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9200A -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9200A
TW201839200A TW107109283A TW107109283A TW201839200A TW 201839200 A TW201839200 A TW 201839200A TW 107109283 A TW107109283 A TW 107109283A TW 107109283 A TW107109283 A TW 107109283A TW 201839200 A TW201839200 A TW 20183920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needle
needle
knitting
foot rest
sel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09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70142B (zh
Inventor
安德利亞 隆那汀
毛瑞利歐 羅德瑞尼
茂洛 艾爾傑西
Original Assignee
義大利商聖東尼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義大利商聖東尼公司 filed Critical 義大利商聖東尼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9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9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701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701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14Needle cylinder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2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i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needle cylinder and d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04B15/78Electrical devic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2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9/28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colour patterns
    • D04B9/36Intarsia work obtained by reciprocatory ac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9/00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 D04B9/26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 D04B9/38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s with independently-movable needles for producing patterned fabrics with stitch patter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圓編機係包含一織針固持缸筒,該織針固持缸筒具有複數個縱向溝槽,其配置於一中央軸線周圍,及複數個織針,其各被容置於一各別縱向溝槽中。一用於各織針之驅動鏈係插入各縱向溝槽中、位居各別織針下方並操作性放置在各別織針與致動凸輪之間。驅動鏈係包含一次織針,該次織針在織針下方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並具有一腳托,其中腳托係徑向可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第一致動凸輪所界定的各別第一路徑並造成織針啟動及織跡形成,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一路徑(非主動性織針)。一選擇器係配置於次織針底下,且一衝件係配置於次織針與選擇器之間。一啟動元件係在次織針與選擇器之間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可相對於衝件且相對於次織針被縱向移動並可操作性接合於次織針,藉以使次織針的腳托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且被扣持其中。

Description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發明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一圓編機且有關一用於移動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特別地,本發明係有關用於織針之移動機構。更特別地,本發明係有關藉由將織針固持元件與致動凸輪之間的相對旋轉運動轉變成織針的給定軸向運動來致動織針之元件的結構。
發明背景 如同所知,圓編機係包含一織針固持元件(織針缸筒及/或板),一或多系列的織針沿著一圓形路徑(圓形針床)配置其上,及用以易於控制織針運動以供編織物形成之裝置。用於控制織針固持缸筒的織針之裝置係包含被配置在缸筒本身周圍之致動凸輪,及被組配為將凸輪操作性連接至織針之致動部件。這些致動部件、亦被界定成「扁平部份(flat parts)」係插入織針的溝槽中、其下方、並具有被組配為與該等凸輪合作之腳托(butts)。
關於致動部件已知係包含一徑向移動類型的一腳托,被直接連接至其之一元件或織針的部份(次織針),其係容許至少在圓形路徑的一長度令織針脫離凸輪,俾使織針不軸向地移動而形成織跡(非主動性織針)。
例如,發證予相同申請人的公開文件EP 1 620 590及EP 1 620 591係揭露一配備有一設有軸向溝槽的缸筒之圓編機。複數個織針的各織針係被容置於該等軸向溝槽的一者中,且亦被放置在軸向溝槽中之致動部件係在缸筒旋轉期間與織針互動藉以造成其致動。各織針的致動部件係包含: 一次織針,其連接至各別織針,其可在溝槽中徑向地振盪藉以使其自身的腳托選擇性接合於由致動凸輪界定的路徑,一具有一上部分之衝件,該上部分可接合於次織針的一下端,其亦可接合於由致動凸輪界定的各別路徑,一選擇器,其可在一徑向平面中振盪,藉以接合至由致動凸輪界定的各別路徑中,且其可藉由選擇裝置被啟動,其中選擇器具有一上部分,該上部分可接合抵住衝件的一下部分。
如同可觀察到,EP 1 620 590及EP 1 620 591的衝件係推押抵住次織針並進行決定次織針的徑向振盪及該次織針的腳托的後續徑向運動之進一步功能。衝件係直接作用在次織針上並被迫遵行於各別織針的軸向運動。織針及次織針的軸向運動因此係受限於衝件及選擇器的軸向運動。
概要 在如上所揭露的圓編機之架構中,申請人已認識到存在一些缺陷。
首先,申請人已注意到:如同上述的已知機器係具有大的軸向及圓周尺寸,且這些已知的機器無法以低於預定直徑的直徑製成,原因在於如此一來則無法令用於織針的已知致動部件具有容許作編織所需的全部運動之特徵。
申請人已進一步注意到:在已知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具有小直徑例如低於10吋(約250mm)的織針固持缸筒之編織機的實例中,由於缸筒周圍沒有足夠空間可供容置全部所需的致動部件,故不可能導入大數目的饋給。
已知機器的尺寸係對於相干的慣量(inertias)具有負面影響,其限制了旋轉速度且因此限制編織速度。
申請人已進一步注意到:如上述的已知機器具有有限數目的可能織針運動,其限制了生產彈性。
特別地,申請人已注意到:在已知的機器中,用以容許織針脫離凸輪(非主動性織針)之織針或次織針的腳托之徑向運動基本上係總是依據選擇器及/或衝件的軸向運動而定,且此特徵限制了被指派予織針的運動。
在這些情境下,本發明的不同態樣及/或實施例中之一目的係在於提出一圓編機,其相較於先前技藝而言將達成相同的編織特徵或甚至達成更多的編織特徵,具有小尺寸且容許製造相對小直徑、例如低於165mm的織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出一圓編機及一用於移動織針之方法,其容許增加可被指派予織針的複數個運動,藉以達成較高的生產彈性,亦即藉以製造具有數個相異的特徵之不同類型的織物。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出一圓編機及一用於移動織針之方法,在織針固持元件的直徑為相同下,其相較於先前技藝而言係容許增加紗饋給點或饋給的數目,容後文界定。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提供一特徵在於一簡單與合理結構之圓編機。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係在於生成對於先前技藝的替代性解決方案以供實行圓編機、及/或開拓新的設計可能性。
基本上係根據附帶的請求項之一者或多者並根據下列態樣及/或實施例作不同組合、可能亦與上述請求項作組合,而由一圓編機及一用於移動織針之方法來達成如下文描述更清楚呈現之這些及其他可能目的。
在本描述及附帶的申請專利範圍中,「上(upper)」、「下(lower)」、「上方(above)」及「下方(below)」用語係關於機器在正常操作期間的定位,其中旋轉的中央軸線位於垂直位置且缸筒織針指向上方。
在本描述及附帶的申請專利範圍中,「軸向」、「圓周/周緣」、「徑向」用語係關於該中央軸線。
本發明的一些態樣列出如下。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有關一圓編機,其包含:一基件;一織針固持缸筒,其安裝至基件上且具有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的一中央軸線周圍之複數個縱向溝槽;複數個織針,其各被容置於一各別縱向溝槽中;致動凸輪,其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周圍且可繞中央軸線相對於該織針固持缸筒移動,以供造成或容許織針沿著縱向溝槽運動藉以能夠藉由該等織針使織跡形成;一驅動鏈,以供各織針被插入各別縱向溝槽中、位居各別織針下方及操作性放置在各別織針與該等致動凸輪之間。
在一態樣中,該驅動鏈係包含:一次織針,其在織針下方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且具有一腳托,其中腳托徑向可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第一致動凸輪界定的各別第一路徑並造成織針啟動及織跡形成,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一路徑。
在一態樣中,該驅動鏈係包含:一選擇器,其在次織針下方至少部份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具有至少一各別腳托徑向可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第二致動凸輪界定的各別第二路徑,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二路徑。
在一態樣中,該驅動鏈係包含:至少一選擇裝置,其在控制下作用於該選擇器上,以供使後者切換入操作位置或非操作位置或扣持其中。
在一態樣中,該驅動鏈係包含:一衝件,其在次織針與選擇器之間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其中衝件的一下部分接合於選擇器且衝件的一上部分接合於次織針,其中衝件具有一各別腳托,該各別腳托可接合於由第三致動凸輪界定的各別第三路徑。
在一態樣中,驅動鏈係包含:一啟動元件,其在次織針與選擇器之間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其中啟動元件可相對於衝件及相對於次織針作縱向移動並可操作性接合於次織針藉以使次織針的腳托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且被扣持其中。
申請人已經發現:本發明係得以解決有關機器尺寸所導致之織針、特別是「非主動性」織針之運動的限制之問題,並藉此達成預定目的。
特別地,申請人已經發現:可相對於衝件及次織針作自由移動之啟動元件係得以決定徑向提取/插入應在何處及何時發生,不論衝件及/或選擇器的軸向位置為何皆然。
易言之,衝件係往上推押於次織針及織針上而不每次都造成次織針之徑向移動的腳托從非操作切換至操作位置,原因是此切換係由啟動元件所造成。
此特徵係得以在所達成的織針運動為相同下,相較於先前技藝而言使織針具有更多的運動及/或降低缸筒及凸輪的軸向與周緣性發展。這得以製造具有更小直徑及/或數個相異的特徵之織物,及/或降低缸筒的慣量且因此增高工作速度。
並且,例如,織針可被移動至非操作位置中的一較高槓桿,藉以進行「翻撥揀取(flipping dial picking)」而不移動下方元件,亦即特別是選擇器及/或衝件。
本發明的解決方案不論衝件及/或選擇器的軸向位置為何皆得以控制次織針的腳托之提取,係在織跡形成期間特別有效。「織跡形成」係指在其期間供織針勾取一新紗且下來直到-由於織針下降所導致-來自織針頭底下的舊織跡(先前所形成)跑到熱量上方而造成編織跡完全形成為止之工作步驟。在本發明的一態樣中,次織針的腳托係在織針下降期間、特別是在與織跡形成呈對應的織針下降步驟期間切換入該操作位置並被扣持其中。
本發明的進一步態樣被列出如下。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衝件、選擇器及啟動元件係為扁平部份。驅動鏈亦稱為「懸鏈(catenary)」並由被滑動性插入縱向溝槽中的上述扁平部份構成。
在一態樣中,驅動鏈係組配為使織針及/或次織針的一軸向運動對於衝件及/或啟動元件及/或選擇器的一軸向運動呈現退耦。
在一態樣中,驅動鏈係組配為使啟動元件的一軸向運動對於衝件及/或織針及/或選擇器的一軸向運動呈現退耦。
在一態樣中,驅動鏈係組配為使衝件及/或選擇器的軸向運動對於次織針的徑向移動腳托之啟動/解除啟動呈現退耦。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及織針係製成為一件。
在一不同態樣中,次織針及織針端係為分立的元件。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的一上端較佳係以一兩側及/或鉸鏈拘束而接合於織針。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包含一攜載各別腳托之支撐部分。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可操作性接合於支撐部分。
在一態樣中,該支撐部分係可彈性移動於一與腳托的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一組態、以及一與腳托的非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二組態之間。
申請人已經發現:相對於以振盪勁性元件及/或藉由轉動整體織針及/或次織針所獲得的已知運動而言,彈性致動係容許以一更有效且更安全的方式徑向地移動次織針的腳托(非主動性織針)。
在一態樣中,支撐部分係在腳托的非操作位置中將一彈性恢復力施加於該腳托上。
在一態樣中,在該腳托的非操作位置中,該彈力將支撐部分及各別腳托扣持於各別溝槽內側。
申請人已經發現:彈性恢復力係以一安全且有效方式來確保徑向縮回的非操作位置。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係對抗該彈力將腳托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且扣持其中。
易言之,腳托在未被啟動元件接合或施應力時係借助於彈性恢復力而留置在非操作位置中並藉由該啟動元件被主動地移動至操作位置。
在一態樣中,支撐部分係包含一延伸、較佳突起朝向啟動元件之彈性撓性臂。彈力係由該彈性撓性臂賦予。
在一態樣中,彈性撓性臂設置於溝槽中。
在一態樣中,彈性撓性臂基本上平行於一軸向方向作延伸。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係包含一主體部,彈性撓性臂自主體部延伸且突起。
在一態樣中,支撐部分係包含一被放置於彈性撓性臂的一遠端之下部分,其中下部分係攜載次織針的腳托。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係包含一扣持元件,扣持元件相對於下部分被放置於一徑向外位置中,藉以限制次織針的腳托之徑向行程。
在一態樣中,扣持元件係由次織針的一軸向延伸物所界定,該軸向延伸物係從主體部發展且較佳基本上平行於彈性撓性臂。
休止時,次織針之彈性撓性臂的彈性係將徑向移動腳托扣持在非操作位置中,藉此使織針不可操作。次織針的腳托必須被啟動藉以由織針來形成織跡。因此,腳托並不自由而是被主動地扣持於溝槽內側或外側。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包含一輔助腳托。
在一態樣中,輔助腳托係自次織針的主體部徑向地延伸。
在一態樣中,第五致動凸輪係界定第五路徑,且次織針的輔助腳托可接合至該等第五路徑中。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具有一軸向地指向衝件之抵靠表面。
在一態樣中,該抵靠表面係放置於接近次織針的一上端。
在一態樣中,衝件相對於啟動元件及次織針係至少部份平行地且在一徑向較內位置作延伸。
在一態樣中,衝件係休止抵住各別溝槽的一底表面。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及次織針係徑向地休止抵住衝件。
在一態樣中,衝件係包含一較佳被定形為條桿之長形上部分,以及一位居長形部分的一下端之下部分或足。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及次織針係徑向地休止抵住長形部分。
在一態樣中,在支撐部分的第二組態中,該支撐部分係徑向地且至少部份地休止抵住衝件、較佳抵住衝件的長形部分。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下部分具有一指向啟動元件之抵靠表面。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一上部分、較佳為長形上部分的一遠端係可較佳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次織針的一抵靠表面。
在本發明的架構中,「單側軸向休止」用語係指兩元件之間的一機械耦接或拘束,其中一第一元件在第二元件上的一軸向推力、連同第一元件朝向第二元件的一運動係造成第二元件(與第一元件呈整體)的一對應運動,而第一元件遠離第二元件的一運動則造成兩元件之間的一分離,其中第二元件不被取下;且反之亦然。易言之,此拘束係藉由當第一元件移往第二元件時兩元件之間的一接觸而受扣持、當第一元件相對於第二元件在一相反方向移動時則予以取消,在該實例中,兩元件之間呈現一分離。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一下部分、較佳為一指向選擇器之抵靠表面係可較佳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該選擇器的一抵靠表面。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腳托係自該衝件的下部分徑向地延伸。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具有一較佳設有一傾斜表面之上端。該上端、較佳為該傾斜表面係與支撐部分的一下部分合作,藉以使次織針的腳托對抗支撐部分所施的彈力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中。
在一態樣中,傾斜表面係徑向地指向外。
在一態樣中,支撐部分的下部分具有一傾斜表面,該傾斜表面係面對啟動元件的上端並組配為與該啟動元件的傾斜表面合作。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具有一座位,該座位係組配為接收該下部分的至少部份並將次織針的腳托扣持在各別操作位置中及/或軸向地推押抵住次織針。
在一態樣中,該座位係位居啟動元件的該上端並較佳與支撐部分的下部分呈現相反形狀。
在一態樣中,該座位以一連續方式從啟動元件的傾斜表面發展。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具有一下端,該下端可較佳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衝件的一抵靠表面。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具有一各別腳托。
在一態樣中,第四致動凸輪係界定第四路徑,且啟動元件的腳托可接合入該等第四路徑中。
在一態樣中,啟動元件的腳托自啟動元件的一軸向中間區域徑向地延伸。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包含一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之軸向移動元件。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軸向移動元件係攜載各別腳托。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具有一輔助腳托。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軸向移動元件係攜載各別輔助腳托。
在一態樣中,第六致動凸輪係界定第六路徑,且選擇器的輔助腳托可接合入該等第六路徑中。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包含一可被選擇裝置接合之軸向靜態元件,其中軸向靜態元件被軸向移動元件操作性接合,藉以使各別腳托及若存在的輔助腳托徑向地移動於操作與非操作位置之間。
在一態樣中,軸向靜態元件係藉由選擇裝置的效應而振盪。
在一態樣中,軸向移動元件係藉由軸向靜態元件的效應而振盪。
在一態樣中,軸向靜態元件係包含徑向指向外之複數個齒,其可被選擇裝置選擇性接合。
在一態樣中,並不存在軸向靜態元件,且較佳為磁性類型的選擇裝置係直接作用在軸向移動元件上。
在一態樣中,次織針的輔助腳托、衝件的腳托及啟動元件的腳托係為軸向移動且為徑向靜態。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腳托及選擇器的輔助腳托係為軸向移動且亦為徑向移動。
在一態樣中,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係比衝件的最大行程更長。
在一態樣中,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係比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更短。
在一態樣中,衝件的最大行程係比選擇器的徑向移動元件之最大行程更長。
在一態樣中,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係為選擇器的軸向移動元件之最大行程的約三倍。
在一態樣中,當徑向移動腳托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及織針的最大行程係為衝件的最大行程之約1.2倍。
在一態樣中,織針固持缸筒具有小於約200mm、較佳小於約100mm的參考直徑。「參考直徑」係指在缸筒外表面上所界定之軸向溝槽的底表面上所測量之直徑,其中滑動性容置有織針。在圓編機的技術領域中,溝槽的底表面稱為「低背景(low background)」;參考直徑因此相對於此「低背景」被界定。
在一態樣中,圓編機具有一或多個紗饋給點(饋給件)。
較佳地,紗饋給點的數目大於一、較佳大於二、較佳為四或以上。
在一態樣中,本發明係有關一用於移動一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其中較佳地,該機係根據上述態樣的一者或多者及/或根據附帶的請求項及/或實施例之一者或多者製成。
此用於移動一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係包含:使與一各別織針接合之一次織針的一腳托徑向地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非主動性織針)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第一致動凸輪界定的各別第一路徑並造成織針啟動及織跡形成,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一路徑;其中次織針的腳托之徑向運動係由次織針與軸向地位居次織針下方的啟動元件之間的一相對軸向運動造成;其中此相對軸向運動係至少在一些步驟中對於被配置在織針底下且由一在控制下作用於該選擇器上的選擇裝置所操作性啟動之一選擇器及/或一衝件的一軸向運動呈現斷開/獨立。
在一態樣中,在次織針與啟動元件之間的相對軸向運動期間,啟動元件的一上端、較佳為一傾斜表面係與次織針的腳托之一支撐部分合作。
在一態樣中,一基本上徑向彈力係作用在次織針的腳托之一支撐部分上藉以將腳托扣持在非操作位置中。
在一態樣中,在從非操作至操作位置的運動期間,啟動元件的上端係對抗彈力而作用。
在一態樣中,在從非操作至操作位置的運動期間,啟動元件的一上端係插入一織針固持缸筒與次織針的腳托的一支撐部分之間(特別來說,其係插入腳托的一上部分與次織針的腳托的一支撐部分之間)。
在一態樣中,彈力係使腳托從操作恢復至非操作位置。
在一態樣中,在徑向地移動次織針的腳托之該步驟中,該腳托係在織針下降期間、並特別在與織跡形成呈對應之一織針下降的步驟期間被切換入該操作位置且扣持其中。
在一態樣中,衝件將啟動元件軸向往上推押直到啟動元件的一腳托接合於第四致動凸輪為止,然後該衝件脫離該啟動元件。
在一態樣中,供衝件的一腳托接合其中之第三致動凸輪係軸向往上或往下引導該衝件。
在一態樣中,供次織針的一輔助腳托接合其中之第五致動凸輪係軸向往下引導該次織針,而供啟動元件的一腳托接合其中之第四致動凸輪則往上引導啟動元件直到啟動元件的上端插入織針固持缸筒與次織針的腳托的支撐部分之間為止。
在一態樣中,供次織針的一輔助腳托接合其中之第五致動凸輪係軸向往上引導該次織針,而第四致動凸輪則往下引導啟動元件直到啟動元件的上端從次織針的腳托之支撐部分下方被取出為止。
在一態樣中,衝件係直接推押抵住次織針藉以將其往上引導。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較佳為選擇器的一軸向移動元件係軸向推押衝件往上直到衝件的一腳托接合於第三致動凸輪為止,然後脫離衝件。
在一態樣中,供選擇器的腳托接合其中之第二致動凸輪、及/或供選擇器的輔助腳托接合其中之第六致動凸輪係軸向往上或往下引導該選擇器。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一軸向靜態元件係徑向地推押在該選擇器的軸向移動元件上,藉以使其振盪並造成各別腳托及若存在的輔助腳托之徑向運動。
在一態樣中,一選擇裝置係作用抵住選擇器的軸向靜態元件藉以使其振盪並徑向地推押在軸向移動元件上。
在一態樣中,選擇器的一軸向移動元件之最大軸向行程係小於織針及/或次織針的最大軸向行程及/或小於啟動元件的最大軸向行程及/或小於衝件的最大軸向行程。
從根據本發明的一圓編機及一用於移動織針之方法的一較佳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將更清楚得知進一步的特徵與優點。
詳細描述 參照所述的圖式,編號1全面代表根據本發明之一圓編機的一編織頭。
圓編機係包含一基件,因為屬已知類型而未予顯示,其構成圓編機的支撐結構,且該編織頭1安裝至基件上。
編織頭1係配備有一織針固持缸筒2,配備有被安裝至織針固持缸筒2上之複數個織針3,且配備有易於選擇性致動織針3藉以能夠產生織物之控制部件。
織針固持缸筒2通常在一垂直位置被安裝至基件上,其中織針3垂直地配置且突出超過缸筒2的一上邊緣。
例如,織針固持缸筒2具有約100mm的參考直徑及約450mm的高度。
如圖1所示,織針固持缸筒2具有在缸筒2的一徑向外表面上所獲得之複數個縱向溝槽4。縱向溝槽4係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2的一中央軸線「X-X」(垂直)周圍並平行於該中央軸線「X-X」作發展。各縱向溝槽4係容置一各別織針3及一各別驅動鏈5或「懸鏈」,其包含複數個扁平部份。致動凸輪「C」係配置成為織針固持缸筒2周圍之一殼套並設置為面對缸筒2的徑向外表面及因此縱向溝槽4及驅動鏈5。這些致動凸輪「C」係由配置於殼套的一內表面上之板及/或溝槽所界定。
為求清楚,在圖1中,已將這些致動凸輪「C」的長度顯示成發展於平面中及與織針3的一者作耦接之驅動鏈5旁邊。
在所顯示的實施例中,致動凸輪「C」的殼套基本上為靜態,織針固持缸筒2則(在兩方向皆以一連續或交替動作)繞中央軸線「X-X」旋轉,藉以產生驅動鏈5與致動凸輪「C」之間的一相對旋轉動作。
如下文進一步詳述,驅動鏈5可操作性耦接於致動凸輪「C」藉以將該相對旋轉動作轉變成織針3沿著縱向溝槽4的軸向運動,藉以能夠藉由該等織針3作織跡形成。致動凸輪「C」係界定在織針固持缸筒2周圍延伸的路徑,其係被/可被屬於驅動鏈5的腳托所接合。因此,各驅動鏈5係被操作性放置於各別織針3與致動凸輪「C」之間。
未圖示的適當裝置係饋給紗以在通常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2上方的一或多個紗饋給點(稱為饋給件)上作編織。例如,所示圓形機具有四個紗饋給點。
現在將參照與一各別織針3作耦接之單一驅動鏈5,如圖1、2a及2b所示。不同元件的相對位置係參照驅動鏈5作描述,其中各別織針3在垂直位置被正確裝設於織針固持缸筒2中。
織針3配置於織針固持缸筒2的一上邊緣上,且驅動鏈5係在織針3下方發展遠達接近於織針固持缸筒2的一基底。
如圖2a及2b更可看見,驅動鏈5係包含:一次織針6,其緊接著配置於織針3下方,一衝件7,其部份地配置於次織針6下方,一啟動元件8,其徑向地位於衝件7旁邊且放置於次織針6下方,一選擇器9,其被定位於衝件7下方。
織針3具有一被定形為一種鉤之足10。當織針3被正確定位於縱向溝槽4中時,足10被定向成徑向往外。
次織針6具有一主體部11。主體部11的一上端12具有一座位13及一恰位居座位13下方之突部14。突部14設有一以連續方式從座位13發展之上表面15,並設有一相對的下抵靠表面16。當次織針6被正確定位於縱向溝槽4中時,座位13及突部14係徑向地面向該溝槽4的內側。
織針3藉由足10插入座位13中而被穩固地連接至次織針6。足10與座位13之間的連接係為二側式,亦即織針3及次織針6沿著縱向溝槽4作整體性移動。由於織針3與次織針6在其垂直軸向運動係為相互整體性、但在相互連接時一者對於另一者可略微地振盪,足10與座位13之間的連接係構成一種鉸鏈。此鉸鏈係以呈相互整體性的織針3與次織針6的軸向運動為基礎而沿著一縱向溝槽4移動。足10可容易地連接至座位13或自座位13斷開,藉以更容易組裝或拆裝兩元件。
在一未圖示的不同實施例中,次織針及織針製成為一件。
一彈性撓性臂17係從主體部11延伸及突起並軸向面朝下、亦即朝向啟動元件8。一被放置在彈性撓性臂17的一遠端處之下部分18係攜載次織針6的一徑向移動腳托19。該下部分18以一圓滑狀及/或設有一傾斜表面的突件20作終結。彈性撓性臂17及下部分18構成一用於徑向移動腳托19之彈性移動支撐部分。
一軸向延伸物21係從主體部11往下且平行於中央軸線「X-X」作發展。此軸向延伸物21位居相對於撓性臂17的一徑向外位置並基本上平行於該撓性臂17。軸向延伸物21的長度係小於支撐部分17、18的整體長度,俾使徑向移動腳托19仍位居該軸向延伸物21的一端下方。如下文更清楚,此軸向延伸物21係構成用於次織針6的腳托19的一徑向行程之一扣持元件。事實上,彈性撓性臂17的彈性撓度(elastic flexibility)係容許下部分18及腳托19在其受到外部應力時沿著一基本上徑向路徑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操作位置中腳托19從縱向溝槽4被提取,在非操作位置中腳托19縮回至縱向溝槽4中。在提取位置中,下部分18休止抵住軸向延伸物21。在兩位置中,彈性撓性臂17皆設置於溝槽4中(僅腳托19除外,其在提取位置從溝槽4徑向地升高)。
支撐部分17、18整體因此係可彈性移動於一與腳托19的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一組態、以及一與腳托19的非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二組態之間。
次織針6進一步包含從次織針6的主體部11徑向地延伸之一輔助腳托22。在圖示的實施例中,此輔助腳托22係在軸向延伸物21的一根部分被連接至主體部11。
衝件7包含一被定形成條桿之長形上部分23,及一位居長形部分23的一下端之下部分24或足。下部分24係攜載一徑向地發展之各別腳托25,並具有一面向上亦即朝向次織針6且朝向啟動元件8之上抵靠表面26、及一面向下亦即朝向選擇器9之下抵靠表面27。
衝件7設置成抵住縱向溝槽4的一底表面且其徑向位置為靜態,如同各別腳托25的位置一般,該衝件7則可在該溝槽4中軸向地滑動。
次織針6的主體部11係設置在相對於衝件7的長形上部分23之一徑向外位置中並總是徑向休止抵住該長形上部分23。次織針6的突部14係設置成抵住縱向溝槽4的底表面,且衝件7的長形上部分23之一遠端28仍設置於突部14下方並面向該突部14的下抵靠表面16。
該遠端28可藉由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次織針6的抵靠表面16。
彈性撓性臂17所施加的彈性作用係將下部分18徑向推往長形上部分23。在圖1、2a及2b所示的組態中,彈性撓性臂17將下部分18扣持抵住長形上部分23。易言之,支撐部分17、18在該腳托19的非操作位置中將一彈性恢復力施加於腳托19上,且在該非操作位置中,該彈力將支撐部分17、18及各別腳托19扣持於溝槽4內側。
並且,啟動元件8徑向地休止抵住長形上部分23並被軸向放置於次織針6與衝件7的下部分24之間。
啟動元件8具有一設有一傾斜表面29之上端,傾斜表面29徑向面朝外且軸向面朝上、亦即朝向次織針6。易言之,傾斜表面29漸進地趨近正升高朝向次織針6之衝件7的遠端28。
傾斜表面29係與支撐部分17、18的突件20合作,藉以使次織針6的腳托19對抗支撐部分17、18所施的彈力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中。傾斜表面29與突件20之間的耦接從電影式觀點看係構成一扁平凸輪,其中傾斜表面29的一升高係造成腳托19之朝向缸筒外側(亦即朝向溝槽4外側)的一徑向旋轉,藉以使其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中。
啟動元件8進一步具有在該啟動元件8的一徑向外邊緣上所獲得之一座位30,並接近於傾斜表面29。該座位30以連續方式從啟動元件8的傾斜表面29發展。座位30係與支撐部分17、18的下部分18呈相反形狀,藉以容置該下部分18並對抗臂17所施的彈力將次織針6的腳托19扣持在各別操作位置中及/或軸向地推押抵住次織針6。
啟動元件8具有一下端31,下端31可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衝件7的抵靠表面26。
一沿著一徑向方向發展的各別腳托32係位居啟動元件8的一軸向中間區域。啟動元件8徑向地休止抵住長形上部分23並可自由相對於該長形上部分23軸向地滑動。啟動元件8的腳托32係為徑向靜態及軸向移動。
選擇器9包含一在衝件7下方滑動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之軸向移動元件33,及一可被選擇裝置接合之軸向靜態元件34,其未被圖示且例如本身係為已知(例如為一具有壓電槓桿之選擇裝置)。軸向靜態元件34位居一相對於軸向移動元件33之徑向外位置,並具有像梳子般併列放置的複數個徑向齒35。
選擇器9之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上端具有一指向上且面對衝件7的下抵靠表面27之各別抵靠表面36。這些抵靠表面27、36可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以一者接合抵住另一者。
選擇器9之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下部分係攜載徑向往外延伸之一各別腳托37及一各別輔助腳托38。輔助腳托38位居一相對於腳托37之上軸向位置。
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徑向內邊緣、及/或供該邊緣部份地休止抵住之溝槽的一底表面係定形成可容許該軸向移動元件33作一振盪。
並且,軸向靜態元件34可藉由選擇裝置的效應而振盪。選擇裝置具有複數個元件(例如附有壓電致動之複數個槓桿),其係選擇性接合軸向靜態元件34的徑向齒35並造成該軸向靜態元件34自身轉而作用抵住軸向移動元件33之旋轉。
軸向靜態元件34的一徑向內邊緣及/或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徑向外邊緣係定形成可容許該等兩元件作一相對振盪。
特別來說,軸向靜態元件34在軸向移動元件33上的推力係容許該軸向移動元件33在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作振盪,在操作位置中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從溝槽4被提取,在非操作位置中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縮回該溝槽4中。
在圖2c所示之選擇器9的一不同實施例中,並不存在軸向靜態元件。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係包含一彈性撓性延伸物33a,彈性撓性延伸物33a在相對於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的一徑向內位置往下延伸並設置成接觸於溝槽4的一底表面。一靜態對比凸輪33b被放置在一相對於軸向移動元件33之徑向外位置中並休止抵住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軸向中間脊。一靜態磁性致動器33c被放置在軸向移動元件33的一上端。磁性致動器33c的力、連同彈性撓性延伸物33a所施的彈力、且連同對比凸輪33b的作用係造成軸向移動元件33的振盪。磁性致動器33c可被選擇性致動,藉以在適合時造成身為與一給定織針耦接的驅動鏈之部份之選擇器中所包括的軸向移動元件33作振盪。
可注意到,選擇器9的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係在軸向及徑向皆移動;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衝件7的腳托25及啟動元件8的腳托32係在軸向為移動且徑向為靜態;次織針6的腳托19在軸向及徑向為移動。
徑向靜態腳托22、25、32總是設置於縱向溝槽4外側。徑向移動腳托19、37、38當位於各別非操作位置時係縮回縱向溝槽中、且當位於各別操作位置時係設置於縱向溝槽4外側。
致動凸輪「C」係組配為接收及接合徑向靜態腳托22、25、32及徑向移動腳托19、37、38。
如圖1可見,致動凸輪「C」係包含第一致動凸輪39,第一致動凸輪39被軸向放置於次織針6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該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第一致動凸輪39係界定可供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接合其中之第一路徑。位於操作位置之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係從溝槽4被提取藉以接合於這些第一路徑並造成織針3的啟動及織跡形成。位於非操作位置之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係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一路徑。
致動凸輪「C」係包含第二致動凸輪40,第二致動凸輪40被放置在織針固持缸筒2的一基底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選擇器9之軸向移動元件33的腳托37。第二致動凸輪40係界定可供軸向移動元件33的腳托37接合其中之第二路徑。位於操作位置之選擇器9的腳托37係從溝槽4被提取藉以接合於這些第二路徑。位於非操作位置之選擇器9的腳托37係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二路徑。
致動凸輪「C」係包含第三致動凸輪41,第三致動凸輪41被軸向放置於衝件7的下部分24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該衝件7的腳托25。第三致動凸輪41係界定可供衝件7的徑向靜態腳托25接合其中之第三路徑。可注意到,由第三致動凸輪41所界定之第三路徑係包含一處於一恆定軸向高度亦即位於一周緣之基本路徑,以及隨著上升及下降具有一可變軸向高度之路徑。供衝件7的腳托25接合其中之第三致動凸輪41係因此組配為軸向往上或往下引導該衝件7。
致動凸輪「C」包含第四致動凸輪42,第四致動凸輪42被軸向恰放置於第三致動凸輪41上方及啟動元件8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該啟動元件8的腳托32。第四致動凸輪42係界定可供啟動元件8的徑向靜態腳托32接合其中之第四路徑。可注意到,由第四致動凸輪42所界定的第四路徑係包含一處於一恆定軸向高度亦即位於一周緣之基本路徑,以及隨著上升及下降具有一可變軸向高度之路徑。
致動凸輪「C」包含第五致動凸輪43,第五致動凸輪43被軸向恰放置於第一致動凸輪39上方及次織針6上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第五致動凸輪43係界定可供次織針6的徑向靜態腳托22接合其中之第五路徑。可注意到,由第五致動凸輪43所界定的第五路徑係包含一處於一恆定軸向高度亦即位於一周緣之基本路徑,以及隨著上升及下降具有一可變軸向高度之路徑。至少部分的第五致動凸輪43係由於其可被引導至殼套內側的一非操作位置而為徑向可移、並因此無法被徑向靜態的次織針6之腳托22所接合。
如圖4a-4d所示,第五致動凸輪已在位於殼套內側的非操作位置時以虛線顯示,並在操作中、亦即相對於殼套的一底表面被提取及突出時以實線顯示。
致動凸輪「C」 包含第六致動凸輪44,第六致動凸輪44被恰放置於第二致動凸輪40上方並組配為接收及接合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輔助腳托38。第六致動凸輪44界定可供軸向移動元件33的輔助腳托38接合其中之第六路徑。位於操作位置之選擇器9的輔助腳托38係被提取藉以接合於這些第六路徑。位於非操作位置之選擇器9的輔助腳托38係可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六路徑。可注意到,由第六致動凸輪44所界定的第六路徑係包含一處於一恆定軸向高度亦即位於一周緣之基本路徑,以及隨著上升及/或下降具有一可變軸向高度之路徑。供選擇器9的腳托37接合其中之第二致動凸輪40、及/或供選擇器9的輔助腳托38接合其中之第六致動凸輪44係軸向往上或往下引導該選擇器9。
可從圖1注意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路徑的各者具有一各別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軸向延伸物h1、h2、h3、h4、h5、h6。路徑的「軸向延伸物」係指在一路徑的相距最遠兩點之間平行於中央軸線「X-X」所測量的距離。易言之,軸向延伸物係為腳托19、22、25、32、38、37藉由各別凸輪39、40、41、42、43、44及/或在各別路徑中被引導時所可走過之最大軸向長度。
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係對應於第五軸向延伸物h5。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係可被位於操作位置的徑向移動腳托19所限制並在此實例中對應於第一軸向延伸物h1。啟動元件8的最大行程係對應於第四軸向延伸物h4。衝件7的最大行程對應於第三軸向延伸物h3。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最大行程對應於第二及第六軸向延伸物h2、h6。
可從圖1注意到,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第五軸向延伸物h5)係比起衝件7的最大行程(第三軸向延伸物h3)更長,後者轉而比起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最大行程(第二及第六軸向延伸物h2、h6)更長。例如,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係為衝件7的行程之約1.2倍且為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最大行程的約三倍。
在圖示的實施例中,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第一軸向延伸物h1)係比起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第五軸向延伸物h5)更短。例如,第五軸向延伸物h5為第一軸向延伸物h1的約二倍。
啟動元件8的最大行程(第四軸向延伸物h4)係比起當徑向移動腳托19位於非操作位置時之次織針6及織針3的最大行程(第五軸向延伸物h5)更短,並比起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之最大行程更長。例如,第四軸向延伸物h4係為第二及第六軸向延伸物h2、h6的約二倍並為第五軸向延伸物h5的約2/3。
驅動鏈5因此係組配為使織針3及/或次織針6的軸向運動對於衝件7及/或選擇器9的軸向運動呈現退耦;啟動元件8的軸向運動可實際地對於衝件7及/或織針3及/或次織針6及/或選擇器9的軸向運動呈現退耦。
並且,驅動鏈5係組配為使衝件7及/或選擇器9的軸向運動對於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之啟動/解除啟動(在非操作位置或非主動性織針與操作位置之間作切換)呈現退耦。
所描述且構成本發明目的之驅動鏈係可根據諸如圖3a-3i及3l-3t所示的複數個組態作配置而與致動凸輪「C」及選擇裝置合作。
在圖3a中,腳托37係縮回各別縱向溝槽4中或脫離各別第二致動凸輪40。選擇器9的軸向移動元件33係位於軸向最低位置,衝件7休止於軸向移動元件33上且其腳托25在第三致動凸輪41的一恆定軸向高度遵行於基本路徑。並且,啟動元件8的腳托32係在第四致動凸輪42的一恆定軸向高度遵行於其基本路徑。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係在第五致動凸輪43的一恆定軸向高度遵行於其基本路徑。啟動元件8軸向地遠離於次織針6,且次織針6的腳托19係位於非操作位置,而脫離各別第一致動凸輪39。衝件7的遠端28係遠離於突部14的下抵靠表面16。織針3的高度係由輔助腳托22的軸向位置所決定。
在圖3b中,選擇裝置係作用在軸向靜態元件34上並造成其旋轉及因此造成軸向移動元件33旋轉,俾使腳托37及輔助腳托38從縱向溝槽4被提取並接合入第二與第六致動凸輪40、44中。其他元件係位於圖3a的位置。
在圖3c中,軸向移動元件33的腳托37係被第二致動凸輪40軸向往上推押並且推押抵住衝件7,衝件7轉而推押抵住次織針6。結果,當衝件7的腳托25、及可能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在一可變軸向高度找到各別路徑、跑入其中時,衝件7及次織針6連同織針3係開始升高。啟動元件8因為從其他者呈軸向斷開而為軸向靜態。
在圖3d中,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在藉由第三致動凸輪41及/或第二致動凸輪40所施的推力下而往上作移動。衝件7直接推押抵住次織針6藉以將其往上引導。啟動元件8為軸向靜態。
在圖3e中,衝件7、次織針6連同織針3係被第三致動凸輪41所支撐,軸向移動元件33則被第二致動凸輪40往下引導並與衝件7斷開。
在圖3f中,第三致動凸輪41往上推押衝件7,衝件7除舉升次織針6及織針3外,係變成接觸於啟動元件8並將其往上推押。結果,當啟動元件8的腳托32在第四致動凸輪42的一可變軸向高度找到路徑時,其係接合其中並可被其舉升,然後該衝件7可脫離該啟動元件8。在同時,軸向移動元件33係軸向遠離於衝件7。
在圖3g中,次織針6連同織針3及衝件7係為軸向靜態,第四致動凸輪42則將正趨近次織針6而不與其接合之啟動元件8予以舉升。
在圖3h中,第三致動凸輪41係往上引導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而使次織針6移動離開啟動元件8。
在圖3i中,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為軸向靜態,啟動元件8則被第四致動凸輪42往上移動。
在圖3l中,第三致動凸輪41及第五致動凸輪43係軸向往下引導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第四致動凸輪41亦往下引導啟動元件8。
在圖3m中,第五致動凸輪43係軸向往下引導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第四致動凸輪42則往上推押啟動元件8直到傾斜表面29軸向地插入突件20下方為止,而對抗支撐部分17、18所施的彈力將其自身徑向地放置於衝件7與該突件20之間。
在圖3n中,第三致動凸輪41及第五致動凸輪43係往下引導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啟動元件則終止其行程且為軸向靜態,其中突件20被定位於座位30中且次織針6的腳托19位於各別操作位置中。
在圖3o中,次織針6的腳托19及輔助腳托22皆被各別第一及第五致動凸輪39、43所接合並亦與啟動元件8一起軸向整體性往下移動。衝件7係遠離於次織針6並被第三致動凸輪41往下移動。
圖3e-3o中可注意到,軸向移動元件33總是遠離於衝件7。
在圖3p中,次織針6的腳托19及輔助腳托22皆被各別第一及第五致動凸輪39、43所接合並亦與啟動元件8一起軸向整體性往下移動。衝件7係休止抵住選擇器9。
在圖3q中,次織針6及織針3被第五致動凸輪43往上引導,啟動元件8被第四致動凸輪42往下引導並脫離次織針6,俾使次織針6的腳托19藉由彈性撓性臂17的彈力而切換回到非操作狀況。然後,基本上徑向彈力係作用在次織針6的腳托19之支撐部分18上藉以將腳托19扣持在非操作位置中。
在圖3r中,第三致動凸輪41及第四致動凸輪42分別往下引導衝件7及啟動元件8,織針3及次織針6則在一浮動織針位置中保持靜態。
在圖3s中,織針及次織針6被往上推押,啟動元件8則位於一靜態軸向位置且衝件7被第三致動凸輪41引導抵住啟動元件8。
圖3t顯示織針3的揀取位置,其中織針3及次織針6被第五致動凸輪43往上推押並遠離於衝件7及啟動元件8。
在圖3r及3s可注意到,軸向移動元件33係軸向遠離於衝件7。
藉由借助致動凸輪的結構將上文揭露的組態組合成預定的順序,織針3被移動藉以執行所需要的編織操作。
僅供範例,圖4a-4d顯示翻動撥體揀取順序。織針固持缸筒2相對於致動凸輪「C」的殼套之旋轉意義係以箭頭「R」表示。接合入各別凸輪中之腳托的路徑長度已以垂直條桿表示,脫離各別凸輪之腳托的路徑長度則已以水平虛線表示。織針3之終端端點的路徑未被表示,但此路徑總是平行於在垂直運動期間供織針3作整體性連接之次織針6的腳托22之路徑。
圖4a顯示退回的織針3之步驟。垂直線3b、3d及3g代表具有與圖3b、3d及3g對應的組態之織針3及驅動鏈5的三個位置。這係指從右至左觀看圖4a時,選擇器9的腳托37被啟動並接合於因為上升100而往上升高之第二致動凸輪40,並往上推押衝件7、次織針6及織針3,俾使衝件7的腳托25變成接合且遵行於第三致動凸輪41的上升101。第五致動凸輪43係位於非操作位置。次織針6的徑向移動腳托19係位於非操作位置。織針3被第三致動凸輪41引導入圖3g的位置,同時衝件7與選擇器9斷開。
圖4b顯示拋除的織針3之步驟。垂直線3b、3c、3e、3i及3h代表具有與圖3b、3c、3e、3i及3h對應的組態之織針3及驅動鏈5的五個位置。這係指從右至左觀看圖4b時,再度係由先被選擇器9舉升(圖3b及3c)並與第三致動凸輪41合作(上升102)之衝件7的腳托25將織針3引導入圖3i的位置。
圖4c顯示處於揀取高度之織針3的步驟。垂直線3t代表具有與圖3t對應的組態之織針3及驅動鏈5的位置。這係指從右至左觀看圖4c時,第五致動凸輪43的一者被引導入各別操作位置,且次織針6的輔助腳托22接合於該凸輪的一上升103,直到織針3被引導入圖3t的位置為止,同時衝件7、啟動元件8及選擇器9保持在下軸向位置中。
圖4d顯示織針3降低的步驟。垂直線3b、3c、3e、3h、3i、3l、3m、3n、3o、3p、3q代表具有與圖3b、3c、3e、3h、3i、3l、3m、3n、3o、3p、3q對應的組態之織針3及驅動鏈5的十一個位置。這係指從右至左觀看圖4d時,部分的第五致動凸輪43被引導入各別操作位置。織針3及次織針6首先藉由與第五致動凸輪43所界定的下降104、105合作操作之輔助腳托22、然後亦藉由被引導入其操作位置(圖式及垂直線3m、3n、3o、3p)及接合入下降106中之徑向移動腳托19而受到往下引導。
上文係描述身為本發明目的之用以移動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的一範例,其更概括地包含將次織針6的腳托19徑向地移動於操作位置與非操作位置(非主動性織針)之間,在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第一致動凸輪39界定之各別第一路徑並造成織針3啟動及織跡形成,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一路徑。次織針6的腳托19之徑向運動係由次織針6及軸向位於次織針6下方的啟動元件8之間的相對軸向運動所造成,且此相對軸向運動係至少在部分步驟中斷開於/獨立於衝件7及亦為選擇器9之軸向運動。
本發明達成重要的優點。
首先,本發明係容許克服先前技藝的缺陷。
特別來說,本發明係容許: 產生在軸向及徑向方向皆很密實的圓形機; 產生可製作具有小徑向尺寸、甚至低於100mm的管狀織物之圓形機; 產生對於所獲得的織針運動具有較不嚴苛的拘限藉以製作更加複雜的織物之圓形機; 產生比起已知機器而言更密實的圓形機,但容許獲得與較佔體積的機器相同之織針運動數目,或甚至更複雜的運動; 產生相對於先前技藝及相同缸筒直徑而言具有更高(甚至雙倍)數目的「饋給件」、亦即紗饋給點之圓形機; 產生可執行「嵌花(intarsia)」設計、亦即有色的基圖(motifs)而反向無浮紗之圓形機; 產生可製作三維紡織物件而不會不必要地變動編織密度且無需添加具有紗剪切的路線部分之圓形機。
1‧‧‧編織頭
2‧‧‧織針固持缸筒
3‧‧‧織針
3b,3c,3d,3e,3g,3h,3i,3l,3m,3n,3o,3p,3q,3t‧‧‧垂直線
4‧‧‧縱向溝槽
5‧‧‧驅動鏈
6‧‧‧次織針
7‧‧‧衝件
8‧‧‧啟動元件
9‧‧‧選擇器
10‧‧‧足
11‧‧‧主體部
12‧‧‧主體部的上端
13,30‧‧‧座位
14‧‧‧突部
15‧‧‧上表面
16,27‧‧‧下抵靠表面
18,24‧‧‧下部分
17‧‧‧彈性撓性臂
19,37,38‧‧‧徑向移動腳托
20‧‧‧突件
21‧‧‧軸向延伸物
22,25,32‧‧‧徑向靜態腳托
23‧‧‧長形上部分
26‧‧‧上抵靠表面
28‧‧‧衝件7的長形上部分之遠端
29‧‧‧傾斜表面
31‧‧‧啟動元件8的下端
33‧‧‧軸向移動元件
33a‧‧‧彈性撓性延伸物
33b‧‧‧靜態對比凸輪
33c‧‧‧靜態磁性致動器
34‧‧‧軸向靜態元件
35‧‧‧徑向齒
36‧‧‧抵靠表面
39‧‧‧第一致動凸輪
40‧‧‧第二致動凸輪
41‧‧‧第三致動凸輪
42‧‧‧第四致動凸輪
43‧‧‧第五致動凸輪
44‧‧‧第六致動凸輪
101‧‧‧第三致動凸輪的上升
103‧‧‧凸輪的上升
100,102‧‧‧上升
104,105,106‧‧‧下降
C‧‧‧致動凸輪
h1‧‧‧第一軸向延伸物
h2‧‧‧第二軸向延伸物
h3‧‧‧第三軸向延伸物
h4‧‧‧第四軸向延伸物
h5‧‧‧第五軸向延伸物
h6‧‧‧第六軸向延伸物
R‧‧‧箭頭
X-X‧‧‧中央軸線
下文將參照附圖作出此描述,其僅供指示用且因此為非限制目的,其中: 圖1顯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圓編機的一織針固持缸筒之一放大部分,其中可看見一織針的一驅動鏈,與一平面上所發展之致動凸輪的一長度作耦接; 圖2a及2b顯示與一織針作耦接之驅動鏈的各別放大部分; 圖2c顯示驅動鏈的一元件之一變異; 圖3a-3i及3l-3t顯示驅動鏈之一系列的可能組態; 圖4a-4d顯示在一平面上所發展之致動凸輪的一長度,其中各別路徑係由驅動鏈所遵行。

Claims (21)

  1. 一種圓編機,其包含: 一織針固持缸筒,其具有配置於該織針固持缸筒的一中央軸線周圍之複數個縱向溝槽; 複數個織針,其各被容置於一各別縱向溝槽中; 致動凸輪,其配置於該織針固持缸筒周圍且可繞該中央軸線相對於該織針固持缸筒移動,以供造成或容許該等織針沿著該等縱向溝槽運動藉以能夠由該等織針使織跡形成; 一驅動鏈,以供各織針被插入各別縱向溝槽中、位居各別織針下方及操作性放置在各別織針與該等致動凸輪之間; 其中該驅動鏈係包含: 一次織針,其在該織針下方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且具有一腳托,其中該腳托徑向可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該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第一致動凸輪所界定的各別第一路徑並造成該織針啟動及該織跡形成,在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一路徑; 一選擇器,其在該次織針下方至少部份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具有至少一各別腳托徑向可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該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第二致動凸輪所界定的各別第二路徑,在該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二路徑; 至少一選擇裝置,其在控制下作用於該選擇器上,以供使後者切換入該操作位置或該非操作位置或扣持其中; 一衝件,其在該次織針與該選擇器之間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其中該衝件的一下部分接合於該選擇器且該衝件的一上部分接合於該次織針,其中該衝件具有一各別腳托,該各別腳托可接合於由該等第三致動凸輪所界定的各別第三路徑; 其中該驅動鏈係包含:一啟動元件,其在該次織針與該選擇器之間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其中該啟動元件可相對於該衝件及相對於該次織針被縱向移動並可操作性接合於該次織針藉以使該次織針的腳托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且扣持其中。
  2. 如請求項1之圓編機,其中該次織針包含一攜載各別腳托之支撐部分,其中該支撐部分可彈性移動於一與該腳托的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一組態、及一與該腳托的非操作位置呈對應之第二組態之間。
  3. 如請求項2之圓編機,其中該支撐部分係在該腳托的非操作位置將一彈性恢復力施加於該腳托上。
  4. 如請求項2或3之圓編機,其中該支撐部分係包含一延伸且突起朝向該啟動元件之彈性撓性臂。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衝件係至少部份平行地且相對於該啟動元件及該次織針在一徑向較內位置作延伸。
  6. 如請求項5之圓編機,當依附於請求項2至4中任一項時,其中在該支撐部分的第二組態中,該支撐部分係徑向且至少部份地休止抵住該衝件。
  7.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啟動元件具有一附有一傾斜表面之上端,其中該傾斜表面與該支撐部分的一下部分合作,其中該傾斜表面與該支撐部分的一下部分合作,藉以使該次織針的腳托對抗由該支撐部分所施的彈力切換入各別操作位置中。
  8. 如請求項2至6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啟動元件具有一座位,該座位係位居該上端且並與該支撐部分的下部分呈相反形狀藉以接收該下部分的至少部份並將該次織針的腳托扣持於各別操作位置中及/或軸向地推押抵住該次織針。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啟動元件具有一下端,該下端可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該衝件的一抵靠表面。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衝件的一下端可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該選擇器的一抵靠表面。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衝件的一上端可藉由一單側軸向休止來接合抵住該次織針的一抵靠表面。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啟動元件具有一各別腳托,該各別腳托可接合於由第四致動凸輪所界定的各別第四路徑。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次織針具有一輔助腳托,該輔助腳托可接合於由第五致動凸輪所界定的各別第五路徑。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選擇器具有一輔助腳托,該輔助腳托可接合於由第六致動凸輪所界定的各別第六路徑。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選擇器包含:一滑動性配置於各別縱向溝槽中且具有該各別腳托及輔助腳托之軸向移動元件;一軸向靜態元件;其中該軸向靜態元件係藉由該選擇裝置的效應而振盪並操作性接合至該軸向移動元件,藉以使各別腳托徑向移動於操作與非操作位置之間。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圓編機,其中該驅動鏈係組配為使該啟動元件的一軸向運動對於該衝件的一軸向運動呈現退耦。
  17. 一種用於移動一圓編機的織針之方法,其中該圓編機較佳係根據請求項1至16中任一或多項製成,該方法包含下列步驟: 使與一各別織針接合之一次織針的一腳托徑向地移動於一操作位置與一非操作位置之間,在該操作位置中使其被提取藉以接合於由第一致動凸輪所界定的各別第一路徑並造成該織針啟動及該織跡形成,在該非操作位置中使其縮回藉以不接合於該等第一路徑; 其中該次織針的腳托之徑向運動係由該次織針與軸向位居該次織針下方的該啟動元件之間的一相對軸向運動所造成; 其中該相對軸向運動係至少在一些步驟中對於被配置於該織針底下且由一在控制下作用於該選擇器上的選擇裝置所操作性啟動之一選擇器及/或一衝件的一軸向運動呈現斷開/獨立。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在徑向地移動該次織針的腳托之該步驟中,該腳托係在織針下降期間、並特別在與織跡形成呈對應之一織針下降的步驟期間被切換入該操作位置且扣持於其中。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方法,其中一基本上徑向彈力係作用在該次織針的腳托之一支撐部分上,藉以將該腳托扣持在該非操作位置中;其中在從該非操作位置至該操作位置的運動期間,該啟動元件的一上端係插入一織針固持缸筒與該次織針的腳托的支撐部分之間並對抗彈力而作用。
  20. 如請求項19之方法,其中供該次織針的一輔助腳托接合其中之第五致動凸輪係軸向往下引導該次織針,供該啟動元件的一腳托接合其中之第四致動凸輪則往上引導該啟動元件直到該啟動元件的上端插入該織針固持缸筒與該次織針的腳托的支撐部分之間為止;或其中該等第五致動凸輪軸向往上引導該次織針,該等第四致動凸輪則往下引導該啟動元件直到該啟動元件的上端從該次織針的腳托之支撐部分被取出為止。
  21. 如請求項17、18、19或20之方法,其中該選擇器的一軸向移動元件之一最大軸向行程係小於該織針及/或次織針的一最大軸向行程及/或小於該啟動元件的一最大軸向行程及/或小於該衝件的一最大軸向行程。
TW107109283A 2017-04-24 2018-03-19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TWI7701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102017000044701 2017-04-24
??102017000044701 2017-04-24
IT102017000044701A IT201700044701A1 (it) 2017-04-24 2017-04-24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e metodo di movimentazione di aghi di un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9200A true TW201839200A (zh) 2018-11-01
TWI770142B TWI770142B (zh) 2022-07-11

Family

ID=59811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09283A TWI770142B (zh) 2017-04-24 2018-03-19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5736B2 (zh)
EP (1) EP3615723B1 (zh)
KR (1) KR102544766B1 (zh)
CN (1) CN108729006B (zh)
BR (1) BR112019022224B1 (zh)
IT (1) IT201700044701A1 (zh)
TW (1) TWI770142B (zh)
WO (1) WO20181979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83587A1 (en) * 2019-06-11 2022-04-20 SANTONI S.p.A.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and a method for moving the needles of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7510A (en) * 1959-12-14 1963-07-16 M brown
NL269220A (zh) * 1960-09-13
IT1146698B (it) * 1981-09-10 1986-11-12 Savio Spa Procedimento di lavorazione con macchine circolari per maglieria e macchine circolari adottanti tale procedimento
GB8503844D0 (en) * 1985-02-14 1985-03-20 Camber Int Ltd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IT1214910B (it) * 1985-02-15 1990-01-31 Camiciotti Leonardo Macchina circolare da maglieria con sistema di selezione degli aghi per la formazione di disegni ad intarsio con moto alternato emetodo relativo
IT1230320B (it) * 1989-07-10 1991-10-18 Mecmor Spa Macchina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e, con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egli aghi per l'esecuzione di punti di disegno.
IT1236639B (it) * 1989-10-31 1993-03-25 Lonati Srl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e con dispositivo per ripetere la selezione degli aghi ad almeno un'alimentazione di filo.
ES2153724B1 (es) * 1997-10-07 2001-08-01 Jumberca Sa Sistema de seleccion de agujas para mquina circular de genero de punto.
US5960645A (en) * 1998-06-05 1999-10-05 Sangiacomo S.P.A. Device for selecting needles in circular stocking knitting machines
IT1312314B1 (it) * 1999-05-24 2002-04-15 Matec Spa Dispositivo di comando degli aghi in macchine per maglieria,calzetteria o simili.
ITCO990018A1 (it) * 1999-05-24 2000-11-24 Franco Sciacca Metodo e apparecchiatura per produrre automaticamente articoli tubolari di maglieria forniti di almeno una bretella spallina passante e o si
CN1283715A (zh) * 1999-08-05 2001-02-14 佰龙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 圆编针织机上针盘选针装置
ITMI20010241A1 (it) * 2001-02-07 2002-08-07 Matec Spa Dispositivo di azionamento degli aghi macchine per maglieria calzetteria o simili
ITMI20030900A1 (it) 2003-05-02 2004-11-03 Santoni & C Sp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particolarmente per la
DE102005062177B3 (de) * 2005-12-23 2007-07-12 Groz-Beckert Kg Systemteil für ein Stricksystem und Strickmaschine
US7739889B2 (en) * 2006-03-31 2010-06-22 Lonati S.P.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hosiery or the like
ITMI20060636A1 (it) * 2006-03-31 2007-10-01 Matec Spa Macchina circolare per maglieria o per calzwetteria o simile a doppio cilindro
US7607322B1 (en) * 2008-12-17 2009-10-27 Monarch Knitting Machinery Corp.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sinker cams facilitating high-speed operation
NO2567011T3 (zh) * 2010-05-04 2018-04-14
CN202202092U (zh) * 2011-08-05 2012-04-25 浙江虎王数控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提花圆机复位三角机构
CN104862872B (zh) * 2014-02-24 2017-08-25 山德霓股份公司 针织圆纬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97970A1 (en) 2018-11-01
BR112019022224A2 (pt) 2020-05-12
US20210108344A1 (en) 2021-04-15
EP3615723B1 (en) 2021-06-23
BR112019022224B1 (pt) 2023-10-03
KR20200010273A (ko) 2020-01-30
US11225736B2 (en) 2022-01-18
CN108729006A (zh) 2018-11-02
IT201700044701A1 (it) 2018-10-24
TWI770142B (zh) 2022-07-11
CN108729006B (zh) 2020-11-03
EP3615723A1 (en) 2020-03-04
KR102544766B1 (ko) 2023-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839202A (zh)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TW201839200A (zh) 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TW201839201A (zh) 圓編機之槓桿致動器、圓編機及移動圓編機之織針的方法
US20220243370A1 (en) A flat part for a knitting machine and a knitting machine comprising such flat part
KR20210148254A (ko) 오픈워크 편직물 제조용 환편기
CN113939620B (zh) 圆形针织机和用于使圆形针织机的针移动的方法
WO2023281328A1 (e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sinker selection and related method for knitting
WO2023281334A1 (en) A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with assembly for needle and sinker selection
TW202041737A (zh) 製作毛圈線圈之圓型針織機及在圓型針織機中製作毛圈線圈之方法
KR20240073924A (ko) 환편기의 스티치 형성 부재용 구동 체인 및 이러한 구동 체인을 포함하는 환편기
JPH0633351A (ja) 丸編機
KR20100099682A (ko) 언더니들 선택장치
KR20240067952A (ko) 환편기의 스티치 형성 부재용 구동 체인 및 이러한 구동 체인을 포함하는 환편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