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37765A -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和裝置 - Google Patents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和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37765A
TW201837765A TW107110109A TW107110109A TW201837765A TW 201837765 A TW201837765 A TW 201837765A TW 107110109 A TW107110109 A TW 107110109A TW 107110109 A TW107110109 A TW 107110109A TW 201837765 A TW201837765 A TW 20183776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pplication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c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10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77801B (zh
Inventor
黃建東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37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37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778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7780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10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 G06F21/12Protecting executable software
    • G06F21/121Restricting unauthorised execution of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9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features or functions of an appl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6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by partitioning the display area of the touch-screen or the surface of the digitising tablet into independently controllable areas, e.g. virtual keyboards or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llating Specific Pattern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和裝置,通過在顯示單元的指紋識別區下方設置傳感單元,使得使用者在對螢幕上的應用圖示進行操作時,即可採集到使用者的指紋資訊,進而再將所採集到的指紋資訊與預設指紋資訊進行比對,實現對應用程式的啟動或解鎖。相較于現有移動設備通過指紋識別打開應用的方式,本發明一方面增強了使用者對螢幕上應用圖示的可操作性,提升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縮小移動設備的整體厚度,使得移動設備更加輕薄、滿足市場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和裝置
本發明涉及電子設備應用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和裝置。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觸控式螢幕顯示幕已經廣泛應用在具有人機交互介面的裝置中,如工業電腦的操作螢幕、平板電腦以及智慧手機的觸控螢幕等等。由於這些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常伴隨著大量的使用者資訊,因而資訊安全的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在眾多的資訊安全保護方式中,指紋識別加密是其中的重要一項。
現有指紋識別技術大多還停留在終端的開機解鎖或螢幕解鎖功能上,需要設置一專門的按鍵(如蘋果手機的home鍵),並在按鍵的下方置入電容式指紋識別感測器,用以採集使用者在按鍵上留下的指紋。由於需要設置電容式指紋識別感測器,一方面增加了終端加工安裝的複雜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終端整體的厚度,限制了終端螢幕薄型化、全屏化及可捲曲式應用的發展。
對於應用程式的加密和啟動,目前大多還停留在輸入密碼或者預設滑動軌跡以完成螢幕解鎖,相較於基於生物特徵的指紋識別而言,這些加密方式更容易被破解,無法保障資訊的安全。即便是引入了如前文指紋識別的方式,必須先通過顯視屏外之感測器驗證指紋再打開應用,此開啟應用的過程仍受限於前文所提感測器之缺點無法改善使用者之操作體驗。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技術方案,用以解決現有開啟應用的方式仍存在著資訊易遭破解的高風險性缺點、並改善具有指紋識別功能的裝置以實現其人機交互介面薄型化、全屏化的用戶體驗,可同時滿足用戶隱私保密與感官體驗的多重需求。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所述方法應用於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顯示單元上設置有指紋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位於所述指紋識別區的下方,用於獲取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
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獲取位於指紋識別區上當前使用者的指紋資訊,並判斷所獲取的指紋資訊與該應用圖示對應的預設指紋資訊是否匹配成功,若是則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否則不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包括:
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顯示指紋識別區;
獲取用戶在所述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並保存;
顯示一應用程式清單,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應用圖示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
進一步地,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所述步驟“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包括:
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拖拽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進一步地,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所述步驟“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包括:
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觸控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所述觸控指令包括點擊指令或按鍵移動指令。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
在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
進一步地,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
當在指紋識別區上獲取到的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的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啟動應用圖示整理功能,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
進一步地,所述“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包括: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座標移動指令,將應用圖示從當前位置移動至目標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
進一步地,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
進一步地,所述應用程式包括圖像、視頻、音訊、移動終端軟體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所述指紋識別區包括多個指紋識別子區域,每一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發明人還提供了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顯示單元上設置有指紋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位於所述指紋識別區的下方,用於獲取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所述裝置還包括指紋資訊設置單元、操作指令接收單元和處理單元;
所述指紋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所述傳感單元用於獲取位於指紋識別區上當前使用者的指紋資訊,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與該應用圖示對應的預設指紋資訊進行比對,若匹配成功則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否則不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
進一步地,所述 “指紋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指紋識別區;
所述傳感單元用於獲取使用者在所述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並保存;
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一應用程式清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選擇指令,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建立所選中的應用圖示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
進一步地,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對應用圖示的拖拽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進一步地,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觸控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所述觸控指令包括點擊指令或按鍵移動指令。
進一步地,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
進一步地,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指紋識別區上獲取到的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的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啟動應用圖示整理功能,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
進一步地,處理單元用於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包括:處理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座標移動指令,將應用圖示從當前位置移動至目標位置。
進一步地,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
進一步地,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
進一步地,所述應用程式包括圖像、視頻、音訊、移動終端軟體中的一種或多種。
進一步地,所述指紋識別區包括多個指紋識別子區域,每一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進一步地,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開啟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關閉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在顯示單元的指紋識別區下方設置傳感單元,使得使用者在對螢幕上的應用圖示進行操作時,即可採集到使用者的指紋資訊,進而再將所採集到的指紋資訊與預設指紋資訊進行比對,實現對應用程式的啟動或解鎖。相較于現有移動終端設備必須先通過顯視屏外之感測器驗證指紋再打開應用的方式,本發明一方面增強了使用者對螢幕上應用圖示直接以指紋解鎖的可操作性,改善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針對全屏化、輕薄化設計之終端,可藉由此操作性進而實現了屏內指紋識別之功能,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基於上述,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為詳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徵、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請參閱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的流程圖。所述方法應用於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所述裝置為具有觸摸顯示幕的電子設備,如是手機、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等智慧移動設備,還可以是個人電腦、工業裝備用電腦等電子設備。
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101和傳感單元102,所述顯示單元101上設置有指紋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102位於所述指紋識別區的下方,用於獲取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在其他實施方式中,顯示單元也可以為其他具有顯示功能的電子元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進入步驟S101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應用圖示為應用程式的縮略圖,每一應用圖示對應一應用程式,當使用者點擊應用圖示時,則觸發對應用程式的啟動指令。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應用程式包括圖像、視頻、音訊、移動終端軟體(如手機上的各類APP)中的一種或多種。預先設置的指紋資訊為使用者事先錄入存儲的指紋資訊,每一指紋資訊可以與一個或多個應用圖示建立關聯,並對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進行存儲。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可以存儲於裝置的存儲單元,如手機的記憶體、電腦的硬碟中,也可以存儲於伺服器的存儲單元中,當需要獲取預先設置的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時,只需讓裝置與伺服器建立通訊連接,而後再從伺服器獲取到事先存儲的指紋資訊,所述通訊連接包括有線通訊連接或無線通訊連接。
而後進入步驟S102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這裡的應用圖示是指需要進行解鎖或啟動的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如果是其他應用圖示其在螢幕上的初始位置並沒有限制,即可能位於指紋識別區的週邊,也可能位於指紋識別區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步驟“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包括: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拖拽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使用者可以先點擊選中待移動的應用圖示,進而通過手指的滑動,直接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觸發所述拖拽指令。當然,用戶也可以在選中待移動的應用圖示後,運動一定的觸摸軌跡後再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以觸發拖拽指令。簡言之,對應用圖示的滑動軌跡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喜好自訂選擇,只需保證應用圖示移動後的終點位於指紋識別區範圍內即可。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所述步驟“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包括: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觸控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所述觸控指令包括點擊指令或按鍵移動指令。
當觸控指令為點擊指令時,步驟S102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設置應用圖示的觸點數量與觸控命令的對應關係,當檢測到觸點數量滿足要求時,觸發點擊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例如用戶可以預先設置快速點擊兩下為觸發應用圖示移動的點擊指令,當使用者需要對應用程式進行解鎖或啟動時,只需在螢幕上快速點擊兩下該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那麼應用圖示將會從初始位置迅速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此外,使用者還可以通過在設置預設按鈕的方式來觸發所述點擊指令,例如可以在螢幕上額外設置一“移動”按鈕,當使用者點擊選中待移動的應用圖示後,再點擊所述“移動”按鈕,該應用圖示就會快速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當觸控指令為按鍵移動指令時,步驟S102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當使用者選中待解鎖或啟動的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後,在螢幕上顯示一包含方向鍵(如包括上、下、左、右四個方位) 的操控虛擬鍵盤,並接收使用者對虛擬鍵盤上方向鍵的操作,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此外,對於具有機械按鍵的裝置而言,在使用者選中待解鎖或啟動的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後,接收使用者在機械按鍵上的操控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而後進入步驟S103獲取位於指紋識別區上當前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當裝置接收到的是使用者的拖拽指令時,由於使用者手部是在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之後才移開螢幕的,指紋識別區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因而傳感單元可以在使用者手部位于指紋識別區範圍內時同步採集到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當裝置接收到的是使用者的觸控指令時,使用者可以在待解鎖或啟動的應用程式的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後,再次用手部按壓指紋識別區,使得裝置可以接收到使用者的指紋資訊。
而後進入步驟S104判斷所獲取的指紋資訊與該應用圖示對應的預設指紋資訊是否匹配成功,若是則進入步驟S105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否則進入步驟S106不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指紋資訊的比對可以通過指紋識別演算法來實現,指紋識別演算法可以實現存儲於裝置的存儲單元中,當傳感單元獲取到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後,裝置的處理器將調用存儲單元中的指紋識別演算法,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與預設指紋資訊進行比對,判斷兩者是否匹配。指紋識別演算法包括對指紋圖像進行預處理、資料特徵提取、特徵匹配、指紋識別等步驟,可以用多種演算法來實現,這些演算法都是成熟的現有技術,現已被應用于各個加密解密領域,此處不再展開贅述。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在顯示單元的指紋識別區下方設置傳感單元,使得使用者在對螢幕上的應用圖示進行操作時,即可採集到使用者的指紋資訊,進而再將所採集到的指紋資訊與預設指紋資訊進行比對,實現對應用程式的啟動或解鎖。相較于現有移動設備必須先通過顯視屏外之感測器驗證指紋再打開應用的方式,本發明一方面拓展了使用者在螢幕上的可操作空間,增強了使用者對螢幕上應用圖示直接以指紋解鎖的可操作性,改善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針對全屏化、輕薄化設計之終端,可藉由此操作性進而實現了屏內指紋識別之功能,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請參閱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的流程圖。所述步驟“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包括:
首先進入步驟S201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顯示指紋識別區。設置指令可以通過使用者點擊螢幕上設置欄中的某一按鈕觸發,裝置接收到設置指令後,將對指紋識別區進行顯示,便於使用者輸入指紋資訊。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指紋識別區可以包括:提高指紋識別區的亮度或在指紋識別區上顯示一提示輸入框。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之前,還包括接收使用者的帳號資訊,所述帳號資訊包括使用者ID及密碼。使用者需要輸入正確的使用者ID及密碼,登錄使用者帳號後,才可觸發所述設置指令,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指紋資訊設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在一個裝置上區分不同使用者、保存不同的指紋資訊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應用圖示的效果。
而後進入步驟S202獲取使用者在所述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並保存。當用戶手指端部與指紋識別區進行接觸時,採集到的指紋資訊即為預設指紋資訊,並將採集到的資訊存儲於存儲單元中。
而後進入步驟S203顯示一應用程式清單,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應用圖示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選擇指令可以通過使用者點擊勾選、按兩下等方式觸發。這樣,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將資訊安全性較為重要的應用程式設置為需要採用指紋資訊才可進行加密或啟動。而對於資訊安全性較為次要的應用程式,則不進行選擇設置,這部分應用在啟動或解密過程中無需移動至指紋識別區進行解鎖,只需直接點擊打開即可完成啟動。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還包括步驟:在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通常包含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指紋識別失敗,即存儲單元中預先存儲了該指紋資訊,但是在獲取使用者的指紋資訊時,由於使用者手指端部與螢幕接觸不是很充分,使得所採集的指紋資訊並不是很全,導致指紋識別失敗;另一種情況是存儲單元中並未存儲有該指紋資訊。
針對第一種情況,裝置在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會發出聲音提示資訊或圖像提示資訊。所述聲音提示資訊包括提示使用者再次輸入指紋的語音提示資訊,所述圖像提示資訊包括提示使用者再次輸入指紋的彈窗提示資訊。當獲取到使用者輸入的指紋資訊的次數超過預設次數,且均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則認定存儲單元中並未存儲有該指紋資訊,即上述所說的另外一種情況。
針對第二種情況,裝置同樣可以發出圖像提示資訊,例如彈窗提示使用者當前指紋資訊為錄入;也可以發出視頻提示資訊,所述視頻提示資訊中包含了如何錄入新的指紋資訊的教程,使用者可以依據視頻提示資訊完成新的指紋資訊的錄入。當然,提示資訊還可以通過振動、光感提示等方式來實現。簡言之,提示資訊只是為了讓使用者儘快瞭解到“沒有與本次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指紋資訊”的情況,置於提示資訊形式的選擇可以根據不同廠家的設置進行相應的調整。
使用者在對螢幕上的應用圖示進行操作時,有可能是為了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也可能是想對該應用圖示進行整理。為了區分兩者,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當在指紋識別區上獲取到的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的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啟動應用圖示整理功能,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所述“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包括: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座標移動指令,將應用圖示從當前位置移動至目標位置。預設時間閾值的選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例如可以確定為1~3秒中的某一數值。目標位置可以是待整理的應用圖示所在的頁面中其他應用圖示所在的位置,也可以是待整理的應用圖示所在的頁面中所在的資料夾位置,還可以是待整理的應用圖示所在的頁面之外的其他頁面中的資料夾或其他應用圖示所在的位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指紋識別區包括多個指紋識別子區域,每一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方法還包括: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以指紋識別子區域的數量為兩個為例,兩個指紋識別子區域可以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均勻分佈於螢幕中,也可以以其他排列方式分佈於螢幕中,具體可以根據傳感單元的形狀而確定。為了便於說明,兩個指紋識別子區域分別為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和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對應設置第一傳感單元,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對應設置第二傳感單元。
下面對具有兩個指紋識別子區域的裝置的應用過程做具體說明: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通過啟動指令,開啟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第一傳感單元,並通過關閉指令,關閉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第二傳感單元。由於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第二感測器處於關閉狀態,因而使用者手指端部在其上的操作,並不會輸入指紋資訊,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對位於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進行移動、整理等。當使用者需要解鎖或啟動應用程式時,只需將該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從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拖拽至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拖拽時即可,由於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第一傳感單元處於開啟狀態,當使用者手指端部位於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內時,將同步採集使用者的指紋資訊,進而將採集到的指紋資訊與預設的指紋資訊進行對比,實現應用的啟動解鎖。通過上述方案,待啟動的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在一開始無需設置在指紋識別區的週邊,也可以設置于指紋識別區中,為了避免用戶的誤操作,只需通過傳感單元控制電路將該指紋識別區下方的傳感單元設置為關閉狀態即可,有效提高了用戶的感官體驗。
在其他實施例中,指紋識別子區域的數量還可以為其他數值,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各個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傳感單元處於開啟或關閉,可以根據使用者自身喜好進行設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由於LCD液晶顯示幕不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在安裝時需要在傳感單元的下方增加背光單元。背光單元可以為LCD背光模組,也可以為其他具有自發光功能的電子元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AMOLED顯示幕時,由於OLED顯示幕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無需設置背光單元。通過上述兩種方案的設置,可以有效滿足不同廠家的生產需求,提高裝置的適用範圍。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應用程式包括圖像、視頻、音訊、移動終端軟體中的一種或多種。當應用程式為圖像、視頻、音訊時,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可以是這些應用程式對應的縮略圖,也可以是自訂的待解密圖示。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可以將縮略圖或待解密圖示拖拽至指紋識別區內,完成解鎖,進而觀看相應的圖像、視頻或音訊。對於移動終端軟體而言,應用圖示即為下載該移動終端軟體時的圖示,使用者可以通過將這些圖示拖拽至指紋識別區內,在指紋資訊匹配成功後完成這些移動終端軟體的啟動。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液晶顯示(LCD)屏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幕,皆是以TFT結構驅動掃描單一圖元,以實現面板上圖元陣列的顯示功能。形成TFT開關功能的主要結構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MOSFET),其中熟知的半導體層材料主要有非晶矽、多晶矽、氧化銦鎵鋅(IGZO)、或是混有奈米碳材料之有機化合物等等。由於光感測二極體的結構亦可採用此類半導體材料製備,且生產設備也相容於TFT陣列的生產設備,因此近年來TFT光偵測二極體開始以TFT陣列製備方式進行生產。本實施方式所述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即為上述提到的TFT光偵測二極體(如圖4中的光感測二極體區域部分),具體結構可以參考美國專利US6943070B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 CN204808361U中對傳感單元結構的描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的生產工藝與顯示幕TFT結構不同的是:原本在顯示幕的圖元開口區域,在生產工藝上改為光感測區域。其TFT製備方式可以採用薄型玻璃為基材,亦可採用耐高溫塑性材料為基材,如美國專利US6943070B2所述。
請參閱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的示意圖。所述裝置為具有觸摸顯示幕的電子設備,如是手機、平板電腦、個人數位助理等智慧移動設備,還可以是個人電腦、工業裝備用電腦等電子設備。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101和傳感單元102,所述顯示單元101上設置有指紋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102位於所述指紋識別區的下方,用於獲取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所述裝置還包括指紋資訊設置單元104、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和處理單元106。
所述指紋資訊設置單元104用於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應用圖示為應用程式的縮略圖,每一應用圖示對應一應用程式,當使用者點擊應用圖示時,則觸發對應用程式的啟動指令。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應用程式包括圖像、視頻、音訊、移動終端軟體(如手機上的各類APP)中的一種或多種。預先設置的指紋資訊為使用者事先錄入存儲的指紋資訊,每一指紋資訊可以與一個或多個應用圖示建立關聯,並對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進行存儲。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可以存儲於裝置的存儲單元,如手機的記憶體、電腦的硬碟中,也可以存儲於伺服器的存儲單元中,當需要獲取預先設置的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時,只需讓裝置與伺服器建立通訊連接,而後再從伺服器獲取到事先存儲的指紋資訊,所述通訊連接包括有線通訊連接或無線通訊連接。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用於接收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這裡的應用圖示是指需要進行解鎖或啟動的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如果是其他應用圖示其在螢幕上的初始位置並沒有限制,即可能位於指紋識別區的週邊,也可能位於指紋識別去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拖拽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使用者可以先點擊選中待移動的應用圖示,進而通過手指的滑動,直接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觸發所述拖拽指令。當然,用戶也可以在選中待移動的應用圖示後,運動一定的觸摸軌跡後再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以觸發拖拽指令。簡言之,對應用圖示的滑動軌跡可以根據使用者的喜好自訂選擇,只需保證應用圖示移動後的終點位於指紋識別區範圍內即可。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觸控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所述觸控指令包括點擊指令或按鍵移動指令。
當觸控指令為點擊指令時,“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用於接收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設置應用圖示的觸點數量與觸控命令的對應關係,當檢測到觸點數量滿足要求時,觸發點擊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例如用戶可以預先設置快速點擊兩下為觸發應用圖示移動的點擊指令,當使用者需要對應用程式進行解鎖或啟動時,只需在螢幕上快速點擊兩下該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那麼應用圖示將會從初始位置迅速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此外,使用者還可以通過在設置預設按鈕的方式來觸發所述點擊指令,例如可以在螢幕上額外設置一“移動”按鈕,當使用者點擊選中待移動的應用圖示後,再點擊所述“移動”按鈕,該應用圖示就會快速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當觸控指令為按鍵移動指令時,“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用於接收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當使用者選中待解鎖或啟動的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後,在螢幕上顯示一包含方向鍵(如包括上、下、左、右四個方位) 的操控虛擬鍵盤,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接收使用者對虛擬鍵盤上方向鍵的操作,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此外,對於具有機械按鍵的裝置而言,在使用者選中待解鎖或啟動的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後,接收使用者在機械按鍵上的操控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所述傳感單元102用於獲取位於指紋識別區上當前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當裝置接收到的是使用者的拖拽指令時,由於使用者手部是在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之後才移開螢幕的,指紋識別區下方設置有傳感單元,因而傳感單元可以在使用者手部位于指紋識別區範圍內時同步採集到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當裝置接收到的是使用者的觸控指令時,使用者可以在待解鎖或啟動的應用程式的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後,再次用手部按壓指紋識別區,使得裝置可以接收到使用者的指紋資訊。
所述處理單元106用於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與該應用圖示對應的預設指紋資訊進行比對,若匹配成功則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否則不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指紋資訊的比對可以通過指紋識別演算法來實現,指紋識別演算法可以實現存儲於裝置的存儲單元中,當傳感單元獲取到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後,裝置的處理器將調用存儲單元中的指紋識別演算法,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與預設指紋資訊進行比對,判斷兩者是否匹配。指紋識別演算法包括對指紋圖像進行預處理、資料特徵提取、特徵匹配、指紋識別等步驟,可以用多種演算法來實現,這些演算法都是成熟的現有技術,現已被應用于各個加密解密領域,此處不再展開贅述。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 “指紋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包括: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用於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指紋識別區。設置指令可以通過使用者點擊螢幕上設置欄中的某一按鈕觸發,裝置接收到設置指令後,將對指紋識別區進行顯示,便於使用者輸入指紋資訊。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指紋識別區可以包括:提高指紋識別區的亮度或在指紋識別區上顯示一提示輸入框。在某些實施例中,在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之前,還包括接收使用者的帳號資訊,所述帳號資訊包括使用者ID及密碼。使用者需要輸入正確的使用者ID及密碼,登錄使用者帳號後,才可觸發所述設置指令,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指紋資訊設置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達到在一個裝置上區分不同使用者、保存不同的指紋資訊以及與之相對應的應用圖示的效果。
所述傳感單元102用於獲取使用者在所述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並保存。當用戶手指端部與指紋識別區進行接觸時,傳感單元對使用者的指紋資訊進行採集,採集到的指紋資訊即為預設指紋資訊,並將採集到的資訊存儲於存儲單元中。
所述顯示單元101用於顯示一應用程式清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105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選擇指令,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建立所選中的應用圖示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選擇指令可以通過使用者點擊勾選、按兩下等方式觸發。這樣,使用者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將較為重要的應用程式設置為需要採用指紋資訊才可進行加密或啟動。而對於不那麼重要的應用程式,則不進行選擇設置,這部分應用在啟動或解密過程中無需移動至指紋識別區進行解鎖,只需直接點擊打開即可完成啟動。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處理單元106還用於在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通常包含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指紋識別失敗,即存儲單元中預先存儲了該指紋資訊,但是在獲取使用者的指紋資訊時,由於使用者手指端部與螢幕接觸不是很充分,使得所採集的指紋資訊並不是很全,導致指紋識別失敗;另一種情況是存儲單元中並未存儲有該指紋資訊。
針對第一種情況,處理單元106在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會發出聲音提示資訊或圖像提示資訊。所述聲音提示資訊包括提示使用者再次輸入指紋的語音提示資訊,所述圖像提示資訊包括提示使用者再次輸入指紋的彈窗提示資訊。當獲取到使用者輸入的指紋資訊的次數超過預設次數,且均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則認定存儲單元中並未存儲有該指紋資訊,即上述所說的另外一種情況。
針對第二種情況,處理單元106同樣可以發出圖像提示資訊,例如彈窗提示使用者當前指紋資訊為錄入;也可以發出視頻提示資訊,所述視頻提示資訊中包含了如何錄入新的指紋資訊的教程,使用者可以依據視頻提示資訊完成新的指紋資訊的錄入。當然,提示資訊還可以通過振動、光感提示等方式來實現。簡言之,提示資訊只是為了讓使用者儘快瞭解到“沒有與本次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指紋資訊”的情況,置於提示資訊形式的選擇可以根據不同廠家的設置進行相應的調整。
使用者在對螢幕上的應用圖示進行操作時,有可能是為了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也可能是想對該應用圖示進行整理。為了區分兩者,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處理單元106還用於在指紋識別區上獲取到的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的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啟動應用圖示整理功能,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包括:處理單元106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座標移動指令,將應用圖示從當前位置移動至目標位置。預設時間閾值的選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例如可以確定為1~3秒中的某一數值。目標位置可以是待整理的應用圖示所在的頁面中其他應用圖示所在的位置,也可以是待整理的應用圖示所在的頁面中所在的資料夾位置,還可以是待整理的應用圖示所在的頁面之外的其他頁面中的資料夾或其他應用圖示所在的位置。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指紋識別區包括多個指紋識別子區域,每一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開啟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關閉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以指紋識別子區域的數量為兩個為例,兩個指紋識別子區域可以一上一下或一左一右均勻分佈於螢幕中,也可以以其他排列方式分佈於螢幕中,具體可以根據傳感單元的形狀而確定。為了便於說明,兩個指紋識別子區域分別為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和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對應設置第一傳感單元,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對應設置第二傳感單元。
下面對具有兩個指紋識別子區域的裝置的應用過程做具體說明:在使用過程中,使用者通過啟動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第一傳感單元,並通過關閉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第二傳感單元。由於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第二感測器處於關閉狀態,因而使用者手指端部在其上的操作,並不會輸入指紋資訊,使用者可以自由地對位於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進行移動、整理等。當使用者需要解鎖或啟動應用程式時,只需將該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從第二指紋識別子區域拖拽至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拖拽時即可,由於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第一傳感單元處於開啟狀態,當使用者手指端部位於第一指紋識別子區域內時,將同步採集使用者的指紋資訊,進而將採集到的指紋資訊與預設的指紋資訊進行對比,實現應用的啟動解鎖。通過上述方案,待啟動的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在一開始無需設置在指紋識別區的週邊,也可以設置于指紋識別區中,為了避免用戶的誤操作,只需通過傳感單元控制電路將該指紋識別區下方的傳感單元設置為關閉狀態即可,有效提高了用戶的感官體驗。
在其他實施例中,指紋識別子區域的數量還可以為其他數值,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設置。各個指紋識別子區域下方的傳感單元處於開啟或關閉,可以根據使用者自身喜好進行設置。
如圖5所示,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
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由於LCD液晶顯示幕不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在安裝時需要在傳感單元的下方增加背光單元。背光單元可以為LCD背光模組,也可以為其他具有自發光功能的電子元件。在另一些實施例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AMOLED顯示幕時,由於OLED顯示幕屬於自發光元件,因而無需設置背光單元。通過上述兩種方案的設置,可以有效滿足不同廠家的生產需求,提高裝置的適用範圍。
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應用程式包括圖像、視頻、音訊、移動終端軟體中的一種或多種。當應用程式為圖像、視頻、音訊時,應用程式對應的應用圖示可以是這些應用程式對應的縮略圖,也可以是自訂的待解密圖示。在使用過程中,用戶可以將縮略圖或待解密圖示拖拽至指紋識別區內,完成解鎖,進而觀看相應的圖像、視頻或音訊。對於移動終端軟體而言,應用圖示即為下載該移動終端軟體時的圖示,使用者可以通過將這些圖示拖拽至指紋識別區內,在指紋資訊匹配成功後完成這些移動終端軟體的啟動。
如圖5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液晶顯示(LCD)屏或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幕,皆是以TFT結構驅動掃描單一圖元,以實現面板上圖元陣列的顯示功能。形成TFT開關功能的主要結構為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 (MOSFET),其中熟知的半導體層材料主要有非晶矽、多晶矽、氧化銦鎵鋅(IGZO)、或是混有奈米碳材料之有機化合物等等。由於光感測二極體的結構亦可採用此類半導體材料製備,且生產設備也相容於TFT陣列的生產設備,因此近年來TFT光偵測二極體開始以TFT陣列製備方式進行生產。本實施方式所述的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即為上述提到的TFT光偵測二極體(如圖4中的光感測二極體區域部分),具體結構可以參考美國專利US6943070B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 CN204808361U中對傳感單元結構的描述。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的生產工藝與顯示幕TFT結構不同的是:原本在顯示幕的圖元開口區域,在生產工藝上改為光感測區域。其TFT製備方式可以採用薄型玻璃為基材,亦可採用耐高溫塑性材料為基材,如美國專利US6943070B2所述。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通過在顯示單元的指紋識別區下方設置傳感單元,使得使用者在對螢幕上的應用圖示進行操作時,即可採集到使用者的指紋資訊,進而再將所採集到的指紋資訊與預設指紋資訊進行比對,實現對應用程式的啟動或解鎖。相較于現有移動設備必須先通過顯視屏外之感測器驗證指紋再打開應用的方式,本發明一方面增強了使用者對螢幕上應用圖示直接以指紋解鎖的可操作性,改善了用戶體驗,另一方面針對全屏化、輕薄化設計之終端,可藉由此操作性進而實現了屏內指紋識別之功能,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係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係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所固有的要素。在沒有更多限制的情況下,由語句“包括……”或“包含……”限定的要素,並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終端設備中還存在另外的要素。此外,在本文中,“大於”、“小於”、“超過”等理解為不包括本數;“以上”、“以下”、“以內”等理解為包括本數。
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應明白,上述各實施例可提供為方法、裝置、或電腦程式產品。這些實施例可採用完全硬體實施例、完全軟體實施例、或結合軟體和硬體方面的實施例的形式。上述各實施例涉及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程式來指令相關的硬體來完成,所述的程式可以存儲於電腦設備可讀取的存儲介質中,用於執行上述各實施例方法所述的全部或部分步驟。所述電腦設備,包括但不限於:個人電腦、伺服器、通用電腦、專用電腦、網路設備、嵌入式設備、可程式設計設備、智慧移動終端、智慧家居設備、穿戴式智慧設備、車載智慧設備等;所述的存儲介質,包括但不限於:RAM、ROM、磁碟、磁帶、光碟、快閃記憶體、U盤、移動硬碟、存儲卡、記憶棒、網路服務器存儲、網路雲存儲等。
上述各實施例是參照根據實施例所述的方法、設備(系統)、和電腦程式產品的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來描述的。應理解可由電腦程式指令實現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圖和/或方框圖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結合。可提供這些電腦程式指令到電腦設備的處理器以產生一個機器,使得通過電腦設備的處理器執行的指令產生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裝置。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存儲在能引導電腦設備以特定方式工作的電腦設備可讀記憶體中,使得存儲在該電腦設備可讀記憶體中的指令產生包括指令裝置的製造品,該指令裝置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這些電腦程式指令也可裝載到電腦設備上,使得在電腦設備上執行一系列操作步驟以產生電腦實現的處理,從而在電腦設備上執行的指令提供用於實現在流程圖一個流程或多個流程和/或方框圖一個方框或多個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驟。
儘管已經對上述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內的技術人員一旦得知了基本創造性概念,則可對這些實施例做出另外的變更和修改,所以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之內。
S101、S102、S103、S104、S105、S106、S201、S202、S203‧‧‧步驟
101‧‧‧顯示單元
102‧‧‧傳感單元
103‧‧‧背光單元
104‧‧‧指紋資訊設置單元
105‧‧‧操作指令接收單元
106‧‧‧處理單元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2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傳感單元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涉及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的示意圖。

Claims (28)

  1.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方法應用於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顯示單元上設置有指紋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位於所述指紋識別區的下方,用於獲取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 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獲取位於指紋識別區上當前使用者的指紋資訊,並判斷所獲取的指紋資訊與該應用圖示對應的預設指紋資訊是否匹配成功,若是則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否則不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的步驟包括: 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顯示指紋識別區; 獲取用戶在所述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並保存; 顯示一應用程式清單,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選擇指令,建立所選中的應用圖示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所述其中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的步驟包括: 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拖拽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其中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的步驟包括: 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觸控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所述觸控指令包括點擊指令或按鍵移動指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當在指紋識別區上獲取到的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的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啟動應用圖示整理功能,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的步驟包括: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座標移動指令,將應用圖示從當前位置移動至目標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所述應用程式包括圖像、視頻、音訊、移動終端軟體中的一種或多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所述指紋識別區包括多個指紋識別子區域,每一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開啟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傳感單元控制電路關閉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15.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顯示單元和傳感單元,所述顯示單元上設置有指紋識別區,所述傳感單元位於所述指紋識別區的下方,用於獲取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所述裝置還包括指紋資訊設置單元、操作指令接收單元和處理單元; 所述指紋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對應用圖示的操作資訊,將應用圖示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所述傳感單元用於獲取位於指紋識別區上當前使用者的指紋資訊,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與該應用圖示對應的預設指紋資訊進行比對,若匹配成功則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否則不啟動該應用圖示對應的應用程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在指紋資訊設置單元用於預先設置應用圖示與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的運作中, 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設置指令,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指紋識別區; 所述傳感單元用於獲取使用者在所述指紋識別區上的指紋資訊並保存; 所述顯示單元用於顯示一應用程式清單,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選擇指令,所述處理單元用於建立所選中的應用圖示與所獲取的指紋資訊的對應關係並保存。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對應用圖示的拖拽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應用圖示的初始位置位於指紋識別區週邊,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觸控指令,將應用圖示從初始位置移動至指紋識別區,所述觸控指令包括點擊指令或按鍵移動指令。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未識別到與獲取的指紋資訊相匹配的預設指紋資訊時,發出提示資訊。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提示資訊包括聲音提示資訊、圖像提示資訊、光線提示資訊、視頻提示資訊中的一種或多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處理單元還用於在指紋識別區上獲取到的使用者的指紋資訊的時間超過預設時間閾值時,啟動應用圖示整理功能,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處理單元用於對應用圖示進行整理包括:處理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應用圖示的座標移動指令,將應用圖示從當前位置移動至目標位置。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顯示單元包括AMOLED顯示幕或LCD液晶顯示幕。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當所述顯示單元為LCD液晶顯示幕時,所述傳感單元的下方還設置有背光單元,所述傳感單元設置於背光單元和LCD液晶顯示幕之間。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傳感單元包括TFT影像感測陣列薄膜。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應用程式包括圖像、視頻、音訊、移動終端軟體中的一種或多種。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指紋識別區包括多個指紋識別子區域,每一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對應設置一傳感單元。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裝置,其中所述裝置還包括傳感單元控制電路,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還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啟動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開啟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以及所述操作指令接收單元用於接收使用者對指紋識別子區域的關閉指令,所述傳感單元控制電路用於關閉所述指紋識別子區域的下方的傳感單元。
TW107110109A 2017-03-29 2018-03-23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和裝置 TWI6778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201710197881.4 2017-03-29
CN201710197881.4A CN108664177B (zh) 2017-03-29 2017-03-29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开启应用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37765A true TW201837765A (zh) 2018-10-16
TWI677801B TWI677801B (zh) 2019-11-21

Family

ID=63674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7110109A TWI677801B (zh) 2017-03-29 2018-03-23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和裝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1372957B2 (zh)
EP (2) EP3907635A1 (zh)
JP (1) JP7083839B2 (zh)
CN (1) CN108664177B (zh)
ES (1) ES2882889T3 (zh)
PL (1) PL3528157T3 (zh)
TW (1) TWI677801B (zh)
WO (1) WO201817708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413B (zh) * 2018-11-27 2021-10-01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指紋加密方法、指紋加密傳輸方法、解密方法及裝置、存儲介質、終端
TWI767623B (zh) * 2021-03-22 2022-06-11 矽響先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保護電子運算裝置應用程式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3920A (zh) * 2016-12-22 2017-04-2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加密拍照方法及系统
CN113282346A (zh) * 2017-03-29 2021-08-20 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控制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2771487B (zh) * 2018-11-02 2024-05-07 深圳市欢太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09558180A (zh) * 2018-11-22 2019-04-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功能启动控制方法及电子装置
CN109543384A (zh) * 2018-11-23 2019-03-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启动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9657441B (zh) * 2018-11-27 2022-11-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打开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9740332B (zh) * 2018-12-29 2021-04-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打开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1695386B (zh) * 2019-03-15 2024-04-26 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图像增强、指纹识别和应用程序启动方法
CN109992946A (zh) * 2019-04-11 2019-07-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解锁应用程序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63515B (zh) * 2019-04-26 2021-12-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加密应用的打开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287679B (zh) * 2019-06-28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09394B (zh) * 2020-06-30 2023-06-0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屏下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9239B1 (en) * 1998-02-19 2002-10-22 Sony Corporation Data storage apparatus and data storage method with quality degrading features
US6816176B2 (en) * 2001-07-05 2004-11-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mporarily moving adjacent or overlapping icons away from specific icons being approached by an on-screen pointer on user interactive display interfaces
AU2003245715A1 (en) * 2002-07-10 2004-01-23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System for generating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models of objects
TWI251330B (en) 2003-05-09 2006-03-11 Au Optronics Corp CMOS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7509588B2 (en) * 2005-12-30 2009-03-24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rface reconfiguration mode
US20090027330A1 (en) * 2007-07-26 2009-01-29 Konami Gaming, Incorporated Device for using virtual mouse and gaming machine
KR101397080B1 (ko) * 2007-10-05 2014-05-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멀티 기능 실행능력을 갖는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KR101725044B1 (ko) * 2010-05-27 2017-04-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이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40292666A1 (en) * 2013-03-26 2014-10-02 Mobile Identity Management and Biometrics consortium Method and Apparatuses of User Interaction Control with Touch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Fingerprint Imager
JP6023879B2 (ja) * 2012-05-18 2016-11-09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指紋センサ入力に基づく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操作するための機器、方法、及びグラフィカル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
CN103002445A (zh) * 2012-11-08 2013-03-27 张维加 一种安全的提供应用服务的移动电子设备
US20140133715A1 (en) * 2012-11-15 2014-05-15 Identity Validation Products, Llc Display screen with integrated user biometric sensing and verification system
CN103870073B (zh) * 2012-12-18 2017-02-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9275212B2 (en) * 2012-12-26 2016-03-01 Cellco Partnership Secure element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10229258B2 (en) * 2013-03-27 2019-03-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security content
US20140359757A1 (en) * 2013-06-03 2014-1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authentication biometrics in mobile devices
US9898642B2 (en) * 2013-09-09 2018-02-20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ipulating user interfaces based on fingerprint sensor inputs
EP3066614A1 (en) * 2013-11-04 2016-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User authentication biometrics in mobile devices
KR102171082B1 (ko) * 2014-02-06 2020-10-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처리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05095710A (zh) * 2014-05-09 2015-11-25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感测功能的电子设备及其驱动电路以及驱动方法
CN104020955B (zh) * 2014-05-30 2016-05-11 深圳市爱培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WinCE系统的触摸式设备桌面自定义方法及系统
TWI557649B (zh) * 2014-08-01 2016-11-11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及指紋辨識裝置控制方法
US9465930B2 (en) * 2014-08-29 2016-10-11 Dropbox, Inc. Fingerprint gestures
US11163969B2 (en) * 2014-09-09 2021-11-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mobile terminal
CN105528099B (zh) * 2014-09-29 2018-04-13 神盾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指纹辨识功能于触控屏幕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6115337A (ja) * 2014-12-15 2016-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ユーザインタフェース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CN104866750B (zh) * 2015-03-31 2018-06-12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应用启动方法和装置
KR20160141566A (ko) * 2015-06-01 2016-12-0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방법
CN204808361U (zh) 2015-07-29 2015-11-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指纹识别传感器、指纹识别装置
CN105095720B (zh) * 2015-08-10 2018-03-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系统及方法、显示装置
US10846505B2 (en) * 2015-10-29 2020-11-24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for
KR102401009B1 (ko) * 2015-11-27 2022-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5589621A (zh) * 2015-12-11 2016-05-18 上海卓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图标处理方法以及终端
CN105335053A (zh) * 2015-12-14 2016-02-1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0719689B2 (en) * 2015-12-15 2020-07-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onic device an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ethod
CN105677337A (zh) * 2015-12-30 2016-06-15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718778B (zh) * 2016-01-20 2019-05-14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界面的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5739897A (zh) * 2016-01-29 2016-07-0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操作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KR102001635B1 (ko) * 2016-02-05 2019-07-18 실리콘 디스플레이 (주) 광학식 지문인식 센서
CN105912168A (zh) * 2016-04-22 2016-08-31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及指纹解锁方法
CN106055209B (zh) * 2016-05-31 2019-07-1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启动应用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6502489A (zh) * 2016-09-14 2017-03-15 深圳众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解锁并进入应用的方法及装置
KR102552312B1 (ko) * 2016-10-11 2023-07-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복수의 지문 센싱 모드를 갖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CN106484483B (zh) * 2016-10-18 2020-01-3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程序界面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484301A (zh) * 2016-10-31 2017-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隐藏应用的方法及终端
CN114969703A (zh) * 2016-11-08 202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鉴权方法及电子设备
KR102614046B1 (ko) * 2016-12-26 2023-12-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생체 데이터를 획득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그 전자 장치
KR102567543B1 (ko) * 2017-01-06 2023-08-2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생체 센서를 위한 디스플레이 제어 방법
KR20180083764A (ko) * 2017-01-13 2018-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의 사용 환경에 따른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를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방법
KR101908463B1 (ko) * 2017-02-16 2018-10-17 주식회사 하이딥 터치 입력 장치
CN107506111A (zh) * 2017-08-30 2017-12-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应用的加密、解密方法及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1413B (zh) * 2018-11-27 2021-10-01 大陸商上海耕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指紋加密方法、指紋加密傳輸方法、解密方法及裝置、存儲介質、終端
TWI767623B (zh) * 2021-03-22 2022-06-11 矽響先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保護電子運算裝置應用程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72957B2 (en) 2022-06-28
US20200019684A1 (en) 2020-01-16
ES2882889T3 (es) 2021-12-03
TWI677801B (zh) 2019-11-21
PL3528157T3 (pl) 2021-12-13
CN108664177A (zh) 2018-10-16
JP7083839B2 (ja) 2022-06-13
EP3907635A1 (en) 2021-11-10
EP3528157B1 (en) 2021-06-30
EP3528157B8 (en) 2021-09-15
EP3528157A4 (en) 2019-08-21
JP2020504407A (ja) 2020-02-06
EP3528157A1 (en) 2019-08-21
WO2018177083A1 (zh) 2018-10-04
CN108664177B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77801B (zh)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開啟應用的方法和裝置
TWI765010B (zh) 一種基於指紋識別同步啟動應用的方法和裝置
EP3779780B1 (en) Implementation of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with first and second form of authentication
US9086787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9158399B2 (en) Unlock method and mobile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160026425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mobile terminal
US2015003323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onic device via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US20130191786A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a switching operation through a gesture inputted to an electronic device
CN106203061B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加密方法及移动终端
US20160048287A1 (en) Mobile terminal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mobile terminal
CN105827816B (zh) 一种终端屏幕的分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US9207850B2 (en) Application executing method using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device therefor,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herefor
WO2021160148A1 (zh) 基于异形屏的页面显示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0216147A1 (zh) 一种加密应用的打开方法及终端设备
KR20160088609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정보 공개 제어 방법
US10185489B2 (en) Operation method for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9210819A1 (zh) 带随机字符段标记的图符式密码认证方法和装置
WO2019196297A1 (zh) 用户信息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45363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TW201642162A (zh) 便攜式電子裝置解鎖系統及方法
CN116842539A (zh) 文件管理方法及其终端
CN116107449A (zh) 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699388A (zh) 加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