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9442A - 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 - Google Patents

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9442A
TW201909442A TW107117172A TW107117172A TW201909442A TW 201909442 A TW201909442 A TW 201909442A TW 107117172 A TW107117172 A TW 107117172A TW 107117172 A TW107117172 A TW 107117172A TW 201909442 A TW201909442 A TW 2019094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lamination
laminate
chamber
chambe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7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馬修斯 漢尼
麥可 席格里斯堤
湯瑪士 索德史托恩
約根 札賀德
Original Assignee
瑞士商梅耶博格(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士商梅耶博格(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士商梅耶博格(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9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944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18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L31/1876Particular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9/00Layout of apparatus or plants, e.g. modular laminat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12Photovoltaic modu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ing metho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有關用於由疊層(2)形成太陽電池模組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1),包含:N個層疊室(3),用於層疊疊層,使N>1、較佳地係N≧4;M個加熱位置(4),在該等層疊室(3)下游,使M>1、較佳地係M≧5;第一分配機構(5),用於在該等層疊室(3)之中分配疊層(2);第二分配機構(6),用於在該等加熱位置(4)之中分配來自該等層疊室(3)的已層疊之疊層;及控制裝置(7),用於協調該等層疊室(3)及分配機構(5、6)的操作,其中第一分配機構(5)及第二分配機構(6)較佳地係至少局部地藉由共同運送裝置(8)所形成。

Description

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
本發明有關用於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前言由疊層形成太陽電池模組的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再者,本發明有關用於由疊層形成太陽電池模組之方法。
大部分太陽電池模組係藉由形成一層疊板所製成,該層疊板由玻璃板、感光性元件及背蓋所組成,該背蓋由玻璃所製成或被形成為背面薄片。這些層被固持在一起,以藉由所謂的密封劑形成一層疊板:材料黏著至該等層及充填該層疊板中的任何間隙、諸如太陽電池間之空間。這些密封劑可譬如含有硬塑料、離子聚合物、或諸如PVB、矽或聚烯烴的熱塑性塑料。熱及硬塑料之結合亦被使用:保留熱塑性但能被以諸如熱或電子照射的合適方法硬化之材料。
包含太陽電池、密封劑層及(玻璃)板的夾住結構被稱為疊層。層疊及硬化該等疊層之結果為小巧的太陽電池模組。層疊係接合該疊層之多數層的製程,這可藉由盡可能在低大氣壓力之下將熱及/或機械壓力施加至該疊層所作成。
太陽電池(太陽光電)模組典型係由具有至少五層的疊層所製成,並以此順序:(a)玻璃層或另一透明層,(b)第一或前面密封劑層,(c) 該感光性成份層,(d)第二或後面密封劑層,及(e)諸如背面薄片或玻璃層之後面層。於薄膜太陽面板的案例中,該感光性成份層被附接至玻璃層,只需要-除了該薄膜之電池的可能互連饋線以外-以加上一層密封劑及一後面層、諸如背面薄片或玻璃層。層疊式太陽電池模組之製造方法大致上涉及將一塊密封劑薄片放置在該太陽電池及其他模組層、諸如該玻璃層及該後面層之間。該尖端技術使用400-500μm的薄片。該等密封劑層被設計來密封及保護該易碎之太陽電池層不遭受環境損壞,且因此延長其有用壽命。大致上,太陽電池模組將併入夾住環繞該太陽電池層的至少二密封劑層。該二密封劑層可為相同或不同之材料。
US8540000揭示一執行用於太陽電池組件的硬化製程之硬化處理裝置。該硬化處理裝置被配置在層疊壓機的下游。該硬化處理裝置包括頂部運動板件、底部運動板件、中間運動板件、加熱該等運動板件之每一者的加熱單元、運動板件驅動單元、載送單元、及控制器。
EP0969521A1在圖2中揭示用於太陽光電模組之生產設備。該設備包含一層疊機及在該層疊機下游的硬化爐,隨後有一冷卻區域。該設備係以線性設計為其特徵,亦即該太陽光電模組連續地運行經過所有工作站。
EP2299502A1揭示用於製造太陽電池陣列之設備。該設備包含設置在疊層及互連站下游之太陽電池陣列緩衝器及層疊機。如果該層疊機工作比該疊層及互連站較緩慢,則太陽電池陣列被傳送至用於停放的太陽電池陣列緩衝器。
CN2919165Y揭示太陽電池底板硬化爐,且包含預加熱裝置、恆溫裝置、及冷卻裝置。該底板係藉著臺車所運送。CN2919165Y未與層疊有關。
US7476284B2未與太陽電池模組生產有關,但有關用於層疊 玻璃物件而未使用快鍋之方法及設備。該設備包括裝料臺、第一、第二及第三火爐與冷卻室。該冷卻室具有不少於藉由輸送帶在直立方向中所運動的三個進入口。每一進入口具有水平輸送帶,用於加速輸送該被處理結構由該室進入及離開該進入口。該設備係以線性設計為其特徵,亦即該玻璃物件連續地運行經過所有火爐。
US7704342未與太陽電池模組有關,但與安全玻璃有關地揭示用於製成層疊板之製程。該設備係以線性設計為其特徵,亦即每一工件被進給經過該生產線的所有工作站。
在下文中,先前技術領域生產線之缺點被討論。根據先前技術領域的生產線之產量係很低的,因為比較於其他處理步驟、諸如形成該疊層、及互連等,待完全已層疊之疊層在該層疊機內的停留時間係很高的。為了達成該生產目標,複數個生產線係需要的。然而,這將進一步增加該生產成本。再者,層疊機係該生產線之極昂貴的零組件。
本發明之目的係克服這些問題及隨同關於該個別處理步驟之最佳時間管理提供具有高產量的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該總製造成本將被減少。
該目的係藉由用於由疊層形成太陽電池模組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所達成,包含:N個層疊室,用於層疊疊層,使N>1、較佳地係N≧4;M個加熱位置,在該層疊室下游,使M>1、較佳地係M≧5:第一分配機構,用於在該層疊室之中分配疊層;第二分配機構,用於在該等加熱位置之中分配來自該層疊室的已層疊之疊層;及控制裝置,用於協調該層疊室及分配機構(及選擇性亦該等加熱位置)之操作。其中第一分配機構及第二分配機構較佳地係至少局部地藉由共同運送裝置所形成。
該層疊室及加熱位置係藉由該分配機構耦接至該製程。藉由使用與第一分配機構配合的至少二層疊室及與第二分配機構配合之至少二加熱位置,該工作流動可最佳化。層疊室及加熱位置係藉由包含該第二分配機構及該控制裝置的智慧型系統所耦接。
該疊層於該等層疊機中之停留時間及該已層疊之疊層在該加熱位置的停留時間可被調整,藉此最佳地利用該整個系統之容量。再者,在該層疊室內的停留時間可被減少,且在該等材料內之熱製程可在該加熱位置被持續。
該層疊室係可平行及彼此獨立地操作的。然而,該層疊室及該分配機構(及選擇性該等加熱位置)之操作係藉由該(共同)控制裝置所協調。
於每一層疊室中,負壓(如比較於該層疊室外側的周圍壓力)可被施加。另外,每一層疊室可包含壓按裝置(例如在其間承納該疊層及可抵靠著彼此運動之相反平板)用於壓按該疊層,亦即用於將該疊層的個別層壓按在一起,較佳地係同時加熱該疊層。該等疊層較佳地係包含感光性層(太陽電池)、密封劑層及外(玻璃)板。
以本發明之概念,分別於該層疊室及該加熱位置中的疊層之停留時間可不連接或解耦。這是藉由選擇層疊室及加熱位置的數目所做成,使得該等層疊室總是在層疊(每疊層盡可能短的),且該等加熱位置能處理所有已層疊之疊層,以致它們在其中係長到足以完成該層疊製程。於該最佳案例中,該層疊室及該加熱位置係總是滿的(或在裝載或卸載狀態中),且在該分配機構無“模組擁塞”發生。
為了減少該佔用面積,堆疊層疊機(多數相依層疊室),堆疊式層疊機(在彼此之頂部上的多數獨立之層疊機)或其組合可被使用。
多數層疊機室可為一或多數層疊機的部份。每一層疊室可被 設計成適於立刻層疊一或多數疊層。
類似地,該等加熱位置可立刻承納一或多數疊層。該等個別之加熱位置可為設在熱氣爐內(例如一加熱位置在另一加熱位置上方)。
如果在該層疊室內施行之層疊製程為一局部層疊製程係較佳的,其在該隨後之加熱位置中藉由在周圍壓力下施加熱量所持續。
加熱位置通常亦被稱為硬化位置。較佳地係,藉由加熱,該層疊製程被完成,且該已層疊之疊層的硬化被施行。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術語被使用於該形成產品之個別階段:-“疊層”:在該等層疊室內的層疊之前;-“已層疊之疊層”:於該等層疊室內在該層疊製程之後及於該等加熱位置加熱之前;及-“太陽電池模組”:在該硬化製程之後。
該第一分配機構可被設計成適用於由一共同起點或由多數起點、例如由一共同運送裝置或由至少二運送裝置將疊層分配至多數終點(亦即至該等層疊室)。
以類似方式,該第二分配機構可被設計成適用於由一共同起點或由多數起點、例如由一共同運送裝置或由至少二運送裝置將已層疊之疊層分配至多數終點(亦即至該等加熱位置)。
第一及/或第二分配機構亦可被設計成適於在將(層疊式)疊層之流動分開成該個別層疊室或加熱位置之前,併入疊層由至少二運送路徑至一共同運送路徑之流動。
於較佳實施例中,M>N、較佳地係M≧1.5N及/或該M個加熱位置具有用於已層疊之疊層的總承納容量,其係高於、較佳地係至少1.5倍高於、更佳地係至少3倍高於用在疊層之N個層疊室的總承納容量。在此,該等疊層在該層疊室內之停留時間可被進一步減少(局部層疊)。該製程接著 在該等加熱位置內被完成。因為該等加熱位置在周圍壓力工作,在該加熱位置內的硬化程序係遠比在該層疊室內需要負大氣壓力及作用於該疊層上之機械壓力之該(局部)層疊製程較不費力。
較佳地係,該第一分配機構被設計成適於將疊層由至少一運送路徑至該個別層疊室之流動分開,及/或其中該第二分配機構被設計成適於將疊層由至少一運送路徑至該個別加熱位置之流動分開。分開可為藉由分叉運送路徑及/或用於(相對)運動該等層疊室及/或加熱位置的運動機構所實現。
較佳地係,第一分配機構包含用於在直立方向中運動該等層疊室及/或該等疊層之運動機構,及/或其中第二分配機構包含用於在直立方向中運動該等加熱位置及/或該等已層疊之疊層的運動機構。該運動機構較佳地係包含驅動器(例如馬達或汽缸單元)、諸如(循環)鏈條之傳輸元件、及較佳地係亦用於可運動地導引該等層疊室及/或加熱位置的導引件(例如相對一平臺或支撐件)。代替運動該等層疊室及/或加熱位置,用於運動該等疊層之運動機構可被提供、諸如藉由驅動器所驅動的(分開)疊層支撐件。較佳地係,該運動機構被設計成適於上下、亦即在直立方向中運動層疊室及/或加熱位置及/或疊層。
較佳地係,第一分配機構包含至少一個第一運送裝置、較佳地係輸送帶,及/或其中第二分配機構包含至少一個第二運送裝置、較佳地係輸送帶,互連該等層疊室與該等加熱位置,其中該運送裝置及該層疊室較佳地係可平行地操作。較佳地係,該等運送裝置係水平運送裝置,具有本質上水平之運送方向及/或運送平面。
較佳地係,每一層疊室相對該運送裝置具有該層疊室係與該運送裝置成一直線(亦即對齊)的第一操作位置、及該層疊室係與該運送裝置未成一直線(亦即未對齊)之第二操作位置,及/或其中每一加熱位置相對該 運送裝置具有該加熱位置係與該運送裝置成一直線的第一操作位置、及該加熱位置係與該運送裝置未成一直線之第二操作位置。與該運送裝置“成一直線”意指疊層可被由該個別層疊室或加熱位置傳送至該運送裝置、且反之亦然。亦即,於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在功能上)被耦接至該運送裝置。在另一方面,“未成一直線”意指該個別層疊室或加熱位置係由該運送裝置解耦、亦即沒有疊層可在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被傳送。於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個別層疊室可或不能層疊或加熱所承納的疊層。
較佳地係,該運送裝置界定一運送平面,其較佳地係水平的,且其中在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係與該運送平面對齊,及於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被配置離開該運送平面,及/或其中在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加熱位置係與該運送平面對齊,且於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加熱位置被配置離開該運送平面。藉由將待層疊或硬化之疊層取出離開該運送平面,其他疊層可藉由該運送裝置與該處被獨立地處理,亦即不同疊層的層疊、分配及加熱(硬化)可被及時平行地作成。
較佳地係,該運送裝置包含一共同運送路徑及至少一分叉之運送路徑,其互連至少一層疊室與該共同運送路徑、較佳地係至少二分叉運送路徑,每一分叉運送路徑互連至少一層疊室與該共同運送路徑,其中較佳地係該至少一分叉運送路徑係能夠運動疊層朝向以及離開該層疊室。提供分叉之路徑,如果需要,數個層疊或加熱(硬化)模組可被附接至該生產線。
較佳地係,該等層疊室能彼此獨立地被排空。每一層疊室亦具有一壓按裝置,較佳地係呈壓板或壓按滾筒的形式,用於承納在其間的疊層及壓按它們。在此,不同層疊室之壓按裝置亦可彼此獨立地操作。該等層疊室因此可及時平行地操作。
較佳地係、至少二個、較佳地係五個層疊室被形成在層疊機 單元內及/或彼此重疊地配置,及/或其中至少二個、較佳地係五個加熱位置被形成在加熱單元內及/或彼此重疊地配置。層疊機單元及/或加熱單元的使用提供一節省空間之設置。該層疊機單元及/或加熱單元能以用於該等層疊機室或加熱位置的共同支撐件及/或共同外殼為其特徵。
較佳地係,該等加熱位置不包含用於施加外部壓力之任何機構、諸如用於建立至該已層疊之疊層上的負大氣壓力或機械壓力之機構。
該等加熱位置可被形成為(平坦)支撐件。進入該等加熱位置的入口可被形成為凹槽、較佳地係能以蓋子關閉,該等已層疊之疊層可被運動經過該入口。
每一層疊室可包含其自身之運送裝置,其被設計成適於由該層疊室外側取得一疊層,並將其帶入該室及/或運動該已層疊之疊層離開該層疊室。
以類似的方式,加熱位置可包含其自身之運送裝置,其被設計成適於由該加熱位置外側取得疊層及將其帶入該加熱位置。
於一交替實施例中,層疊室及加熱位置係彼此毗連地配置,較佳地係在其間沒有運送裝置。在此,該等疊層係層疊室直接地傳送至加熱位置。
該目的係亦藉由以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從疊層形成太陽電池模組之方法所達成,較佳地係根據該等前述實施例的其中一者,包含:(a)在N個層疊室之中分配疊層,使N>1、較佳地係N≧4,較佳地係包含:由至少一運送路徑至該個別層疊室分開疊層之流動;(b)於該等層疊室中層疊該等疊層;(c)在M個加熱位置之中分配來自該層疊室的已層疊之疊層,使M>1、較佳地係M≧5,較佳地係包含:將已層疊之疊層由該層疊室帶到至少一運送路徑,並由該至少一運送路徑至個別加熱位置分開該已層 疊之疊層之流動;及(d)在該等加熱位置加熱(硬化)該等已層疊之疊層。
分配該疊層的概念允許最佳化之生產流動,而沒有該等個別零組件的延遲時間。
較佳地係,每一疊層只通過一層疊室。在此,省時之製程被建立。
較佳地係,每一疊層只通過一加熱位置。
較佳地係,於該層疊室中層疊該等疊層在負壓發生及/或其中於該等加熱位置加熱(硬化)該已層疊之疊層在周圍壓力發生。
較佳地係,該方法包含以下步驟:(1b)在第一層疊室內層疊第一疊層;(1c)藉由分配機構將該第一疊層由第一層疊室傳送至第一加熱位置;(1d)在該第一加熱位置內加熱(硬化)該第一疊層;(2b)在第二層疊室內層疊第二疊層;(2c)藉由分配機構將該第二疊層由該第二層疊室傳送至第二加熱位置;(2d)在該第二加熱位置內加熱(硬化)該第二疊層;其中步驟(1c)及(2b)及時重疊及/或步驟(1d)及(2c)及時重疊,及/或其中步驟(1b)及(2b)及時重疊。
於此實施例中,週期可被減少,且該生產線的產量增加。
較佳地係,該等步驟(1b)、(1c)、及(1d)之任何一者可平行於該等步驟(2b)、(2c)及(2d)的任何一者被及時地進行。
較佳地係,層疊室在層疊程序期間係未與該運送裝置成一直 線。這允許相對於疊層及在其他疊層之層疊程序期間施行運送作用。
較佳地係,已層疊之疊層在加熱位置的停留時間係比該疊層於層疊室中之停留時間較長、較佳地係至少長1.5倍。局部層疊可在該等加熱位置中被完成。由於該事實,該等層疊室係相當昂貴的,該方法變得很有成本效益的(亦即每個太陽電池模組之成本可被進一步地減少)。
較佳地係,層疊、分配及硬化係彼此協調,藉此實踐:AB,其中N係該生產線的層疊室之數目,Cn係同時被配置在層疊機室n中的疊層之數目,M係該生產線的加熱位置之數目,Cm係同時被配置在加熱位置m中的已層疊之疊層的數目,TL,n係層疊室n中的疊層之停留時間、或層疊室n中的疊層之停留時間與由該層疊室n至加熱位置的傳送時間之總和,TO,m係加熱位置m中的已層疊之疊層的停留時間、或加熱位置m中的已層疊之疊層的停留時間與由該加熱位置m卸載該已層疊之疊層的時間之總和,及A≧B,其中較佳地係A=0.5及B=2、更佳地係A=0.7及B=1.5、甚至更佳地係A=0.9及B=1.1,諸如A及B本質上係1。
於該等疊層的(稍微)不同停留時間及/或傳送時間及/或卸載時間之案例中,平均值被使用於上面公式中的T。
其被假設該等模組不會阻礙彼此之運動。這樣一來,該等層疊機室及該等爐能被最大地載入,並能達到該最大生產容量。
較佳地係,當在該層疊機室、加熱位置、第一及第二分配機 構之任何一者中/於該層疊機室、加熱位置、第一及第二分配機構之任何一者上時,該等疊層及/或模組主要保持水平的,它們較佳地係在所有那些中/於所有那些上保持水平的。
在較佳實施例中,該等層疊室藉由該相同運送裝置被載入以疊層,該已層疊之疊層藉著該運送裝置被由該層疊室運送至該加熱位置。在此,只一運送裝置被需要。
於硬化之後,該等太陽電池模組能被以冷卻位置(可例如經由凹槽進出的)在冷卻器中冷卻,其對該等加熱位置具有與該等加熱位置對該等層疊室所具有者相同之關係:該冷卻器中的冷卻位置之數目被選擇,使得該冷卻器係總是充滿太陽電池模組,且於該等加熱位置及該等冷卻位置之間無“模組擁塞”發生。運送系統、例如輸送系統可延伸在該等加熱位置及該等冷卻位置之間。
1‧‧‧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
2‧‧‧疊層
3‧‧‧層疊室
4‧‧‧加熱位置
5‧‧‧第一分配機構
6‧‧‧第二分配機構
7‧‧‧控制裝置
8‧‧‧運送裝置
9‧‧‧運送裝置
10‧‧‧共同運送路徑
11‧‧‧分叉運送路徑
13‧‧‧層疊單元
14‧‧‧加熱單元
15‧‧‧運動機構
16‧‧‧運動機構
P‧‧‧運送平面
本發明的進一步實施例被指示於該等圖式中及在該等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中。參考記號之清單形成該揭示內容的一部份。本發明現在將藉由該等圖面被詳細地說明。於該等圖面中: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圖2顯示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的實施例;及圖3顯示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之實施例,其中該等層疊室被配置毗連該等加熱位置。
圖1顯示用於由疊層2形成太陽電池模組的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1,包含用於層疊疊層2(在負大氣壓力中)之層疊室3及在該層疊室3下游 的加熱位置4,用於較佳地係在周圍壓力硬化該(局部)已層疊之疊層。
該生產線另包含第一分配機構5、15,用於分配在該等層疊室3之中的疊層2;及第二分配機構6、16,用於在該等加熱位置4之中分配來自該層疊室3的已層疊之疊層。控制裝置7協調該等層疊室3及分配機構5、6的操作。該控制裝置7與該等層疊室3及分配機構5、15、6、16之連接不被顯示(為清楚之故)。然而,它們如虛線被指示在圖2的實施例中。
如可由圖1之實施例中看見,第一分配機構5及第二分配機構6係至少局部地藉由共同運送裝置8所形成。
如果M(加熱位置的數目)>N(層疊室之數目)係較佳的,其中較佳地係M≧1.5N。
於該案例中,層疊室3及/或加熱位置可承納超過一個疊層2,如果該M個加熱位置4具有用於疊層之總承納容量係比用於疊層之N個層疊室3的總承納容量較高為佳、較佳地係至少1.5倍高、更佳的是至少3倍高。
如能於圖1中見到,該第一分配機構5、15被設計成適於將由至少一運送路徑10至該個別層疊室3之疊層2之流動分開。
該第二分配機構6、16被設計成適於將由至少一運送路徑10至個別加熱位置4之疊層之流動分開。
該第一分配機構5係由運送裝置8(較佳地係輸送帶)、及用於在直立方向中運動該層疊室3(另一選擇係:該等疊層2)之運動機構15所構成。
類似地,第二分配機構5係由運送裝置8(較佳地係輸送帶)、及用於在直立方向中運動該加熱位置4(另一選擇係:該等疊層2)的運動機構16所構成。
該運送裝置8互連該等層疊室3與該等加熱位置4。運送裝置8及該等層疊室3係可平行地操作。
如能於圖1中見到,每一層疊室3相對該運送裝置8具有第一操作位置及第二操作位置,在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3係與該運送裝置8成一直線或對齊,且在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3係未與該運送裝置8成一直線或對齊。於圖1中,例如該左層疊機單元13之最低層疊室3係與該運送裝置8成一直線。
類似地,每一加熱位置4相對該運送裝置8具有第一操作位置及第二操作位置,在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加熱位置4係與該運送裝置8成一直線,且在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加熱位置4係未與該運送裝置8成一直線。
在此,該運送裝置8界定一較佳地係水平的運送平面P。於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3係與該運送平面P對齊,且在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3被配置成離開該運送平面P。相同之原理係相對於該加熱位置4實現(看圖1的右部)。
如能於圖1-且亦於圖2-中見到,該運送裝置8可包含共同運送路徑10及互連至少一層疊室3與該共同運送路徑10之至少一(較佳地係至少二)分叉運送路徑11。
該分叉運送路徑11可為能夠將疊層2運動朝向以及遠離該層疊室3(藉由圖1中的雙箭頭所指示)。
如業已論及,該層疊室3能被彼此獨立地排空及加熱。機械式壓按裝置、諸如隔板可被提供,以將該疊層疊在一起。用於建立負大氣壓力之機構可被提供。
如能於圖1及3中見到,至少二層疊室3可被形成在層疊機單元13內及/或彼此重疊地配置。同理適用該等加熱位置4,在此至少二加熱位置4可被形成在加熱單元14內及/或彼此重疊地配置。
圖2及3顯示交替實施例。第一分配機構5係藉由具有分叉運 送路徑的運送裝置9所形成。於圖2中,進來之疊層2之流動係藉由運送裝置9所分開:分叉運送路徑由最初共同運送路徑將該等疊層2運送至該個別層疊室3。
第二分配機構-類似於圖1-係由運送裝置8(互連層疊室3與加熱位置4)及相對該運送裝置8運動該加熱位置(直立地)之運動機構16所構成。於圖2中,冷卻單元(無參考符號)被指示在該加熱單元14下游。
圖3顯示一實施例,其中層疊室及加熱位置係(直接地)彼此毗連地配置。第二分配機構6係藉由上下運動該加熱單元14的運動機構16所形成,使得該等加熱位置(或該加熱單元14中之凹槽)能被帶入與個別層疊室3對齊。
以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1由疊層2形成太陽電池模組之方法包含:分配在N個層疊室3之中的疊層2,使N>1、較佳地係N≧4,較佳地係包含:將由至少一運送路徑至該個別層疊室3之疊層2之流動分開;在該等層疊室3中層疊該等疊層2;在M個加熱位置4之中分配來自該層疊室3的已層疊之疊層,使M>1、較佳地係M≧5,較佳地係包含:將來自該層疊室3的已層疊之疊層帶到至少一運送路徑,並將由該至少一運送路徑至個別加熱位置4的已層疊之疊層之流動分開;及在該等加熱位置4硬化該已層疊之疊層。
每一疊層2只通過一層疊室3。於該層疊室3中層疊該等疊層在負壓(真空)之下發生。相比之下,該已層疊之疊層於加熱位置4之硬化在周圍壓力發生。
該等不同程序-層疊、分配、硬化-被同時地施行、亦即及時重疊。
譬如,該方法可包含以下步驟,其可被重複用於隨後進來的疊層:(1b)在第一層疊室3內層疊第一疊層;(1c)藉由分配機構5將該第一疊層由該第一層疊室3傳送至第一加熱位置4;(1d)在該第一加熱位置4內硬化該第一疊層;(2b)在第二層疊室3內層疊第二疊層;(2c)藉由分配機構6將該第二疊層由該第二層疊室3傳送至第二加熱位置4;(2d)在該第二加熱位置4內硬化該第二疊層。
該等步驟(1c)及(2b)可及時重疊以及步驟(1d)及(2c)可及時重疊。步驟(1b)及(2b)亦可及時重疊。
如業已論及,層疊室3可為於層疊程序期間未與該運送裝置8、9成一直線。
如果已層疊之疊層在加熱位置4的停留時間係比該疊層於層疊室3中之停留時間較長為佳、較佳地係至少1.5倍長。
該等程序層疊、分配及硬化係藉由控制裝置7彼此協調。它們較佳地係實踐以下方程式:AB,其中N係該生產線1的層疊室3之數目,Cn係同時被配置在層疊機室n中的疊層之數目,M係該生產線1的加熱位置4之數目,Cm係同時被配置在加熱位置m中的已層疊之疊層的數目,TL,n係層疊室n中的疊層之停留時間、或層疊室n中的疊層之 停留時間與由該層疊室n傳送至加熱位置4的時間之總和,TO,m係加熱位置m中的已層疊之疊層的停留時間、或加熱位置m中的已層疊之疊層的停留時間與由該加熱位置m卸載該已層疊之疊層的時間之總和,及A≧B,其中較佳地係A=0.5及B=2、更佳地係A=0.7及B=1.5、甚至更佳地係A=0.9及B=1.1,諸如A及B本質上係1。
如能於圖1的實施例中見到,該等層疊室3可藉由該相同之運送裝置8被載入有疊層2,該等已層疊之疊層藉著該運送裝置被由該等層疊室3運送至該等加熱位置4。另一選擇係,分開之運送裝置8、9可被提供(看圖2的實施例)。
本發明不被限制於這些實施例。對於熟諳此技術領域者而言其他的變化形式將為顯而易見的並係視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如同以下申請專利範圍中所表達。在以上說明書中所敘述之個別特徵,特別地相關於該等圖式可經相互組合以形成其他實施例及/或施加部分的變動至該等申請專利範圍中所敘述者及至該敘述之其餘部份,縱使該等特徵係關於其他特徵敘述。

Claims (15)

  1. 一種用於由疊層(2)形成太陽電池模組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1),包含:N個層疊室(3),用於層疊一疊層(2),使N>1、較佳地係N≧4;M個加熱位置(4),在該等層疊室(3)下游,使M>1、較佳地係M≧5;一第一分配機構(5),用於在該等層疊室(3)之中分配疊層;一第二分配機構(6),用於在該等加熱位置(4)之中分配來自該等層疊室(3)的一已層疊之疊層;及一控制裝置(7),用於協調該等層疊室(3)及該等分配機構(5、6)的操作,其中該第一分配機構(5)及該第二分配機構(6)較佳地係至少局部地藉由一共同運送裝置(8)所形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其中M>N、較佳地係M≧1.5N、甚至更佳地係M≧3N,及/或其中該M個加熱位置(4)具有用於該已層疊之疊層之總承納容量,其係高於、較佳地係至少1.5倍高於、更佳地係至少3倍高於用在該疊層的該N個層疊室(3)之總承納容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項的其中一項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其中該第一分配機構(5)被設計成適於將由至少一運送路徑至該個別層疊室(3)的疊層(2)之流動分開,及/或其中該第二分配機構(6)被設計成適於將由至少一運送路徑至該個別加熱位置(4)的疊層之流動分開。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3項的其中一項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其中該第一分配機構(5)包含用於較佳地係在直立方向中運動該等層疊室(3)及/或該等疊層(2)的運動機構(15),及/或其中該第二分配機構(6)包含用於較佳地係在直立方向中運動該等加熱位置(4)及/或該等已層疊之疊層的運動機構(16)。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4項的其中一項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其中該第一分配機構(5)包含至少一運送裝置(8、9)、較佳地係輸送帶,及/或其中第二 分配機構(6)包含至少一運送裝置(8)、較佳地係輸送帶,互連該等層疊室(3)與該等加熱位置(4),其中該運送裝置(8、9)及該等層疊室(3)較佳地係可及時平行地操作,及/或其中該第一、第二或分配機構(5)及該層疊室(3)兩者的任一者係可及時平行地操作。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其中每一層疊室(3)相對該運送裝置(8、9)具有第一操作位置及第二操作位置,在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3)係與該運送裝置(8、9)成一直線,而在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3)係未與該運送裝置(8、9)成一直線,及/或其中該每一加熱位置(4)相對該運送裝置(8)具有第一操作位置及第二操作位置,在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加熱位置(4)係與該運送裝置(8)成一直線,而在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加熱位置(4)係未與該運送裝置(8)成一直線。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或6項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其中該運送裝置(8、9)界定較佳地係水平的運送平面(P),及其中於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3)係與該運送平面對齊,且在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層疊室(3)被配置離開該運送平面,及/或其中於該第一操作位置中,該加熱位置(4)係與該運送平面(P)對齊,且在該第二操作位置中,該加熱位置(4)被配置離開該運送平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至7項的其中一項之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其中該運送裝置(8)包含一共同運送路徑(10)及互連該至少一層疊室(3)與該共同運送路徑(10)的至少一分叉運送路徑(11)、較佳地係至少二分叉運送路徑(11),該每一分叉運送路徑(11)互連該至少一層疊室(3)與該共同運送路徑(10),其中該至少一分叉運送路徑(11)較佳地係能夠將該疊層(2)運動朝向以及遠離該等層疊室(3)。
  9. 一種以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1)由疊層形成較佳地係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之其中一項的太陽電池模組之方法,包含: (a)在N個層疊室(3)之中分配疊層(2),使N>1、較佳地係N≧4,較佳地係包含:由至少一運送路徑至該個別層疊室(3)分開疊層(2)之流動;(b)於該等層疊室(3)中層疊該等疊層;(c)在M個加熱位置(4)之中分配來自該層疊室(3)的已層疊之疊層,使M>1、較佳地係M≧5,較佳地係包含:將該已層疊之疊層由該等層疊室(3)帶到至少一運送路徑,並由該至少一運送路徑至該個別加熱位置(4)分開已層疊之疊層之流動;及(d)在該等加熱位置(4)加熱該等已層疊之疊層。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之方法,其中該每一疊層(2)只通過一該層疊室(3)及/或其中於該等層疊室(3)中層疊該等疊層在負大氣壓力及/或機械式壓力之下發生,及/或其中於該等加熱位置(4)加熱該已層疊之疊層在周圍壓力發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之方法,包含以下步驟:(1b)在第一層疊室(3)內至少局部地層疊第一疊層;(1c)藉由分配機構(5)將該第一疊層由該第一層疊室(3)傳送至第一加熱位置(4);(1d)在該第一加熱位置(4)內加熱該第一疊層;(2b)在第二層疊室(3)內層疊第二疊層;(2c)藉由分配機構(6)將該第二疊層由該第二層疊室(3)傳送至第二加熱位置(4);(2d)在該第二加熱位置(4)內加熱該第二疊層;其中步驟(1c)及(2b)及時重疊及/或其中步驟(1d)及(2c)及時重疊,及/或其中步驟(1b)及(2b)及時重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1項的其中一項之方法,其中於層疊程序的至少一部份期間,該層疊室(3)係未與該運送裝置(8、9)成一直線。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2項的其中一項之方法,其中已層疊之疊層在該加熱位置(4)之停留時間係比該疊層於該層疊室(3)中的停留時間較長、較佳地係至少1.5倍較長。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3項的其中一項之方法,其中層疊、分配及加熱係彼此協調,藉此實踐: AB,其中N係該生產線(1)的層疊室(3)之數目,C n係同時被配置在層疊機室n中的疊層之數目,M係該生產線(1)的加熱位置(4)之數目,C m係同時被配置在加熱位置m中的已層疊之疊層的數目,T L,n係層疊室n(3)中的疊層之停留時間、或層疊室n(3)中的疊層之停留時間與由該層疊室n(3)傳送至加熱位置(4)的時間之總和,T O,m係加熱位置m(3)中的已層疊之疊層的停留時間、或加熱位置m(3)中的已層疊之疊層的停留時間與由該加熱位置m(3)卸載該已層疊之疊層的時間之總和,及A≧B,其中較佳地係A=0.5及B=2、更佳地係A=0.7及B=1.5、甚至更佳地係A=0.9及B=1.1,諸如A及B本質上係1。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4項的其中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層疊室(3)藉由該相同運送裝置(8)被載入以該疊層(2),該已層疊之疊層藉著該運送裝置被由該等層疊室(3)運送至該等加熱位置(4)。
TW107117172A 2017-05-23 2018-05-21 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 TW2019094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17172580.7 2017-05-23
EP17172580.7A EP3407393A1 (en) 2017-05-23 2017-05-23 Solar module production lin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9442A true TW201909442A (zh) 2019-03-01

Family

ID=58772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7172A TW201909442A (zh) 2017-05-23 2018-05-21 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407393A1 (zh)
TW (1) TW201909442A (zh)
WO (1) WO20182158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10747B (zh) * 2021-12-13 2022-03-11 南京日托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进料堆栈层压机组件走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3582A (en) * 1996-08-13 1999-11-3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tinuous vacuum lamination treatment system and vacuum lamination apparatus
EP0969521A1 (de) 1998-07-03 2000-01-05 ISOVOLTAÖsterreichische IsolierstoffwerkeAktiengesellschaft Fotovoltaischer Modul sowie ein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S7704342B2 (en) 2001-12-27 2010-04-27 Solutia, Inc. Glass lamination process
US7476284B2 (en) 2004-03-17 2009-01-13 Gyrot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glass sheets
DE102004027545A1 (de) * 2004-06-04 2005-12-29 Meier Vakuumtechnik Gmbh Vorrichtung für das heiße Laminieren und anschließende Abkühlen von Bauteilen
CN2919165Y (zh) 2006-05-29 2007-07-04 苏州汇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板固化炉
DE102007034135A1 (de) * 2007-05-30 2009-01-29 Robert Bürkle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aminieren von im Wesentlichen plattenförmigen Werkstücken unter Druck- und Wärmeeinwirkung
KR20120070580A (ko) 2009-09-10 2012-06-29 기타가와 세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큐어 처리 장치 및 라미네이트 가공 시스템
ES2689446T3 (es) 2009-09-16 2018-11-14 Meyer Burger (Switzerland) Ag Aparato para la fabricación de matrices de celdas solares y método para operar tal aparato
JP2011084009A (ja) * 2009-10-16 2011-04-28 Kyoshin Engineering:Kk ラミネート装置、物品処理装置及び太陽電池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201970540U (zh) * 2011-01-21 2011-09-14 秦皇岛新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多层封装平台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
CN203460460U (zh) * 2013-09-22 2014-03-05 浙江星辰涂装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逐层开启压合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15853A1 (en) 2018-11-29
EP3407393A1 (en) 2018-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90759B2 (ja) 板状加工物積層方法及び板状加工物積層装置
JP5095166B2 (ja) 予熱によ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ラミネート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10012786A (ja) 板状加工物積層方法及び板状加工物積層装置
JP5708892B2 (ja) シート材の接着剤塗布方法
TW201044482A (en) Process module facility
KR101934621B1 (ko) 마스크 스토커를 구비한 대면적 기판용 인라인 시스템
KR20180023185A (ko) 이차전지 제조용 라미네이션 장치
KR20120046689A (ko) 박막형성장치 및 유기el디바이스 제조장치
JP2006088511A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NL2007935C2 (en) A method of and a system for assembling a photovoltaic module, a sub-assembly for use in this method, and an assembled photovoltaic module.
TW201909442A (zh) 太陽電池模組生產線
KR102035398B1 (ko) 증착 시스템
JP4628502B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等のラミネートモジュール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JP5737927B2 (ja) 基板組立装置
TWI574819B (zh) 層壓系統及使用該系統之層壓方法
CN108140599B (zh) 压力加热滚压机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WO2012029493A1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及びラミネート方法
TWI548110B (zh) 基板自動傳輸系統
JP3193831U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KR101231968B1 (ko) 기판 이송 시스템
JP2012030381A (ja) ラミネート装置
CN111796492B (zh) 涂胶显影设备
KR20180029229A (ko) 광기전 전지의 제조용 가압되고 가열된 롤링 프레스
KR101215421B1 (ko) 태양열 전지판 라미네이팅 장치를 이용한 태양열 전지판 라미네이팅 방법
JP2007041253A (ja) 物品積層処理方法及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