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42558A - 致動傳感模組 - Google Patents

致動傳感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42558A
TW201942558A TW107111394A TW107111394A TW201942558A TW 201942558 A TW201942558 A TW 201942558A TW 107111394 A TW107111394 A TW 107111394A TW 107111394 A TW107111394 A TW 107111394A TW 201942558 A TW201942558 A TW 2019425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sensor
gas
item
patent appl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1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2156B (zh
Inventor
莫皓然
林景松
黃啟峰
韓永隆
陳宣愷
Original Assignee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7111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82156B/zh
Priority to EP19157161.1A priority patent/EP3557248A1/en
Priority to US16/277,609 priority patent/US10908137B2/en
Priority to JP2019029555A priority patent/JP7064459B2/ja
Publication of TW201942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42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2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215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7/0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 F04B37/10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 F04B37/18Pumps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5/00 for special use for specific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5/00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5/04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04B45/047Pumps having electric driv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11Sample conditioning
    • G01N33/0016Sample conditioning by regulating a physical variable, e.g.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27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 G01N33/0031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comprising two or more sensors, e.g. a sensor arra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27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 G01N33/0036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ct a particular component
    • G01N33/0039O3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27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 G01N33/0036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ct a particular component
    • G01N33/004CO or CO2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0004Gaseous mixtures, e.g. polluted air
    • G01N33/0009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 G01N33/0027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 G01N33/0036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gas analysers, e.g. portable test equipment concerning the detector specially adapted to detect a particular component
    • G01N33/0047Organ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Fluid Adsorption Or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種致動傳感模組,包含:主體,包括:第一隔腔,內部隔出第一隔室及第二隔室;第二隔腔,內部由承載隔板隔出第三隔室及第四隔室;微粒監測基座,設置於第二隔腔之第三隔室、承載隔板之間;複數個致動器,包括:第一致動器,設置於第二隔室及第一隔板之間;第二致動器,設置於微粒監測基座之承置槽中;複數個傳感器,包括第一傳感器,設置於第一隔室中,並對氣體進行監測;第二傳感器,設置於第三隔室中,以對第三隔室中的氣體監測;以及第三傳感器,位於微粒監測基座之監測通道中,以對監測通道的氣體監測。

Description

致動傳感模組
本案關於一種致動傳感模組,尤指一種組配於薄型可攜式裝置應用進行氣體監測的致動傳感模組。
現代人對於生活周遭的氣體品質的要求愈來愈重視,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PM2.5、一氧化氮、一氧化硫等等氣體,環境中這些氣體暴露會影響人體健康,嚴重的甚至危害到生命。因此環境氣體品質好壞紛紛引起各國重視,為目前急需要去重視的課題。
如何確認氣體品質的好壞,利用一種氣體感測器來監測周圍環境氣體是可行的,若又能即時提供監測資訊,警示處在環境中的人,能夠即時預防或逃離,避免遭受環境中的氣體暴露造成人體健康影響及傷害,利用氣體感測器來監測周圍環境可說是非常好的應用。
目前氣體感測器之感測監測氣體是依據環境氣流而導送到氣體感測器表面做反應監測,若無致動器來導引氣體,增加氣體流速時,氣體移動至氣體感測器的時間過長,感測效率不彰;然而若加設致動器組成一致動傳感模組,又會因為致動器作動時,因其高速及持續的振動,因而產生熱能,這熱能將會不斷的傳遞至感測氣體感測器周邊,如此熱能進而導致感測器周遭的待測氣體與致動傳感模組感測的外圍氣體有所差異,影響氣體感測器的監測結果。此外,當致動傳感模組應用於一裝置(如可攜式電子裝置)上結合後,裝置內電子元件(如電路板、處理器等)運作後,導致產生裝置內一些氣體汙染、熱源等干擾物質,這些干擾物質導入致動傳感模組內與待測氣體混合皆會影響到氣體感測器之監測品質,無法測量到致動傳感模組的外圍待測氣體真正特性與成份,造成測量結果產生誤差。
有鑑於此,要如何提升感測效率的同時,又要達到致動傳感模組真正監測到所需待測氣體,降低其他外在因素對於氣體感測器氣體感測器所造成的影響,實為目前迫切需要解決之問題
本案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致動傳感模組,可組配於薄型可攜式裝置應用進行氣體監測,致動傳感模組包含一主體、一致動器及一氣體感測器,致動器之設置不僅加快氣體導送到氣體感測器之表面進行監測,提升氣體感測器感測效率,且主體具備有單向開口監測腔室,以提供一單向氣體導入導出之監測,共振片再透過致動器致動導送氣體,達到致動傳感模組真正導入薄型可攜式裝置外氣體進行監測,這致動傳感模組內所需監測氣體特性等同於薄型可攜式裝置外的氣體特性。
本案之一廣義實施態樣為一種致動傳感模組,包含:一主體,由複數個隔腔結合組成,該複數個隔腔包括:一第一隔腔,內部由一第一隔板區隔出一第一隔室及一第二隔室,且設有一第一進氣口,連通該第一隔室,設有一第一出氣口,連通該第二隔室,以及該第一隔板具有一第一連通口,以連通該第一隔室及該第二隔室;一第二隔腔,供與第一隔腔結合成一體,內部由一承載隔板隔出一第三隔室及一第四隔室,且設有一第二進氣口,連通該第三隔室,設有一第二出氣口,連通該第四隔室,以及該承載隔板具有一第二連通口,以連通該第三隔室及該第四隔室;一微粒監測基座,設置於該第二隔腔之該第三隔室、該承載隔板之間,具有一監測通道,且該監測通道一端具有一承置槽,與該監測通道連通;複數個致動器,包括:一第一致動器,設置於該第二隔室及該第一隔板之間,以控制氣體由該第一進氣口導入該第一隔室,並透過該第一連通口連通而導送於該第二隔室中,再由該第一出氣口排出,構成該第一隔室之單一方向氣體導送;一第二致動器,設置於該微粒監測基座之該承置槽中,封閉該監測通道之一端,以控制氣體由該第二進氣口導入該第三隔室再導入該監測通道,並透過該第二連通口連通而導送於該第四隔室中,再由該第二出氣口排出,構成該第二隔室之單一方向氣體導送;複數個傳感器,包括:一第一傳感器,設置於該第一隔室中,並與該第一致動器保持相互隔離,並對流通於表面之氣體進行監測;一第二傳感器,設置於該第三隔室中,以對導入該第三隔室中的氣體監測;以及一第三傳感器,承載於該承載隔板上,並位於該微粒監測基座之該監測通道中,以對導入該監測通道的氣體監測。
體現本案特徵與優點的一些典型實施例將在後段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案能夠在不同的態樣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案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案。
本案提供一種致動傳感模組,請同時參閱第1圖至第5圖,致動傳感模組包含一主體1、一微粒監測基座2、複數個致動器及複數個傳感器,請先參閱第3圖至第5圖,主體1由複數個隔腔結合組成,複數個隔腔包括了一第一隔腔1a、一第二隔腔1b,第二隔腔1b與第一隔腔1a結合成一體;複數個致動器包含有一第一致動器31及一第二致動器32;複數個傳感器包含有一第一傳感器41、一第二傳感器42及第三傳感器43。
請繼續審閱第1圖,上述之第一隔腔1a包含有一第一本體11a、一第二本體11b及一第一隔板11c,第一本體11a與第二本體11b相互對接,第一隔板11c設置於第一本體11a與第二本體11b之間,使的第一本體11a與第二本體11b的內部空間利用第一隔板11c定義一第一隔室11d與第二隔室11e,又第一本體11a與第一隔板11c之間具有一第一進氣口11f,第一隔室11d與第一進氣口11f相通,第二本體11b第一隔板11c之間具有一第一出氣口11g,第二隔室11e與第一出氣口11g相通,此外,隔板11c具有一連通口11h,以連通第一隔室11d與第二隔室11e,使得主體1的內部由第一進氣口11f、第一隔室11d、第一連通口11h、第二隔室11e、第一出氣口11g構成一單向導送導出氣體之氣體通道(如第1圖箭頭所指方向之路徑)。第一致動器31封閉設置於第二本體11b與第一隔板11c之間,於本實施例中,第一致動器31位於第二隔室11e與第一隔板11c之間,其一端固設於第二主體11b,另一端固設於第一隔板11c,以封閉第二隔室11e,透過第一致動器31的致動導送氣體之運作,得以使第一隔室11d內形成負壓,讓氣體由第一進氣口11f導入氣體至第一隔室11d中,再通過第一連通口11h進入第二隔室11e中,再透過第一致動器31的致動導送氣體之運作,推送第二隔室11e內導入氣體由第一出氣口11g排出,構成單一方向氣體導送;第一傳感器41設置於第一隔室11d中,並且與第一致動器31保持相互隔離,第一傳感器41將對於流通於其表面之氣體進行監測。上述之第一隔板11c讓第一傳感器41與第一致動器31保持相互隔離,因此當第一致動器31的致動導送氣體之運作時,因其高速及持續的振動會產生熱源,第一隔板11c就能抑制這些熱源去影響第一感測器41之監測。
上述之第一傳感器41可為氣體傳感器,包含一氧氣傳感器、一一氧化碳傳感器、一二氧化碳傳感器、一溫度傳感器、一臭氧傳感器及一揮發性有機物傳感器之至少其中之一或其組合而成之群組;或,上述之氣體傳感器可為監測細菌、病毒及微生物之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而成之群組之氣體感測器。
請繼續參閱第1圖,第一隔腔1a的第一本體11a具有一第一連接穿孔11i,以供一電路軟板5穿伸入連接第一傳感器41,並連接後封膠封閉第一連接穿孔11i,避免氣體導入第一隔室11d;而第二本體11b具有一第二連接穿孔11j,以供電路軟板5穿伸入連接第一致動器31,並連接後封膠封閉第二連接穿孔11j,避免氣體導入第二隔室11e。藉此,致動傳感模組構成為一單向開口監測腔室,且能單一方向氣體導送監測。
請繼續參閱第2圖,上述之第二隔腔1b包含有一第三本體12a、一第四本體12b及一承載隔板12c,第三本體12a與第四本體12b相互對接,承載隔板12c設置於第三本體12a及第四本體12b之間,使該第三本體12a與承載隔板12c之間構成一第三隔室12d,以及第四本體12b與承載隔板12c之間構成一第四隔室12e,其中,第三本體12a與承載隔板12c之間具有一第二進氣口12f,第二進氣口12f與第三隔室12d相通,第四本體12b與承載隔板12c之間具有一第二出氣口12g,第二出氣口12g與第四隔室12e相通,而第二傳感器42設置於第三隔室12d內,用以對進入第三隔室12d內的氣體進行監測。此外,承載隔板12c具有一第二流通口12h,第三隔室12d與第四隔室12e經由第二流通口12h相通。
上述之第三本體12a具有一第三連接穿孔12i及一第四連接孔12j,第三連接穿孔12i供電路軟板5穿深入連接第二傳感器42,第四連接穿孔13j供電路軟板5穿伸入連接第二致動器32,並於連接後利用封膠封閉第三連接穿孔12i及第四連接穿孔12j,避免氣體導入第四隔室12d,促使氣體僅能由第二進氣口12f導入第四隔室12d,而承載隔板12c具有一外露部分(未標示)延伸穿透至第二隔腔1b外,外露部分上具有一連接器12k,連接器12k供電路軟板5穿伸入連接,並且提供承載隔板12c電性連接及訊號連接。
前述之微粒監測基座2設置於承載隔板12c上,位於第二隔腔1b之第三隔室12d與承載隔板12c之間,且微粒監測基座2具有一監測通道21,監測通道21的一端具有承置槽22,承置槽22與監測通道21相通,第三傳感器43承載於承載隔板12c上,並且位於微粒監測基座2之監測通道21中,以對導入承載通道21內的空氣進行偵測;其中,承載隔板12c可為一電路板,如此微粒監測基座2及第三傳感器43承載於承載隔板12c上能提供電性連接及訊號連接。
上述之微粒監測基座2更包含有一雷射器23及一光束通道24,雷射器23與承載隔板12c電性連接,光束通道24與監測通道21保持垂直且相通,使的雷射器23所發射之光束通過光束通道24後照射至監測通道21中,以對監測通道21上通過氣體之懸浮微粒受到光束照射後所產生之光點投射至第三傳感器43,供第三傳感器43監測氣體。
上述之第三傳感器43可為光傳感器,光傳感器接收懸浮微粒受到光束照射後所產生之光點,透過該些光點用以計算懸浮微粒之粒徑及濃度,本實施例之光傳感器為PM2.5傳感器。
再請參閱第3圖至第5圖,上述致動傳感模組可應用組配於一薄型可攜式裝置10內,薄型可攜式裝置10具有一第一通孔10a、一第二通孔10b及第三通孔10c,而致動傳感模組配於薄型可攜式裝置10內,其第一隔腔1a的第一進氣口11f對應到第一通孔10a,第一出氣口11g對應到第二通孔10b,第二隔腔1b的第二進氣口12f及第二出氣口12g與第三通孔10c對應,如此薄型可攜式裝置10之外的氣體可被導入薄型可攜式裝置10進行監測,透過第一致動器31的致動運作導送薄型可攜式裝置10之外的氣體經第一隔室11d進入第二隔室11e,得以使第一隔室11d內形成負壓,讓氣體由第一進氣口11f導入至第一隔室11d中,再通過第一連通口11h進入第二隔室11e中,再透過第一致動器31的致動推送第二隔室11e內導入氣體由第一出氣口11g排出,構成一單向氣體導送監測,而第二隔腔1b則透過第二致動器32導入氣體進入第二隔腔1b內,再利用第二傳感器42檢測溫度、濕度,第三傳感器43檢測懸浮微粒濃度。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不僅能隔絕其他干擾因素(內部致動器熱源、薄型可攜式裝置10內所產生一些氣體汙染、熱源等干擾物質)對於複數個感測器所造成的影響,再透過複數個致動器之設置,以提供氣體導入導出,且加快氣體導送到複數個傳感器之表面進行監測,提升複數個感測器感測效率,並能達到致動傳感模組真正導入薄型可攜式裝置10外氣體進行監測,致動傳感模組內所需監測氣體特性等同於薄型可攜式裝置10外的氣體特性。
了解上述之致動傳感模組之特點說明,以下就第一致動器31及第二致動器32之結構及作動方式作一說明:
請參閱第6A圖至第7A圖,上述之第一致動器31為一氣體泵浦,包含有依序堆疊的一進氣板311、一共振片312、一壓電致動器313、一絕緣片314、一導電片315;進氣板311具有至少一進氣孔311a、至少一匯流排孔311b及一匯流腔室311c,上述之進氣孔311a與匯流排孔311b其數量相同,於本實施例中,進氣孔311a與匯流排孔311b以數量4個作舉例說明,並不以此為限;4個進氣孔311a分別貫通4個匯流排孔311b,且4個匯流排孔311b匯流到匯流腔室311c。
上述之共振板312,可透過貼合方式組接於進氣板311上,且共振板312上具有一中空孔312a、一可動部312b及一固定部312c,中空孔312a位於共振板312的中心處,並與進氣板311的匯流腔室311c對應,而設置於中空孔312a的周圍且與匯流腔室311c相對的區域為可動部312b,而設置於共振板312的外周緣部分而貼固於進氣板311上則為固定部312c。
上述之壓電致動器313,包含有一懸浮板313a、一外框313b、至少一連接部313c、一壓電元件313d、至少一間隙313e及一凸部313f;其中,懸浮板313a為一正方型懸浮板,具有第一表面3131a及相對第一表面3131a的一第二表面3132a,外框313b環繞設置於懸浮板313a的周緣,且外框313b具有一組配表面3131b及一下表面3132b,並透過至少一連接部313c連接於懸浮板313a與外框313b之間,以提供彈性支撐懸浮板313a的支撐力,其中,間隙313e為懸浮板313a、外框313b與連接部313c之間的空隙,用以供空氣通過。
此外,懸浮板313a的第一表面3131a具有凸部313f,凸部313f於本實施例中係將凸部313f的周緣且鄰接於連接部313c的連接處透過蝕刻製程,使其下凹,來使懸浮板313a的凸部313f高於第一表面3131a來形成階梯狀結構。
又如第7A圖所示,本實施例之懸浮板313a採以沖壓成形使其向下凹陷,其下陷距離可由至少一連接部313c成形於懸浮板313a與外框313b之間所調整,使在懸浮板313a上的凸部313f的表面與外框313b的組配表面3131b兩者形成非共平面,亦即凸部313f的表面將低於外框313b的組配表面3131b,且懸浮板313a的第二表面3132a低於外框313b的下表面3132b,又壓電元件313d貼附於懸浮板313a的第二表面3132a,與凸部313f相對設置,壓電元件313d被施加驅動電壓後由於壓電效應而產生形變,進而帶動懸浮板313a彎曲振動;利用於外框313b的組配表面3131b上塗佈少量黏合劑,以熱壓方式使壓電致動器313貼合於共振板312的固定部312c,進而使得壓電致動器313得以與共振板312組配結合。
此外,絕緣片314及導電片315皆為框型的薄型片體,依序堆疊於壓電致動器313下。於本實施例中,絕緣片314貼附於壓電致動器313之外框313b的下表面3132b。
請繼續參閱第7A圖,第一致動器31的進氣板311、共振板312、壓電致動器313、絕緣片314、導電片315依序堆疊結合後,其中懸浮板313a之第一表面3131a與共振板312之間形成一腔室間距g,腔室間距g將會影響第一致動器31的傳輸效果,故維持一固定的腔室間距g對於第一致動器31提供穩定的傳輸效率是十分重要。本案之第一致動器31係對懸浮板313a使用沖壓方式,使其向下凹陷,讓懸浮板313a的第一表面3131a與外框313b的組配表面3131b兩者為非共平面,亦即懸浮板313a的第一表面3131a將低於外框313b的組配表面3131b,且懸浮板313a的第二表面3132a低於外框313b的下表面3132b,使得壓電致動器313之懸浮板313a凹陷形成一空間得與共振板312構成一可調整之腔室間距g,直接透過將上述壓電致動器313之懸浮板313a採以成形凹陷構成一腔室空間316的結構改良,如此一來,所需的腔室間距g得以透過調整壓電致動器313之懸浮板313a成形凹陷距離來完成,有效地簡化了調整腔室間距g的結構設計,同時也達成簡化製程,縮短製程時間等優點。
第7B圖至第7D圖為第7A圖所示之第一致動器31的作動示意圖,請先參閱第7B圖,壓電致動器313的壓電元件313d被施加驅動電壓後產生形變帶動懸浮板313a向下位移,此時腔室空間316的容積提升,於腔室空間316內形成了負壓,便汲取匯流腔室311c內的空氣進入腔室空間316內,同時共振片312受到共振原理的影響被同步向下位移,連帶增加了匯流腔室311c的容積,且因匯流腔室311c內的空氣進入腔室空間316的關係,造成匯流腔室311c內同樣為負壓狀態,進而通過匯流排孔311b、進氣口311a來吸取空氣進入匯流腔室311c內;請再參閱第7C圖,壓電元件313d帶動懸浮板313c向上位移,壓縮腔室空間316,迫使腔室空間316內的空氣通過間隙313e向下傳輸,來達到傳輸空氣的效果,同時間,共振板312同樣被懸浮板313a因共振而向上位移,同步推擠匯流腔室311c內的空氣往腔室空間316移動;最後請參閱第7D圖,當懸浮板313c被向下帶動時,共振板312也同時被帶動而向下位移,此時的共振板312將使壓縮腔室空間316內的空氣向間隙313e移動,並且提升匯流腔室311c內的容積,讓空氣能夠持續地通過進氣口311a、匯流排孔311b來匯聚於匯流腔室311c內,透過不斷地重複上述步驟,使第一致動器31能夠連續將空氣自進氣口311a進入,再由間隙313e向下傳輸,達成傳輸空氣至第一傳感器41的功效,以提供空氣給第一傳感器41感測,提升感測效率。
請繼續參閱第7A圖,第一致動器31其另一實施方式可透過微機電的方式使第一致動器31為一微機電系統氣體泵浦,其中,進氣板311、共振片312、壓電致動器313、絕緣片314、導電片315皆可透過面型微加工技術製成,以縮小第一致動器31的體積。
請參閱第8圖,前述之第二致動器32包含有依序堆疊之噴氣孔片321、腔體框架322、致動體323、絕緣框架324及導電框架325;噴氣孔片321包含了複數個支架321a、一懸浮片321b及一中空孔洞321c,懸浮片321b可彎曲振動,複數個支架321a鄰接於懸浮片321b的周緣,本實施例中,支架321a其數量為4個,分別鄰接於懸浮片321b的4個角落,但不此以為限,而中空孔洞321c形成於懸浮片321b的中心位置;腔體框架322承載疊置於懸浮片321b上,致動體323承載疊置於腔體框架322上,並包含了一壓電載板323a、一調整共振板323b、一壓電片323c,其中,壓電載板323a承載疊置於腔體框架322上,調整共振板323b承載疊置於壓電載板323a上,壓電板323c承載疊置於調整共振板323b上,供施加電壓後發生形變以帶動壓電載板323a及調整共振板323b進行往復式彎曲振動;絕緣框架324則是承載疊置於致動體323之壓電載板323a上,導電框架325承載疊置於絕緣框架324上,其中,致動體323、腔體框架322及該懸浮片321b之間形成一共振腔室326,其中,調整共振板323b的厚度大於壓電載板323a的厚度,調整共振片323b位於壓電片323c與壓電載板323a之間,做為兩者之間的緩衝物,來調整壓電載板323a的振動頻率,且調整共振片323b的厚度大於壓電載板323a的厚度,可利用不同的調整共振片的厚度來調整第二致動器32的振動頻率,使第二致動器32的振動頻率控制能與噴氣孔片321的振動頻率達成共振匹配,而第二致動器32的振動頻率在10K至30K赫茲(Hz)為最佳。
請參閱第9A圖至第9C圖,第9B圖、第9C圖為第9A圖所示之本案之第二致動器32之作動示意圖。請先參閱第9A圖,第二致動器32透過支架321a使第二致動器32設置於微粒監測基座2的承置槽22上方,噴氣孔片321與承置槽22的底面間隔設置,並於兩者之間形成氣流腔室327;請再參閱第9B圖,當施加電壓於致動體323之壓電板323c時,壓電板323c因壓電效應開始產生形變並同部帶動調整共振板323b與壓電載板323a,此時,噴氣孔片321會因亥姆霍茲共振(Helmholtz resonance)原理一起被帶動,使得致動體323向上移動,由於致動體323向上位移,使得噴氣孔片321與承置槽22的底面之間的氣流腔室327的容積增加,其內部氣壓形成負壓,於第二致動器32外的空氣將因為壓力梯度由噴氣孔片321的支架321a與承置槽22的側壁之間的空隙進入氣流腔室327並進行集壓;最後請參閱第9C圖,氣體不斷地進入氣流腔室326內,使氣流腔室327內的氣壓形成正壓,此時,致動體323受電壓驅動向下移動,將壓縮氣流腔室327的容積,並且推擠氣流腔室327內空氣,使氣體進入氣流通道21內,並將氣體提供給第三傳感器43,以透過第三傳感器43檢測氣體內的懸浮微粒濃度。
請參閱第10圖,致動傳感模組中第一隔腔1a的另一實施例,可更包含有至少一閥6,於本實施例中,閥6的數量為2個,分別設置於進氣口11f及出氣口11g,且利用閥6開啟及關閉進氣口11f及出氣口11g,特別是偵測揮發性有機物時,由於揮發性有機物的沸點較低,容易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所以在偵測揮發性有機物時,利用閥6關閉進氣口11f與出氣口11g,再經由第一本體11a、第二本體11b隔離外在因素對於第一隔腔1a內部的影響,最後由第一隔板11c阻隔該第一致動器31對於第一傳感器41之干擾,使得第一傳感器41能夠不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來偵測第一隔腔1a內部中空氣所具有的揮發性有機物的含量。
請參閱第11A圖及第11B圖,閥6為包含一保持件61、一密封件62以及一位移件63。位移件63設置於保持件61及密封件62之間並於兩者間位移,保持件61上分別具有複數個通孔611,而位移件63對應保持件61上通孔611位置也設通孔631,保持件61的通孔611及位移件63的通孔631,其位置為相互對準,以及密封件62上設有複數個通孔621,且密封件62之通孔621與保持件61之通孔611之位置形成錯位而不對準。閥6之保持件61、密封件62以及位移件63透過電路軟板5連接一處理器(未圖示)來控制,以控制位移件63朝保持件61靠近,構成閥6之開啟。
前述之閥6之第一實施例態樣中,位移件63為一帶電荷之材料,保持件61為一兩極性之導電材料,保持件61電性連接電路軟板5之處理器,用以控制保持件61之極性(正電極性或負電極性)。若位移件63為一帶負電荷之材料,當閥6須受控開啟時,控制保持件61形成一正電極,此時位移件63與保持件61維持不同極性,如此會使位移件63朝保持件61靠近,構成閥6之開啟(如第11B圖所示)。反之,若位移件63為一帶負電荷之材料,當閥6須受控關閉時,控制保持件61形成一負電極,此時位移件63與保持件61維持相同極性,使位移件63朝密封件62靠近,構成閥6之關閉(如第11A圖所示)。
上述之閥6之第二實施例態樣中,位移件63為一帶磁性之材料,而保持件61為一可受控變換極性之磁性材料。保持件61電性連接電路軟板5之處理器,用以控制保持件61之極性(正極或負極)。若位移件63為一帶負極之磁性材料,當閥6須受控開啟時,保持件61形成一正極之磁性,此時控制位移件63與保持件61維持不同極性,使位移件63朝保持件61靠近,構成閥6開啟(如第11B圖所示)。反之,若位移件63為一帶負極之磁性材料,當閥6須受控關閉時,控制保持件61形成一負極之磁性,此時控制位移件63與保持件61維持相同極性,使位移件63朝密封件62靠近,構成閥6之關閉(如第11A圖所示)。
請參閱第12圖,本案致動傳感模組的第二隔腔1b的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二進氣口12f直接對應監測通道21的位置,如此監測通道21垂直方向位置之通氣路徑形成最短,盡可能使通氣路徑上減少氣流阻力,使得第二致動器32致動時,空氣由第二進氣口12f進入後能夠直接進入監測通道21內,以形成氣體直接對流,提升氣體輸送的效率。
請參閱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上述第二隔腔1b的另一實施例的致動傳感模組組配於薄型可攜式裝置10時,薄型可攜式裝置10更包含一第四通孔10d,其中,薄型可攜式裝置10的第三通孔10c直接對應於第二隔腔1b之第二出氣口12g,第四通孔10d直接對應於第二隔腔1b之第二進氣口12f,使氣體能夠直接對流進出第二隔腔1b,提升氣體傳輸的效果。
綜上所述,本案所提供之致動傳感模組,利用致動器的懸浮板下凹來使得致動器得以快速、穩定地將氣體導入致動傳感模組內,提升感測效率,又透過複數個隔腔將各傳感器相互隔開,於多個傳感器同時偵測時,能夠避免彼此干擾,且也阻隔其他致動器的影響,可以避免當致動傳感模組真正導入薄型可攜式裝置外氣體進行監測時,能夠不被薄型可攜式裝置內的處理器或其他元件影響,達到致動傳感模組真正導入薄型可攜式裝置以達到可隨時、隨地偵測的目的。
本案得由熟知此技術之人士任施匠思而為諸般修飾,然皆不脫如附申請專利範圍所欲保護者。
10‧‧‧薄型可攜式裝置
10a‧‧‧第一通孔
10b‧‧‧第二通孔
10c‧‧‧第三通孔
10d‧‧‧第四通孔
1‧‧‧主體
1a‧‧‧第一隔腔
11a‧‧‧第一本體
11b‧‧‧第二本體
11c‧‧‧隔板
11d‧‧‧第一隔室
11e‧‧‧第二隔室
11f‧‧‧第一進氣口
11g‧‧‧第一出氣口
11h‧‧‧第一流通口
11i‧‧‧第一連接穿孔
11j‧‧‧第二連接穿孔
1b‧‧‧第二隔腔
12a‧‧‧第三主體
12b‧‧‧第四主擬
12c‧‧‧承載隔板
12d‧‧‧第三隔室
12e‧‧‧第四隔室
12f‧‧‧第二進氣口
12g‧‧‧第二出氣口
12h‧‧‧第二流通口
12i‧‧‧第三連接穿孔
13j‧‧‧第四連接穿孔
13k‧‧‧連接器
2‧‧‧微粒監測基座
21‧‧‧監測通道
22‧‧‧承置槽
31‧‧‧第一致動器
311‧‧‧進氣板
311a‧‧‧進氣孔
311b‧‧‧匯流排孔
311c‧‧‧匯流腔室
312‧‧‧共振板
312a‧‧‧中空孔
312b‧‧‧可動部
312c‧‧‧固定部
313‧‧‧壓電致動器
313a‧‧‧懸浮板
3131a‧‧‧第一表面
3132a‧‧‧第二表面
313b‧‧‧外框
3131b‧‧‧組配表面
3132b‧‧‧下表面
313c‧‧‧連接部
313d‧‧‧壓電元件
313e‧‧‧間隙
313f‧‧‧凸部
314‧‧‧絕緣片
315‧‧‧導電片
316‧‧‧腔室空間
32‧‧‧第二致動器
321‧‧‧噴氣孔片
321a‧‧‧支架
321b‧‧‧懸浮片
321c‧‧‧中空孔洞
322‧‧‧腔體框架
323‧‧‧致動體
323a‧‧‧壓電載板
323b‧‧‧調整共振板
323c‧‧‧壓電片
324‧‧‧絕緣框架
325‧‧‧導電框架
326‧‧‧共振腔室
327‧‧‧氣流腔室
41‧‧‧第一傳感器
42‧‧‧第二傳感器
43‧‧‧第三傳感器
5‧‧‧電路軟板
6‧‧‧閥
61‧‧‧保持件
62‧‧‧密封件
63‧‧‧位移件
g‧‧‧腔室間距
第1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一隔腔剖面示意圖。 第2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二隔腔剖面示意圖。 第3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應用於薄型可攜式裝置示意圖。 第4圖為第3圖之致動傳感模組應用於薄型可攜式裝置之第一隔腔剖面示意圖。 第5圖為第3圖之致動傳感模組應用於薄型可攜式裝置之第二隔腔剖面示意圖。 第6A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一致動器分解示意圖。 第6B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一致動器另一角度分解示意圖。 第7A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一致動器剖面示意圖。 第7B圖至第7D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一致動器作動示意圖。 第8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二致動器分解示意圖。 第9A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二致動器組設於微粒監測基座上剖面示意圖。 第9B圖及第9C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二致動器組設於微粒監測基座上作動示意圖。 第10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一隔腔另一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第11A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另一實施例之閥示意圖。 第11B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另一實施例之閥作動示意圖。 第12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三隔腔另一實施例剖面示意圖。 第13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三隔腔另一實施例應用於薄型可攜式裝置所對應第四通孔示意圖。 第14圖為本案致動傳感模組之第三隔腔另一實施例應用於薄型可攜式裝置 剖面示意圖。

Claims (27)

  1. 一種致動傳感模組,包含: 一主體,由複數個隔腔結合組成,該複數個隔腔包括: 一第一隔腔,內部由一第一隔板區隔出一第一隔室及一第二隔室,且設有一第一進氣口,連通該第一隔室,設有一第一出氣口,連通該第二隔室,以及該第一隔板具有一第一連通口,以連通該第一隔室及該第二隔室;以及 一第二隔腔,供與第一隔腔結合成一體,內部由一承載隔板隔出一第三隔室及一第四隔室,且設有一第二進氣口,連通該第三隔室,設有一第二出氣口,連通該第四隔室,以及該承載隔板具有一第二連通口,以連通該第三隔室及該第四隔室; 一微粒監測基座,設置於該第二隔腔之該第三隔室、該承載隔板之間,具有一監測通道,且該監測通道一端具有一承置槽,與該監測通道連通; 複數個致動器,包括: 一第一致動器,設置於該第二隔室及該第一隔板之間,以控制氣體由該第一進氣口導入該第一隔室,並透過該第一連通口連通而導送於該第二隔室中,再由該第一出氣口排出,構成該第一隔室之單一方向氣體導送;以及 一第二致動器,設置於該微粒監測基座之該承置槽中,封閉該監測通道之一端,以控制氣體由該第二進氣口導入該第三隔室再導入該監測通道,並透過該第二連通口連通而導送於該第四隔室中,再由該第二出氣口排出,構成該第二隔室之單一方向氣體導送; 複數個傳感器,包括: 一第一傳感器,設置於該第一隔室中,並與該第一致動器保持相互隔離,並對流通於表面之氣體進行監測; 一第二傳感器,設置於該第三隔室中,以對導入該第三隔室中的氣體監測;以及 一第三傳感器,承載於該承載隔板上,並位於該微粒監測基座之該監測通道中,以對導入該監測通道的氣體監測。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一隔腔包括一第一本體及一第二本體,其中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相互對接,且該第一隔板設置於該第一本體、該第二本體之間,以使該第一本體、該第一隔板之間構成第一隔室,該第二本體、該第一隔板之間構成第二隔室,而該第一進氣口設置於該第一本體、該第一隔板之間連通該第一隔室,該第一出氣口設置於該第二本體、該第一隔板之間連通該第二隔室。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二隔腔包括一第三本體及一第四本體,其中該第三本體及該第四本體相互對接以區隔出第三隔室,且該承載隔板設置於該第三本體、該第四本體之間,以使該第三本體、該承載隔板之間構成第三隔室,該第四本體、該承載隔板之間構成第四隔室,而該第二進氣口設置於該第三本體、該承載隔板之間連通該第三隔室,該第二出氣口設置於該第四本體、該承載隔板之間連通該第四隔室。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一傳感器為氣體傳感器。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氣體感測器包含一氧氣感測器、一一氧化碳感測器及一二氧化碳感測器之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而成之群組。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氣體傳感器包含一揮發性有機物傳感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氣體傳感器包含監測細菌、病毒及微生物之至少其中之一或其任意組合而成之群組之傳感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二傳感器為溫度傳感器及濕度傳感器之至少其中之一。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三傳感器為光感傳感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光感傳感器為PM2.5傳感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一致動器為一微機電系統氣體泵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一致動器為一氣體泵浦,其包含: 一進氣板,具有至少一進氣孔、至少一匯流排孔及一匯流腔室,其中該至少一進氣孔供導入氣流,該匯流排孔對應該進氣孔,且引導該進氣孔之氣流匯流至該匯流腔室; 一共振片,具有一中空孔對應該匯流腔室,且該中空孔之周圍為一可動部;以及 一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相對應設置; 其中,該共振片與該壓電致動器之間具有一間隙形成一腔室空間,以使該壓電致動器受驅動時,使氣流由該進氣板之該至少一進氣孔導入,經該至少一匯流排孔匯集至該匯流腔室,再流經該共振片之該中空孔,由該壓電致動器與該共振片之該可動部產生共振傳輸氣流。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壓電致動器包含: 一懸浮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具有一凸部; 一外框,環繞設置於該懸浮板之外側,並具有一組配表面; 至少一支架,連接於該懸浮板與該外框之間,以提供彈性支撐該懸浮板;以及 一壓電元件,貼附於該懸浮板之該第二表面上,用以施加電壓以驅動該懸浮板彎曲振動; 其中,該至少一支架成形於該懸浮板與該外框之間,並使該懸浮板之該第一表面與該外框之該組配表面形成為非共平面結構,且使該懸浮板之該第一表面與該共振板保持一腔室間距。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懸浮板為一正方形懸浮板,並具有一凸部。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氣體泵浦包括一導電片 以及一絕緣片,其中該進氣板、該共振片、該壓電致動器、該導電片、該絕緣片及依序堆疊設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承載隔板為一電路板。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微粒監測基座及該第三傳感器承載於該承載隔板電性連接,該微粒監測基座包含有一雷射發射器,與該承載隔板電性連接,並設有一光束通道,與該監測通道垂直連通,供該雷射發射器發設之光束照射至該監測通道中,以對該監測通道上通通該氣體之懸浮粒照射產生光點投射於該第三傳感器上感測。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一本體具有一第一連接穿孔,以供一電路軟板穿伸入連接該第一傳感器,並連接後封膠封閉該第一連接穿孔。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二本體具有一第二連接穿孔,以供一電路軟板穿伸入連接該第一致動器,並連接後封膠封閉該第二連接穿孔。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三本體具有一第三連接穿孔,以供一電路軟板穿伸入連接該第二傳感器,並連接後封膠封閉該第三連接穿孔。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三本體具有一第四連接穿孔,以供一電路軟板穿伸入連接該第二致動器,並連接後封膠封閉該第四連接穿孔。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承載隔板具有一外露部份穿伸至第二隔腔外部,該外露部分上具有一連接器,以供一電路軟板穿伸入連接,提供該承載隔板電性連接及訊號連接。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一進氣口及該第一出氣口分別設有一閥,該閥包含一保持件、一密封件及一位移件,其中該位移件設置於該保持件及該密封件之間,以及該保持件、該密封件及該位移件上分別具有複數個通孔,而該保持件及該位移件上複數個通孔位置係相互對準,且該密封件與該保持件之複數個通孔位置為相互錯位不對準,其中該位移件透過電路軟板連接一處理器來控制,以控制位移件朝該保持件靠近,以構成該閥之開啟。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二進氣口設置於直接對應該監測通道之位置,以形成該氣體直接對流。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第二致動器包括: 一噴氣孔片,包含複數個支架、一懸浮片及一中空孔洞,該懸浮片可彎曲振動,該複數個支架鄰接於該懸浮片周緣,而該中空孔洞形成於懸浮片的中心位置,透過複數個支架設置該微粒監測基座的承置槽上方,並提供彈性支撐該懸浮片,並該噴氣孔片與該承置槽之間形成一氣流腔室,且該複數個支架及該懸浮片之間形成至少一空隙; 一腔體框架,承載疊置於該懸浮片上; 一致動體,承載疊置於該腔體框架上,以接受電壓而產生往復式地彎曲振動; 一絕緣框架,承載疊置於該致動體上;以及 一導電框架,承載疊設置於該絕緣框架上;其中,該致動體、該腔體框架及該懸浮片之間形成一共振腔室,透過驅動該致動體以帶動該噴氣孔片產生共振,使該噴氣孔片之該懸浮片產生往復式地振動位移,以造成該氣體通過該至少一空隙進入該氣流腔室,再由該氣體流道排出,實現該氣體之傳輸流動。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5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致動體包含: 一壓電載板,承載疊置於該腔體框架上; 一調整共振板,承載疊置於該壓電載板上;以及 一壓電板,承載疊置於該調整共振板上,以接受電壓而驅動該壓電載板及該調整共振板產生往復式地彎曲振動。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6項所述之致動傳感模組,其中該調整共振板之厚度大於該壓電載板之厚度。
TW107111394A 2018-03-30 2018-03-30 致動傳感模組 TWI682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1394A TWI682156B (zh) 2018-03-30 2018-03-30 致動傳感模組
EP19157161.1A EP3557248A1 (en) 2018-03-30 2019-02-14 Actuating and sensing module
US16/277,609 US10908137B2 (en) 2018-03-30 2019-02-15 Actuating and sensing module
JP2019029555A JP7064459B2 (ja) 2018-03-30 2019-02-21 作動検知モジュー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111394A TWI682156B (zh) 2018-03-30 2018-03-30 致動傳感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42558A true TW201942558A (zh) 2019-11-01
TWI682156B TWI682156B (zh) 2020-01-11

Family

ID=654408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1394A TWI682156B (zh) 2018-03-30 2018-03-30 致動傳感模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908137B2 (zh)
EP (1) EP3557248A1 (zh)
JP (1) JP7064459B2 (zh)
TW (1) TWI68215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2323A (zh) * 2020-01-08 2021-07-09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气体检测功能的家居装置
CN113080845A (zh) * 2020-01-08 2021-07-09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气体检测功能的健康检测装置
TWI747132B (zh) * 2020-01-08 2021-11-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氣體檢測功能之健康檢測裝置
CN113712732A (zh) * 2020-05-25 2021-11-30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净化气体的护目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78523B (zh) * 2018-03-30 2019-12-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致動傳感模組
US10969310B2 (en) * 2018-04-27 2021-04-06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Particle detecting module
US12017506B2 (en) 2020-08-20 2024-06-25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Passenger cabin air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828210B2 (en) 2020-08-20 2023-11-28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Diagnosti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vehicles using olfaction
US11760170B2 (en) 2020-08-20 2023-09-19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Olfaction sensor preserv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881093B2 (en) 2020-08-20 2024-01-23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dentifying smoking in vehicles
US11932080B2 (en) 2020-08-20 2024-03-19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Diagnostic and recirculation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636870B2 (en) 2020-08-20 2023-04-25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Smoking cess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11760169B2 (en) 2020-08-20 2023-09-19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Particulate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lfaction sensors
US11813926B2 (en) 2020-08-20 2023-11-14 Denso International America, Inc. Binding agent and olfaction sensor
TW202217146A (zh) * 2020-10-20 2022-05-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型氣體傳輸裝置
US11766000B2 (en) 2021-06-28 2023-09-26 Haier Us Appliance Solutions, Inc. Gas sensing assembly for an indoor garden center
US20240342411A1 (en) * 2023-04-13 2024-10-17 Mallinckrodt Pharmaceuticals Ireland Limited Gas sensor module with enhanced flow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625463D0 (en) 1996-12-07 1997-01-22 Central Research Lab Ltd Gas sensors
US6568286B1 (en) 2000-06-02 2003-05-27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3D array of integrated cells for the sampling and detection of air bound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pecies
WO2008024138A1 (en) * 2006-08-23 2008-02-28 Georgia Tech Research Corporation Fluidically-assisted sensor systems for fast sensing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ubstances
JP5115626B2 (ja) 2008-06-03 2013-01-0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マイクロブロア
CN104364526B (zh) 2012-06-11 2016-08-2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鼓风机
US9007222B2 (en) * 2012-09-21 2015-04-14 Google Inc. Detector unit and sensing chamber therefor
US20140134053A1 (en) * 2012-11-14 2014-05-15 Sensirion A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hemical sensor
TWI552838B (zh) * 2013-06-24 2016-10-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氣壓動力裝置
US9366664B2 (en) 2014-05-21 2016-06-14 Andas Inc. Device for measurement of exhaled nitric oxide concentration
US9726579B2 (en) 2014-12-02 2017-08-08 Tsi,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ducting particle monitoring using low cost particle sensors
KR20160069923A (ko) 2014-12-09 2016-06-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동 단말기
KR20160134023A (ko) 2015-05-14 2016-11-23 재단법인 다차원 스마트 아이티 융합시스템 연구단 복합 환경 센서
US10584695B2 (en) 2016-01-29 2020-03-10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Miniature fluid control device
JP6728956B2 (ja) 2016-05-13 2020-07-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粒子測定装置
CN109690310B (zh) * 2016-07-04 2022-04-15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具有微型流体致动器的设备
TWM553862U (zh) * 2017-08-21 2018-01-01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具致動傳感模組之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78523B (zh) * 2018-03-30 2019-12-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致動傳感模組
TWM562891U (zh) * 2018-03-30 2018-07-0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致動傳感模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2323A (zh) * 2020-01-08 2021-07-09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气体检测功能的家居装置
CN113080845A (zh) * 2020-01-08 2021-07-09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气体检测功能的健康检测装置
TWI747132B (zh) * 2020-01-08 2021-11-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氣體檢測功能之健康檢測裝置
US11885785B2 (en) 2020-01-08 2024-01-30 Microjet Technology Co., Ltd. Health monitoring device having gas detection function
CN113080845B (zh) * 2020-01-08 2024-02-13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气体检测功能的健康检测装置
CN113092323B (zh) * 2020-01-08 2024-05-2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气体检测功能的家居装置
CN113712732A (zh) * 2020-05-25 2021-11-30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净化气体的护目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57248A1 (en) 2019-10-23
US10908137B2 (en) 2021-02-02
JP7064459B2 (ja) 2022-05-10
TWI682156B (zh) 2020-01-11
US20190302076A1 (en) 2019-10-03
JP2019203877A (ja) 2019-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942558A (zh) 致動傳感模組
TWI678523B (zh) 致動傳感模組
TWM562968U (zh) 致動傳感模組
TWI713837B (zh) 微粒監測模組
TWI664410B (zh) 可攜式氣體偵測裝置
TWI692582B (zh) 氣體偵測模組
TWI722793B (zh) 移動式氣體偵測清淨裝置
JP7091152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TW201934977A (zh) 氣體檢測裝置
TWI708932B (zh) 氣體監測裝置
TW202129202A (zh) 氣體偵測清淨裝置
TWM562891U (zh) 致動傳感模組
TWI677676B (zh) 氣體監測裝置
TWM575864U (zh) Particle monitoring module
TWI696818B (zh) 微粒監測模組
CN209945941U (zh) 微粒监测模块
TW202001223A (zh) 氣體監測裝置
CN208705124U (zh) 致动传感模块
TWM566326U (zh) Portable gas detection device
TW202009462A (zh) 微粒偵測模組
TWI696815B (zh) 氣體偵測裝置
CN208596102U (zh) 微粒监测模块
TWM567372U (zh) Particle monitoring module
TWI686147B (zh) 安全帽
CN208705299U (zh) 致动传感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