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7976A - 中繼系統同步方法、裝置、電腦設備及存儲媒介 - Google Patents
中繼系統同步方法、裝置、電腦設備及存儲媒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47976A TW201947976A TW108116322A TW108116322A TW201947976A TW 201947976 A TW201947976 A TW 201947976A TW 108116322 A TW108116322 A TW 108116322A TW 108116322 A TW108116322 A TW 108116322A TW 201947976 A TW201947976 A TW 20194797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node
- slot boundary
- receiving
- relay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0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synchronizing of arrival of multiple uplin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4—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 H04W56/004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of reception due to propagation delay compensating for timing error by altering transmission ti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中繼系統同步方法、裝置、電腦設備及存儲媒介,其中方法可包括:中繼節點確定第一時隙邊界;中繼節點按照發送給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的方式,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另外,中繼節點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中繼節點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中繼節點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中繼節點將第一定時提前量發送給子節點,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子節點確定向中繼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應用本發明所述方案,能夠提升系統性能等。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網路技術,特別涉及中繼系統同步方法、裝置、電腦設備及存儲媒介。
在長期演進(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統中,基地台和基地台之間以及基地台與核心網之間的回程(Backhaul)鏈路採用有線連接方式,這給運營商帶來了較大的部署難度和較高的布網成本。
為解決上述問題,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在高級長期演進系統(LTE-A,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標準化階段啟動了對無線中繼技術的研究,以提供無線回程鏈路解決方案。
中繼節點(RN,Relay Node)透過無線方式連接到其歸屬的區域,歸屬區域稱為宿主區域(Donor cell),RN的歸屬基地台(eNB)稱為宿主基地台(Donor eNB),即DeNB。
圖1為現有引入RN的網路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其中包括3條無線鏈路:RN與DeNB之間的回程鏈路(Backhaul link);終端(UE,User Equipment)與RN之間的存取鏈路(Access link);UE與eNB之間的直傳鏈路(Direct link)。
在中繼系統中,某個節點的上一級節點又稱為父節點,下一級節點又稱為子節點。如圖1所示,對於RN而言,DeNB是其父節點,UE是其子節點。圖2為現有支持多跳的中繼系統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對於RN1而言,DeNB是其父節點,RN2是其子節點,對於RN2而言,RN1是其父節點,UE是其子節點。
RN在回程鏈路上接收父節點的下行數據,並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另外,RN還會在存取鏈路上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並接收子節點的上行數據,因此,在中繼系統中,如何確定數據的發送時刻,是一個非常關鍵和重要的問題。
有鑒於此,本發明提供了中繼系統同步方法、裝置、電腦設備及存儲媒介。
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方法,包括:
中繼節點確定第一時隙邊界;
所述中繼節點按照發送給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所述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的方式,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方法,包括:
中繼節點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所述中繼節點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所述中繼節點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
所述中繼節點將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發送給所述子節點,其中,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所述子節點確定向所述中繼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方法,包括:
第一設備獲取第一定時提前量,其中,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二設備向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所述第二設備與所述第一設備之間的傳輸時延;
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確定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其中,所述第二設備為所述第一設備的父節點,所述第三設備為所述第二設備的父節點。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包括:時隙邊界確定單元以及下行數據發送單元;
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用於確定第一時隙邊界;
所述下行數據發送單元,用於按照發送給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所述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的方式,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包括:定時提前量配置單元;
所述定時提前量配置單元,用於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並將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發送給所述子節點,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所述子節點確定向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訊息進一步包括:第二切換時間;
所述第二切換時間包括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從接收所述子節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中進一步包括:時隙邊界確定單元以及下行數據發送單元;
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用於確定第一時隙邊界;
所述下行數據發送單元,用於按照發送給所述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所述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的方式,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根據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接收來自所述父節點的同步信號,確定所述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根據所述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以及預定的偏移量,確定出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其中,所述偏移量為所述同步信號的位置與所述時隙邊界的時間偏移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根據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以及第一切換時間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其中,所述第一切換時間包括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從接收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為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加上所述第一切換時間。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包括:定時提前量獲取單元以及上行數據發送單元;
所述定時提前量獲取單元,用於獲取第一定時提前量,其中,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二設備向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所述第二設備與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之間的傳輸時延;所述第二設備為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的父節點,所述第三設備為所述第二設備的父節點;
所述上行數據發送單元,用於根據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確定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訊息進一步包括:第二切換時間;
所述第二切換時間包括所述第二設備從接收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定時提前量獲取單元從所述第二設備獲取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所述定時提前量獲取單元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的廣播訊息、無線資源控制RRC訊息或控制訊息,所述廣播訊息、RRC訊息或控制訊息攜帶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
一種電腦設備,包括記憶體、處理器及存儲在所述記憶體上並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電腦程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程式時實現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其上存儲有電腦程式,所述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基於上述介紹可以看出,採用本發明所述方案,可高效合理地確定出數據的發送時刻,從而提升了系統性能。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中提出一種中繼系統同步方案。
通訊系統可分為時分雙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系統和頻分雙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系統,本發明所述方案主要針對FDD系統實現。
在FDD系統中,回程鏈路和存取鏈路的下行數據發送都是在下行載波上,回程鏈路和存取鏈路的上行數據發送都是在上行載波上。在中繼系統中,RN和父節點(如DeNB或者另一RN)之間以及RN和子節點(如UE或者另一RN)之間均存在傳輸時延。假設父節點與RN之間的傳輸時延為Tp1,RN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為Tp2,即父節點向RN發送的下行數據經過Tp1的傳輸時延後到達RN,RN向子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經過Tp2的傳輸時延後到達子節點。
為了使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並舉實施例,對本發明所述方案進行進一步說明。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圖3為本發明所述中繼系統同步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包括以下具體實現方式。
在301中,RN確定第一時隙邊界。
在302中,RN按照發送給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的方式,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
本實施例中,RN至少可以按照以下兩種方式來確定第一時隙邊界,分別介紹如下。
1)方式一
RN可根據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確定第一時隙邊界。
RN可接收來自父節點的同步信號,確定出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進而根據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以及預定的偏移量(offset),確定出第一時隙邊界,其中,所述偏移量為同步信號的位置與時隙邊界的時間偏移量。
父節點要向RN發送下行數據時,會先發送一個同步信號,同步信號的位置相對於時隙邊界有一個固定的offset,RN接收到同步信號後,即可結合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以及offset,確定出上述第一時隙邊界,即和父節點進行同步,獲得第一時隙邊界,進而可按照第一時隙邊界去接收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
2)方式二
RN可根據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以及第一切換時間確定出第一時隙邊界,其中,第一切換時間包括RN從接收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切換到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較佳地,RN可確定第一時隙邊界為RN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加上第一切換時間。
無論採用上述哪種方式,在確定出第一時隙邊界後,RN在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時,需要保證發送給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
RN在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時,也要先發送同步信號,由於第二時隙邊界需要與第一時隙邊界對齊,而offset又是固定值,因此可以確定出同步信號的位置,進而相應的發送同步信號。
上述實施例中,可使RN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的時隙邊界與RN接收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時隙邊界時間對齊,進而使得在下行載波上回程鏈路和存取鏈路資源複用時,只需要考慮預留一個符號作為發送接收的切換時間即可,不需要考慮傳輸時延的影響,進一步地,RN還可根據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以及第一切換時間來確定第一時隙邊界,從而使得RN在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時不需要預留符號用於收發切換的時間,進而進一步提升了系統性能。
圖4為本發明所述中繼系統同步方法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如圖4所示,包括以下具體實現方式。
在401中,RN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RN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RN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
在402中,RN將第一定時提前量發送給子節點,其中,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子節點確定向RN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在中繼系統中,父節點會按照現有技術為RN配置向父節點發送數據的定時提前量(TA,Timing Advance)。定時提前量,通常用於上行傳輸,即指根據指令提前相應時間發出數據。
本實施例中,透過配置子節點的第一定時提前量,可使RN接收子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時隙邊界與RN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時隙邊界時間對齊。
RN在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時已經有了一個第二定時提前量,那麼在為子節點配置定時提前量即第一定時提前量時,需要在第二定時提前量的基礎上再有一個額外的提前量,這個提前量是考慮到RN與子節點之間的時延。
在上述基礎上,還可以額外考慮收發切換所需要的時間,即RN可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第二定時提前量、RN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以及第二切換時間。第二切換時間包括RN從接收子節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下面結合圖2說明,其中RN1為第一級中繼節點,DeNB為其父節點,RN2為其子節點,RN2為第二級中繼節點,RN1為RN2的父節點,UE為RN2 的子節點,RN1和DeNB之間的傳輸時延為Tp1,RN2和RN1之間的傳輸時延為Tp2,UE和RN2之間的傳輸時延為Tp3。
對於RN1,DeNB確定RN1的第二定時提前量TA2,按照現有技術,定時提前量通常由傳輸時延確定,例如是傳輸時延的2倍,即TA2為2倍的Tp1,進一步地,TA2還可以包括切換時間Tsw,即TA2=2*Tp1+Tsw。
RN1確定RN2的第一定時提前量TA1,如果考慮切換時間,那麼TA1可為TA2、 RN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以及切換時間的總和,即TA1=TA2+2*Tp2+Tsw。
上述實施例中,透過為子節點配置定時提前量,可使RN接收子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時隙邊界與RN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時隙邊界時間對齊,從而使得在上行載波上回程鏈路和存取鏈路資源複用時,只需要考慮預留一個符號作為發送接收的切換時間即可,不需要考慮傳輸時延的影響,進一步地,RN在配置子節點的定時提前量時還可以考慮收發切換時間,從而使得RN在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時不需要預留符號用於收發切換的時間,進而進一步提升了系統性能。
在實際應用中,圖3和圖4兩個實施例所示方式可分別單獨實現,也可結合實現。
另外,以上主要是以RN一側的處理為例,對本發明所述方案進行說明,以下對子節點一側的處理進行說明。
第一設備獲取第一定時提前量,其中,第一定時提前量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二設備向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第二設備與第一設備之間的傳輸時延,第一設備根據第一定時提前量確定向第二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其中,第二設備為第一設備的父節點,第三設備為第二設備的父節點。比如,第二設備可為RN,第一設備即為RN的子節點,可為UE或另一RN,第三設備為RN的父節點,可為DeNB或另一RN。
上述訊息還可進一步包括:第二切換時間,第二切換時間包括第二設備從接收第一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也就是說,可根據第二設備向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第二設備與第一設備之間的傳輸時延以及第二切換時間,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
第一設備可從第二設備獲取第一定時提前量。具體地,第一設備可接收第二設備的廣播訊息、無線資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訊息或控制訊息,所述廣播訊息、RRC訊息或控制訊息攜帶第一定時提前量。
綜合上述介紹,圖5為本發明所述一中繼系統的示意圖。如圖5所示,父節點與RN之間的傳輸時延為Tp1,RN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為Tp2,第二定時提前量用於RN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可為2倍的Tp1,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子節點向RN發送上行數據,可為2倍的Tp1與2倍的Tp2之和。
圖6為本發明所述另一中繼系統的示意圖。如圖6所示,父節點與RN之間的傳輸時延為Tp1,RN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為Tp2,切換時間為Tsw,第二定時提前量用於RN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可為2倍的Tp1,進一步的,如果考慮切換時間,第二定時提前量可為2倍的Tp1加上Tsw,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子節點向RN發送上行數據,可為第二定時提前量加上2倍的Tp2和Tsw。
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前述的各方法實施例,為了簡單描述,故將其都表述為一系列的動作組合,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悉,本發明並不受所描述的動作順序的限制,因為依據本發明,某些步驟可以採用其他順序或者同時進行。其次,本領域技術人員也應該知悉,說明書中所描述的實施例均屬於優選實施例,所涉及的動作和模組並不一定是本發明所必須的。
在上述實施例中,對各個實施例的描述都各有側重,某個實施例中沒有詳述的部分,可以參見其他實施例的相關描述。
以上是關於方法實施例的介紹,以下透過裝置實施例,對本發明所述方案進行進一步說明。
圖7為本發明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7所示,包括:時隙邊界確定單元701以及下行數據發送單元702,或者,定時提前量配置單元703,或者,時隙邊界確定單元701、下行數據發送單元702以及定時提前量配置單元703,較佳地,包括全部三個單元。
時隙邊界確定單元701,用於確定第一時隙邊界。
下行數據發送單元702,用於按照發送給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的方式,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
其中,時隙邊界確定單元701可根據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確定出第一時隙邊界。具體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701可接收來自父節點的同步信號,確定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根據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以及預定的偏移量,確定出第一時隙邊界,其中,偏移量為同步信號的位置與時隙邊界的時間偏移量。
時隙邊界確定單元701還可根據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以及第一切換時間確定出第一時隙邊界,其中,第一切換時間包括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從接收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切換到向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較佳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701可確定第一時隙邊界為中繼系統同步設備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加上第一切換時間。
定時提前量配置單元703,用於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中繼系統同步設備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並將第一定時提前量發送給子節點,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子節點確定向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所述訊息還可進一步包括:第二切換時間,第二切換時間包括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從接收子節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在實際應用中,圖7所示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可為前述的RN。
圖8為本發明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第二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如圖8所示,包括:定時提前量獲取單元801以及上行數據發送單元802。
定時提前量獲取單元801,用於獲取第一定時提前量,其中,第一定時提前量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二設備向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第二設備與中繼系統同步設備之間的傳輸時延;第二設備為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的父節點,第三設備為第二設備的父節點。
上行數據發送單元802,用於根據第一定時提前量確定向第二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上述訊息還可進一步包括:第二切換時間,第二切換時間包括第二設備從接收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另外,定時提前量獲取單元801可從第二設備獲取第一定時提前量。具體地,可接收第二設備的廣播訊息、RRC訊息或控制訊息,廣播訊息、RRC訊息或控制訊息攜帶第一定時提前量。
在實際應用中,圖8所示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可為前述子節點。
上述各裝置實施例的具體工作流程請參照前述方法實施例中的相關說明,不再贅述。
圖9示出了適於用來實現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示例性電腦系統/伺服器12的方塊圖。圖9顯示的電腦系統/伺服器12僅僅是一個示例,不應對本發明實施例的功能和使用範圍帶來任何限制。
如圖9所示,電腦系統/伺服器12以通用計算設備的形式表現。電腦系統/伺服器12的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一個或者多個處理器(處理單元)16,記憶體28,連接不同系統組件(包括記憶體28和處理器16)的匯流排18。
匯流排18表示幾類匯流排結構中的一種或多種,包括記憶體匯流排或者記憶體控制器,週邊匯流排,圖形加速端口,處理器或者使用多種匯流排結構中的任意匯流排結構的局域匯流排。舉例來說,這些體系結構包括但不限於工業標準體系結構(ISA)匯流排,微通道體系結構(MAC)匯流排,增強型ISA匯流排、視頻電子標準協會(VESA)局域匯流排以及週邊組件互連(PCI)匯流排。
電腦系統/伺服器12典型地包括多種電腦系統可讀媒介。這些媒介可以是任何能夠被電腦系統/伺服器12訪問的可用媒介,包括揮發性和非揮發性媒介,可移動的和不可移動的媒介。
記憶體28可以包括揮發性記憶體形式的電腦系統可讀媒介,例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M)30和/或高速緩存記憶體32。電腦系統/伺服器12可以進一步包括其他可移動/不可移動的、揮發性/非揮發性電腦系統存儲媒介。僅作為舉例,存儲系統34可以用於讀寫不可移動的、非揮發性磁媒介(圖9未顯示,通常稱為“硬碟驅動器”)。儘管圖9中未示出,可以提供用於對可移動非揮發性磁片(例如“軟碟”)讀寫的磁片驅動器,以及對可移動非揮發性光碟(例如CD-ROM, DVD-ROM或者其他光媒介)讀寫的光碟驅動器。在這些情況下,每個驅動器可以透過一個或者多個數據媒介介面與匯流排18相連。記憶體28可以包括至少一個程式產品,該程式產品具有一組(例如至少一個)程式模組,這些程式模組被配置以執行本發明各實施例的功能。
具有一組(至少一個)程式模組42的程式/實用工具40,可以存儲在例如記憶體28中,這樣的程式模組42包括——但不限於——操作系統、一個或者多個應用程式、其他程式模組以及程式數據,這些示例中的每一個或某種組合中可能包括網路環境的實現。程式模組42通常執行本發明所描述的實施例中的功能和/或方法。
電腦系統/伺服器12也可以與一個或多個外部設備14(例如鍵盤、指向設備、顯示器24等)通訊,還可與一個或者多個使得用戶能與該電腦系統/伺服器12交互的設備通訊,和/或與使得該電腦系統/伺服器12能與一個或多個其他計算設備進行通訊的任何設備(例如網卡,數據機等等)通訊。這種通訊可以透過輸入/輸出(I/O)介面22進行。並且,電腦系統/伺服器12還可以透過網路適配器20與一個或者多個網路(例如局域網(LAN),廣域網(WAN)和/或公共網路,例如因特網)通訊。如圖9所示,網路適配器20透過匯流排18與電腦系統/伺服器12的其他模組通訊。應當明白,儘管圖中未示出,可以結合電腦系統/伺服器12使用其他硬體和/或軟體模組,包括但不限於:微代碼、設備驅動器、冗餘處理單元、外部磁片驅動陣列、RAID系統、磁帶驅動器以及數據備份存儲系統等。
處理器16透過運行存儲在記憶體28中的程式,從而執行各種功能應用以及數據處理,例如實現圖3或圖4所示實施例中的方法。
本發明同時公開了一種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其上存儲有電腦程式,該程式被處理器執行時將實現圖3或圖4所示實施例中的方法。
可以採用一個或多個電腦可讀的媒介的任意組合。電腦可讀媒介可以是電腦可讀信號媒介或者電腦可讀存儲媒介。電腦可讀存儲媒介例如可以是——但不限於——電、磁、光、電磁、紅外線、或半導體的系統、裝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組合。電腦可讀存儲媒介的更具體的例子(非窮舉的列表)包括:具有一個或多個導線的電連接、可攜式電腦磁片、硬碟、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只讀記憶體(ROM)、可擦式可編程只讀記憶體(EPROM或閃存)、光纖、可攜式緊湊磁片只讀記憶體(CD-ROM)、光記憶體件、磁記憶體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適的組合。在本文件中,電腦可讀存儲媒介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儲程式的有形媒介,該程式可以被指令執行系統、裝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與其結合使用。
電腦可讀的信號媒介可以包括在基帶中或者作為載波一部分傳播的數據信號,其中承載了電腦可讀的程式代碼。這種傳播的數據信號可以採用多種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電磁信號、光信號或上述的任意合適的組合。電腦可讀的信號媒介還可以是電腦可讀存儲媒介以外的任何電腦可讀媒介,該電腦可讀媒介可以發送、傳播或者傳輸用於由指令執行系統、裝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與其結合使用的程式。
電腦可讀媒介上包含的程式代碼可以用任何適當的媒介傳輸,包括——但不限於——無線、電線、光纜、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適的組合。
可以以一種或多種程式設計語言或其組合來編寫用於執行本發明操作的電腦程式代碼,所述程式設計語言包括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語言—諸如Java、Smalltalk、C++,還包括常規的過程式程式設計語言—諸如”C”語言或類似的程式設計語言。程式代碼可以完全地在用戶電腦上執行、部分地在用戶電腦上執行、作為一個獨立的軟體包執行、部分在用戶電腦上部分在遠程電腦上執行、或者完全在遠程電腦或伺服器上執行。在涉及遠程電腦的情形中,遠程電腦可以透過任意種類的網路——包括局域網(LAN)或廣域網(WAN)—連接到用戶電腦,或者,可以連接到外部電腦(例如利用因特網服務提供商來透過因特網連接)。
可以以一種或多種程式設計語言或其組合來編寫用於執行本發明操作的電腦程式代碼,所述程式設計語言包括面向對象的程式設計語言—諸如Java、Smalltalk、C++,還包括常規的過程式程式設計語言—諸如”C”語言或類似的程式設計語言。程式代碼可以完全地在用戶電腦上執行、部分地在用戶電腦上執行、作為一個獨立的軟體包執行、部分在用戶電腦上部分在遠程電腦上執行、或者完全在遠程電腦或伺服器上執行。在涉及遠程電腦的情形中,遠程電腦可以透過任意種類的網路——包括局域網(LAN)或廣域網(WAN)—連接到用戶電腦,或者,可以連接到外部電腦(例如利用因特網服務提供商來透過因特網連接)。
在本發明所提供的幾個實施例中,應該理解到,所揭露的裝置和方法等,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實現。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裝置實施例僅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單元的劃分,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
所述作為分離部件說明的單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上分開的,作為單元顯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實體單元,即可以位於一個地方,或者也可以分佈到多個網路單元上。可以根據實際的需要選擇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單元來實現本實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中的各功能單元可以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也可以是各個單元單獨實體存在,也可以兩個或兩個以上單元集成在一個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硬體加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
上述以軟體功能單元的形式實現的集成的單元,可以存儲在一個電腦可讀取存儲媒介中。上述軟體功能單元存儲在一個存儲媒介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臺電腦設備(可以是個人電腦,伺服器,或者網路設備等)或處理器(processor)執行本發明各個實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驟。而前述的存儲媒介包括:隨身碟、移動硬碟、只讀記憶體(ROM)、隨機存取記憶體(RAM)、磁碟或者光碟等各種可以存儲程式代碼的媒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保護的範圍之內。
301、302、401、402、701、702、703、801、802‧‧‧步驟
12‧‧‧電腦系統/伺服器
14‧‧‧外部設備
16‧‧‧處理器
18‧‧‧匯流排
20‧‧‧網路適配器
22(I/O)‧‧‧介面
28‧‧‧記憶體
30‧‧‧隨機存取記憶體
32‧‧‧高速緩存記憶體
34‧‧‧存儲系統
40‧‧‧程式/實用工具
42‧‧‧程式模組
圖1為現有引入RN的網路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支持多跳的中繼系統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中繼系統同步方法第一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4為本發明所述中繼系統同步方法第二實施例的流程圖。
圖5為本發明所述一中繼系統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所述另一中繼系統的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第一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發明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第二實施例的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9示出了適於用來實現本發明實施方式的示例性電腦系統/伺服器12的方塊圖。
Claims (25)
-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中繼節點確定第一時隙邊界; 所述中繼節點按照發送給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所述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的方式,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繼節點確定第一時隙邊界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接收來自所述父節點的同步信號,確定所述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所述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以及預定的偏移量,確定出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其中,所述偏移量為所述同步信號的位置與所述時隙邊界的時間偏移量。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繼節點確定第一時隙邊界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以及第一切換時間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其中,所述第一切換時間包括所述中繼節點從接收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以及第一切換時間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為所述中繼節點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加上所述第一切換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所述中繼節點向所述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所述中繼節點與所述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 所述中繼節點將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發送給所述子節點,其中,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所述子節點確定向所述中繼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訊息進一步包括:第二切換時間; 所述第二切換時間包括所述中繼節點從接收所述子節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中繼節點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所述中繼節點向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所述中繼節點與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 所述中繼節點將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發送給所述子節點,其中,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所述子節點確定向所述中繼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訊息進一步包括:第二切換時間; 所述第二切換時間包括所述中繼節點從接收所述子節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該方法進一步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確定第一時隙邊界; 所述中繼節點按照發送給所述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所述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的方式,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繼節點確定第一時隙邊界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接收來自所述父節點的同步信號,確定所述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所述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以及預定的偏移量,確定出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其中,所述偏移量為所述同步信號的位置與所述時隙邊界的時間偏移量。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繼節點確定第一時隙邊界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以及第一切換時間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其中,所述第一切換時間包括所述中繼節點從接收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繼節點根據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以及第一切換時間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包括: 所述中繼節點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為所述中繼節點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加上所述第一切換時間。
-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第一設備獲取第一定時提前量,其中,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二設備向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所述第二設備與所述第一設備之間的傳輸時延; 所述第一設備根據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確定向所述第二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其中,所述第二設備為所述第一設備的父節點,所述第三設備為所述第二設備的父節點。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訊息進一步包括:第二切換時間; 所述第二切換時間包括所述第二設備從接收所述第一設備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第三設備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設備從所述第二設備獲取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第一設備接收所述第二設備的廣播訊息、無線資源控制RRC訊息或控制訊息,所述廣播訊息、RRC訊息或控制訊息攜帶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
- 一種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其特徵在於,包括:時隙邊界確定單元以及下行數據發送單元; 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用於確定第一時隙邊界; 所述下行數據發送單元,用於按照發送給子節點的下行數據的第二時隙邊界與所述第一時隙邊界時間對齊的方式,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根據接收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接收來自所述父節點的同步信號,確定所述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根據所述同步信號的接收時刻以及預定的偏移量,確定出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其中,所述偏移量為所述同步信號的位置與所述時隙邊界的時間偏移量。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根據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以及第一切換時間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其中,所述第一切換時間包括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從接收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子節點發送下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時隙邊界確定單元確定所述第一時隙邊界為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接收到所述父節點發送的下行數據的接收時刻加上所述第一切換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中進一步包括:定時提前量配置單元; 所述定時提前量配置單元,用於至少根據以下訊息確定出第一定時提前量: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向所述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的第二定時提前量以及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與所述子節點之間的傳輸時延,並將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發送給所述子節點,所述第一定時提前量用於所述子節點確定向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發送上行數據的發送時間。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其特徵在於, 所述訊息進一步包括:第二切換時間; 所述第二切換時間包括所述中繼系統同步設備從接收所述子節點發送的上行數據切換到向所述父節點發送上行數據所需的時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8/086492 WO2019213940A1 (zh) | 2018-05-11 | 2018-05-11 | 中继系统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WOPCT/CN2018/086492 | 2018-05-1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47976A true TW201947976A (zh) | 2019-12-16 |
Family
ID=68466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8116322A TW201947976A (zh) | 2018-05-11 | 2019-05-10 | 中繼系統同步方法、裝置、電腦設備及存儲媒介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317368B2 (zh) |
EP (1) | EP3793270B1 (zh) |
JP (1) | JP7125511B6 (zh) |
KR (1) | KR102395264B1 (zh) |
CN (1) | CN111684840B (zh) |
AU (1) | AU2018422635B2 (zh) |
TW (1) | TW201947976A (zh) |
WO (1) | WO201921394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213940A1 (zh) * | 2018-05-11 | 2019-11-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中继系统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1399410B2 (en) * | 2018-07-09 | 2022-07-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ntrolling timing of downstream n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WO2022202976A1 (ja) | 2021-03-26 | 2022-09-2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方法 |
EP4340533A4 (en) * | 2021-08-03 | 2024-07-1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CN115004781B (zh) * | 2022-04-29 | 2024-01-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传输定时调整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80038494A (ko) * | 2006-10-30 | 2008-05-07 | 에스케이텔레시스 주식회사 | 티디디 방식의 알에프 중계기 |
WO2010093221A2 (ko) | 2009-02-16 | 2010-08-19 |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481561B1 (ko) * | 2008-06-30 | 2015-01-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중계국 정보 송수신 방법 |
JP2010080991A (ja) | 2008-08-28 | 2010-04-08 | Kyocera Corp | レピータ |
US8077698B2 (en) * | 2008-12-10 | 2011-12-13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frame and slot synchronization |
EP2418784B1 (en) * | 2009-04-09 | 2019-06-19 | LG Electronics Inc. |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a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877880A (zh) | 2009-04-28 | 2010-11-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解决中继节点系统广播信息冲突的方法 |
CN101964699B (zh) * | 2009-07-23 | 2012-12-1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fdd模式下的定时传输方法、装置及一种通信系统 |
JP5285628B2 (ja) | 2010-01-08 | 2013-09-1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通信方法、移動局及びリレーノード |
US8744340B2 (en) * | 2010-09-13 | 2014-06-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obtaining timing in a repeater |
CN101958766B (zh) * | 2010-09-22 | 2013-09-25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一种基于源端网络编码和交替传输的中继协作方法 |
EP2636164A1 (en) * | 2010-11-03 | 2013-09-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epeater device |
KR20120072308A (ko) * | 2010-12-23 | 2012-07-03 | 엘지에릭슨 주식회사 | 릴레이 시스템의 타이밍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
JP5111645B2 (ja) * | 2011-06-22 | 2013-01-0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レピータ |
CN102905361B (zh) * | 2011-07-28 | 2015-06-17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情形下的定时方法和设备 |
CN103391526A (zh) * | 2012-05-10 | 2013-11-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边界确定方法、指示信息发送方法及其装置 |
EP2717634B1 (en) * | 2012-10-05 | 2018-01-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requency correction and time slot boundary detection |
US9419700B2 (en) * | 2013-03-18 | 2016-08-16 | Electronics &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relay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
CN105007617B (zh) * | 2015-08-03 | 2018-06-08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继节点发射功率优化方法 |
EP3399822B1 (en) * | 2015-12-31 | 2021-03-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unlicensed ban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ame |
US20170265167A1 (en) * | 2016-03-11 | 2017-09-14 | Asustek Compute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casting data to a group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7888529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0113122B (zh) * | 2018-02-01 | 2021-06-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定时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9213940A1 (zh) * | 2018-05-11 | 2019-11-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中继系统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KR102552254B1 (ko) * | 2019-10-02 | 2023-07-07 |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대규모 전파 지연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2018
- 2018-05-11 WO PCT/CN2018/086492 patent/WO2019213940A1/zh unknown
- 2018-05-11 AU AU2018422635A patent/AU20184226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5-11 KR KR1020207032330A patent/KR10239526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05-11 CN CN201880088454.5A patent/CN111684840B/zh active Active
- 2018-05-11 JP JP2020561871A patent/JP7125511B6/ja active Active
- 2018-05-11 EP EP18917818.9A patent/EP3793270B1/en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10 TW TW108116322A patent/TW201947976A/zh unknown
-
2020
- 2020-11-03 US US17/088,523 patent/US11317368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3-22 US US17/655,836 patent/US11706728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395264B1 (ko) | 2022-05-04 |
EP3793270A1 (en) | 2021-03-17 |
JP2021521727A (ja) | 2021-08-26 |
KR20200140888A (ko) | 2020-12-16 |
AU2018422635B2 (en) | 2022-02-24 |
AU2018422635A1 (en) | 2020-11-26 |
EP3793270A4 (en) | 2021-05-26 |
US20220217667A1 (en) | 2022-07-07 |
US20210058883A1 (en) | 2021-02-25 |
CN111684840A (zh) | 2020-09-18 |
CN111684840B (zh) | 2022-09-27 |
JP7125511B2 (ja) | 2022-08-24 |
JP7125511B6 (ja) | 2022-10-03 |
US11317368B2 (en) | 2022-04-26 |
EP3793270B1 (en) | 2022-10-12 |
WO2019213940A1 (zh) | 2019-11-14 |
US11706728B2 (en) | 2023-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947976A (zh) | 中繼系統同步方法、裝置、電腦設備及存儲媒介 | |
EP3621380A1 (en) |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s | |
US20230054244A1 (en) | Network mig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JP5863199B2 (ja)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環境における基地局にmdt測定情報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WO2020200001A1 (zh) | 一种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JP2022545972A (ja) | データ送信方法、装置、デバイス及び記憶媒体 | |
WO2019148396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16250280A (zh) |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通信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KR102487367B1 (ko) |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4001954A1 (zh) | 标识配置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20230098159A1 (en) | Network migration method, network migr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19010799A1 (zh) | 一种物联网终端迁移方法和网关 | |
WO2017075972A1 (zh) | 一种资源共享的方法和设备 | |
JP7229243B2 (ja) | 同期ブロックとページング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シグナリングの関連付けと指示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0943922A (zh) | 一种数据分流方法及路由器 | |
CN103347023B (zh) | 一种工业现场环境下hdlc通信控制器 | |
JP2024501934A (ja) | リファレンス信号配置方法、装置及び端末 | |
CN111865534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
CN109479225A (zh) | 一种接入异制式小区的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 |
JP2021520110A (ja) | データフロー設定方法及び装置 | |
WO2023169398A1 (zh) | 网络确定方法、网络接入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
WO2024027746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接收端及发送端 | |
WO2023198071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WO2023207842A1 (zh) | 波束信息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WO2023155764A1 (zh) | Cpac的评估方法、cpac配置的处理方法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