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1243A -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1243A
TW201901243A TW107115613A TW107115613A TW201901243A TW 201901243 A TW201901243 A TW 201901243A TW 107115613 A TW107115613 A TW 107115613A TW 107115613 A TW107115613 A TW 107115613A TW 201901243 A TW201901243 A TW 2019012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base
mixed reality
mobile device
mirr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56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56359B (zh
Inventor
林徨斌
李牧玹
Original Assignee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12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12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563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5635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9/00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9F19/12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optical effects
    • G09F19/16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optical effects involving the use of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by projecting aerial or floating imag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01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22Viewing apparatus
    • G02B27/027View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magnify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28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supporting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4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having collapsible par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1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 G02B7/18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 G02B7/182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prisms; for mirrors for mirrors comprising means for aligning the optical axis
    • G02B7/1824Manual align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005Adaptation of holography to specific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1/00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using light,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waves for obtaining holograms or for obtaining an image from them; Details peculiar thereto
    • G03H1/04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hol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1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human body, e.g. for user immersion in virtual re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27/00Combined visual and audible advertising or displaying, e.g. for public addres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2227/00Mechanical components or mechanical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3H2227/02Handheld portable device, e.g. holographic camera, mobile holographic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HHOLOGRAPHIC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G03H2227/00Mechanical components or mechanical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3H2227/05Support holding the holographic recor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oy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包含一底座、一弧形鏡、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弧形鏡具有相對的一凹弧面、一凸弧面以及位於凹弧面與凸弧面之間的一透光介質。第一支架係設置於底座上且位於凹弧面前方且位於弧形鏡之一焦距範圍內,並用以支撐一行動裝置呈一角度。第二支架係設置於底座上並支撐弧形鏡的凹弧面面對行動裝置。

Description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本揭露係關於混合實境。
近年來,虛擬實境或混合實境已成為使用者與電子裝置之間互動的新方式。目前典型的互動方式係讓使用者與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的顯示畫面產生互動。舉例來說,使用者可看著智慧型手機的顯示面板,並與顯示面板所顯示的人物互動。
本揭露提供一種不同於傳統方式的人機互動方式。進一步來說,本揭露能夠根據行動裝置的顯示畫面在空間中產生一虛像,使得使用者可產生更有趣的互動體驗。
在本揭露的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包含一底座、一弧形鏡、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弧形鏡具有相對的一凹弧面、一凸弧面以及位於凹弧面與凸弧面之間的一透光介質。第一支架係設置於底座上且位於凹弧面前方且位於弧形鏡之一焦距範圍內,並用以支撐一行動裝置呈一角度。第二支架係設置於底座上並支撐弧形鏡 面對行動裝置。
在本揭露之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包含一底座、一弧形鏡、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弧形鏡具有相對的一凹弧面、一凸弧面以及位於凹弧面與凸弧面之間的一透光介質。第一支架係設置於底座上且位於凹弧面前方且位於弧形鏡之一焦距範圍內,並用以支撐一行動裝置呈一角度。第二支架係樞接於底座並支撐弧形鏡的凹弧面面對行動裝置。
在本揭露之一些實施方式中,一種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包含一底座、一弧形鏡、一第一支架以及一第二支架。弧形鏡具有相對的一凹弧面、一凸弧面以及位於凹弧面與凸弧面之間的一透光介質。第一支架係設置於底座上且位於凹弧面前方且位於弧形鏡之一焦距範圍內,並用以支撐一行動裝置呈一角度。第二支架樞接於底座,並支撐弧形鏡面對行動裝置。第二支架可轉動使弧形鏡覆蓋在底座上。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由於用於支撐行動裝置的第一支架係位在弧形鏡的焦距範圍內,故行動裝置的影像可在弧形鏡後方形成放大虛像。因此,當行動裝置的影像對應使用者的動作或使用者所操作的實體物件的動作而改變時,此虛像也會對應改變,從而提供使用者更有趣的互動體驗。
100‧‧‧弧形鏡
110‧‧‧凹弧面
120‧‧‧凸弧面
130‧‧‧透光介質
140‧‧‧光學膜
210、210a‧‧‧第一支架
212‧‧‧前限位件
214、214a‧‧‧後限位件
214s‧‧‧承托面
220‧‧‧第二支架
230‧‧‧鉸鍊
240‧‧‧第三支架
250‧‧‧保護鏡
251‧‧‧側壁
252‧‧‧開槽
260‧‧‧磁鐵
300、300a、300b、300c、300d、300e‧‧‧底座
301‧‧‧側面
302‧‧‧控制器收納槽
303‧‧‧凹陷部
304‧‧‧上表面
310‧‧‧第一部件
320‧‧‧第二部件
330‧‧‧凸肋
400、400a‧‧‧行動裝置
402‧‧‧底面
404‧‧‧背面
410‧‧‧顯示裝置
412‧‧‧顯示面
420‧‧‧運動感測模組
430‧‧‧顯示控制模組
440‧‧‧聲音控制模組
450‧‧‧揚聲器
460‧‧‧無線傳輸模組
452‧‧‧出音孔
510‧‧‧第一支架
512‧‧‧承托面
514‧‧‧弧面
600‧‧‧外部揚聲器
602‧‧‧出音孔
610‧‧‧無線傳輸模組
700‧‧‧第一支架
710‧‧‧分隔件
720‧‧‧後限位件
722‧‧‧承托面
724‧‧‧弧面
730‧‧‧前限位件
800、800a‧‧‧無線控制器
810‧‧‧無線傳輸模組
820‧‧‧按鍵
830‧‧‧訊號產生模組
910‧‧‧第一螺絲
920‧‧‧第二螺絲
G1‧‧‧第一插槽
G2‧‧‧第二插槽
O、Oa‧‧‧實體物件
VOa‧‧‧放大物件虛像
S‧‧‧收納空間
RI、RIa‧‧‧實像
VI、VIa‧‧‧虛像
第1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
第2及3圖繪示第1圖所示之混合實境組件的一使用情境。
第4至7圖繪示第1圖所示之混合實境組件的另一使用情境。
第8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行動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第9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弧形鏡的放大圖。
第10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弧形鏡及行動裝置脫離支架的示意圖。
第11及第12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側視圖。
第13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系統方塊圖。
第14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側視圖。
第15及16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不同方向的側視圖。
第17及18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不同方向的側視圖。
第19及第20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
第21及第22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
第23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行動裝置的系統方塊圖。
第24及第25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
第26及第27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
第28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局部立體圖。
第29圖繪示第28圖之局部區域R的放大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揭露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揭露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揭露。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如第1圖所示,混合實境組件包含弧形鏡100以及行動裝置400。弧形鏡100包含相對的凹弧面110、 凸弧面120以及位於凹弧面110與凸弧面120之間的透光介質(未標示於本圖中)。行動裝置400可為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等具有顯示裝置(未繪示於本圖中)的行動裝置,對應行動裝置400的尺寸,弧形鏡100可為球徑600mm至1400mm之間的球面鏡,亦可為其他類弧形鏡100,使用時行動裝置400係位於凹弧面110前方且位於弧形鏡100之焦距內。進一步來說,行動裝置400至凹弧面110的距離小於弧形鏡100的焦距(例如:60公分)。舉例來說,行動裝置400至凹弧面110的距離約從20公分至50公分。根據幾何光學的成像原理,當行動裝置400位於弧形鏡100的焦距範圍內時,行動裝置400及其所顯示的影像會在弧形鏡100的後方形成放大虛像。因此,當行動裝置400的影像改變時,弧形鏡100後方的放大虛像也會對應改變。本揭露之實施方式便係利用此放大虛像的變化來讓使用者感受到互動體驗,詳如下述。
第2及3圖繪示第1圖所示之混合實境組件的一使用情境。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行動裝置400可包含顯示裝置410與運動感測模組420。顯示裝置410具有朝向弧形鏡100的顯示面412,並可顯示影像於顯示面412上。此影像亦可稱為實像RI。由於顯示裝置410的顯示面412係位於弧形鏡100的焦距範圍內,故會在弧形鏡100後方形成與實像RI相對應的放大虛像VI。也就是說,實像RI與放大虛像VI的圖案相同,且放大虛像VI的尺寸係大於實像RI的尺寸。舉例來說,放大虛像VI可為實像RI等比例放大的圖案。運動感測模組420係用以感測位於顯示面412前方的實體物件 O之運動(例如:第3圖所繪示的實體物件O沿著其兩側的箭頭左右擺動)。顯示裝置410可根據被感測到的實體物件O之運動而改變其顯示之實像RI,從而改變弧形鏡100後方的放大虛像VI(例如:第3圖所繪示的放大虛像VI沿著其兩側的箭頭左右擺動)。由於放大虛像VI的改變係因為實體物件O之運動所觸發的,故可讓使用者感受到放大虛像VI與實體物件O互動的體驗。此外,由於使用者所察覺到的互動係來自於弧形鏡100後方的放大虛像VI,而非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故這樣的互動體驗可讓使用者感到更為新奇、更加有趣。
第4至7圖繪示第1圖所示之混合實境組件的另一使用情境。如第4及5圖所示,由於實體物件Oa係位於弧形鏡100與行動裝置400之間,故實體物件Oa係位於弧形鏡100的焦距範圍內。因此,實體物件Oa會在弧形鏡100後方形成與實體物件Oa相對應的放大物件虛像VOa。也就是說,放大物件虛像VOa與實體物件Oa的外觀相同,且放大物件虛像VOa的尺寸係大於實體物件Oa的尺寸。舉例來說,放大物件虛像VOa可為實體物件Oa等比例放大的圖案。當使用者移動實體物件Oa時,位於弧形鏡100後方的放大物件虛像VOa亦會跟隨移動,從而可與顯示面412的實像RIa在弧形鏡100後方所對應形成的虛像VIa產生互動。舉例來說,顯示面412的實像RIa可為靜止影像(例如靜止的城堡),並在弧形鏡100後方產生靜止的虛像VIa。當使用者將實體物件Oa朝向行動裝置400移動時(例如:沿著第4圖所示 的箭頭方向移動至第6圖所示的位置),由於實體物件Oa與弧形鏡100的距離增加,故實體物件Oa於弧形鏡100後方產生的放大物件虛像VOa會進一步放大(例如:由第5圖所示的圖案放大成第7圖所示的圖案),從而讓使用者感到新奇且有趣的互動體驗。
第8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行動裝置400的系統方塊圖。如第8圖所示,行動裝置400還包含顯示控制模組430。顯示控制模組430電性連接運動感測模組420與顯示裝置410。顯示控制模組430可產生電訊號以控制顯示裝置410中的各個子畫素。舉例來說,當顯示裝置410係以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陣列基板來控制影像時,顯示控制模組430可產生電訊號給顯示裝置410中的多條掃描線與多條資料線,從而控制電性連接任一掃描線與任一資料線的薄膜電晶體,以控制該薄膜電晶體所對應的子畫素(例如:紅色子畫素、綠色子畫素或黃色子畫素)的亮暗狀態。當運動感測模組420感測到實體物件O(如第2圖所示)的移動時,可對應產生電訊號並傳送給顯示控制模組430,此電訊號係與實體物件O的運動軌跡有關。顯示控制模組430可根據此電訊號來控制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如第2圖所示),從而控制位於弧形鏡100後方的虛像VI(如第2圖所示)。藉由這樣的方式,顯示控制模組430可根據被感測到的實體物件O的運動來改變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除薄膜電晶體外,顯示裝置410可以其他元件控制影像產生,例如量子點發光二極體 (Quantum-dot-based LEDs)或任何可用技術,並不以此為限。
此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行動裝置400還包含聲音控制模組440與揚聲器450。聲音控制模組440電性連接運動感測模組420與揚聲器450。聲音控制模組440可產生音頻訊號(audio signal)以控制揚聲器450發聲。當運動感測模組420感測到實體物件O(如第2圖所示)的移動時,可對應產生音頻訊號並傳送給揚聲器450,此音頻訊號係與實體物件O的運動軌跡有關。因此,揚聲器450的發聲或其聲音的改變係由實體物件O的移動所觸發的,故可讓使用者感受到揚聲器450之聲音與實體物件O互動的體驗。舉例來說,當使用者急促地擺動實體物件O時,運動感測模組420可感測到此急促擺動的運動軌跡,並提供對應的音頻訊號給揚聲器450,使得揚聲器450可根據此音頻訊號發出與急促擺動相關的聲音。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運動感測模組420可包含影像擷取裝置,例如:裝設於行動裝置400的互補式金氧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之影像擷取元件或感光耦合元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CCD)等等。此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行動裝置400中可安裝有對應的影像分析軟體,以從CMOS或CCD所擷取的影像中分析出實體物件O的運動軌跡,或是辨識實體物件O的外觀,行動裝置400在辨識實體物件O的外觀或運動軌跡後,將辨識後的資訊輸入產生播放影像的應 用程式,觸發對應互動處理,應用程式根據行動裝置400內存或是遠端資料庫的內容資源產生後續的播放影像內容,或是由遠端資料庫取得後續影像播放,由此達成和使用者的互動。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運動感測模組420位於面向或是背向弧形鏡100的位置,或是同時位於行動裝置400上面向或是背向弧形鏡100的兩表面上,如此運動感測模組420除了偵測實體物件O的運動軌跡,亦可結合人臉辨識、手勢辨識、語音辨識等辨識功能軟體或硬體,偵測使用者的肢體動作、手勢、表情、語音或其他使用者行為,辨識出關鍵字後輸入應用程式和利用網路搜尋相關資源,產生或選擇相關的互動內容在行動裝置400上播放,例如使用者說出要求播放的歌曲,行動裝置400自動搜尋歌曲以及相關的影像內容後播放影像與歌曲,或是根據相關資源產生對應歌曲的影像後播放;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影像中的虛擬角色可以詢問使用者問題或要求使用者作出選擇,運動感測模組420可以辨識使用者臉部的位置輸入應用程式,應用程式根據使用者臉部的位置資訊即時調整虛擬角色朝向的方向,在問完問題或要求使用者作出選擇後,影像中可顯示可能的選項讓使用者作出回應,使用者可以利用實體物件O或肢體來對準某一選項、用手勢比出或是說出想選的選項等各種方式來回應,使用者的回應經由感測辨識後輸入應用程式,應用程式開始播放選項相關的影像內容或產生後續影像。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混合實境組件亦可搭配聯 網人工智慧平台以便處理自然語言,行動裝置400在接收使用者語音後經辨識處理傳到雲端處理分析語意,產生回應訊息後傳回行動裝置400,回應訊息可包括對應訊息內容的影像由行動裝置400接收後播出,或是包括對應的訊息內容的影像生成資訊,由行動裝置400接收後產生對應訊息內容的影像播出。如前所述,行動裝置400上的應用程式可產生選項,播放影像要求使用者作出選擇,應用程式搭配聯網人工智慧平台可以主動提出話題選項,在使用者作出選擇後顯示相關內容或開始進行話題相關的對話,而非單純被動等待使用者操作。應用程式搭配聯網人工智慧平台可以主動搜尋使用者相關的資訊,例如社群網站、自媒體或行動裝置上的資訊,以便產生對應特定使用者的話題選項。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運動感測模組420不僅可感測實體物件O的運動,還可感測弧形鏡100後方之虛像VI的運動。舉例來說,在運動感測模組420包含CMOS或CCD等影像擷取裝置時,行動裝置400中所安裝的影像分析軟體不僅可從CMOS或CCD所擷取的影像中分析出實體物件O的運動軌跡,還可分析出虛像VI的位置及/或運動軌跡。因此,顯示控制模組430可根據運動感測模組420所感測到的實體物件O與虛像VI的運動來控制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從而產生更多可能的互動應用。舉例來說,在如第3圖所示的情境中,當運動感測模組420判斷實體物件O與虛像VI的頭髮重疊時,顯示控制模組430可改變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例如:使得實像RI包含頭髮被觸碰的 人物圖案)。
此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運動感測模組420包含CMOS或CCD等影像擷取裝置時,行動裝置400中所安裝的影像分析軟體還可從CMOS或CCD所擷取的影像中,分析虛像VI的亮度。由於虛像VI係由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所形成,故虛像VI的亮度與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亮度有關。因此,行動裝置400可根據分析到的虛像VI亮度改變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亮度,從而呈現亮度更優化的虛像VI。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運動感測模組420可為無線訊號接收器,而實體物件O具有無線訊號發射器。藉此,運動感測模組420可藉由接收到的無線訊號來判斷實體物件O的位置及/或運動軌跡。舉例來說,運動感測模組420可為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模組,而實體物件O可具有RFID模組可識別的電子標籤,並由此存取對應實體物件O的資訊,例如實體物件O為某種型號的產品,運動感測模組420識別其電子標籤後可連網存取相關的產品資訊、互動影片或圖形等資料,由此產生或顯示互動影像、聲音、遊戲等等內容給使用者,運動感測模組420識別電子標籤後更可取得實體物件O的使用狀態,例如實體物件O尚未售出或租出,由此顯示裝置410可顯示實體物件O的相關的購買或租用選項,供使用者選擇是否付費取得實體物件O的使用權,或是顯示實體物件O相關的額外內容介紹,供使用者選擇是否下載或購買額外內容搭配實體物 件O使用。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顯示控制模組430及/或聲音控制模組440可由硬體、軟體或韌體所實現。舉例來說,顯示控制模組430及聲音控制模組440可整合於單一專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或由不同的ASIC所實現。或者,顯示控制模組430及/或聲音控制模組440可為安裝於行動裝置400中的軟體或韌體。
第9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弧形鏡100的放大圖。如第9圖所示,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弧形鏡100包含位於凹弧面110與凸弧面120之間的透光介質130。此透光介質130可為玻璃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但本揭露並不此為限。由於弧形鏡100係透光的,故可允許使用者能夠觀看到弧形鏡100後方的虛像。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混合實境組件還包含光學膜140。光學膜140係沿著弧形鏡100之凹弧面110設置。也就是說,光學膜140之主表面(亦即,面積最大的表面)的曲率與凹弧面110的曲率實質上相同,以利於虛像的形成。光學膜140的材料係被選擇以使得光學膜140的透光率及/或反射率能助於形成更容易被觀看到的虛像。舉例來說,光學膜140之材料可為透光率從30%至60%及/或反射率從30%至70%的任何透光材料。進一步來說,光學膜140之材料可為透光率從35%至45%及/或反射率從40%至60%的任何透光材料。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學膜140的透光率及/或反射 率係可變的,以讓使用者可根據弧形鏡100後方虛像的實際視覺感受來調整光學膜140的透光率及/或反射率,從而調整出視覺上更優化的虛像。舉例來說,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光學膜140的透光率及/或反射率可藉由施加於光學膜140的電流來調整。
請回頭參閱第1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混合實境組件還可包含第一支架210、第二支架220與底座300。第一支架210與第二支架220係設置於底座300上。第一支架210係用以支撐行動裝置400,因此,第一支架210係位於弧形鏡100之凹弧面110前方且位於弧形鏡100之焦距範圍內,以利第一支架210所支撐的行動裝置400能夠在弧形鏡100後方形成放大虛像。第二支架220係用以支撐弧形鏡100,因此,第二支架220與第一支架210之間的距離不大於弧形鏡100之焦距,以利行動裝置400能夠在第二支架220所支撐的弧形鏡100後方形成放大虛像。舉例來說,採用的弧形鏡100的焦距不大於60公分時,而第一支架210與第二支架220之間的距離約從20公分至50公分。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行動裝置400與第一支架210係可拆卸性地配合,如此一來,如第10圖所示,行動裝置400可脫離第一支架210。進一步來說,第一支架210可包含前限位件212以及後限位件214。前限位件212比後限位件214更靠近弧形鏡100,前限位件212與後限位件214定義第一插槽G1於其間。當行動裝置400放置於第一支架210時,行動裝置400可插設於第一插槽G1中,而被前限位 件212與後限位件214所拘束。另外,行動裝置400亦可被拔出第一插槽G1外,使得行動裝置400脫離前限位件212與後限位件214的拘束,而可被使用者帶走。
此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二支架220與底座300係可拆卸性地配合,如此一來,如第10圖所示,第二支架220可脫離底座300。舉例來說,底座300具有第二插槽G2。第二支架220可插設於底座300的第二插槽G2中,而受到底座300的拘束。此外,第二支架220亦可被拔出第二插槽G2外,而脫離底座300的拘束。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10的後限位件214具有承托面214s。承托面214s係用以承托行動裝置400之背面。如第10圖所示,承托面214s係相對底座300傾斜的,使得承托面214s可朝向弧形鏡100。藉此當行動裝置400承托於承托面214s上時,行動裝置400可顯示裝置410(如第2圖所示)可朝向弧形鏡100顯示影像,由此面對弧形鏡100的使用者可看到弧形鏡100上出現行動裝置400顯示影像的虛像。弧形鏡100長、寬、大小可視混合實境組件需要而定,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弧形鏡100具有長邊和短邊,並且都可固定在第二支架220上,當行動裝置橫放在第一支架210上時,弧形鏡100的長邊為水平方向固定在第二支架220上,當行動裝置直放在第一支架210上時,弧形鏡100的長邊為垂直方向固定在第二支架220上。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混合實境組件具有較佳的觀看區域,當行動裝置400被固定在第一支架210上時,不 會遮擋到位於觀看區域的使用者觀看弧形鏡100上的虛像,行動裝置400的顯示面與弧形鏡100呈一定角度相對,因此弧形鏡100可使產生的虛像反射至觀看區域的使用者處。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行動裝置400和第一支架210保持仰角在60度到100度之間,弧形鏡100的底部與第二支架220保持仰角在60度到100度之間。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10使行動裝置400固定在離桌面50mm到200mm的高度上,第二支架220固定弧形鏡100在離桌面的適當高度上,與行動裝置400到弧形鏡100之間投影的距離與角度相關,例如55mm到400mm之間的高度,使傾斜的弧形鏡100可正對傾斜的行動裝置400,如此當使用者觀看弧形鏡100呈現的虛像時,可以感覺虛像立於桌面上或非常靠近桌面,而非浮空或沉入桌面下,得到較為真實的視覺體驗。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行動裝置400可藉應用程式調整顯示影像在螢幕上的位置,以便使弧形鏡100產生的虛像位置、高度、大小適合在觀看區域的使用者觀看,並且應用程式可設定讓行動裝置400顯示影像時左右相反,如此使用者觀看到的虛像不會因鏡射而左右相反。
第11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側視圖。如第11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底座300a係可伸縮的。藉由底座300a的伸縮,弧形鏡100至第一支架210及被第一支架210所支撐的行動裝置400的距離可被改變。由於行動裝置400至弧形鏡100的距離會影響形成於弧形鏡100後方的虛 像尺寸,故使用者可藉由伸縮底座300a,來得到想要的虛像尺寸。舉例來說,底座300a可包含第一部件310與第二部件320。第二部件320係可滑動地耦合於第一部件310,藉此,使用者可將第一部件310及/或第二部件320向外拉,從而伸長底座300a以增加虛像尺寸,或將第一部件310及/或第二部件320向內推,從而縮短底座300a以縮小虛像尺寸。
第12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側視圖。如第12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支撐行動裝置400的第一支架510與前述第一支架210不同。進一步來說,第一支架510具有承托面512以及從承托面512向下延伸至底座300的弧面514。承托面512接觸並承托行動裝置400,而弧面514與行動裝置400分離,並位於行動裝置400之揚聲器450的出音孔452下方。當揚聲器450透過出音孔452發聲時,第一支架510的弧面514可將音波反射至弧形鏡100,接著弧形鏡100可將來自第一支架510的音波朝向使用者反射。如此一來,使用者將感覺到其所聽到的聲音係來自弧形鏡100。因此,本實施方式的混合實境組件不僅能夠讓使用者觀看到位於弧形鏡100後方的虛像,還可讓使用者聽到來自弧形鏡100的聲音,從而提供使用者更豐富的互動體驗。
第13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系統方塊圖。如第13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額外包含外部揚聲器600。外部揚聲器600係與行動裝置400a相分離,並 無線連接行動裝置400a。藉此,外部揚聲器600可設置於弧形鏡100旁,以助於讓使用者感覺到聲音係來自弧形鏡100。舉例來說,可參閱第14圖,外部揚聲器600係位於弧形鏡100下方,而與第一支架510及第一支架510所支撐的行動裝置400a分離。外部揚聲器600的出音孔602可朝向行動裝置400a發聲,使得位於行動裝置400a後方的使用者可感覺到其所聽到的聲音係來自弧形鏡100下方,從而提供使用者更有趣的互動體驗。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如第13圖所示,行動裝置400a與外部揚聲器600分別包含無線傳輸模組460與610。無線傳輸模組460與610可無線連接。舉例來說,無線傳輸模組460與610可均為藍牙模組,以藉由藍牙頻段的無線電波來進行訊號的傳輸。藉此,當行動裝置400a顯示的影像變化時,例如影像移動或是做出動作,使用者會看到弧形鏡100顯示的虛像的變動,同時行動裝置400a會產生對應的音訊傳送至外部揚聲器600,外部揚聲器600接收來自行動裝置400a的音訊後播放,讓使用者即時聽到對應虛像畫面的聲音。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當運動感測模組420感測到實體物件O(如第2圖所示)的移動時,聲音控制模組440可產生對應的音頻訊號,並藉由無線傳輸模組460傳遞給外部揚聲器600的無線傳輸模組610,使得外部揚聲器600能夠對應實體物件O的移動發聲。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行動裝置400a的揚聲器450或是外部揚聲器600可對應實體物件O的移動發聲。揚 聲器450的聲音可經由弧面514反射至弧形鏡100,再由弧形鏡100朝向使用者反射。使用者可感覺到其所聽到的聲音係來自弧形鏡100下方的外部揚聲器600的位置,或是其所聆聽到的聲音係來自弧形鏡100。在其他實施方式中,當外部揚聲器600發聲時,行動裝置400a的揚聲器450可不發聲,或是發出不同聲道的聲音以產生立體聲的效果。揚聲器450與外部揚聲器600的發聲與否可由聲音控制模組440所控制。
第15及16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不同方向的側視圖。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用來支撐行動裝置400的第一支架700與前述第一支架210及510不同。進一步來說,第一支架700包含複數彼此相分離的分隔件710,這些分隔件710係用以承托行動裝置400之底面402。此外,開設於行動裝置400底面402的出音孔452係至少部分地不被分隔件710所遮蔽。藉由這樣的設計,行動裝置400的聲音可不被第一支架700所阻擋。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至少一分隔件710係位於行動裝置400的兩出音孔452之間,故此分隔件710可防止這兩個出音孔452的聲音互相干擾。此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架700還包含後限位件720,後限位件720的承托面722係用以支撐行動裝置400的背面404。分隔件710係間隔性地突出於後限位件720。藉此,行動裝置400的底面402與背面404可分別受到分隔件710與後限位件720的 支撐。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後限位件720可包含弧面724。弧面724係位於行動裝置400的底面402下方,以將聲音朝向弧形鏡100(如第14圖所示)反射。
第17及18圖繪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不同方向的側視圖。本實施方式與第15及16圖所示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第一支架700還包含複數前限位件730。這些前限位件730係間隔性地排列於後限位件720的前方。前限位件730與後限位件720可將行動裝置400夾抵於其間。
第19及第20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如第19及20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之弧形鏡100係可旋轉的。舉例來說,混合實境組件可包含連接於第二支架220與底座300b之間的鉸鍊230,使得第二支架220樞接於底座300b而可相對底座300b旋轉。也就是說,第二支架220相對於水平面的角度可被改變。因此,被第二支架220所拘束的弧形鏡100亦可隨著第二支架220旋轉。弧形鏡100的可旋轉特性至少帶來兩個優點。一個優點為弧形鏡100的旋轉可改變或調整弧形鏡100後方的虛像高度,使得使用者可藉由旋轉弧形鏡100來得到想要的虛像位置。另一個優點為弧形鏡100可旋轉成躺置於底座300b上(如第20圖所示),以提升混合實境組件的可攜帶性。此外。當弧形鏡100躺置於底座300b上時,行動裝置400可收納於弧形鏡100下方。舉例來說,底座300具有收納空間S,此收納空 間S的深度大於行動裝置400的厚度。也就是說,收納空間S的深度大於常規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的厚度。因此,當弧形鏡100躺置於底座300上時,行動裝置400可收納於底座300b的收納空間S中,且不與弧形鏡100干涉。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底座300b具有凸肋330,位於第一支架210與第二支架220之間。凸肋330可突出於底座300b之收納空間S的底面。當弧形鏡100旋轉成躺置於底座300b上時,第二支架220可接觸底座凸肋330,而受凸肋330承托。藉此,凸肋330可防止第二支架220繼續向下旋轉,從而避免鉸鍊230的旋轉角度超出其容許範圍而損壞。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10至第二支架220的距離不小於(亦即,大於或等於)弧形鏡100與第二支架220的高度總和,藉此,當弧形鏡100躺置於底座300b上時,弧形鏡100可不與第一支架210干涉。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底座300b還可包含檔止結構(未繪示),其係用以在當弧形鏡100躺置於底座300b上時,固定弧形鏡100。
第21及第22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如第21及22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還包含無線控制器800。無線控制器800與底座300c係可拆卸性地配合。舉例來說,底座300可包含卡勾340位於底座300c的側面301上。卡勾340可與無線控制器800的卡合槽(未繪示於圖中)相卡合,以固定底座300c與無線控制器800。無線控制器800可藉由無線通訊的方式控制行動 裝置400a所顯示的實像RI(如第2圖所示),從而控制弧形鏡100後方的虛像VI(如第3圖所示)。
舉例來說,如第23圖的系統方塊圖所示,行動裝置400a與無線控制器800分別包含無線傳輸模組460與810。無線傳輸模組460與810可無線連接。舉例來說,無線傳輸模組460與610可均為藍牙模組,以藉由藍牙頻段的無線電波來進行訊號的傳輸。無線控制器800還包含按鍵820與訊號產生模組830。訊號產生模組830電性連接按鍵820與無線傳輸模組810。藉此,當使用者按壓按鍵820而觸發訊號產生模組830產生對應的控制訊號時,無線傳輸模組810可將此控制訊號傳遞給行動裝置400a的無線傳輸模組460,而行動裝置400a的顯示控制模組430與聲音控制模組440可根據此控制訊號,分別控制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及揚聲器450所發出的聲音。由於弧形鏡100後方的虛像VI係隨著顯示裝置410所顯示的實像RI改變的,故當使用者藉由無線控制器800改變實像RI時,虛像VI也會隨之改變,從而讓使用者產生藉由無線控制器800控制虛像VI的體驗。在一些實施方式中,訊號產生模組830可由硬體、軟體或韌體所實現。
第24及第25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如第24及25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第21及22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的無線控制器800a與底座300d的配置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不同不同。進一步來說,如第24及25圖所示,底座300d具有控 制器收納槽302於底座300d的上表面。控制器收納槽302的尺寸及形狀與無線控制器800a相匹配,使得無線控制器800a能夠收納於控制器收納槽302中。
第26及第27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境組件的立體圖。如第26及27圖所示,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本實施方式的第一支架210a的後限位件214a係可相對前限位件212移動的。進一步來說,後限位件214a係位於底座300e的凹陷部303中,混合實境組件包含多個第一螺絲910,這些第一螺絲910貫穿後限位件214a,並鎖附於底座300e的凹陷部303。藉此,當第一螺絲910被鬆開時,使用者可前後移動後限位件214a,以調整後限位件214a至前限位件212的距離。待行動裝置被置放於前限位件212與後限位件214a之間時,使用者可鎖緊第一螺絲910,從而固定行動裝置。藉由這樣的方式,此混合實境組件可適用於各種不同厚度的行動裝置。
除此之外,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混合實境組件還包含第二螺絲920。第二螺絲920係鎖附於底座300e的上表面304。使用者可藉由轉動第二螺絲920以改變第二螺絲920在上表面304上的突出高度。藉此,當第二支架220藉由鉸鍊230朝向底座300e旋轉一定角度時,第二螺絲920可接觸第二支架220以承托第二支架220。因此,第二螺絲920可防止第二支架220繼續向下旋轉,從而避免鉸鍊230的旋轉角度超出其容許範圍而損壞。
第28圖為依據本揭露一些實施方式之混合實 境組件的局部立體圖。本實施方式與前述實施方式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混合實境組件還包含位於第二支架220上方的第三支架240以及設置於第三支架240上方的保護鏡(cover lens)250。第三支架240連接第二支架220的上緣,並沿著實質上垂直於第二支架220的方向延伸。保護鏡250係設置於第三支架240的上表面。在一些實施方式中,保護鏡250與第三支架240係可拆卸性地配合。舉例來說,保護鏡250可具有磁性,而第三支架240具有磁鐵260。藉此,保護鏡250可藉由磁吸的方式吸附於第三支架240上。
第29圖繪示第28圖之局部區域R的放大圖。如第28及29圖所示,保護鏡250具有側壁251以及開設於側壁251的開槽252。藉此,使用者可將工具或指尖伸入開槽252後,向上施力於保護鏡250,當使用者所施加的向上力量大於保護鏡250與磁鐵260(可參閱第24圖)的磁吸力時,即可將保護鏡250與第三支架240分離。
雖然本揭露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揭露,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揭露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包含:一底座;一弧形鏡,具有相對的一凹弧面、一凸弧面以及位於該凹弧面與該凸弧面之間的一透光介質;一第一支架,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支架位於該凹弧面前方且位於該弧形鏡之一焦距範圍內,並用以支撐一行動裝置呈一角度;以及一第二支架,設置於該底座上,並支撐該弧形鏡面對該行動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更包含:一光學膜,沿著該凹弧面設置,該光學膜的透光率約從30%至60%或反射率約從30%至70%。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更包含:一光學膜,沿著該凹弧面設置,其中該光學膜的透光率或反射率係可變的。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其中該底座係可伸縮的以改變該弧形鏡至該第一支架的距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其中該第二支架與該底座係可分離的。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架包含一後限位件以及一前限位件,該前限位件比該後限位件更靠近該弧形鏡,且該前限位件與該後限位件係用以將該行動裝置夾抵於其間。
  7. 一種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包含:一底座;一弧形鏡,具有相對的一凹弧面、一凸弧面以及位於該凹弧面與該凸弧面之間的一透光介質;一第一支架,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支架位於該凹弧面前方且位於該弧形鏡之一焦距範圍內,並用以支撐一行動裝置呈一角度;以及一第二支架,樞接於該底座,並支撐該弧形鏡的該凹弧面面對該行動裝置。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更包含:一凸肋,突出於該底座,並位於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更包含: 一螺絲,鎖附於該底座之一上表面,並位於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該螺絲於該底座之該上表面上的突出高度係可變的。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架包含一後限位件以及一前限位件,該前限位件比該後限位件更靠近該弧形鏡,且該前限位件與該後限位件係用以將該行動裝置夾抵於其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其中該後限位件係可相對該前限位件移動的。
  12.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更包含:一螺絲,貫穿該後限位件並鎖附於該底座。
  13. 一種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包含:一底座;一弧形鏡,具有相對的一凹弧面、一凸弧面以及位於該凹弧面與該凸弧面之間的一透光介質;一第一支架,設置於該底座上,該第一支架位於該凹弧面前方且位於該弧形鏡之一焦距範圍內,並用以支撐一行動裝置呈一角度;以及一第二支架,樞接於該底座,並支撐該弧形鏡面對該行動裝置,該第二支架可轉動使該弧形鏡覆蓋在該底座上。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更包含:一凸肋,突出於該底座,並位於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
  15.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更包含:一螺絲,鎖附於該底座之一上表面,並位於該第一支架與該第二支架之間,該螺絲於該底座之該上表面上的突出高度係可變的。
  16.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其中該第一支架包含一後限位件以及一前限位件,該前限位件比該後限位件更靠近該弧形鏡,且該前限位件與該後限位件係用以將該行動裝置夾抵於其間。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其中該後限位件係可相對該前限位件移動的。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更包含:一螺絲,貫穿該後限位件並鎖附於該底座。
  19.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 置,更包含:一光學膜,沿著該凹弧面設置,該光學膜的透光率約從30%至60%或反射率約從30%至70%。
  20.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更包含:一光學膜,沿著該凹弧面設置,其中該光學膜的透光率或反射率係可變的。
TW107115613A 2017-05-09 2018-05-08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TWI6563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503343P 2017-05-09 2017-05-09
US62/503,343 2017-05-09
US201762537464P 2017-07-27 2017-07-27
US62/537,464 2017-07-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1243A true TW201901243A (zh) 2019-01-01
TWI656359B TWI656359B (zh) 2019-04-11

Family

ID=63805054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5613A TWI656359B (zh) 2017-05-09 2018-05-08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TW107115615A TWI674529B (zh) 2017-05-09 2018-05-08 混合實境組件及產生混合實境之方法
TW107115614A TWI678644B (zh) 2017-05-09 2018-05-08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5615A TWI674529B (zh) 2017-05-09 2018-05-08 混合實境組件及產生混合實境之方法
TW107115614A TWI678644B (zh) 2017-05-09 2018-05-08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613345B2 (zh)
CN (3) CN108762490B (zh)
TW (3) TWI65635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9345B1 (en) * 2001-10-12 2007-07-03 Worldscape, Inc. Camera arrangements with backlighting detection and methods of using same
TWI656359B (zh) * 2017-05-09 2019-04-11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CN111405102A (zh) * 2019-12-31 2020-07-10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向面部反弹声音的手机挂件
TWI791139B (zh) * 2020-02-10 2023-02-01 嘉藥學校財團法人嘉南藥理大學 圖像辨識方法、程式產品及電腦可讀取媒體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14667A (en) * 1926-12-06 1931-07-14 Arthur L Cowdrey Traffic signal indicator
US4294515A (en) * 1979-03-23 1981-10-13 Arthur Kaufman Virtual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3658951B2 (ja) 1997-10-29 2005-06-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
JP3406965B2 (ja) * 2000-11-24 2003-05-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複合現実感提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9229540B2 (en) * 2004-01-30 2016-01-05 Electronic Scripting Products, Inc. Deriving input from six degrees of freedom interfaces
GB0425987D0 (en) 2004-11-26 2004-12-29 Tv Sports Network Ltd Surround vision
EP2482210A3 (en) * 2005-08-23 2013-10-16 Ricoh Company, Lt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reation and use of a mixed media environment
JP4901539B2 (ja) 2007-03-07 2012-03-21 株式会社東芝 立体映像表示システム
US7898708B2 (en) * 2007-10-30 2011-03-01 Krieter Marc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volumetric display using a spinning mirror and an orthogonally deflected linear picture element source
CN100511104C (zh) * 2007-11-22 2009-07-0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触觉的模拟视幻觉定位系统
JP5582778B2 (ja) * 2009-12-21 2014-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射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投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TWI501130B (zh) * 2010-10-18 2015-09-21 Ind Tech Res Inst 虛擬觸控輸入系統
US9720228B2 (en) * 2010-12-16 2017-08-01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Collimating display with pixel lenses
CN103946732B (zh) * 2011-09-26 2019-06-14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对透视、近眼显示器的传感器输入的视频显示修改
US9255813B2 (en) 2011-10-14 2016-02-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User controlled real object disappearance in a mixed reality display
CN103208244A (zh) * 2012-01-17 2013-07-17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结合增强现实与无线识别技术的透明显示器
US9791975B2 (en) * 2012-03-31 2017-10-17 Intel Corporation Computing device,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isplay and integrated projection
KR101305249B1 (ko) 2012-07-12 2013-09-06 씨제이씨지브이 주식회사 다면 상영 시스템
US9817305B2 (en) * 2012-07-12 2017-11-14 Cj Cgv Co., Ltd. Image corr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rojection
CN103293657A (zh) * 2012-08-15 2013-09-11 钟磊 手机电影镜
US9470893B2 (en) * 2012-10-11 2016-10-18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Europe Limited Head mountable device
CN102910130B (zh) * 2012-10-24 2015-08-0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现实增强型的驾驶辅助预警系统
JP2014107725A (ja) * 2012-11-28 2014-06-09 Olympus Corp アタッチメント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US9583023B2 (en) * 2013-03-15 2017-02-2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Welding torch for a welding training system
US9348411B2 (en) 2013-05-24 2016-05-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Object display with visual verisimilitude
US8872915B1 (en) * 2013-07-26 2014-10-28 SkyBell Technologies, Inc. Doorbel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3557859B (zh) * 2013-10-10 2015-12-23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图像采集定位方法及图像采集定位系统
US9606506B2 (en) 2013-10-15 2017-03-2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olographic interaction device
US9652892B2 (en) 2013-10-29 2017-05-1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ixed reality spotlight
US20150205135A1 (en) * 2014-01-21 2015-07-23 Osterhout Group, Inc. See-through computer display systems
US9723300B2 (en) 2014-03-17 2017-08-01 Spatial Intelligence Llc Stereoscopic display
TWI551889B (zh) 2014-03-20 2016-10-01 深圳創銳思科技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包裝盒和包裝裝置
US10136114B2 (en) * 2014-05-27 2018-11-20 Mediatek Inc. Projection display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035199A (zh) * 2014-06-10 2014-09-10 钟磊 反射式手机电影镜
CN104216119A (zh) * 2014-08-20 2014-12-17 财团法人车辆研究测试中心 抬头显示装置
TWI563361B (en) 2014-12-26 2016-12-21 Shinyoptics Corp Virtual image display device for mobile apparatus
TWI572503B (zh) * 2015-02-24 2017-03-01 晶典有限公司 行車平視投影儀系統
WO2016148663A1 (en) 2015-03-17 2016-09-22 Deleon Jozef The method and mechanism for domestic virtual image creation
WO2016182090A1 (ko) 2015-05-08 2016-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안경형 단말기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US20160349509A1 (en) * 2015-05-26 2016-12-0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ixed-reality headset
CN204613517U (zh) * 2015-05-27 2015-09-02 王志健 基于移动设备的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5068659A (zh) * 2015-09-01 2015-11-18 陈科枫 一种增强现实系统
TWI576787B (zh) * 2016-02-05 2017-04-01 黃宇軒 擴增實境影像產生系統及其應用
CN205787388U (zh) * 2016-06-27 2016-12-07 成都轻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拟现实映像装置以及一体式虚拟现实设备
CN206057689U (zh) * 2016-09-06 2017-03-29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观察大尺寸屏幕3d显示的头戴式光学系统
TWI656359B (zh) * 2017-05-09 2019-04-11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TWI677709B (zh) * 2018-01-09 2019-11-21 瑞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13345B2 (en) 2020-04-07
US20180329222A1 (en) 2018-11-15
TW201901409A (zh) 2019-01-01
TWI674529B (zh) 2019-10-11
US10606098B2 (en) 2020-03-31
CN108682352B (zh) 2021-03-23
CN108762490B (zh) 2021-06-22
TWI656359B (zh) 2019-04-11
CN108732757A (zh) 2018-11-02
US20180329223A1 (en) 2018-11-15
US20180329221A1 (en) 2018-11-15
US10795178B2 (en) 2020-10-06
CN108682352A (zh) 2018-10-19
TW201901365A (zh) 2019-01-01
TWI678644B (zh) 2019-12-01
CN108762490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405761A1 (en) Augmented reality experiences with object manipulation
TWI656359B (zh) 用於混合實境之裝置
US10416789B2 (en) Automatic selection of a wireless connectivity protocol for an input device
US9880619B2 (en) Virtual reality system with a finger-wearable control
US95949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eyesight
CN103119628B (zh) 利用运动特性的显示器上三维用户界面效果
US9288471B1 (en) Rotatable imaging assembly for providing multiple fields of view
US8077888B2 (en) Positioning audio output for users surrounding an interactive display surface
US20070157095A1 (en) Orientation free user interface
TW201531917A (zh) 控制裝置、控制方法及電腦程式
US10474324B2 (en) Uninterruptable overlay on a display
EP3686878B1 (en) Display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EP3686877B1 (en) Display system
KR101666500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홀로그램 영상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홀로그램 영상 표시 장치
KR102333931B1 (ko) 영상 투사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KR102151206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4032600A (ja) 表示入力装置
JP2014010161A (ja) 表示入力装置
KR20170046947A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제어 방법
KR101445650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18034841A (zh) 音频播放界面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程序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