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14182A - Cd73抑制劑 - Google Patents

Cd73抑制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14182A
TW202014182A TW108115143A TW108115143A TW202014182A TW 202014182 A TW202014182 A TW 202014182A TW 108115143 A TW108115143 A TW 108115143A TW 108115143 A TW108115143 A TW 108115143A TW 202014182 A TW202014182 A TW 2020141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cycloalkyl
aryl
heterocycloalkyl
heteroary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5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曉慧 杜
約翰 伊克斯特歐維茲
法雷里亞 R 汎汀
大慶 孫
秋萍 葉
傑瑞德 摩爾
塔堤安納 薩佛洛汀斯卡亞
布萊恩 R 貝藍克
育燮 任
吳可嘉
柳生 朱
強尼 范
河合廣之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歐瑞克製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歐瑞克製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歐瑞克製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141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1418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9/00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 C07H19/02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sharing nitrogen
    • C07H19/04Heterocyclic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nitrogen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
    • C07H19/23Heterocyclic radica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cyclic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7H19/14 - C07H19/22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547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 C07F9/6561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systems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or ring system, with or without other non-condensed hetero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095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compounds, e.g. thiols
    • A61K31/10Sulfides; Sulfoxides; Sulf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2Keton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 A61P25/2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for treating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g. nootropic agents, cognition enhancers, drugs for treating Alzheimer's disease or other forms of dement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9/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5 or 15 of the Periodic System
    • C07F9/02Phosphorus compounds
    • C07F9/547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 C07F9/6561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systems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or ring system, with or without other non-condensed hetero rings
    • C07F9/65616Heterocyclic compounds, e.g. containing phosphorus as a ring hetero atom containing systems of two or more relevant hetero rings condensed among themselves or condensed with a common carbocyclic ring or ring system, with or without other non-condensed hetero rings containing the ring system having three or more than three double bonds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ring members and non-ring members, e.g. purine or analo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H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NUCLEIC ACIDS
    • C07H19/00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 C07H19/02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sharing one ring hetero atom with a saccharide radical; Nucleosides; Mononucleotides; Anhydro-derivatives thereof sharing nitrogen
    • C07H19/04Heterocyclic radicals containing only nitrogen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
    • C07H19/14Pyrrolo-pyrimidine radicals

Abstract

本文描述CD73抑制劑及包含該等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本發明化合物及組合物適用於治療癌症、感染及神經退化性疾病。

Description

CD73抑制劑
此項技術中需要有效治療癌症、感染及神經退化性疾病。
本文提供式(II)及(IV)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及包含該等化合物之醫藥組合物。本發明化合物及組合物適用作CD73抑制劑。此外,本發明化合物及組合物適用於治療癌症、感染及神經退化性疾病。
本文提供具有式(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03
式(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05
; Q1 為N且Q2 為CW,或Q1 為N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 X為-S-或-O-;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本文亦提供具有式(IV)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07
式(IV);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09
; Q2 為N或CW; Q3 為N且Q4 為CW; 或Q3 為CW且Q4 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O-、-S-、-S(=O)2 -、-NR17 -或-C(R18 )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17 為氫、-CN、-ORb 、-S(=O)2 Ra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本文亦揭示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本文亦揭示抑制CD73之方法,其包含使CD73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接觸。
本文亦揭示治療個體之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或向該個體投與醫藥組合物,該醫藥組合物包含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本文亦揭示治療個體中之感染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或向該個體投與醫藥組合物,該醫藥組合物包含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本文亦揭示治療個體之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或向該個體投與醫藥組合物,該醫藥組合物包含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18年4月30日申請之美國申請案第62/664,841號、2018年9月27日申請之美國申請案第62/737,647號、2018年11月8日申請之美國申請案第62/757,714號、2018年12月10日申請之美國申請案第62/777,697號及2019年2月26日申請之美國申請案第62/810,790號之權益,其特此以全文之引用的方式併入。 參考文獻併入
出於本文中鑑別之特定目的,在本說明書中提及之所有公開案、專利及專利申請案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CD73係糖基化磷脂醯肌醇(GPI)錨定細胞表面蛋白,其催化AMP至腺苷之水解並與CD39共同作用從而將ATP轉化為AMP。所得腺苷充當在許多不同組織中活化表現於細胞表面上之P1受體的信號傳導分子。四種G蛋白偶聯P1或腺苷受體已經選殖並表示為A1、A2A、A2B及A3。腺苷影響大範圍生理過程,包括神經功能、血管灌注及免疫反應。藉此,僅舉幾例,其代謝物調節CNS、心臟血管及免疫系統功能。
遞增跡象表明腫瘤細胞與其微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對腫瘤發生係必要的。CD73於其中起關鍵作用之嘌呤信號傳導路徑已成為癌症進展之重要參與者。近年來已清楚,腺苷係腫瘤微環境中最重要的免疫抑止調節分子之一且有助於免疫逃逸及腫瘤進展。
CD73為癌症發展中之關鍵蛋白質分子。CD73被認為在許多癌細胞株及腫瘤類型(包括例如乳癌、結腸直腸癌、卵巢癌、胃癌、膽囊癌及與不良預後相關之癌症)中過度表現。
CD73在腫瘤中之表現由多種機制調節。乳癌中之CD73表現受雌激素受體(ER)負調節。因此,CD73係高度表現於ER陰性乳癌患者中。低氧誘導因子-1α (HIF-1α)亦經展示為調節CD73轉錄。另外,諸如IFN-γ之發炎性因子影響CD73水平。CD73表現亦由細胞株及臨床腫瘤樣本中之CpG島狀物甲基化進行表觀遺傳調節。
除了係癌症患者中之預後性生物標記物以外,CD73之過度表現亦被認為在功能性與治療抗性相關。較高之CD73水平最初與對包括長春新鹼及小紅莓之多種化學治療劑的抗性有關。
CD73亦已展示為參與免疫療法抵抗。此外核苷酸酶藉由以下參與腫瘤免疫逃逸之過程:抑制活化;純系擴增;及導向腫瘤特異性T細胞(特定而言,T輔助細胞及細胞毒性T細胞);削弱溶胞效應T淋巴細胞進行之腫瘤細胞殺滅;經由腺苷之細胞周產生驅動Treg及Th17細胞之抑止功能;增強1型巨噬細胞至促腫瘤2型巨噬細胞之轉化;及促進MDSC之聚集。
小分子抑制劑及靶向CD73之單株抗體已展示出在多種免疫勝任型而非免疫缺陷型小鼠腫瘤模型中之抗腫瘤活性。總之,此等研究表明抗CD73治療活性視其引發活體內免疫反應之能力而定。
阻斷PD-1、PD-L1及CTLA-4之抗體已展示出在癌症患者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目標反應。最近的資料論證,抗CD73 mAb顯著增強抗CTLA-4及抗PD-1 mAb兩者在若干小鼠腫瘤模型中之活性。除了查核點阻斷以外,腺苷之CD73介導之產生可促成對包括CAR-T細胞及癌症疫苗之另外的免疫治療模式的抗性。
干擾CD73活性表示使腫瘤對療法再敏感的策略。基於CD73與治療抗性之間的聯繫,組合抗CD73治療與化療或免疫療法係一種增強其在具有高CD73水平之癌症患者中之活性的有效方法。在一些情況中,CD73表現充當鑑別可受益於抗CD73組合療法之患者的生物標記物。
在一些情況下,CD39/CD73對將ATP驅動之促發炎細胞活性轉向腺苷介導之抗發炎狀態。多種研究已展示出CD39/CD73軸在由多種微生物誘發之感染期間之活性的變化。亦已在感染了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之小鼠大腦中觀測到CD73表現之增加,其經由腺苷之產生提昇寄生蟲生命週期。因此,CD73之藥理學阻斷係一種有前景的治療人類弓蟲病之治療方法。
已在感染了巨細胞病毒(CMV)之內皮細胞中觀測到CD39及CD73之經增強表現及活性。局部腺苷產生之增加,伴隨胞外核苷酸酶之上調,會產生免疫抑止及抗血栓微環境,其便於病毒進入靶細胞中。
在一些情況下,藉由使腺苷產生減少,CD73抑制劑係用作抗病毒劑。CD39及CD73在感染了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之個人之淋巴細胞上之升高的表現/活性指示出胞外核苷酸酶在與此疾病相關之免疫功能不全中的作用。實際上,已在HIV感染患者之不同組中觀測到表現CD39之Treg之比例增加以及Treg上之CD39表現與疾病進程之間的正相關。亦已展示出HIV陽性患者具有較高數目之CD39+Treg,且其Teff顯現出對腺苷之抑止效應的活體外敏感度增加,其與免疫抑止A2A受體之較高表現相關。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腺苷在控制大量神經功能方面起關鍵作用。經由P1受體之活化,腺苷參與多種多樣的生理及病理過程,諸如調節睡眠、一般喚醒狀態及活性、局部神經元興奮性,及將大腦血液流動與能量需求結合。在一些情況中,經由CD73抑制劑操縱腺苷產生適用於治療神經退化性疾病(諸如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及亨廷頓氏病(Huntington's disease))及精神病症(諸如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及自閉症(autism))。定義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規定,否則如本文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單數形式「一(a)」、「一(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提及物。因此,舉例而言,提及「一種藥劑」,其包括複數種此類藥劑,且提及「該細胞」,其包括提及一或多個細胞(或複數個細胞)及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的其等效物等等。當本文所使用之範圍用於諸如分子量之物理特性或諸如化學式之化學特性時,意欲包含本文中範圍及特定實施例的所有組合與子組合。術語「約」在涉及數值或數值範圍時意謂所提及之數值或數值範圍係在實驗變化性之內或在實驗統計誤差之內)的近似值,且因此在一些情況下,數值或數值範圍可在所陳述數值或數值範圍之1%與15%之間變化。術語「包含(comprising)」(及相關術語,諸如「包含(comprise/comprises)」或「具有」或「包括」)並不意欲排除在其他某些實施例中,例如本文所描述之任何主題組合物、組合物、方法或過程或其類似物之實施例「由所述特徵組成」或「基本上由所述特徵組成」。
如本說明書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除非相反地說明,否則以下術語具有下文所指示之含義。
「烷基」係指視情況經取代之直鏈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飽和烴單價基團,其具有一個至約十個碳原子或一個至六個碳原子。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2-甲基-1-丙基、2-甲基-2-丙基、2-甲基-1-丁基、3-甲基-1-丁基、2-甲基-3-丁基、2,2-二甲基-1-丙基、2-甲基-1-戊基、3-甲基-1-戊基、4-甲基-1-戊基、2-甲基-2-戊基、3-甲基-2-戊基、4-甲基-2-戊基、2,2-二甲基-1-丁基、3,3-二甲基-1-丁基、2-乙基-1-丁基、正丁基、異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第三戊基及己基,及更長烷基,諸如庚基、辛基及其類似基團。諸如「C1 -C6 烷基」之數值範圍在本文中不論何時出現均意謂該烷基由1個碳原子、2個碳原子、3個碳原子、4個碳原子、5個碳原子或6個碳原子組成,但本發明定義亦涵蓋術語「烷基」之存在,其中未指定數值範圍。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烷基為C1 -C10 烷基、C1 -C9 烷基、C1 -C8 烷基、C1 -C7 烷基、C1 -C6 烷基、C1 -C5 烷基、C1 -C4 烷基、C1 -C3 烷基、C1 -C2 烷基或C1 烷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烷基係視情況經(例如)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烷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烯基」係指視情況經取代之直鏈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烴單價基團,其具有一或多個碳-碳雙鍵且具有兩個至約十個碳原子、更佳兩個至約六個碳原子。該基團可關於雙鍵呈順式或反式構形,且應理解為包括兩種異構體。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烯基(-CH=CH2 )、1-丙烯基(-CH2 CH=CH2 )、異丙烯基[-C(CH3 )=CH2 ]、丁烯基、1,3-丁二烯基及其類似基團。諸如「C2 -C6 烷基」之數值範圍在本文中不論何時出現均意謂該烯基由2個碳原子、3個碳原子、4個碳原子、5個碳原子或6個碳原子組成,但本發明定義亦涵蓋術語「烯基」之存在,其中未指定數值範圍。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烯基為C2 -C10 烯基、C2 -C9 烯基、C2 -C8 烯基、C2 -C7 烯基、C2 -C6 烯基、C2 -C5 烯基、C2 -C4 烯基、C2 -C3 烯基或C2 烯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烯基係視情況經(例如)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炔基」係指視情況經取代之直鏈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烴單價基團,其具有一或多個碳-碳參鍵且具有兩個至約十個碳原子、更佳兩個至約六個碳原子。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炔基、2-丙炔基、2-丁炔基、1,3-丁二炔基及其類似基團。諸如「C2 -C6 炔基」之數值範圍在本文中不論何時出現均意謂該炔基由2個碳原子、3個碳原子、4個碳原子、5個碳原子或6個碳原子組成,但本發明定義亦涵蓋術語「炔基」之存在,其中未指定數值範圍。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炔基為C2 -C10 炔基、C2 -C9 炔基、C2 -C8 炔基、C2 -C7 炔基、C2 -C6 炔基、C2 -C5 炔基、C2 -C4 炔基、C2 -C3 炔基或C2 炔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炔基係視情況經(例如)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炔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炔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炔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伸烷基」係指直鏈或分支鏈二價烴鏈。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伸烷基可視情況經(例如)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伸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伸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伸烷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烷氧基」係指式-ORa 之基團,其中Ra 為如本文所定義之烷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烷氧基可視情況經(例如)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烷氧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烷氧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烷氧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芳基」係指衍生自烴環系統的基團,其包含氫、6至30個碳原子及至少一個芳族環。芳基可為單環、雙環、三環或四環環系統,其可包括稠合(當與環烷基或雜環烷基環稠合時,芳基經由芳環原子鍵結)或橋接的環系統。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為6員至10員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為6員芳基。芳基包括(但不限於)衍生自以下烴環系統的芳基:伸蒽基、伸萘基、伸菲基、蒽、薁、苯、䓛、丙二烯合茀、茀、as-二環戊二烯并苯、s-二環戊二烯并苯、茚滿、茚、萘、萉、菲、七曜烯(pleiadene)、芘及聯伸三苯。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芳基為苯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芳基可視情況經(例如)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其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視情況經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芳基視情況經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芳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環烷基」係指穩定的部分或完全飽和單環或多環碳環,其可以包括稠合(當與芳基或雜芳環稠合時,環烷基經由非芳族環原子鍵結)或橋接的環系統。代表性環烷基包括(但不限於)具有三個至十五個碳原子(C3 -C15 環烷基)、三個至十個碳原子(C3 -C10 環烷基)、三個至八個碳原子(C3 -C8 環烷基)、三個至六個碳原子(C3 -C6 環烷基)、三個至五個碳原子(C3 -C5 環烷基)或三個至四個碳原子(C3 -C4 環烷基)的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環烷基為3員至6員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環烷基為5員至6員環烷基。單環環烷基包括例如環丙基、環丁基、環戊基、環己基、環庚基及環辛基。多環環烷基或碳環包括例如金剛烷基、降冰片烷基、十氫萘基、雙環[3.3.0]辛烷、雙環[4.3.0]壬烷、順-十氫萘、反-十氫萘、雙環[2.1.1]己烷、雙環[2.2.1]庚烷、雙環[2.2.2]辛烷、雙環[3.2.2]壬烷及雙環[3.3.2]癸烷,及7,7-二甲基-雙環[2.2.1]庚基。部分飽和環烷基包括例如環戊烯基、環己烯基、環庚烯基及環辛烯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環烷基係視情況經(例如)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其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鹵基」或「鹵素」係指溴、氯、氟或碘。在一些實施例中,鹵素為氟或氯。在一些實施例中,鹵素為氟。
「鹵烷基」係指如上文所定義的烷基,其經一或多個如上文所定義的鹵基取代,例如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氟甲基、三氯甲基、2,2,2-三氟乙基、1,2-二氟乙基、3-溴-2-氟丙基、1,2-二溴乙基及其類似基團。
「雜環烷基」係指穩定的3員至24員部分或完全飽和環基團,其包含2至23個碳原子及1至8個選自由氮、氧、磷及硫組成之群的雜原子。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雜環烷基可為單環、雙環、三環或四環環系統,其可包括稠合(當與芳基或雜芳環稠合時,雜環烷基經由非芳族環原子鍵結)或橋接的環系統;且雜環烷基中的氮、碳或硫原子可視情況氧化;氮原子可視情況四級銨化。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烷基為3員至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烷基為5員至6員雜環烷基。此類雜環烷基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氮雜環丙烷基、氮雜環丁烷基、二氧雜環戊烷基、噻吩基[1,3]二噻烷基、十氫異喹啉基、咪唑啉基、咪唑啶基、異噻唑啶基、異噁唑啶基、嗎啉基、八氫吲哚基、八氫異吲哚基、2-側氧基哌嗪基、2-側氧基哌啶基、2-側氧基吡咯啶基、噁唑啶基、哌啶基、哌嗪基、4-哌啶酮基、吡咯啶基、吡唑啶基、奎寧環基、噻唑啶基、四氫呋喃基、三噻烷基、四氫哌喃基、硫嗎啉基、噻嗎啉基、1-側氧基-硫嗎啉基、1,1-二側氧基-硫嗎啉基、1,3-二氫異苯并呋喃-1-基、3-側氧基-1,3-二氫異苯并呋喃-1-基、甲基-2-側氧基-1,3-二氧雜環戊烯-4-基及2-側氧基-1,3-二氧雜環戊烯-4-基。術語雜環烷基亦包括碳水化合物之所有環形式,包括(但不限於)單醣、雙醣及寡醣。除非另外說明,否則雜環烷基在環中具有2至10個碳。應理解,當提及雜環烷基中之碳原子數目時,雜環烷基中之碳原子數目與構成雜環烷基之原子(亦即,雜環烷基環之骨架原子)的總數(包括雜原子)不相同。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雜環烷基視情況經例如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其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烷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雜烷基」係指烷基之一或多個骨架原子選自除碳外之原子,例如氧、氮(例如-NH-、-N(烷基)-)、硫或其組合的烷基。雜烷基在雜烷基之碳原子處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在一個態樣中,雜烷基為C1 -C6 雜烷基,其中該雜烷基由1至6個碳原子及一或多個除碳外之原子,例如氧、氮(例如-NH-、-N(烷基)-)、硫或其組合構成,其中該雜烷基在雜烷基之碳原子處連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此類雜烷基之實例為(例如) -CH2 OCH3 、-CH2 CH2 OCH3 或-CH(CH3 )OCH3 。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雜烷基視情況經(例如)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其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雜烷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雜芳基」係指5員至14員環系統基團,其包含氫原子、一至十三個碳原子、一至六個選自由氮、氧、磷及硫組成之群的雜原子,及至少一個芳族環。雜芳基可為單環、雙環、三環或四環環系統,其可包括稠合(當與環烷基或雜環烷基環稠合時,雜芳基經由芳族環原子鍵結)或橋接的環系統;且雜芳基中之氮、碳或硫原子可視情況氧化;氮原子可視情況四級銨化。在一些實施例中,雜芳基為5員至10員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雜芳基為5員至6員雜芳基。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氮呯基、吖啶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吲哚基、苯并間二氧雜環戊烯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b][1,4]二氧呯基、1,4-苯并二噁烷基、苯并萘并呋喃基、苯并噁唑基、苯并間二氧雜環戊烯基、苯并間二氧雜環己烯基、苯并哌喃基、苯并哌喃酮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呋喃酮基、苯并噻吩基(benzothienyl/benzothiophenyl)、苯并三唑基、苯并[4,6]咪唑并[1,2-a]吡啶基、咔唑基、㖕啉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呋喃基、呋喃酮基、異噻唑基、咪唑基、吲唑基、吲哚基、吲唑基、異吲哚基、吲哚啉基、異吲哚啉基、異喹啉基、吲哚嗪基、異噁唑基、㖠啶基、噁二唑基、2-側氧基氮呯基、噁唑基、環氧乙烷基、1-氧離子基吡啶基、1-氧離子基嘧啶基、1-氧離子基吡嗪基、1-氧離子基噠嗪基、1-苯基-1H-吡咯基、啡嗪基、啡噻嗪基、啡噁嗪基、酞嗪基、喋啶基、嘌呤基、吡咯基、吡唑基、吡啶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喹唑啉基、喹喏啉基、喹啉基、奎寧環基、異喹啉基、四氫喹啉基、噻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三嗪基及噻吩基(thiophenyl)(亦即,噻吩基(thienyl))。除非本說明書中另有具體說明,否則雜芳基視情況經(例如)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其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芳基視情況經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OMe、-NH2 或-NO2 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芳基視情況經鹵素、甲基、乙基、-CN、-CF3 、-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芳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羥烷基」係指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其經一或多個-OH取代,例如羥甲基、羥乙基、羥丙基、羥丁基、羥戊基、二羥甲基、二羥乙基、二羥丙基、二羥丁基、二羥戊基及其類似基團。
「側氧基」係指=O。
術語「視情況的」或「視情況地」意謂隨後所描述之事件或情形可發生或可不發生,且該描述包括其中該事件或情形發生之情況及其中該事件或情形不發生之情況。舉例而言,「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意謂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或「經取代之烷基」。此外,視情況經取代之基團可未經取代(例如-CH2 CH3 )、經完全取代(例如-CF2 CF3 )、經單取代(例如-CH2 CH2 F)或以介於經完全取代與經單取代之間的任何程度取代(例如,-CH2 CHF2 、-CH2 CF3 、-CF2 CH3 、-CFHCHF2 等)。關於含有一或多個取代基之任何基團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此類基團並不意欲引入空間上不切實際及/或合成上不可行之任何取代或取代型式(例如,經取代之烷基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烷基又定義為包括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可能為無窮的)。因此,所描述之任何取代基應大體上理解為具有約1,000道爾頓及更典型地至多約500道爾頓之最大分子量。
術語「抑制」、「阻斷」、「抑止」及其語法變體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且係指生物活性之任何統計學上的顯著降低,包括活性完全阻斷。在一些實施例中,「抑制」係指生物活性之約10%、約20%、約30%、約40%、約50%、約60%、約70%、約80%、約90%或約100%的降低。因此,當術語「抑制」或「抑止」應用於描述例如對CD73之酶促活性的作用時,該術語係指相對於未處理(對照)細胞中之CD73介導之5'-核苷酸酶活性,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在統計學上顯著降低CD73之5'-核苷酸酶活性(異化腺苷單磷酸酯AMP至腺苷之水解)的能力。在一些情況下,表現CD73之細胞為天然產生之細胞或細胞株(例如癌細胞)或藉由引入編碼CD73之核酸至宿主細胞中以重組方式產生。在一些態樣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在統計學上顯著降低生物體液中之CD73之可溶形式的5'-核苷酸酶活性。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抑制CD73介導之5'-核苷酸酶活性至少約10%、至少約15%、至少約20%、至少約25%、至少約30%、至少約35%、至少約40%、至少約45%、至少約50%、至少55%、至少60%、至少65%、至少70%、至少75%、至少80%、至少85%、至少90%、至少95%、或約100%,如例如藉由實例中描述之方法及/或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判定。
如本文所用,「治療(treatment/ treating)」或「緩解」或「改善」可互換使用。此等術語係指獲得有益或所需結果之方法,其包括(但不限於)治療效益及/或預防效益。「治療效益」意謂根除或改善所治療之潛在病症。此外,藉由根除或改善與潛在病症相關之一或多種生理症狀以使得在患者中觀測到好轉來達成治療益處,儘管該患者仍可能罹患潛在病症。對於預防效益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向處於罹患特定疾病之風險下的患者或向報導有疾病之生理症狀中之一或多者但並未作出此疾病之診斷的患者投與組合物。化合物
本文描述係CD73抑制劑之化合物。此等化合物及包含此等化合物之組合物適用於治療癌症、感染及神經退化性疾病。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11
式(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13
; Q1 及Q2 獨立地為N或CW;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S(=O)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15
式(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17
; Q1 及Q2 獨立地為N或CW;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S(=O)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19
式(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21
; Q1 及Q2 獨立地為N或CW;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S(=O)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其限制條件為該化合物不為:
Figure 02_image023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且Q2 為CW。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CW且Q2 為N。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且Q2 為N。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CW且Q2 為CW。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且Q2 為N,或Q1 為N且Q2 為CW。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3 為N且Q4 為CW。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4 為N且Q3 為CW。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3 為N且Q4 為N。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為氫。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或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環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之環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為氫。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A為-O-。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A為-CH2 -。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Rb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H。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為-OH。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為-OH。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或芳基;其中各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之C1 -C20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為氫。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Ra 、-OC(=O)Ra 、-C(=O)ORb 、-OC(=O)ORb 或-OC(=O)NRc Rd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ORb 或-OC(=O)ORb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羥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不為氫。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S(=O)2 R14 、-C(=O)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經一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1 -C6 羥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芳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S(=O)2 R14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NR13 C(=O)R14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
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25
式(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27
; Q1 為N且Q2 為CW,或Q1 為N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 X為-S-或-O-;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29
式(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31
; Q1 為N且Q2 為CW,或Q1 為N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 X為-S-或-O-;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33
式(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35
; Q1 為N且Q2 為CW,或Q1 為N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 X為-S-或-O-;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其限制條件為該化合物不為:
Figure 02_image037
Figure 02_image039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41
式(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43
; Q1 為N且Q2 為CW,或Q1 為N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 A為-O-; X為-O-;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 R3 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或-ORb ;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Rb ;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 R8 為氫; R9 及R10 為氫; 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或C1 -C20 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45
式(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47
; Q1 為N且Q2 為CW,或Q1 為N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為氫; A為-O-; X為-O-;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R3 為鹵素、C2 -C6 炔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或-ORb ;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Rb ;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 R8 為氫; R9 及R10 為氫; 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C1 -C6 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2 -C6 炔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係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R13 、-SR13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OR13 、-OC(=O)NR15 R16 、-NR13 C(=O)R14 、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ORb 、-C(=O)ORb 或C1 -C6 羥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各R13a 獨立地為-ORb 、-C(=O)ORb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21 及R22 為氫; 各Ra 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之C1 -C6 烷基; 各Rb 獨立地為氫或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之C1 -C6 烷基;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或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之C1 -C6 烷基;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49
式(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51
; Q1 為N且Q2 為CW,或Q1 為N且Q2 為N; Q3 及Q4 為N; W為氫; A為-O-; X為-O-; R1 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 R2 為氫; R3 為鹵素或C1 -C6 羥烷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ORb ; R5 及R6 為氫; R8 為氫; R9 及R10 為氫; R11 為C1 -C6 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R11a 取代; R12 為C1 -C6 烷基或C1 -C6 羥烷基; 各R11a 為-OR13 或雜芳基; R13 為C1 -C6 烷基; R21 及R22 為氫; 各R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之C1 -C6 烷基; 各Rb 獨立地為氫或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之C1 -C6 烷基;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或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之C1 -C6 烷基;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且Q2 為CW。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且Q2 為N。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3 為N且Q4 為CW。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4 為N且Q3 為CW。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3 為N且Q4 為N。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Q2 為CW,Q3 為N,且Q4 為CW。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Q2 為CW,Q3 為CW,且Q4 為N。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Q2 為CW,Q3 為N,且Q4 為N。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Q2 為N,Q3 為N,且Q4 為CW。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Q2 為N,Q3 為CW,且Q4 為N。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1 為N,Q2 為N,Q3 為N,且Q4 為N。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為氫。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或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ORb 、C2 -C6 炔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或C1 -C6 羥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或-ORb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之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為氫。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O-。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S-。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Rb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H。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為-OH。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為-OH。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或芳基;其中各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之C1 -C20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為氫。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Ra 、-OC(=O)Ra 、-C(=O)ORb 、-OC(=O)ORb 或-OC(=O)NRc Rd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ORb 或-OC(=O)ORb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羥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不為氫。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C1 -C6 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2 -C6 炔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R13 、-SR13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OR13 、-OC(=O)NR15 R16 、-NR13 C(=O)R14 、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S(=O)2 R14 、-C(=O)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經一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1 -C6 羥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1 -C6 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R11a 取代。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芳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S(=O)2 R14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NR13 C(=O)R14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R13 、-SR13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OR13 、-OC(=O)NR15 R16 、-NR13 C(=O)R14 、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或雜芳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ORb 、-C(=O)ORb 或C1 -C6 羥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ORb 、-C(=O)ORb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ORb 、-C(=O)ORb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
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53
式(I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55
; Q1 為CW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O-、-S-或-S(=O)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57
式(I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59
; Q1 為CW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O-、-S-或-S(=O)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II)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61
式(I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63
; Q1 為CW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O-、-S-或-S(=O)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Figure 02_image065
式(I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67
; Q1 為CW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O-、-S-或-S(=O)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其限制條件為R1 或R2 中之一者不為氫;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OC(=O)OR13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其限制條件為R11 不為CF3 ;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3 為N且Q4 為CW。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4 為N且Q3 為CW。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3 為N且Q4 為N。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為氫。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或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不為氫。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環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之環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為氫。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O-或-S-。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O-。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S-。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A為-O-。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A為-CH2 -。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Rb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H。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為-OH。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為-OH。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或芳基;其中各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之C1 -C20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為氫。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Ra 、-OC(=O)Ra 、-C(=O)ORb 、-OC(=O)ORb 或-OC(=O)NRc Rd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ORb 或-OC(=O)ORb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羥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不為氫。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其限制條件為R11 不為CF3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S(=O)2 R14 、-C(=O)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S(=O)2 R14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其限制條件為R11 不為CF3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S(=O)2 R14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S(=O)2 R14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S(=O)2 R14 、-C(=O)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其限制條件為R11 不為CF3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其限制條件為R11 不為CF3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經一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1 -C6 羥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不為CF3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芳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S(=O)2 R14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NR13 C(=O)R14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
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V)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69
式(IV);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71
; Q2 為N或CW; Q3 為N且Q4 為CW; 或Q3 為CW且Q4 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O-、-S-、-S(=O)2 -、-NR17 -或-C(R18 )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17 為氫、-CN、-ORb 、-S(=O)2 Ra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IV)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73
式(IV);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75
; Q2 為N或CW; Q3 為N且Q4 為CW; 或Q3 為CW且Q4 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O-、-S-、-S(=O)2 -、-NR17 -或-C(R18 )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17 為氫、-CN、-ORb 、-S(=O)2 Ra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2 為CW。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2 為N。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3 為N且Q4 為CW。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4 為N且Q3 為CW。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2 為CW,Q3 為N,且Q4 為CW。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2 為CW,Q3 為CW,且Q4 為N。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2 為N,Q3 為N,且Q4 為CW。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2 為N,Q3 為CW,且Q4 為N。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為氫。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或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ORb 、C2 -C6 炔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或C1 -C6 羥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或-ORb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之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為氫。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A為-O-。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A為-CH2 -。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Rb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H。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為-OH。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為-OH。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O-或-S(=O)2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O-。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S(=O)2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NR17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C(R18 )2 -。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7 為氫、-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7 為氫、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7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7 為氫。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獨立地為氫或鹵素。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為氫。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或芳基;其中各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之C1 -C20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為氫。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Ra 、-OC(=O)Ra 、-C(=O)ORb 、-OC(=O)ORb 或-OC(=O)NRc Rd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ORb 或-OC(=O)ORb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羥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不為氫。在式(I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C1 -C6 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2 -C6 炔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R13 、-SR13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OR13 、-OC(=O)NR15 R16 、-NR13 C(=O)R14 、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氫、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氫、鹵素、-CN、-S(=O)2 R14 、-C(=O)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氫、-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氫或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氫或視情況經一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1 -C6 羥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氫、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氫、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氫。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不為氫。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1 -C6 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R11a 取代。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芳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S(=O)2 R14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NR13 C(=O)R14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R13 、-SR13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OR13 、-OC(=O)NR15 R16 、-NR13 C(=O)R14 、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II)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或雜芳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ORb 、-C(=O)ORb 或C1 -C6 羥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取代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ORb 、-C(=O)ORb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ORb 、-C(=O)ORb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
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I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V)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77
式(V);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79
;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 X為-O-、-S-、-S(=O)2 -、-NR17 -或-C(R18 )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17 為氫、-CN、-ORb 、-S(=O)2 Ra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具有式(V)之結構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2_image081
式(V); 其中: 環A為
Figure 02_image083
;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 X為-O-、-S-、-S(=O)2 -、-NR17 -或-C(R18 )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17 為氫、-CN、-ORb 、-S(=O)2 Ra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3 為N且Q4 為CW。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4 為N且Q3 為CW。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Q3 為N且Q4 為N。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W為氫。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或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3 為鹵素。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3a 獨立地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環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之環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 為氫。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8 為氫。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9 及R10 為氫。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Rb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H。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4 及R7 為-OH。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為-OH。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5 及R6 為氫且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O-或-S(=O)2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O-。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S(=O)2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NR17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X為-C(R18 )2 -。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7 為氫、-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7 為氫、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7 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7 為氫。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獨立地為氫或鹵素。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8 為氫。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或芳基;其中各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之C1 -C20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為氫。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或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Ra 、-OC(=O)Ra 、-C(=O)ORb 、-OC(=O)ORb 或-OC(=O)NRc Rd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a 獨立地為-C(=O)ORb 或-OC(=O)ORb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21b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鹵素、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C1 -C6 羥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C1 -C6 羥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為氫。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2 不為氫。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2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鹵素、-CN、-S(=O)2 R14 、-C(=O)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經一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為C1 -C6 羥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NR14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S(=O)2 R14 、-NR13 C(=O)R14 、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芳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S(=O)2 R14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之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a 獨立地為-NR13 C(=O)R14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c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1 及R12 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3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4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雜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其中各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a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
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在式(V)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15b 獨立地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環烷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a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環烷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b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b 為氫。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各Rb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各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各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環烷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各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各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各為氫。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各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吡咯啶,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鹵素或C1 -C6 烷基取代。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哌啶,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鹵素或C1 -C6 烷基取代。在式(I)、(II)、(III)、(IV)或(V)之化合物之一些實施例中,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哌嗪,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鹵素或C1 -C6 烷基取代。
上文針對各種變數所描述之基團的任何組合涵蓋於本文中。在整個說明書中,熟習此領域者會選擇基團及其取代基以得到穩定部分及化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表1之結構。 1
Figure 108115143-A0304-0001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581
Figure 02_image583
Figure 02_image585
Figure 02_image587
Figure 02_image589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591
Figure 02_image593
Figure 02_image595
Figure 02_image597
Figure 02_image599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601
Figure 02_image603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605
Figure 02_image607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609
Figure 02_image611
Figure 02_image613
Figure 02_image615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
Figure 02_image617
Figure 02_image619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621
Figure 02_image623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625
Figure 02_image627
Figure 02_image629
Figure 02_image631
在一些實施例中,提供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具有選自以下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633
Figure 02_image635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的其他形式 異構體 / 立體異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以幾何異構體形式存在。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具有一或多個雙鍵。本文所呈現之化合物包括所有順式、反式、同側、對側、E型(entgegen,E)及Z型(zusammen,Z)異構體以及其對應混合物。在一些情況下,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具有一或多個對掌性中心且各中心以R組態或S組態存在。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包括所有非對映異構、對映異構及差向異構形式以及其對應混合物。在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及方法的額外實施例中,由單一製備步驟、組合或互變產生之對映異構體及/或非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適用於本文所描述之應用。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係藉由使化合物之外消旋混合物與光學活性解析劑反應形成一對非對映異構化合物,分離非對映異構體且回收光學純對映異構體,以其個別立體異構體形式製備。在一些實施例中,較佳為可解離的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對映異構體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例如熔點、沸點、溶解度、反應性等)且利用此等不同點進行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對映異構體藉由對掌性層析法分離或較佳藉由基於溶解度差異之分離/解析技術分離。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回收光學純對映異構體以及解析劑。經標記化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以其經同位素標記之形式存在。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包括藉由投與該等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包括藉由以醫藥組合物形式投與該等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包括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其與本文所列舉之化合物相同,但其中一或多個原子經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不同於自然界中通常所發現的原子質量或質量數的原子置換。可以併入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溶劑合物或立體異構體中的同位素之實例包括氫、碳、氮、氧、磷、硫、氟及氯之同位素,諸如分別為2 H、3 H、13 C、14 C、l5 N、18 O、17 O、31 P、32 P、35 S、18 F及36 Cl。含有其他原子之前述同位素及/或其他同位素的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及其代謝物、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酯、前藥、溶劑合物、水合物或衍生物屬於本發明之範疇內。某些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例如併入有諸如3 H及14 C之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合物,適用於藥物及/或受質組織分佈分析中。氚化(亦即3 H)及碳-14 (亦即14 C)同位素因其容易製備及可偵測性而尤其偏好。此外,用諸如氘(亦即2 H)之重同位素取代由於代謝穩定性較大,例如活體內半衰期增加或劑量需求下降,故可得到某些治療優勢。在一些實施例中,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藉由任何適合的方法製備。
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其他手段標記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該等手段包括(但不限於)使用發色團或螢光部分、生物發光標記或化學發光標記。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以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形式存在。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包括藉由投與該等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包括藉由以醫藥組合物形式投與該等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具有酸性或鹼性基團且因此與諸多無機鹼或有機鹼及無機酸與有機酸中之任一者反應,形成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鹽係在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之最終分離及純化期間原位製備,或藉由使呈游離形式之純化化合物與適合的酸或鹼分別反應及分離由此形成的鹽來製備。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實例包括由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與無機酸、有機酸或無機鹼反應所製備的彼等鹽,此類鹽包括乙酸鹽、丙烯酸鹽、己二酸鹽、海藻酸鹽、天冬胺酸鹽、苯甲酸鹽、苯磺酸鹽、硫酸氫鹽、亞硫酸氫鹽、溴化物、丁酸鹽、丁炔-1,4-二酸鹽、樟腦酸鹽、樟腦磺酸鹽、己酸鹽、辛酸鹽、氯苯甲酸鹽、氯化物、檸檬酸鹽、環戊烷丙酸鹽、癸酸鹽、二葡糖酸鹽、二氫磷酸鹽、二硝基苯甲酸鹽、十二烷基硫酸鹽、乙烷磺酸鹽、甲酸鹽、反丁烯二酸鹽、葡糖庚酸鹽、甘油磷酸鹽、羥乙酸鹽、半硫酸鹽、庚酸鹽、己酸鹽、己炔-1,6-二酸鹽、羥基苯甲酸鹽、γ-羥基丁酸鹽、鹽酸鹽、氫溴酸鹽、氫碘化物、2-羥基乙烷磺酸鹽、碘化物、異丁酸鹽、乳酸鹽、順丁烯二酸鹽、丙二酸鹽、甲烷磺酸鹽、杏仁酸鹽偏磷酸鹽、甲烷磺酸鹽、甲氧基苯甲酸鹽、甲基苯甲酸鹽、磷酸一氫鹽、1-萘磺酸鹽、2-萘磺酸鹽、菸鹼酸鹽、硝酸鹽、雙羥萘酸鹽、果膠酸鹽、過硫酸鹽、3-苯基丙酸鹽、磷酸鹽、苦味酸鹽、特戊酸鹽、丙酸鹽、焦硫酸鹽、焦磷酸鹽、丙炔酸鹽、鄰苯二甲酸鹽、苯基乙酸鹽、苯丁酸鹽、丙烷磺酸鹽、水楊酸鹽、丁二酸鹽、硫酸鹽、亞硫酸鹽、丁二酸鹽、辛二酸鹽、癸二酸鹽、磺酸鹽、酒石酸鹽、硫氰酸鹽、甲苯磺酸鹽十一烷酸鹽及二甲苯磺酸鹽。
此外,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可經製備為藉由使游離鹼形式之化合物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無機或有機酸反應形成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該等無機或有機酸包括(但不限於):無機酸,諸如鹽酸、氫溴酸、硫酸、硝酸、磷酸、偏磷酸及其類似者;及有機酸,諸如乙酸、丙酸、己酸、環戊丙酸、乙醇酸、丙酮酸、乳酸、丙二酸、丁二酸、蘋果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對甲苯磺酸、酒石酸、三氟乙酸、檸檬酸、苯甲酸、3-(4-羥苯甲醯基)苯甲酸、肉桂酸、杏仁酸、芳基磺酸、甲磺酸、乙磺酸、1,2-乙二磺酸、2-羥基乙磺酸、苯磺酸、2-萘磺酸、4-甲基雙環-[2.2.2]辛-2-烯-1-甲酸、葡糖庚酸、4,4'-亞甲基雙-(3-羥基-2-烯-1-甲酸)、3-苯基丙酸、三甲基乙酸、第三丁基乙酸、月桂基硫酸、葡萄糖酸、麩胺酸、羥基萘甲酸、柳酸、硬脂酸及黏康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包含游離酸基團的彼等化合物與適合的鹼(諸如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金屬陽離子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碳酸氫鹽、硫酸鹽)、氨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有機一級、二級、三級或四級胺反應。代表性鹽包括鹼金屬或鹼土金屬鹽,如鋰鹽、鈉鹽、鉀鹽、鈣鹽、及鎂鹽及鋁鹽及其類似鹽。鹼之說明性實例包括氫氧化鈉、氫氧化鉀、膽鹼氫氧化物、碳酸鈉、N+ (C1-4 烷基)4 及其類似物。
適用於形成鹼加成鹽之代表性有機胺包括乙胺、二乙胺、乙二胺、乙醇胺、二乙醇胺、哌嗪及其類似物。應瞭解,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亦包括其所含之任何含鹼氮基團的四級銨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此類四級銨化獲得水或油溶性或分散性產物。溶劑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以溶劑合物形式存在。本發明提供藉由投與該等溶劑合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本發明進一步提供藉由以醫藥組合物形式投與該等溶劑合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
溶劑合物含有化學計量或非化學計量的溶劑,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與諸如水、乙醇及其類似者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結晶的過程中形成。當溶劑為水時形成水合物,或當溶劑為醇時形成醇化物。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之溶劑合物可宜在本文所描述之過程中製備或形成。僅舉例而言,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之水合物可宜藉由使用有機溶劑自水性/有機溶劑混合物再結晶來製備,有機溶劑包括(但不限於)二噁烷、四氫呋喃或甲醇。另外,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可以非溶劑化以及溶劑化形式存在。一般而言,出於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及方法之目的,溶劑化形式視為等效於非溶劑化形式。互變異構體
在一些情況下,化合物以互變異構體形式存在。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包括本文所描述之式內的所有可能的互變異構體。互變異構體為可藉由氫原子遷移而互相轉化的化合物,氫原子遷移伴隨著單鍵與相鄰雙鍵的轉換。在其中可能發生互變異構化之鍵排列中,將存在互變異構體之化學平衡。涵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的所有互變異構體形式。互變異構體之確切比率視若干因素而定,包括溫度、溶劑及pH。化合物之製備
根據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有機合成技術,以市購的化學品及/或化學文獻中所述之化合物為起始物質,製備本文所描述之化學反應中使用的化合物。「市購化學品」獲自標準商業來源,包括Acros Organics (Pittsburgh, PA)、Aldrich Chemical (Milwaukee, WI,包括Sigma Chemical及Fluka)、Apin Chemicals Ltd. (Milton Park, UK)、Avocado Research (Lancashire, U.K.)、BDH Inc. (Toronto, Canada)、Bionet (Cornwall, U.K.)、Chemservice Inc. (West Chester, PA)、Crescent Chemical Co. (Hauppauge, NY)、Eastman Organic Chemicals, Eastman Kodak Company (Rochester, NY)、Fisher Scientific Co. (Pittsburgh, PA)、Fisons Chemicals (Leicestershire, UK)、Frontier Scientific (Logan, UT), ICN Biomedicals, Inc. (Costa Mesa, CA)、Key Organics (Cornwall, U.K.)、Lancaster Synthesis (Windham, NH)、Maybridge Chemical Co. Ltd. (Cornwall, U.K.)、Parish Chemical Co. (Orem, UT)、Pfaltz & Bauer, Inc. (Waterbury, CN)、Polyorganix (Houston, TX)、Pierce Chemical Co. (Rockford, IL)、Riedel de Haen AG (Hanover, Germany)、Spectrum Quality Product, Inc. (New Brunswick, NJ)、TCI America (Portland, OR)、Trans World Chemicals, Inc. (Rockville, MD)及Wako Chemicals USA, Inc. (Richmond, VA)。
詳述適用於製備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的反應物之合成或提及描述該製備之文章的適合參考書及論文包括例如「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York;S.R. Sandler等人, 「Organic Functional Group Preparations」, 第2版,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83;H. O. House, 「Modern Synthetic Reactions」, 第2版, W. A. Benjamin, Inc. Menlo Park, Calif. 1972;T. L. Gilchrist, 「Heterocyclic Chemistry」, 第2版,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1992;J. March,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第4版, Wiley-Interscience, New York, 1992。詳述適用於製備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的反應物之合成或提及描述該製備之文章的其他適合參考書及論文包括例如Fuhrhop, J.及Penzlin G.「Organic Synthesis:Concepts, Methods, Starting Materials」, 第二修訂及增訂版(1994) John Wiley & Sons ISBN:3-527-29074-5;Hoffman,R.V. 「Organic Chemistry, An Intermediate Text」 (1996)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09618-5;Larock,R. C. 「Comprehensive Organic Transformations:A Guide to Functional Group Preparations」 第2版(1999) Wiley-VCH, ISBN:0-471-19031-4;March, J. 「Advanced Organic Chemistry:Reactions,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第4版(1992) John Wiley & Sons, ISBN:0-471-60180-2;Otera, J. (編輯) 「Modern Carbonyl Chemistry」 (2000) Wiley-VCH, ISBN:3-527-29871-1;Patai, S. 「Patai's 1992 Guide to the 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 (1992) Interscience ISBN:0-471-93022-9;Solomons, T. W. G. 「Organic Chemistry」 第7版(2000) John Wiley & Sons, ISBN:0-471-19095-0;Stowell, J.C., 「Intermediate Organic Chemistry」 第2版(1993) Wiley-Interscience, ISBN:0-471-57456-2;「Industrial Organic Chemicals:Starting Materials and Intermediates:An Ullmann's Encyclopedia」 (1999) John Wiley & Sons, ISBN:3-527-29645-X, 8卷; 「OrganicReactions」 (1942-2000) John Wiley & Sons, 超過55卷;及「Chemistry of Functional Groups」 John Wiley & Sons, 73卷。
可視情況經由已知化學品之索引以及經由線上資料庫(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Washington, D.C.,可聯繫該等資料庫以獲得更多細節)鑑別特定的及類似的反應物,該等索引係由美國化學學會之化學摘要服務社(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製備,其可在大部分公共圖書館及大學圖書館獲得。已知但未列市購目錄的化學品視情況藉由常規化學品合成機構製備,其中許多標準化學品供應機構(例如以上所列的彼等機構)提供常規合成服務。關於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之醫藥鹽之製備及選擇的參考文獻為P. H. Stahl及C. G. Wermuth 「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Salts」, Verlag Helvetica Chimica Acta, Zurich, 2002。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係以流程1-7中所概述來製備。流程 1
Figure 02_image637
流程 2
Figure 02_image639
流程 3
Figure 02_image641
流程 4
Figure 02_image643
流程 5
Figure 02_image645
流程 6
Figure 02_image647
流程 7
Figure 02_image649
醫藥組合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係以純化學品形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係與在所選投藥途徑及標準醫藥實務基礎上所選擇的醫藥學上適合或可接受之載劑(在本文中亦稱為醫藥學上適合(或可接受)的賦形劑、生理學上適合(或可接受)的賦形劑或生理學上適合(或可接受)的載劑)組合,如例如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Gennaro, 第21版.Mack Pub. Co., Easton, PA (2005))中所描述。
因此,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至少一種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以及一或多種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若載劑(或賦形劑)與組合物之其他成分相容且對組合物之接受者(亦即個體)無害,則該載劑係可接受的或適合的。
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及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實質上為純的,係因為其含有低於約5%、或低於約1%、或低於約0.1%之其他有機小分子,諸如係(例如)在合成方法之一或多個步驟中產生之未反應之中間物或合成副產物。
以適於待治療(或待預防)之疾病的方式投與醫藥組合物。合適劑量及適合持續時間及投與頻率將藉由諸如以下因素來測定:患者病狀、患者疾病之類型及嚴重程度、活性成分之特定形式及投與方法。一般而言,合適劑量及治療方案會提供呈足以提供治療效益及/或預防效益(例如經改良之臨床結果,諸如較頻繁的完全或部分緩解、或較長無病存活期及/或總存活期、或減輕症狀嚴重程度)之量的組合物。一般使用實驗模型及/或臨床試驗測定最佳劑量。最佳劑量視患者之身體質量、重量或血量而定。
口服劑量通常在約1.0 mg至約1000 mg之範圍內,每天一至四次或更多次。治療方法
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適用作CD73抑制劑,且因此適用於治療其中據信CD73活性起作用的疾病或病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或病症為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或病症為感染。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或病症為神經退化性疾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或病症為精神病症。
本文揭示治療患有由CD73介導之病症之個體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的步驟。 癌症
CD73被認為在許多癌細胞株及腫瘤類型(包括乳癌、結腸直腸癌、卵巢癌、胃癌及膽囊癌以及與不良預後相關)中過度表現。愈來愈多的跡象表明,CD73係癌症發展中之關鍵蛋白質分子。
CD73之較高表現量與腫瘤新血管生成、侵襲性、對化療及癌轉移之抗性相關,且與在癌症中之較短患者存活時間相關。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適用於降低腫瘤新血管生成、侵襲性、對化療及癌轉移之抗性,以及適用於延長癌症患者之患者存活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CD73抑制劑用於控制腫瘤新血管生成、進展、對化療及癌轉移之抗性。
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化療抵抗性癌症、放射抵抗性癌症、抗耐激素療法癌症或難治性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復發癌症、持續性癌症或復發性癌症。本文所提供之另一實施例描述一種降低癌症復發發生率的方法。本文在一些實施例中亦提供一種用於治療耐治療癌症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轉移性癌症。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用本文所提供之方法治療之癌症包括(但不限於):(1)白血病,包括(但不限於)急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急性骨髓細胞性白血病,諸如骨髓母細胞白血病、前髓細胞白血病、骨髓單核細胞白血病、單核細胞性白血病、紅白血病及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或其症狀(諸如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兩系血細胞減少症或全部血球減少症)、難治性貧血(RA)、具有環形含鐵胚血球之RA (RARS)、具有過量母細胞之RA (RAEB)、轉型作用中之RAEB (RAEB-T)、白血病前驅症及慢性骨髓單核細胞性白血病(CMML);(2)慢性白血病,包括(但不限於)慢性骨髓細胞性(顆粒球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及毛細胞白血病;(3)真性紅細胞增多症;(4)淋巴瘤,包括(但不限於)霍奇金氏病及非霍奇金氏病;(5)多發性骨髓瘤,包括(但不限於)鬱積型多發性骨髓瘤、非分泌性骨髓瘤、骨硬化性骨髓瘤、漿細胞白血病、孤立性漿細胞瘤及髓外漿細胞瘤;(6)瓦爾登斯特倫氏巨球蛋白血症;(7)未明單株球蛋白症;(8)良性單株球蛋白症;(9)重鏈疾病;(10)骨及結締組織肉瘤,包括(但不限於)骨瘤、骨肉瘤、軟骨肉瘤、尤文氏肉瘤、惡性巨細胞瘤、骨纖維肉瘤、脊索瘤、骨膜肉瘤、軟組織肉瘤、血管肉瘤(angiosarcoma/hemangiosarcoma)、纖維肉瘤、卡堡氏肉瘤、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淋巴管肉瘤、轉移性癌症、神經鞘瘤、橫紋肌肉瘤及滑膜肉瘤;(11)腦瘤,包括(但不限於)神經膠質瘤、星形細胞瘤、腦幹神經膠質瘤、室管膜瘤、少突神經膠質瘤、非神經膠質腫瘤、聽神經鞘瘤、顱咽管瘤、神經管胚細胞瘤、脊膜瘤、松果體細胞瘤、成松果體細胞瘤及原發性腦淋巴瘤;(12)乳癌,包括(但不限於)腺癌、小葉(小細胞)癌瘤、管內癌瘤、髓性乳癌、黏液性乳癌、管狀乳癌、乳頭狀乳癌、原發性癌症、佩吉特氏病及炎性乳癌;(13)腎上腺癌,包括(但不限於)嗜鉻細胞瘤及腎上腺皮質癌;(14)甲狀腺癌,包括(但不限於)乳頭狀或濾泡性甲狀腺癌、髓性甲狀腺癌及退行性甲狀腺癌;(15)胰臟癌,包括(但不限於)胰島素瘤、胃泌素瘤、升糖素瘤、血管活性腸肽瘤(vipoma)、生長抑素分泌腫瘤及類癌或胰島細胞腫瘤;(16)垂體癌,包括(但不限於)庫欣氏病、催乳激素分泌腫瘤、肢端肥大症及尿崩症;(17)眼球癌症,包括(但不限於)眼黑素瘤,諸如虹膜黑素瘤、脈絡膜黑素瘤及睫狀體黑素瘤及視網膜母細胞瘤;(18)陰道癌,包括(但不限於)鱗狀細胞癌、腺癌及黑素瘤;(19)外陰癌,包括(但不限於)鱗狀細胞癌、黑素瘤、腺癌、基底細胞癌、肉瘤及佩吉特氏病;(20)宮頸癌,包括(但不限於)鱗狀細胞癌及腺癌;(21)子宮癌,包括(但不限於)子宮內膜癌瘤及子宮肉瘤;(22)卵巢癌,包括(但不限於)卵巢上皮癌、交界性腫瘤、生殖細胞腫瘤及基質腫瘤;(23)食道癌,包括(但不限於)鱗狀癌、腺癌、腺樣囊性癌瘤、黏液表皮樣癌瘤、腺鱗癌瘤、肉瘤、黑素瘤、漿細胞瘤、疣狀癌及燕麥細胞(小細胞)癌瘤;(24)胃癌,包括(但不限於)腺癌、蕈狀(息肉狀)、潰瘍型、淺表擴散型、廣泛擴散型、惡性淋巴瘤、脂肪肉瘤、纖維肉瘤及癌肉瘤;(25)結腸癌;(26)直腸癌;(27)肝癌,包括(但不限於)肝細胞癌及肝母細胞瘤;(28)膽囊癌,包括(但不限於)腺癌;(29)膽管癌,包括(但不限於)乳突狀、結節狀及彌漫性膽管癌;(30)肺癌,包括(但不限於)非小細胞肺癌、鱗狀細胞癌(表皮樣癌瘤)、腺癌、大細胞癌瘤及小細胞肺癌;(31)睪丸癌,包括(但不限於)胚胎腫瘤、精細胞癌、退行性、經典型(典型)、精母細胞性、非精原細胞瘤、胚癌、畸胎瘤癌瘤及絨膜癌(卵黃囊腫瘤);(32)前列腺癌,包括(但不限於)腺癌、平滑肌肉瘤及橫紋肌肉瘤;(33)陰莖癌;(34)口腔癌,包括(但不限於)鱗狀細胞癌;(35)基底癌;(36)唾液腺癌,包括(但不限於)腺癌、黏液表皮樣癌瘤及腺性囊樣癌;(37)咽癌,包括(但不限於)鱗狀細胞癌及疣狀癌;(38)皮膚癌,包括(但不限於)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黑素瘤、淺表擴散性黑素瘤、結節狀黑素瘤、痣樣惡性黑素瘤及肢端痣性黑素瘤;(39)腎癌,包括(但不限於)腎細胞癌、腺癌、腎上腺樣瘤、纖維肉瘤及移行細胞癌(腎盂及/或輸尿管);(40)威爾姆斯氏腫瘤;(41)膀胱癌,包括(但不限於)移行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腺癌及癌肉瘤;(42)生殖系統癌症,諸如宮頸癌、子宮癌、卵巢癌或睪丸癌;(43)食道癌;(44)喉癌;(45)頭頸癌(包括口、鼻、咽、喉、鼻竇或唾液腺癌);及其他癌症,包括(但不限於)黏液肉瘤、骨原性肉瘤、內皮肉瘤、淋巴管-內皮肉瘤、間皮瘤、滑膜瘤、血管母細胞瘤、上皮癌、囊腺癌、支氣管癌、汗腺癌、皮脂腺癌瘤、乳頭狀癌及乳頭狀腺癌(參見Fishman等人,1985, Medicine,第2版,J.B. Lippincott Co., Philadelphia及Murphy等人,1997, Informed Decisions:The Complete Book of Cance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Recovery, Viking Penguin, Penguin Books U.S.A., Inc.,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用本文所提供之方法治療之癌症為惡性血液病。在某些實施例中,惡性血液病為T細胞惡性病。在某些實施例中,T細胞惡性病包括非特指型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NOS)、退行性大細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皮膚T細胞淋巴瘤、成人T細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母細胞NK細胞淋巴瘤、腸病型T細胞淋巴瘤、肝脾γ-δ T細胞淋巴瘤、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鼻NK/T細胞淋巴瘤或治療相關之T細胞淋巴瘤。
在某些實施例中,惡性血液病為B細胞惡性病。在某些實施例中,B細胞惡性病為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急性單核細胞性白血病(AMo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高風險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LL)、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SLL)、高風險小淋巴細胞性淋巴瘤(SLL)、濾泡性淋巴瘤(FL)、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套細胞淋巴瘤(MCL)、瓦爾登斯特倫氏巨球蛋白血症、多發性骨髓瘤、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結內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伯基特氏淋巴瘤、非伯基特氏高級B細胞淋巴瘤、原發性縱隔B細胞淋巴瘤(PMBL)、免疫母細胞性大細胞淋巴瘤、前驅B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B細胞前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脾邊緣區淋巴瘤、漿細胞骨髓瘤、漿細胞瘤、縱隔(胸腺)大B細胞淋巴瘤、血管內大B細胞淋巴瘤、原發性滲出性淋巴瘤或淋巴瘤樣肉芽腫。在某些實施例中,B細胞惡性病為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在某些實施例中,DLBCL為活化B細胞DLBCL (ABC-DLBCL)、胚芽中心B細胞樣DLBCL (GBC-DLBCL)、雙重打擊DLBCL (DH DLBCL)或三重打擊DLBCL (TH-DLBCL)。
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用本文所提供之方法治療之癌症為肺癌、黑素瘤、乳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胃癌、膽囊癌或前列腺癌。 感染
多種研究已展示出CD39/CD73軸在由多種微生物誘發之感染期間之活性的變化。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中之感染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染為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或寄生蟲感染。寄生蟲感染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染為寄生蟲感染。在一些實施例中,寄生蟲感染由個體感染原蟲生物體引起。在一些實施例中,原蟲生物體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棘阿米巴蟲屬、巴倍蟲屬、腸袋蟲屬、隱孢子蟲屬、二核阿米巴屬、艾美爾球蟲屬、內阿米巴屬、梨形鞭毛蟲屬、等孢子球蟲屬、利什曼原蟲屬、納格裏屬、孢子蟲屬、瘧原蟲屬、肉孢子蟲屬、泰累爾犁漿蟲屬、弓蟲屬、滴蟲屬、錐蟲屬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寄生蟲感染由感染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 T. gondii )引起。在一些實施例中,寄生蟲感染為弓蟲病。在一些實施例中,弓蟲病為急性弓蟲病、潛伏弓蟲病或皮膚弓蟲病。
急性弓蟲病:急性弓蟲病在健康成人中常係無症狀的。然而,症狀可表現以下各者且常為流感樣的:膨脹淋巴結、頭痛、發熱、疲乏或肌肉疼痛及持續一個月或更久之疼痛。在感染後,具有功能完善之免疫系統之人類很少會患上嚴重症狀。具有減弱免疫系統之人很可能經歷頭痛、混亂、協調不良、癲癇、可類似肺結核或傑氏肺囊蟲肺炎(在患有AIDS之人中發生之常見機會性感染)的肺部問題或由視網膜嚴重炎症引起之視力模糊(眼弓蟲病)。幼兒及免疫功能不全人,諸如患有HIV/AIDS之彼等者,進行某些類型之化療之彼等者,或最近接受器官移植之彼等者,可患上嚴重弓蟲病。在一些情況下,弓蟲病引起對大腦之損傷(腦炎)或對眼睛之損傷(壞死性視網膜脈絡膜炎)。經由胎盤透過感染之嬰兒可生來具有此等問題中之任一者,或具有鼻畸形,但此等併發症在新生兒中罕見。引起急性弓蟲病之弓蟲活動體被稱為快速增殖體且通常在體液發現。
潛伏弓蟲病:歸因於其無症狀性質,宿主容易受剛地弓形蟲感染且患上弓蟲病卻不知。儘管輕度流感樣症狀間或在暴露後前幾週發生,但感染弓蟲在健康人類成人中會產生不易觀察到的症狀。在大部分具有免疫能力的人中,感染進入潛伏期,在此期間僅存在緩殖體(組織包囊);此等組織包囊及甚至病變可發生在視網膜、肺泡內襯(其中急性感染可模仿傑氏肺囊蟲感染)、心臟、骨胳肌肉及中樞神經系統(CNS) (包括大腦)中。包囊形成在感染弓蟲後之CNS (腦組織)中並持續宿主的一生。大部分在子宮時被感染的嬰兒在出生時並無症狀,但可在以後的生活中出現症狀。
皮膚弓蟲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皮膚病變出現在後天型疾病中,包括紅疹及多形性紅斑樣疹、癢疹樣節結、風疹及斑丘疹病變。新生兒可具有點狀斑結或瘀斑。皮膚弓蟲病之診斷係基於在表層中發現之速殖形式之弓蟲。病毒感染
在一些實施例中,感染為病毒感染。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用本文所提供之方法治療之病毒感染包括(但不限於)水痘、感冒(流感)、疱疹、人類免疫不全病毒(HIV/AIDS)、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風疹、帶狀疱疹、病毒胃腸炎(腸胃感冒)、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腦膜炎及病毒性肺炎。 神經退化性疾病
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腺苷在控制大量神經功能方面起關鍵作用。經由P1受體之活化,腺苷參與多種多樣的生理及病理過程,諸如調節睡眠、一般喚醒狀態及活性、局部神經元興奮性,及將大腦血液流動與能量需求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經由CD73抑制劑操縱腺苷產生在神經退化性疾病中具有治療潛能。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中之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在某些實施例中,可用本文所提供之方法治療之神經退化性疾病包括(但不限於)阿耳滋海默症、帕金森氏病及亨廷頓氏病。一個實施例提供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精神病症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精神病症為精神分裂症或自閉症。組合療法
在某些情況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與第二治療劑組合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患者體驗到的益處係藉由投與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中之一者與亦具有治療效益之第二治療劑(其亦包括治療方案)而提高。
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與第二治療劑共同投與,其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及第二治療劑調節正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狀的不同態樣,從而提高比單獨投與任一治療劑大的總體益處。
在任何情況下,不論所治療之疾病、病症或病狀如何,患者所體驗之整體益處均可簡單地為兩種治療劑相加,或患者可體驗協同益處。
在某些實施例中,不同治療有效劑量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將用於調配醫藥組合物及/或在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與第二治療劑組合投與時用於治療方案中。用於組合治療方案之藥物及其他藥劑之治療有效劑量視情況藉由與上文針對活性劑本身所述類似之方式測定。此外,本文所描述之預防/治療方法涵蓋使用節拍式給藥,亦即提供更頻繁之較低劑量以使毒副作用降至最低。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治療方案涵蓋其中在用本文所描述之第二藥劑治療之前、期間或之後起始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並且繼續直至在用第二藥劑治療期間或在終止用第二藥劑治療之後的任何時間的治療方案。其亦包括其中同時或在不同時間及/或在治療週期期間以遞減或遞增間隔投與組合使用之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及第二藥劑的治療。組合治療進一步包括在各個時間開始及結束之週期性治療以協助患者之臨床管理。
應瞭解,治療、預防或改善尋求緩解之病狀之給藥方案根據多種因素(例如個體所患之疾病、病症或病狀;個體之年齡、體重、性別、膳食及醫學病狀)進行調節。因此,在一些情況下,實際採用之給藥方案有所改變,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偏離本文所述之給藥方案。
對於本文中描述之組合療法,共同投與化合物之劑量視所用共同藥物之類型、所用之特定藥物、所治療之疾病或病狀等等而改變。在額外實施例中,在與第二治療劑共同投與時,本文所提供之化合物係與第二治療劑同時或依序投與。
在組合療法中,多種治療劑(其中一者為一種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以任何次序或甚至同時投與。若同時投藥,多種治療劑僅例如以單一統一形式或以多種形式(例如以單一丸劑或以兩種各別丸劑)提供。
在疾病或病狀出現之前、期間或之後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以及組合療法,且投與含有化合物之組合物之時序有所變化。因此,在一個實施例中,將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用作防治性的,且連續投與傾向顯現病狀或疾病之個體以預防疾病或病狀出現。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在症狀發作期間或在症狀發作之後儘快向個體投與化合物及組合物。在特定實施例中,在偵測到或所懷疑之疾病或病狀發作之後在可行之情況下儘快投與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且持續治療疾病所需之時長。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所需之時長不同,且治療時長經調節以適合各個體之特定需求。舉例而言,在特定實施例中,投與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含有該化合物之調配物持續至少2週、約1個月至約5年。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治療劑為佐劑。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治療劑為抗癌劑。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治療劑為抗嘔劑。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治療劑為抗感染劑。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治療劑為抗病毒劑。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治療劑為抗細菌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與佐劑組合投與。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中之一者的治療效果係藉由投予佐劑來增強(亦即佐劑本身具有最小治療效益,但與另一治療劑組合,會增強對患者之整體治療效益)。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與抗癌劑組合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癌劑為激素阻斷療法。激素阻斷療法包括使用阻斷雌激素產生或阻斷雌激素受體之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激素阻塞療法包括使用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及/芳香酶抑制劑。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包括三苯乙烯衍生物(例如他莫昔芬(tamoxifen)、托瑞米芬(toremifene)、曲洛昔芬(droloxifene)、3-羥基他莫昔芬、艾多昔芬(idoxifene)、TAT-59 (4-羥基他莫昔芬之磷酸化衍生物)及GW5638 (他莫昔芬之甲酸衍生物));非類固醇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例如雷洛昔芬(raloxifene)、LY353381 (SERM3)及LY357489);類固醇雌激素受體調節劑(例如ICI-182,780)。芳香酶抑制劑包括類固醇芳香酶抑制劑及非類固醇芳香酶抑制劑。類固醇芳香酶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依西美坦(exemestane)。非類固醇芳香酶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阿那曲唑(anastrozole)及來曲唑(letrozole)。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與一或多種被動免疫療法組合使用,包括(但不限於)裸單株抗體藥物及共軛單株抗體藥物。可使用之裸單株抗體藥物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即抗CD20抗原之抗體;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即抗HER2蛋白之抗體;阿侖單抗(alemtuzumab),即抗CD52抗原之抗體;西妥昔單抗(cetuximab),即抗EGFR蛋白之抗體;及貝伐單抗(bevacizumab),其為VEGF蛋白之抗血管生成抑制劑。
共軛單株抗體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放射性標記之抗體,即替伊莫單抗(ibritumomab tiuxetan);放射性標記之抗體,即托西莫單抗(tositumomab);及免疫毒素,即吉妥單抗奧佐米星(gemtuzumab ozogamicin),其含有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BL22,即抗CD22單株抗體-免疫毒素共軛物;放射性標記之抗體,諸如OncoScint (註冊商標)及ProstaScint (註冊商標);貝倫妥單抗維多汀(brentuximab vedotin);及曲妥珠單抗-美坦新偶聯物(ado-trastuzumab emtansine)。
可使用之治療性抗體之另外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阿昔單抗(abciximab),即抗血小板上之醣蛋白IIb/IIIa受體之抗體;達利珠單抗(daclizumab),即免疫抑止性人類化抗CD25單株抗體;依決洛單抗(edrecolomab),即鼠類抗17-IA細胞表面抗原IgG2a抗體;BEC2,即鼠類抗個體基因型(GD3抗原決定基) IgG抗體;IMC-C225,即嵌合抗EGFR IgG抗體;VITAXIN (註冊商標),即人類化抗aVβ 3 整合素抗體;Campath 1H/LDP-03,即人類化抗CD52 IgG1抗體;智慧型M195,即人類化抗CD33 IgG抗體;依帕珠單抗(epratuzumab),即人類化抗CD22 IgG抗體;Lymphoscan;維西珠單抗(visilizumab);CM3,即人類化抗ICAM3抗體;IDEC-114,即靈長類化抗CD80抗體;IDEC-131,即人類化抗CD40L抗體;IDEC-151,即靈長類化抗CD4抗體;IDEC-152,即靈長類化抗CD23抗體;智慧型抗CD3,即人類化抗CD3 IgG;5G1.1,即人類化抗補體因子5 (C5)抗體;D2E7,即人類化抗TNF-α抗體;CDP870,即人類化抗TNF-α Fab片段;IDEC-151,即靈長類化抗CD4 IgG1抗體;MDX-CD4,即人類抗CD4 IgG抗體;CD20-抗生蛋白鏈菌素(+生物素-釔90);CDP571,即人類化抗TNF-α IgG4抗體;LDP-02,即人類化抗α 4β 7抗體;OrthoClone OKT4A,即人類化抗CD4 IgG抗體;ANTOVA (註冊商標),即人類化抗CD40L IgG抗體;ANTEGREN (註冊商標),即人類化抗VLA-4 IgG抗體;及 CAT-152,即人類抗TGF-β 2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組合使用之第二治療劑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阿比特龍(abiraterone);阿巴瑞克(abarelix);阿德力黴素(adriamycin);放射菌素(actinomycin);阿西維辛(acivicin);阿克拉黴素(aclarubicin);鹽酸阿考達唑(acodazole hydrochloride);阿克羅寧(acronine);阿多來新(adozelesin);阿地白介素(aldesleukin);阿侖單抗(alemtuzumab);安樂普利諾(allopurinol);亞利崔托寜(alitretinoin);六甲蜜胺(altretamine);安波黴素(ambomycin);乙酸阿美蒽醌(ametantrone acetate);胺魯米特(aminoglutethimide);胺基乙醯丙酸;阿米福汀(amifostine);安吖啶(amsacrine);阿那曲唑(anastrozole);安麯黴素(anthramycin);阿匹坦(aprepitant);三氧化二砷;天冬醯胺酶;曲林菌素(asperlin);阿紮胞苷(azacitidine);阿紮替派(azetepa);阿佐黴素(azotomycin);巴馬司他(batimastat);鹽酸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 hydrochloride);苯佐替派(benzodepa);貝伐單抗(bevacizumab);貝瑟羅汀(bexarotene);比卡魯胺(bicalutamide);鹽酸比山群(bisantrene hydrochloride);二甲磺酸雙奈法德(bisnafide dimesylate);比折來新(bizelesin);博萊黴素(bleomycin);硫酸博萊黴素(bleomycin sulfate);硼替佐米(bortezomib);布喹那鈉(brequinar sodium);溴匹立明(bropirimine);白消安(busulfan);放線菌素C (cactinomycin);卡魯睾酮(calusterone);卡醋胺(caracemide);卡貝替姆(carbetimer);卡鉑(carboplatin);卡莫司汀(carmustine);鹽酸卡柔比星(carubicin hydrochloride);卡折來新(carzelesin);卡培他濱(capecitabine);西地芬戈(cedefingol);西妥昔單抗(cetuximab);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西羅黴素(cirolemycin);順鉑(cisplatin);克拉屈濱(cladribine);氯法拉濱(clofarabine);甲磺酸克立那托(crisnatol mesylate);環磷醯胺;阿糖胞苷(cytarabine);達卡巴嗪(dacarbazine);達沙替尼(dasatinib);鹽酸道諾黴素(daunorubicin hydrochloride);放線菌素d (dactinomycin);阿法達貝泊汀(darbepoetin alfa);地西他濱(decitabine);地加瑞克(degarelix);地尼白介素(denileukin diftitox);右奧馬鉑(dexormaplatin);鹽酸右雷佐生(dexrazoxane hydrochloride);地紮胍寧(dezaguanine);甲磺酸地紮胍寧(dezaguanine mesylate);地吖醌(diaziquone);多烯紫杉醇(docetaxel);小紅莓(doxorubicin);鹽酸小紅莓(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曲洛昔芬(droloxifene);檸檬酸曲洛昔芬;丙酸屈他雄酮(dromostanolone propionate);達佐黴素(duazomycin);依達曲沙(edatrexate);鹽酸依洛尼塞(eflornithine hydrochloride);依沙蘆星(elsamitrucin);艾曲波帕乙醇胺(eltrombopag olamine);恩洛鉑(enloplatin);恩普胺酯(enpromate);依匹哌啶(epipropidine);鹽酸表柔比星(epirubicin hydrochloride);阿法依泊汀(epoetin alfa);厄布洛唑(erbulozole);鹽酸埃羅替尼(erlotinib hydrochloride);鹽酸依索比星(esorubicin hydrochloride);雌氮芥(estramustine);雌氮芥磷酸鈉;依他噠唑(etanidazole);依託泊苷(etoposide);磷酸依託泊苷;埃托寧(etoprine);依維莫司(everolimus);依西美坦(exemestane);鹽酸法屈唑(fadrozole hydrochloride);法紮拉濱(fazarabine);非瑞替尼(fenretinide);非格司亭(filgrastim);氟尿苷(floxuridine);磷酸氟達拉賓;氟尿嘧啶;氟西他濱(fluorocitabine);磷喹酮(fosquidone);福司曲星鈉(fostriecin sodium);氟維司群(fulvestrant);吉非替尼(gefitinib);吉西他濱(gemcitabine);鹽酸吉西他濱;吉西他濱順鉑;吉妥單抗奧佐米星(gemtuzumab ozogamicin);醋酸戈舍瑞林(goserelin acetate);醋酸組胺瑞林(histrelin acetate);羥基脲;鹽酸艾達黴素(idarubicin hydrochloride);異環磷醯胺;依莫福辛(iimofosine);替伊莫單抗(ibritumomab tiuxetan);艾達黴素(idarubicin);異環磷醯胺;甲磺酸伊馬替尼(imatinib mesylate);咪喹莫特(imiquimod);介白素I1 (包括重組介白素II或rlL2)、干擾素α-2a;干擾素α-2b;干擾素α-n1;干擾素α-n3;干擾素β-1a;干擾素γ-1b;異丙鉑(iproplatin);鹽酸伊立替康(irinotecan hydrochloride);伊沙匹隆(ixabepilone);醋酸蘭瑞肽(lanreotide acetate);拉帕替尼(lapatinib);來那度胺(lenalidomide);來曲唑;醋酸亮丙立德(leuprolide acetate);甲醯四氫葉酸鈣(leucovorin calcium);醋酸亮丙立德;左旋咪唑(levamisole);脂質阿糖胞苷;鹽酸利阿唑(liarozole hydrochloride);洛美曲索鈉(lometrexol sodium);洛莫司汀(lomustine);鹽酸洛索蒽醌(losoxantrone hydrochloride);馬索羅酚(masoprocol);美登素(maytansine);氮芥鹽酸鹽;乙酸甲地孕酮(megestrol acetate);乙酸甲烯雌醇(melengestrol acetate);美法侖(melphalan);美諾立爾(menogaril);巰基嘌呤;甲胺喋呤;甲胺喋呤鈉;甲氧沙林(methoxsalen);氯苯胺啶(metoprine);美妥替哌(meturedepa);米丁度胺(mitindomide);米托卡西(mitocarcin);米托羅米(mitocromin);米托潔林(mitogillin);米托馬星(mitomalcin);絲裂黴素C (mitomycin C);米托司培(mitosper);米托坦(mitotane);鹽酸米托蒽醌(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黴酚酸;苯丙酸諾龍(nandrolone phenpropionate);奈拉濱(nelarabine);尼羅替尼(nilotinib);諾考達唑(nocodazoie);諾非單抗(nofetumomab);諾加黴素(nogalamycin);奧伐木單抗(ofatumumab);奧普瑞白介素(oprelvekin);奧馬鉑(ormaplatin);奧沙利鉑(oxaliplatin);奧昔舒侖(oxisuran);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帕利夫明(palifermin);鹽酸帕洛諾司瓊(palonosetron hydrochloride);帕米膦酸鹽(pamidronate);派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培美曲塞二鈉(pemetrexed disodium);噴司他丁(pentostatin);帕尼單抗(panitumumab);鹽酸帕唑帕尼(pazopanib hydrochloride);培美曲塞二鈉(pemetrexed disodium);普樂沙福(plerixafor);普拉曲沙(pralatrexate);培門冬酶(pegaspargase);培利黴素(peliomycin);奈莫司汀(pentamustine);硫酸培洛黴素(peplomycin sulfate);培磷醯胺(perfosfamide);哌泊溴烷(pipobroman);哌泊舒凡(piposulfan);鹽酸吡羅蒽醌(piroxantrone hydrochloride);普卡黴素(plicamycin);普洛美坦(plomestane);卟吩姆鈉(porfimer sodium);泊非羅黴素(porfiromycin);潑尼氮芥(prednimustine);鹽酸丙卡巴肼(procarbazine hydrochloride);嘌呤黴素;鹽酸嘌呤黴素;吡唑呋喃菌素(pyrazofurin);奎納克林(quinacrine);鹽酸雷諾昔酚(raloxifene hydrochloride);拉布立酶(rasburicase);重組HPV二價疫苗;重組HPV四價疫苗;利波腺苷(riboprine);羅谷亞胺(rogletimide);利妥昔單抗;羅米地辛(romidepsin);羅米司亭(romiplostim);沙芬戈(safingol);鹽酸沙芬戈;沙格司亭(sargramostim);司莫司汀(semustine);辛曲秦(simtrazene);西普亮塞-T (sipuleucel-T);索拉非尼(sorafenib);司泊索非鈉(sparfosate sodium);司帕黴素(sparsomycin);鹽酸螺旋鍺(spirogermanium hydrochloride);螺莫司汀(spiromustine);螺鉑(spiroplatin);鏈黑菌素(streptonigrin);鏈脲菌素(streptozocin);磺氯苯脲(sulofenur);蘋果酸舒尼替尼(sunitinib malate);他利黴素(talisomycin);檸檬酸他莫昔芬;替康蘭鈉(tecogalan sodium);喃氟啶(tegafur);鹽酸替洛蒽醌(teloxantrone hydrochloride);替莫唑胺(temozolomide);替莫泊芬(temoporfin);坦羅莫司(temsirolimus);替尼泊甙(teniposide);替羅昔隆(teroxirone);睪內酯(testolactone);沙立度胺(thalidomide);硫咪嘌呤(thiamiprine);硫鳥嘌呤(thioguanine);噻替派(thiotepa);噻唑呋林(tiazofurin);替拉紮明(tirapazamine);鹽酸拓朴替康(topotecan hydrochloride);托瑞米芬(toremifene);托西莫單抗(tositumomab)及I 131碘托西莫單抗;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乙酸曲托龍(trestolone acetate);維甲酸(tretinoin);磷酸曲西立濱(triciribine phosphate);曲美沙特(trimetrexate);葡萄糖醛酸曲美沙特(trimetrexate glucuronate);曲普瑞林(triptorelin);鹽酸妥布氯唑(tubulozole hydrochloride);尿嘧啶氮芥;烏瑞替派(uredepa);伐柔比星(valrubicin);伐普肽(vapreotide);維替泊芬(verteporfin);長春花鹼(vinblastine);硫酸長春花鹼(vinblastine sulfate);硫酸長春新鹼(vincristine sulfate);長春地辛(vindesine);硫酸長春地辛;硫酸長春匹定(vinepidine sulfate);硫酸長春甘酯(vinglycinate sulfate);硫酸長春羅新(vinleurosine sulfate);酒石酸長春瑞賓(vinorelbine tartrate);硫酸長春羅定(vinrosidine sulfate);硫酸長春利定(vinzolidine sulfate);伏立諾他(vorinostat);伏羅唑(vorozole);折尼鉑(zeniplatin);淨司他丁(zinostatin);唑來膦酸(zoledronic acid);及鹽酸左柔比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治療劑為烷基化劑。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組合使用之烷基化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氮芥(例如甲氯乙胺、環磷醯胺、苯丁酸氮芥、美法侖等)、乙烯亞胺及甲基三聚氰胺(例如六甲基三聚氰胺、噻替派)、磺酸烷酯(例如白消安)、亞硝基脲(例如卡莫司汀、羅氮芥、司莫司汀、鏈脲佐菌素等)或三氮烯(達卡巴嗪等)。
視情況用於本文所描述之治療或預防癌症之方法及組合物之其他藥劑包括鉑配位複合物(例如順鉑、卡鉑)、蒽二醌(例如米托蒽醌)、經取代脲(例如羥基脲)、甲基肼衍生物(例如丙卡巴肼)、腎上腺皮質抑制藥(例如米托坦、胺魯米特)。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治療劑為免疫療法劑。與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組合使用之免疫療法劑的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查核點抑制劑(例如抗PD1及抗PD-L1抑制劑)、癌症疫苗(例如西普亮塞-T)、溶瘤病毒(例如塔里穆尼拉赫帕雷普韋克(talimogene laherparepvec))、細胞介素(例如IL-2及INF-α)、CAR-T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與止吐劑組合使用,以治療噁心或嘔吐,其係由於使用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抗癌劑及/或放射療法引起。止吐劑包括(但不限於)神經激肽-1受體拮抗劑、5HT3受體拮抗劑(諸如昂丹司瓊(ondansetron)、格拉司瓊(granisetron)、托烷司瓊(tropisetron)、帕洛諾司瓊(palonosetron)及紮替司瓊(zatisetron)、GABAB受體促效劑(諸如氯苯胺丁酸(baclofen))、皮質類固醇(諸如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潑尼松(prednisone)、潑尼龍(prednisolone)或其他)、多巴胺拮抗劑(諸如(但不限於)多潘立酮(domperidone)、氟哌啶(droperidol)、氟哌啶醇(haloperidol)、氯丙嗪(chlorpromazine)、普魯米近(promethazine)、丙氯拉嗪(prochlorperazine)、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抗組織胺(H1組胺受體拮抗劑,諸如(但不限於)賽克利嗪(cyclizine)、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茶苯海明(dimenhydrinate)、美克利嗪(meclizine)、普魯米近(promethazine)、安泰樂(hydroxyzine)、大麻素(諸如(但不限於)大麻(cannabis)、麻林酚(marinol)、屈大麻酚(dronabinol))及其他(諸如(但不限於)三甲氧苯醯胺;姜(ginger)、愈吐寧錠(emetrol)、異丙酚(propofo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與適用於治療貧血之藥劑組合使用。此類貧血治療劑例如為持續性紅血球生成受體活化劑(諸如依伯汀-α)。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與適用於治療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之藥劑組合使用。適用於治療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之藥劑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調節嗜中性白血球之產生及功能之造血性成長因子,諸如人類粒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CSF)。G-CSF之實例包括非格司亭。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與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組合投與給哺乳動物。NSAID包括(但不限於):阿司匹林(aspirin)、柳酸、龍膽酸(gentisic acid)、柳酸膽鹼鎂、柳酸膽鹼、柳酸膽鹼鎂、柳酸膽鹼、柳酸鎂、柳酸鈉、二氟尼柳(diflunisal)、卡洛芬(carprofen)、非諾洛芬(fenoprofen)、非諾洛芬鈣、氟比洛芬(flurobiprofen)、布洛芬(ibuprofen)、酮基布洛芬(ketoprofen)、萘丁美酮(nabutone)、酮咯酸(ketolorac)、酮咯酸緩血酸胺、萘普生(naproxen)、奧沙普嗪(oxaprozin)、雙氯芬酸(diclofenac)、依託度酸(etodolac)、吲哚美辛(indomethacin)、舒林酸(sulindac)、托美丁(tolmetin)、甲氯芬那酸(meclofenamate)、甲氯芬那酸鈉、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吡羅昔康(piroxicam)、美洛昔康(meloxicam)、COX-2特異性抑制劑(諸如(但不限於)塞內昔布(celecoxib)、羅非考昔(rofecoxib)、伐地考昔(valdecoxib)、帕瑞昔布(parecoxib)、依他昔布(etoricoxib)、盧米羅可(lumiracoxib)、CS-502、JTE-522、L-745 337及NS398)。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係與放射療法(或放射線療法)組合使用。放射療法為用電離輻射治療癌症及其他疾病。視情況使用放射療法治療局部實體腫瘤,諸如皮膚、舌、喉、大腦、乳房、前列腺、結腸、子宮及/或子宮頸之癌症。亦視情況使用該放射療法治療白血病及淋巴瘤(分別為造血細胞及淋巴系統之癌症)。  實例I. 化學合成
除非另外指出,否則試劑及溶劑按來自商業供應商之原樣使用。關於對濕氣及/或氧氣敏感的合成轉化,使用無水溶劑及烘乾的玻璃器皿。產率未經最佳化。反應時間係大致的且未經最佳化。除非另外指出,否則進行矽膠管柱層析及薄層層析(TLC)。實例 1.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乙氧基 -2- 氧乙基 ) 膦酸 (1)
Figure 02_image651
步驟 A (2R,3R,4R,5R)-2-( 乙醯氧基甲基 )-5-(4,6- 二氯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四氫呋喃 -3,4- 二基二乙酸酯 (1a)
Figure 02_image653
在90℃加熱β-D-1,2,3,5-四乙酸呋喃核糖(5.73 g,17.99 mmol) 10 min,連續添加4,6-二氯-1H-吡唑并[3,4-d]嘧啶(1.5g,17.99 mmol)及SnCl4 (60 mg)。在減壓下於130℃加熱該混合物15 min之後,將其冷卻至室溫,用水稀釋,並用DCM萃取。用水、鹽水洗滌經合併之有機物,乾燥並濃縮。藉由管柱層析(自10:1至5:1之石油醚:乙酸乙酯)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1a ) (2.4 g,68%)。步驟 B (2R,3R,4R,5R)-2-( 乙醯氧基甲基 )-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四氫呋喃 -3,4- 二基二乙酸酯 (1b)
Figure 02_image655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1a (5.2g,11.63 mmol),隨後添加乙醇(53.24 mL)。向此溶液添加三乙胺(2.43 mL,17.44 mmol),隨後添加環戊胺(1.38 mL,13.95 mmol)。在50℃攪拌且加熱混合物15 min之後,將其冷卻至室溫,濃縮,並藉由管柱層析(20至45%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以提供呈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1b ) (5.02g,87%)。m/z (ESI, +ve離子) = 496.1 [M+H]+步驟 C (2R,3R,4R,5R)-2-( 乙醯氧基甲基 )-5-(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 四氫呋喃 -3,4- 二基二乙酸酯 (1c)
Figure 02_image657
1b (12.6 g,25.4 mmol)於MeCN (120 mL)中之溶液添加三乙胺(5.14g,50.9 mmol),隨後添加二-二碳酸第三丁酯(44.35g,203.6 mmol)及4-二甲基胺基吡啶(0.31g,2.54 mmol)。在使混合物攪拌隔夜之後,將其濃縮並分配於EtOAc (50 mL)與飽和NaHCO3 之間。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過濾,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8:1)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呈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1c ) (10.56 g,70%產率)。m/z (ESI, +ve離子) = 596.72 [M+H]+步驟 D (6- -1-((2R,3R,4S,5R)-3,4- 二羥基 -5-( 羥基甲基 ) 四氫呋喃 -2-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1d)
Figure 02_image659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1c (10.56 g,17.78 mmol),隨後添加含氨(5.0 M於MeOH中,140 mL)之甲醇。將混合物攪拌隔夜並接著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粗油狀物,得到呈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1d ) (7.39g,89%產率)。m/z (ESI, +ve離子) = 470.3 [M+H]+步驟 E. (6- -1-((3aR,4R,6R,6aR)-6-( 羥基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1e)
Figure 02_image661
1d (7.39 g,15.75 mmol)及2,2-二甲氧基丙烷(4.92 g,47.27 mmol)於DMF (75 mL)中之溶液添加TsOH. H2 O (0.6g,3.15 mmol)。在70℃攪拌混合物1 h之後,將其冷卻並用飽和NaHCO3 (100 mL)淬滅。用EtOAc (50 mL)萃取混合物,且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過濾,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8:1)純化粗油狀物,得到呈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1e ) (5.5g,68%產率)。m/z (ESI, +ve離子) = 510.4 [M+H]+步驟 F. 2-(((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乙酸乙酯 (1f)
Figure 02_image663
在N2 下向2-重氮-2-(二乙氧基磷醯基)乙酸乙酯(13.5 g,54.13 mmol)及1e (5.5 g,10.83 mmol)於甲苯(80 mL)中之溶液添加Rh2 (OAc)4 (0.96g,2.17 mmol)。在95℃攪拌混合物隔夜之後,將其濃縮並藉由管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5:1)純化,得到呈黃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1f ) (6g,76%產率)。m/z (ESI, +ve離子) = 732.2 [M+H]+步驟 G.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乙氧基 -2- 氧乙基 ) 膦酸 (1)
Figure 02_image665
藉由與實例 3 步驟 C中所描述之程序類似之程序自1f 製備標題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 536.54 [M+H]+實例 2. ((((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 氰基 ) 甲基 ) 膦酸 (2)
Figure 02_image667
藉由與實例1步驟F及G中所描述之此等程序類似之程序,用膦酸二乙基(氰基(重氮)甲基)酯取代步驟F中之2-重氮-2-(二乙氧基磷醯基)乙酸乙酯,自1e 製備標題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 489.15 [M+H]+實例 3. ((S)-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乙基 ) 膦酸 (3)
Figure 02_image669
步驟 A. (6- -1-((3aR,4R,6R,6aR)-6-((1-( 二乙氧基磷醯基 )-2- 羥基乙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3a)
Figure 02_image671
在0℃向1f (3.0 g,4.11 mmol)於THF (40 mL)中之溶液添加LiBH4 (0.36 g,16.44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30 min,並接著用飽和NH4 Cl (10 mL)淬滅。用EtOAc萃取溶液,且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過濾,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2:1)純化粗油狀物,得到呈黃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3a ) (1.75g,62%產率)。m/z (ESI, +ve離子) = 690.4 [M+H]+步驟 B. (6- -1-((3aR,4R,6R,6aR)-6-(((S)-1-( 二乙氧基磷醯基 )-2- 羥基乙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3b-1) (6- -1-((3aR,4R,6R,6aR)-6-(((R)-1-( 二乙氧基磷醯基 )-2- 羥基乙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3b-2)
Figure 02_image673
藉由對掌性製備型HPLC (Chiralpak AD,15% EtOH/己烷,具有0.1% DEA)分離3a (1.3g,1.89 mmol),以提供標題化合物(3b-1 ) (390 mg,更快溶離異構體)及(3b-2 ) (525 mg,更慢溶離異構體)。碳α至磷中心之立體化學係任意指派的。步驟 C. ((S)-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乙基 ) 膦酸 (3)
Figure 02_image675
3b-1 (390 mg,0.57 mmol)及TEA (2.29g,22.67 mmol)於MeCN (10 mL)中之溶液添加TMSBr (2.6g,17.1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2 h,並接著減壓濃縮,得到粗產物,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直接使用。
向粗產物之溶液添加50% TFA (15 m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1 h之後,將其用水(6 mL)及MeCN (5 mL)稀釋。藉由反向製備型HPLC純化溶液,得到標題化合物(3 ) (115 mg,41%產率)。m/z (ESI, +ve離子)= 494.3 [M+H]+實例 4. ((R)-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乙基 ) 膦酸 (4)
Figure 02_image677
藉由與實例3步驟C中所描述之程序類似之程序自3b-2 製備標題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 693.9 [M+H]+實例 5.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 乙基 ) 膦酸 (5)
Figure 02_image679
步驟 A. O-(2-(((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乙基 )1H- 咪唑 -1- 硫代甲酸酯 (5a)
Figure 02_image681
3a (450 mg,0.65 mmol)及TEA (66 mg,0.65 mmol)於DCM (10 mL)中之溶液添加(Im)2 CS (1.17 g,6.5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隔夜,並接著用飽和NH4 Cl (10 mL)淬滅。用DCM萃取混合物,且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過濾,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粗油狀物,得到呈黃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5a ) (260 mg,56%產率)。m/z (ESI, +ve離子) = 800.7 [M+H]+步驟 B. (6- -1-((3aR,4R,6R,6aR)-6-((1-(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乙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5b)
Figure 02_image683
向Bu3 SnH (110 mg,0.39 mmol)於甲苯(8 mL)中之溶液添加5a (260 mg,0.33)於甲苯(2 mL)中之溶液。將反應混合物加熱至回流。在回流下攪拌混合物2 h之後,將其濃縮並藉由管柱層析純化,得到呈黃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5b ) (68 mg,31%產率)。m/z (ESI, +ve離子) = 674.6 [M+H]+步驟 C.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 乙基 ) 膦酸 (5)
Figure 02_image685
藉由與實例3步驟C中所描述之程序類似之程序自5b 製備標題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 478.0 [M+H]+實例 6. ((S)-1-((((2S,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基 ) 磺醯基 ) 乙基 ) 膦酸 (6)
Figure 02_image687
步驟 A. S-(((3aS,4S,6R,6aR)-6-(6- -4-( 環戊基 ( 甲基 ) 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基 ) 硫乙酸酯 (6a)
Figure 02_image689
在0℃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偶氮二甲酸二異丙酯(1.96 mL,9.93 mmol)及THF (50 mL),隨後添加三苯基膦(2600 mg,9.93 mmol)。將混合物攪拌5 min並形成白色沈澱。向該混合物添加((3aR,4R,6R,6aR)-6-(6-氯-4-(環戊基胺基)-1H-吡唑并[3,4-d]嘧啶-1-基)-2,2-二甲基四氫呋喃并[3,4-d][1,3]間二氧雜環戊烯-4-基)甲醇(1e 之N-Boc-去保護類似物) (1.85g,4.51 mmol)及硫乙酸(0.71 mL,9.9 mmol)。接著將混合物攪拌隔夜並緩慢升溫至室溫。用三乙胺(0.3 mL)淬滅澄清混合物並濃縮。藉由急驟層析(10-5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得到粗產物(6a ) (2.9g,99%產率),其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m/z (ESI, +ve離子)= 468.1 [M+H]+步驟 B. ((3aS,4S,6R,6aR)-6-(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硫醇 (6b)
Figure 02_image691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6a (5.58 g,11.9 mmol)及甲醇(132 mL),隨後添加三乙胺(23.6 mL,169 mmol)及二硫蘇糖醇(2300 mg,14.9 mmol)。使混合物在室溫攪拌。3 h後,濃縮反應物並藉由急驟層析(10-50% EtAO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6b ) (3.78g,74%產率)。m/z (ESI, +ve離子)= 426.1 [M+H]+步驟 C. (((((3aS,4S,6R,6aR)-6-(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基 ) 硫基 ) 甲基 ) 膦酸二 - 第三丁酯 (6c)
Figure 02_image693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氫化鈉(380 mg,9.5 mmol)及DMF (50 mL),且將該燒瓶冷卻至0℃。向此燒瓶中添加溶解於DMF (15 mL)中之6b (3.68 mg,8.63 mmol)。在30 min之後,添加溶解於DMF (4 mL)中之三氟甲烷磺酸二第三丁氧基磷醯基甲酯(4.65g,11.2 mmol),且使該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 h。淬滅(飽和NH4 Cl)反應混合物並萃取(EtOAc)。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層析(50-10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以提供標題化合物(6c ) (5.4g,99%產率)。m/z (ESI, +ve離子)= 630.2 [M+H]+步驟 D. (6- -1-((3aR,4R,6S,6aS)-6-(((( - 第三丁氧基磷醯基 ) 甲基 ) 硫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6d)
Figure 02_image695
向具有6c (5.4g,8.54 mmol)之烘乾之燒瓶中添加MeCN (77 mL)。向此溶液中添加三乙胺(3.57 mL,25.6 mmol),隨後添加二-二碳酸第三丁酯(5.89 mL,25.63 mmol)及4-二甲基胺基吡啶(104 mg,0.850 mmol)。使混合物攪拌隔夜並接著濃縮。藉由急驟層析(0-8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6d ) (5.6 g,90%產率)。m/z (ESI, +ve離子)= 520.2 [M+H]+步驟 E. (6- -1-((3aR,4R,6S,6aS)-6-(((( - 第三丁氧基磷醯基 ) 甲基 ) 磺醯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6e)
Figure 02_image697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6d (5.6 g,7.7 mmol),隨後添加DCM (100 mL)。向此混合物中添加m CPBA (3.52g,15.3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3 h之後,將其用飽和NaHCO3 淬滅且用DCM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層析(0-8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6e ) (4.8 g,6.3 mmol,82%產率)。m/z (ESI, +ve離子)= 552.1 [M+H]+步驟 F. (6- -1-((3aR,4R,6S,6aS)-6-((((R)-1-( - 第三丁氧基磷醯基 ) 乙基 ) 磺醯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6f-1) (6- -1-((3aR,4R,6S,6aS)-6-((((S)-1-( - 第三丁氧基磷醯基 ) 乙基 ) 磺醯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6f-2)
Figure 02_image699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6e (187 mg,0.24 mmol),隨後添加DMF (7.5 mL)。向此溶液中添加碳酸銫(168 mg,0.52 mmol),且攪拌該溶液20 min。添加碘代甲烷(0.03 mL,0.52 mmol),且使混合物在45℃攪拌4 h。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分配於水與EtOAc之間。用EtOAc再次萃取水層。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管柱層析(0-5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6f-2 ) (56.7 mg,更快溶離異構體)及(6f-1 ) (58 mg,更慢溶離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 566.0 [M-2tBu-Boc+4H]+ 。碳α至磷中心之立體化學係任意指派的。步驟 G. ((S)-1-((((2S,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基 ) 磺醯基 ) 乙基 ) 膦酸 (6)
Figure 02_image701
向含有6f-2 之小瓶中添加六氟-2-丙醇(HFIPA) (2 mL,19 mmol),隨後添加水(0.15 mL,8.2 mmol)及鹽酸(4 M於二噁烷中,0.15 mL,0.59 mmol)。在使混合物攪拌30 min之後,將其用飽和NH4 OH (0.2 mL)淬滅。濃縮反應混合物且藉由反向製備型HPLC (0-65% ACN/H2 O,具有0.1%TFA)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6 ) (29 mg,63%產率)之TFA鹽。m/z (ESI, +ve離子)= 526.1 [M+H]+實例 7. ((R)-1-((((2S,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基 ) 磺醯基 ) 乙基 ) 膦酸 (7)
Figure 02_image703
藉由與實例6步驟G中所描述之程序類似之程序自6f-1 製備標題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 526.1 [M+H]+實例 8. (2-((((2S,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基 ) 磺醯基 )-1- 羥基丙 -2- ) 膦酸 (8)
Figure 02_image705
步驟 A. S-(((3aS,4S,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基 ) 硫乙酸酯 (8a)
Figure 02_image707
在0℃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E )-偶氮二甲酸二異丙酯(1.75 mL,8.89 mmol)及THF (45 mL),隨後添加三苯基膦(2.33g,8.89 mmol)。將混合物攪拌5 min並形成白色沈澱。向該混合物添加(6-氯-1-((3aR,4R,6R,6aR)-6-(羥基甲基)-2,2-二甲基四氫呋喃并[3,4-d][1,3]間二氧雜環戊烯-4-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環戊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1e ) (2.06g,4.04 mmol)及硫乙酸(0.64 mL,8.9 mmol)。接著將混合物攪拌隔夜並緩慢升溫至室溫。用三乙胺(0.3 mL)淬滅澄清混合物並濃縮。藉由急驟層析(10-5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以提供標題化合物(8a ) (2.9 g,79%純度,100%產率)。m/z (ESI, +ve離子)= 568.2 [M+H]+步驟 B. (6- -1-((3aR,4R,6S,6aS)-6-( 巰基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b)
Figure 02_image709
向含有8a (2.91 g,4.04 mmol)之燒瓶添加甲醇(57 mL),隨後添加三乙胺(8.0 mL,57 mmol)。向此混合物中添加DL-二硫蘇糖醇(778 mg,5.04 mmol)。2 h後,濃縮混合物並藉由急驟層析(0-3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8b ) (1.87g,88.0%產率)。m/z (ESI, +ve離子)= 526.2 [M+H]+步驟 C. 2-((((3aS,4S,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基 ) 硫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乙酸乙酯 (8c)
Figure 02_image711
向烘乾之燒瓶添加8b (515 mg,0.98 mmol),隨後添加1-[重氮甲基(乙氧基)磷醯基]氧基乙烷乙酸乙酯(274 mg,1.03 mmol)及四乙酸二銠(8.65 mg,0.02 mmol)。將此混合物溶解於甲苯(16 mL)中並在100℃加熱隔夜。添加更多四乙酸二銠(8.65 mg,0.02 mmol)且在100℃將混合物再攪拌2 h。濃縮混合物且藉由急驟層析(0-8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得到呈兩種非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之標題化合物((8c ) (483 mg,66.0%產率)。m/z (ESI, +ve離子)= 748.3 [M+H]+步驟 D. 第三丁基 (6- -1-((3aR,4R,6S,6aS)-6-(((2-( 二乙氧基磷醯基 )-1- 羥基丙 -2- ) 硫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酯 (8d)
Figure 02_image713
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8c (600 mg,0.8 mmol),隨後添加DMF (8 mL)及碳酸銫(549 mg,1.68 mmol)。向此混合物中添加碘代甲烷(0.1 mL,1.7 mmol)。在將溶液攪拌隔夜之後,將其冷卻至室溫且分配於水與EtOAc之間。用EtOAc再次萃取水層。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管柱層析(0-4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得到粗產物。向該粗產物(377 mg,0.490 mmol)及THF (4.8 mL)添加硼氫化鋰(10.8 mg,0.49 mmol)。30 min後,淬滅(飽和NH4 Cl)反應物且萃取(EtOAc)。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層析(0-10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以提供呈兩種非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之標題化合物(8d ) (139 mg,39.0%產率)。m/z (ESI, +ve離子)= 720.2 [M+H]+步驟 E. (6- -1-((3aR,4R,6S,6aS)-6-(((2-( 二乙氧基磷醯基 )-1- 羥基丙 -2- ) 磺醯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e)
Figure 02_image715
向小瓶添加8d (139 mg,0.190 mmol)及DCM (7 mL),隨後添加m CPBA (88.8 mg,0.39 mmol)。攪拌反應混合物1 h,並接著用飽和NaHCO3 淬滅。用DCM萃取水層。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層析(0-10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得到呈兩種非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之標題化合物(8e ) (128 mg,88.2%產率)。m/z (ESI, +ve離子)= 752.2 [M+H]+步驟 F. (2-((((2S,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基 ) 磺醯基 )-1- 羥基丙 -2- ) 膦酸 (8)
Figure 02_image717
向小瓶添加8e (127 mg,0.170 mmol),隨後添加MeCN (2.8 mL)。向此溶液中添加溴(三甲基)矽烷(0.15 mL,1.2 mmol)且使混合物攪拌。4 h後,添加另一批次之溴(三甲基)矽烷(0.15 mL,1.2 mmol)。在又一個小時後,添加水(0.40 mL)且使混合物攪拌隔夜。隔天早上,添加更多水(0.40 mL)並且反應在1 h後完成。用NH4 OH水溶液(0.5 mL)淬滅混合物並濃縮。藉由反向製備型HPLC (0-50% ACN/H2 O,具有0.1% TFA)純化所得殘餘物,得到呈兩種非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之標題化合物(8 ) (73.4 mg,64.9%產率)。m/z (ESI, +ve離子)= 556.1 [M+H]+實例 9-14 如實例1-8中所描述合成實例9-14。
Figure 108115143-A0304-0002
實例 15. (2-(((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羥基丙 -2- ) 膦酸 (15)
Figure 02_image719
藉由與實例8步驟C、D及F中所描述之此等程序類似之程序自1e 製備標題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508.1 [M+H]+實例 16. (((((2S,3S,4R,5R)-5-(5- -7-( 環戊基胺基 )-3H-[1,2,3] 三唑并 [4,5-b] 吡啶 -3-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基 ) 磺醯基 ) 甲基 ) 膦酸 (16)
Figure 02_image721
步驟 1. ((3aR,4R,6R,6aR)-6-(5- -7-( 環戊基胺基 )-3H-[1,2,3] 三唑并 [4,5-b] 吡啶 -3-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醇 (16a)
Figure 02_image723
藉由與實例1步驟A、B、D及E中所描述之此等程序類似之程序,用5,7-二氯-3H-[1,2,3]三唑并[4,5-b]吡啶取代步驟A中之4,6-二氯-1H-吡唑[3,4-d]嘧啶,自5,7-二氯-3H-[1,2,3]三唑并[4,5-b]吡啶製備標題化合物。步驟 B. (((((2S,3S,4R,5R)-5-(5- -7-( 環戊基胺基 )-3H-[1,2,3] 三唑并 [4,5-b] 吡啶 -3-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基 ) 磺醯基 ) 甲基 ) 膦酸 (16)
Figure 02_image725
與實例6步驟A至E及G中所描述之此等程序類似自16a 製備標題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512.3 [M+H]+實例 17. ((((2R,3S,4R,5R)-5-(5- -7-( 環戊基胺基 )-3H-[1,2,3] 三唑并 [4,5-b] 吡啶 -3-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 甲基 ) 膦酸 (17)
Figure 02_image727
藉由與實例6步驟C及G中所描述之此等程序類似之程序,用16a 取代步驟C中之6b ,自16a 製備標題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463.8 [M+H]+實例 18-54 如實例1-8及15-17中所描述合成實例18-54。
Figure 108115143-A0304-0003
實例 55. (2-(((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甲硫基 ) -2- ) 膦酸 (55)
Figure 02_image729
步驟 A. S-(2-(((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丙基 ) 硫乙酸酯 (55a)
Figure 02_image731
向乾燥燒瓶中裝入三苯基膦(685 mg,2.61 mmol)及THF (12 mL)。在將溶液冷卻至0℃後,逐滴添加DIAD (0.51 mL,2.6 mmol)。將所得混合物攪拌10 min並形成白色沈澱。在單獨燒瓶中,將N-[1-[(3aR,4R,6R,6aR)-6-[(1-二乙氧基磷醯基-2-羥基-1-甲基-乙氧基)甲基]-2,2-二甲基-3a,4,6,6a-四氫呋喃并[3,4-d][1,3]間二氧雜環戊烯-4-基]-6-氯-吡唑并[3,4-d]嘧啶-4-基]-N-環戊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8d 之乙醚類似物) (800 mg,1.14 mmol)溶解於中THF (2 mL)中。將此THF溶液添加至第一燒瓶中,隨後添加硫乙酸(0.19 mL,2.6 mmol)。攪拌混合物且使其緩慢升溫至室溫隔夜。將反應物用Et3 N (0.3 mL)淬滅,濃縮,並分配於水與EtOAc之間。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層析(0-7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粗油狀物,得到標題化合物(55a ) (400 mg,0.53 mmol,46%產率)。m/z (ESI, +ve離子)= 762.2 [M+H]+步驟 B. (6- -1-((3aR,4R,6R,6aR)-6-(((2-( 二乙氧基磷醯基 )-1- 巰基丙 -2-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55b)
Figure 02_image733
向含有55a (400 mg,0.52 mmol)之燒瓶添加甲醇(7 mL),隨後添加三乙胺(1.04 mL,7.45 mmol)。向此混合物中添加DL-二硫蘇糖醇(101 mg,0.660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2 h之後,將其濃縮且藉由急驟層析(0-10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 (55b ) (245 mg,0.340 mmol,65%產率)。m/z (ESI, +ve離子)= 720.2 [M+H]+步驟 C. 第三丁基 (6- -1-((3aR,4R,6R,6aR)-6-(((2-( 二乙氧基磷醯基 )-1-( 甲硫基 ) -2-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酯 (55c)
Figure 02_image735
向烘乾之小瓶中添加碳酸鉀(14.4 mg,0.1 mmol),隨後添加55b (35.mg,0.046 mmol)於丙酮(0.5 mL)中之溶液。向此混合物中添加碘代甲烷(0.01 mL,0.1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30 min後,將其分配於飽和NaHCO3 與EtOAc之間。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層析(20-10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55c ) (30 mg,0.041 mmol,84%產率)。m/z (ESI, +ve離子)= 734.2 [M+H]+步驟 D. (2-(((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甲硫基 ) -2- ) 膦酸 (55)
Figure 02_image737
向小瓶添加55c (30 mg,0.04 mmol),隨後添加MeCN (0.75 mL)。向此溶液中添加溴(三甲基)矽烷(0.04 mL,0.28 mmol)且使混合物在室溫攪拌。4 h後,添加水(0.15 mL)並允許將混合物再攪拌2 h。用濃縮NH4 OH (0.3 mL)淬滅混合物,並濃縮所得溶液。藉由反向製備型HPLC (0-65% ACN/H2 O,含有0.1% TFA)純化殘餘物,得到呈TFA鹽之標題化合物 (55 ) (7.5 mg,0.012 mmol,28%產率)。m/z (ESI, +ve離子)= 538.1 [M+H]+實例 56. (2-(((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4- 羥基丁 -2- ) 膦酸 (56)
Figure 02_image739
步驟 A. 2-(((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丙酸 (56a)
Figure 02_image741
向燒瓶中裝入經α-甲基取代之1f (642 mg, 0.86 mmol)於THF (10 mL)中之溶液。將單水合氫氧化鋰(72.2 mg,1.72 mmol)稱量於小瓶中,並接著加水(0.9 mL)。將新製備之氫氧化鋰溶液添加至起始物質溶液。在室溫攪拌混合物隔夜後,將其於冰浴中冷卻,且用1 M HCl將pH調節至6。用EtOAc萃取近中性溶液。將經合併之有機物用鹽水洗滌,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以提供標題化合物(56a ) (572 mg,0.8 mmol,93%產率)。m/z (ESI, +ve離子)= 718.3 [M+H]+步驟 B. 3-(((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3-(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丁酸乙酯 (56b)
Figure 02_image743
在N2 下向烘乾之燒瓶中添加(56a) (413 mg,0.58 mol),隨後添加DCM (4.1 mL)。在將溶液冷卻至0℃後,添加兩滴DMF,隨後添加乙二醯氯(0.29 mL,0.58 mmol)。使反應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1 h,並接著濃縮。將殘餘物溶解於1:1 THF:MeCN (8 mL)中,將所得溶液冷卻至0℃,並逐滴添加三甲基矽烷基重氮甲烷(2M溶液,0.43 mL,0.86 mmol)。在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 h後,將其用飽和NaHCO3 淬滅,用EtOAc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物用鹽水洗滌,用Mg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使殘餘物與甲苯共沸並溶解於EtOH (4 mL)中。將溶液冷卻至0℃,並添加苯甲酸銀(131 mg,0.58 mmol)。在使混合物緩慢升溫至室溫且攪拌隔夜之後,經矽藻土過濾棕色混合物。將溶液用EtOAc萃取,用MgSO4乾燥,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層析(35-7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56b ) (42 mg,0.055 mmol,9.6%產率)。m/z (ESI, +ve離子)= 760.3 [M+H]+步驟 C. (6- -1-((3aR,4R,6R,6aR)-6-(((2-( 二乙氧基磷醯基 )-4- 羥基丁 -2-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56c)
Figure 02_image745
向含有(56b ) (62 mg,0.08 mmol)之燒瓶中添加乙醇(1 mL)。接著將溶液冷卻至0℃,並將二氯化鈣(18 mg,0.16 mmol)添加至該溶液,隨後一次性添加硼氫化鈉(6.2 mg,0.16 mmol)。自冰浴移除混合物並允許在室溫攪拌隔夜。將混合物用飽和NH4 Cl淬滅,用EtOAc萃取。乾燥經合併之有機物,過濾且濃縮。藉由急驟層析(0-100% EtOAc/己烷,隨後0-10% MeOH/DCM,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56c ) (11 mg,0.015 mmol,19%產率)。m/z (ESI, +ve離子)= 718.3 [M+H]+步驟 D. (2-(((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4- 羥基丁 -2- ) 膦酸 (56)
Figure 02_image747
向小瓶添加(56c ) (11 mg,0.02 mmol),隨後添加MeCN (0.25 mL)。向此溶液中添加溴(三甲基)矽烷(0.01 mL,0.1 mmol)且使混合物在室溫攪拌。4 h後,添加水(0.05 mL)並使混合物攪拌2 h。用濃縮NH4 OH (0.1 mL)淬滅混合物並濃縮。藉由反向製備型HPLC (0-65% ACN/H2 O,含有0.1% TFA,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得到呈TFA鹽之標題化合物(56 ) (3.3 mg,0.0052 mmol,34%產率)。m/z (ESI, +ve離子)= 522.2 [M+H]+實例 57.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b] 吡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乙基 ) 膦酸 (57)
Figure 02_image749
步驟 A. (2R,3R,4S,5R)-2-(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b] 吡啶 -1- )-5-( 羥基甲基 ) 四氫呋喃 -3,4- 二醇 (57a)
Figure 02_image751
向壓力密封管中裝入[(2R,3R,4R,5R)-3,4-二乙醯氧基-5-(4,6-二氯吡唑并[3,4-b]吡啶-1-基)四氫呋喃-2-基]乙酸甲酯(0.64g,1.44 mmol),隨後裝入乙醇(7 mL)。向此溶液中連續添加三甲胺(0.3 mL,2.16 mmol)及環戊胺(0.17 mL,1.73 mmol)。密封混合物且使其在110℃攪拌並加熱隔夜。將反應物冷卻至室溫並轉移至圓底燒瓶,且真空濃縮,得到棕色油狀物。將粗油狀物轉移至壓力密封小瓶。自小瓶移除溶劑並用Ar脫氣。接著,將氨溶液(7 M NH3 於THF中,5 mL,34.5 mmol)添加至小瓶,並允許將溶液攪拌隔夜。濃縮反應溶液並藉由矽膠層析(0-8% MeOH/CH2 Cl2 ,梯度溶離)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57a ) (250 mg,47%產率)。m/z (ESI, +ve離子)= 369.1 [M+H]+步驟 B. (1-((3aR,4R,6R,6aR)-6-((( 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 -1H- 吡唑并 [3,4-b] 吡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57b)
Figure 02_image753
向圓底燒瓶中裝入57a (290 mg,0.55 mmol),使其與甲苯共沸,用Ar沖洗,並添加5 mL THF。在室溫逐滴添加LiHMDS溶液(1 M於THF中,1.3 mL,1.3 mmol),且允許將該溶液攪拌15 min。接著逐滴添加 Boc2 O (375 mg,1.72 mmol)之溶液。在使反應物在Ar下攪拌2 h之後,移除溶劑並將粗殘餘物分配於水(25 mL)與CH2 Cl2 (25 mL)之間。將有機層合併,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得到粗油狀物。藉由矽膠層析(0-20% EtOAc/己烷)純化油狀物,得到呈白色多泡固體之標題化合物(57b ) (316 mg,91%產率)。m/z (ESI, +ve離子)= 623.3 [M+H]+步驟 C. (6- -1-((3aR,4R,6R,6aR)-6-( 羥基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b] 吡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57c)
Figure 02_image755
向圓底燒瓶中裝入57b (320 mg,0.51 mmol),用Ar脫氣,且添加THF (10 mL)。將溶液冷卻至0℃,且逐滴添加氟化四正丁基銨(1 M於THF中,0.53 mL,0.53 mmol)。使反應溶液升溫至室溫且用飽和NaHCO3 淬滅,並用EtOAc萃取。將有機層合併,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過濾且真空濃縮,得到粗油狀物。藉由矽膠層析(0-50%丙酮/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油狀物,得到呈白色多泡固體之標題化合物(57c) (245 mg,94%產率)。m/z (ESI, +ve離子)= 509.2 [M+H]+步驟 D.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b] 吡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乙基 ) 膦酸 (57)
Figure 02_image757
藉由與實例1步驟F中所描述,隨後實例3中之步驟A及C中所描述之程序類似的程序自57c 製備標題化合物。m/z (ESI, +ve離子) = 493.1 [M+H]+實例 58. (1-(((2R,3S,4R,5R)-5-(5- -7-( 環戊基胺基 )-3H-[1,2,3] 三唑并 [4,5-d] 嘧啶 -3-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乙基 ) 膦酸 (58)
Figure 02_image759
步驟 A. 2- 重氮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乙酸乙酯 (58a)
Figure 02_image761
在0℃向2-(二乙氧基磷醯基)乙酸乙酯(187 g,0.833 mol)及Cs2 CO3 (339 g,1.04 mol)於THF (1.5 L)中之混合物添逐份加 4-乙醯胺基苯磺醯基疊氮化物(100 g,0.416 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2 h,並接著用EtOAc/水(1:1,0.8 L)稀釋。在用1 M HCl將溶液酸化至pH為2之後,用EtOAc萃取水層。將經合併之有機層乾燥且真空濃縮。藉由急驟層析(石油醚/EtOAc=1:1)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液體之標題化合物(58a) (86 g,83%產率)。m/z (ESI, +ve離子)= 250.89 [M+H]+步驟 B.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2-(((3aR,4R,6R,6aR)-6- 甲氧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 乙酸乙酯 (58b)
Figure 02_image763
向((3aR,4R,6R,6aR)-6-甲氧基-2,2-二甲基四氫呋喃并[3,4-d][1,3]間二氧雜環戊烯-4-基)甲醇(100 g,0.49 mol)及58a (100 g,0.4 mol)於甲苯(1L)中之溶液添加乙酸銠二聚體(10.8 g)。使反應混合物脫氣且於N2 下在95至100℃加熱1.5 h。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且在減壓下蒸發溶劑。藉由急驟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5:1)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58b) (86.3 g,41%產率)。m/z (ESI, +ve離子)= 448.9 [M+Na]+步驟 C. (2- 羥基 -1-(((3aR,4R,6R,6aR)-6- 甲氧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 乙基 ) 膦酸二乙酯 (58c)
Figure 02_image765
在0℃將LiBH4 (2 M於THF中,14 ml,28 mmol)逐滴添加至58b (3.0 g,7 mmol)於THF (60 mL)中之溶液,且在0℃攪拌所得混合物2 h。將混合物用水淬滅,用EtOAc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水、鹽水洗滌,並濃縮。藉由急驟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1至5:1)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58c) (2.7 g,67%產率)。m/z (ESI, +ve離子)= 384.7 [M+H]+步驟 D. (2- 羥基 -1-(((2R,3S,4R,5R)-3,4,5- 三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 乙基 ) 膦酸二乙酯 (58d)
Figure 02_image767
58c (2.5 g,6.5 mmol)之溶液添加70%乙酸(25 mL)且在90℃加熱混合物隔夜。在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之後,將其濃縮,且粗殘餘物(1.6 g)不經進一步純化即直接用於下一步驟。步驟 E. (2S,3R,4R,5R)-5-((2- 乙醯氧基 -1-(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乙氧基 ) 甲基 ) 四氫呋喃 -2,3,4- 三乙酸三酯 (58e)
Figure 02_image769
在0℃下向58d (5.2 g,15.7 mmol)及三乙胺(12.73 g,126 mmol)於無水DCM (15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乙酸酐(12.86 g,126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隔夜之後,添加水(30 mL),且用DCM萃取該溶液。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乾燥,濃縮。藉由急驟層析(石油醚/EtOAc=10:1)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 (58e) (對於兩個步驟,4.0 g,51%產率)。步驟 F. 2,6- 二氯 -5- 硝基嘧啶 -4- (58f)
Figure 02_image771
在-70℃向2,4,6-三氯-5-硝基嘧啶(9.0 g,39.4 mmol)於THF (54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氨溶液(10.8 mL,10 N於EtOH中,78.8 mmol)。在-70℃攪拌反應物30 min之後,將其用AcOH酸化(pH 4至5)並濃縮。用EtOAc稀釋殘餘物,且將所得混合物攪拌30 min並過濾。用EtOAc洗滌固體,合併有機相並濃縮,得到標題化合物(58f ) (8.0 g,97%),其未經進一步純化即直接用於下一步驟。步驟 G. 2,6- 二氯嘧啶 -4,5- 二胺 (58g)
Figure 02_image773
在55℃將鐵粉(10.7g,191 mmol),乙酸(24 ml)及乙醇(30 mL)之混合物加熱0.5 h。逐滴添加58f (8.0 g,38.3 mmol)於乙醇(50 ml)中之溶液。在55℃攪拌混合物20 min之後,將其冷卻至室溫並過濾。濃縮濾液,用水稀釋殘餘物,並用EtOAc萃取溶液。將經合併之有機物用水及鹽水洗滌,乾燥並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5:1至3:1)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58g ) (4.4 g,60.4%)。步驟 H. 5,7- 二氯 -3H-[1,2,3] 三唑并 [4,5-d] 嘧啶 (58h)
Figure 02_image775
加熱2,6-二氯嘧啶-4,5-二胺(58g ) (4.4 g,24.58 mmol)於水(47 ml)中之懸浮液,並使固體溶解。將溶液冷卻至0℃並添加乙酸(94 ml),隨後在15 min時段內添加亞硝酸鈉(3.05 g,44.3 mmol)於水(47 mL)中之溶液。在0℃將反應混合物再攪拌20 min,並接著用EtOAc萃取。將有機物中和,乾燥並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石油醚/乙酸乙酯:3:1至2:1)純化粗產物,以提供呈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58h ) (3.4 g,72.8%)。步驟 I. (2R,3R,4R,5R)-2-((2- 乙醯氧基 -1-(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乙氧基 ) 甲基 )-5-(5,7- 二氯 -3H-[1,2,3] 三唑并 [4,5-d] 嘧啶 -3- ) 四氫呋喃 -3,4- 二乙酸二酯 (58i)
Figure 02_image777
在90℃加熱裝有58e (4.0 g,0.8 mmol)之燒瓶10 min,連續添加56h (1.52 g,0.8 mmol)及SnCl4 (40 mg,1%)。在130℃於減壓蒸餾下加熱混合物15 min之後,將其冷卻至室溫,用水淬滅,用EtOAc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水及鹽水洗滌,乾燥且濃縮。藉由急驟層析(石油醚/EtOAc=10:1至5:1)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固體之粗產物(58i ) (3.1 g,62%產率)。m/z (ESI, +ve離子)= 628.0 [M+H]+步驟 J. (2R,3R,4R,5R)-2-((2- 乙醯氧基 -1-(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乙氧基 ) 甲基 )-5-(5- -7-( 環戊基胺基 )-3H-[1,2,3] 三唑并 [4,5-d] 嘧啶 -3- ) 四氫呋喃 -3,4- 二乙酸二酯 (58j)
Figure 02_image779
在室溫將58i (2.2 g,3.5 mmol)、環戊胺(446 mg,5.25 mmol)及三乙胺(530 mg,5.25 mmol)於乙醇(40 mL)中之混合物攪拌1 h。真空濃縮混合物,且藉由急驟層析(石油醚/EtOAc=8:1至3:1,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58j ) (2.2 g,93%產率)。m/z (ESI, +ve離子)= 677.1 [M+H]+步驟 K. (1-(((2R,3S,4R,5R)-5-(5- -7-( 環戊基胺基 )-3H-[1,2,3] 三唑并 [4,5-d] 嘧啶 -3-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乙基 ) 膦酸二乙酯 (58k)
Figure 02_image781
在0℃攪拌58j (1.1 g,1.62 mmol)、K2 CO3 (673 mg,4.88 mmol)於MeOH (11 mL)中之混合物15 min,接著添加乙酸(585mg )。濃縮混合物且用EtOAc萃取殘餘物。用鹽水洗滌有機物並濃縮,得到呈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58k ) (對於兩個步驟,450 mg,47.4%產率)。m/z (ESI, +ve離子)= 551.0 [M+H]+步驟 L. (1-(((2R,3S,4R,5R)-5-(5- -7-( 環戊基胺基 )-3H-[1,2,3] 三唑并 [4,5-d] 嘧啶 -3-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乙基 ) 膦酸 (58)
Figure 02_image783
將三乙胺(3.23 g,31.9 mmol)逐滴添加至58k (440 mg,0.789 mmol)於無水乙腈(20 ml)中之溶液。在室溫攪拌混合物5 min之後,逐滴添加TMSBr (3.66 g,23.9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2 h,並接著濃縮。藉由反向製備型HPLC (30-90% ACN/H2 O,含有0.1% TFA)直接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暗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58 ) (150 mg,TFA鹽,31%產率)。m/z (ESI, +ve離子) = 495.0 [M+H]+實例 59-83 如實例1-8、15-17及55-58中所描述合成實例59-83。
Figure 108115143-A0304-0004
實例 84. (2-(((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羥基 -3-(2H- 四唑 -5- ) -2- ) 膦酸 (84)
Figure 02_image785
步驟 A. 2-((2-( 三甲基矽烷基 ) 乙氧基 ) 甲基 )-2H- 四唑 -5- 甲酸乙酯 (84a-1) 1-((2-( 三甲基矽烷基 ) 乙氧基 ) 甲基 )-1H- 四唑 -5- 甲酸乙酯 (84a-2)
Figure 02_image787
在0℃向四唑-5-甲酸乙酯(2.0 g,14.1 mmol)於THF (60 mL)中之經攪拌溶液一次性添加氫化鈉(60%於礦物油中,647 mg,16.2 mmol)。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5 min。接著將混合物冷卻回至0℃,並逐滴添加2-(三甲基矽烷基)乙氧基氯甲烷(2.84 mL,16.2 mmol)。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3 h。將水添加至反應混合物中,且萃取溶液(3×EtOAc)。洗滌經合併之有機層(鹽水),乾燥(Na2 SO4 ),且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87g SiO2 ,5%至4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提供呈無色油狀物之84a-184a-2 之混合物(藉由1 H NMR量測之60:40,2.88 g,73%)。步驟 B. (2-((2-( 三甲基矽烷基 ) 乙氧基 ) 甲基 )-2H- 四唑 -5- ) 甲醇 (84b)
Figure 02_image789
在室溫向2-((2-(三甲基矽烷基)乙氧基)甲基)-2H-四唑-5-甲酸乙酯(84a-1 )及1-((2-(三甲基矽烷基)乙氧基)甲基)-1H-四唑-5-甲酸乙酯(84a-2 ) (1.5 g, 5.51 mmol)於MeOH (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添加NaBH4 (417 mg,11.0 mmol) 。在60℃加熱反應混合物1 h。在將反應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之後,將其用水淬滅並萃取(3×EtOAc),且洗滌經合併之有機層(鹽水),乾燥(Na2 SO4 ),並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120g SiO2 ,5%至6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提供呈無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84b ) (1.06 g,84%) 。用NaBH484a-184a-2 之混合物進行還原,以僅產生一個區位異構體,並任意指派84b 之結構。步驟 C. 5-( 溴甲基 )-2-((2-( 三甲基矽烷基 ) 乙氧基 ) 甲基 )-2H- 四唑 (84c)
Figure 02_image791
84b (1.06 g,4.60 mmol)及三苯基膦(2.41 g,9.20 mmol)在-40℃於DCM中之經攪拌溶液一次性添加N-溴代丁二醯亞胺(1.64 g,9.20 mmol)。在相同溫度攪拌混合物2 h之後,將其用飽和NaHCO3 淬滅,並使所得混合物升溫至室溫。萃取溶液(3×DCM),且洗滌經合併之有機層(鹽水),乾燥(Na2 SO4 ),並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87g SiO2 ,0%至2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提供呈無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84c ) (1.22 g,90%) 。步驟 D. 2-(((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3-(2-((2-( 三甲基矽烷基 ) 乙氧基 ) 甲基 )-2H- 四唑 -5- ) 丙酸乙酯 (84d)
Figure 02_image793
在-15℃向2-(((3aR,4R,6R,6aR)-6-(4-((第三丁氧基羰基)(環戊基)胺基)-6-氯-1H-吡唑并[3,4-d]嘧啶-1-基)-2,2-二甲基四氫呋喃并[3,4-d][1,3]間二氧雜環戊烯-4-基)甲氧基)-2-(二乙氧基磷醯基)乙酸乙酯(1f ) (1.16 g,1.58 mmol)於THF (27 mL)中之經攪拌溶液逐滴添加雙(三甲基矽烷基)胺化鈉(1.0 M於THF中,2.06 mL,2.06 mmol)。在相同溫度攪拌反應混合物25 min之後,在-15℃添加碘化四丁銨(293 mg,0.86 mmol),隨後逐滴添加5-(溴甲基)-2-((2-(三甲基矽烷基)乙氧基)甲基)-2H-四唑(84c ) (1.16 g,3.96 mmol)於THF (3 mL)中之溶液。將混合物在相同溫度再攪拌3 h,並接著用飽和NH4 Cl淬滅。用EtOAc及水稀釋溶液,用EtOAc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洗滌(鹽水),乾燥(Na2 SO4 ),且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120g SiO2 ,5%至40%丙酮/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提供呈無色膠狀物之標題化合物(84d ) (1.07 g,72%)。m/z (ESI, +ve離子) = 944.2 [M+H]+步驟 E. (6- -1-((3aR,4R,6R,6aR)-6-(((2-( 二乙氧基磷醯基 )-1- 羥基 -3-(2-((2-( 三甲基矽烷基 ) 乙氧基 ) 甲基 )-2H- 四唑 -5- ) -2-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4e)
Figure 02_image795
在0℃向84d (960 mg,1.02 mmol)於EtOH (15 mL)中之經攪拌溶液添加二氯化鈣(395 mg,3.56 mmol),隨後一次性添加NaBH4 (135 mg,3.56 mmol)。在室溫攪拌反應物3 h之後,將混合物用1H HCl淬滅,用EtOAc及水稀釋。萃取溶液(3×EtOAc),且將經合併之有機層洗滌(鹽水),乾燥(Na2 SO4 ),並減壓濃縮。藉由矽膠管柱層析(120g SiO2 ,1%至5% MeOH/DCM,梯度溶離)純化殘餘物,提供呈白色多泡固體之標題化合物(84e ) (658 mg,72%)。m/z (ESI, +ve離子) = 902.2 [M+H]+步驟 F. (2-(((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羥基 -3-(2H- 四唑 -5- ) -2- ) 膦酸 (84)
Figure 02_image797
84e (49 mg,0.054 mmol)於MeCN (1.0 mL)中之溶液添加溴三甲基矽烷(0.071 mL,0.54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3 h,並接著添加水(0.2 mL)。在室溫將混合物攪拌隔夜之後,藉由反向製備型HPLC純化溶液,得到呈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之TFA鹽作為兩種非對映異構體(84 )之混合物(藉由1 H NMR量測之60:40,4.2 mg,11%產率)。主要非對映異構體之1 H NMR(400 MHz, CD3 OD) δ 8.10 (1H, d, J = 0.8 Hz), 6.31 (1H, d, J = 4.0 Hz), 4.75 (1H, t, J = 4.6 ZH), 4.56-4.52 (m, 2H), 4.35-4.31 (1H, m), 4.13-4.03 (3H, m), 3.89 (1H, dd, J = 6.2, 12.6 Hz), 3.62-3.53 (1H, dd, J = 15.8, 17.6 Hz), 3.42 (1H, dd, J = 7.2, 15.6 Hz), 2.13-2.06 (2H, m), 1.89-1.56 (6H, m); 次要非對映異構體之1 H NMR (400 MHz, CD3 OD) δ 8.12 (1H, d, J = 0.8 Hz), 6.28 (1H, d, J = 4.0 Hz), 4.70 (1H, t, J = 6.0 Hz), 4.59 (1H, t, J = 5.2 Hz), 4.57-4.45 (1H, m), 4.27 (1H, dd, J = 5.2, 9.6 Hz), 4.17 (1H, dd, J = 5.2, 9.6 Hz), 4.06 (1H, dd, J = 4.2, 9.8 Hz), 3.96 (1H, 7.6, 12.4 Hz), 3.84 (1H, dd, J = 6.6, 12.6 Hz), 3.57 (1H, dd, J = 12.8, 15.6 Hz), 3.47 (1H, dd, J = 8.8, 15.6 Hz), 2.11-2.06 (2H, m), 1.89-1.57 (6H, m)。m/z (ESI, +ve離子)= 576.1 [M+H]+實例 85. (2-(((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2- 羥基乙氧基 ) -2- ) 膦酸 (85)
Figure 02_image799
步驟 A. 2-(2-(((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丙氧基 ) 乙酸乙酯 (85a)
Figure 02_image801
在0℃向(6-氯-1-((3aR,4R,6R,6aR)-6-(((2-(二乙氧基磷醯基)-1-羥基丙-2-基)氧基)甲基)-2,2-二甲基四氫呋喃并[3,4-d][1,3]間二氧雜環戊烯-4-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環戊基)胺基甲酸第三丁酯(8d 之乙醚類似物) (500 mg,0.71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添加溴乙酸乙酯(0.39 mL,3.6 mmol)。一次性向此溶液中添加NaH (60%礦物油,85.2 mg,2.13 mmol)。在0℃攪拌混合物4 h之後,將其用飽和NH4 Cl淬滅。用EtOAc萃取溶液,且用鹽水洗滌經合併之有機物並用Na2 SO4 乾燥。過濾且濃縮漿液。藉由急驟層析(0-10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得到呈發泡固體之標題化合物(85a ) (337 mg,0.43 mmol,60%產率)。m/z (ESI, +ve離子)= 860.3 [M+H]+步驟 B. (6- -1-((3aR,4R,6R,6aR)-6-(((2-( 二乙氧基磷醯基 )-1-(2- 羥基乙氧基 ) -2-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5b)
Figure 02_image803
向含有85a (337 mg,0.43 mmol)之經烘乾燒瓶中添加乙醇(6.5 mL)。在0℃向該混合物添加二氯化鈣(146 mg,1.28 mmol),隨後添加硼氫化鈉(48.4 mg,1.28 mmol)。在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攪拌1.5 h之後,將其冷卻至0℃並用飽和NH4 Cl淬滅。用EtOAc萃取所得溶液,且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MgSO4 乾燥,過濾並濃縮。藉由急驟層析(60-10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多泡固體之標題化合物(85b ) (230 mg,0.31 mmol,72%產率)。m/z (ESI, +ve離子)= 748.2 [M+H]+步驟 C. (2-(((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2- 羥基乙氧基 ) -2- ) 膦酸 (85)
Figure 02_image805
向小瓶添加85b (130.mg,0.17 mmol),隨後添加MeCN (2.7mL)。向此溶液中添加溴(三甲基)矽烷(0.16 mL,1.2 mmol)且使混合物攪拌4 h。接著添加水(0.54 mL),並使混合物攪拌隔夜。濃縮混合物以移除MeCN並用MeOH (1.5 mL)稀釋。藉由製備型HPLC (20-40% ACN/H2 O,具有0.1% TFA,梯度溶離)純化溶液,以提供呈非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之標題化合物(85 )之TFA鹽(24 mg,0.036 mmol,21%產率)。1 H NMR (400 MHz, DMSO-d6) δ ppm 1.19 - 1.32 (m, 3H) 1.48 - 1.86 (m, 6H) 1.94 - 2.09 (m, 2H) 3.38 - 3.47 (m, 4H) 3.49 - 3.56 (m, 1H) 3.57 - 3.71 (m, 2H) 3.73 - 3.90 (m, 1H) 3.90 - 3.98 (m, 1H) 4.15 - 4.22 (m, 1H) 4.38 - 4.48 (m, 1H) 4.52 - 4.61 (m, 1H) 5.93 - 6.19 (m, 1H), 8.19 - 8.31 (m, 1H) 8.65 - 8.85 (m, 1H). m/z (ESI, +ve離子) = 552.2 [M+H]+實例 86.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 - 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 -1-( 羥基甲基 ) 乙基 ] 膦酸 (86)
Figure 02_image807
步驟 A. 2-[[(3aR,4R,6R,6aR)-4-[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 -3a,4,6,6a- 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6-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3-(2- 三甲基矽烷基乙氧基 ) 丙酸乙酯 (86a)
Figure 02_image809
在-15℃向2-[[(3aR,4R,6R,6aR)-4-[4-[第三丁氧基羰基(環戊基)胺基]-6-氯-吡唑并[3,4-d]嘧啶-1-基]-2,2-二甲基-3a,4,6,6a-四氫呋喃并[3,4-d][1,3]間二氧雜環戊烯-6-基]甲氧基]-2-二乙氧基磷醯基-乙酸乙酯(1f ) (1.6 g,2.19 mmol)於THF (44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雙(三甲基矽烷基)胺化鈉(2.84 mL,2.84 mmol)。在-15℃攪拌25 min之後,添加碘化四正丁銨(403.6 mg, 1.09 mmol),緊接著逐滴添加2-(氯甲氧基)乙基](三甲基)矽烷(1.18 mL,6.56 mmol)。在此溫度將溶液攪拌75 min之後,將其用NH4 Cl飽和水溶液淬滅且隨後用EtOAc稀釋。使混合物在室溫攪拌5 min。向該混合物添加去離子水以使一些鹽溶解,且分離各層。用另外的NH4 Cl飽和水溶液洗滌有機層,且接著用EtOAc萃取經合併之水層(3×)。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管柱層析(0-75%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粗殘餘物,得到呈淡黃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86a ) (1.454 g,84%)。步驟 B. N-[1-[(3aR,4R,6R,6aR)-6-[[1- 二乙氧基磷醯基 -1-( 羥基甲基 )-2-(2- 三甲基矽烷基乙氧基 ) 乙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 -3a,4,6,6a- 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 - 吡唑并 [3,4-d] 嘧啶 -4- ]-N-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6b)
Figure 02_image811
在0℃向86a (1.45 g,1.68 mmol)於乙醇(30 mL)中之溶液添加二氯化鈣(769.45 mg,6.73 mmol),隨後添加硼氫化鈉(254.42 mg,6.73 mmol)。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並在放回至冰浴中之前攪拌4.5 h。一旦冷卻,則用1 N HCl (35 mL)淬滅反應物,並接著用EtOAc (30 mL)稀釋。使燒瓶於室溫攪拌5 min,且用另外的1 N HCl洗滌有機層。將經合併之水層用EtOAc (2×)萃取,且接著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管柱層析(0-10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粗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86b ) (1.11g,88%)。m/z (ESI, +ve離子) = 890.3 [M+H]+步驟 C. 2-[[(3aR,4R,6R,6aR)-4-[6- -4-( 環戊基胺基 )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 -3a,4,6,6a- 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6-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丙烷 -1,3- 二醇 (86c)
Figure 02_image813
在0℃向86b (920 mg,1.12 mmol)於DCM (56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三氟化硼二乙醚(0.74 mL,2.8 mmol)。使反應物升溫至室溫。在攪拌75 min之後,用三乙胺(20 mL)淬滅反應物。用EtOAc (100 mL)稀釋溶液且添加NaHCO3 飽和水溶液(100 mL)。在分離各層之後,用EtOAc (3×)萃取水層。接著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管柱層析(0-75% EtOAc/己烷,梯度溶離,且接著0-10% MeOH/DCM)純化所得粗殘餘物,得到呈灰白色泡沫之標題化合物(86c ) (469 mg,67%)。m/z (ESI, +ve離子) = 620.2 [M+H]+步驟 D.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 - 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羥基 -1-( 羥基甲基 ) 乙基 ] 膦酸 (86)
Figure 02_image815
86c (460 mg,0.74 mmol)於MeCN (37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乙胺(2.07 mL,14.84 mmol)。接著在室溫將溴(三甲基)矽烷(1.51 mL,11.13 mmol)逐滴添加至此混合物。在攪拌5 h後,減壓濃縮混合物。將所得殘餘物懸浮於去離子水(12 mL)中,向其添加三氟乙酸(4 mL)。在室溫攪拌75 min之後,減壓濃縮溶液以移除所有揮發性有機物。用MeOH稀釋剩餘水溶液,且接著藉由逆相HPLC (15-40% ACN/H2 O,具有0.1% TFA,梯度溶離)純化所得溶液,以提供呈灰白色粉末之標題化合物(86 ) (229.5mg,48%)的TFA鹽。1 H NMR (400 MHz, CD3 OD) δ 8.14 (s, 1 H), 6.23 (d,J = 4.8 Hz, 1 H), 4.86 (t,J = 5.0 Hz, 1 H), 4.61-4.45 (m, 2 H), 4.22 (q,J = 4.0 Hz, 1 H), 4.05 (dd,J = 10.0, 3.2 Hz, 1 H), 3.99 (dd,J = 10.0, 4.8 Hz, 1 H), 3.96-3.84 (m, 4H), 2.19-2.01 (m, 2H), 1.88-1.74 (m, 2H), 1.74-1.50 (m, 4H). m/z (ESI, +ve離子) = 524.1 [M+H]+實例 87.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 - 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甲氧基 -1-( 甲氧基甲基 ) 乙基 ] 膦酸 (87)
Figure 02_image817
步驟 A. 2-(((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3- 甲氧基丙酸乙酯 (87a)
Figure 02_image819
在-15℃向2-[[(3aR,4R,6R,6aR)-4-[4-[第三丁氧基羰基(環戊基)胺基]-6-氯-吡唑并[3,4-d]嘧啶-1-基]-2,2-二甲基-3a,4,6,6a-四氫呋喃并[3,4-d][1,3]間二氧雜環戊烯-6-基]甲氧基]-2-二乙氧基磷醯基-乙酸乙酯(1f ) (2.9 g,3.96 mmol)於THF (75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雙(三甲基矽烷基)胺化鈉(5.15 mL,5.15 mmol)。在-15℃攪拌25 min之後,添加碘化四正丁銨(731.52 mg,1.98 mmol),緊接著逐滴添加氯甲基甲醚(1.12 mL,13.86 mmol)。使溶液在此溫度攪拌65 min。接著用NH4 Cl飽和水溶液淬滅反應物且隨後用EtOAc稀釋。使混合物在室溫攪拌5 min。向該混合物添加去離子水以使一些鹽溶解,且接著分離各層。用另外的NH4 Cl飽和水溶液洗滌有機層,且用EtOAc (3×)萃取經合併之水層。接著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管柱層析(0-75%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粗殘餘物,得到呈黃色糖漿之標題化合物(87a ) (2.8558g,91%)。m/z (ESI, +ve離子) = 846.3 [M+H]+步驟 B. N-[1-[(3aR,4R,6R,6aR)-6-[[1- 二乙氧基磷醯基 -1-( 羥基甲基 )-2- 甲氧基 - 乙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 -3a,4,6,6a- 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 - 吡唑并 [3,4-d] 嘧啶 -4- ]-N-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7b)
Figure 02_image821
向已使用冰浴冷卻至0℃之87a (1.61 g,2.07 mmol)於乙醇(34 mL)中之溶液添加二氯化鈣(0.71g,6.22 mmol),隨後添加硼氫化鈉(235.4 mg,6.22 mmol)。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其中在放回至冰浴中之前將其攪拌5 h。一旦冷卻,則用1 N HCl (30 mL)淬滅反應物,並接著用EtOAc (30 mL)稀釋。自該浴移除燒瓶且使其在室溫攪拌20 min。用另外的1 N HCl洗滌有機層,且用EtOAc (2×)萃取經合併之水層。接著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藉由急驟管柱層析(0-100% EtOAc/己烷,且接著0-10% MeOH/DCM,梯度溶離)純化所得粗殘餘物,得到呈白色泡沫之標題化合物(87b ) (1.23 g,87%)。m/z (ESI, +ve離子) = 734.2 [M+H]+步驟 C. N-[1-[(3aR,4R,6R,6aR)-6-[[1- 二乙氧基磷醯基 -2- 甲氧基 -1-( 甲氧基甲基 ) 乙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 -3a,4,6,6a- 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 - 吡唑并 [3,4-d] 嘧啶 -4- ]-N- 環戊基 - 胺基甲酸丁酯 (87c)
Figure 02_image823
向含有經活化4 Å MS之圓底燒瓶添加87b (1.1 g,1.5 mmol)於DCM (40 mL)中之溶液。向此攪拌溶液添加1,8-雙(二甲基胺基)萘(2.01 g,9.36 mmol),隨後添加四氟硼酸三甲基氧鎓(1.22 g,7.84 mmol)。在室溫攪拌7 h後,用NaHCO3 飽和水溶液(20 mL)淬滅反應物。過濾二相溶液以移除MS,且用去離子水及DCM洗滌MS。在分離兩層之後,用另外的NaHCO3 飽和水溶液(20 mL)洗滌有機層。用DCM (2×)萃取經合併之水層,且接著用1 N HCl (2×)洗滌經合併之有機層。合併水層並再次用DCM (2×)萃取,且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Na2 SO4 乾燥,過濾且減壓濃縮。經由急驟管柱層析(矽膠,0-100% EtOAc/己烷,梯度溶離)純化所得粗殘餘物,得到呈澄清無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87c ) (588.4 mg,52%)。m/z (ESI, +ve離子) = 748.3 [M+H]+步驟 D. [1-[[(2R,3S,4R,5R)-5-[6- -4-( 環戊基胺基 )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 - 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2- 甲氧基 -1-( 甲氧基甲基 ) 乙基 ] 膦酸 (87)
Figure 02_image825
藉由與實例86步驟D中描述之程序類似的程序自87c 製備標題化合物。1 H NMR (400 MHz, CD3 OD) δ 8.14 (s, 1 H), 6.20 (d,J = 4.4 Hz, 1 H), 4.86 (t,J = 4.8 Hz, 1 H), 4.54 (p,J = 6.9 Hz, 1 H), 4.47 (t,J = 4.6 Hz, 1 H), 4.16 (q,J = 4.9 Hz, 1 H), 3.99 (dd,J = 10.0, 4.8 Hz, 1 H), 3.87 (dd,J = 10.2, 5.8 Hz, 1 H), 3.86-3.64 (m, 4 H), 3.33 (s, 3H), 3.31 (s, 3H), 2.19-2.03 (m, 2H), 1.89-1.74 (m, 2H), 1.74-1.53 (m, 4H). m/z (ESI, +ve離子) = 552.1 [M+H]+實例 88. (2-(((2R,3S,4R,5R)-5-(4-( 環戊基胺基 )-6-(3- 羥基丙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羥基丙 -2- ) 膦酸 (88)
Figure 02_image827
步驟 A. (E)-3-(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1-((3aR,4R,6R,6aR)-6-(((2-( 二乙氧基磷醯基 )-1- 乙氧基 -1- 側氧基丙 -2-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6- ) 丙烯酸乙酯 (88a)
Figure 02_image829
向2-(((3aR,4R,6R,6aR)-6-(4-((第三丁氧基羰基)(環戊基)胺基)-6-氯-1H-吡唑并[3,4-d]嘧啶-1-基)-2,2-二甲基四氫呋喃并[3,4-d][1,3]間二氧雜環戊烯-4-基)甲氧基)-2-(二乙氧基磷醯基)丙酸乙酯(經α-甲基取代之1f ) (930 mg,1.25 mmol)於二噁烷(50 mL)中之溶液添加(E)-3-(4,4,5,5-四甲基-1,3,2-二氧雜硼雜環戊-2-基)丙烯酸乙酯(565 mg,2.5 mmol)、Na2 CO3 (400 mg,3.75 mmol)及水(15 mL)。在藉由N2 使混合物脫氣三次之後,添加Pd(PPh3 )4 (200 mg)且使所得混合物再脫氣5 min。將混合物在90℃攪拌6 h,冷卻至室溫,用水淬滅,且用EtOAc萃取。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減壓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88a ) (600 mg,59%產率)。m/z (ESI, +ve離子) = 879.36 [M+H]+步驟 B. 2-(((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3- 乙氧基 -3- 側氧基丙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氧基 )-2-( 二乙氧基磷醯基 ) 丙酸乙酯 (88b)
Figure 02_image831
88a (500 mg,0.62 mmol)於MeOH (7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0.1 g)。在1 atm H2 下於室溫攪拌混合物3 h之後,將其過濾且減壓濃縮濾液。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88b ) (360 mg,0.44 mmol,72%產率)。步驟 C. (1-((3aR,4R,6R,6aR)-6-(((2-( 二乙氧基磷醯基 )-1- 羥基丙 -2-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3- 羥基丙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胺基甲酸第三丁基環戊酯 (88c)
Figure 02_image833
在0℃向88b (360 mg,0.44 mmol)於THF (10 mL)中之溶液添加LiBH4 (1.8 mL,2.0M於THF中)。在室溫攪拌混合物2 h且接著用飽和NH4 Cl (5 mL)淬滅。用EtOAc萃取溶液,且將經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用Na2 SO4 乾燥,過濾,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粗油狀物,以提供呈黃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88c ) (110 mg,34%產率)。m/z (ESI, +ve離子) = 727.36 [M+H]+步驟 D. 2-(((2R,3S,4R,5R)-5-(4-( 環戊基胺基 )-6-(3- 羥基丙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羥基丙 -2- 基膦酸 (88)
Figure 02_image835
藉由與實例86 步驟D中描述之程序類似的程序自88c 製備標題化合物。1 H NMR (400 MHz, D2 O) δ 8.34-8.26 (m, 1H), 6.22 (m, 1H), 4.88 (m, 1H), 4.44 (m, 1H), 4.30 (m, 1H),  4.18 (m, 1H), 3.74-3.70 (m, 3H), 3.63-3.51 (m, 3H), 2.95 (t,J =7.6 Hz, 1H), 2.84 (t,J =7.6 Hz, 1H), 2.04-1.92 (m, 4H), 1.65-1.56 (m, 6H), 1.20 (d,J =13.2 Hz, 3H). m/z (ESI, +ve離子) = 531.27 [M+H]+實例 89. (2-(((2R,3S,4R,5R)-5-(4-( 環戊基胺基 )-6-(3- 羥基丙 -1- -1-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羥基丙 -2- ) 膦酸 ( 89)
Figure 02_image837
步驟 A. (1-((3aR,4R,6R,6aR)-6-((( 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9a)
Figure 02_image839
1e (2.25 g,4.42 mmol)於DCM (25 mL)中之溶液添加TBDPSCl (2.06 g,7.5 mmol)、Et3 N (1.01 g,10 mmol)及DMAP (53.7 mg,0.44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隔夜之後,將其用水(15 mL)、NaHCO3 飽和水溶液(15 mL)及鹽水(15 mL)洗滌。將有機相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減壓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以提供呈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89a ) (3.0 g,89%產率)。m/z (ESI, +ve離子) = 748.24 [M+H]+步驟 B. (6- 胺基 -1-((3aR,4R,6R,6aR)-6-((( 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9b)
Figure 02_image841
向高壓反應器添加89a (3.0 g,40.1 mmol)、二噁烷(90 mL)及NH3 (300 mL,5.0 N於甲醇中)。在87℃攪拌反應混合物隔夜且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89b ) (1.6 g,55%產率)。m/z (ESI, +ve離子) = 729.17 [M+H]+ .步驟 C. (1-((3aR,4R,6R,6aR)-6-((( 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 碘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9c)
Figure 02_image843
89b (5.9 g,8.1 mmol)於THF (70 mL)中之溶液添加CuI (2.0 g,10.5 mmol)、I2 (2.67 g,10.5 mmol)及CH2 Cl2 (2.89 g,10.5 mmol)。藉由N2 使混合物脫氣三次,隨後添加亞硝酸第三丁酯(3.34 g,32.4 mmol)且使所得混合物再脫氣5 min。在回流下攪拌混合物2 h且接著將其冷卻至室溫。過濾混合物且用EtOAc萃取濾液。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減壓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89c ) (2.3 g,34%產率)。m/z (ESI, +ve離子) = 909.26 [M+H]+步驟 D. (1-((3aR,4R,6R,6aR)-6-((( 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3-(( 四氫 -2H- 派喃 -2- ) 氧基 ) -1- -1-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89d)
Figure 02_image845
89c (1.5 g,1.8 mmol)於二噁烷(20 mL)中之溶液添加CuI (20 mg)、2-(丙-2-炔基氧基)四氫-2H-哌喃(0.326 g,2.5 mmol)及TEA (10 mL)。在藉由N2 使混合物脫氣三次之後,添加Pd(PPh3 )2 Cl2 (38 mg,0.03當量)且使所得混合物再脫氣5 min。將混合物在40℃攪拌1 h並接著冷卻至室溫。向混合物添加水且用EtOAc萃取。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減壓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固體之標題化合物(89c ) (1.3 g,85%產率)。m/z (ESI, +ve離子) = 851.43 [M+H]+步驟 E. (1-((3aR,4R,6R,6aR)-6-( 羥基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3-(( 四氫 -2H- 哌喃 -2- ) 氧基 ) -1- -1-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胺基甲酸第三丁基環戊酯 (89e)
Figure 02_image847
在0℃向89d (1.3 g,1.5 mmol)於THF (2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BAF (0.75 g,2.4 mmol)。將25℃攪拌混合物1 h之後,將其用飽和NaHCO3 淬滅且用EtOAc萃取。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經無水Na2 SO4 乾燥且減壓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紫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89e ) (0.69 g,73%產率)。m/z (ESI, +ve離子) = 613.31 [M+H]+步驟 F. (2-(((2R,3S,4R,5R)-5-(4-( 環戊基胺基 )-6-(3- 羥基丙 -1- -1-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羥基丙 -2- ) 膦酸 ( 89)
Figure 02_image849
藉由與實例8步驟C、D及F中所描述之此等程序類似之程序自89e 製備標題化合物。1 H NMR (400 MHz, D2 O) δ1 H NMR (400 MHz, D2 O) δ 8.31-8.19 (m, 1H), 6.13 (m, 1H), 4.85 (m, 1H), 4.43-4.40 (m, 3H), 4.34-4.17 (m, 2H), 3.80-3.60 (m, 3H), 3.52-3.47 (m, 1H), 1.96 (m, 2H), 1.65-1.55 (m, 6H), 1.18 (d,J =14 Hz, 3H). m/z (ESI, +ve離子) = 527.18 [M+H]+實例 90. (2-(((2R,3S,4R,5R)-5-(4-( 環戊基胺基 )-6-( 羥基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甲氧基丙 -2- ) 膦酸 (90)
Figure 02_image851
步驟 A. 苯甲酸 ((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酯 (90a)
Figure 02_image853
在0℃經10 min向1e (5.0 g,9.8 mmol)、三乙胺(2.98 g,29.5 mmol)及DMAP (300 mg,2.5 mmol)於DCM (10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BzCl (2.07 g,14.7 mmol)。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隔夜。用NaHCO3 水溶液洗滌混合物。將有機層乾燥且真空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90a ) (5.2 g,87%產率)。步驟 B. 苯甲酸 ((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E)- 苯乙烯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酯 (90b)
Figure 02_image855
將Pd(PPh3 )4 (987 mg,0.85 mmol)添加至90a (5.2 g,8.48 mmol)、(E)-苯乙烯基硼酸(1.88 g,12.7 mmol)及Na2 CO3 (2.7 g,25.4 mmol)於THF (120 mL)及水(40 mL)中之混合物。使反應混合物在氮氣下回流隔夜。在將混合物冷卻至室溫之後,將其用水稀釋並用乙酸乙酯萃取。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乾燥且真空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90b) (5 g,86%產率)。m/z (ESI, +ve離子) = 688.8 [M+H]+步驟 C. 苯甲酸 ((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甲醯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酯 (90c)
Figure 02_image857
90b (5 g,7.34 mmol)及2,6-二甲基吡啶(1.57 g,14.7 mmol)於THF (200 mL)及水(100 mL)中之溶液添加NaIO4 (9.43 g,44.1 mmol),隨後添加K2 OsO4 .2H2 O (67 mg,0.2 mmol)。將混合物在室溫攪拌隔夜,且接著用水稀釋並用EtOAc萃取。將有機層用飽和Na2 S2 O3 、鹽水洗滌,乾燥且真空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90c ) (4 g,90%產率)。m/z (ESI, +ve離子) = 629.9 [M+Na]+步驟 D. 苯甲酸 ((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羥基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酯 (90d)
Figure 02_image859
將NaBH4 (375 mg,9.88 mmol)添加至90c (4 g,6.59 mmol)於甲醇(100 mL)中之溶液。在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1 h之後,將其真空濃縮且藉由管柱層析純化,以提供標題化合物(90d ) (3.8 g,95%產率)。m/z (ESI, +ve離子) = 610.0 [M+H]+步驟 E. 苯甲酸 ((3aR,4R,6R,6aR)-6-(4-(( 第三丁氧基羰基 )( 環戊基 ) 胺基 )-6-((( 四氫 -2H- 哌喃 -2- ) 氧基 ) 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酯 (90e)
Figure 02_image861
將PPTS (470 mg,1.87 mmol)添加至90d (3.8 g,6.2 mmol)及3,4-二氫-2H-哌喃(5.2 g,62 mmol)於DCM (120 mL)中之溶液。在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隔夜之後,將其用飽和NaHCO3 洗滌。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乾燥並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90e ) (4 g,92%產率)。m/z (ESI, +ve離子) = 694.6 [M+H]+步驟 F. (1-((3aR,4R,6R,6aR)-6-( 羥基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6-((( 四氫 -2H- 哌喃 -2- ) 氧基 ) 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4- ) 胺基甲酸第三丁基環戊酯 (90f)
Figure 02_image863
將K2 CO3 (1.19 g,8.66 mol)添加至90e (4 g,5.84 mmol)於甲醇(150 mL)中之溶液中。在室溫攪拌混合物1 h之後,將其倒入鹽水中且用EtOAc萃取。乾燥有機層,濃縮,且藉由管柱層析純化,得到標題化合物90f (3 g,88%產率)。m/z (ESI, +ve離子) = 590.2 [M+H]+步驟 G. (2-(((2R,3S,4R,5R)-5-(4-( 環戊基胺基 )-6-( 羥基甲基 )-1H- 吡唑并 [3,4-d] 嘧啶 -1-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甲氧基丙 -2- ) 膦酸 (90)
Figure 02_image865
藉由與實例8步驟C及D中所描述,隨後實例87 中之步驟C及D中所描述之彼等程序類似的程序自90f 製備標題化合物。1 H NMR (D2 O, 400 MHz) δ 8.24-8.48 (m, 1H), 6.23 (m, 1H), 4.79-4.74 (m, 3H), 4.43 (m, 2H), 4.16 (m, 1H), 3.78 (m, 2H), 3.52-3.46 (m, 2H), 3.18 (s, 3H), 2.04 (m, 2H), 1.65 (m, 6H), 1.22-1.16 (dd, J=14.8 Hz, 6.4 Hz, 3H). m/z (ESI, +ve離子) = 517.8.0 [M+H]+實例 91. (2-(((2R,3S,4R,5R)-5-(2- -4-( 環戊基胺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7-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羥基丙 -2- ) 膦酸 (91)
Figure 02_image867
步驟 A. 2- -N- 環戊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4- (91a)
Figure 02_image869
將2,4-二氯-7H-吡咯并[2,3-d]嘧啶(5 g,26.74 mmol)、環戊胺(3.41 g,40.11 mmol)及三乙胺(5.4 g,53.48 mmol)於乙醇(50 mL)中之混合物回流隔夜。將混合物濃縮至乾,用水(50 mL)處理殘餘物,且將混合物攪拌1 h。過濾固體且真空乾燥,得到標題化合物(91a) (6 g,95%產率)。m/z (ESI, +ve離子) =237.0 [M+H]+步驟 B. (3aR,6R,6aR)-6-( 羥基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91b)
Figure 02_image871
將濃硫酸(0.3 mL)添加至D-核糖(12.5 g,90 mmol)於丙酮(125 mL)中之懸浮液。在室溫攪拌反應混合物90 min,以獲得澄清溶液,接著將該澄清溶液用碳酸鈉飽和水溶液中和。經矽藻土過濾混合物且真空濃縮濾液,得到標題化合物(91b ) (16 g),其未經純化即用於下一步驟中。步驟 C. 苯甲酸 ((3aR,4R,6aR)-6- 羥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酯 (84c)
Figure 02_image873
在0℃向91b (16 g,90 mmol)於吡啶(60 mL)中之溶液逐滴BzCl (12.9 g,91 mmol)。在將混合物於室溫攪拌隔夜之後,將其真空濃縮。用EtOAc處理殘餘物且用5%檸檬酸水溶液洗滌溶液。乾燥有機層並真空濃縮,且藉由管柱層析(20% EtOAc/石油)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91c) (12 g,49%產率,經兩個步驟)。m/z (ESI, +ve離子) =316.4 [M+Na]+ 步驟 D. 苯甲酸 ((3aR,4R,6aR)-6-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酯 (91d )
Figure 02_image875
在0℃向91c (3.3 g,11.22 mmol)於無水DCM (6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TMSBr (5.15 g,33.66 mmol)。在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2 h之後,將其於室溫真空濃縮。殘餘物直接用於下一步驟中。步驟 E. 苯甲酸 ((3aR,4R,6R,6aR)-6-(2- -4-( 環戊基胺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7-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酯 (91e)
Figure 02_image877
91a (608 mg,2.58 mmol)於無水MeCN (20 mL)中之懸浮液添加NaH (60%於礦物油中,155 mg,3.86 mmol)。在室溫攪拌混合物0.5 h之後,將91d (1.1 g,3.09 mmol)於無水MeCN (10 mL)中之溶液添加至以上溶液中。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攪拌隔夜,且接著倒入飽和NH4 Cl中。用EtOAc萃取溶液,且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乾燥並真空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91e) (1 g,76%產率)。m/z (ESI, +ve離子) = 535.1 [M+Na]+步驟 F. ((3aR,4R,6R,6aR)-6-(2- -4-( 環戊基胺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7-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 甲醇 (91f)
Figure 02_image879
將K2 CO3 (248 mg,1.85 mmol)添加至91e (460 mg,0.90 mmol)於MeOH (10 mL)中之溶液。在室溫攪拌混合物0.5 h之後,將其用乙酸淬滅且濃縮至乾燥。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以提供標題化合物(91f) (350 mg,95%產率)。m/z (ESI, +ve離子) = 430.7 [M+Na]+步驟 G. 7-((3aR,4R,6R,6aR)-6-((( 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2- -N- 環戊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4- (91g)
Figure 02_image881
在0℃將TBDPSCl (405 mg,1.47 mmol)逐滴添加至91f (400 mg,0.98 mmol)及咪唑(200 mg,2.94 mmol)於DMF (10 mL)中之溶液。使混合物升溫至室溫且攪拌隔夜。將反應混合物倒入水中且用EtOAc萃取溶液。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乾燥且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91g ) (500 mg,86%產率)。m/z (ESI, +ve離子) = 646.54 [M+H]+步驟 H. (7-((3aR,4R,6R,6aR)-6-((( 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 ) 氧基 ) 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2-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91h)
Figure 02_image883
將Boc2 O (506.2 mL,2.32 mmol)添加至91g (500 mg,0.84 mmol)、三乙胺(258 mg,2.55 mmol)及DMAP (19 mg,0.15 mmol)於DMF (10 mL)中之溶液中。在室溫將混合物攪拌2天之後,將其倒入水中並用EtOAc萃取溶液。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乾燥且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91h ) (140 mg,24%產率)。步驟 I. (2- -7-((3aR,4R,6R,6aR)-6-( 羥基甲基 )-2,2- 二甲基四氫呋喃并 [3,4-d][1,3] 間二氧雜環戊烯 -4-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4- )( 環戊基 ) 胺基甲酸第三丁酯 (91i)
Figure 02_image885
將TBAF (98 mg,0.38 mmol)添加至91h (140 mg,0.19 mmol)於THF (10 mL)中之溶液中。在室溫將混合物攪拌隔夜之後,將其倒入水中並用EtOAc萃取溶液。將有機層用鹽水洗滌,乾燥且濃縮。藉由管柱層析純化殘餘物,得到標題化合物(91i ) (90 mg,95%產率)。m/z (ESI, +ve離子) = 508.7[M+H]+步驟 J. (2-(((2R,3S,4R,5R)-5-(2- -4-( 環戊基胺基 )-7H- 吡咯并 [2,3-d] 嘧啶 -7- )-3,4- 二羥基四氫呋喃 -2- ) 甲氧基 )-1- 羥基丙 -2- ) 膦酸 (91)
Figure 02_image887
藉由與實例8步驟C、D及F中描述之程序類似的程序自91i 製備標題化合物。1 H NMR(D2 O, 400 MHz) δ 7.31-7.30 (d, J=3.2 Hz, 1H ), 6.55 (d, J=2.8 Hz, 1H), 6.27 (d, J=4.8 Hz, 1H), 4.56 (m, 1H), 4.30 (m, 2H),4.18 (m, 1H), 3.88-3.58 (m, 4H), 1.92 (m, 2H), 1.61-1.51 (m, 6H), 1.30-1.26 (d, J=14.4 Hz, 3H). m/z (ESI, +ve離子) = 506.91 [M+H]+實例 92-248 如實例1-8、15-17、55-58及84-91中所描述合成實例92-248。
Figure 108115143-A0304-0005
II. 生物學評估 實例 A1 生物化學分析 分析反應條件 分析體積:70 µl  ●  反應體積:50 µl  ●  CD73 :0.3208 nM  ●  AMP:15 µM  ●  分析緩衝液:2 5mM Tris-HCL, pH 7.4, 0.01% Brij-35, 0.01% BSA, 5 mM MgCl2 分析程序:
使用384澄清培養盤。
進行測試化合物於分析緩衝液中之劑量滴定,10點1/2對數滴定,一式兩份,以100 µM起始。
添加25 µl CD73至各孔,最終濃度為320 pM。
於室溫培育15 min。
添加25 µl AMP至各孔,最終濃度為為15 µM。
在室溫培育10 min。
添加10 µl孔雀綠試劑A,在室溫培育10 min。
添加10 µl孔雀綠試劑B,在室溫培育45 min。
在Envision盤式讀取器上使用感光濾色片來讀取吸光度:Cy5 620 nM。
定量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抑制CD73活性之能力並測定各別IC50 值。表2提供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之生物化學IC50 值。 2
Figure 108115143-A0304-0006
A:IC50 ≤ 100 nM; B:100 nM < IC50 ≤ 1 µM C:1 µM < IC50 NT:未測試
本文所描述之實例及實施例僅僅係出於說明之目的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本發明之範圍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包括各種修改或改變。
Figure 108115143-A0101-11-0001-1

Claims (113)

  1. 一種式(II)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3_image001
    式(II); 其中: 環A為
    Figure 03_image890
    ; Q1 為N且Q2 為CW,或Q1 為N且Q2 為N; Q3 及Q4 獨立地為N或CW;其限制條件為Q3 或Q4 中之至少一者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 X為-S-或-O-;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2.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Q1 為N;及 Q2 為CW。
  3. 如請求項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Q1 為N;及 Q2 為N。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Q3 為N且Q4 為CW。
  5.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Q4 為N且Q3 為CW。
  6.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Q3 為N且Q4 為N。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W為氫。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3 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3 為鹵素、-ORb 、C2 -C6 炔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3 為鹵素。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 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之環烷基。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2 為氫或C1 -C6 烷基。
  18. 如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2 為氫。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8 為氫或C1 -C6 烷基。
  20.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8 為氫。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22. 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9 及R10 為氫。
  23.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A為-O-。
  24.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X為-O-。
  25. 如請求項1至2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26. 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5 及R6 為氫。
  27. 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28. 如請求項1至2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H。
  29. 如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
  30. 如請求項1至2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
  31. 如請求項1至3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為-OH。
  32. 如請求項1至3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21 及R22 為氫。
  33. 如請求項1至3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2 為氫、鹵素、-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34. 如請求項1至3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2 為氫、C1 -C6 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2 -C6 炔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35. 如請求項1至3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2 為氫。
  36. 如請求項1至3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37. 如請求項1至3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38. 如請求項1至3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39. 如請求項1至3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
  40. 如請求項1至3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為經一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
  41. 如請求項1至4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1a 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42. 如請求項1至4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R13 、-SR13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OR13 、-OC(=O)NR15 R16 、-NR13 C(=O)R14 、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43. 如請求項1至4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44. 如請求項1至4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45.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46. 如請求項1至4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3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47. 如請求項1至4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3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48. 如請求項1至4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49. 如請求項1至4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50. 如請求項1至4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
  51. 一種式(IV)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
    Figure 03_image892
    式(IV); 其中: 環A為
    Figure 03_image894
    ; Q2 為N或CW; Q3 為N且Q4 為CW; 或Q3 為CW且Q4 為N;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A為-O-或-CH2 -; X為-O-、-S-、-S(=O)2 -、-NR17 -或-C(R18 )2 -; R1 及R2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或R1 及R2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b 取代; 各R1a 及R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3 為氫、鹵素、-CN、-ORb 、-SRb 、-NRc Rd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各R3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R8 為氫、鹵素、-ORb 、-NRc Rd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R11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R12 為氫、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或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各R11a 、R11b 及R12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O2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OC(=O)R14 、-C(=O)OR13 、-O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NR15 R16 、-NR13 C(=O)R14 、-NR13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各R11c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Rb 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4a 取代;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a 取代; 或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5b 取代; 各R13a 、R14a 、R15a 及R15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S(=O)2 NRc Rd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或C2 -C6 炔基取代; R17 為氫、-CN、-ORb 、-S(=O)2 Ra 、-C(=O)Ra 、-C(=O)ORb 、-C(=O)NRc Rd 、C1 -C6 烷基、C1 -C6 氟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18 獨立地為氫、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R21 及R22 獨立地為氫、C1 -C20 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a 取代; 或R21 及R22 與其所連接之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21b 取代; 各R21a 及R21b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SRb 、-S(=O)Ra 、-NO2 、-NRc Rd 、-S(=O)2 Ra 、-NHS(=O)2 Ra 、-S(=O)2 NRc Rd 、-C(=O)Ra 、-OC(=O)Ra 、-C(=O)ORb 、-OC(=O)ORb 、-C(=O)NRc Rd 、-OC(=O)NRc Rd 、-NRb C(=O)NRc Rd 、-NRb C(=O)Ra 、-NRb C(=O)ORb 、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 各Ra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各Rb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及 各Rc 及Rd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2 -C6 烯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該烷基、烯基、炔基、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H、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或Rc 及Rd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其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側氧基、鹵素、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取代。
  52. 如請求項5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Q2 為CW。
  53. 如請求項51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Q2 為N。
  54. 如請求項51至5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Q3 為N且Q4 為CW。
  55. 如請求項51至5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Q4 為N且Q3 為CW。
  56. 如請求項51至5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W獨立地為氫、鹵素或C1 -C6 烷基。
  57. 如請求項51至5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W為氫。
  58. 如請求項51至5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3 為鹵素、-ORb 、C1 -C6 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59. 如請求項51至5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3 為鹵素、-ORb 、C2 -C6 炔基或C1 -C6 羥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3a 取代。
  60. 如請求項51至5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3 為鹵素。
  61. 如請求項51至6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 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C1 -C6 烷基(雜芳基)、C1 -C6 烷基(環烷基)或C1 -C6 烷基(雜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62. 如請求項51至6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 為C1 -C6 烷基、環烷基、C1 -C6 烷基(芳基)或C1 -C6 烷基(環烷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及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
  63. 如請求項51至6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a 取代之環烷基。
  64. 如請求項51至6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氟烷基。
  65. 如請求項51至6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a 獨立地為鹵素或C1 -C6 烷基。
  66. 如請求項51至6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2 為氫或C1 -C6 烷基。
  67. 如請求項51至6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2 為氫。
  68. 如請求項51至6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8 為氫或C1 -C6 烷基。
  69. 如請求項51至6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8 為氫。
  70. 如請求項51至6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9 及R10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71. 如請求項51至7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9 及R10 為氫。
  72. 如請求項51至7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A為-O-。
  73. 如請求項51至7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A為-CH2 -。
  74. 如請求項51至7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5 及R6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75. 如請求項51至7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5 及R6 為氫。
  76. 如請求項51至7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ORb 、C1 -C6 烷基或C1 -C6 鹵烷基。
  77. 如請求項51至7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鹵素或-OH。
  78. 如請求項51至7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獨立地為鹵素或-OH。
  79. 如請求項51至7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獨立地為氫或-OH。
  80. 如請求項51至7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4 及R7 為-OH。
  81. 如請求項51至8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21 及R22 為氫。
  82. 如請求項51至8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2 為氫、鹵素、-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C1 -C6 雜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83. 如請求項51至8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2 為氫、C1 -C6 烷基、C1 -C6 羥烷基或C2 -C6 炔基;其中各烷基及炔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2a 取代。
  84. 如請求項51至8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2 為氫。
  85. 如請求項51至8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為鹵素、-CN、-OR13 、-NR15 R16 、-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86. 如請求項51至8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為-CN、-S(=O)2 R14 、-C(=O)OR13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2 -C6 炔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炔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
  87. 如請求項51至8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為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
  88. 如請求項51至8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為經一個R11a 取代之C1 -C6 烷基。
  89. 如請求項51至88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1a 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CN、-OR13 、-SR13 、-S(=O)R14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R14 、-C(=O)OR13 、-C(=O)NR15 R16 、-OC(=O)NR15 R16 、-NR13 C(=O)R14 、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羥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90. 如請求項51至8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1a 獨立地為側氧基(在可行時)、鹵素、-OR13 、-SR13 、-NR15 R16 、-S(=O)2 R14 、-NR13 S(=O)2 R14 、-S(=O)2 NR15 R16 、-C(=O)OR13 、-OC(=O)NR15 R16 、-NR13 C(=O)R14 、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c 取代。
  91. 如請求項51至90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1a 獨立地為-OR13
  92. 如請求項51至91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1 及R12 一起形成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各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1b 取代。
  93. 如請求項51至92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3 獨立地為氫、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C1 -C6 雜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94. 如請求項51至93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3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C1 -C6 鹵烷基或環烷基;其中各烷基及環烷基係獨立地視情況經一個、兩個或三個R13a 取代。
  95. 如請求項51至94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3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96. 如請求項51至95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4 獨立地為C1 -C6 烷基。
  97. 如請求項51至96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各R15 及R16 獨立地為氫或C1 -C6 烷基。
  98. 如請求項51至97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立體異構體或同位素變體,其中: R15 及R16 與其所連接之氮原子一起形成雜環烷基。
  99. 一種化合物,其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
    Figure 03_image896
    Figure 03_image898
    Figure 03_image900
    Figure 03_image902
    Figure 03_image904
    Figure 03_image906
    Figure 03_image908
    Figure 03_image910
    Figure 03_image912
    Figure 03_image914
    Figure 03_image916
    Figure 03_image918
    Figure 03_image920
    Figure 03_image922
    Figure 03_image924
    Figure 03_image926
  100.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9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立體異構體,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
  101. 一種抑制CD73之方法,其包含使CD73與如請求項1至9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立體異構體接觸。
  102. 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至9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立體異構體。
  103. 一種治療個體之癌症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00之醫藥組合物。
  104. 如請求項102或10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肺癌、黑素瘤、乳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胃癌、膽囊癌、前列腺癌、腎癌或淋巴瘤。
  105. 如請求項102至10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另外包含投與第二治療劑。
  106. 如請求項105之方法,其中該第二治療劑為化學治療劑或免疫治療劑。
  107. 一種治療個體之感染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至9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立體異構體。
  108. 一種治療個體之感染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00之醫藥組合物。
  109. 如請求項107或10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感染為病毒感染。
  110. 如請求項107或10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感染為寄生蟲感染。
  111. 一種治療個體之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至99中任一項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立體異構體。
  112. 一種治療個體之神經退化性疾病之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如請求項100之醫藥組合物。
  113. 如請求項111或11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神經退化性疾病為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病、亨廷頓氏病、精神分裂症或自閉症。
TW108115143A 2018-04-30 2019-04-30 Cd73抑制劑 TW2020141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64841P 2018-04-30 2018-04-30
US62/664,841 2018-04-30
US201862737647P 2018-09-27 2018-09-27
US62/737,647 2018-09-27
US201862757714P 2018-11-08 2018-11-08
US62/757,714 2018-11-08
US201862777697P 2018-12-10 2018-12-10
US62/777,697 2018-12-10
US201962810790P 2019-02-26 2019-02-26
US62/810,790 2019-0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14182A true TW202014182A (zh) 2020-04-16

Family

ID=68386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5143A TW202014182A (zh) 2018-04-30 2019-04-30 Cd73抑制劑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3) US11325938B2 (zh)
EP (1) EP3787635A4 (zh)
JP (1) JP2021522280A (zh)
KR (1) KR20210018255A (zh)
CN (1) CN112423764A (zh)
AU (1) AU2019261976A1 (zh)
BR (1) BR112020022068A2 (zh)
CA (1) CA3098493A1 (zh)
IL (1) IL304348B1 (zh)
MX (2) MX2020011542A (zh)
SG (1) SG11202010790XA (zh)
TW (1) TW202014182A (zh)
WO (1) WO20192131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08980A1 (en) 2017-05-10 2018-11-15 Oric Pharmaceuticals, Inc. Cd73 inhibitors
US11377469B2 (en) 2017-11-03 2022-07-05 Oric Pharmaceuticals, Inc. CD73 inhibitors
EP3787635A4 (en) 2018-04-30 2022-03-02 Oric Pharmaceuticals, Inc. CD73 INHIBITORS
TW202017569A (zh) * 2018-05-31 2020-05-16 美商佩樂敦治療公司 用於抑制cd73之組合物及方法
CN112888696B (zh) 2018-06-21 2024-04-16 德琪医疗有限公司 外核苷酸酶抑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US11198699B2 (en) 2019-04-02 2021-12-14 Aligos Therapeutics, Inc. Compounds targeting PRMT5
KR102653726B1 (ko) 2019-10-30 2024-04-01 오릭 파마슈티칼스, 인크. Cd73 억제제
WO2022237747A1 (zh) 2021-05-11 2022-11-17 四川海思科制药有限公司 小分子cd73拮抗剂及其用途
WO2024076873A1 (en) * 2022-10-03 2024-04-11 Teon Therapeutics, Inc. Heterocyclic inhibitors of cd73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
WO2024076872A1 (en) * 2022-10-03 2024-04-11 Teon Therapeutics, Inc. Heterocyclic inhibitors of cd73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
CN116217644B (zh) * 2023-04-24 2023-08-08 南京颐媛生物医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抗冠状病毒核糖核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7454A1 (en) * 1990-09-28 1992-04-01 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 Inc. Novel phosphonate derivatives of certain nucleosides
KR20030081343A (ko) 2000-12-15 2003-10-17 파마셋, 리미티드 플라비비리다에 감염 치료용 항바이러스제
US20040229839A1 (en) * 2003-05-14 2004-11-18 Biocryst Pharmaceuticals, Inc. Substituted nucleosides,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use as inhibitors of RNA viral polymerases
WO2005020885A2 (en) 2003-05-21 2005-03-10 Isis Pharmaceuticals, In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WO2007139946A2 (en) 2006-05-25 2007-12-06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Research Foundation Gpcr ligands identified by computational modeling
DE102007001370A1 (de) 2007-01-09 2008-07-10 Curevac Gmbh RNA-kodierte Antikörper
WO2009127230A1 (en) 2008-04-16 2009-10-22 Curevac Gmbh MODIFIED (m)RNA FOR SUPPRESSING OR AVOIDING AN IMMUNOSTIMULATORY RESPONSE AND IMMUNOSUPPRESSIVE COMPOSITION
US20090274686A1 (en) * 2008-05-02 2009-11-05 Yat Sun Or Nucleoside phosphonate derivatives
MA39986A (fr) 2014-04-25 2017-03-01 Vitae Pharmaceuticals Inc Dérivés de purine en tant qu'inhibiteurs de cd73 pour le traitement du cancer
CN104530166B (zh) 2014-12-04 2016-08-24 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选择性还原4,6-共轭双烯-3-酮甾体化合物的方法
LT3399984T (lt) 2016-01-08 2023-11-10 Arcus Biosciences, Inc. 5'-nukleotidazės, ekto moduliatoriai ir jų panaudojimas
JP7125144B2 (ja) * 2016-09-09 2022-08-24 キャリセラ バイオサイエンシー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エクトヌクレオチダーゼ阻害剤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11058704B2 (en) * 2016-10-03 2021-07-13 Arcus Biosciences, Inc. Inhibitors of adenosine 5′-nucleotidase
US11267845B2 (en) 2016-11-18 2022-03-08 Arcus Biosciences, Inc. Inhibitors of CD73-mediated immunosuppression
BR112019012327A2 (pt) 2016-12-22 2019-11-19 Calithera Biosciences Inc inibidores de ectonucleotidase e métodos de uso dos mesmos
WO2018183635A1 (en) * 2017-03-31 2018-10-04 Peloton Therapeutics, Inc. Cd73 inhibitors and uses thereof
WO2018208727A1 (en) 2017-05-08 2018-11-15 Eternity Bioscience Inc. 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ues as cd73 inhibitors and therapeutic uses thereof
WO2018208980A1 (en) 2017-05-10 2018-11-15 Oric Pharmaceuticals, Inc. Cd73 inhibitors
US11377469B2 (en) 2017-11-03 2022-07-05 Oric Pharmaceuticals, Inc. CD73 inhibitors
EP3787635A4 (en) 2018-04-30 2022-03-02 Oric Pharmaceuticals, Inc. CD73 INHIBITORS
TW202017569A (zh) 2018-05-31 2020-05-16 美商佩樂敦治療公司 用於抑制cd73之組合物及方法
CN112888696B (zh) 2018-06-21 2024-04-16 德琪医疗有限公司 外核苷酸酶抑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EP3843714A4 (en) 2018-08-27 2022-04-20 Arcus Biosciences, Inc. CD73 INHIBITORS
KR20220024629A (ko) 2019-06-20 2022-03-03 칼리테라 바이오사이언시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엑토뉴클레오티다제 억제제 및 이의 사용 방법
JP2022540890A (ja) 2019-07-16 2022-09-20 オリック ファーマシューティカルズ,インク. Cd73阻害剤
KR102653726B1 (ko) 2019-10-30 2024-04-01 오릭 파마슈티칼스, 인크. Cd73 억제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98493A1 (en) 2019-11-07
CN112423764A (zh) 2021-02-26
WO2019213174A1 (en) 2019-11-07
US20210047359A1 (en) 2021-02-18
IL304348B1 (en) 2024-04-01
US20240124512A1 (en) 2024-04-18
US20220220147A1 (en) 2022-07-14
EP3787635A4 (en) 2022-03-02
AU2019261976A1 (en) 2020-12-03
SG11202010790XA (en) 2020-11-27
US11807658B2 (en) 2023-11-07
MX2023002507A (es) 2023-03-13
MX2020011542A (es) 2020-11-24
IL304348A (en) 2023-09-01
BR112020022068A2 (pt) 2021-04-20
US11325938B2 (en) 2022-05-10
JP2021522280A (ja) 2021-08-30
KR20210018255A (ko) 2021-02-17
EP3787635A1 (en) 202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014182A (zh) Cd73抑制劑
US11377469B2 (en) CD73 inhibitors
US11129841B2 (en) CD73 inhibitors
TWI830962B (zh) Cd73抑制劑
JP6787892B2 (ja) Irakインヒビターとしてのヘテロアリール化合物及びその使用
JP2022526831A (ja) ヘテロ環式化合物およびその使用
EA043919B1 (ru) Ингибиторы cd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