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6962A - 鍵盤 - Google Patents

鍵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6962A
TW202016962A TW107136143A TW107136143A TW202016962A TW 202016962 A TW202016962 A TW 202016962A TW 107136143 A TW107136143 A TW 107136143A TW 107136143 A TW107136143 A TW 107136143A TW 202016962 A TW202016962 A TW 2020169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base plate
link
convex shaft
upper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6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1774B (zh
Inventor
蘇政敏
駱弘杰
Original Assignee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達方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36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7177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17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1774B/zh
Publication of TW2020169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6962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種鍵盤包含上下底板、按鍵及連桿機構。按鍵設於上底板上。下底板可滑動地設於上底板下且具有固定結構件。連桿機構包含第一及第二連桿與凸輪件。第一連桿具有第一滑槽部且可動地設於上底板下。第二連桿可動地設於上底板下且具有第二滑槽部及穿設於下底板之驅動軸部。凸輪件樞接於上底板下且具有分別穿設於第一及第二滑槽部之第一及第二凸軸,第一凸軸與凸輪件之軸心之距離大於第二凸軸與軸心之距離。當第一連桿滑動至收合位置時,第一連桿轉動凸輪件以驅動第二連桿,且第二連桿驅動下底板滑動至使固定結構件壓迫按鍵降至收合高度。

Description

鍵盤
本發明關於一種鍵盤,尤指一種使用連桿機構省力地驅動按鍵之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之鍵盤。
就目前的筆記型電腦的使用習慣而言,鍵盤為不可或缺的輸入設備之一,用以輸入文字、符號或數字。近來,由於筆記型電腦薄型化的趨勢,應用於筆記型電腦上的鍵盤亦隨之有薄型化之需求。
傳統鍵盤係採用將剪刀腳支撐裝置與彈性體之組裝結構設置於鍵帽與底板之間的按壓設計,藉此,當鍵帽被使用者按壓後,彈性體提供彈性回復力至鍵帽,以驅動鍵帽隨著剪刀腳支撐裝置之機構作動回復至按壓前之位置。然而,由於上述剪刀腳支撐裝置所採用的剪刀腳支撐件交叉樞接設計係會導致按鍵需要較大的高度空間,故當筆記型電腦之上蓋與下殼體收合時,為了避免設置於下殼體上之鍵帽傷及設置於上蓋之顯示螢幕,上蓋與下殼體之間常保留有餘隙以容置鍵帽,如此即會限制筆記型電腦的外觀尺寸設計,而不利於筆記型電腦之薄型化設計。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通常會額外在鍵盤的上底板下配置下底板,下底板可相對於上底板水平滑動且在對應每一按鍵之剪刀腳支撐件的位置形成有固定結構件,藉此,當下底板相對於上底板滑動至收合位置時,每一固定結構件就會推壓相對應按鍵之剪刀腳支撐件向下樞轉,使得鍵帽下沉以避免上述傷及顯示螢幕的問題發生,但由於鍵盤上的按鍵數目最少也將近百個,若是只用上述單一下底板來控制鍵盤上之每一鍵帽的升降,就會需要相當大的推力。因此,如何降低下底板在控制鍵帽下沉時所需之推力係為目前鍵盤在控制鍵帽升降設計上之主要課題。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連桿機構驅動按鍵之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之鍵盤,以解決上述問題。
根據一實施例,本發明之鍵盤包含一上底板、一下底板,以及至少一連桿機構。該複數個按鍵設置於該上底板上,每一按鍵包含一鍵帽以及一支撐裝置。該支撐裝置可活動地連接於該上底板以及該鍵帽,以使該鍵帽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該下底板可滑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該下底板具有一從動槽孔且對應每一按鍵之支撐裝置之位置具有至少一固定結構件。該至少一連桿機構包含一第一連桿、一第二連桿,以及一第一凸輪件。該第一連桿具有一第一滑槽部且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以相對於該上底板在一未收合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之間滑動。該第二連桿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且具有一第二滑槽部以及一驅動軸部,該驅動軸部穿設於該從動槽孔。該第一凸輪件可轉動地連接於該上底板下且具有一第一凸軸以及一第二凸軸,該第一凸軸與該第一凸輪件之一第一軸心之間之一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凸軸與該第一軸心之間之一第二距離,該第一凸軸可活動地穿設於該第一滑槽部,該第二凸軸可活動地穿設於該第二滑槽部。當該第一連桿從該未收合位置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第一滑槽部經由該第一凸軸轉動該第一凸輪件,該第二凸軸隨著該第一凸輪件之轉動拉動該第二連桿,且該驅動軸部經由該從動槽孔驅動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滑動至使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件壓迫該支撐裝置之位置,使得該鍵帽下降至一收合高度。
綜上所述,當連桿機構驅動下底板相對上底板滑動至收合位置時,按鍵係可處於鍵帽高度下降的狀態以進一步地縮減整體高度,從而有利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薄型化設計並且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鍵帽傷及顯示螢幕的問題。除此之外,透過凸輪件之第一凸軸與軸心之間之第一距離大於第二凸軸與軸心之間之第二距離之設計,連桿機構係可省力地驅動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從而達到省力功效以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到之以單一下底板控制每一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所需之推力過大的問題。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發明詳述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第2圖,以及第3圖,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10之立體示意圖,第2圖為第1圖之按鍵16之放大示意圖,第3圖為第1圖之鍵盤10於另一視角之部分放大示意圖,其中為了清楚地顯示按鍵16的內部結構,第2圖省略鍵帽20之繪示。鍵盤10係可應用在一般具有由上蓋與下殼體組成之開合機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上(如筆記型電腦鍵盤或折疊式鍵盤裝置)以供使用者按壓而執行使用者所欲輸入之功能(但不以此為限)。於實際應用中,鍵盤10可採用常見動力源驅動設計(如馬達或鉸鍊驅動設計,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採用以手動方式驅動連桿機構18推拉下底板16滑動的設計)以驅動連桿機構18推拉下底板16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
如第1圖至第3圖所示,鍵盤10包含上底板12、下底板14、複數個按鍵16,以及至少一連桿機構18(於第3圖中顯示一個,但不受此限,其配置數量端視鍵盤10之實際鍵帽收合推力需求而定,舉例來說,在實際應用中,本發明係可採用在下底板14之底邊分別配置有左右對稱排列之連桿機構18之設計)。下底板14可滑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下底板14具有從動槽孔30且對應每一按鍵16之支撐裝置22之位置具有至少一固定結構件32(於第2圖中顯示二個,但不受此限),固定結構件32係可較佳地自下底板14往鍵帽20突出且穿過上底板12彎折形成,為求簡化說明,以下係針對其中之一具有鍵帽收合設計之按鍵16進行描述,至於其他採用相同設計之按鍵16的結構設計,其係可根據以下描述類推,於此不再贅述。按鍵16係設置於上底板12上,按鍵16包含鍵帽20以及支撐裝置22,支撐裝置22係設置於上底板12以及鍵帽20之間且包含第一支撐件24以及第二支撐件26,第一支撐件24以及第二支撐件26係可活動地連接鍵帽20以及上底板12且彼此交叉樞接,以使鍵帽20可隨著第一支撐件24以及第二支撐件26之交叉樞轉相對於上底板12上下移動。在此實施例中,由第2圖可知,第一支撐件24對應固定結構件32之位置可具有抵接面結構28,抵接面結構28係可較佳地為斜面結構且以厚度漸減之方式延伸形成(但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另一實施例中,本發明可採用抵接面結構為曲面結構之設計),藉此,固定結構件32係可隨著下底板14之滑動而沿著抵接面結構28滑動,以驅動鍵帽20在下底板14滑動至收合位置的過程中下降至收合高度。
在實際應用中,按鍵16係可較佳地採用彈性復位設計(但不受此限,也就是說,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係可採用其他常見之鍵帽復位設計,例如磁吸復位設計等),舉例來說,如第2圖所示,按鍵16可另包含彈性體23,彈性體23係可較佳地為橡膠墊圈(rubber dome)且分別抵接於鍵帽20以及上底板12,藉此,當按壓鍵帽20的外力被釋放時,彈性體23係可驅動鍵帽20回位,從而產生鍵帽自動回位的功效,以便使用者進行連續按壓操作。
以下係針對連桿機構18之連桿連動設計進行詳細之描述,請參閱第3圖、第4圖,以及第5圖,第4圖為第3圖之第一連桿34滑動至收合位置之示意圖,第5圖為第1圖之按鍵16於鍵帽20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沿著剖面線A-A之剖面示意圖。由第3圖以及第4圖可知,連桿機構18包含第一連桿34、第二連桿36,以及凸輪件38。第一連桿34具有第一滑槽部40且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以相對於上底板12在如第3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以及如第4圖所示之收合位置之間滑動。第二連桿36係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且具有第二滑槽部42以及驅動軸部44,驅動軸部44可活動地穿設於下底板14之從動槽孔30。凸輪件38係可轉動地連接於上底板12下且具有第一凸軸46以及第二凸軸48,第一凸軸46與凸輪件38之軸心C之間之第一距離L1 係大於第二凸軸48與軸心C之間之第二距離L2 ,第一凸軸46係可活動地穿設於第一滑槽部40,第二凸軸48係可活動地穿設於第二滑槽部42。更詳細地說,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距離L1 與第二距離L2 之比例係可較佳地為2:1(但不以此為限,其距離比例關係端視鍵盤10之實際鍵帽收合推力需求以及內部結構空間限制而定,例如可變更為3:1),下底板14係可沿著彼此垂直之X軸與Y軸平面延伸,第一連桿34可另具有滑動桿部50以及連動桿部52,滑動桿部50係可以平行於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以在如第3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以及如第4圖所示之收合位置之間滑動,連動桿部52係可自滑動桿部50延伸形成以平行於X軸,第一滑槽部40形成於連動桿部52之一端,第二連桿36以平行X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
透過上述設計,當滑動桿部50沿著Y軸從如第3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滑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收合位置(例如以馬達驅動之方式)時,透過第一滑槽部40與第一凸軸46之間的限位滑動配合,連動桿部52係可驅動凸輪件38從如第3圖所示之位置逆時鐘轉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位置,並且透過第二凸軸48與第二滑槽部42之間的限位滑動配合,凸輪件38係可同時驅動第二連桿36以平行於X軸之方式滑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位置,藉此,透過驅動軸部44與從動槽孔30之間的限位滑動配合,第二連桿36係可驅動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從如第3圖所示之位置向下滑動至如第4圖所示之位置。如此一來,由第2圖以及第5圖可知,隨著下底板14之滑動,固定結構件32係可相對應地沿著抵接面結構28滑動而壓迫第一支撐件24,以驅動鍵帽20克服彈性體23之彈力且下降至如第5圖所示之收合高度。另一方面,當滑動桿部50沿著Y軸從如第4圖所示之收合位置滑動回如第3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時,連動桿部52係可驅動凸輪件38轉動至如第3圖所示之位置以同時驅動第二連桿36,藉此,第二連桿36係可驅動下底板14向上滑動至如第3圖所示之位置,且固定結構件32係可隨著下底板14之滑動而相對應地離開抵接面結構28以釋放第一支撐件24(如第2圖所示),此時,由於固定結構件32已不再壓迫第一支撐件24,因此,彈性體23提供回復彈力驅動鍵帽20上升至未收合高度之位置,以供使用者進行後續按壓輸入操作。
如此一來,當配置有按鍵16之鍵盤10應用於一般具有由上蓋與下殼體組成之開合機構之可攜式電子裝置上(例如筆記型電腦)時,鍵盤10即可利用連桿機構18驅動下底板14隨可攜式電子裝置之上蓋相對下殼體閉合而相對於上底板12滑動,使得鍵帽20係可隨之下降至如第5圖所示之收合高度,藉以達到鍵盤10可隨著可攜式電子裝置之閉合而降低鍵帽高度之功效,換句話說,當下底板14相對上底板12滑動至收合位置時,按鍵16係可處於鍵帽高度下降的狀態以進一步地縮減整體高度,從而有利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之薄型化設計並且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所提到的鍵帽傷及顯示螢幕的問題。
除此之外,透過上述第一凸軸46與軸心C之間之第一距離L1 大於第二凸軸48與軸心C之間之第二距離L2 (其距離比例係可較佳地為2:1)之設計,連桿機構18係可省力地(如可省二分之一力量)驅動鍵帽20下降至如第5圖所示之收合高度,舉例來說,假設下底板14在固定結構件32驅動鍵帽20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所需之推力等於F,在此實施例中,由於第一距離L1 與第二距離L2 之比例為2:1,因此,根據槓桿原理(其相關原理說明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故於此不再贅述),經由第一連桿34施加於凸輪件38之推力係可縮減至上述所需推力F的二分之一,從而達到省力功效以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到之以單一下底板控制每一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所需之推力過大的問題。
在實際應用中,鍵盤10可進一步地具有軌跡鍵收合功能,舉例來說,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6圖,第6圖為第1圖之鍵盤10於另一視角之部分放大示意圖,由第1圖以及第6圖可知,下底板14可另具有至少一彎折片件54(於第6圖中顯示四個,但不受此限),鍵盤10可另包含軌跡鍵56、連接板件58以及至少一彈性片件60(於第6圖中顯示二個,但不受此限),彎折片件54可具有彎折槽部62以及斜片部64,彎折槽部62自下底板14下凹彎折形成以連接至斜片部64,軌跡鍵56係可上下移動地穿設於上底板12,連接板件58係連接於軌跡鍵56且對應彎折片件54之位置形成有凸耳59,彈性片件60可具有下凹片部66以及至少一彈臂部68(於第6圖中顯示二個,但不受此限),下凹片部66貼附於連接板件58下,彈臂部68自下凹片部66朝下底板14彎折形成以抵接於下底板14。
以下係針對連桿機構18之軌跡鍵收合操作進行詳細之描述,請參閱第1圖、第7圖以及第8圖,第7圖為第6圖之軌跡鍵56尚未收合時之放大側視圖,第8圖為第7圖之軌跡鍵56收合時之放大側視圖,由第1圖、第7圖以及第8圖可知,當下底板14隨著連桿機構18滑動至如第7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其相關機構連動描述係可參照上述說明,於此不再贅述)以使凸耳59沿著斜片部64卡合於彎折槽部62中時,連接板件58相對於下底板14向上移動以使軌跡鍵56相對於上底板12上升至如第1圖所示之位置(此時,由第7圖可知,下底板14抵壓彈臂部68彈性變形),以供使用者進行後續輸入操作。另一方面,當下底板14隨著連桿機構18從如第7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滑動至如第8圖所示之收合位置(其相關機構連動描述係可參照上述說明,於此不再贅述),以使凸耳59脫離彎折槽部62時,由於下底板14已不再抵壓彈臂部68變形,因此受壓變形之彈臂部68係可相對應地被釋放而回復原狀,進而提供彈力驅動連接板件58相對於下底板14向下移動,使得軌跡鍵56相對於上底板12下降至如第8圖所示之位置,以達到收合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連桿機構之配置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舉例來說,請參閱第9圖以及第10圖,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連桿機構100之放大示意圖,第10圖為第9圖之第一連桿102移動至收合位置之放大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所提及之元件與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元件具有相同編號者,代表其具有相似之結構或功能,其相關描述於此不再贅述。如第9圖以及第10圖所示,連桿機構100包含第一連桿102、第二連桿104,以及凸輪件106。第一連桿102具有第一滑槽部108且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以相對於上底板12在如第9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以及如第10圖所示之收合位置之間滑動。第二連桿104係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且具有第二滑槽部110以及驅動軸部112,驅動軸部112穿設於下底板14之從動槽孔113。凸輪件106係可轉動地連接於上底板12下且具有第一凸軸114以及第二凸軸116,第一凸軸114與凸輪件106之軸心C1 之間之第一距離L3 係大於第二凸軸116與軸心C1 之間之第二距離L4 ,第一凸軸114係可活動地穿設於第一滑槽部108,第二凸軸116係可活動地穿設於第二滑槽部110。更詳細地說,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距離L3 與第二距離L4 之比例係可較佳地為2:1(但不以此為限,其距離比例關係端視鍵盤之實際鍵帽收合推力需求以及內部結構空間限制而定,例如可變更為3:1),下底板14係可沿著彼此垂直之X軸與Y軸平面延伸,第一連桿102以平行於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以在未收合位置以及收合位置之間滑動,第二連桿104以平行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第一滑槽部108沿著X軸延伸形成,第二滑槽部110沿著X軸延伸形成。
透過上述設計,當第一連桿102沿著Y軸從如第9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滑動至如第10圖所示之收合位置(例如以馬達驅動之方式)時,透過第一滑槽部108與第一凸軸114之間的限位滑動配合,第一連桿102係可驅動凸輪件106從如第9圖所示之位置逆時鐘轉動至如第10圖所示之位置,並且透過第二凸軸116與第二滑槽部110之間的限位滑動配合,凸輪件106係可同時驅動第二連桿104以平行於Y軸之方式向下滑動至如第10圖所示之位置,如此一來,透過驅動軸部112與從動槽孔113之間的連接配置,第二連桿104係可驅動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從如第9圖所示之位置向下滑動至如第10圖所示之位置以產生上述鍵帽下降之收合功效。除此之外,透過上述第一凸軸114與軸心C1 之間之第一距離L3 大於第二凸軸116與軸心C1 之間之第二距離L4 (其距離比例係可較佳地為2:1)之設計,連桿機構100係可省力地完成驅動鍵帽下降之收合操作,從而達到省力功效以有效地解決先前技術中所提到之以單一下底板控制每一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所需之推力過大的問題。至於針對此實施例之其他相關描述(例如固定結構件壓迫支撐裝置之設計、彈性復位設計等),其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在實際應用中,為了更進一步地提升本發明之連桿機構之省力功效,本發明係可採用增設凸輪件之設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11圖以及第12圖,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連桿機構100’之放大示意圖,第12圖為第11圖之第一連桿102’移動至收合位置之放大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所提及之元件與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元件具有相同編號者,代表其具有相似之結構或功能,其相關描述於此不再贅述。如第11圖以及第12圖所示,連桿機構100’包含第一連桿102’、第二連桿104,以及凸輪件106,第一連桿102’包含主動桿件118、從動桿件120,以及凸輪件122。主動桿件118具有第三滑槽部124且以平行於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以在如第11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以及如第12圖所示之收合位置之間滑動,第三滑槽部124係沿著X軸延伸形成。從動桿件120係以平行於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上底板12下且具有第一滑槽部108以及第四滑槽部126,第四滑槽部126係沿著X軸延伸形成。凸輪件122係可轉動地連接於上底板12下且具有第三凸軸128以及第四凸軸130,第三凸軸128與凸輪件122之軸心C2 之間之第三距離L5 係大於第四凸軸130與軸心C2 之間之第四距離L6 (其距離比例係可較佳地為2:1,但不以此為限)),第三凸軸128係可活動地穿設於第三滑槽部124,第四凸軸130係可活動地穿設於第四滑槽部126。
透過上述設計,當主動桿件118沿著Y軸從如第11圖所示之未收合位置滑動至如第12圖所示之收合位置時,第三滑槽部124經由第三凸軸128轉動凸輪件122,凸輪件122經由第四凸軸130驅動從動桿件120沿著Y軸滑動,且從動桿件120經由凸輪件106驅動第二連桿104沿著Y軸滑動,如此一來,透過驅動軸部112與從動槽孔113之間的連接配置,第二連桿104係可驅動下底板14相對於上底板12從如第11圖所示之位置向下滑動至如第12圖所示之位置以產生上述鍵帽下降之收合功效。除此之外,透過上述第一凸軸114與軸心C1 之間之第一距離L3 大於第二凸軸116與軸心C1 之間之第二距離L4 (其距離比例係可較佳地為2:1)以及第三凸軸128與軸心C2 之間之第三距離L5 大於第四凸軸130與軸心C2 之間之第四距離L6 (其距離比例係可較佳地為2:1)之設計,連桿機構100’係可更加省力地完成驅動鍵帽下降之收合操作,舉例來說,假設驅動下底板14進行鍵帽下降收合操作所需之推力等於F,在此實施例中,由於第一距離L3 與第二距離L4 之比例為2:1且第三距離L5 與第四距離L6 之比例為2:1,因此,根據槓桿原理(其相關原理說明係常見於先前技術中,故於此不再贅述),經由第一連桿102’經由凸輪件122施加至凸輪件106之推力係可縮減至上述所需推力F的四分之一,從而達到提升本發明之省力功效之目的。至於針對此實施例之其他相關描述(例如固定結構件壓迫支撐裝置之設計、彈性復位設計等)及其衍生變化實施例(例如將連桿機構18以及連桿機構100’(或連桿機構100)分別設置在對應下底板14之底邊以及側邊之位置、在主動桿件118與凸輪件122之間再額外增設上述主動桿件、從動桿件,以及凸輪件之配置等),其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於此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鍵盤12:上底板14:下底板16:按鍵18、100、100’:連桿機構20:鍵帽22:支撐裝置23:彈性體24:第一支撐件26:第二支撐件28:抵接面結構30、113:從動槽孔32:固定結構件34、102、102’:第一連桿36、104:第二連桿38、106、122:凸輪件40、108:第一滑槽部42、110:第二滑槽部44、112:驅動軸部46、114:第一凸軸48、116:第二凸軸50:滑動桿部52:連動桿部54:彎折片件56:軌跡鍵58:連接板件59:凸耳60:彈性片件62:彎折槽部64:斜片部66:下凹片部68:彈臂部118:主動桿件120:從動桿件124:第三滑槽部126:第四滑槽部128:第三凸軸130:第四凸軸C、C1、C2:軸心L1、L3:第一距離L2、L4:第二距離L5:第三距離L6:第四距離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鍵盤之立體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按鍵之放大示意圖。 第3圖為第1圖之鍵盤於另一視角之部分放大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之第一連桿滑動至收合位置之示意圖。 第5圖為第1圖之按鍵於鍵帽下降至收合高度時沿著剖面線A-A之剖面示意圖。 第6圖為第1圖之鍵盤於另一視角之部分放大示意圖。 第7圖為第6圖之軌跡鍵尚未收合時之放大側視圖。 第8圖為第7圖之軌跡鍵收合時之放大側視圖。 第9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連桿機構之放大示意圖。 第10圖為第9圖之第一連桿移動至收合位置之放大示意圖。 第11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提出之連桿機構之放大示意圖。 第12圖為第11圖之第一連桿移動至收合位置之放大示意圖
10:鍵盤
12:上底板
14:下底板
18:連桿機構
30:從動槽孔
34:第一連桿
36:第二連桿
38:凸輪件
40:第一滑槽部
42:第二滑槽部
44:驅動軸部
46:第一凸軸
48:第二凸軸
50:滑動桿部
52:連動桿部
C:軸心

Claims (10)

  1. 一種鍵盤,其包含: 一上底板; 複數個按鍵,其設置於該上底板上,每一按鍵包含: 一鍵帽;以及 一支撐裝置,其可活動地連接於該上底板以及該鍵帽,以使該鍵帽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 一下底板,其可滑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該下底板具有一從動槽孔且對應每一按鍵之支撐裝置之位置具有至少一固定結構件;以及 至少一連桿機構,其包含: 一第一連桿,其具有一第一滑槽部且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以相對於該上底板在一未收合位置以及一收合位置之間滑動; 一第二連桿,其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且具有一第二滑槽部以及一驅動軸部,該驅動軸部穿設於該從動槽孔;以及 一第一凸輪件,其可轉動地連接於該上底板下且具有一第一凸軸以及一第二凸軸,該第一凸軸與該第一凸輪件之一第一軸心之間之一第一距離大於該第二凸軸與該第一軸心之間之一第二距離,該第一凸軸可活動地穿設於該第一滑槽部,該第二凸軸可活動地穿設於該第二滑槽部; 其中當該第一連桿從該未收合位置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第一滑槽部經由該第一凸軸轉動該第一凸輪件,該第二凸軸隨著該第一凸輪件之轉動拉動該第二連桿,且該驅動軸部經由該從動槽孔驅動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滑動至使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件壓迫該支撐裝置之位置,使得該鍵帽下降至一收合高度。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距離與該第二距離之比例係為2:1。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每一按鍵另包含: 一彈性體,其分別抵接該鍵帽以及該上底板; 其中當該第一連桿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下底板滑動至使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件驅動該鍵帽克服該彈性體之彈力以下降至該收合高度之位置; 當該第一連桿滑動至該未收合位置時,該下底板滑動至使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件釋放該支撐裝置且該彈性體驅動該鍵帽上升至一未收合高度之位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下底板沿著一X軸與一Y軸平面延伸,該X軸垂直於該Y軸,該第一連桿另具有一滑動桿部以及一連動桿部,該滑動桿部以平行於該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以在該未收合位置以及該收合位置之間滑動,該連動桿部自該滑動桿部延伸形成以平行於該X軸,該第一滑槽部形成於該連動桿部之一端,該第二連桿以平行該X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當該滑動桿部沿著該Y軸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連動桿部隨著該滑動桿部經由該第一凸輪件拉動該第二連桿以平行於該X軸之方式滑動,以驅動該下底板沿著該Y軸相對於該上底板滑動至使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件壓迫該支撐裝置之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下底板沿著一X軸與一Y軸平面延伸,該X軸垂直於該Y軸,該第一連桿以平行於該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以在該未收合位置以及該收合位置之間滑動,該第二連桿以平行該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該第一滑槽部沿著該X軸延伸形成,該第二滑槽部沿著該X軸延伸形成,當該第一連桿沿著該Y軸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第一連桿經由該第一凸輪件驅動該第二連桿沿著該Y軸滑動,以驅動該下底板沿著該Y軸滑動至使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件壓迫該支撐裝置之位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一連桿包含: 一主動桿件,其具有一第三滑槽部且以平行於該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以在該未收合位置以及該收合位置之間滑動,該第三滑槽部沿著該X軸延伸形成; 一從動桿件,其以平行於該Y軸之方式可活動地設置於該上底板下且具有該第一滑槽部以及一第四滑槽部,該第四滑槽部沿著該X軸延伸形成;以及 一第二凸輪件,其可轉動地連接於該上底板下且具有一第三凸軸以及一第四凸軸,該第三凸軸與該第二凸輪件之一第二軸心之間之一第三距離大於該第四凸軸與該第二軸心之間之一第四距離,該第三凸軸可活動地穿設於該第三滑槽部,該第四凸軸可活動地穿設於該第四滑槽部; 其中當該主動桿件沿著該Y軸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第三滑槽部經由該第三凸軸轉動該第二凸輪件,該第二凸輪件經由該第四凸軸驅動該從動桿件沿著該Y軸滑動,且該從動桿件經由該第一凸輪件驅動該第二連桿沿著該Y軸滑動。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鍵盤,其中該第三距離與該第四距離之比例係為2:1。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下底板另具有至少一彎折片件,該至少一彎折片件具有一彎折槽部以及一斜片部,該彎折槽部自該下底板下凹彎折形成以連接至該斜片部,該鍵盤另包含: 一軌跡鍵,其可上下移動地穿設於該上底板; 一連接板件,其連接於該軌跡鍵且對應該至少一彎折片件之位置形成有一凸耳;以及 至少一彈性片件,其具有一下凹片部以及至少一彈臂部,該下凹片部貼附於該連接板件下,該至少一彈臂部自該下凹片部朝該下底板彎折形成以抵接於該下底板; 其中當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滑動至使該凸耳沿著該斜片部卡合於該彎折槽部中時,該連接板件相對於該下底板向上移動以使該軌跡鍵相對於該上底板上升,且該下底板抵壓該至少一彈臂部彈性變形; 當該下底板相對於該上底板滑動至使該凸耳脫離該彎折槽部時,受壓變形之該至少一彈臂部被釋放以提供彈力驅動該連接板件相對於該下底板向下移動,使得該軌跡鍵相對於該上底板下降。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鍵盤,其中該支撐裝置包含一第一支撐件以及一第二支撐件,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可活動地連接該鍵帽以及該上底板且彼此交叉樞接,以使該鍵帽隨著該第一支撐件以及該第二支撐件之交叉樞轉相對於該上底板上下移動,該第一支撐件具有一抵接面結構,該抵接面結構自該第一支撐件朝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件以厚度漸減之方式延伸形成; 其中當該第一連桿滑動至該收合位置時,該至少一固定結構件沿著該抵接面結構滑動以驅動該鍵帽下降至該收合高度。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鍵盤,其中該抵接面結構為一斜面結構。
TW107136143A 2018-10-15 2018-10-15 鍵盤 TWI6717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6143A TWI671774B (zh) 2018-10-15 2018-10-15 鍵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36143A TWI671774B (zh) 2018-10-15 2018-10-15 鍵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1774B TWI671774B (zh) 2019-09-11
TW202016962A true TW202016962A (zh) 2020-05-01

Family

ID=68619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36143A TWI671774B (zh) 2018-10-15 2018-10-15 鍵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7177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7791B (zh) * 2011-05-13 2014-10-21 Wistron Corp 擴充鍵盤裝置
US9710069B2 (en) * 2012-10-30 2017-07-18 Apple Inc.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having flex tails upon which keyboard keycaps are coupled
TWI520168B (zh) * 2013-06-03 2016-02-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可升降按鍵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CN204178980U (zh) * 2014-10-27 2015-02-25 陈清雄 按键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71774B (zh) 2019-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1773B (zh) 鍵盤及其按鍵
TWI620220B (zh) 鍵盤以及應用該鍵盤的筆記型電腦
TWI663621B (zh) 鍵盤
TWI674607B (zh) 按鍵
TWI681430B (zh) 按鍵結構
TWM466303U (zh) 按鍵及鍵盤
TW202038271A (zh) 鍵盤
TWI674602B (zh) 鍵盤
TWI601172B (zh) 鍵盤
CN108305806B (zh) 按键及其按键开关
TWI711943B (zh) 沉降式鍵盤裝置
TW201608585A (zh) 鍵盤
TW202016962A (zh) 鍵盤
TWM461862U (zh) 按鍵及鍵盤
TW202036624A (zh) 鍵盤
CN110047682B (zh) 键盘
TWM498956U (zh) 按鍵模組及鍵盤
CN110085470B (zh) 键盘及其按键
CN107240525B (zh) 键盘
TWI699800B (zh) 鍵盤
WO2019042061A1 (zh) 可升降弹性结构及包含该弹性结构的按键及键盘
TWI543025B (zh) 鍵盤
CN110010394B (zh) 键盘
TW202004429A (zh) 鍵盤
TWI715420B (zh) 電子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