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3087A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3087A
TW201823087A TW106142670A TW106142670A TW201823087A TW 201823087 A TW201823087 A TW 201823087A TW 106142670 A TW106142670 A TW 106142670A TW 106142670 A TW106142670 A TW 106142670A TW 201823087 A TW201823087 A TW 20182308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device
bicycle operating
cylinder
base member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42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6886B (zh
Inventor
駒田耕之
西川裕輔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23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3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68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688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6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uation by a turning handle or handleb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21/00Common features of fluid actuator systems; Fluid-pressure actuato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any other group of this subclass
    • F15B21/04Special measures taken in connection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fluid
    • F15B21/044Removal or measurement of undissolved gas, e.g. de-aeration, venting or blee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底座構件包含外表面、缸筒孔、及至少一個凹部,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被設置在外表面上,以在缸筒孔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缸筒壁具有被界定在缸筒孔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之間的缸筒壁厚度。缸筒壁厚度等於或大於1mm(毫米)且等於或小於3.5mm(毫米)。

Description

自行車操作裝置
相關申請案的參照   [0001] 本案為2016年12月22日申請的美國專利申請案序號第15/387,671號的部份連續申請案。該先前申請案的內容藉著參考而整個地結合於此。   [0002] 本發明相關於自行車操作裝置。
[0003] 騎自行車正成為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以及運輸工具。另外,騎自行車對於業餘愛好者及專業人士而言均已成爲非常流行的競賽運動。不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運輸、或競賽,自行車工業都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的組件。已曾被廣泛地重新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便是操作裝置。
[0004]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底座構件包含外表面、缸筒孔、及至少一個凹部,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被設置在外表面上,以在缸筒孔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缸筒壁具有被界定在缸筒孔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之間的缸筒壁厚度。缸筒壁厚度等於或大於1mm(毫米)且等於或小於3.5mm(毫米)。   [0005] 以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06]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底座構件包含外表面、缸筒孔、及至少一個凹部。外表面包含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及第六表面。缸筒孔具有缸筒中心軸線。缸筒孔在沿著缸筒中心軸線被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及在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之間。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在缸筒孔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被設置在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及第六表面中的至少兩個表面上。   [0007] 以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08]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包含被連續地設置在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及第六表面中的至少兩個表面上的至少一個連續的凹部。   [0009] 以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至少一個連續的凹部有效地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10]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二或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包含至少一個第一凹部及至少一個第二凹部。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凹部被設置在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及第六表面中的該至少兩個表面之一者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凹部被設置在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及第六表面中的該至少兩個表面之另一者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凹部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凹部分開。   [0011] 以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凹部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凹部在保持底座構件的強度的同時有效地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12]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二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表面被設置在第一表面的相反側。第三表面在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延伸。第四表面被設置在第三表面的相反側。   [0013] 以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如果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被設置在第一至第四表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則可有效地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繞缸筒孔配置。   [0014]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五表面在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及在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之間延伸。第六表面被設置在第五表面的相反側,並且在第一表面與第二表面之間及在第三表面與第四表面之間延伸。   [0015] 以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如果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被設置在第五及第六表面中之至少一者上,則可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繞缸筒孔配置。   [0016]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包含多個凹部,所述的多個凹部的每一個被設置在外表面上,以在缸筒孔與所述的多個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   [0017] 以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多個凹部更有效地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18]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底座構件包含外表面、具有內部直徑的缸筒孔、及多個凹部,所述的多個凹部的每一個被設置在外表面上,以在缸筒孔與所述的多個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   [0019] 以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多個凹部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20]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七或第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缸筒壁具有被界定在缸筒孔與所述的多個凹部之間的缸筒壁厚度,而缸筒壁厚度對內部直徑的比等於或大於5%且等於或小於40%。   [0021] 以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多個凹部有效地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22]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七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底座構件包含被設置在所述的多個凹部中的相鄰兩個凹部之間的至少一個肋部。所述的至少一個肋部具有等於或大於0.2mm且等於或小於3mm的厚度。   [0023] 以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至少一個肋部保持底座構件的強度。   [0024]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七至第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底座構件包含被設置在所述的多個凹部中的相鄰兩個凹部之間的至少一個肋部。所述的至少一個肋部具有等於或小於缸筒壁厚度的厚度。   [0025] 以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多個凹部在保持底座構件的強度的同時有效地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26]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中的至少一個凹部從外表面朝向缸筒孔延伸。   [0027] 以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有效地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28]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中的至少一個凹部沿著缸筒孔的缸筒中心軸線延伸。   [0029] 以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有效地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30]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被可繞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的操作構件。底座構件包含可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的第一端部部份、及相反於第一端部部份的第二端部部份。缸筒孔比樞轉軸線靠近第一端部部份。   [0031] 以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使用操作構件操作自行車組件。   [0032]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底座構件包含可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的第一端部部份、相反於第一端部部份的第二端部部份、及被設置在第一端部部份與第二端部部份之間的抓握部份。   [0033] 以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騎車者可抓握所述的抓握部份。此容許自行車操作裝置可被用於公路型(road-type)操作裝置。   [0034]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缸筒孔被設置於抓握部份。   [0035] 以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利用抓握部份成為缸筒孔用的區域。   [0036]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底座構件包含被連接於缸筒孔的貯器孔、及至少一個附加凹部,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被設置在外表面上,以在貯器孔與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之間界定貯器壁。   [0037] 以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減小貯器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38]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貯器壁具有被界定在貯器孔與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之間的貯器壁厚度。貯器壁厚度等於或大於0.5mm且等於或小於6mm。   [0039] 以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有效地減小貯器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40]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貯器壁具有被界定在貯器孔與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之間的貯器壁厚度。缸筒壁厚度等於或小於貯器壁厚度。   [0041] 以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有效地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42]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九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底座構件具有被界定在缸筒孔與外表面之間的極大厚度。極大厚度等於或大於5mm。   [0043] 以根據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底座構件的極大厚度在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被設置在外表面上的情況下保持底座構件的強度。   [0044]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二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具有從外表面被界定至缸筒壁的極大深度。缸筒壁厚度小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的極大深度。   [0045] 以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缸筒壁厚度有效地減小缸筒孔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046]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第一分離構件。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包含第一側凹部,此第一側凹部被設置在外表面上,以在缸筒孔與第一側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第一分離構件為與底座構件分開的構件,並且被設置於第一側凹部。   [0047] 以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第一分離構件在保持底座構件的強度的同時使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較大。   [0048]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三方面,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分離構件是由第一非金屬材料製成。   [0049] 以根據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第一非金屬材料節省第一分離構件的重量。   [0050]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四方面,根據第二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非金屬材料包含樹脂材料及彈性材料之至少一者。   [0051] 以根據第二十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第一非金屬材料有效地節省第一分離構件的重量。   [0052]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五方面,根據第二十二至第二十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分離構件是以緊固件及黏著劑之至少一者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   [0053] 以根據第二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將第一分離構件穩固地附接於底座構件。   [0054]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六方面,根據第二十二至第二十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分離構件包含第一分離壁,此第一分離壁與第一側凹部的第一底部表面間隔開,以在第一分離壁與第一底部表面之間界定第一內部空間。   [0055] 以根據第二十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節省第一分離構件的重量。   [0056]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七方面,根據第二十二至第二十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第二分離構件。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包含第二側凹部,此第二側凹部被設置在外表面上,以在缸筒孔與第二側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第二分離構件為與底座構件分開的構件,並且被設置於第二側凹部。   [0057] 以根據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第二分離構件在保持底座構件的強度的同時使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較大。   [0058]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八方面,根據第二十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一分離構件相對於缸筒孔被設置在與第二分離構件相反之側。   [0059] 以根據第二十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第一分離構件及第二分離構件在保持底座構件的強度的同時使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較大。   [0060]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九方面,根據第二十七或第二十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分離構件是由第二非金屬材料製成。   [0061] 以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第二非金屬材料節省第二分離構件的重量。   [0062]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方面,根據第二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非金屬材料包含樹脂材料及彈性材料之至少一者。   [0063] 以根據第三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第二非金屬材料有效地節省第二分離構件的重量。   [0064]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一方面,根據第二十七至第三十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分離構件是以緊固件及黏著劑之至少一者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   [0065] 以根據第三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將第二分離構件穩固地附接於底座構件。   [0066]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十二方面,根據第二十七至第三十一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使得第二分離構件包含第二分離壁,此第二分離壁與第二側凹部的第二底部表面間隔開,以在第二分離壁與第二底部表面之間界定第二內部空間。   [0067] 以根據第三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可節省第二分離構件的重量。   [0068] 隨著藉著參考以下與所附的圖式一起被考量的詳細敘述而使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被更佳地瞭解,可容易地獲得對本發明及其所伴隨的許多有利點的更完全的評價。
[0102] 以下參考所附的圖式敘述實施例,其中同樣的參考數字在不同圖式中均標示相應或相同的元件。   [0103] 首先參考圖1,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安裝於沈降(drop-down)車把。但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結構可被應用於被安裝於其他類型的車把例如平(flat)車把、計時賽(time trial)車把、及牛角(bull horn)車把的其他操作裝置。   [0104] 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操作性地耦接於至少一個裝置以操作該至少一個裝置。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液壓自行車組件BC1,例如液壓制動裝置。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液壓軟管4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液壓自行車組件BC1。   [0105] 如在圖2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操作地耦接於電裝置BC2及附加裝置BC3。電裝置BC2的例子包括附加或輔助(satellite)操作裝置、自行車座桿(seatpost)、自行車懸吊裝置、自行車換檔裝置、自行車碼錶(cycle computer)、及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附加裝置BC3的例子包括電組件及機械組件。電組件的例子包括附加或輔助操作裝置、自行車座桿、自行車懸吊裝置、自行車換檔裝置、自行車碼錶、及智慧型手機。機械組件的例子包括附加或輔助操作裝置、自行車座桿、自行車懸吊裝置、及自行車換檔裝置。在此實施例中,電裝置BC2包含自行車座桿,並且附加裝置BC3包含自行車換檔裝置。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電控制纜線6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電裝置BC2及附加裝置BC3。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延伸的分開的電控制纜線而被分別操作性地耦接於電裝置BC2及附加裝置BC3。在附加裝置BC3包含機械換檔裝置的情況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機械控制纜線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附加裝置BC3。另外,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經由無線通訊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電裝置BC2及附加裝置BC3的至少一者。如果需要及/或想要,附加裝置BC3可被省略。   [0106] 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為被建構成由騎車者的右手操作以致動液壓自行車組件BC1的右手側操作/控制裝置。但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結構可被應用於左手側操作/控制裝置。   [0107]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術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向」、「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的方向術語指的是根據坐在自行車的鞍座(未顯示)上而面向自行車車把2的使用者(例如,騎車者)所決定的該些方向。因此,這些術語在被用來敘述自行車操作裝置10時應相對於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自行車在處於水平表面上的豎立騎行位置時所使用的方向被解讀。   [0108] 如在圖1及2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底座構件12。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被可繞樞轉軸線A1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12的操作構件14。底座構件12包含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的第一端部部份16。底座構件12包含相反於第一端部部份16的第二端部部份18。在此實施例中,底座構件12包含被設置在第一端部部份16與第二端部部份18之間的抓握部份20。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被設置於第二端部部份18的鞍橋(pommel)部份21。鞍橋部份21為與底座構件12分開的構件。鞍橋部份21在底座構件12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的安裝狀態中從第二端部部份18向前地向上延伸。抓握部份20及鞍橋部份21的至少一者可從底座構件12被省略。鞍橋部份21可以與底座構件12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件式的單一構件。   [0109] 第一端部部份16界定被建構成與自行車車把2接觸的第一端面16A。鞍橋部份21界定最遠離第一端面16A的第二端面21A(圖3)。在此實施例中,第一端面16A具有曲線狀表面,並且第二端面21A具有平坦表面。但是,第一端部部份16及第二端部部份18的形狀不限於此實施例。   [0110]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安裝結構22,以將第一端部部份16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底座構件12在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時為固定不動的構件。安裝結構22較佳地包含帶夾(band clamp)24及鎖緊構件26。鎖緊構件26被耦接於帶夾24且包含安裝螺栓27(圖1),以將自行車車把2鉗夾在帶夾24與第一端部部份16之間。安裝結構22可包含類似於帶夾24及被用於公路換檔器(road shifter)以用來安裝於沈降車把的其他結構。   [0111]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被附接於底座構件12以至少部份地覆蓋底座構件12的握套28。握套28是由非金屬材料例如橡膠製成。鞍橋部份21被握套28至少部份地覆蓋。騎車者在騎行期間有時會抓握底座構件12(例如,抓握部份20)且傾靠在底座構件12(例如,抓握部份20)上。握套28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   [0112] 如在圖3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4被設置成為於縱向方向延伸的槓桿。操作構件14包含近端部份14A及遠端部份14B。近端部份14A被可繞樞轉軸線A1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12。遠端部份14B於操作構件14的縱向方向比樞轉軸線A1遠離近端部份14A。遠端部份14B於操作構件14最遠離近端部份14A且構成操作構件14的自由端部。   [0113] 操作構件14可繞樞轉軸線A1相對於底座構件12在靜置位置P11與操作位置P12之間樞轉。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界定樞轉軸線A1的樞軸30。樞軸30將操作構件14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12。在此實施例中,靜置位置P11及操作位置P12是由樞轉軸線A1及遠端部份14B界定。   [0114] 在本申請案中,此處所用的術語「靜置位置(rest position)」指的是一可移動的部件例如操作構件14在該可移動的部件未被使用者操作的狀態中維持靜止不動所在的位置。此處所用的術語「操作位置(operated position)」指的是該可移動的部件已被使用者操作以實施自行車組件例如液壓自行車組件BC1的操作所在的位置。   [0115] 如在圖4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缸筒孔32。缸筒孔32具有缸筒中心軸線A2。缸筒孔32沿著缸筒中心軸線A2延伸。缸筒孔32被連接於第一端部部份16的第一端面16A。缸筒孔32被設置於抓握部份20。缸筒孔32比樞轉軸線A1靠近第一端部部份16。缸筒孔32被配置在樞轉軸線A1與第一端部部份16之間。樞轉軸線A1比缸筒孔32遠離第一端部部份16。   [0116] 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被可移動地設置於缸筒孔32內的活塞34。活塞34可沿著缸筒中心軸線A2相對於缸筒孔32移動。活塞34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操作構件14,以回應操作構件14的樞轉移動而於缸筒孔32內移動。操作構件14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活塞34,以回應操作構件14的樞轉移動而將活塞34從初始位置P21拖曳至致動位置P22。亦即,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為拖曳式(pull-type)液壓操作裝置。但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以被建構成推壓式(push-type)液壓操作裝置。初始位置P21相應於操作構件14的靜置位置P11。致動位置P22相應於操作構件14的操作位置P12。   [0117] 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第一密封環36及第二密封環38。第一密封環36及第二密封環38被附接於活塞34。第一密封環36沿著缸筒中心軸線A2與第二密封環38間隔開。   [0118] 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活塞桿40及第三密封環42。活塞桿40被耦接於活塞34且從活塞34朝向相對於活塞34與第一端部部份16相反之側延伸。雖然活塞桿40在此實施例中是與活塞34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件式的單一構件,但是活塞桿40可為與活塞34分開的構件。底座構件12包含被耦接於缸筒孔32的通孔44。活塞桿40被可移動地設置於通孔44中。第三密封環42被設置於通孔44內。缸筒孔32、活塞34、第一密封環36、及第三密封環42界定液壓容室46。液壓容室46充填有液壓流體,例如礦物油。   [0119] 如在圖5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出口埠(outlet port)48,此出口埠48被連接於缸筒孔32以供應液壓壓力至液壓自行車組件BC1。底座構件12包含將出口埠48連接於缸筒孔32的出口通道49。液壓容室46經由出口通道49及出口埠48而被連接於液壓軟管4。   [0120] 如在圖4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被連接於缸筒孔32的貯器孔50。貯器孔50被連接於缸筒孔32以容許液壓流體在貯器孔50與缸筒孔32之間流動。貯器孔50具有貯器中心軸線A3。貯器孔50沿著貯器中心軸線A3延伸。在此實施例中,貯器中心軸線A3平行缸筒中心軸線A2。但是,貯器中心軸線A3可被界定成不平行於缸筒中心軸線A2。   [0121] 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隔膜52及蓋件54。隔膜52被設置於貯器孔50內成為可在貯器孔50內彈性變形。蓋件54被固定於底座構件12以覆蓋貯器孔50的端部開口。在此實施例中,蓋件54是以固定構件56而被固定於底座構件12。貯器孔50、隔膜52、及蓋件54構成液壓貯器58。貯器孔50及隔膜52界定貯器容室60。貯器容室60充填有液壓流體,例如礦物油。   [0122] 在此實施例中,在底座構件12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的安裝狀態中,貯器孔50被設置於缸筒孔32的上方。貯器孔50比缸筒孔32遠離遠端部份14B(圖3)。但是,貯器孔50的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貯器孔50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   [0123] 底座構件12包含連通孔62。連通孔62在活塞34被定位於初始位置P21的狀態中將貯器容室60與液壓容室46連接。第一密封環36在活塞34從初始位置P21朝向致動位置P22移動時中斷液壓容室46與貯器容室60之間經由連通孔62的連通。液壓貯器58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或是可被設置於液壓自行車組件BC1。   [0124] 如在圖4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被連接於貯器孔50的洩放埠64。在此實施例中,洩放埠64包含螺紋孔66。螺紋孔66將貯器孔50連接至底座構件12的外部表面。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洩放插塞68。洩放插塞68與螺紋孔66以螺紋接合。洩放埠64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   [0125]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活塞偏壓構件70,以將活塞34從致動位置P22朝向初始位置P21偏壓。在此實施例中,活塞偏壓構件70被設置在缸筒孔32的外部。但是,活塞偏壓構件70可被設置於缸筒孔32內。   [0126] 如在圖6中所見的,活塞偏壓構件70包含第一偏壓元件72及第二偏壓元件74。雖然第一及第二偏壓元件72及74在此實施例中為扭力螺旋彈簧,但是第一及第二偏壓元件72及74可為其他的偏壓元件,例如壓縮螺旋彈簧。   [0127] 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第一支撐軸76及第二支撐軸78。第一支撐軸76被固定於底座構件12(圖4)且於操作構件14的樞轉軸線A1的軸向方向D1延伸。第二支撐軸78被固定於底座構件12(圖4)且於軸向方向D1延伸。第一及第二偏壓元件72及74被安裝在第一支撐軸76上。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被耦接於活塞桿40的端部的耦接軸80。耦接軸80於軸向方向D1延伸。如在圖1及3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第一引導溝槽81A及第二引導溝槽81B。耦接軸80被可移動地設置於第一引導溝槽81A及第二引導溝槽81B內。第一偏壓元件72及第二偏壓元件74的每一個與第一支撐軸76及耦接軸80接合,以將活塞34朝向初始位置P21(圖4)偏壓。如此,操作構件14被第一及第二偏壓元件72及74朝向靜置位置P11偏壓。   [0128] 如在圖4及6中所見的,操作構件14包含操作槓桿或主體82及中間體84。近端部份14A及遠端部份14B被設置在操作槓桿82上。中間體84為與操作槓桿82分開的構件。操作槓桿82及中間體44經由樞軸30而被可繞樞轉軸線A1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12。操作槓桿82與中間體84可繞樞轉軸線A1相對於彼此旋轉。在此實施例中,操作槓桿82包含近端部份14A及遠端部份14B。亦即,靜置位置P11及操作位置P12是由操作槓桿82界定。中間體84與耦接軸80接合以傳輸施加於操作槓桿82的操作力。   [0129] 如在圖4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第一調整構件86,以改變操作構件14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靜置位置P11。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調整構件86被安裝於操作構件14。第一調整構件86被附接於操作構件14的中間體84。中間體84界定第一螺紋孔84A。第一調整構件86包含調整螺釘且與第一螺紋孔84A以螺紋接合。第一調整構件86的端部與操作槓桿82接觸。第一調整構件86相對於中間體84的旋轉改變操作槓桿82相對於中間體84的位置。此改變在不改變活塞34的初始位置P21的情況下改變操作構件14的靜置位置P11。   [0130] 如在圖6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第二調整構件90,以改變活塞34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初始位置P21(圖4)。在此實施例中,第二調整構件90包含被安裝於底座構件12(圖4)的調整螺釘。第二調整構件90與底座構件12(圖4)的螺紋孔(未顯示)以螺紋接合。第二調整構件90的端部與中間體84接觸。第二調整構件90的旋轉改變中間體84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位置。此改變活塞34的初始位置P21且進一步改變操作構件14的靜置位置P11。   [0131] 如在圖7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槓桿偏壓構件92,以將操作槓桿82相對於中間體84偏壓以保持第一調整構件86(圖4)與操作槓桿82之間的接觸。槓桿偏壓構件92被附接於操作構件14。槓桿偏壓構件92包含第一端部92A及第二端部92B。槓桿偏壓構件92的第一端部92A被耦接於操作槓桿82的支撐軸82A。槓桿偏壓構件92的第二端部92B被設置於中間體84的支撐孔84H內。雖然槓桿偏壓構件92在此實施例中為扭力螺旋彈簧,但是槓桿偏壓構件92可為其他的偏壓元件,例如壓縮螺旋彈簧。   [0132] 如在圖8中所見的,樞軸30被固定於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之一者。在此實施例中,樞軸30被固定於底座構件12。但是,樞軸30可被固定於操作構件14。樞軸30包含繞樞轉軸線A1延伸的溝槽30A。溝槽30A具有環狀形狀。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限制構件93,此限制構件93被附接於操作構件14以限制樞軸30相對於操作構件14的軸向移動。限制構件93的端部在限制構件93被附接於操作構件14的狀態中被設置於樞軸30的溝槽30A內。在此實施例中,限制構件93被附接於操作構件14的中間體84。明確地說,中間體84包含第二螺紋孔84B。限制構件93為螺釘,並且包含頭部93A、及從頭部93A延伸的外螺紋部93B。外螺紋部93B與中間體84的第二螺紋孔84B以螺紋接合。外螺紋部93B的端部在限制構件93被附接於中間體84的狀態中被設置於樞軸30的溝槽30A內。限制構件93可回應操作構件14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樞轉移動而相對於樞軸30旋轉。   [0133] 如在圖9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被設置於第二端部部份18的電開關94。在此實施例中,電開關94被附接於鞍橋部份21。但是,電開關94的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電開關94包含使用者操作部份96。使用者操作部份96在底座構件12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圖4)的安裝狀態中向前地朝上。使用者操作部份96被配置於第二端面21A。使用者操作部份96從第二端面21A突出。在此實施例中,電開關94被設置於底座構件12的第二端部部份18的容納凹部18A內。電開關94被握套28覆蓋,以經由握套28被操作。使用者操作部份96被握套28覆蓋,以經由握套28被按壓。但是,使用者操作部份96可從握套28曝露。使用者操作部份96可從電開關94被省略。   [0134] 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控制器98,此控制器98被電連接於電開關94,以根據電開關94的操作而產生控制訊號。控制訊號的例子包括控制自行車座桿、自行車懸吊裝置、自行車換檔裝置、自行車碼錶、及智慧型手機的控制訊號。控制器98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或是被設置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以外的其他裝置。   [0135] 如在圖9中所見的,電開關94被設置在控制器98上。控制器98被附接於鞍橋部份21。控制器98被設置於底座構件12的第二端部部份18的容納凹部18A內。   [0136] 如在圖10中所見的,控制器98包含處理器98A、記憶體98B、及基板98C。處理器98A及記憶體98B被電安裝在基板98C上。處理器98A經由基板98C而被電連接於記憶體98B。處理器98A包含中央處理單元(CPU)。記憶體98B儲存程式及其他資訊。記憶體98B包含僅讀記憶體(ROM)及隨機存取記憶體(RAM)。舉例而言,記憶體98B中所儲存的程式被讀取至處理器98A內,且因而使控制器98的數個功能被執行。電開關94被電安裝在基板98C上。電開關94經由基板98C而被電連接於處理器98A。如在圖9中所見的,基板98C被固定於鞍橋部份21。   [0137] 如在圖10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被設置於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之一者的纜線連接器100。在此實施例中,纜線連接器100被設置於底座構件12。但是,纜線連接器100可被設置於操作構件14。纜線連接器100經由控制纜線102而被電連接於控制器98。纜線連接器100包含連接埠104(圖2),以可拆卸地接收電控制纜線6而將電控制纜線6電連接於控制器98。纜線連接器100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或是被設置於自行車操作裝置10以外的其他裝置。   [0138] 控制器98使用電力線通訊(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技術而經由電控制纜線6被電連接於電裝置BC2及附加裝置BC3。電力線通訊(PLC)是在也同時被用於至電裝置BC2及附加裝置BC3的電力傳輸或電力分佈的導體上載運資料。控制器98包含PLC控制器98D。PLC控制器98D接收由電開關94所產生的輸入訊號。PLC控制器98D將輸入訊號疊加(superimpose)在於電控制纜線6中流動的電源電壓上。電源電壓是從電池BT經由電控制纜線6被供應。   [0139] 如在圖1中所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被設置於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之一者的附加電開關106。在此實施例中,附加電開關106被設置於操作構件14。附加電開關106接收使用者升檔輸入及使用者降檔輸入之一者。但是,附加電開關106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   [0140] 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被設置於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之一者的附加電開關108。在此實施例中,附加電開關108被設置於操作構件14。附加電開關108接收使用者升檔輸入及使用者降檔輸入之另一者。但是,附加電開關108可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省略。   [0141] 如在圖10中所見的,附加電開關106被電連接於控制器98。附加電開關108被電連接於控制器98。在此實施例中,附加電開關106及附加電開關108是經由控制纜線109而被電連接於控制器98。控制器98根據使用者升檔輸入及使用者降檔輸入而分別產生升檔控制訊號及降檔控制訊號。控制器98可被建構成回應根據電開關94、附加電開關106、及附加電開關108所產生的控制訊號而分別控制分開的裝置。控制器98可被建構成回應根據電開關94、附加電開關106、及附加電開關108中的至少兩個開關所產生的控制訊號而控制一個裝置。   [0142] 如在圖11至14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被成整體地設置成為單件式的單一構件。底座構件12是由樹脂材料製成。樹脂材料的例子包括合成樹脂。底座構件12是以例如模製製程形成。底座構件12包含外表面110。外表面110被握套28(圖1)至少部份地覆蓋。   [0143] 在此實施例中,外表面110包含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6、第三表面118、第四表面120、第五表面122、及第六表面124。如在圖15及16中所見的,第二表面116被設置在第一表面114的相反側。第一表面114面向軸向方向D1且構成底座構件12的側表面。第二表面116面向軸向方向D1且構成底座構件12的另一側表面。第三表面118在第一表面114與第二表面116之間延伸。   [0144] 如在圖17及18中所見的,第四表面120被設置在第三表面118的相反側。第三表面118構成底座構件12的下表面。第四表面120構成底座構件12的上表面。如在圖14中所見的,第四表面120在第一表面114與第二表面116之間延伸。   [0145] 如在圖19中所見的,第五表面122在第一表面114與第二表面116之間及在第三表面118與第四表面120之間延伸。在此實施例中,第五表面122包含底座構件12的第一端面16A。亦即,第五表面122可與自行車車架2(圖1)接觸。缸筒孔32在沿著缸筒中心軸線A2被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表面114與第二表面116之間及在第三表面118與第四表面120之間。   [0146] 如在圖15中所見的,第六表面124被設置在第五表面122的相反側。第六表面124於缸筒中心軸線A2的缸筒軸線方向D2被設置在第五表面122的相反側。如在圖15及16中所見的,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6、第三表面118、及第四表面120的每一個於缸筒軸線方向D2在第五表面122與第六表面124之間延伸。如在圖19中所見的,第六表面124在第一表面114與第二表面116之間及在第三表面118與第四表面120之間延伸。   [0147] 如在圖11至14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至少一個凹部126。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包含多個凹部126。但是,凹部126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被設置在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6、第三表面118、第四表面120、第五表面122、及第六表面124中的至少兩個表面上。所述的多個凹部126被設置在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6、第三表面118、第四表面120、第五表面122、及第六表面124上。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中的至少兩個凹部被配置於缸筒軸線方向D2。較佳地,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中的至少三個凹部被配置於缸筒軸線方向D2。更佳地,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中的至少五個凹部被配置於缸筒軸線方向D2。另外,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中的至少兩個凹部被配置於軸向方向D1及/或缸筒孔32的圓周方向。較佳地,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中的至少三個凹部被配置於缸筒孔32的圓周方向。更佳地,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中的至少五個凹部被配置於缸筒孔32的圓周方向。但是,所述的多個凹部126的位置不限於此實施例。   [0148] 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包含被連續地設置在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6、第三表面118、第四表面120、第五表面122、及第六表面124中的至少兩個表面上的至少一個連續的凹部。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凹部126包含被連續地設置在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6、第三表面118、第四表面120、第五表面122、及第六表面124中的至少兩個表面上的多個連續的凹部126A、多個連續的凹部126B、及多個連續的凹部126C。如在圖11中所見的,多個連續的凹部126A被連續地設置在第一表面114及第四表面120上。如在圖12中所見的,多個連續的凹部126B被連續地設置在第一表面114及第三表面118上。如在圖14中所見的,多個連續的凹部126C被連續地設置在第二表面116及第三表面118上。所述的多個連續的凹部126A、所述的多個連續的凹部126B、及所述的多個連續的凹部126C中的至少一者可從底座構件12被省略。   [0149] 如在圖11至14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包含至少一個第一凹部126E及至少一個第二凹部126F。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凹部126E被設置在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6、第三表面118、第四表面120、第五表面122、及第六表面124中的該至少兩個表面之一者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凹部126F被設置在第一表面114、第二表面116、第三表面118、第四表面120、第五表面122、及第六表面124中的該至少兩個表面之另一者上。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凹部126E包含多個第一凹部126E,並且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凹部126F包含多個第二凹部126F。所述的多個第一凹部126E被設置在第一表面114上。所述的多個第二凹部126F被設置在第二表面116上。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二凹部126F與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一凹部126E分開。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第二凹部126F與所述的多個第一凹部126E分開。   [0150] 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包含至少一個第三凹部126G。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三凹部126G被設置在第三表面118上。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三凹部126G包含多個第三凹部126G。所述的多個第三凹部126G被設置在第三表面118上。所述的多個第三凹部126G與所述的多個第一凹部126E及所述的多個第二凹部126F分開。   [0151] 如在圖13及14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容納溝槽127。如在圖2及3中所見的,纜線連接器100及控制纜線102被設置於容納溝槽127內。所述的多個第二凹部126F中的至少一個凹部被設置於容納溝槽127內。   [0152] 如在圖12至14及圖20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包含至少一個第五凹部126K及至少一個第六凹部126L。在此實施例中,舉例而言,所述的至少一個第五凹部126K包含多個第五凹部126K,並且所述的至少一個第六凹部126L包含單一個第六凹部126L。如在圖13及14中所見的,所述的多個第五凹部126K被設置在第五表面122上。如在圖12及20中所見的,第六凹部126L被設置在第六表面124上。所述的多個第五凹部126K與所述的多個第一凹部126E、所述的多個第二凹部126F、及所述的多個第三凹部126G分開。第六凹部126L與所述的多個第一凹部126E、所述的多個第二凹部126F、所述的多個第三凹部126G、及所述的多個第五凹部126K分開。   [0153] 如在圖21至25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在缸筒孔32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之間界定缸筒壁128。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被設置在外表面110上,以在缸筒孔32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之間界定缸筒壁128。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凹部126的每一個被設置在外表面110上,以在缸筒孔32與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之間界定缸筒壁128。缸筒壁128界定缸筒孔32。   [0154] 缸筒壁128具有被界定在缸筒孔32與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之間的缸筒壁厚度T1。缸筒壁厚度T1被界定在缸筒孔32與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之間。缸筒壁厚度T1被界定成為缸筒壁128於缸筒孔32的徑向方向的厚度,並且是從缸筒孔32徑向向外被界定。缸筒壁厚度T1被界定在缸筒孔32與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之間。缸筒壁厚度T1等於或大於1mm(毫米)且等於或小於3.5mm(毫米)。較佳地,缸筒壁厚度T1等於或大於1.5mm且等於或小於3mm。在此實施例中,缸筒壁厚度T1等於2mm。但是,缸筒壁厚度T1不限於此實施例。缸筒壁厚度T1可於相應於所述的多個凹部126的位置處至少部份地不均勻。在此種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凹部126的底部的徑向位置相對於缸筒孔32至少部份地不均勻。在缸筒壁128的厚度不均勻的情況中,舉例而言,缸筒壁厚度T1被界定成為於缸筒孔32的徑向方向所界定的缸筒壁128的極大厚度。   [0155] 缸筒孔32具有內部直徑DM1。內部直徑DM1被設定在從6mm至15mm的範圍內。較佳地,內部直徑DM1被設定在從9mm至12mm的範圍內。在此實施例中,內部直徑DM1為12mm。缸筒壁厚度T1對內部直徑DM1的比等於或大於5%且等於或小於40%。但是,缸筒壁厚度T1對內部直徑DM1的比不限於此實施例。   [0156] 底座構件12包含至少一個肋部130。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肋部130包含多個肋部130。所述的至少一個肋部130被設置在所述的多個凹部126中的相鄰兩個凹部之間。所述的至少一個肋部130具有等於或大於0.2mm且等於或小於3mm的厚度T2。肋部130的厚度T2較佳地等於或大於0.4mm且等於或小於2mm。在此實施例中,肋部130的厚度T2等於1mm。在另一實施例中,舉例而言,肋部130的厚度T2可等於0.45mm。另外,肋部130的厚度T2等於或小於缸筒壁厚度T1。但是,肋部130的厚度T2不限於此實施例。肋部130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肋部130的厚度T2可於相應於肋部130的位置處至少部份地不均勻。   [0157] 如在圖21至25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中的至少一個凹部從外表面110朝向缸筒孔32延伸。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連續的凹部126A、126B、及126C、所述的多個第一凹部126E、所述的多個第二凹部126F、及所述的多個第三凹部126G的每一個從外表面110朝向缸筒孔32延伸。這些凹部126A、126B、126C、126E、126F、及126G的每一個包含底部表面。這些凹部的該等底部表面構成缸筒壁128的外周邊表面。   [0158] 如在圖26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中的至少一個凹部沿著缸筒孔32的缸筒中心軸線A2延伸。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第五凹部126K及所述的第六凹部126L的每一個沿著缸筒孔32的缸筒中心軸線A2延伸。所述的多個第五凹部126K及所述的第六凹部126L的每一個包含內周邊表面。所述的多個第五凹部126K及所述的第六凹部126L的該等內周邊表面構成缸筒壁128的外周邊表面。   [0159] 如在圖11至14中所見的,底座構件12包含至少一個附加凹部132。如在圖21至27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132在貯器孔50與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132之間界定貯器壁134。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132被設置在外表面110上,以在貯器孔50與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132之間界定貯器壁134。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132包含多個附加凹部132,而所述的多個附加凹部132的每一個被設置在外表面110上,以在貯器孔50與所述的多個附加凹部132之間界定貯器壁134。貯器壁134界定貯器孔50。   [0160] 如在圖21至27中所見的,貯器壁134具有被界定在貯器孔50與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凹部132之間的貯器壁厚度T3。在此實施例中,貯器壁厚度T3被界定在貯器孔50與所述的多個附加凹部132之間。貯器壁厚度T3被界定成為貯器壁134於貯器孔50的徑向方向的厚度,並且是從貯器孔50徑向向外被界定。缸筒壁厚度T1等於或小於貯器壁厚度T3。貯器壁厚度T3等於或大於0.5mm(毫米)且等於或小於6mm(毫米)。較佳地,貯器壁厚度T3等於或大於1.5mm且等於或小於3mm。在此實施例中,貯器壁厚度T3等於2mm。亦即,貯器壁厚度T3實質上等於缸筒壁厚度T1。但是,貯器壁厚度T3不限於此實施例。貯器壁厚度T3可於相應於所述的多個附加凹部132的位置處至少部份地不均勻。在此種實施例中,所述的多個附加凹部132的底部的徑向位置相對於貯器孔50至少部份地不均勻。在貯器壁134的厚度不均勻的情況中,舉例而言,貯器壁厚度T3被界定成為於貯器孔50的徑向方向所界定的貯器壁134的極大厚度。   [0161] 底座構件12包含至少一個附加肋部136。在此實施例中,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肋部136包含多個附加肋部136。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肋部136被設置在所述的多個附加凹部132中的相鄰兩個附加凹部之間。所述的至少一個附加肋部136具有等於或大於0.2mm且等於或小於3mm的厚度T4。附加肋部136的厚度T4較佳地等於或大於0.4mm且等於或小於2mm。在此實施例中,附加肋部136的厚度T4等於1mm。在另一實施例中,舉例而言,附加肋部136的厚度T4可等於0.45mm。另外,附加肋部136的厚度T4等於或小於貯器壁厚度T3。但是,附加肋部136的厚度T4不限於此實施例。附加肋部136的總數不限於此實施例。附加肋部136的厚度T4可於相應於附加肋部136的位置處至少部份地不均勻。   [0162] 如在圖21至23中所見的,貯器壁厚度T3被界定在貯器孔50與凹部126之間。在此實施例中,貯器壁厚度T3被界定在貯器孔50與連續的凹部126A之間。底座構件12包含被設置在凹部126(連續的凹部126A)與附加凹部132之間的肋部138。肋部138具有等於或大於0.2mm且等於或小於3mm的厚度T5。肋部138的厚度T5較佳地等於或大於0.4mm且等於或小於2mm。在此實施例中,肋部138的厚度T5等於1mm。在另一實施例中,舉例而言,肋部138的厚度T5可等於0.45mm。另外,肋部138的厚度T5等於或小於貯器壁厚度T3。但是,肋部138的厚度T5不限於此實施例。   [0163] 底座構件12具有被界定在缸筒孔32與外表面110之間的極大厚度T6(圖19)。在此實施例中,極大厚度T6是在沿著缸筒孔32的缸筒中心軸線A2被觀看時在第五表面122上被界定在缸筒孔32與第一表面114之間。極大厚度T6等於或大於5mm。但是,極大厚度T6不限於此實施例。   [0164] 如在圖22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具有從外表面110被界定至缸筒壁128的極大深度DP1。缸筒壁厚度T1小於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的極大深度DP1。但是,缸筒壁厚度T1與極大深度DP1之間的尺寸關係不限於此實施例。   [0165] 在此實施例中,底座構件12包含凹部126及附加凹部132。但是,凹部126可以從底座構件12被省略,且附加凹部132可以從底座構件12被省略。亦即,底座構件12可只包含設置於缸筒孔32附近的凹部126而無附加凹部132。底座構件12可包含設置於貯器孔50附近的附加凹部132而無凹部126。   [0166] 以自行車操作裝置10,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減小缸筒孔32的內周邊表面在由樹脂材料製成的底座構件12的製造過程期間的變形。   [0167] 如在圖28及29中所見的,上述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包含根據修正型式的底座構件212。底座構件212具有與底座構件12的結構實質上相同的結構。底座構件212包含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在此修正型式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還包含第一分離構件240及第二分離構件242。   [0168] 如在圖30中所見的,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包含第一側凹部126X,此第一側凹部126X被設置在外表面110上,以在缸筒孔32與第一側凹部126X之間界定缸筒壁128。第一側凹部126X被設置在外表面110的第一表面114上。所述的至少一個凹部126包含第二側凹部126Y,此第二側凹部126Y被設置在外表面110上,以在缸筒孔32與第二側凹部126Y之間界定缸筒壁128。第二側凹部126Y被設置在外表面110的第二表面116上。第一分離構件240相對於缸筒孔32被設置在與第二分離構件242相反之側。   [0169] 如在圖30及31中所見的,第一分離構件240為與底座構件212分開的構件,且被設置於第一側凹部126X。第一分離構件240是由第一非金屬材料製成。第一非金屬材料包含樹脂材料及彈性材料之至少一者。第一分離構件240是以緊固件及黏著劑之至少一者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212。   [0170] 在此實施例中,如在圖28中所見的,第一分離構件240是以緊固件244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212。如在圖30及32中所見的,第一分離構件240是以黏著劑246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212。但是,緊固件244及黏著劑246之至少一者可從底座構件212被省略。第一分離構件240可用另一固定結構例如壓入配合(press fitting)以取代緊固件244及黏著劑246之至少一者或是可在緊固件244及黏著劑246之至少一者之外還使用另一固定結構例如壓入配合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212。   [0171] 如在圖30中所見的,第一分離構件240包含第一分離壁240A,此第一分離壁240A與第一側凹部126X的第一底部表面126X1間隔開,以在第一分離壁240A與第一底部表面126X1之間界定第一內部空間248。第一分離構件240包含第一接觸壁240B及第一接觸壁240C。第一接觸壁240B從第一分離壁240A延伸以成為與底座構件212接觸。第一接觸壁240C從第一分離壁240A延伸以成為與底座構件212接觸。第一接觸壁240C與第一接觸壁240B間隔開。第一內部空間248被設置在第一接觸壁240B與第一接觸壁240C之間。   [0172] 如在圖32及33中所見的,第一分離構件240包含第一接觸壁240D及第一接觸壁240E。第一接觸壁240D從第一分離壁240A延伸以成為與底座構件212接觸。第一接觸壁240E從第一分離壁240A延伸以成為與底座構件212接觸。第一接觸壁240E與第一接觸壁240D間隔開。第一內部空間248被設置在第一接觸壁240D與第一接觸壁240E之間。   [0173] 如在圖31中所見的,第一接觸壁240D包含第一溝槽240D1。第一接觸壁240E包含第一溝槽240E1。第一側凹部126X包含第二溝槽126X2及第二溝槽126X3。第一溝槽240D1與第二溝槽126X2形成孔247A(圖28)。第一溝槽240E1與第二溝槽126X3形成孔247B(圖28)。如在圖28中所見的,緊固件244以螺紋接合於孔247A或247B內。   [0174] 如在圖30及33中所見的,第二分離構件242為與底座構件212分開的構件,且被設置於第二側凹部126Y。第二分離構件242是由第二非金屬材料製成。第二非金屬材料包含樹脂材料及彈性材料之至少一者。第二分離構件242是以緊固件及黏著劑之至少一者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212。   [0175] 在此實施例中,如在圖30及32中所見的,第二分離構件242是以黏著劑249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212。但是,黏著劑249可從底座構件212被省略。第二分離構件242可用另一固定結構例如緊固件或壓入配合以取代黏著劑249或是可在黏著劑249之外還使用另一固定結構例如緊固件或壓入配合而被附接於底座構件212。   [0176] 如在圖30中所見的,第二分離構件242包含第二分離壁242A,此第二分離壁242A與第二側凹部126Y的第二底部表面126Y1間隔開,以在第二分離壁242A與第二底部表面126Y1之間界定第二內部空間250。第二分離構件242包含第二接觸壁242B及第二接觸壁242C。第二接觸壁242B從第二分離壁242A延伸以成為與底座構件212接觸。第二接觸壁242C從第二分離壁242A延伸以成為與底座構件212接觸。第二接觸壁242C與第二接觸壁242B間隔開。第二內部空間250被設置在第二接觸壁242B與第二接觸壁242C之間。   [0177] 如在圖31及32中所見的,第二分離構件242包含第二接觸壁242D及第二接觸壁242E。第二接觸壁242D從第二分離壁242A延伸以成為與底座構件212接觸。第二接觸壁242E從第二分離壁242A延伸以成為與底座構件212接觸。第二接觸壁242E與第二接觸壁242D間隔開。第二內部空間250被設置在第二接觸壁242D與第二接觸壁242E之間。   [0178] 此處所用的術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是指明確界定所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類、整數、及/或步驟的存在的開放式術語。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眼,例如術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0179] 術語「構件」、「區段」、「部份」、「零件」、「元件」、「本體」、及「結構」在以單數使用時可具有單一部件或多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0180] 本申請案所記載的序號例如「第一」及「第二」只是識別號,並不具有任何其他的意義,例如特定的順序及類似者。另外,舉例而言,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二元件」存在,並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並不暗示有「第一元件」存在。   [0181] 此處所使用的術語「一對或成對」除了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之外,還可涵蓋成對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形狀或結構的組態。   [0182] 術語「一(a或an)」、「一個或多個」、與「至少一個」在此處可被互換地使用。   [0183] 最後,此處所用的程度術語例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表示其所修飾的術語具有使得最終結果不會大幅改變的合理偏差量。本申請案中所敘述的所有數值均可被解讀成為包含諸如「大致上或實質上」、「大概或大約」、及「近乎或近似」等術語。   [0184] 顯然,從以上教示的觀點,本發明可有許多的修正及改變。因此,應瞭解的是在附隨的申請專利範圍請求項的範圍內,可以用此處所明確敘述者之外的其他方式來實施本發明。
[0185]
2‧‧‧自行車車把
4‧‧‧液壓軟管
6‧‧‧電控制纜線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底座構件
14‧‧‧操作構件
14A‧‧‧近端部份
14B‧‧‧遠端部份
16‧‧‧第一端部部份
16A‧‧‧第一端面
18‧‧‧第二端部部份
18A‧‧‧容納凹部
20‧‧‧抓握部份
21‧‧‧鞍橋部份
21A‧‧‧第二端面
22‧‧‧安裝結構
24‧‧‧帶夾
26‧‧‧鎖緊構件
27‧‧‧安裝螺栓
28‧‧‧握套
30‧‧‧樞軸
30A‧‧‧溝槽
32‧‧‧缸筒孔
34‧‧‧活塞
36‧‧‧第一密封環
38‧‧‧第二密封環
40‧‧‧活塞桿
42‧‧‧第三密封環
44‧‧‧通孔
46‧‧‧液壓容室
48‧‧‧出口埠
49‧‧‧出口通道
50‧‧‧貯器孔
52‧‧‧隔膜
54‧‧‧蓋件
56‧‧‧固定構件
58‧‧‧液壓貯器
60‧‧‧貯器容室
62‧‧‧連通孔
64‧‧‧洩放埠
66‧‧‧螺紋孔
68‧‧‧洩放插塞
70‧‧‧活塞偏壓構件
72‧‧‧第一偏壓元件
74‧‧‧第二偏壓元件
76‧‧‧第一支撐軸
78‧‧‧第二支撐軸
80‧‧‧耦接軸
81A‧‧‧第一引導溝槽
81B‧‧‧第二引導溝槽
82‧‧‧操作槓桿或主體
82A‧‧‧支撐軸
84‧‧‧中間體
84A‧‧‧第一螺紋孔
84B‧‧‧第二螺紋孔
84H‧‧‧支撐孔
86‧‧‧第一調整構件
90‧‧‧第二調整構件
92‧‧‧槓桿偏壓構件
92A‧‧‧第一端部
92B‧‧‧第二端部
93‧‧‧限制構件
93A‧‧‧頭部
93B‧‧‧外螺紋部
94‧‧‧電開關
96‧‧‧使用者操作部份
98‧‧‧控制器
98A‧‧‧處理器
98B‧‧‧記憶體
98C‧‧‧基板
98D‧‧‧PLC控制器
100‧‧‧纜線連接器
102‧‧‧控制纜線
104‧‧‧連接埠
106‧‧‧附加電開關
108‧‧‧附加電開關
109‧‧‧控制纜線
110‧‧‧外表面
114‧‧‧第一表面
116‧‧‧第二表面
118‧‧‧第三表面
120‧‧‧第四表面
122‧‧‧第五表面
124‧‧‧第六表面
126‧‧‧凹部
126A‧‧‧凹部
126B‧‧‧凹部
126C‧‧‧凹部
126E‧‧‧第一凹部
126F‧‧‧第二凹部
126G‧‧‧第三凹部
126K‧‧‧第五凹部
126L‧‧‧第六凹部
126X‧‧‧第一側凹部
126X1‧‧‧第一底部表面
126X2‧‧‧第二溝槽
126X3‧‧‧第二溝槽
126Y‧‧‧第二側凹部
126Y1‧‧‧第二底部表面
127‧‧‧容納溝槽
128‧‧‧缸筒壁
130‧‧‧肋部
132‧‧‧附加凹部
134‧‧‧貯器壁
136‧‧‧附加肋部
138‧‧‧肋部
212‧‧‧底座構件
240‧‧‧第一分離構件
240A‧‧‧第一分離壁
240B‧‧‧第一接觸壁
240C‧‧‧第一接觸壁
240D‧‧‧第一接觸壁
240D1‧‧‧第一溝槽
240E‧‧‧第一接觸壁
240E1‧‧‧第一溝槽
242‧‧‧第二分離構件
242A‧‧‧第二分離壁
242B‧‧‧第二接觸壁
242C‧‧‧第二接觸壁
242D‧‧‧第二接觸壁
242E‧‧‧第二接觸壁
244‧‧‧緊固件
246‧‧‧黏著劑
247A‧‧‧孔
247B‧‧‧孔
248‧‧‧第一內部空間
249‧‧‧黏著劑
250‧‧‧第二內部空間
A1‧‧‧樞轉軸線
A2‧‧‧缸筒中心軸線
A3‧‧‧貯器中心軸線
BC1‧‧‧液壓自行車組件
BC2‧‧‧電裝置
BC3‧‧‧附加裝置
BT‧‧‧電池
D1‧‧‧軸向方向
D2‧‧‧缸筒軸線方向
DM1‧‧‧內部直徑
DP1‧‧‧極大深度
P11‧‧‧靜置位置
P12‧‧‧操作位置
P21‧‧‧初始位置
P22‧‧‧致動位置
T1‧‧‧缸筒壁厚度
T2‧‧‧厚度
T3‧‧‧貯器壁厚度
T4‧‧‧厚度
T5‧‧‧厚度
T6‧‧‧極大厚度
[0069] 圖1為根據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立體圖。   [0070] 圖2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另一立體圖。   [0071] 圖3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側視圖。   [0072] 圖4為沿圖2的線IV-IV所取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0073] 圖5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平面圖。   [0074] 圖6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立體圖,其中底座構件被省略。   [0075] 圖7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放大立體圖,其中底座構件內省略。   [0076] 圖8為沿圖4的線VIII-VIII所取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0077] 圖9為沿圖5的線IX-IX所取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部份剖面圖。   [0078] 圖10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方塊圖。   [0079] 圖11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立體圖。   [0080] 圖12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另一立體圖。   [0081] 圖13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另一立體圖。   [0082] 圖14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另一立體圖。   [0083] 圖15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頂視圖。   [0084] 圖16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底視圖。   [0085] 圖17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側視圖。   [0086] 圖18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另一側視圖。   [0087] 圖19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後視圖。   [0088] 圖20為圖1所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的前視圖。   [0089] 圖21為沿圖18的線XXI-XXI所取的底座構件的剖面圖。   [0090] 圖22為沿圖18的線XXII-XXII所取的底座構件的剖面圖。   [0091] 圖23為沿圖18的線XXIII-XXIII所取的底座構件的剖面圖。   [0092] 圖24為沿圖18的線XXIV-XXIV所取的底座構件的剖面圖。   [0093] 圖25為沿圖18的線XXV-XXV所取的底座構件的剖面圖。   [0094] 圖26為沿圖19的線XXVI-XXVI所取的底座構件的剖面圖。   [0095] 圖27為沿圖18的線XXVII-XXVII所取的底座構件的剖面圖。   [0096] 圖28為根據修正型式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底座構件、第一分離構件、及第二分離構件的立體圖。   [0097] 圖29為圖28所示的底座構件、第一分離構件、及第二分離構件的另一立體圖。   [0098] 圖30為沿圖32的線XXX-XXX所取的底座構件、第一分離構件、及第二分離構件的剖面圖。   [0099] 圖31為圖28所示的底座構件、第一分離構件、及第二分離構件的分解立體圖。   [0100] 圖32為沿圖30的線XXXII-XXXII所取的底座構件、第一分離構件、及第二分離構件的剖面圖。   [0101] 圖33為圖28所示的底座構件、第一分離構件、及第二分離構件的另一分解立體圖。

Claims (32)

  1.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構件,由樹脂材料製成,該底座構件包含:     外表面,     缸筒孔,及     至少一個凹部,被設置在該外表面上,以在該缸筒孔與該至少一個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該缸筒壁具有被界定在該缸筒孔與該至少一個凹部之間的缸筒壁厚度,該缸筒壁厚度等於或大於1mm(毫米)且等於或小於3.5mm(毫米)。
  2.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構件,由樹脂材料製成,該底座構件包含:     外表面,包含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及第六表面,     缸筒孔,具有缸筒中心軸線,該缸筒孔在沿著該缸筒中心軸線被觀看時被設置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及在該第三表面與該第四表面之間,及     至少一個凹部,在該缸筒孔與該至少一個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該至少一個凹部被設置在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該第三表面、該第四表面、該第五表面、及該第六表面中的至少兩個表面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凹部包含被連續地設置在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該第三表面、該第四表面、該第五表面、及該第六表面中的至少兩個表面上的至少一個連續的凹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凹部包含:     至少一個第一凹部,被設置在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該第三表面、該第四表面、該第五表面、及該第六表面中的該至少兩個表面之一者上,及     至少一個第二凹部,被設置在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該第三表面、該第四表面、該第五表面、及該第六表面中的該至少兩個表面之另一者上,且   該至少一個第二凹部與該至少一個第一凹部分開。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表面被設置在該第一表面的相反側,   該第三表面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延伸,且   該第四表面被設置在該第三表面的相反側。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五表面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及在該第三表面與該第四表面之間延伸,且   該第六表面被設置在該第五表面的相反側,並且在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之間及在該第三表面與該第四表面之間延伸。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凹部包含多個凹部,該多個凹部的每一個被設置在該外表面上,以在該缸筒孔與該多個凹部之間界定該缸筒壁。
  8.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構件,由樹脂材料製成,該底座構件包含:     外表面,     缸筒孔,具有內部直徑,及     多個凹部,該多個凹部的每一個被設置在該外表面上,以在該缸筒孔與該多個凹部之間界定缸筒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缸筒壁具有被界定在該缸筒孔與該多個凹部之間的缸筒壁厚度,該缸筒壁厚度對該內部直徑的比等於或大於5%且等於或小於40%。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底座構件包含至少一個肋部,該至少一個肋部被設置在該多個凹部中的相鄰兩個凹部之間,且   該至少一個肋部具有等於或大於0.2mm且等於或小於3mm的厚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底座構件包含至少一個肋部,該至少一個肋部被設置在該多個凹部中的相鄰兩個凹部之間,且   該至少一個肋部具有等於或小於該缸筒壁厚度的厚度。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凹部中的至少一個凹部從該外表面朝向該缸筒孔延伸。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凹部中的至少一個凹部沿著該缸筒孔的缸筒中心軸線延伸。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操作構件,被可繞樞轉軸線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其中   該底座構件包含:     第一端部部份,可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及     第二端部部份,相反於該第一端部部份,且   該缸筒孔比該樞轉軸線靠近該第一端部部份。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底座構件包含:     第一端部部份,可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     第二端部部份,相反於該第一端部部份,及     抓握部份,被設置在該第一端部部份與該第二端部部份之間。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缸筒孔被設置於該抓握部份。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底座構件包含:     貯器孔,被連接於該缸筒孔,及     至少一個附加凹部,被設置在該外表面上,以在該貯器孔與該至少一個附加凹部之間界定貯器壁。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貯器壁具有被界定在該貯器孔與該至少一個附加凹部之間的貯器壁厚度,且   該貯器壁厚度等於或大於0.5mm且等於或小於6mm。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貯器壁具有被界定在該貯器孔與該至少一個附加凹部之間的貯器壁厚度,且   該缸筒壁厚度等於或小於該貯器壁厚度。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底座構件具有被界定在該缸筒孔與該外表面之間的極大厚度,且   該極大厚度等於或大於5mm。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至少一個凹部具有從該外表面被界定至該缸筒壁的極大深度,且   該缸筒壁厚度小於該至少一個凹部的該極大深度。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第一分離構件,其中   該至少一個凹部包含第一側凹部,該第一側凹部被設置在該外表面上,以在該缸筒孔與該第一側凹部之間界定該缸筒壁,且   該第一分離構件為與該底座構件分開的構件,並且被設置於該第一側凹部。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分離構件是由第一非金屬材料製成。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非金屬材料包含樹脂材料及彈性材料之至少一者。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分離構件是以緊固件及黏著劑之至少一者而被附接於該底座構件。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分離構件包含第一分離壁,該第一分離壁與該第一側凹部的第一底部表面間隔開,以在該第一分離壁與該第一底部表面之間界定第一內部空間。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第二分離構件,其中   該至少一個凹部包含第二側凹部,該第二側凹部被設置在該外表面上,以在該缸筒孔與該第二側凹部之間界定該缸筒壁,且   該第二分離構件為與該底座構件分開的構件,並且被設置於該第二側凹部。
  2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分離構件相對於該缸筒孔被設置在與該第二分離構件相反之側。
  2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分離構件是由第二非金屬材料製成。
  3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9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非金屬材料包含樹脂材料及彈性材料之至少一者。
  3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分離構件是以緊固件及黏著劑之至少一者而被附接於該底座構件。
  3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7項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分離構件包含第二分離壁,該第二分離壁與該第二側凹部的第二底部表面間隔開,以在該第二分離壁與該第二底部表面之間界定第二內部空間。
TW106142670A 2016-12-22 2017-12-06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7068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15387671A 2016-12-22 2016-12-22
US15/387,671 2016-12-22
US15/486,258 2017-04-12
US15/486,258 US10618596B2 (en) 2016-12-22 2017-04-12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3087A true TW201823087A (zh) 2018-07-01
TWI706886B TWI706886B (zh) 2020-10-11

Family

ID=62509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42670A TWI706886B (zh) 2016-12-22 2017-12-06 自行車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618596B2 (zh)
CN (1) CN108216471B (zh)
DE (1) DE102017128046A1 (zh)
TW (1) TWI7068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3797B (zh) 2018-09-06 2024-03-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裝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33949B2 (en) * 2014-11-27 2021-03-02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apparatus and bicycle operating system
DE102018118460A1 (de) * 2018-07-31 2020-02-06 Shimano Inc. Hydraulikvorrichtung
US10730581B2 (en) 2018-08-30 2020-08-04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DE102018121728A1 (de) * 2018-09-06 2020-03-12 Shimano Inc. Betätigungsvorrichtung
US10988209B1 (en) * 2020-03-11 2021-04-27 Sram, Llc Bicycle control system
CN113928463B (zh) * 2020-07-13 2023-05-12 株式会社岛野 环扣
US11897573B2 (en) * 2020-08-26 2024-02-1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DE102022121163A1 (de) * 2022-08-22 2024-02-22 Trickstuff Gmbh Hydraulische Bremsanordnung für ein wenigstens teilweise muskelbetriebenes Fahrr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86521B2 (ja) * 2002-03-18 2008-05-14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ハンドル車両用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装置
CN201385746Y (zh) 2009-03-17 2010-01-20 利奇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的液压主缸
US8714322B2 (en) * 2012-01-16 2014-05-06 Sram, Llc Hydraulic brake mechanism
US9630677B2 (en) * 2012-06-15 2017-04-25 Sram, Llc Brake control apparatus
JP3182210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US9415831B2 (en) * 2013-06-28 2016-08-16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US9821881B2 (en) * 2013-10-01 2017-11-21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US10189538B2 (en) 2014-03-31 2019-01-29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US20150284049A1 (en) 2014-04-04 2015-10-08 Sram, Llc Control assembly for a wireless electromechanical bicycle shifting system
US20160059926A1 (en) * 2014-08-29 2016-03-03 Shimano Inc.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for a bicycle
US9827968B2 (en) * 2015-01-12 2017-11-28 Sram, Llc Hydraulic bicycle system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3797B (zh) 2018-09-06 2024-03-01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操作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06886B (zh) 2020-10-11
US10618596B2 (en) 2020-04-14
DE102017128046A1 (de) 2018-06-28
CN108216471B (zh) 2020-03-03
US20180178878A1 (en) 2018-06-28
US20200198725A1 (en) 2020-06-25
US11072388B2 (en) 2021-07-27
CN108216471A (zh) 2018-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06886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0589819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9415831B2 (en)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US10532788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8725676B (zh) 自行车液压装置
US9650105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1401007B2 (en) Hydraulic device
US1056258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994798B2 (en) Operating device and base member
US10167041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20170334506A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071787B2 (en) Bicycle hydraulic device
CN107554671B (zh) 自行车操作装置
US20180118303A1 (en) Bicycle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TWI683765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0507883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34374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173746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427752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618599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CN107416112B (zh) 自行车液压装置
TW202031543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