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6077A - 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 - Google Patents
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46077A TW201946077A TW107114298A TW107114298A TW201946077A TW 201946077 A TW201946077 A TW 201946077A TW 107114298 A TW107114298 A TW 107114298A TW 107114298 A TW107114298 A TW 107114298A TW 201946077 A TW201946077 A TW 20194607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line segment
- extension
- segment
- transmission line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為一種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係於基板覆設傳輸線組,傳輸線組包含第一傳輸線、第二傳輸線、第三傳輸線、第四傳輸線。第一傳輸線包含第一主段、第一橫伸段、第一延伸段及第二延伸段。第二傳輸線包含第二主段及支段。第三傳輸線包含第三主段、第二橫伸段、第三延伸段及第四延伸段。第四傳輸線包含第四主段及縱伸段。第二主段近中央段部形成第一彎折部,支段位於第二主段外側緣並保持間隙,支段近中央段部形成第二彎折部,透過第一橫伸段分別與第一延伸段及第二延伸段連接以及第二橫伸段分別與第三延伸段及第四延伸段連接或是透過支段分別與第二延伸段及第三延伸段連接以及縱伸段分別與第四延伸段及第一延伸段連接來決定輸出比例分配,俾能以一種電路實現多種輸出比例功能,在系統建置上面非常便利,使電路具有高度的系統支援性而可有效減少整個系統建置的成本支出。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尤指一種可以並聯傳輸線之上下連接或左右連接來決定輸出比例分配的鼠圈耦合器技術。
按,無線通訊系統因人類科技的演進突飛猛進而一日千里,其中高頻微波電路的設計更是受到矚目,在電子產業的使用率及需求量與日俱增,使得電路設計方向往縮小及成本降低的方向前進,因此,如何增加電路功能的調整性、降低電路尺寸並維持良好的電路特性是現今高頻微波電路設計者的目標。除此之外,隨著人類科技因時間的累積有著長足進步之下,其中無線通訊系統因現代社會的需求而受到矚目,無論是在數位電視系統、手機通訊系統或是全球衛星系統等技術領域當中皆有其應用,而耦合器如參考文獻[1]所示,在上述系統中為很重要的角色。耦合器主要是應用在功率分配;或是功率合成使用上,耦合器的種類也有很多種,例如枝幹耦合器如參考文獻[2-3]所示、鼠圈式耦合器如參考文獻[4-7]所示、藍吉耦合器如參考文獻[8-9]等所示,並可運用於許多應用,如天線陣列如參考文獻[10]所示。
再者,習知鼠圈式耦合器主要為三段90度之傳輸線及一段270度傳輸線所組成,而且習知鼠圈式耦合器具有四個埠,分別為輸入埠、 輸出埠、耦合埠以及隔離埠,其中,輸出埠|S 21|與耦合埠|S 41|輸出功率比由傳輸線阻抗值決定,兩輸出訊號相位差為180度,輸入埠|S 11|與隔離埠|S 31|達-15dB以下,由於習知鼠圈式耦合器無法因應不同環境的使用需求,所以無法調整輸出埠及耦合埠的輸出功率比例,可見習知鼠圈式耦合器的電路設計確實未臻完善仍有再改善的空間,因此,如何開發出一套可以因應不同環境使用需求以調整輸出埠及耦合埠輸出功率比例的鼠圈耦合器技術,實已成為相關產學業界所亟欲解決與挑戰的技術課題。
依據目前所知,尚未有一種使鼠圈耦合器可以因應不同環境使用需求以調整輸出功率比例的專利或是論文被提出,而且基於電子產業的迫切需求之下,本發明人等乃經不斷的努力研發之下,終於研發出一套有別於上述技術文獻之技術概念的本發明。
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主要是以一種電路實現多種輸出比例功能的鼠圈耦合器,在系統的建置上面非常便利,使電路具有高度的系統支援性而可有效減少整個系統建置的成本支出,故可因應不同環境的使用需求而調適輸出埠及耦合埠的輸出功率比例。達成上述目的採用之技術手段,係於基板覆設傳輸線組,傳輸線組包含第一傳輸線、第二傳輸線、第三傳輸線、第四傳輸線。第一傳輸線包含第一主段、第一橫伸段、第一延伸段及第二延伸段,第二傳輸線包含第二主段及支段。第三傳輸線包含第三主段、第二橫伸段、第三延伸段及第四延伸段,第四傳輸線包含第四主段及縱伸段;第一主段頂邊凹設供第一橫伸段容置且保持間隙的第一嵌置部;第二主段近中央段部形成 第一彎折部,支段位於第二主段外側緣並保持間隙,支段近中央段部形成第二彎折部;第三主段底邊凹設一供第二橫伸段容置且保持間隙的第二嵌置部;第四主段外側邊凹設一供第二縱伸段容置且保持間隙的第三嵌置部,透過第一橫伸段分別與第一延伸段及第二延伸段連接以及第二橫伸段分別與第三延伸段及第四延伸段連接或是透過支段分別與第二延伸段及第三延伸段連接以及縱伸段分別與第四延伸段及第一延伸段連接來決定輸出比例分配。
10‧‧‧基板
20‧‧‧傳輸線組
21‧‧‧第一傳輸線
210‧‧‧第一主段
210a‧‧‧第一嵌置部
211‧‧‧第一橫伸段
212‧‧‧第一延伸段
212a‧‧‧第一矩形段
212b‧‧‧第一梯形段
213‧‧‧第二延伸段
213a‧‧‧第二矩形段
213b‧‧‧第二梯形段
22‧‧‧第二傳輸線
220‧‧‧第二主段
220a‧‧‧第一縱線段
220b‧‧‧第二縱線段
221‧‧‧支段
222‧‧‧第一彎折部
222a‧‧‧第一橫線段
222b‧‧‧第三縱線段
222c‧‧‧第二橫線段
222d‧‧‧第四縱線段
222e‧‧‧第三橫線段
222f‧‧‧第五縱線段
222g‧‧‧第四橫線段
223‧‧‧第二彎折部
223a‧‧‧第六縱線段
223b‧‧‧第五橫線段
223c‧‧‧第七縱線段
223d‧‧‧第六橫線段
223e‧‧‧第八縱線段
223f‧‧‧第七橫線段
223g‧‧‧第九縱線段
223h‧‧‧第八橫線段
223i‧‧‧第十縱線段
23‧‧‧第三傳輸線
230‧‧‧第三主段
231‧‧‧第二橫伸段
232‧‧‧第三延伸段
232a‧‧‧第三矩形段
232b‧‧‧第三梯形段
233‧‧‧第四延伸段
233a‧‧‧第四矩形段
233b‧‧‧第四梯形段
234‧‧‧第二嵌置部
24‧‧‧第四傳輸線
240‧‧‧第四主段
241‧‧‧縱伸段
242‧‧‧第三嵌置部
30‧‧‧輸入埠
31‧‧‧輸出埠
32‧‧‧隔離埠
33‧‧‧耦合埠
d‧‧‧間隙
圖1係本發明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的架構示意圖。
圖2係傳統鼠圈式耦合器的架構示意圖。
圖3係本發明鼠圈式耦合器的電路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鼠圈式耦合器的實體電路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鼠圈式耦合器上下連接實施的實體電路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由埠1輸入之上下連接實施的電路頻率響應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由埠3輸入之上下連接實施的電路頻率響應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鼠圈式耦合器左右連接實施的實體電路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由埠1輸入之左右連接實施的電路頻率響應示意圖。
圖10係本發明由埠3輸入之左右連接實施的電路頻率響應示意圖。
為讓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發明整體的技術特徵與達成本發明目的之技術手段,玆以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加以詳細說明:簡言之,本發明是一種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電路以傳統鼠圈式耦合器為架構,傳輸線改換為並聯傳輸線結構,依需求調 整輸出比例,輸出功率比選擇僅需藉由傳輸線上下連接或左右連接即可達成。並以傳統不等分鼠圈式耦合器為架構進行設計與模擬與實驗,透過並聯傳輸線的上下連接或左右連接決定輸出比例分配,由埠1輸入時上下並聯傳輸線連接為輸出比例2:1,反之左右並聯傳輸線連接則輸出比例轉變為1:2。實體電路以厚度1.6mm,相對介電質係數4.3的FR-4電路板進行製作。模擬與實驗結果於測試實驗範圍內非常一致,驗證本項電路設計之正確性。本發明確實是一種新穎的電路設計方式,電路構造如圖1,電路以傳統鼠圈式耦合器為架構,將原有傳輸線部分改換為並聯傳輸線結構,並聯傳輸線Z1A、Z2B、Z3C,可依使用需求調整輸出比例,若對傳輸線Z2B進行連接則電路輸出比例是一種比例,反之若對傳輸線Z1A、Z3C進行連接則電路輸出比例轉變為使用者需求的另種比例。本發明電路優點為以一種電路實現多種輸出比例之耦合器,在系統的建置上面十分便利,而且電路具有高度的系統支援性,並能有效減少整個系統建置的成本支出。
請配合參看圖3~4所示,為達成本發明主要目的之實施例,係包含一基板10及一覆設於基板10上的傳輸線組20。傳輸線組20包含依序概呈矩形連接的一第一傳輸線21、一第二傳輸線22、一第三傳輸線23、一第四傳輸線24。第一傳輸線21包含一第一主段210、一第一橫伸段211、一自第一主段210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段212及一自第一主段210另端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213段。第二傳輸線22包含一第二主段220及一支段221。第三傳輸線23包含一第三主段230、一第二橫伸段231、一自第三主段230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段232及一自第三主段230另端向外延伸的第四延伸段233。第四傳輸線24包含一第四主段240及一縱伸段241。 其中,第一主段210頂邊凹設有一供第一橫伸段211容置且使第一橫伸段211與第一主段210保持間隙d的第一嵌置部210a。第二主段220靠近中央段部形成一連續凹凸起伏第一彎折部222,支段221位於第二主段220外側緣並保持一間隙d,且支段221近中央段部形成一連續凹凸起伏並與第一彎折部222形狀對應並保持上述間隙d的第二彎折部223。第三主段230底邊凹設有一供一第二橫伸段231容置且使第二橫伸段231與第三主段230保持間隙d的第二嵌置部234。第四主段240外側邊凹設有一供縱伸段241容置且使縱伸段241與第四主段240保持間隙d的第三嵌置部242,於是得以透過第一橫伸段211分別與第一延伸段212及第二延伸段213連接以及第二橫伸段231分別與第三延伸段232及第四延伸段233連接;或是透過支段221分別與第二延伸段213及第三延伸段232連接以及縱伸段241分別與第四延伸段233及第一延伸段212連接來決定輸出比例分配。
繼而,當第一橫伸段211一端與第一延伸段212連接及另端與第二延伸段213連接以及第二橫伸段231一端與第三延伸段232連接及另端與第四延伸段233連接時,該輸出功率比例分配為2:1。反之,當支段221一端與第二延伸段213連接及另端與第三延伸段232連接以及縱伸段241一端與第四延伸段233連接及另端與第一延伸段212連接時,該輸出功率比例分配為1:2。
具體的,如圖3所示,上述第一延伸段212包含一銜接在第一主段210一端的第一矩形段212a及位於第一矩形段212a頂緣的第一梯形段212b。第二延伸段213包含一銜接在第一主段210另端的第二矩形段213a及位於第二矩形段213a頂緣的第二梯形段213b。第一橫伸段211與第一嵌 置部210a皆呈長矩形狀,且第一橫伸段211的面積略小於第一嵌置部210a而具間隙d,第一延伸段212及第二延伸段213的線寬皆約為W 2=3.1mm。
請配合參看圖3所示,上述第三延伸段232包含一銜接在第三主段230一端的第三矩形段232a及位於第三矩形段232a頂緣的第三梯形段232b。第四延伸段233包含一銜接在第三主段230另端的第四矩形段233a及位於第四矩形段233a頂緣的第四梯形段233b,第三延伸段232及第四延伸段233的線寬皆為W 2=3.1mm。
請配合參看圖3所示,第二橫伸段231與第二嵌置部234皆呈長矩形狀,且第二橫伸段231的面積略小於第二嵌置部234而具間隙d,上述縱伸段241與第三嵌置部242皆呈長矩形狀,且縱伸段241的面積略小於第三嵌置部242而具間隙d。
具體的,請配合參看圖3所示,第二主段220包含一銜接第一傳輸線21另端的第一縱線段220a及一銜接第三傳輸線23一端的第二縱線段220b;第一彎折部222包含一銜接第一縱線段220a末端的第一橫線段222a、一銜接第一橫線段222a末端的第三縱線段222b、一銜接第三縱線段222b末端的第二橫線段222c、一銜接第二橫線段222c末端的第四縱線段222d、一銜接第四縱線段222d末端的第三橫線段222e、一銜接第三縱線段222b末端的第五縱線段222f及一銜接第五縱線段222f末端的第四橫線段222g。至於支段221之第二彎折部223則包含一位於第一縱線段220a外側緣並保持間隙d且其一端與第一傳輸線21另端底緣保持間隙d的第六縱線段223a、一銜接第六縱線段223a末端且位於第一橫線段222a底側緣並保持間隙d的第五橫線段223b、一銜接第五橫線段223b末端且位於第三縱線段 222b外側緣並保持間隙d的第七縱線段223c、一銜接第七縱線段223c末端且位於第二橫線段222c上側緣並保持間隙d的第六橫線段223d、一銜接第六橫線段223d末端且位於第四縱線段222d外側緣並保持間隙d的第八縱線段223e、一銜接第八縱線段223e末端且位於第三橫線段222e上側緣並保持間隙d的第七橫線段223f、一銜接第七橫線段223f末端且位於第五縱線段222f外側緣並保持間隙d的第九縱線段223g、一銜接第九縱線段223g末端且位於第四橫線段222g上側緣並保持間隙d的第八橫線段223h及一銜接第八橫線段223h末端且位於第二縱線段220b外側緣並保持間隙d且其末端與第三傳輸線23一端頂緣保持間隙的第十縱線段223i。
承上所述,請配合參看圖3所示,第一縱線的長度為W 4 =7.46mm,第二縱線及第六縱線的長度皆為W 5 =7.48mm,第三縱線及第五縱線的長度皆為W 6 =8.6mm,第四縱線的長度為W 8 =9.6mm,第六縱線的長度為,第七縱線及第九縱線的長度皆為W 7 =6mm,第八縱線的長度為W 8 =9.6mm,第十縱線的長度為W9=8.6mm;第五橫線段223b、該第六橫線段223d、第七橫線段223f及第八橫線段223h的長度皆為L5=24mm,第一橫線段222a、第二橫線段222c、第三橫線段222e及第四橫線段222g的長度皆為L6=23.4mm。第一傳輸線21與第三傳輸線23的長度皆為L 1=60.39mm;第一主段210與第三主段230的長度皆為L4=46mm;第一橫伸段211與第二橫伸段231的長度皆為L7=45mm,線寬皆為W10=0.63mm;縱伸段241的長度為W 11 =45mm,線寬皆為L 8 =0.63mm。
當輸出功率比例分配為2:1時,第四主段240的阻抗為Z11=86.6Ω,電氣長度為θ=90°,第一主段210的阻抗為Z21=61.23Ω,電氣 長度為θ=90°;當輸出功率比例分配為1:2時,第二主段220、第四主段240的阻抗皆為Z12=61.23Ω,電氣長度為θ=90°,第一主段210的阻抗為Z22=86.6Ω,電氣長度皆為θ=90°,第一橫伸段211、第二橫伸段231的阻抗皆為Z2B=209Ω,縱伸段241與支段221的阻抗皆為Z1A=209Ω。
本發明在電路分析與設計的實施例中,傳統鼠圈式耦合器構造如圖2、4所示,Port1為輸入埠30,Port2為輸出埠31,Port3為隔離埠32,Port4為耦合埠33、Z1及Z2為傳輸線阻抗,θ 1=θ 2為90度、θ 3為270度。電路分析以輸出功率比2:1及1:2轉換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為例進行說明,電路架構如圖1,由式(1)、(2)可知當輸出比為2:1時Z11=86.6Ω、Z21=61.23Ω,由式(3)、(4)輸出比為1:2時Z12=61.23Ω、Z22=86.6Ω,由式(5)、(6)可知Z1A=209Ω、Z2B=209Ω,Z31=Z11、Z3C=Z1A。
令Zo=50Ω、輸出功率比2:1時(P21=2、P41=1),輸出功率比1:2時(P22=1、P42=2)
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設計經由電磁模擬軟體驗 證電路特性,選用板材為FR4(厚度1.6mm),相對介電係數4.3,結構經最佳化調整如圖3,電路尺寸:L1=60.39mm,W1=52.25mm,L2=5mm,W2=3.1mm,L3=6.13mm,W3=46mm,L4=46mm,W4=7.46mm,L5=24mm,W5=7.48mm,L6=23.4mm,W6=8.6mm,L7=45mm,W7=6mm,L8=0.63mm,W8=9.6mm,W9=8.6mm,W10=0.63mm,W11=45mm。經雕刻機加工後實體電路成品如圖4。
再由網路分析儀量測實體電路,上下並聯傳輸線結構連接如圖5,實際及模擬結果比較,輸入埠為埠1時之頻率響應圖如圖6,量測頻率由0到2GHz,大小由0至-55dB,於工作頻段(f 0=0.915GHz),|S11|及|S31|在-15dB以下,|S21|為-1.72dB、|S41|為-4.57dB,兩端輸出為2:1,輸入埠為埠3時之頻率響應圖如圖7,|S13|及|S33|在-15dB以下,|S21|為-4.89dB、|S41|為-1.73dB,兩端輸出為1:2。左右並聯傳輸線結構連接如圖8,輸入埠為埠1時之頻率響應圖如圖9,|S11|及|S31|在-15dB以下,|S21|為-4.79dB、|S41|為-1.68dB,兩端輸出為1:2,輸入埠為埠3時之頻率響應圖如圖10,|S13|及|S33|在-15dB以下,|S21|為-1.93dB、|S41|為-4.97dB,兩端輸出為2:1。上述模擬與量測結果與預期相當接近。
經由上述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明運用提出一種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設計,電路以傳統鼠圈式耦合器為架構,並改換為並聯傳輸線結構,僅需對並聯傳輸線進行上下連接或左右連接即可產生不同的輸出比例。文中以2:1及1:2兩種輸出比例來進行設計、模擬與實驗,透過對並聯傳輸線進行上下連接或左右連接決定輸出比例分配,上下連接為輸出比例2:1,左右連接則輸出比例轉變為1:2,模擬與實測結果相當接近,可知此電路的可行性,且能廣泛應用於不同中心頻率之功率分配系統。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可行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之專利範圍,凡舉依據下列請求項所述之內容、特徵以及其精神而為之其他變化的等效實施,皆應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本發明所具體界定於請求項之結構特徵,未見於同類物品,且具實用性與進步性,已符合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具文提出申請,謹請 鈞局依法核予專利,以維護本申請人合法之權益。
[1] J. Reed and G. J. Wheeler, “A Method of Analysis of Symmetrical Four-Port Networks,” IRE Trans.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4, no. 4, pp. 246-252, Oct. 1956.
[2] Qiuyi Wu, Yimin Yang, Ying Wang, Xiaowei Shi and Ming Yu,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Control for Branch-Line Coupler Design,” IEEE Microwave and Wireless Components Letters, Vol. 27, pp.123-125, Feb. 2018.
[3] I. Sakagami, M. Haga and T. Munehiro, “Reduced branch-line coupler using eight two-step stubs,” IEE Proceedings-Microwaves,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146, pp.455-460, Dec 1999.
[4] B. R. Heimer, Lu Fan and Kai Chang, “Uniplanar hybrid couplers using asymmetrical coplanar striplines,”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Vol. 45, pp.2234-2240, Dec. 1997.
[5] H. Ghali and T. Moselhy “Design of fractal rat-race coup1er,”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pp.324-326, June. 2004.
[6] J. Wang, B. -Z. Wang, Y. -X. Guo, L. c. Ong and S. Xiao “Compact slow-wave microstrip rat-race ring coupler,” Electronics Letters, pp.111-113, Feb. 2007.
[7] K. W. Eccleston and S. H. M. Ong “Compact Planar Microstripline Branch-Line and Rat-Race Coupl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 pp.2119-2125, Oct. 2003.
[8] G. C. Hock and K. Chakrabarty “Design of a 5.8 GHz unfolded Lange coupler on the FR4 substrate”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2005. APACE 2005.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pp.219-223, Dec. 2005.
[9] Konrad Janisz, Robert Smolarz, Artur Rydosz, Krzysztof Wincza and Slawomir Gruszczynski “Compensated 3-dB lange directional coupler in suspended microstrip technique” Applied Electromagnetics, Microwave, Antenna, Propagation, and EMC Technologies (MAPE), 2017 7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p.288-291, Oct. 2017.
[10] Stella Ifeoma Orakwue and Razali Ngah, T. A. Rahman, Hamza M. R. Al-Khafaji, “A steerable 28 GHz array antenna using branch line coupler,”Telematics and Future Generation Networks (TAFGEN), 2015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l. 16, pp. 76-78, May. 2015.
Claims (10)
- 一種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包含一基板及一覆設於該基板上的傳輸線組,該傳輸線組包含依序概呈矩形連接的一第一傳輸線、一第二傳輸線、一第三傳輸線、一第四傳輸線;該第一傳輸線包含一第一主段、一第一橫伸段、一自該第一主段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一延伸段及一自該第一主段另端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段;該第二傳輸線包含一第二主段及一支段;該第三傳輸線包含一第三主段、一第二橫伸段、一自該第三主段一端向外延伸的第三延伸段及一自該第三主段另端向外延伸的第四延伸段,該第四傳輸線包含一第四主段及一縱伸段;其中,該第一主段頂邊凹設有一供該第一橫伸段容置且使該第一橫伸段與該第一主段保持間隙的第一嵌置部;該第二主段近中央段部形成一連續凹凸起伏第一彎折部,該支段位於該第二主段外側緣並保持一間隙,該支段近中央段部形成一連續凹凸起伏並與該第一彎折部形狀對應並保持該間隙的第二彎折部;該第三主段底邊凹設有一供一第二橫伸段容置且使第二橫伸段與該第三主段保持間隙的第二嵌置部;該第四主段外側邊凹設有一供該第二縱伸段容置且使該第二縱伸段與該第四主段保持間隙的第三嵌置部;透過該第一橫伸段分別與該第一延伸段及該第二延伸段連接以及該第二橫伸段分別與該第三延伸段及該第四延伸段連接;或是透過該支段分別與該第二延伸段及該第三延伸段連接以及該縱伸段分別與該第四延伸段及該第一延伸段連接來決定輸出比例分配。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中,當該第一橫伸段一端與該第一延伸段連接及另端與該第二延伸段連接以及該第二橫 伸段一端與該第三延伸段連接及另端與該第四延伸段連接時,該輸出功率比例分配為2:1。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中,當該支段一端與該第二延伸段連接及另端與該第三延伸段連接以及該縱伸段一端與該第四延伸段連接及另端與該第一延伸段連接時,該輸出功率比例分配為1:2。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中,該第一延伸段包含一銜接在該第一主段一端的第一矩形段及位於該第一矩形段頂緣的第一梯形段;該第二延伸段包含一銜接在該第一主段另端的第二矩形段及位於該第二矩形段頂緣的第二梯形段;該第一橫伸段與該第一嵌置部皆呈長矩形狀,且該第一橫伸段的面積略小於該第一嵌置部而具該間隙,該第一延伸段及該第二延伸段的線寬皆為 W 2=3.1mm。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中,該第三延伸段包含一銜接在該第三主段一端的第三矩形段及位於該第三矩形段頂緣的第三梯形段;該第四延伸段包含一銜接在該第三主段另端的第四矩形段及位於該第四矩形段頂緣的第四梯形段;該第二橫伸段與該第二嵌置部皆呈長矩形狀,且該第二橫伸段的面積略小於該第二嵌置部而具該間隙,該第三延伸段及該第四延伸段的線寬皆為 W 2=3.1mm。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中,該縱伸段與該第三嵌置部皆呈長矩形狀,且該縱伸段的面積略小於該第三嵌置部而具該間隙。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中,該第二主段包含一銜接該第一傳輸線另端的第一縱線段及一銜接該第三傳輸線一端的第二縱線段;該第一彎折部包含一銜接該第一縱線段末端的第一橫線段、一銜接該第一橫線段末端的第三縱線段、一銜接該第三縱線段末端的第二橫線段、一銜接該第二橫線段末端的第四縱線段、一銜接該第四縱線段末端的第三橫線段、一銜接該第三縱線段末端的第五縱線段及一銜接該第五縱線段末端的第四橫線段;該支段之該第二彎折部包含一位於該第一縱線段外側緣並保持該間隙且其一端與該第一傳輸線另端底緣保持間隙的第六縱線段、一銜接該第六縱線段末端且位於該第一橫線段底側緣並保持該間隙的第五橫線段、一銜接該第五橫線段末端且位於該第三縱線段外側緣並保持該間隙的第七縱線段、一銜接該第七縱線段末端且位於該第二橫線段上側緣並保持該間隙的第六橫線段、一銜接該第六橫線段末端且位於該第四縱線段外側緣並保持該間隙的第八縱線段、一銜接該第八縱線段末端且位於該第三橫線段上側緣並保持該間隙的第七橫線段、一銜接該第七橫線段末端且位於該第五縱線段外側緣並保持該間隙的第九縱線段、一銜接該第九縱線段末端且位於該第四橫線段上側緣並保持該間隙的第八橫線段及一銜接該第八橫線段末端且位於該第二縱線段外側緣並保持該間隙且其末端與該第三傳輸線一端頂緣保持間隙的第十縱線段。
- 如請求項7所述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中,該第一縱線的長度為 W 4 =7.46mm,該第二縱線及該第六縱線的長度皆為 W 5 =7.48mm,該第三縱線及該第五縱線的長度皆為 W 6 =8.6mm,該第四縱線的長度為 W 8 =9.6mm,該第六縱線的長度為,該第七縱線及該第九縱線的長 度皆為 W 7 =6mm,該第八縱線的長度為 W 8 =9.6mm,該第十縱線的長度為 W 9 =8.6mm;該第五橫線段、該第六橫線段、該第七橫線段及該第八橫線段的長度皆為 L 5 =24mm,該第一橫線段、該第二橫線段、該第三橫線段及該第四橫線段的長度皆為 L 6 =23.4mm。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中,該第一傳輸線與該第三傳輸線的長度皆為 L 1=60.39mm;該第一主段與該第三主段的長度皆為 L 4 =46mm;該第一橫伸段與該第二橫伸段的長度皆為 L 7 =45mm,線寬皆為 W 10 =0.63mm;該縱伸段的長度為 W 11 =45mm,線寬皆為 L 8 =0.63mm。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其中,當輸出比例為2:1時,該第四主段的阻抗為Z 11=86.6Ω,電氣長度為θ=90°,該第一主段的阻抗為Z 21=61.23Ω,電氣長度為θ=90°;當輸出比例為1:2時,該第二主段、該第四主段的阻抗皆為Z 12=61.23Ω,電氣長度為θ=90°,該第一主段的阻抗為Z 22=86.6Ω,電氣長度皆為θ=90°,該第一橫伸段、該第二橫伸段的阻抗皆為Z 2B=209Ω,該縱伸段與該支段的阻抗皆為Z 1A=209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14298A TWI650781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114298A TWI650781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50781B TWI650781B (zh) | 2019-02-11 |
TW201946077A true TW201946077A (zh) | 2019-12-01 |
Family
ID=66213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14298A TWI650781B (zh) | 2018-04-26 | 2018-04-26 | 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65078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7952B (zh) * | 2020-01-22 | 2022-03-11 | 日商愛德萬測試股份有限公司 | 高頻功率分配器/合併器電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61612B2 (en) * | 2014-05-22 | 2016-10-04 | Globalfoundries Inc. | Reconfigurable rat race coupler |
TWI552426B (zh) * | 2015-04-10 | 2016-10-01 | Nat Univ Chin Yi Technology | Adjustable output power ratio compared to branch coupler |
-
2018
- 2018-04-26 TW TW107114298A patent/TWI650781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57952B (zh) * | 2020-01-22 | 2022-03-11 | 日商愛德萬測試股份有限公司 | 高頻功率分配器/合併器電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50781B (zh) | 2019-0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bbosh et al. | Design of compact directional couplers for UWB applications | |
JP5633698B2 (ja) | 導波路 | |
Chen et al. | Modified vertically installed planar couplers for ultrabroadband multisection quadrature hybrid | |
Khajepour et al. | Design of novel wideband reflective phase shifters with wide range of phase applications | |
TWI650781B (zh) | 可調適輸出功率比鼠圈式耦合器 | |
Moscoso-Martir et al. | High performance multi-section corrugated slot-coupled directional couplers | |
TWI633702B (zh) | 可調輸出功率之混合式枝幹耦合器 | |
TWI703819B (zh) | 雙頻轉換電路結構 | |
Wu et al. | Miniaturized broadband branch‐line coupler | |
CN202121048U (zh) | 功率分配器、电子器件、射频前端装置 | |
Jizat et al. | Miniaturize size of dual band branch‐line coupler by implementing reduced series arm of coupler with stub loaded | |
Suhaimi et al. | Miniaturized 4× 4 switched-beam Butler Matrix with bandwidth enhancement for 5G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13224494B (zh) | 基于微带-槽线耦合线的双频带功率不等分定向耦合器 | |
TWI712212B (zh) | 二階高穿透係數輸出功率比枝幹耦合器 | |
TWI633749B (zh) | 等長任意輸出功率比之混合式分支器 | |
Ali et al. | Branch line coupler using hybrid T‐model structure | |
Yoon et al. | Modified Wilkinson power divider using transmission lines for various terminated impedances and an arbitrary power ratio | |
TWI616023B (zh) | 固定傳輸線特性阻抗值任意輸出比枝幹耦合器 | |
TWI666820B (zh) | 具選擇輸出功率比之枝幹耦合器 | |
He et al. | A compact arbitrary power division coupler with nonstandard phase-difference | |
Chang et al. | Coplanar-waveguide tandem couplers with backside conductor | |
Kiehbadroudinezhad et al. | Analysis and design of different methods to reach optimum power in butler matrix | |
Abbosh et al. | An UWB planar out-of-phase power divider employing microstrip-slot and parallel stripline-microstrip transitions | |
Gatti et al. | A new wide-band six-port junction based on substrate integrated coaxial line (SICL) technology | |
Matar et al. | Rigorous analysis of a 26-ghz hybrid siw coupler with mode matching techniqu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