    握把端子,其經組配成配置在該手把之該開口端側;以及
    螺絲,其經組配成經由該握把端子旋入該螺絲支撐單元;
    其中,形成在該手把的L形溝槽係包含第一溝槽部與第二溝槽部,該第一溝槽部係以從該開口端延伸的方式形成在該手把的縱向上,該第二溝槽部係實質上形成在該手把之周向且鄰接該第一溝槽部,
    在該螺絲支撐單元之該突出部與該第二溝槽部卡合的狀態下將該螺絲旋入該螺絲支撐單元,藉此將該握把端子及該螺絲支撐單元固定於該手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在把手中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中,該突出部與該螺絲支撐單元一體地形成。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在把手中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中,該突出部為藉由旋緊來固定於該螺絲支撐單元的另一螺絲。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在把手中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中,該握把端子具有會塞入該第一溝槽部的肋條。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在把手中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中,一電子元件安裝於該手把中,當該握把端子在該手把之該縱向經受一外力時,在該螺絲支撐單元抵頂該電子元件之前,該螺絲支撐單元之該突出部會先抵頂該第二溝槽部之與該開口端相反的端面。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在把手中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中,一彈性構件介置在該握把端子與該螺絲支撐單元之間,
    在該握把端子及該螺絲支撐單元固定於該手把的狀態下,在該第二溝槽部之與該開口端相反之端面與該突出部之間形成有一餘隙,該餘隙小於當該握把端子在該手把之該縱向經受一外力時該彈性構件能夠收縮之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在把手中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中,在該手把之該周向中有複數對的該突出部與該L形溝槽。
  8. 一種把手之握把端子安裝結構,其包含:
    手把,其經組配成為具有中空形狀且具有一開口端與橫向形成的貫通孔;
    螺絲支撐單元,其經組配成具有第一螺絲孔與第二螺絲孔且被插入該手把;
    握把端子,其經組配成配置在該手把之該開口端側;與
    第一螺絲,其經組配成經由該握把端子旋入該螺絲支撐單元之該第一螺絲孔,
    其中,將該第一螺絲旋入該第一螺絲孔,且經由該手把之該貫通孔將該第二螺絲旋入該螺絲支撐單元之該第二螺絲孔,藉此將該握把端子及該螺絲支撐單元固定於該手把。
TW108145524A 2019-03-04 2019-12-12 車輛之把手的握把端子安裝結構 TWI8298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8621 2019-03-04
JP2019038621A JP7277183B2 (ja) 2019-03-04 2019-03-04 ハンドルにおけるバーエンドの取り付け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33405A true TW202033405A (zh) 2020-09-16
TWI829826B TWI829826B (zh) 2024-01-21

Family

ID=72335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45524A TWI829826B (zh) 2019-03-04 2019-12-12 車輛之把手的握把端子安裝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4261B2 (zh)
JP (1) JP7277183B2 (zh)
TW (1) TWI8298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19624A1 (de) * 2022-08-04 2024-02-15 MPR GmbH & Co. KG Lenkergriff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8630Y2 (ja) * 1978-11-09 1983-02-1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二輪車用ハンドルグリツプ
US4966047A (en) * 1987-12-07 1990-10-30 Alwin Krauer Handlebar-mounted cable control
JPH0254794A (ja) 1988-08-19 1990-02-23 Mitsubishi Plastics Ind Ltd 絶縁基材への金属メッキ層形成法
JPH0582784U (ja) * 1992-04-16 1993-11-09 南海輪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用ハンドルバー
US5301570A (en) * 1993-09-28 1994-04-12 Li Min Tsung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n auxiliary handle to a handlebar of a bicycle
JPH0733792U (ja) * 1993-12-07 1995-06-23 株式会社三星製作所 自転車用ハンドル
US6276230B1 (en) * 1999-05-11 2001-08-21 Cts Corporation Handle bar throttle controller
US20090255093A1 (en) * 2008-04-09 2009-10-15 Chia-Wei Hsu Handle grip
JP5694854B2 (ja) 2011-06-01 2015-04-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ハンドルウェイト取り付け構造
JP5849454B2 (ja) 2011-06-22 2016-01-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ハンドル
JP5997951B2 (ja) * 2012-06-28 2016-09-28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セパレートハンド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846984A1 (en) * 2013-03-15 2014-09-15 Dion Device Inc. Lever guard and handlebar extender for motorcycle handlebar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same
JP6185803B2 (ja) 2013-09-20 2017-08-2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ハンドル
US20190092419A1 (en) * 2017-03-28 2019-03-28 Billibar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achable handlebars with tapered insert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42556A (ja) 2020-09-10
JP7277183B2 (ja) 2023-05-18
US11124261B2 (en) 2021-09-21
US20200283087A1 (en) 2020-09-10
TWI829826B (zh) 202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29887A1 (en) Screw kit
US20070157758A1 (en) Handlebar grip
JPH07101373A (ja) 自転車用ハンドルステムの固定構造
US5425285A (en) Auxiliary handlebar assembly for bicycle
TWI829826B (zh) 車輛之把手的握把端子安裝結構
JP3351734B2 (ja) ハイハットスタンドにおける作動ロッドの連結部の構造
US20210371041A1 (en) Clearance packing assembly for a front fork of a bicycle
USRE37210E1 (en) Tool combination for bicycle
US6702311B2 (en) Motorcycle front visor attachment structure
JP7437067B2 (ja) ソケット構造及び工具アセンブリ
US10703431B2 (en) Tightening and adjusting assembly for steering system of a bicycle
JP6118855B2 (ja) 鞍乗型車両のハンドルウェイト取付構造
KR100741510B1 (ko) 볼조인트 일체형 너클
US7503739B2 (en) Draw key assembly for securing a kingpin
US6764246B1 (en) Combination of handlebar stem and two connection parts on two ends of the handlebar stem
JP2019190517A (ja) 締結構造
US20230303199A1 (en) Vehicle stem and methods thereof
JP2002055312A (ja) レンズ取付具及びレンズ取付部の構造
JP7409645B2 (ja) 工具ホルダ
JP7291600B2 (ja) スロットルパイプの取り付け構造
US8360676B2 (en) Shaft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vehicle
CN216886092U (zh) 用于自行车的心轴组件
JP315416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エンジン支持構造
JP2002372013A (ja) 締結装置
JP2006315610A (ja) 自転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