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5101A - 工作機械 - Google Patents

工作機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5101A
TW201945101A TW108114347A TW108114347A TW201945101A TW 201945101 A TW201945101 A TW 201945101A TW 108114347 A TW108114347 A TW 108114347A TW 108114347 A TW108114347 A TW 108114347A TW 201945101 A TW201945101 A TW 20194510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moving
side cover
support
use st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14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5878B (zh
Inventor
出野真敏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星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星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星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45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5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5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587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5/00Driving or feeding mechanisms; Control arrangements therefor
    • B23Q5/22Feeding members carrying tools or work
    • B23Q5/34Feeding other members supporting tools or work, e.g. saddles, tool-slides, through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 B23Q5/38Feeding other members supporting tools or work, e.g. saddles, tool-slides, through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feeding continuously
    • B23Q5/40Feeding other members supporting tools or work, e.g. saddles, tool-slides, through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feeding continuously by feed shaft, e.g. lead scre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1/00Accessories fitted to machine tool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or for cooling work;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achine tools
    • B23Q11/08Protective coverings for parts of machine tools; Splash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7/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turning-machines with a single working-spindle, e.g. controlled by cams; Equipment therefor; Features common to automatic and semi-automatic turning-machines with one or more working-spindles
    • B23B7/02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machines for turning of stock
    • B23B7/06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machines for turning of stock with sliding headst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2705/00Driving working spindles or feeding members carrying tools or work
    • B23Q2705/10Feeding members carrying tools or work
    • B23Q2705/102Feeding members carrying tools or work for lat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urning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 Supporting Of Heads In Record-Carrier Devices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提供一種可使切換移動體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之工作機械。
本發明之設置於移動體(10)之移動側蓋40於移動方向(D1)覆蓋進給裝置20之位置的ㄧ部分。支持側蓋50配置於移動方向(D1)上較移動側蓋40之第二移動範圍120側之端部41更靠第一移動範圍110側,於第一使用狀態ST1之情形時,以移動側蓋40於移動方向(D1)連續覆蓋進給裝置20之位置的ㄧ部分,於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於移動方向(D1)與移動側蓋40之間產生間隙CL1。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與移動側蓋40之一者即對方蓋可於移動方向(D1)滑動地安裝,於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於移動方向(D1)自對方蓋拉出之狀態下隱藏間隙CL1。

Description

工作機械
本發明係關於使移動體相對於支持體移動而加工工件之工作機械。
作為工作機械,已知有將可滑動地支持工件之導套設置於主軸前方之主軸移動型車床。使設有主軸之主軸台向主軸中心線方向移動之驅動機構具備例如具有沿主軸中心線之螺桿軸與螺母之滾珠螺桿、導軌與引導構件等可滑動之引導構造、及旋轉驅動螺桿軸之伺服馬達。為保護滾珠螺桿或提高安全性,又,為防止工件之切屑附著於滾珠螺桿等,例如將覆蓋滾珠螺桿之蓋設置於主軸台。
專利文獻1所示之主軸移動型車床具備螺入固定於主軸台之第1前蓋、導套使用時螺入固定於可旋轉地支持進給機構之前端部之前端支持部之第二前蓋、及螺入固定於主軸台之後蓋。藉此,位於主軸台前側之進給機構由第一前蓋與第二前蓋覆蓋。於主軸中心線方向,導套不使用時主軸台之移動範圍較導套使用時主軸台之移動範圍更靠前側。因此,將第二前蓋於導套不使用時自前端支持部卸下,螺入固定於可旋轉地支持進給機構之後端部之後端支持部。藉此,第二前蓋作為覆蓋位於主軸台後側之進給機構之一部分之共用蓋發揮功能,位於主軸台後側之進給機構由後蓋與第二前蓋覆蓋。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13664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自使用導套之狀態切換成不使用導套之狀態之情形時,需要自前端支持部取下螺絲卸下第二前蓋,並藉由螺絲對後端支持部安裝該第二前蓋。自不使用導套之狀態切換成使用導套之狀態之情形時,需要自後端支持部取下螺絲卸下第二前蓋,並藉由螺絲對前端支持部安裝該第二前蓋。
若可使切換使用導套之狀態與不使用導套之狀態之作業減輕化,則便利性提高。
以上之便利性不限定於主軸移動型車床,廣泛考慮用於使第一使用狀態與第二使用狀態下移動範圍不同之移動體移動而加工工件之工作機械。
本發明係揭示可使切換移動體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之工作機械者。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具有如下態樣:其係具備:進給裝置,其設置於支持體,具有沿移動體之移動方向設置之支持側匹配部;及
移動側匹配部,其設置於上述移動體且相對於上述支持側匹配部可向上述移動方向移動地嵌合;且
於第一使用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移動體於第一移動範圍內向上述移動方向移動而加工工件,於第二使用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移動體於不同於上述第一移動範圍之第二移動範圍內向上述移動方向移動而加工工件;且該工作機械具備:
移動側蓋,其設置於上述移動體,於上述移動方向覆蓋上述進給裝置之位置的ㄧ部分;
支持側蓋,其配置於上述移動方向上較上述移動側蓋之上述第二移動範圍側之端部更靠上述第一移動範圍側,於上述第一使用狀態之情形時,以上述移動側蓋於上述移動方向連續覆蓋上述進給裝置之位置的ㄧ部分,於上述第二使用狀態之情形時,於上述移動方向與上述移動側蓋之間產生間隙;及
滑動蓋,其相對於該支持側蓋與上述移動側蓋之一者即對方蓋可於上述移動方向滑動地安裝,於上述第二使用狀態之情形時,於上述移動方向自上述對方蓋拉出之狀態下隱藏上述間隙。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使切換移動體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之工作機械。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當然,以下之實施形態僅為例示本發明者,實施形態所示之所有特徵並非必須為發明之解決方式。
(1)本發明所含技術之概要:
首先,參照圖1~9所示之例,說明本發明所含之技術概要。另,本申請案之圖係示意性顯示例子之圖,有該等圖所示之各方向之放大率不同之情況,有各圖不一致之情況。當然,本技術之各要件不限定於符號所示之具體例。
[態樣1]
本技術之一態樣之工作機械(例如車床1)作為基本要件,具備:進給裝置20,其設置於支持體(例如基台2)且具有沿移動體(例如主軸台10)之移動方向(例如主軸中心線方向D1)設置之支持側匹配部(例如螺桿軸23);及移動側匹配部(例如螺母24),其設置於上述移動體(10)且相對於上述支持側匹配部(23)可向上述移動方向(D1)移動地嵌合。工作機械(1)於第一使用狀態ST1(例如使用導套32之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移動體(10)於第一移動範圍110內向上述移動方向(D1)移動而加工工件W1,於第二使用狀態ST2(例如不使用導套32之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移動體(10)於不同於上述第一移動範圍110之第二移動範圍120內向上述移動方向(D1)移動而加工工件W1。此處,移動體(10)之移動範圍(110,120)表示以移動體之特定部位為基準,該特定部位移動之範圍,不包含移動體本身之主軸中心線方向之長度。為方便圖示,圖1~4中,以相當於螺母24之前端之位置為基準而顯示移動體(10)之移動範圍(110,120),圖7中,以相當於移動側蓋40前側之端部41之位置為基準而顯示移動體(10)之移動範圍(110,120)。
工作機械(1)進而具備移動側蓋40、支持側蓋50及滑動蓋60。上述移動側蓋40設置於上述移動體(10),於上述移動方向(D1)覆蓋上述進給裝置20之位置的ㄧ部分。上述支持側蓋50配置於上述移動方向(D1)上較上述移動側蓋40之上述第二移動範圍120側(例如前側)之端部41更靠上述第一移動範圍110側(例如後側),於上述第一使用狀態ST1之情形時,以上述移動側蓋40於上述移動方向(D1)連續覆蓋上述進給裝置20之位置的ㄧ部分。於上述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於上述移動方向(D1),於上述支持側蓋50與上述移動側蓋40之間產生間隙CL1。上述滑動蓋60相對於上述支持側蓋50與上述移動側蓋40之一者即對方蓋(圖7中為支持側蓋50),可於上述移動方向(D1)滑動地安裝,於上述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於上述移動方向(D1)自上述對方蓋拉出之狀態下隱藏上述間隙CL1。
於上述態樣1中,於移動方向(D1)上較移動側蓋40之第二移動範圍120側之端部41更靠第一移動範圍110側,配置有支持側蓋50。使移動體(10)於第一移動範圍110內向移動方向(D1)移動而加工工件W1之第一使用狀態ST1之情形時,支持側蓋50與移動側蓋40於移動方向(D1)連續覆蓋進給裝置20之位置的ㄧ部分。使移動體(10)於第二移動範圍120內向移動方向(D1)移動而加工工件W1之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於移動方向(D1),於支持側蓋50與移動側蓋40之間產生間隙CL1。若自支持側蓋50與移動側蓋40之一者即對方蓋於移動方向(D1)拉出滑動蓋60,則上述間隙CL1被隱藏。藉此,支持側蓋50、滑動蓋60及移動側蓋40於移動方向(D1)連續覆蓋進給裝置20之一部分。
藉由以上,抑制工件W1之切削粉附著於進給裝置20,保護進給裝置20,安全性亦提高。又,藉由具有滑動蓋60,支持側蓋50或移動側蓋40於移動方向(D1)較短即可,可於移動方向(D1)上縮短機械尺寸。
再者,自第一使用狀態ST1切換成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只要進行使滑動蓋60自對方蓋滑動而拉出之簡單作業即可。自第二使用狀態ST2切換成第一使用狀態ST1之情形時,只要進行使滑動蓋60滑動至對方蓋並重疊之簡單作業即可。因此,本態樣可提供一種使切換移動體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之工作機械。
此處,移動體包含主軸台、刀具台等。主軸台包含進行正面加工之正面主軸台、進行背面加工之背面主軸台等。支持體可為工作機械本身之基台,亦可為可相對於該基台移動地設置之工作台。
支持側匹配部可為安裝於支持體之其他構件,亦可為與支持體一體形成之部位。
移動側匹配部可為安裝於移動體之其他構件,亦可為與移動體一體形成之部位。
支持側匹配部與移動側匹配部之組合包含用以將移動體向移動方向進給之進給機構、用以將移動體向移動方向引導之引導機構等,具體而言,包含螺桿軸與螺母之組合、導軌與引導構件之組合、楔形槽與楔子之組合等。
蓋覆蓋進給裝置之位置的ㄧ部分,包含蓋直接覆蓋進給裝置、及蓋介隔其他構件(例如其他蓋)間接覆蓋進給裝置之兩者。此處,覆蓋進給裝置之位置的ㄧ部分,意指覆蓋設有進給裝置之一部分區域。例如,如圖1~5所示,蓋配置於進給裝置之上側之情形時,蓋覆蓋進給裝置之位置的ㄧ部分,意指於俯視時蓋與設有進給裝置之一部分區域重疊。
支持側蓋可設置於驅動進給機構之驅動部,亦可設置於支持體。又,支持側蓋亦可為馬達本身之外裝。
於移動體設置移動側蓋,包含可相對於設置對象裝卸地安裝移動側蓋、於設置於移動體之金屬件等零件安裝移動側蓋、無法相對於移動體分離地形成移動側蓋等。
於驅動部或支持體等設置對象設置支持側蓋,包含可相對於設置對象裝卸地安裝支持側蓋、於設置於設置對象之金屬件等零件安裝支持側蓋、無法相對於設置對象分離地形成支持側蓋等。
另,上述附言於以下態樣中亦適用。
[態樣2]
如圖1~4等所例示,上述對方蓋可為上述支持側蓋50。該態樣由於滑動蓋不與移動物一起移動,故可使滑動蓋安裝於對方蓋之構造輕量化,且由於移動物之重量不增加,故可減小移動物之驅動能量。
[態樣3]
如圖7等所例示,本工作機械(1)亦可具有:定位構造130,其於上述滑動蓋60相對於上述對方蓋向上述移動方向(D1)滑動時,將該滑動蓋60定位於匹配上述第一使用狀態ST1與上述第二使用狀態ST2之一者之位置。該態樣可提供一種使切換移動體之移動範圍之作業進而減輕化之工作機械。
[態樣4]
如圖1~4等所例示,上述移動體(10)亦可具有以沿上述移動方向(D1)之主軸中心線AX1為中心可與上述工件W1一起旋轉之主軸12。本工作機械(1)亦可進而具備:支持台30,其可裝卸地設有於上述主軸12之前方可滑動地支持上述工件W1之導套32。上述第一使用狀態ST1可為上述導套32安裝於上述支持台30之狀態。上述第二使用狀態ST2可為自上述支持台30卸下上述導套32之狀態。上述第二移動範圍120可較上述第一移動範圍110更靠近上述支持台30。本態樣可使切換使用導套之狀態與不使用導套之狀態之作業減輕化。
(2)工作機械之構成之具體例:
圖1~4係局部剖視並示意性顯示主軸移動型NC(Numerical Control:數值控制)車床1之構成作為工作機械之例。圖1顯示於支持台30安裝有導套32之狀態(第一使用狀態ST1之例)之情形時,主軸台10在最後退狀態之車床1之主要部分,以二點鏈線表示主軸台10在最前進狀態之主軸12之位置。圖2顯示於支持台30安裝有導套32之狀態之情形時,主軸台10在最前進狀態之車床1之主要部分。圖3顯示將導套32自支持台30卸下之狀態(第二使用狀態ST2之例)之情形時,主軸台10在最後退狀態之車床1之主要部分。圖4顯示將導套32自支持台30卸下之狀態之情形時,主軸台10在最前進狀態之車床1之主要部分。圖1~4中,為易於理解地顯示,省略蓋50、60之延伸部50c、60c之圖示。又,符號AX1表示主軸中心線,符號D1表示水平方向即主軸中心線方向(移動方向之例),符號S1表示主軸中心線方向D1之前側,符號S2表示主軸中心線方向D1之後側,符號D2表示與主軸中心線方向D1正交之徑向。當然,圖1~4僅為顯示用以說明本技術之例,並非限定本技術。又,各部之位置關係之說明僅為例示。因此,將前後方向變更為鉛直方向或傾斜方向,或將旋轉方向變更為反方向等,亦包含於本技術。又,方向或位置等相同不限定於嚴格一致,包含因誤差而自嚴格一致偏離。
又,圖5自主軸中心線方向D1之後側S2示意性例示車床1之主要部分。此處,X軸方向與Y軸方向包含於徑向D2,X軸方向表示與主軸中心線方向D1正交之水平方向,Y軸方向表示與主軸中心線方向D1正交之鉛直方向。於圖5之下部放大顯示支持側蓋50與滑動蓋60。圖6示意性例示移動側蓋40、支持側蓋50及滑動蓋60。
另,雖未圖示,但亦可於主軸台10之前側配置覆蓋進給裝置20之蓋。
圖1~5所示之車床1具備基台2(支持體之例)、控制部8、主軸台10(移動體之例)、進給裝置20、導套支持台30、刀具台35、蓋40、50、60等。基台2亦稱為底座或工作台等,構成支持上述各部10、20、30等之基座部分。基台2、主軸台10、支持台30、刀具台35及工具T1之主要部例如可由金屬形成。控制部8具有例如記憶有NC程式之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記憶有用以解釋並執行NC程式之解釋執行程式之ROM(Read 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執行解釋執行程式之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計時器電路、介面等。控制部8遵循NC程式而控制各部10、20、30、35等之動作。
設置於主軸台10之主軸12可釋放地固持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插入之圓柱狀(棒狀)之工件W1,以沿工件W1之長邊方向之主軸中心線AX1為中心使工件W1旋轉。於主軸台10,固定有滾珠螺桿22所含之螺母24(移動側匹配部之例)、及使長邊方向朝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之一對引導構件27(參照圖5)。設有主軸12之主軸台10可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移動。
進給裝置20具有可數值控制之伺服馬達21、沿主軸中心線方向D1之螺桿軸23(支持側匹配部之例)、及圖5所示之一對導軌28,且設置於基台2上。
各導軌28使長邊方向朝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而安裝於基台2。於各導軌28,可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滑動地嵌合有固定於主軸台10之引導構件27。即,以引導構件27與導軌28構成之組合有2組,該等組合設置於X軸方向上隔著螺桿軸23之位置。另,亦可於基台2安裝引導構件,於主軸台10安裝導軌。
螺桿軸23之前端部23a對於設置於基台2上之前端支持構件25以螺桿軸23之中心線為中心可旋轉地支持。螺桿軸23之後端部23b經由未圖示之聯結器連接於馬達21。於螺桿軸23,經由滾珠(未圖示)可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移動地嵌合有螺母24。滾珠螺桿22係螺桿軸23與螺母24經由滾珠作動之機械零件,藉由螺桿軸23以主軸中心線AX1為中心旋轉,而使螺母24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移動。馬達21遵循來自控制部8之指令,將螺桿軸23旋轉驅動。藉此,主軸台10與螺母24一起沿一對導軌28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移動。
如圖1、2所示,安裝於支持台30之導套32配置於主軸12之前方,可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滑動地支持貫通主軸12之長條狀工件W1,與主軸12同步以主軸中心線AX1為中心旋轉驅動。導套32於支持台30相對於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貫通之貫通孔可裝卸地設置。藉由具有導套,抑制細長工件W1之彎曲而進行高精度加工。導套使用時,以主軸12於較導套32更後側之第一移動範圍110內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移動之方式,驅動主軸台10。如上述般,圖1~4中,為方便圖示,以相當於螺母24之前端之位置為基準而顯示主軸台10之移動範圍110、120。另一方面,若使用導套32,則工件W1之剩餘材料變長。又,由於導套32支持工件W1之外周,故無法使暫時加工之工件W1後退至導套內進行加工。因此,如圖3、4所示,自支持台30卸下導套32,與導套使用時相比,可使主軸12於成為前側S1之第二移動範圍120內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移動而加工工件W1。
另,可應用本技術之導套不限定於如本具體例般可旋轉之導套,亦可為不旋轉之固定型導套。
刀具台35於支持台30之前側可向X軸方向及Y軸方向移動地被支持。於刀具台35安裝有複數個工具T1。工具T1包含無法旋轉地固定之切削刀等固定工具、及如旋轉鉆頭般旋轉之旋轉工具之兩者。導套使用時,藉由工具T1加工自導套32向前側突出之工件W1。導套不使用時,藉由工具T1加工自主軸12向前側突出之工件W1。
對於刀具台35,可使用轉塔刀具台、梳型刀具台等。
蓋40、50、60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自螺母24連續覆蓋位於後側之進給裝置20。以蓋40、50、60覆蓋之對象之進給裝置20係馬達21與螺桿軸23,直接或間接安裝於基台2。
移動側蓋40固定於主軸台10,可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覆蓋包含螺桿軸23之進給裝置20之一部分。於圖6之上段例示移動側蓋40之立體圖。移動側蓋40具有大致水平配置之基部40b、及自前側之端部41向上方延伸之彎折部40d。亦可如後述之蓋50、60,自基部40b之X軸方向之兩端部分別向下方延伸之延伸部形成於移動側蓋40,該延伸部配置於蓋50、60之延伸部50c、60c之外側。於彎折部40d,形成有複數個用以使螺絲SC1不螺合地通過之插通孔43。當然,使螺絲SC1通過之部位不限定於2個部位,可為1個部位,亦可為3個部位以上。於主軸台10之背面部,形成有與各螺絲SC1螺合之螺紋孔。若將穿過各插通孔43之螺絲SC1與主軸台10之螺紋孔螺合,則可於主軸台10之背面部安裝移動側蓋40。
支持側蓋50固定於馬達21上,配置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上較移動側蓋40之前側之端部41更後側。於圖6之下段例示支持側蓋50之立體圖。支持側蓋50具有大致水平配置之基部50b、及自該基部50b之X軸方向之兩端部分別向下方延伸之延伸部50c。藉由基部50b與延伸部50c,於支持側蓋50,長邊方向朝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地形成有下側開口之槽50a。藉由具有延伸部50c,抑制切削粉自X軸方向進入進給裝置20。
於基部50b形成有與各螺絲SC2螺合之螺紋孔53。螺絲SC2係將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可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滑動地固定之固定機構。如圖6所示,於基部50b,匹配滑動蓋60之2條長孔63,於前側之端部51附近配置有2個螺紋孔53、及自該等螺紋孔53向後側S2隔開特定間隔之2個螺紋孔53。當然,螺紋孔53之數量不限定於4個,可為3個以下,亦可為5個以上。
滑動蓋60以相對於對方蓋之例即支持側蓋50不脫落之方式,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可滑動地安裝。於圖6之中段例示滑動蓋60之立體圖。滑動蓋60具有大致水平配置之基部60b、自該基部60b之X軸方向之兩端部分別向下方延伸之延伸部60c、及自基部60b之前側之端部61向上方延伸之彎折部60d。藉由基部60b與延伸部60c,於滑動蓋60,長邊方向朝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地形成有下側開口之槽60a。藉由具有延伸部60c,抑制切削粉自X軸方向進入進給裝置20。
於基部60b,形成有2條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排列之使2根螺絲SC2不螺合地通過之長孔63。各長孔63之寬度,即X軸方向之長度較螺絲SC2之螺紋脊之直徑稍長。因此,長孔63係如可於使螺絲SC2通過之狀態下改變主軸中心線方向D1之螺絲SC2之位置般之形狀。各長孔63配置於俯視時相對於支持側蓋50與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排列2個之螺紋孔53重疊之位置。藉由與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排列2個之螺紋孔53螺合之螺絲SC2始終穿過各長孔63,滑動蓋60不自支持側蓋50分離,且,可相對於支持側蓋50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滑動。當然,長孔63之數量不限定於2條,可為1條,亦可為3條以上。
圖7係俯視並示意性例示蓋40、50、60之位置關係。圖7中,於長孔63之位置剖視螺絲SC2。本具體例中,於蓋40、50、60之下側配置有進給裝置20(圖7中未圖示),故圖7所示之俯視圖中,進給裝置20位於蓋40、50、60之背後。如上述般,圖7中,為方便圖示,以相當於移動側蓋40前側之端部41之位置為基準,顯示主軸台10之移動範圍110、120。
如圖7之上半部分所示,使用導套32之第一使用狀態ST1之情形時,於前側之螺絲SC2與各長孔63之前端63a碰撞之位置,滑動蓋60螺入固定於支持側蓋50。滑動蓋60中具有前端63a之長孔63、支持側蓋50前側之螺紋孔53(參照圖6)、及與前側之螺紋孔53螺合之螺絲SC2構成將滑動蓋60定位於匹配第一使用狀態ST1之位置之定位構造131。於圖7之上半部分,上側顯示主軸台10位於最後退位置之情形之移動側蓋40之位置,下側顯示主軸台10位於最前進位置之情形之移動側蓋40之位置。
如圖7之下半部分所示,不使用導套32之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於後側之螺絲SC2與各長孔63之後端63b碰撞之位置,滑動蓋60螺入固定於支持側蓋50。滑動蓋60中具有後端63b之長孔63、支持側蓋50後側之螺紋孔53(參照圖6)、及與後側之螺紋孔53螺合之螺絲SC2構成將滑動蓋60定位於匹配第二使用狀態ST2之位置之定位構造132。於圖7之下半部分,上側顯示主軸台10位於最後退位置之情形之移動側蓋40之位置,下側顯示主軸台10位於最前進位置之情形之移動側蓋40之位置。
另,將定位構造131、132總稱為定位構造130。
首先,說明使用導套32加工工件W1之第一使用狀態ST1之蓋40、50、60之位置關係。
圖7之上半部分所示之例中,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支持側蓋50前側之端部51與滑動蓋60前側之端部61之位置一致,支持側蓋50後側之端部52與滑動蓋60後側之端部62之位置一致。兩個蓋50、60之位置關係不限定於此,只要於兩個蓋50、60有重疊,則前側之端部51、61之位置亦可不同,後側之端部52、62之位置亦可不同。由於未將滑動蓋60自支持側蓋50向前側拉出,故如圖1所示,滑動蓋60前側之端部61不與主軸台10干涉。
移動側蓋40於導套使用時,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如圖1、2所示,與主軸台10一起於第一移動範圍110內移動。圖7中,以移動側蓋40前側之端部41為基準,顯示第一移動範圍110之後退端112及前進端111。即使移動側蓋40於第一移動範圍110內移動,支持側蓋50亦始終位於較移動側蓋40前側之端部41更後側。又,即使移動側蓋40位於前進端111,移動側蓋40後側之端部42亦不會較支持側蓋50前側之端部51更前側。因此,使用導套32之第一使用狀態ST1之情形時,兩個蓋40、50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連續覆蓋進給裝置20之一部分。
不使用導套32之情形時,將導套32自支持台30之貫通孔卸下,如圖3、4所示,成為使主軸台10前進且使主軸12穿過支持台30之貫通孔之狀態。因此,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於支持側蓋50前側之端部51與移動側蓋40後側之端部42之間產生間隙CL1。由於主軸台10後退時與支持側蓋50前側之端部51干涉(參照圖1),故無法將支持側蓋50前側之端部51向前側延伸。當然,若將移動側蓋40後側之端部42向後側S2延伸,則可使間隙CL1消失,但圖1、2所示之導套使用時,需要以移動側蓋40後側之端部42不與外裝3干涉之方式,將外裝3向後側S2移動。此種情況下,導致主軸中心線方向D1上機械大型化。
本具體例中,藉由將安裝於支持側蓋50之滑動蓋60向前側S1拉出,而隱藏蓋40、50間之間隙CL1。
以下,說明不使用導套32加工工件W1之第二使用狀態ST2之蓋40、50、60之位置關係。
圖7之下半部分所示之例中,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滑動蓋60前側之端部61位於較支持側蓋50前側之端部51更前側,滑動蓋60後側之端部62位於支持側蓋50之前側之端部51與後側之端部52之間。因此,支持側蓋50及自支持側蓋50向前側拉出之滑動蓋60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連續覆蓋進給裝置20之一部分。自支持側蓋50拉出之部分之滑動蓋60處於覆蓋位於支持側蓋50與移動側蓋40間之部分之進給裝置20之位置。
移動側蓋40於導套不使用時,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如圖3、4所示,與主軸台10一起於較第一移動範圍110更前側之第二移動範圍120內移動。圖7中,以移動側蓋40前側之端部41為基準,顯示第二移動範圍120之後退端122及前進端121。即使主軸台10後退,如圖3所示,滑動蓋60前側之端部61亦不與主軸台10干涉。即使移動側蓋40位於前進端121,移動側蓋40後側之端部42亦不會較滑動蓋60前側之端部61更前側。因此,不使用導套32之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自支持側蓋50向前側拉出之滑動蓋60隱藏支持側蓋50與移動側蓋40間之間隙CL1。藉此,蓋40、50、60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連續覆蓋進給裝置20之一部分。
(3)切換工作機械之使用狀態之方法之具體例:
接著,對切換使用或不使用導套之方法進行說明。
使用導套32時,作業者如圖1、2所示,進行於支持台30安裝導套32之作業。又,作業者將螺合於支持側蓋50之4根螺絲SC2擰鬆,使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向後側S2滑動。若長孔63之前端63a與前側之螺絲SC2碰撞,則滑動蓋60與匹配使用導套32之第一使用狀態ST1之位置一致。於如此般定位滑動蓋60之狀態下,作業者只要進行將螺合於支持側蓋50之4根螺絲SC2緊固之作業即可。當然,無需為進行該作業而自支持側蓋50卸下滑動蓋60。
自使用導套32之第一使用狀態ST1切換成不使用導套32之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作業者如圖3、4所示,進行將導套32自支持台30卸下之作業。又,作業者將螺合於支持側蓋50之4根螺絲SC2擰鬆,使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向前側S1滑動。若長孔63之後端63b與後側之螺絲SC2碰撞,則滑動蓋60與匹配不使用導套32之第二使用狀態ST2之位置一致。於如此般定位滑動蓋60之狀態下,作業者只要進行將螺合於支持側蓋50之4根螺絲SC2緊固之作業即可。當然,無需為進行該作業而自支持側蓋50卸下滑動蓋60。
(4)具體例之工作機械之作用及效果:
如上述般,使主軸台10於第一移動範圍110內移動而加工工件W1之第一使用狀態ST1之情形時,只要使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向後側S2滑動而固定即可。藉此,導套使用時,位於螺母24後側之部分進給裝置20由支持側蓋50與移動側蓋40連續覆蓋。使主軸台10於第二移動範圍120內移動而加工工件W1之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只要使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向前側S1滑動而拉出並固定即可。藉此,導套不使用時,自支持側蓋50向前側拉出之滑動蓋60隱藏支持側蓋50與移動側蓋40間之間隙CL1。因此,位於螺母24後側之部分進給裝置20由支持側蓋50、滑動蓋60及移動側蓋40連續覆蓋。
藉由以上,抑制工件W1之切削粉附著於位於螺母24後側之部分進給裝置20,保護進給裝置20,安全性亦提高。又,藉由具有可根據使用狀態ST1、ST2改變相對於支持側蓋50之滑動位置之滑動蓋60,支持側蓋50或移動側蓋40只要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較短即可。因此,本具體例可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縮短機械尺寸。
再者,自使用導套32之第一使用狀態ST1切換成不使用導套32之第二使用狀態ST2之情形時,只要進行使滑動蓋60自支持側蓋50滑動而拉出之簡單作業即可。自不使用導套32之第二使用狀態ST2切換成使用導套32之第一使用狀態ST1之情形時,只要進行使滑動蓋60滑動而與支持側蓋50重疊之簡單作業即可。任一情形時,皆無需進行將滑動蓋60自支持側蓋50卸下或於支持側蓋50安裝滑動蓋60之繁雜作業。因此,本具體例可使切換主軸台10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
此外,於兩個蓋50、60,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具有將滑動蓋60定位於匹配第一使用狀態ST1之位置之定位構造131、及將滑動蓋60定位於匹配第二使用狀態ST2之位置之定位構造132。因此,切換第一使用狀態ST1與第二使用狀態ST2時,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之定位較容易,該方面亦可使切換主軸台10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
(5)變化例:
本發明考慮各種變化例。
例如,上述具體例中,滑動蓋60具有長孔63,支持側蓋50具有螺合於螺絲SC2之螺紋孔53,但亦可為支持側蓋50具有長孔,滑動蓋60具有螺合於螺絲SC2之螺紋孔。該情形時,只要使螺絲SC2自支持側蓋50側穿過長孔與滑動蓋60之螺紋孔螺合,即可藉由擰鬆螺絲SC2而相對於支持側蓋50使滑動蓋60不卸下地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滑動。因此,減輕切換主軸台之移動範圍之作業。
上述具體例中,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之上表面可滑動地安裝,但滑動蓋60亦可相對於支持側蓋50之下表面可滑動地安裝。
上述具體例中,支持側蓋50為滑動蓋60之對方蓋,但亦可為移動側蓋為滑動蓋之對方蓋。該情形時,由於滑動蓋與主軸台一起移動,故移動物之重量增加,但可獲得使切換主軸台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之效果。
上述具體例中,由蓋40、50、60覆蓋主軸台10後側之進給裝置20,但亦可由蓋覆蓋主軸台10前側之進給裝置20。例如,可藉由於主軸台10之前側安裝移動側蓋,於前端支持構件25安裝支持側蓋,且相對於該支持側蓋於主軸中心線方向D1可滑動地安裝滑動蓋,而由蓋覆蓋主軸台10前側之進給裝置20。
由蓋覆蓋之進給裝置不限定於利用滾珠螺桿之進給裝置,亦可為利用線性馬達之進給裝置、利用齒條齒輪之進給裝置等。又,對於將移動體相對於支持體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引導之部位,亦可應用本技術。例如,即使於覆蓋圖5所示之導軌28(進給裝置之一部分)之情形時,亦可將移動側蓋設置於主軸台10,將可滑動地安裝滑動蓋之支持側蓋設置於基台2。該情形時,於第一使用狀態ST1下藉由支持側蓋與移動側蓋連續覆蓋導軌28之位置的ㄧ部分,於第二使用狀態ST2下藉由支持側蓋、滑動蓋及移動側蓋連續覆蓋導軌28之一部分。
移動體不限定於主軸台,亦可為刀具台等。例如,刀具台使用於正面加工之第一使用狀態與使用於背面加工之第二使用狀態下移動範圍不同之情形時,可應用本技術。該情形時,於第一使用狀態下藉由支持側蓋與移動側蓋連續覆蓋進給裝置之位置的ㄧ部分,於第二使用狀態下藉由支持側蓋、滑動蓋及移動側蓋連續覆蓋進給裝置之一部分。
當然,本技術亦可應用於車床以外之工作機械。
如圖8A~8C所例示,考慮長孔63與螺絲SC2之組合之各種例。另,對與上述具體例中說明之部分類似之部分標註相同符號。
圖8A顯示將穿過各長孔63之螺絲SC2設為1根之例。於支持側蓋50,形成有螺合於螺絲SC2之螺紋孔。即使螺絲SC2為2根,亦可藉由使螺絲SC2與長孔之前端63a碰撞而將滑動蓋60精度良好地定位於匹配第一使用狀態之位置,可藉由使螺絲SC2與長孔之後端63b碰撞而將滑動蓋60精度良好地定位於匹配第二使用狀態之位置。
圖8B顯示將長孔63設為1條之例。於支持側蓋50,形成有螺合於各螺絲SC2之螺紋孔。即使長孔63為1條,亦可藉由具有2根螺絲SC2,而將滑動蓋60精度良好地定位於匹配第一使用狀態或第二使用狀態之位置。
圖8C顯示於滑動蓋60之延伸部60c形成長孔63,於支持側蓋50之延伸部50c形成螺合於各螺絲SC2之螺紋孔之例。即便如此,亦可將滑動蓋60精度良好地定位於匹配第一使用狀態或第二使用狀態之位置。
當然,圖8A~8C中,亦可為支持側蓋50具有長孔,滑動蓋60具有螺合於螺絲SC2之螺紋孔。
又,如圖9A、9B所例示,即使無長孔63亦可相對於對方蓋可滑動地安裝。另,對與上述具體例中說明之部分類似之部分標註相同符號。
圖9A例示不具有螺紋孔53之支持側蓋50、以及具有螺紋孔64及一對支承部60e之滑動蓋60。於滑動蓋60未形成長孔,而形成與各螺絲SC2螺合之螺紋孔64,一對支承部60e自延伸部60c之前端向X軸方向上互相靠近之方向延伸。各螺紋孔64始終與螺絲SC2螺合,若朝緊固方向轉動則將支持側蓋50之基部50b向延伸部50c之延伸方向按壓。藉由螺絲SC2向延伸方向按壓之支持側蓋50之延伸部50c之前端與各支承部60e碰撞。
使用導套32時,作業者只要進行將螺合於滑動蓋60之各螺絲SC2擰鬆,使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向後側S2滑動至匹配第一使用狀態ST1之位置,並緊固各螺絲SC2之作業即可。不使用導套32時,作業者只要進行將螺合於滑動蓋60之各螺絲SC2擰鬆,使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向前側S1滑動至匹配第二使用狀態ST2之位置,並緊固各螺絲SC2之作業即可。無需為進行該等作業而自支持側蓋50卸下滑動蓋60。雖於圖9A未顯示定位構造130,但例如可藉由於支持側蓋50形成凹部,將可滑動地嵌合於該凹部之凸部形成於滑動蓋60,而設置定位構造130。當然,即使無定位構造130,亦可獲得使切換主軸台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之效果。
圖9B顯示藉由夾持構件70將滑動蓋60固定於支持側蓋50之例。未於滑動蓋60形成長孔,未於支持側蓋50形成螺紋孔。圖9B所示之例中,顯示於支持側蓋50之延伸部50c與滑動蓋60之延伸部60c之組合之各者安裝有夾持構件70。各夾持構件70藉由將於X軸方向互相推壓延伸部50c、60c彼此之力施加於延伸部50c、60c,而將滑動蓋60固定於支持側蓋50。又,由於將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可滑動地固定,故亦可將各夾持構件70之一端進入之槽50g形成於支持側蓋50之延伸部50c,將各夾持構件70之另一端進入之槽60g形成於滑動蓋60之延伸部60c。此處,支持側蓋50之槽50g相對於支持側蓋50之延伸部50c之內側面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延伸,滑動蓋60之槽60g相對於滑動蓋60之延伸部60c之外側面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延伸。藉此,即使不卸下夾持構件70,亦可藉由對滑動蓋60施加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之力,而使滑動蓋60相對於支持側蓋50滑動。若不對滑動蓋60施加向主軸中心線方向D1之力,則藉由來自夾持構件70之推壓力,以滑動蓋60不相對於支持側蓋50移動之方式保持。
雖於圖9B未顯示定位構造130,但例如可由槽50g、60g之端部與夾持構件70構成定位構造130。當然,即使無定位構造130,亦可獲得使切換主軸台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之效果。
(6)總結:
如以上說明,根據本發明,可藉由各種態樣,提供使切換移動體之移動範圍之作業減輕化之工作機械等之技術。當然,藉由僅包含獨立技術方案相關之構成要件之技術,亦可獲得上述基本作用、效果。
又,亦可實施將上述例中揭示之各構成相互置換或變更組合之構成、將周知技術及上述例中揭示之各構成相互置換或變更組合之構成等。本發明亦包含該等構成等。
1‧‧‧車床(工作機械之例)
2‧‧‧基台(支持體之例)
3‧‧‧外裝
8‧‧‧控制部
10‧‧‧主軸台(移動體之例)
12‧‧‧主軸
20‧‧‧進給裝置
21‧‧‧馬達
22‧‧‧滾珠螺桿
23‧‧‧螺桿軸(支持側匹配部之例)
23a‧‧‧前端部
23b‧‧‧後端部
24‧‧‧螺母(移動側匹配部之例)
25‧‧‧前端支持構件
27‧‧‧引導構件
28‧‧‧導軌
30‧‧‧支持台
32‧‧‧導套
35‧‧‧刀具台
40‧‧‧移動側蓋
40b‧‧‧基部
40d‧‧‧彎折部
41‧‧‧端部
42‧‧‧端部
43‧‧‧插通孔
50‧‧‧支持側蓋
50a‧‧‧槽
50b‧‧‧基部
50c‧‧‧延伸部
50g‧‧‧槽
51‧‧‧端部
52‧‧‧端部
53‧‧‧螺紋孔
60‧‧‧滑動蓋
60a‧‧‧槽
60b‧‧‧基部
60c‧‧‧延伸部
60d‧‧‧彎折部
60e‧‧‧支承部
60g‧‧‧槽
61‧‧‧端部
62‧‧‧端部
63‧‧‧長孔
63a‧‧‧前端
63b‧‧‧後端
70‧‧‧夾持構件
110‧‧‧第一移動範圍
111‧‧‧前進端
112‧‧‧後退端
120‧‧‧第二移動範圍
121‧‧‧前進端
122‧‧‧後退端
130‧‧‧定位構造
131‧‧‧定位構造
132‧‧‧定位構造
AX1‧‧‧主軸中心線
CL1‧‧‧間隙
D1‧‧‧主軸中心線方向(移動方向之例)
D2‧‧‧與主軸中心線方向正交之徑向
S1‧‧‧前側
S2‧‧‧後側
SC1‧‧‧螺絲
SC2‧‧‧螺絲
ST1‧‧‧第一使用狀態
ST2‧‧‧第二使用狀態
T1‧‧‧工具
W1‧‧‧工件
X‧‧‧方向
Y‧‧‧方向
圖1係局部剖視並示意性例示安裝有導套之狀態之情形時,主軸位於最後退位置之車床之主要部分之前視圖。
圖2係局部剖視並示意性例示安裝有導套之狀態之情形時,主軸位於最前進位置之車床之主要部分之前視圖。
圖3係局部剖視並示意性例示卸下導套之狀態之情形時,主軸位於最後退位置之車床之主要部分之前視圖。
圖4係局部剖視並示意性例示卸下導套之狀態之情形時,主軸位於最前進位置之車床之主要部分之前視圖。
圖5係示意性例示自主軸中心線方向之後側觀察時車床之主要部分之側視圖。
圖6係示意性顯示移動側蓋、支持側蓋及滑動蓋之例之立體圖。
圖7係示意性顯示移動側蓋、支持側蓋及滑動蓋之位置關係之例之俯視圖。
圖8A、8B係示意性顯示移動側蓋、支持側蓋及滑動蓋之例之俯視圖,圖8C係示意性顯示移動側蓋、支持側蓋及滑動蓋之例之前視圖。
圖9A、9B係示意性顯示支持側蓋及滑動蓋之例之側視圖。

Claims (4)

  1. 一種工作機械,其具備:進給裝置,其設置於支持體,具有沿移動體之移動方向設置之支持側匹配部;及 移動側匹配部,其設置於上述移動體且相對於上述支持側匹配部可向上述移動方向移動地嵌合;且 於第一使用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移動體於第一移動範圍內向上述移動方向移動而加工工件,於第二使用狀態之情形時,使上述移動體於不同於上述第一移動範圍之第二移動範圍內向上述移動方向移動而加工工件;且該工作機械具備: 移動側蓋,其設置於上述移動體,於上述移動方向覆蓋上述進給裝置之位置的ㄧ部分; 支持側蓋,其配置於上述移動方向上較上述移動側蓋之上述第二移動範圍側之端部更靠上述第一移動範圍側,於上述第一使用狀態之情形時,以上述移動側蓋於上述移動方向連續覆蓋上述進給裝置之位置的ㄧ部分,於上述第二使用狀態之情形時,於上述移動方向與上述移動側蓋之間產生間隙;及 滑動蓋,其相對於該支持側蓋與上述移動側蓋之一者即對方蓋可於上述移動方向滑動地安裝,於上述第二使用狀態之情形時,於上述移動方向自上述對方蓋拉出之狀態下隱藏上述間隙。
  2. 如請求項1之工作機械,其中上述對方蓋係上述支持側蓋。
  3. 如請求項1或2之工作機械,其具有:定位構造,其於上述滑動蓋相對於上述對方蓋向上述移動方向滑動時,將該滑動蓋定位於匹配上述第一使用狀態與上述第二使用狀態之一者之位置。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工作機械,其中上述移動體具有以沿上述移動方向之主軸中心線為中心與上述工件一起旋轉之主軸, 上述工作機械進而具備:支持台,其可裝卸地設有於上述主軸之前方可滑動地支持上述工件之導套;且 上述第一使用狀態係上述導套安裝於上述支持台之狀態, 上述第二使用狀態係上述導套自上述支持台卸下之狀態, 上述第二移動範圍較上述第一移動範圍更靠近上述支持台。
TW108114347A 2018-04-25 2019-04-24 工作機械 TWI8158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3933 2018-04-25
JP2018083933A JP7082281B2 (ja) 2018-04-25 2018-04-25 工作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5101A true TW201945101A (zh) 2019-12-01
TWI815878B TWI815878B (zh) 2023-09-21

Family

ID=68294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14347A TWI815878B (zh) 2018-04-25 2019-04-24 工作機械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8072B2 (zh)
EP (1) EP3769910B1 (zh)
JP (1) JP7082281B2 (zh)
CN (1) CN111542412B (zh)
TW (1) TWI815878B (zh)
WO (1) WO201920784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8390A (zh) * 2019-11-11 2022-07-08 Dmg森精机株式会社 机床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16469A (en) * 1928-09-27 1929-08-01 Arthur Edward Ingham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machine tools for metal cutting operations
JPH0760593A (ja) * 1993-08-24 1995-03-07 Brother Ind Ltd テレスコピックカバー
JPH07293560A (ja) * 1994-04-27 1995-11-07 Nippon Seiko Kk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中間カバー
TW201327110A (zh) * 2011-12-26 2013-07-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電子裝置
JP5964189B2 (ja) 2012-09-24 2016-08-03 オークマ株式会社 摺動面保護装置
JP6405780B2 (ja) 2014-08-08 2018-10-17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JP6372383B2 (ja) * 2015-02-09 2018-08-15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JP6730581B2 (ja) 2016-02-01 2020-07-29 スター精密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CN206677657U (zh) 2017-03-05 2017-11-28 上海青川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卧车刀架机床用防护罩及装有该防护罩的卧车刀架机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5878B (zh) 2023-09-21
EP3769910B1 (en) 2023-11-15
WO2019207842A1 (ja) 2019-10-31
CN111542412B (zh) 2022-07-19
EP3769910A4 (en) 2021-12-22
US11548072B2 (en) 2023-01-10
EP3769910A1 (en) 2021-01-27
JP2019188527A (ja) 2019-10-31
JP7082281B2 (ja) 2022-06-08
US20210016358A1 (en) 2021-01-21
CN111542412A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238374A (ja) ガイドブッシュを備えた数値制御旋盤及びこの数値制御旋盤を用いたワークの加工方法
TWI529028B (zh) Working machinery
TW201916954A (zh) 車床
JP2010064243A (ja) 複数のワークピーススピンドルを備えた多軸旋盤
JP2009107078A (ja) 複合加工旋盤
US20200180036A1 (en) Lathe with tool unit mounted thereto
TW201945101A (zh) 工作機械
JP6405780B2 (ja) 工作機械
WO2014171244A1 (ja) 工作機械および張出部付きワークの切削加工方法
CN108602168B (zh) 机床
TW202128317A (zh) 車床及其引導構件安裝方法
TWI660811B (zh) 具有臥式中置主軸與兩側雙刀塔的加工機
KR20240073953A (ko) 공구 홀더, 및 공작 기계용 공구대
TW202335762A (zh) 工具固持器及工具機用刀具台
JP2014073542A (ja) 旋盤
JP2022160131A (ja) 工作機械
TW202245968A (zh) 車床
KR20130077293A (ko) 다중 주축 및 다중 테이블을 구비한 공작기계
KR20200010855A (ko) 하이브리드 5축 가공장치
CN111556799A (zh) 车床
JPH063501U (ja) 主軸移動型旋盤
JPH0755418B2 (ja) 素材切断および供給装置を備えた旋削工作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