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006982A - 電極界定共振器 - Google Patents

電極界定共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006982A
TW202006982A TW108124948A TW108124948A TW202006982A TW 202006982 A TW202006982 A TW 202006982A TW 108124948 A TW108124948 A TW 108124948A TW 108124948 A TW108124948 A TW 108124948A TW 202006982 A TW202006982 A TW 2020069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evice layer
resonator
conductive layer
acoustic wa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4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5913B (zh
Inventor
迪 藍
文清 許
喬凡尼 巴巴羅薩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特拉華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特拉華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特拉華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6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6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5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5913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3/007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 H03H3/0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sonators 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 H03H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impedance networks, resonating circuits, resonator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or network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sonators or networks using surface acoustic wave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Supports
    • H03H9/0538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 H03H9/0547Constructional combinations of supports or holde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or other electronic elements consisting of a ver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228Guided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or Lamb wave devices having interdigital transducers situated in parallel planes on either side of a piezoelectric layer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007Details of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015Characteristics of piezoelectric layers, e.g. cutting angl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007Details of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086Means for compensation or elimin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 H03H9/02102Means for compensation or elimination of undesirabl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influenc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2007Details of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s
    • H03H9/02157Dimensional parameters, e.g. ratio between two dimension parameters,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125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 H03H9/13Driving means, e.g. electrodes, coils for network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 H03H9/17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implemented with thin-film techniques, i.e. of the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FBAR] typ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 H03H9/17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implemented with thin-film techniques, i.e. of the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FBAR] type
    • H03H9/172Means for mounting on a substrate, i.e. means constituting the material interface confining the waves to a volume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1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17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 H03H9/17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resonators consisting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having a single resonator consisting of ceramic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在體聲波模式操作的體聲波共振器,其包含一安裝在一分隔的載體上之共振器本體,前述載體並非共振器本體的一部分。共振器本體包含一壓電層、一裝置層及一上導電層,前述上導電層係位於前述壓電層上方且前述壓電層之另一側為前述裝置層。前述裝置層中與前述壓電層相反側之表面,用於將前述共振器本體安裝於載體。

Description

電極界定共振器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體聲波共振器,特別係關於一種體聲波共振器,其具有一共振器本體,並可選地具有一個或複數個連接結構,前述連接結構可以用來供應電訊號到一個或複數個共振器的傳導層。
無線通訊已經從1980年代的「1G」系統進步到1990年代的「2G」系統,到2000年代的「3G」系統,到目前已在2012標準化的「4G」系統。在現有無線通訊中,使用表面聲波(surface-acoustic-wave;SAW)濾波器或體聲波(bulk-acoustic-wave;BAW)濾波器過濾RF訊號。
薄膜體聲波共振器(film-bulk-acoustic-resonators;FBAR)及固態微型共振器(solid-mounted-resonators;SMR)為兩種BAW濾波器,其為壓電驅動的微機電系統(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MEMS)裝置,其跟SAW濾波器裝置比,可以使現今的4G無線通訊在相對高頻及相對低插入損失下共振。此等BAW聲波共振器包含一壓電堆疊,其具有例如:一個壓電材料薄膜夾在一個上電極薄膜及一個下電極薄膜之間。此等壓電堆疊的共振頻率為厚度基礎或取決於壓電堆疊的薄膜的厚度。隨著壓電堆疊的薄膜的厚度減少而共振頻率增加。共振體的薄膜厚度為關鍵且必須精 確控制來得到所需的共振頻率。為了在FBAR及SMR生產過程的合理收益中實現目標或特定RF頻率,使厚度達到一致高程度而修正壓電堆疊的不同區域為困難及費時。
正在開發的5G無線通訊系統終究將取代前述早期性能較低的通訊系統,前述早期通訊系統的RF頻率在幾百MHz與1.8GHz之間。5G系統將操作在更高的RF頻率,例如:3-6GHz(6GHz以下)或更高至100GHz。
因頻率的提升,必須藉由減少5G應用程式所用之FBAR及SMR-相關RF濾波器的薄膜厚度,以增加共振頻率,其為目前技術水平中BAW聲波共振器所面臨的其中一個挑戰。壓電薄膜厚度的減少表示壓電堆疊的上電極及下電極之間的距離減少,導致電容上升。電容的上升導致RF訊號的更高饋通,並將訊號降低至雜訊比,此現象是非期望的。壓電堆疊(上電極、下電極及在上下電極之間的壓電層)的理想壓電偶合效率可以來自一個理想的組合,其為壓電層的厚度、上電極的厚度、下電極的厚度及壓電結晶的對準與方向。為了實現5G通訊所需的高RF頻率操作,而減少壓電薄膜厚度可能無法獲得最佳的壓電偶合效率,其導致更高插入損失及更高運動阻抗。電極之厚度,不論上電極、下電極或兩者皆須被減少。電極厚度的減少導致電阻率上升,將導致另一個非期望的限制,即更高插入損失。
又,頻率之產品及FBAR與SMR裝置的品質因子(或Q值)一般為不變,代表共振頻率的增加會將低Q值。Q值的降低並非所期望的,特別係FBAR的目前技術水平及SMR的Q即將接近理論極限頻率 2.45GHz或更低。因此,將頻率加倍會導致Q值降低,將難以製造RF裝置,例如:RF濾波器、RF共振器、RF開關及RF振盪器等。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共振器本體,其可使用體聲波模式操作,理想為側向共振模式。共振器本體之底部可以安裝或偶合在安裝基材或載體上,同時以共振器本體用作RF濾波器、RF共振器、RF開關及RF振盪器等。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體聲波共振器,其包含共振器本體及一個或複數個連接結構,其可以使電訊息傳遞到共振器本體之一個或複數個導電層。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性的實施型態或例子,前述一個或複數個連接結構可為一體成形及/或以與前述共振器本體相同層之材料形成,因此體聲波共振器可為單一物件。單一物件體聲波共振器之底部可以安裝或偶合在安裝基材或載體,同時以共振器本體用作RF濾波器、RF共振器、RF開關及RF振盪器等。
本發明之體聲波共振器,其特徵係其包含:一共振器本體,係包含:一壓電層;一裝置層;及一上導電層,係位於前述壓電層上方且前述壓電層之另一側為前述裝置層;其中前述裝置層中與前述壓電層相反側之全部表面,實質上用於將前述共振器本體安裝於載體並分隔前述共振器本體。
2‧‧‧體聲波共振器(UBAR)
4‧‧‧共振器本體
6‧‧‧上導電層
8‧‧‧壓電層
10‧‧‧可選的下導電層
12‧‧‧裝置層
14‧‧‧載體
34、36‧‧‧連接結構
90、92‧‧‧溫度補償層
結合圖式,並藉由下述之描述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從而使上述及其他發明目的與技術特徵可更顯見。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的一個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的側視圖。
【圖2】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的一個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的側視圖。
【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的一個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的側視圖。
【圖4A】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的一個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指叉電極之分離平面圖,其可以作為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的上導電層、可選的下導電層或兩者。
【圖4B】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的一個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梳狀電極之分離平面圖,其可以作為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的上導電層、可選的下導電層或兩者。
【圖4C】係根據本發明之原理的一個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片狀電極之分離平面圖,其可以作為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的上導電層、可選的下導電層或兩者。
【圖5A-5B】係圖1至3的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沿著A-A線及B-B線之截面圖。
【圖6A-6B】係圖1至3的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沿著A-A線及B-B線之截面圖。
【圖7A-7B】係圖1至3的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沿著A-A線及B-B線之截面圖。
【圖7C】係圖7A-7B中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之側視圖,移除第一及第二連接結構與兩邊繫鍊導體上之材料。
【圖8A-8B】係圖1至3的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沿著A-A線及B-B線之截面圖。
【圖8C】係圖8A-8B中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之側視圖,移除第一及第二連接結構與兩邊繫鍊導體上之材料。
【圖8D】係圖8A-8B中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之側視圖,移除第一及第二連接結構與兩邊繫鍊導體上之材料。
【圖9A-9B】係圖1至3的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沿著A-A線及B-B線之截面圖。
【圖9C】係圖9A-9B中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之側視圖,移除第一及第二連接結構與兩邊繫鍊導體上之材料。
【圖9D】係圖9A-9B中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例子之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之側視圖,移除第一及第二連接結構與兩邊繫鍊導體上之材料。
【圖10】係一共振器本體之頻率對分貝的圖表,前述共振器本體具有 片狀電極型態的下導電層與疏狀電極型態的上導電層,其中指間距為1.8μm。
為了下述詳細敘述的目的,應當理解,除非明確地相反指出,否則本發明可以假設各種替代情形及步驟順序。亦應當理解,下述說明書所記載之特定裝置及方法僅為本發明之示例性實施型態、例子、或層面。又,除了在任何操作的例子或有特別說明,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在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例子、層面,在所有情況下所提及的成分數量應該理解為詞「約」。因此,除非明確地相反指出,在下述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所制定的數值參數為大約值,可以會根據本發明獲得的所需性質而變化。因此,每個數值參數應至少根據報告的有效數字的數量並藉由一般普通的捨入技術來解釋。
儘管闡述本發明廣泛範圍的數值範圍及參數為近似值,具體實施例中闡述的數值盡可能精確地報告。然而,任何數值固有地包含其各自的測試測量中發現的標準偏差所引起必然的部分誤差。
又,應當理解,本發明所記載的任何數值範圍應包含所有歸納在內的次範圍。例如:「1到10」的範圍旨在包括所列舉的最小值1及所列舉的最大值10之間的所有子範圍(並且包括)亦即,最小值等於或大於1且最大值等於或小於10。
亦應當理解,圖式及下述說明書中所記載之特定裝置及步驟僅為本發明之示例性實施例、例子或層面。因此,本發明之示例性實施 型態、例子或層面並不限於特定尺寸或其他相關物理特徵。本發明之特定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例、例子、或層面將藉由圖式中相同的元件代碼對應於相同或功能上等同的元件來描述。
本發明中,除非另外特別說明,單數之使用可以包含複數及複數包圍單數。又,在本發明中,除非另外特別說明,使用「或」表示「及/或」,即使「及/或」可能會在特定情況使用。更進一步,在本發明中,使用「一」表示「至少一個」除非另有說明。
在下述說明之目的,詞彙「末端」、「上」、「下」、「右」、「左」、「垂直」、「水平」、「頂部」、「底部」、「橫向」、「縱向」及其衍生物應與圖中的例子相關。然而,應當理解例子可能假設各種替代情形及步驟順序,除非另有特別說明。應當注意,圖式及本說明書所紀載之特定例子,僅為本發明之示例性例子或層面。因此,本文所揭露之示例性例子或層面不應限制在此。
如圖1所示,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根據本發明之原理,未懸掛的體聲波共振器(UBAR)2可以在體聲波模式中操作,並包含一共振器本體4,其可以包含從頂部至底部之堆疊層,其堆疊層包含一上導電層6、一壓電層8、一可選的下導電層10及一裝置層12。在圖1所示之UBAR 2例子中,導電層12之底部可以安裝,例如:直接安裝在安裝基材或載體14。
參考圖2並接續圖1,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根據本發明之原理,另一個UBAR2例子可以與圖1所示之UBAR2相似,其中不同處為圖2之共振器本體4可在裝置層12及載體14 之間包含可選的基材16。在一個例子中,導電層12之底部可以安裝,例如:直接安裝在基材16頂部,及基材16之底部可以安裝,例如:直接安裝在載體14。
參考圖3並接續圖1及2,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根據本發明之原理,另一個UBAR2例子可以與圖2所示之UBAR2相似,其中不同處為圖3之共振器本體4可在裝置層12及壓電層8或可選的下導電層10之間包含可選的第2基材16-1,及/或在第2基材16-1及壓電層8或可選的下導電層10之間包含第2裝置層12-1。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若圖3之共振器本體4可以進一步包含一個或多個額外的裝置層12(未特別顯示)及/或一個或多個額外的基材16(未特別顯示)為更佳。另一個例子共振器本體4具有數個裝置層12及基材16,並可包含一示例性順序,從壓電層8或可選的下導電層10到載體14依序為:第一裝置層、第一基材、第二裝置層、第二基材;第三裝置層、第三基材等如此接續。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其中共振器本體4可包含複數個裝置層12及/或複數個基材16,各裝置層12可以由同樣或不同材質所製,各基材16可以由同樣或不同材質所製。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裝置層12的數目與基材16的數目可以不同。在一個例子中,示例性地從壓電層8或可選擇的下導電層10到載體14,共振器本體4可包含裝置層12-1、基材16-1、裝置層12作為共振器本體4的最下層。可作為各裝置層12及各基材16的材料例子在下述說明。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如圖1-3所 示,一個或多個溫度補償層90、92、94可以在上導電層6之頂部表面;在壓電層8或可選擇的下導電層10之間,及裝置層12;及/或在裝置層12(或12-1)及基材16(或16-1)之間。各溫度補償層可以包含至少矽和氧的其中之一。例如,各溫度補償層可以包含二氧化矽,或一矽元素,及/或一氧元素。一個或多個可選的溫度補償層90、92、94可以有助於避免因使用圖1-3所示之各例子中的共振器本體4所產生的熱而造成共振頻率改變。
在平面圖,本發明所描述之共振器本體4及/或UBAR 2可以有正方體或長方體形狀。然而,共振器本體4及/或UBAR 2可以設想具有其他形狀。
如圖4A-4C所示及接續所有前述圖,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一個或兩個導電層6及可選的導電層10可以由指叉電極18的形式呈現(圖4A),其可以包含導電線或彈片20,由背部22支撐,與導電線或彈片24叉合,由背部26支撐。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一個或兩個導電層6及可選的導電層10可以由梳狀電極27的形式呈現(圖4B),其可以包含由第一背部30延伸過來的導電線或彈片28。與第一背部30相反側的導電線或彈片28之末端可以與可選的第二背部32連接(表示於圖4B之虛線)。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一個或兩個導電層6及可選的導電層10可以由導電片狀電極33的形式呈現(圖4C)。各線或彈片20、24及28以直線呈現。在一個例子中,各線或彈片20、24及28可以為弧形的線或彈片,螺旋的線或彈片,或其他適合的及/或所欲的形狀。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上導電層6可以為指叉電極18,或梳狀電極27或片狀電極33的形式呈現。獨立於上導電層6的形式,可選的底部導電層10可以為指叉電極18,或梳狀電極27或片狀電極33的形式呈現。在下文中,僅為了描述目的,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性實施型態或示例中,上導電層6將被描述為以梳狀電極27的形式呈現,其包含第一背部30及可選的第二背部32,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將被描述以片狀電極33的形式呈現。然而,本實施型態並不限定於此,亦可指叉電極18或梳狀電極27或片狀電極33的任何一個作為上導電層6,與指叉電極18或梳狀電極27或片狀電極33的任何一個作為可選的下導電層10相結合。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各例子中至少具有指叉電極18或梳狀電極27形式的上導電層6的共振器本體4的共振頻率,不論可選的下導電層10的形式可以藉由適當選擇指間距38以習知的方式調節或選擇(例:圖4A-4B),其中指間距38=指寬+指縫(相鄰兩指之間)。在一個例子中,主要所欲得到的每一個共振器本體4但非全部,在橫向模式中,相對於厚度模式,可以藉由減少指間距38來增加共振器本體4的共振頻率。在一個例子中,主要所欲得到的每一個共振器本體但非全部,在厚度模式中,相對於橫向模式,可以藉由增加指間距38來減少共振器本體4的共振頻率。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各例子的共振器本體4可以在厚度模式、橫向模式或厚度模式及橫向模式組合之混合/複合模式。對於厚度模式共振,聲波在壓電層8的厚度方向上共振,共振頻 率基於壓電層8的厚度,及上導電層6與可選的下導電層10的厚度。壓電層8、可選的下導電層10及上導電層6的組合可以稱為壓電疊層。在此描述的各例子之共振器本體4的共振頻率所決定的聲速為壓電疊層的複合聲速。在一個例子中,共振頻率f可以藉由將複合聲速V a 除以兩倍的壓電疊層厚度τ來計算。
對於橫向模式共振,聲波在壓電層8的橫向(x或y方向)共振,並且可以藉由將壓電疊層的複合聲速V a 除以指間距38的兩倍來得到共振頻率,f=V a /2(指間距)。當指間距從大間距尺寸δ L 減小到小間距尺寸δ S 時,頻率增加的百分比,PFI計算,在一個例子中,可以由下述公式計算PFI Calculated =(δ L -δ S) S ).
在一個例子中,當指間距38從2.2μm減小到1.8μm時,橫向模式的PFI計算為22.2%。在另一個例子中,當指間距38從1.8μm減小到1.4μm時,橫向模式的PFI計算為28.5%。
複合模式共振可包括厚度模式共振的部分及橫向模式共振的部分。在復合模式共振中橫向模式共振的部分L可以藉由改變指間距38從大間距尺寸δ L 至小間距尺寸δ S ,得到增加頻率的實際比率或測量百分比(PFI測量)與增加頻率的計算比率(PFI計算),二者之間的比例來定義。如果存在一個或多個不受控制或不可預見的變化,則橫向模式共振L值可以大於100%。在一例子中,共振器本體4可以在厚度模式、橫向模式或複合模式共振。在複合模式共振的例子中,橫向模式共振的部分L可以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11-23
20 %。在複合模式共振的另一個例子中,橫向模式共振的部分L可以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12-24
30%。在複合模式共振的另一個例子中,橫向模式共振的部分L可以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12-25
40%。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一個共振器本體4具有以片狀電極33的形式呈現之可選的下導電層10及以梳狀電極27的形式呈現之上導電層6,其中2.2μm的指間距38可以在複合模式中共振,其具有下述模式共振頻率:模式1共振頻率=1.34GHz;模式2共振頻率=2.03GHz;及模式3共振頻率=2.82GHz。
在一個例子中,一個共振器本體4具有以片狀電極33的形式呈現之可選的下導電層10及以梳狀電極27的形式呈現之上導電層6,其中1.8μm的指間距38可以在複合模式中共振,其具有下述模式共振頻率:模式1共振頻率=1.49GHz;模式2共振頻率=2.38GHz;及模式3共振頻率=3.05GHz。在此例子,複合模式共振的橫向模式共振L百分比可以分別為:L模式1=53%;L模式2=78%;及L模式3=27%。亦參見圖10,其為該例子中共振器本體4的頻率與dB的關係圖。在圖10中,每個峰值82、84及86表示共振器本體4對不同模式的反應,模式1共振頻率=1.49GHz;模式2共振頻率=2.38GHz;及模式3共振頻率=3.05GHz。
在一個例子中,一個共振器本體4具有可選的下導電層10以片狀電極33的形式呈現及上導電層6以梳狀電極27的形式呈現,其中1.4μm的指間距38可以在複合模式中共振,其具有下述模式共振頻率:模式1共振頻率=1.79GHz;模式2共振頻率=2.88GHz;及模式3共振 頻率=3.36GHz。此例子的共振器本體4,複合模式共振L的橫向模式共振百分比可以為:L模式1=70%;L模式2=74%;及L模式3=35%。
在一個例子中,前述之共振器本體4在厚度模式、橫向模式、或複合模式可以應用於圖1-3所示之每個UBAR 2例子,其可包含一個共振器本體4與一個或多個連接結構34及36結合,細節將在下述說明。
接著,參照圖1-3,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1-3所示最底層的各共振器本體4可以使用任何適合及/或所欲得到的安裝技術直接安裝在載體14,例如:共晶安裝、黏著劑等。在此「直接安裝」、「在…直接安裝」及相似片語可以理解為在圖1-3所示各共振器本體4之最底層,以任何適合及/或所欲得到的方式緊臨於載體14放置及接合於載體14,例如:在一個例子為安裝、連接,及/或藉由合適及/或所欲得到的方法,例如:在一個例子為共晶鍵結、導電黏著劑、非導電黏著劑等。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載體14可作為封裝之表面,例如傳統的積體電路(IC)封裝。在共振器本體4的最底層安裝到前述封裝的表面之後,共振器本體4,以及一般而言,UBAR 2以習知方法密封在前述封裝中以保護共振器本體4,更一般而言為針對外部環境狀況保護UBAR 2。在一個例子中,封裝使用來自日本商NTK Ceramic Co.,Ltd.的傳統陶瓷IC封裝,用於安裝UBAR。然而,這不應被解釋為具有限制意義,因為可以設想共振器本體4及/或UBAR 2可以安裝在現在習知或以後開發的任何適合/或所欲得到的封裝中。
在另一個例子中,載體14可以作為基材的表面,例如,陶 瓷片、傳統的印刷電路板材料片材等。在此描述各基材例子中圖1-3的共振器本體4及/或UBAR 2的最底層可安裝並僅用於說明目的,而不應被解釋為具有限制性。而載體14可以由任何適合的及/或所欲得到的材料製成,該材料可與圖1-3中所示的各共振器本體4及/或UBAR 2的最底層材料相容,且能以習知的方法使用共振器本體4及/或UBAR 2。載體14可以具有所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認為適合及/或所欲得到的任何形式。因此,本說明書有關安裝基材或載體14並不具有限制性。
接著,參照圖1-3,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各UBAR 2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可選的連接結構34及/或36,其有助於將電訊號應用到共振器本體4的上導電層6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然而,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一個或多個可選的連接結構34及/或36可被排除(例如沒有提供),其中電訊號可以直接應用到共振器本體4的上導電層6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因此,在一個例子中,UBAR 2可包含共振器本體4,不含連接結構34及36。在另一個例子中,UBAR 2可包含共振器本體4及一單獨連接結構34或36。僅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中,在下述說明UBAR 2包含共振器本體4及連接結構34及36之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
各連接結構34及36可以由任何適合及/或所欲得到的形式呈現,可以由任何適合及/或所欲得到的方法形成,並可以由任何合適的及/或所欲得到的材料製成,該等材料可以助於對上導電層6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提供獨立的電訊號。在一個例子中,其中上導電層6以僅具有一背部30或32之梳狀電極27的形式呈現,並且可選的下導電層10為僅具有 一背部30或32、或片狀電極33之梳狀電極27的形式,電訊號可以藉由單個連接結構34或36提供給各上導電層6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該單個連接結構34或36可以被配置為分別對上導電層6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提供電訊號。
在另一個例子中,其中上導電層6或可選下導電層10中的至少一個具有指叉電極18或梳狀電極27的形式並具有兩個背部30及32,藉由個別的連接結構34及36而可分別提供一個或多個電訊號至指叉電極18的背部24及26,及/或梳狀電極27的背部30及32。上導電層6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的形式以及對上導電層6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提供電信號的方式不應具有限制性。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而不受任何特定的描述、例子或理論約束,第一及第二連接結構34及36的例子可以與圖1-3所示的UBARs 2例子一起使用,將在下述說明。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僅為了詳細說明本發明,如圖1-3所示,各連接結構34及36將被描述為具有各種層及/或基材的延伸部分形成共振器本體4之多種例子。然而,此將不具有限制性,因可以設想各連接結構34及36可以具有任何適合及/或所欲得到的形式及/或結構,其能夠對上導電層6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提供一個或多個個別的的電訊號。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如圖5A-5B所示,其為在任一或全部圖1-3中沿著A-A及B-B的線上之代表圖,圖5A表示在壓電層8頂部上以梳狀電極27形式呈現的上導電層6,包含背部 30及可選的背部32。在一個例子中,上導電層6可選擇以指叉電極18形式呈現。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5B表示在壓電層8之下可選的下導電層10以片狀電極33形式呈現(如圖5B之虛線所示)。在一個例子中,可選的下導電層10可選擇以指叉電極18或梳狀電極27形式呈現。下述僅為示例,上導電層6及可選的下導電層10將分別被敘述為以梳狀電極18的形式呈現,包含背部30及可選的背部32,以及以片狀電極33的形式呈現。然而,此將不具有限制性。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連接結構34及36可包含接觸片狀電極33之底部金屬層40及44(圖5B),該片狀電極33形成為共振器本體4之可選的下導電層10。各底層40及44可以為片狀並以壓電層8覆蓋。在一個例子中,各底層40及44可作為片狀電極33的延伸並同時形成。在另一個例子中,各底層40及44可以分別從片狀電極33形成,並與片狀電極33為相同或不同材質。在一個例子中,連接結構34及36亦可以包含在壓電層8頂部上之頂部金屬層42及46以及分別接觸形成為共振器本體4之上導電層6之梳狀電極27之背部30及背部32。
在一個例子中,底部金屬層40及44可以藉由在壓電層8中形成的導電通孔50連接到第一與第二連接結構34及36的頂部表面上的接觸墊48,導電通孔50在前述接觸墊48及底部金屬層40及44之間延伸。例如,各頂部金屬層42及46可以具有片狀,並與相應的接觸墊48隔開一間隙(未標號)。各頂部金屬層42及46亦可包含一接觸墊58。各接觸墊48可以相連,視需要各接觸墊48可以連接到適合的訊號源(未圖示),該訊號源可以用以任何適合及/或所欲得到的方式電驅動/偏壓可選的 下導電層10。相同地,各接觸墊58可以相連,視需要各接觸墊58可以連接到適合的訊號源(未圖示),該訊號源可以用以任何適合及/或所欲得到的方式電驅動/偏壓上導電層6。
如圖5A-5B中元件代碼18及27所示,上導電層6亦可以為指叉電極18的形式,並且可選的下導電層10亦可以為梳狀電極27或指叉電極18的形式。
如圖6A-6B所示,其為在任一或全部圖1-3中沿著A-A及B-B的線上之代表圖,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6A-6B中的例子與圖5A-5B中的例子相似,除了至少下述不同處。底部金屬層40和44各可以為一對隔開的導體52形式(相對於圖5A-5B中所示的導電片),其藉由橫向導體54及繫鏈導體56連接到片狀電極33形式的可選的下導電層10。頂部金屬層42及46可各為導體60之形式。各導體60可以藉由繫鏈導體62連接到形成為上導電層6之梳狀電極27的背部30或背部32。繫鏈導體62可以與繫鏈導體56垂直對齊並且藉由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56隔開。在一個例子中,如圖6A-6B所示,繫鏈導體62的寬度可以比繫鏈導體60的寬度少,且繫鏈導體56的寬度可以與繫鏈導體62的寬度大約相同。
如圖7A-7B所示,其為在任一或全部圖1-3中沿著A-A及B-B的線上之代表圖,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7A-7B中的例子與圖6A-6B中的例子相似,除了至少下述不同處。繫鏈導體62及56兩側之各連接結構34及36之部分或全部材料中,前述連接結構部分可以被移除,從而形成槽溝,其可在前述連接結構的剩餘部分及共振 器本體4之間,在前述繫鏈導體的兩側從UBAR 2的頂部延伸到底部部分或全部距離。在一個例子中,在前述連接結構的繫鏈導體的兩側上移除各連接結構34及36的部分或所有材料定義為繫鏈結構76,該繫鏈結構76可以包含繫鏈導體62及56且壓電層8的一部分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
參照圖7C及持續參照圖7A-7B,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在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上移除各連接結構34及36的部分或所有材料,前述連接結構可用於圖1-3中任一UBAR 2例子使用。例如:圖7C為圖1中UBAR 2例子的側視圖,在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上第一及第二連接結構34及36的材料中,如圖7A-7B所示移除前述連接結構部分。可以從圖7A-7C理解,在前述連接結構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上,移除各連接結構34及36的該材料可以包含上導電層6、壓電層8、可選的下導電層10及裝置層12的部分,因此,在圖7A-7B中在前述連接結構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上移除各連接結構34及36所形成的溝槽中沒有可見的材料。在圖7A-7C所示的例子中,各繫鏈結構76可以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下導電層10時),以及裝置層12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
在另一個例子,其中UBAR 2包含基材16(圖2),表示於圖7C之虛線及可選地一個或多個附加的裝置層12-1及/或基材16-1(圖3),在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上各附加裝置層12-1及/或基材16-1(圖3)及基材16的形成材料中,亦可移除各連接結構34及36部分,因此在圖 7A-7B中在前述連接結構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上移除各連接結構34及36所形成的溝槽中沒有可見的材料。
在一個例子中,圖7A-7B為圖2中UBAR 2例子的圖,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裝置層12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以及基材16與裝置層12垂直對齊的部分。在另一個例子中,圖7A-7B為圖3中UBAR 2例子的圖,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裝置層12及12-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以及基材16及16-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
如圖8A-8B所示,其為在任一或全部圖1-3中沿著A-A及B-B的線上之代表圖,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8A-8B中的例子與圖7A-7B中的例子相似,除了至少下述不同處。亦即,形成各連接結構34及36的至少一個裝置層12或12-1的全部或部分的材料保留在前述連接結構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因此前述至少一個裝置層12或12-1的材料於前述連接結構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溝槽可見。在一個例子中,圖8A-8C為圖1中UBAR 2例子的圖,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在此例中,裝置層12被保留在溝槽中並可見於圖8A-8B。
在另一個例子中,圖8A-8B為圖2中UBAR 2例子的圖, 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裝置層12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在此例中,裝置層12被保留在溝槽中並可見於圖8A-8B,裝置層12底下之基材16亦被保留(表示於圖8C的虛線),但不可見於圖8A-8B之溝槽。
在另一個例子中,圖8A-8B為圖3中UBAR 2例子的圖,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裝置層12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在一個例子中,裝置層12被保留並可見於在圖8A-8B的溝槽中,裝置層12底下之基材16亦被保留,但不可見於圖8A-8B的溝槽中,各繫鏈結構76亦包含裝置層12-1及基材16-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在另一個例子中,裝置層12-1被保留並可見於圖8A-8B的溝槽中,基材16、16-1及裝置層12亦被保留但不可見於圖8A-8B之溝槽。
另一個例子如圖8D所示,圖1或2中UBAR 2例子的圖,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裝置層12之本體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藉由部分移除在各連接結構34及36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上之裝置層12而暴露裝置層12之本體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其中圖8D的例子為圖2中所示之UBAR 2,基材16(如圖8D所示之虛線)可被保留在裝置層12之下但不可見於圖8A-8B。
在另一個例子中,圖3所指之UBAR 2例子,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裝置層12之本體或裝置層12-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藉由部分移除在各連接結構34及36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上之裝置層12或裝置層12-1(類似圖8D部分移除裝置層12)而暴露裝置層12之本體或裝置層12-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在一個例子中,當移除圖3所示之UBAR 2之裝置層12本體的一部分(類似圖8D部分移除裝置層12),圖3中UBAR 2之裝置層12的形成材料內部部分在圖8A-8B中的溝槽中可見,各繫鏈結構76亦可包含裝置層12-1及基材16-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在此例中,基材16被保留,亦即沒有任何基材16的部分被移除,將不會顯示在圖8A-8B中。
在另一個例子中,當移除圖3所示之UBAR 2之裝置層12-1本體的一部分(類似圖8D裝置層12部分移除),裝置層12-1的形成材料內部部分在圖8A-8B中的溝槽中可見,各繫鏈結構76亦可包含裝置層12-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在此例中,基材16、16-1及裝置層12被保留,亦即沒有任何基材16、16-1及裝置層12的部分被移除,將不會顯示在圖8A-8B中。
參照圖9A-9B,其為在任一或全部圖1-3中沿著A-A及B-B的線上之代表圖,圖2的UBAR 2在一個理想或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圖9A-9B所示之例子與圖8A-8B的例子相似,除了至少下述例外。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裝置層12之部分形成材料,其中如圖9A-9C所示, 基材16之部分可見於在各連接結構34及36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所形成的溝槽中。在此例中,基材16被保留且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及裝置層12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
接著,參照圖9A-9B,圖3所示之UBAR 2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裝置層12及基材16、16-1被保留如圖9A-9B所示,基材16-1可見於在各連接結構34及36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所形成的溝槽中。在此例中,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及裝置層12-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
在另一個例子中,圖3所示之UBAR 2,其中基材16被保留,在圖9A-9B中基材16可見於在各連接結構34及36的繫鏈導體62及56的兩側所形成的溝槽中,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裝置層12-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基材16-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及裝置層12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
在圖9D所示的另一個例子中,圖2所示的UBAR 2的例子中,在基材16及裝置層12的介面,可以在共振器本體4及連接結構34及36的下方橫向移除基材16本體的部分形成材料,其中如圖9D所示, 連接結構34及36的底部64及70被暴露、共振器本體4的底部66及68被暴露、及基材16本體的表面72及74被暴露。在此例中,基材16本體被移除的部分形成材料可以延伸至圖9D的平面並基材16的材料部分與各繫鏈結構76垂直對齊。在此例中,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由上至下為:繫鏈導體62、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裝置層12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及基材16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並貼近裝置層12之部分。在此例中,表面72及74可見於圖9A-9B的溝槽中。
在另一個替代的例子中,圖3所示之UBAR 2例子中,可以在共振器本體4及連接結構34及36的下方橫向移除基材16-1或16的部分形成材料,類似移除圖9D中基材16的形成材料,其中基材16-1或16的形成材料表面(如表面72及74)被暴露並可見於圖9A-9B的溝槽中。
在一個例子中,當圖3之UBAR 2例子之基材16-1的形成材料表面(如表面72及74)被暴露並可見於圖9A-9B的溝槽中,各繫鏈結構76亦可包含裝置層12-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及基材16-1形成材料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並貼近裝置層12-1。在此例中,只移除基材16-1本體之部分以形成各溝槽,且裝置層12及基材16被保留,亦即,沒有任何裝置層12及基材16的部分被移除,並不可見於圖9A-9B中。
在另一個例子中,當圖3中UBAR 2的例子之基材16的形成材料表面(如表面72及74)被暴露,並可見於圖9A-9B所示之溝槽中,各繫鏈結構76亦可包含裝置層12-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基材 16-1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裝置層12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基材16形成材料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並貼近裝置層12的部分。在此例中,只移除基材16-1本體的部分以形成各溝槽。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當前述討論之例子中沒有下導電層10時,不需要存在連接結構34及36的底部金屬層40及44。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前述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至少繫鏈導體62、可選的繫鏈導體56(當存在可選的下導電層10時)、僅壓電層8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的部分。在另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各繫鏈結構76可包含下列一個或多個與繫鏈導體62垂直對齊之部分:裝置層12、基材16、裝置層12-1、及/或基材16-1。然而,在此不具有限制性。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1-3所示各例子中的共振器本體4,至少上導電層6、可選的下導電層10、及上導電層6下方之壓電層8部分的寬度可為相同。亦即或者,在一個例子中,裝置層12、基材16、裝置層12-1、及/或基材16-1的寬度可以與上導電層6、可選的下導電層10、及壓電層8的寬度及/或尺寸相同。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1-3所示任一例子中的共振器本體4的任一或複數個表面及/或任一或複數個連接結構34及/或36之一個或全部表面,可依合適及/或所欲進行適當地蝕刻,期望將圖1-3中任何UBAR 2例子的品質因子及/或插入損失情形優化。例如,可蝕刻圖1-3所示之任一例子中的共振器本體4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亦即 或者,圖1-3所示各例子中的共振器本體4的任一或複數個側面可被蝕刻,其中前述側面與平面垂直。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其中上導電層6、可選的下導電層10、或兩者,其為指叉電極18之形式,前述指叉電極18的一背部22或26可由一個適合的訊號源連接並驅動,而另一個背部22或26可以不與訊號源相連。在另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其中上導電層6、可選的下導電層10、或兩者,其為指叉電極18之形式,前述指叉電極18的一背部22可由一個訊號源連接並驅動,且前述指叉電極18的一背部26可由第二訊號源連接並驅動。在一個例子中,第二訊號源可以與第一訊號源相同或不同。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各裝置層12(或12-1)的例子之聲阻抗可為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25-26
60 x 106Pa-s/m3。在另一個例子中,各裝置層12(或12-1)的例子之聲阻抗可為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25-27
90 x 106Pa-s/m3。在另一個例子中,各裝置層12(或12-1)的例子之聲阻抗可為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25-28
500 x 106Pa-s/m3。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各基材層16的聲阻抗可為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25-29
100 x106Pa-s/m3。在另一個例子中,各基材層16的聲阻抗可為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25-30
60 x106Pa-s/m3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裝置層12、壓電層8、或可選的下導電層10之介面的聲波反射率(R)可以大於50%。在另一個例子中,裝置層12、壓電層8、或可選的下導電層10之介面的聲波反射率(R)可以大於70%。在另一個例子中,裝置層12、壓電層8、或可選的下導電層10之介面的聲波反射率(R)可以大於90%。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裝置層12或 12-1、及壓電層8、或可選的下導電層10之介面的聲波反射率(R)可以大於70%。在一個例子中,任兩層6與8;8與10;8或10與12或12-1;或12或12-1與16或16-1的介面反射率R,或裝置層12或12-1與基材16或16-1的介面反射率R可以藉由下述方程式計算:R=|(Zb-Za)/(Za+Zb)|
其中Za=第一層之聲阻抗,例如:壓電層8或可選的下導電層10,其位於第二層之上;及Zb=第二層之聲阻抗,例如:裝置層12。
第一層及第二層的其他例子可以包含裝置層12或12-1在基材16或16-1之上的例子。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1-3所示的共振器本體4的任何例子的整體反射率(R)可為>90%。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裝置層12可為以先前技術形成之鑽石層。在一個例子中,基材16可以由矽形成。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鑽石所形成的裝置層12可以藉由基材16或16-1或犧牲性基材(未圖示)上鑽石的化學氣相沉積成長得到。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可選的下導電層10、壓電層8、上導電層6可以沉積在裝置層12上,並視需要圖案化(例如:梳狀電極27或指叉電極18),其利用的傳統半導體製作技術在此不多做說明。
在此,各溫度補償層90、92、94可以包含矽或氧之至少一者。例如:各溫度補償層可包含二氧化矽、或矽元素、及/或氧元素。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1-3所示之各UBAR 2可以具有無負載品質因子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27-31
100。在另一個例子,圖1-3所示之各UBAR 2可以具有無負載品質因子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27-32
50。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圖1-3所示各共振器本體4例子之壓電層8、各裝置層12及基材16的厚度可選擇以任何適合及/或期望的方式,優化共振器本體4的性能。相同地,在一個例子中,圖1-3所示的各例子共振器本體4之尺寸可根據目標性能做選擇,不具限制性地舉例:插入損失、功率承載能力、及熱耗散。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當鑽石作為裝置層12的材料使用時,前述鑽石層的表面在下層12的介面可以用光學方法完成及/或其物理上為密集。在一個例子中,形成裝置層12的鑽石材料可以為未摻雜或摻雜,例如:P型或N型。該鑽石材料可以為多晶體、奈米晶體或超奈米晶體。在一個例子中,當矽用作各基材16例子的材料時,前述矽可以為未摻雜或摻雜,例如:P型或N型,及單晶體或多晶體。形成裝置層的鑽石材料可以有拉曼半高峰寬
Figure 108124948-A0202-12-0027-33
20cm-1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壓電層8可以由ZnO、AlN、InN、鹼金屬或鹼土金屬鈮酸鹽、鹼金屬或鹼土金屬鈦酸鹽、鹼金屬或鹼土金屬鉭鐵礦,GaN,AlGaN,鋯鈦酸鉛(PZT)、任何前述材料所形成之聚合物或摻雜型態。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裝置層12可以由任何適合及/或期望的高聲阻抗材料所形成。例如:一個材料具有在106Pa-s/m3與630 x 106Pa-s/m3之間或高於630 x 106Pa-s/m3的聲阻抗可以視為高聲阻抗材料。典型高聲阻抗材料之例包含:鑽石(~630 x 106Pa-s/m3); W(~99.7 x 106Pa-s/m3);Al;Pt;Pd;Mo;Cr;Ti;Ta;週期表中3A或4A族的元素;週期表中1B、2B、3B、4B、5B、6B、7B或8B族的過渡元素;陶瓷;玻璃及聚合物。此高聲阻抗材料清單並不限於此。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基材16可以由任何適合及/或期望的低聲阻抗材料所形成。例如:一個材料具有在106Pa-s/m3與30 x 106Pa-s/m3之間的聲阻抗可以視為低聲阻抗材料。典型低聲阻抗材料之例包含:具有在106Pa-s/m3與30 x 106Pa-s/m3之間的聲阻抗之陶瓷、玻璃、水晶、礦物質;象牙(1.4 x 106Pa-s/m3);氧化鋁/藍寶石(25.5 x 106Pa-s/m3);鹼金屬K(1.4 x 106Pa-s/m3)及矽(19.7 x 106Pa-s/m3)。此低聲阻抗材料清單並不限於此。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取決於各例子共振器本體4的形成材料選擇,通常被認為是高聲阻抗材料的一種或多種材料可以用作共振器本體4的低聲阻抗材料。例如:當使用鑽石作為裝置層12的材料時,可以使用W作為基材16的材料。因此,藉由達成兩層介面或共振器本體4所期望的反射率R(如上所述),可以決定哪些材料可作為高聲抗阻及哪些作為低聲抗阻。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一體聲波共振器,根據本發明之原理可以包含共振器本體4。該共振器本體4可以包含壓電層8;裝置層12;上導電層6,係位於前述壓電層8上方且前述壓電層之另一側為前述裝置層12。前述裝置層12中與前述壓電層8相反側之全部表面,實質上用於將前述共振器本體4安裝於分隔於前述共振器本體4之載體14。在此例中,期望但非必要前述裝置層與前述壓電層相反側之 全部表面用來作為將整個共振器本體安裝於載體。在此例中,期望但非必要體聲波共振器可以包含連接結構34或36以傳導訊號到上導電層。在一個例子中,裝置層可包含鑽石。在一個例子中,上導電層6可包含複數個含間格的導電線或彈片。在一個例子中,前述共振器本體4可以進一步包含可選的下導電層10,係位在壓電層8及裝置層12之間。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共振器本體4可以進一步包含基材16,係連接於前述裝置層12且前述裝置層之另一側為前述壓電層8。在一個例子中,前述裝置層12之表面可整個安裝進前述基材16。在一個例子中,面向前述載體14之基材16的表面可整個直接安裝進前述載體14。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面向前述載體14之前述裝置層12之表面可整個安裝進前述基材16。在一個例子中,面向前述載體14之前述裝置層12之表面可整個安裝進前述載體14。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共振器本體4可進一步包含第二裝置層12-1,其位於基材16與壓電層8之間;或第二基材16-1,其位於基材16與壓電層8之間;或包含兩者。
在一個理想及非限制的實施型態或例子中,在此使用「整個安裝」可以表示直接安裝一層或基材,或間接安裝另一層或基材。在一個例子中,在此使用「整個安裝」可以表示或取代性為在一層或基材與另一層或基材之間沒有刻意預留的空間或間隔。在另一個例子中,在此使用「整個安裝」可以表示或取代性包含一層或基材與另一層或基材之間自然產生的空間,其為自然產生並非刻意製造。
本發明的目的已經基於目前被認為最理想實用且非限制性實施例、例子或型態詳細描述,但應理解此等細節僅用於該目的且本發明不限於所揭露的理想及非限制性的實施例、例子或型態。相反地,本說明旨在涵蓋其申請專利範圍中精神與範圍內的修改與等同配置。例如:應當理解本發明將盡可能考慮任一或更多理想及非限制性的實施例、例子、型態或所依附申請專利範圍的技術,可以與一個或更多其他理想及非限制性的實施例、例子、型態或所依附申請專利範圍的技術合併。
本申請要求主張2018年7月17日提交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第62/699,078號,名為「電極界定共振器」(Electrode Defined Resonator)之優先權,其內容藉由引用體併入本發明中。
2‧‧‧體聲波共振器(UBAR)
4‧‧‧共振器本體
6‧‧‧上導電層
8‧‧‧壓電層
10‧‧‧可選的下導電層
12‧‧‧裝置層
14‧‧‧載體
34、36‧‧‧連接結構
90、92‧‧‧溫度補償層

Claims (15)

  1. 一種體聲波共振器,其特徵係其包含:一共振器本體,係包含:一壓電層;一裝置層;及一上導電層,係位於前述壓電層上方且前述壓電層之另一側為前述裝置層;其中前述裝置層中與前述壓電層相反側之全部表面,實質上用於將前述共振器本體安裝於載體並分隔前述共振器本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裝置層中與前述壓電層相反側之全部表面用於將整個前述共振器本體安裝於前述載體。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進一步包含一連接結構,用於傳導訊號到前述上導電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裝置層包含鑽石。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上導電層包含間格的導電線或彈片。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共振器本體進一步包含一底導電層,係位於前述壓電層及前述裝置層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裝置層之表面面向前述載體,係整體直接安裝進前述載體。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共振器本體進一步包含至少一個溫度補償層,係位在:前述上導電層上方且前述上導電層之另一側為前述壓電層;或前述壓電層及前述裝置層之間。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共振器本體進一步包含一基材,係連接於前述裝置層且前述裝置層之另一側為前述壓電層;前述裝置層的表面整體安裝進前述基材;且前述基材之表面面向前述載體,用以將前述共振器本體安裝於前述載體。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裝置層的表面面向前述載體,整體直接安裝進前述基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基材包含矽。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共振器本體進一步包含至少一溫度補償層,係位於:前述上導電層上方且前述上導電層之另一側為前述壓電層;前述壓電層及前述裝置層之間;或前述裝置層及前述基材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共振器本體進一步包含:另一裝置層,位於前述基材與前述壓電層之間;或 另一基材,位於前述基材與前述壓電層之間;或兩者皆包含。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裝置層之聲阻抗
    Figure 108124948-A0202-13-0003-34
    60 x 10 6Pa-s/m 3;及前述基材之聲阻抗
    Figure 108124948-A0202-13-0003-35
    60 x 10 6Pa-s/m 3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體聲波共振器,其中,前述共振器本體被配置為以複合模式共振,前述複合模式為厚度模式共振及側向模式共振的組合,前述複合模式共振中前述側向模式共振佔
    Figure 108124948-A0202-13-0003-36
    20%。
TW108124948A 2018-07-17 2019-07-15 電極界定共振器 TWI7359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699078P 2018-07-17 2018-07-17
US62/699,078 2018-07-17
US16/037,499 2018-07-17
US16/037,499 US11121696B2 (en) 2018-07-17 2018-07-17 Electrode defined resona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6982A true TW202006982A (zh) 2020-02-01
TWI735913B TWI735913B (zh) 2021-08-11

Family

ID=69161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4948A TWI735913B (zh) 2018-07-17 2019-07-15 電極界定共振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21696B2 (zh)
JP (2) JP7158348B2 (zh)
KR (1) KR102435964B1 (zh)
TW (1) TWI7359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15589A1 (de) * 2018-07-17 2020-01-23 Ii-Vi Delaware, Inc. Elektrodenbegrenzter resonator
US11738539B2 (en) 2018-07-17 2023-08-29 II-VI Delaware, Inc Bonded substrate including polycrystalline diamond film
EP4005090A4 (en) * 2019-07-31 2023-08-30 Qxonix Inc. MASS LOADED BULK ACOUSTIC WAVE (BAW) RESONATOR STRUCTURES, DEVICES AND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90790B1 (en) 2000-04-06 2009-04-01 Nxp B.V. Tunable filter arrangement
JP2005318547A (ja) * 2004-03-30 2005-11-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バルク波デバイス
DE102004031397A1 (de) 2004-06-29 2006-01-26 Epcos Ag Duplexer
EP1871007B1 (en) * 2005-04-13 2009-09-23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iezoelectric thin film filter
US7847656B2 (en) 2006-07-27 2010-12-07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Monolithic thin-film piezoelectric filters
US7639105B2 (en) 2007-01-19 2009-12-29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Lithographically-defined multi-standard multi-frequency high-Q tunable micromechanical resonators
US8018303B2 (en) * 2007-10-12 2011-09-13 Avago Technologies Wireless Ip (Singapore) Pte. Ltd. Bulk acoustic wave device
DE102007058951B4 (de) * 2007-12-07 2020-03-26 Snaptrack, Inc. MEMS Package
FI123640B (fi) 2010-04-23 2013-08-30 Teknologian Tutkimuskeskus Vtt Laajakaistainen akustisesti kytketty ohutkalvo-BAW-suodin
US9337799B2 (en) 2012-11-02 2016-05-10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Selective tuning of acoustic devices
US10497747B2 (en) 2012-11-28 2019-12-03 Invensense, Inc. Integrated piezoelectric microelectromechanical ultrasound transducer (PMUT) on integrated circuit (IC) for fingerprint sensing
DE102014103229B3 (de) 2014-03-11 2015-07-23 Epcos Ag BAW-Resonator mit Temperaturkompensation
US9374059B1 (en) 2015-01-06 2016-06-21 Zhuhai Advanced Chip Carriers & Electronic Substrate Solution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filter
JP6441761B2 (ja) 2015-07-29 2018-12-19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圧電薄膜共振器及びフィルタ
US11362640B2 (en) * 2018-07-17 2022-06-14 Ii-Vi Delaware, Inc. Electrode-defined unsuspended acoustic resona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35964B1 (ko) 2022-08-25
JP7158348B2 (ja) 2022-10-21
JP2020014202A (ja) 2020-01-23
JP2021182769A (ja) 2021-11-25
US11121696B2 (en) 2021-09-14
US20200028484A1 (en) 2020-01-23
TWI735913B (zh) 2021-08-11
KR20200008962A (ko) 2020-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42362B1 (en) Thin film piezoelectric oscillator, thin film piezoelectric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4345049B2 (ja) 薄膜音響共振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735913B (zh) 電極界定共振器
US11362640B2 (en) Electrode-defined unsuspended acoustic resonator
JP2007028669A (ja) 薄膜音響共振器の製造方法
CN108631742A (zh) 声波谐振器及其制造方法
US9530956B2 (en) Piezoelectric bulk wav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piezoelectric bulk wave device
JP2007129776A (ja) 薄膜圧電共振器、薄膜圧電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230148137A (ko) 전극 정의 공진기
CN113037245B (zh) 基于压电薄膜换能的石英谐振器以及电子设备
TWI748497B (zh) 電極界定未懸掛之聲波共振器
JP4730383B2 (ja) 薄膜音響共振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258900B (zh) 一种体声波谐振器组件、制备方法以及通信器件
US11750169B2 (en) Electrode-defined unsuspended acoustic resonator
CN116388720A (zh) 声波谐振器封装件
CN114337574A (zh) 一种体声波谐振器组、体声波滤波器及通信器件
TW202312665A (zh) 聲波共振器封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