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9183A - 雙面黏著片材 - Google Patents

雙面黏著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9183A
TW201809183A TW106122330A TW106122330A TW201809183A TW 201809183 A TW201809183 A TW 201809183A TW 106122330 A TW106122330 A TW 106122330A TW 106122330 A TW106122330 A TW 106122330A TW 201809183 A TW201809183 A TW 2018091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liner
adhesive layer
outer peripheral
double
adhesive she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22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44347B (zh
Inventor
三井数馬
野中崇弘
藤田雅人
樋口直孝
Original Assignee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809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9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443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4434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09J7/403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release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4/00Adhesives based o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 adhesives, based on monomer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f groups C09J183/00 - C09J183/16
    • C09J4/06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hav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sable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 in combination with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other than an unsaturated polymer of groups C09J159/00 - C09J18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提供一種適於使剝離襯墊之剝離作業容易進行且抑制剝離襯墊剝離時之黏著劑層之局部之破損或缺損,並且適於高效率地製造的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 作為本發明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片材X1具有包含作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片材本體10及剝離襯墊L1、L2之積層構造。黏著片材本體10具有至少一個黏著劑層11,且位於剝離襯墊L1、L2之間。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剝離襯墊L1之外周端L1a及剝離襯墊L2之外周端L2a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D內。

Description

雙面黏著片材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
近年來,於各種技術領域中,利用具有較高之透明性之雙面黏著片材。例如於平板顯示器之技術領域中,於顯示裝置等之製造中利用光學用雙面黏著片材。具體而言,液晶顯示器等顯示裝置或觸控面板等輸入裝置具有包含各種基板或膜體之積層構造部之情況下,存在以下情形:為了於該積層構造內將相鄰之特定零件間接合,或者為了填充相鄰零件間之間隙,而使用透明之雙面黏著片材。關於此種雙面黏著片材,例如係記載於下述之專利文獻1~3中。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188595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5-200698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6-2632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雙面黏著片材存在以兩黏著面經一對剝離襯墊被覆之態樣製造並出貨之情形。關於此種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於其使用時將各剝離襯墊於特定時序自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剝離之情況下,就作業效率等觀點而言,存在要求容易藉由手工作業進行剝離襯墊之剝離之情形。 又,先前於自兩黏著面帶有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剝離一個剝離襯墊時,存在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面之一部分被該剝離襯墊拉伸而該黏著面或黏著劑層產生局部之破損或缺損之情形。 本發明係基於以上般之情況而想出,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適於使剝離襯墊之剝離作業容易進行且抑制剝離襯墊剝離時之黏著劑層之局部之破損或缺損,並且適於高效率地製造之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藉由本發明之第1態樣所提供之雙面黏著片材具有包含第1剝離襯墊、第2剝離襯墊、及位於該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間的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積層構造。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具有至少一個黏著劑層。此種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可由單一之黏著劑層所構成,亦可具有包含形成兩黏著面之兩個黏著劑層與該等黏著劑層間之基材等的積層構造。又,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中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所謂片材面內方向,係指本雙面黏著片材或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面內方向。於此種片材面內方向上,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位於相對於第1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且位於相對於第2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附剝離襯墊之本雙面黏著片材中之雙面黏著片材本體所具有的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如上述般,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分別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即,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至少於其一部分區域中,為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的位置。於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包含單一之黏著劑層之情形時,例如係如在雙面黏著片材之厚度方向之剖面中於該片材之外周端部形成例如凹形狀般,黏著劑層之外周端具有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的位置之區域。於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具有包含形成兩黏著面之兩個黏著劑層與該等黏著劑層間之基材的積層構造之情形時,例如各黏著劑層之外周端具有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的位置之區域。而且,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如上述般為5~2000 μm。於自此種本雙面黏著片材將剝離襯墊剝離時,若利用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的位置之部位(外周端遠離部位),則容易進行剝離作業。具體而言,於外周端遠離部位,例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不抵接於黏著劑層而抵接於剝離對象之第1或第2剝離襯墊,因此容易以自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與黏著劑層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該剝離襯墊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如上所述,本雙面黏著片材容易藉由例如手工作業使剝離襯墊自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剝離。 又,於本雙面黏著片材之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於剝離襯墊之剝離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等不抵接於黏著劑層而抵接於剝離對象之第1或第2剝離襯墊。並且,於本雙面黏著片材之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容易以自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與黏著劑層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該剝離襯墊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該等情況係分別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於可利用外周端遠離部位進行剝離襯墊之剝離之本雙面黏著片材中,抑制於剝離襯墊剝離時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面之一部分被該剝離襯墊拉伸而該黏著面或黏著劑層產生局部之破損或缺損。 此外,於本雙面黏著片材中,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黏著劑層外周端與該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如上述般為5~2000 μm。具有此種構成之本雙面黏著片材係適於高效率地製造。具體而言係如下所示。 首先,準備用以經由衝壓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加工而產生本雙面黏著片材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該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具有包含預製第1剝離襯墊、預製第2剝離襯墊、及具有至少一個黏著劑層且位於該預製第1及預製第2剝離襯墊之間的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積層構造。繼而,於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在其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下,對該雙面黏著片材原材以形成具有目標外廓尺寸之雙面黏著片材之方式實施加工。若為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則該原材之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中的作為彈性體之黏著劑層可對應於加壓力而彈性變形,並以與加壓力相應之伸長率於原材之面內方向上彈性伸展,而可成為於原材之外周端自預製第1剝離襯墊與預製第2剝離襯墊之間彈性鼓出之狀態。作為加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衝壓加工及/或切削加工。於該加工步驟中,具體而言,以藉由加工而新形成雙面黏著片材之外周端之一部分或全部,獲得目標外廓尺寸之雙面黏著片材的方式,對處於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下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實施衝壓加工及/或切削加工等加工。於解除加壓狀態而獲得之雙面黏著片材中,黏著劑層自彈性變形狀態恢復為非變形狀態,而成為於加工步驟中新產生之雙面黏著片材外周端於第1剝離襯墊與第2剝離襯墊之間向內側退避之狀態。即,於所製造之雙面黏著片材中,黏著劑層外周端具有於片材面內方向上自各剝離襯墊外周端向內側遠離的位置之區域。並且,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結果產生之各剝離襯墊外周端與黏著劑層外周端之間的遠離距離存在控制於相對較短之5~2000 μm之範圍內的傾向。另一方面,於製造帶有外廓尺寸較雙面黏著片材本體或其所具有之黏著劑層大例如5000 μm以上之剝離襯墊的雙面黏著片材,例如必須於製造於兩黏著面帶有外廓尺寸與雙面黏著片材本體相同之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後,將各剝離襯墊更換為如上述般外廓尺寸大於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剝離襯墊並進行貼附。然而,此種方法就材料費或步驟數之觀點而言並非有效率。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黏著劑層外周端與該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為5~2000 μm之本雙面黏著片材係適於經由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的上述般之過程而高效率地製造。 如以上所述,本發明之第1態樣之雙面黏著片材係適於使剝離襯墊之剝離作業容易進行且抑制剝離襯墊剝離時之黏著劑層之局部之破損或缺損,並且適於高效率地製造。此外,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黏著劑層外周端與該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遠離距離為5~2000 μm之本雙面黏著片材係適於一面實現雙面黏著片材本體所要求之尺寸,一面避免雙面黏著片材之外廓尺寸即剝離襯墊之外廓尺寸大幅超過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尺寸而變得過大。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較佳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分別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即,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遍及整個區域,位於相對於第1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且位於相對於第2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較佳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劑層之厚度為25 μm以上。此種構成係於在上述外周端遠離部位確保各剝離襯墊外周端與黏著劑層外周端之間的遠離距離為5 μm以上之方面而言較佳。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較佳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4 Pa以上。此種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利用該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高效率地製造各剝離襯墊外周端與黏著劑層外周端之間的上述遠離距離為5~2000 μm之本雙面黏著片材的方面上較佳。 藉由本發明之第2態樣所提供之雙面黏著片材具有包含第1剝離襯墊、第2剝離襯墊、及位於該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間的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積層構造。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具有包含例如第1剝離襯墊側之第1黏著劑層、例如第2剝離襯墊側之第2黏著劑層、及位於該第1及第2黏著劑層之間的基材之積層構造。第1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第2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所謂片材面內方向,係指本雙面黏著片材或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面內方向。於此種片材面內方向上,第1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位於相對於第1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且位於相對於第2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並且,於該片材面內方向上,第2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位於相對於第1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且位於相對於第2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附剝離襯墊之本雙面黏著片材中之雙面黏著片材本體所具有的各黏著劑層(第1黏著劑層、第2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如上述般,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分別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即,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至少其一部分區域中,為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的位置。而且,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第1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及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第2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分別如上述般為5~2000 μm。於自此種本雙面黏著片材將剝離襯墊剝離時,若利用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第1黏著劑層之外周端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的位置之部位(第1外周端遠離部位)、或者第2黏著劑層之外周端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的位置之部位(第2外周端遠離部位),則容易進行剝離作業。具體而言,於第1外周端遠離部位,例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不抵接於第1黏著劑層而抵接於位於該第1黏著劑層側的剝離對象之例如第1剝離襯墊,因此容易以自第1剝離襯墊與第1黏著劑層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第1剝離襯墊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又,於第2外周端遠離部位,例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不抵接於第2黏著劑層而抵接於位於該第2黏著劑層側的剝離對象之例如第2剝離襯墊,因此容易以自第2剝離襯墊與第2黏著劑層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第2剝離襯墊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如上所述,本雙面黏著片材容易藉由例如手工作業使剝離襯墊自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剝離。 又,於本雙面黏著片材之各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於剝離襯墊之剝離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等不抵接於黏著劑層而抵接於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並且,於本雙面黏著片材之各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容易以自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與黏著劑層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該剝離襯墊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該等情況係分別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於可利用各外周端遠離部位進行剝離襯墊之剝離之本雙面黏著片材中,抑制於剝離襯墊剝離時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面之一部分被該剝離襯墊拉伸而該黏著面或黏著劑層產生局部之破損或缺損。 此外,於本雙面黏著片材中,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第1黏著劑層外周端與該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及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第2黏著劑層外周端與該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分別如上述般為5~2000 μm。具有此種構成之本雙面黏著片材係適於高效率地製造。具體而言係如下所示。 首先,準備用以經由衝壓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加工而產生本雙面黏著片材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該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具有包含預製第1剝離襯墊、預製第2剝離襯墊、及位於該預製第1及預製第2剝離襯墊之間的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積層構造。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具有包含例如預製第1剝離襯墊側之第1黏著劑層、例如預製第2剝離襯墊側之第2黏著劑層、及位於該第1及第2黏著劑層之間的基材之積層構造。繼而,於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在其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下,對該雙面黏著片材原材以形成具有目標外廓尺寸之雙面黏著片材之方式實施加工。若為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則該原材之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中的作為彈性體之黏著劑層可對應於加壓力而彈性變形,並以與加壓力相應之伸長率於原材之面內方向上彈性伸展,而可成為於原材之外周端自預製第1剝離襯墊或預製第2剝離襯墊與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基材之間彈性鼓出之狀態。作為加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衝壓加工及/或切削加工。於該加工步驟中,具體而言,以藉由加工而新形成雙面黏著片材之外周端之一部分或全部,獲得目標外廓尺寸之雙面黏著片材的方式,對處於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下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實施衝壓加工及/或切削加工等加工。於解除加壓狀態而獲得之雙面黏著片材中,各黏著劑層自彈性變形狀態恢復為非變形狀態,而成為於加工步驟中新產生之雙面黏著片材外周端於第1剝離襯墊或第2剝離襯墊與基材之間向內側退避之狀態。即,於所製造之雙面黏著片材中,第1黏著劑層外周端具有於片材面內方向上自各剝離襯墊外周端向內側遠離的位置之區域,且第2黏著劑層外周端具有於片材面內方向上自各剝離襯墊外周端向內側遠離的位置之區域。而且,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結果所產生之各剝離襯墊外周端與黏著劑層外周端(第1黏著劑層外周端、第2黏著劑層外周端)之間的遠離距離存在控制於相對較短之5~2000 μm之範圍內的傾向。另一方面,於製造帶有外廓尺寸較雙面黏著片材本體或其所具有之黏著劑層大例如5000 μm以上之剝離襯墊的雙面黏著片材時,例如必須於製造於兩黏著面帶有外廓尺寸與雙面黏著片材本體相同之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後,將各剝離襯墊更換為如上述般外廓尺寸大於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剝離襯墊並進行貼附。然而,此種方法就材料費或步驟數之觀點而言並非有效率。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第1黏著劑層外周端與該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及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第2黏著劑層外周端與該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分別為5~2000 μm的本雙面黏著片材係適於經由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的上述般之過程而高效率地製造。 如上所述,本發明之第2態樣之雙面黏著片材係適於使剝離襯墊之剝離作業容易進行且抑制剝離襯墊剝離時之黏著劑層之局部之破損或缺損,並且適於高效率地製造。此外,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第1黏著劑層外周端與該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遠離距離、及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各剝離襯墊外周端的位置之第2黏著劑層外周端與該各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遠離距離分別為5~2000 μm的本雙面黏著片材係適於一面實現雙面黏著片材本體所要求之尺寸,一面避免雙面黏著片材之外廓尺寸即剝離襯墊之外廓尺寸大幅超過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尺寸而變得過大。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較佳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第1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分別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即,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第1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遍及整個區域,位於相對於第1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且位於相對於第2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較佳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第2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分別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即,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第2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遍及整個區域,位於相對於第1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且位於相對於第2剝離襯墊中最接近之外周端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於本發明之第2態樣中,較佳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第1黏著劑層之厚度為25 μm以上。此種構成係於在上述第1外周端遠離部位確保各剝離襯墊外周端與第1黏著劑層外周端之間的遠離距離為5 μm以上之方面而言較佳。較佳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第2黏著劑層之厚度為25 μm以上。此種構成係於在上述第2外周端遠離部位確保各剝離襯墊外周端與第2黏著劑層外周端之間的遠離距離為5 μm以上之方面而言較佳。 於本發明之第1態樣中,較佳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第1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4 Pa以上。此種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利用該第1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高效率地製造各剝離襯墊外周端與第1黏著劑層外周端之間的上述遠離距離為5~2000 μm之本雙面黏著片材。較佳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第2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4 Pa以上。此種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利用該第2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高效率地製造各剝離襯墊外周端與第2黏著劑層外周端之間的上述遠離距離為5~2000 μm之本雙面黏著片材。
圖1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片材X1的局部剖視圖。黏著片材X1具有包含作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片材本體10及剝離襯墊L1、L2之積層構造。黏著片材本體10係位於剝離襯墊L1、L2間,且包含黏著劑層11。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具有可貼附於被接著體之黏著面11'、11',且於本實施形態中具有光透過性。此種黏著片材本體10例如係可用於平板顯示器等之製造中之光學用雙面黏著片材。液晶顯示器等顯示裝置或觸控面板等輸入裝置具有包含各種基板或膜體之積層構造部之情況下,作為用以於該積層構造內將相鄰之特定零件間接合之光學用雙面黏著片材,或者作為用以填充相鄰零件間之間隙的光學用雙面黏著片材,可利用黏著片材本體10。黏著片材X1係帶有用以將此種黏著片材本體10之黏著面11'、11'被覆的剝離襯墊L1、L2之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 黏著片材X1中之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含有黏著劑作為主劑。所謂主劑,係設為含有成分中占最大重量比率之成分。黏著劑層11例如包含選自由作為丙烯酸系黏著劑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胺基甲酸酯系黏著劑之聚胺基甲酸酯、聚矽氧系黏著劑、及橡膠系黏著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就一併實現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所要求之程度之黏著力與較高之透明性的觀點而言,作為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較佳為採用丙烯酸系聚合物。 於黏著劑層11含有作為丙烯酸系黏著劑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情形時,較佳為該丙烯酸系聚合物包含源自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丙烯酸烷基酯、及/或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單體單元作為以重量比率計最多之單體單元。以下,以「(甲基)丙烯酸」表示「丙烯酸」及/或「甲基丙烯酸」。 作為用以形成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單元的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用以形成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所包含的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具有碳數為1~20之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該(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使用一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該(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使用選自由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丙烯酸異硬脂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單元的比率較佳為50重量%以上,更佳為60重量%以上,更佳為70重量%以上,更佳為80重量%以上,更佳為90重量%以上。即,用以形成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原料的單體成分組成中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比率較佳為50重量%以上,更佳為60重量%以上,更佳為70重量%以上,更佳為80重量%以上,更佳為90重量%以上。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具有源自帶有此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比率之單體成分組成之單體單元構成。與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比率有關的該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使包含該丙烯酸系聚合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適當地表現出作為丙烯酸系黏著劑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之黏著性等基本特性。 黏著劑層11所含有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亦可包含源自脂環式單體之單體單元。作為用以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單元的脂環式單體、即用以形成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所包含的脂環式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環烷基酯、具有二環式烴環之(甲基)丙烯酸酯、及具有三環以上之烴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作為(甲基)丙烯酸環烷基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庚酯、及(甲基)丙烯酸環辛酯。作為具有二環式烴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𦯉基酯及(甲基)丙烯酸異𦯉基酯。作為具有三環以上之烴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環戊酯、(甲基)丙烯酸1-金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2-金剛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2-金剛烷基酯。作為用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脂環式單體,可使用一種之脂環式單體,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脂環式單體。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脂環式單體,較佳為使用選自由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丙烯酸異𦯉基酯、及甲基丙烯酸異𦯉基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關於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脂環式單體之單體單元的比率,就使包含該丙烯酸系聚合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實現適度之柔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5~60重量%,更佳為10~50重量%,更佳為12~40重量%。 黏著劑層11所含有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亦可包含源自含羥基之單體之單體單元。含羥基之單體係於單體單元內具有至少一個羥基之單體。於黏著劑層11內之丙烯酸系聚合物包含含羥基之單體單元之情形時,黏著劑層11容易獲得接著性或適度之凝集力。 作為用以形成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單元的含羥基之單體、即用以形成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所包含的含羥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含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乙烯醇、及烯丙醇。作為含羥基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羥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羥基辛酯、(甲基)丙烯酸羥基癸酯、(甲基)丙烯酸羥基月桂酯、及(甲基)丙烯酸(4-羥基甲基環己基)甲酯。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含羥基之單體,可使用一種之含羥基之單體,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含羥基之單體。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含羥基之單體,較佳為使用選自由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丙烯酸4-羥基丁酯、及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含羥基之單體之單體單元之比率較佳為1重量%以上,更佳為2重量%以上,更佳為3重量%以上,更佳為7重量%以上,更佳為10重量%以上,更佳為15重量%以上。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含羥基之單體之單體單元的比率較佳為35重量%以下,更佳為30重量%以下。與含羥基之單體之比率有關的該等構成係於使包含該丙烯酸系聚合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實現接著性或適度之凝集力之方面而言較佳。 黏著劑層11所含有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亦可包含源自含氮原子之單體之單體單元。含氮原子之單體係於單體單元內具有至少一個氮原子之單體。於黏著劑層11內之丙烯酸系聚合物包含含氮原子之單體單元之情形時,黏著劑層11容易獲得硬度或良好之接著可靠性。 作為用以形成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單元的含氮原子之單體、即用以形成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所包含的含氮原子之單體,例如可列舉N-乙烯基環狀醯胺及(甲基)丙烯醯胺類。關於作為含氮原子之單體之N-乙烯基環狀醯胺,例如可列舉:N-乙烯基-2-吡咯啶酮、N-乙烯基-2-哌啶酮、N-乙烯基-3-𠰌啉酮、N-乙烯基-2-己內醯胺、N-乙烯基-1,3-㗁 𠯤-2-酮、及N-乙烯基-3,5-𠰌啉二酮。關於作為含氮原子之單體之(甲基)丙烯醯胺類,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N-正丁基(甲基)丙烯醯胺、N-辛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乙基(甲基)丙烯醯胺、N,N-二丙基(甲基)丙烯醯胺、及N,N-二異丙基(甲基)丙烯醯胺。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含氮原子之單體,可使用一種含氮原子之單體,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含氮原子之單體。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含氮原子之單體,較佳為使用N-乙烯基-2-吡咯啶酮。 關於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含氮原子之單體之單體單元的比率,就使包含該丙烯酸系聚合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實現適度之硬度、或接著性、透明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重量%以上,更佳為3重量%以上,更佳為5重量%以上。又,關於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含氮原子之單體之單體單元的比率,就使包含該丙烯酸系聚合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實現充分之透明性之觀點、或抑制變得過硬而實現良好之接著可靠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30重量%以下,更佳為25重量%以下。 黏著劑層11所含有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亦可包含源自含羧基之單體之單體單元。含羧基之單體係於單體單元內具有至少一個羧基之單體。於黏著劑層11內之丙烯酸系聚合物包含含羧基之單體單元之情形時,存在黏著劑層11可獲得良好之接著可靠性之情況。 作為用以形成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單元的含羧基之單體、即用以形成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所包含的含羧基之單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亞甲基丁二酸、順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丁烯酸、及異丁烯酸。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含羧基之單體,可使用一種含羧基之單體,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含羧基之單體。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含羧基之單體,較佳為使用丙烯酸。 關於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含羧基之單體之單體單元的比率,就使包含該丙烯酸系聚合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獲得於被接著體表面存在極性基之情形時的該極性基與羧基之相互作用之幫助而確保良好之接著可靠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1重量%以上,更佳為0.5重量%以上。又,關於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含羧基之單體之單體單元的比率,就抑制包含該丙烯酸系聚合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變得過硬而實現良好之接著可靠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20重量%以下,更佳為15重量%以下。 黏著劑層11所含有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亦可具有源自作為共聚合性交聯劑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之交聯結構。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四羥甲基甲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及(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可使用一種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用於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較佳為使用選自由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及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單元的比率較佳為0.01重量%以上,更佳為0.03重量%以上,更佳為0.05重量%以上,更佳為0.1重量%以上。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中之源自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單元的比率較佳為1重量%以下,更佳為0.5重量%以下。與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之比率有關的該等構成係於使包含該丙烯酸系聚合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實現適度之硬度或接著性之方面而言較佳。 於黏著劑層11含有以上般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作為黏著劑之情形時,黏著劑層11中之該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含有率例如為85~100重量%。 黏著劑層11就實現室溫下之較高之黏著性之觀點而言,例如亦可含有原料單體組成與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不同之丙烯酸系低聚物。於黏著劑層11含有此種丙烯酸系低聚物之情形時,相對於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黏著劑層11中之丙烯酸系低聚物之含量例如為0.1~20重量份。 上述低聚物較佳為包含源自具有環狀結構之(甲基)丙烯酸酯(含有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單元、與源自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單元的聚合物。 作為用以形成上述低聚物之單體單元的含有環之(甲基)丙烯酸酯、即用以形成該低聚物之單體成分所包含的含有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環烷基酯、具有二環式烴環之(甲基)丙烯酸酯、具有三環以上之烴環之(甲基)丙烯酸酯、及具有芳香族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作為(甲基)丙烯酸環烷基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環戊酯、(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環庚酯、及(甲基)丙烯酸環辛酯。作為具有二環式烴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𦯉基酯及(甲基)丙烯酸異𦯉基酯。作為具有三環以上之烴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甲基)丙烯酸二環戊氧基乙酯、(甲基)丙烯酸三環戊酯、(甲基)丙烯酸1-金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2-甲基-2-金剛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2-乙基-2-金剛烷基酯。作為具有芳香族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苯基酯、(甲基)丙烯酸苯氧基乙酯、及(甲基)丙烯酸苄酯。作為用於低聚物之含有環之(甲基)丙烯酸酯,可使用一種含有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含有環之(甲基)丙烯酸酯。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用於低聚物之含有環之(甲基)丙烯酸酯,較佳為使用選自由丙烯酸雙環戊酯及甲基丙烯酸雙環戊酯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關於上述低聚物中之源自含有環之(甲基)丙烯酸酯之單體單元的比率,就使包含該低聚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實現適度之柔軟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90重量%,更佳為20~80重量%,更佳為35~75重量%。 作為用以形成上述低聚物之單體單元的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即用以形成該低聚物之單體成分所包含的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異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五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七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異硬脂酯、(甲基)丙烯酸十九烷基酯、及(甲基)丙烯酸二十烷基酯等具有碳數為1~20之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為用於上述低聚物之該(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使用一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本實施形態中,作為用於上述低聚物之該(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關於上述低聚物中之源自具有直鏈狀或分支鏈狀烷基之(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之單體單元的比率,就使包含該低聚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實現適度之彈性模數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90重量%,更佳為15~80重量%,更佳為20~60重量%。 又,上述低聚物亦可包含源自含羧基之單體、或含醯胺基之單體、含胺基之單體、含氰基之單體、含磺酸基之單體、含磷酸基之單體、含異氰酸基之單體、含醯亞胺基之單體的單體單元。 上述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例如為1000~30000,較佳為1000~20000,更佳為1500~10000。就使包含上述低聚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確保良好之黏著力之觀點而言,該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00以上。另一方面,就使包含上述低聚物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確保尤其是室溫下之黏著力之觀點而言,該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30000以下。 上述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可藉由凝膠滲透層析(GPC)法進行測定。例如可使用GPC測定裝置(商品名「HLC-8120GPC」,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於下述之測定條件下以標準聚苯乙烯換算值之形式求出重量平均分子量(Mw)。 ・管柱:將TSKgel Super AWM-H(上游側,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TSKgel Super AW4000(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TSKgel Super AW2500(下游側,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串列連接 ・管柱尺寸:各管柱均為6.0 mm×150 mm ・管柱溫度(測定溫度):40℃ ・溶離液:四氫呋喃(THF) ・流量:0.4 mL/分鐘 ・樣品注入量:20 μL ・樣品濃度:約2.0 g/L(四氫呋喃溶液) ・標準試樣:聚苯乙烯 ・檢測器:示差折射計(RI) 黏著劑層11亦可含有矽烷偶合劑。作為矽烷偶合劑,例如可列舉: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矽烷、γ-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及N-苯基-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作為矽烷偶合劑,亦可列舉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市售品。作為矽烷偶合劑,較佳為γ-縮水甘油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矽烷。 於黏著劑層11含有矽烷偶合劑之情形時,相對於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黏著劑層11中之矽烷偶合劑之含量較佳為0.01重量份以上,更佳為0.02重量份以上。又,相對於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黏著劑層11中之矽烷偶合劑之含量較佳為1重量份以下,更佳為0.5重量份以下。與矽烷偶合劑之含量有關的該構成係於使包含該矽烷偶合劑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實現加濕條件下之較高之接著性、尤其是可玻璃之較高之接著性的方面而言較佳。 黏著劑層11亦可含有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係可高效率地吸收紫外線且可將所吸收之能量轉換為熱或紅外線等並釋出之化學種。作為此種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水楊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氧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黏著劑層11可含有一種紫外線吸收劑,亦可含有兩種以上之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2-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2H-苯并三唑(商品名「TINUVIN PS」,BASF公司製造)、苯丙酸3-(2H-苯并三唑-2-基)-5-(1,1-二甲基乙基)-4-羥基之碳數7~9之烷基酯(商品名「TINUVIN 384-2」,BASF公司製造)、3-[3-第三丁基-4-羥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辛酯及3-[3-第三丁基-4-羥基-5-(5-氯-2H-苯并三唑-2基)苯基]丙酸2-乙基己酯之混合物(商品名「TINUVIN 109」,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900」,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6-(1-甲基-1-苯基乙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928」,BASF製造)、3-(3-(2H-苯并三唑-2-基)-5-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甲酯與聚乙二醇300之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1130」,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對甲酚(商品名「TINUVIN P」,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4,6-雙(1-甲基-1-苯基乙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234」,BASF公司製造)、2-[5-氯-2H-苯并三唑-2-基]-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26」,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4,6-二-第三戊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28」,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29」,BASF公司製造)、2,2'-亞甲基雙[6-(2H-苯并三唑-2-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360」,BASF公司製造)、2-(2H-苯并三唑-2-基)-6-十二烷基-4-甲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571」,BASF公司製造)、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商品名「Sumisorb 250」,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2,2'-亞甲基雙[6-(2H-苯并三唑-2-基)-4-第三辛基苯酚](商品名「Adekastab LA-31」,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作為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2-基)-5-羥基苯基與[(碳數10~16之烷氧基)甲基]氧雜環丙烷之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400」,BASF公司製造)、2-[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2-基]-5-[3-(十二烷氧基)-2-羥基丙氧基]苯酚)、2-(2,4-二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𠯤與(2-乙基己基)-縮水甘油酸酯之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405」,BASF公司製造)、2,4-雙(2-羥基-4-丁氧基苯基)-6-(2,4-二丁氧基苯基)-1,3,5-三𠯤(商品名「TINUVIN 460」,BASF公司製造)、2-(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5-[(己基)氧基]-苯酚(商品名「TINUVIN 1577」,BASF公司製造)、2-(4,6-二苯基-1,3,5-三𠯤-2-基)-5-[2-(2-乙基己醯氧基)乙氧基]-苯酚(商品名「Adekastab LA-46」,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2-(2-羥基-4-[1-辛氧基羰基乙氧基]苯基)-4,6-雙(4-苯基苯基)-1,3,5-三𠯤(商品名「TINUVIN 479」,BASF公司製造)。 作為水楊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丙烯醯氧基苯甲酸苯酯、2-丙烯醯氧基-3-甲基苯甲酸苯酯、2-丙烯醯氧基-4-甲基苯甲酸苯酯、2-丙烯醯氧基-5-甲基苯甲酸苯酯、2-丙烯醯氧基-3-甲氧基苯甲酸苯酯、2-羥基苯甲酸苯酯、2-羥基-3-甲基苯甲酸苯酯、2-羥基-4-甲基苯甲酸苯酯、2-羥基-5-甲基苯甲酸苯酯、2-羥基-3-甲氧基苯甲酸苯酯、及2,4-二-第三丁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商品名「TINUVIN 120」,BASF公司製造)。 作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或氧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5-磺酸、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4-十二烷氧基-2-羥基二苯甲酮、4-苄氧基-2-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商品名「KEMISORB 111」,Chemipro 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商品名「SEESORB 106」,Shipro Kasei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 作為氰基丙烯酸酯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氰基丙烯酸烷基酯、2-氰基丙烯酸環烷基酯、2-氰基丙烯酸烷氧基烷基酯、2-氰基丙烯酸烯基酯、及2-氰基丙烯酸炔基酯。 關於黏著劑層11所含有之紫外線吸收劑,就具有較高之紫外線吸收性並且具有較高之光穩定性之觀點、或容易獲得透明性較高之黏著劑層11之觀點而言,較佳為選自由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羥基苯基三𠯤系紫外線吸收劑、及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黏著劑層11所含有之紫外線吸收劑更佳為具有碳數6以上之烴基及羥基作為取代基之苯基鍵結於構成苯并三唑環之氮原子的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於黏著劑層11含有紫外線吸收劑之情形時,關於黏著劑層11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就控制黏著劑層11之波長350 nm之光之透過率而實現較高之紫外線吸收性的觀點而言,相對於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0.01重量份以上,更佳為0.05重量份以上,更佳為0.1重量份以上。又,關於黏著劑層11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含量,就於黏著劑層11中抑制伴隨著紫外線吸收劑之添加的黏著劑之黃化現象的產生而實現優異之光學特性或較高之透明性的觀點而言,相對於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1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9重量份以下,更佳為8重量份以下。 黏著劑層11亦可含有光穩定劑。於黏著劑層11含有光穩定劑之情形時,較佳為一併含有紫外線吸收劑。光穩定劑係可捕捉因紫外線等光之照射而可能生成之自由基的化學種。作為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酚系光穩定劑、磷系光穩定劑、硫醚系光穩定劑、及受阻胺系光穩定劑等胺系光穩定劑。黏著劑層11可含有一種光穩定劑,亦可含有兩種以上之光穩定劑。 作為酚系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酚、4-羥基甲基-2,6-二-第三丁基苯酚、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丁基化羥基苯甲醚、3-(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基酯、(4-羥基-3-甲基-5-第三丁基)苄基丙二酸二硬脂酯、生育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第三丁基苯酚)、2,2'-亞甲基雙(4-乙基-6-第三丁基苯酚)、4,4'-亞甲基雙(2,6-二-第三丁基苯酚)、4,4'-亞丁基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4,4'-硫代雙(6-第三丁基-間甲酚)、苯乙烯化苯酚、N,N'-六亞甲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醯胺)、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膦酸乙酯)鈣、1,1,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氧基甲基]甲烷、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2,2'-亞甲基雙(4-甲基-6-環己基苯酚)、2,2'-亞甲基雙[6-(1-甲基環己基)-對甲酚]、1,3,5-三(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基苄基)異三聚氰酸、1,3,5-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異三聚氰酸、三乙二醇-雙[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酸酯]、2,2'-草醯胺雙[乙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6-(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胺基)-2,4-二辛基硫基-1,3,5-三𠯤、對苯二甲酸雙[2-第三丁基-4-甲基-6-(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苄基)苯基]酯、3,9-雙{2-[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及3,9-雙{2-[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醯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 作為磷系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亞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亞磷酸三(2,4-二-第三丁基苯基)酯、亞磷酸三[2-第三丁基-4-(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硫基)-5-甲基苯基]酯、亞磷酸三癸酯、亞磷酸辛基二苯酯、亞磷酸二(癸基)單苯酯、二(十三烷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6-三-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四(十三烷基)亞異丙基二苯酚二亞磷酸酯、四(十三烷基)-4,4'-亞正丁基雙(2-第三丁基-5-甲基苯酚)二亞磷酸酯、六(十三烷基)-1,1,3-三(2-甲基-4-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丁烷三亞磷酸酯、四(2,4-二-第三丁基苯基)伸聯苯基二亞膦酸二酯、9,10-二氫-9-氧雜-10-磷雜菲-10-氧化物、及三(2-[(2,4,8,10-四-第三丁基二苯并[d,f][1,3,2]二氧雜磷雜環庚烯-6-基)氧基]乙基)胺。 作為硫醚系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及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酯等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化合物,以及四[亞甲基(3-十二烷基硫基)丙酸酯]甲烷等多元醇之β-烷基巰基丙酸酯化合物。 作為胺系光穩定劑,例如可列舉:丁二酸二甲酯與4-羥基-2,2,6,6-四甲基-1-哌啶乙醇之聚合物(商品名「TINUVIN 622」,BASF公司製造)、該聚合物與N,N',N'',N'''-四-(4,6-雙-(丁基-(N-甲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胺基)-三𠯤-2-基)-4,7-二氮雜癸烷-1,10-二胺之一比一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119」,BASF公司製造)、聚[{6-(1,1,3,3-四甲基丁基)胺基-1,3,5-三𠯤-2-4-二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胺基}六亞甲基{(2,2,6,6-四甲基-4-哌啶基)亞胺基}](商品名「TINUVIN 944」,BASF公司製造)、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商品名「TINUVIN 770」,BASF公司製造)、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1-(辛氧基)-4-哌啶基)酯與1,1-二甲基乙基氫過氧化物與辛烷之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123」,BASF公司製造)、[[3,5-雙(1,1-二甲基乙基)-4-羥基苯基]甲基]丁基丙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商品名「TINUVIN 144」,BASF公司製造)、環己烷及過氧化N-丁基2,2,6,6-四甲基-4-哌啶胺-2,4,6-三氯-1,3,5-三𠯤之反應產物與2-胺基乙醇之反應產物(商品名「TINUVIN 152」,BASF公司製造)、癸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及癸二酸甲基1,2,2,6,6-五甲基-4-哌啶酯之混合物(商品名「TINUVIN 292」,BASF公司製造)、以及1,2,3,4-丁烷四羧酸與1,2,2,6,6-五甲基-4-哌啶醇及3,9-雙(2-羥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之混合酯化物(商品名「Adekastab LA-63P」,AD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作為胺系穩定劑,尤佳為受阻胺系穩定劑。 於黏著劑層11含有光穩定劑之情形時,關於黏著劑層11中之光穩定劑之含量,就使黏著劑層11實現充分之耐光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0.1重量份以上,更佳為0.2重量份以上。又,關於黏著劑層11中之光穩定劑之含量,就於黏著劑層11中抑制由光穩定劑引起之著色而實現較高之透明性之觀點而言,相對於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5重量份以下,更佳為3重量份以下。 黏著劑層11所含有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亦可利用並非上述共聚合性交聯劑之交聯劑進行交聯。可應用由該交聯劑所致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之交聯,而調整黏著劑層11之凝膠分率。作為此種交聯劑,例如可列舉:異氰酸酯系交聯劑、環氧系交聯劑、三聚氰胺系交聯劑、過氧化物系交聯劑、脲系交聯劑、金屬烷氧化物系交聯劑、金屬螯合物系交聯劑、金屬鹽系交聯劑、碳二醯亞胺系交聯劑、㗁唑啉系交聯劑、氮丙啶系交聯劑、及胺系交聯劑。黏著劑層11可含有一種該交聯劑,亦可含有兩種以上之該交聯劑。於本實施形態中,可較佳地使用選自由異氰酸酯系交聯劑及環氧系交聯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例如可列舉:低級脂肪族聚異氰酸酯類、脂環式聚異氰酸酯類、及芳香族聚異氰酸酯類。作為低級脂肪族聚異氰酸酯類,例如可列舉:1,2-伸乙基二異氰酸酯、1,4-伸丁基二異氰酸酯、及1,6-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作為脂環式聚異氰酸酯類,例如可列舉:伸環戊基二異氰酸酯、伸環己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氫化甲苯二異氰酸酯、及氫化二甲苯二異氰酸酯。作為芳香族聚異氰酸酯類,例如可列舉:2,4-甲苯二異氰酸酯、2,6-甲苯二異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及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又,作為異氰酸酯系交聯劑,亦可列舉:三羥甲基丙烷/甲苯二異氰酸酯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L」,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三羥甲基丙烷/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加成物(商品名「Coronate HL」,Nippon Polyurethane Industr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及三羥甲基丙烷/苯二甲基二異氰酸酯加成物(商品名「Takenate D-110N」,三井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市售品。 作為環氧系交聯劑(多官能環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N,N,N',N'-四縮水甘油基-間苯二甲胺、二縮水甘油基苯胺、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甲基)環己烷、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山梨糖醇聚縮水甘油醚、甘油聚縮水甘油醚、季戊四醇聚縮水甘油醚、聚甘油聚縮水甘油醚、山梨糖醇酐聚縮水甘油醚、三羥甲基丙烷聚縮水甘油醚、己二酸二縮水甘油酯、鄰苯二甲酸二縮水甘油酯、三(2-羥乙基)異三聚氰酸三縮水甘油酯、間苯二酚二縮水甘油醚、及雙酚-S-二縮水甘油醚。又,作為環氧系交聯劑,亦可列舉具有兩個以上之環氧基之環氧系樹脂。此外,作為環氧系交聯劑,亦可列舉商品名「Tetrad C」(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市售品。 於黏著劑層11含有用以將丙烯酸系聚合物間交聯的以上般之交聯劑之情形時,關於黏著劑層11中之該交聯劑之含量,就使黏著劑層11實現對被接著體之充分之接著可靠性的觀點而言,相對於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0.001重量份以上,更佳為0.01重量份以上。又,關於黏著劑層11中之該交聯劑之含量,就使黏著劑層11表現出適度之柔軟性而實現良好之黏著力的觀點而言,相對於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或丙烯酸系聚合物100重量份,較佳為1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5重量份以下。 黏著劑層11亦可視需要進而含有交聯促進劑、增黏樹脂、抗老化劑、填充劑、顏料或染料等著色劑、抗氧化劑、鏈轉移劑、塑化劑、軟化劑、界面活性劑、及抗靜電劑等添加劑。作為增黏樹脂,例如可列舉:松香衍生物、聚萜烯樹脂、石油樹脂、及油溶性苯酚。 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之厚度較佳為5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5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更佳為100 μm以上,更佳為200 μm以上。又,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之厚度較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900 μm以下,更佳為800 μm以下。 光學用之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之厚度方向之霧度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5%以下,更佳為2%以下,更佳為1.5%以下,更佳為1%以下。霧度係設為依據JIS K 7136而測得之值。又,關於光學用之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可見光波長範圍內之全光線透過率例如為85%以上。全光線透過率係設為依據JIS K 7361-1而測得之值。 黏著劑層11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即黏著劑層11之構成材料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較佳為1.0×104 Pa以上,更佳為5.0×104 Pa以上,更佳為1.0×105 Pa以上。又,黏著劑層11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之上限例如為1.0×107 Pa。關於此種儲存彈性模數,例如可根據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商品名「ARES」,Rheometrics公司製造)進行之動態黏彈性測定而求出。於本測定中,將測定模式設為剪切模式,將測定溫度範圍設為例如-70℃~150℃,將升溫速度設為例如5℃/分鐘,將頻率設為例如1 Hz。 黏著片材X1中之剝離襯墊L1係用以將黏著片材本體10之一個黏著面11'被覆之要素,且係於將黏著片材本體10貼合於被接著體時自黏著片材本體10剝離。黏著片材X1中之剝離襯墊L2係用以將黏著片材本體10之另一黏著面11'被覆之要素,且係於將黏著片材本體10貼合於被接著體時自黏著片材本體10剝離。作為剝離襯墊L1、L2,例如可使用於樹脂膜或紙等襯墊基材之表面具有剝離處理層之剝離襯墊、或者包含氟系聚合物或聚烯烴系樹脂等低接著性材料之剝離襯墊。作為剝離襯墊用之樹脂膜,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剝離處理層例如係藉由使聚矽氧系剝離處理劑、長鏈烷基系剝離處理劑、氟系剝離處理劑、或者硫化鉬剝離處理劑作用於襯墊基材表面而於襯墊基材產生之表面處理層。作為剝離襯墊用之氟系聚合物,例如可列舉聚四氟乙烯。作為剝離襯墊用之聚烯烴系樹脂,例如可列舉聚乙烯及聚丙烯。剝離襯墊L1、L2之厚度分別為例如5~200 μm。 作為黏著片材X1中之黏著片材本體10的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之一部分或全部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如例如圖2所示般,位於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所謂片材面內方向,係指與黏著片材X1或黏著片材本體10(黏著劑層11)之厚度方向正交之面內方向。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可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亦可位於不同之位置。圖2中關於剝離襯墊L1、L2所示之外周端L1a、L2a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於本實施形態中,具體而言,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之一部分或全部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相對於剝離襯墊L1中最接近之外周端L1a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且位於相對於剝離襯墊L2中最接近之外周端L2a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之外周端L1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與該外周端L1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30 μm以上,更佳為40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又,該外周端11a、L1a間之遠離距離D較佳為15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500 μm以上,更佳為300 μm以上。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2之外周端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與該外周端L2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30 μm以上,更佳為40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又,該外周端11a、L2a間之遠離距離D較佳為15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500 μm以上,更佳為300 μm以上。 以上般之構成之黏著片材X1例如可如以下般製造。首先,準備用以經由衝壓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加工而產生黏著片材X1之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例如可藉由在特定之剝離襯墊上塗佈黏著劑層11形成用之黏著劑組合物而形成黏著劑組合物層,於該黏著劑組合物層上進而積層剝離襯墊,使黏著劑組合物於剝離襯墊間硬化,而製作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該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具有包含用以產生剝離襯墊L1之預製第1剝離襯墊、用以產生剝離襯墊L2之預製第2剝離襯墊、及位於該預製第1及預製第2剝離襯墊之間的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黏著劑層)之積層構造。繼而,於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在其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下,對該黏著片材原材以形成具有目標外廓尺寸之黏著片材X1之方式實施加工。若為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則該原材之預製黏著片材本體或作為彈性體之黏著劑層可對應於加壓力而彈性變形,並以與加壓力相應之伸長率於原材之面內方向上彈性伸展,而可成為於原材之外周端自預製第1剝離襯墊與預製第2剝離襯墊之間彈性鼓出之狀態。作為加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衝壓加工及/或切削加工。作為衝壓加工,例如可列舉所謂湯姆遜(Thomson)加工、即利用湯姆遜刀進行之衝壓加工。作為切削加工,例如可列舉所謂端面銑削(Fullback)加工。於該加工步驟中,具體而言,以藉由加工而新形成黏著片材X1之外周端之一部分或全部,獲得目標外廓尺寸之黏著片材X1的方式,對處於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下的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實施衝壓加工及/或切削加工等加工。然後,於解除加壓狀態而獲得之黏著片材X1中,黏著劑層11自彈性變形狀態恢復為非變形狀態,而成為於加工步驟中新產生之黏著片材X1之外周端於剝離襯墊L1與剝離襯墊L2之間向內側退避之狀態。即,於所製造之黏著片材X1中,如例如圖2所示般,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之一部分或全部之區域成為於片材面內方向上自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向內側遠離之位置。 作為黏著劑層11形成用之黏著劑組合物,例如可使用藉由活性能量線之照射進行聚合反應而可硬化之黏著劑組合物。即,黏著劑層11例如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之硬化物。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形成用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至少含有用以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低聚物、及光聚合起始劑。該組合物中之單體及低聚物可以用以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的特定組成之單體混合物之所謂部分聚合物的形式提供。又,該黏著劑組合物亦可含有視需要而採用之其他成分作為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的成分。作為照射至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以實現黏著劑層11之硬化的活性能量線,例如可列舉:紫外線、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中子束、及電子束,較佳為採用紫外線。對於受到活性能量線之照射的丙烯酸系黏著劑層形成用之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而言,經由光聚合起始劑之活化而產生起始反應,進行聚合反應以形成丙烯酸系聚合物。若採用紫外線照射等活性能量線照射作為黏著劑層形成用之硬化性黏著劑組合物之硬化方法,則即便於該黏著劑組合物之塗膜相對較厚之情形時,亦容易獲得適當硬化之黏著劑層。因此,黏著劑層11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之硬化物之構成係於實現即便相對較厚亦經充分硬化之黏著劑層11的方面而言較佳。 作為上述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安息香醚系光聚合起始劑、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α-酮醇系光聚合起始劑、芳香族磺醯氯系光聚合起始劑、光活性肟系光聚合起始劑、安息香系光聚合起始劑、苯偶醯系光聚合起始劑、二苯甲酮系光聚合起始劑、縮酮系光聚合起始劑、及9-氧硫𠮿系光聚合起始劑。作為安息香醚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安息香甲醚、安息香乙醚、安息香丙醚、安息香異丙醚、安息香異丁醚、及2,2-二甲氧基-1,2-二苯基乙烷-1-酮。作為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2-二乙氧基苯乙酮、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4-苯氧基二氯苯乙酮、及4-(第三丁基)二氯苯乙酮。作為α-酮醇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甲基-2-羥基苯丙酮、及1-[4-(2-羥基乙基)苯基]-2-甲基丙烷-1-酮。作為芳香族磺醯氯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萘磺醯氯。作為光活性肟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1-苯基-1,2-丙烷二酮-2-(O-乙氧羰基)-肟。作為安息香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安息香。作為苯偶醯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苯偶醯。作為二苯甲酮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二苯甲酮、苯甲醯基苯甲酸、3,3'-二甲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及聚乙烯基二苯甲酮。作為縮酮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苯偶醯二甲基縮酮。作為9-氧硫𠮿系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9-氧硫𠮿、2-氯9-氧硫𠮿、2-甲基9-氧硫𠮿、2,4-二甲基9-氧硫𠮿、異丙基9-氧硫𠮿、2,4-二異丙基9-氧硫𠮿、及十二烷基9-氧硫𠮿。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中之光聚合起始劑之含量例如為0.01~3重量%。 作為黏著劑層11形成用之黏著劑組合物,亦可使用已含有作為黏著劑之丙烯酸系聚合物並藉由例如加熱乾燥而可進行硬化之溶劑型黏著劑組合物或乳液型黏著劑組合物。該組合物亦可含有視需要而採用之其他成分作為所形成之黏著劑層11之成分。該黏著劑組合物中之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使丙烯酸系聚合物形成用之原料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獲得。作為聚合方法,例如可列舉:溶液聚合、乳化聚合、及塊狀聚合。於進行溶液聚合時,可使用例如芳香族烴類、脂肪族烴類、脂環式烴類、酯類、及酮類作為溶劑。作為芳香族烴類之溶劑,例如可列舉甲苯及苯。作為脂肪族烴類之溶劑,例如可列舉正己烷及正庚烷。作為脂環式烴類之溶劑,例如可列舉環己烷及甲基環己烷。作為酯類之溶劑,例如可列舉乙酸乙酯及乙酸正丁酯。作為酮類之溶劑,例如可列舉甲基乙基酮及甲基異丁基酮。於溶液聚合中,可使用一種溶劑,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溶劑。 為了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而使原料單體成分進行聚合時,可使用聚合起始劑。視聚合反應之種類不同,可使用例如光聚合起始劑或熱聚合起始劑。於聚合時,可使用一種聚合起始劑,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聚合起始劑。 作為光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上述安息香醚系光聚合起始劑、苯乙酮系光聚合起始劑、α-酮醇系光聚合起始劑、芳香族磺醯氯系光聚合起始劑、光活性肟系光聚合起始劑、安息香系光聚合起始劑、苯偶醯系光聚合起始劑、二苯甲酮系光聚合起始劑、縮酮系光聚合起始劑、及9-氧硫𠮿系光聚合起始劑。關於光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單體成分總量(100重量份)而為0.01~3重量份。 作為熱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偶氮系聚合起始劑、過氧化物系聚合起始劑、及氧化還原系聚合起始劑。作為偶氮系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2,2'-偶氮雙異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丁腈、2,2'-偶氮雙(2-甲基丙酸)二甲酯、及4,4'-偶氮雙-4-氰基戊酸。作為過氧化物系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過氧化苯甲醯及過氧化順丁烯二酸第三丁酯。關於熱聚合起始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單體成分總量(100重量份)而為0.05~0.3重量份。 於用以獲得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聚合時,為了調整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分子量,可使用鏈轉移劑。作為鏈轉移劑,例如可列舉:α-硫甘油、2-巰基乙醇、2,3-二巰基-1-丙醇、辛硫醇、第三壬基硫醇、十二硫醇(月桂硫醇)、第三-十二硫醇、縮水甘油基硫醇、巰基乙酸、巰基乙酸甲酯、巰基乙酸乙酯、巰基乙酸丙酯、巰基乙酸丁酯、巰基乙酸第三丁酯、巰基乙酸2-乙基己酯、巰基乙酸辛酯、巰基乙酸異辛酯、巰基乙酸癸酯、及巰基乙酸十二烷基酯。作為鏈轉移劑,可使用一種鏈轉移劑,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鏈轉移劑。於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鏈轉移劑,較佳為使用α-硫甘油。關於鏈轉移劑之使用量,例如相對於用以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之單體成分總量(100重量份)而為0.01~0.5重量份。 於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或溶劑型黏著劑組合物、乳液型黏著劑組合物等黏著劑層11形成用之黏著劑組合物包含上述丙烯酸系低聚物的情形時,該低聚物可使特定組成之原料單體成分進行聚合而獲得。作為聚合方法,例如可列舉:溶液聚合、乳化聚合、及塊狀聚合。作為用以進行溶液聚合之溶劑,可列舉上文中作為可用於用以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之溶液聚合之溶劑而描述者。於該溶液聚合中,可使用一種溶劑,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溶劑。又,於為了獲得上述低聚物而使原料單體成分進行聚合時,可使用聚合起始劑。作為該聚合起始劑,可列舉上文中作為可用於用以獲得丙烯酸系聚合物之聚合之聚合起始劑而描述的光聚合起始劑或熱聚合起始劑。於聚合時,可使用一種聚合起始劑,亦可使用兩種以上之聚合起始劑。 作為例如以上述方式製造之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的黏著片材X1中之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的一部分或全部區域例如係如圖2所示般,為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如在黏著片材X1之厚度方向之剖面中於該片材之外周端部形成例如凹形狀般,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具有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區域。並且,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如上述般為5~2000 μm。於自此種黏著片材X1將剝離襯墊L1或剝離襯墊L2剝離時,若利用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部位(外周端遠離部位),則容易進行剝離作業。具體而言,於外周端遠離部位,容易使例如作業者之指尖不抵接於黏著劑層11而抵接於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L1或剝離襯墊L2,因此容易以自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與黏著劑層11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該剝離襯墊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如上所述,黏著片材X1容易藉由例如手工作業使剝離襯墊L1、L2自黏著片材本體10剝離。 又,於黏著片材X1之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於剝離襯墊L1或剝離襯墊L2之剝離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等不抵接於黏著劑層11而抵接於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L1或剝離襯墊L2。並且,於黏著片材X1之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容易以自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L1或剝離襯墊L2與黏著劑層11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該剝離襯墊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該等情況係分別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於可利用外周端遠離部位進行剝離襯墊之剝離之黏著片材X1中,抑制於剝離襯墊剝離時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之黏著面11'之一部分被該剝離襯墊拉伸而黏著面11'或黏著劑層11產生局部之破損或缺損。 此外,於黏著片材X1中,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如上述般為5~2000 μm。具有此種構成之黏著片材X1係如上述般,適於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而高效率地製造。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結果所產生之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與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之間的遠離之距離(遠離距離D)存在侷限於相對較短之5~2000 μm之範圍內的傾向。另一方面,於製造帶有外廓尺寸較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大例如5000 μm以上之剝離襯墊的雙面黏著片材時,例如必須於製造於黏著面11'、11'帶有外廓尺寸與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相同之剝離襯墊的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後,將各剝離襯墊更換為如上述般外廓尺寸大於黏著片材本體10之剝離襯墊並進行貼附。然而,此種方法就材料費或步驟數之觀點而言並非有效率。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遠離距離D為5~2000 μm之黏著片材X1係適於經過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的上述般之過程而高效率地製造。 如上所述,作為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的黏著片材X1係適於使剝離襯墊L1、L2之剝離作業容易地進行且抑制剝離襯墊剝離時之黏著劑層11之局部之破損或缺損,並且適於高效率地製造。此外,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遠離距離D為5~2000 μm之黏著片材X1係適於一面實現黏著片材本體10所要求之尺寸,一面避免黏著片材X1之外廓尺寸即剝離襯墊L1、L2之外廓尺寸大幅超過黏著片材本體10之尺寸而變得過大。 黏著片材X1中之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之厚度如上述般較佳為5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5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更佳為100 μm以上,更佳為200 μm以上。此種構成係於使黏著劑層11實現對被接著體之充分之黏著力的方面而言較佳。又,黏著劑層11之厚度為25 μm以上且較佳為50 μm以上、更佳為100 μm以上、更佳為200 μm以上之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於上述外周端遠離部位確保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與黏著劑層11之外周端11a之間的遠離距離D為5 μm以上且更長。其原因在於存在以下傾向:黏著劑層越厚,該黏著劑層於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時的該黏著劑層之面內方向上之彈性變形量越大。另一方面,就黏著劑層11之形成之容易度之觀點而言,黏著片材本體10或黏著劑層11之厚度如上述般較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900 μm以下,更佳為800 μm以下。 黏著劑層11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如上述般較佳為1.0×104 Pa以上,更佳為5.0×104 Pa以上,更佳為1.0×105 Pa以上。此種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高效率地製造上述外周端遠離部位之遠離距離D為5~2000 μm之黏著片材X1。 圖3係作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片材X2的局部剖視圖。黏著片材X2具有包含作為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黏著片材本體20及剝離襯墊L1、L2之積層構造。黏著片材本體20係位於剝離襯墊L1、L2間,具有包含作為第1黏著劑層之黏著劑層21、作為第2黏著劑層之黏著劑層22、及位於該黏著劑層21、22間的基材23之積層構造,且於本實施形態中具有光透過性。黏著片材本體20中之黏著劑層21具有可貼附於被接著體之黏著面21',黏著劑層22具有可貼附於被接著體之黏著面22'。此種黏著片材本體20例如係可用於平板顯示器等之製造中之光學用雙面黏著片材。液晶顯示器等顯示裝置或觸控面板等輸入裝置具有包含各種基板或膜體之積層構造部之情況下,作為用以於該積層構造內將相鄰之特定零件間接合之光學用雙面黏著片材,或者作為用以填充相鄰零件間之間隙之光學用雙面黏著片材,可利用黏著片材本體20。黏著片材X2係帶有用以將此種黏著片材本體20中之黏著面21'、22'被覆之剝離襯墊L1、L2的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 黏著片材本體20中之黏著劑層21、22分別含有黏著劑作為主劑。關於黏著劑層21、22中之黏著劑及其他構成材料,係與上文中關於黏著劑層11中之黏著劑及其他構成材料所描述者相同。黏著劑層21及黏著劑層22可由同一組成之黏著劑組合物形成,亦可由不同組成之黏著劑組合物形成。 黏著劑層21、22之厚度分別較佳為5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5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更佳為100 μm以上,更佳為200 μm以上。又,黏著劑層21、22之厚度分別較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900 μm以下,更佳為800 μm以下。 光學用黏著片材本體20之厚度方向之霧度較佳為3%以下,更佳為2.5%以下,更佳為2%以下,更佳為1.5%以下,更佳為1%以下。霧度係設為依據JIS K 7136而測得之值。又,關於光學用之黏著片材本體20,可見光波長範圍內之全光線透過率例如為85%以上。全光線透過率係設為依據JIS K 7361-1而測得之值。 黏著劑層21、22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分別較佳為1.0×104 Pa以上,更佳為5.0×104 Pa以上,更佳為1.0×105 Pa以上。又,黏著劑層21、22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之上限例如為1.0×107 Pa。關於此種儲存彈性模數,如上述般,例如可根據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商品名「ARES」,Rheometrics公司製造)進行之動態黏彈性測定而求出。 黏著片材本體20之基材23係於黏著片材本體20中作為支持體而發揮功能之部位。作為用以形成基材23之材料,例如可列舉: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聚酯、聚丙烯或聚乙烯等聚烯烴、聚碳酸酯、聚醯胺、聚醯亞胺、丙烯酸樹脂、聚苯乙烯、乙酸酯、聚醚碸、及三乙醯纖維素。基材23可包含一種材料,亦可包含兩種以上之材料。基材23亦可具有多層構造。又,基材23之黏著劑層21側之表面及黏著劑層22側之表面亦可分別實施用以提高與黏著劑層之密接性之表面處理。作為此種表面處理,可列舉電暈處理或電漿處理等物理處理、及底塗處理等化學處理。此種基材23之厚度為15~150 μm,較佳為25~125 μm,更佳為38~100 μm。 黏著片材X2之剝離襯墊L1係用以將黏著片材本體20之黏著面21'被覆之要素,且係於將黏著片材本體20貼合於被接著體時自黏著片材本體20剝離。黏著片材X2之剝離襯墊L2係用以將黏著片材本體20之黏著面22'被覆之要素,且係於將黏著片材本體20貼合於被接著體時自黏著片材本體20剝離。關於黏著片材X2之剝離襯墊L1、L2之構成及厚度,係如上文中關於黏著片材X1之剝離襯墊L1、L2之構成及厚度所描述。 於黏著片材X2中,黏著片材本體20之黏著劑層21之外周端21a之一部分或全部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如例如圖4所示般,位於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所謂片材面內方向,係指與黏著片材X2或黏著片材本體20之厚度方向正交之面內方向。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可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亦可位於不同之位置。圖4中關於剝離襯墊L1、L2所示之外周端L1a、L2a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本實施形態中,具體而言,黏著劑層21之外周端21a之一部分或全部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相對於剝離襯墊L1中最接近之外周端L1a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且位於相對於剝離襯墊L2中最接近之外周端L2a向片材之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之外周端L1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1之外周端21a與該外周端L1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1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30 μm以上,更佳為40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該外周端21a、L1a間之遠離距離D1較佳為15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500 μm以上,更佳為300 μm以上。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2之外周端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1之外周端21a與該外周端L2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1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30 μm以上,更佳為40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該外周端21a、L2a間之遠離距離D1較佳為15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500 μm以上,更佳為300 μm以上。另一方面,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2之外周端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2之外周端22a與該外周端L2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2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30 μm以上,更佳為40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該外周端22a、L2a間之遠離距離D2較佳為15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500 μm以上,更佳為300 μm以上。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之外周端L1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2之外周端22a與該外周端L1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2較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30 μm以上,更佳為40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該外周端22a、L1a間之遠離距離D2較佳為1500 μm以下,更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500 μm以上,更佳為300 μm以上。 以上般之構成之黏著片材X2例如可如以下般進行製造。首先,準備用以經由衝壓加工或切削加工等加工而產生黏著片材X2之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該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具有包含用以產生剝離襯墊L1之預製第1剝離襯墊、用以產生剝離襯墊L2之預製第2剝離襯墊、及位於該預製第1及預製第2剝離襯墊之間的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積層構造。該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具有包含例如位於預製第1剝離襯墊側且用以產生黏著劑層21之第1黏著劑層、例如位於預製第2剝離襯墊側且用以產生黏著劑層22之第2黏著劑層、及位於該第1及第2黏著劑層之間的基材之積層構造。關於黏著劑層21形成用之黏著劑組合物及由該組合物形成黏著劑層21之方法、以及黏著劑層22形成用之黏著劑組合物及由該組合物形成黏著劑層22之方法,係與上文中作為黏著劑層11形成用之黏著劑組合物及由該組合物形成黏著劑層11之方法而描述者相同。繼而,於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在其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下,對該黏著片材原材以形成具有目標外廓尺寸之黏著片材X2之方式實施加工。若為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則該原材之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中之作為彈性體之各黏著劑層可對應於加壓力而彈性變形,並以與加壓力相應之伸長率於原材之面內方向上彈性伸展,而可成為於原材之外周端自預製第1剝離襯墊或預製第2剝離襯墊與預製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基材之間彈性鼓出的狀態。作為加工之方法,例如可列舉衝壓加工及/或切削加工。作為衝壓加工,例如可列舉所謂湯姆遜加工、即利用湯姆遜刀進行之衝壓加工。作為切削加工,例如可列舉所謂端面銑削加工。於該加工步驟中,具體而言,以藉由加工而新形成黏著片材X2之外周端之一部分或全部,獲得目標外廓尺寸之黏著片材X2的方式,對處於在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之狀態下的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原材實施衝壓加工及/或切削加工等加工。然後,於解除加壓狀態而獲得之黏著片材X2中,黏著劑層21、22自彈性變形狀態恢復為非變形狀態,而成為於加工步驟中新產生之黏著片材X2之外周端於剝離襯墊L1或剝離襯墊L2與基材23之間向內側退避之狀態。即,於所製造之黏著片材X2中,如例如圖4所示般,黏著劑層21之外周端21a之一部或全部區域係成為於片材面內方向上自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向內側遠離之位置,且黏著劑層22之外周端22a係成為於片材面內方向上自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向內側遠離之位置。 作為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的黏著片材X2中之黏著片材本體20所具有之黏著劑層21、22之外周端21a、22a的一部分或全部區域例如係如圖4所示般,為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並且,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1之外周端21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1分別如上述般為5~2000 μm。又,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2之外周端22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2分別如上述般為5~2000 μm。於自此種黏著片材X2將剝離襯墊L1剝離時,若利用黏著片材本體20之黏著劑層21之外周端21a至少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之外周端L1a的位置之部位(第1外周端遠離部位)、或黏著劑層22之外周端22a至少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2之外周端L2a的位置之部位(第2外周端遠離部位),則容易進行剝離作業。具體而言,於第1外周端遠離部位,例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不抵接於黏著劑層21而抵接於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L1,因此容易以自剝離襯墊L1與黏著劑層21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剝離襯墊L1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又,於第2外周端遠離部位,例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不抵接於黏著劑層22而抵接於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L2,因此容易以自剝離襯墊L2與黏著劑層22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剝離襯墊L2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如上所述,黏著片材X2容易藉由例如手工作業使剝離襯墊L1、L2自黏著片材本體20剝離。 又,於黏著片材X2之第1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於剝離襯墊L1之剝離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等不抵接於黏著劑層21而抵接於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L1。並且,於黏著片材X2之第1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容易以自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L1與黏著劑層21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該剝離襯墊L1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於黏著片材X2之第2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於剝離襯墊L2之剝離時,容易使作業者之指尖等不抵接於黏著劑層22而抵接於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L2。並且,於黏著片材X2之第2外周端遠離部位,如上述般,容易以自剝離對象之剝離襯墊L2與黏著劑層22之間之界面的端部開始兩者之分離之方式使剝離襯墊L2開始以剝離為目的之適當變形。該等情況係分別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於可利用各外周端遠離部位進行剝離襯墊之剝離之黏著片材X2中,抑制於剝離襯墊剝離時黏著片材本體20之黏著面之一部分被該剝離襯墊拉伸而於該黏著面或黏著劑層產生局部之破損或缺損。 此外,對於黏著片材X2而言,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1之外周端21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1分別如上述般為5~2000 μm。對於黏著片材X2而言,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2之外周端22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距離D2分別如上述般為5~2000 μm。具有此種構成之黏著片材X2係適於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而高效率地製造。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結果所產生之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與黏著劑層21、22之外周端21a、22a之間的遠離之距離(遠離距離D1、D2)存在控制於相對較短之5~2000 μm之範圍內之傾向。另一方面,於製造帶有外廓尺寸較黏著片材本體20或黏著劑層21、22大例如5000 μm以上之剝離襯墊的雙面黏著片材時,例如必須於製造於黏著面21'、22'帶有外廓尺寸與黏著片材本體20或黏著劑層21、22相同之剝離襯墊的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後,將各剝離襯墊更換為如上述般外廓尺寸大於黏著片材本體20之剝離襯墊並進行貼附。然而,此種方法就材料費或步驟數之觀點而言並非有效率。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1、22之外周端21a、22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遠離距離D1、D2為5~2000 μm的黏著片材X2係適於經由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的上述般之過程而高效率地製造。 如上所述,作為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的黏著片材X2係適於使剝離襯墊L1、L2之剝離作業容易進行且抑制剝離襯墊剝離時之黏著劑層21或黏著劑層22之局部之破損或缺損,並且適於高效率地製造。此外,於片材面內方向上遠離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的位置之黏著劑層21、22之外周端21a、22a與該外周端L1a、L2a之間的遠離距離D1、D2為5~2000 μm之黏著片材X2係適於一面實現黏著片材本體20所要求之尺寸,一面避免黏著片材X2之外廓尺寸即剝離襯墊L1、L2之外廓尺寸大幅超過黏著片材本體20之尺寸而變得過大。 黏著片材X2中之黏著劑層21、22之厚度分別如上述般,較佳為5 μm以上,更佳為10 μm以上,更佳為25 μm以上,更佳為50 μm以上,更佳為100 μm以上,更佳為200 μm以上。此種構成係於使黏著劑層21、22實現對被接著體之充分之黏著力的方面而言較佳。黏著劑層21之厚度為25 μm以上且較佳為50 μm以上、更佳為100 μm以上、更佳為200 μm以上之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於上述第1外周端遠離部位確保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與黏著劑層21之外周端21a之間的遠離距離D1為5 μm以上且更長。黏著劑層22之厚度為25 μm以上且較佳為50 μm以上、更佳為100 μm以上、更佳為200 μm以上之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於上述第2外周端遠離部位確保剝離襯墊L1、L2之外周端L1a、L2a與黏著劑層22之外周端22a之間的遠離距離D2為5 μm以上且更長。存在以下傾向:黏著劑層越厚,該黏著劑層於厚度方向上受到加壓力時的該黏著劑層之面內方向上之彈性變形量越大。另一方面,就黏著劑層21、22之形成之容易度之觀點而言,黏著劑層21、22之厚度分別如上述般較佳為1000 μm以下,更佳為900 μm以下,更佳為800 μm以下。 黏著劑層21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如上述般,較佳為1.0×104 Pa以上,更佳為5.0×104 Pa以上,更佳為1.0×105 Pa以上。此種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高效率地製造上述第1外周端遠離部位之遠離距離D1為5~2000 μm之黏著片材X2。黏著劑層22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如上述般,較佳為1.0×104 Pa以上,更佳為5.0×104 Pa以上,更佳為1.0×105 Pa以上。此種構成係於以下方面而言較佳:利用黏著劑層之彈性變形及其後之形狀恢復,高效率地製造上述第2外周端遠離部位之遠離距離D1為5~2000 μm之黏著片材X2。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對本發明更詳細地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例。 [丙烯酸系低聚物之製造例] 於反應容器內,將包含甲基丙烯酸二環戊酯(DCPMA)6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40重量份、作為鏈轉移劑之α-硫甘油3.5重量份、及作為聚合溶劑之甲苯100重量份之混合物於70℃下、於氮氣氛圍下攪拌1小時。繼而,將作為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異丁腈0.2重量份添加至反應容器內之混合物中而製備反應溶液,於70℃下進行2小時反應。繼而,於80℃下進行2小時反應。其後,將反應容器內之反應溶液置於130℃之溫度氛圍下,自該反應溶液中將甲苯、鏈轉移劑、及未反應單體乾燥去除。藉此,獲得固體狀之丙烯酸系低聚物。該丙烯酸系低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Mw)為5.1×103 。 [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1之製備例] 於含有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78重量份、N-乙烯基-2-吡咯啶酮(NVP)18重量份、及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4重量份之單體混合物中添加第1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公司製造)0.035重量份及第2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公司製造)0.035重量份後,對該混合物使用黏度測定裝置測定黏度,並且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直至該混合物之黏度成為約20 Pa・s為止。於黏度測定中,裝置之轉子旋轉速度係設為10 rpm,測定溫度係設為30℃。藉此,獲得混合物中之單體成分之一部分聚合所得之部分聚合物即預聚物組合物(含有未經聚合反應之單體成分)。然後,將該預聚物組合物100重量份、上述丙烯酸系低聚物11.8重量份、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17.6重量份、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0.294重量份、及矽烷偶合劑(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0.353重量份混合。藉此,獲得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1)。 [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2之製備例] 於含有丙烯酸正丁酯(BA)67重量份、丙烯酸環己酯(CHA)14重量份、及丙烯酸4-羥基丁酯(HBA)19重量份之單體混合物中添加第1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651」,BASF公司製造)0.09重量份及第2光聚合起始劑(商品名「Irgacure 184」,BASF公司製造)0.09重量份後,對該混合物使用黏度測定裝置測定黏度,並且使用紫外線照射裝置照射紫外線直至該混合物之黏度成為約20 Pa・s為止。於黏度測定中,裝置之轉子旋轉速度係設為10 rpm,測定溫度係設為30℃。藉此,獲得混合物中之單體成分之一部分聚合所得之部分聚合物即預聚物組合物(含有未經聚合反應之單體成分)。然後,將該預聚物組合物100重量份、丙烯酸2-羥基乙酯(HEA)9重量份、丙烯酸4-羥基丁酯(HEA)8重量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0.12重量份、及矽烷偶合劑(商品名「KBM-403」,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0.3重量份混合。藉此,獲得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2)。 [實施例1] 於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系第1剝離襯墊(厚度125 μm,輕剝離型,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上塗佈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1,形成黏著劑組合物層。繼而,於該黏著劑組合物層上積層PET系第2剝離襯墊(厚度125 μm,重剝離型,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被覆該黏著劑組合物層而阻斷氧氣。如此,獲得具有[第1剝離襯墊/黏著劑組合物層/第2剝離襯墊]之積層構成之積層體(積層體L1')。繼而,對該積層體L1'使用黑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自第1剝離襯墊之側照射照度3 mW/cm2 之紫外線300秒鐘。藉此使積層體L1'之黏著劑組合物層硬化而製成黏著劑層,獲得具有[第1剝離襯墊/黏著劑層/第2剝離襯墊]之積層構成之積層體(積層體L1)。該積層體L1中之黏著劑層之厚度為500 μm。繼而,對該積層體L1進行湯姆遜加工。具體而言,使用衝壓加工機及湯姆遜刀,將積層體L1衝壓成11.6英吋(長邊196.4 mm×短邊104 mm)。於該加工中,於一面抵接於積層體L1一面進行衝壓加工之湯姆遜刀對積層體L1於積層體L1之厚度方向上賦予了加壓力的狀態下,實施於該積層體L1中新形成整個外周端之衝壓加工。如此,製作具有包含一對剝離襯墊與其間之雙面黏著片材本體(黏著劑層)的積層構造之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範圍內。於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長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長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47 μm。於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短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短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38 μm。 [實施例2] 對經對位並重疊之10片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進行端面銑削(Fullback)加工。具體而言,首先將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10片之積層物以其外周端及其附近露出並且於其厚度方向上於夾持板間加壓力可作用之態樣,插入至虎鉗構造之治具所具有之一對夾持板間。然後,於以源自黏著劑層之黏著劑於積層物外周端局部向外部鼓出之方式調整了作用於該積層物之厚度方向的夾持板間之加壓力的狀態下,對整個積層物外周端使用旋轉刀實施切削量1.0 mm之切削加工。其後,將積層物自夾持板間之加壓力釋放出來。如此,製作具有包含一對剝離襯墊與其間之雙面黏著片材本體(黏著劑層)的積層構造之實施例2之雙面黏著片材。實施例2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實施例2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範圍內。於實施例2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長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長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170 μm。於實施例2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短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短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135 μm。 [實施例3] 使用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2代替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1,且將所形成之黏著劑層之厚度設為250 μm而代替500 μm,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具有包含一對剝離襯墊與其間之雙面黏著片材本體(黏著劑層)的積層構造之實施例3之雙面黏著片材。實施例3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實施例3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範圍內。於實施例3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長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長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11 μm。於實施例3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短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短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13 μm。 [實施例4] 使用實施例3之雙面黏著片材代替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具有包含一對剝離襯墊與其間之雙面黏著片材本體(黏著劑層)的積層構造之實施例4之雙面黏著片材。實施例4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實施例4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範圍內。於實施例4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長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長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170 μm。於實施例4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短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短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150 μm。 [實施例5] <第1黏著劑層之形成> 於對厚度80 μ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商品名「COSMOSHINE SRF」,東洋紡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兩面實施電暈處理所得之基材的單面上,塗佈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1,形成黏著劑組合物層。繼而,於該黏著劑組合物層上進而積層PET系第1剝離襯墊(厚度125 μm,輕剝離型,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被覆該黏著劑組合物層而阻斷氧氣。如此,獲得具有[第1剝離襯墊/黏著劑組合物層/基材]之積層構成之積層體(積層體L2')。繼而,對該積層體L2'使用黑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自第1剝離襯墊之側照射照度3 mW/cm2 之紫外線300秒鐘。藉此使積層體L2'之黏著劑組合物層硬化而製成黏著劑層(第1黏著劑層),獲得具有[第1剝離襯墊/黏著劑層(第1黏著劑層)/基材]之積層構成之積層體(積層體L2)。積層體L2中之第1黏著劑層之厚度為100 μm。 <第2黏著劑層之形成> 於PET系第3剝離襯墊(厚度125 μm,輕剝離型,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上塗佈上述丙烯酸系黏著劑組合物C1,形成黏著劑組合物層。繼而,於該黏著劑組合物層上進而積層PET系第2剝離襯墊(厚度125 μm,重剝離型,日東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被覆該黏著劑組合物層而阻斷氧氣。如此,獲得具有[第3剝離襯墊/黏著劑組合物層/第2剝離襯墊]之積層構成之積層體(積層體L3')。繼而,對該積層體L3'使用黑光燈(東芝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自第3剝離襯墊之側照射照度3 mW/cm2 之紫外線300秒鐘。藉此使積層體L3'之黏著劑組合物層硬化而製成黏著劑層(第2黏著劑層),獲得具有[第3剝離襯墊/黏著劑層(第2黏著劑層)/第2剝離襯墊]之積層構成之積層體(積層體L3)。積層體L3中之第2黏著劑層之厚度為500 μm。 <雙面黏著片材之製作> 自積層體L3(第3剝離襯墊/第2黏著劑層/第2剝離襯墊)剝離第3剝離襯墊後,經由藉由該剝離而露出之第2黏著劑層表面,將單側附剝離襯墊之第2黏著劑層貼合於上述積層體L2之基材之露出面。藉此,獲得具有[第1剝離襯墊/第1黏著劑層(厚度100 μm)/基材(厚度80 μm)/第2黏著劑層(厚度500 μm)/第2剝離襯墊]之積層構成之積層體(積層體L4)。繼而,對該積層體L4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進行湯姆遜加工,製作具有包含一對剝離襯墊與其間之雙面黏著片材本體(第1黏著劑層/基材/第2黏著劑層)的積層構造之實施例5之雙面黏著片材。實施例5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實施例5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範圍內。於實施例5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長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長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53 μm。於實施例5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短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短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27 μm。 [實施例6] 使用實施例5之雙面黏著片材10片代替實施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10片,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2相同之方式,製作具有包含一對剝離襯墊與其間之雙面黏著片材本體(第1黏著劑層/基材/第2黏著劑層)的積層構造之實施例6之雙面黏著片材。實施例6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同一位置。實施例6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範圍內。於實施例6之雙面黏著片材之長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長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113 μm。於實施例6之雙面黏著片材之短邊上,黏著劑層外周端與剝離襯墊外周端之間的片材面內方向之遠離的最長距離與最短距離之平均(短邊上之平均遠離距離)為130 μm。 [比較例1] 進行使用截切刀之切割加工代替湯姆遜加工,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1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1之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於比較例1之雙面黏著片材之外周端,黏著劑層自剝離襯墊間伸出。 [比較例2] 進行使用截切刀之切割加工代替湯姆遜加工,除此以外,以與實施例3相同之方式製作比較例2之附剝離襯墊之雙面黏著片材。於比較例2之雙面黏著片材之外周端,黏著劑層自剝離襯墊間伸出。 <黏著劑層之儲存彈性模數> 藉由動態黏彈性測定而求出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雙面黏著片材中之各黏著劑層有關的儲存彈性模數。於供於動態黏彈性測定之測定用樣品之製作中,首先以與實施例1之積層體L1相同之方式,對各測定對象之黏著劑層製作具有[第1剝離襯墊/黏著劑層/第2剝離襯墊]之積層構成的必要數之積層體(積層體L1)。對各測定對象所製作之必要數之積層體L1中之各黏著劑層之厚度係與該測定對象之黏著劑層之厚度相同。繼而,自所製作之各積層體L1將剝離襯墊剝離,將黏著劑層彼此依序貼合。如此,對各測定對象之黏著劑層製作約2 mm厚度之積層黏著劑層片材。繼而,將該積層黏著劑層片材衝壓而獲得圓柱狀之顆粒(直徑7.9 mm),將其作為測定用樣品。對於所製作之各測定用樣品,使用動態黏彈性測定裝置(商品名「ARES」,Rheometrics公司製造),於固定於直徑7.9 mm平行板之治具後進行動態黏彈性測定。於本測定中,將測定模式設為剪切模式,將測定溫度範圍設為-70℃~150℃,將升溫速度設為5℃/分鐘,將頻率設為1 Hz。藉此,測定各測定用樣品之儲存彈性模數G'之溫度依存性。將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雙面黏著片材中之各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G')之值示於表1及表2中。 <剝離襯墊剝離時之黏著劑層之破損、缺損> 針對實施例及比較例之各雙面黏著片材,研究剝離襯墊剝離時黏著劑層有無破損或缺損。具體而言,於藉由手工作業將雙面黏著片材所帶有之一對剝離襯墊中的輕剝離型之剝離襯墊剝離時,將黏著劑未附著於所剝離之剝離襯墊之情形評價為良好(○),將黏著劑附著於所剝離之剝離襯墊之情形評價為不良(×)。 [評價] 具備本發明之構成之實施例1~6之雙面黏著片材均係剝離襯墊剝離時之黏著劑層之局部之破損或缺損得到了抑制。相對於此,比較例1、2之雙面黏著片材均於剝離襯墊剝離時產生了黏著劑層之局部之破損或缺損。 [表1] [表2]
10、20‧‧‧黏著片材本體(雙面黏著片材本體)
11‧‧‧黏著劑層
11'‧‧‧黏著面
11a、21a、22a‧‧‧外周端
21‧‧‧黏著劑層(第1黏著劑層)
21'‧‧‧黏著面
22‧‧‧黏著劑層(第2黏著劑層)
22'‧‧‧黏著面
23‧‧‧基材
L1‧‧‧剝離襯墊(第1剝離襯墊)
L2‧‧‧剝離襯墊(第2剝離襯墊)
L1a、L2a‧‧‧外周端
X1、X2‧‧‧黏著片材(雙面黏著片材)
圖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雙面黏著片材之局部剖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雙面黏著片材之局部放大剖視圖。 圖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雙面黏著片材之局部剖視圖。 圖4係圖3所示之雙面黏著片材之局部放大剖視圖。
10‧‧‧黏著片材本體(雙面黏著片材本體)
11‧‧‧黏著劑層
11'‧‧‧黏著面
11a‧‧‧外周端
L1‧‧‧剝離襯墊(第1剝離襯墊)
L2‧‧‧剝離襯墊(第2剝離襯墊)
L1a、L2a‧‧‧外周端
X1‧‧‧黏著片材(雙面黏著片材)

Claims (13)

  1. 一種雙面黏著片材,其具有包含第1剝離襯墊、第2剝離襯墊、及具有至少一個黏著劑層且位於上述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間的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積層構造,且 上述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上述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上述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2. 如請求項1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上述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上述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3. 如請求項1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層之厚度為25 μm以上。
  4. 如請求項1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層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之硬化物。
  5. 如請求項1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霧度為3%以下。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4 Pa以上。
  7. 一種雙面黏著片材,其具有包含第1剝離襯墊、第2剝離襯墊、及位於該第1及第2剝離襯墊之間的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積層構造,該雙面黏著片材本體具有包含第1黏著劑層、第2黏著劑層、及位於該第1及第2黏著劑層之間的基材之積層構造,且 上述第1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上述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上述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上述第2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之至少一部分區域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上述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上述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8. 如請求項7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第1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上述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上述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9. 如請求項7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第2黏著劑層之外周端係於片材面內方向上,位於自上述第1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及上述第2剝離襯墊之外周端向內側5~2000 μm之距離內。
  10. 如請求項7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第1黏著劑層之厚度、及/或上述第2黏著劑層之厚度為25 μm以上。
  11. 如請求項7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第1黏著劑層及/或上述第2黏著劑層為活性能量線硬化型黏著劑組合物之硬化物。
  12. 如請求項7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雙面黏著片材本體之霧度為3%以下。
  13. 如請求項7至12中任一項之雙面黏著片材,其中上述第1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及/或上述第2黏著劑層於23℃下之儲存彈性模數為1.0×104 Pa以上。
TW106122330A 2016-07-28 2017-07-04 雙面黏著片材 TWI74434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48411 2016-07-28
JP2016148411A JP6870933B2 (ja) 2016-07-28 2016-07-28 両面粘着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9183A true TW201809183A (zh) 2018-03-16
TWI744347B TWI744347B (zh) 2021-11-01

Family

ID=61075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22330A TWI744347B (zh) 2016-07-28 2017-07-04 雙面黏著片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70933B2 (zh)
KR (1) KR102419875B1 (zh)
CN (2) CN115746721A (zh)
TW (1) TWI7443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04143B2 (ja) * 2018-02-13 2023-07-0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粘着シート積層体
KR102477568B1 (ko) 2020-06-16 2022-12-15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1 mm 이하 크기 생체 시료의 투명화 전처리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생체 시료의 투명화 방법
WO2023281465A1 (en) * 2021-07-08 2023-01-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Double-sided adhesive film and cooler filter screen assembly including the same
JP7444910B2 (ja) * 2022-02-03 2024-03-06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用粘着シート、フレキシブル積層体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デバイ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08187B2 (ja) * 2002-10-28 2009-01-1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粘着型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0414324C (zh) * 2002-10-28 2008-08-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型光学薄膜,用于生产粘合型光学薄膜的方法和图像显示设备
JP5107540B2 (ja) * 2006-08-22 2012-12-26 三菱樹脂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
JP5577074B2 (ja) * 2009-11-09 2014-08-2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粘着シート
JP5817141B2 (ja) 2010-09-30 2015-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2137607A (ja) * 2010-12-27 2012-07-19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12188595A (ja) 2011-03-11 2012-10-04 Unon Giken:Kk 光学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光学用両面粘着テープ、光学用両面粘着テープ付き光学部材及び光学デバイス
JP6050660B2 (ja) * 2011-11-22 2016-12-2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JP5912772B2 (ja) * 2012-03-30 2016-04-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テー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粘着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275945B2 (ja) * 2012-12-10 2018-02-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663628B2 (ja) * 2013-07-31 2020-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粘着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5200698A (ja) 2014-04-04 2015-11-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透明樹脂層、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5038621A (zh) * 2014-04-17 2015-11-1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无基材的双面粘合片
JP2015212359A (ja) * 2014-04-17 2015-11-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6538332B2 (ja) * 2014-11-17 2019-07-0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用両面粘着シー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19875B1 (ko) 2022-07-12
TWI744347B (zh) 2021-11-01
CN107663426A (zh) 2018-02-06
CN115746721A (zh) 2023-03-07
CN107663426B (zh) 2023-02-21
KR20180013747A (ko) 2018-02-07
JP2018016727A (ja) 2018-02-01
JP6870933B2 (ja) 2021-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30060B (zh) 光學用黏著片材、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711848A (zh) 基於丙烯酸之撓性總成層
TW201307500A (zh) 光學雙面壓感黏著片
KR101926877B1 (ko) 아크릴계 점착 테이프
TW201305310A (zh) 光學雙面壓感黏著片材、光學構件、觸控面板、影像顯示裝置、及分離方法
TWI730127B (zh) 光學用黏著片材、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膜及液晶顯示裝置
TW201402744A (zh) 壓感黏著組合物及壓感黏著片材
KR102630409B1 (ko) 표면 보호 필름
TWI744347B (zh) 雙面黏著片材
JP7253903B2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163867B (zh) 光学用粘合片、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JP7064560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
TWI740975B (zh) 光學用雙面黏著帶
JP7121785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