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4193A - 噴管及脫硫裝置 - Google Patents

噴管及脫硫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4193A
TW201934193A TW107142889A TW107142889A TW201934193A TW 201934193 A TW201934193 A TW 201934193A TW 107142889 A TW107142889 A TW 107142889A TW 107142889 A TW107142889 A TW 107142889A TW 201934193 A TW201934193 A TW 20193419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tube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surface
hold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28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6805B (zh
Inventor
山田開理
宮地剛之
牛久哲
添田拓郎
香川晴治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三菱日立電力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4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4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6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680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8Absorbing units; Liquid distribu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46Removing components of defined structure
    • B01D53/48Sulfur compounds
    • B01D53/50Sulfur 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34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 B01D53/74General processes for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Apparatus 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53/77Liquid phase processes
    • B01D53/78Liquid phase processes with gas-liquid cont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BSPRAYING APPARATUS; ATOMISING APPARATUS; NOZZLES
    • B05B1/00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 B05B1/14Nozzles, spray heads or other outlets,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devices such as valves, heating means with multiple outlet openings; with strainers in or outside the outlet opening
    • B05B1/20Arrangements of several outlets along elongated bodies, e.g. perforated pipes or troughs, e.g. spray booms; Outlet element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Gas Separation By Absorption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課題] 以提供一種能夠以簡易之構成來將噴嘴部相對於管部而安定地作固定的噴管以及脫硫裝置一事,作為目的。
[解決手段] 噴管(20),係具備有:管部(21),係於外周面處被形成有貫通孔(28);和噴嘴部(22),係被設置在與管部(21)之貫通孔(28)相對應之位置處;和被覆部(26),係涵蓋管部(21)與噴嘴部(22)之雙方地而以覆蓋管部(21)之外周面與噴嘴部(22)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Description

噴管及脫硫裝置
本發明,係為有關於噴管及脫硫裝置者。
於先前技術中,在以煤炭或原油等作為燃料的發電廠中,被從鍋爐所排出的燃燒排氣氣體(以下,稱作「排放氣體」),係先使在排放氣體中所包含的二氧化硫(SO2 )等之硫氧化物(SOx)被除去之後,再排放至大氣中。作為施加此種脫硫處理之排煙脫琉裝置的脫硫方式,係周知有在脫硫塔之內部使海水或石灰石漿料等之吸收液與排放氣體進行氣液接觸並進行脫硫的液柱方式之排煙脫硫裝置。
液柱方式之排煙脫硫裝置,係在吸收塔之內部設置複數之噴管,並從複數之噴嘴部而將吸收液上噴,並藉由使落下的吸收液與排放氣體作氣液接觸,來進行脫硫。噴嘴部,係在被設置於水平方向上之管部的上面處,朝向上方地而被作複數之安裝。從噴嘴部所噴出的吸收液,係成為略圓形剖面之棒狀水柱,並一直被上噴至因應於幫浦性能或配管壓力損失等所制定的液柱高度處。之後,在棒狀水柱之頂部附近處,吸收液係從中心起朝向外周方向而分散,之後落下。
在下述之專利文獻1中,係揭示有關連於在排煙脫硫裝置之吸收塔處所使用的噴嘴之技術。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12-17953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於先前技術中,被設置在排煙脫硫裝置之噴管處的噴嘴部,係相對於被形成於管部處之凸緣,而使用複數組之螺桿以及螺帽,來於中間包夾有墊圈地而被液密地作固定。螺桿以及螺帽,係為了防止腐蝕,而採用有具備耐蝕性之高級金屬,而有著噴管之製造成本變高的問題。又,係需要進行在各噴嘴部之每一者處而將複數組之螺桿與螺帽以均一之轉矩來鎖緊的作業,在將多數之噴嘴部安裝於管部處之噴嘴安裝工程中,係需要耗費時間和勞力。進而,由於零件數量為多,因此係亦有著在零件之管理上為繁雜的問題。
在上述之專利文獻1中,係並非採用上述之由螺桿以及螺帽所致之固定,而是具備有噴嘴支持器和安裝帽,並將噴嘴設置在噴嘴支持器內,而藉由將安裝帽螺合於噴嘴支持器處,來於中間包夾有墊圈地而將噴嘴相對於管來液密地作固定。但是,在此固定方法中,於施工時,係需要對於安裝帽之鎖緊轉矩作嚴密的管理。進而,係需要在安裝帽之內周面處形成母螺紋,並預先在噴嘴支持器之外周面處形成公螺紋,而需要在加工中耗費勞力和時間。又,在此構成中,若是繼續進行脫硫裝置之運轉,則安裝帽之鎖緊係會有起因於震動等而變鬆之虞,而有著成為無法將噴嘴相對於管而安定地作固定之問題。
本發明之噴管及脫硫裝置,係為有鑑於此種事態而進行者,其目的,係在於藉由簡易之構成來將噴嘴部相對於管部而安定地作固定。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噴管及脫硫裝置,係採用有以下之手段。
亦即是,本發明之數個實施形態的噴管,係具備有:管部,係於外周面處被形成有貫通孔;和噴嘴部,係被設置在與前述管部之前述貫通孔相對應之位置處;和被覆部,係涵蓋前述管部與前述噴嘴部之雙方地而以覆蓋前述管部之外周面與前述噴嘴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若依據此構成,則在與被形成於管部之外周面處的貫通孔相對應之位置處,係被設置有噴嘴部,在管部中流通之液體或漿料,係從噴嘴部而被噴出。在管部和噴嘴部處,被覆部係涵蓋管部與噴嘴部之雙方地而以覆蓋管部之外周面與噴嘴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藉由此,管部和噴嘴部係被一體化,噴嘴部係相對於管部而被安定地作固定。又,並不使用螺桿以及螺帽等之扣具類,噴嘴部係相對於管部而被以簡易之構成來作固定。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亦可構成為:前述管部,係具備有:管,係身為圓筒構件;和噴嘴支持器,係在與被形成於前述管部處之前述貫通孔相對應之位置處,以在前述管之外周面處朝向徑方向突出的方式而被作設置,前述被覆部,係涵蓋前述噴嘴支持器以及前述噴嘴部地而以覆蓋前述噴嘴支持器之外周面以及前述噴嘴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若依據此構成,則噴嘴支持器,係以在管之外周面處朝向徑方向突出的方式而被作設置。在噴嘴支持器及噴嘴部處,被覆部,係涵蓋噴嘴支持器以及噴嘴部地而以覆蓋噴嘴支持器之外周面以及噴嘴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藉由此,噴嘴支持器以及噴嘴部係被一體化,噴嘴部係相對於噴嘴支持器而被安定地作固定。又,並不使用螺桿以及螺帽等之扣具類,噴嘴部係相對於噴嘴支持器而被以簡易之構成來作固定。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亦可構成為:前述被覆部,係不僅是前述噴嘴支持器以及前述噴嘴部而亦涵蓋前述管地來以覆蓋前述管之外周面、前述噴嘴支持器之外周面以及前述噴嘴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若依據此構成,則在管和噴嘴支持器及噴嘴部處,被覆部係涵蓋管和噴嘴支持器以及噴嘴部地而以覆蓋管之外周面和噴嘴支持器之外周面以及噴嘴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藉由此,管和噴嘴支持器以及噴嘴部係被一體化,噴嘴部係相對於噴嘴支持器而被安定地作固定。又,並不使用螺桿以及螺帽等之扣具類,噴嘴部係相對於管以及噴嘴支持器而被以簡易之構成來作固定。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亦可構成為:前述管部,係為纖維強化塑膠(FRP)製,前述被覆部,係藉由在玻璃纖維中含浸有塑膠的材料而被形成。
若依據此構成,則由於管部和被覆部係均身為由纖維和樹脂所成之材料並且為同質之材料,因此,兩者係容易被結合,噴嘴部係相對於管部而被更加安定且牢固地作固定。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亦可構成為:前述噴嘴部,係為纖維強化塑膠(FRP)製。
若依據此構成,則由於不僅是管部和被覆部,就連噴嘴部均係身為由纖維和樹脂所成之材料,並且管部、噴嘴部以及被覆部係身為同質之材料,因此,管部和被覆部以及噴嘴部和被覆部係容易被結合,噴嘴部係相對於管部而被更加安定且牢固地作固定。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亦可構成為:前述噴嘴部,係具備有於外周面處而朝徑方向突出之凸緣。
若依據此構成,則在噴嘴部之外周面處,凸緣係朝向徑方向突出地而被形成,噴嘴部係相對於管部或噴嘴支持器而經由凸緣而被作支持。由於凸緣係朝向噴嘴部之徑方向而突出,因此,藉由凸緣,噴嘴部係成為難以倒下,並被安定地作支持。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亦可構成為:前述凸緣,係被形成於前述噴嘴部之高度方向的中間部處。
若依據此構成,則噴嘴部,係在凸緣所被形成的噴嘴部之高度方向之中間部處,相對於管部或噴嘴支持器而隔著凸緣而被作支持。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亦可構成為:從前述管部之外周面起的前述噴嘴支持器之突出高度,係為50mm以上100mm以下。
若依據此構成,則與藉由螺桿與螺帽來將噴嘴部固定於噴嘴支持器處的情況相異,係將噴嘴部之突出高度設為50mm以上100mm以下,而能夠將突出高度抑制為低。
本發明之其他實施形態之脫硫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上述實施形態之噴管;和腳部,係在使軸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而平行地作設置之前述管部之底面側處,被設置在前述噴管之設置面處,並且支持前述管部,以使前述管部之前述底面會成為前述設置面之正上方的方式,來藉由前述腳部而使前述管部被作支持。

[發明之效果]
若依據本發明,則係能夠以簡易之構成來將噴嘴部相對於管部而安定地作固定。
以下,參考圖面,針對本發明之其中一個實施形態的脫硫裝置100作說明。
如同圖1中所示一般,本實施形態之脫硫裝置100,係具備有吸收塔10、和噴管20、和除霧器30、以及循環幫浦40等。
吸收塔10,係以在鉛直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形成,並身為成為排放氣體之通路的筒狀之殼體。吸收塔10,係將從被形成於側面處之排放氣體導入部11所導入的含有硫氧化物之排放氣體朝向鉛直方向之上方作導引。又,吸收塔10,係將排放氣體從被形成於鉛直方向之上方處的排放氣體排出部12而排出。
噴管20,係為在吸收塔10之內部,相對於水平方向而被平行地作配置之管狀構件。如同圖1中所示一般,噴管20,係將吸收液朝向鉛直方向之上方而吐出。藉由此,從排放氣體導入部11而被導入之排放氣體與吸收液係作氣液接觸。於此,吸收液,係為含有石灰石之液體,在吸收塔10之內部,藉由石灰石膏法,在排放氣體中所包含的硫氧化物係被除去。從噴管20而被吐出之吸收液,係在朝向上方而被作了吐出後,在吸收塔10之內部而分散,並積存於吸收塔10之底部13處。積存於底部13處之吸收液,係藉由循環幫浦40而再度被供給至噴管20處。
另外,吸收液,係並不被限定於包含石灰石之液體,而亦可為海水。在使海水流通的情況時,相較於包含石灰石之液體,噴嘴部22之閉塞或磨耗的影響係為少。因此,就算是在如同本實施形態一般之藉由被覆部26來使管19和噴嘴部22一體化的情況時,亦由於噴嘴部22之交換頻率係為低,因此係難以發生問題。
除霧器30,例如係為摺疊板型除霧器,並為將在吸收塔10之內部所發生的吸收液之霧藉由物理性碰撞來除去者。
接著,針對本實施形態之脫硫裝置100所具備的噴管20作詳細說明。
噴管20,係如同圖2以及圖3中所示一般,在脫硫裝置100之吸收塔10之內部被設置有複數根。噴管20,係經由被形成於吸收塔10之側面處的開口部14,而被從外部來插入至內部並設置在特定之位置處。噴管20,係在同一平面內被設置有複數根(例如5根)。又,噴管20,係亦可在鉛直方向之相異之位置處,分別各作複數根之設置地來作複數段的設置。
如同圖2以及圖3中所示一般,在噴管20處,係被設置有安裝凸緣24和供給口25。安裝凸緣24,係為用以將噴管20安裝在被設置於吸收塔10處之開口部14處的構件。安裝凸緣24,係藉由複數之締結具(省略圖示)而被安裝在吸收塔10之開口部14處。
在吸收塔10之側面處,係被設置有用以讓作業者通過的人孔15。人孔15,係亦可在將維修用之零件等從吸收塔10之外部來運送至內部的情況時或者是在將已使用之零件等從吸收塔10之內部來運送至外部的情況時,而被作利用。
如同圖4以及圖5中所示一般,噴管20,係具備有管部21、和複數之噴嘴部22、和被覆部26、以及複數之腳部27等。
管部21,例如係具備有身為直線狀之圓筒構件的管19、和噴嘴支持器23。管19之材料,雖並未特別作限定,但是,較理想,係身為與被覆部26同質之材料。管19,例如,係為纖維強化塑膠(FRP)製。管19之其中一端側,係被形成有以使吸收液被作供給的方式而開口的供給口25,管19之另外一端側係被閉塞。
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在管19之外周面處,係被形成有貫通孔28,在與貫通孔28相對應之位置處,係被設置有噴嘴支持器23。貫通孔28,係沿著管19之管軸方向,而例如以等間隔來作複數形成。貫通孔28,係以當噴管20被配置於吸收塔10之內部時會位置於管19之上面並且會成為朝向上方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管19之長度,例如係為3m以上20m以下,管19之外徑,例如係為200mm以上400mm以下。另外,管19之尺寸,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些之例。
從管19之其中一端側之供給口25所被供給的吸收液,係在管19之內部流通,並被朝向被設置在噴嘴支持器23處之複數之噴嘴部22作供給。
噴嘴支持器23,例如,係為圓筒狀構件,並在與管19之貫通孔28相對應之位置處,於管19之外周面處以朝向徑方向突出的方式而被作設置。噴嘴支持器23,係使其中一端側被與管19作連接。噴嘴支持器23,係具備有能夠將噴嘴部22收容於內部的內徑,噴嘴部22係從噴嘴支持器23之另外一端側而被插入。噴嘴支持器23,係以當噴管20被配置於吸收塔10之內部時會位置於管19之上面並且會成為朝向上方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噴嘴支持器23之材料,雖並未特別作限定,但是,較理想,係身為與被覆部26同質之材料。噴嘴支持器23,例如,係為纖維強化塑膠(FRP)製。噴嘴支持器23,例如,係與管19一體成形地而被形成。
噴嘴部22,係為圓筒狀構件,並在內部被形成有相對於管軸方向而為平行之流路。噴嘴部22,係將從其中一端側之開口22a所被供給至內部之吸收液,從另外一端側之開口22b來朝向外部噴出。
噴嘴部22,係被插入至上述之噴嘴支持器23中並被設置於管部21處。故而,噴嘴部22,係以當噴管20被配置於吸收塔10之內部時會位置於管部21之上面並且會成為朝向上方的方式,而被作設置。噴嘴部22,係在吸收塔10之內部,將吸收液朝向鉛直方向之上方作導引。從噴嘴部22所噴出的吸收液,係成為略圓形剖面之棒狀水柱,並一直被上噴至因應於幫浦性能或配管壓力損失等所制定的液柱高度處。之後,在棒狀水柱之頂部附近處,吸收液係從中心起朝向外周方向而分散,之後落下。
噴嘴部22之材料,雖並未作限定,但是,若是身為與被覆部26同質之材料,則為理想。當噴嘴部22與被覆部26係身為同質之材料的情況時,噴嘴部22和被覆部26係成為容易被結合,噴嘴部22係相對於管部21而被更加安定且牢固地作固定。噴嘴部22,例如,係為纖維強化塑膠(FRP)製。另外,噴嘴部22之材料,係亦可為SiC(碳化矽)等。
在噴嘴部22之外周面處,係被設置有相對於噴嘴部22之軸方向而為垂直並且朝向徑方向而作了突出的凸緣31。凸緣31,例如係為環狀之板狀構件。凸緣31,係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例如被設置在噴嘴部22之高度方向的中間部處。噴嘴部22之凸緣31,係在使噴嘴部22之一部分(下半部)被插入至噴嘴支持器23中的狀態下,與噴嘴支持23之上面作抵接。藉由噴嘴部22之凸緣31,噴嘴部22之插入位置係被作限制。
在噴嘴支持器23之上面處,係亦可被設置有朝向噴嘴支持器23之徑方向而突出的凸緣32。噴嘴部22之凸緣31和噴嘴支持器23之凸緣32,係為相互平行,並且作面接觸。噴嘴支持器23之凸緣32之突出方向,係相對於管19之管軸方向而為平行。藉由此,當噴嘴部22被插入至噴嘴支持器23中,噴嘴部22之凸緣31與噴嘴支持器23之凸緣32作了面接觸時,噴嘴部22之管軸方向係相對於管19而成為垂直。故而,係易於決定噴嘴部22之設置方向。
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在管19和噴嘴支持器23及噴嘴部22處,被覆部26係涵蓋管19和噴嘴支持器23以及噴嘴部22地而以液密地覆蓋管19之外周面和噴嘴支持器23以及噴嘴部22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藉由此,管19和噴嘴支持器23以及噴嘴部22係被一體化,噴嘴部22係相對於管部21而被安定地作固定。又,並不使用螺桿以及螺帽等之扣具類,噴嘴部22係相對於管部21而被以簡易之構成來作固定。進而,在脫硫裝置100所被設置之現場處,係能夠省略藉由螺桿以及螺帽來將管部21和噴嘴部22一體化之作業,而成為能夠削減成本。
又,特別是在被形成有凸緣31以及32的情況時,若是在使噴嘴部22之凸緣31與噴嘴支持器23之凸緣32作了面接觸的狀態下來使被覆部26覆蓋外周面,則就算是對於噴嘴部22而作用有拉拔力,藉由沿著凸緣31以及32而作了彎折的被覆部26,該拉拔亦係被作抑制。因此,係能夠將管19和噴嘴支持器23以及噴嘴部22更加牢固地作固定。
被覆部26,係藉由在玻璃纖維中含浸有塑膠的材料而被形成。管部21和被覆部26,由於係均身為由纖維和樹脂所成之材料並且為同質之材料,因此,兩者係容易被結合。其結果,被插入至管部21之噴嘴支持器23中的噴嘴部22,係經由被覆部26來相對於管部21而被更加安定且牢固地作固定。
被覆部26之對於管19、噴嘴支持器23以及噴嘴部22的被覆方法,係可適用藉由在玻璃纖維中含浸有塑膠的材料所進行的一般性之技術。例如,係在塑膠硬化之前,將該材料捲繞在管19、噴嘴支持器23以及噴嘴部22處,之後使其硬化,或者是先塗布該材料,之後使其硬化。
藉由上述方法而被作了被覆的被覆部26,係使管19和噴嘴支持器23以及噴嘴部22一體化。其結果,噴嘴部22係相對於管部21而被安定地且以簡易之構成來作固定。
另外,本實施形態,係並不被限定於如同圖5中所示一般之在管19和噴嘴支持器23以及噴嘴部22處被設置有被覆部26的情況。如同圖7中所示一般,在管19處,係並未被設置有被覆部26,在噴嘴支持器23及噴嘴部22處,被覆部26係涵蓋噴嘴支持器23和噴嘴部22地而以覆蓋噴嘴支持器23之外周面和噴嘴部22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藉由此,噴嘴支持器23以及噴嘴部22係被一體化,在圖7所示之變形例中,噴嘴部22亦係相對於噴嘴支持器23而被安定地作固定。又,並不使用螺桿以及螺帽等之扣具類,噴嘴部22係相對於噴嘴支持器23而被以簡易之構成來作固定。
複數之腳部27,係如同圖4中所示一般,身為被配置在管部21之下端部處的構件。腳部27,係被配置於包含管部21之前端部的複數之場所處。經由複數之腳部27,管部21之荷重,係被傳導至管支撐構件(支持部)91、支持樑(支持部)92以及支持樑(支持部)93處。管支撐構件91、支持樑92以及支持樑93,係為支持被設置在吸收塔10之內部的噴管20之構件。
腳部27,係使底面被設置在身為管支撐構件91、支持樑92或支持樑93之上面的設置面處。又,腳部27,係使上端例如被與管部21之管19作連接。腳部27之高度,係為從腳部27之底面起直到腳部27之上端為止的高度。
腳部27之高度,較理想,係盡可能地抑制為低。噴管20,係在使腳部27被設置於管19處的狀態下,經由被形成於吸收塔10之側面處的開口部14,而被從外部來插入至內部並設置在特定之位置處。藉由對腳部27之高度作抑制而抑制噴管20全體之高度,係能夠將開口部14之高度縮小,而能夠對於吸收塔10之強度的降低作抑制。
如同圖6中所示一般,腳部27之高度,係以會使管部21之底部成為腳部27之設置面附近的方式而被作設定。此時,腳部27之最下部之寬幅,較理想,係與管部21之管19的直徑相同,或者是較管19的直徑而更大。藉由此,由於係能夠將使將腳部27和管支撐構件91、支持樑92或支持樑93作締結的螺桿33作插入的孔設置在從管部21而更為遠離之位置處,因此,就算是在腳部27之高度為低的情況時,相較於腳部27之最下部之寬幅為較管19之直徑而更小的情況,係易於進行將身為管支撐構件91、支持樑92以及支持樑93之結合手段的螺桿33以及螺帽34作締結之作業。
噴嘴部22之凸緣31的突出長度,例如係為10mm以上30mm以下。在如同先前技術一般之使螺桿貫通凸緣31並將螺桿以及螺帽作結合的情況時,凸緣31之突出長度,係考慮到螺桿之軸粗細,而例如需要設為45mm以上。相對於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由於係並不使用由螺桿以及螺帽所致之結合地而藉由被覆部26來將噴嘴部22固定在噴嘴支持器23處,因此,係能夠將凸緣31之突出長度縮短。噴嘴支持器23之凸緣32的突出長度,例如係為與噴嘴部22之凸緣31之突出長度同等。
針對噴嘴支持器23,從管19之外周面起的噴嘴支持器23之突出高度,例如係為50mm以上100mm以下。
藉由將噴嘴支持器23之突出高度設為50mm以上,上述之被覆部26的對於噴嘴支持器23之捲繞或塗布係成為容易。其結果,噴嘴部22係被確實地固定在噴嘴支持器23處。又,如同上述一般,噴管20,係經由被形成於吸收塔10之側面處的開口部14,而被從外部來插入至內部並設置在特定之位置處。藉由將噴嘴支持器23之突出高度設為100mm以下,係能夠將開口部14之高度縮小,而能夠對於吸收塔10之強度的降低作抑制。
另外,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針對在管部21處而於管19處被設置有噴嘴支持器23的情況來作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例如,係亦可並不在管19處設置噴嘴支持器23地,而將噴嘴部22直接設置在管19處。於此情況,噴嘴部22之凸緣31,係並非被設置在噴嘴部22之高度方向的中間部分處,而是被設置在噴嘴部22之其中一端處,凸緣31係沿著管19之外周面而被作設置。而,在管19和噴嘴部22處,被覆部26係涵蓋管19和噴嘴部22地而以覆蓋管19之外周面和噴嘴部22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藉由此,管19和噴嘴部22係被一體化,噴嘴部22係相對於管19而被安定地作固定。
又,在上述之實施形態中,雖係針對在噴嘴部22之凸緣31與噴嘴支持器23之凸緣32之結合中並不使用螺桿以及螺帽的情況來作了說明,但是,本發明係並不被限定於此例。係亦可與被覆部26一同地來進行由螺桿以及螺帽所致之結合。於此情況,由於係進行有由被覆部26所致之一體化,因此,係亦可將在一個的噴嘴部22處之螺桿以及螺帽之數量,相較於先前技術而有所減少。又,若是在螺桿以及螺帽之表面處進行由被覆部26所致之被覆,則係亦可並不將螺桿以及螺帽設為具備有耐蝕性之高級金屬。
10‧‧‧吸收塔
11‧‧‧排放氣體導入部
12‧‧‧排放氣體排出部
13‧‧‧底部
14‧‧‧開口部
15‧‧‧人孔
19‧‧‧管
20‧‧‧噴管
21‧‧‧管部
22‧‧‧噴嘴部
22a‧‧‧開口
22b‧‧‧開口
23‧‧‧噴嘴支持器
24‧‧‧安裝凸緣
25‧‧‧供給口
26‧‧‧被覆部
27‧‧‧腳部
28‧‧‧貫通孔
30‧‧‧除霧器
31‧‧‧凸緣
32‧‧‧凸緣
33‧‧‧螺桿
34‧‧‧螺帽
40‧‧‧循環幫浦
91‧‧‧管輔助構件
92、93‧‧‧支持樑
100‧‧‧脫硫裝置
[圖1] 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其中一個實施形態的脫硫裝置之概略構成作展示之縱剖面圖。
[圖2] 係為對於圖1中所示之脫硫裝置的噴管作展示之側面圖。
[圖3] 係為對於圖2中所示之噴管而從上方來作了觀察的平面圖。
[圖4] 係為對於圖2中所示之脫硫裝置的噴管作展示之IV-IV線箭頭方向觀察圖。
[圖5] 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其中一個實施形態的脫硫裝置之噴管作展示之縱剖面圖。
[圖6] 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其中一個實施形態的脫硫裝置之噴管以及腳部作展示之縱剖面圖。
[圖7] 係為對於本發明之其中一個實施形態的脫硫裝置之噴管之變形例作展示之縱剖面圖。

Claims (9)

  1. 一種噴管,其特徵為,係具備有: 管部,係於外周面處被形成有貫通孔;和 噴嘴部,係被設置在與前述管部之前述貫通孔相對應之位置處;和 被覆部,係涵蓋前述管部與前述噴嘴部之雙方地而以覆蓋前述管部之外周面與前述噴嘴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噴管,其中, 前述管部,係具備有: 管,係身為圓筒構件;和 噴嘴支持器,係在與被形成於前述管部處之前述貫通孔相對應之位置處,以在前述管之外周面處朝向徑方向突出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前述被覆部,係涵蓋前述噴嘴支持器以及前述噴嘴部地而以覆蓋前述噴嘴支持器之外周面以及前述噴嘴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記載之噴管,其中, 前述被覆部,係不僅是前述噴嘴支持器以及前述噴嘴部而亦涵蓋前述管地來以覆蓋前述管之外周面、前述噴嘴支持器之外周面以及前述噴嘴部之外周面的方式而被作設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噴管,其中, 前述管部,係為纖維強化塑膠製, 前述被覆部,係藉由在玻璃纖維中含浸有塑膠的材料而被形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記載之噴管,其中, 前述噴嘴部,係為纖維強化塑膠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噴管,其中, 前述噴嘴部,係具備有於外周面處而朝徑方向突出之凸緣。
  7. 如申部專利範圍第6項所記載之噴管,其中, 前述凸緣,係被形成於前述噴嘴部之高度方向的中間部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或第3項所記載之噴管,其中, 從前述管部之外周面起的前述噴嘴支持器之突出高度,係為50mm以上100mm以下。
  9. 一種脫硫裝置,其特徵為,係具備有: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之任一項所記載之噴管;和 腳部,係在使軸方向相對於水平方向而平行地作設置之前述管部之底面側處,被設置在前述噴管之設置面處,並且支持前述管部, 以使前述管部之前述底面會成為前述設置面之正上方的方式,來藉由前述腳部而使前述管部被作支持。
TW107142889A 2018-02-05 2018-11-30 噴管及脫硫裝置 TWI7068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8402A JP7043276B2 (ja) 2018-02-05 2018-02-05 スプレイパイプ及び脱硫装置
JP2018-018402 2018-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4193A true TW201934193A (zh) 2019-09-01
TWI706805B TWI706805B (zh) 2020-10-11

Family

ID=6747870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921A TW202116401A (zh) 2018-02-05 2018-11-30 噴管及脫硫裝置
TW107142889A TWI706805B (zh) 2018-02-05 2018-11-30 噴管及脫硫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0921A TW202116401A (zh) 2018-02-05 2018-11-30 噴管及脫硫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7043276B2 (zh)
KR (1) KR20200101978A (zh)
TW (2) TW202116401A (zh)
WO (1) WO20191506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77830B1 (ja) * 2020-08-14 2021-12-08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排ガス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74183A (ja) * 1986-05-21 1987-11-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配管の支持具
JPH03123552U (zh) * 1990-03-24 1991-12-16
JP2539762B2 (ja) * 1994-06-16 1996-10-02 東京化工機株式会社 スプレ―ノズル
TR199801461T2 (xx) * 1996-02-01 1998-10-21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 Egzoz gaz�n�n k�k�rd�n�n giderilmesi i�in sistem.
JPH09225256A (ja) * 1996-02-21 1997-09-02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煙脱硫装置
JP3382778B2 (ja) * 1996-06-04 2003-03-04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気液接触装置
JPH11104449A (ja) * 1997-10-03 1999-04-20 Babcock Hitachi Kk スプレ式吸収塔と該吸収塔を備えた湿式排煙脱硫装置
JP3123552B2 (ja) 1999-08-20 2001-01-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端末装置
JP4522895B2 (ja) * 2005-03-16 2010-08-11 日鉱金属株式会社 排ガス洗浄冷却塔
JP2012179533A (ja) 2011-02-28 2012-09-20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排煙脱硫装置
CN204544507U (zh) * 2015-04-02 2015-08-12 上海映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管道的喷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35037A (ja) 2019-08-15
JP7043276B2 (ja) 2022-03-29
TW202116401A (zh) 2021-05-01
KR20200101978A (ko) 2020-08-28
WO2019150696A1 (ja) 2019-08-08
TWI706805B (zh) 2020-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50145B2 (en) Exhaust gas treatment apparatus, ship, and exhaust gas treatment method
JP4785006B2 (ja)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
US20170173519A1 (en) Desulfurization device
US20060185320A1 (en) Absorber tower metal hood to concrete shell attachment
US5605655A (en) Gas-liquid contacting apparatus
KR101473285B1 (ko) 습식 배연 탈류 장치
JP2009028572A (ja) エアレーション装置
JP5330658B2 (ja) エアレーション装置
US20150247637A1 (en) Flue gas purification device
TW201934193A (zh) 噴管及脫硫裝置
JP2019076798A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
US20160030882A1 (en) Gas absorption tower,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gas absorption tower, and vessel
TWI444334B (zh) 曝氣裝置及具備有該裝置的海水排煙脫硫裝置以及曝氣裝置之細縫晶析物的溶解除去方法
JP5721303B2 (ja) 排煙脱硫装置
KR102310398B1 (ko) 탈황 장치
WO2020121554A1 (ja) 気液混合装置、および気液混合装置を備える排ガス脱硫装置
JP4787283B2 (ja) 湿式煙道ガス脱硫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スケール生成を抑制する装置
JP2012179533A (ja) 排煙脱硫装置
TWI711483B (zh) 脫硫裝置
KR100852532B1 (ko) 선박의 배기가스 배출성능 향상를 위한 연돌구조
KR101733563B1 (ko) 에어펄스노즐부 및 케이싱구조가 개선된 소각장치
RU271584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абсорбции отдельных компонентов в газах
KR200314008Y1 (ko) 쿨러용 노즐
JP3628073B2 (ja) 排煙脱硫装置
JPH02277523A (ja) 脱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