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12043A - 輥軋用輥子外層材以及輥軋用複合輥子 - Google Patents

輥軋用輥子外層材以及輥軋用複合輥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12043A
TW201812043A TW106125999A TW106125999A TW201812043A TW 201812043 A TW201812043 A TW 201812043A TW 106125999 A TW106125999 A TW 106125999A TW 106125999 A TW106125999 A TW 106125999A TW 201812043 A TW201812043 A TW 2018120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layer
rolling
roll
roller
cont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5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42793B (zh
Inventor
市野健司
鈴木健史
持田哲男
石田清仁
大沼郁雄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Jfe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Jfe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Jfe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12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12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2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27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27/00Rolls, roll alloys or roll fabrication; Lubric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rolls while in 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3/00Centrifugal casting; Casting by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 B22D13/02Centrifugal casting; Casting by using centrifugal force of elongated solid or hollow bodies, e.g. pipes, in moulds rotating around their longitudinal ax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9/00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 C21D9/38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Furnaces therefor for roll 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7/00Alloys based on rhenium or a refractory metal not mentioned in groups C22C14/00 or C22C16/00
    • C22C27/04Alloys based on tungsten or molybden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30/00Alloys containing less than 50% by weight of each constitu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16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other metals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2F1/18High-melting or refractory metals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是要提供:耐磨損性顯著地提昇之輥子外層材以及輥軋用複合輥子。   本發明的輥子外層材,其係W-Co基合金製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組成分是W含量從輥子外周側往內周側沿著徑向降低之具有含量斜度的組成分,而在相當於輥軋使用時的最大徑的位置之外層材表面的組成分,以質量%計,係含有:W:25~70%、Co:5~45%、C:0.6~3.5%、Si:0.05~3%、Mn:0.05~3%、Mo:1~15%,而其餘部分則是不可避免的雜質。此外,輥子外層材優選是離心鑄造製。這種外層材與高速工具鋼系的輥軋用輥子相較,耐磨損性顯著提昇。此外,其組成分亦可又含有從Fe:5~40%、Cr:0.1~10%、V:0.1~6%、Nb:0.1~3%之中所選出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或者又含有Ni:0.05~3%,或者又含有從Fe:5~40%、Cr:0.1~10%、V:0.1~6%、Nb:0.1~3%之中所選出的一種或兩種以上以及Ni:0.05~3%。優選是製作成:以具有這種組成分的外層材當作輥子使用層也就是外層,而且將該外層與內層融合一體化之輥軋用複合輥子,或者製作成:將該外層與中間層融合一體化,並且將該中間層與內層融合一體化之輥軋用複合輥子。

Description

輥軋用輥子外層材以及輥軋用複合輥子
[0001] 本發明是關於適合作為熱軋用或冷軋用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以及具備該外層材的輥軋用複合輥子,尤其是關於耐磨損性的提昇。
[0002] 近年來,鋼板的輥軋技術係有明顯的進步,隨著這種趨勢,輥軋用輥子的使用環境也更為嚴酷化。尤其是在最近,高強度鋼板和薄型化製品之類的輥軋負荷大且被要求具有優異的表面品質之鋼板的生產量不斷的增大當中。   [0003] 因而,針對於冷軋用工作輥子,係被要求具有優異的耐磨損性以及用來提供該種耐磨損性之高硬度。一般而言,耐磨損性的提昇,大都借助於輥子材料的高合金化,然而,輥子材料高合金化的結果,有時候會導致研磨切削性的惡化或者發生輥子事故時之被害的增大(耐事故性變差),因此,必須採用兼具研磨切削性與耐事故性的材料。此外,想要製造優異的表面品質的鋼板的話,必須預先就將與鋼板進行直接接觸的輥子採用具有均質且細微的表面性狀者,具體而言,係採用具有高淨度且細微的顯微組織之鑄鐵、鑄鋼來作為輥子材質。   [0004] 此外,在熱軋用工作輥子身上,發生輥子磨損和在表面產生粗糙的話,勢必對於輥軋製品的材質和尺寸上的輥軋製程產生限制,而且也難以減少輥子的更換頻率,因此,輥子耐用度的下降,將成為阻礙生產性的提昇和阻礙成本的削減之瓶頸之一。因此,對於熱軋用工作輥子,必須要求:減少磨損和減少在表面產生粗糙,以資提昇輥子的耐用度。   [0005] 基於這種理由,針對於所使用的輥軋用輥子,乃熱切期望能夠提昇其特性,尤其是提昇耐磨損性。輥軋用輥子的耐磨損性的提昇,在鋼板的製造上,是與鋼板品質的提昇以及生產性的提昇,有直接關聯性的重要課題。   [0006] 針對於這種想要提昇輥軋用輥子的耐磨損性的要求,已經有人開發出例如非專利文獻1、非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高速工具鋼系輥子,其外層的組成分是採用與高速度工具鋼的組成分類似的組成分,並且散佈著大量的硬質碳化物,而可顯著提昇耐磨損性。此外,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所揭示的熱軋用複合輥子,是在鋼製的芯材的外周,利用連續堆積厚度法來形成外層。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熱軋用複合輥子,外層材的組成分,以重量%計,係含有C:1.0~4.0%、Si:3.0%以下、Mn:1.5%以下、Cr:2~10%、Mo:9%以下、W:20%以下、V:2~15%、P:0.08%以下、S:0.06%以下、B:0.0500%以下,其餘部分是Fe以及不可避免的雜質,其金屬組織,以面積比計,是含有粒狀碳化物5~30%、非粒狀碳化物6%以上的組織所組成,基質的硬度是維氏硬度(Hv)550以上。再者,該外層材亦可又含有Ni:5.0%以下、Co:5.0%以下、Nb:5.0%以下。如此一來,可藉由某一既定量以上的非粒狀碳化物的存在,即使有裂隙產生時,亦可抑制裂隙進展到達輥子的深部,因而可提昇耐熱龜裂性,並且因為含有VC系的硬質碳化物,耐磨損性也很良好。   [0007] 這種高速工具鋼系輥子外層材,為了要提昇耐磨損性,就必須使多量的硬質碳化物分散在基質中。但是,高速工具鋼系組成分所生成的硬質碳化物,一般而言,其比重較之基質的比重更輕,在鑄造中很容易產生偏析。尤其是在因生產性、經濟性都優異而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輥子外層材的鑄造方法,也就是離心鑄造法中的話,比重較輕的相受到離心力的作用而很容易集積和偏析在內側,因此高速工具鋼系輥子外層材是很難以利用離心鑄造法來進行製造。   [0008] 然而,專利文獻2所揭示的技術,是用來提供:即使應用離心鑄造法也不會產生偏析等之耐磨損性和耐龜裂性優異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的技術,這種輥子外層材的組成分,以質量%計,含有C:1.5~3.5%、Si:1.5%以下、Mn:1.2%以下、Ni:5.5%以下、Cr:5.5~12.0%、Mo:2.0~8.0%、V:3.0~10.0%、Nb:0.5~7.0%,並且是以Nb、V以及C的含量是必須符合特定的關係,同時Nb與V之兩者的比值必須落在特定的範圍內的方式來含有Nb以及V。   [0009] 又,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輥子外層材的組成分,以質量%計,含有C:1.5~3.5%、Si:1.5%以下、Mn:1.2%以下、Cr:5.5~12.0%、Mo:2.0~8.0%、V:3.0~10.0%、Nb:0.5~7.0%,並且是以Nb、V以及C的含量必須符合特定的關係,同時Nb與V之兩者的比值必須落在特定的範圍內的方式來含有Nb以及V。藉由採用這種組成分,即使應用離心鑄造法來進行製造,亦可抑制生成於輥子外層材中的偏析,而可提昇耐磨損性與耐龜裂性,對於提昇熱軋的生產性有很大的貢獻。   [0010] 又,專利文獻4是揭示離心鑄造複合輥子。專利文獻4所揭示的離心鑄造複合輥子,是由外層與鑄鐵的內層或鑄鋼的內層所構成,外層的組成分,以重量%計,是含有C:1.0~3.0%、Si:0.1~3.0%、Mn:0.1~2.0%、Cr:2.0~10.0%、Mo:0.1~10.0%、V:1.0~10.0%、W:0.1~10.0%,而且符合Mo+W:10.0%以下的關係之合金成分,其餘部分是Fe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專利文獻4所揭示的技術,係可抑制:容易引起凝集和偏析之M6 C型碳化物的結晶出現,而成為只有MC型+M7 C3 型碳化物析出的外層,因而係可利用離心鑄造法來進行製造。   [0011] 又,例如專利文獻5是揭示:輥軋輥子用離心鑄造外層材。專利文獻5所揭示的輥軋輥子用離心鑄造外層材的組成分,以質量%計,是含有C:4.5~9%、Si:0.1~3.5%、Mn:0.1~3.5%、V:18~40%,其金屬組織優選是在維氏硬度為HV550~900的基質中,以面積率計,MC碳化物是以面積率為20~60%的範圍分散於基質中的金屬組織。根據專利文獻5所揭示的技術,是積極地利用:比重較小的MC碳化物集中濃化在內面側之離心鑄造偏析現象,在離心鑄造之後,進行切削工作而只保留MC碳化物集中濃化的層,如此一來,就可以較低成本確實地形成MC碳化物較多的輥子外層。   [0012] 已知的具有極優異的耐磨損性的材料,係有超硬合金。一般而言,已知的超硬合金例如:係有如非專利文獻3所揭示的這樣,將碳化鎢(WC)與當作黏結劑的Co一起進行成形和燒結的超硬合金。   [0013] 將這種超硬合金應用於輥軋用輥子的技術,係有如專利文獻6、專利文獻7、專利文獻8、專利文獻9、專利文獻10等所揭示的。   [0014] 專利文獻6是揭示:熱軋輥子以及熱軋導引輥子用鎢碳化物基超硬合金。專利文獻6所揭示的技術之鎢碳化物基合金,鉻相對於鈷與鎳的合計量之重量比落在1/1~1/99;鈷相對於鎳的重量比落在9/1~1/9;而且鎢碳化物是88重量%以下;鈷與鎳與鉻的總和是12~65重量%。在專利文獻6中是揭示出將這種超硬合金應用在普通鋼材(線材)之熱軋用輥子的例子。   [0015] 又,專利文獻7是揭示出:由超硬合金所構成的熱間線材用輥子。根據專利文獻7所記載的技術,所使用的超硬合金,其金屬組織是由:硬質碳化物相與三元合金結合相所形成的,該硬質碳化物相是具有平均粒徑為1μm至5μm之WC(碳化鎢),或者將WC的其中一部分利用TiC、TaC、NbC之中的一種以上來進行置換,且置換量是10重量%以下;而該三元合金結合相,則是該結合相中的Cr相對於Ni與Co的合計量是在0.30以下,且相對於全結合相是在0.05以上,再者,Ni相對於Ni與Co的合計量是0.33至0.90,分極電位相對於冷卻一般工業用水則是在0.3V以上。藉由採用這種超硬合金,可製作成耐表面粗糙性優異的熱間線材用輥子。   [0016] 又,專利文獻8所揭示的輥軋用複合輥子,是在由鋼系或鐵系材料所形成的內層的外周上,隔介著中間層而與由超硬合金所形成的外層接合在一起,該中間層是由:使用平均粒徑3μm以下的WC原料粉末所形成的超硬合金來形成的。並且優選是將中間層的WC粒子的含量,以重量比率計,予以控制在70%以下。如此一來,可製作成耐磨損性優異且強度上的可靠性很高之超硬合金製輥軋用輥子。   [0017] 又,專利文獻9所揭示的超硬合金製輥軋用輥子,其外層是利用耐磨損性優異的超硬合金來形成,並且又具備由含有WC與Ni的超硬合金所形成的中間層,因此在強度上的可靠性很高。   [0018] 此外,專利文獻10所揭示的板輥軋用超硬合金製複合輥子,是在由鋼系材料或鐵系材料所形成的內層的外周,接合著由超硬合金所形成的外層而構成的板輥軋用超硬合金製複合輥子,該外層材料的超硬合金,以R=σc(1-ν)/Eα(此處的σc是抗彎強度、ν是縱橫應變比、E是楊氏係數、α是熱膨脹係數)的數式來表示的熱衝撃係數R,是符合400以上的條件之超硬合金。如此一來,可改善輥子的耐磨損性、耐表面粗糙性,能夠減少在輥軋事故時所產生的熱龜裂,以及龜裂的進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0019]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04-14155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04-36583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05-1350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平08-60289號公報   專利文獻5:國際專利申請案WO2006/030795號   專利文獻6:日本特公昭57-6502號公報   專利文獻7:日本特公昭58-39906號公報   專利文獻8:日本特開2004-243341號公報   專利文獻9:日本特開2006-175456號公報   專利文獻10:日本特開2004-268140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0020]   非專利文獻1:鎌田等數人合著之日立評論 Vol. 72, No. 5(1990),p69   非專利文獻2:橋本等數人合著之製鐵研究 第338號(1990),p62   非專利文獻3:門間改三著:「鐵鋼材料學改訂版」實教出版(1981),p368
[發明所欲解決的技術課題]   [0021] 然而,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技術,因為是在鋼製芯材的外周,利用連續堆積法來形成外層,因而存在著:生產性低,且成本較高的問題。又,專利文獻2、3所揭示的技術,主要是將Nb、V以及C的含量限定在特定範圍,並且使MC型碳化物均勻地分散,以資謀求提昇耐磨損性與耐龜裂性。但是,實際上,含有許多Cr和Mo之M7 C3 型碳化物和M6 C型碳化物也有相當多的量存在,如果想要更進一步提昇特性的話,只從將MC型碳化物做均勻分散的觀點來考量的話,還是不夠的。此外,專利文獻4所揭示的技術,為了減少容易引起凝集和偏析的M6 C型碳化物的結晶出現,乃將Mo+W的含量限定為10.0%以下,如此一來,就可以利用離心鑄造法來製造輥子外層材。然而,限制Mo、W的含量的結果所衍生的問題,則是無法符合近年來之業界所要求之對於耐磨損性的更進一步的提昇。   [0022] 此外,使用離心鑄造法來製造輥軋用輥子的話,因Mo、V、W之類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增量而形成的碳化物較輕,因而所形成的碳化物容易集積在內面側,而凝集在與內層之間的境界處,因而會有導致境界的接合強度變差之虞慮。   [0023] 又,專利文獻5所揭示的技術,雖然可提昇輥子的耐磨損性,但不僅必須實施除去MC型碳化物變少之外面側領域的作業,而且良率非常低,會有喪失離心鑄造法原本的高生產性與低成本的優勢之問題。   [0024] 又,使用超硬合金之專利文獻6和專利文獻7所揭示的技術,是以線材輥軋用的小型輥子作為對象,因此,難以將這種技術直接適用到冷軋用輥子和熱軋用輥子之類的大型輥子的製造上。而且,與離心鑄造製品相較,必須實施昂貴的製程也就是HIP處理,因此,雖然說是小型製品,但是卻有製造成本偏高的問題。   [0025] 使用超硬合金來作為板輥軋用輥子的外層材之專利文獻8、專利文獻9、以及專利文獻10所揭示的技術,都是想定為:以燒結暨HIP法來成形出外層材,因此,存有製造成本極高的問題。此外,這些的技術,係使用軟質的Co和Ni來作為結合劑,因此也會有:在輥軋時很容易生成凹痕瑕疵(凹部)之問題,無法達到實用化。   [0026] 本發明是想要解決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其目的是要以較低廉的成本來提供:與傳統技術相較可顯著地提昇耐磨損性之耐磨損性優異的輥子外層材以及使用該輥子外層材之輥軋用複合輥子。 [用以解決課題之技術方案]   [0027] 本發明人等,為了達成上述的技術課題,乃針對於:能夠利用生產性暨經濟性都優異的離心鑄造法,來製造具有與超硬合金同等程度之極高耐磨損性的輥軋用輥子的條件,不斷努力地加以檢討。其結果,找到了一種創見,就是:在進行離心鑄造時,如果能夠利用作用在熔融金屬液以及結晶析出相的離心力,來使得硬質碳化物密集和濃化在輥子的外表面側的話,即可顯著地提昇以離心鑄造法製的輥軋用輥子的耐磨損性。此外,又更進一步的檢討,而找到了另一種創見,就是:在離心鑄造時,如果想要使得硬質的碳化物密集和濃化在輥子的外表面側的話,只要能夠找到:可從正在受到離心力作用的液相中,讓比重較液相更大的碳化物作為初晶而結晶出來的條件即可。   [0028] 換言之,正在受到離心力作用的液相中,如果有較液相的比重更大的碳化物晶析出來的話,將會有朝外周方向的離心力作用在碳化物身上。這個時候,如果碳化物與其周圍的γ相不產生共晶凝固,而是由碳化物作為初晶直接從液相中晶析出來的話,碳化物的周圍還是處在液相狀態,因此碳化物就可很容易往外周側移動和集積。   [0029] 因此,乃著眼於比重較大的W,來作為可符合這種條件之碳化物形成元素,而且想到要含有較多量的W,不斷反覆地進行各種澆鑄實驗,並且活用狀態圖的計算等,因而找到了下列兩種創見:   (1)將含有多量之比重較大的W的W-Co基合金,熔製成含有0.6質量%以上的C之熔融金屬液的話,W濃化後的M6 C型碳化物將作為初晶,而晶析出來。   (2)如果將這種W-Co基合金熔融金屬液進行離心鑄造的話,即可獲得:作為初晶而晶析出來的M6 C型碳化物,將會高濃度地偏析在外層材的外表面側的組織形態。   [0030] 此外,也找到一種創見,就是:如果使用Fe基合金來當作基質合金的話,將可促進W系共晶碳化物的形成,而會阻礙M6 C型碳化物晶析出來作為初晶。此外,也找到多種創見,就是:如果使用可提高碳的活性之 W-Co基合金來當作基質合金的話,將可減少W系共晶碳化物的形成,而會在熔融金屬液中晶析出來大量的W濃化後的M6 C型碳化物作為初晶;此外,如果C含量低於0.6質量%的話,無法晶析出來M6 C型碳化物作為初晶,另一方面,如果C含量高於3質量%的話,液相線溫度變得太高,不僅難以熔解和鑄造之外,而且非常容易龜裂的MC型碳化物、M2 C型碳化物將會成長而變粗大化,因此,很容易導致輥子斷裂。   [0031] 本發明是基於以上的各種創見,進一步加以檢討而開發完成的。換言之,本發明的要旨係如下所述。   (1) 一種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係W-Co基合金製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組成分是W含量從輥子外周側往內周側沿著徑向降低之具有含量斜度的組成分,而在相當於輥軋使用時的最大徑的位置之外層材表面的組成分,以質量%計,係含有:W:25~70%、Co:5~45%、C:0.6~3.5%、Si:0.05~3%、Mn:0.05~3%、Mo:1~15%,而其餘部分則是不可避免的雜質。   (2) 一種如(1)所述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中,除了前述組成分之外,又含有以質量%計,從Fe:5~40%、Cr:0.1~10%、V:0.1~6%、Nb:0.1~3%之中所選出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3) 一種如(1)或(2)所述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中,除了前述組成分之外,又含有以質量%計,Ni:0.05~3%。   (4) 一種如(1)或(2)或(3)所述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中,前述輥軋用輥子外層材是離心鑄造製的。   (5) 一種輥軋用複合輥子,其係由外層、與該外層融合一體化的內層所構成的輥軋用複合輥子,前述外層是如(1)或(2)或(3)之任一項所述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   (6) 一種輥軋用複合輥子,其係由外層、與該外層融合一體化的中間層、與該中間層融合一體化的內層所構成的輥軋用複合輥子,前述外層是如(1)或(2)或(3)之任一項所述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   (7) 一種如(5)或(6)所述的輥軋用複合輥子,其中,前述外層是離心鑄造製的。 [發明之效果]   [0032] 根據本發明,係可以便宜的價格且很容易製造出:適合作為熱軋用或冷軋用輥子使用之耐磨損性明顯優異的輥軋用輥子,尤其是以離心鑄造法製造的輥軋用輥子,而可達成產業上特優的效果。
[0034] 本發明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是離心鑄造製的。此處所稱的「離心鑄造製輥軋用輥子外層材」係指:採用以往被作為輥軋用輥子的製造方法使用的離心鑄造法來製造後的狀態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之意。使用離心鑄造法來製造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離心鑄造製」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與使用其他的製造方法所製造的輥軋用輥子彼此之間,就「物」的本身而言,就有很明顯的區別,而且想要利用構造或特性來界定該「離心鑄造製」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需要耗費很大的勞力,因此不合實際。   [0035] 本發明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是W-Co基合金製,其組成分是W含量從輥子外周側往內周側沿著徑向降低之具有含量斜度的組成分,而在相當於輥軋使用時的最大徑的位置之外層材表面的組成分,以質量%計,含有W:25~70%、Co:5~45%,並且含有C:0.6~3.5%、Si:0.05~3%、Mn:0.05~3%、Mo:1~15%,其餘部分是不可避免的雜質。此外,上述的組成分,即使是在:相當於對外層材總體積而言,至少為外表面側之20%的體積量之徑向位置處,例如:若為外徑250mm、內徑140mm之套筒的話,則是從相當於輥軋使用時的最大徑位置起算朝內周側沿著徑方向至少9mm的位置處,也能夠符合這種組成分的條件為宜。   [0036] 再者,此處所稱的「相當於輥軋使用時的最大徑的位置處的外層材表面」,係指:將澆鑄時形成在外層材的外表面的層(因為熔融金屬液與鑄模接觸時受到急速冷卻而凝固的部位等)予以車削除去,相當於剛開始可供輥軋使用時的製品輥子徑的最大徑的位置之外層材表面而言,換言之,相當於可作為製品(輥子外層材)來使用時的最大徑的位置之外層材表面。此外,所稱的「相當於輥軋使用時的最大徑的位置之外層材表面」係包含:將澆鑄時形成在外層材的外表面的層予以車削除去,而從相當於剛開始可供輥軋使用的製品輥子徑的最大徑的位置的外層材表面起算朝內周側,對於外層材總體積而言,至少佔據體積量20%之位於外表面側的範圍。   [0037] 又,對於外層材表面的組成分之分析,係可採用:利用螢光X射線分析、發光分光分析之類的機器分析方法,或者亦可利用破壞性檢查的方式,從包含該外層材表面的位置採取:在輥子徑向上的厚度為小於10mm的塊狀試料,再將該試料進行化學分析的方法。   [0038] 首先,說明限定本發明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的組成分之理由。以下,有關於組成分的質量%,都單純只以%來記載。   [0039] C:0.6~3.5%   C係可與W、以及Mo、Cr、V、Nb之類的碳化物形成元素結合而形成硬質碳化物,具有提昇耐磨損性的作用之元素。隨著C含量的多寡,碳化物的形態和晶析量以及晶析溫度都會改變。C含量大於等於0.6%的話,M6 C型碳化物將會作為初晶而晶析出來,而在離心鑄造時可獲得M6 C型碳化物偏析在外表面側的組織形態,而可提昇耐磨損性。此外,C含量低於0.6%的話,作為初晶而晶析出來的M6 C型碳化物量不足而導致耐磨損性變差。另一方面,C含量很多而超過3.5%的話,不僅難以當作外層材來進行製造,並且會生成非常容易龜裂的M2 C碳化物和MC碳化物而變得粗大化,因而在進行輥軋時,將很容易發生輥子破壞。基於上述的理由,乃將C含量限定在0.6~3.5%的範圍。再者,合宜的C含量是1.0~3.0%。更好的C含量是1.2~2.8%。   [0040] Si:0.05~3%   Si是可當作脫氧劑來作用並且也具有基質強化作用的元素。想要獲得這種效果,Si含量必須在0.05%以上。另一方面,Si含量超過3%的話,不僅效果已趨飽和,而且會出現片狀的石墨,而導致韌性變差。因此,乃將Si含量限定在0.05~3%的範圍。此外,合宜的Si含量是0.1~2%。更好的Si含量是0.2~1.8%。   [0041] Mn:0.05~3%   Mn是可藉由形成MnS而將S予以固定下來,而具有可將S對於材質造成的不良影響予以無害化的作用之元素。又,Mn可固溶於基質中而對於提昇淬火硬化性有所幫助。想要獲得這種效果的話,Mn含量必須是0.05%以上。另一方面,Mn含量超過3%的話,不僅上述的效果趨於飽和,而且也會導致材質變差。因此,乃將Mn含量限定在0.05~3%的範圍。此外,合宜的Mn含量是0.1~1%。更好的Mn含量是0.2~0.8%。   [0042] Mo:1~15%   Mo是可與C結合而形成碳化物之碳化物形成元素,在本發明中尤其是可固溶於W濃化的初晶碳化物亦即硬質的M6 C型碳化物中,可將碳化物予以強化,而具有增加輥子外層材的耐破壞性的作用。又,Mo係可在熱處理時提昇淬火硬化性,對於增加輥子外層材的硬度有所幫助。此外,Mo是比Co更重的元素,也具有:不會妨礙初晶碳化物朝向外表面側進行離心分離,或者促進初晶碳化物朝向外表面側進行離心分離的效果。想要獲得這些效果的話,Mo含量必須是1%以上。另一方面,Mo含量過多而超過15%的話,將會出現以Mo為主體之又硬又脆的碳化物,導致耐磨損性變差。因此,乃將Mo含量限定在1~15%的範圍。此外,合宜的Mo含量是2~10%。更好的Mo含量是4~10%。   [0043] W:25~70%   W是在本發明中最重要的元素,係設定成含量高達25%以上的合金組成分。如此一來,可大量地晶析出來W濃化後的硬質M6 C型碳化物來作為初晶,因而可製作出耐磨損性明顯提昇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此外,W含量若低於25%的話,就難以獲得符合本發明之目的之耐磨損性優異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另一方面,W含量超過70%的話,不僅M6 C型碳化物變粗大化而且變脆,熔融金屬液的融點上昇而變得難以熔解、鑄造等。因此,乃將W含量限定在25~70%的範圍。此外,合宜的W含量是30~65%。更好的W含量是35~55%。   [0044] Co:5~45%   Co與W都是在本發明中的重要元素。藉由含量大量的Co與W,可以增加C的活量,可以促進出現許多W濃化後的硬質碳化物(M6 C型或M2 C型和MC型等)來作為初晶,對於提昇輥軋用輥子外層材的耐磨損性有所幫助。想要獲得這種效果的話,Co含量必須是5%以上。另一方面,Co含量太多而超過45%的話,γ相將趨於穩定化,基質變成軟質,若當作輥軋用輥子來使用的話,將會導致發生許多的凹痕瑕疵(凹部),耐磨損性明顯變差。因此,乃將Co含量限定在5~45%的範圍。此外,合宜的Co含量是10~40%。更好的Co含量是15~35%。   [0045] 上述的成分是基本的成分,除了基本組成分之外,亦可因應必要選擇性地又含有:從Fe:5~40%、Cr:0.1~10%、V:0.1~6%、Nb:0.1~3%之中所選出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或者又含有Ni:0.05~3%,或者同時含有從Fe:5~40%、Cr:0.1~10%、V:0.1~6%、Nb:0.1~3%之中所選出的一種或兩種以上以及Ni:0.05~3%。   [0046]   從Fe:5~40%、Cr:0.1~10%、V:0.1~6%、Nb:0.1~3%之中所選出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Fe、Cr、V、Nb都是碳化物形成元素,係可固溶於碳化物而具有強化碳化物的作用之元素,可因應必要而選擇性地含有其中一種或兩種以上。   [0047] Fe除了可固溶於碳化物,也同時可固溶於基質,對於基質的強化有所幫助,具有:作為輥軋用輥子使用時,可防止形成凹痕瑕疵(凹部)的作用。想要獲得這種效果的話,合宜的Fe含量是5%以上。另一方面,Fe含量超過40%的話,作為初晶而出現的硬質M6 C型碳化物量將會減少,脆弱的M3 C型碳化物將會增加,耐磨損性將會變差。因此,若想含有Fe的話,係將Fe含量限定在5~40%的範圍為宜。此外,更好的Fe含量是10~35%。更優的Fe含量是12~30%。   [0048] 關於在基質中含有Fe即可強化W-Co基合金的基質的機轉(理由),在目前尚未明確,可能是因為產生了:Co所達成的γ相穩定化作用與Fe所達成的α相穩定化作用互相抵消,其結果將使得基質的強度上昇,或者是因為Fe所導致的α相穩定化作用比較大,基質變成硬質的麻田散鐵或變韌鐵組織,或者又在這種基質中出現了已析出細微碳化物的組織,之類的基質強化現象的緣故。   [0049] Cr是強力的碳化物形成元素,主要是可形成共晶碳化物,並且具有可提昇所形成的碳化物的強度之效果。共晶碳化物將會結晶出現於初晶也就是M6 C型碳化物的間隙中,因此,就結果而言,具有可強化M6 C型碳化物的間隙之作用。又,Cr也具有可減少石墨的出現之作用。W-Co基合金是因為C的活量係數很高,所以很容易出現石墨,石墨出現的話,韌性將會變差。為了抑制石墨的出現以資謀求能夠穩定地當作輥軋用輥子來使用,在本發明中是因應必要來含有Cr為宜。想要獲得這種效果的話,Cr的合宜含量是0.1%以上。另一方面,Cr含量超過10%的話,Cr系共晶碳化物將會大量出現而導致韌性變差。因此,若想要含有Cr的話,將Cr含量限定在0.1~10%的範圍為宜。此外,更好的Cr含量是在1~8%。更優的Cr含量是在1.5~7%。   [0050] V是可與C結合而形成硬質的VC(包含Mo、Nb、Cr、W等在內的MC型碳化物)之元素,所形成的MC型碳化物係作為初晶而結晶出來,而成為W濃化後的M6 C型碳化物的晶出核,可促進M6 C型碳化物的出現,並且具有可使細微的M6 C型碳化物高密度地分散之作用。想要獲得這種效果的話,將V含量設在0.1%以上為宜。另一方面,V含量太多而超過6%的話,即使是含有很多W,低比重的V系MC型碳化物還是會增加,而且變粗大化,在進行離心鑄造時,將會被離心分離到輥子外層材的內面側。因此,在外面側將會因為硬質的M6 C型碳化物量不足,而導致當作輥子外層材使用時的耐磨損性變差。此外,被離心分離到內面側的V系MC型碳化物太多的話,與輥子內層或與中間層之間的境界強度將會變差。因此,若想要含有V的話,是將V含量限定在0.1~6%的範圍為宜。此外,更好的V含量是在1~5%。更優的V含量是在1.5~4%。   [0051] Nb與C的結合力極高,是強力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很容易與V或W形成複合碳化物。這種Nb與V或W的複合碳化物,將成為當作初晶而晶析出來之W濃化後的M6 C型碳化物的晶出核,可促進M6 C型碳化物的出現,而且也具有可使細微的M6 C型碳化物高密度分散的作用。想要獲得這種效果的話,Nb的含量必須是在0.1%以上。另一方面,Nb含量過多而超過3%的話,將會形成低密度的Nb系MC型碳化物且變粗大化,在進行離心鑄造時,碳化物很容易被離心分離到輥子外層材的內面側,並且外層材內面側的MC型碳化物的量會增加。而且被離心分離到外層材內面側的MC型碳化物的量太多的話,與輥子內層或與中間層之間的境界強度將會變差,因此,內面側的品質將會變差。因此,若想要含有Nb的話,將Nb含量限定在0.1~3%的範圍為宜。此外,更好的Nb含量是在0.5~2%。更優的Nb含量是在0.6~1.8%。   [0052] Ni:0.05~3%   Ni是具有可提昇淬火硬化性的作用之元素,例如:如果想要解決大型輥子的淬火硬化性不足的問題的話,可因應必要來含有。想要獲得這種效果的話,將Ni含量設在0.05%以上為宜。此外,如果只是如同雜質般的程度之低於0.05%的話,則無法發揮其效果。另一方面,Ni含量超過3%的話,γ相將會趨於穩定化,而變得無法確保所期望的淬火硬化性。因此,若想要含有Ni的話,將Ni含量設定在0.05~3%的範圍為宜。更好的Ni含量是在0.1~2.5%。   [0053] 上述的成分以外之其餘部分是不可避免的雜質。不可避免的雜質係可舉出:P、S、N、B。此外,P會偏析於粒界而造成導致材料脆化之類的不良影響,因此,作為雜質而言,最好是儘量減少,但如果是在0.05%以下的話,則可許容其存在。又,S也是與P同樣地會偏析於粒界,而造成導致材料脆化之類的不良影響,因此,作為雜質而言,最好是儘量減少,但如果是在0.05%以下的話,其中的一部分將會與Mn進行化合而變成硫化物系夾雜物存在,而成為無害化,因此可被許容。此外,如果是一般通常的熔解方法的話,將會有0.01~0.1%程度的N混入作為雜質。但是,其含量只有這種程度的話,並不會對於本發明的效果產生影響。然而,N會有可能在複合輥子之外層與中間層或與內層的境界上產生氣泡缺陷,因此將N含量限定在低於0.07%為宜。此外,B有時候會從熔解原料的回收廢料或從鑄造用助熔劑混入而被視為不可避免的雜質元素含有B。B會固溶在碳化物或基質中而改變碳化物的性質,或者固溶於基質中而對於基質的淬火硬化性造成影響,因而導致製品品質的不穩定。因此,B含量是要極力減少為宜,但如果是0.1%以下的話,則對於本發明的效果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上述的不可避免的雜質元素,是將其合計含量予以調整為低於1%為宜。   [0054] 其次,說明本發明輥軋用輥子外層材之合宜的製造方法。   [0055] 在本發明中,基於生產性、以及製造成本的觀點考量,是將輥軋用輥子外層材,採用使鑄造用鑄模進行旋轉的形式之離心鑄造法來進行製造。如此一來,可以較低廉的價格來製造耐磨損性優異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   [0056] 首先,是在旋轉中的鑄模內注入具有上述的輥子外層材組成分的熔融金屬液達到既定的厚度,來進行離心鑄造,而製成輥軋用輥子外層材。此外,通常為了要保護鑄模,一般的作法是在鑄模內面,披覆著以鋯石等作為主材料的耐火物。此外,在本發明中,是以將離心力達到120~250G的方式來調整旋轉數之後,進行離心鑄造為宜。藉由賦予高離心力,可提高在外表面側之大比重的硬質碳化物的分散密度。   [0057] 在本發明中,亦可將所製得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當作單體的套筒,並且將軸材嵌合在該套筒中而製作成輥軋用輥子。又,所製得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亦可在其內側設置融合成一體化的中間層,而成為具有中間層的套筒,並且將軸材嵌合在該套筒中而製作成輥軋用輥子。此外,中間層,是在輥子外層材的凝固途中或完全凝固之後,將鑄模進行旋轉,同時注入具有中間層組成分的熔融金屬液,藉由進行離心鑄造而形成的為宜。中間層的材料係可舉出例如:石墨鋼、C含量為1~2質量%之高碳鋼、亞共晶鑄鐵等。此外,這些輥軋用輥子的軸材,並未特別地限定,是採用另外單獨製造的鍛鋼品(軸)、鑄鋼品(軸)、鑄鐵品(軸)為宜。   [0058] 此外,在本發明中,既可以製作成:將上述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當作外層,而由該外層與融合一體化的內層所形成的複合輥子,也可以製作成:將上述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當作外層,而由該外層與融合一體化的中間層、與該中間層融合一體化的內層所形成的複合輥子。   [0059] 在形成中間層的情況下,是在輥子外層材凝固途中或完全凝固之後,將鑄模旋轉的同時,注入具有中間層組成分的熔融金屬液,進行離心鑄造為宜。此外,中間層材係採用:石墨鋼、C含量為1~2質量%的高碳鋼、亞共晶鑄鐵等為宜。中間層與外層融合成一體,外層的成分將會在10~90%程度的範圍內混入中間層。基於抑制外層成分混入到內層的混入量之觀點考量,最好是預先就儘量地減少外層的成分混入到中間層的混入量。   [0060] 一般而言,是在外層或中間層完全凝固之後,停止鑄模的旋轉,並且將鑄模豎立起來之後,才將內層材進行靜置鑄造來形成內層。此處,用來進行靜置鑄造的內層材,係採用:鑄造性與機械性質優異的球狀石墨鑄鐵、芋蟲狀石墨鑄鐵(CV鑄鐵)等為宜。此外,如果是不具有中間層,而是由外層與內層融合成一體的複合輥子的話,外層材的成分有1~10%的程度混入到內層的情況很多。外層材中所含的W、Cr、V等,是強力的碳化物形成元素,如果這些元素混入到內層的話,將會導致內層變得脆弱。因此,在本發明中,是將外層成分之混入到內層的混入率抑制在低於5%為宜。   [0061] 上述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輥軋用複合輥子,在鑄造後,又實施熱處理為宜。熱處理,優選是實施一次以上之先加熱到1000~1200℃並且保持5~40小時之後,放置在爐內冷卻或者進行空冷或吹風空冷的工序;以及再加熱到400~600℃並保持之後,進行冷卻的工序。此外,本發明的輥軋用輥子外層材、輥軋用複合輥子的硬度,係因應其用途而調整在79~100 HS的範圍內為宜。最好是以能夠穩定的確保這種硬度的方式來調整鑄造後的熱處理為宜。 [實施例]   [0062] 利用高頻感應加熱爐,熔製出具有表1所示的組成分的熔融金屬液,並且利用離心鑄造法,鑄造成作為試驗材之套筒狀的輥子外層材(外徑:250mmφ,徑向厚度:55mm)。此外,將澆鑄溫度設定在1450~1550℃,將離心力設定成重力倍數之140~220G。在其中一部分的試驗材(熔融金屬液No.S)中,產生了朝向內面之明顯的碳化物偏析現象,因此,基於減少這種偏析之目的,而將離心力設定為60G。鑄造後,再加熱到1050~1200℃並且保持10小時之後,又實施了一次或重複兩次之:進行冷卻至100℃以下的淬火硬化處理、以及加熱至400~560℃並保持後,進行冷卻之回火處理。如此一來,可將試驗材之從外表面起算在厚度方向上5mm位置處的硬度,予以調整成落在85~100 HS。此外,也熔製出:具有可作為鋼鐵的熱間精製輥軋用輥子使用之市售的離心鑄造製外層材的組成分(高速工具鋼輥子系組成分:2.2%C-0.4%Si-0.4%Mn-5.3%Cr-5.2%Mo-5.6%V-1.1%Nb)之熔融金屬液(熔融金屬液No.V),同樣的進行鑄造成套筒狀的輥子外層材,鑄造後也實施了熱處理,來作為傳統例(試驗材No.22)的試驗材(硬度85 HS)。   [0063] 從已經實施了上述熱處理後的試驗材,採取出:分析組成分用試驗片、磨損試驗用試驗片。此外,試驗材No.19,因為非常容易裂開因而試驗材的採取極為困難。   [0064] 此外,分析組成分用試驗片,是先從上述的熱處理後的試驗材的外表面起算,朝徑向將5mm的厚度予以車削除去,再從該車削後的外表面採取分析組成分用試驗片,該試驗片的厚度是從外表面起算深入徑向5mm,該試驗片的大小則是從與外表面平行的面採取10mm×10mm的大小。使用所取得的試驗片,進行各成分元素的分析。分析方法是採用化學分析,C是利用燃燒法;Si、W是利用重量法;Mn、Cr、Mo是利用原子吸光法;Co是利用容量法;Fe是利用容量法或原子吸光法。   將所獲得的結果顯示於表2。   此外,磨損試驗片(外徑60mmφ×寬度10mm),則是從上述的熱處理後的試驗片,以磨損試驗片的寬度中央位置剛好是位在從該試驗材的外表面起算之在徑向上的10mm位置處的方式,來採取出磨損試驗片。此外,磨損試驗,是如第2圖所示般地,利用試驗片(磨損試驗片)與對手材(材質:S45C、外徑190mmφ×寬度15mm)之兩個圓盤,以打滑轉動的方式來進行該磨損試驗。   [0065] 磨損試驗,是在將試驗片進行水冷的同時,又對於以700rpm(周速為2.1m/s)的迴轉數來進行旋轉中的該試驗片,將已加熱到850℃的對手片施以980N的荷重壓迫在該試驗片上,以打滑率為14.2%的條件,來使該對手片進行轉動。試驗片的轉動圈數,每到達21000次時,就將對手片進行更新,當累積迴轉數到達168000次時,就停止轉動。在試驗結束後,檢查該磨損試驗片的磨損減量。針對於所獲得的磨損減量,以傳統例(試驗材No.22)的磨損減量當作基準(1.0),計算出相對於基準之各試驗材的磨損減量的比值(耐磨損比=(傳統例的磨損減量)/(該試驗材的磨損減量)),來評量其耐磨損性。如果耐磨損比是3以上的話,就標註記號為「◎」、耐磨損比是2以上且低於3的話,就標註記號為「○」;耐磨損比低於2的話,就標註記號為「×」,記號◎係表示非常良好;記號○係表示良好;記號×係表示不良。   將所獲得的結果顯示於表3。   [0066][0067][0068][0069] 本發明例的耐磨損比,都是在2.1以上,與傳統例(高速工具鋼輥子)相較,耐磨損性有明顯提昇。另一方面,落在本發明的範圍之外的比較例,有的是在試驗中途發生龜裂,有的則是耐磨損比並未達到2,與傳統例相較,耐磨損性的改善很少。   [0070] 此外,將所觀察到的本發明例(No.13、No.5)的組織予以顯示在第1圖。以可使得從熱處理後的試驗材外表面起算在徑向上5mm的位置剛好成為觀察面的方式,採取了組織觀察用試驗片,利用掃描型電子顯微鏡(倍率為250倍)進行觀察,而獲得反射電子像。可確認出白色領域是初晶碳化物(W濃化後的M6 C型碳化物)。可以看出:在本發明例的試驗材(套筒狀輥子外層材)外表面側,係高密度地分散著初晶碳化物。   [0071] 此外,作為比較參考之用,針對於試驗材No.11(本發明例),係在從熱處理後的試驗材(套筒狀輥子外層材)外表面起算之在徑向上18mm的位置(18mm位置)以及38mm的位置(38mm位置)處,從該位置處採取分析組成分用試驗片,該試驗片的厚度是往徑向深入5mm,大小則是從與外表面平行的面採取10mm×10mm的大小。並且進行化學分析來對於各位置處的組成分進行了分析。將所獲得的結果也一起標示於表2。   [0072] 此外,針對於試驗材No.11(本發明例),則是以可使得磨損試驗片的試驗面,剛好是位於:從熱處理後的試驗材外表面起算在徑向上18mm的位置(18mm位置)以及38~48mm的範圍的位置(38mm位置)的方式,來採取了磨損試驗片。與上述的條件同樣地實施了磨損試驗,測定了磨損減量。將所獲得的結果,一起標示於表3。   [0073] 從表2可以看出:在試驗材(套筒狀輥子外層材)外表面,主要是有W濃化於此處,在從外表面起算在徑向上距離18mm的位置(18mm位置)處、在從外表面起算在徑向上距離38mm(38mm位置)的位置處,W的比率減少,Co、Fe等的比率增加,很明顯地是形成了具有含量斜度的組成分。因此,從表3可以看出:在從外表面起算在徑向上距離18mm的位置(18mm位置)處、在從外表面起算在徑向上距離38mm(38mm位置)的位置處,其耐磨損性是比從外表面起算在徑向上距離10mm為止的領域內的耐磨損性更為降低。
[0033]   第1圖是顯示實施例中之由掃描型電子顯微鏡拍攝的金屬組織照片。第1圖(a)是套筒No.13(試驗材No.13)的金屬組織照片,第1圖(b)是套筒No.5(試驗材No.5)的金屬組織照片。   第2圖是顯示實施例中的磨損試驗的概要之示意說明圖。

Claims (7)

  1. 一種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係W-Co基合金製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組成分是W含量從輥子外周側往內周側沿著徑向降低之具有含量斜度的組成分,而在相當於輥軋使用時的最大徑的位置之外層材表面的組成分,以質量%計,係含有:   W:25~70%、   Co:5~45%、   C:0.6~3.5%、   Si:0.05~3%、   Mn:0.05~3%、   Mo:1~15%,   而其餘部分則是不可避免的雜質。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中,除了前述組成分之外,又含有:以質量%計,從   Fe:5~40%、   Cr:0.1~10%、   V:0.1~6%、   Nb:0.1~3%   之中所選出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中,除了前述組成分之外,又含有:以質量%計,Ni:0.05~3%。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或第3項所述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其中,前述輥軋用輥子外層材是離心鑄造製的。
  5. 一種輥軋用複合輥子,其係由外層、與該外層融合一體化的內層所構成的輥軋用複合輥子,   前述外層是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所述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
  6. 一種輥軋用複合輥子,其係由外層、與該外層融合一體化的中間層、與該中間層融合一體化的內層所構成的輥軋用複合輥子,   前述外層是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之任一項所述之輥軋用輥子外層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或第6項所述之輥軋用複合輥子,其中,前述外層是離心鑄造製的。
TW106125999A 2016-09-02 2017-08-02 Roller outer layer for rolling and composite roll for rolling TWI642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1382 2016-09-02
JP2016171382 2016-09-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12043A true TW201812043A (zh) 2018-04-01
TWI642793B TWI642793B (zh) 2018-12-01

Family

ID=61300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5999A TWI642793B (zh) 2016-09-02 2017-08-02 Roller outer layer for rolling and composite roll for rolling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15957B2 (zh)
TW (1) TWI642793B (zh)
WO (1) WO201804292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6118A (zh) * 2020-06-04 2021-12-07 南通华严磨片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半金属的强韧高铬铸铁磨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96256B2 (ja) * 2020-11-30 2023-12-12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及び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CN112846126B (zh) * 2020-12-31 2022-05-17 北京科技大学 多组元径向功能梯度材料设备的熔体流速调节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69719A (zh) * 1971-12-23 1973-09-21
JPS5246320A (en) * 1975-10-11 1977-04-13 Hitachi Metals Ltd Material for metallic mold used for die casting of high melting metal and jig
JPS60177945A (ja) * 1984-02-24 1985-09-11 Kubota Ltd 耐摩耗鋳物の遠心力鋳造法
JPS6160858A (ja) * 1984-08-29 1986-03-28 Kubota Ltd 耐摩耗鋳物
JPS6160857A (ja) * 1984-08-29 1986-03-28 Kubota Ltd 耐摩耗鋳物の製造方法
JPH0688116B2 (ja) * 1985-02-09 1994-11-09 株式会社クボタ 耐摩耗複合鋳物の製造方法
WO2006030795A1 (ja) * 2004-09-13 2006-03-23 Hitachi Metals, Ltd. 圧延ロール用遠心鋳造外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24051B2 (ja) * 2005-12-28 2012-09-1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遠心鋳造複合ロール
JP2007185681A (ja) * 2006-01-12 2007-07-26 Hitachi Metals Ltd 圧延用ロール
CN101469392A (zh) * 2007-12-29 2009-07-01 张朝龙 切分轧辊用高耐磨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JP6606977B2 (ja) * 2014-10-31 2019-11-2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304466B1 (ja) * 2016-09-02 2018-04-04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6118A (zh) * 2020-06-04 2021-12-07 南通华严磨片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半金属的强韧高铬铸铁磨片
CN113756118B (zh) * 2020-06-04 2023-09-15 南通华严磨片有限公司 一种添加半金属的强韧高铬铸铁磨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039047A (ja) 2018-03-15
WO2018042929A1 (ja) 2018-03-08
JP6515957B2 (ja) 2019-05-22
TWI642793B (zh) 2018-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50430B (zh) 輥軋用輥子外層材以及輥軋用複合輥子
EP3050636B1 (en) Centrifugally cast, hot-rolling composite roll
EP3050637B1 (en) Centrifugally cast, hot-rolling composite roll
JP5949596B2 (ja) 熱間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TWI460284B (zh) 耐疲勞性優異之熱軋用離心鑄造製軋輥外層材以及熱軋用離心鑄造製複合軋輥
JP2017185548A (ja) 遠心鋳造製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TWI642793B (zh) Roller outer layer for rolling and composite roll for rolling
JP5703718B2 (ja) 熱間圧延用遠心鋳造製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複合ロール
KR102647292B1 (ko) 원심 주조제 압연용 복합 롤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354718B2 (ja) 遠心鋳造製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7396256B2 (ja) 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及び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WO2018047444A1 (ja) 熱間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4428214B2 (ja) 熱間圧延用高Cr系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高Cr系複合ロール
JP4311073B2 (ja) 熱間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6518314B2 (ja) 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5867143B2 (ja) 耐疲労性に優れた熱間圧延用遠心鋳造製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遠心鋳造製複合ロール、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4569122B2 (ja) 熱間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5327342B2 (ja) 耐疲労性に優れた熱間圧延用遠心鋳造製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遠心鋳造製複合ロール
WO2021075561A1 (ja) 熱間圧延用遠心鋳造複合ロール
JP4650729B2 (ja) 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2024027590A (ja) 熱間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2023178732A (ja) 熱間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4650730B2 (ja) 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2024075137A (ja) 熱間圧延用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複合ロール
JP5867144B2 (ja) 耐疲労性に優れた熱間圧延用遠心鋳造製ロール外層材および熱間圧延用遠心鋳造製複合ロール、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