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4222A - 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 - Google Patents

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4222A
TW201904222A TW107117628A TW107117628A TW201904222A TW 201904222 A TW201904222 A TW 201904222A TW 107117628 A TW107117628 A TW 107117628A TW 107117628 A TW107117628 A TW 107117628A TW 201904222 A TW201904222 A TW 20190422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ding
block group
coding block
blocks
physic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76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95603B (zh
Inventor
林亞男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42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42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95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9560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3Formatting with frames or packets; Protocol or part of protocol for 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17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a distinct code is applied, as a temporal sequence, to each freque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16Time-frequency-code
    • H04L5/0019Time-frequency-code in which one code is applied, as a temporal sequence, to all frequen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包括:將待發送的數據分解成N個編碼塊,將N個編碼塊分成至少M個編碼塊組;將M個編碼塊組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進行承載傳輸,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于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

Description

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
本發明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
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th-Generation,5G)NR是在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組織中新近提出的一個課題。隨著新一代5G技術的討論逐漸深入,一方面,由於通信系統是後項兼容的,所以後來研發的新技術傾向於兼容之前已經標準化的技術;而另一方面,由於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4G)LTE已經存在了大量的現有設計,如果為了達到兼容,必然要犧牲掉5G的很多靈活度,從而降低性能。所以,目前在3GPP組織中兩個方向並行研究,其中,不考慮後向兼容的技術討論組,被稱為5G NR。
LTE系統中,傳輸塊(Transport block,TB)是指包含媒體接入控制層(Media Acess Control,MAC)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的一個數據塊,這個數據塊會在一個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TTI)上傳輸,同時也是混合自動重傳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中進行數據重傳的單位。LTE系統中規定:對於每個終端一個TTI最多可以發送兩個傳輸塊。LTE系統中該傳輸塊會被分割成多個較小的編碼塊,各編碼塊獨立進行編碼。當任意一個編碼塊譯碼失敗後,接收端向發送端反饋一個統一確認ACK/未確認NACK消息,而發送端將會把整個傳輸塊進行重傳。
5G NR系統中,為提高傳輸效率,現已確定支持基於編碼塊組的反饋與重傳,其中,一個傳輸塊包含至少一個編碼塊組,一個編碼塊組包含至少一個編碼塊。發送端只需要重傳譯碼失敗的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即可,而不需要重傳整個傳輸塊。
當不同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數量或編碼速率等不同時,如何進行資源映射盡可能降低接收端的譯碼時延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實施例提供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以期降低通信系統的數據傳輸時延,提高數據傳輸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第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包括:
將待發送的數據分解成N個編碼塊,將上述N個編碼塊分成至少M個編碼塊組,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將上述M個編碼塊組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進行承載傳輸,其中,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消息量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數量、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調製編碼等級、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編碼塊組內包含的原始比特消息數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預置關係為所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所述所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大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高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大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編碼速率。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大於所述第二編碼塊內組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輸單元表示由通信系統指定的傳輸資源;
所述物理資源還包括頻域資源或者碼域資源。
第二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包括:
接收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的M個編碼塊組,上述M個編碼塊組由N個編碼塊分成,上述N個編碼塊由待發送的數據分解得到,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根據上述M個編碼塊組的接收時間譯碼上述M個編碼塊組。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消息量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數量、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調製編碼等級、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編碼塊組內包含的原始比特消息數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預置關係為所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所述所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大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高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大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編碼速率。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大於所述第二編碼塊內組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
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輸單元表示由通信系統指定的傳輸資源;
所述物理資源還包括頻域資源或者碼域資源。
第三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應用於發送側設備,上述裝置包括分解單元和傳輸單元,
上述分解單元,用於將待發送的數據分解成N個編碼塊,將上述N個編碼塊分成至少M個編碼塊組,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上述傳輸單元,用於將上述M個編碼塊組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進行承載傳輸,其中,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
第四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應用於接收側設備,上述裝置包括接收單元和譯碼單元,
上述接收單元,用於接收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的M個編碼塊組,上述M個編碼塊組由N個編碼塊分成,上述N個編碼塊由待發送的數據分解得到,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上述譯碼單元,用於根據上述M個編碼塊組的接收時間譯碼上述M個編碼塊組。
第五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發送側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射頻芯片,以及程式,上述程式被存儲在上述存儲器中,並且被配置由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程式包括用於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驟的指令。
第六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接收側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通信接口,以及程式,上述程式被存儲在上述存儲器中,並且被配置由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程式包括用於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驟的指令。
第七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存儲計算機程式,其中,上述計算機程式使得計算機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驟,上述計算機包括接收側設備和發送側設備。
第八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式產品,包含計算機程式,上述計算機程式可操作來使計算機執行如如本發明實施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方法中的步驟,上述計算機包括接收側設備和發送側設備。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通信系統中待傳輸的數據被分成M個編碼塊組,且該M個編碼塊組被映射到M個物理資源上進行承載傳輸,該M個物理資源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由於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且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于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這使得M個連續的編碼塊組中譯碼時延越高的編碼塊組對應的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越早,對應的接收側設備能夠越早接收到譯碼時延較高的編碼塊組,該編碼塊組的譯碼時延可以被盡可能多的後續編碼塊組的傳輸時延所抵消,從而降低接收數據的整體時延,有利於提高通信系統的數據傳輸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示例通信系統的可能的網絡架構。該示例通信系統例如可以是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碼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統,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系統,寬帶碼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Wireless,WCDMA),頻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ddressing,FDMA)系統,正交頻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系統, 單載波FDMA ( SC-FDMA ) 系統,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系統,LTE系統,5G NR系統以及其他此類通信系統。該示例通信系統具體包括網絡側設備和終端,終端接入網絡側設備提供的移動通信網絡時,終端與網絡側設備之間可以通過無線鏈路通信連接,該通信連接方式可以是單連接方式或者雙連接方式或者多連接方式,當通信連接方式為單連接方式時,網絡側設備可以是LTE基站或者NR基站(又稱為gNB基站),當通信方式為雙連接方式時(具體可以通過載波聚合CA技術實現,或者多個網絡側設備實現),且終端連接多個網絡側設備時,該多個網絡側設備可以是主基站MCG和輔基站SCG,基站之間通過回程鏈路backhaul進行數據回傳,主基站可以是LTE基站,輔基站可以是LTE基站,或者,主基站可以是NR基站,輔基站可以是LTE基站,或者,主基站可以是NR基站,輔基站可以是NR基站。
本發明實施例中,名詞“網絡”和“系統”經常交替使用,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其含義。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到的終端可以包括各種具有無限通信功能的手持設備、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調制解調器的其他處理設備,以及各種形式的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移動台(Mobile Station,MS),終端設備(terminal device)等等。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設備統稱為終端。
本發明實施例所描述的發送側設備可以是網絡側設備,對應的,接收側設備是終端,或者,發送側設備可以是終端,對應的,接收側設備是網絡側設備,此處不做限定。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
請參閱圖2,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圖,應用於包括發送側設備和接收側設備的通信系統,該方法包括:
在201部分,發送側設備將待發送的數據分解成N個編碼塊,將上述N個編碼塊分成至少M個編碼塊組,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預設值為1。該預設值可以由系統設定或者用戶設定,此處不做限定。
在202部分,上述發送側設備將上述M個編碼塊組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進行承載傳輸,其中,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
其中,上述早於既可以指整個時段早於,也可以是包含時間起點的部分時段早於。
在203部分,接收側設備接收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的M個編碼塊組,上述M個編碼塊組由N個編碼塊分成,上述N個編碼塊由待發送的數據分解得到,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在204部分,上述接收側設備根據上述M個編碼塊組的接收時間譯碼上述M個編碼塊組。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通信系統中待傳輸的數據被分成M個編碼塊組,且該M個編碼塊組被映射到M個物理資源上進行承載傳輸,該M個物理資源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由於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且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于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這使得M個連續的編碼塊組中譯碼時延越高的編碼塊組對應的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越早,對應的接收側設備能夠越早接收到譯碼時延較高的編碼塊組,該編碼塊組的譯碼時延可以被盡可能多的後續編碼塊組的傳輸時延所抵消,從而降低接收數據的整體時延,有利於提高通信系統的數據傳輸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消息量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數量、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調製編碼等級、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編碼塊組內包含的原始比特消息數量。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預置關係為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上述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將上述M個編碼塊組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進行承載傳輸,包括:確定上述M個編碼塊組中每個編碼塊組的消息量,根據上述每個編碼塊的消息量確定上述每個編碼塊的參考譯碼時延;根據上述每個編碼塊組的參考譯碼時延,以及預設的參考譯碼時延與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之間的對應關係,確定上述每個編碼塊組的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上述物理資源為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中用於承載上述編碼塊組的傳輸資源;根據上述每個編碼塊組的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在對應的物理資源上承載傳輸上述每個編碼塊組。
其中,上述對應關係可以是正比例對應關係,該正比例對應關係是指編碼塊組的參考譯碼時延越大,對應的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越早,或者理解為對應的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越靠前。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
可見,本示例中,對於編碼塊數量存在差異的編碼塊組,發送側設備在進行資源映射時,會優先將包含編碼塊數量較多的編碼塊組映射到時域位置靠前的物理資源上,從而該編碼塊組的譯碼時延會被盡可能多的後續編碼塊組的傳輸時延所抵消,從而有利於降低接收數據的整體延時,提高數據傳輸效率,提高用戶體驗。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高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
可見,本示例中,對於編碼塊數量相同的多個編碼塊組,發送側設備在進行資源映射時,會優先將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較高的編碼塊組映射到時域資源靠前的物理資源上,從而該編碼塊組的譯碼時延會被盡可能多的後續編碼塊組的傳輸時延所抵消,從而有利於降低接收數據的整體延時,提高數據傳輸效率,提高用戶體驗。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編碼速率。
可見,本示例中,對於編碼塊數量相同的多個編碼塊組,發送側設備在進行資源映射時,會優先將編碼速率較大的編碼塊組映射到時域資源靠前的物理資源上,從而該編碼塊組的譯碼時延會被盡可能多的後續編碼塊組的傳輸時延所抵消,從而有利於降低接收數據的整體延時,提高數據傳輸效率,提高用戶體驗。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內組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
可見,本示例中,對於編碼塊數量相同的多個編碼塊組,發送側設備在進行資源映射時,會優先將原比特數較大的編碼塊組映射到時域資源靠前的物理資源上,從而該編碼塊組的譯碼時延會被盡可能多的後續編碼塊組的傳輸時延所抵消,從而有利於降低接收數據的整體延時,提高數據傳輸效率,提高用戶體驗。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傳輸單元表示由通信系統指定的傳輸資源;上述物理資源還包括頻域資源或者碼域資源。
下面結合具體應用場景,對本發明實施例進行具體說明。
如圖3A所示,假設發送側設備為網絡側設備,該網絡側設備為5G NR系統中的gNB,接收側設備為終端,該終端為5G NR系統中的用戶設備,待傳輸數據被分解成10個編碼塊,該十個編碼塊被分成4個編碼塊組,該4個編碼塊組分別為編碼塊組CBG1~CBG4,其包含的編碼塊數量分別為2、2、3、3。gNB進行物理資源映射時,為該4個編碼塊組分配1個傳輸單元,將CBG3映射到該傳輸單元的物理資源1上,將CBG4映射到該傳輸單元的物理資源2上,將CBG1映射到該傳輸單元的物理資源3上,將CBG2映射到該傳輸單元的物理資源4上,且物理資源1的時域位置起點早于物理資源2的時域位置,物理資源2的時域位置早于物理資源3的時域位置,物理資源3的時域位置早于物理資源4的時域位置。gNB在上述物理資源1-4上承載傳輸對應的編碼塊組,用戶設備在上述物理資源1-4上接收對應的編碼塊組,並根據該4個編碼塊組的接收時間譯碼每個編碼塊組。
如圖3B所示,假設發送側設備為終端,該終端為5G NR系統中的用戶設備,接收側設備為網絡側設備,該網絡側設備為5G NR系統中的gNB,待傳輸數據被分解成8個編碼塊,上述8個編碼塊分成4個編碼塊組,分別為編碼塊組CBG1~CBG4,每個CBG包含2個編碼塊。其中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順序為:CBG2>CBG3>CBG1>CBG4,終端進行物理資源映射時,為該4個編碼塊組分配2個傳輸單元,將CBG2映射到該兩個傳輸單元的物理資源1上,將CBG3映射到該兩個傳輸單元的物理資源2上,將CBG1映射到該兩個傳輸單元的物理資源3上,將CBG4映射到該兩個傳輸單元的物理資源4上,且物理資源1的時域位置早于物理資源2的時域位置,物理資源2的時域位置早于物理資源3的時域位置,物理資源3的時域位置早于物理資源4的時域位置。gNB在上述物理資源1-4上承載傳輸對應的編碼塊組,用戶設備在上述物理資源1-4上接收對應的編碼塊組,並根據該4個編碼塊組的接收時間譯碼每個編碼塊組。
與上述圖2所示的實施例一致的,請參閱圖4,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送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發送側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射頻芯片以及程式,其中,上述程式被存儲在上述存儲器中,並且被配置由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程式包括用於執行以下步驟的指令;
將待發送的數據分解成N個編碼塊,將上述N個編碼塊分成至少M個編碼塊組,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將上述M個編碼塊組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進行承載傳輸,其中,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通信系統中待傳輸的數據被分成M個編碼塊組,且該M個編碼塊組被映射到M個物理資源上進行承載傳輸,該M個物理資源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由於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且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于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這使得M個連續的編碼塊組中譯碼時延越高的編碼塊組對應的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越早,對應的接收側設備能夠越早接收到譯碼時延較高的編碼塊組,該編碼塊組的譯碼時延可以被盡可能多的後續編碼塊組的傳輸時延所抵消,從而降低接收數據的整體時延,有利於提高通信系統的數據傳輸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消息量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種: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數量、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調製編碼等級、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編碼塊組內包含的原始比特消息數量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預置關係為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上述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高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編碼速率。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內組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傳輸單元表示由通信系統指定的傳輸資源;
上述物理資源還包括頻域資源或者碼域資源。
與上述圖2所示的實施例一致的,請參閱圖5,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接收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該接收側設備包括處理器、存儲器、通信接口以及程式,其中,上述程式被存儲在上述存儲器中,並且被配置由上述處理器執行,上述程式包括用於執行以下步驟的指令;
接收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的M個編碼塊組,上述M個編碼塊組由N個編碼塊分成,上述N個編碼塊由待發送的數據分解得到,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根據上述M個編碼塊組的接收時間譯碼上述M個編碼塊組。
可以看出,本發明實施例中,通信系統中待傳輸的數據被分成M個編碼塊組,且該M個編碼塊組被映射到M個物理資源上進行承載傳輸,該M個物理資源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由於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且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于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這使得M個連續的編碼塊組中譯碼時延越高的編碼塊組對應的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越早,對應的接收側設備能夠越早接收到譯碼時延較高的編碼塊組,該編碼塊組的譯碼時延可以被盡可能多的後續編碼塊組的傳輸時延所抵消,從而降低接收數據的整體時延,有利於提高通信系統的數據傳輸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消息量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種: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數量、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調製編碼等級、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編碼塊組內包含的原始比特消息數量。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預置關係為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上述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高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編碼速率。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內組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傳輸單元表示由通信系統指定的傳輸資源;上述物理資源還包括頻域資源或者碼域資源。
上述主要從各個網元之間交互的角度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案進行了介紹。可以理解的是,發送側設備和接收側設備為了實現上述功能,其包含了執行各個功能相應的硬體結構和/或軟體模塊。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很容易意識到,結合本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單元及算法步驟,本發明能夠以硬體或硬體和計算機軟體的結合形式來實現。某個功能究竟以硬體還是計算機軟體驅動硬體的方式來執行,取決於技術方案的特定應用和設計約束條件。專業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範圍。
本發明實施例可以根據上述方法示例對發送側設備和接收側設備進行功能單元的劃分,例如,可以對應各個功能劃分各個功能單元,也可以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個處理單元中。上述集成的單元既可以採用硬體的形式實現,也可以採用軟體程式模塊的形式實現。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實施例中對單元的劃分是示意性的,僅僅為一種邏輯功能劃分,實際實現時可以有另外的劃分方式。
在採用集成的單元的情況下,圖6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的一種可能的功能單元組成框圖,該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應用於上述實施例上述的發送側設備。該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600包括:分解單元601和傳輸單元602,其中,
上述分解單元601,用於將待發送的數據分解成N個編碼塊,將上述N個編碼塊分成至少M個編碼塊組,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上述傳輸單元602,用於將上述M個編碼塊組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進行承載傳輸,其中,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消息量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種: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數量、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調製編碼等級、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編碼塊組內包含的原始比特消息數量。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預置關係為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上述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高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編碼速率。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內組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傳輸單元表示由通信系統指定的傳輸資源;上述物理資源還包括頻域資源或者碼域資源。
其中,分解單元601可以是處理器,傳輸單元602可以是射頻芯片等。
當分解單元601為處理器,傳輸單元602為通信接口時,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可以為圖4所示的發送側設備。
在採用集成的單元的情況下,圖7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的一種可能的功能單元組成框圖,該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應用於接收側設備。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700包括:接收單元701和譯碼單元702,其中,
上述接收單元701,用於接收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的M個編碼塊組,上述M個編碼塊組由N個編碼塊分成,上述N個編碼塊由待發送的數據分解得到,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上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上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上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上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上述譯碼單元702,用於根據上述M個編碼塊組的接收時間譯碼上述M個編碼塊組。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消息量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種: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數量、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調製編碼等級、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編碼塊組內包含的原始比特消息數量。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預置關係為上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上述上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高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編碼速率。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上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大於上述第二編碼塊內組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
在一個可能的示例中,上述傳輸單元表示由通信系統指定的傳輸資源;上述物理資源還包括頻域資源或者碼域資源。
其中,接收單元701可以是通信接口,譯碼單元702可以是處理器。
當接收單元701為通信接口,譯碼單元702為處理器時,本發明實施例所涉及的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可以為圖5所示的接收側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存儲計算機程式,其中,上述計算機程式使得計算機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的任一步驟,上述計算機包括接收側設備和發送側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計算機程式產品,包含計算機程式,上述計算機程式可操作來使計算機執行如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的任一步驟,上述計算機包括接收側設備和發送側設備。
本發明實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驟可以以硬體的方式來實現,也可以是由處理器執行軟體指令的方式來實現。軟體指令可以由相應的軟體模塊組成,軟體模塊可以被存放於隨機存取存儲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閃存、唯讀存儲器(Read Only Memory,ROM)、抹除式可編程唯讀存儲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電子抹除式可編程唯讀存儲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盤、移動硬盤、唯讀光盤(CD-ROM)或者本領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儲介質中。一種示例性的存儲介質耦合至處理器,從而使處理器能夠從該存儲介質讀取消息,且可向該存儲介質寫入消息。當然,存儲介質也可以是處理器的組成部分。處理器和存儲介質可以位於ASIC中。另外,該ASIC可以位於接入網設備、目標網絡設備或核心網設備中。當然,處理器和存儲介質也可以作為分立組件存在於接入網設備、目標網絡設備或核心網設備中。
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應該可以意識到,在上述一個或多個示例中,本發明實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過軟體、硬體、固件或者其任意組合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計算機程式產品的形式實現。所述計算機程式產品包括一個或多個計算機指令。在計算機上加載和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式指令時,全部或部分地產生按照本發明實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計算機可以是通用計算機、專用計算機、計算機網絡、或者其他可編程裝置。所述計算機指令可以存儲在計算機存儲介質中,或者從一個計算機存儲介質向另一個計算機存儲介質傳輸,例如,所述計算機指令可以從一個網站站點、計算機、服務器或數據中心通過有線(例如同軸電纜、光纖、數字用戶線(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無線(例如紅外、無線、微波等)方式向另一個網站站點、計算機、服務器或數據中心進行承載傳輸。所述計算機存儲介質可以是計算機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質或者是包含一個或多個可用介質集成的服務器、數據中心等數據存儲設備。所述可用介質可以是磁性介質(例如,軟盤、硬盤、磁帶)、光介質(例如,數字視頻光盤(Digital Video Disc,DVD))、或者半導體介質(例如,固態硬盤(Solid State Disk,SSD))等。
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實施例的具體實施方式而已,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凡在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括在本發明實施例的保護範圍之內。
201、202、203、204‧‧‧步驟
600、700‧‧‧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裝置
601‧‧‧分解單元
602‧‧‧傳輸單元
701‧‧‧接收單元
702‧‧‧譯碼單元
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示例通信系統的可能的網絡架構。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的通信示意圖。 【圖3A】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5G NR系統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示意圖。 【圖3B】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另一種5G NR系統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送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接收側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發送側設備的功能單元組成框圖。 【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接收側設備的功能單元組成框圖。

Claims (10)

  1. 一種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映射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上的M個編碼塊組,所述M個編碼塊組由N個編碼塊分成,所述N個編碼塊由待發送的數據分解得到,任意兩個編碼塊組包含的編碼塊的數量之差小於或等於預設值,所述M個編碼塊組至少包含第一編碼塊組和第二編碼塊組,所述一個或多個傳輸單元至少包含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一物理資源和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對應的第二物理資源,所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與所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滿足預置關係,所述第一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早於所述第二物理資源的時域位置,N、M為正整數,N大於等於M,M大於等於2; 根據所述M個編碼塊組的接收時間譯碼所述M個編碼塊組。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量參數包括以下至少一種: 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數量、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調製編碼等級、編碼塊組內包含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編碼塊組內包含的原始比特消息數量。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預置關係為所述第一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大於所述所述第二編碼塊組的消息量參數。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大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高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調製編碼等級。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編碼速率大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所使用的編碼速率。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等於所述第二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數量;第一編碼塊組內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大於所述第二編碼塊內組的編碼塊的原比特數目。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傳輸單元表示由通信系統指定的傳輸資源; 所述物理資源還包括頻域資源或者碼域資源。
  9. 一種接收側設備,其中,包括 一存儲器;以及 一處理器,用於執行存儲器中存儲的指令以使得所述終端設備執行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
  10. 一種計算機存儲介質,其中,存儲計算機程式,其中,所述計算機程式使得計算機執行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所述計算機包括接收側設備。
TW107117628A 2017-06-06 2018-05-23 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 TWI6956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7/087259 WO2018223279A1 (zh) 2017-06-06 2017-06-06 实现数据映射传输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WOPCT/CN2017/087259 2017-06-06
??PCT/CN2017/087259 2017-06-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4222A true TW201904222A (zh) 2019-01-16
TWI695603B TWI695603B (zh) 2020-06-01

Family

ID=64566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7628A TWI695603B (zh) 2017-06-06 2018-05-23 實現數據映射傳輸的方法及相關產品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2) US11153048B2 (zh)
EP (2) EP3930233B1 (zh)
JP (1) JP7035089B2 (zh)
KR (1) KR102349579B1 (zh)
CN (2) CN110463096B (zh)
AU (1) AU2017417204B2 (zh)
BR (1) BR112019025564A2 (zh)
CA (1) CA3064967C (zh)
ES (2) ES2952640T3 (zh)
IL (1) IL270859B2 (zh)
MX (1) MX2019014747A (zh)
PH (1) PH12019502666A1 (zh)
RU (1) RU2739925C1 (zh)
TW (1) TWI695603B (zh)
WO (1) WO2018223279A1 (zh)
ZA (1) ZA2019078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61844A (zh) * 2019-01-18 2023-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3766642A (zh) * 2020-06-02 202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2428749B1 (ko) * 2021-06-10 2022-08-04 국방과학연구소 이벤트 공간 분할 방법 및 장치,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98878C2 (ru) * 2002-11-07 2007-05-10 Нокиа Корпорейшн Передача данных в транспортном формате
CN100581147C (zh) 2005-06-27 2010-0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数据映射传送的方法
CN101282122B (zh) * 2007-04-03 2011-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编码块分割方法
CN101355408A (zh) * 2007-07-25 2009-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处理方法与传输处理装置
US8675577B2 (en) * 2010-12-20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Signaling techniques for a multimedia-aware radio and network adaptation
US9529872B2 (en) 2010-12-22 2016-12-27 Sap Se Asynchronous data processing
JP5856763B2 (ja) * 2011-06-21 2016-02-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能力通知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02546102B (zh) * 2011-12-23 2014-12-10 同济大学 信号接收端进行链路自适应的快速解调方法
CN104283651B (zh) * 2013-07-01 2017-08-29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重传的方法
CN104283630B (zh) * 2013-07-03 2018-04-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US9602235B2 (en) * 2014-06-27 2017-03-21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configuration for concatenated turbo and RS coding
US10091117B2 (en) * 2015-07-24 2018-10-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e block segmentation and rate matching for multiple transport block transmissions
CN106656440B (zh) * 2015-10-27 2019-07-3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窄带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JP2019149589A (ja) * 2016-07-08 2019-09-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CN110115090A (zh) * 2016-12-22 2019-08-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
CN110199491B (zh) * 2017-01-15 2021-11-30 Lg 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harq-ack信号的方法及其装置
US11050518B2 (en) * 2017-03-08 2021-06-29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between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ame
JP2020080443A (ja) * 2017-03-22 2020-05-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EP3607684B1 (en) * 2017-04-03 2021-06-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 handling for nodes with variable processing tim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6900B (zh) 2021-03-05
CN111106900A (zh) 2020-05-05
EP3624370A1 (en) 2020-03-18
IL270859B2 (en) 2023-10-01
ES2890526T3 (es) 2022-01-20
JP2020528227A (ja) 2020-09-17
RU2739925C1 (ru) 2020-12-29
IL270859B1 (en) 2023-06-01
PH12019502666A1 (en) 2020-12-07
US11153048B2 (en) 2021-10-19
CN110463096B (zh) 2024-02-13
WO2018223279A1 (zh) 2018-12-13
AU2017417204B2 (en) 2023-02-02
CA3064967A1 (en) 2018-12-13
EP3930233A1 (en) 2021-12-29
TWI695603B (zh) 2020-06-01
US11387954B2 (en) 2022-07-12
MX2019014747A (es) 2020-02-07
EP3930233B1 (en) 2023-07-12
EP3624370B1 (en) 2021-09-01
BR112019025564A2 (pt) 2020-06-23
CA3064967C (en) 2023-03-21
ES2952640T3 (es) 2023-11-02
IL270859A (en) 2020-01-30
US20200396033A1 (en) 2020-12-17
AU2017417204A1 (en) 2019-12-19
KR102349579B1 (ko) 2022-01-10
ZA201907890B (en) 2020-10-28
CN110463096A (zh) 2019-11-15
EP3624370A4 (en) 2020-06-17
KR20200014772A (ko) 2020-02-11
US20200099487A1 (en) 2020-03-26
JP7035089B2 (ja) 202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34737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101549395B1 (ko) 버퍼공간 할당방법 및 장치
WO2019028684A1 (zh) 通信方法与设备
WO2019091374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US11387954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ata mapping and transmission and related product
WO2021088594A1 (zh) 基于ntn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KR20100134615A (ko) 수신긍정확인 채널 할당방법
CN111147190B (zh) 反馈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223781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1000937A1 (zh) 多时间单元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EP3576328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19186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0690949B (zh)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WO2024007224A1 (zh) 一种基于反馈的自适应传输方法
WO2021233146A1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WO202005764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8201905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WO2019001517A1 (zh) 一种重复传输的方法和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