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32941A -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32941A
TW201932941A TW107147055A TW107147055A TW201932941A TW 201932941 A TW201932941 A TW 201932941A TW 107147055 A TW107147055 A TW 107147055A TW 107147055 A TW107147055 A TW 107147055A TW 201932941 A TW201932941 A TW 20193294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ource device
bottom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47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3457B (zh
Inventor
駒野正一
林哲生
肖貴宝
武内義貴
陳韋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歐姆龍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2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29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3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345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bstract

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抑制配線基板自導光板及框架剝離。面光源裝置包括:保持部,具有底板、立設於底板的側壁及設置於側壁且與底板相向的頂板;光源,配置於底板與頂板之間,且具有射出光的發光面;導光板,於側面具有與發光面相向且光入射的入光面,且使自入光面入射的光自出光面射出;框架,收容光源及導光板;配線基板,配置於頂板與光源之間,且固定於導光板及框架;以及遮光膠帶,固定於頂板的與底板的相向面的相反面。

Description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近年來,電子機器的小型化、薄型化不斷發展。對於搭載於此種電子機器中的液晶顯示裝置,存在用於以相同的面積獲得更大的顯示區域的窄邊框化和薄型化的需求。於顯示裝置的背光中,例如使用的是將射出白色光的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為光源且使用導光板(亦稱為光導(light guide))的側光類型(side light type)(亦稱為邊緣發光(edge light)方式)的面光源裝置。
圖12是先前的面光源裝置100的概略剖面圖。面光源裝置100包括:導光板101、與導光板101鄰接而配置的光源102以及配置於導光板101及光源102的下方的反射片103。另外,面光源裝置100包括收容導光板101、光源102及反射片103的框體104。框體104包含:邊框(bezel)(金屬框架)105與樹脂框架106。光源102安裝於撓性印刷基板(以下亦表述為「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107。FPC 107利用雙面黏接帶108而固定於導光板101及樹脂框架106。雙面黏接帶108因量產性優異、薄型,故用於構成零件的固定。
本發明提出一種使剖面形狀大致為匚字型的蓋構件覆蓋棒狀的光源與導光板,並藉由蓋構件的強大的彈力來牢固地支撐導光板,藉此維持導光板與棒狀光源的密接性的面發光裝置(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4-3957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藉由顯示器的窄邊框化,雙面黏接帶108的貼附面積縮小,並且因電子機器的薄型化,雙面黏接帶108的漿糊厚度逐漸變薄。因此,雙面黏接帶108的黏接力下降,雙面黏接帶108逐漸變得無法耐受外部應力。作為外部應力的一例,有設置於面光源裝置100所搭載的液晶顯示器的主FPC的彎曲應力。圖13是先前的面光源裝置100及液晶顯示器111的剖面圖。液晶顯示器111包括上玻璃112及下玻璃113。圖13中,利用遮光雙面膠帶114將液晶顯示器111固定於FPC 107,並利用主FPC 115將面光源裝置100與液晶顯示器111連接。將主FPC 115彎折180度而貼附於框體104的背面。主FPC 115的回彈性大,故藉由朝液晶顯示器111側拉伸FPC 107,而對雙面黏接帶108施加應力。另外,藉由包括面光源裝置100及液晶顯示器111的電子機器落下,對電子機器施加衝擊,而對雙面黏接帶108施加應力。
因雙面黏接帶108的黏接力的下降及對雙面黏接帶108施加的應力,存在FPC 107自樹脂框架106剝離,或FPC 107自導光板101剝離的可能性。另外,藉由薄壁成形而於樹脂框架106的表面產生波紋,藉此FPC 107自樹脂框架106剝離的可能性變高。如圖14所示,當FPC 107自樹脂框架106剝離時,存在光洩露至面光源裝置100的外部的可能性。如圖15所示,當FPC 107自導光板101剝離時,產生光源102的位置偏移,而存在自導光板101射出的光的亮度下降,或光的亮度分佈被破壞的可能性。藉此,於液晶顯示器111的畫面內會產生不均勻的明亮的亮點(熱點)。
鑒於此種狀況,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抑制配線基板自導光板及框架剝離。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中,為解決所述課題而採用了以下手段。即,本發明為包括如下構件的面光源裝置,所述面光源裝置包括:保持部,具有底板、立設於底板的側壁及設置於側壁且與底板相向的頂板;光源,配置於底板與頂板之間,且具有射出光的發光面;導光板,於側面具有與發光面相向且光入射的入光面,且使自入光面入射的光自出光面射出;框架,收容光源及導光板;配線基板,配置於頂板與光源之間,且固定於導光板及框架;以及遮光膠帶,固定於頂板的與底板的相向面的相反面。
於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中,配置於底板與頂板之間的配線基板被固定於導光板及框架,遮光膠帶被固定於頂板。於拉伸遮光膠帶的情況下,頂板被拉伸,因頂板並未固定於配線基板,故配線基板並未被拉伸。因而,即便於拉伸遮光膠帶的情況下,配線基板亦未被拉伸,故抑制配線基板自導光板剝離,並且抑制配線基板自框架剝離。
於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中,亦可為:框架具有朝遠離導光板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且突出部與設置於底板的貫通孔嵌合。於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中,突出部可收容於貫通孔內。於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中,頂板的前端及底板的前端可利用折邊彎曲而被彎折。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可包括配置於頂板與配線基板之間的緩衝構件。於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中,配線基板可利用黏接帶而固定於導光板及框架。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可包括:本發明的面光源裝置、以及接收自面光源裝置射出的光的顯示面板,且顯示面板被固定於遮光膠帶。本發明的電子機器亦可包括本發明的顯示裝置。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抑制配線基板自導光板及框架剝離。
以下,基於圖式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再者,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表示實施本發明的一例,並非將本發明限定成以下說明的具體的構成。
<應用例> 圖1是表示面光源裝置1的一例的剖面圖。面光源裝置1包括:導光板10、光源11、FPC 12、反射片13、框體14、雙面黏接帶15、雙面黏接帶16、保持部17、及遮光雙面膠帶18。導光板10,於側面具有光入射的入光面10A,使自入光面10A入射的光自出光面10B射出。光源11具有射出光的發光面。光源11安裝於FPC 12。導光板10的入光面10A與光源11的發光面相向。
FPC 12是對光源11供給電力的配線基板。反射片13以與導光板10的下表面相接的方式配置,且以導光板10內的光不會自面光源裝置1的下表面漏出的方式對光進行反射。框體14包含:邊框(金屬框架)21與樹脂框架22。框體14是框架的一例。邊框21具有底部、及立設於底部的側板部。邊框21的底部配置於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的相反面側。邊框21的側板部是邊框21的底部的外周,且以與導光板10的入光面10A相向的方式配置。於利用邊框21的底部與側板部而形成的角部,配置有樹脂框架22。邊框21的側板部是邊框21的底部的外周,且可以包圍導光板10的側面的方式配置。
雙面黏接帶15將導光板10與FPC 12黏著,藉此將FPC 12固定於導光板10。雙面黏接帶16將FPC 12與樹脂框架22黏著,藉此將FPC 12固定於樹脂框架22。保持部17包括:底板31、立設於底板31的側壁32、及設置於側壁32且與底板31相向的頂板33。保持部17具有彈性。光源11及FPC 12配置於底板31與頂板33之間。FPC 12配置於光源11與頂板33之間。遮光雙面膠帶18固定於頂板33的與底板31的相向面的相反面。頂板33的與底板31的相向面是頂板33的內表面,頂板33的與底板31的相向面的相反面是頂板33的外表面。遮光雙面膠帶18是遮光膠帶的一例。
遮光雙面膠帶18固定於頂板33。於遮光雙面膠帶18被朝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的法線方向側拉伸的情況下,頂板33被朝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的法線方向側拉伸。頂板33與FPC 12接觸,但頂板33並未固定於FPC 12。因此,即便於遮光雙面膠帶18被朝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的法線方向側拉伸的情況下,FPC 12亦不被拉伸。因此,即便於遮光雙面膠帶18被朝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的法線方向側拉伸的情況下,亦不會對雙面黏接帶15、雙面黏接帶16施加應力。根據面光源裝置1,抑制FPC 12自導光板10剝離,並且抑制FPC 12自樹脂框架22剝離。
以下的各實施方式中,「面光源裝置」是作為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單元來進行說明。再者,「面光源裝置」亦可用於由顯示面板或電子紙形成的顯示裝置的前表面中所配置的前燈(front light)等背光單元以外的用途。
<第1實施方式> (液晶顯示裝置的構成) 圖2是例示第1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一例的立體圖。如圖2所示,液晶顯示裝置包括:作為背光而配置的面光源裝置1以及接收自面光源裝置1射出的光的顯示面板(液晶顯示器)2。顯示面板2藉由對玻璃板中所夾持、封入的液晶施加電壓而使光的透射率增減等來顯示圖像。以下,有時以面光源裝置1中的顯示面板2側為上表面側、以其相反面側為下表面側來進行說明。
(面光源裝置的構成) 圖3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一例的剖面圖。圖3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一部分。面光源裝置1包括:導光板10、光源11、FPC 12、反射片13、框體14、雙面黏接帶15、雙面黏接帶16、保持部17、遮光雙面膠帶18、擴散片19、一片或兩片稜鏡片20。
導光板10為大致平板狀,由聚碳酸酯樹脂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等透光性的原材料形成。導光板10於側面具有光入射的入光面10A,使自入光面10A入射的光自出光面10B射出。導光板10可包括導光板本體以及較導光板本體的高度更高的光導入部。自光源11射出的光自光導入部效率良好地入射至導光板本體內,導光板10的光利用效率提高。藉由導光板本體較光導入部薄,面光源裝置1的薄型化提高,從而具備面光源裝置1的液晶顯示裝置的薄型化提高。但是,導光板10亦可為不具有光導入部的平板形狀。
光源11具有射出光的發光面。光源11安裝於FPC 12。導光板10的入光面10A與光源11的發光面相向。多個光源11可以一定的間隔呈一行地安裝於FPC 12。光源11例如為LED封裝體,但亦可使用LED封裝體以外的光源。光源11可藉由包含螢光體的透光性樹脂(樹脂層)來將作為發光元件的LED晶片密封而形成。或者,亦可不於LED晶片上配置螢光體而於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上配置螢光體層,或亦可於反射片13上配置螢光體層。光源11接受來自FPC 12的供電而驅動、點亮。再者,作為光源11,亦可使用白色以外的LED光源。
FPC 12是對光源11供給電力的配線基板。關於FPC 12,是利用導體箔於作為具有可撓性的絕緣性膜的基材上設置配線,並使作為保護用的絕緣性膜的蓋層或樹脂(感光性樹脂)與表面黏著來形成。反射片13以與導光板10的下表面相接的方式配置,且以導光板10內的光不會自面光源裝置1的下表面漏出的方式對光進行反射。導光板10的下表面為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的相反面。
框體14收容導光板10、光源11、FPC 12、反射片13、雙面黏接帶15、雙面黏接帶16、擴散片19及稜鏡片20。框體14包含:邊框21與樹脂框架22。邊框21具有底部以及立設於底部的側板部。邊框21的底部配置於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的相反側。邊框21的側板部以包圍導光板10的側面的方式配置。於利用邊框21的底部與側板部而形成的角部,配置有樹脂框架22。作為樹脂框架22的基底材料,例如,可使用聚碳酸酯樹脂。邊框21的側板部及樹脂框架22包圍導光板10的入光面10A。邊框21的側板部及樹脂框架22亦可包圍導光板10中的入光面10A以外的另一側面。邊框21的側板部的端部藉由折邊彎曲而被彎折。
雙面黏接帶15、雙面黏接帶16的各上下表面為黏接面。將雙面黏接帶15配置於導光板10與FPC 12之間,藉由雙面黏接帶15將導光板10與FPC 12黏著,而將FPC 12固定於導光板10。將雙面黏接帶16配置於FPC 12與樹脂框架22之間,藉由雙面黏接帶16將FPC 12與樹脂框架22黏著,而將FPC 12固定於樹脂框架22。
保持部17包括:平板狀的底板31、立設於底板31的平板狀的側壁32以及設置於側壁32且與底板31相向的平板狀的頂板33。保持部17具有彈性。保持部17於剖面觀察下呈大致U字形狀。保持部17於剖面觀察下亦可不限定於大致U字形狀,而為其他形狀。保持部17的材料例如為不銹鋼(steel use stainless,SUS)或磷青銅等金屬、或液晶聚合物等樹脂。底板31、側壁32及頂板33的各厚度例如為大於或等於0.05 mm且小於或等於0.1 mm,但不限定於該範圍。光源11及FPC 12配置於底板31與頂板33之間。FPC 12配置於光源11與頂板33之間。頂板33覆蓋FPC 12。遮光雙面膠帶18被固定於頂板33的與底板31的相向面的相反面。頂板33的與底板31的相向面是頂板33的內表面,頂板33的與底板31的相向面的相反面是頂板33的外表面。
擴散片19設置於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上。一片或兩片的稜鏡片20設置於擴散片19上。於圖3所示的例子中,於擴散片19上設置有兩片稜鏡片20。擴散片19為半透明的樹脂膜,使自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射出的光擴散以擴展光的指向特性。稜鏡片20為於上表面形成有三稜柱狀的微細圖案的透明的樹脂膜,將經擴散片19擴散的光聚集,以使自上表面側觀察面光源裝置1時的亮度上昇。
邊框21的底部具有朝遠離導光板10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1。圖4A及圖4B為突出部41的示意圖。圖4A是自側面側觀察突出部41的圖。圖4B是自圖4A的箭頭方向觀察突出部41的圖。突出部41具有相對於邊框21的底面23而傾斜的傾斜面42。另外,突出部41具有與邊框21的底面23之間具有階差的下表面43。如圖4B所示,突出部41包括:立設於邊框21的側壁44以及設置於側壁44的平板45。側壁44與邊框21的底部正交,平板45與邊框21的底部平行。
如圖3所示,底板31具有貫通孔34,邊框21的突出部41與底板31的貫通孔34嵌合。貫通孔34的數量既可為一個,亦可為多個。突出部41的數量既可為一個,亦可為多個。當將邊框21的突出部41插入至底板31的貫通孔34時,邊框21的突出部41的一部分自底板31的貫通孔34突出。藉此,邊框21的突出部41與底板31的貫通孔34嵌合。當將邊框21的突出部41插入至底板31的貫通孔34時,突出部41的側壁44與底板31的貫通孔34的外周部分接觸,故突出部41不在底板31上。藉由底板31的貫通孔34的外周部分與邊框21的突出部41抵接,而限制底板31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動。藉此,抑制保持部17的位置偏移,並且抑制保持部17自面光源裝置1脫離。
圖5A~圖5D是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示意圖。圖5A是自上表面側觀察面光源裝置1的一部分的圖,且表示自面光源裝置1卸下保持部17的狀態。圖5B是自下表面側觀察面光源裝置1的一部分的圖,且表示自面光源裝置1卸下保持部17的狀態。圖5C是自上表面側觀察面光源裝置1的一部分的圖,且表示將保持部17安裝於面光源裝置1的狀態。圖5D是自下表面側觀察面光源裝置1的一部分的圖,且表示將保持部17安裝於面光源裝置1的狀態。於圖5C及圖5D所示的例子中,保持部17的頂板33的寬度較保持部17的底板31的寬度大。但不限定於圖5C及圖5D所示的例子,保持部17的頂板33的寬度既可與保持部17的底板31的寬度相同,亦可較保持部17的底板31的寬度小。
如圖6所示,可藉由折邊彎曲將保持部17的底板31的前端(端部)35及頂板33的前端(端部)36彎折。圖6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一例的剖面圖。圖6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一部分。圖6所示的面光源裝置1於FPC 12與保持部17的頂板33之間具備緩衝構件51。緩衝構件51例如為海綿構件、橡膠構件或樹脂構件等具有緩衝性的基材。緩衝構件51可為帶狀。藉由折邊彎曲將底板31的前端35及頂板33的前端36彎折,藉此底板31及頂板33的強度提高。於圖6的例子中,底板31的前端35朝底板31的外表面側彎折。底板31的與頂板33的相向面是底板31的內表面,底板31的與頂板33的相向面的相反面是底板31的外表面。於圖6的例子中,頂板33的前端36朝頂板33的內表面側彎折。不限定於圖6的例子,頂板33的前端36亦可朝頂板33的外表面側彎折。於將頂板33的前端36朝頂板33的外表面側彎折的情況下,可經由黏著劑或雙面黏接帶將緩衝構件51固定於頂板33的外表面。
因將頂板33的前端36朝頂板33的內表面側彎折,故於FPC 12與頂板33之間形成空間。於形成於FPC 12與頂板33之間的空間配置有緩衝構件51。藉由於FPC 12與頂板33之間配置緩衝構件51,於自外部對面光源裝置1施加有力的情況下,可減小施加至光源11或FPC 12的應力。另外,並不限定於圖6的例子,可利用蓋層等於FPC 12形成凸部,藉此填埋FPC 12與頂板33之間的空間。另外,於不將底板31的前端35及頂板33的前端36彎折的情況下,可將緩衝構件51配置於FPC 12與頂板33之間。
如圖7所示,邊框21的底部的一部分可為L彎曲形狀,保持部17的底板31的一部分亦可為L彎曲形狀。圖7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一例的剖面圖。圖7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一部分。於圖7的例子中,於底板31的貫通孔34的周圍,且底板31的前端35側設置有L彎曲部37。於圖7的例子中,以與邊框21的突出部41鄰接的方式,於邊框21的底部設置有L彎曲部46。將邊框21的L彎曲部46插入至底板31的貫通孔34,邊框21的L彎曲部46的一部分自底板31的貫通孔34突出。當將邊框21的突出部41及L彎曲部46插入至底板31的貫通孔34時,邊框21的突出部41的一部分及L彎曲部46的一部分自底板31的貫通孔34突出。藉此,邊框21的突出部41與底板31的貫通孔34嵌合。藉由底板31的L彎曲部37與邊框21的L彎曲部46抵接,而限制底板31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動。藉此,抑制保持部17的位置偏移,並且抑制保持部17自面光源裝置1脫離。因底板31的L彎曲部37與邊框21的L彎曲部46面接觸,故邊框21的突出部41與底板31的貫通孔34的嵌合變得牢固。另外,藉由邊框21的L彎曲部46,堵塞由突出部41的側壁44與平板45包圍而成的孔。並不限定於圖7的例子,亦可省略邊框21的底部的L彎曲部46。該情況下,因底板31的L彎曲部37與邊框21的突出部41線接觸,故邊框21的突出部41與底板31的貫通孔34的嵌合變得牢固。並不限定於圖7的例子,亦可省略底板31的L彎曲部37。該情況下,因底板31的貫通孔34的外周部分與邊框21的L彎曲部46線接觸,故邊框21的突出部41與底板31的貫通孔34的嵌合變得牢固。
於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中,可為:於邊框21的底部的外周立設樹脂框架,且樹脂框架抵接於頂板3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另外,亦可為:於邊框21的底部的外周立設金屬框架,金屬框架抵接於頂板3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藉由頂板3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抵接於樹脂框架或金屬框架,來限制頂板33的寬度方向上的移動。藉此,抑制保持部17的位置偏移,並且抑制保持部17自面光源裝置1脫離。
圖8A是第1實施方式的保持部17的立體圖。於圖8A的例子中,保持部17的底板31具有多個貫通孔34。如圖8A所示,底板31亦可具有定位用孔38。另外,邊框21可具有定位用突起部。可使用邊框21的定位用突起部與底板31的定位用孔38,相對於邊框21來對保持部17進行定位。底板31的寬度W1例如為大於或等於50 mm且小於或等於60 mm,但不限定於該範圍。頂板33的寬度W2例如為大於或等於70 mm且小於或等於80 mm,但不限定於該範圍。
圖8B及圖8C是第1實施方式的保持部17的剖面圖。於圖8B的例子中,保持部17的底板31的前端35及頂板33的前端36藉由折邊彎曲而彎折。於圖8C的例子中,保持部17的底板31的前端35及頂板33的前端36藉由折邊彎曲而彎折,且於保持部17的底板31的貫通孔34的周圍,在底板31的前端35側設置有L彎曲部37。底板31的長度L1例如為大於或等於4 mm且小於或等於5 mm,但不限定於該範圍。頂板33的長度L2例如為大於或等於2 mm且小於或等於3 mm,但不限定於該範圍。底板31的前端35的彎折部分的長度L3例如為小於或等於0.5 mm,但不限定於該數值。頂板33的前端36的彎折部分的長度L4例如為小於或等於0.5 mm,但不限定於該數值。如圖8B及圖8C所示的側壁32的高度T1例如為大於或等於0.8 mm且小於或等於1 mm,但不限定於該範圍。底板31與側壁32的內角例如為90°,但不限定於該數值。側壁32與頂板33的內角為未滿90°,例如為85°,但不限定於該數值。
參照圖9A~圖9C,對保持部17安裝於面光源裝置1的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如圖9A所示,朝頂板33的垂直方向抬高頂板33,藉此增大側壁32與頂板33的內角,擴大保持部17的開口。接著,如圖9B所示,於已抬高頂板33的狀態下,以與保持部17的開口相對的方式配置面光源裝置1後,使面光源裝置1於平行方向上滑動,以使面光源裝置1進入底板31與頂板33之間。當解除頂板33的抬高狀態後,藉由保持部17的恢復力,側壁32與頂板33的內角變小,保持部17的開口變窄。如圖9C所示,面光源裝置1進入至底板31與頂板33之間,且邊框21的突出部41嵌合於底板31的貫通孔34。
圖10是第1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圖。液晶顯示裝置包括:面光源裝置1、顯示面板2。顯示面板2具有上側玻璃71及下側玻璃72。另外,顯示面板2具有未圖示的下側偏光板及上側偏光板。顯示面板2被固定於遮光雙面膠帶18。面光源裝置1與顯示面板2藉由主FPC 73而連接。主FPC 73藉由雙面黏接帶而固定於面光源裝置1及顯示面板2。於主FPC 73設置有驅動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74。驅動器IC 74對顯示面板2進行控制。將主FPC 73彎折180度而貼附於邊框21的突出部41。於圖10的例子中,於邊框21與主FPC 73之間,且於保持部17的平面方向配置有驅動器IC 74。並不限定於圖10的例子,亦可於顯示面板2設置驅動器IC 74。
主FPC 73的回彈性大,故朝導光板10的出光面10B的法線方向拉伸顯示面板2。因此,遮光雙面膠帶18被朝顯示面板2側拉伸。遮光雙面膠帶18貼附於頂板33,頂板33固定於遮光雙面膠帶18。於遮光雙面膠帶18被朝顯示面板2側拉伸的情況下,頂板33朝顯示面板2側被拉伸。頂板33與FPC 12接觸,但頂板33並未固定於FPC 12。因此,即便於遮光雙面膠帶18被朝顯示面板2側拉伸的情況下,亦不會對雙面黏接帶15、雙面黏接帶16施加應力。根據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抑制FPC 12自導光板10剝離,並且抑制FPC 12自樹脂框架22剝離。因頂板33將FPC 12覆蓋,故於自外部對面光源裝置1施加有力的情況下,可減小施加至光源11或FPC 12的應力。藉由減小施加至光源11的應力,抑制光源11的位置偏移,從而抑制自導光板10射出的光的亮度下降及光的亮度分佈的不均。藉由減小施加至FPC 12的應力,來抑制FPC 12自導光板10剝離,並且抑制FPC 12自樹脂框架22剝離。藉由抑制FPC 12自導光板10剝離,抑制光源11的位置偏移,從而抑制自導光板10射出的光的亮度下降及光的亮度分佈的不均。藉由抑制FPC 12自樹脂框架22剝離,來抑制光洩露至面光源裝置1的外部。
<第2實施方式> 對第2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於第2實施方式中,對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部件,標注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圖11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一例的剖面圖。圖11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的一部分。面光源裝置1包括:導光板10、光源11、FPC 12、反射片13、框體14、雙面黏接帶15、雙面黏接帶16、保持部17、遮光雙面膠帶18、擴散片19、一片或兩片稜鏡片20以及間隔件52。
邊框21的底部具有朝遠離導光板10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7。底板31具有貫通孔34,邊框21的突出部47與底板31的貫通孔34嵌合。貫通孔34的數量既可為一個,亦可為多個。突出部47的數量既可為一個,亦可為多個。當將邊框21的突出部47插入至底板31的貫通孔34時,邊框21的突出部47並未自底板31的貫通孔34突出,而被收容於底板31的貫通孔34內。藉此,邊框21的突出部47與底板31的貫通孔34嵌合。藉由底板31的貫通孔34的外周部分與邊框21的突出部47抵接,而限制保持部17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動。藉此,抑制保持部17的位置偏移,並且抑制保持部17自面光源裝置1脫離。
於底板31的貫通孔34內收容有邊框21的突出部47的情況下,於底板31與邊框21的突出部47之間可無階差。即,底板31的外表面與邊框21的突出部47的頭頂面可位於同一面上。藉由於底板31與邊框21的突出部47之間無階差,於自外部對面光源裝置1施加有力的情況下,可分散產生於面光源裝置1的應力,而降低施加至雙面黏接帶15、雙面黏接帶16的應力。底板31的外表面是底板31的與頂板33的相向面的相反面。另外,於底板31的貫通孔34內收容有邊框21的突出部47的情況下,與底板31相比,邊框21的突出部47更凹陷,藉此可於底板31與邊框21的突出部47之間存在階差。
邊框21的底部具有朝遠離導光板10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8。突出部48與突出部47相比配置於更靠邊框21的中央側。突出部48配置於導光板10的下表面的法線方向,且配置於導光板10的下方。於底板31與邊框21的突出部48之間可無階差。即,底板31的外表面可與邊框21的突出部48的頭頂面位於同一面上。藉由於底板31與邊框21的突出部48之間無階差,於自外部對面光源裝置1施加有力的情況下,可分散產生於面光源裝置1的應力,而降低施加至雙面黏接帶15、雙面黏接帶16的應力。於突出部48的內部形成空間,並於突出部48的內部的空間內設置有間隔件52。因而,於導光板10與突出部48之間配置有間隔件52。於導光板10的下表面側配置有反射片13的情況下,於導光板10與突出部48之間配置反射片13及間隔件52。間隔件52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基材或石墨片等熱傳導構件。於間隔件52是熱傳導構件的情況下,能夠將光源11產生的熱朝面光源裝置1的水平方向擴散,從而提高面光源裝置1的放熱性。
於第2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中,可為:於邊框21的底部的外周立設樹脂框架,樹脂框架抵接於頂板3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另外,亦可為:於邊框21的底部的外周立設金屬框架,金屬框架抵接於頂板3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藉由頂板33的寬度方向的兩端抵接於樹脂框架或金屬框架,來限制頂板33的寬度方向上的移動。藉此,抑制保持部17的位置偏移,並且抑制保持部17自面光源裝置1脫離。
根據第2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1,抑制FPC 12自導光板10剝離,並且抑制FPC 12自樹脂框架22剝離。因頂板33將FPC 12覆蓋,故於自外部對面光源裝置1施加有力的情況下,可降低施加至光源11或FPC 12的應力。
進而,此種顯示裝置可搭載於各種電子機器。作為具備此種顯示裝置的電子機器,可例示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輸入板(tablet)終端、電子書、可穿戴式機器、導航裝置、電子辭典、電子廣告板等。可期待此種電子機器於可小型化、薄型化的基礎上,提供優異品質的顯示。
1、100‧‧‧面光源裝置
2‧‧‧顯示面板
10、101‧‧‧導光板
10A‧‧‧入光面
10B‧‧‧出光面
11、102‧‧‧光源
12、107‧‧‧FPC
13、103‧‧‧反射片
14、104‧‧‧框體
15、16、108‧‧‧雙面黏接帶
17‧‧‧保持部
18、114‧‧‧遮光雙面膠帶
19‧‧‧擴散片
20‧‧‧稜鏡片
21、105‧‧‧邊框
22、106‧‧‧樹脂框架
23‧‧‧底面
31‧‧‧底板
32、44‧‧‧側壁
33‧‧‧頂板
34‧‧‧貫通孔
35‧‧‧底板的前端
36‧‧‧頂板的前端
37、46‧‧‧L彎曲部
38‧‧‧定位用孔
41、47、48‧‧‧突出部
42‧‧‧傾斜面
43‧‧‧下表面
45‧‧‧平板
51‧‧‧緩衝構件
52‧‧‧間隔件
71‧‧‧上側玻璃
72‧‧‧下側玻璃
73、115‧‧‧主FPC
74‧‧‧驅動器IC
111‧‧‧液晶顯示器
112‧‧‧上玻璃
113‧‧‧下玻璃
L1、L2、L3、L4‧‧‧長度
T1‧‧‧高度
W1、W2‧‧‧寬度
圖1是表示面光源裝置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2是例示第1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一例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4A是突出部的示意圖。 圖4B是突出部的示意圖。 圖5A是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示意圖。 圖5B是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示意圖。 圖5C是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示意圖。 圖5D是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示意圖。 圖6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7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8A是第1實施方式的保持部的立體圖。 圖8B是第1實施方式的保持部的剖面圖。 圖8C是第1實施方式的保持部的剖面圖。 圖9A是保持部安裝於面光源裝置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9B是保持部安裝於面光源裝置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9C是保持部安裝於面光源裝置的方法的說明圖。 圖10是第1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剖面圖。 圖11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面光源裝置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12是先前的面光源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13是先前的面光源裝置及液晶顯示器的剖面圖。 圖14是先前的面光源裝置的剖面圖。 圖15是先前的面光源裝置的剖面圖。

Claims (8)

  1. 一種面光源裝置,其包括: 保持部,具有底板、立設於所述底板的側壁以及設置於所述側壁且與所述底板相向的頂板; 光源,配置於所述底板與所述頂板之間,具有射出光的發光面; 導光板,於側面具有與所述發光面相向且光入射的入光面,且使自所述入光面入射的光自出光面射出; 框架,收容所述光源及所述導光板; 配線基板,配置於所述頂板與所述光源之間,且固定於所述導光板及所述框架;以及 遮光膠帶,固定於所述頂板的與所述底板的相向面的相反面。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其中 所述框架具有朝遠離所述導光板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與設置於所述底板的貫通孔嵌合。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其中 所述突出部收容於所述貫通孔內。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其中 所述頂板的前端及所述底板的前端利用折邊彎曲而被彎折。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其包括: 配置於所述頂板與所述配線基板之間的緩衝構件。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其中 所述配線基板利用黏接帶而固定於所述導光板及所述框架。
  7.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括: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所述的面光源裝置;以及 顯示面板,接收自所述面光源裝置射出的光,且 所述顯示面板被固定於所述遮光膠帶。
  8. 一種電子機器,其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顯示裝置。
TW107147055A 2018-01-17 2018-12-26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TWI693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5742 2018-01-17
JP2018005742A JP6850948B2 (ja) 2018-01-17 2018-01-17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2941A true TW201932941A (zh) 2019-08-16
TWI693457B TWI693457B (zh) 2020-05-11

Family

ID=67301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47055A TWI693457B (zh) 2018-01-17 2018-12-26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850948B2 (zh)
TW (1) TWI693457B (zh)
WO (1) WO201914262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1284A (zh) * 2019-09-10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框、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TWI766407B (zh) * 2019-10-29 2022-06-01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裝置
CN115225804A (zh) * 2021-09-23 2022-10-2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1328B (zh) * 2021-03-01 2022-08-05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63917A1 (ja) * 2010-11-12 2012-05-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TWM489302U (en) * 2014-07-17 2014-11-01 Innolux Corp Display device
JP6587504B2 (ja) * 2015-11-04 2019-10-09 株式会社nittoh 照明装置
JP2018014315A (ja) * 2016-07-08 2018-01-2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1284A (zh) * 2019-09-10 2019-1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框、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CN110491284B (zh) * 2019-09-10 2022-09-16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框、背光模组及显示模组
TWI766407B (zh) * 2019-10-29 2022-06-01 日商凸版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裝置
CN115225804A (zh) * 2021-09-23 2022-10-21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5225804B (zh) * 2021-09-23 2024-01-1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93457B (zh) 2020-05-11
JP2019125504A (ja) 2019-07-25
WO2019142620A1 (ja) 2019-07-25
JP6850948B2 (ja) 2021-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203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KR10100140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0180534B2 (en) Borderless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module
TWI615656B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387589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693457B (zh) 面光源裝置、顯示裝置以及電子機器
JP46647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照明装置
KR101621535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I572954B (zh) 顯示裝置及具有該顯示裝置的設置電子裝置
KR20110081671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CN106908974B (zh) 具有外嵌模制构件的顶壳体和具有该顶壳体的显示装置
KR2009010011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6664203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TWI643002B (zh) 液晶顯示裝置
KR101630342B1 (ko) 액정 표시장치 및 그 조립방법
JP531291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53612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KR20080028581A (ko) 도광판과 이를 구비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JP2017157467A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4487553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6218611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JP5376438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08007140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한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2630961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TWI498638B (zh) 顯示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