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12467A -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二輪車 - Google Patents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二輪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12467A
TW201912467A TW107129766A TW107129766A TW201912467A TW 201912467 A TW201912467 A TW 201912467A TW 107129766 A TW107129766 A TW 107129766A TW 107129766 A TW107129766 A TW 107129766A TW 201912467 A TW201912467 A TW 20191246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motor
vehicle control
control device
request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29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目黑一由希
井口雄大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電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電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電元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12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1246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6/00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with additional source of power, e.g. combustion engine or electric motor
    • B62M6/40Rider propelled cycles with auxiliary electric motor
    • B62M6/45Control or actuating devic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包含有:受理部,從輔助開關受理輔助要求訊號;判定部,根據電動二輪車之車輪的旋轉資訊,判定車輪是否已旋轉了基準量;及驅動部,在已藉由受理部受理了輔助要求訊號的狀態下,由判定部判定了車輪為已旋轉基準量時,驅動電動二輪車的馬達,以產生輔助轉矩。

Description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二輪車
發明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於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二輪車。
發明背景 已知一種以馬達為動力源的電動二輪車(二輪EV)(參考專利文獻1)。在將電動二輪車停車時等時候,駕駛人(使用者)從電動二輪車下車,有必要牽著電動二輪車行走。將使用者牽著電動二輪車行走的動作稱為「牽行動作」。又,在改變電動二輪車的方向時等時候,有使用者牽拉著電動二輪車後退的情形。將使用者牽拉著電動二輪車後退的動作稱為「倒車」。
另,在專利文獻2記載著一種電動二輪車,其包含有:馬達控制部,具有限制有馬達驅動速度的牽行模式;及捺跳開關(toggle switch),在牽行控制模式時可選擇馬達的正轉及反轉。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3-248971號”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06-051853號”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在此,就算在馬達為無通電狀態時,在馬達的磁鐵與鐵心之間也會發生磁性吸力(齒槽效應轉矩(cogging torque))。為此,在進行牽行動作或者倒車動作時,對使用者造成負擔。特別是在於車輪與馬達之間沒設離合器之電動二輪車(無離合器的電動二輪車)時,車輪與馬達始終機械性地連接,而對使用者有很大的負擔。
又,在大型的電動二輪車時,設想因車體的大型化及高重量化,使操作牽行動作或倒車動作的事變得困難。就算是小型的電動二輪車,設想著隨著今後馬達的小型化及高性能化的進展,磁力變強,使得齒槽效應轉矩變大,操作牽行動作或倒車動作的事也會變得困難。
從上述的事情,需要一種在牽行動作或倒車動作時輸出輔助轉矩的電動二輪車。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著一種具有牽行模式的電動二輪車。惟,在牽行控制模式之中,一操作捺跳開關時,馬達立刻被控制,而發生輔助轉矩,因此有會對使用者施予很大的力道之虞。
在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二輪車,可進行配合著使用者的牽行動作或者倒車動作的輔助。 為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受理部,從輔助開關受理輔助要求訊號; 判定部,根據電動二輪車之車輪的旋轉資訊,判定前述車輪是否已旋轉了基準量;及 驅動部,在已藉前述受理部受理了前述輔助要求訊號之狀態下,由前述判定部判定了前述車輪為已旋轉前述基準量時,驅動前述電動二輪車的馬達,以產生輔助轉矩。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驅動部在顯示前述輔助要求訊號的輔助方向與前述車輪的旋轉方向一致時,對前述馬達輸出輔助轉矩。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驅動部在顯示前述輔助要求訊號的輔助方向與前述車輪的旋轉方向不一致時,對前述馬達進行煞車控制。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驅動部將對前述馬達供應交流電之電力轉換部形成為短路狀態。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驅動部驅動前述馬達,以使前述輔助轉矩因應前述輔助開關的按壓時間,慢慢地上升到上限值。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輔助轉矩是因應前述按壓時間而階段性地增加。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驅動部驅動前述馬達,以因應對於前述輔助開關之按壓力,輸出前述輔助轉矩。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輔助開關是構成為可選擇:前方輔助,使前述電動二輪車往前方前進;或者後方輔助,使前述電動二輪車往後方前進。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受理部受理要求前方輔助之前方輔助要求訊號,或者要求後方輔助之後方輔助要求訊號,作為前述輔助要求訊號。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後方輔助要求訊號已藉由前述受理部受理時的前述基準量是小於前述前方輔助要求訊號已藉由前述受理部受理時的前述基準量。
又,在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中,也可構成為: 前述輔助要求訊號是在使用者按壓前述輔助開關之期間,從前述輔助開關輸出。
本發明之電動二輪車,其特徵在於包含有前述電動車輛控制裝置。
又,在前述電動二輪車中, 也可構成為:不經由離合器而將前述車輪與前述馬達機械性地連接。
本發明之電動車輛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以下步驟: 從輔助開關受理輔助要求訊號; 根據電動二輪車的車輪的旋轉資訊,判定前述車輪是否已旋轉了基準量;及 在已受理有前述輔助要求訊號之狀態下,於前述車輪被判定為已旋轉前述基準量時,驅動前述電動二輪車的馬達,以產生輔助轉矩。
本發明之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其特徵在於使電腦執行以下步驟: 從輔助開關受理輔助要求訊號; 根據電動二輪車的車輪的旋轉資訊,判定前述車輪是否已旋轉了基準量;及 在已受理有前述輔助要求訊號之狀態下,於前述車輪被判定為已旋轉前述基準量時,驅動前述電動二輪車的馬達,以產生輔助轉矩。 發明的效果
在本發明中,在經由受理部已受理有輔助要求訊號之狀態下,於已藉由判定部判定為車輪旋轉了基準量時,驅動電動二輪車的馬達,以產生輔助轉矩。因此,依本發明,可進行配合著使用者的牽行動作或者倒車動作的輔助。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以下,一邊參考圖面,一邊說明本發明的實施形態。
首先,參考圖1,說明實施形態之電動二輪車100。
電動二輪車100是利用從電池所提供的電力來驅動馬達,以此前進或者後退之車輛。在本實施形態中,電動二輪車100是電動機車等之電動二輪車。在本實施形態中,電動二輪車100是無離合器之電動二輪車,不經由離合器而將馬達與車輪機械性地連接。
電動二輪車100,如圖1所示,包含有電動車輛控制裝置1、電池2、馬達3、角度感應器4、加速器位置感應器5、輔助開關6、儀表7、及車輪8。
以下,針對電動二輪車100的各構成要素予以詳細說明。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1為控制電動二輪車100的裝置,具有控制部10、記憶部20、及電力轉換部30。另,電動車輛控制裝置1也可構成為控制電動二輪車100整體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其次,針對電動車輛控制裝置1的各構成要素予以詳細說明。
控制部10是從連接於電動車輛控制裝置1之各種裝置輸入資訊,並經由電力轉換部30而驅動控制馬達3。針對控制部10,容後詳述。
記憶部20是記憶控制部10所使用的資訊,或者用以使控制部10作動的程式。該記憶部20,例如為非揮發性的半導體記憶體,但不限於此。
電力轉換部30是將電池2的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而供應給馬達3。該電力轉換部30,如圖2所示,是以3相的全橋式電路所構成。半導體開關Q1、Q3、Q5為高端(High-Side)開關,半導體開關Q2、Q4、Q6是低端(Low-Side)開關。半導體開關Q1至Q6之控制端子是電連接於控制部10。在電源端子30a與電源端子30b之間設有平滑電容器C。半導體開關Q1至Q6,例如為MOSFET或者IGBT等。
半導體開關Q1,如圖2所示,是連接在連接有電池2之正極的電源端子30a、與馬達3的輸入端子3a之間。同樣,半導體開關Q3是連接在電源端子30a、與馬達3的輸入端子3b之間。半導體開關Q5是連接在電源端子30a、與馬達3的輸入端子3c之間。
半導體開關Q2是連接在馬達3的輸入端子3a、與連接有電池2的負極之電源端子30b之間。同樣,半導體開關Q4是連接在馬達3的輸入端子3b、與電源端子30b之間。半導體開關Q6是連接在馬達3的輸入端子3c、與電源端子30b之間。另,輸入端子3a為U相的輸入端子,輸入端子3b為V相的輸入端子,輸入端子3c為W相的輸入端子。
電池2是對電力轉換部30供給直流電。該電池2包含電池管理單元(BMU)。電池管理單元是將與電池2的電壓或電池2的狀態(充電率等)有關的資訊傳送到控制部10。
另,電池2的數量不限於一個,也可為複數個。電池2,例如為鋰離子電池,但也可為其他種類的電池。電池2也可由不同種類(例如鋰離子電池及鉛電池)的電池所構成。
馬達3是藉由電力轉換部30所供應的交流電而被驅動。該馬達3是機械性地連接在車輪8,往所期望的方向轉動車輪8。在本實施形態中,馬達3是不經由離合器而是機械性地連接在車輪8。另,馬達3的種類並不特別限定。
角度感應器4為檢測馬達3的轉子的旋轉角度的感應器。如圖3所示,在馬達3的轉子的周面交錯地安裝N極與S極的磁鐵(感應器磁鐵)。角度感應器4,例如是藉霍爾元件所構成,檢測隨著馬達3的旋轉之磁場的變化。另,磁鐵也可設置在飛輪(未示於圖中)的內側。
如圖3所示,角度感應器4具有U相角度感應器4u、V相角度感應器4v、及W相角度感應器4w。在本實施形態中,U相角度感應器4u與V相角度感應器4v是配置成相對於馬達3的轉子形成30°的角度。同樣,V相角度感應器4v與W相角度感應器4w是配置成相對於馬達3的轉子形成30°的角度。
如圖4所示,U相角度感應器4u、V相角度感應器4v及W相角度感應器4w是輸出對應轉子角度(角度位置)之相位的脈衝訊號。
又,如圖4所示,依每個預定的轉子角度,分配顯示轉子階段的號碼(轉子階段號碼)。轉子階段是顯示著馬達3的轉子的角度位置,在本實施形態中,以電角度每隔60°而分配轉子階段號碼1、2、3、4、5、6。轉子階段是藉由U相角度感應器4u、V相角度感應器4v及W相角度感應器4w的輸出訊號的位準(H位準或者L位準)的組合來定義。例如,轉子階段號碼1為(U相,V相,W相)=(H,L,H),轉子階段號碼2為(U相,V相,W相)=(H,L,L)。
角度位置感應器5是檢測藉由使用者的加速器操作所設定的加速器操作量,使其作為電氣訊號而發送到控制部10。使用者想要加速時,加速器操作量會變大。
輔助開關6是一種在使用者要求電動二輪車100的輔助時所操作之開關。輔助開關6是藉由使用者操作,就將輔助要求訊號發送到控制部10。該輔助要求訊號,在本實施形態中,使用者在按壓輔助開關6當中(即,在使用者希望輔助當中),從輔助開關6予以輸出。另,輔助要求訊號也可為類比訊號,也可為數位訊號。
在本實施形態中,輔助開關6是構成為可選擇輔助電動二輪車100使其前進的前方輔助,或者是輔助電動二輪車100使其後退之後方輔助。例如,輔助開關6具有前方輔助用的第1開關(未示於圖中)、及後方輔助用的第2開關(未示於圖中)。例如,在按壓第1開關時,有要求前方輔助的訊號(前方輔助要求訊號)發送到控制部10,在按壓第2開關時,有要求後方輔助的訊號(後方輔助要求訊號)發送到控制部10。另,輔助開關6也可以捺跳開關構成。此時,藉由開關的操作桿被往下壓的方向,來決定輔助方向。
儀表7是設置於電動二輪車100的顯示器(例如液晶面板),顯示各種資訊。具體來說,電動二輪車100的行走速度、電池2的剩餘量、現在時刻、行走距離等的資訊顯示在儀表7。在本實施形態中,儀表7是設於電動二輪車100的方向盤(未示於圖中)。
其次,詳細說明電動車輛控制裝置1的控制部10。
如圖5所示,控制部10具有:從輔助開關6受理輔助要求訊號之受理部11、判定車輪8是否已旋轉基準量之判定部12、及經由電力轉換部30而驅動馬達3之驅動部13。另,控制部10之各部中的處理可藉軟體(程式)予以實現。
受理部11是因應使用者操作,而受理從輔助開關6所輸出的輔助要求訊號。在本實施形態中,受理部11是受理前方輔助要求訊號或者後方輔助要求訊號,作為輔助要求訊號。另,受理部11也可受理從加速器位置感應器5、電池2的BMU、角度感應器4所輸出的各種訊號。
判定部12是根據電動二輪車100的車輪8的旋轉資訊,判定車輪8是否已旋轉基準量。在本實施形態中,旋轉資訊是根據角度感應器4的輸出訊號而所算出的車輪8的旋轉角度。另,旋轉資訊也可為旋轉速度、旋轉數。基準量可隨意訂定,例如為0.5至1cm。此時,基準值可以是對車輪8的旋轉角度乘上車輪8的半徑來求得。另,基準量也可為車輪8的旋轉角度本身。
驅動部13朝電力轉換部30的半導體開關Q1至Q6發送控制訊號。更詳細地說,驅動部13產生具有根據目標轉矩所算出的通電時序及占空比之PWM訊號,輸出至半導體開關Q1至Q6。藉此,馬達3被驅動,以產生目標轉矩。
該驅動部13在已藉由受理部11受理有輔助要求訊號之狀態下,藉由判定部12已被判定為車輪8已旋轉基準量時,驅動馬達3,以產生輔助轉矩。
如上述,在本實施形態的電動車輛控制裝置1中,在於已受理有輔助要求訊號之狀態下,已被判定為車輪8旋轉了基準量時,驅動馬達3,以產生輔助轉矩。藉此,能實現與使用者的牽行動作或倒車動作配合的輔助。結果就是能進行對使用者體貼且順利的輔助。
另,驅動部13在顯示輔助要求訊號的輔助方向與車輪8的旋轉方向一致時,也可對馬達3輸出輔助轉矩。即,在輔助方向與車輪8的旋轉方向不一致時,亦可構成為不輸出馬達轉矩。藉此,可以得到防止使用者未意識的方向的輔助,提昇安全性。
又,驅動部13在顯示輔助要求訊號的輔助方向與車輪8的旋轉方向不一致時,也可對馬達3進行煞車控制。藉此,在電動二輪車100往與使用者所要求的輔助方向相反方向移動時,會啟動煞車,因此可進一步提高輔助的安全性。
煞車控制是透過對馬達3產生煞車轉矩(與車輪8的旋轉方向相反方向的轉矩)來進行。或者,驅動部13也可將馬達3作成短路狀態,以此進行煞車控制。在此,短路狀態係指將電力轉換部30的高端開關(半導體開關Q1,Q3,Q5)及低端開關(半導體開關Q2,Q4,Q6)之中其中一者開啟(ON),另一者關閉(OFF)之狀態。又,驅動部13對於煞車控制,也可將高端開關關閉,低端開關反覆開啟/關閉。
又,驅動部13也可驅動馬達3,以因應輔助開關6的按壓時間,讓輔助轉矩漸漸上昇到上限值。例如,如圖6的線圖所示,驅動部13也可驅動馬達3,以因應使用者之對於輔助開關6的按壓時間,讓輔助轉矩階段性地增加。藉此,使用者可輕鬆地調整輔助量。另,輔助轉矩也可因應輔助開關6的按壓時間,而平順地增加。又,驅動部13也可驅動馬達3,以隨著輔助開關6的按壓時間拉長,而輔助轉矩的增加量變大。
又,在輔助開關6為感壓式的開關時,驅動部13也可驅動馬達3,以因應對於輔助開關6之按壓力來輸出輔助轉矩。藉此,使用者能輕鬆地調整輔助量,並能迅速地輸出使用者所要求的輔助量。
其次,參考圖7的流程圖,說明本實施形態之電動車輛控制方法一例。
首先,受理部11是判定是否已接收前方輔助要求訊號(步驟S11)。
在已接收到前方輔助要求訊號時(S11:是),判定部12判定車輪8是否已往前方旋轉基準量(步驟S12)。接著,在被判定為車輛8已往前方旋轉基準量時(S12:是),驅動部13驅動馬達3,進行前方輔助(步驟S13)。即,驅動部13驅動馬達3,以產生正轉方向的輔助轉矩。
另一方面,在未接收前方輔助要求訊號時(S11:否),受理部11判定是否已接收後方輔助要求訊號(步驟S14)。若已接收有後方輔助要求訊號時,判定部12判定車輪8是否已往後方旋轉基準量(步驟S15)。接著,在被判定為車輪8已往後方旋轉了基準量時(S15:是),驅動部13驅動馬達3,進行後方輔助(步驟S16)。即,驅動部13驅動馬達3,以產生逆轉方向的輔助轉矩。
在上述的控制流程中,在已輸入到輔助開關6的輔助要求方向、與實際的車輪8的旋轉方向一致時,使馬達3產生輔助轉矩,當不一致時(S12:否;S15:否),則不產生輔助轉矩。藉此,可防止使用者未意識的方向的輔助,提昇安全性。例如,考慮到因為使用者弄錯輔助開關6的操作,儘管原本是希望前方輔助,仍舊從輔助開關6輸出了後方輔助要求訊號的情形。在如此情形,使用者的牽行動作所進行的車輪8的旋轉(正轉)與輔助要求方向不一致,因此不產生輔助轉矩。藉此,可防止使用者未意識的輔助,提昇安全性。
另,在上述之處理流程中,步驟S12中的基準量、與步驟S15中的基準量也可不同。例如,步驟S15中的第1基準量也可小於步驟S12中的第2基準量。藉此,比起牽行動作,可以將對於使用者的負擔較大的倒車動作之輔助的開始時序提早。
驅動部13在已輸入至輔助開關6之輔助要求方向、與實際的車輪8的旋轉方向不一致時,也可進行前述的煞車控制。將如此的變形例之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顯示在圖8的流程圖。
首先,受理部11判定是否已接收前方輔助要求訊號(步驟S21)。
在已接收了前方輔助要求訊號時(S21:是),判定部12判定車輪8是否已往前方旋轉基準量(步驟S22)。接著,在被判定為車輪8已往前方旋轉了基準量時(S22:是),驅動部13是驅動馬達3,進行前方輔助(步驟S23)。在被判定為車輪8未往前方旋轉基準量時(S22:否),判定車輪8是否已往後方旋轉(步驟S24)。接著,在被判斷為車輪8已往後方旋轉時(S24:是),驅動部13對於馬達3進行煞車控制(步驟S25)。在被判定為車輪8未往後方旋轉時(S24:否),回到步驟S21的判定。
另一方面,在沒接收到前方輔助要求訊號時(S21:否),受理部11判定是否接收有後方輔助要求訊號(步驟S26)。接著,在已接收到後方輔助訊號時(S26:是),判定車輪8是否已往後方旋轉(步驟S27)。接著,在被判定為車輪8已往後方旋轉基準量時(S27:是),驅動部13驅動馬達3,進行後方輔助(步驟S28)。在被判定為車輪8不往後方旋轉基準量時(S27:否),判定車輪8是否已往前方旋轉(步驟S29)。接著,在判定了車輪8已往前方旋轉時(S29:是),驅動部13對於馬達3進行煞車控制(步驟S30)。在被判定為車輪8未往前方旋轉時(S29:否),回到步驟S21的判定。
依上述變形例之控制方法,電動二輪車100往與使用者所要求的輔助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動時,可施予煞車,因此能更進一步提昇輔助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所說明的電動車輛控制裝置1(控制部10)之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硬體構成,也可以軟體構成。在以軟體構成時,也可將實現控制部10之至少一部分的功能之程式儲存在軟碟或CD-ROM等的記錄媒體,寫到電腦來予以執行。記憶媒體並不限定於磁碟或光碟等的可裝卸之物品,也可為硬碟裝置或記憶體等之固定型記錄媒體。
又,也可透過網際網路等的通訊線路(亦包括無線通訊),發佈實現控制部10之至少一部分的功能的程式。進而,也可將該程式加密、或施以調變而予以壓縮之狀態,透過網際網路等之有線線路或無線電路,或者儲存在記錄媒體中來發佈。
根據上述的記載,若是熟知此項技藝之人士,或許可想到本發明追加的效果或者各種變形,但本發明的態樣不是限定於上述之每個實施形態者。也可適當地組合在不同實施形態當中的構成要素。不脫離申請專利範圍所規定的內容及其均等物所導出之本發明概念性思想及旨趣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追加、變更及一部分的刪除。
1‧‧‧電動車輛控制裝置
2‧‧‧電池
3‧‧‧馬達
3a,3b,3c‧‧‧輸入端子
4‧‧‧角度感應器
4u‧‧‧U相角度感應器
4v‧‧‧V相角度感應器
4w‧‧‧W相角度感應器
5‧‧‧加速器位置感應器
6‧‧‧輔助開關
7‧‧‧儀表
8‧‧‧車輪
10‧‧‧控制部
11‧‧‧受理部
12‧‧‧判定部
13‧‧‧驅動部
20‧‧‧記憶部
30‧‧‧電力轉換部
30a,30b‧‧‧電源端子
100‧‧‧電動二輪車
C‧‧‧平滑電容器
Q1至Q6‧‧‧半導體開關
圖1是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電動二輪車100的概略性構成之圖。 圖2是顯示電力轉換部30及馬達3的概略性構成之圖。 圖3是顯示設於馬達3的轉子之磁鐵以及角度感應器4之圖。 圖4是顯示轉子角度及角度感應器的輸出之關係之圖。 圖5是電動車輛控制裝置1之控制部10的功能方塊圖。 圖6是顯示輔助轉矩及輔助開關之按壓時間之關係的線圖。 圖7是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形態之電動車輛控制方法一例之流程圖。 圖8是用以說明變形例之電動車輛控制方法一例之流程圖。

Claims (15)

  1. 一種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有: 受理部,從輔助開關受理輔助要求訊號; 判定部,根據電動二輪車之車輪的旋轉資訊,判定前述車輪是否已旋轉了基準量;及 驅動部,在已藉前述受理部受理了前述輔助要求訊號之狀態下,由前述判定部判定了前述車輪為已旋轉前述基準量時,驅動前述電動二輪車的馬達,以產生輔助轉矩。
  2. 如請求項1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當顯示前述輔助要求訊號的輔助方向與前述車輪的旋轉方向為一致時,前述驅動部對前述馬達輸出輔助轉矩。
  3. 如請求項2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當顯示前述輔助要求訊號的輔助方向與前述車輪的旋轉方向為不一致時,前述驅動部對前述馬達進行煞車控制。
  4. 如請求項3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前述驅動部將對前述馬達供應交流電之電力轉換部形成為短路狀態。
  5. 如請求項1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前述驅動部驅動前述馬達,以使前述輔助轉矩因應前述輔助開關的按壓時間,慢慢地上升到上限值。
  6. 如請求項5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前述輔助轉矩是因應前述按壓時間而階段性地增加。
  7. 如請求項1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前述驅動部驅動前述馬達,以因應對於前述輔助開關之按壓力,來輸出前述輔助轉矩。
  8. 如請求項1之具有馬達控制裝置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前述輔助開關是構成為可選擇:前方輔助,使前述電動二輪車往前方前進;或者後方輔助,使前述電動二輪車往後方前進。
  9. 如請求項8之具有馬達控制裝置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前述受理部受理要求前方輔助之前述輔助要求訊號、或者要求後方輔助之後方輔助要求訊號,來作為前述輔助要求訊號。
  10. 如請求項9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前述後方輔助要求訊號已藉由前述受理部而被受理時的前述基準量,小於前述前方輔助要求訊號已藉由前述受理部而被受理時的前述基準量。
  11. 如請求項8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其中前述輔助要求訊號是在使用者按壓前述輔助開關之期間,從前述輔助開關被輸出的。
  12. 一種電動二輪車,包含有如請求項1之電動車輛控制裝置。
  13. 如請求項12之電動二輪車,其是不經由離合器而將前述車輪與前述馬達機械性地連接。
  14. 一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有以下步驟: 從輔助開關受理輔助要求訊號; 根據電動二輪車的車輪的旋轉資訊,判定前述車輪是否已旋轉了基準量;及 在已受理有前述輔助要求訊號之狀態下,於前述車輪被判定為已旋轉前述基準量時,驅動前述電動二輪車的馬達,以產生輔助轉矩。
  15. 一種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其特徵在於使電腦執行以下步驟: 從輔助開關受理輔助要求訊號; 根據電動二輪車的車輪的旋轉資訊,判定前述車輪是否已旋轉了基準量;及 在已受理有前述輔助要求訊號之狀態下,於前述車輪被判定為已旋轉前述基準量時,驅動前述電動二輪車的馬達,以產生輔助轉矩。
TW107129766A 2017-09-08 2018-08-27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二輪車 TW2019124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2580 WO2019049342A1 (ja) 2017-09-08 2017-09-08 電動車両制御装置、電動車両制御方法、電動車両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電動二輪車
??PCT/JP2017/032580 2017-09-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12467A true TW201912467A (zh) 2019-04-01

Family

ID=65634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29766A TW201912467A (zh) 2017-09-08 2018-08-27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二輪車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912467A (zh)
WO (1) WO201904934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862B (zh) * 2021-12-17 2023-01-21 茂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煞車控制系統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51853A (ja) * 2004-08-10 2006-02-23 Honda Motor Co Ltd 電動二輪車
JP5485111B2 (ja) * 2010-10-29 2014-05-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862B (zh) * 2021-12-17 2023-01-21 茂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馬達煞車控制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49342A1 (ja) 2019-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9433B (zh) 馬達驅動控制裝置
TW201912467A (zh)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二輪車
JP5785527B2 (ja)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車
JP2015145238A (ja) モータ駆動制御装置及び電動アシスト車
TW201119907A (en) Motor drive device and electrically assisted vehicle provided therewith
CN111225818B (zh) 电动车辆、电动车辆控制装置以及电动车辆控制方法
JP7479631B2 (ja) 電動車両
CN111903051A (zh) 驱动装置、电动车辆以及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
TWI695790B (zh)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車輛
CN111225819B (zh) 电动两轮车、电动两轮车控制装置以及电动两轮车控制方法
TWI689431B (zh) 電動車輛控制裝置、電動車輛控制方法、電動車輛控制程式及電動車輛
JP6808843B2 (ja) 電動車両、電動車両制御装置および電動車両制御方法
TWI705656B (zh) 驅動裝置、電動車輛以及驅動裝置的控制方法
JP5023718B2 (ja) 車両用駆動制御装置及び車両用駆動制御方法
TWI619638B (zh) Motor drive control device and electric auxiliary vehicle
WO2019186760A1 (ja) 駆動装置、電動車両および駆動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1565964A (zh) 车辆用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