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22153A - 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22153A
TW201822153A TW105140146A TW105140146A TW201822153A TW 201822153 A TW201822153 A TW 201822153A TW 105140146 A TW105140146 A TW 105140146A TW 105140146 A TW105140146 A TW 105140146A TW 201822153 A TW201822153 A TW 2018221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te
access control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area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01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亭映
林佳欣
洪東昇
Original Assignee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401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822153A/zh
Publication of TW2018221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22153A/zh

Links

Landscapes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種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所述門禁管理系統包括第一閘門、第一門禁裝置、第二閘門以及第二門禁裝置。第一閘門設置於第一區域與第二區域之間,第二閘門設置於第二區域與第三區域之間。第一門禁裝置用以判斷從第一區域所輸入的第一辨識資訊是否符合第一預設值,當第一辨識資訊符合第一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一閘門為開啟。第二門禁裝置用以判斷從第二區域所輸入的第二辨識資訊是否符合第二預設值,當第二辨識資訊符合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二閘門為開啟。

Description

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特別是一種應用雙閘門的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
在習知的門禁管理方法中,通常是透過辨識使用者所出示的門禁卡,來做為是否允許使用者通行的根據。
然而,僅藉由門禁卡來做為通行的憑證,仍存在有管理上的漏洞。例如,門禁卡可能遭到他人的盜用。亦或者是,當某一使用者持門禁卡被授權通行時,而其他人士亦可能趁機隨行通過門禁管制。如此一來,將造成安全上的疑慮。
有鑑於上,本發明提供一種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藉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門禁管理系統,包括一第一閘門、一第一門禁裝置、一第二閘門以及一第二門禁裝置。第一閘門設置於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之間。第一門禁裝置用以判斷從第一區域所輸入的一第一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一預設值,當第一辨識資訊符合第一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一閘門為開啟,當第一辨識資訊不符合第一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一閘門為關閉。第二閘門設置於第二區域與一第三區域之間。第二門禁裝置用以判斷從第二區域所輸入的一第二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二預設值,當第二辨識資訊符合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二閘門為開啟,當第二辨識資訊不符合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二閘門為關閉。其中,第一閘門初始預設為關閉,且第二閘門初始預設為關閉。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門禁裝置進一步判斷是否接收第一辨識資訊,當未接收第一辨識資訊時,則控制第一閘門為關閉,當接收第一辨識資訊時,則監測第一區域,以擷取一第一輔助資訊。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門禁裝置進一步判斷是否接收第二辨識資訊,當未接收第二辨識資訊時,則控制第二閘門為關閉,當接收第二辨識資訊時,則監測第二區域,以擷取一第二輔助資訊。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二門禁裝置進一步判斷第二輔助資訊是否符合第一輔助資訊,當第二輔助資訊符合第一輔助資訊時,則第二門禁裝置控制第二閘門為開啟,當第二輔助資訊不符合第一輔助資訊時,則第二門禁裝置控制第二閘門為關閉,且第一門禁裝置控制第一閘門為關閉。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當第二輔助資訊不符合第一輔助資訊時,則第二門禁裝置更進一步發送一通報訊息至一安全監控單位。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一辨識資訊係透過一門禁卡輸入第一門禁裝置。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第二辨識資訊包括至少一生物特徵。
本發明提供一種門禁管理方法,適用於一第一閘門與一第二閘門,第一閘門設置於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之間,第二閘門設置於第二區域與一第三區域之間,所述門禁管理方法包括下列步驟。判斷從第一區域所輸入的一第一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一預設值。當第一辨識資訊符合第一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一閘門為開啟。當第一辨識資訊不符合第一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一閘門為關閉。判斷從第二區域所輸入的一第二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二預設值。當第二辨識資訊符合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二閘門為開啟。當第二辨識資訊不符合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二閘門為關閉。其中,第一閘門初始預設為關閉,且第二閘門初始預設為關閉。
如上所述,本發明透過第一門禁裝置與第二門禁裝置來分別對門禁卡的第一辨識資訊與對應使用者生物特徵的第二辨識資訊進行驗證,藉以控制第一閘門與第二閘門的開啟或關閉狀態。如此一來,即可避免門禁卡遭到他人的盜用,增進門禁管理上的安全性。在一實施例中,更進一步從第一區域中感測第一輔助資訊以及從第二區域中感測第二輔助資訊,藉以輔助判斷是否存在有使用者以外的可疑人士隨入,來解決門禁管理上的漏洞。
以上之關於本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目的及優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圖1A~1C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門禁管理系統10之運作的示意圖。如圖1A~1C所示,門禁管理系統10包括一第一閘門110、一第二閘門120、一第一門禁裝置130以及一第二門禁裝置140。第一門禁裝置130耦接第一閘門110。第二門禁裝置140耦接第二閘門120與第一門禁裝置130。
第一閘門110設置於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間。第一閘門110可以於關閉狀態與開啟狀態之間切換。舉例來說,第一閘門110可以是自動門,或者是其他可用以選擇性地限制通行的裝置。而當第一閘門110為開啟時,則可允許第一區域A1的使用者通行至第二區域A2。反之,當第一閘門110為關閉時,則第一區域A1的使用者無法進入第二區域A2。
第二閘門120設置於第二區域A2與第三區域A3之間。第二閘門120可以於關閉狀態與開啟狀態之間切換。舉例來說,第二閘門120可以是另一自動門,或者是其他可用以選擇性地限制通行的裝置。而當第二閘門120為開啟時,則可允許已進入第二區域A2的使用者通行至第三區域A3。反之,當第二閘門120為關閉時,則不允許已進入第二區域A2的使用者繼續通行至第三區域A3。
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第一閘門110初始預設為關閉,且第二閘門120亦初始預設為關閉,如圖1A所示。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一閘門110與第二閘門120亦可預設於其他狀態,在此不加以限制。
舉例來說,第三區域A3可以是辦公室,而使用者在進入第三區域A3之前,需依序通過第一閘門110與第二閘門120。
第一門禁裝置130用以判斷從第一區域A1所輸入的一第一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一預設值。舉例來說,所述第一辨識資訊可以包括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使用者的員工編號。所述第一預設值可包括使用者的權限與班表,或者是辦公室的開放時間表等。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辨識資訊係透過一門禁卡而輸入第一門禁裝置130。舉例來說,所述門禁卡可以是具有近場通訊功能(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 功能或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功能的卡片,亦或者是其他類型的感應卡,在此不加以限制。相對應地,第一門禁裝置130可具用對應的NFC或RFID等功能的元件,來接收第一辨識資訊。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使用者亦可以透過其他電子裝置來輸入第一辨識資訊。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來輸出具有第一辨識資訊的二維條碼(如快速響應矩陣碼(Quick Response Code)) ,在此亦不加以限制。相對應地,第一門禁裝置130可具有影像掃描功能的元件。
當第一辨識資訊符合第一預設值時,則第一門禁裝置130控制第一閘門110為開啟。當第一辨識資訊不符合第一預設值時,則第一門禁裝置130控制第一閘門110為關閉。舉例來說,當第一門禁裝置130判別使用者20並非於正常上班時間刷卡,則仍關閉第一閘門110。當第一門禁裝置130判別使用者20的員工編號所對應的權限是可以被允許在假日進入辦公室時,則可開啟第一閘門110,來讓使用者20先進入下一個驗證區,即第二區域A2,如圖1B所示。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閘門110可以具有多個開啟狀態。舉例來說,第一閘門110的第一開啟狀態可對應第一寬度,例如僅容許剛好使用者20通過的寬度。第一閘門110的第二開啟狀態則可對應大於第一寬度的第二寬度,例如是可允許使用者20另外再攜帶其他貨物或推車的寬度。第一開啟狀態或第二開啟狀態可對應使用者20的員工編號所對應的權限。舉例來說,工程師的權限可對應至第一寬度,貨運工人的權限則可以對應至第二寬度。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上述多個開啟狀態亦可對應至不同的開啟時間週期。
第二門禁裝置140用以判斷從第二區域A2所輸入的第二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二預設值,當第二辨識資訊符合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二閘門120為開啟。當第二辨識資訊不符合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第二閘門120為關閉。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二閘門120亦可以具有多個開啟狀態,如上所述。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辨識資訊包括至少一生物特徵。舉例來說,為了避免使用者20的門禁卡遭到盜用,在第二區域A2中可近一步擷取使用者20的生物特徵。所述生物特徵例如可以是指紋特徵、虹膜特徵、臉部影像特徵或者是其他的特徵,在此不加以限制。相對應地,第二預設值可以包括事先所記錄之使用者20的指紋特徵、虹膜特徵或臉部影像特徵等。第二門禁裝置140可具有用以擷取指紋特徵、虹膜特徵、臉部影像特徵或其他生物特徵之對應元件。
舉例來說,當第二門禁裝置140經比對,其所擷取之使用者20的生物特徵確實已記錄於資料庫中,則可進一步開啟第二閘門120,以授權使用者20進入第三區域A3之辦公室中,如圖1C所示。反之,若所擷取生物特徵無法辨識,則不開啟第二閘門120。
圖1D~1E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門禁管理系統10之運作的示意圖。
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第一門禁裝置130可進一步判斷是否接收第一辨識資訊。當未接收第一辨識資訊時,則控制第一閘門110為關閉。當接收第一辨識資訊時,則監測第一區域A1,以擷取一第一輔助資訊。
此外,當第一門禁裝置130判定第一辨識資訊符合第一預設值而開啟第一閘門110之後,第二門禁裝置140可進一步判斷是否接收第二辨識資訊。當未接收第二辨識資訊時,則控制第二閘門120為關閉。當接收第二辨識資訊時,則監測第二區域A2,以擷取一第二輔助資訊。
舉例來說,第一門禁裝置130可額外配置一第一重量感測器(未繪示)。而所述第一輔助資訊可以是第一重量感測器從第一區域A1所測得的重量。而第二門禁裝置130亦可額外配置一第二重量感測器(未繪示)。而所述第二輔助資訊可以是第二重量感測器從第二區域A2所測得的重量。
接著,第二門禁裝置140可進一步判斷第二輔助資訊是否符合第一輔助資訊。當第二輔助資訊符合第一輔助資訊時,則第二門禁裝置140控制第二閘門120為開啟,當第二輔助資訊不符合第一輔助資訊時,則第二門禁裝置140控制第二閘門120為關閉,且第一門禁裝置130控制第一閘門110為關閉。
為了避免在使用者20持門禁卡被授權通行第一閘門110的同時,存在有另一人士30亦隨行通過了第一道認證,在此實施例中,可以比對先前從第一區域A1所測得的重量,是否相同於稍後從第二區域A2所測得的重量。當另一人士30趁機隨行通過了第一閘門110而進入了第二區域A2之後,則第二門禁裝置140即可判斷出先後所測量的第一輔助資訊與第二輔助資訊不一致,而不予以繼續開啟第二閘門120。也就是說,當第二門禁裝置140後續判定第二辨識資訊可符合第二預設值,但由於此時第二區域A2中可能存在使用者之外的另一人士30,因此第二閘門120仍然不會被開啟,如圖1D所示。
並且,原先所開啟的第一閘門110亦可因此而關閉。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第二閘門120為關閉,且第一閘門110為關閉時,則第二區域A2所對應的空間為一密閉空間。也就是說,當第二門禁裝置140判斷第二區域A2中可能存在使用者20之外的另一人士30時,為了避免可疑人士30逃走,可關閉之第一閘門110與第二閘門120可將可疑人士30困於第二區域A2之中,如圖1E所示。
在上述實施例中,可透過分別感測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上的重量,來取得第一輔助資訊與第二輔助資訊。然而在另一實施例中,亦可透過影像辨識或者是其他技術來實現,在此不加以限制。舉例來說,第一門禁裝置130與第二門禁裝置140可以額外設置影像感測元件,而第一輔助資訊與第二輔助資訊可以分別是從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所擷取得影像之後,經過影像辨識技術所取得的人物數量。當第一門禁裝置130判斷第一區域A1的人物數量超過1時,則第一閘門110可不被開啟。或者是當第二門禁裝置140判斷第二區域A2的人物數量超過1時,則第二閘門120不被開啟,且第一閘門110可以再度被關閉。
此外,在本發明實施例中,當第二輔助資訊不符合第一輔助資訊時,則第二門禁裝置140更進一步發送一通報訊息至一安全監控單位。安全監控單位例如可以是派出所、警察局、保全單位或者是大樓警衛室。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當第二門禁裝置140判斷第二區域A2存在至少一人時,例如使用者20,則第一門禁裝置130不再接收下一位使用者的第一辨識資訊。直到第二區域A2的使用者20已被授權進入第三區域A3之後,則第一門禁裝置130才被允許接收下一位使用者的第一辨識資訊來進行驗證。藉此,達成逐一通行的管制。
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門禁管理方法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之門禁管理方法包括步驟S210~S260。下列請同時參照圖1與圖2。所述門禁管理方法適用於上述第一閘門110與第二閘門120。如上所述,第一閘門110設置於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間,第二閘門120設置於第二區域A2與第三區域A3之間。第一閘門110初始預設為關閉,第二閘門120初始預設為關閉。
在步驟S210中,第一門禁裝置130判斷從第一區域A1所輸入的一第一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一預設值。
在步驟S220中,當第一辨識資訊符合第一預設值時,則第一門禁裝置130控制第一閘門110為開啟。
在步驟S230中,當第一辨識資訊不符合第一預設值時,則第一門禁裝置130控制第一閘門110為關閉。
在步驟S240中,第二門禁裝置140判斷從第二區域A2所輸入的一第二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二預設值。
在步驟S250中,當第二辨識資訊符合第二預設值時,則第二門禁裝置140控制第二閘門120為開啟。
在步驟S260中,當第二辨識資訊不符合第二預設值時,則第二門禁裝置140控制第二閘門120為關閉。
有關上述步驟的細節已詳述於上,於此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本發明透過第一門禁裝置與第二門禁裝置來分別對門禁卡的第一辨識資訊與對應使用者生物特徵的第二辨識資訊進行驗證,藉以控制第一閘門與第二閘門的開啟或關閉狀態。如此一來,即可避免門禁卡遭到他人的盜用,增進門禁管理上的安全性。在一實施例中,更進一步從第一區域中感測第一輔助資訊以及從第二區域中感測第二輔助資訊,藉以輔助判斷是否存在有使用者以外的可疑人士隨入,來解決門禁管理上的漏洞。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A1~A3‧‧‧區域
10‧‧‧門禁管理系統
110‧‧‧第一閘門
120‧‧‧第二閘門
130‧‧‧第一門禁裝置
140‧‧‧第二門禁裝置
20‧‧‧使用者
30‧‧‧可疑人士
S210~S260‧‧‧門禁管理方法的步驟
圖1A~1C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門禁管理系統之運作的示意圖。 圖1D~1E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門禁管理系統之運作的示意圖。 圖2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門禁管理方法的流程圖。

Claims (10)

  1. 一種門禁管理系統,包括:一第一閘門,設置於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之間;一第一門禁裝置,耦接該第一閘門,用以判斷從該第一區域所輸入的一第一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一預設值,當該第一辨識資訊符合該第一預設值時,則控制該第一閘門為開啟,當該第一辨識資訊不符合該第一預設值時,則控制該第一閘門位於一關閉; 一第二閘門,設置於該第二區域與一第三區域之間;以及一第二門禁裝置,耦接該第二閘門與該第一門禁裝置,用以判斷從該第二區域所輸入的一第二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二預設值,當該第二辨識資訊符合該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該第二閘門為開啟,當該第二辨識資訊不符合該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該第二閘門位於一關閉;其中,該第一閘門初始預設為關閉,該第二閘門初始預設為關閉。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禁管理系統,其中該第一門禁裝置進一步判斷是否接收該第一辨識資訊,當未接收該第一辨識資訊時,則控制該第一閘門為關閉,當接收該第一辨識資訊時,則監測該第一區域,以擷取一第一輔助資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門禁管理系統,其中該第二門禁裝置進一步判斷是否接收該第二辨識資訊,當未接收該第二辨識資訊時,則控制該第二閘門為關閉,當接收該第二辨識資訊時,則監測該第二區域,以擷取一第二輔助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門禁管理系統,其中該第二門禁裝置進一步判斷該第二輔助資訊是否符合該第一輔助資訊,當該第二輔助資訊符合該第一輔助資訊時,則該第二門禁裝置控制該第二閘門為開啟,當該第二輔助資訊不符合該第一輔助資訊時,則該第二門禁裝置控制該第二閘門為關閉,且該第一門禁裝置控制該第一閘門為關閉。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門禁管理系統,其中當該第二輔助資訊不符合該第一輔助資訊時,則該第二門禁裝置更進一步發送一通報訊息至一安全監控單位。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禁管理系統,其中該第一辨識資訊係透過一門禁卡輸入該第一門禁裝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門禁管理系統,其中該第二辨識資訊包括至少一生物特徵。
  8. 一種門禁管理方法,適用於一第一閘門與一第二閘門,該第一閘門設置於一第一區域與一第二區域之間,該第二閘門設置於該第二區域與一第三區域之間,所述門禁管理方法包括:判斷從該第一區域所輸入的一第一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一預設值;當該第一辨識資訊符合該第一預設值時,則控制該第一閘門為開啟;當該第一辨識資訊不符合該第一預設值時,則控制該第一閘門位於一關閉; 判斷從該第二區域所輸入的一第二辨識資訊是否符合一第二預設值;當該第二辨識資訊符合該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該第二閘門為開啟;以及當該第二辨識資訊不符合該第二預設值時,則控制該第二閘門位於一關閉;其中,該第一閘門初始預設為關閉,該第二閘門初始預設為關閉。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門禁管理方法,更包括:判斷是否接收該第一辨識資訊;當未接收該第一辨識資訊時,則控制該第一閘門為關閉;當接收該第一辨識資訊時,則監測該第一區域,以擷取一第一輔助資訊;判斷是否接收該第二辨識資訊;當未接收該第二辨識資訊時,則控制該第二閘門為關閉;以及當接收該第二辨識資訊時,則監測該第二區域,以擷取一第二輔助資訊。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門禁管理方法,更包括:判斷該第二輔助資訊是否符合該第一輔助資訊;當該第二輔助資訊符合該第一輔助資訊時,則控制該第二閘門為開啟;以及當該第二輔助資訊不符合該第一輔助資訊時,則控制該第二閘門為關閉,且控制該第一閘門為關閉。
TW105140146A 2016-12-05 2016-12-05 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 TW2018221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146A TW201822153A (zh) 2016-12-05 2016-12-05 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40146A TW201822153A (zh) 2016-12-05 2016-12-05 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22153A true TW201822153A (zh) 2018-06-16

Family

ID=63258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0146A TW201822153A (zh) 2016-12-05 2016-12-05 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8221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1411A (zh) * 2018-12-26 2019-05-2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高准确度的区域化新型闸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01411A (zh) * 2018-12-26 2019-05-24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高准确度的区域化新型闸门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67468B1 (ko) 태그 인증과 결합된 생체 인식을 사용한 자동화된 물리적 액세스 제어 시스템에 대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US9817982B2 (en)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system
US9734644B2 (en) Wireless camera facilitated building security
US20170264608A1 (en) Visual biometric authentication supplemented with a time-based secondary authentication factor
JP6848896B2 (ja) 居室者監視システム
KR101960799B1 (ko) 사물인터넷 기능이 구비된 생체인증 출입통제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WO2019138839A1 (ja) 顔認証装置
KR102243963B1 (ko) 안면 인식을 이용한 근태 관리 시스템
CN106920296A (zh) 防尾随智能门系统及智能门控制方法
JP4544026B2 (ja) 撮像装置、携帯端末
KR102361770B1 (ko) 보안 강화 방법 및 보안 강화 장치
JP6962431B2 (ja) 顔認証装置
KR102033057B1 (ko) 사각지대 객체 감지를 이용하여 상황을 인지하는 방법 및 디지털 도어락 장치
JP4460265B2 (ja) 入退室管理装置
TW201822153A (zh) 門禁管理系統與門禁管理方法
KR20160010009A (ko) 원격 방문자 출입관리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160005204A (ko) 사람의 얼굴 또는 사람의 형체 감지를 이용한 보안 시스템 및 방법
KR20090041619A (ko) 출입 통제 시스템
CN108091005A (zh) 门禁管理系统与门禁管理方法
JP6767683B2 (ja) 顔認証装置
KR100666008B1 (ko) 인텔리전트 도어록 시스템
JP2007193558A (ja) 入退管理支援システム
US20220198861A1 (en) Access control system screen capture facial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
KR101008654B1 (ko) 출입 확인용 지문 인증 장치
JP7251593B2 (ja) 顔認証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