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20611A - 雙扭力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雙扭力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20611A
TW202020611A TW107145662A TW107145662A TW202020611A TW 202020611 A TW202020611 A TW 202020611A TW 107145662 A TW107145662 A TW 107145662A TW 107145662 A TW107145662 A TW 107145662A TW 202020611 A TW202020611 A TW 2020206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pth
resistance
resistance member
rotating shaft
torqu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5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3501B (zh
Inventor
張斌
袁聞武
Original Assignee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5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50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20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2061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E05D11/08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 E05D11/082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with substantially radial friction, e.g. cylindrical friction surfaces
    • E05D11/084Friction devic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hinge parts with substantially radial friction, e.g. cylindrical friction surfaces the friction depending on direction of rotation or opening angle of the hi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99/00Subject-matte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種雙扭力樞軸機構,應用於電子裝置,其包含有轉軸、第一橋接件、第二橋接件、第一阻力件、第二阻力件以及扭力產生件。該第一橋接件與該第二橋接件連接該轉軸。該第一阻力件與該第二阻力件轉動設置於該轉軸。該第二阻力件之延伸部卡合於該第二橋接件之定位部。該扭力產生件固定於該轉軸。當該第一阻力件之第一驅動部受到該扭力產生件之第二驅動部沿著第一旋轉方向之致發時,該第一阻力件不隨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該第一驅動部受到該第二驅動部沿著第二旋轉方向之致發而驅動該第一阻力件時,使該第一阻力件隨著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

Description

雙扭力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扭力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尤指一種雙扭力樞軸機構及其具有多扭力轉換特性的電子裝置。
筆記型電腦會在螢幕端與系統端之間設置樞軸機構,用來在螢幕端開啟與閉合時提供扭力,防止螢幕端驟然掉落而損壞。傳統的樞軸機構不論在螢幕端開啟或關閉都只能提供相同的扭力值。如要避免螢幕端在闔上時因重力加上使用者蓋闔之施力而快速撞上系統端的話,樞軸機構需提供足以支撐螢幕端的大扭力;然而此時,打開螢幕端時也需克服傳統樞軸機構提供的大扭力,意即使用者無法單手開啟螢幕端,不符合現今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使用需求。因此,如何設計一種能在正向打開時與反向旋轉闔上時分別提供不同扭力的樞軸機構,即為相關機構設計產業的重點發展課題之一。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雙扭力樞軸機構及其具有多扭力轉換特性的電子裝置,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係揭露一種雙扭力樞軸機構,其包含有轉軸、第一橋接件、第二橋接件、第一阻力件、第二阻力件以及扭力產生件。該第一橋接件連接於該轉軸。該第二橋接件以可相對轉動方式套接該轉軸。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定位部。該第一阻力件可轉動地設置於該轉軸上。該第一阻力件具有第一驅動部。該第二阻力件接觸該第一阻力件且可轉動地設置於該轉軸。該第二阻力件具有延伸部,且該延伸部卡合於該定位部。該扭力產生件固定於該轉軸。該扭力產生件具有第二驅動部。當該第一驅動部受到該第二驅動部沿著第一旋轉方向之致發時,該第一阻力件不隨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此外,當該第一驅動部受到該第二驅動部沿著相異該第一旋轉方向之第二旋轉方向之致發而驅動該第一阻力件時,使該第一阻力件隨著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雙扭力樞軸機構還包含有限位件以及墊片。該限位件設置於該轉軸。該墊片設置於該轉軸、且止抵在該限位件與該扭力產生件之間。該雙扭力樞軸機構還包含有第三阻力件以及第四阻力件。該第三阻力件固定在該轉軸上。該第四阻力件可轉動地設置在該轉軸上。該第四阻力件具有另一延伸部,卡合於該第二橋接件之另一定位部。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轉軸沿著其徑向方向具有第一截面,該第一截面之形狀不同於該第一阻力件與該第二阻力件之穿孔結構,且該第一截面嵌合該扭力產生件。該第一驅動部為滾珠,可活動地設置在該第一阻力件之滑槽內,該滑槽之兩端分別具有第一深度之第一深度端及第二深度之第二深度端,該第一深度大於該第二深度,且該滾珠之直徑介於該第一深度與該第二深度之間。該第二驅動部為弧面結構,用以卡合該滾珠,帶動該滾珠移至該第一深度端或該第二深度端。該扭力產生件之內表面與該第一阻力件之外表面的間距係小於該直徑與該第二深度的差值。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該第二驅動部為滾珠,可活動地設置在該扭力產生件之滑槽內,該滑槽之兩端分別具有第一深度之第一深度端及第二深度之第二深度端,該第一深度大於該第二深度,且該滾珠之直徑介於該第一深度與該第二深度之間。該第一驅動部為弧面結構,用以卡合該滾珠,帶動該滾珠移至該第一深度端或該第二深度端。或者,該第一驅動部為滑塊,該滑塊以接觸區滑動接觸該第二驅動部。
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另揭露一種多扭力轉換特性的電子裝置,其包含有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以及雙扭力樞軸機構。該雙扭力樞軸機構設置在該第一部件與該第二部件之間,該第一部件利用該雙扭力樞軸機構相對該第二部件開闔。該雙扭力樞軸機構包含有轉軸、第一橋接件、第二橋接件、第一阻力件、第二阻力件以及扭力產生件。該第一橋接件連接於該轉軸。該第二橋接件以可相對轉動方式套接該轉軸。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定位部。該第一阻力件可轉動地設置於該轉軸上。該第一阻力件具有第一驅動部。該第二阻力件接觸該第一阻力件且可轉動地設置於該轉軸。該第二阻力件具有延伸部,且該延伸部卡合於該定位部。該扭力產生件固定於該轉軸。該扭力產生件具有第二驅動部。當該第一驅動部受到該第二驅動部沿著第一旋轉方向之致發時,該第一阻力件不隨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此外,當該第一驅動部受到該第二驅動部沿著相異該第一旋轉方向之第二旋轉方向之致發而驅動該第一阻力件時,使該第一阻力件隨著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
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雙扭力樞軸機構將第一阻力件與第二阻力件以可轉動方式套設在轉軸上。第一橋接件帶動轉軸旋轉,不能直接牽引第一阻力件相對於第二阻力件轉動。然而,雙扭力樞軸機構另將扭力產生件固定在轉軸,利用扭力產生件與第一阻力件之間的滾珠和弧面結構(或滑塊與粗糙面結構)提供正向及反向旋轉時的扭力調整功能。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滾珠或滑塊在滑槽內尚未抵達第二深度前即被扭力產生件和第一阻力件緊扣限位,然而依據其他之實施例,滾珠或滑塊也可以剛好在第二深度的位置被緊密夾持於扭力產生件和第一阻力件之間。
請參閱第1圖,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之示意圖。電子裝置10包含有第一部件12、第二部件14以及雙扭力樞軸機構16。電子裝置10可為筆記型電腦,第一部件12為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端,第二部件14為筆記型電腦的系統端,而當電子裝置10於使用時,第一部件12是放置在一平面或物體上,第二部件14則是從第一部件12打開,例如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端自系統端打開,以供使用者觀看使用。雙扭力樞軸機構16設置在第一部件12與第二部件14之間。雙扭力樞軸機構16可於第一部件12相對於第二部件14掀起與閉合時,分別提供不同強度的扭力。舉例來說,第一部件12掀起時,雙扭力樞軸機構16提供較小的支撐扭力,使用者能輕鬆地開啟螢幕端;第一部件12闔上時,雙扭力樞軸機構16提供較大的支撐扭力,足以支撐螢幕端不會因重力加上使用者蓋合之施力而瞬間掉落。雙扭力樞軸機構16亦可應用在其它種類的電子設備。
請參閱第2圖與第3圖,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16之元件爆炸圖,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16之組立圖。雙扭力樞軸機構16可包含有轉軸18、第一橋接件20、第二橋接件22、第一阻力件24、第二阻力件26、扭力產生件28、限位件30以及墊片32。第一橋接件20連結在第一部件12(例如筆記型電腦的螢幕端)與轉軸18之間,且與轉軸18之間無法相對轉動。第二橋接件22連結第二部件14(例如筆記型電腦的系統端)、並以可相對轉動方式套接轉軸18。第一阻力件24和第二阻力件26係以可相對轉動方式設置在轉軸18上。第二阻力件26具有延伸部34,卡合於第二橋接件22之定位部36。
如第2圖所示,轉軸18沿其徑向方向的第一截面S1的形狀不同於第一阻力件24的穿孔結構38與第二阻力件26的穿孔結構40的形狀。第一阻力件24與第二阻力件26並非與轉軸18同步轉動。第一阻力件24受到扭力產生件28之致發才會與轉軸18同步旋轉。第二阻力件26利用延伸部34與定位部36之卡合,因而不會隨轉軸18的旋轉而轉動。扭力產生件28具有破口結構42,其形狀對應於第一截面S1的形狀。第一截面S1嵌合破口結構42以使扭力產生件28固定在轉軸18上,故扭力產生件28會隨轉軸18進行同步旋轉。墊片32套設於轉軸18、且抵接扭力產生件28。限位件30以可轉動方式設置在轉軸18,並能相對轉軸18向左移動以施壓墊片32,墊片32進而向左方各部件施力,且於第一阻力件24與第二阻力件26之間產生旋轉方向的阻力,下文中將會對此再詳細說明。雙扭力樞軸機構16所生成扭力大小係相應於墊片32之數量而調整,其變化不限於圖式所揭實施態樣,端視實際需求而定。當電子裝置10未使用時,第一部件12與第二部件14可以是閉合的狀態;當要使用電子裝置10而第一部件12與第二部件仍在閉合的狀態時,需將第一部件12自第二部件14旋轉打開,此時第一橋接件20會隨著第一部件12而轉動,進而帶動轉軸18之轉動,更進而帶動扭力產生件28之轉動。
此外,第一阻力件24具有第一驅動部44,且扭力產生件28具有第二驅動部46。當第一部件12自第二部件14旋轉打開時,扭力產生件28沿著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第二驅動部46不會致發第一驅動部44一起作動,而讓第一阻力件24不因扭力產生件28之旋轉而隨著第二阻力件26同步轉動;當第一部件12向第二部件14旋轉蓋合時,扭力產生件28沿著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第二驅動部46會致發第一驅動部44產生作動,第一阻力件24會因扭力產生件28之旋轉而隨著第二阻力件26同步轉動。為進一步瞭解第一驅動部44與第二驅動部46之間的作動關係,請參閱第4圖與第5圖及其相關說明。
第4圖與第5圖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阻力件24與扭力產生件28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結構剖視圖。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驅動部44可為滾珠,可活動地裝設在第一阻力件24之本體48上的滑槽50內。第二驅動部46為弧面結構,用來卡合第一驅動部44(滾珠)以進行定位。滑槽50具有兩端501、502及底面503,滑槽50的兩端501與502分別具有第一深度L1與第二深度L2。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深度L1大於第二深度L2,故第一深度L1的所在端501又稱為第一深度端501或深端501、且第二深度L2的所在端502又稱為第二深度端502或淺端502,且第一驅動部44之直徑d介於第一深度L1和第二深度L2之間。此外,扭力產生件28之內表面281(意即弧面結構之表面)與第一阻力件24之外表面241的間距係小於滾珠直徑d與第二深度L2之差值。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深度L1的計算是由第一阻力件24的圓心C0到其圓周241的半徑r0減掉圓心C0到底面503在深端501附近的一點之半徑r1所定義,亦即L1 = r0 – r1,而第二深度L2的計算是由第一阻力件24的圓心C0到其圓周241的半徑r0減掉圓心C0到底面503在淺端502附近的一點之半徑r2所定義,亦即L2 = r0 – r2。
當扭力產生件28沿著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第一驅動部44(滾珠)受第二驅動部46(弧面結構)之推擠停留在滑槽50的第一深度L1的所在端(深端501),如第4圖所示。第一深度L1大於直徑d,故第一驅動部44(滾珠)鬆鬆地停在深端501,第一阻力件24不會轉動,第一阻力件24不隨第二阻力件26同步轉動而無擠壓,雙扭力樞軸機構16此時沒有產生扭力。當扭力產生件28沿著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第二驅動部46(弧面結構)將第一驅動部44(滾珠)從滑槽50內的第一深度L1的所在端(深端501)推向第二深度L2的所在端(淺端502),如第5圖所示。第一驅動部44之滾珠直徑d大於第二深度L2,故會卡合在滑槽50的底面503與扭力產生件28的第二驅動部46之內表面281之間,第一驅動部44施壓第一阻力件24,使第一驅動部44與第一阻力件24皆隨著扭力產生件28往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此時,第一阻力件24相對於第二阻力件26滑移摩擦而生成扭力。
請參閱第10圖,第10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16之部份結構示意圖。轉軸18旋轉時會帶動扭力產生件28轉動,扭力產生件28之轉動可帶動第一驅動部44擠壓第一阻力件24,第一阻力件24相應發生旋轉並與第二阻力件26之間產生阻力以生成扭力。第一阻力件24與第二阻力件26產生阻力的力作用原理為,使用者施力翻轉第一橋接件20時,力量通過轉軸18傳遞到扭力產生件28,扭力產生件28通過第一驅動部44把力量傳遞至第一阻力件24,第一阻力件24再將力量傳遞給第二阻力件26,其中第一阻力件24和第二阻力件26之間的扭力傳遞是藉由其間的阻力而得到。
亦請參考第2圖與第6圖,第一阻力件24與第二阻力件26間之阻力產生,可以是在第一阻力件24上設置一凸出部242,且在第二阻力件26上設置一凹陷部262而與第一阻力件24之凸出部242配合,並讓凸出部242嵌入凹陷部262而在相對轉動時產生阻力。凸出部242與凹陷部262上可以分別設有一第一斜面244與一第二斜面264相抵靠,而當阻力過大導致右方墊片32提供給第一阻力件24之向左力量不足時,第一阻力件24的凸出部242與第二阻力件26的凹陷部262之間的第一斜面244與第二斜面264發生打滑,第一阻力件24向右退以保護機件不致受損。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第一阻力件24係設置有一凹陷部(圖未示),且第二阻力件26上設置有一凸出部(圖未示)而與第一阻力件24之凸出部配合,以於其間產生阻力,並收保護機件之功效。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第一阻力件24與第二阻力件26間之阻力,也可以是利用由右方墊片32提供的正向力,作用在第一阻力件24與第二阻力件26兩者間之接觸面上以產生摩擦力而得到。
請參閱第6圖與第7圖,第6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16’之元件爆炸圖,第7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16’之組立圖。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具有相同編號之元件具有相同的結構與功能,故此不再重複說明。除了第一阻力件24與第二阻力件26,雙扭力樞軸機構16’可進一步包含第三阻力件52以及第四阻力件54。第三阻力件52固定在轉軸18上。第四阻力件54以可轉動方式設置在轉軸18。第四阻力件54具有延伸部56,卡合於第二橋接件22的定位部36。第三阻力件52會隨轉軸18之旋轉而轉動,第四阻力件54不因轉軸18之旋轉而轉動。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該第三阻力件52與第四阻力件54之結構可以分別與第一阻力件24與第二阻力件26不同,但是仍然具有類同的產生阻力的功能。
第二實施例中,當第一橋接件20與轉軸18沿著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第三阻力件52與第四阻力件54產生阻力,第一阻力件24與第二阻力件26沒有相對旋轉,故雙扭力樞軸機構16’提供較輕的扭力。第一橋接件20與轉軸18沿著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第三阻力件52與第四阻力件54仍會產生阻力,第一阻力件24受扭力產生件28之作用相對第二阻力件26旋轉亦會產生阻力,此時雙扭力樞軸機構16’提供較重的扭力。由此可知,第一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雙扭力樞軸機構16及16’皆具有多扭力轉換特性,能在螢幕端與系統端之間開啟與閉合時分別提供不同的扭力。
請參閱第8圖,第8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阻力件24’與扭力產生件28’之示意圖。第一阻力件24’的第一驅動部44’可為弧面結構。扭力產生件28’的第二驅動部46’可為滾珠,活動設置在扭力產生件28’之本體58上的滑槽60內。如前揭實施例的滑槽50,滑槽60的兩端分別具有第一深度L1與第二深度L2。第一深度L1大於第二深度L2。第一深度L1的所在端601又稱為第一深度端601或深端601、且第二深度L2的所在端602又稱為第二深度端602或淺端602。第二驅動部46’之直徑d介於第一深度L1和第二深度L2之間。第一阻力件24’之外表面241’(意即弧面結構之表面)與扭力產生件28’之內表面281’的間距係小於滾珠直徑d與第二深度L2之差值。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深度L1的計算是由第二阻力件28’的圓心C0’到滑槽60的底面603在深端601附近的一點之半徑r1’減掉第二阻力件28’的圓心C0’到其圓周281’的半徑r0’所定義,亦即L1 = r1’ – r0’,而第二深度L1的計算是由第二阻力件28’的圓心C0’到滑槽60的底面603在淺端602附近的一點之半徑r2’減掉第二阻力件28’的圓心C0’到其圓周281’的半徑r0’所定義。
當扭力產生件28’沿著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通過滑槽60與第一驅動部44’之間的作動,第二驅動部46’鬆鬆地停留在滑槽60的第一深度L1(深端601),此時第一深度L1大於直徑d,第一阻力件24’不會隨著扭力產生件28’在第一旋轉方向R1進行轉動。當扭力產生件28’沿著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時,第一驅動部44’(弧面結構)將第二驅動部46’(滾珠)從滑槽60的第一深度L1(深端601)推向第二深度L2(淺端602),滾珠直徑d大於第二深度L2,故第二驅動部46’會卡合在滑槽60的底面603與第一阻力件24’的第一驅動部44’之間,意即被滑槽60與第一驅動部44’夾持,如圖中虛線所示;第一驅動部44’的弧面結構可緊扣第二驅動部46’的滾珠,第一阻力件24’便能隨著扭力產生件28’往第二旋轉方向R2進行旋轉。值得一提的是,本實施例之第一驅動部44’與前揭實施例之第二驅動部46的弧面結構不限於圖式的波浪狀,弧面結構亦可設計成半球狀或鋸齒狀等其它可能造型,端視實際需求而定。
請參閱第9圖,第9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阻力件24”與扭力產生件28”之示意圖。第一阻力件24”的第一驅動部44”可為滑塊,扭力產生件28”的第二驅動部46”可為具有高摩擦係數的粗糙面結構。第一驅動部44”以可活動方式設置在第一阻力件24”的滑槽62內。滑槽62的兩端分別具有第一深度L1與第二深度L2。第一深度L1大於第二深度L2。第一深度L1的所在端621又稱為第一深度端621或深端621、且第二深度L2的所在端622又稱為第二深度端622或淺端622。第一驅動部44”之滑塊具有一高度h介於第一深度L1和第二深度L2之間。第二驅動部46”與第一阻力件24”之外表面241”的間距係小於滑塊高度h與第二深度L2之差值。第一驅動部44”係以其接觸區441滑動接觸第二驅動部46”。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接觸區441可以是一平面。依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接觸區441可以是一曲面。依據本發明之又一實施例,接觸區441可以是一凹凸不平的表面。依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第一深度L1的計算是由第一阻力件24”的圓心C0”到其圓周241”的半徑r0”減掉圓心C0”到滑槽62的底面623”在深端621”附近的一點之半徑r1”所定義,亦即L1 = r0” – r1”,而第二深度L2的計算是由第一阻力件24”的圓心C0”到其圓周241”的半徑r0”減掉圓心C0”到底面623”在淺端622”附近的一點之半徑r2”所定義,亦即L2 = r0” – r2”。
因此,當扭力產生件28”沿著第一旋轉方向R1旋轉時,第二驅動部46”將第一驅動部44”推向滑槽62的第一深度L1(深端621),此時第一深度L1大於滑塊高度h,第一阻力件24”不會隨著扭力產生件28”往第一旋轉方向R1進行轉動。當扭力產生件28”沿著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的時候,第二驅動部46”(粗糙面結構)將第一驅動部44”(滑塊)從滑槽62的第一深度L1(深端621)推向第二深度L2(淺端622)方向(如圖中虛線所示),滑塊高度h大於第二深度L2,故會卡合在滑槽62的底面623與第一阻力件24”的第二驅動部46”之間,意即第二驅動部46”會與滑槽62緊密夾持第一驅動部44”,由第一驅動部44”推動第一阻力件24”隨著扭力產生件28”一起往第二旋轉方向R2旋轉。本實施例的第一驅動部44”為矩形滑塊,然滑塊亦可設計成橢圓柱體、六邊形或八邊形方塊等形狀,不限於前揭實施態樣。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雙扭力樞軸機構將第一阻力件與第二阻力件以可轉動方式套設在轉軸上。第一橋接件帶動轉軸旋轉,不能直接牽引第一阻力件相對於第二阻力件轉動。然而,雙扭力樞軸機構另將扭力產生件固定在轉軸,利用扭力產生件與第一阻力件之間的滾珠和弧面結構(或滑塊與粗糙面結構)提供正向及反向旋轉時的扭力調整功能。雖然依據前述之實施例,滾珠或滑塊在滑槽內尚未抵達第二深度前即被扭力產生件和第一阻力件緊扣限位,然而依據其他之實施例,滾珠或滑塊也可以剛好在第二深度的位置被緊密夾持於扭力產生件和第一阻力件之間。
第一實施例中,雙扭力樞軸機構在電子裝置的螢幕端開啟時提供較弱扭力,在螢幕端閉合時經由第一阻力件與第二阻力件提供較強扭力。第二實施例裡,螢幕端開啟時,雙扭力樞軸機構由第三阻力件及第四阻力件提供較輕扭力,方便使用者能單手打開電子裝置,此時第一阻力件與第二阻力件不發生作用;螢幕端閉合時,雙扭力樞軸機構則由第一阻力件與第二阻力件、以及第三阻力件及與第四阻力件一起提供較大扭力,螢幕端在小角度範圍有足夠扭力支撐不會驟然掉落,而需施加較大的力量才會閉合。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的雙扭力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具有多扭力轉換特性,能在螢幕端沿著正向及反向旋轉時提供不同扭力,以符合消費性電子產品的使用習慣。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電子裝置12:第一部件14:第二部件16、16’:雙扭力樞軸機構18:轉軸20:第一橋接件22:第二橋接件24、24’、24”:第一阻力件241、241’、241”:第一阻力件之外表面242:凸出部244:第一斜面26:第二阻力件262:凹陷部264:第二斜面28、28’、28”:扭力產生件281、281’:扭力產生件之內表面30:限位件32:墊片34:延伸部36:定位部38:第一阻力件的穿孔結構40:第二阻力件的穿孔結構42:破口結構44、44’、44”:第一驅動部441:接觸區46、46’、46”:第二驅動部48:本體50:滑槽501:滑槽的一端502:滑槽的另一端503:滑槽底面52:第三阻力件54:第四阻力件56:延伸部58:本體60:滑槽601:滑槽的一端602:滑槽的另一端603:滑槽底面62:滑槽621:滑槽的一端622:滑槽的另一端623:滑槽底面S1:轉軸的第一截面R1:第一旋轉方向R2:第二旋轉方向L1:第一深度L2:第二深度d:滾珠直徑h:滑塊高度C0:圓心r0:半徑r1:圓心到底面在深端附近的半徑r2:圓心到底面在淺端附近的半徑C0’:圓心r0’:半徑r1’:圓心到底面在深端附近的半徑r2’:圓心到底面在淺端附近的半徑C0’’:圓心r0’’:半徑r1’’:圓心到底面在深端附近的半徑r2’’:圓心到底面在淺端附近的半徑
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之元件爆炸圖。 第3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之組立圖。 第4圖與第5圖分別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第一阻力件與扭力產生件在不同操作階段之結構剖視圖。 第6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之元件爆炸圖。 第7圖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之組立圖。 第8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阻力件與扭力產生件之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阻力件與扭力產生件之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雙扭力樞軸機構之部份結構示意圖。
16’:雙扭力樞軸機構
18:轉軸
20:第一橋接件
22:第二橋接件
24:第一阻力件
242:凸出部
244:第一斜面
26:第二阻力件
28:扭力產生件
30:限位件
32:墊片
34:延伸部
36:定位部
44:第一驅動部
46:第二驅動部
50:滑槽
52:第三阻力件
54:第四阻力件
56:延伸部
R1:第一旋轉方向
R2:第二旋轉方向

Claims (20)

  1. 一種雙扭力樞軸機構,其包含有: 一轉軸; 一第一橋接件,連接於該轉軸; 一第二橋接件,以可相對轉動方式套接該轉軸,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定位部; 一第一阻力件,可轉動地設置於該轉軸上,該第一阻力件具有一第一驅動部; 一第二阻力件,接觸該第一阻力件且可轉動地設置於該轉軸,該第二阻力件具有一延伸部,且該延伸部卡合於該定位部;以及 一扭力產生件,固定於該轉軸,該扭力產生件具有一第二驅動部,當該第一驅動部受到該第二驅動部沿著一第一旋轉方向之致發時,該第一阻力件不隨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當該第一驅動部受到該第二驅動部沿著相異該第一旋轉方向之一第二旋轉方向之致發而驅動該第一阻力件時,使該第一阻力件隨著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扭力樞軸機構,另包含有: 一限位件,設置於該轉軸;以及 至少一墊片,設置於該轉軸、且止抵在該限位件與該扭力產生件之間。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扭力樞軸機構,其中該轉軸沿著其徑向方向具有一第一截面,該第一截面之形狀不同於該第一阻力件與該第二阻力件之穿孔結構,且該第一截面嵌合該扭力產生件。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扭力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一驅動部為一滾珠,可活動地設置在該第一阻力件之一滑槽內,該滑槽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深度之一第一深度端及一第二深度之一第二深度端,該第一深度大於該第二深度,且該滾珠之一直徑介於該第一深度與該第二深度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雙扭力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二驅動部為一弧面結構,用以卡合該滾珠,帶動該滾珠移至該第一深度端或該第二深度端。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雙扭力樞軸機構,其中該扭力產生件之一內表面與該第一阻力件之一外表面的一間距係小於該直徑與該第二深度的一差值。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扭力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二驅動部為一滾珠,可活動地設置在該扭力產生件之一滑槽內,該滑槽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深度之一第一深度端及一第二深度之一第二深度端,該第一深度大於該第二深度,且該滾珠之一直徑介於該第一深度與該第二深度之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雙扭力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一驅動部為一弧面結構,用以卡合該滾珠,帶動該滾珠移至該第一深度端或該第二深度端。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扭力樞軸機構,其中該第一驅動部為一滑塊,該滑塊以一接觸區滑動接觸該第二驅動部。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雙扭力樞軸機構,另包含有: 一第三阻力件,固定在該轉軸上;以及 一第四阻力件,可轉動地設置在該轉軸上,該第四阻力件具有另一延伸部,卡合於該第二橋接件之另一定位部。
  11. 一種多扭力轉換特性的電子裝置,其包含有: 一第一部件; 一第二部件;以及 一雙扭力樞軸機構,設置在該第一部件與該第二部件之間,該第一部件利用該雙扭力樞軸機構相對該第二部件開闔,該雙扭力樞軸機構包含有: 一轉軸; 一第一橋接件,連接於該轉軸、且結合該第一部件; 一第二橋接件,以可相對轉動方式套接該轉軸、且結合該第二部件,該第二橋接件具有一定位部; 一第一阻力件,可轉動地設置於該轉軸上,該第一阻力件具有一第一驅動部; 一第二阻力件,接觸該第一阻力件且可轉動地設置於該轉軸,該第二阻力件具有一延伸部,且該延伸部卡合於該定位部;以及 一扭力產生件,固定於該轉軸,該扭力產生件具有一第二驅動部,當該第一驅動部受到該第二驅動部沿著一第一旋轉方向之致發時,該第一阻力件不隨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當該第一驅動部受到該第二驅動部沿著相異該第一旋轉方向之一第二旋轉方向之致發而驅動該第一阻力件時,使該第一阻力件隨著該第二阻力件同步轉動。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雙扭力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限位件以及至少一墊片,該限位件設置於該轉軸,該至少一墊片設置於該轉軸、且止抵在該限位件與該扭力產生件之間。
  13.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轉軸沿著其徑向方向具有一第一截面,該第一截面之形狀不同於該第一阻力件與該第二阻力件之穿孔結構,且該第一截面嵌合該扭力產生件。
  14.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部為一滾珠,可活動地設置在該第一阻力件之一滑槽內,該滑槽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深度之一第一深度端及一第二深度之一第二深度端,該第一深度大於該第二深度,且該滾珠之一直徑介於該第一深度與該第二深度之間。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驅動部為一弧面結構,用以卡合該滾珠,帶動該滾珠移至該第一深度端或該第二深度端。
  16. 如請求項14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扭力產生件之一內表面與該第一阻力件之一外表面的一間距係小於該直徑與該第二深度的一差值。
  17.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驅動部為一滾珠,可活動地設置在該扭力產生件之一滑槽內,該滑槽之兩端分別具有一第一深度之一第一深度端及一第二深度之一第二深度端,該第一深度大於該第二深度,且該滾珠之一直徑介於該第一深度與該第二深度之間。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部為一弧面結構,用以卡合該滾珠,帶動該滾珠移至該第一深度端或該第二深度端。
  19.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驅動部為一滑塊,該滑塊以一接觸區滑動接觸該第二驅動部。
  20. 如請求項11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雙扭力樞軸機構另包含有一第三阻力件以及一第四阻力件,該第三阻力件固定在該轉軸上,該第四阻力件可轉動地設置在該轉軸上,且該第四阻力件具有另一延伸部,卡合於該第二橋接件之另一定位部。
TW107145662A 2018-11-19 2018-12-18 雙扭力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TWI6935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78453.2 2018-11-19
CN201811378453.2A CN111197618B (zh) 2018-11-19 2018-11-19 双扭力枢轴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501B TWI693501B (zh) 2020-05-11
TW202020611A true TW202020611A (zh) 2020-06-01

Family

ID=70727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5662A TWI693501B (zh) 2018-11-19 2018-12-18 雙扭力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0890950B2 (zh)
CN (1) CN111197618B (zh)
TW (1) TWI6935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3927B (zh) * 2018-05-30 2019-03-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樞接機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90172A (en) * 1945-04-21 1949-12-06 Swahnberg Gunnar Bidirectional overload clutch
DE3534048A1 (de) * 1985-09-24 1987-04-16 Trw Repa Gmbh Sicherheitsgurtaufroller mit rueckstrammeinrichtung
US4881698A (en) * 1988-02-01 1989-11-21 Doiron Gerald J Fishing reel including a one-way brake
US5276945A (en) * 1991-11-05 1994-01-11 Shuji Matsumura Hinge device having directional damping
JP3111147B2 (ja) * 1994-07-27 2000-11-20 株式会社三渡工業所 蓋体などの閉鎖抑制方法と装置
JP2929942B2 (ja) * 1994-09-07 1999-08-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タータのオーバーランニングクラッチ
US6125509A (en) * 1997-12-01 2000-10-03 Motorola, Inc. Rotation dependent frictional hinge mechanism
US6108868A (en) * 1998-03-30 2000-08-29 Lin; Davys Positioning hinge having a cam block
US6584645B2 (en) * 2000-09-18 2003-07-01 Agostino Ferrari S.P.A. Breaking device for furniture doors with a horizontal pivotal mounting
FR2835581B1 (fr) * 2002-02-04 2005-07-01 Itw Fastex France Dispositif ralentisseur de rotation et utilisation de celui-ci
US7082642B2 (en) * 2004-06-18 2006-08-01 Sinher Technology Inc. Hinge for anchoring and folding on a small pintle
CN2745325Y (zh) * 2004-11-06 2005-12-0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TWM281387U (en) * 2005-08-17 2005-11-21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having positioning and limiting functions
TWM296586U (en) * 2006-01-26 2006-08-21 Jarllytec Co Ltd Structure of rotary shaft with automatic latching function
CN201050562Y (zh) * 2007-04-13 2008-04-23 黄斯成 复合滚子式单向器
TW200920238A (en) * 2007-10-25 2009-05-01 Jarllytec Co Ltd Wrapped shaft structure with automatic lock function
TW200934962A (en) * 2008-02-05 2009-08-16 Leohab Entpr Co Ltd Pivot with increased load
US7823254B2 (en) * 2008-02-15 2010-11-02 Leohab Enterprise Co.,Ltd. Hinge assembly
CN201246405Y (zh) * 2008-07-01 2009-05-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枢纽器及其干涉组件
CN101655122A (zh) * 2008-08-20 2010-02-24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枢纽器
CN101666352B (zh) * 2008-09-03 2012-08-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01672323B (zh) * 2008-09-12 2013-03-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CN101684837B (zh) * 2008-09-22 2012-10-1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KR101032450B1 (ko) * 2009-04-09 2011-05-03 (주) 프렉코 휴대 단말기용 힌지 장치
US8266766B2 (en) * 2009-10-20 2012-09-18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assembly
US8302260B2 (en) * 2009-11-20 2012-11-06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assembly
CN102200167A (zh) * 2010-03-24 2011-09-2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TWM400190U (en) * 2010-09-21 2011-03-11 Sinher Technology Inc Hinge with torque variable with the opening angle M400193 H05K Heat dissipation corrugated board
TWM400739U (en) * 2010-10-13 2011-03-21 Shin Zu Shing Co Ltd Hinge and its portable apparatus
DE102011007400A1 (de) * 2011-04-14 2012-10-18 Suspa Gmbh Schließ-Scharnier
US8261412B1 (en) * 2011-04-27 2012-09-11 Leohab Enterprise Co., Ltd. Hinge assembly and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646152B2 (en) * 2011-05-18 2014-02-11 Shin Zu Shing Co., Ltd. Transversely movable hinge and folding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CN104141679A (zh) * 2013-05-07 2014-11-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枢轴结构
TWI515537B (zh) * 2013-07-18 2016-01-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棘輪模組以及具有棘輪模組的電子設備
JP6625465B2 (ja) * 2016-03-25 2019-12-25 株式会社三渡工業所 制動ヒンジ機構
US10754392B2 (en) * 2017-08-29 2020-08-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iction hinge with clutch-based resistan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501B (zh) 2020-05-11
US11307619B2 (en) 2022-04-19
CN111197618A (zh) 2020-05-26
US20200159292A1 (en) 2020-05-21
US20210011528A1 (en) 2021-01-14
CN111197618B (zh) 2021-03-02
US10890950B2 (en)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55217B2 (en) Hinge device
US7870644B2 (en) Hinge and interference assembly thereof
US7536749B2 (en) Hinge assembly having limiting and positioning abilities
US20090064459A1 (en) Hinge Structure
US20060005353A1 (en) Hinge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hinge device
US8302260B2 (en) Hinge assembly
US7401381B2 (en) Folding mechanism
NZ725806A (en) Friction hinge for tablet computers
US6042083A (en) Butterfly valve
TW201329358A (zh) 軸承機構及其掀蓋式裝置
TWI693501B (zh) 雙扭力樞軸機構及其電子裝置
US20100024171A1 (en) Hinge and collapsible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KR101003821B1 (ko) 지폐계수기의 원터치식 오픈장치
JP2017181598A (ja) 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ヒンジを備えた事務機器
TWI464564B (zh) 應用於可攜式電子裝置的支撐機構及其旋轉式電子設備
JP2012211629A (ja) チルトヒンジ並びにこのチルト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TWI697758B (zh) 樞接組件與電子裝置
JPH06327586A (ja) 便座及び便蓋の制動装置
JP6807624B1 (ja) 開閉装置、開閉装置の開閉方法、フランス落とし及びフランス落としの固定方法
JP2002250332A (ja)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携帯式電子機器
JP2003343544A (ja) 携帯電話のヒンジ機構
US20060006666A1 (en) Inside latch structure
TWM581651U (zh) 樞紐器與使用其的置物盒
JP2010270844A (ja) ヒンジ装置の回動カム組合せ体及びヒンジ装置
JP2569355Y2 (ja) Oa機器用チルトヒン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