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2626A - 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2626A
TW201822626A TW105143536A TW105143536A TW201822626A TW 201822626 A TW201822626 A TW 201822626A TW 105143536 A TW105143536 A TW 105143536A TW 105143536 A TW105143536 A TW 105143536A TW 201822626 A TW201822626 A TW 2018226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ushroom
cultivation
client
sleeve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3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04784B (zh
Inventor
許毅然
陳啟楨
邱俊賢
Original Assignee
南臺科技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臺科技大學 filed Critical 南臺科技大學
Priority to TW105143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604784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47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478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2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62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包含:於菇蕈類子實體界定菌蓋及菌柄;定義至少一採收天數,相依於菌蓋可成長之直徑及菌柄可生長之長度;於一升降裝置界定至少一高度值,且高度值相依於所述菌柄可生長之長度;建立至少一控制命令,其分別包含一比例值及其一所述高度值;選定並發出控制命令,令該升降裝置依據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升降,並呈現對應之採收天數;藉之,本發明藉由升降裝置之高度值以控制菇蕈類子實體之菌柄長度,而透過採收天數以控制菌蓋之大小,藉可依據消費者對於菇蕈類之飲食或培育喜好,而調整菇蕈類子實體生長之二氧化碳濃度,進而控制菇蕈類子實體生長之菌蓋與菌柄之比例者。

Description

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尤指一種藉由依據菇蕈類子實體之生長特性,以透過升降裝置之升降,而調整菇蕈類生長之二氧化碳濃度,進而控制菇蕈類子實體生長之菌蓋與菌柄之比例。
按,菇蕈類係屬真菌界擔子菌門之生物,而目前可被稱為「菇」之真菌約有一萬兩千種,其中已知可食用者約為兩千多種,且就一般而言,人類所食用之菇蕈類係屬於大型之高等食用真菌,且食用之菇體為真菌之菌絲體分化生長之後之子實體部分,惟部分菇類可食用之處亦包含菌絲體。
菇蕈類之特徵為長絲狀菌絲體細胞壁,其係由幾丁質構成,而由菇蕈類萃取的多醣體及水溶性葡聚醣或多醣體與蛋白質聚合物均被證實具有免疫調節的功能;其中,菇蕈類能產生諸多明顯藥效功用之成份,尤以高分子多醣體為更甚者;且有研究報導指出,增強免疫力及減緩腫瘤發展的主要成份為多醣體中之β葡聚糖(ß-glucan),其可被視為係經由餵食後活化巨噬細胞之前趨物質,進而促進免疫系統,且其口服攝取之效果大於注射,因高分子多醣體經由胃酸及胃液酵素之消化作用後,將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可直接被生物體吸收利用;雖所有之菇蕈類細胞壁皆含有多醣體,惟僅少數者被證實其多醣體具有減緩腫瘤的生長及治療其他疾病之功效;舉例而言,多數著名食藥用菇蕈類為多孔菌類(polypores),包含靈芝、樟芝、桑黃、雲芝及舞菇等;而有菌褶(gills)之食藥用菇蕈類則包括香菇、金菇和巴西洋菇等;其他如寄生在蝙蝠蛾幼蟲(caterpillars)之冬蟲夏草,則可以作為男性強精劑;是以,菇蕈類具有抗腫瘤、免疫調節、降血壓、降血糖、降膽固醇、抗細菌病毒及延緩骨質疏鬆等保健功效,因此菇蕈類之培育確實具有發展潛力。
其中,金針菇又名朴菇、冬菇、構菇或金線菌,其係擔子菌綱,傘菌目,白蘑科,金錢菌屬,且由於金針菇含有多醣體,同樣可加強人體免疫系統;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發現,金針菇內所含之多醣體具有抗癌的功效,並於動物實驗中,此特殊之蛋白質可有效消滅95%之癌細胞;陽明藥理研究所亦指出食用此多醣體後,可促進身體自然殺傷細胞之增生,藉可消滅身體內之癌細胞及病毒,故可予以預防或治療癌症;再者,金針菇之營養十分豐富,含有十八種氨基酸,其中包括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尤其係賴氨酸及精氨酸含量特別豐富,具有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和智力發育,故國外稱之為「增智菇」;金菇含有朴菇素,具有顯著的抗癌能力,此外,亦能降低膽固醇,有預防高血壓和心肌梗塞、治療肝病及腸胃道潰瘍病功能;故金針菇確實為良好之保健食品。
習知金針菇之栽培,係經過催芽抑制,使叢生之幼小金菇生長較為整齊後,部分栽種者係些採取回溫到7-9℃,相對溼度75-80%,讓子實體持續生長,稱為「Seiiku」,此後約每日升高1℃,直到成熟採收(通常於15℃時即可收成),此方法之優點在於可生長迅速,有利於早日採收;缺點則係脆度及甜度較差;另一部分之栽種者,則係將室溫維持在攝氏5℃,直到子實體長至所需之長度為止,此種長時間低溫生長之金針菇,品質較優,脆度或甜度皆遠較於前者。
惟此,目前量產之金針菇,多數係以食用其菌柄,惟菌蓋之營養價值高於菌柄,且菌柄韌性較高,故不易咀嚼,而菌蓋相較之下較為軟嫩,故較易食用;是以,各消費者對於食用菌柄或菌蓋之喜好不同,而市售之金針菇雖有不同之栽種方法,惟其菌柄及菌蓋之比例多為相同,故消費者並無法針對其喜好進行篩選。
習知雖另提供一種概如我國專利證書第417418號之「快速菇套及快速菇類培養瓶」一案,其揭示可藉由快速菇套套設於栽種容器之瓶口處,且可依菇類之生長狀況而控制快速菇套之高度,以輔助支撐並控制菇類生長之二氧化碳濃度者;惟此,其對於快速菇套之調整,仍需採用人工之方式進行控制,且其同樣無法依據消費者之喜好而調整菌柄及菌蓋之比例,故其適用性仍顯不足。
有鑑於此,吾等發明人乃潛心進一步研究菇蕈類之栽培,並著手進行研發及改良,期以一較佳發明以解決上述問題,且在經過不斷試驗及修改後而有本發明之問世。
爰是,本發明之目的係為解決上述問題,為達致以上目的,吾等發明人提供一種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包含:於所欲培育之至少一菇蕈類子實體界定一菌蓋及一菌柄;定義至少一採收天數,且令所述採收天數分別相依於所述菌蓋得成長之直徑及所述菌柄得生長之長度;於一覆設且升降於所述菇蕈類子實體側緣之升降裝置界定至少一高度值,令所述高度值分別相依於所述菌柄得生長之長度;建立至少一控制命令,其分別包含一比例值及其一所述高度值,且所述比例值為所述菌蓋及所述菌柄之比值;以及選定並發出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並換算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對應所述菌蓋之直徑及對應之所述採收天數,以令該升降裝置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升降,並呈現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
據上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於一服務端中依據所述比例值建立所述控制命令;以及於至少一客戶端選定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以藉由該服務端發出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予該升降裝置,令該升降裝置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升降,並於該客戶端呈現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
據上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於所述客戶端設置一使用者介面於一控制裝置。
據上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裝置為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
據上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於所述客戶端界定一提示命令;於所述客戶端依據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界定一時間值,並令所述客戶端於界定該時間值時進行計時;以及於所述客戶端計時至該時間值時,所述客戶端係呈現該提示命令。
據上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客戶端係以聲音或影像,以呈現該提示命令。
據上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該升降裝置包含一驅動單元及一活動式之且覆設於所述菇蕈類子實體側緣之套筒,且界定所述高度值係相依於該套筒兩末端間之距離;以及該驅動單元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帶動該套筒朝軸向方向展收以調整該套筒兩末端間之距離。
據上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於一容器培育所述菇蕈類子實體;以及界定所述高度值為容器高度及升降裝置升降長度之總和。
據上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該升降裝置包含一驅動單元及一活動式之套筒,並令該套筒其一末端組設於該容器頂端,且覆設於所述菇蕈類子實體之側緣;界定該升降裝置升降長度為該套筒兩末端間之距離;以及該驅動單元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對應帶動該套筒朝軸向方向展收以調整該套筒兩末端間之距離。
據上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菇蕈類子實體為金針菇、杏鮑菇、鴻喜菇、美白菇、舞菇或猴頭菇等可自動化栽培之食用菇。
是由上述說明及設置,顯見本發明主要具有下列數項優點及功效,茲逐一詳述如下:
1.本發明藉由菇蕈類子實體中,其菌蓋及菌柄生長之特性,藉以透過界定採收天數相依於所述菌蓋可成長之直徑,而定義升降裝置之高度值相依於所述菌柄得生長之長度,而升降裝置之高度係可控制二氧化碳之濃度,使調整控制菇蕈類子實體菌柄之長度,藉可依據消費者之食用或培育喜好,而予以選定並發出其一控制命令,使升降裝置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升降,並呈現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故可予以選擇性控制菇蕈類菌柄與菌蓋生長之比例值;且本發明無須透過人力,即可自動化培養菇蕈類,進而可降低作業成本,並藉由呈現對應之採收天數,可令使用者隨時得知可採收之天數,藉可大幅增進菇蕈類之生長及採收管理,以增進本發明整體之適用性者。
關於吾等發明人之技術手段,茲舉數種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於下文進行詳細說明,俾供 鈞上深入了解並認同本發明。
請先參閱第1圖至第3圖所示,本發明係一種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包含:
S001:於所欲培育之至少一菇蕈類子實體1界定一菌蓋11及一菌柄12;在一實施例中,係可選擇性的將所述菇蕈類子實體1培育於一容器2內;其中,所述菇蕈類子實體1可為金針菇、杏鮑菇、鴻喜菇、美白菇、舞菇或猴頭菇等可自動化栽培之食用菇;於本實施例中,係以菇蕈類子實體1為金針菇舉例說明,惟並不以此作為限定。
S002:定義至少一採收天數,且令所述採收天數分別相依於所述菌蓋11得予以成長之直徑及菌柄12得予以成長之長度;一般而言,金針菇之生長週期為60至80天,而菌蓋11成長之直徑,及菌柄12之長度,係隨生長天數而逐漸增長,是以,採收天數之界定,係可依據金針菇生長環境中,其菌蓋11之直徑及菌柄12之長度實際依生長天數而逐漸增長之線性關係,該線性關係得為直線或曲線,進而於一實施例中,可藉由界定該線性關係之線性方程式,使採收天數可對應菌蓋11之直徑及菌柄12之長度。
S003:將一升降裝置3覆設於所培育菇蕈類子實體1之側緣,並於升降裝置3界定至少一高度值,令所述高度值分別相依於所述菌柄12得予以生長之長度;由於金針菇子實體形成後,其菌蓋11之直徑會隨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變小;當二氧化碳含量超過百分之一時,菌蓋11之發育就會受到抑制,但二氧化碳濃度繼續增加,達到3000ppm時,菌蓋11的大小不變,菌柄12則迅速伸長、變粗,使金針菇的總重量增加;然而,二氧化碳濃度若超過5000ppm,則將抑製菌柄12生長,且有無法形成子實體之疑慮,故藉由升降裝置3覆設於金針菇之側緣,並藉其高度之升降,藉以令金針菇生長時產生之二氧化碳,可被部分的限制於升降裝置3及容器2內,直至金針菇生長至升降裝置3之頂端時,其二氧化碳將可逸散,故將可限制金針菇之菌柄12持續生長,是以,可藉由高度值與菌柄12得生長之長度的關係,而予以界定所述高度值;
在一具體之實施例中,升降裝置3包含一驅動單元31及一活動式之且覆設於所述菇蕈類子實體1側緣之套筒32,該套筒32具有一第一末端321及一第二末端322;而驅動單元31則係連結於該套筒32一側藉以控制展收該套筒32,故在一實施例中,驅動單元31可為夾掣於套筒32之機械手臂;
更具體而言,套筒32之活動式結構,係套筒32更包含一上套件323及一下套件324,該下套件324具有該第一末端321,且該下套件324之外壁面設置有複數調整件325,而該上套件323具有該第二末端322,該上套件323之內壁面設有對應所述調整件325之卡掣件326;在一實施例中,調整件325及卡掣件326可為透過旋轉而調整套筒32展收之螺紋,故此時驅動單元31為可旋轉之機械手臂;在另一實施例中,調整件325及卡掣件326亦可為可直接軸向受力而調整卡合數量進而調整套筒32展收之卡榫,於此情形之下,驅動單元31即可為於套筒32軸向施力之機械手臂,惟其僅係舉例說明,並不以此作為限定;
另須特別說明者,高度值之界定,於未採用容器2,而係僅於套筒32中培育菇蕈類子實體1時,所述高度值即為套筒32之第一末端321及第二末端322間之距離;然若於另一實施例中,菇蕈類子實體1係培育於容器2內,而於容器2之開口21套設套筒32,且套筒32之第一末端321係對應套設並連通於該開口21時,則係界定所述高度值為容器2高度及升降裝置3升降長度之總和,意即,為容器2高度與套筒32之第一末端321及第二末端322間距離之總和。
S004:建立至少一控制命令,其分別包含一比例值及其一所述高度值,且所述比例值為所述菌蓋11及所述菌柄12之比值;在一實施例中,為能藉由遠端運算而控制金針菇之培育,故係藉由建立一服務端4以與該升降裝置3進行通訊或連結,並於該服務端4中建立所述控制命令。
S005:使用者即可予以選定並發出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並換算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對應所述菌蓋11之直徑及對應之所述採收天數,以令該升降裝置3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升降,並呈現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
在一具體之實施例中,控制命令之選定係藉由於至少一客戶端5所達成,客戶端5係對應透過如網路、藍芽或紅外線等訊號方式,或透過電性方式,以連結於服務端4,具體舉例而言,客戶端5係設置一使用者介面於一控制裝置6,藉以利於使用者透過控制裝置6之使用者介面而選定所欲發出之所述控制命令,故可知悉者,控制裝置6可為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而使用者介面將可予以呈現所欲令金針菇生長之菌蓋11與菌柄12之比例值,以及所需金針菇菌柄12之高度值,而供使用者選定。
當客戶端5選定其一所述控制命令,如第4圖所示,將藉由該服務端4發出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予該升降裝置3,令該升降裝置3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升降,意即,驅動單元31將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帶動該套筒32朝軸向方向展收以調整該套筒32兩末端間之距離,此外,由於比例值為菌蓋11與菌柄12之比值,故可藉由乘積關係推算菌蓋11之直徑大小,並藉由前述採收天數、菌蓋11直徑及菌柄12長度之關係而推算其對應之採收天數,該客戶端5並可呈現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藉以使用者可藉由客戶端5得知可予採收金針菇之時間。
藉此,當套筒32受調整其第一末端321及第二末端322間之距離後,如前所述,金針菇生長時產生之二氧化碳,將被部分的限制於套筒32及容器2內,直至金針菇生長至套筒32之頂端,即第二末端322之位置時,如第5圖所示,二氧化碳將可逸散,故將可限制金針菇之菌柄12持續生長,而菌蓋11則仍將依時間而生長,故可藉此生長特性,而調整菌蓋11與菌柄12間之比例。
而為能達致利於使用者知悉剩餘之採收時間,故在一實施例中,係可於所述客戶端5界定一提示命令,且所述客戶端5即依據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界定一時間值,時間值係可定義為所述菇蕈類子實體1之採收天數,並令所述客戶端5於界定該時間值時進行計時,藉以待所述客戶端5計時至該時間值時,所述客戶端5係呈現該提示命令,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客戶端5係以聲音或影像,以呈現該提示命令,藉可提醒使用者進行採收。
而為能令客戶端5進行遠端監控所述菇蕈類子實體1之生長情形,故在一實施例中,菇蕈類子實體1之培育處設立至少一感測端7及至少一對應所述感測端7之被控端8,並藉由該服務端4將感測端7之感測資訊呈現於客戶端;在一具體之實施例中,所述感測端7係感測可能影響菇蕈類子實體1生長之環境因素之量值,如:溫度、濕度、含氧量,二氧化碳含量、光度及色溫,其中,就色溫而言,偏藍光之色溫將影響菇蕈類子實體1之生長,是以,所述感測端7可為溫度感測器、溼度感測器、含氧量分析儀、二氧化碳偵測器、光度計,或色溫感測計;而所述被控端8為對應之溫度控制裝置、濕度控制裝置、含氧量控制裝置、二氧化碳控制裝置,或發光元件;此時,使用者可依據感測資訊,而判斷對於控制命令之選擇;此外,於客戶端5亦界定至少一對應所述被控端8之操控命令;故使用者可藉由客戶端5選定其一所述操控命令,以透過該服務端4令所述被控端8執行該其一所述操控命令,以控制菇蕈類子實體1之生長環境。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之技術手段確能有效解決習知等問題,並達致預期之目的與功效,且申請前未見諸於刊物、未曾公開使用且具長遠進步性,誠屬專利法所稱之發明無誤,爰依法提出申請,懇祈 鈞上惠予詳審並賜准發明專利,至感德馨。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數種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菇蕈類子實體
11‧‧‧菌蓋
12‧‧‧菌柄
2‧‧‧容器
21‧‧‧開口
3‧‧‧升降裝置
31‧‧‧驅動單元
32‧‧‧套筒
321‧‧‧第一末端
322‧‧‧第二末端
323‧‧‧上套件
324‧‧‧下套件
325‧‧‧調整件
326‧‧‧卡掣件
4‧‧‧服務端
5‧‧‧客戶端
6‧‧‧控制裝置
7‧‧‧感測端
8‧‧‧被控端
S001~S005‧‧‧步驟
第1圖係本發明之流程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架構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於套筒未伸展時之剖視暨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於套筒伸展後之剖視暨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於套筒伸展後,菇蕈類子實體生長至第二末端之剖視暨使用狀態示意圖。

Claims (10)

  1. 一種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包含: 於所欲培育之至少一菇蕈類子實體界定一菌蓋及一菌柄; 定義至少一採收天數,且令所述採收天數分別相依於所述菌蓋得成長之直徑及所述菌柄得生長之長度; 於一覆設且升降於所述菇蕈類子實體側緣之升降裝置界定至少一高度值,令所述高度值分別相依於所述菌柄得生長之長度; 建立至少一控制命令,其分別包含一比例值及其一所述高度值,且所述比例值為所述菌蓋及所述菌柄之比值;以及 選定並發出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並換算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對應所述菌蓋之直徑及對應之所述採收天數,以令該升降裝置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升降,並呈現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 於一服務端中依據所述比例值建立所述控制命令;以及 於至少一客戶端選定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以藉由該服務端發出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予該升降裝置,令該升降裝置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升降,並於該客戶端呈現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 於所述客戶端設置一使用者介面於一控制裝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中,該控制裝置為電腦、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 於所述客戶端界定一提示命令; 於所述客戶端依據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採收天數界定一時間值,並令所述客戶端於界定該時間值時進行計時;以及 於所述客戶端計時至該時間值時,所述客戶端係呈現該提示命令。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 於菇蕈類子實體之培育處設立至少一感測端及至少一對應所述感測端之被控端,並藉由該服務端將感測端之感測資訊呈現於客戶端; 於客戶端界定至少一對應所述被控端之操控命令;以及 客戶端選定其一所述操控命令,以藉由該服務端令所述被控端執行該其一所述操控命令者。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中,所述感測端為溫度感測器、溼度感測器、含氧量分析儀、二氧化碳偵測器、光度計,或色溫感測計;而所述被控端為對應之溫度控制裝置、濕度控制裝置、含氧量控制裝置、二氧化碳控制裝置,或發光元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 該升降裝置包含一驅動單元及一活動式之且覆設於所述菇蕈類子實體側緣之套筒,且界定所述高度值係相依於該套筒兩末端間之距離;以及 該驅動單元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帶動該套筒朝軸向方向展收以調整該套筒兩末端間之距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步驟更包含: 於一容器培育所述菇蕈類子實體; 界定所述高度值為容器高度及升降裝置升降長度之總和; 該升降裝置包含一驅動單元及一活動式之套筒,並令該套筒其一末端組設於該容器頂端,且覆設於所述菇蕈類子實體之側緣; 界定該升降裝置升降長度為該套筒兩末端間之距離;以及 該驅動單元依據對應該其一所述控制命令之高度值,而對應帶動該套筒朝軸向方向展收以調整該套筒兩末端間之距離。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其中,所述菇蕈類子實體為金針菇、杏鮑菇、鴻喜菇、美白菇、舞菇或猴頭菇。
TW105143536A 2016-12-28 2016-12-28 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 TWI6047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3536A TWI604784B (zh) 2016-12-28 2016-12-28 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3536A TWI604784B (zh) 2016-12-28 2016-12-28 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4784B TWI604784B (zh) 2017-11-11
TW201822626A true TW201822626A (zh) 2018-07-01

Family

ID=61023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3536A TWI604784B (zh) 2016-12-28 2016-12-28 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04784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215B (zh) * 2019-11-08 2020-10-1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袋式栽培菇類生長環境監控方法與系統
TWI719924B (zh) * 2020-07-27 2021-02-2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菇類生長監控系統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0183A (zh) * 2010-08-04 2011-01-19 李文生 一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中二氧化碳的自动控制装置
TWM504817U (zh) * 2015-02-04 2015-07-11 Ching-Yen Chang 智慧釀造瓶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7215B (zh) * 2019-11-08 2020-10-1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袋式栽培菇類生長環境監控方法與系統
TWI719924B (zh) * 2020-07-27 2021-02-2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菇類生長監控系統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4784B (zh) 2017-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266082B1 (ko) 동충하초 자실체 생산방법
CN107227263B (zh) 白色金针菇jk01菌株及其应用
CN105981591A (zh)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04823704A (zh) 一种猴头菇的培育方法
CN104737773A (zh) 一种灵芝栽培方法
CN104541977B (zh) 一种牛樟芝的杉木板培方法
TWI604784B (zh) 菇蕈類之培育控制方法
CN104350942A (zh) 一种用桑枝蚕蛹粉制备虫草菌丝体的方法
Jeewanthi et al. Growth and yield of reishi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Curtis) P. Karst] in different sawdust substrates
KR101305243B1 (ko) 신균주 대왕버섯의 재배방법
KR101312059B1 (ko) 신균주 대왕버섯
CN103125274A (zh) 一种灵芝不同种间嫁接方法及盆景工艺
CN110547142A (zh) 一种瓶栽中国美味蘑菇的方法
CN107041236A (zh) 一种袋栽金针菇出菇的栽培方法
TWI637684B (zh) 客製化之菇蕈類培育控制方法
CN107216178A (zh) 一种真姬菇栽培方法
TWM551406U (zh) 基於客製化栽培之菇蕈類培育控制裝置
CN104381021A (zh) 一种大型灵芝栽培方法
CN105027975B (zh) 一种代料灵芝定点出芽免疏栽培的方法
TWM550021U (zh) 菇蕈類輔助栽種套筒之遠端控制管理裝置
CN106866215A (zh) 一种金针菇栽培方法
CN203735120U (zh) 食用菌栽培盒
CN108934764B (zh) 一种半野生黑灵芝的种植方法
CN105027984B (zh) 一种栽培耐高温肺形侧耳方法
CN105940957A (zh) 富硒平菇的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