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41660A - 接合單元及包含接合單元之分子構建體 - Google Patents

接合單元及包含接合單元之分子構建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41660A
TW201841660A TW107109005A TW107109005A TW201841660A TW 201841660 A TW201841660 A TW 201841660A TW 107109005 A TW107109005 A TW 107109005A TW 107109005 A TW107109005 A TW 107109005A TW 201841660 A TW201841660 A TW 2018416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reaction
polypeptide
central core
terminu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9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8987B (zh
Inventor
張子文
朱鑫懋
Original Assignee
免疫功坊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免疫功坊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免疫功坊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41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41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8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89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89Conjugates wherein the antibody being the modifying agent and wherein the linker, binder or spacer confers particular properties to the conjugates, e.g. peptidic enzyme-labile linkers or acid-labile linkers, providing for an acid-labile immuno conjugate wherein the drug may be released from its antibody conjugated part in an acidic, e.g. tumoural or environ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6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 A61K47/5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 A61K47/6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e.g. an oligomeric, polymeric or dendrimeric molecule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the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being a polyoxyalkylene oligomer, polymer or dendrimer, e.g. PEG, PPG, PEO or polyglycer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rotein, peptide or polyamino acid
    • A61K47/64Drug-peptide, drug-protein or drug-polyamino acid conjugates, i.e.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eptide, protein or polyamino acid which is covalently bonded or complexed to a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2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 protein, peptide or polyamino acid
    • A61K47/65Peptidic linkers, binders or spacers, e.g. peptidic enzyme-labile link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01Drug-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conjugates defined by the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 A61K47/6803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 A61K47/6811Drugs conjugated to an antibody or immunoglobulin, e.g. cisplatin-antibody conjugates the drug being a protein or peptide, e.g. transferrin or bleomycin
    • A61K47/6817Tox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4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receptor, a cell surface antigen or a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61K47/685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the tumour determinant being from liver or pancreas cancer cel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6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 A61K47/683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 A61K47/68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 A61K47/6867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an immunoglobulin or a fragment thereof, e.g. an Fc-fragm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antibody or an immunoglobulin bearing at least one antigen-binding site the antibody targeting a determinant of a tumour cell the tumour determinant being from a cell of a blood canc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3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rom tumour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3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from tumour cells
    • C07K16/303Liver or Panc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09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the T-cell receptor (TcR)-CD3 compl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6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62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comprising only variable region components
    • C07K2317/622Single chain antibody (scFv)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Other Resins Obtained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內容提出多種接合單元與分子構建體,其分別具有與其連接的標的元件與效應元件。亦揭示使用此種接合單元與分子構建體來治療各種疾病之用途。

Description

接合單元及包含接合單元之分子構建體
本揭示內容是關於藥學領域;更明確地說,是關於多功能的分子構建體,譬如具有效應、標的以及改善要動學特性等多種功能性質的分子構建體。
兼具標的與治療效果的藥物之開發已成為相關領域的主流研發方向。舉例來說,國際專利申請公開案WO 2016/112870 (A1)所述的多臂接合單元以及相關申請案提出了重要的化學實體,其能夠用以建構具有二或更多功能性部位之分子。然而,WO 2016/112870公開案使用具有特殊官能基(如四嗪基、環辛烯基與環辛炔基)的胺基酸來進行鏈接化學反應(click chemistry reaction);然而,無法在固態胜肽合成反應中加入此類胺基酸。更有甚者,根據WO 2016/112870公開案,需使用一端帶有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另一端帶有四嗪基、環辛烯基或環辛炔基的異雙官能基(heterobifunctional)連接物,以透過半胱胺酸殘基(cysteine,C)的硫醇基和上述異雙官能基連接物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之間的反應,而加入帶有四嗪基、環辛烯基或環辛炔基的耦合臂(coupling arm)。已知硫醇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反應的產物較不穩定,可能會發生逆向反應(reverse reaction)或和鄰近帶有硫醇基的分子發生交換反應,進而可能影響耦接之接合單元的儲存穩定性。此外,如WO 2016/112870公開案所述,當多肽中心核帶有半胱胺酸殘基時,若連接臂帶有可和多肽核上之硫醇反應的功能基,就無法進行此種連接臂(linking arm)的連續固態合成(多肽分支)。再者,多肽中心核N-端的α-胺基需要額外的阻斷步驟,此一步驟會降低多肽中心核或接合單元的產率與純度。
有鑑於此,相關領域需要一種新穎的多臂接合單元,其能夠處理至少一種以上問題。舉例來說,此種新穎的多臂接合單元可透過連續固態合成來生產、具有較理想的穩定性、且/或其對於功能性元件(如,標的元件、效應元件及/或用以改善藥動學特性之元件)的複合效率較佳。
發明內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內容的簡化摘要,以使閱讀者對本揭示內容具備基本的理解。此發明內容並非本揭示內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並非在指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重要/關鍵元件或界定本發明的範圍。
< I > 多臂接合單元
本揭示內容的第一態樣是關於一種新穎的多肽核多臂接合單元,其具有複數個連接臂,用以和功能多個功能性元件複合。
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複數個連接胺基酸殘基、一或多間隔物以及一或二複合部分。每一連接胺基酸殘基可以是一個具有側鏈胺基(如,離胺酸(lysine,K)殘基)或側鏈羧基(如,天冬胺酸(aspartic acid,D)或麩胺酸(glutamic acid,E)殘基)的天然(natural)或非天然(non-natural)胺基酸殘基。在多種實施方式中,任兩個所述連接胺基酸殘基彼此相鄰或由一間隔物所隔開。
每一間隔物彼此獨立地包含:(1)一或多個非離胺酸(非-K)胺基酸殘基(即,K殘基以外的胺基酸殘基),或(2)具有2至12個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重複單元的聚乙二醇化胺基酸(PEGylated amino acid)。根據某些例示性地實施方式,所述間隔物可至少包含一或多個甘胺酸(glycine,G)及/或絲胺酸(serine,S)殘基。在某些實施例中,間隔物是由1到20個胺基酸殘基所組成;較佳為2至五個胺基酸殘基。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間隔物其中之一連接到N-端起第一個連接胺基酸殘基的N-端,亦即形成一N-端間隔物。額外地或替代性地,所述間隔物其中之一連接到N-端起最後一個連接胺基酸殘基的C-端,亦即形成一C-端間隔物。
所述複合部分的一端具有羧基(即,-COOH基)或胺基(即,-NH2 基)其中一種,而另一端,具有一複合基。舉例來說,所述複合基可以是疊氮基(azide)、炔基(alkyne)、四嗪基(tetrazine)、環辛烯基(cyclooctene)或環辛炔(cyclooctyne)基。具體來說,當間隔物連接到第一個連接胺基酸殘基的N-端(即,作為N-端間隔物)時,複合部分有一羧基,故可藉由和所述N-端間隔物的α-胺基形成醯胺鍵而接合到N-端間隔物的N-端。或者是,當間隔物連接到至最後一個連接胺基酸殘基的C-端(即,作為C-端間隔物)時,複合部分有一胺基,故可藉由和C-端間隔物的羧基形成醯胺鍵而接合到C-端間隔物的C-端。透過上述方法接合的複合部分在其自由端(即,未和N-/C-端間隔物反應之該端)帶有一複合基。
連接臂可由多肽核的連接胺基酸殘基而延伸。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每一連接臂的一端有一反應基,且另一端有一功能基。所述反應基可以是一種琥珀醯亞胺酯(succinimidyl ester,SE;譬如羥基琥珀醯亞胺酯(hydroxysuccinimide-ester)或N-羥基琥珀醯亞胺(N-hydroxysuccinimidyl,NHS)酯)、四氟苯基(tetrafluorophenyl,TFP)酯、羧基或羥基(即,-OH基);且所述功能基係選自由以下組成的群組:胺基、羧基、羥基、三級丁基二甲矽基(tert-Butyldimethylsilyl,TBDMS)、NHS、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基(vinyl sulfone)、單碸基(mono-sulfone)、甲磺醯苯并噻唑基(methylsulfonyl benzothiazole)、碘基(iodo)、碘乙醯胺基(iodoacetamide)、疊氮基、炔基、環辛炔基、四嗪基與環辛烯基。
在結構上,每一連接臂藉由連接臂的反應基和連接胺基酸的胺基或羧基之間形成的醯胺鍵而與其連接。於某些實施方式中,當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複數個K殘基時,每一連接臂有一胺基-反應基(譬如琥珀醯亞胺酯、TFP酯或羧基)。在此類情形中,所述連接臂可透過和K殘基的胺基形成醯胺鍵以連接至K殘基。或者是,當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複數個D及/或E殘基時,每一連接臂有一羧基-反應基(如,羥基);且因此,所述連接臂可藉由和D及/或E殘基的羧基形成醯胺鍵以連接至D及/或E殘基。當連接到此處提出的中心核之後,每一連接臂的自由端(即,未連接至此處提出之中心核的一端)有一功能基。
在選擇複合基與功能基時,較理想的狀況是複合部分的複合基和連接臂的功能基彼此不會發生鏈接化學反應。舉例來說,當複合部分的複合基為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時,連接臂的功能基為四嗪基或環辛烯基;或者是,當複合部分的複合基為四嗪基或環辛烯基時,連接臂的功能基為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對於至少包含分別連接到N-端與C-端間隔物之兩個複合部分的接合單元,亦可運用相同的設計方法;亦即,連接臂的功能基和兩個複合部分的複合基彼此間不能發生鏈接化學反應。因此,在這類情形中,連接臂的功能基可以是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基、單碸基、碘基或碘乙醯胺基;一複合部分的複合基可以是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而另一複合部分的複合基則是四嗪基或環辛烯基。當可理解,當想要將兩個複合部分和同一種元件耦接時,兩個複合部分的複合基可以相同或可用於進行相同的鏈接化學反應。
根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驗例,每一連接臂是至少包含2-12個非-K胺基酸殘基的多肽,或具有2-2四個EG重複單元的聚乙二醇(PEG)鏈。在一具體實施例中,每一連接臂為一多肽,其至少包含5-10個獨立選自G、S、E與精胺酸(arginine,R)殘基之胺基酸殘基。在替代性的具體實施例中,每一連接臂為具有6-12個EG重複單元的PEG鏈。
依所欲的目的不同,可將不同的功能性元件(作為標的或效應元件)分別連接到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之連接臂的自由端與複合基的自由端。根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至少包含複數個連接臂以及一複合部分,其中複數個第一元件分別透過和該些連接臂形成醯胺鍵或酯鍵而與其連接,或分別和連接臂進行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反應、SN2反應、銅催化的疊氮化物-炔羥環加成(copper catalyz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CuAAC)反應、應力促進的疊氮化物-炔羥鏈接化學(strain-promoted azide-alkyne click chemistry,SPAAC)反應或逆電子需求狄爾斯-阿德(inverse electron demand Diels–Alder,iEDDA)反應而與其連接。或者是,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可包含複數個連接臂以及兩個複合部分;如此一來,可將多種/個元件分別連接到所述連接臂與兩個複合部分。具體來說,多個第一元件分別透過和該些連接臂形成醯胺鍵或酯鍵而與其連接,或分別和連接臂進行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反應或SN2反應而與其連接;一第二元件透過和一複合部分的複合基進行SPAAC反應或iEDDA反應而與其連接;以及一第三元件透過和另一複合部分的複合基進行CuAAC反應、SPAAC反應或iEDDA反應而與其連接。當可理解,所述第二與第三元件可以相同或不同。由於第一元件是透過連接臂而連接到多肽中心核的連接胺基酸殘基(如,K殘基),故可藉由改變連接胺基酸殘基來調整一接合單元攜帶的第一元件數目。如此一來,可視需求與必要而調整第一元件相對於第二元件(或相對於第二與第三元件)的數目比。
根據本揭示內容視需要而採用的實施方式,環辛烯基可為降莰烯(norbornene)或反式-環辛烯(trans-cyclooctene,TCO)、或其衍生物。環辛炔基的例示包括二苯并環辛炔(dibenzocyclooctyne,DIBO)、二氟化環辛炔(difluorinated cyclooctyne,DIFO)、二環壬炔(bicyclononyne,BCN)與二苯并雜氮環辛炔(dibenzoazacyclooctyne,DIBAC或DBCO),及其衍生物。四嗪基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1,2,3,4-四嗪(1,2,3,4-tetrazine)、1,2,3,5-四嗪(1,2,3,5-tetrazine)或1,2,4,5-四嗪基(1,2,4,5-tetrazine)、或其衍生物。
< II > 具有二或三個接合單元的分子構建體(聯合接合物)
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是關於一種分子構建體,其至少包含兩個接合單元,透過其上個別的複合基而彼此複合。每一接合單元可用以攜帶一或多種/個元件,故當二或更多種接合單元彼此複合時,所得到的分子構建體可包含具有不同功能(如標的、治療或藥動學特徵)的元件。在這種情形中,可藉由改變個別接合單元之多肽中心核的連接胺基酸殘基數目,來調整不同功能性元件的數目比。
根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所述分子構建體至少包含一第一與一第二接合單元。第一或第二接合單元的基本結構大致上與上文參照本揭示內容第一態樣所述者相似。具體來說,第一接合單元至少包含一第一中心核與分別連接至第一中心核的複數個連接臂(下文稱為第一連接臂),其中第一中心核至少包含連接至其N-端或C-端的一複合部分(下文稱為第一複合部分);第二接合單元至少包含一第二中心核與分別連接至第二中心核的複數個連接臂(下文稱為第二連接臂),其中第二中心核至少包含連接至其N-端或C-端的複合部分(下文稱為第二複合部分)。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透過發生於第一與第二複合部分之複合基之間的iEDDA、SPAAC或CuAAC反應而彼此耦接。
為了實現治療的目的,可將不同的功能性元件(作為標的或效應元件)分別透過和第一與第二連接臂形成醯胺鍵或酯鍵而與其連接,或分別和第一與第二連接臂進行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反應、SN2反應、CuAAC反應、SPAAC反應、或iEDDA反應而與其連接。
此種設計使得本領域人員能夠便捷地合成具有複雜結構的分子構建體。如此一來,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分別建構帶有不同功能性元件的分子構建體庫,之後再視需要及/或所欲的用途,由分子構建體庫中選擇並組合兩種分子構建體(或接合單元)進而得到所欲的分子構建體。再者,可透過調整中心核之連接胺基酸殘基數目來控制一接合單元的功能性元件數目。
< III > 接合單元或分子構建體於疾病治療之用途
可將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與分子構建體用於治療能夠治療多種疾病的藥物分子;所述疾病譬如液態腫瘤與固態腫瘤。因此,本揭示內容另一態樣所涵蓋之標的包括:包含此處所述之接合單元與分子構建體的藥學組合物、利用此處所述之接合單元、分子構建體或藥學組合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以及運用所述接合單元與分子構建體來製備用以治療疾病之藥物的用途。
於建構用以治療液態腫瘤之藥物分子時,第一元件可以是對第一細胞表面蛋白專一的抗體或其片段,譬如單鏈可變片段(scFv)、單一區域抗體(sdAb)或與其相似者;而第二元件可以是細胞毒性藥物或是對第二細胞表面蛋白專一的抗體或其片段。可作為用以治療液態腫瘤的標的元件的第一細胞表面抗原包括,但不限於:CD5、CD19、CD20、CD22、CD23、CD27、CD30、CD33、CD34、CD37、CD38、CD43、CD72a、CD78、CD79a、CD79b、CD86、CD134、CD137、CD138以及CD319。另一方面,適合作為效應元件的第二細胞表面抗原的非限制性實施例包括CD3以及CD16a。或者是,第一與第二細胞表面抗原為分別CD79a與CD79b。
可由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及/或分子構建體治療的液態腫瘤之實施例包括,但不限於: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以及骨髓瘤(myeloma)。
在建構用於治療固態腫瘤的藥物分子時,第一元件(即,標的元件)可選自肽類激素、第一生長因子及對腫瘤相關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專一的第一抗體或其片段;而第二元件(即,效應元件)可以是細胞毒性藥物、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TLR)促效劑、與一放射性核種複合的螯合劑、細胞介素或對第二生長因子、細胞表面抗原、半抗原(hapten)或該細胞介素專一的一第二抗體或其片段。
舉例來說,肽類激素可以是胰泌素、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CCK)、體抑素及其衍生物(如體抑素胜肽(octreotide))或促甲狀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至於上述第一生長因子則可以是上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突變型EGF、表皮調節素(epiregulin)、肝素結合上皮生長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B-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鹼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或肝細胞生長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腫瘤相關抗原的例示性實施例包括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1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HER1)、HER2、HER3、HER4、醣類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 19-9)、醣類抗原125 (CA 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黏蛋白1 (mucin 1,MUC 1)、神經節苷脂GD2、黑色素瘤相關抗原(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MAGE)、前列腺專一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前列腺幹細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間皮素(mesothelin)、黏蛋白關聯Tn抗原、唾液酸Tn抗原(Sialyl Tn)、Globo H、階段專一性胚胎抗原(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4,SSEA-4)以及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
在適用於治療液態腫瘤或固態腫瘤的接合單元或分子構建體中,可使用的細胞毒性藥物包括,但不限於:美登素(mertansine)、奧里斯他汀(auristatin)、美登木素(maytansine)、阿黴素(doxorubicin)、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以及喜樹鹼(camptothecin)。TLR促效劑的非限制性例示包括: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LPS)、單磷醯脂A (monophosphoryl lipid A)、莫托立莫特(motolimod)、咪喹莫特(imiquimod)、瑞西喹莫特(resiquimod)、加德喹莫特(gardiquimod)、CpG寡聚去氧核苷酸(CpG oligodeoxynucleotide,CpG DON)、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β-葡聚糖(β-glucan)以及酵母聚糖(zymosan)。所述螯合劑可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1,4,7,10-四氮雜環十二烷-1,4,7,10-四乙酸(1,4,7,10-tetraazacyclododecane-1,4,7,10- tetraacetic acid,DOTA)、1,4,7-三氮雜環壬烷-1,4,7-三乙酸(1,4,7-triazacyclononane-1,4,7-triacetic acid,NOTA)、1,4,7-三氮雜環壬烷-1,4-二乙酸(1,4,7-triazacyclononane-1,4-diacetic acid,NODA)以及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DTPA);而放射性核種可以是111 In、131 I或177 Lu。適當的細胞介素可選自以下群組:介白素-2 (interleukin-2,IL-2)、干擾素-α (interferon-α,IFN-α)、IFN-γ以及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可供第二抗體片段專一性地識別並結合之第二生長因子包括:EGF、突變型EGF、VEGF-A、bFGF或HGF。可供第二抗體片段專一性地識別並結合之細胞表面抗原包括:CD3、CD16a、CD28、CD134、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或CD152)、程序性細胞死亡因子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或CD279)或程序性細胞死亡因子1配體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或CD274)。可供第二抗體片段專一性地識別並結合之細胞介素包括:IL-2、IFN-α、IFN-γ或TNF-α;在這些情形中,第二抗體片段為非中和性抗體片段。上述半抗原是選自以下群組:二硝苯酚(dinitrophenol,DNP)、三硝苯酚(trinitropheno,TNP)以及序列為WADWPGPP (序列編號:23)的短胜肽。
可利用本發明之接合單元及/或分子構建體來治療的固態腫瘤,包括,但不限於:黑色素瘤、食道癌、胃癌、腦瘤、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膀胱癌、乳癌、胰臟癌、結腸癌、大腸癌、大腸結腸癌、腎癌、肝細胞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睪丸癌以及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在參閱下文實施方式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輕易瞭解本發明之基本精神及其他發明目的,以及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與實施態樣。
為了使本揭示內容的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下文針對了本發明的實施態樣與具體實施例提出了說明性的描述;但這並非實施或運用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唯一形式。實施方式中涵蓋了多個具體實施例的特徵以及用以建構與操作這些具體實施例的方法步驟與其順序。然而,亦可利用其他具體實施例來達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與步驟順序。
為了便於說明,此處整理了說明書、實施例與附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的某些詞彙。除非本說明書另有定義,此處所用的科學與技術詞彙的含義與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理解與慣用的意義相同。
在不和上下文衝突的情形下,本說明書所用的單數名詞涵蓋該名詞的複數型;而所用的複數名詞時亦涵蓋該名詞的單數型。此外,在本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至少一」與「一或更多」等表述方式的意義相同,兩者都代表包含了一、二、三或更多。相似地,「至少二」一詞則代表包含了二、三、四或更多。更有甚者,在本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A、B及C其中至少一者」、「A、B或C其中至少一者」以及「A、B和/或C其中至少一者」係指涵蓋了僅有A、僅有B、僅有C、A與B兩者、B與C兩者、與C兩者、以及A、B與C三者。
雖然用以界定本發明較廣範圍的數值範圍與參數皆是約略的數值,此處已盡可能精確地呈現具體實施例中的相關數值。然而,任何數值本質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個別測試方法所致的標準偏差。在此處,「約」通常係指實際數值在一特定數值或範圍的正負10%、5%、1%或0.5%之內。或者是,「約」一詞代表實際數值落在平均值的可接受標準誤差之內,視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的考量而定。當可理解,除了實驗例之外,或除非另有明確的說明,此處所用的所有範圍、數量、數值與百分比(例如用以描述材料用量、時間長短、溫度、操作條件、數量比例及其他相似者)均經過「約」的修飾。因此,除非另有相反的說明,本說明書與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所揭示的數值參數皆為約略的數值,且可視需求而更動。至少應將這些數值參數理解為所指出的有效位數與套用一般進位法所得到的數值。在此處,將數值範圍表示成由一端點至另一端點或介於二端點之間;除非另有說明,此處所述的數值範圍皆包含端點。
本揭示內容一般係關於多種分子構建體,其中每一分子構建體包含一標的元件(T)與一效應元件(E),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將這些分子構建體稱為「T-E分子」、「T-E藥物」或「T-E藥品」。
在此處,「標的元件(targeting element)」一詞係指分子構建體能夠直接或間接結合到一目標標的(如,一細胞表面上的受體或一組織中的蛋白質)的部分,因而能夠協助將本發明分子構建體遞送到目標標的。在某些例子中,標的元件可將所述分子構建體導引至鄰近目標細胞處。在其他情形中,標的元件可專一地結合到目標細胞表面上的分子;或標的元件可和第二分子專一地結合,而此一第二分子能夠專一地結合到目標細胞表面上的分子。在某些例子中,一旦標的元件與目標對象接合之後,標的元件可將本發明分子構建體內化,而使其移動到目標細胞的細胞質內。標的元件可以是細胞表面受體的抗體或配體;或者是可和上述抗體或配體結合的分子,因而能夠間接地將本發明分子構建體標的到目標部位(譬如所選定的細胞表面)。相較於沒有標的功能的治療藥物,利用本發明分子構建體能夠加強或有利於效應元件(治療藥劑)在疾病部位的局部化(localization)。上述局部化是一種程度或相對的比例,而不是讓效應元件在疾病部位絕對或完全的局部化。
根據本發明,「效應元件(effector element)」一詞係指一旦分子構建體到達目標部位後,所述分子構建體中能夠發揮生物活性(譬如,誘發或壓抑免疫活性、發揮細胞毒性、抑制酵素活性及與其相似者)或其他功能活性(譬如招募免疫細胞或其他治療用分子)的部分。「效應」可指治療性或診斷性的效果。效應元件包含能夠和細胞和/或細胞外免疫調節因子結合的元件。上述效應元件包含如蛋白質、核酸、脂質、碳水化合物、醣蛋白、藥物部分(包含小分子藥與生物製劑)、化合物元素及同位素等物質,也包含上述物質的片段。
雖然在此處利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詞彙來描述多種元件、部件、區域和/或區段,這些元件(以及部件、區域和/或區段)不受上述修飾詞的限制。此外,除非上下文有明示的說明,使用這些序數並未隱含序列或順序。反之,這些詞彙僅是用來區分各元件。因此,亦可將下文所述的第一元件命名為第二元件,而不會悖離例示性實施方式所揭示的內容。
在此處,「連接(link)」、「耦接(couple)」以及「複合(conjugate)」等詞可互換使用,且都是用來指稱透過直接或間接的連接關係,將兩個元件連接在一起。
「多肽(polypeptide)」一詞在此係指具有至少兩個胺基酸殘基的聚合物。一般來說,多肽包含2到200個胺基酸殘基;在較佳的情形中,是2到50個殘基。在本說明書中所提及的胺基酸序列涵蓋了此種序列的L-、D-或β-胺基酸等形式。多肽亦包括胺基酸聚合物,其中有一或多個胺基酸殘基是與一天然胺基酸相應的人工化學類似物,當然也包括天然產生的胺基酸聚合物。此外,此一詞彙亦涵蓋以多肽鏈或其他方式連接的胺基酸,上述其他方式如經修飾的連接(modified linkage),譬如以α-酯(α-ester)、β-酯(β-ester)、硫醯胺(thioamide)、磷醯胺(phosphoramide)、氨基甲酸酯(carbomate)、羥基酯(hydroxylate)鍵、以及與其相似者來取代多肽鍵。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本發明範圍亦涵蓋了其他相較於所述序列具有保守性置換的蛋白。於多種實施方式中,有一、二、三、四或五個不同的殘基經過置換。在此處,「保守性置換(conservative substitution)」一詞是指所述胺基酸置換不會明顯地改變分子活性(譬如生物或功能活性和/或專一性)。一般來說,保守性胺基酸置換是利用另一種具有相似化學性質(如電荷或疏水性)的胺基酸來取代某一胺基酸。某些保守性置換包括「類似物置換」,亦即以非標準(如罕見或合成等)胺基酸來取代標準胺基酸,而上述非標準胺基酸和被取代的原有胺基酸之間的差異極小。可由標準胺基酸經人工修飾而在不會大幅改變原有胺基酸結構的前提下,得到所述的胺基酸類似物,譬如異構物或代謝前驅物等皆屬之。於本揭示內容中,認為以下胺基酸殘基分屬四種獨特的胺基酸類別:(1)離胺酸,其側鏈帶有胺基;(2)半胱胺酸,其側鏈帶有硫醇基;(3)絲胺酸與蘇胺酸(threonine),其側鏈帶有羥基;以及(4)天冬胺酸與麩胺酸,其側鏈帶有羧基。這四大類胺基酸的側鏈各自帶有獨特的官能基,可以用來和不同的化學成分複合。也可使用帶有此類官能基的非天然胺基酸,以達到類似目的。
於一些實施方式中,本案的範圍亦涵蓋和任何所述序列具有至少80%序列相似度的任何序列,上述序列相似度較佳為至少85%或90%、更佳為至少95%或98%。
此處針對多肽序列所述的「胺基酸序列相似度百分比(Percentage (%)amino acid sequence identity)」係指候選序列的胺基酸殘基與參考多肽序列的胺基酸殘基完全相同的百分比;於進行上述比對時,可將所述的候選多肽片段與所述的特定多肽片段並排,並於必要時引入間隙,以使二序列形成最高的序列相似度;在計算相似度時,保守性置換的胺基酸殘基視為不同的殘基。相關領域已有多種方法可用以進行上述並排,譬如可公開取得的軟體如BLAST、BLAST-2、ALIGN或Megalign (DNASTAR)等。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進行並排時,可選擇適當的參數與計算方式,以得到最佳的排列方式。在本說明書中,二多肽序列間的序列比較是採用美國國家生物科技資訊中心(Nation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所提供的蛋白質-蛋白質BLAST分析資料庫Blastp來進行。候選多肽序列A相較於參考多肽序列B的胺基酸序列相似度(在本說明書中亦稱之為多肽序列A與多肽序列B具有特定百分比(%)的胺基酸序列相似度)的計算方式如下:% 其中X是利用BLAST序列並排程式對序列A、B進行排列後所得到的相同胺基酸殘基數目(identical matches),而Y是A、B二序列中較短者的胺基酸殘基總數。
「聚乙二醇化胺基酸(PEGylated amino acid)」一詞在此係指帶有一個胺基(amino group)與一個羧基(carboxyl group)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鏈。一般來說,聚乙二醇化胺基酸的結構式為NH2 -(CH2 CH2 O)n -COOH。在本揭示內容中,n值介於1到20之間;較佳是介於2至12。
「複合部分(conjugating moiety)」一詞帶有有一或多個功能基的分子,所述功能基具有化學反應性,且能夠和其他化學單元共價連接。所述功能基的非限制性實施例包括:羧基、羰基、羥基、硫醇基、胺基、三級丁基二甲矽基(tert-Butyldimethylsilyl,TBDMS)、N-羥基琥珀醯亞胺(N-hydroxysuccinimidyl,NHS)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基(vinyl sulfone)、單碸基(mono-sulfone)、甲磺醯苯并噻唑基(methylsulfonyl benzothiazole)、碘基(iodo)、碘乙醯胺基(iodoacetamide)、疊氮基、炔基、環辛炔基、四嗪基、環辛烯基與環辛炔基。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此處提出之接合單元的複合部分具有兩個功能基,其中一個是羧基或胺基,此一功能基用以和間隔物的α-胺基或羧基形成醯胺鍵,而使複合部分接合到間隔物的N-端或C-端;而另一個則是疊氮基、炔基、四嗪基、環辛烯基或環辛炔基,其可透過CuAAC、iEDDA或SPAAC反應而和一元件或另一接合單元相接。
在此處一多肽的「端」係指位於該多肽N-端或C-端點的胺基酸殘基。在描述一聚合物(譬如此處所述的聚乙二醇)的組成單元時,「端」則是指在聚合物骨架末端的部分。在本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自由端」一詞是用來指稱並未與另一個分子形成化學鍵結的末端胺基酸殘基或構成單元。
「抗原(antigen或Ag)」一詞係指能夠導致免疫反應的分子。此種免疫反應可能涉及分泌性(secretory)、荷爾蒙性(humoral)和/或細胞級(cellular)的抗原專一反應。在本揭示內容中,「抗原」一詞係指蛋白質、多肽(包括其突變株或具有生物活性的片段)、多醣、醣蛋白、醣脂質、核酸或上述之組合。
在本說明書與申請專利範圍中,「抗體(antibody)」一詞應以廣義方式解釋,且包含完整組裝的抗體、可和抗原結合的抗體片段,譬如抗原結合片段(Fab/Fab’)、F(ab’)2 片段(具有彼此以雙硫鍵連接的兩個Fab部分)、可變片段(variable fragment,Fv)、單鏈可變片段(scFv)、雙單一性單鏈可變片段(bi-scFv)、奈米抗體(nanobodies;亦稱為單域抗體(single-domain antibodies,sdAb))、單抗體(unibodies)以及雙體抗體(diabodies)。「抗體片段」包含完整抗體的一部分,較佳為包括完整抗體的抗原結合區域或可變區域。在典型的例子中,「抗體」係指實質上由免疫球蛋白基因或其片段所編碼的一或多種多肽所組成的蛋白質。習知的免疫球蛋白基因包括κ (kappa)、λ (lambda)、α (α)、γ (gamma)、δ (gamma)、ε (epsilon)與μ (mu)等恆定區基因(constant region gene)、以及無數的免疫球蛋白可變區基因(variable region genes)。輕鏈通常歸類為κ (kappa)或λ (lambda)。重鏈通常歸類為γ (gamma)、μ (mu)、α (α)、δ (gamma)或ε (epsilon),基於這些結構,定義出了以下類型的免疫球蛋白:IgG、IgM、IgA、IgD以及IgE。典型的免疫球蛋白抗體結構是一種四聚物(tetramer)。每一個四聚物是由兩條相同的多肽鏈所組成,且每一對分別有一「輕」鏈(約25 kDa)與一「重」鏈(約50-70 kDa)。每一鏈的N-端界定了一個可變區域,包含約100至110個或更多的胺基酸,其主要負責抗原辨識。可變輕鏈(variable light chain,VL )與可變重鏈(variable heavy chain,VH )等詞就是分別指上述的輕鏈與重鏈。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可藉由改變天然抗體或利用重組DNA方式重新合成上述抗體片段。於本揭示內容一些實施方式中,上述抗體和/或抗體片段可具有雙專一性,且可有多種不同的構形。舉例來說,雙專一性抗體可包含二個不同的抗原結合部位(可變區域)。於多種實施方式中,可利用融合瘤技術或重組DNA技術來製備雙專一性抗體。於一些實施方式中,雙專一性抗體對至少兩種不同的表位(epitope)有結合專一性。在許多運用抗體片段的分子構型中,可使用擬抗體(antibody mimetics)來取代片段,此種擬抗體可結合至與抗體片段相同的抗原成分。擬抗體包含模擬抗體(anticalins)、預設計錨蛋白重複蛋白(DARPins)、親和體(affibodies)、filomers、錨蛋白(ankyrins)、高親和力多聚體(avimers)及其他類似物。
「專一地結合(specifically bind)」一詞在此處係指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能夠和抗原結合的能力,上述結合的解離常數(dissociation constant,Kd)小於約1×10−6 M、1×10−7 M、1×10−8 M、1×10−9 M、1×10−10 M、1×10−11 M或1×10−12 M;或者是或額外地,相較於其對於非專一性抗原的結合親和力,上述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與抗原結合的親和力為兩倍以上。
「治療(treatment)」一詞係指預防性(如,預防用藥)、療癒性或緩和性的處置,藉以達到所欲的藥學和/或生理學效果;而治療的行為在此包括上述預防性、療癒性或緩和性的處置。具體來說,治療在此係指對於可能患有一醫療疾患、症狀、疾病或與疾患相關的異常、或易於罹患一疾患的個體施用或投予本發明分子構建體或包含此分子構建體的藥學組合物,以期能部分地或完全地緩和、改善、減輕特定異常和/或病症的一或多種症狀或特徵,或是延緩其發生、阻礙其進展、減輕其嚴重性和/或減低發生率。亦可對尚未表出現疾病、異常和/或病症徵兆的個體和/或出現早期徵兆的個體進行治療,以期降低發展出與該疾病、異常和/或病症相關的病理變化的風險。
在此處,「有效量(effective amount)」一詞係指本發明分子構建體的用量足以招致所欲的治療反應。藥劑的有效量不必然能夠治癒疾病或病症,但能夠延緩、阻礙或防止該疾病或病症的發生,或是可緩減與疾病或病症相關的病徵。可將治療有效量可分成一、二或更多劑,而以適當的劑型在指定期間內施用一次、二次或更多次。具體的治療有效量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欲治療的特定狀況、個體的生理條件(如,個體體重、年齡或性別)、接受治療的個體類型、治療持續時間、併行治療(如果有的話)的本質以及所用的具體配方和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的結構。舉例來說,可將治療有效量表示成活性成分的總重量,譬如以克、毫克或微克來表示;或表示成活性成分重量相對於體重的比例,譬如表示為每公斤體重若干毫克(mg/kg)。
所述「施用(application)」與「投予(administration)」等詞在此可交替使用,其係指將本發明之分子構建體或藥學組合物提供給需要治療的個體。
「個體(subject)」或「患者(patient)」等詞在此可交互使用,且是指可接受本揭示內容之分子構建體、藥學組合物和/或方法處置的動物(包含人類)。除非另有指明,「個體」或「患者」一般包含雄性與雌性。「個體」或「患者」包含任何可因本揭示內容的處置而獲益的哺乳類動物。所述「個體」或「患者」的例示包含,但不限於:人類、大鼠、小鼠、天竺鼠、猴子、豬、山羊、牛、馬、狗、貓、鳥和禽類。在一實例中,所述患者為人類。所述哺乳類動物涵蓋哺乳動物綱的所有成員,包括人類、靈長類動物、家畜和農畜(如兔子、豬、綿羊和牛)、動物園動物或競賽用動物、寵物,以及齧齒類動物(如,小鼠和大鼠)。「非人類哺乳動物」一詞則涵蓋除了人類以外的所有哺乳動物綱成員。
本揭示內容至少部分是基於建構出了T–E藥物,此種T-E藥物可被遞送至目標細胞、目標組織或器官,且其在這些部位的比例相對高於在血液循環、淋巴系統以及其他細胞、組織和器官中的比例。當實現上述情境時,即可提升T-E藥物的療效,且其副作用與毒性的數目和嚴重性都會降低。相較於不含標的元件的藥物,以T-E分子的形式來投遞藥物時,發揮療效的效應物所用的濃度可能較低。因此,可在較低的劑量下施用治療用的效應物而不會減損其有效性,但卻能同時降低其副作用與毒性。
第I部份 新穎多臂接合物設計
I-(i) 新型多臂接合物
本揭示內容的第一種態樣是關於多臂接合單元,其包含:(1)一中心核,其至少包含複數個連接胺基酸殘基;以及(2)複數個連接臂,分別連接到。此處提出的中心核特徵在於具有連接到其N-及/或C-端的一或二個複合部分。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複合部分係用以有效地將功能性元件(如,標的元件,治療性的效應元件或用以改善藥動學特性的元件)耦接到中心核,以便提升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的療效。
中心核是長度為3-120個胺基酸殘基的多肽,且至少包含兩個連接胺基酸殘基,所述連接胺基酸殘基可以獨立地為離胺酸(K)、天冬胺酸(D)及/或麩胺酸(E)殘基;舉例來說,此處提出的中心核可包含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或更多個K、D及/或E殘基。在較佳的情形中,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2至20個K殘基,或2至20個D及/或E殘基。當可理解,連接胺基酸殘基可以是非天然胺基酸殘基,且其側鏈帶有一胺基或羧基。根據某些實施方式,任兩個連接胺基酸殘基可彼此相鄰或由一間隔物所隔開。
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多肽中心核至少包含至少一(即,1、2、3或更多)個間隔物。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在多肽鏈N-端起算第一個連接胺基酸殘基的N-端上連接有一間隔物;在下文說明中,於適當的情形下,將此種間隔物稱為N-端間隔物,因為其位於中心核的N-端。此外,或可替代的,在多肽鏈N-端起算最後一個連接胺基酸殘基的C-端上連接有一間隔物;相似地,下文有時將此種間隔物稱為C-端間隔物,因為其位於中心核的C-端。
一般來說,上述間隔物可以是,(1)連接胺基酸殘基以外的單一個胺基酸殘基,(2)由2-20個(即,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或20個)連接胺基酸殘基以外的胺基酸殘基所組成的多肽,或(3)具有2-12個(即,2、3、4、5、6、7、8、9、10、11或12個) EG單元的聚乙二醇化胺基酸。具體來說,當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複數個K殘基時,間隔物可包含具有2-12個EG單元的聚乙二醇化胺基酸、或可包含1-12個非-K胺基酸殘基,其中每一個非-K胺基酸殘基分別且獨立地選自以下組成的群組:甘胺酸(G)、天冬胺酸(D)、麩胺酸(E)、絲胺酸(S)、精胺酸(R)、組胺酸(H)、蘇胺酸(T)、 天冬醯胺酸(N)、麩醯胺酸(Q)、脯胺酸(P)、丙胺酸(A)、纈胺酸(V)、異白胺酸(I)、白胺酸(L)、甲硫胺酸(M)、苯基丙胺酸(F)、酪胺酸(Y)與色胺酸(W)殘基;在較佳的情形中,每一個非-K胺基酸殘基分別且獨立地選自選自以下所組成的群組:G、S、R、H、T、N、Q、P、A、V、I、L、M、F、Y與W殘基;在更佳的情形中,每一個非-K胺基酸殘基分別為G及/或S殘基。或者是,當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複數個D/E殘基時,間隔物可包含具有2-12個EG單元的聚乙二醇化胺基酸、或可包含1-12個非-D/E胺基酸殘基,其中每一個非-D/E胺基酸殘基分別且獨立地選自以下組成的群組:K、G、S、R、H、T、N、Q、P、A、V、I、L、M、F、Y及W殘基;在較佳的情形中,每一個非-D/E胺基酸殘基分別且獨立地選自選自以下所組成的群組:G、S、R、H、T、N、Q、P、A、V、I、L、M、F、Y及W殘基;在更佳的情形中,每一個非-D/E胺基酸殘基分別為G及/或S殘基。
當可理解,當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超過一個間隔物,每一個間隔物可以相同或不同;亦即,每一個間隔物可包含相同或不同的胺基酸序列及/或EG單元。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三個間隔物,其中一個間隔物是具有8個EG重複單元的聚乙二醇化胺基酸,而另外兩個間隔物分別有一個S殘基與一個G殘基。根據本揭示內容另一實施方式,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五個間隔物,其中一個間隔物是由四個G殘基與兩個S殘基所組成,而另外四個間隔物分別有一個G與一個S殘基。根據本揭示內容又一實施方式,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五個間隔物,每一個分別是帶有四個EG重複單元的聚乙二醇化胺基酸。
於製備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時,可將帶有胺基-反應基(如,琥珀醯亞胺(succinimidyl)酯、TFP酯或羧基)或羧基-反應基(如,胺基)的多肽或PEG鏈連接到中心核的連接胺基酸殘基(即,K、D及/或E殘基)。更具體而言,可使多肽/PEG鏈的胺基-反應基和K殘基的胺基間形成醯胺鍵,而將一端帶有胺基-反應基且另一端帶有功能基的多肽或PEG鏈連接到所述中心核的K殘基。琥珀醯亞胺酯可以是NHS酯。或者是,可使多肽/PEG鏈的胺基和中心核的D或E殘基的羧基間形成醯胺鍵,而將一端帶有羧基-反應基且另一端帶有功能基的多肽或PEG鏈連接到所述中心核的D或E殘基。於本揭示內容中,連接至連接胺基酸殘基的多肽或PEG鏈稱為連接臂,其自由端(即,未連接至中心核的連接胺基酸殘基之該端)有一功能基。一般而言,所述功能基選自以下所組成的群組:胺基、羧基、羥基、TBDMS、NHS、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基、單碸基、甲磺醯苯并噻唑基、碘基、碘乙醯胺基、疊氮基、炔基、環辛炔基、四嗪基與環辛烯基,其中四嗪基為1,2,3,4-四嗪、1,2,3,5-四嗪、1,2,4,5-四嗪或其衍生物;環辛烯基為降莰烯(norbornene)或反式-環辛烯(trans-cyclooctene,TCO)基;且環辛炔基係選自以下所組成的群組:二苯并環辛炔(dibenzocyclooctyne,DIBO)、二氟化環辛炔(difluorinated cyclooctyne,DIFO)、二環壬炔(bicyclononyne,BCN)以及二苯并雜氮環辛炔(dibenzoazacyclooctyne,DIBAC或DBCO)。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四嗪基為6-甲基-四嗪。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連接臂為一多肽,其至少包含2-12 (即,2、3、4、5、6、7、8、9、10、11或12)個除了連接胺基酸殘基以外的胺基酸殘基(其中每一者可以是天然或非天然胺基酸殘基)。在某些實施方式中,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複數個K殘基,且連接臂為至少包含2-12個非-K胺基酸殘基(即,獨立選自以下群組的胺基酸殘基:G、E、D、S、R、H、T、N、Q、P、A、V、I、L、M、F、Y及W殘基)的多肽。根據一實驗例,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複數個K殘基,且連接臂為一多肽,其至少包含5-10個獨立選自G、S、E與R殘基之胺基酸殘基。或者是,連接臂可以是帶有2-24 (即、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或24)個EG重複單元的PEG鏈;在較佳的情形中,為5-15個EG重複單元;在更佳的情形中,為6-12個EG重複單元。當可理解,可利用具有大致上相同長度的聚合物來取代此處所述的連接臂多肽或PEG鏈。可以使用如碳水化合物或其他親水性結構單元等聚合物來作為連接臂。
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至少一複合部分結合於N-端間隔物的α-胺基,及/或結合於C-端間隔物的羧基。複合部分不得為胺基酸殘基,因為胺基酸殘基同時具有胺基與羧基;上述兩種官能基會彼此干擾而使複合部分無法有效地和多肽中心核形成胜肽鍵結。
具體來說,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的複合部分的一端有一胺基-反應基(如,羧基或氯化羰基)或一羧基-反應基(如,胺基或聯胺基),而另一端則有一複合基,其中所述複合基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的群組:疊氮基、炔基、四嗪基、環辛烯基與環辛炔基(其例示如上文所述)。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間隔物其中之一為N-端間隔物;在這些實施方式中,複合部分有一羧基,且相對應地,可以透過複合部分的羧基以及N-端間隔物的α-胺基間形成的醯胺鍵而結合到N-端間隔物的α-胺基。根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上述間隔物其中之一為C-端間隔物;在這些實施方式中,複合部分帶有胺基,且因此可透過在複合部分之胺基與C-端間隔物之羧基間形成醯胺鍵而鍵結到C-端間隔物的羧基。在某些例子中,中心核至少包含N-端間隔物與C-端間隔物兩者,此時中心核亦帶有兩個複合部分,其中一個複合部分係結合到N-端間隔物的α-胺基,而另一個複合部分則是結合到C-端間隔物的羧基。如此一來,結合到中心核的複合部分在其自由端(即,未連接到中心核的一端)帶有複合基。
在視需要而實施的情形中,複合部分的羧基或胺基和複合基之間至少更包含帶有2-10 (即,2,3,4,5,6,7,8,9或10)個EG重複單元的PEG鏈;舉例來說,PEG鏈可帶有4、6、7或8個EG重複單元。
當可想見,當中心核有兩個複合部分與其結合時,這些複合部分所帶的複合基可以相同或不同。在較佳的情形中,兩個複合基是不同的。根據較佳實施例,一個複合基是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而另一個複合基則是四嗪基或環辛烯基。
在較佳的情形中,當複合部分的複合基為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時,連接臂的功能基可以是四嗪基或環辛烯基;又或者是,當複合部分的複合基為四嗪基或環辛烯基時,連接臂的功能基為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在接合單元至少包含分別連接到N-端與C-端間隔物的兩個複合部分時,連接臂的功能基較佳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基、單碸基、碘基或碘乙醯胺基;兩個複合部分其中之一的複合基是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而另一個複合部分的複合基則是四嗪基或環辛烯基。
參照圖1A-1E,其中每一個中心核10a、10b、10c、10d與10e上連接有一複合部分。在圖1A至1D中,各自帶有一四嗪基、TCO基、疊氮基與炔基的複合部分連接到中心核10a、10b、10c與10d之N-端間隔物的α-胺基。圖1E是另一種替代性的實施例,其中作為保護基團的乙醯(acetyl)基和多肽中心核10e的間隔物之α-胺基鍵結,而帶有DBCO基(作為複合基)的複合部分則和中心核10e之C-端間隔物的羧基鍵結。
於本揭示內容中某些實施方式,中心核至少包含兩個複合基。圖1F繪示了其中一例,其中分別帶有四嗪基與DBCO基的複合部分結合到多肽中心核10f之N-端間隔物的α-胺基以及C-端間隔物的羧基。圖1G為另外一例,其中分別帶有TCO基與DBCO基的複合部分結合到多肽中心核10g之N-端間隔物的α-胺基與C-端間隔物的羧基。在替代性的具體實施例中,多肽中心核10h的N-端間隔物的α-胺基與C-端間隔物的羧基分別與帶有炔基的複合部分以及帶有DBCO基的複合部分結合。
反應式1-3例示了帶有一或兩個所述複合部分與其連接之中心核的合成方式。
相較於使用常規胺基酸(譬如G與S殘基)做間隔物,使用聚乙二醇化胺基酸作為間隔物來合成多肽中心核所涉及的步驟較少。此外,聚乙二醇化胺基酸可具有不同的長度(即,不同數目的EG重複單元),對於中心核中相鄰的K殘基提供了較為理想的彈性與可溶性。除了聚乙二醇化胺基酸之外,亦可建構中心核使其帶有人工胺基酸,譬如D-型胺基酸、高胺基酸(homo-amino acid)、N-甲基胺基酸等。在較佳的情形中,使用帶有不同PEG長度的聚乙二醇化胺基酸來建構中心核,因為胺基酸分子中的PEG部分提供了構型上的彈性且可使複合基之間有適當的間隔、提升水溶性,此外,PEG分子的免疫源性通常較弱。含聚乙二醇化胺基酸之中心核的合成方式與常規多肽合成相似。
基於穩定性的目的,當中心核的N-端並未與複合部分結合時,該N-端較佳與一乙醯基鍵結。
當可理解,連接至中心核的連接臂數目主要是由中心核中所含連接胺基酸殘基(即,K、D及/或E殘基)的數目來決定。由於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兩個連接胺基酸殘基,所述接合單元可包含複數個連接臂。 <<反應式1 N-端帶有四嗪基或TCO基之中心核的製備>> <<反應式2 C-端帶有DBCO基之中心核的製備>>
參照圖2A。如圖所示,接合單元20A至少包含一中心核,其帶有兩個相鄰K殘基與一個連接至第一個K殘基N-端的間隔物210 (即,N-端間隔物)。帶有一個羧基230與一個環辛烯基240的複合部分透過其羧基230和間隔物210之α-胺基兩者間形成的醯胺鍵而連接到間隔物210的α-胺基。於本實施例中,兩個連接臂220a與220b分別連接到K殘基。如下文所述,連接臂的自由端(即,並未連接到K殘基的一端)可用於和功能性元件複合,而位於中心核N-端的環辛烯基240則可用於和額外的功能性元件或另一個接合單元複合。<<反應式3 N-端與C-端分別帶有複合部分之中心核的製備>>
圖2B是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的另一種替代性實實施例。在圖2B中,接合單元20B至少包含四個K殘基還有四個連接臂220a-220d分別連接到所述的四個K殘基。第一與第二個K殘基彼此間形成醯胺鍵而連接,而第二與第三以及第三與第四個K殘基之間分別以間隔物210b與201c彼此間隔。帶有一個羧基230與一個疊氮基250的複合部分是以複合部分的羧基230與N-端間隔物的α-胺基210a間形成的醯胺鍵而連接到N-端間隔物210a。如上所述,間隔物210a-210c可包含相同或不同的胺基酸序列及/或EG單元。
圖2C是關於一種接合單元20C,其至少包含五個K殘基,彼此分別以間隔物210b-210e隔開;以及五個連接臂220a-220e,分別連接至上述五個K殘基。此外,作為N-端與C-端間隔物的間隔物210a與210f則分別連接至第一個K殘基的N-端與最後一個K殘基的C端。於本實施例中,帶有一羧基230與一炔基260的複合部分透過其羧基230與間隔物210a之α-胺基間形成的醯胺鍵而接合至間隔物210a。
接著參照圖2D,其中接合單元20D的結構與接合單元20A-20C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複合部分係接合至中心核的C-端而非中心核的N-端。如圖2D所示,帶有一胺基235與一環辛炔基270的複合部分透過其胺基235與C-端間隔物210c的羧基間所形成的醯胺鍵而接合到C-端間隔物210c。
圖2E提出了一種替代性的實施例,其中接合單元20E至少包含四個間隔物210a-210d。於本實施例中,作為N-端與C-端間隔物的間隔物210a與210d分別連接到第一個K殘基的N-端以及最後一個K殘基的C端;間隔物210b設於第三與第四個K殘基之間;而間隔物210c則設於第五與第六個K殘基之間。帶有一胺基235與一四嗪基280的複合部分透過其胺基235與間隔物210d之羧基間形成的醯胺鍵而接合到間隔物210d。
圖2F提出了根據本揭示內容另一實施方式,至少包含兩個複合部分的接合單元20F。此處提出的中心核至少包含7個K殘基。作為N-端與C-端間隔物的兩個間隔物210a、210f分別設於中心核的N-端與C-端。帶有一環辛炔基270的複合部分接合到間隔物210a的α-胺基,而帶有一環辛烯基240的複合部分則接合到間隔物210f的羧基。如下文所述,接合單元20F可作為一載體進而分別透過連接臂220a-220g、環辛炔基270與環辛烯基240與三種不同的連接功能性基團連接。
當可理解,上文針對接合單元20A-20F或任何下述接合單元的特徵描述亦適用於此處揭露的其他接合單元,且因此,這些特徵的部分或全部亦適用於下文的實施例,除非其與該特定實施方式的上下文相衝突。然而,為求簡潔,下文可能不會明文重複部分共通特徵。
隨著此處提出之連接臂在自由端的官能基(如,胺基、羧基、羥基、TBDMS、NHS、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基、單碸基、甲磺醯苯并噻唑基、碘基、碘乙醯胺基、疊氮基、炔基、環辛炔、四嗪基或環辛烯基)不同,能夠設計帶有相應官能基的功能性元件(譬如,標的元件、治療效應元件或能夠提升藥動學特性的元件),而使得功能性元件可以透過以下任一種化學反應而連接到連接臂的自由端: (1) 於其間形成醯胺鍵:在此種情形中,連接臂的自由端帶有胺基、羧基或NHS基,而功能性元件則帶有胺基或羧基; (2) 於其間形成酯鍵:在此種情形中,連接臂的自由端帶有羥基或TBDMS基,而功能性元件則帶有羥基-反應基(如,甲苯磺醯-O基); (3) 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乙烯碸)反應:在此種情形中,連接臂的自由端帶有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基、單碸基或甲磺醯苯并噻唑基,而功能性元件則帶有硫醇基; (4) SN2反應:在此種情形中,連接臂的自由端帶有碘基或碘乙醯胺基,而功能性元件則帶有硫醇基; (5) 銅催化的疊氮化物-炔羥環加成(Copper(I)-catalyzed alkyne-azide cycloaddition;CuAAC)反應:連接臂自由端與功能性元件其中之一帶有疊氮基或吡啶甲基疊氮(picolyl azide)基,而另一個則帶有炔基;例示性的CuAAC反應如反應式4、5; (6) 逆電子需求狄爾斯-阿德(inverse electron demand Diels–Alder,iEDDA)反應:連接臂自由端與功能性元件其中之一帶有四嗪基,而另一個則帶有環辛烯基(如,TCO或降莰烯(norbornene)基);例示性的iEDDA反應如反應式6、7;或 (7) 應力促進的疊氮化物-炔羥鏈接化學(strain-promoted azide-alkyne click chemistry,SPAAC):連接臂自由端與功能性元件其中之一帶有疊氮基,而另一個則帶有環辛炔基;例示性的SPAAC反應如反應式8。
CuAAC反應會產生1,5-二取代1,2,3-三唑(1,5-disubstituted 1,2,3-triazole)。炔基和疊氮基之間的反應選擇性極高,且天然生物分子不含炔基和疊氮基。再者,上述反應快速且對pH值不敏感。已知除了利用一價銅(如溴化銅(I)或碘化銅(I))來催化鏈接反應之外,較佳可使用二價銅和還原劑(如抗壞血酸鈉)的混合物以在反應系統中原位(in situ )產生一價銅。或者是,可利用不含銅的反應,將第二元件連接到中心核的N-端或C-端,此反應可利用環戊烷基環戊二烯基氯化釕複合物(pentamethylcyclopentadienyl ruthenium chloride complex)作為催化劑,以催化疊氮基-炔環加成反應。
為了便於說明,下文將連接至連接臂的功能性元件稱為第一元件。當可理解,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可攜帶的第一元件數目取決於中心核的連接胺基酸殘基(即,K、D及/或E殘基)數目,也因而取決於連接臂的數目。因此,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視需要而調整接合單元的第一元件數目,譬如為了達到所欲的標的或效應效果而進行調整。 <<反應式4 疊氮基與炔基間的CuAAC反應>><<反應式5 吡啶甲基疊氮基與炔基間的CuAAC反應>> <<反應式6 TCO與四嗪基間的iEDDA反應>> <<反應式7 降莰烯與四嗪基間的iEDDA反應>> <<反應式8 疊氮基與DBCO基之間的SPAAC反應>>
圖3A繪示了依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的接合單元30A,其具有兩個第一元件。所述接合單元30A的結構與圖2A的接合單元20A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兩個第一元件310a與310b分別透過連接臂220a與220b而連接到至中心核的K殘基。圖3B揭示了另一種實施方式,其中接合單元30B帶有五個第一元件310a-310eM,其分別透過連接臂220a-220e而連接。相似地,在圖3C中,連接臂310a-310c可用以耦接三個第一元件310a-310c。
為了加強所欲的效果(如,治療效果),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除了第一元件之外還可以包含第二元件。舉例來說,第二元件可以是標的元件或效應元件。於本揭示內容中視需要而採用的實施方式中,第一元件為效應元件,而第二元件可以是另一種效應元件,其可和第一元件疊加地(additively)、加乘地(synergistically)或獨立地(independently)作用。同樣可任選地,第一與第二元件可展現不同的性質;舉例來說,第一元件可以是標的元件,而第二元件為效應元件,反之亦然。或者是,第一元件為效應元件,而第二元件是能夠提升接合單元藥動學特性(譬如水溶性、清除作用、半衰期與生物可用率)的元件。對特定第一元件及/或第二元件的選用取決於其中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或多臂接合單元)的應用領域。本揭示內容第I-(ii)部分討論了某些功能性元件的實施例。
在結構上,第二元件連接到複合部分的複合基(即,疊氮基、炔基、四嗪基、環辛烯基或環辛炔基),所述複合部分連接到中心核的N-端或C-端。可任選地,第二元件可與短PEG鏈(較佳為2-12個EG重複單元)耦接,再連接到複合基。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中心核的複合基是疊氮基、炔基、四嗪基、環辛烯基或環辛炔基;且相對應地,可將帶有疊氮基-反應基(如,炔基或DBCO基)、炔-反應基(如,疊氮基)、四嗪基-反應基(如,降莰烯基或TCO基)、環辛烯基-反應基(如,四嗪基)或環辛炔基-反應基(如,疊氮基)的第二元件透過適當的鏈接化學反應(如CuAAC反應、iEDDA反應或SPAAC反應)而連接到中心核的複合基。
接著參照圖4A。除了下文所述的特徵之外,圖4A與圖2A大致相同。首先,接合單元40A帶有分別連接到連接臂220a與220b的兩個第一元件410a與410b。其次,中心核的N-端有一個環辛烯基240,且因此帶有環辛烯基-反應基(如,四嗪基280)的第二元件可透過iEDDA反應而連接到環辛烯基240。
圖4B提出了一種替代性的實施例,其中接合單元40B的結構與圖2E的接合單元20E相近,不同之處在於中心核的C-端為疊氮基250而非四嗪基280。此外,有六個第一元件410a-410f分別連接到連接臂220a-220f,而一個帶有炔基260的第二元件則透過CuAAC反應而連接至疊氮基250。
或者是,所述接合單元的N-端與C-端可分別帶有複合基。如上文所述,當第一複合基為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時,第二複合基較佳為四嗪基或環辛烯基。因此,兩個功能性元件可分別透過SPAAC與iEDDA反應、或透過CuAAC與iEDDA反應而連接至中心核。舉例來說,帶有環辛炔基-反應基(如,疊氮基)的第二元件可透過SPAAC反應而連接到第一複合基;而帶有炔基-反應基(如,疊氮基)、四嗪基-反應基(如,降莰烯基或TCO基)或環辛烯基-反應基(如,四嗪基)的第三元件則可以透過CuAAC或iEDDA反應而連接到第二複合基。或者是,帶有四嗪基-反應基(如,降莰烯基或TCO基)或環辛烯基-反應基(如,四嗪基)的第二元件可透過iEDDA反應連接至第一複合基;而帶有疊氮基-反應基(如,炔基或DBCO基)、炔基-反應基(如,疊氮基)或環辛炔基-反應基(如,疊氮基)的第三元則可透過CuAAC或SPAAC反應而連接至第二複合基。
圖4C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施例的接合單元40C,其至少包含分別與第二、第三元件連接的兩個複合基。接合單元40C的結構和圖2F的接合單元20F相似,不同之處在於第一元件410a-410g分別連接至連接臂220a-220g、帶有疊氮基250的第二元件420透過SPAAC反應連接至環辛炔基270且帶有四嗪基280的第三元件430透過iEDDA反應而連接至環辛烯基240。
當需要在標的部位釋放效應元件時,可在連接臂中加入可裂解的鍵結。此種鍵結可在酸性/鹼性水解、還原/氧化或酵素的作用下發生裂解。NHS-PEG2-20 -S-S-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乙烯碸)是一種可用來形成連接臂的可裂解PEG鏈,其中S-S是會被緩慢還原的雙硫鍵,而NHS基則用來和中心核的胺基複合,藉以將PEG鏈連接到中心核上。可使用疊氮基、炔基、四嗪基或高應力炔基來取代位於連接臂自由端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乙烯碸)基。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連接臂為具有2-20個EG重複單元的PEG鏈,且其自由端(即,未與中心核連接的一端)有一雙硫鍵。
反應式9提供了可用於和含硫氫基分子反應之硫氫基-反應性化學基(如,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與鹵素乙醯基)的實施例。
當反應混合物的pH值介於pH 6.5與7.5之間時,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可專一地與硫氫基反應。硫-丁二醯亞胺加成物(thio-succinimide adduct)有些微的可逆性,在生理條件下會慢慢地發生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清除反應(maleimide elimination)。為了避免這種逆-硫醇-邁克爾(retro-thiol-Michael)反應,可在較溫和(>pH 9.0)的反應條件下進行鹼催化以將硫-丁二醯亞胺加成物開環,所得產物的化學性質較為穩定。
乙烯碸基可選擇性地與自由硫醇基反應。此種乙烯碸基的邁克爾加成反應適合在溫和(pH 7-8)的條件下選擇性地修飾標的分子的硫氫基。碘乙醯基和硫氫基的直接SN 2反應會得到穩定的硫醚(thioether)鍵結。反應式9的R基可以是scFv、多肽、小分子藥物或多臂連接單元的多肽中心核,其帶有硫氫基。 <<反應式9 硫醇-專一接合>>
反應式10提出將蛋白成分複合至帶有羥基之中心核的方法。使含羥基的中心核(1)和甲苯磺酸酯(tosylate)連接臂(2)在含有化學計量理想配比的NaH以及催化適量的NaI之環境下,進行直接醚化作用,以形成PEG連接物(3)。使上述中間產物(3)和scFv進一步進行1,4-加成反應,以得到帶有所欲scFv的醚化中心核(4)。Y基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乙烯碸基,其可和Y’基反應。Y’基為蛋白成分的SH基或多肽的SH基或NH2 基。 <<反應式10 將蛋白成分複合至帶有羥基之中心核的方法>>
反應式11提出將小分子化合物複合至帶有羥基之中心核的方法。使用連接臂(5)與Y’-修飾的小分子藥作為起始材料,以使用各種交互連接(cross-coupling)反應來製得帶有藥物的甲苯磺酸酯連接臂(6)。使含羥基的中心核(1)和帶有藥物的甲苯磺酸酯連接臂(6)在含有化學計量理想配比的NaH以及催化適量的NaI之環境下,進行直接醚化作用,以得到帶有所欲藥物的醚化中心核(7)。Y為連接臂一端的功能基,選自於以下之群組:TBDMS、羥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NHS、乙烯碸基、疊氮基、炔基、TCO、BCN、DBCO與四嗪基。Y’為經修飾小分子藥一端的功能基,選自於:羧酸、硫氫基、胺基、NHS、乙烯碸基、疊氮基、炔基、TCO、BCN、DBCO與四嗪基。X表示Y與Y'兩個端功能基在複合反應後的交互鍵結。 <<反應式11 將小分子成分複合至帶有羥基之中心核的方法>>
反應式12揭示了製備用於反應式11的TsO-PEG6 –OTBDMS連接臂的製備方法。自商業管道購得六聚乙二醇(HO-PEG6 –OH)。加入TsCl/NaOH使六聚乙二醇進行單磺酸鹽(monosulfonate)形成,以製得甲苯磺酸酯連接臂(8) (TsO-PEG6 –OH)。接著,加入TBDMSCl/咪唑使甲苯磺酸酯連接臂(8)矽醚化(silyletherification),以得到帶有甲苯磺醯基與OTBDMS保護基的所欲連接臂(9) (TsO-PEG6 –OTBDMS)。 <<反應式12 用於和中心核之羥基複合的連接臂之製備>>
反應式13揭示了製備用於反應式11的另一種Cl-PEG6 –OTBDMS連接臂的製備方法。加入SOCl2 使六聚乙二醇進行單氯化反應(monochlorination)以得到氯化乙醯(10) (Cl-PEG6 –OH)。接著,加入TBDMS-Cl/咪唑使氯化乙醯(10)矽醚化,以得到所欲的連接臂(11) (Cl-PEG6 –OTBDMS)。縮寫:TBAF,氟化四丁銨(tetrabutylammonium fluoride);DCC,N,N'二環己碳二亞胺(N,N'-dicyclohexylcarbodiimide);Et3 N,三乙胺(triethylamine);TBDMS,三級丁基二甲矽基(tert-Butyldimethylsilyl);NHS,N-羥基琥珀醯亞胺基(N-hydroxysuccinimidyl,NHS);Ts,對甲苯磺醯基(p-toluenesulfonyl);DMF,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formamide)。 <<反應式13 用於和中心核之羥基複合的替代性連接臂之製備>>
反應式14揭示將蛋白成分與中心核之羧酸複合的方法。在一般DCC/NHS/Et3 N條件下使含CO2 H的中心核(12)與帶有OH基的連接臂(13)進行直接酯化反應,以得到相對應的酯化中心核(14)。接著,以scFv對酯化中心核(14)進行硫-或氮雜-邁克爾加成反應,以得到帶有所欲scFv的酯化中心核(15)。連接臂的另一端帶有Y基,Y可以是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乙烯碸基,其會和Y’基反應。Y’為蛋白成分的SH基或多肽的SH基或NH2 基。 <<反應式14 將蛋白成分複合至帶有元件羧酸基的中心核的方法>>
反應式15揭示將小分子藥物與中心核之羧酸複合的方法。在一般DCC/NHS/Et3 N條件下使含CO2 H的中心核(12)與帶有OH基的連接臂(16)進行直接酯化反應,以得到相對應的酯化中心核(17)。接著,在適當的條件下使小分子藥物和酯化中心核(17)複合,以得到帶有所欲小分子藥物的酯化中心核(18)。Y為連接臂一端的功能基,選自於以下之群組:TBDMS、羥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NHS、乙烯碸基、疊氮基、炔基、TCO、BCN、DBCO與四嗪基。Y’為經修飾小分子藥一端的功能基,選自於:羧酸、硫氫基、胺基、NHS、乙烯碸基、疊氮基、炔基、TCO、BCN、DBCO與四嗪基。X表示Y與Y'兩個端功能基在複合反應後的交互鍵結。 <<反應式15 將小分子成分複合至帶有元件羧酸基的中心核的方法>>
反應式16揭示製備反應式15中所用的TsO-PEG6 –OH連接臂的實施例。於本實施例中,加入TsCl/NaOH使六聚乙二醇(HO-PEG6 –OH)進行單磺酸鹽形成,以製得甲苯磺酸酯連接臂(8) (TsO-PEG6 –OH)。接著,加入TBDMSCl/咪唑使甲苯磺酸酯連接臂(8)矽醚化(silyletherification),以得到帶有甲苯磺醯基與OTBDMS保護基的所欲連接臂(9) (TsO-PEG6 –OTBDMS)。 <<反應式16 與羧酸基複合之連接臂的製備>>
反應式17揭示製備Cl-PEG6 –OTBDMS連接臂的替代性實施例。於本實施例中,加入SOCl2 使使六聚乙二醇(HO-PEG6 –OH)進行單氯化反應,以得到氯化乙醯(10) (Cl-PEG6 –OH)。縮寫:TBAF,氟化四丁銨(tetrabutylammonium fluoride);DCC,N,N'二環己碳二亞胺(N,N'-dicyclohexylcarbodiimide);Et3 N,三乙胺(triethylamine);NHS,N-羥基琥珀醯亞胺基(N-hydroxysuccinimidyl,NHS);Ts,對甲苯磺醯基(p-toluenesulfonyl);DMF,二甲基甲醯胺(dimethylformamide)。 <<反應式17 與羧酸基複合之替代性連接臂的製備>>
反應式18揭示連接臂的製備及將其複合至多肽中心核之絲胺酸殘基的OH基之方法。HO-PEG12 -Cl (19)的製備方式與反應式17所述者相近。將HO-PEG12 -Cl (19)和乙烯基磺酸鈉反應,以製得HO-PEG12 -乙烯碸(20)。加入TsCl/Et3 N使HO-PEG12 -乙烯碸(20)進行單磺酸鹽形成,以製得甲苯磺酸酯連接臂(21) (TsO-PEG12 -vinyl sulfone)。在另一個獨立的反應中,將多肽中心核Ac-ZSZSZSC和短的連接物順丁烯二醯亞胺基-PEG3 -DBCO反應,以引入可用於鏈接反應的DBCO官能基。之後,使經修飾的多肽中心核(22)和甲苯磺酸酯連接臂(21) (TsO-PEG12 -vinyl sulfone)反應在含有化學計量理想配比的NaH以及催化適量的NaI之環境下,製得帶有PEG連接臂的多肽中心核(23)。接著,使帶有PEG連接臂的多肽中心核(23)和含SH官能基的scFv進行硫-邁克爾加成反應,以得到帶有所欲scFv與PEG連接臂的多肽中心核(24)。 <<反應式18 將連接臂複合到多肽中心核的絲胺酸殘基之方法>>
反應式19揭示將小分子藥物複合到帶有絲胺酸殘基之多肽中心核的方法。此一方法與反應式17所述類似。在此處,在將連接臂耦接到多肽中心核的OH基之前,先將小分子藥物先和連接臂耦接。使甲苯磺酸酯連接臂(5)與Y’-修飾的小分子藥反應,以透過各種交互連接反應來製得帶有藥物的甲苯磺酸酯連接臂(6)。使含絲胺酸的多肽中心核(22)和帶有藥物的甲苯磺酸酯連接臂(6)在含有化學計量理想配比的NaH以及催化適量的NaI之環境下反應,以得到帶有所欲藥物的效應接合單元(28)。Y為連接臂一端的功能基,選自於以下之群組:OTBDMS、羥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NHS、乙烯碸基、疊氮基、炔基、TCO、BCN、DBCO與四嗪基。Y’為經修飾小分子藥一端的功能基,選自於:羧酸、硫氫基、胺基、NHS、乙烯碸基、疊氮基、炔基、TCO、BCN、DBCO與四嗪基。X表示Y與Y'兩個端功能基在複合反應後的交互鍵結。<<反應式19 將小分子藥複合至接合單元多肽中心核絲胺酸殘基之方法>>
I-(ii) 適用於多臂接合物的功能性元件
當接合單元(或多臂接合物)僅包含第一元件而不包含一或多個第二及/或第三元件時,第一元件為可在患者體內發會療效的效應元件。另一方面,當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包含第一元件之外的其他元件時,則其中一種元件可為一效應元件,而另一種元件可以是另一效應元件、一標的元件或能夠提升接合單元一或多種藥動學特性(譬如水溶性、清除作用、半衰期與生物可用率)的元件。舉例來說,所述接合單元可帶有兩種不同的效應元件,一種效應元件以及一種標的元件或一種改善其藥動學特性之元件、兩種不同的標的元件以及一種效應元件、兩種不同的效應元件以及一種標的元件,或一種標的元件、一種效應元件以及一種可改善接合單元藥動學特性的元件。
欲治療液態腫瘤(diffused tumor)時,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之第一與第二元件其中一者為對一細胞表面抗原專一的抗體片段(如,scFv),所述細胞表面抗原與液態腫瘤相關或在液態腫瘤中有過量表現;而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之第一與第二元件的另一者為細胞毒性藥物或對細胞表面抗原CD3或CD16a專一的抗體片段。在較佳的情形中,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的第一元件對腫瘤相關抗原專一,且第二元件為細胞毒性藥物或對細胞表面抗原CD3或CD16a專一的抗體片段。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與液態腫瘤相關或在液態腫瘤中有過量表現的細胞表面抗原為CD5、CD19、CD20、CD22、CD23、CD27、CD30、CD33、CD34、CD37、CD38、CD43、CD72a、CD78、CD79a、CD79b、CD86、CD134、CD137、CD138或CD319。在視需要而採行的實施例中,細胞毒性藥物選自以下群組:美登素(mertansine)、奧里斯他汀(auristatin)、美登木素(maytansine)、阿黴素(doxorubicin)、卡奇黴素(calicheamicin)以及喜樹鹼(camptothecin)。
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可用以治療以下類型的液態腫瘤: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霍奇金氏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或骨髓瘤(myeloma)。
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可用以治療B淋巴細胞衍生的淋巴瘤或白血病,其中第一元件為對CD5、CD19、CD20、CD22、CD23、CD30、CD37、CD79a或CD79b專一的scFv,而第二元件為細胞毒性藥物或對CD3或CD16a專一的抗體片段(如scFv)。
在另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可用以治療B淋巴細胞衍生的淋巴瘤或白血病,其中第一元件為對CD79a專一的抗體片段,且第二元件為對CD79b專一的抗體片段,反之亦然。
在又一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可用以治療漿細胞瘤(plasmacytoma)或多發性骨髓瘤(myeloma),其中第一元件為對CD38、CD78、CD138或CD319專一multiple的抗體片段;且第二元件為細胞毒性藥物或對CD3或CD16a專一的抗體片段。
在進一步的較佳實施方式中,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可用以治療T細胞衍生的淋巴瘤或白血病,其中第一元件為對CD5、CD30或CD43專一的抗體片段;且第二元件為細胞毒性藥物或對CD3或CD16a專一的抗體片段。
在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可用以治療骨髓性白血病,其中第一元件是對CD33或CD34專一的抗體片段,而第二元件是細胞毒性藥物或對CD3或CD16a專一的抗體片段。
於治療固態腫瘤時,本發明接合單元的第一元件可以是肽類激素、生長因子或對腫瘤相關抗原專一的抗體片段,而第二元件可以是細胞毒性藥物、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TLR)促效劑、與放射性核種複合的螯合劑、細胞介素、或對生長因子、細胞表面抗原、半抗原或細胞介素專一的抗體片段。
所述腫瘤相關抗原係選自以下群組: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1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HER1)、HER2、HER3、HER4、醣類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 19-9)、醣類抗原125 (CA 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細胞表面相關黏蛋白1 (cell surface-associated mucin 1,MUC 1)、神經節苷脂GD2 (ganglioside GD2)、神經節苷脂GD3、神經節苷脂GM2、岩藻醣GM1神經節苷脂(fucosyl GM1)、Neu5GcGM3、黑色素瘤相關抗原(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MAGE)、前列腺專一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前列腺幹細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間皮素(mesothelin)、黏蛋白關聯Tn抗原、唾液酸Tn抗原(Sialyl Tn)、LewisY 、唾液酸化LewisY (Sialyl LewisY )、LewisA 、Lewisx 、肝素結合性表皮生長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B-EGF)、Globo H以及階段專一性胚胎抗原(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4,SSEA-4)。
所述肽類激素可選自:胰泌素(secretin)、胃泌素(gastrin)、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CCK)、胃泌素釋放肽(gastrin-releasing peptide)、似升糖素多肽1 (glucagon-like polypeptide 1,GLP-1)、神經調節肽(neuromedin)、體抑素胜肽(octreotide)、促甲狀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促性腺素釋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以及體抑素(somatostatin)。
所述生長因子係選自:上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突變型EGF、表皮調節素(epiregulin)、肝素結合上皮生長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B-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鹼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以及肝細胞生長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於一實施例中,第一標的元件為EGF、突變型EGF、HB-EGF、VEGF-A、bFGF或HGF。於另一實施例中,第一效應元件為對EGF、突變型EGF、VEGF-A、bFGF或HGF專一的抗體片段。
所述細胞表面抗原可以是PD-1、PD-L1、CTLA-4、CD3、CD16a、CD28或CD134。
上述對半抗原專一的抗體片段可以是二硝苯酚(dinitrophenol,DNP)、三硝苯酚(trinitropheno,TNP)、丹磺醯(dansyl)、盤尼西林、對胺苯甲酸以及具有序列編號:23所示胺基酸序列的多肽。
所述細胞介素可以是介白素-2 (interleukin-2,IL-2)、IL-10、IL-12、干擾素-α (interferon-α,IFN-α)、IFN-γ、轉型生長因子-β (TGF-β)或腫瘤壞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較佳的情形中,第二元件為對選自IL-2、IFN-α、IFN-γ與TNF-α等細胞介素專一的非中和性抗體片段。
當可理解,可對腫瘤細胞發揮細胞毒殺效果的細胞毒性藥物可以是:抗雌性素(anti-estrogen,如他莫昔芬(tamoxifen)、雷洛昔芬(raloxifene)及甲地孕酮(megestrol))、黃體釋素促效劑(LHRH agonist,如戈舍瑞林(goscrclin)及醋酸亮丙瑞林(leuprolide))、抗雄性素(anti-androgen,如氟他胺(flutamide)及比卡魯胺(bicalutamide))、光動力治療劑(photodynamic therapies,如維替泊芬(vertoporfin)、酞菁(phthalocyanine)、光敏劑Pc4 (photosensitizer Pc4)及去甲氧基竹紅菌素(demethoxy-hypocrellin A))、氮芥(nitrogen mustard,如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異環磷醯胺(ifosfamide)、氯乙環磷醯胺(trofosfamide)、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雌莫司汀(estramustine)及美法崙(melphalan))、亞硝基尿素(nitrosoureas,如卡莫司汀(carmustine)及洛莫司汀(lomustine))、烷基磺酸(alkylsulphonate,如白消安(busulfan)及蘇消安(treosulfan))、三氮烯(triazene,如達卡巴嗪(dacarbazine)及替莫唑胺(temozolomide))、含鉑化合物(如順鉑(cisplatin)、卡鉑(carboplatin)及奧沙利鉑(oxaliplatin))、長春花生物鹼(vinca alkaloid,如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花鹼(vinblastine)、長春地辛(vindesine)及長春瑞濱(vinorelbine))、類紫杉醇(taxoid,如紫杉醇(paclitaxel) 及歐洲紫杉醇(docetaxeal))、表鬼臼毒素(epipodophyllin,如依托泊苷(etoposide)、磷酸依托泊苷(etoposide phosphate)、替尼泊苷(teniposide)、托泊替康(topotecan)、9-胺基喜樹鹹(9-aminocamptothecin)、康托替康(camptoirinotecan)、伊立替康(irinotecan)、甲磺酸(crisnatol)及絲裂黴素C (mytomycin C))、抗代謝藥物(anti-metabolite)、二氫葉酸還原酶抑制劑(DHFR inhibitor,如胺甲喋呤(methotrexate)、二氯甲胺蝶呤(dichloromethotrexate)、三甲蝶呤(trimetrexate)及依達曲沙(edatrexate))、肌苷-5'-單磷酸去氫酶抑制劑(IMP dehydrogenase inhibitor,如黴酚酸(mycophenolic acid)、噻唑呋林(tiazofurin)、利巴韋林(ribavirin)及EICAR))、核糖核苷酸還原酶抑制劑(ribonuclotide reductase inhibitor,如羥基尿素(hydroxyurea)及去鐵胺(deferoxamine))、尿嘧啶類似物(如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氟尿苷(floxuridine)、去氧氟尿苷(doxifluridine)、雷替曲塞(ratitrexed)、替加氟尿嘧啶(tegafur-uracil)及卡培他濱(capecitabine))、胞嘧啶類似物(如阿糖胞苷(cytarabine,又稱ara C)、胞嘧啶阿糖胞苷(cytosine arabinoside)及氟達拉濱(fludarabine))、嘌呤類似物(如硫氫基嘌呤(mercaptopurine)及硫鳥嘌呤(Thioguanine))、維生素D3類似物(如EB 1089、CB 1093及KH 1060)、異戊二烯抑制劑(isoprenylation inhibitor,如洛伐他汀(lovastatin))、多巴胺能神經毒素(dopaminergic neurotoxin,如1-甲基-4-苯基吡啶離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細胞週期抑制劑(如星形孢菌素(staurosporine))、放線菌素(actinomycin,如放線菌素D)、博萊黴素(bleomycin,如博萊黴素A2、博萊黴素B2及培洛黴素(peplomycin))、蒽環類藥物(anthracycline,如柔紅黴素(daunorubicin)、阿黴素(doxorubicin)、伊達比星(idarubicin)、表柔比星(epirubicin)、吡柔比星(pirarubicin)、佐柔比星(zorubicin)及米托蒽醌(mitoxantrone))、多重抗藥性抑制劑(MDR inhibitor,如維拉帕米(verapamil))、鈣離子三磷酸腺苷酶抑制劑(Ca2+ ATPase inhibitor,如毒胡蘿蔔素(thapsigargin))、伊馬替尼(imatinib)、沙利度胺(thalidomide)、來那度胺(lenalidomide)、酪胺酸激酶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如阿西替尼(axitinib)、波舒替尼(bosutinib)、西地尼布(cediranib)、達沙替尼(dasatinib)、厄羅替尼(erlotinib)、吉非替尼(gefitinib)、伊馬替尼(imatinib)、拉帕替尼(lapatinib)、來他替尼(lestaurtinib)、那替尼(neratinib)、尼洛替尼(nilotinib)、司馬沙尼(semaxanib)、舒尼替尼(sunitinib)、托賽拉尼(toceranib)、凡德他尼(vandetanib)、瓦他拉尼(vatalanib)、利妥昔單抗(rituximab)、索拉非尼(sorafenib)、依維莫司(everolimus)、西羅莫司(temsirolimus)、蛋白酶抑制劑(如硼替佐米(bortezomib))、哺乳類斥消靈標的蛋白抑制劑(mTOR inhibitor,例如雷帕黴素(rapamycin)、西羅莫司(temsirolimus)、依維莫司(everolimus)、及雷帕黴素衍生物(ridaforolimus))、奧利默森(oblimersen)、吉西他濱(gemcitabine)、洋紅黴素(carminomycin)、亞葉酸鈣(leucovorin)、培美曲塞(pemetrexed)、環磷醯胺(cyclophosphamide)、達卡巴嗪(dacarbazine)、甲基芐肼(procarbizine)、潑尼松龍(prednisolone)、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喜樹鹼(campathecin)、普卡黴素(plicamycin)、天門冬醯胺酶(asparaginase)、胺基蝶呤(aminopterin)、甲胺蝶呤(methopterin)、紫菜黴素(porfiromycin)、美法崙(melphalan)、異長春鹼(leurosidine)、環氧長春鹼(leurosine)、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曲貝替定(trabectedin)、丙卡巴肼(procarbazine)、海綿內酯(discodermolide)、洋紅黴素(carminomycin)、胺基蝶呤(aminopterin)或六甲基三聚氰胺(hexamethyl melamine)。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具體實施方式,細胞毒性藥物為奧里斯他汀、美登木素、阿黴素、卡奇黴素或喜樹鹼。
所述類鐸受體(TLR)促效劑可以是脂磷壁酸、葡聚糖、莫托立莫特、咪喹莫特、瑞西喹莫特、加德喹莫特、CpG寡聚去氧核苷酸、脂多醣、單磷醯脂A或酵母聚糖。
本發明提出的接合單元可用以治療以下的固態腫瘤:黑色素瘤、食道癌、胃癌、腦瘤、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膀胱癌、乳癌、胰臟癌、結腸癌、大腸癌、大腸結腸癌、腎癌、肝細胞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睪丸癌或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I-(iii) 多臂接合物之用途
本揭示內容亦揭示了利用適當的接合單元來治療各種疾病(如,液態腫瘤與固態腫瘤)的方法。一般而言,所述方法至少包含對需要治療的個體投予有效量的本發明接合單元。
相較於既有的治療性構建體,第I部分所述的接合單元至少有以下的優點: (1)可以視需求和/或用途來調整功能性元件的數目。根據不同用途的需求,本發明接合單元可包含二種元件(即,第一與第二元件)或三種元件(即,第一、第二與第三元件),上述需求包括欲治療的疾病、接合單元的給藥方法、接合單元所攜抗體的結合力與親和力等等。舉例來說,當要將接合單元直接投遞到特定組織/器官時,可以只使用一種元件作為效應元件,而不需加入標的元件。然而,當透過周邊給藥途徑來投遞接合單元時,譬如經口服、腸胃道、鼻腔、局部或黏膜給藥、或以肌肉內、靜脈內或腹膜內注射,所述接合單元就需要同時包含能夠將接合單元專一地標的到病灶部位(如腫瘤或癌細胞/組織)的標的元件、以及可在病灶部位發揮治療效果的效應元件。為了要提高接合單元的標的或治療效果或提升其穩定度,本發明接合單元還可進一步包含第三元件;所述的第三元件可以是第二種標的元件、第二種效應元件或PEG鏈。 (2)第一元件是以成束(bundle)的形式存在。如上文所述,第一元件的數目取決於中心核所包含的連接胺基酸殘基的數目。由於中心核中連接胺基酸殘基的數目是2到20,故每一接合單元可帶有至少兩個第一元件。因此,相較於傳統治療性構建體或方法僅能攜帶單一個分子(譬如單一個細胞毒性藥物或抗體分子),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可同時提供更多的功能性元件(不論是標的元件或效應元件),進而可大幅提升療效。 (3)可透過所述接合單元上的複合基將其和一功能性元件或另一分子構建體連接(如下文第II部分所述)。可利用商業方法合成此處提出的中心核。或者是,可利用反應式4-9提出的反應是來製備此處提出的中心核,其中以複合基(即,疊氮基、炔基、四嗪基、環辛烯基或環辛炔基)取代了作為保護性基團以保護合成多肽之α-胺基的N-端9-芴甲氧羰基(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Fmoc)。額外地或替代性地,上述複合基也可和多肽的羧基反應而與多肽連接。所製得的中心核至少包含一或兩個複合基,此複合基可用於將功能性元件(如,此處提出的第二及/或第三元件)連接到中心核。
第II部分 聯合接合物構型分子構建體及其用途
本揭示內容的另一態樣是關於包含二或更多個接合單元的分子構建體及其用途,這些接合單元透過彼此的複合部分而連接到一起。根據本揭示內容一實施方式,所述分子構建體至少包含一第一接合單元與一第二接合單元。一般而言,第一或第二接合單元的結構分別與本揭示內容上述態樣與實施方式所述相同。具體來說,第一接合單元至少包含一第一中心核以及連接到第一中心核的二或更多個連接臂(下文稱為第一連接臂);第二接合單元至少包含一第二中心核以及連接到第二中心核的二或更多個連接臂(下文稱為第二連接臂)。如上文第I部分所述,此處提出的中心核之特徵在於其N-端或C-端上接有至少一複合部分。根據本揭示內容的某些實施方式,每一個第一與第二中心核各有一複合部分與其連接;為了便於說明,下文將連接到第一中心核的複合部分稱為第一部分,而連接到第二中心核的複合部分則稱為第二部分。第一元件耦接於第一連接臂,且第二元件耦接於第二連接臂。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透過發生於第一與第二複合部分間的iEDDA、SPAAC或CuAAC反應而彼此耦接。第一與第二元件具有不同的功能,且可以分別微小分子藥物或多肽、蛋白。舉例來說,第一與第二元件可以是分別對兩種不同抗原專一的抗體片段,譬如svFv、sdAb、Fab、或F(ab)’2 或擬抗體。
更具體來說,第一與第二複合部分分別至少包含位於一端的複合基以及位於另一端的一胺基或羧基,其中上述複合基係選自由以下所組成的群組:疊氮基、炔基、四嗪基、環辛烯基與環辛炔基。相對應地,可透過羧基將複合部分連接到N-端間隔物的α-胺基。或者是,可透過胺基將複合部分連接到C-端間隔物的羧基。利用此種方法連接到中心核的複合部分在其自由端帶有所述的複合基。
可任選的,上述複合部分在其複合基與連接基之間至少更包含長度為2-10個EG重複單元的一PEG鏈。舉例來說,PEG鏈可以是4、6、7或8個EG重複單元。
同樣可任選地,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其中之一可更包含一個第三複合部分。第三複合部分可用以與第三元件或第三接合單元複合,上述第三元件可以是例如抗體片段或長鏈PEG。在此種情形中,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可透過鏈接反應而耦接。其後,已互相連接的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的第三複合部分可利用不同的鏈接反應而與第三元件或第三接合單元複合。
II-(i) 聯合接合物構型之分子構建體的結構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所述分子構建體至少包含兩個接合單元,且所述接合單元透過CuAAC、SPAAC或iEDDA反應而彼此連接。於某些實施方式中,其中一接合單元接有作為標的元件之複數個第一元件,而另一個接合單元則接有作為效應元件的複數個第二元件。
首先參照圖5A-5C,這些圖式分別繪示了兩個接合單元之間的連接方式。
圖5A所示的分子構建體至少包含兩個接合單元50A與55A,彼此透過CuAAC反應而連接。第一接合單元50A至少包含第一中心核510、連接至第一中心核510的連接臂520 (即,第一連接臂)以及連接至連接臂520的功能性元件530 (即,第一元件),其中第一中心核510的N-端或C-端間隔物接有帶有疊氮基515的複合部分。相似地,第二接合單元55A至少包含第二中心核550、連接至第二中心核550的連接臂560 (即,第二連接臂)以及連接至連接臂560的功能性元件570 (即,第二元件),其中第二中心核550的N-端或C-端間隔物接有帶有炔基516的複合部分。因此,接合單元50A與55A可透過發生於疊氮基515與炔基516之間的CuAAC反應而彼此複合。圖5A的元件符號541表示CuAAC反應形成的化學鍵結。
圖5B是此處提出的分子構建體的另一實施例,其中第一中心核511的N-端或C-端間隔物接有帶有環辛炔基517的複合部分,且第二中心核551的N-端或C-端間隔物接有帶有疊氮基515的複合部分。奇後,接合單元50B與55B彼此透過發生於環辛炔基517與疊氮基515之間的SPAAC反應而連接。圖5B的元件符號542表示SPAAC反應形成的化學鍵結。
或者是,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可以透過iEDDA反應而彼此耦接。接著參照圖5C。接合單元50C與55C的結構分別於接合單元50A/50B與55A/55B類似,不同之處在於中心核512與552分別接有帶有四嗪基518的複合部分以及帶有環辛烯基514的複合部分。接合單元50C與55C可透過發生在四嗪基518與環辛烯基514間的iEDDA反應而彼此耦接。圖5C的元件符號543表示iEDDA反應形成的化學鍵結。
在較佳的情形中,當第一與第二連接臂其中至少一種透過CuAAC或SPAAC反應而與功能性元件連接時,則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彼此透過iEDDA反應而連接。或者是,當第一與第二連接臂其中至少一種透過iEDDA反應而與功能性元件連接時,則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彼此透過CuAAC或SPAAC反應而連接。
與其他治療性構建體相較之下,本發明分子構建體至少有以下三種優點: (1)可獨立製備帶有特定數目和/或類型之標的/效應元件的接合單元,之後再透過適當的鏈接化學反應(如CuAAC、iEDDA或SPAAC反應)將這些接合單元彼此連接在一起; (2)可基於特定應用的需求(譬如欲治療的疾病、以及標的和/或效應元件的結合親和力和/或親和力等),來調整標的和/或效應元件的數目與種類。可根據具體的需求與應用來調整標的與效應元件的組合。可隨著各種因素,譬如欲治療的症狀、患者的生理狀況和/或欲治療的疾病種類等,來改變本發明標的與效應元件。本發明所述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結合最適當的標的元件與最適當的效應元件,以便達到最理想的治療效果。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實施方式,標的元件可以是生長因子、肽類激素、細胞介素或抗體片段;而效應元件可以是免疫調節劑、與放射性核種複合的螯合劑、細胞毒性藥物、細胞介素、可溶性受體或抗體片段;以及 (3)在接合任兩個接合單元時,此處提出的CuAAC反應、iEDDA反應或SPAAC反應的接合效率優於其他接合反應。
接著參照圖6,可單獨製備圖中繪示的六個構建體庫。在本實施方式中,構建體庫1-6分別包含複數個接合單元60A、60B、60C、65A、65B與65C,而每一種接合單元連接有功能性元件。接合單元60A、60B與60C的結構類似;其中接合單元60A、60B與60C分別包含一個中心核610以及特定數目的連接臂620,其中中心核的N-端或C-端610接有帶有疊氮基615的複合部分。舉例來說,所述接合單元60A至少包含三個連接臂620,且因此有三個標的元件630a分別連接到這三個連接臂620。相似地,接合單元60B與60C上分別接有四個標的元件630b與五個標的元件630c。標的元件630a、630b與630c可以相同或不同。至於接合單元65A、65B與65C,其分別包含一個中心核650與特定數目的連接臂660,其中中心核的N-端或C-端650接有帶有環辛炔基617的複合部分。如圖所示,接合單元65A,65B與65C上分別接有兩個效應元件670a、三個效應元件670b以及六個效應元件670c。效應元件670a、670b與670c可以相同或不同。可分別製備構建體庫1-6。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從構建體庫1、2與3中選擇第一接合單元,並從構建體庫4、5與6中選擇第二接合單元,接著再透過發生疊氮基615與環辛炔基617之間的iEDDA反應,而將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連接在一起,因此,所得到的分子構建體即具有指定數目的標的與效應元件。
當可想見,所述分子構建體亦可包含三個接合單元,其中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彼此透過iEDDA反應而耦接,第三接合單元則透過CuAAC反應與第一或第二接合單元耦接。或者是,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彼此透過iEDDA反應而耦接,第三接合單元則透過SPAAC反應與第一或第二接合單元耦接。於某些實施方式中,第一、第二與第三接合單元分別攜載複數個第一、第二與第三元件,其中第一、第二與第三元件可以相同或不同。
接著參照圖7,其中接合單元70A、70B與70C透過iEDDA與SPAAC反應而耦接。在結構方面,接合單元70A、70B、70C分別包含中心核(710a、710b、710c)、連接至中心核(710a、710b、710c)的連接臂(720a、720b、720c)以及連接至連接臂(720a、720b、720c)的功能性元件(730a、730b、730c)。為了進行耦接,接合單元70A的N-端或C-端接有含四嗪基的複合部分;接合單元70B的N-端與C-端分別接有含環辛烯基的複合部分以及含疊氮基的複合部分;而接合單元70C的N-端或C-端則接有含環辛炔基的複合部分。如此一來,接合單元70A與70B可透過發生於四嗪基與環辛烯基間的iEDDA反應而耦接,圖7的元件符號750代表iEDDA反應所形成的化學鍵結。另一方面,接合單元70B與70C則透過發生於疊氮基與環辛炔基之間的SPAAC反應而耦接,圖7的元件符號760代表SPAAC反應所形成的化學鍵結。
當可想見,隨著所欲的應用不同,分別連接至接合單元70A、70B與70C的功能性元件730a、730b、730c的數目可以相同或不同。採用圖6所示的構建體庫概念,可分別製備帶有不同數目及/或種類功能性元件的接合單元,以得到不同的構建體庫,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基於分子構建體的用途來選擇與組合來自構建體庫的所欲接合單元。
在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本發明分子構建體可更包含相對較長的PEG鏈,此一長PEG鏈和第一或第二中心核連接,而使得在施用至一個體後,本發明分子構建體可遠離網狀內皮細胞(reticuloendothelial)系統而能有較長的半衰期。在利用PEG鏈修飾蛋白質以改善其藥動學特性和/或降低免疫源性的時候,較佳可使用分子量最高為20,000-50,000道耳頓的PEG。因此,在本發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中,會使用相對較短的PEG鏈作為連接標的與效應元件所用的連接臂,而要提升分子構建體在活體內的半衰期時,則會將分子量為20,000到50,000道耳頓的PEG鏈連接到任一接合單元。
於某些實施方式中,可使用多個抗體片段作為標的及/或效應元件,以建構此處提出的分子構建體。對於以含有抗體片段的分子構建體為基礎的標的元件/效應元件藥物,其所含的抗體片段的活體內半衰期應該比個別的抗體片段來得長。在某些臨床應用中,藥物的半衰期越長越好,因此就不需要經常施用這些藥物;對於用於上述適應症的分子構建體,可利用分子量為20,000到50,000道耳頓的PEG鏈作為連接臂,以連接作為標的或效應元件的抗體片段。可利用上述長度的PEG來修飾多種治療性蛋白,以延長其半衰期。
使用多肽作為中心核使得本發明分子構建體具有更大的設計彈性,因為可在單一構建體中攜帶多份或多種標的/效應元件;因此能夠提升藥物遞送的專一性以及其在預定標的部位的功效。可利用包含多個接合單元的分子構建體而得到多種不同的構形。舉例來說:第一接合單元可攜帶三個scFv標的元件,而第二接合單元可攜帶五個治療性藥物分子;第一接合單元可攜帶三個scFv標的元件,而第二接合單元可攜帶三個scFv效應元件;第一接合單元可攜帶兩個scFv以作為第一組標的元件、第二接合單元可攜帶兩個scFv以作為第二組標的元件,而第三接合單元可攜帶五個細胞治療性藥物分子;第一接合單元可攜帶兩個雙專一性scFv作為標的元件,而第二接合單元可攜帶兩個scFv作為效應元件;或第一接合單元可攜帶三個scFv作為標的元件、第二接合單元可攜帶兩個scFv作為效應元件,並透過連接臂而連接分子量為20,000-50,000道耳頓的長PEG以提升其藥動學特性。
在本發明的某些實施方式中,可利用雙功PEG作為連接臂,以將作為標的或效應元件的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連接到位於多肽核中的胺基。每一條PEG的一端可帶有NHS基,另一端則帶有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及/或乙烯碸基。NHS基可和多肽核中的胺基耦接,而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乙烯碸基則可和抗體片段(如scFv、雙專一性scFv或Fab片段)的半胱胺酸殘基的硫氫基耦接。可設計scFv與雙專一性scFv使其C-端帶有一多肽接合鏈且最末端為半胱胺酸殘基。可利用胃蛋白酶(pepsin)裂解完整IgG以得到Fab片段,且可利用溫和的還原反應將鏈間的雙硫鍵反應產生自由硫氫基。
當標的與效應元件都是scFv,且使用600道耳頓(12個EG單元)的PEG鏈作為連接臂時,此種分子構建體共有六個scFv,且其總分子量約為170,000道耳頓。帶有七個scFv的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約為200,000道耳頓,而帶有八個scFv的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230,000道耳頓。根據本揭示內容所製備的大多數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小於200,000道耳頓,有一小部分的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介於200,000-250,000道耳頓之間。
當想要建構帶有四組不同的scFv的分子構建體時,較佳可使一個接合單元帶有接合的單鏈雙專一性scFv (bi-scFv),譬如scFv1-scFv2 (如抗HER2與HER3),而另外兩個接合單元則分別帶有一種scFv(即,分別帶有scFv3與scFv4)。有兩種方法能夠建構上述雙專一性的scFv1-scFv2。在「串聯(tandem)」構形中,抗體片段的排列方式為VL 1-VH 1-VL 2-VH 2或VH 1-VL 1-VH 2-VL 2;在「雙抗體(diabody)」構形中,抗體片段則是排列成VL 2-VL 1-VH 1-VH 2或VH 2-VH 1-VL 1-VL 2。可在免疫球蛋白區域間加入多肽接合鏈,如GGGGS (序列編號:24)重複或其他序列。
由發明人的經驗推知,在經過長時間儲存後,帶有順丁烯二醯亞胺與疊氮基的多肽或PEG接合鏈可能會因為順丁烯二醯亞胺與疊氮基間自發的接合反應而形成聚合物。因此,在較佳的情形中,最好分別製備新鮮的各種接合單元,接著再即時將標的或效應元件連接到所述接合單元上,並透過鏈接反應將這些接合單元連接到一起。另一種較佳的實施方式是將標的元件和效應元件都接合到帶有炔基的接合單元上,而後再將其中一種接合單元的炔基轉變為疊氮基,譬如可利用一條兩端都帶有疊氮基的短同型雙功接合物。之後就可將分別帶有炔基與疊氮基的兩種接合單元透過鏈接反應而耦接。在另一種實施方式中,連接臂自由端帶有乙烯碸基,其在常規生理pH狀態下,可和硫氫基反應而形成穩定的共價鍵結。
適用於本發明的連接臂較佳為PEG鏈。連接臂的長度取決於多種因素。連接臂的長度應足以對所連接的scFv或其他類型的功能性元件提供適當的彈性,使其能夠在不受到立體結構限制的情形下,接近目標細胞表面上的標的抗原位置;但連接臂的長度又不應過長,以免造成連接臂和其上連接的scFv片段或功能性元件發生分子間與分子內纏結,或使得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過大而無法輕易穿透組織。過長的連接臂可能無法拉動抗原分子以形成較密實的團簇,但在某些細胞凋亡或其他細胞層次的效應中可能會需要此種團簇以啟動訊息傳導過程。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在不需過度實驗的前提下,針對標的抗原和其結合劑的不同組合類型,決定理想的連接臂長度。在根據本揭示內容的多種分子構建體中,較佳的連接臂是NHS-(PEG)12 -順丁烯二醯亞胺(或乙烯碸) (約500道耳頓)。完全伸展後的(PEG)12 鏈長度約為40-50 Å。
適用於本發明的連接臂與耦合臂不限於PEG鏈。舉例來說,可使用包含甘胺酸、絲胺酸以及其他親水性胺基酸殘基的多肽、多醣與其他生物可相容的線性聚合物,並修飾上述高分子使其帶有NHS基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
在某些治療應用中,可能需要將分子構建體的效應元件從連接臂釋放出來,而使得效應元件能夠進入標的位置的細胞(包括與標的元件結合的細胞或其周圍的細胞),以引發藥學效應。在這些情形中,可在連接臂中加入可裂解鍵。目前已開發出多種可裂解鍵,這些可裂解鍵會因為水解、酸解、還原裂解或酵素裂解等作用而被切開。舉例來說,在發炎組織中會出現基質金屬蛋白酶,已設計出會受此種酵素作用而裂解的多肽片段,並將其用於建構治療用構建體。在多種細胞的胞內體或脂質體會出現細胞自溶酶(cathepsin) B或C,亦可在抗體藥物複合體的連接臂中加入對此種細胞自溶酶敏感的多肽片段。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中使用的PEG接合物為NHS-PEG2-12 -S-S-順丁烯二醯亞胺(或乙烯碸),在鄰近順丁烯二醯亞胺基或乙烯碸基處設有會被緩慢還原而裂解的S-S雙硫鍵。
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上文實施方式中所述的標的元件可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生長因子、肽類激素、細胞介素與抗體或其片段;而效應元件可以是免疫調節劑(譬如類鐸受體促效劑)、與放射性核種複合的螯合劑、細胞毒性藥物、細胞介素、可溶性受體或抗體或其片段。
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抗體片段可採用以下任一種形式:抗原結合片段(Fab)、可變片段(Fv)、單鏈可變片段(scFv)、單一區域抗體(sdAb)或雙專一性單鏈可變片段(雙專一性scFv)。根據一實施方式,雙專一性scFv是雙專一性串聯scFv或雙專一性雙抗體scFv。
為了保持分子構建體的擴散能力,其分子量以小於250,000道耳頓為宜。因此,在大多數的實施方式中較佳應採用scFv片段。在DNA層級,可建構基因序列以將VL 與VH 連接成單一多肽鏈,其順序為VL -VH 或VH -VL ,且兩者間以一多肽連接鏈連接,上述多肽延伸物以甘胺酸與絲胺酸為主要殘基,且其長度為10-25個胺基酸。此外,在上述多肽鏈的C-端加入一段短的多肽延伸物,其亦可包括其他親水性與帶電胺基酸殘基(譬如H、K、R、N與Q殘基),以利多肽延伸物與其C端殘基保持在延伸的狀態,而使C殘基的SH基能夠自由地用於和多臂接合單元的連接臂複合。可用以生產上述重組scFv與雙專一性scFv的宿主細胞包括:細菌,如大腸桿菌(E. coli )與戀臭假單胞菌(Pseudomonas putida );酵母菌,如畢氏巴斯德酵母(Pichia pastoris );與哺乳動物細胞,如CHO與HEK293細胞系
本案發明人已利用HEK293與CHO細胞產製出大量的IgG抗體、Fab、scFv與各種抗體片段、Fc構型蛋白與其他重組抗體,以供活體外系統與動物模型試驗用。本案發明人亦已開發出多種細胞系,以產製用於人類臨床試驗的抗體。在實驗室研究階段,只要使用幾個1-2公升的燒瓶,即可輕易地製備HEK293暫時表現系統,進而生產1克左右的IgG或抗體片段。一般來說,適用於本發明所述分子構建體的scFv片段通常不帶有醣類修飾,而且醣類修飾也不是scFv與其抗原標的結合所必須的。更有甚者,所述的scFv片段中只有一個雙硫鍵以及一個位在末端的半胱胺酸殘基。因此,也可利用小規模的細菌表現系統來製備scFv。使用大腸桿菌時,可選用能從細胞內包涵體(intracellular inclusion bodies)或胞外質(periplasm)中收取scFv或可收取分泌性scFv的表現系統。在大多數的情形中,可利用蛋白L (Protein L)以親和管柱法來純化scFv,上述蛋白L可和大多數κ輕鏈的VH 互動;而在其他情形中則可使用離子交換管柱。
根據本發明多個實施例,所述的聯合接合物平台主要運用scFv與Fab作為標的和/或效應元件。然而,亦可從sdAb或其他抗體片段所組成的大型抗體庫中篩選出特定的結合分子,此類結合分子並不是以免疫球蛋白區域為基礎,但其針對所選的標的分子有專一結合親和力,因而有和抗體類似的功能,這些結合分子包括以下類型:(1)適配體(aptamer),包含可和目標分子結合的寡核苷酸或短胜肽;(2) Fyn激酶衍生物(fynomer),包含衍生自人類Fyn激酶SH3區域的小的結合蛋白;(3)黏合素(affimer),包含衍生自半胱胺酸蛋白抑制劑(cystatin)家族的結合蛋白;以及(4)經設計的錨蛋白重複蛋白(designed ankyrin repeat protein,DARPin),此類蛋白是利用遺傳工程設計,設計出包含三、四或五個由天然錨蛋白衍生的結構的重複區段。上述這些抗體擬似物的分子量約約為10K至20K道耳頓。
II-(ii) 適用於聯合接合物分子構建體的功能性元件
如上文所述,此處提出的聯合接合物包含至少兩個接合單元,其中第一接合單元攜載一或多標的元件或可促進藥動學特性的元件,而第二接合單元攜載一或多效應元件,反之亦然。為了實現所欲的效果,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根據上文I-(ii)部分所記載的第一與第二元件,來選擇適當的功能性元件作為標的元件、效應元件及/或提升藥動學特性的元件。
II-(iii) 聯合接合物分子構建體的用途
本揭示內容亦揭示了利用適當的聯合接合物分子構建體來治療各種疾病的方法。一般而言,所述方法至少包含對需要治療的個體投予有效量的所述聯合接合物分子構建體。
當可理解,針對本揭示內容其他態樣與實施方式所述的功能性元件之例示亦適用於此處提出的分子構建體,為求簡潔,此處不再贅述。
然而,為了進一步說明,此處討論了利用本案之分子構建體來治療各種類型的肺癌。對罹患不同類型肺癌的患者,可施用帶有以下效應元件的接合單元或分子構建體: (1)細胞毒性藥物:美登素、單甲基奧里斯他汀E (monomethyl auristatin E,MMAE),吡咯二氮平(pyrrolobenzodizepine,PBD)、來那度胺、泊馬度胺(pomalidomide)、艾瑞布林(erybulin)、微管蛋白裂解素(tubulysin) A、微管蛋白裂解素B、阿黴素、卡奇黴素與喜樹鹼; (2)免疫刺激劑:類鐸受體促效劑、單磷醯脂A;或 (3)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CTLA-4、PD-1與PD-L1專一的抗體、抗體片段或擬抗體。
下文提出多個實驗例來說明本發明的某些態樣,以利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實作本發明。這些實驗例僅為例示,且不應將其視為對本發明範圍的限制。據信習知技藝者在閱讀了此處提出的說明後,可在不需過度解讀的情形下,完整利用並實踐本發明。
實驗例
實驗例1:作為多肽中心核之多肽1至4的直接合成
設計了四種可作為多臂接合單元之中心核的含複合基多肽。利用標準固態合成方法直接合成含複合基多肽1至4 (由ChinaPeptid公司客製化生產;上海;中國),之後再利用Shimadzu Nexera-i LC-2040C 3D HPLC系統進行反相高效能液態層析(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以得到至少95%純度。反相HPLC使用Kromasil 100-5C18管柱(250 mm X 4.6 mm;5 μm),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5%至20%、15分鐘,流速為1.0 mL/min、管柱溫度25°C。
多肽1 (純度:95.52%)的序列如SEQ ID NO: 1 (GGSGGSGGSKGSGSKGSK)所示,其N-端與C-端皆經化學修飾。具體來說,SEQ ID NO: 1的N-端經4-戊炔酸的醯胺化修飾,而C-端則經甲醇酯化。多肽2 (純度:97.05%)的序列如SEQ ID NO: 2 (GGSGGSKGSKGSKGSKGSK)所示,其N-端與C-端分別經2-疊氮乙酸與甲醇修飾。於製備多肽3 (純度:98.71%)時,將如SEQ ID NO: 3 (GSSGSSKGSGKGSGKGSGKGSGK)所示的多肽序列以3-丁炔酸進行N-端醯胺化,並以醯胺樹脂在C-端進行一集醯胺形成。相似地,對於多肽4 (純度:95.95%),將如SEQ ID NO: 4 (GSSGSSGSSGSKGSGSKGSGSK)所示的多肽以外-5-降莰烯羧酸將其N端醯胺化,且同樣將其C-端醯胺化。
分別以API 150 EX Applied Biosystem電灑游離質譜分析儀(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來分析所合成的多肽。
多肽1 (SEQ ID NO: 1)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其分子量(m.w.)為約1532.58道耳頓。
多肽2 (SEQ ID NO: 2)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其分子量為約1734.84道耳頓。
多肽3 (SEQ ID NO: 3)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其分子量為約2004.977道耳頓。
多肽4 (SEQ ID NO: 4)的結構如下圖所示,其分子量為約1,935.98道耳頓。
利用反相分析級HPLC來分析純化的含降莰烯的多肽4樣本,使用Supelco C18管柱(250 mm X 4.6 mm;5 μm),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0%至100%、30分鐘,流速為1.0 ml/min、管柱溫度25°C,測量210 nm 下的紫外線(UV)吸收度(OD210 )。圖8A為含降莰烯的多肽4的反相分析級HPLC圖譜,在滯留時間約14.17分鐘(箭頭#2;箭頭#1為析出溶劑的波峰)出現含降莰烯的多肽4的波峰。圖8B為多肽4之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U除非另有指明,此處的質譜分析都是由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學研究中心質譜核心設施(台北)進行分析,所用的設備為Bruker Autoflex III MALDI-TOF/TOF質譜儀(Bruker Daltonics,Bremen,德國)。
實驗例2:作為多肽中心核之聚乙二醇化多肽5的直接合成
同樣利用標準固態合成方法直接合成多肽5 (由Shanghai WuXi AppTech Co., Ltd客製化生產;上海;中國),其結構如下圖所示,其中聚乙二醇化多肽的序列如SEQ ID NO: 5 (-Xaa4 -K-Xaa4 -K-Xaa4 -K-Xaa4 -K-Xaa4 -K)所示,其N-端經疊氮乙酸修飾,而C-端經甲醇修飾。發明人設計了多肽結構並交由Shanghai WuXi AppTech Co.,Ltd. (上海,中國)製備。
使用Agilent Nexera-i 1200 HPLC-BE系統進行反相HPLC以將含疊氮的聚乙二醇化多肽5純化到97.58%的純度。反相HPLC使用Gemini-NX C18管柱(150 mm X 4.6 mm;5 μm),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10%至40%、20分鐘,流速為1.0 mL/min、管柱溫度25°C。圖9A為含疊氮的聚乙二醇化多肽5的反相分析級HPLC圖譜,在滯留時間7.941分鐘可觀察到含疊氮的聚乙二醇化多肽5之波峰。
使用ESI-MS來鑑別做為中心核的含疊氮的聚乙二醇化多肽5。圖9B顯示此處提出的聚乙二醇化多肽5多肽中心核攜帶一個有疊氮基的耦合臂。ESI-MS分析結果顯示此一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996.6道耳頓。
實驗例3:作為多肽中心核的多肽6至10的直接合成
設計了五種可作為多臂接合單元之中心核的含複合基多肽。利用標準固態合成方法直接合成含複合基多肽6至10 (多肽6、10由ChinaPeptid公司客製化生產;上海;中國;多肽7至9由NingBo KareBay Co., Ltd客製化生產;寧波;中國)。
多肽6 (如下圖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2 (GGSGGSKGSKGSKGSKGSK)所示,然其N-端經疊氮-Xaa5 -酸修飾,而C-端則經過C-端醯胺化。多肽6中心核具有五個K殘基,彼此間以含GS的間隔物隔開,且其N-端的疊氮基可以用來和帶有相應反應基的元件或另一個接合單元進行鏈接反應。
利用反相分析級HPLC以Kromasil 100-5 C18管柱(250 mm X 4.6 mm;5 μm)來分析純化的多肽6樣本,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15%至30%、12分鐘,流速為1.0 ml/min、管柱溫度35°C。
以ESI-MS分析所得到的多肽6。ESI-MS分析結果顯示此一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1954.15道耳頓。
多肽7 (如下圖所示)的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1 (GGSGGSGGSKGSGSKGSK)所示,然其N-端經DBCO-酸修飾,而C-端則利用醯胺樹脂進行C-端醯胺化。多肽7中心核N-端的DBCO可以用來和一元件或另一個接合單元進行鏈接反應。
利用反相分析級HPLC以Supelco C18管柱(250 mm X 4.6 mm;5 μm)來分析純化的多肽7樣本,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0%至73%、30分鐘,流速為1.0 ml/min、管柱溫度25°C;測量300 nm下的UV吸收度。圖10A為含DBCO之多肽7的反相分析級HPLC圖譜,在滯留時間19.166分鐘可觀察到其波峰。
利用MALDI-TOF分析此處製得的含DBCO多肽7。圖10B顯示含DBCO多肽7的分子量為約1,734.73道耳頓。
如下圖所示,多肽8的序列為SKSKSK (SEQ ID NO: 6),其N-端經疊氮-Xaa6 -酸修飾,且C-端經醯胺樹脂醯胺化。多肽8 (如下圖所示)至少包含三個K殘基,彼此間以相同的間隔物序列(即,單一S殘基)隔開。此一含疊氮多肽8的分子量為約1024.17道耳頓。
如下圖所示,多肽9的序列為KKK (亦即,K殘基間沒有間隔物),其中N-端經炔丙基-Xaa6 -酸修飾,而C-端經C-端一級醯胺化修飾。圖11A的資料顯示炔基多肽9的分子量為約732.454道耳頓。
如下圖所示,多肽10 (KSKGK;SEQ ID NO: 7)的N-端經乙酸修飾,且C-端經胺基-Xaa8 -疊氮修飾。多肽10中心核具有一個乙醯基可以保護N-端的胺基,並有一C-端的疊氮基可供和一元件或接合單元進行鏈接反應。多肽10至少包含三個K殘基,第一與第二K殘基間的間隔物序列為S,且第二與第三K殘基間的間隔物序列為G。圖11B顯示多肽10的分子量為約1,009道耳頓。
實驗例4:含有雙重複合基的多肽11 (SEQ ID NO: 8)的直接合成,其可作為用以建構多臂接合單元之多肽中心核
如下圖所示,多肽11的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8 (GGSGGSKGSSGKGGSGGS)所示,其中N-端經外-5-降莰烯羧酸修飾,且C-端經3-疊氮丙胺修飾。可利用多肽11 (如下圖所示)作為建構中心接合單元的中心核,其N-端的外-5-降莰烯基可用於和一元件或接合單元進行鏈接反應,而C-端的疊氮基則可和另一元件或接合單元進行鏈接反應。含有雙重複合基的多肽11是由ChinaPeptid公司客製化生產。
實驗例5:膽囊收縮素八肽(CCK8)片段(SEQ ID NO: 9)的合成
含CCK8多肽的序列為CGGGGSDYMGWMDF (SEQ ID NO: 9),其N-端經乙酸修飾,且C-端經醯胺樹脂醯胺化。含CCK8多肽係由CCK的8個胺基酸殘基在N-端加上連續的6個胺基酸殘基(CGGGGS;SEQ ID NO: 10)所組成,如此一來,其N-端帶有半胱胺酸殘基。N-端的半胱胺酸殘基有SH基,可供和此處提出的接合單元之PEG-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連接臂耦接。此一多肽亦由ChinaPeptid公司客製化生產。
利用ESI-MS來分析所合成的含CCK8多肽。以ESI質譜分析產物的結果如圖12A所示,質譜分析結果為:(ESI-TOF) m/z: [M+H]+ - calculated for C65 H86 N16 O21 S3 1523.67; found 1523.5418。MS質譜可在以下四點觀察到同位素波峰:1524.5448、1525.5458、1526.5458與1527.5458,分別對應於[M+H+1]+ 、[M+H+2]+ 、[M+H+3]+ 與[M+H+4]+
實驗例6:含CCK8多肽與Mal-PEG6 -NHS之耦接
使含CCK8多肽的硫醇基和異型雙功接合物Mal-PEG6 -NHS反應。將多肽溶於100% DMSO,最終濃度10 mM,並將異型雙功接合物Mal-PEG6 -NHS溶於100% DMSO,最終濃度250 mM。將Mal-PEG6 -NHS接合物加入溶解的多肽溶液中,使接合物最終濃度為10 mM (即,相對於10 mM多肽溶液為1倍莫耳過剩)。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培育一晚。
以反相HPLC利用Supelco C18管柱(250 mm X 10 mm;5 μm)純化CCK8-PEG6 -NHS,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30%至100%、30分鐘,流速為3.0 mL/min、管柱溫度25°C。測量在254 nm的UV吸收度以得到DM1-PEG6 -NHS的反相HPLC沖提圖譜。
利用質譜ESI分析所得到的CCK8-PEG6 -NHS (圖12B)。質譜分析結果為:(ESI-TOF) m/z: [M+2H]2+ - calculated for C91 H125 N19 O34 S3 2125.28; found 2123.79。MS質譜可在以下位置觀察到同位素波峰:1063.398、1063.8978、1064.4003、1064.9022與1065.4061,分別對應於[M+2H+1]2+ 、[M+2H+2]2+ 、[M+2H+3]2+ 、[M+2H+4]2+ 與[M+2H+5]2+
實驗例7:美登素(DM1)與Mal-PEG6 -CO2 H的耦接
DM1係購自ALB Technology Inc. (香港,中國)。將帶有SH基的DM1和異型雙功接合物耦接以及純化的方法與上文所述實驗例相似。
簡言之,將DM1分子的硫醇基和異型雙功接合物Mal-PEG6 -CO2 H反應。將DM1溶於100% DMSO,最終濃度為10 mM,並且將Mal-PEG6 -CO2 H溶於100% DMSO,最終濃度為250 mM。將Mal-PEG6 -CO2 H 連接物加入溶解的多肽溶液中,使接合物最終濃度為10 mM (即,相對於10 mM多肽溶液為1倍莫耳過剩)。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培育一晚。
以反相HPLC利用Supelco C18管柱(250 mm X 10 mm;5 μm)純化DM1-PEG6 -CO2 H,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30%至100%、30分鐘,流速為3.0 mL/min、管柱溫度25°C。測量在254 nm的UV吸收度以得到DM1-PEG6 -CO2 H的反相HPLC沖提圖譜,結果顯示在滯留時間約11.5分鐘可觀察到DM1-PEG6 -CO2 H的沖提波峰。對所合成的DM1-PEG6 -CO2 H (如上圖所示)進行質譜分析,結果顯示此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1,242.429道耳頓。
實驗例8:以多肽7作為多肽中心核並以TFP-PEG12 -Mal或NHS-PEG6 -Mal作為連接臂的含DBCO接合單元之合成
於本實施例中,將三個PEG12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連接臂耦接到作為多肽中心核的DBCO-多肽7。自QuantaBiodesign Inc (Plain City, USA)購得TFP-PEG12 -順丁烯二醯亞胺酯([α-順丁烯二醯亞胺基-ω-(2.3.5.6-四氟苯基丙醯胺基)-十二聚乙二醇]酯([alpha-maleinimido-omega-(2.3.5.6-tetrafluorophenyl-propionamido)-dodecaethyleneglycol] ester))連接物。依製造商的指示進行耦接;將帶有K殘基的多肽溶於100 % DMSO,最終濃度10 mM。將TFP-PEG12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連接物加入溶解的多肽中,連接物最終濃度60 mM (相對於10 mM多肽溶液為6倍莫耳過剩)。將催化劑有機鹼1,4-二氮雜二環[2.2.2]辛烷(1,4-diazabicyclo[2.2.2]octane;DABCO) (5當量)加入至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培育18小時。
如下圖所示,所合成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PEG12 -DBCO-多肽7耦接物帶有一個含DBCO的耦合臂以及三個含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的PEG連接臂;圖13A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顯示此一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3,978道耳頓。
將三個PEG6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連接臂耦接到DBCO-多肽7中心核。NHS-PEG6 -順丁烯二醯亞胺酯((succinimidyl-[(N-maleimido- propionamido)-hexaethyleneglycol]) ester)連接物係購自Conju-probe Inc.。依製造商的建議進行耦接;將帶有K殘基的多肽溶於100% DMSO,最終濃度10 mM。將NHS-PEG6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連接物加入溶解的多肽中,最終濃度60 mM (相對於10 mM多肽溶液為6倍莫耳過剩)。將催化劑有機鹼DABCO (5當量)加入至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培育18小時。
所合成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PEG6 -疊氮-多肽7帶有一個含DBCO的耦合臂以及三個含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的PEG連接臂,分析結果顯示其分子量為約3,186.687道耳頓(圖13B)。
實驗例9:將NHS-PEG6 -Mal複合至含疊氮多肽8的NH2 基以合成多臂接合單元
利用上文實驗例所述的流程來耦接接合物。以MALDI-TOF分析所得到的PEG6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疊氮-多肽8。
如下圖所示,所合成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PEG6 -疊氮-多肽8帶有一個含疊氮基的耦合臂以及三個含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的PEG連接臂;圖14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顯示此一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1,024.627道耳頓。
實驗例10:將NHS-PEG6 -Mal複合至含炔基多肽9的NH2 基以合成多臂接合單元
利用上文實驗例所述的流程來耦接接合物。以MALDI-TOF分析所得到的PEG6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炔基-多肽9。
如下圖所示,所合成的順丁烯二醯亞胺基-PEG6 -炔基-多肽9帶有一個含炔基的耦合臂以及三個含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的PEG連接臂;圖15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顯示此一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2,194.13道耳頓。
實驗例11:以多肽12 (SEQ ID NO: 11)做為多肽中心核並以RSGSSG (SEQ ID NO: 12)做為連接臂的含降莰烯基接合單元之直接合成
利用標準芴甲氧羰基化學法(standard Fmoc chemistry)人工合成含降莰烯基的接合單元,其係以多肽12做為多肽中心核並以多肽RSGSSG (SEQ ID NO: 12)做為連接臂。如下圖所示,連接臂的N-端經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含降莰烯基且帶有經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由本案發明人設計並委由ONTORES Co., Ltd. (杭州,中國)生產。
以反相分析級HPLC分析含降莰烯基且帶有經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的純化樣本,所用管柱為C18管柱(250 mm X 4.6 mm;5 μm),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27%至47%、20分鐘,流速為1.0 ml/min、管柱溫度30°C。圖16為含降莰烯基且帶有經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的反相HPLC圖譜,其波峰以箭頭指示。
利用質譜ESI-MS來分析所合成的含降莰烯基且帶有經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
此處提出的含降莰烯基且帶有經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是一種以多肽中心核為基礎的接合單元,其帶有一個含降莰烯基的耦合臂以及三個自由端帶有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的連接臂。所合成的接合單元之質譜分析結果顯示在966處有一個強分子離子訊號,對應於[M+3H]3+ ,這代表本接合單元的實際分子量約為2,895道耳頓。
實驗例12:以多肽13 (SEQ ID NO: 1)做為多肽中心核並以RSGSSG (SEQ ID NO: 12)做為連接臂的含炔基接合單元之直接合成
利用標準Fmoc化學法人工合成含炔基的接合單元,其係以多肽13做為多肽中心核並以多肽RSGSSG (SEQ ID NO: 12)做為連接臂。如下圖所示,多肽13的N-端與C-端分別經4-戊炔酸醯胺化以及經甲醇酯化;連接臂的N-端經3-順丁烯二醯亞胺丙酸修飾。含炔基且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由本案發明人設計並委由Shanghai ChinaPeptide Co., Ltd. (上海,中國)生產。
以反相分析級HPLC分析含炔基且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的純化樣本,所用管柱為kromasil 100-5 C18管柱(250 mm X 4.6 mm;5 μm),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5%至48%、15分鐘,流速為1.0 ml/min、管柱溫度35°C。圖17為含炔基且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的反相HPLC圖譜,其波峰以箭頭指示。
利用MALDI-TOF質譜分析來確認所合成的含炔基且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
此處提出的含炔基且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是一種以多肽中心核為基礎的接合單元,其帶有一個含炔基的耦合臂以及三個自由端帶有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的連接臂。圖18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顯示此一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3,583.701道耳頓。
實驗例13:以多肽14 (SEQ ID NO: 13)做為多肽中心核並以SGSSGSSG (SEQ ID NO: 14)做為連接臂的含甲基四嗪基接合單元之直接合成
利用標準Fmoc化學法人工合成含甲基四嗪基的接合單元,其係以多肽14做為多肽中心核並以SGSSGSSG (SEQ ID NO: 14)做為連接臂。如下圖所示,連接臂的N-端經3-順丁烯二醯亞胺丙酸修飾。含甲基四嗪基且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由本案發明人設計並委由Shanghai WuXi AppTech Co., Ltd.生產。
以反相分析級HPLC分析含甲基四嗪基且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的純化樣本,所用管柱為Gemini-NX 5u C18管柱管柱(150 mm X 4.6 mm;4 μm),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10%至40%、20分鐘,流速為1.0 ml/min、管柱溫度30°C。
利用MALDI-TOF質譜分析來確認所合成的含甲基四嗪基且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
此處提出的含甲基四嗪基且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是一種以多肽中心核為基礎的接合單元,其帶有一個含甲基四嗪基的耦合臂以及三個自由端帶有順丁烯二醯亞胺基的連接臂。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顯示此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1,038道耳頓。
實驗例14:將NHS-PEG6 -CCK8複合至含DBCO多肽7的NH2
本實驗例將三個PEG6 -CCK8耦接到含DBCO多肽7之多肽中心核。依上文實驗例製備NHS-PEG6 -CCK8。
依製造商的建議進行耦接;將帶有K殘基的多肽溶於100% DMSO,最終濃度1 mM。將所製得之NHS-PEG6 -CCK8加入溶解的多肽中,最終濃度6 mM (相對於1 mM多肽溶液為6倍莫耳過剩)。將催化劑有機鹼DABCO (50當量)加入至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將反應混合物培育18小時。以反相HPLC純化CCK8-PEG6 -conjugated DBCO-多肽7,所用管柱為Princeton SPHER-300 C18管柱(250 mm X 30 mm;300Å;5 μm),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0%至73%、28分鐘,流速為27.0 ml/min、管柱溫度25°C。
如下圖所示,所合成的CCK8-PEG6 -DBCO-多肽7帶有一個含DBCO基的耦合臂以及三個含CCK8多肽的PEG連接臂。質譜分析結果為:(ESI-TOF) m/z: [M+H]+ - calculated for C334 H470 N77 O119 S9 7751.0574; found 7751.0533。可在MS質譜觀察到以下九個同位素波峰:7752.0714、7753.0759、7754.0818、7755.0820、7756.0849、7757.0353、7758.0647、7759.0844與7760.0636,分別對應於[M+H+1]+ 、[M+H+2]+ 、[M+H+3]+ 、[M+H+4]+ 、[M+H+5]+ 、[M+H+6]+ 、[M+H+7]+ 、[M+H+8]+ and [M+H+9]+ (圖19)。 19)。
實驗例15:將CO2 H-PEG6 -DM1複合至含疊氮多肽2的NH2
將所合成的含疊氮的多肽2 (ChinaPeptide Inc.,上海,中國)溶於100% DMSO,最終濃度10 mM。採用上文實驗例的方法製備CO2 H-PEG6 -DM1。
在100% CH2 Cl2 將含疊氮的多肽2與有機鹼DMAP以1/15的莫耳比混合。在將CO2 H-PEG6 -DM1耦接到含疊氮的多肽2之前,將乙基(二甲基三胺丙)碳二亞胺(ethyl(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EDC)加入至CO2 H-PEG6 -DM1的100% CH2 Cl2 溶液中,CO2 H-PEG6 -DM1與EDC的混合莫耳比為1:2,並培育一段時間以活化CO2 H-PEG6 -DM1分子的CO2 H基。接著,將經EDC活化的CO2 H-PEG6 -DM1加入至含疊氮多肽2的100% CH2 Cl2 溶液中,使含疊氮的多肽2與CO2 H-PEG6 -DM1的最終莫耳比為1:6。再將反應混合物於室溫下培育一晚。
以反相HPLC來純化含疊氮的多肽2,所用管柱為Supelco C18管柱(250 mm X 10 mm;5 μm),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0%至100%、30分鐘,流速為3.0 ml/min、管柱溫度25°C。
圖20A為耦接了五個DM1分子之含疊氮的多肽2 (如下圖所示)的反相HPLC沖提圖譜,其在滯留時間約17.8分鐘有一波峰。圖20B為所合成之耦接了五個DM1分子之含疊氮的多肽2的質譜分析結果,由圖中可以看出本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7,856.2道耳頓。
實驗例16:含CCK8之標的束的直接合成,其係以含疊氮的多肽15 (SEQ ID NO: 15)為多肽中心核並以EGGGGSDYMGWMDF (SEQ ID NO: 16) 做為連接有CCK8多肽之標的元件連接臂
於本實驗例中,合成含CCK8之標的束。此一標的束(如下圖所示)帶有含疊氮的多肽15 (做為多肽中心核)與四個分支臂;上述分支臂的序列為EGGGGSDYMGWMDF (SEQ ID NO: 16),其係由一連接臂(序列為EGGGGS;SEQ ID NO: 17)以及一CCK八肽(序列為DYMGWMDF;SEQ ID NO: 18)所組成,且其自由端有一級醯胺修飾。利用標準Fmoc化學法人工合成此一含CCK8之標的束。CCK8-標的束由本案發明人設計並委由Shanghai ChinaPeptide Co., Ltd. (上海,中國)生產。
以反相分析級HPLC分析含CCK8之標的束的純化樣本,所用管柱為kromasil 100-5 C18管柱(250 mm X 4.6 mm;5 μm),流動相使用乙腈與0.1%三氟乙酸,乙腈線性梯度為35%至84%、15分鐘,流速為1.0 ml/min、管柱溫度35°C。圖21的反相HPLC圖譜顯示在滯留時間約8.988分鐘可觀察到CCK8-標的束之沖提波峰;本分析測量在254 nm下的UV吸收度。含CCK8之標的束的純度為95.25%。
利用質譜ESI-TOF來鑑別此一含CCK8之標的束。圖22的質譜ESI-TOF分析結果顯示此一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為約1,608.6944道耳頓(ESI-TOF) m/z (z=5): [M + 5H]5+
實驗例17:以Expi293F過度表現系統生產對人類CD3專一的scFv
於製備突變替利珠單抗(teplizumab)的scFv時,使用人源化抗體的VH 與VL 的DNA序列,而未進一步進行密碼子優化。合成編碼以下序列的的DNA序列:VH -GSTSGSGKPGSGEGSTKG (SEQ ID NO: 19)-VL -(GGGGS)2 (SEQ ID NO: 20)-C。替利珠單抗抗體分子VH 的CDR3中帶有半胱胺酸殘基,這會干擾上文所述的SH-順丁烯二醯亞胺複合。故本實驗例製備了突變的替利珠單抗,將半胱胺酸殘基取代為絲胺酸殘基。對於人類CD3專一的scFv之胺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21所示。
於利用哺乳類動物表現系統來製備重組蛋白時,採用以Expi293F™細胞為基礎的過度表現系統。所用系統使用ExpiFectamine™ 293轉染套組(Life Technologies, Carlsbad, USA),其包含Expi293F™細胞株、陽離子脂質系ExpiFectamine™ 293試劑、ExpiFectamine™ 293轉染強化劑1與2、以及培養基(Gibco, New York, USA)。
將編碼基因的序列置於pcDNA3表現匣中。將Expi293F細胞以每毫升2.0×106 個活細胞的密度播於Expi293F表現培養基中,並維持18至24小時後進行轉染,以確保進行轉染時細胞處於分裂狀態。進行轉染時,將帶有7.5×108 個細胞的255 ml培養基置於2-L艾氏燒瓶中,並加入ExpiFectamine™ 293轉染試劑。於轉染後,將轉染細胞在37°C下以定軌搖動器(125 rpm)培育16至18小時;之後在燒瓶中加入ExpiFectamine™ 293轉染強化劑1與強化劑2,並繼續培育5到6天。收集培養上清液,並使用蛋白L親和力層析法純化培養基中的scFv重組蛋白。
MALDI-TOF質譜分析顯示所製得的scFv分子量為約27,643道耳頓。用12% SDS-PAGE以考瑪斯(Coomassie)染色來分析突變替利珠單抗以及抗CD3 scFv的純度。圖23A為突變替利珠單抗之純化scFv的SDS-PAGE分析結果。
實驗例18:利用染色分析檢視突變替利珠單抗scFv對Jurkat T細胞株上人類CD3的結合能力
利用Jurkat T細胞株來探究突變替利珠單抗是否會與表現CD3的人類T淋巴細胞結合。Jurkat細胞為人類T淋巴細胞的不死化細胞株,細胞表面會表現T細胞受體(TcR)/CD3複合物。
將2x106 個Jurkat T細胞和PBS (帶有1% FBS與0.1%疊氮化鈉)中的0.1或1 μg/ml的scFv在冰上培育30分鐘。沖洗細胞後,將其與FITC-複合之蛋白L (ACROBiosystems Inc., Newark, USA) (以1:200的倍率稀釋於PBS/FBS中)在4°C下於黑暗中培育30分鐘。以蛋白L-FITC與FITC-複合之兔抗小鼠IgG.Fc (AbD Serotec)做為二次抗體。負對照組僅使用二次抗體染色。使用對人類CD3專一的小鼠單株抗體OKT3做為陽性對照組。使用FACS (FACSCanto II; BD Biosciences)分析細胞染色結果。長條圖的X軸表示螢光強度。圖23B顯示突變替利珠單抗可結合至T細胞。
實驗例19:DBCO-對CD3專一之scFv的製備
利用上文實驗例所述的方式合成與表現編碼SEQ ID NO: 12的DNA序列。對CD63專一之VH 與VL 序列為突變替利珠單抗的VH 與VL 序列。於和Mal-PEG5 -DBCO (Conju-probe, Inc.)複合時,利用三(2-羧乙基)膦(tris (2-carboxyethyl)phosphine,簡稱TCEP)使純化的突變替利珠單抗scFv之C-端的半胱胺酸殘基還原,[TCEP]:[scFv]的莫耳比為1:1,在室溫、溫和搖晃下反應3小時。使用NAP-10 Sephadex G-25管柱在4o C下將經還原之抗-CD3 scFv緩衝液置換為HEPES緩衝液(100 mM HEPES,pH7.0,含100 mM NaCl、10%丙三醇與5 mM EDTA)。於還原反應以及緩衝液置換後,加入莫耳比1:1的Mal-PEG5 -DBCO與scFv,在室溫下使複合反應進行1小時。使用去鹽管柱移除過量的連接物,並分析與DBCO複合之scFv產物。
MALDI-TOF質譜分析的結果顯示與DBCO複合之對CD3專一scFv產物的分子量為約28,148道耳頓。用12% SDS-PAGE以考瑪斯(Coomassie)染色來分析與DBCO複合之對CD3專一scFv的純度(資料未顯示)。圖23C為與DBCO複合之對CD3專一scFv與抗-CD3 scFv (陽性對照)的流式細胞分析結果。分析結果顯示,此處提出的與DBCO複合之對CD3專一scFv和未複合的scFv一樣會和T細胞結合。
實驗例20:利用染色分析檢視CCK8多肽對表現CCK類B受體之腫瘤細胞株的結合能力
分析CCK8多肽是否會結合到表現人類CCK類B受體之Panc-1腫瘤細胞株。Panc-1來自56歲高加索裔個體經胰臟-十二指腸胰臟切除後取下的胰臟癌細胞。透過活體外與活體內分析來確認本細胞株的惡性程度。
於染色前,將含Cys的CCK8多肽和順丁烯二醯亞胺基-FITC複合,以得到經FITC標記之CCK8多肽,以利透過FITC偵測CCK8分子。之後將2x106 個Panc-1細胞和150 μg/ml的CCK8-FITC反應混合物(於PBS中,含1% FBS與1%疊氮化鈉)在冰上於黑暗中培育30分鐘。單獨使用順丁烯二醯亞胺基-FITC染色做為負對照組。使用FACS (FACSCanto II; BD Biosciences)分析細胞染色結果。長條圖的X軸表示螢光強度。於圖24中,黑色區域表示Panc-1細胞螢光強度分布的背景,虛線表示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FITC染色之Panc-1細胞的螢光強度分布,而實線表示經CCK8-FITC染色之Panc-1細胞的螢光強度分布。染色分析的結果顯示經FITC標記的CCK8多肽分子可結合到Panc-1細胞。
實驗例21:由含CCK8之四臂標的束以及做為效應元件的對CD3專一scFv組成之分子構建體的製備
於本實施例中,透過SPAAC反應來耦接上文實驗例所製備的含CCK8之標的接合單元以及做為效應元件的DBCO-對CD3專一scFv。如上文所述,標的接合單元的分之臂序列如SEQ ID NO: 16所示,且帶有一自由疊氮基。
依製造商(Conju-Probe Inc.)的指示進行SPAAC反應。簡言之。以1:1 ([疊氮]:[DBCO])的莫耳比將113 μl的標的接合單元(12.4 mg/ml)加入至含有效應元件的溶液中。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培育3小時。
產物的結構如下圖所示,所得產物是一個單一接合單元分子構建體,其帶有四個連接臂分別與CCK8連接,以及一個做為效應元件的對CD3專一的scFv。經過複合反應之反應混合物的SDS-PAGE分析結果顯示,此處提出的分子構建體的分子量與預期分子量相符。
實驗例22:由帶有三個CCK8多肽分子做為標的接合單元以及帶有5個DM1分子之效應接合單元組成的聯合接合物構型之分子構建體的製備
使用如上文實驗例所述的方式進行SPAAC反應。
於本實施例中,利用上文實驗例所述的方式使帶有三個CCK多肽分子和一個自由DBCO基的標的接合單元和帶有五個DM1分子以及一個自由疊氮基的效應接合單元(載藥束)透過SPAAC反應而耦接。如下圖所示,所得到的聯合接合物構型之分子構建體有三個CCK8多肽以及一個帶有五個DM1分子的載藥束。質譜分析結果為:(ESI-TOF) m/z: [M+H]+ - calculated for C686 H993 N129 O246 S14 Cl5 Na1 15632.07; found 15630.6186。在MS質譜可在以下位置觀察到六個同位素波峰:15631.6699、15632.6877、15633.5712、15634.4507、15635.5302與15637.6933,分別對應於[M+H+1]+ 、[M+H+2]+ 、[M+H+3]+ 、[M+H+4]+ 、[M+H+5]+ 以及[M+H+6]+ (圖25)。
實驗例23:在有麩胱甘肽的情形下對合成之DBCO-PEG3-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 (SEQ ID NO: 22)複合物以及甲基四嗪基-PEG4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 (SEQ ID NO: 22)複合物的硫醇-交換加合物進行MALTI-TOF質譜分析
當反應混合物的pH介於6.5與7.5之間時,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可專一地和含硫氫基的分子反應。對於多中生物性複合物會使用硫醇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間的邁克爾加成反應,以形成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加合物。然而,在生理條件下,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加合物可能會因為硫醇交換而產生破壞性的裂解。這種所謂的逆硫醇邁克爾反應可能導致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加合物的降解,並會減低產物的安定性。
於本實施例中,利用MALDI-TOF分析來探究在存有含硫醇之麩胱甘肽分子水溶液下,DBCO-PEG3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複合物以及甲基四嗪基-PEG4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複合物中所合成的帶有複合基之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中心核的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交換。利用以下方式製備DBCO-PEG3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複合物:利用標準固態合成法合成多肽16 (多肽16係委由Shanghai ChinaPeptide Co., Ltd.生產)。多肽16 (乙醯基-CGGSGGSGGSKGSGSKGSK;SEQ ID NO: 22)的純度為95%,其中多肽16的N-端經乙醯基修飾。異型雙功接合物DBCO-PEG3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係購自Conju-probe Inc.。利用上文實驗例所述的方式將進行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複合反應,以將連接物DBCO-PEG3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複合到多肽16。所合成的DBCO-多肽16的分子量為約2,227道耳頓(如下圖所示)。
將所合成的DBCO-PEG3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複合物和麩胱甘肽以1:10 ([peptide]:[glutathione])的莫耳比在37o C下於100 mM HEPES緩衝液(pH 7.0,含100 mM NaCl)中培育24、48與72小時。利用MALDI-TOF進一步分析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結果顯示因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交換在培育72小時後所得到的DBCO-PEG3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麩胱甘肽加合物(如下圖所示)之的分子量為約940.385道耳頓(圖26A)。
A利用與上文針對DBCO-PEG3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複合物所述的方法來製備與分析甲基四嗪基-PEG4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複合物。所合成的甲基四嗪基-PEG4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的分子量為約2,111.2道耳頓(如下圖所示)。
所合成的甲基四嗪基-PEG4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複合物和麩胱甘肽的反應和上文DBCO-PEG3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多肽16複合物和麩胱甘肽的反應條件相同。以MALDI-TOF進一步分析所得到的反應混合物。質譜分析結果顯示,在培育72小時後,MALDI-TOF可觀察到甲基四嗪基-PEG4 -順丁烯二醯亞胺基麩胱甘肽加合物(如下圖所示),且該加合物的分子量為約826.397道耳頓(圖26B)。
實驗例24:由帶有四個CCK8多肽之標的接合單元以及帶有一個抗-CD3 scFv分子之效應部分所組成之分子構建體對Panc-1腫瘤細胞株的T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分析
使用人類周邊血T細胞為T細胞來源。取得健康捐贈者血液(Taiwan Blood Service Foundation)透過離心並以Ficoll-Paque PLUS (GE Healthcare)密度梯度自白細胞層(buffy coat)分離得到周邊血單核細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再於90% FBS/10% DMSO中冷凍保存。利用人類Pan T cell分離套組(Miltenyl Biotech, Auburn, CA, USA)透過負面篩選移除非T細胞,進而由PBMC中得到T細胞。在有10 μ/ml重組人類IL-2 (PeproTech, Rocky Hill, USA)的環境下培育T細胞。以抗-DNP AN02單株抗體做為同型對照(isotype-matched control)。
將5,000個100 μl完全RPMI培養基中的Panc-1目標細胞與由帶有四個CCK8多肽的標的部分與帶有一個抗CD-3 scFv分子的之效應部分組成的分子構建體一起培養,而帶有四個CCK8多肽的標的部分則做為負對照組,培養溫度37°C、培養時間30分鐘、大氣環境為5% CO2 ,之後和人類T細胞以20、10或5的E:T比混合。培育24小時後,利用aCella-Tox套組(Cell Technology. Mountain View, CA)根據製造商的建議以螢光法測定細胞毒性。以光度計(多功能微孔盤分光光譜儀,DS Pharma, Osaka, Japan)讀取培養盤。
利用Panc-1腫瘤細胞來探究由帶有四個CCK8多肽的標的部分與帶有一個抗CD-3 scFv分子的之效應部分組成的分子構建體對表現CCK8 B型受體之腫瘤細胞的T細胞介導的細胞裂解。由帶有四個CCK8多肽的標的部分與帶有一個抗CD-3 scFv分子的之效應部分組成的分子構建體的製備方式如上文述實驗例所述。
進行細胞毒性分析時,選擇來自捐贈者的人類T淋巴細胞以分析T細胞介導的細胞毒性。將Panc-1細胞和10 μg/mL的由帶有四個CCK8多肽的標的部分與帶有一個抗CD-3 scFv分子的之效應部分組成的分子構建體在37°C下培育1小時,之後和E:T比例為20、10或5的人類T淋巴細胞混合並培育24小時。負對照組使用帶有四個CCK-8多肽(不含載藥部分)的標的部分或帶有一個抗-CD3 scFv的效應部分(不含標的部分)。利用aCella-Tox套組進行細胞溶解分析。
實驗例25:由帶有三個CCK8多肽之標的接合單元以及帶有五個DM1分子之效應接合單元所組成之聯合接合物構型分子構建體對Panc-1腫瘤細胞株的T細胞介導之細胞毒性分析
依上文實驗例所述方式製備由帶有三個CCK8多肽之標的接合單元以及帶有五個DM1分子之效應接合單元所組成之聯合接合物構型分子構建體。
將DMEM培養基(含10%胎牛血清)中的Panc-1細胞(2x104 /well)播於96-孔盤。18小時後,以不同濃度(由1 μM進行10倍序列稀釋)的以下樣本處理細胞:帶有三個CCK-8多肽(不含載藥束)的接合單元、帶有五個DM1分子的接合單元(載藥束)以及帶有三個CCK-8多肽做為標的部分以及五個DM1分子做為效應部分之分子構建體。在培育6小時後,以新鮮培養基取代既有培養基,並將細胞再度培育48小時。利用alamarBlue細胞存活率試劑套組(Invitrogen)依製造商的指示來測定細胞存活率。
圖27顯示三種處理組別之Panc-1細胞的存活率。由三個CCK-8多肽之標的接合單元以及五個DM1分子之載藥束的組成的分子構建體可使約35%的Panc-1細胞溶解。
雖然上文實施方式中揭露了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悖離本發明之原理與精神的情形下,當可對其進行各種更動與修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附隨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主要元件符號如下:
10a‧‧‧中心核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與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圖1A至圖1H為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之中心核的示意圖。 圖2A至圖2F為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之接合單元的示意圖。 圖3A至圖3C為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其上接有功能性元件之接合單元的示意圖。 圖4A至圖4C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包含不同功能性元件之接合單元的示意圖。 圖5A至圖5C為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之分子構建體的示意圖。 圖6為根據本揭示內容某些實施方式之分子構建體的示意圖。 圖7根據本揭示內容多種實施方式,包含三個接合單元之分子構建體的示意圖。 圖8A與8B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經降莰烯修飾之多肽4的HPLC與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9A與9B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2,經疊氮修飾之多肽5的HPLC與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10A與10B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3,經DBCO修飾之多肽7的HPLC與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11A與11B分別為根據本揭示內容之實驗例3的經炔基修飾之多肽9與經疊氮基修飾之多肽10的分析結果。 圖12A與12B分別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5與6,含CCK8多肽與含CCK8之連接臂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13A與13B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8,包含所述中心核與連接臂之接合單元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14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9,包含所述中心核與連接臂之接合單元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15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0,包含所述中心核與連接臂之接合單元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16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1,帶有經苯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接合單元的反相HPLC分析結果。 圖17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2,帶有經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修飾之連接臂的含炔基接合單元的反相HPLC分析結果。 圖18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2之接合單元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19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4,至少包含五個細胞毒性藥物之接合單元的反相HPLC分析結果。 圖20A與20B分別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5,至少包含五個細胞毒性藥物之接合單元的反相HPLC與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21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6,以CCK8作為標的元件之接合單元的反相HPLC分析結果。 圖22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6,以CCK8作為標的元件之接合單元的ES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23A至圖23C分別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17-19,特定scFv的純度及其對T細胞的結合親和力。 圖24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20,與DBCO複合之抗-CD3 scFv的流式細胞分析資料。 圖25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22,連接單元與分子構建體的質譜分析結果。 圖26A與26B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23之接合單元的MALDI-TOF質譜分析結果。 圖27為根據本揭示內容實驗例25之至少包含五個細胞毒性藥物的接合單元對於腫瘤細胞的毒殺效果。
根據慣常的作業方式,圖中各種特徵與元件並未依比例繪製,其繪製方式是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現與本發明相關的具體特徵與元件。此外,在不同圖式間,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號來指稱相似的元件/部件。

Claims (23)

  1. 一種接合單元,至少包含一中心核以及複數個連接臂,其中: 該中心核至少包含複數個離胺酸(lysine,K)殘基、一或多個間隔物以及一第一複合部分,其中: 任兩個所述K殘基彼此相鄰或由一所述間隔物隔開; 每一所述間隔物彼此獨立地包含:(1)一或多個非離胺酸胺基酸殘基,或(2)一聚乙二醇化胺基酸(聚乙二醇化胺基酸)其具有2至12個乙二醇(ethylene glycol,EG)重複單元; 至少一所述間隔物連接至由N-端起第一個K殘基的N-端或最後一個K殘基的-C端;以及 該第一複合部分具有一羧基或胺基,且具有選自以下群組的一複合基:疊氮基、炔基、四嗪基、環辛烯基與環辛炔基;其中,當該間隔物連接至該第一個K殘基的N-端時,該第一複合部分具有該羧基並藉由與該間隔物的α-胺基形成醯胺鍵而與其連接,以及當該間隔物連接至該最後一個K殘基的C-端時,該第一複合部分具有該胺基並藉由與該間隔物的羧基形成醯胺鍵而與其連接;以及 每一所述連接臂的一端具有一反應基,另一端具有一功能基,且係藉由該連接臂之該反應基與該中心核之該K殘基形成一醯胺鍵而與其連結,其中該功能基選自以下所組成的群組:胺基、羧基、羥基、三級丁基二甲矽(tert-Butyldimethylsilyl,TBDMS)基、N-羥基琥珀醯亞胺(N-hydroxysuccinimidyl,NHS)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基、單碸基、甲磺醯苯并噻唑基、碘基、碘乙醯胺基、疊氮基、炔基、環辛炔基、四嗪基與環辛烯基,前提是當該複合基為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時,該功能基為四嗪基或環辛烯基,且當該複合基為四嗪基或環辛烯基時,該功能基為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該中心核至少包含2-20個K殘基。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該間隔物至少包含一或多個甘胺酸(glycine,G)及/或絲胺酸(serine,S)殘基。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該反應基為琥珀醯亞胺酯(琥珀醯亞胺酯,SE)、四氟苯基(tetrafluoro苯基,TFP)酯或羧基。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該中心核至少包含二間隔物,分別連接到該第一個K殘基的N-端與該最後一個K殘基的C-端。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該中心核至少更包含一第二複合部分,其具有一羧基或胺基,且具有選自以下群組的一複合基:疊氮基、炔基、四嗪基、環辛烯基與環辛炔基,其中: 該第一與第二複合部分其中之一連接至連接於該第一個K殘基N-端的該間隔物之N-端,以及 該第一與第二複合部分其中另一連接至連接於該最後一個K殘基C-端的該間隔物之C-端。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 該功能基為順丁烯二醯亞胺基、乙烯碸基、單碸基、碘基或碘乙醯胺基; 該第一與第二複合部分其中之一的複合基為疊氮基、炔基或環辛炔基;以及 該第一與第二複合部分其中另一的複合基為四嗪基或環辛烯基。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每一所述連接臂為至少包含2-12個非離胺酸胺基酸殘基的一多肽、或為具有2-2四個EG重複單元的一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鏈。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該連接臂之該多肽至少包含5-10個獨立選自以下群組的胺基酸殘基:G、S、麩胺酸(glutamic acid,E)與精胺酸(arginine,R)殘基。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 該環辛烯基為降莰烯(norbornene)或反式-環辛烯(trans- cyclooctene,TCO); 該環辛炔基為二苯并環辛炔(dibenzocyclooctyne,DIBO)、二氟化環辛炔(difluorinated cyclooctyne,DIFO)、二環壬炔(bicyclononyne,BCN)或二苯并雜氮環辛炔(dibenzoazacyclooctyne,DIBAC);或 該四嗪基為1,2,3,4-四嗪、1,2,3,5-四嗪或1,2,4,5-四嗪基、或其衍生物。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該中心核至少更包含複數個第一元件,分別透過以下方式而連接於該些連接臂:於其間形成一醯胺鍵或酯鍵、或透過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反應、SN2反應、銅催化的疊氮化物-炔羥環加成(copper catalyzed azide-alkyne cycloaddition,CuAAC)反應、應力促進的疊氮化物-炔羥鏈接化學(strain-promoted azide-alkyne click chemistry,SPAAC)反應或逆電子需求狄爾斯-阿德(inverse electron demand Diels–Alder,iEDDA)反應。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該中心核至少更包含一第二元件,其係透過CuAAC反應、SPAAC反應或iEDDA反應而連接至該複合基。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 每一該第一元件為對第一細胞表面抗原專一的一第一抗體片段;以及 該第二元件為一細胞毒性藥物或對第二細胞表面抗原專一的一第二抗體片段。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 該第一細胞表面抗原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CD5、CD19、CD20、CD22、CD23、CD27、CD30、CD33、CD34、CD37、CD38、CD43、CD72a、CD78、CD79a、CD79b、CD86、CD134、CD137、CD138以及CD319;或 該第二細胞表面抗原為CD3或CD16a。
  15.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 每一該第一元件為一肽類激素(肽類激素)、一第一生長因子或對一腫瘤相關抗原專一的一第一抗體片段;以及 該第二元件為一細胞毒性藥物、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TLR)促效劑、與一放射性核種複合的螯合劑、細胞介素或對第二生長因子、細胞表面抗原、半抗原或該細胞介素專一的一第二抗體片段。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 該第一生長因子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上皮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突變型EGF、表皮調節素(epiregulin)、肝素結合上皮生長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B-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A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A)、鹼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以及肝細胞生長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 該第二生長因子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EGF、突變型EGF、VEGF-A、bFGF以及HGF; 該肽類激素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胰泌素、膽囊收縮素(cholecystokinin,CCK)、體抑素、體抑素胜肽以及促甲狀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該腫瘤相關抗原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人類上皮生長因子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1)、HER2、HER3、HER4、醣類抗原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 19-9)、醣類抗原125 (CA 125)、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黏蛋白1 (mucin 1,MUC 1)、神經節苷脂GD2、黑色素瘤相關抗原(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MAGE)、前列腺專一膜抗原(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前列腺幹細胞抗原(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PSCA)、間皮素(mesothelin)、黏蛋白關聯Tn抗原、唾液酸Tn抗原(Sialyl Tn)、Globo H、階段專一性胚胎抗原(stage-specific embryonic antigen-4,SSEA-4)以及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或 該細胞表面抗原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CD3、CD16a、CD28、CD134、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相關蛋白(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CTLA-4)、程序性細胞死亡因子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以及程序性細胞死亡因子1配體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
  17. 如請求項7所述之接合單元,其中該中心核還包含: 複數個第一元件,分別透過與該些連接臂形成一醯胺鍵或酯鍵、或藉由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反應或SN2反應而與其連接;以及 一第二元件與一第三元件,分別連接至該第一與第二複合部分之該些複合基,其中該第二與第三元件其中之一透過iEDDA反應連接至一複合基,且該第二與第三元件其中另一透過SPAAC或CuAAC反應連接至另一複合基。
  18. 一種分子構建體,至少包含一第一接合單元與一第二接合單元,其中該第一接合單元與第二接合單元分別如請求項1至11所述,且該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透過發生於該第一與第二接合單元之該些複合基間的CuAAC反應、SPAAC反應或iEDDA反應而耦接。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分子構建體,至少更包含複數個第一元件與複數個第二元件,分別透過與該該第一接合單元與第二接合單元的該些連接臂形成一醯胺鍵或酯鍵、或藉由硫醇-順丁烯二醯亞胺基反應、SN2 CuAAC反應、SPAAC反應或iEDDA反應而與其連接。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分子構建體,其中: 每一所該第一元件為對第一細胞表面抗原專一的一第一抗體片段;以及 每一該第二元件為一細胞毒性藥物或對第二細胞表面抗原專一的一第二抗體片段。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分子構建體,其中: 該第一細胞表面抗原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CD5、CD19、CD20、CD22、CD23、CD27、CD30、CD33、CD34、CD37、CD38、CD43、CD72a、CD78、CD79a、CD79b、CD86、CD134、CD137、CD138以及CD319;或 該第二細胞表面抗原為CD3或CD16a。
  22.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分子構建體,其中: 每一該第一元件為一肽類激素(肽類激素)、一第一生長因子或對一腫瘤相關抗原專一的一第一抗體片段;以及 每一該第二元件為一細胞毒性藥物、類鐸受體(toll-like receptor,TLR)促效劑、與一放射性核種複合的螯合劑、細胞介素或對第二生長因子、細胞表面抗原、半抗原或該細胞介素專一的一第二抗體片段。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分子構建體,其中: 該第一生長因子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EGF、突變型EGF、表皮調節素、HB-EGF、VEGF-A、bFGF以及HGF; 該第二生長因子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EGF、突變型EGF、VEGF-A、bFGF以及HGF; 該肽類激素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胰泌素、CCK、體抑素、體抑素胜肽以及TSH; 該腫瘤相關抗原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HER1、HER2、HER3、HER4、CA 19-9、CA 125、CEA、MUC 1、神經節苷脂GD2、MAGE、PSMA、PSCA、間皮素、黏蛋白關聯Tn抗原、唾液酸Tn抗原(Sialyl Tn)、Globo H、SSEA-4以及EpCAM;或 該細胞表面抗原係選自以下物質所組成的群組:CD3、CD16a、CD28、CD134、CTLA-4、PD-1以及PD-L1。
TW107109005A 2017-03-16 2018-03-16 接合單元及包含接合單元之分子構建體 TWI7389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72011P 2017-03-16 2017-03-16
US62472011 2017-03-16
US201862613401P 2018-01-03 2018-01-03
US62613401 2018-01-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41660A true TW201841660A (zh) 2018-12-01
TWI738987B TWI738987B (zh) 2021-09-11

Family

ID=63520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9005A TWI738987B (zh) 2017-03-16 2018-03-16 接合單元及包含接合單元之分子構建體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10894091B2 (zh)
EP (1) EP3595719A4 (zh)
JP (1) JP2020510097A (zh)
KR (1) KR102361890B1 (zh)
CN (1) CN110430897B (zh)
AU (1) AU2018233403B2 (zh)
CA (1) CA3056290C (zh)
IL (1) IL269328B2 (zh)
RU (1) RU2752671C2 (zh)
SG (1) SG11201908456VA (zh)
TW (1) TWI738987B (zh)
WO (1) WO20181665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43327B (zh) 2016-07-07 2022-05-13 小利兰·斯坦福大学托管委员会 抗体佐剂缀合物
CN109485849B (zh) * 2018-10-31 2020-09-22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含砜基聚烯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102225650B1 (ko) * 2019-02-12 2021-03-09 부경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클릭 화학을 이용한 주입형 psma 유도체 하이드로겔,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생체 내 겔 형성방법
WO2020190725A1 (en) 2019-03-15 2020-09-24 Bolt Biotherapeutics, Inc. Immunoconjugates targeting her2
US11203614B2 (en) * 2019-03-25 2021-12-21 Immunwork Inc. Composite polypeptide having a metal binding motif and molecular construct comprising the same
CN110672836B (zh) * 2019-09-30 2023-03-21 香港大德昌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磁珠包被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检测试剂盒
GB2594753B (en) * 2020-05-27 2022-05-18 Spirea Ltd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WO2022263627A1 (en) * 2021-06-18 2022-12-22 Imescia Polymer derivatives of mertansine and therapeutic uses thereof
EP4108669A1 (en) * 2021-06-24 2022-12-28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As CR, V.V.I. Carbohydrate derivatives and kits for cell surface labeling
WO2023047090A1 (en) * 2021-09-21 2023-03-30 Spirea Limited Antibody-drug conjugat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78921A0 (en) * 1998-12-24 2007-03-08 Yeda Res & Dev Caspase-8 interacting proteins
AU782856B2 (en) * 1999-09-24 2005-09-01 Large Scale Biology Corporation Creation of variable length and sequence linker regions for dual-domain or multi-domain molecules
ES2790420T3 (es) * 2013-03-14 2020-10-27 Scripps Research Inst Conjugados de anticuerpos y de agentes de focalización usos de los mismos
WO2015031268A1 (en) * 2013-08-26 2015-03-05 Arizona Board Of Regents On Behalf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High affinity synbodies for influenza
US9840493B2 (en) * 2013-10-11 2017-12-12 Sutro Biopharma, Inc. Modified amino acids comprising tetrazine functional groups,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methods of their use
CA2968141C (en) * 2015-01-16 2020-08-04 Hsing-Mao CHU Molecular constructs with targeting and effector elements
WO2016184426A1 (en) * 2015-05-20 2016-11-24 Tse-Wen Chang Molecular constructs with targeting and effector ele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WO2017036255A1 (en) * 2015-09-01 2017-03-09 Tse-Wen Chang Molecular constructs for preventing the formation of blood clot and/or treating thrombosis
WO2017144620A1 (en) * 2016-02-24 2017-08-31 Max Planck Florida Institute for Neuroscience Light-gated signaling modulation
EP3684414A4 (en) * 2017-09-19 2021-06-09 Immunwork Inc. PHARMACEUTICAL CONSTRUCTIONS WITH IMPROVED BINDING AFFINITY WITH ALBUMI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RU2019128696A3 (zh) 2021-04-16
KR20190122833A (ko) 2019-10-30
SG11201908456VA (en) 2019-10-30
RU2752671C2 (ru) 2021-07-29
CA3056290A1 (en) 2018-09-20
IL269328B1 (en) 2023-07-01
US10894091B2 (en) 2021-01-19
RU2019128696A (ru) 2021-04-16
AU2018233403A1 (en) 2019-10-03
CN110430897B (zh) 2021-01-22
AU2018233403B2 (en) 2021-02-25
CN110430897A (zh) 2019-11-08
US20180264133A1 (en) 2018-09-20
TWI738987B (zh) 2021-09-11
EP3595719A1 (en) 2020-01-22
IL269328A (en) 2019-11-28
JP2020510097A (ja) 2020-04-02
WO2018166529A1 (en) 2018-09-20
IL269328B2 (en) 2023-11-01
CA3056290C (en) 2021-09-28
EP3595719A4 (en) 2020-12-30
KR102361890B1 (ko)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8987B (zh) 接合單元及包含接合單元之分子構建體
TWI632160B (zh) 具有標的部分及效應部分的分子構建體
TWI739358B (zh) 帶有金屬結合區的複合多肽及其分子構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