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900577A - 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 - Google Patents

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900577A
TW201900577A TW107118401A TW107118401A TW201900577A TW 201900577 A TW201900577 A TW 201900577A TW 107118401 A TW107118401 A TW 107118401A TW 107118401 A TW107118401 A TW 107118401A TW 201900577 A TW201900577 A TW 2019005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velength
glass
less
light
transmitt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8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諏訪久美子
西沢学
小池章夫
中沢伯人
岡田奈緒子
坪田一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坪田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日商坪田實驗室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Agc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00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00577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34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 C03C17/3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t least one coating being a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7/00Joining pieces of glass to pieces of other inorganic material;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ther than by fusing
    • C03C27/06Joining glass to glass by processes other than fus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03C3/08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3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 C03C3/08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 C03C3/087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aluminium oxide or an iron compound containing an oxide of a divalent metal containing calcium oxide, e.g. common sheet or container 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89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 C03C3/091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boron containing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3/00Glass compositions
    • C03C3/04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 C03C3/076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 C03C3/095Glass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silica with 40% to 90% silica, by weight containing rare earth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4/00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 C03C4/08Compositions for glass with special properties for glass selectively absorbing radiation of specified wave length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6Reflecting filt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Glass Composition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AREA)
  • Joining Of Glass To Oth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係使具有抑制近視之效果之特定波長區域之光透過,波長短於該特定波長區域之紫外線之透過率較低,且隔熱性優異。本發明提供一種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係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1%以上,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

Description

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係使360~400 nm之波長區域之光(以下稱作特定波長光)透過,另一方面,隔熱性亦優異。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根據其用途而形成單板玻璃、層合玻璃、複層玻璃之3種形態。
通常之窗玻璃一定程度上使紫外線透過。因此,於直射陽光照入之室內慢慢地變曬。
因此,尤其對於暴露於日曬下之汽車等之窗等使用含有吸收紫外線之離子之紫外線吸收玻璃、或具備包含紫外線吸收劑之膜之玻璃。
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附有紫外線遮蔽層之玻璃板,其係於波長40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61%之玻璃上設置紫外線遮蔽層而將波長400 nm之光之透過率設為3%以下。
紫外線會引起皮膚之曬黑或眼之炎症、高分子材料之劣化等,故而被認為有害,但亦認為上述特定波長光對於抑制變近視較為有效。然而,先前之紫外線吸收玻璃係以吸收所有波長400 nm以下之光之方式設計。
另一方面,由於近年來省能源意識之高漲,對於建築物之窗玻璃、或汽車等之窗玻璃應用具有隔熱性之隔熱玻璃之例增加(參照專利文獻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9-18488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7-7508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近視存在折射近視與軸性近視,大多為軸性近視。於軸性近視中,隨著眼軸長度變長而變近視,且變長為不可逆。 近年來,兒童等藉由進行戶外活動、即於室外之太陽光下長時間活動,可成為抑制變近視之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眼睛因受到紫外線照射而受到各種損傷。具體而言,室外等之UVB(ultraviolet B-rays,紫外線B波段)(波長280~315 nm之紫外線)容易對角膜炎或白內障產生影響。 另一方面,使特定波長光透過且不使波長短於特定波長光之紫外線透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迄今為止不存在。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問題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係使發揮抑制眼軸長度變長之效果之特定波長光透過,該特定波長光以外之紫外線之透過率較低,且隔熱性優異。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係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1%以上,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 [數1][數2](上述式中,Ak 為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T(光透過率)之波長k(nm)下之加權係數,Tk 為波長k(nm)下之透過率)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較佳為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360~400 nm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為3%以上。 [數3](上述式中之Ak 及Tk 與上述相同)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較佳為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400~760 nm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為1%以上。 [數4](上述式中,A'k 為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光透過率(D65光源)Tv_D65之波長k(nm)下之加權係數,Tk 與上述相同)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較佳為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上,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下,且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1形態為單板玻璃,上述單板玻璃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單板玻璃。
於第1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單板玻璃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360-400 nm 為3%以上。
於第1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單板玻璃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400-760 nm 為1%以上。
第1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1態樣係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單板玻璃包括玻璃板、及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任一主面之Low-E膜, 上述玻璃板中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0.001~10質量%,Fe-Redox之值為5~80%。
於第1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玻璃板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Ti、W、Mn、As、Sb及U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於第1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玻璃板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Ce、Sn及Ti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於第1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玻璃板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W、Mn、As、Sb及U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於第1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玻璃板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60~80%、Al2 O3 :0~7%、MgO:0~10%、CaO:4~20%、Na2 O:7~20%、K2 O:0~10%作為玻璃母組成。
於第1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玻璃板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45~80%、Al2 O3 :超過7%且為30%以下、B2 O3 :0~15%、MgO:0~15%、CaO:0~6%、Na2 O:7~20%、K2 O:0~10%、ZrO2 :0~10%作為玻璃母組成。
於第1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玻璃板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45~70%、Al2 O3 :10~30%、B2 O3 :0~15%、選自由MgO、CaO、SrO及Ba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5~30%、選自由Li2 O、Na2 O及K2 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0%以上7%以下作為玻璃母組成。
第1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2態樣係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單板玻璃包括玻璃板、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任一主面之波長選擇透過性膜、及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任一主面之Low-E膜,上述單板玻璃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80%以上,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下,且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於第1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膜、及上述Low-E膜較佳為設置於上述玻璃板之互不相同之主面。
於第1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較佳為上述玻璃板及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膜之至少一者中含有發出波長380 nm之光之成分。
於第1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玻璃板較佳為波長36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50%以上。
於第1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膜較佳為含有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於第1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膜較佳為含有反射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2形態為一對玻璃板經由接著層接合而成之層合玻璃,上述層合玻璃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
於第2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360-400 nm 為3%以上。
於第2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400-760 nm 為1%以上。
第2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1態樣係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任一玻璃板之任一主面設置有Low-E膜。
第2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2態樣係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之上述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上述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且上述接著層具有熱線吸收能力。
於第2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2態樣中,上述接著層較佳為含有熱線吸收材料。
第2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3態樣係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且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於在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任一玻璃板之主面形成有Low-E膜之情形時,上述Low-E膜較佳為設置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以外之玻璃板的主面。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360-40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400-76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1%以上。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較佳為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0.001~10質量%,Fe-Redox之值為5~80%。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Ti、W、Mn、As、Sb及U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Ce、Sn及Ti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W、Mn、As、Sb及U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60~80%、Al2 O3 :0~7%、MgO:0~10%、CaO:4~20%、Na2 O:7~20%、K2 O:0~10%作為玻璃母組成。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45~80%、Al2 O3 :超過7%且為30%以下、B2 O3 :0~15%、MgO:0~15%、CaO:0~6%、Na2 O:7~20%、K2 O:0~10%、ZrO2 :0~10%作為玻璃母組成。
於第2形態之第3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45~70%、Al2 O3 :10~30%、B2 O3 :0~15%、選自由MgO、CaO、SrO及Ba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5~30%、選自由Li2 O、Na2 O及K2 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0%以上7%以下作為玻璃母組成。
第2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4態樣係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包括玻璃板、及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主面之膜,且上述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上述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
於第2形態之第4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於在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任一玻璃板之主面形成有Low-E膜之情形時,上述Low-E膜較佳為設置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以外之玻璃板的主面。
於第2形態之第4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較佳為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80%以上,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下,且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於第2形態之第4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較佳為上述玻璃板及上述膜之至少一者中含有發出波長380 nm之光之成分。
於第2形態之第4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上述玻璃板較佳為波長36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50%以上。
於第2形態之第4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上述膜較佳為含有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於第2形態之第4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上述膜較佳為含有反射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第2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5態樣係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之上述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且上述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
於第2形態之第5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較佳為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80%以上,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下,且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於第2形態之第5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較佳為含有發出波長380 nm之光之成分。
於第2形態之第5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較佳為波長36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50%以上。
於第2形態之第5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較佳為含有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於第2形態之第5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較佳為含有反射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於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亦可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間具備使自一面向另一面透過之光之至少一部分轉換方向而透過之光方向轉換片材,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一玻璃板與上述光方向轉換片材藉由第1接著層而接合,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另一玻璃板與上述光方向轉換片材藉由第2接著層而接合。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3形態為具有隔開間隔而配置之複數片玻璃板之複層玻璃,上述複層玻璃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
於第3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360-400 nm 為3%以上。
於第3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400-760 nm 為1%以上。
第3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1態樣係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上述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上述玻璃板中之任一玻璃板之任一主面設置有Low-E膜。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Low-E膜較佳為設置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上述玻璃板中之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以外之玻璃板的主面。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360-40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較佳為上述光透過率T400-76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1%以上。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較佳為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0.001~10質量%,Fe-Redox之值為5~80%。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Ti、W、Mn、As、Sb及U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Ce、Sn及Ti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W、Mn、As、Sb及U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60~80%、Al2 O3 :0~7%、MgO:0~10%、CaO:4~20%、Na2 O:7~20%、K2 O:0~10%作為玻璃母組成。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45~80%、Al2 O3 :超過7%且為30%以下、B2 O3 :0~15%、MgO:0~15%、CaO:0~6%、Na2 O:7~20%、K2 O:0~10%、ZrO2 :0~10%作為玻璃母組成。
於第3形態之第1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45~70%、Al2 O3 :10~30%、B2 O3 :0~15%、選自由MgO、CaO、SrO及Ba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5~30%、選自由Li2 O、Na2 O及K2 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0%以上7%以下作為玻璃母組成。
第3形態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2態樣係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包括玻璃板、及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主面之膜,上述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且上述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任一玻璃板之任一主面設置有Low-E膜。
於第3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Low-E膜較佳為設置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任一玻璃板中之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以外之玻璃板之主面。
於第3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較佳為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80%以上,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下,且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於第3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較佳為上述玻璃板及上述膜之至少一者中含有發出波長380 nm之光之成分。
於第3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上述玻璃板較佳為波長36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50%以上。
於第3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上述膜較佳為含有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於第3形態之第2態樣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上述膜較佳為含有反射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又,本發明提供一種建築物,其係於形成於牆壁之開口部設置有上述任一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作為窗構件。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一種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係使特定波長光透過,但幾乎不使波長更短之紫外線透過,且隔熱性優異。
於本說明書中,「波長380 nm下之光之透過率」等係該波長下之透過率,「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光透過率T400-760 nm 」等係指加入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各波長之加權係數後之透過率。
又,所謂「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係指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所謂「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係指反射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另一方面,日照透過率係指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日照熱獲取率(η值)係由直接透過至第2面(室內側)之熱(透過熱)與被玻璃物品吸收後自第2面釋放之熱之總和相對於自玻璃物品之第1面(室外側)入射之全部太陽熱的比率所表示。即,藉由(透過玻璃物品之日照之放射束+被玻璃物品吸收而傳遞至室內側之熱流束)/入射之日照之放射束所求出。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的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1%以上。 [數5]上述式中,Ak 為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T(光透過率)之波長k(nm)下之加權係數,Tk 為波長k(nm)下之透過率。
因此,上述式為僅使用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T(光透過率)之加權係數中之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的波長範圍之加權係數,將該波長範圍下之加權係數(Ak )與透過率(Tk )之積之和除以該波長範圍下之加權係數之和而得之值,為加權後之透過率之平均值。
再者,由於ISO-9050:2003中之Ak 係每隔5 nm波長k而規定,因此,上述式之Σ中之k=超過315 nm時之Ak 於本發明中係設為k=320 nm時之Ak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藉由光透過率 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1%以上,而期待抑制變近視之效果。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40%以上。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315 nm以下的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 [數6]上述式中,Ak 及Tk 與上述相同。因此,上述式為僅使用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T(光透過率)之加權係數中之300~315 nm的波長範圍之加權係數,將該波長範圍下之加權係數(Ak )與透過率(Tk )之積之和除以該波長範圍下之加權係數之和而得之值,為加權後之透過率之平均值。
再者,僅使用300~315 nm之波長範圍之加權係數之原因在於: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加權係數(Ak )之值於波長未達300 nm時設定為0。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藉由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可抑制由該波長區域之光所導致之眼之各種損傷。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尤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最佳為0.8%以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亦可為0%。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藉由日照透過率及日照熱獲取率為上述範圍,而隔熱性優異。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360~400 nm的光透過率T360-400 nm 較佳為3%以上。 [數7]上述式中,Ak 及Tk 與上述相同。因此,上述式為僅使用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T(光透過率)之加權係數中之360~400 nm的波長範圍之加權係數,將該波長範圍下之加權係數(Ak )與透過率(Tk )之積之和除以該波長範圍下之加權係數之和而得之值,為加權後之透過率之平均值。
於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中,若光透過率T360-400 nm 為3%以上,則可尤其期待抑制變近視之效果。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更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尤佳為80%以上。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上述特定波長區域以外之光之透過率並無特別限定,只要視用途適當地選擇即可。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400~760 nm的光透過率T400-760 nm 較佳為1%以上。 [數8]上述式中,Tk 與上述相同。A'k 為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光透過率T400-760 nm (D65光源)Tv_D65之波長k(nm)下之加權係數。
因此,上述式為僅使用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光透過率T400-760 nm (D65光源)Tv_D65之加權係數中之400~760 nm的波長範圍之加權係數,將該波長範圍下之加權係數(Ak )與透過率(Tk )之積之和除以該波長範圍下之加權係數之和而得之值,為加權後之透過率之平均值。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藉由光透過率T400-760 nm 為1%以上,而容易獲得玻璃背面之視認性,故而與樹脂、金屬、壁材相比,容易認知玻璃特有之光澤、質感,可提高設計性。 光透過率T400-760 nm 之更佳之範圍視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用途而不同,於要求使400~760 nm之光透過之用途之情形時,光透過率T400-760 nm 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40%以上。此種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使抑制變近視之效果較高之光充分地透過。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更佳為50%以上。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尤佳為10%以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0%。由於此種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可降低波長350 nm以下之光之強度,故而,若將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用於建築物或汽車之窗玻璃,則可抑制該波長區域之光所引起之日曬等。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尤佳為1%以下。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0%。由於本玻璃物品幾乎不使315 nm以下之光透過,故而,若將本玻璃物品用於建築物或汽車之窗玻璃,則可防止該波長區域之光所引起之強烈日曬等。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1形態為單板玻璃。本發明中之單板玻璃係指於玻璃板之至少一主面形成有特定之功能膜者。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1形態之單板玻璃(以下,於本說明書中,記載為本發明之單板玻璃)為滿足下述條件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單板玻璃。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40%以上。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尤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最佳為0.8%以下。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亦可為0%。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日照透過率更佳為60%以下,進而較佳為50%以下。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尤佳為80%以上。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日照熱獲取率較佳為0.70以下,更佳為0.60以下,尤佳為0.50以下。
圖1係於本發明中表示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之一構成例之圖。圖1所示之單板玻璃10包括:玻璃板11、及設置於該玻璃板11之任一主面之Low-E膜12。
作為本發明中之熱線遮蔽膜(亦稱作熱線反射膜、熱線吸收膜、低放射膜(Low-E膜))之構成,只要為具有反射(遮蔽)熱線之功能者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具有含有具有低放射性能之Ag之層(以下亦稱作含Ag層)之膜,可為包含Ag層或含有Pd等金屬元素之銀合金之膜。於設為銀合金之情形時,銀合金整體中Ag以外之金屬元素之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下,更佳為5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3質量%以下。
又,較佳為設為將含Ag層配置於介電層間之構成、即以第1介電層、含Ag層、第2介電層之方式積層之構成。
介電層之構成材料可列舉各種金屬氧化物及金屬氮化物。
作為金屬氧化物,可列舉:以選自Zn、Ti、Sn、Si、Al、Ta及Zr中之至少1種金屬元素之氧化物為主成分者。此外,例如可列舉:包含Al之氧化鋅(Aluminum-doped Zinc Oxide:AZO)、包含Sn之氧化鋅(Tin-doped Zinc Oxide:TZO)。作為包含Al之氧化鋅,較佳為Al相對於Zn與Al之合計量之比率為1~10原子%者,更佳為該比率為3~7原子%者。作為包含Sn之氧化鋅,較佳為Sn相對於Zn與Sn之合計量之比率為10~90質量%者,更佳為該比率為20~80質量%者。
又,作為金屬氮化物,可列舉:以選自Si及Al中之至少1種金屬之氮化物為主成分者。
於設為如上所述般由第1介電層、第2介電層夾著含Ag層之構成之情形時,第1介電層、第2介電層之構成亦可包含不同之材料。又,作為Low-E膜,亦可設為以包含複數層含Ag層之方式積層有複數層該含Ag層之構成。於該情形時,關於介電層,亦可同樣地設為積層有複數層之構成。
又,於如上所述般積層含Ag層與介電層之情形時,亦可於含Ag層與介電層之間配置障壁層。障壁層係為了抑制含Ag層之氧化等而設置。即,於在含Ag層上使第2介電層等其他層成膜時,有含Ag層氧化之虞,但藉由設置障壁層,而容易抑制含Ag層之氧化而設為所需之光學特性。關於上述障壁層,具體而言,例如可配置以選自Ti、Zn、Cr、Ni、Cr、Al、Zn、W、Pd、Au、Pt、Si、Sn、Nb、Ta、Hf、Zr中之至少1種金屬為主成分者等。又,可配置以選自TiO2 、ZnO、SnO2 、In2 O3 、Nb2 O5 中之至少一種金屬氧化物為主成分者等。
Low-E膜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所要求之隔熱性能(熱線反射性能)、或膜之構成等進行選擇,較佳為0.05 μm以上且0.4 μm以下,更佳為0.1 μm以上且0.3 μm以下。又,於本發明中,可使可見光吸收較大之Ag層之厚度(於存在複數層Ag層之情形時為合計值)較先前技術變厚。
各介電層之厚度較佳為15~85 nm。各含Ag層之厚度較佳為10~17 nm。各障壁層之厚度較佳為2~10 nm。
又,為了提高熱線反射性能,較佳為設置複數層、例如2層含Ag層。於設置2層含Ag層之情形時,較佳為於玻璃板11之任一主面依序設置第1介電層、第1含Ag層、第1障壁層、第2介電層、第2含Ag層、第2障壁層、第3介電層。
尤其是,於設為對上述介電層使用包含Al之氧化鋅(AZO),設置2層包含Ag之層,對障壁層使用氧化鈦之構成(玻璃板/第1AZO層/第1Ag層/第1氧化鈦層/第2AZO層/第2Ag層/第2氧化鈦層/第3AZO層)之情形時,不僅可獲得所需之隔熱性能(熱線反射性能),亦可使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光透過且吸收有害光,故而,藉由Low-E膜,不僅可實現隔熱性,亦可同時實現紫外線區域中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為最佳。又,該Low-E膜之可見光之反射光及透過光之色調與既有之Low-E膜接近,故而就外觀之方面而言亦較佳。
於將Low-E膜設為上述構成之情形時,各層之厚度較佳為設為以下範圍。 第1介電層(第1AZO層):30~55 nm 第1含Ag層(第1Ag層):10~17 nm 第1障壁層(第1氧化鈦層):2~5 nm 第2介電層(第2AZO層):70~85 nm 第2含Ag層(第1Ag層):10~17 nm 第2障壁層(第2氧化鈦層):2~5 nm 第3介電層(第3AZO層):15~27 nm
又,作為本發明中之Low-E膜之構成,較佳為具備具有低放射性能之金屬氧化膜之膜,亦可為包含氧化錫層或含有F或Sb等金屬元素之氧化錫之膜。
Low-E膜可設置於玻璃板之任一主面,就防止膜面劣化,即便長期使用亦不會損害隔熱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設置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於使用時成為室內側之主面。
玻璃板之鐵含量、及玻璃板中所包含之鐵中之二價鐵(Fe2+ )與三價鐵(Fe3+ )之比率會影響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及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即,玻璃板之鐵含量會影響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及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另一方面,玻璃板中所包含之鐵中之二價鐵(Fe2+ )與三價鐵(Fe3+ )之比率會影響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於本說明書中,作為玻璃板中所包含之鐵中之二價鐵(Fe2+ )與三價鐵(Fe3+ )之比率的指標,使用Fe-Redox。所謂Fe-Redox,係指Fe2 O3 換算之Fe2+ 含量相對於Fe2 O3 換算之總鐵含量之比率。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之玻璃板較佳為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0.001~10質量%,Fe-Redox之值為5~80%。 藉由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0.001質量%以上,而大型窯中之玻璃之溶解性、脫泡性提高。更佳為0.01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3質量%以上,進而較佳為0.04質量%以上,最佳為0.05質量%以上。另一方面,藉由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10質量%以下,而具有容易使近紫外線波長區域之光通過之效果。又,容易獲得玻璃背面之視認性,故而與樹脂、金屬、壁材相比,容易認知玻璃特有之光澤、質感,可提高設計性。更佳為7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5質量%以下,最佳為2質量%以下。進而,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較佳為0.5質量%以下,更佳為0.3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0.15質量%以下。 藉由Fe-Redox為5%以上,而大型窯中之脫泡性提高,玻璃之隔熱性提高。更佳為7%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15%以上,更佳為25%以上,更佳為35%以上,最佳為40%以上。另一方面,藉由Fe-Redox為80%以下,而容易使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通過,於大型窯中進行生產時之玻璃原料之溶解性提高,可減少溶解時所使用之燃料。更佳為75%以下,更佳為70%以下,更佳為65%以下,最佳為60%以下。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之玻璃板較佳為含有具有吸收波長315 nm以下之光之作用之微量成分。作為具有吸收波長315 nm以下之光之作用之微量成分之具體例,可列舉: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Ti、W、Mn、As、Sb、U。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Ti、W、Mn、As、Sb、U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藉由以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之上述成分,而發揮吸收波長315 nm以下之光之作用。更佳為以合計量計含有1質量ppm以上之上述成分,進而較佳為含有5質量ppm以上。另一方面,藉由上述成分之含量以合計量計為5質量%以下,而以耐水性或耐化學品性為代表之玻璃之穩定性不會劣化,大型窯中之原料成本不會增加,生產時之玻璃之顏色控制、穩定化不會變困難。更佳為以合計量計含有2質量%以下之上述成分,進而較佳為含有1質量%以下。
上述成分中,Ce、Sn、Ti由於吸收波長315 nm以下之光之作用較高,故而較佳。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之玻璃板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之選自由Ce、Sn、Ti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更佳為含有1質量ppm以上,進而較佳為含有5質量ppm以上。另一方面,若考慮抑制玻璃之著色等,則較佳為以合計量計含有5質量%以下之上述成分,更佳為含有2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含有1質量%以下。
又,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CeO2 為0.1~0.8%,TiO2 為0~0.6%,SnO2 為0~0.6%,更佳為CeO2 為0.2~0.6%,TiO2 為0~0.4%,SnO2 為0~0.4%,進而較佳為CeO2 為0.35~0.45%,TiO2 為0~0.2%,SnO2 為0~0.2%。
又,於玻璃板中,若CeO2 /(CeO2 +TiO2 +Fe2 O3 )(式中之CeO2 、TiO2 、Fe2 O3 意指各氧化物之質量%之值)為0.2以上,較佳為0.3以上,更佳為0.4以上,進而較佳為0.5以上,則具有在保持抑制變近視之效果較高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之情況下吸收波長315 nm以下之光且維持光透過率T400-760 nm 之效果,故而較佳。又,若為0.95以下,較佳為0.90以下,更佳為0.85以下,則著色受到抑制,故而較佳。
又,同樣地,為了在保持抑制變近視之效果較高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之情況下吸收波長315 nm以下之光且維持光透過率T400-760 nm 之效果、及抑制著色之效果,CeO2 +3×TiO2 +6×SnO2 (式中之CeO2 、TiO2 、Fe2 O3 意指各氧化物之質量%之值)較佳為0.1~2.0%,更佳為0.3~1.5%,進而較佳為0.41~1.2%。
因此,於玻璃板中,最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0.04~0.15%,CeO2 為0.35~0.45%,TiO2 為0~0.2%,SnO2 為0~0.2%,CeO2 +3×TiO2 +6×SnO2 為0.41~1.2%,Fe-Redox為25~65%。
又,上述成分中,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W、Mn、As、Sb、U具有吸收波長315 nm以下之紫外線而轉換為可見光之作用。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1)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較佳為以氧化物換算之質量%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之選自由Au、Ag、Sn、稀土類元素(La、Y除外)、W、Mn、As、Sb、U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更佳為含有1質量ppm以上,進而較佳為含有5質量ppm以上。另一方面,較佳為以合計量計含有5質量%以下之上述成分,更佳為含有2質量%以下,進而較佳為含有1質量%以下。
就利用金屬膠體引發表面電漿子吸收之觀點而言,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之玻璃板較佳為含有選自由1族~14族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金屬元素之膠體。以該目的而含有之膠體較佳為粒徑為1 μm以下之膠體粒子,更佳為800 nm以下,更佳為600 nm以下,更佳為400 nm以下,尤佳為300 nm以下。玻璃中之膠體粒子之粒徑係設為藉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之圖像解析所測得者。又,金屬元素較佳為選自由Ag、Au、Cu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者。
又,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之玻璃板亦可以合計量計含有1質量%以下、較佳為0.5質量%以下之SO3 、Cl、F作為澄清劑。又,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亦可以合計量計含有1質量%以下、較佳為0.5質量%以下之Se、Co、Cr、V、其他過渡金屬元素等作為著色劑。
又,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之玻璃板的玻璃中之水分量較佳為90~800質量ppm。藉由為90質量ppm以上,而玻璃之成形域溫度降低,彎曲加工變得容易。又,紅外線吸收強度增加,隔熱性能提高。另一方面,藉由為800質量ppm以下,而以耐水性、耐化學品性為代表之玻璃之穩定性不會降低,又,對龜裂或損傷之耐性不會降低。
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之玻璃板可根據其用途適當地選擇其玻璃母組成。 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之用途為建材用窗玻璃或內裝玻璃、汽車用窗玻璃等之情形時,較佳為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60~80%、Al2 O3 :0~7%、MgO:0~10%、CaO:4~20%、Na2 O:7~20%、K2 O:0~10%作為玻璃母組成。 又,於使用高鹼鋁矽酸鹽玻璃作為上述玻璃之情形時,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45~80%、Al2 O3 :超過7%且為30%以下、B2 O3 :0~15%、MgO:0~15%、CaO:0~6%、Na2 O:7~20%、K2 O:0~10%、ZrO2 :0~10%作為玻璃母組成時,可藉由離子交換而進行化學強化,故而較佳。 又,於使用低鹼或無鹼之鹼鋁矽酸鹽玻璃作為上述玻璃之情形時,以氧化物基準之質量%表示而含有SiO2 :45~70%、Al2 O3 :10~30%、B2 O3 :0~15%、選自由MgO、CaO、SrO及Ba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5~30%、選自由Li2 O、Na2 O及K2 O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0%以上7%以下作為玻璃母組成尤其就為了高耐候性或低膨脹率之膨脹係數之調整等方面而言較佳。
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藉由設置於玻璃板之任一主面之Low-E膜而達成隔熱性,但亦可藉由玻璃板之組成而達成隔熱性。 作為藉由玻璃板之組成而達成隔熱性之方法,可列舉向玻璃生坯中添加紅外線吸收性離子之方法。於該情形時,玻璃生坯係設為鈉鈣二氧化矽系,可添加還原劑等而增大二價鐵之紅外線區域之吸收,從而賦予熱線吸收能力。 亦可列舉如下方法:代替Low-E膜而藉由形成使紅外線遮蔽粉末分散於基質中而成之塗佈液,並將該塗佈液塗佈於玻璃基板上並成膜而賦予紅外線遮蔽性。該特徵可藉由使導電性氧化物微粒子於紅外線遮蔽膜中不凝聚而高度地分散而實現,可在將可見光透過率保持為較高之情況下藉由導電性氧化物微粒子內之自由電子所引起之電漿振動而遮蔽紅外線。 作為導電性氧化物微粒子,可列舉:包含Sn、Ti、Si、Zn、Zr、Fe、Al、Cr、Co、Ce、In、Ni、Ag、Cu、Pt、Mn、Ta、W、V、Mo之金屬、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或向該等中摻雜Sb或F而成之摻雜物之微粒子等。例示選自由該等材料中之ATO(Antimony Tin Oxide,摻銻氧化錫)微粒子、氧化鋅微粒子、及ITO(Indium Tin Oxides,摻錫氧化銦)、及含有氟之ITO(含氟ITO)微粒子所組成之群中之1種以上。基質成分可為有機系樹脂、或氧化矽前驅物。作為氧化矽之前驅物,可列舉:使矽烷化合物水解、縮聚而獲得者、或未改性之矽酮樹脂、水玻璃、聚矽氮烷等。作為有機系樹脂,只要為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等不損害透明性之材料,則可使用。 亦可列舉如下方法:代替Low-E膜而於玻璃面形成熱線反射膜而賦予紅外線遮蔽性。
圖2係表示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2態樣之一構成例的圖。圖2所示之單板玻璃20包括:玻璃板21、設置於該玻璃板21之任一主面之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及設置於該玻璃板21之任一主面之Low-E膜23。 再者,圖2所示之單板玻璃20中,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及Low-E膜23設置於玻璃板21之不同主面,但兩者亦可設置於同一主面。於該情形時,就隔熱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自玻璃板21側依序設置有Low-E膜、波長選擇透過性膜。 但是,如圖2所示之單板玻璃20般將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及Low-E膜23設置於玻璃板21之不同主面就製膜容易性之方面而言較佳,又,於該情形時,藉由將Low-E膜23配置於室外側,可獲得較高之隔熱性能,故而較佳。 又,Low-E膜可設置於玻璃板之任一主面,但就隔熱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設置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於使用時成為室內側之主面。 再者,關於Low-E膜,與關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所記載之Low-E膜相同。 又,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2態樣中,藉由設置於玻璃板之一主面之Low-E膜而達成隔熱性,但與關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之記載同樣地,亦可藉由玻璃板之組成而達成隔熱性,亦可於玻璃板之一主面設置熱線遮蔽膜而達成隔熱性。
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2態樣中,玻璃板21及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之至少一者中含有發出波長380 nm之光之成分時,抑制變近視之效果變高,故而較佳。發光之成分較佳為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而發光。於該情形時,發光變得最大之波長較佳為360 nm以上,更佳為落於360~400 nm之範圍。
以下對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2態樣之構成要素進行記載。
(玻璃板21) 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2態樣中,關於玻璃板21之厚度,只要可獲得特定之透過率,則無特別限定。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用途為建築物之窗玻璃之情形時,通常為20 mm以下、15 mm以下、10 mm以下、8 mm以下,且為2 mm以上、3 mm以上、4 mm以上,通常為6 mm。於汽車用窗玻璃之情形時,其板厚為1~5 mm。
玻璃板21較佳為使波長360 nm之光透過50%以上。其原因在於:此種玻璃板使抑制變近視之效果較高之光良好地透過,且容易進行操作。以下對該方面進行說明。
通常,玻璃組成中不包含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之玻璃一定程度上使400 nm以下之光透過。例如,圖10中之b表示包含少量Fe2 O3 之通常之窗用玻璃板之透射光譜例。又,圖11中之b表示幾乎不包含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之顯示器用玻璃板之透射光譜之例。該等通常之玻璃板由於使波長360 nm之光透過50%以上,使波長380 nm之光透過80%以上,故而作為玻璃板21而較佳。
再者,通常之窗玻璃中所包含之Fe2 O3 雖然為以色調調整劑或原料中之雜質之形式所包含之成分,但亦發揮作為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之功能。另一方面,先前開發有各種包含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之玻璃作為紫外線吸收玻璃。例如有包含CeO2 或Fe2 O3 等作為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者。
該等紫外線吸收玻璃中,含有金屬離子作為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者較多。由於金屬離子通常顯示相對較寬之光吸收特性,故而較多紫外線吸收玻璃吸收較廣之波長區域之光。於該情形時,波長360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低之玻璃中,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亦變低。因此,必須將該等紫外線吸收成分設為適當之成分。
作為紫外線吸收玻璃,亦已知藉由玻璃中析出微粒子等而僅吸收特定之波長之玻璃。但是,此種玻璃熱或化學上不穩定,故而難以進行操作。
玻璃板21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並無特別限定,可視本玻璃物品之用途而適當地設定。
關於玻璃板21之玻璃組成,只要為可獲得所需之透過率者,則無特別限定。作為玻璃板21之玻璃組成,例如用於通常之窗玻璃之鈉鈣玻璃、或用於顯示器基板之(無鹼)鋁硼矽酸鹽玻璃、用作化學強化之鹼鋁矽酸鹽玻璃由於強度或耐久性優異,故而較佳。
於欲使光透過率變得更低之情形時,玻璃板更佳為含有上述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之玻璃。
(波長選擇透過性膜) 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較佳為包含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或者反射或散射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於該情形時,單板玻璃20之光透過率低於玻璃板21之光透過率。
關於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之厚度,只要可獲得所需之透過率,則無特別限定,為了獲得更佳之光透過特性,例如為1 μm以上,較佳為2 μm以上,更佳為5 μm以上。又,膜之厚度通常為100 μm以下。
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之材質並無特別限定,可為樹脂等有機物,亦可為無機物。
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較佳為含有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或反射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於該情形時,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既可其整體包含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或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亦可為於基質中分散或溶解有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或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者。再者,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有時發揮作為散射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以下亦稱作特定短波長光散射成分)之作用。
於波長選擇透過性22含有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之情形時,就光學特性之穩定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膜之表面包含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又,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較佳為以使波長未達360 nm之光適度地散射之方式配置。
於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包含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之情形時,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較佳為包括介電積層膜。於該情形時,可藉由適當地設計構成積層膜之層之數量、各層之材質及配置順序等,而使積層膜表現出波長未達360 nm之光(特定短波長光)之反射特性。
例如,積層膜係藉由自靠近透明基板之第1表面之側開始依序積層第1層、第2層、第3層及第4層而構成,較佳為折射率較高之「高折射率層」與折射率較低之「低折射率層」交替地積層之構成。
即,第1層及第3層較佳為具有大於第2層及第4層之折射率。於該情形時,第1層及第3層之折射率較佳為2.0以上,更佳為2.1以上。作為構成此種「高折射率層」之材料,例如可列舉:氧化鈦、氧化鈮、氧化鋯、氧化鈰、及氧化鉭等。
第1層之厚度較佳為5 nm~20 nm。第3層之厚度較佳為45 nm~125 nm。第3層亦可包含與第1層相同之材質。
第2層及第4層之折射率較佳為1.4~1.8。作為構成此種「低折射率層」之材料,例如可列舉:二氧化矽、氧化鋁等。二氧化矽中亦可摻雜鋁等其他元素。第2層之厚度較佳為15 nm~45 nm。第4層之厚度較佳為0 nm~110 nm。
又,亦可存在第5層、第6層、…第n層(n為5以上之整數)。
又,最外層之正下方未必必須為低折射率層,最外層之正下方亦可為高折射率層。
構成積層膜之各層可利用任何方法進行設置。各層例如可藉由蒸鍍法、濺鍍法、及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沈積)法等而成膜。
於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於基質中含有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之構成之情形時,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較佳為均一地溶解,或以不散射光之程度之小粒子分散。於此種情形時,霧度值變小。膜之霧度值較佳為20%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 霧度值係使用霧度測定裝置(BYK-Gardner公司製造,Haze-Gard Plus)利用C光源所測得。
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之基質成分較佳為使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者,例如可列舉:如二氧化矽般之無機基質、如環氧樹脂、丙烯酸系樹脂、聚碳酸酯樹脂及三聚氰胺樹脂般之有機基質、以及有機化合物與無機化合物複合而成之有機無機基質等。
就使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之觀點而言,有機基質較佳為氟樹脂。基質成分較佳為對可見光區域(400~760 nm,以下相同)之波長不具有吸收之化合物,但於容許著色之情形時,亦可對可見光區域之波長具有吸收。
於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含有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之情形時,該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較佳為吸收波長315 nm以下之光之成分。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可為粉末,亦可為液狀。藉由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含有此種成分,而即便使用通常之窗玻璃作為玻璃板21,亦可獲得阻斷有害之波長區域之光之玻璃物品。
作為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例如可列舉:包含選自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三𠯤系化合物、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丙二酸酯系化合物及草醯苯胺系化合物中之1種以上之所謂被稱作紫外線吸收劑者。
作為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丙酸辛基-3-[3-第三-4-羥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酯、2-(2H-苯并三唑-2-基)-4,6-二-第三戊基苯酚、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丙酸甲基3-(3-(2H-苯并三唑-2-基)-5-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酯、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及2-(2H-苯并三唑-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等。
作為三𠯤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4-[(2-羥基-3-十二烷氧基丙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2-[4-[(2-羥基-3-(2'-乙基)己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2,4-雙(2-羥基-4-丁氧基苯基)-6-(2,4-雙丁氧基苯基)-1,3,5-三𠯤及2-(2-羥基-4-[1-辛基羰基乙氧基]苯基)-4,6-雙(4-苯基苯基)-1,3,5-三𠯤等。
作為二苯甲酮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2,4-二羥基二苯甲酮、2,2',3-三羥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4-二羥基-2',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及2-羥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等。
作為丙二酸酯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4-甲氧基苯基)-亞甲基]-丙二酸二甲酯等。
作為草醯苯胺系化合物,例如可列舉:N-(2-乙氧基苯基)-N'-(2-乙氧基苯基)-乙二胺、N-(4-十二烷基苯基)-N'-(2-乙氧基苯基)-乙二胺等。
於本發明中,該等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波長選擇透過性膜22更佳為含有產生發光之成分。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更佳為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而產生波長380 nm前後之發光之成分。藉由包含此種成分,可有效地使抑制變近視之效果較高之光透過,且阻斷有害之波長區域之光。
作為產生發光之成分,例如可列舉:螢光玻璃、摻Eu(II)之BaFX(X=Cl, I)、摻Eu(II)之CaWO3 、三唑衍生物之螢光色素、以及雙(三𠯤基胺基)1,2-二苯乙烯二磺酸衍生物及雙苯乙烯基聯苯衍生物等螢光增白劑等。
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及產生發光之成分較佳為對可見光區域之波長不具有吸收之化合物,但於容許著色之情形時,亦可對可見光區域之波長具有吸收。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2形態為層合玻璃。本發明中之層合玻璃係指一對玻璃板經由接著層而接合者。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2形態之層合玻璃(以下,於本說明書中記載為本發明之層合玻璃)為滿足下述條件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40%以上。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尤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最佳為0.8%以下。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亦可為0%。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尤佳為80%以上。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日照熱獲取率較佳為0.70以下,更佳為0.60以下,尤佳為0.50以下。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亦可為100%。
圖3係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一構成例之剖視圖。於圖3中,左側為室外側,右側為室內側。
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0安裝於窗等之開口部或內裝用建材,使太陽光等室外光透至室內。窗例如可為建築物之窗、交通工具之窗等之任一者。
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0使太陽光等室外光透至室內。層合玻璃30自室外側向室內側依序具有第1玻璃板31、第1接著層33、光方向轉換片材35、第2接著層34、第2玻璃板32。 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中,光方向轉換片材為任意構成。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不具有光方向轉換片材之情形時,第1玻璃板與第2玻璃板經由接著層而直接接合。
第1玻璃板31以光方向轉換片材33為基準而配設於室外側。第1玻璃板31為未強化玻璃、化學強化玻璃、或熱強化玻璃等。未強化玻璃係將熔融玻璃成形為板狀並緩慢冷卻而成者。作為成形方法,可列舉浮式法、熔融法等。化學強化玻璃係藉由利用離子交換法等使玻璃表面產生壓縮應力而將玻璃表面進行強化而成者。熱強化玻璃係藉由將均勻地加熱之玻璃板自軟化點附近之溫度開始急冷而藉由玻璃表面與玻璃內部之溫度差使玻璃表面產生壓縮應力,而將玻璃表面進行強化而成者。 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第1玻璃板31存在包括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或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情形。
第1接著層33將光方向轉換片材35與第1玻璃板31接著。第1接著層33包含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或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等。第1接著層33較佳為包含選自乙烯基系聚合物、乙烯-乙烯基系單體共聚物、苯乙烯系共聚物、聚胺基甲酸酯樹脂、氟樹脂及丙烯酸系樹脂中之一種以上。作為熱塑性樹脂,聚乙烯醇縮丁醛樹脂(PVB)較為典型。作為熱硬化性樹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樹脂(EVA)較為典型。於第1接著層33包含熱塑性樹脂或熱硬化性樹脂之情形時,藉由熱處理進行接著。又,於第1接著層33包含紫外線硬化性樹脂之情形時,藉由紫外線照射進行接著。 第1接著層33亦可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使用通常者,例如可使用苯并三唑系、二苯甲酮系、水楊酸酯系、氰基丙烯酸酯系、三𠯤系、草醯替苯胺系、鎳錯鹽系、無機系等。作為無機系,例如可使用氧化鋅、氧化鈦、氧化鈰、氧化鋯、雲母、高嶺土、絹雲母等粒子。
第2接著層34亦可與第1接著層33同樣地包含紫外線吸收劑。可謀求第2接著層34之材料與第1接著層33之材料之共通化,可降低管理成本或製造成本。
光方向轉換片材35使自室外朝向室內之光、換言之自一面向另一面透過之光之至少一部分轉換方向而透過。光方向轉換片材35將光之朝向例如自斜向下變更為斜向上,故而可將太陽光等室外光導入至室內較深處,可提高室內之明亮感。
圖3所示之光方向轉換片材35將光之鉛直方向之朝向自向下變更為向上,但根據室內之構造等,亦可改變光之水平方向之朝向。
光方向轉換片材35使自室外朝向室內之光之至少一部分轉換方向而透過。光方向轉換片材35可為通常者,例如包括於表面形成有複數個稜鏡構造(凹凸構造)之透明片材、或於片材中形成有凹狀溝之透明片材等。光方向轉換片材35具有構成凹凸構造之光方向轉換面,於光方向轉換面中進行光之方向轉換。
光方向轉換片材35配設於第1玻璃板31與第2玻璃板32之間,配設於層合玻璃30之內部。因此,可防止光方向轉換片材35之損傷,又,層合玻璃30之耐貫通性得到改善,防盜效果提高。
亦可於凹凸構造之凹部中填充填充材。填充材之折射率與透明片材之折射率不同。折射率差於光方向轉換面之兩側越大,越容易於光方向轉換面中產生全反射。以容易產生全反射之方式選定填充材。即,以藉由於凹部填充填充材,而與未填充之情形相比折射率差變大之方式選定填充材。又,藉由於光方向轉換片材35之凹凸構造之凹部填充填充材,亦可使光方向轉換片材35平坦化。
第2接著層34將光方向轉換片材35與第2玻璃板32接著。第2接著層34與第1接著層33同樣地包含熱塑性樹脂、熱硬化性樹脂、紫外線硬化性樹脂等。
第2玻璃板32以光方向轉換片材35為基準而配設於室內側。第2玻璃板32與第1玻璃板31同樣地為未強化玻璃、化學強化玻璃、或熱強化玻璃等。 詳細情況將於下文進行敍述,第2玻璃板32存在包括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或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情形。
第2玻璃板32可為壓花玻璃、磨砂玻璃等,可具有凹凸面。於該情形時,第2玻璃板32可為加工性優異之未強化玻璃。壓花玻璃係於玻璃板之表面轉印有輥之模花紋者。磨砂玻璃係對玻璃板之表面進行噴砂處理後,進而進行化學處理而成者。
第2玻璃板32中之室內側之表面為凹凸面,該凹凸面可形成光散射面。藉由折射率於凹凸面之左右兩側不同,而光通過凹凸面時被散射,可緩和光方向轉換片材35之凹凸構造所引起之眩光。
上述光散射面亦可為藉由於第2玻璃板32中之室內側之表面形成含有光散射性微粒子之膜而獲得者。
作為上述光散射性微粒子之形狀,可使用球狀粒子、棒狀粒子、鱗片狀粒子、針狀粒子等,該等中,球狀粒子、鱗片狀粒子由於緩和眩光之效果較高,故而較佳。
又,作為上述光散射性微粒子,可利用二氧化矽、氧化鈦、氧化鋁、氧化鋯等,但就抑制膜之折射率上升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二氧化矽。
又,上述光散射性微粒子之粒徑較佳為0.3~2 μm,更佳為0.5~1.5 μm。若粒徑為0.3 μm以上,則可充分地發揮光散射效果。若粒徑為2 μm以下,則塗佈液中之分散穩定性變得良好。藉由設為此種粒徑,可獲得最佳之光散射,且可緩和光方向轉換片材35之凹凸構造所引起之眩光。光散射性微粒子之粒徑係藉由雷射繞射/散射法進行測定。作為測定裝置之一例,可列舉:雷射繞射/散射粒徑分佈測定裝置(堀場製作所公司製造,商品名:LA-950)。於為鱗片狀粒子等而藉由上述方法無法順利地進行測定之情形時,設為藉由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EM)之圖像解析所測得者。
關於上述光散射性微粒子之含量,若將膜之固形物成分設為100質量%,則0.3~30質量%由於可充分地發揮光散射效果,故而較佳。又,就耐磨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0.5~5質量%。
關於含有上述光散射性微粒子之膜之膜厚,可於0.3 μm~10 μm之範圍內適當地製作。膜厚越薄,越經濟,於膜厚較厚時,亦可藉由添加紫外線吸收劑而賦予波長選擇透過性。
再者,作為光散射面之凹凸面亦可以光方向轉換片材35為基準而配設於室外側。向光方向轉換片材35之入射光可散射,可緩和光方向轉換片材35之凹凸構造所引起之眩光。於該情形時,第1玻璃板31可為壓花玻璃、磨砂玻璃等,第1玻璃板31中之室外側之表面為凹凸面,該凹凸面可形成光散射面。
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0具有2片玻璃板,但亦可具有3片以上。例如,層合玻璃亦可於較第1玻璃板31更靠室外側具有與第1玻璃板31接著之第3玻璃板。又,層合玻璃30亦可於較第2玻璃板32更靠室內側具有與第2玻璃板接著之第4玻璃板。於該情形時,第3玻璃板及/或第4玻璃板存在包括下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或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情形。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色調可根據其用途而適當地選擇。於本發明中,作為玻璃之色調之指標,使用利用A光源所測得之主波長Dw。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使用A光源所測得之主波長Dw為380~700 nm時包含視用途之各種色調之玻璃,故而較佳。 例如,主波長Dw為380~480 nm之玻璃係紫色系玻璃,主波長Dw為460~510 nm之玻璃係藍色系玻璃,主波長Dw為500~570 nm之玻璃係綠色系玻璃,主波長Dw為580~700 nm之玻璃係紅色系玻璃。
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1態樣中,藉由於一對玻璃板中之任一主面設置Low-E膜而達成隔熱性。關於Low-E膜,與關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所記載之Low-E膜相同。 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1態樣中,設置Low-E膜之玻璃板、及設置Low-E膜之主面並無特別限定。因此,於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0之情形時,可於第1玻璃板31設置Low-E膜,亦可於第2玻璃板32設置Low-E膜。又,可於該等玻璃板之室外側之主面設置Low-E膜,亦可於室內側之主面設置Low-E膜。但是,就隔熱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於第2玻璃板設置Low-E膜。於該情形時,可設置於室外側之主面,亦可設置於室內側之主面。
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2態樣中,藉由接著層具有熱線吸收能力而達成隔熱性。再者,藉由將上述紅外線遮蔽粉末調配於接著層中,可對接著層賦予熱線吸收能力。於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0之情形時,可對第1接著層33賦予熱線吸收能力,亦可對第2接著層34賦予熱線吸收能力。亦可對第1接著層33、及第2接著層34兩者賦予熱線吸收能力。具體而言,較佳為向接著層中調配ITO微粒子作為紅外線遮蔽粉末。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3態樣係一對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
於層合玻璃之第3態樣中,既可一對玻璃板中之任一者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亦可兩者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於任一者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之情形時,就以下之理由而言,較佳為將層合玻璃之於使用時位於室外側之玻璃板設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於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0之情形時,將第1玻璃板31設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 若將位於室外側之第1玻璃板31設為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則可抑制相對於第1玻璃板31位於室內側之第1接著層33、光方向轉換片材35、及第2接著層34之光劣化。 又,由於第2玻璃板32存在如圖示之態樣般將室內側之表面設為凹凸面之情形,故而,就玻璃板之製造上之觀點而言,亦較佳為將第1玻璃板31設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
於層合玻璃之第3態樣中,於以層合玻璃之第2態樣達成隔熱性之情形時,Low-E膜較佳為設置於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以外之玻璃板之主面。
於層合玻璃之第3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4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3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尤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最佳為0.8%以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0%。
於層合玻璃之第3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尤佳為8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3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3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之使用A光源所測得之主波長Dw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380~700 nm。
作為層合玻璃之第3態樣中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可使用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所示之玻璃板。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係一對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包括玻璃板、及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主面之膜,且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
於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既可一對玻璃板中之任一者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亦可兩者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於任一者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情形時,就以下之理由而言,較佳為將層合玻璃之於使用時位於室外側之玻璃板設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於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0之情形時,將第1玻璃板31設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 若將位於室外側之第1玻璃板31設為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則可抑制相對於第1玻璃板31位於室內側之第1接著層33、光方向轉換片材35、及第2接著層34之光劣化。 又,由於第2玻璃板32存在如圖示之態樣般將室內側之表面設為凹凸面之情形,故而,就玻璃板之製造上之觀點而言,亦較佳為將第1玻璃板31設為波長選擇性玻璃物品。
於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於以層合玻璃之第2態樣達成隔熱性之情形時,Low-E膜較佳為設置於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以外之玻璃板之主面。
於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4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尤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最佳為0.8%以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亦可為0%。
於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尤佳為8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更佳為10%以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0%。
於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尤佳為1%以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0%。
作為層合玻璃之第4態樣中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可使用單板玻璃之第2態樣中所示之玻璃板及波長選擇透過性膜之組合。
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5態樣藉由將接著層設為波長選擇透過性,而達成層合玻璃之波長選擇透過性。藉此,一對玻璃板之選擇範圍擴大,可對層合玻璃賦予設計性。
於層合玻璃之第5態樣中,接著層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40%以上。接著層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5態樣中,接著層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尤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最佳為0.8%以下。接著層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亦可為0%。
於層合玻璃之第5態樣中,接著層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尤佳為80%以上。接著層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5態樣中,接著層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接著層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5態樣中,接著層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接著層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100%。
於層合玻璃之第5態樣中,接著層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更佳為10%以下。接著層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0%。
於層合玻璃之第5態樣中,接著層之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尤佳為1%以下。接著層之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0%。
(接著層) 作為接著層之材料,可列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醇縮丁醛(以下記載為「PVB」)、丙烯酸系黏著劑、熱塑性樹脂組合物等。各接著層之材料可相同,亦可不同。 作為熱塑性樹脂組合物中所包含之熱塑性樹脂,例如可列舉:塑化聚乙烯醇縮醛、塑化聚氯乙烯、飽和聚酯、塑化飽和聚酯、聚胺基甲酸酯、塑化聚胺基甲酸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等。
關於接著層之厚度,只要為可維持作為接著層之功能之厚度即可,例如較佳為0.01~1.5 mm,更佳為0.05~1 mm。
接著層可藉由添加特定之紫外線吸收劑,而賦予波長選擇透過性。具體而言,可藉由添加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紫外線之作用較高之紫外線吸收劑,而賦予波長選擇透過性。
作為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紫外線之作用較高之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使用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草醯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無機系紫外線吸收劑等。作為無機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使用氧化鋅、氧化鈦、氧化鈰、氧化鋯、雲母、高嶺土、絹雲母等粒子。若選擇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則可吸收對眼睛有害之光,可使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光透過。其中,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草醯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由於可高效率地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紫外線,故而較佳。
圖5係草醯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及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與被廣泛用作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之透射光譜。圖5所示之透射光譜係以下述條件所測得。 槽長度:10 mm 溶劑:環己酮 濃度:10 mg/1L 如圖5所示,可確認:草醯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及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與被廣泛用作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相比,更短波長側之透過率變低,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紫外線之作用較高。
圖6係添加有0.2質量%之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或5質量%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之PVB層(厚度0.76 mm)之透射光譜。如圖6所示,可確認:添加有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之PVB層與添加有被廣泛用作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之PVB層相比,波長360 nm以上之紫外光之透過率變高,發揮了特定波長選擇透過性。
對接著層之紫外線吸收劑之添加量亦取決於接著層之厚度,較理想為0.1~10質量%。於添加量為0.1~10質量%之情形時,可使有用光透過且吸收有害光。若為0.1質量%以下,則無法充分地吸收有害光,若多於10質量%之情形時,則有自接著層滲出而變得接著不良之虞。該等可使用1種,又,亦可將2種以上併用。
於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0之情形時,上述紫外線吸收劑可僅添加於第1接著層33及第2接著層34中之任一者,亦可添加於兩者。於向第1接著層及第2接著層兩者中添加上述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可謀求第1接著層33與第2接著層34之構成材料之共通化,可降低管理成本或製造成本。
又,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亦可藉由將上述以外之構成要素設為波長選擇透過性,而達成層合玻璃之波長選擇透過性。於圖3所示之層合玻璃30之情形時,亦可藉由將光方向轉換片材35設為波長選擇透過性,而達成層合玻璃30之波長選擇透過性。
於向接著層中調配ITO微粒子作為紅外線遮蔽粉末之情形時,可使用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所示之特定組成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而形成層合玻璃,亦可使用單板玻璃之第2態樣中所示之玻璃板及波長選擇透過性膜之組合而形成層合玻璃,亦可向接著層中添加紅外線遮蔽粉末及紫外線吸收劑。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3形態為複層玻璃。本發明中之複層玻璃具有隔開間隔而配置之複數片玻璃板。 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第3形態之複層玻璃(以下,於本說明書中記載為本發明之複層玻璃)為滿足下述條件之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
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40%以上。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尤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最佳為0.8%以下。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0%。
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
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
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尤佳為80%以上。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亦可為100%。
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日照熱獲取率較佳為0.70以下,更佳為0.60以下,尤佳為0.50以下。
圖4係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一構成例之剖視圖。 於圖4所示之複層玻璃40中,2片玻璃板41、42以隔著間隔片43而對向之方式配置。圖4所示之複層玻璃40具有2片玻璃板41、42、及由間隔片43所劃定之氣體層44。
以下,對複層玻璃之構成具體地進行說明。 <玻璃板> 作為構成複層玻璃之玻璃板41、42,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公知之各種玻璃板。具體而言,例如可列舉:浮板玻璃、拋光板玻璃、壓花玻璃、網板玻璃、線板玻璃、熱線吸收板玻璃、使用其等之層合玻璃、強化玻璃(風冷強化玻璃、化學強化玻璃)等。
又,關於玻璃板41、42之材質,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鈉鈣玻璃、無鹼玻璃等各種玻璃。
關於玻璃板41、42之厚度,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對複層玻璃所要求之強度、尺寸、隔熱性能等進行選擇,較佳為設為1 mm~10 mm。
如上所述般複層玻璃包括複數片玻璃板,各玻璃板之厚度可相同,亦可將厚度不同之玻璃板組合而使用。
<氣體層> 氣體層44係設置於玻璃板間之層(空間),亦可不特意另外利用氣體進行置換而設為空氣層。又,可設為利用各種氣體進行置換後之層、例如利用Ar、Kr等隔熱性氣體進行置換而成之隔熱性氣體層,或者,亦可設為經減壓之減壓層。
於利用隔熱性氣體進行置換而成之隔熱性氣體層、或經減壓之減壓層之情形時,可抑制玻璃板間之傳熱,可提高複層玻璃之隔熱性能,故而更佳。
氣體層44之厚度(寬度)並無特別限定,可根據所要求之複層玻璃整體之厚度、隔熱性能等進行選擇。具體而言,例如較佳為2 mm~20 mm,更佳為3 mm~16 mm。
再者,所謂此處言及之氣體層44之厚度,於在玻璃板41、42之內側主面設置有Low-E膜或波長選擇透過性膜等之情形時,意指距該膜之表面之距離。 <間隔片> 關於間隔片43,並無特別限定,只要為可將玻璃板間保持特定之間隔並密封者即可。具體而言,例如可包含樹脂或玻璃、金屬。又,為了降低氣體層44內之濕度以不於氣體層44側之玻璃板41、42之主面中冷凝,亦可將乾燥劑配置於間隔片內。
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第1態樣係構成複層玻璃之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於構成複層玻璃之任一玻璃板之任一主面設置有Low-E膜。關於Low-E膜,與關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所記載之Low-E膜相同。
於複層玻璃之第1態樣中,Low-E膜較佳為設置於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以外之玻璃板之主面。
關於設置Low-E膜之主面,並無特別限定,由於Low-E膜通常耐擦傷性能較弱而容易受損,並且耐濕性能較低,膜可能因大氣中之水分而腐蝕,故而,為了減少與外部氣體或會引起損傷之塵埃等接觸之機會,較佳為設置於構成複層玻璃之玻璃板對向之面、即被密封之區域內(氣體層44內)。例如,於圖4之複層玻璃40之情形時,較佳為設置於玻璃板41之面向氣體層44之側之主面、或玻璃板42之面向氣體層44之側之主面。關於該方面,下述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亦相同。
於複層玻璃之第1態樣中,既可複數片玻璃板中之任一片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亦可2片以上之玻璃板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
於複層玻璃之第1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4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100%。
於複層玻璃之第1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尤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最佳為0.8%以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0%。
於複層玻璃之第1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尤佳為8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100%。
於複層玻璃之第1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以板厚6 mm換算計亦可為100%。
於複層玻璃之第1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之使用A光源所測得之主波長Dw以板厚6 mm換算計較佳為380~700 nm。
作為複層玻璃之第1態樣中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可使用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中所示之玻璃板。
本發明之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係複數片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包括玻璃板、及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主面之膜,且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於構成複層玻璃之任一玻璃板之任一主面設置有Low-E膜。關於Low-E膜,與關於本發明之單板玻璃之第1態樣所記載之Low-E膜相同。
於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Low-E膜較佳為設置於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以外之玻璃板之主面。
於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既可複數片玻璃板中之任一片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亦可2片以上之玻璃板為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
於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較佳為5%以上,更佳為10%以上,進而較佳為20%以上,進而更佳為30%以上,尤佳為4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亦可為100%。
於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較佳為45%以下,更佳為30%以下,進而較佳為15%以下,尤佳為5%以下,進而較佳為1%以下,最佳為0.8%以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亦可為0%。
於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較佳為3%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3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尤佳為8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亦可為100%。
於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較佳為1%以上,更佳為10%以上,更佳為20%以上,更佳為40%以上,更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尤佳為9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亦可為100%。
於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60%以上,更佳為80%以上。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100%。
於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更佳為10%以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0%。
於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較佳為10%以下,更佳為5%以下,尤佳為1%以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亦可為0%。
作為複層玻璃之第2態樣中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可使用單板玻璃之第2態樣中所示之玻璃板及波長選擇透過性膜之組合。 [實施例]
以下,利用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明進行說明。
(實施例1-1~1-29) 於實施例1-1~1-29中,按照以下所示之順序製作用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1態樣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
以成為下述表1~表6所示之玻璃組成之方式適當地選擇氧化物等通常使用之玻璃原料,將混合物加入鉑坩鍋中,投入至1600℃之電阻加熱式電爐中,熔融3小時並進行脫泡、均質化後,流入至模材中,以高於玻璃轉移點約30℃之溫度保持1小時以上後,以每分鐘0.3~1℃之冷卻速度緩慢冷卻至室溫,製作實施例1-1~1-29之板狀之玻璃樣品(板厚6 mm)。
對於所獲得之玻璃樣品,使用下式(1)根據利用分光光度計所測得之玻璃樣品之光譜曲線算出Fe-Redox。 Fe-Redox(%)=-loge (T1000 nm /91.4)/(Fe2 O3 量×t×20.79)×100・・・(1)。 其中, T1000 nm 為利用分光光度計(Perkin Elmer公司製造,Lambda950)所測得之波長1000 nm之透過率(%), t為玻璃樣品之厚度(cm), Fe2 O3 量為藉由螢光X射線測定所求出之Fe2 O3 換算之總鐵含量(%=質量百分率)。 又,關於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波長360~400 nm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波長400~760 nm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主波長Dw,使用分光光度計(Perkin Elmer公司製造,Lambda950)進行測定。將結果示於表1~表6。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實施例1-1~1-29之玻璃之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均為3%以上,且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均為60%以下。認為於使用實施例1-1~1-29之玻璃作為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1態樣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的情形時,單板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
(實施例1A) 將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具有熱線反射膜之玻璃「商品名:Suncut Σ Clear」之素板變更為上述實施例1-22之組成之玻璃而製作實施例1A之玻璃物品。玻璃之厚度係設為6 mm。實施例1A之玻璃物品具有熱線遮蔽膜,具有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波長選擇透過性。
(比較例1B) 將包含上述實施例1-22之組成之厚度6 mm之玻璃板設為比較例1B之玻璃物品。比較例1B之玻璃物品不具有熱線遮蔽膜,具有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波長選擇透過性。
(比較例1C) 將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具有熱線反射膜之玻璃「商品名:Suncut Σ Clear」設為比較例1C。玻璃為厚度6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比較例1C之玻璃物品具有熱線遮蔽膜,不具有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波長選擇透過性。
(比較例1D) 將厚度6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設為比較例1D。比較例1D不具有隔熱性、及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波長選擇透過性。
對於上述實施例1A、比較例1B、比較例1C、比較例1D之玻璃物品,適用JIS R3106-1998而測定分光透過率。將波長300~400 nm下之透射光譜示於圖7。 將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波長360~400 nm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波長400~760 nm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T380 nm 、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T350 nm 、日照透過率(%)及日照熱獲取率(η值)示於表7。
[表7]
可知實施例1A之玻璃一面抑制對眼睛有害之短波長之光之透過率(T350 nm ),一面使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光(T380 nm )透過,此外,抑制日照之透過與日照熱之獲取而具有隔熱效果。另一方面,比較例1B之玻璃雖然可一面抑制對眼睛有害之短波長之光之透過率(T350 nm ),一面使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光(T380 nm )透過,但日照透過率及日照熱獲取率較高而缺乏隔熱性。比較例1C之玻璃雖然具有一定隔熱效果,但對眼睛有害之短波長之光之透過率(T350 nm )較高。又,比較例1D之玻璃缺乏隔熱性,且對眼睛有害之短波長之光之透過率(T350 nm )較高。
(實施例2-1~2-5) 於實施例2-1~2-5中,按照以下所示之順序製作用於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2態樣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 [實施例2-1] 利用濺鍍法於厚度2 mm之鹼鋁矽酸鹽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Dragontrail)上形成包含第1層~第4層之合計包含4層之積層膜。該積層膜包含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
積層膜係自靠近玻璃板之側起設為以下之層構成: 第1層:Nb2 O5 層、厚度29.0 nm、 第2層:SiO2 層、厚度22.3 nm、 第3層:Nb2 O5 層、厚度102.1 nm、 第4層:SiO2 層、厚度96.1 nm。
第1及第3層係使用NbOX 靶(x<2)作為靶,利用Ar+O2 氛圍(氧氣8 vol%)下之濺鍍法進行成膜。濺鍍壓力係設為0.37 Pa。
第2及第4層係使用Si靶作為靶,利用Ar+O2 氛圍(氧氣60 vol%)下之濺鍍法進行成膜。濺鍍壓力係設為0.17 Pa。
繼而,亦於背面形成同樣之Nb2 O5 、SiO2 膜而獲得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對於所獲得之玻璃物品,適用JIS R3106-1998而測定分光透過率。將波長300~400 nm下之透射光譜示於圖8。
又,將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 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波長360~400 nm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波長400~760 nm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T380 nm 、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T350 nm 、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T315 nm 一併示於表8。又,將玻璃板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示於表8。
[實施例2-2] 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利用濺鍍法於厚度2 mm之鹼鋁矽酸鹽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Dragontrail)上形成包含第1層~第8層之合計包含8層之積層膜。該積層膜包含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
積層膜係自靠近玻璃板之側起設為以下之層構成: 第1層:Nb2 O5 層、厚度0.6 nm、 第2層:SiO2 層、厚度87.2 nm、 第3層:Nb2 O5 層、厚度13.8 nm、 第4層:SiO2 層、厚度45.6 nm、 第5層:Nb2 O5 層、厚度34.1 nm、 第6層:SiO2 層、厚度23.4 nm、 第7層:Nb2 O5 層、厚度31.0 nm、 第8層:SiO2 層、厚度98.1 nm。
繼而,亦於背面形成Nb2 O5 、SiO2 膜而獲得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背面之積層膜係自靠近玻璃板之側起設為以下之層構成: 第1層:Nb2 O5 層、厚度6.6 nm、 第2層:SiO2 層、厚度79.0 nm、 第3層:Nb2 O5 層、厚度20.0 nm、 第4層:SiO2 層、厚度38.6 nm、 第5層:Nb2 O5 層、厚度39.1 nm、 第6層:SiO2 層、厚度20.4 nm、 第7層:Nb2 O5 層、厚度35.0 nm、 第8層:SiO2 層、厚度101.0 nm。
將於兩面形成有積層膜之玻璃物品之波長300 nm~400 nm下之透射光譜示於圖9。又,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將透過率示於表8。
[實施例2-3] 將醇溶劑(Japan Alcohol Trading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Solmix AP-1)50 g、四甲氧基矽烷12 g、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3.8 g、2-[4-[(2-羥基-3-(2'-乙基)己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10 g、乙酸11 g、離子交換水11 g混合而獲得塗佈液。
該塗佈液包含2-[4-[(2-羥基-3-(2'-乙基)己基)氧基]-2-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作為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包含四甲氧基矽烷及3-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作為基質成分。
利用敷料器將上述塗佈液塗佈於厚度2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上,於150℃下乾燥30分鐘而獲得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將其透射光譜示於圖10中之a。又,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將透過率示於表8。再者,圖10中之虛線b為未形成上述膜之厚度2 mm之鈉鈣玻璃板(參考例)之透射光譜。
[實施例2-4] 使用厚度0.5 mm之鹼鋁矽酸鹽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Dragontrail),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3相同之方式獲得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將其透射光譜示於圖11中之a。又,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將透過率示於表8。再者,圖11中之虛線b為未形成上述膜之厚度0.5 mm之鹼鋁矽酸鹽玻璃板(參考例)之透射光譜。
[實施例2-5] 將乙酸丁酯(純正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54.6 g、作為基質成分之矽-丙烯酸系樹脂溶液(DIC股份有限公司製造:BZ-1160)45.4 g、[(4-甲氧基苯基)-亞甲基]-丙二酸二甲酯(Clariant Japan製造,商品名:PR25)0.02 g混合而獲得塗佈液。
該塗佈液包含[(4-甲氧基苯基)-亞甲基]-丙二酸二甲酯作為特定短波長光吸收成分,包含矽-丙烯酸系樹脂作為基質成分。
利用敷料器將上述塗佈液塗佈於厚度2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上,於100℃下乾燥30分鐘而獲得具有厚度6 μm之膜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
將其透射光譜示於圖12中之a。又,以與實施例2-1相同之方式將透過率示於表8。再者,圖12中之虛線b為未形成上述膜之厚度2 mm之鈉鈣玻璃板(參考例)之透射光譜。
[表8]
如表8及圖8~12所示,實施例2-1~實施例2-5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且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認為於使用實施例2-1~2-5之玻璃物品作為本發明之層合玻璃之第2態樣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的情形時,層合玻璃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
(例3-1~3-4) 於例3-1~3-4中,按照以下所示之順序製作具有光方向轉換片材之本發明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例3-1、例3-4為實施例,例3-2、例3-3為比較例。 [例3-1(實施例)] 使用實施例2-5中所製作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作為第1玻璃板,使用壓花玻璃作為第2玻璃板,自室外向室內側依序積層第1玻璃板、作為第1接著層之聚乙烯醇縮丁醛(以下稱作PVB,厚度0.76 mm)、光方向轉換片材、作為第2接著層之PVB(厚度0.76 mm)、第2玻璃板而設為圖3之構成,使積層體暫時壓接後,使用高壓釜進行真空加熱壓接,獲得例3-1之層合玻璃。再者,作為光方向轉換片材,使用可見光透過率為92.6%,且於使光相對於片材垂直地入射時,除直進而被檢測出之光(檢測角度0度)以外,於檢測角度20度附近檢測出光之膜。
[例3-2、3-3(比較例)] 於例3-1中,使用厚度2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作為第1玻璃板,使用含有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之PVB(厚度0.76 mm)作為第1接著層及第2接著層,除此以外,以與例3-1相同之方法進行壓接而獲得例3-2之層合玻璃。
於例3-1中,不使用光方向轉換片材與第2接著層,除此以外,以與例3-1相同之方法進行壓接而獲得例3-3之層合玻璃。
[例3-4(實施例)] 於例3-1中,使用厚度2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作為第1玻璃板,使用作為波長選擇透過性接著層之含有0.2質量%之羥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之PVB(厚度0.76 mm)作為第1接著層,除此以外,以與例3-1相同之方法進行壓接而獲得例3-4之層合玻璃。
將例3-1、3-2、3-3、3-4之透射光譜示於圖13。又,將各波長區域下之光之透過率示於表9。再者,圖13之曲線a表示例3-1之透射光譜,曲線b表示例3-2之透射光譜,曲線c表示例3-3之透射光譜,曲線d表示例3-4之透射光譜。
[表9]
(配光分佈特性評價) 對於例3-1、3-2、3-3、3-4,相對於層合玻璃之垂直方向以0°之角度入射入射光,對於透過層合玻璃之透過光,以相對於基板垂直方向為0~ -90°之角度改變檢測位置而測量各角度之透過率之值。關於上述透過率,作為可見光之代表而測定波長555 nm之光之值,作為上述特定波長光之代表而測定波長380 nm之光之值。 將改變角度而測定透過率之結果作為配光分佈特性而示於圖14(例3-1)、圖15(例3-2)、圖16(例3-3)及圖17(例3-4)。於圖14~17中,虛線表示波長555 nm之光之透過率,實線表示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
可知例3-1、3-4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中,波長555 nm之光、波長380 nm之光均擴散,相對於此,例3-2之層合玻璃中,波長555 nm之光擴散,但波長380 nm之光未擴散。可知例3-3之層合玻璃中,波長555 nm之光、波長380 nm之光均相對於入射方向而直線性地透過,但光未向其他方向擴散。
(例4-1:實施例) 於例4-1中,按照以下所示之順序製作本發明之複層玻璃。利用濺鍍法於厚度3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上形成合計包含7層之下述積層膜。該積層膜包含特定短波長光反射成分。
積層膜係自靠近玻璃板之側起設為以下之層構成。於下述第1AZO層、第2AZO層及第3AZO層中,氧化鋁與氧化鋅之質量比為5:95。 第1介電層(第1AZO層):45 nm 第1含Ag層(第1Ag層):14 nm 第1障壁層(第1氧化鈦層):3 nm 第2介電層(第2AZO層):75 nm 第2含Ag層(第1Ag層):12 nm 第2障壁層(第2氧化鈦層):3 nm 第3介電層(第3AZO層):24 nm
使用上述具有積層膜之玻璃板而獲得複層玻璃。使用厚度3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作為複層玻璃之另一玻璃,將兩玻璃之間隔隔開12 mm,玻璃間之空間係設為空氣層。
(例4-2:比較例) 例4-2為具有熱線遮蔽膜且不具有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波長選擇透過性之比較例之複層玻璃。此處,使用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作為具有Low-E膜之複層玻璃之Sun Balance Pure Clear(商品名)。
例4-2之複層玻璃係使用2片厚度3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將兩玻璃之間隔隔開12 mm,玻璃間之空間係設為空氣層。
(例4-3:比較例) 例4-3係不具有隔熱性、及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波長選擇透過性之比較例。此處,使用2片厚度3 mm之鈉鈣玻璃板(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商品名:透明浮板玻璃),將兩玻璃之間隔隔開12 mm,玻璃間之空間係設為空氣層,藉此製成複層玻璃。
將例4-1、例4-2及例4-3之透射光譜示於圖18。又,將各波長區域下之光之透過率示於表10。
[表10]
可知例4-1(實施例)之複層玻璃一面抑制對眼睛有害之短波長之光之透過率(T350 nm ),一面使有助於抑制變近視之光(T380 nm )透過,此外,抑制日照之透過與日照熱之獲取而具有隔熱效果。另一方面,例4-2(比較例)之複層玻璃雖然具有一定隔熱效果,但對眼睛有害之短波長之光之透過率(T350 nm )較高。又,例4-3(比較例)之複層玻璃缺乏隔熱性,且對眼睛有害之短波長之光之透過率(T350 nm )較高。
參照特定之實施態樣詳細地對本發明進行了說明,但業者知悉可於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與範圍之情況下加以各種變更或修正。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7年5月30日提出申請之日本專利出願2017-106374者,其內容以參照之形式被併入本文中。
10‧‧‧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單板玻璃)
11‧‧‧玻璃板
12‧‧‧Low-E膜
20‧‧‧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單板玻璃)
21‧‧‧玻璃板
22‧‧‧Low-E膜
23‧‧‧波長選擇透過膜
30‧‧‧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層合玻璃)
31、32‧‧‧玻璃板
33、34‧‧‧接著層
35‧‧‧光方向轉換片材
40‧‧‧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複層玻璃)
41、42‧‧‧玻璃板
43‧‧‧間隔片
44‧‧‧氣體層
圖1係第1形態之第1態樣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一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2係第1形態之第2態樣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一構成例的剖視圖。 圖3係第2形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一構成例之剖視圖。 圖4係第3形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一構成例之剖視圖。 圖5係草醯苯胺系紫外線吸收劑及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與被廣泛用作紫外線吸收劑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之透射光譜。 圖6係添加有0.2質量%之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或5質量%之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之PVB層(厚度0.76 mm)之透射光譜。 圖7係表示實施例1A、比較例1B、比較例1C、比較例1D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之透射光譜例之圖。 圖8係表示實施例2-1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透射光譜之圖。 圖9係表示實施例2-2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之透射光譜之圖。 圖10係表示實施例2-3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及玻璃板之透射光譜之圖。 圖11係表示實施例2-4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及玻璃板之透射光譜之圖。 圖12係表示實施例2-5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及玻璃板之透射光譜例之圖。 圖13係表示例3-1、3-2、3-3、3-4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透射光譜例之圖。 圖14係表示例3-1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配光分佈特性之圖。 圖15係表示例3-2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配光分佈特性之圖。 圖16係表示例3-3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配光分佈特性之圖。 圖17係表示例3-4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配光分佈特性之圖。 圖18係表示例4-1、4-2、4-3之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透射光譜例之圖。

Claims (42)

  1. 一種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係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1%以上,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 [數1][數2](上述式中,Ak 為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T(光透過率)之波長k(nm)下之加權係數,Tk 為波長k(nm)下之透過率)。
  2. 如請求項1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360~400 nm之光透過率T360-400 nm 為3%以上, [數3](上述式中之Ak 及Tk 與上述相同)。
  3. 如請求項1或2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下述式所表示之波長400~760 nm之光透過率T400-760 nm 為1%以上, [數4](上述式中,A'k 為由ISO-9050:2003所規定之用以算出光透過率(D65光源)Tv_D65之波長k(nm)下之加權係數,Tk 與上述相同)。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上,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下,且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為單板玻璃,上述單板玻璃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單板玻璃。
  6. 如請求項5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單板玻璃包括玻璃板、及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任一主面之Low-E膜, 上述玻璃板中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0.001~10質量%,Fe-Redox之值為5~80%。
  7. 如請求項5或6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玻璃板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Ce、Sn及Ti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8. 如請求項5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為一對玻璃板經由接著層接合而成之層合玻璃,上述層合玻璃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
  9. 如請求項8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光透過率T360-400 nm 為3%以上。
  10. 如請求項8或9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光透過率T400-760 nm 為1%以上。
  1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任一玻璃板之任一主面設置有Low-E膜。
  12.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之上述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上述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且上述接著層具有熱線吸收能力。
  13. 如請求項12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接著層含有熱線吸收材料。
  14. 如請求項8至13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且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
  15. 如請求項14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於在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任一玻璃板之主面形成有Low-E膜之情形時,上述Low-E膜設置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以外之玻璃板的主面。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中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0.001~10質量%,Fe-Redox之值為5~80%。
  17.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1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Ce、Sn及Ti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18.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包括玻璃板、及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主面之膜,且上述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上述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
  19. 如請求項18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於在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任一玻璃板之主面形成有Low-E膜之情形時,上述Low-E膜設置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以外之玻璃板之主面。
  20. 如請求項18或19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2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80%以上,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下,且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21. 如請求項8至10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之上述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且上述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
  22. 如請求項21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80%以上,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下,且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23. 如請求項22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之波長36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50%以上。
  24. 如請求項22或23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接著層含有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25. 如請求項8至24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層合玻璃之上述一對玻璃板間具備使自一面向另一面透過之光之至少一部分轉換方向而透過之光方向轉換片材,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一玻璃板與上述光方向轉換片材藉由第1接著層而接合,上述一對玻璃板中之另一玻璃板與上述光方向轉換片材藉由第2接著層而接合。
  26. 如請求項5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為具有隔開間隔而配置之複數片玻璃板之複層玻璃,上述複層玻璃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由JIS-R3106(1998年)所規定之日照透過率為65%以下,且日照熱獲取率為0.7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
  27. 如請求項26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上述光透過率T360-400 nm 為3%以上。
  28. 如請求項26或27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上述光透過率T400-760 nm 為1%以上。
  29.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上述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上述波長超過315 nm且為400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3%以上,且上述波長315 nm以下之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以板厚6 mm換算計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上述玻璃板中之任一玻璃板之任一主面設置有Low-E膜。
  30. 如請求項29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Low-E膜設置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上述玻璃板中之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以外之玻璃板的主面。
  31. 如請求項29或30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中Fe2 O3 所表示之總鐵含量為0.001~10質量%,Fe-Redox之值為5~80%。
  32. 如請求項29至31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3以氧化物換算之合計量計含有0.1質量ppm以上且5質量%以下之選自由Ce、Sn及Ti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1種元素。
  33. 如請求項26至28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玻璃板中之至少一者為包括玻璃板、及設置於該玻璃板之主面之膜,上述光透過率T超過 315 nm 且為 400 nm 以下 為3%以上,且上述光透過率T315 nm 以下 為60%以下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任一玻璃板之任一主面設置有Low-E膜。
  34. 如請求項33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Low-E膜設置於構成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複層玻璃之任一玻璃板中之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以外之玻璃板之主面。
  35. 如請求項33或34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波長38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80%以上,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30%以下,且波長315 nm之光之透過率為10%以下。
  36. 如請求項33至35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上述玻璃板之波長360 nm之光之透過率為50%以上。
  37. 如請求項33至36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上述膜含有吸收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38. 如請求項33至36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4之上述膜含有反射波長未達360 nm之光之成分。
  39. 如請求項33至38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Low-E膜係自玻璃板側起依序積層第1介電層、第1含Ag層、第1障壁層、第2介電層、第2含Ag層、第2障壁層、第3介電層而成者。
  40. 如請求項39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第1介電層及上述第2介電層之至少一者含有氧化鋅。
  41. 如請求項40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其中上述第1介電層及上述第2介電層之至少一者含有包含Al之氧化鋅。
  42. 一種建築物,其係於形成於牆壁之開口部設置有如請求項1至41中任一項之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作為窗構件。
TW107118401A 2017-05-30 2018-05-30 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 TW20190057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6374 2017-05-30
JP2017106374A JP2020121889A (ja) 2017-05-30 2017-05-30 波長選択透過性ガラス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0577A true TW201900577A (zh) 2019-01-01

Family

ID=6445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8401A TW201900577A (zh) 2017-05-30 2018-05-30 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121889A (zh)
TW (1) TW201900577A (zh)
WO (1) WO201822135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4638A1 (ja) * 2021-10-27 2023-05-04 Agc株式会社 ボロシリケートガラス
JP2023150544A (ja) * 2022-03-31 2023-10-16 Hoya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65232A (ja) * 2005-08-31 2007-03-15 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 Technology 紫外線熱線反射多層膜
US10088610B2 (en) * 2009-12-17 2018-10-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redirecting constructions
JP2014094448A (ja) * 2011-02-21 2014-05-22 Asahi Glass Co Ltd 積層体
EP2848594A4 (en) * 2012-05-11 2016-01-27 Asahi Glass Co Ltd FRONT GLASS PLATE FOR LAMINATED BODY, AND LAMINATED BODY
EP3141531B1 (en) * 2014-05-09 2019-09-04 AGC Inc. Heat ray-absorbing glass plat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KR102436963B1 (ko) * 2014-06-03 2022-08-25 가부시키가이샤 쓰보타 라보 근시 예방 물품
JP2016074862A (ja) * 2014-10-09 2016-05-12 イズミ物産株式会社 ガラス用水性塗料
JP2016141596A (ja) * 2015-02-02 2016-08-08 旭硝子株式会社 合わせガラス、および複層ガラ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21889A (ja) 2020-08-13
WO2018221359A1 (ja) 2018-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61339B1 (en) Coating composition with solar properties
US10025010B2 (en) Solar control glazing with low solar factor
RU2342335C2 (ru) Подложка с теплорегулирующим покрытием для изоляционного стеклянного блока
RU2656284C2 (ru) Подложка, снабженная стеклопакетом с тепловыми свойствами
JP5830011B2 (ja) 高い太陽熱利得係数を有する太陽光制御コーティング
EP2939988B1 (en) Reduced pressure double glazed glass panel
US20120317903A1 (en) Solar control double glass
JP2020126267A (ja) 強化された太陽光制御性能を備えた太陽光制御コーティング
JP2018507441A (ja) 強化された太陽光制御性能を備えた太陽光制御コーティング
EP2514724A2 (en) Thermochromic substrate and pair-glass with thermochromic thin film
US11054559B2 (en) Reflective transparent screen having metal alloy thin film and concavo-convex structure
JP2008037667A (ja) 窓用合わせガラス
JP6821084B2 (ja) 放射冷却装置
KR20190032570A (ko) 지르코늄이 강화된 규소-지르코늄 질화물을 포함하는 층을 적어도 하나 포함하는, 열적 특성을 갖는 스택을 구비한 기판, 그 용도 및 그 제조
JP2023022003A (ja) 四重金属層を有する太陽光制御コーティング
WO2018135504A1 (ja) 波長選択透過性合わせガラス
TW201900577A (zh) 波長選擇透過性玻璃物品
US20180273424A1 (en) Wavelength-selective transparent glass product
JP5463686B2 (ja) 窓用ガラス積層体
KR20170105904A (ko) 저방사 유리
CN107771167B (zh) 用于太阳能控制的层压嵌装玻璃
JP2020046446A (ja) 波長選択透過性合わせガラス
JP2007197237A (ja) 低放射複層ガラス
KR20190067031A (ko) 무광 회색 코팅, 무광 회색 코팅 유리 및 복층 유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