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9811A - 用於穩定多元醇與聚胺基甲酸酯之添加劑混合物 - Google Patents

用於穩定多元醇與聚胺基甲酸酯之添加劑混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9811A
TW201739811A TW106102038A TW106102038A TW201739811A TW 201739811 A TW201739811 A TW 201739811A TW 106102038 A TW106102038 A TW 106102038A TW 106102038 A TW106102038 A TW 106102038A TW 201739811 A TW201739811 A TW 2017398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ormula
stabilizer
butyl
b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6102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9121B (zh
Inventor
艾力克斯 衛格曼
辛茲亞 塔塔里尼
Original Assignee
巴地斯顏料化工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巴地斯顏料化工廠 filed Critical 巴地斯顏料化工廠
Publication of TW2017398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98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9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912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3Phenols; Phenolates
    • C08K5/134Phenols containing ester groups
    • C08K5/1345Carboxylic esters of phenol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008Organic ingredients according to more than one of the "one dot" groups of C08K5/01 - C08K5/59
    • C08K5/005Stabilisers against oxidation, heat, light, ozo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35Fiv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 C08K5/151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oxy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1545Six-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08K5/18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with aromatically bound ami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08K5/526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with hydroxyaryl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08L75/08Polyurethanes from polyeth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組合物,其包含以下組分 (a) 對氧化、熱或光誘發性降解敏感之有機材料,其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 (b) 式I之雙酚穩定劑□其中 n為1、2、3、4、5、6、7、8、9、10或11;以及 (c) 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其中 R1及R2彼此獨立地為H或C1-烷基。 本發明描述一種用於製造前述組合物之方法、包含組分(b)及組分(c)之添加劑混合物用於穩定該組分(a)及該添加劑混合物自身的用途。

Description

用於穩定多元醇與聚胺基甲酸酯之添加劑混合物
本發明係關於包含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作為組分(a)的組合物及用於穩定組分(a)的添加劑混合物。添加劑混合物包含特定雙酚穩定劑作為組分(b)及特定色原醇(chromanol)穩定劑作為組分(c)。闡述用於製造前述組合物之方法、添加劑混合物用於穩定組分(a)及添加劑混合物自身之用途。
聚胺基甲酸酯廣泛用作多種技術應用中之工程材料。如同多種有機材料,聚胺基甲酸酯對由曝露於能量或化學反應性物質導致之降解敏感。一方面,已存在形成聚胺基甲酸酯自身之起始物質多元醇及二異氰酸酯或多異氰酸酯的初始發熱反應,且另一方面在聚胺基甲酸酯工作時間期間長期曝露。所形成之聚胺基甲酸酯可另外首先曝露於工業處理,例如在熱塑性聚胺基甲酸酯之情形下,在高溫及高剪切力下之擠壓。在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之情形下,起始物質之初始發熱反應在發泡劑(如水)鼓泡之條件下進行。若需要具有軟發泡體稠度之聚胺基甲酸酯,則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通常用作聚胺基甲酸酯之多元醇起始物質。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本身已為對由曝露於能量或化學反應性物質導致之降解敏感的有機材料。若其已呈損害狀態作為起始物質採用於聚胺基甲酸酯,則此不益於所形成聚胺基甲酸酯之耐性。 US 5695689揭示聚醚多元醇,其由生育酚穩定。在其一些實例中,α生育酚或α生育酚及辛基二苯胺在生產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期間添加至聚醚多元醇作為穩定劑。 WO 93/10178揭示含有抗氧化劑之聚醚以及由該等聚醚製成之聚胺基甲酸酯。在其一些實例中,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基於多元醇與二異氰酸甲苯酯在作為抗氧化劑之尤其α生育酚混合物及Irganox L 135 (RTM,BASF)存在下之反應來製備。Irganox L 135陳述為C7 -C9 醇之混合物的3,5-二第三丁基-4-羥基氫化肉桂酸酯之商品級。
儘管存在一系列已可用穩定劑概念,但仍需要針對抵抗加熱、光及/或氧化之不利影響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之改良穩定性的另外技術概念。除所需穩定性效果以外,技術概念較佳允許在其應用期間之簡化操作。 本發明之目標為提供抵抗加熱、光及/或氧化之不利影響的改良穩定性。特定言之,抵抗經由氧氣之氧化的良好耐性為所需的。特定言之,抵抗焦化之良好耐性為所需的,該焦化為在呈發泡體形式之材料處觀測到之降解。
根據本發明,該目標藉由組合物實現,其包含以下組分 (a) 對氧化、熱或光誘發性降解敏感之有機材料,其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 (b) 式I之雙酚穩定劑其中 n為1、2、3、4、5、6、7、8、9、10或11;以及 (c) 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其中 R1 及R2 彼此獨立地為H或C1 -烷基。 聚醚多元醇為例如羥基封端聚醚。羥基封端聚醚例如藉由例如在BF3 存在下使環氧化物(諸如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環氧丁烷、四氫呋喃、苯乙烯氧化物或表氯醇)與自身聚合來製備,或藉由此等環氧化物單獨或作為混合物或依次地與含有反應性氫原子之起始組分(諸如水、醇、氨或胺,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及1,2-丙二醇、三羥甲基丙烷、4,4'-二羥基二苯基丙烷、苯胺、乙醇胺或乙二胺)之加成反應來製備。蔗糖聚醚亦適合。尤佳為主要(以存在於聚醚中之所有OH基團計,高達90重量%)含有一級OH基團之聚醚多元醇。此外,藉由乙烯基聚合物改良之聚醚多元醇為適合的,如例如藉由使苯乙烯與丙烯腈在聚醚多元醇存在下聚合而形成。 特定言之,聚醚多元醇化合物具有400-10000、尤其800至10000之分子量,且為尤其含有2至8個羥基、尤其2至4個羥基的多羥基化合物。 聚酯多元醇例如藉由二酸與二醇之縮聚生產,其中二醇過量施加。二醇經由具有多於兩個羥基之多元醇之局部替代產生分支化聚酯多元醇。二酸為例如己二酸、戊二酸、丁二酸、順丁烯二酸或鄰苯二甲酸。二醇為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新戊二醇或1,6-己二醇。具有多於兩個羥基之多元醇為例如丙三醇、三羥甲基丙烷或季戊四醇。 聚胺基甲酸酯為例如自多元醇及脂族或芳族多異氰酸酯合成之聚胺基甲酸酯,諸如一方面來源於羥基封端聚醚、聚酯或聚丁二烯及另一方面來源於脂族或芳族多異氰酸酯以及其前驅體之聚胺基甲酸酯。 適合之多異氰酸酯為脂族或芳族,例如二異氰酸伸乙酯、二異氰酸1,4-四亞甲酯、二異氰酸1,6-六亞甲酯、二異氰酸1,12-十二烷酯、1,3-二異氰酸環丁烷酯、1,3-二異氰酸環己烷酯及環己烷-1,4-二異氰酸酯以及此等異構體之任何所需混合物、1-異氰酸酯基-3,3,5-三甲基-5-異氰酸酯基甲基環己烷、二異氰酸2,4-六氫甲苯酯及二異氰酸2,6-六氫甲苯酯以及此等異構體之任何所需混合物、二異氰酸六氫-1,3-伸苯酯及/或二異氰酸六氫-1,4-伸苯酯、二異氰酸全氫-2,4'-二苯基甲烷酯及/或二異氰酸全氫-4,4'-二苯基甲烷酯、二異氰酸1,3-伸苯酯及二異氰酸1,4-伸苯酯、二異氰酸2,4-伸甲苯酯及二異氰酸2,6-伸甲苯酯以及此等異構體之任何所需混合物、2,4'-二異氰酸二苯基甲烷酯及/或二苯基甲烷-4,4'-二異氰酸酯、1,5-二異氰酸伸萘酯、4,4',4"-三異氰酸三苯基甲烷酯、如藉由苯胺-甲醛之縮合隨後光氣化(phosgenization)所獲得之多異氰酸聚苯-聚亞甲酯、異氰酸間異氰酸酯基苯磺醯酯及異氰酸對異氰酸酯基苯磺醯酯、全氯化多異氰酸芳酯、含有碳化二亞胺基團之多異氰酸酯、含有脲基甲酸酯基團之多異氰酸酯、含有異氰尿酸酯基團之多異氰酸酯、含有胺基甲酸酯基團之多異氰酸酯、含有醯基化脲基團之多異氰酸酯、含有縮二脲基團之多異氰酸酯、含有酯基之多異氰酸酯、上述異氰酸酯與縮醛之反應產物,以及含有聚合脂肪酸基團之多異氰酸酯。 亦可使用含異氰酸酯基之蒸餾殘留物,如其為上述多異氰酸酯中之一或多者或溶解於上述多異氰酸酯中之一或多者中,其在工業製備異氰酸酯之過程中獲得。此外,可使用上述多異氰酸酯之任何所需混合物。 較佳為二異氰酸2,4-伸甲苯酯或二異氰酸2,6-伸甲苯酯或此等異構體之任何所需混合物(「TDI」)、如藉由苯胺-甲醛縮合隨後光氣化所獲得之聚苯-聚亞甲基-多異氰酸酯(「粗製MDI」)或含有碳化二亞胺、胺基甲酸酯、脲基甲酸酯、異氰尿酸酯、脲或縮二脲基團之多異氰酸酯(「改質多異氰酸酯」)。 聚胺基甲酸酯可為均質聚胺基甲酸酯或多孔聚胺基甲酸酯。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組分(a)之有機材料為聚醚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其藉由包含聚醚多元醇作為一種起始物質之起始物質的反應聚合。特定言之,組分(a)之有機材料為聚醚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其藉由多異氰酸酯與聚醚多元醇之反應聚合。極特定而言,組分(a)之有機材料為聚胺基甲酸酯,其藉由多異氰酸酯與聚醚多元醇之反應聚合。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在雙酚穩定劑之式I處n為1、2、3、4、5或6。尤佳為n = 1、2、3或4、尤其n = 2、3或4且極特定n = 2或3之式I的雙酚穩定劑。 有可能使用式I之至少兩種雙酚穩定劑之混合物作為組分(b),尤其其中第一雙酚穩定劑具有含n之式I且第二雙酚穩定劑具有含n + 1之式I的混合物。因此,第二雙酚穩定劑與第一雙酚穩定劑不同之處在於多一個乙氧基。在該混合物之情況下,n為1與10之間的整數。較佳地,n為1與5之間的整數。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組分(b)為式I之至少兩種雙酚穩定劑之混合物,其中第一雙酚穩定劑具有含n之式I,第二雙酚穩定劑具有含n + 1之式I,且n為1、2、3、4或5。 式I之雙酚穩定劑例如可藉由如所描繪之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與式IV之對應二醇衍生物的縮合獲得。 經由酯之酯基轉移進行縮合為合成有利的,酯為例如甲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式IV之二醇衍生物為例如所謂二乙二醇,其中n = 1,亦即2-(2-羥基乙氧基)乙醇、所謂三乙二醇,其中n = 2,亦即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所謂四乙二醇,其中n = 3,亦即2-[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所謂五乙二醇,其中n = 4,亦即2-[2-[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醇或另一同系物二醇,直至n = 11。亦適合的為式IV之至少兩種二醇衍生物之混合物,尤其其中式IV之至少兩種二醇衍生物彼此不同之處在於一個乙氧基的混合物。此產生具有式I之至少兩種雙酚穩定劑的混合物,其中第一雙酚穩定劑具有含n之式I且第二雙酚穩定劑具有含n + 1之式I。在該混合物之情況下,n為1與10之間的整數。工業可用的為式IV之二醇衍生物的混合物,例如聚乙二醇200或聚乙烯300。較佳地,二醇衍生物為其中n = 1、2、3、4、5或6、尤其1、2、3或4且極特定2或3之式IV。此外,可藉由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與聚乙二醇200之縮合或藉由甲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與聚乙烯200之酯基轉移獲得之式I的雙酚穩定劑為較佳的。 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在其化學結構中之位置2、4'及8'處具有三個不對稱碳原子。在單個不對稱碳原子處之RS 組態之所有組合經覆蓋,亦包括對映異構體及非對映異構體之混合物,例如外消旋混合物。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為例如α生育酚,亦即R1 為C1 -烷基,R2 為C1 -烷基且組態2R 、4'R 及8'R ;β生育酚,亦即R1 為C1 -烷基,R2 為氫且組態2R 、4'R 及8'R ;γ生育酚,亦即R1 為氫,R2 為C1 -烷基且組態2R 、4'R 及8'R ;或δ生育酚,亦即R1 為氫,R2 為氫且組態2R 、4'R 及8'R 。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混合物亦適合。舉例而言,天然維生素E或工業合成維生素E含有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較佳地,R1 及R2 中之至少一者為C1 -烷基。特定言之,R1 及R2 為C1 -烷基。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在組分(c)之式II處,R1 及R2 中之至少一者為C1 -烷基。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在組分(c)之式II處,R1 及R2 為C1 -烷基。 較佳地,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1重量%至10重量%之範圍內。特定言之,組合量在0.2重量%至5重量%之範圍內,極特定在0.3重量%至1.5重量%之範圍內且尤其在0.35重量%至0.7重量%之範圍內。 較佳為根據任何前述主張之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1重量%至10重量%之範圍內。 較佳地,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重量比在0.5與20之間。作為一實例,0.5之重量比代表1重量份之作為組分(b)之式I的雙酚穩定劑及2重量份之作為組分(c)之式II的色原醇穩定劑。作為另一實例,20之重量比代表1重量份之作為組分(b)之式I的雙酚穩定劑及0.05重量份之作為組分(c)之式II的色原醇穩定劑。特定言之,重量比在0.9與11之間,極特定在0.95與8之間,尤其在1與5之間且極尤其在2與4之間。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重量比在0.5與20之間,尤其在0.9與11之間。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以下組分 (a) 對氧化、熱或光誘發性降解敏感之有機材料,其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 (b) 式I之雙酚穩定劑,其可藉由甲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與聚乙烯200之酯基轉移獲得, (c) 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且 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重量比在2與5之間。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2重量%至5重量%之範圍內,尤其0.3重量%至1.5重量%,且其中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重量比在0.9與11之間,尤其在0.95與8之間。 視情況,包含組分(a)、組分(b)及組分(c)之組合物含有另一添加劑作為組分(d)。 另一添加劑例如選自以下清單: 1.抗氧化劑 1.1.烷基化單酚,例如2,6-二第三丁基-4-甲酚、2-第三丁基-4,6-二甲酚、2,6-二第三丁基-4-乙酚、2,6-二第三丁基-4-正丁酚、2,6-二第三丁基-4-異丁酚、2,6-二環戊基-4-甲酚、2-(α-甲基環己基)-4,6-二甲酚、2,6-二(十八基)-4-甲酚、2,4,6-三環己酚、2,6-二第三丁基-4-甲氧基甲酚、壬酚(其在側鏈中為直鏈或分支鏈,例如2,6-二壬基-4-甲酚)、2,4-二甲基-6-(1'-甲基十一-1'-基)酚、2,4-二甲基-6-(1'-甲基十七-1'-基)酚、2,4-二甲基-6-(1'-甲基十三-1'-基)酚、2,4-二甲基-6-(1'-甲基-1'-十四基-甲基)酚及其混合物。 1.2.烷基硫基甲酚,例如2,4-二辛基硫基甲基-6-第三丁酚、2,4-二辛基硫基甲基-6-甲酚、2,4-二辛基硫基甲基-6-乙酚、2,6-二(十二基)硫基甲基-4-壬酚。 1.3.氫醌及烷基化氫醌,例如2,6-二第三丁基-4-甲氧基酚、2,5-二第三丁基氫醌、2,5-二第三戊基氫醌、2,6-二苯基-4-十八烷氧基酚、2,6-二第三丁基氫醌、2,5-二第三丁基-4-羥基甲氧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甲氧苯、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硬脂酸酯、雙(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己二酸酯。 1.4.羥基化硫代二苯醚,例如2,2'-硫基雙(6-第三丁基-4-甲酚)、2,2'-硫基雙(4-辛酚)、4,4'-硫基雙(6-第三丁基-3-甲酚)、4,4'-硫基雙(6-第三丁基-2-甲酚)、4,4'-硫基雙(3,6-二第二戊酚)、4,4'-雙(2,6-二甲基-4-羥苯基)二硫化物。 1.5.亞烷基雙酚,例如2,2'-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4-甲酚)、2,2'-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4-乙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α-甲基環己基)酚]、2,2'-亞甲基雙(4-甲基-6-環己基酚)、2,2'-亞甲基雙(6-壬基-4-甲酚)、2,2'-亞甲基雙(4,6-二第三丁基酚)、2,2'-亞乙基雙(4,6-二第三丁基酚)、2,2'-亞乙基雙(6-第三丁基-4-異丁基酚)、2,2'-亞甲基雙[6-(α-甲基苯甲基)-4-壬基酚]、2,2'-亞甲基雙[6-(α,α-二甲苯甲基)-4-壬基酚]、4,4'-亞甲基雙(2,6-二第三丁基酚)、4,4'-亞甲基雙(6-第三丁基-2-甲酚)、1,1-雙(5-第三丁基-4-羥基-2-甲苯基)丁烷、2,6-雙(3-第三丁基-5-甲基-2-羥基苯甲基)-4-甲酚、1,1,3-參(5-第三丁基-4-羥基-2-甲苯基)丁烷、1,1-雙(5-第三丁基-4-羥基-2-甲苯基)-3-正十二烷基巰基丁烷、乙二醇雙[3,3-雙(3'-第三丁基-4'-羥苯基)丁酸酯]、雙(3-第三丁基-4-羥基-5-甲基-苯基)二環戊二烯、雙[2-(3'-第三丁基-2'-羥基-5'-甲苯甲基)-6-第三丁基-4-甲苯基]對苯二甲酸酯、1,1-雙(3,5-二甲基-2-羥苯基)丁烷、2,2-雙(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烷、2,2-雙(5-第三丁基-4-羥基-2-甲苯基)-4-正十二烷基巰基丁烷、1,1,5,5-四(5-第三丁基-4-羥基-2-甲苯基)戊烷。 1.6.O-、N-及S-苯甲基化合物,例如3,5,3',5'-四第三丁基-4,4'-二羥基二苯甲基醚、十八基-4-羥基-3,5-二甲苯甲基巰基乙酸酯、十三基-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甲基巰基乙酸酯、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胺、雙(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苯甲基)二硫對苯二甲酸酯、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硫化物、異辛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巰基乙酸酯。 1.7.羥基苯甲基化丙二酸酯,例如二(十八基)-2,2-雙(3,5-二第三丁基-2-羥基苯甲基)丙二酸酯、二(十八基)-2-(3-第三丁基-4-羥基-5-甲苯甲基)丙二酸酯、二(十二基)巰基乙基-2,2-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丙二酸酯、雙[4-(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2,2-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丙二酸酯。 1.8.芳族羥基苯甲基化合物,例如1,3,5-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2,4,6-三甲苯、1,4-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2,3,5,6-四甲苯、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酚。 1.9.三嗪化合物,例如2,4-雙(辛基巰基)-6-(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胺基)-1,3,5-三嗪、2-辛基巰基-4,6-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胺基)-1,3,5-三嗪、2-辛基巰基-4,6-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氧基)-1,3,5-三嗪、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氧基)-1,2,3-三嗪、1,3,5-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異氰尿酸酯、1,3,5-參(4-第三丁基-3-羥基-2,6-二甲苯甲基)異氰尿酸酯、2,4,6-參(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乙基)-1,3,5-三嗪、1,3,5-參(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醯基)六氫-1,3,5-三嗪、1,3,5-參(3,5-二環己基-4-羥基苯甲基)異氰尿酸酯。 1.10.苯甲基膦酸酯,例如二甲基-2,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酯、二乙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酯、二(十八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酯、二(十八基)-5-第三丁基-4-羥基-3-甲苯甲基膦酸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膦酸、(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甲基膦酸之單乙酯之鈣鹽。 1.11.醯胺基酚,例如4-羥基十二醯苯胺、4-羥基十八醯苯胺、N-(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胺基甲酸辛酯。 1.12.β-(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與不同於式IV之二醇衍生物的一元醇或多元醇的酯,例如與甲醇、乙醇、正辛醇、異辛醇、直鏈及分支鏈C7 -C9 烷醇之混合物、十八醇、直鏈及分支鏈C13 -C15 烷醇之混合物、1,6-己二醇、1,9-壬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硫代二亞乙基二醇、季戊四醇、參(羥乙基)異氰尿酸酯、N,N'-雙-(羥基-乙基)乙二醯胺、3-硫雜十一醇、3-硫雜十五醇、三甲基己二醇、三羥甲基丙烷、4-羥甲基-1-磷雜-2,6,7-三氧雜雙環[2.2.2]辛烷的酯。 1.13.β-(5-第三丁基-4-羥基-3-甲苯基)丙酸與一元醇或多元醇的酯,例如與甲醇、乙醇、正辛醇、異辛醇、十八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硫代二亞乙基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季戊四醇、參(羥乙基)異氰尿酸酯、N,N'-雙(羥乙基)乙二醯胺、3-硫雜十一醇、3-硫雜十五醇、三甲基己二醇、三羥甲基丙烷、4-羥甲基-1-磷雜-2,6,7-三氧雜雙環[2.2.2]辛烷;3,9-雙[2-{3-(3-第三丁基-4-羥基-5-甲苯基)丙醯基氧基}-1,1-二甲基乙基]-2,4,8,10-四氧雜螺[5.5]十一烷的酯。 1.14.β-(3,5-二環己基-4-羥苯基)丙酸與一元醇或多元醇的酯,例如與甲醇、乙醇、辛醇、十八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硫代二亞乙基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季戊四醇、參(羥乙基)異氰尿酸酯、N,N'-雙(羥乙基)乙二醯胺、3-硫雜十一醇、3-硫雜十五醇、三甲基己二醇、三羥甲基丙烷、4-羥甲基-1-磷雜-2,6,7-三氧雜雙環[2.2.2]辛烷的酯。 1.15.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乙酸與一元醇或多元醇的酯,例如與甲醇、乙醇、辛醇、十八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乙二醇、1,2-丙二醇、新戊二醇、硫代二亞乙基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季戊四醇、參(羥乙基)異氰尿酸酯、N,N'-雙(羥乙基)乙二醯胺、3-硫雜十一醇、3-硫雜十五醇、三甲基己二醇、三羥甲基丙烷、4-羥甲基-1-磷雜-2,6,7-三氧雜雙環[2.2.2]辛烷的酯。 1.16.β-(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之醯胺,例如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丙醯基)六亞甲基二醯胺、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丙醯基)三亞甲基二醯胺、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丙醯基)醯肼、N,N'-雙[2-(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酯)乙基]乙二醯胺(Naugard XL-1 (RTM),由Uniroyal供應)。 1.17.抗壞血酸(維生素C) 1.18.芳胺(胺類抗氧化劑),例如N,N'-二異丙基-對苯二胺、N,N'-二第二丁基-對苯二胺、N,N'-雙(1,4-二甲基戊基)對苯二胺、N,N'-雙(1-乙基-3-甲基戊基)對苯二胺、N,N'-雙(1-甲基庚基)對苯二胺、N,N'-二環己基-對苯二胺、N,N'-二苯基-對苯二胺、N,N'-雙(2-萘基)對苯二胺、N-異丙基-N'-苯基-對苯二胺、N-(1,3-二甲基丁基)-N'-苯基-對苯二胺、N-(1-甲基庚基)-N'-苯基-對苯二胺、N-環己基-N'-苯基-對苯二胺、4-(對甲苯胺磺醯基)二苯胺、N,N'-二甲基-N,N'-二第二丁基-對苯二胺、二苯胺、N-烯丙基二苯胺、4-異丙氧基二苯胺、N-苯基-1-萘胺、N-(4-第三辛基苯基)-1-萘胺、N-苯基-2-萘胺、辛基化二苯胺(例如p,p'-二第三辛基二苯胺)、4-正丁基胺基酚、4-丁醯基胺基酚、4-壬醯基胺基酚、4-十二醯基胺基酚、4-十八醯基胺基酚、雙(4-甲氧基苯基)胺、2,6-二第三丁基-4-二甲胺基甲酚、2,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N,N,N',N'-四甲基-4,4'-二胺基二苯基甲烷、1,2-雙[(2-甲基苯基)胺基]乙烷、1,2-雙(苯胺基)丙烷、(鄰甲苯基)雙胍、雙[4-(1',3'-二甲基丁基)苯基]胺、第三辛基化N-苯基-1-萘胺、單烷基化及二烷基化第三丁基/第三辛基二苯胺之混合物、單烷基化及二烷基化壬基二苯胺之混合物、單烷基化及二烷基化十二烷基二苯胺之混合物、單烷基化及二烷基化異丙基/異己基二苯胺之混合物、單烷基化及二烷基化第三丁基二苯胺之混合物、2,3-二氫-3,3-二甲基-4H-1,4-苯并噻嗪、啡噻嗪、單烷基化及二烷基化第三丁基/第三辛基啡噻嗪之混合物、單烷基化及二烷基化第三辛基啡噻嗪之混合物、N-烯丙基啡噻嗪、N,N,N',N'-四苯基-1,4-二胺基丁-2-烯、N,N-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己二胺、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2,2,6,6-四甲基哌啶-4-酮、2,2,6,6-四甲基哌啶-4-醇。 2.UV吸收劑及光穩定劑 2.1.2-(2'-羥苯基)苯并三唑,例如2-(2'-羥基-5'-甲苯基)苯并三唑、2-(3',5'-二第三丁基-2'-羥苯基)苯并三唑、2-(5'-第三丁基-2'-羥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第三丁基-2'-羥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甲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二丁基-5'-第三丁基-2'-羥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3',5'-二第三戊基-2'-羥苯基)苯并三唑、2-(3',5'-雙(α,α-二甲苯甲基)-2'-羥苯基)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2-辛氧羰基乙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5'-[2-(2-乙基己氧基)羰基乙基]-2'-羥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2-甲氧基羰基乙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2-甲氧基羰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2-辛氧羰基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5'-[2-(2-乙基己氧基)羰基乙基]-2'-羥苯基)苯并三唑、2-(3'-十二烷基-2'-羥基-5'-甲苯基)苯并三唑、2-(3'-第三丁基-2'-羥基-5'-(2-異辛氧基羰乙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苯并三唑-2-基酚];2-[3'-第三丁基-5'-(2-甲氧基羰基乙基)-2'-羥苯基]-2H-苯并三唑與聚乙二醇300之酯基轉移產物;,其中R' = 3'-第三丁基-4'-羥基-5'-2H-苯并三唑-2-基苯基、2-[2'-羥基-3'-(α,α-二甲苯甲基)-5'-(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1,1,3,3-四甲基丁基)-5'-(α,α-二甲苯甲基)苯基]苯并三唑。 2.2.2-羥基二苯甲酮,例如4-羥基、4-甲氧基、4-辛氧基、4-癸氧基、4-十二烷氧基、4-苯甲氧基、4,2',4'-三羥基及2'-羥基-4,4'-二甲氧基衍生物。 2.3.經取代及未經取代之苯甲酸的酯,例如4-第三丁基苯基柳酸酯、柳酸苯酯、柳酸辛基苯酯、二苯甲醯基間苯二酚、雙(4-第三丁基苯甲醯基)間苯二酚、苯甲醯基間苯二酚、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4-二第三丁基苯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十六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十八酯、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2-甲基-4,6-二第三丁基苯酯。 2.4.丙烯酸酯,例如α-氰基-β,β-二苯基丙烯酸乙酯、α-氰基-β,β-二苯基丙烯酸異辛酯、α-甲氧羰基肉桂酸甲酯、α-氰基-β-甲基-對甲氧基肉桂酸甲酯、α-氰基-β-甲基-對甲氧基肉桂酸丁酯、α-甲氧羰基-對甲氧基肉桂酸甲酯、N-(β-甲氧羰基-β-氰基乙烯基)-2-甲基吲哚啉及四(α-氰基-β,β-二苯基丙烯酸新戊酯)。 2.5.鎳化合物,例如2,2'-硫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酚]之鎳錯合物,諸如1:1或1:2錯合物,其具有或不具有其他配位體,諸如正丁胺、三乙醇胺或N-環己基二乙醇胺;二丁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鎳;單烷酯(例如甲酯或乙酯)、4-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甲基膦酸之鎳鹽;酮肟(例如2-羥基-4-甲基苯基十一酮肟)之鎳錯合物;1-苯基-4-十二醯基-5-羥基吡唑之鎳錯合物,其具有或不具有其他配位體。 2.6.位阻胺,例如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丁二酸酯、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正丁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基丙二酸酯、1-(2-羥乙基)-2,2,6,6-四甲基-4-羥基哌啶與丁二酸之縮合物、N,N'-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己二胺與4-第三辛基胺基-2,6-二氯-1,3,5-三嗪之直鏈或環狀縮合物、參(2,2,6,6-四甲基-4-哌啶基)氮基三乙酸酯、肆(2,2,6,6-四甲基-4-哌啶基)-1,2,3,4-丁烷四羧酸酯、1,1'-(1,2-乙烷二基)-雙(3,3,5,5-四甲基哌嗪酮)、4-苯甲醯基-2,2,6,6-四甲基哌啶、4-十八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雙(1,2,2,6,6-五甲基哌啶基)-2-正丁基-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甲基)丙二酸酯、3-正辛基-7,7,9,9-四甲基-1,3,8-三氮螺[4.5]癸烷-2,4-二酮、雙(1-辛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癸二酸酯、雙(1-辛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丁二酸酯、雙-[2,2,6,6-四甲基-1-(十一烷氧基)-哌啶-4-基]碳酸酯、N,N'-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己二胺與4-嗎啉基-2,6-二氯-1,3,5-三嗪之直鏈或環狀縮合物、2-氯-4,6-雙(4-正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基)-1,3,5-三嗪與1,2-雙(3-胺基丙胺基)乙烷之縮合物、2-氯-4,6-二(4-正丁胺基-1,2,2,6,6-五甲基哌啶基)-1,3,5-三嗪與1,2-雙(3-胺丙基-胺基)乙烷之縮合物、8-乙醯基-3-十二烷基-7,7,9,9-四甲基-1,3,8-三氮螺[4.5]癸烷-2,4-二酮、3-十二烷基-1-(2,2,6,6-四甲基-4-哌啶基)吡咯啶-2,5-二酮、3-十二烷基-1-(1,2,2,6,6-五甲基-4-哌啶基)吡咯啶-2,5-二酮、4-十六烷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與4-十八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之混合物、N,N'-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己二胺與4-環己胺基-2,6-二氯-1,3,5-三嗪之縮合物、1,2-雙(3-胺基丙胺基)乙烷與2,4,6-三氯-1,3,5-三嗪以及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之縮合物(CAS登記號[136504-96-6]);1,6-己二胺與2,4,6-三氯-1,3,5-三嗪以及N,N-二丁胺與4-丁胺基-2,2,6,6-四甲基哌啶之縮合物(CAS登記號[192268 64-7]);N-(2,2,6,6-四甲基-4-哌啶基)-正十二烷基丁二醯亞胺、N-(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正十二烷基丁二醯亞胺、2-十一基-7,7,9,9-四甲基-1-氧雜-3,8-二氮雜-4-側氧基-螺[4,5]癸烷、7,7,9,9-四甲基-2-環十一烷基-1-氧雜-3,8-二氮雜-4-側氧基螺-[4,5]癸烷與表氯醇之反應產物、1,1-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氧基羰基)-2-(4-甲氧基苯基)-乙烯、N,N'-雙-甲醯基-N,N'-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己二胺、4-甲氧基亞甲基丙二酸與1,2,2,6,6-五甲基-4-羥基-哌啶之二酯、聚[甲基丙基-3-氧基-4-(2,2,6,6-四甲基-4-哌啶基)]矽氧烷、順丁烯二酸酐-α烯烴共聚物與2,2,6,6-四甲基-4-胺基哌啶或1,2,2,6,6-五甲基-4-胺基哌啶之反應產物、寡聚化合物之混合物,其為N,N'-雙-(2,2,6,6-四甲基-1-丙氧基-哌啶-4-基)-己烷-1,6-二胺與藉由2-氯-4,6-雙(二正丁胺基)-[1,3,5]三嗪封端之2,4-二氯-6-{正丁基-(2,2,6,6-四甲基-1-丙氧基-哌啶-4-基)-胺基}-[1,3,5]三嗪的正式縮合產物、寡聚化合物之混合物,其為N,N'-雙-(2,2,6,6-四甲基-哌啶-4-基)-己烷-1,6-二胺與藉由2-氯-4,6-雙(二正丁胺基)-[1,3,5]三嗪封端之2,4-二氯-6-{正丁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胺基}-[1,3,5]三嗪的正式縮合產物、2,4-雙[N-(1-環己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基)-N-丁胺基]-6-(2-羥乙基)胺基-1,3,5-三嗪、1-(2-羥基-2-甲基丙氧基)-4-十八醯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5-(2-乙基己醯基)氧基甲基-3,3,5-三甲基-2-嗎啉酮、Sanduvor (Clariant;CAS登記號[106917-31-1],5-(2-乙基己醯基)-氧基甲基-3,3,5-三甲基-2-嗎啉酮,2,4-雙-[(1-環-己氧基-2,2,6,6-哌啶-4-基)丁胺基]-6-氯-s-三嗪與N,N'-雙-(3-胺基-丙基)乙二胺之反應產物)、1,3,5-參(N-環己基-N-(2,2,6,6-四甲基-哌嗪-3-酮-4-基)胺基)-s-三嗪、1,3,5-參(N-環己基-N-(1,2,2,6,6-五甲基哌嗪-3-酮-4-基)-胺基)-s-三嗪。 2.7.草醯胺,例如4,4'-二辛氧基草醯替苯胺、2,2'-二乙氧基草醯替苯胺、2,2'-二辛氧基-5,5'-二第三丁草醯替苯胺、2,2'-二(十二烷氧基)-5,5'-二第三丁草醯替苯胺、2-乙氧基-2'-乙基草醯替苯胺、N,N'-雙(3-二甲胺基丙基)乙二醯胺、2-乙氧基-5-第三丁基-2'-乙草醯替苯胺及其與2-乙氧基-2'-乙基-5,4'-二第三丁草醯替苯胺之混合物、鄰甲氧基二取代草醯替苯胺與對甲氧基二取代草醯替苯胺之混合物及鄰乙氧基二取代草醯替苯胺與對乙氧基二取代草醯替苯胺之混合物。 2.8.2-(2-羥苯基)-1,3,5-三嗪,例如2,4,6-參(2-羥基-4-辛氧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辛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4-二羥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4-雙(2-羥基-4-丙氧基苯基)-6-(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辛氧基苯基)-4,6-雙(4-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十三烷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2-羥基-3-丁氧基丙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1,3,5-三嗪、2-[2-羥基-4-(2-羥基-3-辛氧基丙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1,3,5-三嗪、2-[4-(十二烷氧基/十三烷氧基-2-羥丙氧基)-2-羥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2-羥基-3-十二烷氧基丙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2-(2-羥基-4-己氧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2-(2-羥基-4-甲氧基苯基)-4,6-二苯基-1,3,5-三嗪、2,4,6-參[2-羥基-4-(3-丁氧基-2-羥丙氧基)苯基]-1,3,5-三嗪、2-(2-羥苯基)-4-(4-甲氧基苯基)-6-苯基-1,3,5-三嗪、2-{2-羥基-4-[3-(2-乙基己基-1-氧基)-2-羥基丙氧基]苯基}-4,6-雙-(2,4-二甲基苯基)-1,3,5-三嗪。 3.金屬去活化劑,例如N,N'-二苯基乙二醯胺、N-水楊醛-N'-鄰羥苯甲醯基肼、N,N'-雙(鄰羥苯甲醯基)肼、N,N'-雙(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丙醯基)肼、3-鄰羥苯甲醯基胺基-1,2,4-三唑、雙(苯亞甲基)乙二醯基二醯肼、草醯替苯胺、異酞醯基二醯肼、癸二醯基雙苯基醯肼、N,N'-二乙醯己二醯基二醯肼、N,N'-雙(鄰羥苯甲醯基)乙二醯基二醯肼、N,N'-雙(鄰羥苯甲醯基)硫基丙醯基二醯肼。 4.亞磷酸酯及亞膦酸二酯,例如亞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二苯基烷基酯、亞磷酸苯基二烷基酯、亞磷酸參(壬基苯酯)、C12 -C18 烷基雙[4-(1-甲基-1-苯基-乙基)苯基]亞磷酸酯、C12 -C18 烯基雙[4-(1-甲基-1-苯基-乙基)苯基]亞磷酸酯、雙[4-(1-甲基-1-苯基-乙基)苯基][(E)-十八-9-烯基]亞磷酸酯、癸基雙[4-(1-甲基-1-苯基-乙基)苯基]亞磷酸酯、二癸基[4-(1-甲基-1-苯基-乙基)苯基]亞磷酸酯、[4-(1-甲基-1-苯基-乙基)苯基]雙[(E)-十八-9-烯基]亞磷酸酯、亞磷酸三(十二酯)、亞磷酸三(十八酯)、二硬脂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亞磷酸參(2,4-二第三丁基苯酯)、二異癸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異丙苯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6-二第三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二異癸氧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雙(2,4,6-參(第三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亞磷酸[2-第三丁基-4-[1-[5-第三丁基-4-二(十三烷氧基)磷烷氧基-2-甲基-苯基]丁基]-5-甲基-苯基]雙十三酯、三硬脂醯基山梨醇三亞磷酸酯、至少兩種不同亞磷酸參(單C1 -C8 烷基)苯酯之混合物,諸如在例如US 7468410 B2中提及作為實例1及實例2之產物、包含至少兩種不同亞磷酸參(戊基苯酯)之亞磷酸酯的混合物,諸如在例如US 8008383 B2中提及作為混合物14、混合物15、混合物16、混合物17、混合物18、混合物19、混合物20、混合物21、混合物22、混合物23、混合物24、混合物25及混合物26、包含亞磷酸參[4-(1,1-二甲基丙基)苯酯]、亞磷酸[2,4-雙(1,1-二甲基丙基)苯基]雙[4-(1,1-二甲基丙基)苯酯]、亞磷酸雙[2,4-雙(1,1-二甲基丙基)苯基][4-(1,1-二甲基丙基)苯酯]及亞磷酸參[2,4-雙(1,1-二甲基丙基)苯酯]之至少四種不同亞磷酸酯之混合物、包含至少兩種不同亞磷酸參(丁基苯酯)之亞磷酸酯的混合物,諸如在例如US 8008383 B2中提及作為混合物34、混合物35、混合物36、混合物37、混合物38、混合物39及混合物40、氧基伸烷基橋接雙-(二C6 -芳基)二亞磷酸酯或可藉由在移除氯化氫下(i)三氯膦與(ii)間雜有一或多個氧原子之二羥基烷烴及(iii)單羥基C6 -芳烴之縮合獲得之寡聚亞磷酸酯(諸如在例如US 8304477 B2中提及作為實例1、2、3、4、5、6、7、8、9、10、11、12、13、14、15、16及17之產物)、可藉由在酚移除下(i)亞磷酸三苯酯與(ii)視情況間雜有一或多個氧原子之二羥基烷烴及/或雙(羥烷基)(烷基)胺及與(iii)視情況間雜有一或多個氧原子之單羥基烷烴之酯基轉移獲得之聚合亞磷酸酯(諸如在例如US 8563637 B2中提及作為實例1、2、3、4、5、6、7、8、9、10及11之產物)、肆(2,4-二第三丁基苯基)4,4'-聯伸二苯二亞磷酸二酯、6-異辛氧基-2,4,8,10-四第三丁基-12H-二苯并[d,g]-1,3,2-二氧雜磷雜環辛二烯(dioxaphosphocine)、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甲酯、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乙酯、6-氟-2,4,810-四第三丁基-12-甲基-二苯并[d,g]-1,3,2-二氧雜磷雜環辛二烯、1,3,7,9-四第三丁基-11-辛氧基-5H-苯并[d][1,3,2]苯并二氧雜磷雜環辛二烯、2,2',2''-氮基[三乙基參(3,3',5,5'-四第三丁基-1,1'-聯苯基-2,2'-二基)亞磷酸酯]、亞磷酸2-乙基己基(3,3',5,5'-四-第三丁基-1,1'-聯苯基-2,2'-二酯)、5-丁基-5-乙基-2-(2,4,6-三第三丁基苯氧基)-1,3,2-二氧雜磷雜環丙烷。 以下亞磷酸酯尤佳: 亞磷酸參(2,4-二-第三丁基苯酯)(Irgafos 168,RTM BASF)、亞磷酸參(壬基苯酯), 5.羥胺及胺N-氧化物,例如N,N-二苯甲基羥胺、N,N-二乙基羥胺、N,N-二辛基羥胺、N,N-二月桂基羥胺、N,N-二(十四基)羥胺、N,N-二(十六基)羥胺、N,N-二(十八基)羥胺、N-十六基-N-十八基羥胺、N-十七基-N-十八基羥胺、衍生自氫化牛脂胺之N,N-二烷基羥胺、N,N-雙(氫化菜油烷基)-N-甲基-胺N-氧化物或三烷基胺N-氧化物。 6.硝酮,例如N-苯甲基-α-苯基硝酮、N-乙基-α-甲基硝酮、N-辛基-α-庚基硝酮、N-月桂基-α-十一基硝酮、N-十四基-α-十三基硝酮、N-十六基-α-十五基硝酮、N-十八基-α-十七基硝酮、N-十六基-α-十七基硝酮、N-十八基-α-十五基硝酮、N-十七基-α-十七基硝酮、N-十八基-α-十六基硝酮、衍生自N,N-二烷基羥胺(衍生自氫化牛脂胺)之硝酮。 7.硫代增效劑,例如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醯酯及季戊四醇肆[3-(正月桂基)-丙酸酯]。 8.過氧化物清除劑,例如α-硫代二丙酸之酯,例如月桂酯、硬脂醯酯、肉豆蔻酯或十三基酯、巰基苯并咪唑、或2-巰基苯并咪唑之鋅鹽、二丁基二硫基胺基甲酸鋅、二(十八基)二硫化物、季戊四醇肆(β-十二烷基巰基)丙酸酯。 9.除酸劑,例如三聚氰胺、聚乙烯吡咯啶酮、二氰二胺、三聚氰酸三烯丙酯、脲衍生物、肼衍生物、胺、聚醯胺、較高脂肪酸之鹼金屬鹽及鹼土金屬鹽,例如硬脂酸鈣、硬脂酸鋅、二十二酸鎂、硬脂酸鎂、蓖麻油酸鈉及棕櫚酸鉀、鄰苯二酚銻及鄰苯二酚鋅。 10.苯并呋喃酮及吲哚啉酮,例如US-A-4,325,863、US A-4,338,244、US-A-5,175,312、US-A-5,216,052、US-A-5,252,643、DE-A-4316611、DE-A-4316622、DE-A-4316876、EP-A-0589839或EP-A-0591102中所揭示之彼等,或5,7-二第三丁基-3-(4-羥苯基)-3H-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4-(2-羥基乙氧基)苯基]-3H-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4-[2-[2-[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3H-苯并呋喃-2-酮、3-[4-(2-乙醯氧基乙氧基)苯基]-5,7-二第三丁基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4-(2-硬脂醯基氧基乙氧基)苯基]苯并呋喃-2-酮、3,3'-雙[5,7-二第三丁基-3-(4-[2-羥基乙氧基]苯基)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4-乙氧基苯基)苯并呋喃-2-酮、3-(4-乙醯氧基-3,5-二甲基苯基)-5,7-二第三丁基苯并呋喃-2-酮、3-(3,5-二甲基-4-特戊醯氧苯基)-5,7-二第三丁基苯并呋喃-2-酮、3-(3,4-二甲基苯基)-5,7-二第三丁基苯并呋喃-2-酮、3-(2,3-二甲基苯基)-5,7-二第三丁基苯并呋喃-2-酮、3-(2-乙醯氧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5-(1,1,3,3-四甲基-丁基)-苯并呋喃-2-酮、[6-[6-[6-[2-[4-(5,7-二第三丁基-2-側氧基-3H-苯并呋喃-3-基)苯氧基]乙氧基]-6-側氧基-己氧基]-6-側氧基-己氧基]-6-側氧基-己基]6-羥基己酸酯、[4-第三丁基-2-(5-第三丁基-2-側氧基-3H-苯并呋喃-3-基)苯基]苯甲酸酯、[4-第三丁基-2-(5-第三丁基-2-側氧基-3H-苯并呋喃-3-基)苯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甲酸酯及[4-第三丁基-2-(5-第三丁基-2-側氧基-3H-苯并呋喃-3-基)苯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 11.晶核生成劑,例如無機物質,諸如滑石、金屬氧化物(諸如二氧化鈦或氧化鎂)、較佳鹼土金屬之磷酸鹽、碳酸鹽或硫酸鹽;有機化合物,諸如單羧酸或聚羧酸及其鹽,例如4-第三丁基苯甲酸、己二酸、二苯基乙酸、丁二酸鈉或苯甲酸鈉;如離子共聚物(離聚物)、Irgaclear XT 386(RTM BASF)、1,3:2,4-雙(3',4'-二甲基苯亞甲基)-山梨醇、1,3:2,4-二(對甲基二苯亞甲基)山梨醇、1,3:2,4-二(苯亞甲基)山梨醇及雙(4-丙基苯亞甲基)丙基山梨醇[CAS編號882073-43-0]。 12.填充劑及強化劑,例如碳酸鈣、矽酸鹽、玻璃纖維、玻璃珠、石棉、滑石、高嶺土、膨潤土、雲母、水滑石、硫酸鋇、金屬氧化物及氫氧化物、碳黑、石墨、木粉及其他天然產物之粉或纖維、合成纖維。 13.阻燃劑 13.1.含磷阻燃劑,包括含有阻燃劑之反應性磷,例如四苯基間苯二酚二亞磷酸酯(Fyrolflex RDP,RTM,Akzo Nobel)、肆(羥甲基)硫化鏻、磷酸三苯酯、二乙基-N,N-雙(2-羥乙基)-胺甲基膦酸酯、磷酸之羥烷基酯、烷基磷酸酯寡聚物、聚磷酸銨(APP)、間苯二酚二磷酸酯寡聚物(RDP)、磷氮烯阻燃劑或乙二胺二磷酸酯(EDAP)。 13.2.含氮阻燃劑,例如三聚氰胺類阻燃劑,異氰尿酸酯、聚異三聚氰酸酯、異氰尿酸之酯,如異氰尿酸參-(2-羥乙基酯)、異氰尿酸參(羥甲酯)、異氰尿酸參(3-羥基-正丙酯)、異氰尿酸三縮水甘油酯、三聚氰胺氰尿酸、三聚氰胺硼酸酯、三聚氰胺磷酸酯、三聚氰胺焦磷酸酯、三聚氰胺聚磷酸酯、三聚氰胺聚磷酸銨、三聚氰胺焦磷酸銨、磷酸二(三聚氰胺)、焦磷酸二(三聚氰胺)、苯并胍胺、尿囊素、甘脲、氰尿酸脲、三聚氰胺自系列蜜勒胺、蜜白胺、蜜隆胺及/或較高稠合化合物之縮合產物或三聚氰胺與磷酸之反應產物或其混合物。 13.3.有機鹵素阻燃劑,例如多溴二苯基氧化物(DE-60F,Great Lakes)、十溴二苯基氧化物(DBDPO;Saytex 102E (RTM,Albemarle))、磷酸參[3-溴-2,2-雙(溴甲基)丙酯](PB 370,(RTM,FMC Corp.))、磷酸參(2,3-二溴丙酯)、磷酸氯烷基酯,諸如磷酸參(氯丙酯)、磷酸參(2,3-二氯丙酯)、磷酸參(1,3-二氯-2-丙酯)(Fyrol FR 2 (RTM ICL))、寡聚磷酸氯烷基酯、氯橋酸、四氯鄰苯二甲酸、四溴鄰苯二甲酸、三膦酸聚β-氯乙酯混合物、四溴雙酚A-雙(2,3-二溴丙醚)(PE68)、溴化環氧樹脂、溴化芳酯、伸乙基-雙(四溴鄰苯二甲醯亞胺)(Saytex BT-93 (RTM,Albemarle))、雙(六氯環戊二烯)環辛烷(Declorane Plus (RTM,Oxychem))、氯化石蠟、八溴二苯醚、六氯環戊二烯衍生物、1,2-雙(三溴苯氧基)乙烷(FF680)、四溴雙酚A (Saytex RB100 (RTM,Albemarle))、伸乙基雙-(二溴降冰片烯二甲醯亞胺)(SaytexBN-451 (RTM,Albemarle))、雙-(六氯環戊二烯并)環辛烷(bis-(hexachlorocycloentadeno)cyclooctane)、PTFE、異氰尿酸參(2,3-二溴丙酯)或伸乙基-雙-四溴鄰苯二甲醯亞胺。 上文提及之鹵素阻燃劑中之一部分慣例地與無機氧化增效劑組合。上述鹵化阻燃劑中之一部分可與磷酸三芳酯(諸如丙基化、丁基化磷酸三苯酯)及其類似物及/或與寡聚磷酸芳酯(諸如間苯二酚雙(磷酸二苯酯)、雙酚A雙(磷酸二苯酯)、新戊二醇雙(磷酸二苯酯))及其類似物組合使用。 13.4.無機阻燃劑,例如三水合氧化鋁(ATH)、水鋁礦(AlOOH)、二氫氧化鎂(MDH)、硼酸鋅、CaCO3 、有機改良分層矽酸鹽、有機改良分層雙氫氧化物及其混合物。關於與鹵化阻燃劑之增效組合,最常見無機氧化增效劑為氧化鋅、氧化銻(如Sb2 O3 或Sb2 O5 )或硼化合物。 14.其他添加劑,例如塑化劑、潤滑劑、流變添加劑、催化劑、流動控制劑、光學增亮劑、抗靜電劑及發泡劑。 另外添加劑之混合物亦適用作組分(d)。 較佳為組合物,其另外包含 (d) 另一添加劑。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另一添加劑作為組分(d),其為抗氧化劑(其不同於式I化合物以及不同於式II化合物)、UV吸收劑、位阻胺光穩定劑、金屬去活化劑、亞磷酸酯或亞膦酸二酯、羥胺或胺N-氧化物、硫代增效劑、過氧化物清除劑、苯并呋喃酮或吲哚啉酮或阻燃劑。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 (d) 另一添加劑,其為亞磷酸酯、苯并呋喃-2-酮或芳族胺。 較佳地,苯并呋喃-2-酮為式V之化合物其中 RB1 為氫或C1 -C8 烷基, RB2 為C1 -C12 烷基, RB3 為氫、C1 -C4 烷基或C2 -C8 烷醯基氧基, RB4 為氫或C1 -C8 烷基;或RB3 與RB4 或RB4 與RB5 以及其所附接之碳原子形成C6 -C8 環伸烷基環, RB5 為氫、C1 -C4 烷基或C1 -C4 烷氧基,且 RB6 為氫或C1 -C12 烷基。 C2 -C8 烷醯基氧基為例如乙醯氧基(= 乙醯基氧基 = H3 C-CO-O-)、丙醯氧基、丁醯氧基、戊醯氧基、己醯氧基、庚醯氧基或辛醯氧基。乙醯氧基較佳。 式V之化合物中之數種在文獻中已知且一些揭示於例如US 5516920中。 尤佳苯并呋喃-2-酮穩定劑為例如5,7-二第三丁基-3-苯基-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3,4-二甲苯基)-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2,3-二甲苯基)-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4-甲氧基苯基)-苯并呋喃-2-酮、5-第三辛基-3-(2-乙醯氧基-5-第三辛苯基)-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3,4-二甲苯基)-苯并呋喃-2-酮之工業級通常亦含有異構5,7-二第三丁基-3-(2,3-二甲苯基)-苯并呋喃-2-酮且反之亦然。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 (d) 另一添加劑,其為亞磷酸酯、苯并呋喃-2-酮(其為式V化合物)或芳族胺。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 (d) 另一添加劑,其為苯并呋喃-2-酮,其為式V化合物,其尤其為5-第三辛基-3-(2-乙醯氧基-5-第三辛苯基)-苯并呋喃-2-酮或5,7-二第三丁基-3-(3,4-二甲苯基)-3H-苯并呋喃-2-酮、極特定5,7-二第三-丁基-3-(3,4-二甲苯基)-3H-苯并呋喃-2-酮。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 (d) 另一添加劑,其為亞磷酸酯,尤其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乙酯或雙-(2,4-二第三丁基苯酚)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極特定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乙酯。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 (d) 另一添加劑,其為芳族胺,尤其由二苯胺與二異丁烯之反應獲得之技術混合物。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 (d) 另一添加劑,其為5-第三辛基-3-(2-乙醯氧基-5-第三辛苯基)-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3,4-二甲苯基)-3H-苯并呋喃-2-酮、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乙酯、雙-(2,4-二第三丁基苯酚)季戊四醇二亞磷酸酯或由二苯胺與二異丁烯之反應獲得之技術混合物。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 (d) 另一添加劑,其為5-第三辛基-3-(2-乙醯氧基-5-第三辛苯基)-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3,4-二甲苯基)-3H-苯并呋喃-2-酮、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乙酯或由二苯胺與二異丁烯之反應獲得之技術混合物。 較佳為組合物,其包含 (a) 對氧化、熱或光誘發性降解敏感之有機材料,其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 (b) 式I之雙酚穩定劑,其可藉由甲基-(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與聚乙烯200之酯基轉移獲得, (c) 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 (d) 另一添加劑,其為5-第三辛基-3-(2-乙醯氧基-5-第三辛苯基)-苯并呋喃-2-酮、5,7-二第三丁基-3-(3,4-二甲苯基)-3H-苯并呋喃-2-酮、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乙酯或由二苯胺與二異丁烯之反應獲得之技術混合物。 較佳地,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及作為組分(d)之另外添加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1重量%至10重量%之範圍內。特定言之,組合量在0.2重量%至5重量%之範圍內,極特定在0.3重量%至1.5重量%之範圍內且尤其在0.35重量%至0.7重量%之範圍內。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及作為組分(d)之另外添加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1重量%至10重量%之範圍內。 較佳地,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d)之另外添加劑的重量比在0.9與11之間。作為一實例,0.9之重量比代表1重量份之作為組分(b)之式I的雙酚穩定劑及1.1重量份之作為組分(c)之式II的色原醇穩定劑。作為另一實例,11之重量比代表1重量份之作為組分(b)之式I的雙酚穩定劑及0.09重量份之作為組分(c)之式II的色原醇穩定劑。極特定的,重量比在0.95與8之間,尤其在1與5之間且極尤其在2與4之間。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d)之另外添加劑的重量比在1與0.08之間。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d)之另外添加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2重量%至5重量%之範圍內,尤其0.3重量%至1.5重量%,且其中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d)之另外添加劑的重量比在0.95與8之間。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 -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2重量%至5重量%之範圍內,尤其0.3重量%至1.5重量%,且 -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2重量%至5重量%之範圍內,尤其0.3重量%至1.5重量%。 較佳為組合物,其中 -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2重量%至5重量%之範圍內,尤其0.3重量%至1.5重量%, -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重量比在0.9與11之間,尤其在0.95與8之間, -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d)之另外添加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2重量%至5重量%之範圍內,尤其0.3重量%至1.5重量%,且 -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d)之另外添加劑的重量比在0.95與8之間。 在聚胺基甲酸酯作為組分(a)之情形下,組合物有可能為成形製品之部分或完整成形製品。 該成形製品之實例為: I-1)浮動裝置、船舶應用、用於甲板、船、槳之塑膠木材。 I-2)汽車應用,尤其減震器、儀錶板、背面及正面襯裡、引擎蓋下之成形物部件、頂部行李架、行李箱襯裡、內部襯裡、空氣袋蓋罩、用於配件(燈)之電子成形物、用於儀錶板之邊框、儀錶面板、外部襯裡、室內裝飾、汽車燈、內部及外部飾板;門面板;鑲嵌玻璃前側;座椅襯底、外部面板、線絕緣材料、用於密封之型面擠壓、包層、柱蓋罩、底盤部件、車身側面成型物、可轉換頂部、外部裝飾、緊固件/固定件、前部末端組件、鉸鏈、行李箱/車頂架、按壓/衝壓部件、密封件、側面衝擊保護、消音材料/隔音材料及天窗。 I-3)用於飛機之裝置,包括陳設,用於鐵路之裝置,包括陳設。 I-4)用於架構及設計之裝置,靜聲系統、掩蔽物。 II-1)電氣設備,通常殼體及覆蓋物,及電/電子裝置(個人電腦、電話、攜帶型電話、印表機、電視裝置、音訊及視訊裝置)、面板裝置。 II-2)用於其他材料(諸如鋼或紡織物)之護套,例如纜線護套。 II-3)電器,尤其洗衣機、滾筒、烘箱(微波烘箱)、餐盤洗滌器、攪拌器及熨斗。 II-4)用於電容器、冰箱、加熱裝置、空氣調節器、電子器件之封裝、半導體、咖啡機及真空清潔器之箔。 III-1)轉子葉片、通風機及風車葉片、游泳池覆蓋物、池襯墊、水池襯墊、壁櫥、衣櫃、分隔牆、板條牆、摺疊牆、屋頂、擋板(例如滾筒擋板)、配件、管道、套管及傳送帶之間的連接件。 III-2)衛生製品及管道。 VI-1)食品包裝及包裹(彈性及實心)、瓶子。 VII-1)擠壓塗層(相紙、四角包裝、管道塗層)、任何種類之家用製品(例如器具,熱水瓶/衣服掛鉤)。 VII-2)通常傢俱、發泡製品(墊子、床墊、衝擊吸收器)、發泡體、海綿、盤覆蓋物、墊片、建構套組(板/圖/球)。 VII-3)鞋類(鞋/鞋底)、鞋墊、鞋罩、黏著劑、結構黏著劑、用於瓶子之標籤、長椅、人造關節(人類)、印刷板(彈性凸版)、印刷電路板。 較佳為製品,其為發泡體,尤其可撓性發泡體。 上述對於作為組分(a)之對氧化、熱或光誘發性降解敏感的有機材料、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及視情況作為組分(d)之另一穩定劑中之偏好針對組合物描述。此等偏好亦適用於本發明之其他實施例。在此等另外實施例之情況下,亦包括作為組分(d)之另一添加劑的視情況存在。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關於用於製造組合物之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i) 將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其中 n為1、2、3、4、5、6、7、8、9、10或11,及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其中 R1 及R2 彼此獨立地為H或C1 -烷基,或包含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添加劑混合物併入至對氧化、熱或光誘發性降解敏感的有機材料中,該有機材料為作為組分(a)之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 組分(b)、組分(c)及視情況選用之組分(d)可單獨或呈包含組分(b)、組分(c)及視情況選用之組分(d)之添加劑混合物的形式添加至組分(a)。 個別組分或添加劑混合物之併入例如在處理設備中進行,尤其配備有攪拌器之可加熱容器,其較佳可為密閉的。配備有攪拌器之可加熱容器為例如捏合機、擠壓機、攪拌機或攪拌容器,尤其單螺桿擠壓機、反轉雙螺桿擠壓機、同步旋轉雙螺桿擠壓機、軌道齒輪擠壓機、環式擠壓機或共捏合機。在製造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之情形下,有可能將個別組分或添加劑混合物添加至混合頭中,亦即特定類型之攪拌機,其他成分及起始物質在此處投加。亦可使用處理設備,其含有至少一個氣體移除隔室,對其可施加真空及/或其可設定在低氧含量或不存在氧氣之氛圍下。在聚胺基甲酸酯(其藉由包含液體多元醇作為起始物質、尤其液體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之起始物質的反應來聚合)之情形下,可能發生併入至多元醇中隨後多元醇與作為另一起始物質之異氰尿酸酯的縮聚。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關於添加劑混合物之用途,該添加劑混合物包含式I之雙酚穩定劑其中 n為1、2、3、4、5、6、7、8、9、10或11,作為組分(b),及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其中 R1 及R2 彼此獨立地為H或C1 -烷基,作為組分(c),用於保護對氧化、熱或光誘發性降解敏感之有機材料抵抗降解,該有機材料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 較佳為添加劑混合物用於保護有機材料抵抗發黃之用途,該有機材料為聚胺基甲酸酯。 較佳為添加劑混合物用於穩定發泡體抵抗焦化之用途,該發泡體含有聚胺基甲酸酯。 處理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的特徵在於在組分(a)之處理時間期間將組分(a)短期曝露於加熱,例如達150℃至340℃範圍內之溫度。處理時間與例如使用之可能時間相比為短的。通常在例如0℃至50℃之溫度下使用,該溫度低於處理期間之溫度。 較佳為添加劑混合物用於在處理期間穩定有機材料抵抗氧化或熱降解之用途。 較佳為添加劑混合物用於保護有機材料在100℃與340℃之間的溫度下抵抗經由氧氣之降解的用途,該有機材料為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尤其聚醚多元醇。 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係關於添加劑混合物,其包含以下組分 (b) 式I之雙酚穩定劑其中 n為1、2、3、4、5、6、7、8、9、10或11;以及 (c) 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其中 R1 及R2 彼此獨立地為H或C1 -烷基。 較佳為添加劑混合物,其另外包含 (d) 另一添加劑。 若添加劑混合物在25℃之溫度及101.3 kPa之壓力下呈液態,則添加劑混合物之簡化處置為可能的。添加劑混合物之個別組分確定其實體狀態。在液體組分(b)、液體組分(c)及視情況選用之液體組分(d)之組合的情形下,很可能產生呈液態之添加劑混合物。在一或多種組分但並非所有組分自身呈液態之情形下,組分之比率確定添加劑混合物之實體形式。在該情形下,及在所有組分在25℃之溫度及101.3 kPa之壓力呈固態的情形下,作為添加劑混合物之另一組分的輔助成分為可能的,例如呈10重量%至50重量%的量。輔助成分自身呈液態且至少以導致添加劑混合物之液態的量添加。輔助成分為例如高沸點溶劑,較佳醇,尤其多元醇。在聚胺基甲酸酯之情形下,若添加劑混合物添加至起始物質用於聚合產生聚胺基甲酸酯,則作為輔助成分之多元醇將隨後共價併入。在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自身為液體之情形下,小部分有機材料可用以液化另外固體添加劑混合物。應理解若必要則輔助成分亦用以調整添加劑混合物之黏度。 在25℃之溫度及101.3 kPa之壓力下呈液態之輔助成分為例如分子量為450之聚丙二醇(市售材料為Lupranol 1200[RTM BASF])、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200、主要含有二級羥基之三官能聚醚多元醇,其在25℃之溫度及101.3 kPa之壓力下呈液態(市售材料為Lupranol 2074[RTM BASF]),或環氧丙烷與環氧乙烷之共聚物,該共聚物在25℃之溫度及101.3 kPa之壓力下呈液態。前述材料之混合物作為輔助成分亦為可能的。 在25℃之溫度及101.3 kPa之壓力下呈液態之添加劑混合物含有例如55重量%之如可自WO 2010/003813 A1之實例1a獲得的材料、15重量%之維生素E及30重量%之Lupranol 1200。前述量之Lupranol 1200可由Lupranol 2074、聚乙二醇300、聚乙二醇200或環氧丙烷與環氧乙烷之共聚物替換,該共聚物在25℃之溫度及101.3 kPa之壓力下呈液態。添加劑混合物之此實例在具有有機材料之組合物中提供對氧化、熱或光誘發性降解敏感之有機材料的良好穩定性,該有機材料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前述對於組分(a)、組分(b)及組分(c)之組合物的偏好若可用作實例之另一規範,則尤其係指該實例。尤其,另一添加劑亦即前述組分(d)可作為另一添加劑混合物自身及呈組分(a)與添加劑混合物之實例的組合物的形式添加至實例之組合物。 在添加劑混合物在25℃之溫度及101.3 kPa之壓力下呈固態之情形下,添加劑混合物之實體形式為例如粉末或丸粒。 本發明藉由下文之非限制性實例說明。實驗部分 除非上下文表明,否則百分比始終以重量計。若未另外陳述,則報導之含量基於水溶液或分散液中之含量。穩定劑 實例S-1: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甲酯與聚乙二醇200之酯基轉移 如WO 2010/003813 A1之實例1a中所描述,在配備有冷卻阱且預熱至80℃之750 ml玻璃聚合反應器中在以400 rpm之攪拌下將77 g環己烷添加至97.7 g聚乙二醇PEG 200中。在30分鐘內,將溫度升高至120℃。環己烷/水混合物餾出至冷卻阱中。將溫度降低至100℃,且以氬氣淨化反應器。隨後在95℃下(內部溫度)添加339.4 g熔融3-(3,5-二第三丁基-4-羥苯基)-丙酸甲酯[Metilox]。然後注入3.16 g鋁催化劑(Manalox 30 A,三異丙醇鋁)。反應混合物在100-190℃下保持於真空(4-280 mbar)下5-6小時。然後在210℃及0.5 mbar下以400 rpm攪拌時餾出過量metilox。隨後在75℃下添加6.24 g檸檬酸(50%)。反應混合物在300 rpm下攪拌15分鐘。依序再添加130 ml及260 ml環己烷,且反應混合物在300 rpm下攪拌30分鐘。使水相與有機相分離,且餾出環己烷。終產物藉由HPLC表徵且含有低於1.4%之Metilox,及低於0.5%之聚乙二醇。終產物在20℃下之黏度為245'000 mPas (AR-2000N錐/板流變計:具有Peltier板之40 mm 2°鋼錐,恆定10 Pa剪應力)。 在實例S-1之情形下獲得之產物含有描繪於下文之分子。Irganox E 201 (RTM BASF)為市售維生素E。其為酚類抗氧化劑且含有2,5,7,8-四甲基-2-[4,8,12-三甲基十三烷基]色滿-6-醇,其描繪於下文:Irganox 1135 (RTM BASF)為酚類抗氧化劑且含有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異辛酯,其描繪於下文:Irganox 1076 (RTM BASF)為酚類抗氧化劑且含有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硬脂醯酯,其描繪於下文:AO-1為根據EP 0406169 B1之實例2a或實例2b可獲得之酚類抗氧化劑且含有2-(1-甲基-十五基)-4,6-二甲基-苯酚,其描繪於下文:Irganox 5057 (RTM BASF)為胺類抗氧化劑且為由二苯胺與二異丁烯之反應獲得之技術混合物,包含 α) 二苯胺; β) 4-第三丁基二苯胺; χ) 以下群之化合物 i) 4-第三辛基二苯胺, ii) 4,4'-二第三丁基二苯胺, iii) 2,4,4'-參-第三丁基二苯胺, δ) 以下群之化合物 i) 4-第三丁基-4'-第三辛基二苯胺, ii) o,o'、m,m'或p,p'-二第三辛基二苯胺, iii) 2,4-二第三丁基-4'-第三辛基二苯胺, ε) 以下群之化合物 i) 4,4'-二第三辛基二苯胺, ii) 2,4-二第三辛基-4'-第三丁基二苯胺,且 其中存在不多於5重量%之組分α)、8重量%至15重量%之組分β)、24重量%至32重量%之組分χ)、23重量%至34重量%之組分δ)及21重量%至34重量%之組分ε)。 Irgafos 38 (RTM BASF)為亞磷酸酯且含有亞磷酸雙(2,4-二第三丁基-6-甲基-苯基)乙酯,其描繪於下文:AO-2為根據EP 0871066 A1藉由其化合物I-30可獲得之苯并呋喃-2-酮穩定劑,且含有[2-[2-側氧基-5-(1,1,3,3-四甲基丁基)-3H-苯并呋喃-3-基]-4-(1,1,3,3-四甲基丁基)苯基]乙酸酯(替代名稱:5-第三辛基-3-(2-乙醯氧基-5-第三辛苯基)-苯并呋喃-2-酮),其描繪於下文:AO-3為根據GB 2281010 A1藉由其化合物103可獲得之苯并呋喃-2-酮,且含有5,7-二第三丁基-3-(3,4-二甲苯基)-3H-苯并呋喃-2-酮,其描繪於下文:其他所用材料可商購自例如Aldrich Inc.或BASF SE。應用 實例A-1:基於聚醚多元醇之聚胺基甲酸酯軟發泡體的穩定 製備基於聚醚多元醇之聚胺基甲酸酯軟發泡體聚醚: 將0.71 g如表T-A-1中所描繪之穩定劑或穩定劑之組合物(以100份多元醇計,0.45份)溶解於157.1 g三官能聚醚多元醇(主要含有二級羥基,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000 D,OH數 = 48,無穩定劑)中。添加9.84 g由以下組成之溶液:1.88 g之Tegostab BF 2370 (RTM Evonik Industries;基於聚矽氧烷之界面活性劑)、0.24 g之Tegoamin 33 (RTM Evonik Industries;基於三伸乙基二胺之通用膠凝催化劑) 及7.7 g去離子水,且反應混合物在2600 rpm下劇烈攪拌10秒。隨後添加0.31 g之Kosmos 29 (RTM Evonik Industries;基於辛酸亞錫之催化劑)且反應混合物在2600 rpm下再次劇烈攪拌18秒。隨後添加92.2 g異氰酸酯TDI 80 (含有80%二苯乙烯-2,4-二異氰酸酯及20%二苯乙烯-2,6-二異氰酸酯異構體之混合物)且在2600 rpm下連續攪拌5至7秒。隨後將混合物傾入至20 × 20 × 20 cm餅狀盒中,且如經由溫度升高指示,發生外熱致發泡反應。冷卻發泡塊且在室溫下存儲24小時。所有製備之發泡塊展示類似初始白色。 抗焦化測試: 抗焦化性藉由動態加熱老化、亦即動態鋁塊測試來測定。將發泡塊切割成薄管(2 cm厚,1.5 cm直徑)。來自各發泡塊,薄管視為發泡體樣品。發泡體樣品在鋁塊中加熱。溫度在200℃之溫度下保持30分鐘。 抗焦化性藉由量測老化後發泡體樣品之顏色來評估。所量測之顏色根據在發泡體樣品上根據ASTM 1926-70黃度測試測定之黃度係數(Yellowness Index;YI)報導。低YI值指代極少變色,高YI值指代樣品之重度變色。發泡體樣品保持得愈白,發泡體樣品穩定得愈佳。結果描繪於表T-A-1中。 表T-A-1:聚胺基甲酸酯軟發泡體之動態鋁塊老化的結果 腳註:a) 比較 b) 根據本發明 c) 以最大量設定成1,穩定劑與穩定劑之相對比率 表T-A-1中所描繪之資料展示存在絕對協同效應,亦即對於實例S-1中所獲得之產物與Irganox E 201以1:1之比率的組合(發泡體編號A-1-4)、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發泡體編號A-1-5)及以1:0.11之比率的組合(發泡體編號A-1-6)與實例S-1中所獲得之產物(發泡體編號A-1-2)或Irganox E 201 (發泡體編號A-1-3)相比,對比各單一穩定劑存在較佳結果。實例S-1中所獲得之產物與Irganox E 201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發泡體編號A-1-5)比Irganox 1135與Irganox E 201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發泡體編號A-1-7)、Irganox 1076與Irganox E 201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發泡體編號A-1-8)及AO-1與Irganox E 201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發泡體編號A-1-9)表現更佳。 實例A-2:聚醚多元醇之穩定 製備穩定聚醚多元醇: 將0.45 g如表T-A-2中所描繪之穩定劑或穩定劑之組合物(以100份多元醇計,0.45份)溶解於100 g三官能聚醚多元醇(主要含有二級羥基,數目平均分子量為3000 D,OH數 = 48,無穩定劑)中。 抗氧化性測試: 所獲得之穩定聚醚多元醇樣品的抗氧化性藉由差示掃描熱量測定(DSC)來測定。在氧氣下以5℃/min之加熱速率在50℃開始加熱樣品直至達到200℃。發熱峰之出現指示熱氧化反應之起始。標記發熱峰起始時之溫度。較佳穩定樣品之特徵在於起始之較高溫度。結果描繪於表T-A-2中。 表T-A-2:穩定聚醚多元醇之抗氧化性 腳註:a) 比較 b) 根據本發明 c) 以最大量設定成1,穩定劑與穩定劑之相對比率 表T-A-2中所描繪之資料展示 -存在絕對協同效應,亦即對於實例S-1中所獲得之產物與Irganox E 201以1:1之比率的組合(穩定聚醚多元醇編號A-2-4)與實例S-1中所獲得之產物(穩定聚醚多元醇編號A-2-2)或Irganox E 201 (穩定聚醚多元醇編號A-2-3)相比,對比各單一穩定劑存在較佳結果; -存在相對協同效應,亦即對於實例S-1中所獲得之產物與Irganox E 201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穩定聚醚多元醇編號A-2-5//數學預期:(1 × 178℃ + 0.29 × 204℃)/1.29 = 184℃)及以1:0.11之比率的組合(穩定聚醚多元醇編號A-2-6//數學預期:(1 × 178℃ + 0.11 × 204℃)/1.11 = 181℃),對比藉由設想線性數學預期之結果存在較佳結果; -實例S-1中所獲得之產物與Irganox E 201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穩定聚醚多元醇編號A-2-5)比Irganox 1135與Irganox E 201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穩定聚醚多元醇編號A-2-7)、Irganox 1076與Irganox E 201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穩定聚醚多元醇編號A-2-8)及2,4-二甲基-6-(1-甲基-十五基)酚與Irganox E 201以1:0.29之比率的組合(穩定聚醚多元醇編號A-2-9)表現更佳。 實例A-3:基於聚醚多元醇之聚胺基甲酸酯軟發泡體的穩定 表T-A-3中陳述之穩定劑或穩定劑組合物施加於如實例A-1中所描述之聚胺基甲酸酯軟發泡體製備中。抗焦化性如實例A-1中所描述測定。結果描繪於表T-A-3中。 表T-A-3:聚胺基甲酸酯軟發泡體之動態鋁塊老化的結果 腳註:a) 比較 b) 根據本發明 c) 以最大量設定成1,穩定劑與穩定劑之相對比率 表T-A-3中所描繪之資料展示藉由添加第三穩定劑,結果可在總體類似量之穩定劑下進一步改良,亦即藉由添加Irganox 5057 (發泡體編號A-3-2)為較佳結果,藉由添加Irgafos 38 (發泡體編號A-3-3)為較佳結果,藉由添加AO-2 (發泡體編號A-3-4)為較佳結果,及藉由添加AO-3 (發泡體編號A-3-5)為較佳結果。

Claims (18)

  1. 一種組合物,其包含以下組分, (a) 有機材料,其對氧化、熱或光誘發性降解敏感,其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 (b) 式I之雙酚穩定劑其中 n為1、2、3、4、5、6、7、8、9、10或11;以及 (c) 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其中 R1 及R2 彼此獨立地為H或C1 -烷基。
  2.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在組分(b)之式I處,n為1、2、3、4、5或6。
  3.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在組分(c)之式II處,R1 及R2 中之至少一者為C1 -烷基。
  4. 如請求項3之組合物,其中在組分(c)之式II處,R1 及R2 為C1 -烷基。
  5.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組分(a)之該有機材料為聚醚多元醇或聚胺基甲酸酯,其藉由包含聚醚多元醇作為一種起始物質之起始物質的反應聚合。
  6.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該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作為組分(c)之該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該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1重量%至10重量%之範圍內。
  7.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該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c)之該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重量比在0.5與20之間。
  8. 如請求項7之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該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c)之該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的重量比在0.9與11之間。
  9. 如請求項1之組合物,其另外包含 (d) 另一添加劑。
  10. 如請求項9之組合物,其包含 (d) 另一添加劑,其為亞磷酸酯、苯并呋喃-2-酮或芳族胺。
  11. 如請求項9之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該式I之雙酚穩定劑、作為組分(c)之該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及作為組分(d)之該另外添加劑的組合量以作為組分(a)之該有機材料的重量計在0.1重量%至10重量%之範圍內。
  12. 如請求項9之組合物,其中作為組分(b)之該式I之雙酚穩定劑與作為組分(d)之該另外添加劑的重量比在0.9與11之間。
  13. 如請求項2之組合物,其中該組分(b)為至少兩種式I之雙酚穩定劑的混合物,其中第一雙酚穩定劑具有含n之式I,第二雙酚穩定劑具有含n + 1之式I且n為1、2、3、4或5。
  14. 一種用於製造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中所定義之組合物的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 (i) 將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或添加劑混合物併入至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作為組分(a)之有機材料中,該添加劑混合物包含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
  15. 一種添加劑混合物之用途,該添加劑混合物包含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作為組分(b)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作為組分(c)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其係用於保護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之有機材料抵抗降解。
  16. 如請求項15之用途,其係用於保護該有機材料抵抗發黃,該有機材料為聚胺基甲酸酯。
  17. 一種添加劑混合物,其包含以下組分 (b) 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之式I之雙酚穩定劑,及 (c) 如請求項1中所定義之式II之色原醇穩定劑。
  18. 如請求項17之添加劑混合物,其另外包含 (d) 另一添加劑。
TW106102038A 2016-01-21 2017-01-20 用於穩定多元醇與聚胺基甲酸酯之添加劑混合物 TWI7191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6152274.3 2016-01-21
EP16152274 2016-01-21
EP16194214 2016-10-17
EP16194214.9 2016-10-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9811A true TW201739811A (zh) 2017-11-16
TWI719121B TWI719121B (zh) 2021-02-21

Family

ID=57838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02038A TWI719121B (zh) 2016-01-21 2017-01-20 用於穩定多元醇與聚胺基甲酸酯之添加劑混合物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3409B2 (zh)
EP (1) EP3405519B1 (zh)
JP (1) JP6877445B2 (zh)
KR (1) KR102632829B1 (zh)
CN (1) CN108495888B (zh)
BR (1) BR112018014797B1 (zh)
CA (1) CA3010994C (zh)
ES (1) ES2765411T3 (zh)
MX (1) MX2018008940A (zh)
PL (1) PL3405519T3 (zh)
RU (1) RU2732401C2 (zh)
TW (1) TWI719121B (zh)
WO (1) WO2017125291A1 (zh)
ZA (1) ZA2018054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16254A1 (de) * 2017-09-14 2019-03-14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uskleidungsbauteil und Kraftfahrzeug
IL274420B2 (en) * 2017-11-14 2023-09-01 Basf Se Polycarbonate preparations
US11814469B2 (en) 2018-02-02 2023-11-14 Basf Se Polyurethanes having low emissions of organic compounds
GB2590910A (en) 2019-12-24 2021-07-14 Si Group Switzerland Chaa Gmbh Composition
JPWO2021187070A1 (zh) * 2020-03-16 2021-09-23
CN111575097B (zh) * 2020-06-15 2021-04-16 清华大学 具有光致变粘度的溶液及调控流体粘度的方法
US20240002577A1 (en) 2020-11-25 2024-01-04 Basf Se Polyurethanes with reduced aldehyde emission
WO2022263229A1 (de) 2021-06-14 2022-12-22 Basf Se Polyamine als aldehydfänger
WO2023030859A1 (en) 2021-09-02 2023-03-09 Basf Se Stabilizer combination for preventing degradation of synthetic polym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42562B (en) 1979-02-05 1983-05-11 Sandoz Ltd Stabilising polymers
ES2103732T3 (es) 1989-06-30 1997-10-01 Ciba Geigy Ag 2,4-dimetil-6-s-alquilfenoles.
US5175312A (en) 1989-08-31 1992-12-29 Ciba-Geigy Corporation 3-phenylbenzofuran-2-ones
TW206220B (zh) 1991-07-01 1993-05-21 Ciba Geigy Ag
US5252643A (en) 1991-07-01 1993-10-12 Ciba-Geigy Corporation Thiomethylated benzofuran-2-ones
US5218008A (en) 1991-11-13 1993-06-08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olyethers stabilized with 6-chromanol derivatives
US5270430A (en) * 1991-11-13 1993-12-14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olymers stabilized with 6-chromanol derivatives
GB2267490B (en) 1992-05-22 1995-08-09 Ciba Geigy Ag 3-(Carboxymethoxyphenyl)benzofuran-2-one stabilisers
TW260686B (zh) 1992-05-22 1995-10-21 Ciba Geigy
NL9300801A (nl) 1992-05-22 1993-12-16 Ciba Geigy 3-(acyloxyfenyl)benzofuran-2-on als stabilisatoren.
TW255902B (zh) 1992-09-23 1995-09-01 Ciba Geigy
MX9305489A (es) 1992-09-23 1994-03-31 Ciba Geigy Ag 3-(dihidrobenzofuran-5-il)benzofuran-2-onas, estabilizadores.
CH686306A5 (de) 1993-09-17 1996-02-29 Ciba Geigy Ag 3-Aryl-benzofuranone als Stabilisatoren.
US5695689A (en) 1994-10-04 1997-12-09 Bayer Aktiengesellschaft Polyether polyols stabilized with tocopherol
DE19714614A1 (de) 1997-04-09 1998-10-15 Agfa Gevaert Ag Farbfotografisches Silberhalogenidmaterial
TW593303B (en) * 2001-09-11 2004-06-21 Ciba Sc Holding Ag Stabilization of synthetic polymers
US7642304B2 (en) * 2004-12-29 2010-01-05 Ciba Specialty Chemicals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improving heat and weathering stability of segmented polyurethane polymers
CN101228220B (zh) 2005-07-21 2012-12-12 西巴特殊化学品控股有限公司 使用液体三(单烷基)苯基亚磷酸酯稳定聚烯烃
GB0520004D0 (en) * 2005-10-01 2005-11-09 Colormatrix Europe Ltd Thermoplastic polymer additive compositions
US8008383B2 (en) 2006-06-20 2011-08-30 Chemtura Corporation Liquid amylaryl phosphite compositions
CN102089316B (zh) 2008-07-11 2013-12-25 巴斯夫欧洲公司 氧亚烷基桥接双-和三亚磷酸酯的液体混合物
JP2011527358A (ja) * 2008-07-11 2011-10-27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安定剤としての貯蔵安定性水性エマルジョンおよび低粘度の液体ブレンド
KR101377467B1 (ko) 2010-02-19 2014-03-25 도버 케미칼 코포레이션 알킬페놀이 없는 액상 고분자형 폴리아인산염 중합체 안정화제
EP2551295B1 (en) * 2011-07-25 2018-09-12 Borealis AG Polyolefin composition for pipes and fittings with increased resistance to chlorine dioxide
CN104130561A (zh) * 2014-07-17 2014-11-05 上海朗亿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热稳定性的完全生物可吸收聚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A3037978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Vanderbilt Chemicals, Llc Low emissions scorch inhibitor for polyurethane fo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10994A1 (en) 2017-07-27
KR102632829B1 (ko) 2024-02-02
ES2765411T3 (es) 2020-06-09
MX2018008940A (es) 2018-11-09
RU2018130029A (ru) 2020-02-21
ZA201805411B (en) 2019-11-27
JP2019506490A (ja) 2019-03-07
US20190023869A1 (en) 2019-01-24
EP3405519A1 (en) 2018-11-28
BR112018014797A2 (pt) 2018-12-11
KR20180103069A (ko) 2018-09-18
RU2018130029A3 (zh) 2020-04-02
BR112018014797B1 (pt) 2022-08-09
JP6877445B2 (ja) 2021-05-26
RU2732401C2 (ru) 2020-09-16
CA3010994C (en) 2024-01-30
CN108495888A (zh) 2018-09-04
WO2017125291A1 (en) 2017-07-27
EP3405519B1 (en) 2019-10-16
PL3405519T3 (pl) 2020-04-30
US10683409B2 (en) 2020-06-16
CN108495888B (zh) 2021-03-02
TWI719121B (zh) 2021-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739811A (zh) 用於穩定多元醇與聚胺基甲酸酯之添加劑混合物
TWI453270B (zh) 聚氨基甲酸乙酯防火組成物
KR102574970B1 (ko) 안정화제로서의 인을 함유하는 3-페닐-벤조푸란-2-온 유도체
TW201538582A (zh) 作為穩定劑之含磷3-苯基-苯并呋喃-2-酮衍生物
TWI588137B (zh) 作爲有機材料穩定劑之二-[3-(7-第三丁基-2-酮基-3-苯基-3h-苯并呋喃-5-基)丙醯基]聚二醇衍生物
TWI659992B (zh) 作為穩定劑之3-苯基-苯并呋喃-2-酮二亞磷酸衍生物
TW202006042A (zh) 經苯并呋喃酮-亞磷酸酯衍生物安定化之聚胺基甲酸酯發泡體或聚醚多元醇
TW202000684A (zh) 作為穩定劑之3-苯基-苯并呋喃-2-酮二磷酸酯衍生物
TW201016769A (en) Flame retardant compositions with polymeric dispersing agents
KR20140138945A (ko) 유기 물질의 안정화를 위한 이소인돌로[2,1-a]퀴나졸린 유도체
TW202045488A (zh) 位阻胺穩定劑混合物
TW202323435A (zh) 防止合成聚合物降解之穩定劑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