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804977A - 氣墊結構 - Google Patents

氣墊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804977A
TW201804977A TW105124587A TW105124587A TW201804977A TW 201804977 A TW201804977 A TW 201804977A TW 105124587 A TW105124587 A TW 105124587A TW 105124587 A TW105124587 A TW 105124587A TW 201804977 A TW201804977 A TW 2018049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inflation
cushion structure
air cushion
si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45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84799B (zh
Inventor
顏百宏
Original Assignee
翔慧國際有限公司
顏百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翔慧國際有限公司, 顏百宏 filed Critical 翔慧國際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51245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84799B/zh
Priority to CN201720256754.2U priority patent/CN207220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47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4799B/zh
Publication of TW2018049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804977A/zh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Abstract

一種氣墊結構,包含二個氣囊及二個充氣裝置,每個氣囊內部之一部份形成充氣部,每個充氣裝置包括連通管、連通道及通孔,連通管用於將每個氣囊連通,連通道分別設置於各個氣囊內部,連通管及連通道彼此連通,以形成二個不相通的充氣路徑,通孔設置於連通道,以使每個氣囊僅與其中一個充氣路徑連通,讓使用者可以分別調整多個氣囊之充氣量。據此,本發明氣墊結構藉由連通道,達到節省空間、不易損壞及容易搬運的優點,此外,藉由讓充氣裝置分散排列,減少搬運上的困難。

Description

氣墊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氣墊結構,特別關於一種可分別調整多個氣囊之充氣量的氣墊結構。
氣墊結構通常包含有多個封閉的氣囊,用於填充氣體,當每個氣囊或其中幾個氣囊填充氣體時,氣墊結構可承受並分散壓力,以避免使用者直接接觸床面、地面或其他可承受重量的平台。
舉例來說,氣墊結構可作為一種醫療器材,設置於病床以供患者躺臥於其上,於使用時,氣墊結構可承受並分散患者身體各部位的壓力,對於舒緩患者臥床之不適極有幫助,亦有助於預防或減輕長期臥床可能產生的疾病(例如褥瘡)。
為了提升使用者於使用時的舒適程度,業界遂提出一種氣墊結構1000,如圖1及圖2所示,該氣墊結構具有三個管體1100,該等管體1100相互纏繞但彼此不相通,其中,該等管體中1100之其一者連通第一個氣囊1200及第四個氣囊1500(圖1之圖面的左側起算),該等管體1100中之另一者連通第二個氣囊1300(圖1之圖面的左側起算),該等管體中1100之再另一者連通第三個氣囊1400(圖1之圖面的左側起算),藉此形成三個不相通的充氣路徑,當針對其中一個充氣路徑進行充氣或洩氣時,可調整該氣墊結構1000之一部分氣囊(例如第一個氣囊1200及第四個氣囊1500)的充氣量,而不會影響該氣墊結構1000之其他氣囊(例如第二個氣囊1300及第三個氣囊1400)的充氣量,因此,不同氣囊之充氣量可為不同,且可依需求分別調整,以使該氣墊結構1000的形狀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或更符合人體工學。
然而,上述之氣墊結構1000仍有一些缺陷,例如,該氣墊結構1000之充氣管體1100外露於該等氣囊,除了占空間外,當該等充氣管體1100受到外力擠壓時容易損壞或移位,導致損壞率高、使用不便及搬運不易,此外,該氣墊結構1000之充氣管體1100集中於一側,無法分散排列,於搬運時容易出現重量不平衡的現象,更增加搬運上的困難。
為解決上述習知技術的問題,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氣墊結構,除了可以針對氣墊結構中的多個氣囊分別進行充氣外,還具有節省空間、不易損壞及容易搬運等優點。
為達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發明係提供一種氣墊結構,其包含:一第一氣囊,其內部之一部份形成一第一充氣部,且該第一氣囊之兩側分別具有一開口;一第二氣囊,其內部之一部份形成一第二充氣部,且該第二氣囊之兩側分別具有一開口;一第一充氣裝置,其包括:一第一連通管,其分別連通該第一氣囊與該第二氣囊之相鄰兩側的開口;以及二第一連通道,其分別位於該第一氣囊及該第二氣囊內部,且該等第一連通道分別連通該第一氣囊之兩側的開口及該第二氣囊之兩側的開口,該等第一連通道與該第一連通管彼此連通以形成一第一充氣路徑;其中,位於該第一氣囊內部的第一連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以與該第一充氣部連通;以及一第二充氣裝置,其包括:一第二連通管,其分別連通該第一氣囊與該第二氣囊之相鄰兩側的開口;以及二第二連通道,其分別位於該第一氣囊及該第二氣囊內部,且該等第二連通道分別連通該第一氣囊之兩側的開口及該第二氣囊之兩側的開口,該等第二連通道與該第二連通管彼此連通以形成一第二充氣路徑;其中,位於該第二氣囊內部的第二連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二通孔以與該第二充氣部連通;其中,該第一充氣路徑及該第二充氣路徑彼此不連通。
於本發明氣墊結構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充氣裝置及該第二充氣裝置平行一第一方向且並列設置,該第一氣囊及該第二氣囊平行一第二方向且並列設置,該第二方向為沿該第一氣囊及該第二氣囊的長邊方向,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垂直。
於本發明氣墊結構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通孔的數量為二個,分別靠近於該第一氣囊之兩側的開口;該第二通孔的數量為二個,分別靠近於該第二氣囊之兩側的開口。
於本發明氣墊結構的一實施例中,位於該第一氣囊內部的第一連通道及第二連通道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氣囊的內壁;位於該第二氣囊內部的第一連通道及第二連通道分別設置於該第二氣囊的內壁。
於本發明氣墊結構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充氣裝置包括複數第一肋條,該等第一肋條分別沿該第一充氣路徑設置於該等第一連通道的內部,以於該第一肋條的二側分別形成一第一氣體流動空間;該第二充氣裝置包括複數第二肋條,該等第二肋條分別沿該第二充氣路徑設置於該等第二連通道的內部,以於該第二肋條的二側分別形成一第二氣體流動空間。
於本發明氣墊結構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一連通管設置有一第一快速接頭,該第二連通管設置有一第二快速接頭。
藉此,本發明氣墊結構藉由連通道,達到節省空間、不易損壞及容易搬運的優點,此外,藉由讓充氣裝置分散排列,減少搬運上的困難。
為充分瞭解本發明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之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發明做一詳細說明,說明如後:
請參照圖3A至圖3B及圖4A至圖4B,圖3A至圖3B係本發明氣墊結構100的立體圖(圖3A至圖3B所揭示之技術內容完全相同),圖4A至圖4B分別為圖3A的氣墊結構充氣中沿A-A方向及沿B-B方向的剖面圖,如圖3A至圖3B及圖4A至圖4B所示,該氣墊結構100包含一第一氣囊10、一第二氣囊20、一第一充氣裝置50及一第二充氣裝置60。另外,本發明之氣墊結構100可應用為坐墊、背墊或床墊…等。
該第一氣囊10內部之一部份形成一第一充氣部11,該第一充氣部11用於填充氣體,該第一氣囊10之兩側分別具有開口12,於圖4A至圖4B中,該第一氣囊10的形狀大致為橢圓形,該第一充氣部11的形狀大致為鐘形,但該第一氣囊10及該第一充氣部11的形狀不以此為限。
該第二氣囊20內部之一部份形成一第二充氣部21,該第二充氣部21用於填充氣體,該第二氣囊20之兩側分別具有開口22,於圖4A至圖4B中,該第二氣囊20的形狀大致為橢圓形,該第二充氣部21的形狀大致為鐘形,但該第二氣囊20及該第二充氣部21的形狀不以此為限。
該第一充氣裝置50及該第二充氣裝置60可平行一第一方向D1且並列設置,該第一氣囊10及該第二氣囊20可平行一第二方向D2且並列設置,該第二方向D2為沿該第一氣囊10及該第二氣囊20的長邊方向,該第一方向D1與該第二方向D2垂直,該第一氣囊10及該第二氣囊20較佳為在同樣高度上彼此對齊。
如圖3A至圖3B及圖4A所示,該第一充氣裝置50包括一第一連通管51及二第一連通道52(以下分別以52a及52b表示),該第一連通管51連通該第一氣囊10之開口12與該第二氣囊20之開口22。
該等第一連通道52分別位於該第一氣囊10及該第二氣囊20內部,其中,位於該第一氣囊10內部的第一連通道52a連通該第一氣囊10之兩側的開口12,位於該第二氣囊20內部的第一連通道52b連通該第二氣囊20之兩側的開口22。
如圖4A所示,於充氣時,氣體從該第一氣囊10之一側的開口12(即圖4A之圖面中較左側的開口12)輸入,然後依序通過:該第一連通道52a、該第一連通管51及該第一連通道52b,最後從該第二氣囊20之一側的開口22(即圖4A之圖面中較右側的開口22)輸出,據此,形成一第一充氣路徑P1。
其中,該第一連通道52a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53以與該第一充氣部11連通,據此,該第一充氣路徑P1與該第一充氣部11連通。
接著,如圖3A至圖3B及圖4B所示,該第二充氣裝置60包括一第二連通管61及二第二連通道62(以下分別以62a及62b表示),該第二連通管61連通該第一氣囊10之開口12與該第二氣囊20之開口22。
該等第二連通道62分別位於該第一氣囊10及該第二氣囊20內部,其中,位於該第一氣囊10內部的第二連通道62a連通該第一氣囊10之兩側的開口12,位於該第二氣囊20內部的第二連通道62b連通該第二氣囊20之兩側的開口22。
如圖4B所示,於充氣時,氣體從該第一氣囊10之一側的開口12(即圖4A之圖面中較左側的開口12)輸入,然後依序通過:該第二連通道62a、該第二連通管61及該第二連通道62b,最後從該第二氣囊20之一側的開口22(即圖4A之圖面中較右側的開口22)輸出,據此,形成一第二充氣路徑P2。
其中,該第二連通道62b具有至少一第二通孔63以與該第二充氣部21連通,據此,該第二充氣路徑P2與該第二充氣部21連通。
此外,該第一充氣路徑P1及該第二充氣路徑P2彼此不連通,以形成二個不相通的充氣路徑,再者,由於該第一充氣部11僅與該第一充氣路徑P1連通,所以,當對該第一充氣路徑P1充氣或洩氣時,僅會調整該第一充氣部11的充氣量,而不會調整該第二充氣部21的充氣量;由於該第二充氣部21僅與該第二充氣路徑P2連通,所以當對該第二充氣路徑P2充氣或洩氣時,僅會調整該第二充氣部21的充氣量,而不會調整該第一充氣部11的充氣量。
換言之,該第一充氣部11及該第二充氣部21的充氣量可分別調整。
請參照圖5A至圖5B,圖5A至圖5B依序為本發明氣墊結構100於充氣過程中的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之示意圖,首先,如圖5A所示,於開始充氣時,使用者先透過該第一氣囊10之開口12對該第一充氣路徑P1進行充氣,使得該第一充氣部11的充氣量增加,接著,如圖5B所示,使用者透過該第一氣囊10之開口12對該第二充氣路徑P2進行充氣,使得該第二充氣部21的充氣量增加,且該第二充氣部21增加的充氣量可與該第一充氣部11增加的充氣量不同,據此,該氣墊結構100充氣後(或調整後)的形狀可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或更符合人體工學。另外,本發明之氣墊結構100可沿該第一方向D1重複連接以擴充使用面積。再者,本發明之氣墊結構100以前述方式擴充後,該第一充氣裝置50中,具有該第一通孔53的二氣囊之間,不具有該第一通孔53的氣囊數可增加,同理,該第二充氣裝置60中,具有該第二通孔63的二氣囊之間,不具有該第二通孔63的氣囊數亦可增加。再者,本發明之氣墊結構100以前述方式擴充後,充氣裝置的數量亦可增加。
請參照圖5A、圖6至圖8,其中圖6係為圖5A沿C-C方向的剖面圖,圖7為圖6的第二連通道未設置肋條的示意圖,圖8為圖6的第二連通道的第二肋條及第二氣體流動空間的局部放大圖,如圖所示,於本發明氣墊結構100之第一實施例中,該第一充氣裝置50包括複數第一肋條55,該第二充氣裝置60包括複數第二肋條64。
該等第一肋條55分別沿該第一充氣路徑P1設置於該等第一連通道52的內部,以於該第一肋條55的二側分別形成一第一氣體流動空間AS1,本實施例中,三個第一肋條55平行設置於該第一連通道52a的內部,以形成四個平行的第一氣體流動空間AS1,讓氣體可經由該第一氣體流動空間AS1流動於該等第一連通道52。
該等第二肋條64分別沿該第二充氣路徑P2設置於該等第二連通道62的內部,以於該第二肋條64的二側分別形成一第二氣體流動空間AS2,本實施例中,三個第二肋條64平行設置於該第二連通道62a的內部,以形成四個平行的第二氣體流動空間AS2,讓氣體可經由該第二氣體流動空間AS2流動於該等第二連通道62。
以下藉由圖7及圖8詳細說明設置該等第二肋條64(或該等第一肋條55)後所產生之功效上的增益,其中,圖8為第二連通道62a被壓縮後的示意圖,圖7為第二連通道62a不設置第二肋條64的情況下被壓縮後的示意圖。
前段所述之「連通道被壓縮」的原因可能來自對不同氣囊充氣的過程,舉例來說,從圖5A所示之第一狀態充氣成圖5B所示之第二狀態的過程中,該第二連通道62a可能因為該第一充氣部11的壓迫而受到壓縮,該第一連通道52b可能因為該第二充氣部21的壓迫而受到壓縮。
比較圖5A、圖7及圖8可得知在該第一氣囊10的第二連通道62a被壓縮後,若如圖8所示,該第二連通道62a設置該等第二肋條64,則當該第二連通道62a被壓縮時,該等第二肋條64提供抵抗力,使得該第二氣體流動空間AS2維持一定的截面積,故該第二連通道62a內的截面積不致大幅縮小,因此氣體流動速度可以維持在一定程度,當該第二氣囊20需要進行充氣或洩氣時,充氣(洩氣)速度不致於大幅減慢;然而,若如圖7所示,未設置該等第二肋條64,則當該第二連通道62a被壓縮時,該第二連通道62a的截面積大幅縮小,因此氣體流動速度受到很大的限制,當該第二氣囊20需要進行充氣或洩氣時,充氣(洩氣)速度大幅減慢。
再者,請參照圖4A至圖4B,位於該第一氣囊10內部的第一連通道52a及第二連通道62a可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氣囊10的內壁,位於該第二氣囊20內部的第一連通道52b及第二連通道62b可分別設置於該第二氣囊20的內壁,藉由每個連通道分別設置於所位於之氣囊的內壁,可達到容易製作、安全性高及美觀的功效。
再者,請參照圖4A至圖4B,該第一通孔53及該第二通孔63的數量可為複數個,且較佳地,該第一通孔53及該第二通孔63的數量皆可為二個,且分別靠近於該第一氣囊10之兩側的開口12及該第二氣囊20之兩側的開口22,藉由此配置,於充氣或洩氣時,兩個該第一通孔53(或該第二通孔63)可加快氣體流過該第一氣囊10(或該第二氣囊20)內部的速度,以達到快速充氣的功效。
再者,請參照圖4A至圖4B,該第一連通管51可設置有一第一快速接頭511,該第二連通管61可設置有一第二快速接頭611,以使該第一氣囊10與該第二氣囊20之間可快速拆裝。另外,該第一快速接頭511及該第二快速接頭611可為管路用的任一種形式的快速接頭。
再者,相較於習知技術之外露的充氣管體,本發明氣墊結構之連通道設置於氣囊內部,無外露的問題,因此具有節省空間的優點,且可藉此讓氣墊結構不易損壞及容易搬運。
再者,相較於習知技術,本發明氣墊結構之充氣裝置可以依需求數量分散、平衡設置,例如,當充氣裝置為三個時,第一個及第三個充氣裝置可對稱設置於氣墊結構的左右半部,第二個充氣裝置可設置於中央,因此,充氣裝置可以不集中於同一側,使得於搬運時不會出現重量不平衡的現象,減少搬運上的困難。
綜上所述,本發明氣墊結構藉由連通道,達到節省空間、不易損壞及容易搬運的優點,此外,藉由讓充氣裝置分散排列,減少搬運上的困難。
本發明在上文中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然熟習本項技術者應理解的是,該實施例僅用於描繪本發明,而不應解讀為限制本發明之範圍。應注意的是,舉凡與該實施例等效之變化與置換,均應設為涵蓋於本發明之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以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第一氣囊
11‧‧‧第一充氣部
12‧‧‧開口
20‧‧‧第二氣囊
21‧‧‧第二充氣部
22‧‧‧開口
50‧‧‧第一充氣裝置
51‧‧‧第一連通管
511‧‧‧第一快速接頭
52,52a,52b‧‧‧第一連通道
53‧‧‧第一通孔
55‧‧‧第一肋條
60‧‧‧第二充氣裝置
61‧‧‧第二連通管
611‧‧‧第二快速接頭
62,62a,62b‧‧‧第二連通道
63‧‧‧第二通孔
64‧‧‧第二肋條
100‧‧‧氣墊結構
1000‧‧‧氣墊結構
1100‧‧‧管體
1200‧‧‧氣囊
1300‧‧‧氣囊
1400‧‧‧氣囊
1500‧‧‧氣囊
AS1‧‧‧第一氣體流動空間
AS2‧‧‧第二氣體流動空間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P1‧‧‧第一充氣路徑
P2‧‧‧第二充氣路徑
[圖1]為習知氣墊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的氣墊結構充氣後沿S-S方向的剖面圖。 [圖3A至圖3B]為本發明氣墊結構之立體圖。 [圖4A至圖4B]分別為圖3A的氣墊結構充氣中沿A-A方向及沿B-B方向的剖面圖。 [圖5A至圖5B]依序為本發明氣墊結構於充氣過程中的第一狀態及第二狀態的示意圖。 [圖6]為圖5A沿C-C方向的剖面圖。 [圖7]為圖6的第二連通道未設置肋條的示意圖。 [圖8]為圖6的第二連通道的第二肋條及第二氣體流動空間的局部放大圖。
10‧‧‧第一氣囊
11‧‧‧第一充氣部
12‧‧‧開口
50‧‧‧第一充氣裝置
51‧‧‧第一連通管
52,52a,52b‧‧‧第一連通道
53‧‧‧第一通孔
100‧‧‧氣墊結構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Claims (6)

  1. 一種氣墊結構,其包含: 一第一氣囊,其內部之一部份形成一第一充氣部,且該第一氣囊之兩側分別具有一開口; 一第二氣囊,其內部之一部份形成一第二充氣部,且該第二氣囊之兩側分別具有一開口; 一第一充氣裝置,其包括: 一第一連通管,其分別連通該第一氣囊與該第二氣囊之相鄰兩側的開口;以及 二第一連通道,其分別位於該第一氣囊及該第二氣囊內部,且該等第一連通道分別連通該第一氣囊之兩側的開口及該第二氣囊之兩側的開口,該等第一連通道與該第一連通管彼此連通以形成一第一充氣路徑; 其中,位於該第一氣囊內部的第一連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一通孔以與該第一充氣部連通;以及 一第二充氣裝置,其包括: 一第二連通管,其分別連通該第一氣囊與該第二氣囊之相鄰兩側的開口;以及 二第二連通道,其分別位於該第一氣囊及該第二氣囊內部,且該等第二連通道分別連通該第一氣囊之兩側的開口及該第二氣囊之兩側的開口,該等第二連通道與該第二連通管彼此連通以形成一第二充氣路徑; 其中,位於該第二氣囊內部的第二連通道具有至少一第二通孔以與該第二充氣部連通; 其中,該第一充氣路徑及該第二充氣路徑彼此不連通。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充氣裝置及該第二充氣裝置平行一第一方向且並列設置,該第一氣囊及該第二氣囊平行一第二方向且並列設置,該第二方向為沿該第一氣囊及該第二氣囊的長邊方向,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垂直。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墊結構,其中該第一通孔的數量為二個,分別靠近於該第一氣囊之兩側的開口;該第二通孔的數量為二個,分別靠近於該第二氣囊之兩側的開口。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墊結構,其中位於該第一氣囊內部的第一連通道及第二連通道分別設置於該第一氣囊的內壁;位於該第二氣囊內部的第一連通道及第二連通道分別設置於該第二氣囊的內壁。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墊結構,其中該第一充氣裝置包括複數第一肋條,該等第一肋條分別沿該第一充氣路徑設置於該等第一連通道的內部,以於該第一肋條的二側分別形成一第一氣體流動空間;該第二充氣裝置包括複數第二肋條,該等第二肋條分別沿該第二充氣路徑設置於該等第二連通道的內部,以於該第二肋條的二側分別形成一第二氣體流動空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氣墊結構,其中該第一連通管設置有一第一快速接頭,該第二連通管設置有一第二快速接頭。
TW105124587A 2016-08-03 2016-08-03 Air cushion structure TWI5847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4587A TWI584799B (zh) 2016-08-03 2016-08-03 Air cushion structure
CN201720256754.2U CN207220961U (zh) 2016-08-03 2017-03-16 气垫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24587A TWI584799B (zh) 2016-08-03 2016-08-03 Air cushion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4799B TWI584799B (zh) 2017-06-01
TW201804977A true TW201804977A (zh) 2018-02-16

Family

ID=59688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4587A TWI584799B (zh) 2016-08-03 2016-08-03 Air cushion structur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7220961U (zh)
TW (1) TWI5847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65987B (zh) * 2018-06-27 2019-07-21 東帝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可調整軟硬程度的床墊裝置
CN109717705A (zh) * 2019-03-13 2019-05-07 南京林业大学 一种无源充气伸展防滑垫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02091A (ja) * 2002-12-26 2004-07-22 Toshiba Tec Corp 空気袋装置とマッサージ装置
US7017216B2 (en) * 2004-06-21 2006-03-28 Hsuan-Chi Hsieh Bladd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TWM424075U (en) * 2011-05-25 2012-03-11 Mei-Li Zheng Directly communicated airbag-type height adjustment structure
JP2015202794A (ja) * 2014-04-15 2015-11-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空気袋
CN203861538U (zh) * 2014-05-17 2014-10-08 邹春艳 一种孕妇生产用辅助压力释放按摩气囊
TWM530086U (zh) * 2016-08-03 2016-10-11 Shiang Huei Internat Co Ltd 氣墊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4799B (zh) 2017-06-01
CN207220961U (zh) 2018-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91036B2 (en) Air-inflated mattress
US5604945A (en) Inflatable mattress
US3978530A (en) Air inflatable bed-like device with adjustable back support
US3276047A (en) Twin-rest seat cushion
TW201804977A (zh) 氣墊結構
US20210145679A1 (en) Inflatable air mattress
TWM530086U (zh) 氣墊結構
WO2015162667A1 (ja) エアマット用セル及びエアマット
TWM521954U (zh) 氣墊床快速充氣裝置
US20080029940A1 (en) Pneumatic Cushion
CN202191460U (zh) 一种气袋组合
US7318244B1 (en) Fluid-inflatable pillow
US20170333270A1 (en) Therapeutic mattress with low volume bladders
CN109386629B (zh) 具有可调整流量的充泄气阀座
TW202015634A (zh) 可填充軟性介質的耳護產品
TWM590394U (zh) 充氣氣墊床
CN108451243B (zh) 充气床垫的气袋模块
JP3114643U (ja) 機能型空気入れベッド
TWI773574B (zh) 氣囊裝置及其氣墊床系統
CN217885549U (zh) 一种气囊垫
CN107772909A (zh) 智能充气式床垫
ITVR990003A1 (it) Materasso a cessione d'aria.
CN219651066U (zh) 折叠气垫床
CN108125456A (zh) 一种便携环保充气坐垫
CN213757639U (zh) 透气气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