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2557A - 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 - Google Patents

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2557A
TW201902557A TW107115041A TW107115041A TW201902557A TW 201902557 A TW201902557 A TW 201902557A TW 107115041 A TW107115041 A TW 107115041A TW 107115041 A TW107115041 A TW 107115041A TW 201902557 A TW201902557 A TW 20190255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shing
venturi
rod
washing devic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50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後夷光一
清水正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新東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25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255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7/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air or vapours by liquid as separating agent
    • B01D47/10Venturi scrub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14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absorption
    • B01D53/18Absorbing units; Liquid distributor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Separation Of Particles Using Liquid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文氏洗滌裝置,係用於去除氣體中所含有之煤塵之文氏洗滌裝置(1),具備:圓柱狀之複數支洗滌桿(24),係隔著間隔而大致平行地配置;以及轉動機構(28),係使洗滌桿之各者以長邊方向中央軸線為中心而同步轉動;洗滌桿具有長圓形狀之剖面形狀。

Description

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詳而言之,關於用以去除氣體中所含有之煤塵之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
已知有一種桿式文氏洗滌裝置(專利文獻1),係使含有煤塵之處理氣體與液體粒子通過以固定間隔配置之複數支圓棒狀之洗滌桿間的間隙,而藉由煤塵與液體粒子之碰撞來去除處理氣體中所含之煤塵。
如此之文氏洗滌裝置係因應於每單位時間的處理氣體的流量來增減洗滌桿的支數,藉此在處理氣體流量不同之條件下也可使處理氣體通過洗滌桿間的間隙之通過速度為固定,而可維持固定的除塵效率。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昭49-81968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之文氏洗滌裝置中,為了變 更洗滌桿的支數,需要先停止文氏洗滌裝置之動作。因此在文氏洗滌裝置之運轉中,處理氣體的流量有變動之情形時,需先使裝置停止以增減洗滌桿數量。結果,上述文氏洗滌裝置在處理氣體量會變動之作業條件下,有無法連續運轉之問題點。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此之問題點而研創者,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即便是在處理氣體量會變動之作業條件下,仍能不停止運轉而將通過洗滌桿間之處理氣體的速度維持為固定。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文氏洗滌裝置,具備:圓柱狀之複數支洗滌桿,係隔著間隔而大致平行地配置;以及轉動機構,係使前述洗滌桿之各者以長邊方向中央軸線為中心而同步轉動;前述洗滌桿具有長圓形狀之剖面形狀。
依據上述之構成,由於隔著間隔而大致平行地配置之洗滌桿的剖面為長圓形狀,故藉由洗滌桿以長邊方向中央軸線為中心轉動,即可變更與相鄰接之洗滌桿之間隔。洗滌桿的上述轉動在文氏洗滌裝置之運轉中亦可進行,因此上述構成在文氏洗滌裝置之運轉中亦可變更洗滌桿間之間隙,而可使通過洗滌桿間之處理氣體流量變化。
依據本發明其他較佳態樣,前述轉動機構係具備:連結機構,係連接於前述各洗滌桿的基端側部分;以及致動器,係使前述連結機構動作。
依據如此之構成,各洗滌桿係連結於藉由致動器而動作之連結機構,因此藉由致動器的動作而可使各洗滌桿同時動作。
依據本發明其他較佳態樣,前述連結機構係具有:細長的轉動軸支架,係長邊方向中央部分固定於前述各洗滌桿的基端側;第一連結桿,係連接各轉動軸支架的一端側部分;以及第二連結桿,係連接各轉動軸支架的另一端側部分;前述第一連結桿及第二連結桿係以可搖動之方式連結前述各轉動軸支架的一端側部分及另一端側部分。
藉由如此之構成,可藉由轉動軸支架、第一連結桿及第二連結桿之簡單的構成來使各洗滌桿同步轉動。
依據本發明其他較佳態樣,前述致動器具有輸出軸,該輸出軸係固定於細長的致動器支架的長邊方向中央部分,前述致動器支架係前述一端側部分及另一端側部分以可搖動之方式被連結於前述第一連結桿及第二連結桿。
依據如此之構成,可經由細長的致動器支架將致動器的動作傳遞至第一連結桿及第二連結桿。
依據本發明之其他較佳態樣,前述洗滌桿係具有:圓棒狀之轉動軸;以及洗滌軸套,係以可裝卸之方式裝設於該轉動軸的外周,且具有長圓形之輪廓形狀。
依據如此之構成,接觸處理氣體之洗滌軸 套可進行交換。據此,在為了處理特性不同之處理氣體而需要變更洗滌桿的材質時,可僅將外側部分之洗滌軸套交換成對應於處理氣體的特性者,而可抑制變更洗滌桿所需之成本。
依據本發明其他較佳態樣,更具備差壓計,係檢測前述洗滌桿的上游側與下游側之差壓。
依據如此之構成,能夠以洗滌桿的上游側與下游側的差壓成為固定之方式使文氏洗滌裝置運作。
依據本發明其他較佳態樣,更具備控制單元,係控制前述文氏洗滌裝置的動作;前述控制單元係依據前述差壓計的檢測結果來控制前述致動器的動作,並經由前述連結機構使前述各洗滌桿以長邊方向軸線為中心而轉動。
依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提供一種文氏洗滌裝置之運轉方法,係具備複數支洗滌桿之文氏洗滌裝置之運轉方法,該運轉方法包含:測量前述洗滌桿的上游側與下游側之差壓之步驟;以及以前述測量出之差壓成為預先設定之管理值之方式,由控制單元使具有長圓形之剖面形狀之洗滌桿以長邊方向軸線為中心轉動。
依據如此之構成,以洗滌桿的上游側與下游側之差壓值成為預先設定之管理值之方式,以洗滌桿的剖面的中心點為軸而使洗滌桿轉動,藉此可在文氏洗滌裝置運轉之同時變更洗滌桿的間隔,而可控制處理氣體的流量。
依據本發明之其他態樣,前述控制單元藉由使致動器動作而使前述洗滌桿轉動。
依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即便是在處理氣體量會變動之作業條件下,仍能不停止運轉而將通過洗滌桿間之處理氣體的速度維持成固定。
1‧‧‧文氏洗滌裝置
2‧‧‧殼體
2a‧‧‧頂板
4‧‧‧導入口
6‧‧‧排出口
8‧‧‧分隔壁
10‧‧‧內部空間
12‧‧‧導入口側處理室
14‧‧‧排出側處理室
16‧‧‧連通區域
18‧‧‧噴霧噴嘴
20‧‧‧排水口
22‧‧‧貯水槽
24‧‧‧洗滌桿
26‧‧‧煤塵去除機構
28‧‧‧馬達
30‧‧‧控制單元
31‧‧‧差壓計
32‧‧‧轉動軸
34‧‧‧洗滌軸套
34a‧‧‧開口部
34b‧‧‧螺絲孔
36‧‧‧軸承
37‧‧‧洗滌桿架
38‧‧‧軸承架
40‧‧‧軸承
42‧‧‧轉動軸支架
44‧‧‧第一連結桿
46‧‧‧第二連結桿
48‧‧‧致動器支架
52‧‧‧輸出軸
100‧‧‧文氏洗滌裝置
102‧‧‧送液泵
104‧‧‧冷卻塔
106‧‧‧送液泵
108‧‧‧送液泵
110‧‧‧廢水處理部
112‧‧‧潔淨的水
114‧‧‧預敷式真空過濾裝置
116‧‧‧過濾鼓
118‧‧‧預敷槽
120‧‧‧處理槽
122‧‧‧真空泵
124‧‧‧廢液貯留槽
200‧‧‧文氏洗滌裝置
202‧‧‧預除塵機構
A、B、C、D、E、F、G‧‧‧箭號
M‧‧‧長軸
第1圖係示意地顯示本發明較佳態樣之文氏洗滌裝置之構成之縱剖面圖。
第2圖係文氏洗滌裝置的煤塵去除機構之概略平面圖。
第3圖係第2圖之右方所見之側面圖。
第4圖係顯示構成第1圖之洗滌桿之洗滌軸套之圖,(a)為側面圖,(b)為平面圖,(c)為正面圖。
第5圖之(a)至(e)係示意性地顯示在藉由致動器使洗滌桿轉動90°時,各洗滌桿間之間隙的狀態之圖。
第6圖係顯示在以第5圖所示之方式使洗滌桿轉動時之洗滌桿的平面角(長軸與鉛直方向所成之角)與洗滌桿的間隔(間隙)之關係之圖。
第7圖係示意性地顯示文氏洗滌裝置與廢水處理中之水的流動之圖。
第8圖係顯示本發明實施形態之文氏洗滌裝置之廢水 處理部所使用之詳細構成之圖。
第9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其他較佳實施形態之文氏洗滌器的構成之與第1圖同樣的縱剖面圖。
以下順著圖式來說明本發明較佳實施形態之文氏洗滌裝置1的構成。第1圖係示意性地顯示文氏洗滌裝置1之構成之縱剖面圖。
本實施形態之文氏洗滌裝置係從處理氣體中去除煤塵之裝置。以本實施形態之文氏洗滌裝置所處理之處理氣體雖不限種類,但具有可燃性或有毒性時,本實施態樣之文氏洗滌器尤其合適。具體而言,適合用於以生質作為原料之氣體化設備所產生之氣體之處理。
如第1圖所示,文氏洗滌裝置1係具有角柱狀之殼體2。於殼體2的上部的一側面係設有處理氣體的導入口4,於另一側面係設有處理氣體的排出口6。
殼體2的內部空間10係被從殼體2的頂板2a的寬度方向中央位置往下方延伸之分隔壁8分割成導入口側處理室12及排出側處理室14。
如第1圖所示,分隔壁8之末端並未延伸至殼體2的內部空間的下端。結果,導入口側處理室12與排出側處理室14係經由殼體2的內部空間10的下端部之連通區域16令流體能連通。
藉由如此之構成,以箭號A所示之從導入口4導入之處理氣體係於導入口側處理室12內往下方流 動,而從導入口側處理室12的下部通過連通區域16流入排出側處理室14的下部,並且再於排出側處理室14往上方流動,從而箭號B所示於排出側處理室14的上部,從排出口16排出至外部。
於導入口側處理室12及排出側處理室14的內部之上部位置分別設有噴霧噴嘴18,構成為從導入口側處理室12及排出側處理室14的上部將水向流動於導入口側處理室12及排出側處理室14內之處理氣體噴霧。
殼體2的下部係設有用以從內部空間10(導入口側處理室12及排出側處理室14)將水排出之排水口20,排水口20係連通於貯放廢水之貯水槽22。
於導入口側處理室12的高度方向中間位置係配置有用以從處理氣體去除煤塵之複數支洗滌桿24。複數支洗滌桿24係配置成阻擋導入口側處理室12內往下方流動之處理氣體之狀態。洗滌桿24係構成從處理氣體去除煤塵之煤塵去除機構26。
洗滌桿24係連結於使洗滌桿24轉動之屬於致動器之馬達28。再者,馬達(伺服馬達)28係連接於控制其動作之控制單元30,控制單元30係連接有檢測導入口側處理室12與排出側處理室14之間的壓力差之差壓計31。
接著,針對藉由洗滌桿24從處理氣體去除煤塵之煤塵去除機構26的構成,順著第2圖至第4圖進行說明。第2圖係煤塵去除機構26之概略平面圖,第3圖係 第2圖之右方所見之側面圖,第4圖係顯示構成洗滌桿24之洗滌軸套之圖,(a)為側面圖,(b)為平面圖,(c)為正面圖。
洗滌桿24係具有細長圓柱狀之轉動軸32,以及以可自由裝卸之方式裝設於轉動軸32的前端側外周部之洗滌軸套34。在本實施態樣中,一支轉動軸32係以串接狀態裝設有二支軸套34。另外,在本發明中,裝設於轉動軸32之洗滌軸套並不限於二支。
如第2圖所示,煤塵去除機構26中,七支洗滌桿24係以固定間隔大致平行地配置在相同平面內。各洗滌桿24係前端部經由軸承36而以可自由轉動之方式裝設於洗滌桿架37。洗滌桿架37係在導入口側處理室12的高度方向中央位置,以橫切導入口側處理室12之方式裝設之框狀的支撐架。
煤塵去除機構26所包含之洗滌桿24的支數係可依文氏洗滌裝置1的大小而適當變更。
煤塵去除機構26係具備轉動機構,該轉動機構係使各洗滌桿24以長邊方向中央軸線為中心而同步轉動(自轉)。各洗滌桿24係基端側連結於轉動機構,轉動機構係具有連接有各洗滌桿的基端側部分之連結機構。
詳細而言,各洗滌桿24係基端部支撐於被裝設在軸承架38之軸承40,而基端則被固定於具有細長形狀之轉動軸支架42的長邊方向中央部。再者,如第3圖所示,設有第一連結桿44及第二連結桿46,該第一連 結桿係連接各轉動軸支架42的一端側部分,該第二連結桿46係連接各轉動軸支架42之另一端側部分。
各轉動軸支架42係配置成互相平行,兩端對於第一連結桿44及第二連結桿46連結成能以連結部42a為中心而轉動(可搖動)。結果,各轉動支架42係隨著第一連結桿44或第二連結桿46的長邊方向移動,以長邊方向中央位置為中心而轉動。
第一連結桿44及第二連結桿46的一端部係連結於與轉動軸支架42具有同樣的尺寸形狀之致動器支架48。致動器支架48係與轉動軸支架42的兩端同樣地對於第一連結桿44及第二連結桿46連結成能以連結部48a為中心而轉動(可搖動)。
致動器支架48係在長邊方向中固定於屬於致動器之馬達28的輸出軸52,藉由馬達28而構成為能以長邊方向中央部分為中心而轉動。
於如此之構成中,藉由馬達28之轉動,當馬達28的輸出軸52往第3圖之箭號C所示之方向轉動時,長邊方向中央位置被固定於輸出軸52之致動器支架48也會往箭號C所示之方向轉動。隨著該轉動,第一連結桿44係往箭號D所示之方向並進移動,而第二連結桿46係往箭號E所示之方向並進移動。並且,兩端以可相對自由轉動之方式連結於第一連結桿44及第二連結桿46之各轉動軸支架42係往箭號F所示之方向同步轉動,而基端被固定於各轉動軸支架42的長邊方向中央之全部的洗滌桿24 (轉動軸32)也會轉動(自轉)。
如此,將可使全部的洗滌桿24同步往相同方向轉動之機構稱為連結機構,在本實施形態中,轉動軸支架42、第一連結桿44及第二連結桿46以及致動器支架48等係構成連結機構。然而,不限於此,若為洗滌桿24同步動作之機構,則可採用其他的形態。
洗滌軸套34係具有如第4圖之(a)所示之橢圓(長圓)柱形狀,並具有沿著長邊方向中央軸線延伸之開口部34a。開口部34a係具備轉動軸32可嵌合並插入之尺寸形狀。洗滌軸套34係於側壁部具有使開口部34a連通於外部之螺絲孔34b。藉由如此之構成,在轉動軸32插入於開口部34a之狀態下,從外方將螺栓鎖入螺絲孔34b而可藉此以自由裝卸之方式將洗滌軸套34固定於轉動軸32。
構成洗滌軸套34之材料的材質可配合處理氣體的特性等而選擇不同的材質。在需要防止處理氣體中的煤塵等所造成之磨損之效果時可採用金屬等剛性體,在需要防止腐蝕性氣體之腐蝕之效果時可採用如不鏽鋼等耐腐蝕性構件。再者,在需要防止處理氣體中的煤塵附著之效果時可採用氟樹脂。
接著,針對在本實施形態之文氏洗滌裝置中使洗滌桿24轉動時之洗滌桿24的配置進行說明。第5圖之(a)至(e)係示意性地顯示藉由馬達28來使洗滌桿轉動90°時之各洗滌桿24間的間隙的狀態之圖。
如上述,藉由馬達28使連結機構動作,使 各洗滌桿同步轉動(自轉),而可任意地配置於轉動位置。第5圖之(a)係藉由馬達的動作而將洗滌桿配置成構成剖面之橢圓的長軸M被定向於鉛直方向之轉動位置(角度位置)之狀態。在此狀態下,相鄰接之洗滌桿間的間隙為最廣。
由從第5圖之(a)之配置開始,藉由馬達28使洗滌桿24以箭號G所示之方向順時針方向轉動(自轉)時,如第5圖之(b)至(d)所示,因洗滌桿24(洗滌軸套34)的扁平的剖面形狀,而使洗滌桿間的間隔逐漸減少。洗滌桿24間的間隔係在構成洗滌桿24的剖面之橢圓的長軸M被定向於水平方向之第5圖之(e)的轉動位置(角度位置)成為最窄。如此在本實施態樣中,藉由使洗滌桿24轉動,使洗滌桿24間的間隙的寬度變更,而可調整通過該間隙處理氣體的流量。
第6圖係顯示在如第5圖所示之方式使洗滌桿轉動時,洗滌桿的平面角(長軸與鉛直方向所成之角)與洗滌桿間隔(間隙)之關係之圖,連續地顯示洗滌桿的平面角從0°變化至90°時相鄰接之洗滌桿間隔。藉由變更用於洗滌桿之洗滌軸套的剖面形狀,可對於洗滌桿間的間隙,變更數值及相對於自轉之變化的曲線圖。
接著,依據第1圖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文氏洗滌裝置1中之處理氣體的處理方法。
如上述,如箭號A所示從導入口4導入之處理氣體係於導入口側處理室12內往下方流動。
對於在導入口側處理室12內往下方流動之 處理氣體,從噴霧噴嘴18將水噴霧,而將屬於高溫狀態之處理氣體冷卻。接著,使處理氣體通過設於殼體2的中央部之煤塵處理機構26的相鄰接之洗滌桿24之間的間隙。在通過中,處理氣體所含有之煤塵與從噴霧噴嘴18噴霧出之水粒子互相碰撞,氣體中的煤塵被水粒子吸收。然後,吸收了煤塵之水粒子成為水滴落下至貯水槽22而被回收。藉由以上述方式通過煤塵去除機構26來淨化處理氣體。
經具備洗滌桿24之煤塵去除機構26淨化過之處理氣體係從導入口側處理室12的下部通過連通區域16流入排出側處理室14的下部,並且於排出側處理室14往上方流動,然後如箭號B所示,於排出側處理室14的上部,從排出口6排出至外部。
另外,處理氣體於排出側處理室14往上方流動時,亦被來自噴霧噴嘴18之水冷卻。
煤塵去除機構26的洗滌桿24間的間隙可因應處理氣體量的變動而藉由使洗滌桿24轉動(自轉)而變更。洗滌桿24的角度位置,係以檢測洗滌桿24的上游側與下游側之差壓之差壓計31的數值成為預先設定之管理值之方式,由控制單元30所控制。
另外,差壓計31及藉由連結機構而驅動洗滌桿24之馬達28係連結於記憶有預先設定之管理值之控制單元30。該預先設定之管理值係管理員所設定之作為洗滌桿24的上游側與下游側之差壓的最佳值之數值。
控制單元30係比較管理值與差壓值之實際 測量值,在實際測量值較高時,以擴大洗滌桿24間的間隙之方式藉由馬達28及連結機構使洗滌桿24轉動。再者,控制單元30係在實際測量值較小時,以縮小洗滌桿24間的間隙之方式藉由馬達28及連結機構使洗滌桿24轉動。
接著,順著第7圖及第8圖,針對文氏洗滌裝置1中之含有原本於處理氣體中所含之煤塵之廢水進行說明。
第7圖係示意性地顯示文氏洗滌裝置與廢水處理之流動之圖。第7圖之文氏洗滌裝置100具備串聯連接二台上述文氏洗滌裝置1而成之構成。因此,設有二組煤塵去除機構26。
另外,於第7圖之構成中,關於與上述實施形態之構成對應之要素係附記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之元件符號。
從文氏洗滌裝置100的噴霧噴嘴18噴霧出之水係通過排水口20而貯水至貯水槽22。於貯水槽22蓄積之廢水係在貯水槽22內經由自然沉降而分離成上部的清澄液與沉澱部液。
廢水的上部的清澄液之一部分係被送液泵102送至冷卻塔104,並在冷卻塔104內冷卻後送回貯水槽22。上部的清澄液的其他部分則被相異之送液泵106供應至噴霧噴嘴18,而再利用作為噴霧用之水。
貯水槽22的下部沉澱部液係被專用的送液泵108供應至廢水處理部110,並在廢水處理部110處理 後排出至外部。再者,貯水槽22係構成為會追加潔淨的水112以使其貯水位準成為固定。
第8圖係顯示廢水處理部110的詳細構成之圖。廢水處理部110係使用最適於作為處理來自排氣處理之廢水之預敷式真空過濾裝置114。
在預敷式真空過濾裝置114中,為了在過濾鼓116上預先形成發揮過濾功能之預敷層,係將在預敷槽118內使預敷材(例如矽藻土)分散於水中而成之液體,藉由泵供應至預敷式真空過濾裝置的處理槽120,並藉由真空泵122使過濾鼓116內成為真空,而在過濾鼓116上形成預敷層。
廢液從貯水槽22供應至廢液貯留槽124,並經由藥液處理而成為容易形成凝聚物之狀態後,藉由泵供應至預敷式真空過濾裝置的處理槽120。然後,藉由真空泵122將過濾鼓116內減壓,由形成於過濾鼓116上之預敷層捕捉廢液中的微粒子。被捕捉之廢液中的微粒子係形成濾餅層。
與此同時地使刮除器126往濾餅層以預定的速度移動來刮除濾餅層。此時,預敷層的表層也會與濾餅層一併刮除,因此預敷層的新的表面會露出,而可連續地進行固液分離操作。
接著,針對本發明的其他較佳實施形態之文氏洗滌裝置裝置200進行說明。第9圖係示意性地顯示其他較佳時施形態之文氏洗滌裝置200的構成之與第1圖 同樣的縱剖面圖。
其他較佳實施形態之文氏洗滌裝置200之特徵在於具備預除塵機構202。預除塵機構200係在處理氣體為極度汙染時可發揮效用。此係由於要藉由一般的桿式洗滌器來處理極度汙染之處理氣體時,桿式洗滌器的間隙有可能會被堵塞。
就預除塵機構202而言,使用如第9圖所示之S字狀之葉輪。該文氏洗滌裝置200中,在裝置下部,水係貯留至固定位準之高度位置。S字狀之葉輪係設於該水的表面的高度位置與文氏洗滌裝置的上下方向之分隔壁之間(第9圖)。
S字狀之葉輪係具備二個半圓筒構件。二個半圓筒構件係配置成互相使沿徑向延伸之開口相對向且沿徑向互相偏移之狀態。結果,在S字狀葉輪中,二個半圓筒構件之間的空間係成為S字狀之流路。
S字狀葉輪之除塵原理係在處理氣體於文氏洗滌裝置的殼體內從上往下方向流動,在文氏洗滌裝置的下部水面反轉而通過S字狀葉輪內時,在裝置內下部的水與S字狀葉輪相接之部分會產生水泡。該水泡係顯示將處理氣體中粗大之煤塵類除塵之作用。並且,藉由利用該S字狀葉輪,可減低桿式洗滌器的間隙堵塞之可能性。
本發明不限於前述實施形態,在申請專利範圍所載之技術思維的範圍內可進行各種變更、變形。
在上述文氏洗滌裝置中,洗滌桿的徑向剖 面形狀為橢圓,但亦可為其他長圓形狀或扁平的偏心形狀。
在上述實施形態中係使用馬達作為致動器,但亦可使用例如油壓缸、空壓缸、電動缸等其他致動器。由於電動缸、伺服馬達無須配管、油壓泵等,故有致動器的構造簡單之優點。

Claims (9)

  1. 一種文氏洗滌裝置,係具備:圓柱狀之複數支洗滌桿,係隔著間隔而大致平行地配置;以及轉動機構,係使前述洗滌桿之各者以長邊方向中央軸線為中心而同步轉動;前述洗滌桿具有長圓形狀之剖面形狀。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文氏洗滌裝置,其中,前述轉動機構係具備:連結機構,係連接於前述各洗滌桿的基端側部分;以及致動器,係使前述連結機構動作。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文氏洗滌裝置,其中,前述連結機構係具有:細長的轉動軸支架,係長邊方向中央部分固定於前述各洗滌桿的基端側;第一連結桿,係連接各轉動軸支架的一端側部分;以及第二連結桿,係連接各轉動軸支架的另一端側部分;前述第一連結桿及第二連結桿係以可搖動之方式連結前述各轉動軸支架的一端側部分及另一端側部分。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文氏洗滌裝置,其中,前述致動器具有輸出軸,該輸出軸係固定於細長的致動器支架的長邊方向中央部分,前述致動器支架係前述一端側部分及另一端側部 分以可搖動之方式連結於前述第一連結桿及第二連結桿。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文氏洗滌裝置,其中,前述洗滌桿係具有:圓棒狀之轉動軸;以及洗滌軸套,係以可裝卸之方式裝設於該轉動軸的外周,且具有長圓形之輪廓形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文氏洗滌裝置,更具備:差壓計,係檢測前述洗滌桿的上游側與下游側之差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文氏洗滌裝置,更具備:控制單元,係控制前述文氏洗滌裝置的動作;前述控制單元係依據前述差壓計的檢測結果來控制前述致動器的動作,並經由前述連結機構使前述各洗滌桿以長邊方向軸線為中心而轉動。
  8. 一種文氏洗滌裝置之運轉方法,係具備複數支洗滌桿之文氏洗滌裝置之運轉方法,該運轉方法包含:測量前述洗滌桿的上游側與下游側之差壓之步驟;以及以前述測量出之差壓成為預先設定之管理值之方式,由控制單元使具有長圓形之剖面形狀之洗滌桿以長邊方向軸線為中心轉動。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文氏洗滌裝置之運轉方法,其中,前述控制單元係藉由使致動器動作而使前述洗滌桿轉動。
TW107115041A 2017-06-02 2018-05-03 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 TW20190255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0064 2017-06-02
JP2017110064 2017-06-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557A true TW201902557A (zh) 2019-01-16

Family

ID=64455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5041A TW201902557A (zh) 2017-06-02 2018-05-03 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974802B2 (zh)
TW (1) TW201902557A (zh)
WO (1) WO20182211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51117B1 (ko) * 2020-09-10 2021-05-11 김택호 배출가스에 포함된 용제의 회수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33830B2 (zh) * 1973-04-03 1977-08-31
JPS50117074A (zh) * 1974-02-28 1975-09-12
JP5656535B2 (ja) * 2010-09-30 2015-01-21 Dowaエコ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ベンチュリスクラ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21132A1 (ja) 2018-12-06
JPWO2018221132A1 (ja) 2020-04-02
JP6974802B2 (ja) 2021-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771292B1 (en) Water filter
US9422738B2 (en) Filter apparatus with filter cleaning arrangement
US4261822A (en) Filter for ditch pumps
CA2851122C (en) Filtration tank with serially connected horizontal screening drums
US7083735B2 (en) High debris content strainer
SE470227C (sv) Anordning för separering av fasta partiklar från en vätskeblandning
US10143946B2 (en) Device for removing impurities from a liquid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a corresponding device
WO2014012883A2 (en) Drum cleaner
KR20130139735A (ko) 협잡물 제거용 드럼 스크린
TW201902557A (zh) 文氏洗滌裝置及其運轉方法
KR101657139B1 (ko) 무동력 역세필터 장치
KR20210088261A (ko) 역세척이 가능한 회전 여과식 수처리장치
US20100186775A1 (en) Rotating cleaning system
JPH05146610A (ja) 水中夾雑物の除去装置
JP5173996B2 (ja) 濾過装置および濾過設備
CN216755406U (zh) 一种可检测浓度的固体螯合剂加工用蒸发浓缩器
CN216205629U (zh) 固体颗粒的清洗装置以及换热系统
CN218221826U (zh) 一种用于废气处理的喷淋除气中和系统
KR200476522Y1 (ko) 오토 스트레이너
CN210145579U (zh) 一种用于熔体的过滤系统
RU2307972C1 (ru) Грязевик инерционно-гравитационный самоочищающийся
RU126087U1 (ru) Фильтр-грязевик механ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горизонтальный (фгмо-г)
CN213408138U (zh) 一种工业废盐处理用除尘装置
KR102095450B1 (ko) 세척수 압력손실을 최소화할 수 있는 수처리 장치
SU939041A1 (ru) Фильтр дл очистки газ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