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4520A - 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 - Google Patents

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4520A
TW201734520A TW105141909A TW105141909A TW201734520A TW 201734520 A TW201734520 A TW 201734520A TW 105141909 A TW105141909 A TW 105141909A TW 105141909 A TW105141909 A TW 105141909A TW 201734520 A TW201734520 A TW 2017345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guiding film
backlight unit
collimator
collima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1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26482B (zh
Inventor
方炯錫
柳昇萬
玄周奉
李龍求
金東淵
佛瑞里奇卡爾 布魯德
谷瑟 瓦哲
Original Assignee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科思創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科思創德國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4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4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26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264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8Light guide, e.g. tap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31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6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ight source being coupled 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8Arrangements of plural sources, e.g. multi-colour light sour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6Illuminating devices providing two modes of illumination, e.g. day-night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其中可以選擇液晶顯示器中的普通模式和隱私模式。本發明提供一種薄膜型背光單元,包括:一導光膜、一光輻射器、一第一光源以及一光準直器。該導光膜包括:一入光部,界定在該導光膜的一側;一導光部,從該一側延伸至該一側的相對側;以及一光輻射部,界定在該導光膜的一平面表面上。該光輻射器設置在該光輻射部上。該第一光源設置為面向該入光部。該光準直器設置在該入光部上,面向該第一光源。該光準直器從該第一光源接收一擴展光,將該擴展光轉換為一準直光,並將該準直光提供至該入光部。

Description

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其中可以選擇液晶顯示器中的普通模式和隱私模式。尤其是,本發明涉及一種背光單元,其中顯示資訊可以藉由使用超薄導光膜呈現在液晶顯示器中的特定視角內。
現今,由於重量輕、厚度薄、功耗低的特性,液晶顯示裝置(或LCD)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LCD應用於可擕式電腦,例如,筆記型PC、官方自動化裝置、音訊/視訊裝置、用於室內或室外的廣告顯示裝置等。最常用類型的穿透型LCD藉由通過控制施加於液晶層的電場調製從背光單元入射的光的光強度來顯示視訊影像。
通常,具有兩種類型的背光單元,一種是直下式,另一種是側光式。直下式背光單元具有複數個光學片和一擴散板堆疊在液晶面板之下以及複數個光源設置在該擴散板之下的結構。第1圖為說明根據先前技術具有包括發光二極體(或LED)陣列作為光源的直下式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的剖面視圖。
直下式背光單元DBLU包括一光源,設置在液晶面板LCP之下並將背光直接地輻射至液晶面板LCP。光源可以是薄螢光燈。否則,如第1圖所示,光源可以是具有較低功耗和增強光強度的LED陣列LEDAR。LED陣列LEDAR是以矩陣方式設置在殼體CASE的底部表面上。殼體CASE可以安裝在蓋底CB。在一些情況下,可以省略殼體CASE,並且LED陣列LEDAR可以直接地設置在蓋底CB。在LED陣列LEDAR上,設置一擴散板DIFF。該擴散板DIFF擴散來自LED陣列LEDAR的背光,以在液晶面板LCP的光入射表面上提供均勻散射的背光。
在擴散板DIFF與液晶面板LCP之間,可以設置複數片光學片OPT。光學片OPT包括:一片或複數片稜鏡片、一片或複數片擴散片、及/或一雙亮度增強膜(或DBEF)。稜鏡片將通過擴散板DIFF散射及/或擴散的背光聚集至液晶面板LCP以增強背光的亮度。擴散片將通過稜鏡片在液晶面板LCP上聚集的背光再次擴散,以具有均勻分布的發光。
導板GP覆蓋及/或圍繞液晶面板LCP和直下式背光單元DBLU的側表面,並且通過插入在液晶面板LCP與光學片OPT之間來支撐液晶面板LCP。蓋底CB覆蓋及/或圍繞殼體CASE和直下式背光單元DBLU的底部表面。在具有LED陣列LEDAR的殼體CASE的底部表面上,反射片REF被設置以將從擴散板DIFF及/或光學片OPT洩漏的背光反射至液晶面板LCP。頂部殼體TC圍繞液晶面板LCP的上部邊緣和導板GP的側表面。
在此期間,側光式背光單元可以具有比直下式背光單元更薄的厚度。目前,液晶顯示裝置具有LED光源,而不是螢光燈。尤其是,由於光源容易安裝,LED光源設置在液晶面板的側表面的側光式背光單元被更廣泛地應用。
以下參考第2圖,我們將解釋側光式背光單元。第2圖為說明根據先前技術具有包括發光二極體陣列作為光源之側光式背光單元EBLU的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的剖面視圖。
參考第2圖,側光式背光單元EBLU包括:一蓋底CB;一光導LG,設置在蓋底CB的底部表面;以及光源,設置在光導LG的側表面與蓋底CB之間,並且將背光提供至光導LG的側表面。光源可以是薄螢光燈。否則,如第1圖所示,光源可以是具有較低功耗和增強光強度的LED陣列LEDAR。光源可以使用安裝裝置如外殼設置在光導LG的側表面。光導LG從LED陣列LEDAR接收背光,並且將背光的方向折射為垂直於液晶面板LCP的光入射表面。在光導LG與液晶面板LCP之間,設置複數個光學片OPT。光學片OPT包括:一片或複數片稜鏡片,以及用於散射及/或擴散來自光導LG的背光的一片或複數片擴散片。為了增強亮度及/或光強度,光學片OPT可以進一步包括一雙亮度增強膜(或DBEF)。
導板GP覆蓋及/或圍繞液晶面板LCP和側光式背光單元EBLU的側表面,並且通過插入在液晶面板LCP與光學片OPT之間來支撐液晶面板LCP。 在蓋底CB與光導LG之間,設置一反射片REF,以將從擴散板DIFF及/或光學片OPT洩漏的背光反射至液晶面板LCP。頂部殼體TC圍繞液晶面板LCP的上邊緣和導板GP的側表面。
如上所述,作為非自發光顯示器的一個範例的液晶顯示器應該具有背光單元。背光單元將被配置以呈現均勻地分布在液晶面板的整個表面上的背光。因此,各種光學裝置及/或手段使用於將來自點光源或線光源的光轉換為來自平面光源的光。此外,考慮到這些光學裝置及/或手段的光學特性和結構,背光單元將具有一定厚度。即使包括液晶顯示器的平板型顯示器明顯薄於傳統顯示器如CRT(即,陰極射線管),需要研發適於更薄和更低功耗顯示裝置的新背光單元的更先進技術。
根據上述先前技術中的光系統可以應用於非自發光顯示器如液晶顯示器中的背光單元。背光單元設置在液晶顯示器的後側,以將背光提供至觀看者所在的前側。背光單元被設計為將背光輻射至前方並且具有均勻分布亮度。
在大多數情況下,液晶顯示器將視訊資訊提供至可以觀看顯示器的前表面的所有人。然而,在一些情況下,液晶顯示器可以被設計為將其視訊資訊提供至設置在顯示器的正前方的特定人士。例如電視機或室外資訊顯示器,較佳地,顯示器被設計為盡可能多地將良好的視訊品質提供給大眾。在此情況下,背光單元將具有180度的寬視角,且在顯示器的整個表面上具有均勻亮度分布特性。相反地,對於個人可擕式顯示器,較佳地,顯示器可以被選擇為在隱私模式中操作,其中顯示器可以將視訊資訊僅提供至擁有該裝置的人。大多數背光單元不能被選擇性地控制為隱私模式(在窄視角中操作)和普通模式(在寬視角中操作)。
在隱私模式與普通模式之間進行選擇的唯一方式是將隱私光學膜貼附在顯示器表面上或者從顯示器表面撕下隱私光學膜。更詳細地,當隱私光學膜設置在液晶顯示器的前表面上時,顯示器可以用於隱私模式,其中顯示資訊可以僅由位於顯示器的正前方的人觀看到。在此情況下,如果顯示器具有特定附加裝置如觸控面板,隱私光學膜被添加在附加裝置上,以使附加裝置不能正常地操作。此外,要使用者來管理隱私光學膜是有點困擾或者不容易。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於平板顯示器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平板顯示器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其中使用者可以選擇窄視角模式和寬視角模式。本發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其可以應用於可以自由地選擇窄輻射角(對於搜尋光系統)和寬輻射角(對於普通光系統)的多用途光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薄膜型背光單元,包括:一導光膜、一光輻射器、一第一光源、以及一光準直器。該導光膜包括:一入光部,界定在該導光膜的一側;一導光部,從該一側延伸至該一側的相對側;以及一光輻射部,界定在該導光膜的一平面表面上。該光輻射器設置在該光輻射部上。該第一光源設置為面向該入光部。該光準直器設置在該入光部上,面向該第一光源。該光準直器從該第一光源接收一擴展光,將該擴展光轉換為一準直光,並將該準直光提供至該入光部。
在一實施例中,該光準直器包括一水平錐形部和一垂直楔形部。該水平錐形部設置在該第一光源附近。該水平錐形部在一水平平面上準直來自該第一光源的入射光。該垂直楔形部從該水平錐形部延伸。該垂直楔形部在一垂直平面上準直來自該第一光源的入射光。該水平錐形部包括:一光入射表面、一頂部表面和一底部表面、以及二側表面。該光入射表面接近該第一光源,並且具有與該第一光源的尺寸對應的高度和寬度。該頂部表面和該底部表面以一預定距離和一預定擴展角從該光入射表面延伸至一方向。該二側表面被界定為該高度,從該光入射表面延伸該預定距離。該垂直楔形部包括一傾斜表面,從該水平錐形部沿該一方向延伸,其中該高度隨著沿該垂直楔形部的長度從該頂部表面收斂至該底部表面而呈線性降低。
在一實施例中,該導光部將該準直光從一側傳播至相對側。當傳播該準直光時,該導光部在面向該一平面表面的一相對平面表面全反射該準直光。在該一平面表面的該導光部將一些準直光折射至該光輻射器,以從該導光膜輸出一些準直光,並將其餘準直光反射至該相對平面表面。
在一實施例中,該背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光源。該第二光源設置為面向每一個水平錐形部之間的未占用空間。在一種情況下,該背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光耦合器,橫向地設置在未占用空間中的光準直器附近,其中,該第二光源設置為面向該光耦合器。在另一種情況下,該背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反射器,設置在一頂部表面和一底部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
本發明提供一種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可以容易地應用於非自發光平板顯示器如液晶顯示器。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背光單元,可以在具有寬視角的普通模式和具有窄視角的隱私模式中選擇性地操作。根據本發明中的背光單元可以選擇性地用於隱私模式,而在液晶顯示器上沒有任何附加光學膜。因此,在具有觸控面板功能的液晶顯示器中,可以選擇隱私模式和普通模式,而沒有對於觸控面板功能的使用的任何障礙。此外,本發明提供一種光系統,可以根據使用環境或目的在普通光模式和搜尋光模式中選擇性地操作。
‧‧‧水平光
‧‧‧擴展光
10‧‧‧入射光
20‧‧‧反射光、水平準直光
100‧‧‧垂直準直光、水平-垂直準直光、準直光
200‧‧‧反射光
211‧‧‧洩漏光
300‧‧‧折射光
400‧‧‧背光
AH‧‧‧黏合劑層
CASE‧‧‧殼體
CB‧‧‧蓋底
CS‧‧‧傾斜表面
DBLU‧‧‧直下式背光單元
DIFF‧‧‧擴散板
EBLU‧‧‧側光式背光單元
GP‧‧‧導板
HL‧‧‧水平線
HS‧‧‧水平表面
HWD‧‧‧水平錐形部
LA‧‧‧光吸收器
LB‧‧‧光源板
LC‧‧‧光耦合器
LCP‧‧‧液晶面板
LEDAR‧‧‧LED陣列
LG‧‧‧光導
LGF‧‧‧導光膜
LIN‧‧‧入光部
LIS‧‧‧光入射表面
LOT‧‧‧光輻射部
LS‧‧‧光源
LS1‧‧‧第一光源
LS2‧‧‧第二光源
LSA‧‧‧光源陣列
LSB‧‧‧光源板
LWG‧‧‧導光部
OPT‧‧‧光學片
REF‧‧‧反射片、反射器
SL‧‧‧側表面
TC‧‧‧頂部殼體
Vcol‧‧‧入射角
VHL‧‧‧垂直線
VHOE‧‧‧光輻射器
VSL‧‧‧垂直線
VWD‧‧‧垂直楔形部
WLC‧‧‧光準直器
所附圖式,其中包括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結合與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且一同描述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圖式中:第1圖係說明根據先前技術具有包括發光二極體陣列作為光源之直下式背光單元的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的剖面視圖。
第2圖係說明根據先前技術具有包括發光二極體陣列作為光源之側光式背光單元的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的剖面視圖。
第3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結構的示意圖。
第4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與光源之間的關係的立體圖。
第5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的結構的平面圖。
第6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的結構的側視圖。
第7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的水平錐形部中的光路徑在XY平面上的水平平面圖。
第8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的垂直楔形部中的光路徑在XZ平面上的側視圖。
第9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單元中的光路徑在XZ平面上的側視圖。
第10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單元中的光路徑在XY平面上的平面圖。
第11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入射部、導光部、和光輻射部的光路徑的變化在XY平面上的平面圖。
第12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結構的側視圖。
第13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結構的平面圖。
第14A圖和第14B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結構的視圖。
參考附圖,我們將解釋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在整個詳細說明書中,相同元件編號係表示相似的元件。然而,本發明不限於這些實施例,而是可以在不改變技術精神的情況下應用於各種改變或修改。在以下實施例中,在考慮解釋的容易性而選擇元件的名稱,而使其可以與實際名稱不同。
<第一實施例>
第3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結構的示意圖。在第3圖中,上面的部件是從薄膜型背光單元的上側看到的平面圖,下面的部件是從側面看到的側視圖。為了方便起見,在圖式的角落處標註座標圖。
參考第3圖,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包括:一導光膜LGF、一光源陣列LSA、一光準直器WLC、一黏合劑層AH、以及一光輻射器VHOE。導光膜LGF包括:一入光部LIN、一導光部LWG、和一光輻射部LOT。界定在導光膜的一側的入光部LIN將從光源提供的光發送至導光膜LGF。導光部LWG在導光膜LGF所有區域的大部分上分布並傳播來自入光部LIN的入 射光。也就是說,導光部LWG從導光膜LGF的一側延伸至導光膜LGF的相對側。光輻射部LOT界定在一平面表面上,即頂部表面。光輻射部LOT通過導光膜LGF的頂部表面輸出背光,其在頂部表面區域上均勻分布。
光源陣列LSA設置在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附近。尤其是,光源陣列LSA設置為面向光準直器WLC,以將光提供至光準直器WLC。光源陣列LSA包括:複數個光源LS;一光源板LB,具有一定陣列方式的複數個光源LS;以及一電路,用於將電力提供至光源LS。
我們將詳細解釋光源陣列LSA。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背光單元是一種用於提供定向光的超薄膜型裝置,其中準直光從表面光源輻射。較佳地,光源LS是用於提供準直光的光源。例如,光源LS包括一雷射二極體。然而,雷射二極體應用於通用設備是非常昂貴的,並且其可能產生極熱。此外,雷射二極體很難應用於通用背光單元。因此,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較佳地,普通發光二極體可以用於便宜且產生相對較少的熱量的光源LS。此外,要求來自光源LS的光將被配置為準直的。
普通發光二極體不能提供準直光,而是提供具有60~150度擴展角的擴展(或「發散」)光。當使用擴展光時,光損失可能高。即使可以應用用於降低擴展光的損失的各種方法,光損失將是不可避免的。對於大面積液晶顯示器或室外液晶顯示器,應當確保更高的亮度。為此,較佳包括複數個光源LS。
考慮到上述情況,光源陣列LSA可以包括以陣列方式設置的複數個光源LS。例如,光源陣列LSA可以包括:一光源板LSB;以及複數個光源LS,沿一水平線以一定間隙排列在光源板LSB的表面上。雖然圖式中未顯示,光源板LSB可以包括佈線及/或驅動電路,用以將電力和信號提供至光源LS。有許多類型的電路板或驅動電路,在本說明書中將不提及詳細說明。
光源陣列LSA中光源LS的排列方式可以是各種各樣的。最重要的是:確保足夠亮度的光量,擴展光被轉換且變為準直光。因此,較佳地,排列方式是由導光膜LGF的結構或光學功能及/或特性來決定。光源LS的排列方式可以由設計者根據以下說明的導光膜LGF的物理結構和光學特性而不同地應用。
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從設置在光源陣列LSA上的光源LS接收光。來自光源LS的光被輻射及/或擴展為中心軸在光方向上的錐形。例如,從光源LS輻射的光可以進入導光膜FLG,並且從光方向的軸線在一側方向上具有60-120度的擴展角。為了將從光源LS提供的擴展光改變或轉換為準直光,在本發明中提供一光準直器WLC。
在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處,設置一光準直器WLC。詳細地,光準直器WLC可以在入光部LIN通過黏合劑層AH貼附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光準直器WLC是一種用於在水平平面(XY平面)和垂直平面(XZ平面)上將從光源LS提供的光轉換及/或改變為準直光的光學元件。詳細地,光準直器WLC從光源LS接收擴展光,將擴展光轉換為準直光,並將準直光提供至入光部LIN。水平錐形部HWD和垂直楔形部VWD通過具有低於光準直器WLC的折射率的折射率的黏合劑層AH貼附在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上。在一些情況下,光吸收器LA可以進一步貼附在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之下,面向光準直器WLC。光吸收器LA是一種用於吸收或消除從光準直器WLC洩漏的任何光的光學元件。洩漏的光可以是擴散的反射光,由此可以阻礙光的準直特性。
被光準直器WLC準直的光以具有入射角的方式進入導光膜LGF的導光部LWG。導光部LWG是用於從入光部LIN接收準直光並將其發送至入光部LIN的相對側而沒有準直光的任何損失的元件。導光部LWG是導光膜LGF的所有部分的大部分。在導光部LWG的上表面上,設置一光輻射器VHOE。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具有低於導光部LWG的折射率。詳細地,導光膜LGF中的光將通過全內反射在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傳播。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當傳播光時,大部分光將通過全反射條件反射,一些部分的光將被折射並離開導光膜LGF。因此,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的折射率高於空氣的折射率且低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
當光通過導光膜LGF傳播時,光輻射器VHOE提取並輻射導光膜LGF之外的一些部分的光。由於貼附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光輻射器VHOE提供基本上垂直於導光膜LGF的表面的背光。此外,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提供在導光膜LGF的整個表面上具有均勻發光分布的背光。為此,較佳地,光輻射器 VHOE將被配置為具有可變的光提取效率,其從設置入光部LIN的一側至相對側呈指數增加。
到目前為止,參考第3圖,我們解釋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整體結構和操作。以下參考第4圖至第11圖,我們將詳細解釋根據第一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每一個元件。
參考第4圖至第6圖,我們將解釋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包括在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內的光準直器WLC的結構。第4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與光源之間的關係的立體圖。第5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的結構的平面圖。第6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的結構的側視圖。
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光準直器WLC包括:一光入射表面LIS、一水平錐形部HWD、和一垂直楔形部VWD。光入射表面LIS面向光源LS。水平錐形部HWD在水平平面(XY平面)上準直通過光入射表面LIS的入射光。垂直楔形部VWD在垂直平面(XZ平面)上準直入射光。入射光是指從光源LS提供的擴展光。
較佳地,光入射表面LIS具有與光源LS的光輻射表面的表面對應的尺寸。例如,考慮到光源LS的尺寸,光入射表面LIS可以具有高度和寬度可以為0.4mm的正方形形狀。否則,其具有高度可以為0.9mm、寬度可以為0.6mm的矩形形狀。以下,我們將解釋正方形(0.4mm×0.4mm)形狀的情形。
水平錐形部HWD具有V形、楔形、或漏斗形,其側表面在水平平面(XY平面)上以一定擴展角從光入射表面LIS擴展第一距離。在此期間,在垂直平面(XZ平面)上,其具有沿第一距離延伸(不擴展)相同高度的薄片形狀。水平錐形部HWD的水平擴展角(2Φ)可以由設計者不同地決定。考慮到大多數製造的液晶顯示器的尺寸,水平擴展角(2Φ)可以較佳為12~15度。例如,水平錐形部HWD可以具有從0.4mm×0.4mm(高度×寬度)的光入射表面LIS至沿10mm距離(或長度)的0.4mm×2.8mm(高度x寬度)的矩形表面的矩形截面稜錐。也就是說,水平錐形部HWD的水平擴展角(2Φ)可以為約13.7度。
垂直楔形部VWD從水平錐形部HWD延伸及/或連接至水平錐形部HWD。在水平平面(XY平面)上,垂直楔形部VWD可以延伸具有相同寬度的第二距離。在此期間,在水平平面(XZ平面)上,上(或「頂部」)表面從光入射表面LIS的上表面沿第二距離(或長度)收斂(向下傾斜)至下(或「底部」)表面。垂直傾斜角(θ)可以由設計者不同地決定。考慮到導光膜LGF的折射率和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的全內反射角,垂直傾斜角(θ)可以較佳為3~6度。
例如,垂直楔形部VWD的剖面形狀是直角三角形形狀,其高度為0.4mm,底部為6mm。垂直楔形部VWD可以具有從水平錐形部HWD的端部開始並且垂直傾斜角(θ)為約3.8度的楔形形狀。否則,垂直楔形部VWD可以具有高度為0.4mm、底部為4.0mm的直角三角形形狀。在此情況下,垂直楔形部VWD可以具有從水平錐形部HWD的端部開始並且垂直傾斜角(θ)為約5.7度的楔形形狀。在下文中,為了方便起見,我們解釋垂直楔形部VWD的剖面視圖具有高度為0.4mm、底部為5.0mm的直角三角形形狀的情形。在此情況下,垂直傾斜角(θ)可以為4.5度或更小。
隨著垂直傾斜角(θ)變小,垂直平面上的準直特性變好。考慮到垂直楔形部VWD的物理形狀,較佳地,垂直傾斜角(θ)為約4度。因此,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將解釋具有4度的垂直傾斜角(θ)的實施例。
複數個水平錐形部HWD可以沿Y軸以一定間隙排列。換言之,複數個水平錐形部HWD沿垂直楔形部VWD的一側連續排列。該側的方向(Y軸)垂直於X軸的方向。因此,水平錐形部HWD可以具有鋸齒形狀,其中,一系列複數個三角形從垂直楔形部VWD的一側分支出來。
以下參考第7圖和第8圖,我們將解釋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光準直器WLC的光學功能。第7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的水平錐形部中的光路徑在XY平面上的水平平面圖。第8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準直器的垂直楔形部中的光路徑在XZ平面上的側視圖。
這裡,通過採用提供擴展光的光源LS,我們使用包括水平錐形部HWD和垂直楔形部VWD的光學元件產生準直光。該光學元件被認為是「光準直器WLC」。雖然本發明配置的準直光不是完美地準直的,該準直光具有非常窄的擴展範圍,足以具有與完美的準直光例如LASER非常相似的光學特性。因此,我們將本發明配置的光視為「準直光」。
參考第7圖,我們將解釋水平錐形部HWD的光路徑的變化。來自光源LS的(入射)光10進入水平錐形部HWD。入射光10是在水平平面(XY平面)上與光方向的軸線具有一定擴展角的擴展光。水平錐形部HWD具有沿水平擴展角(2Φ)延伸的二側表面SL。也就是說,二側表面SL的每一個與水平線HL具有水平傾斜角(Φ)。與具有水平傾斜角(Φ)的側表面SL具有入射角α度的入射光10被側表面SL反射,以使入射角可能由於水平傾斜角(Φ)變為(α+2Φ)。入射光10的入射角α是對垂直線VHL至水平線HL的角度。入射光10與具有傾斜角Φ的側表面SL相交,然後變為反射光20。反射光20與側表面SL的反射角為α+Φ,其為垂直線VSL至側表面SL的角度。在此期間,對垂直線VHL至水平線HL的反射光20的入射角為(α+2Φ)。因此,在被側表面SL反射之後,入射光10的入射角變為聚集至水平線HL(意為「準直」)。
在入射光10中,在水平錐形部HWD的側表面SL處具有小於全反射條件的入射角的所有光被側表面SL反射,以進入光方向(X軸)。一些具有大於全反射條件的入射角的光被反射,其餘光可能從水平錐形部HWD洩漏出來。由於二側表面具有20度或更小的水平擴展角(2Φ)且水平錐形部HWD具有高於空氣的折射率,可以最小化洩漏的光的數量。如上所述,被側表面SL反射的光20的入射角由於被反射而降低很多。因此,入射光10在水平平面(XY平面)上具有小於15度的水平輻射角(Hrad_ang)。也就是說,反射光20是滿足以下條件的水平準直光:水平輻射角(Hrad_ang)<15度。
以下參考第8圖,我們將解釋垂直楔形部VWD的光路徑的變化。水平輻射角(Hrad_ang)通過水平錐形部HWD被控制為小於15度的水平準直光20進入垂直楔形部VWD。垂直楔形部VWD包括一水平表面HS和一傾斜表面CS。在垂直平面(XZ平面)上,水平準直光20未被準直,或者其擴展角尚未被 控制在窄範圍內。然而,通過傾斜表面CS,水平準直光20在垂直平面(XZ平面)上可以是垂直準直光100。
第8圖顯示了水平準直光20如何轉換為垂直準直光100。例如,傾斜表面CS的傾斜角為約4度,水平準直光20中的水平光可以被傾斜表面CS反射三次,然後以74度或更小的入射角(或折射角)離開光準直器WLC。在此期間,水平準直光20中的擴展光可以被傾斜表面CS反射一次或兩次,然後以66度或更大的入射角(或折射角)離開光準直器WLC。
因此,來自光源LS的入射光10在水平平面(XY平面)上通過光準直器WLC的水平錐形部HWD轉換為具有15度或更小的擴展角的水平準直光20。此後,水平準直光20在垂直平面(XZ平面)上通過垂直楔形部VWD轉換為具有約70度的準直角Vcol的垂直準直光100。這裡,垂直準直光100在垂直平面和水平平面上被準直。也就是說,通過光準直器WLC,來自普通LED光源的發散光可以改變或轉換為水平-垂直準直光100。水平-垂直準直光進入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
這裡,由於水平平面上擴展角範圍小於13度且垂直平面上擴展角範圍小於10度,可以確定光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上被準直。雖然其不像LASER那樣完美地準直,我們根據各種光學實驗證明或確定本發明的水平-垂直準直光具有與LASER基本相同的特性。因此,當光的擴展角在水平平面和垂直平面上被控制在15度內時,我們可以說光是準直的。
以下參考第9圖和第10圖,我們將解釋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從入光部通過導光膜中的導光部至光輻射部的輪廓及/或過程。第9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單元中的光路徑在XZ平面上的側視圖。第10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背光單元中的光路徑在XY平面上的平面圖。
參考第9圖,被光準直器WLC水平-垂直準直的光100(或「準直光」)通過入光部LIN進入導光膜LGF。這裡,準直光100的入射角Vcol為約70度。較佳地,準直光100的入射角Vcol大於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的全內反射角TLGF-AIR。為了在準直光100進入導光膜LGF時保持該狀態,較佳地,導光膜LGF具有等於或小於光準直器WLC的折射率的折射率。
例如,當光準直器WLC和導光膜LGF具有相似的折射率時,準直光100在從光準直器WLC進入導光膜LGF時未被折射。也就是說,準直光100的入射角Vcol在通過導光膜LGF的頂部(或「上」)表面時保持不變或不改變太多。然後,在導光膜LGF中,準直光100以相同的入射角Vcol進入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因為準直光100的入射角Vcol大於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的全內反射角TLGF-AIR,準直光100的所有部分都被反射。反射光200進入導光膜LGF的上表面。
當光準直器WLC的折射率大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時,準直光100在導光膜LGF的頂部表面處被折射,因為準直光100的入射角Vcol較大。也就是說,準直光100的入射角Vcol具有大於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的全內反射角TLGF-AIR的數值。因此,在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準直光100的所有部分被全反射。反射光200進入導光膜LGF的上表面。較佳地,反射光200沒有任何損失地傳播至設置有光輻射器VHOE的導光膜LGF的頂部表面。
為了使準直光100的入射角Vcol大於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的全內反射角TLGF-AIR,較佳地,適當地調整或選擇光準直器WLC與導光膜LGF之間的黏合劑層AH的折射率。例如,黏合劑層AH可以具有低於光準直器WLC的折射率。在此情況下,準直光100在通過黏合劑層AH時被折射,並且其在進入導光膜LGF時被再次折射。藉由光準直器WLC、黏合劑層AH、和導光膜LGF的折射率的差所確定的準直光100的最終入射角可以稍微大於70度的準直光100的入射角Vcol。
反射光200到達導光膜LGF的頂部表面。在導光膜LGF的頂部表面上,貼附光輻射器VHOE。光輻射器VHOE是具有大於空氣的折射率的光學膜的其中之一。因此,在導光膜LGF與光輻射器VHOE之間的介面處,一些反射光200被折射,然後進入光輻射器VHOE作為折射光300,其餘部分的反射光200被反射至導光膜LGF。這裡,當光輻射器VHOE的折射率低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時,所有反射光200的大部分被反射至導光膜LGF,少量的反射光200可以作為折射光300折射至光輻射器VHOE。因此,較佳地,準直光100的入射角Vcol低於導光膜LGF與光輻射器VHOE之間的全內反射角TLGF_VHOE
進入光輻射器VHOE的折射光300可以進一步被光輻射器VHOE折射,以便成為幾乎垂直於光導膜LGF的頂部表面的背光400並且射出至空氣。在光輻射器VHOE的所有表面上,根據本發明從背光單元提供背光400的總和。
在導光膜LGF與光輻射器VHOE之間的介面處反射的反射光200在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被再次全反射。上面解釋的光路徑被再次進行。因此,一些反射光200通過光輻射器VHOE提取出來,其餘被反射至導光膜LGF。因此,當反射光200從設置入光部LIN的一側傳播進入導光膜LGF至相對側時,一些部分的反射光200被提取作為背光400。
為了完全滿足上面解釋的光路徑,每一個元件的光學特性非常重要。例如,較佳地,導光膜LGF是由折射率為1.40至1.55的其中之一的透明膜製成。光準直器WLC較佳由折射率為1.41至1.57的其中之一且略高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的透明膜製成。此外,較佳地,用於將光準直器WLC貼附在導光膜LGF上的黏合劑層AH包括折射率為1.35至1.42的其中之一的黏著材料。尤其是,黏合劑層AH的折射率較佳略低於光準直器WLC的折射率。在此期間,黏合劑層AH的折射率可以等於或低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然而,需要使準直光100的入射角更大。較佳地,黏合劑層AH的折射率高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此外,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的折射率為1.35至1.50的其中之一。光輻射器VHOE的折射率較佳低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
參考第10圖,從光源LS提供的大部分光進入水平錐形部HWD,以便水平地準直。這裡,一些部分的光可能從水平錐形部HWD洩漏出來作為洩漏光211。洩漏光211在水平準直範圍之外。進入導光膜LGF,洩漏光211可以被反射至導光膜LGF的頂部表面,然後其可以是阻礙具有特定方向性的背光400的形成的關鍵要素之一。為了消除洩漏光211,較佳地,光吸收器LA設置在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之下,對應於水平錐形部HWD,如第9圖所示。
以下參考第11圖,我們將解釋根據第一實施例在平面圖上背光單元如何提供背光。第11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入射部、導光部、和光輻射部的光路徑的變化在XY平面上的平面圖。
參考第11圖,來自光源LS的光通過光準直器WLC轉換為準直光100,然後準直光100進入導光膜LGF。光準直器WLC被配置為控制準直光100在導光膜LGF與空氣之間的介面處具有滿足全內反射條件的入射角。準直光100可以在導光膜LGF內傳導,從設置光入射部LIN的導光膜LGF的一側至相對側重複全反射。
當反射光200在導光膜LGF內傳播時,一些數量的反射光200被光輻射器VHOE逐漸地提取並提供為背光400。光輻射器VHOE可以是包括體積光柵圖案或全像圖案的透明膜。例如,光輻射器VHOE可以具有體積光柵圖案或全像圖案,其具有均勻地分布在光輻射器VHOE的整個表面上的光輻射效率。詳細地,當光輻射器VHOE的光輻射效率為3%時,在與光輻射器VHOE的入光部LIN最接近的部分處,提取3%的反射光200作為背光400,97%被反射至導光膜LGF作為反射光200。然後,97%的反射光200從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被全反射。然後,提取97%的3%,即原始光(準直光100)的2.9%作為背光400。
以這種方式,背光400的亮度可能由於進入入光部LIN的相對側而逐漸變暗。然而,如第11圖所示,來自光源LS的準直光100的每一個反射光200彼此重疊。此外,重疊區域由於從入光部LIN進入相對側而變大。因此,反射光200通過全反射傳播時變暗(或「減少」)的光數量可以通過每一個反射光200的重疊來補償。因此,背光400的亮度(或「光強度」)可以均勻地分布在光輻射器VHOE的所有表面區域。
在具有重疊的反射光200的情況下,背光400的亮度不能被配置為均勻地分布,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的光提取效率從設置入光部LIN的一側進入至相對側而逐漸地增加。例如,在體積光柵圖案被包括在光輻射器VHOE內的情況下,體積光柵圖案的密度可以從入光部LIN側至相對側逐漸地變高。在此情況下,逐漸增加的輪廓可以是呈線性增加的輪廓或呈指數增加的輪廓。
對於另一範例,在光輻射器VHOE包括全像圖案的情況下,全像圖案根據與入光部LIN的距離被記錄為具有可變的提取效率。詳細地,全像圖案可以隨著遠離入光部LIN而被記錄為具有呈線性增加的光提取效率或呈指數增加的光提取效率。
在光輻射器VHOE是由具有全像圖案的透明膜製成的情況下,「光提取功能」、「光偏向功能」及/或「光擴散功能」可以選擇性地結合,以根據背光單元的目的確保任何所需的功能。因此,使用全像圖案是更容易確保用於設計根據本發明中的背光單元的高自由度的方法。
<第二實施例>
以下參考第12圖,我們將解釋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第12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結構的側視圖。
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元件的基本結構與第一實施例的基本結構非常相似。主要差異可能是在光準直器WLC的位置。
參考第12圖,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包括:一導光膜LGF、一光源陣列LSA、一光準直器WLC、一黏合劑層AH、以及一光輻射器VHOE。導光膜LGF包括:一入光部LIN、一導光部LWG、和一光輻射部LOT。入光部LIN將從光源提供的光發送至導光膜LGF。導光部LWG在導光膜LGF的所有區域的大部分上分布並傳播來自入光部LIN的入射光。光輻射部LOT通過導光膜LGF的上表面輸出背光,其在表面區域上均勻分布。
光源陣列LSA設置在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附近。尤其是,光源陣列LSA被設置為將光提供至光準直器WLC。光源陣列LSA包括:複數個光源LS;一光源板LB,具有一定陣列方式的複數個光源LS;以及一電路,用於將電力提供至光源LS。
在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設置一光準直器WLC。詳細地,光準直器WLC可以在入光部LIN通過黏合劑層AH貼附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光準直器WLC是一種用於在水平平面(XY平面)和垂直平面(XZ平面)上將從光源LS提供的光轉換及/或改變為準直光的光學元件。
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光準直器WLC包括:一光入射表面LIS(類似於第一實施例)、一水平錐形部HWD、和一垂直楔形部VWD。光入射表面面向光源LS。水平錐形部HWD在水平平面(XY平面)上準直通過光入射表面LIS的入射光。垂直楔形部VWD在垂直平面(XZ平面) 上準直入射光。當入射光進入光準直器WLC的水平錐形部HWD時,一些入射光可能從水平錐形部HWD洩漏出來。為了防止這些洩漏光進入導光膜LGF,僅光準直器WLC的垂直楔形部VWD貼附在導光膜LGF的端部上。換言之,水平錐形部HWD不是貼附在導光膜LGF上,而是設置在導光膜LGF外側。
被光準直器WLC準直的光以具有窄入射角範圍的方式進入導光膜LGF的導光部LWG。導光部LWG是用於從入光部LIN接收準直光並將其發送至入光部LIN的相對側而沒有準直光的任何損失的元件。導光部LWG是導光膜LGF的所有部分的大部分。在導光部LWG的上表面上,設置一光輻射器VHOE。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具有低於導光部LWG的折射率的折射率。詳細地,導光膜LGF中的光將在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通過全內反射傳播。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當傳播光時,大部分光將通過全反射條件反射,一些部分的光將被折射並離開導光膜LGF。因此,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的折射率高於空氣的折射率且低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
當光通過導光膜LGF傳播時,光輻射器VHOE提取出並輻射導光膜LGF的一些部分的光。由於貼附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光輻射器VHOE提供基本上垂直於導光膜LGF的表面的背光。此外,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提供在導光膜LGF的整個表面上具有均勻發光分布的背光。為此,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將被配置為具有可變的光提取效率,其從設置入光部LIN的一側至相對側呈指數增加。
<第三實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我們解釋特別是集中在提供視角被控制的背光(我們稱之為「受控視角背光」)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根據第一和第二實施例,背光單元將擴展光變為準直光,以使其可以提供視角被控制的背光。例如,背光單元可以僅為特定使用者在特定區域內提供背光。在該背光單元應用於液晶顯示器的情況下,液晶顯示器用於隱私模式,其中視訊資訊可以僅被使用者識別。
為了一般目的,液晶顯示器可以進一步包括用於普通模式的普通背光單元。在本發明中,我們建議一個背光單元,使用者可以通過該背光單元選擇普通模式和隱私模式。
以下參考第13圖,我們將解釋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具有選擇寬視角模式(或「普通模式」)和窄視角模式(或「隱私模式」)的特性。我們稱之為「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第13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結構的平面圖。
參考第13圖,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包括:一導光膜LGF、一光源陣列LSA、一光準直器WLC、一光耦合器LC、一黏合劑層AH、和一光輻射器VHOE。導光膜LGF包括:一入光部LIN、一導光部LWG、和一光輻射部LOT。入光部LIN將從光源提供的光發送至導光膜LGF。導光部LWG在導光膜LGF的所有區域的大部分上分布並傳播來自入光部LIN的入射光。光輻射部LOT通過導光膜LGF的上表面輸出背光,其在表面區域上均勻分布。
光源陣列LSA設置在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附近。尤其是,光源陣列LSA包括:一第一光源LS1、一第二光源LS2、和一光源板LB。第一光源LS1將光提供至光準直器WLC。第二光源LS2將光提供至光耦合器LC。在光源板LB上,第一光源LS1和第二光源LS2以一定陣列方式安裝。此外,光源板LB包括一電路,用於將電力提供至第一光源LS1和第二光源LS2。
在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設置一光準直器WLC。詳細地,光準直器WLC可以在入光部LIN通過黏合劑層AH貼附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光準直器WLC是一種用於在水平平面(XY平面)和垂直平面(XZ平面)上將從第一光源LS1提供的光轉換及/或改變為準直光的光學元件。
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類似,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光準直器WLC包括:一光入射表面LIS、一水平錐形部HWD、以及一垂直楔形部VWD。光入射表面LIS面向第一光源LS1。每一個第一光源LS1設置在水平錐形部HWD的每一個光入射表面LIS。水平錐形部HWD在水平平面(XY平面)上準直通過光入射表面LIS的入射光。垂直楔形部VWD在垂直平面(XZ平面)上準直入射光。
光耦合器LC聚集並提供來自第二光源LS2的光至導光膜LGF。與光準直器WLC不同,光耦合器LC不準直光,而是聚集擴展光並將其提供至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
光耦合器LC可以具有佔據光準直器WLC的每一個水平錐形部HWD之間的未占用空間的三角形板狀。第二光源LS2可以是與第一光源LS1相同種類的發光二極體。來自第一光源LS1的光通過光準直器轉換為準直光。來自第二光源LS2的光,雖然具有與來自第一光源LS1的光相同的特性,未被光耦合器LC準直,而是僅傳輸至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
被光準直器WLC準直的光以具有窄入射角範圍的方式進入導光膜LGF的導光部LWG。導光部LWG是用於從入光部LIN接收準直光並將其發送至入光部LIN的相對側而沒有準直光的任何損失的元件。導光部LWG是導光膜LGF的所有部分的大部分。在導光部LWG的上表面上,設置一光輻射器VHOE。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具有低於導光部LWG的折射率。詳細地,導光膜LGF中的光將通過全內反射在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傳播。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當傳播光時,大部分光將通過全反射條件反射,一些部分的光將被折射並離開導光膜LGF。因此,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的折射率高於空氣的折射率且低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
當光通過導光膜LGF傳播時,光輻射器VHOE提取並輻射導光膜LGF之外的一些部分的光。由於貼附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光輻射器VHOE提供基本上垂直於導光膜LGF的表面的背光。此外,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提供在導光膜LGF的整個表面上具有均勻發光分布的背光。為此,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將被配置為具有可變的光提取效率,其從設置入光部LIN的一側至相對側呈指數增加。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換言之,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其可以在窄視角與寬視角之間自由地選擇。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具有各種光學功能和優良的光學特性。例如,光輻射器VHOE可以是具有體積光柵圖案或全像圖案的透明膜。
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背光單元包括:一第一光源LS1;以及一光準直器WLC,用於提供視角被控制的背光。其更包括:一第二光源LS2;以及一光耦合器LC,用於提供具有寬視角的背光。當僅開啟第一光源LS1時,光準直器WLC將來自第一光源LS1的光轉換為準直光100。當準直光100在導光膜LGF內傳播時,具有特定方向性的背光400通過光輻射器VHOE輸出,以便提供在一定區域內。
當開啟第二光源LS2時,來自第二光源LS2的光通過光耦合器LC傳輸至導光膜LGF。被光耦合器LC傳輸的光未被準直,而是具有光的原始光學特性。當通過導光膜LGF時,不具有任何方向性的背光被輸出至整個導光膜LGF和光輻射器VHOE。當背光單元用於一般目的時,可以僅開啟第二光源LS2。在一些情況下,第二光源LS2和第一光源LS1可以同時開啟。
<第四實施例>
以下參考第14A圖和第14B圖,我們將解釋本發明第四實施例。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具有選擇寬視角模式(或「普通模式」)和窄視角模式(或「隱私模式」)的特性。第14A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結構的平面圖。第14B圖係說明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結構的側視圖。
參考第14A圖和第14B圖,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超薄膜型背光單元包括:一導光膜LGF、一光源陣列LSA、一光準直器WLC、一反射器REF、一黏合劑層AH、以及一光輻射器VHOE。導光膜LGF包括:一入光部LIN、一導光部LWG、和一光輻射部LOT。入光部LIN將從光源提供的光發送至導光膜LGF。導光部LWG在導光膜LGF的所有區域的大部分上分布並傳播來自入光部LIN的入射光。光輻射部LOT通過導光膜LGF的上表面輸出背光,其在表面區域上均勻分布。
光源陣列LSA設置在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附近。尤其是,光源陣列LSA包括:一第一光源LS1、一第二光源LS2、和一光源板LB。第一光源LS1將光提供至光準直器WLC。第二光源LS2設置為面向每一個水平錐形部HWD之間的未占用空間,並將光提供至未占用空間。在光源板LB上,第一光源 LS1和第二光源LS2以一特定陣列方式安裝。此外,光源板LB包括一電路,用於將電力提供至第一光源LS1和第二光源LS2。
在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處,設置一光準直器WLC。詳細地,光準直器WLC可以在入光部LIN通過黏合劑層AH貼附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光準直器WLC是一種用於在水平平面(XY平面)和垂直平面(XZ平面)上將從光源LS提供的光轉換及/或改變為準直光的光學元件。
與第一和第二實施例類似,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超薄膜型背光單元的光準直器WLC包括:一光入射表面LIS、一水平錐形部HWD、以及一垂直楔形部VWD。光入射表面面向第一光源LS1。水平錐形部HWD在水平平面(XY平面)上準直通過光入射表面LIS的入射光。垂直楔形部VWD在垂直平面(XZ平面)上準直入射光。
第二光源LS2設置為面向每一個水平錐形部HWD之間的未占用空間。在第三實施例中,光耦合器LC佔據每一個水平錐形部HWD之間的未占用空間。在第四實施例中,未占用空間保持為空的狀態。未占用空間具有倒置的錐形三角形形狀,倒置的形狀為水平錐形部HWD的形狀。因此,從第二光源LS2提供的光進入導光部LIN的入光部LIN,其未被準直,而是具有擴展特性。
第二光源LS2可以是與第一光源LS1相同種類的發光二極體。來自第一光源LS1的光通過光準直器轉換為準直光。來自第二光源LS2的光,雖然具有與來自第一光源LS1的光相同的特性,未被光耦合器LC準直,而是僅被傳輸至導光膜LGF的入光部LIN。
從第二光源LS2離開進入空氣的光在剛剛離開第二光源LS2時不與任何光學元件相交。因此,來自第二光源LS2的光是擴展光。也就是說,這些光擴展至包括右側、左側、上側、和下側的所有方向。進入右側和左側的光與水平錐形部HWD相交。由於在未占用空間的視圖中水平錐形部HWD的兩側具有倒置的錐形三角形形狀,進入右側和左側的光的擴展特性在進入導光膜LGF時將擴展得更寬。在此期間,進入上側和下側的光可能洩漏或者是雜訊光。
為了防止進入上側和下側的光洩漏或導致雜訊光,較佳地,反射器REF分別設置在上側和下側的每一個。為了容易安裝反射器REF,較佳地,反 射器REF貼附在光準直器WLC的水平錐形部HWD的頂部表面和底部表面上。反射器REF較佳選擇於其上塗覆一反射層的反射膜或反射片的任意一者。
被光準直器WLC準直的光以具有窄入射角範圍的方式進入導光膜LGF的導光部LWG。導光部LWG是用於從入光部LIN接收準直光並將其發送至入光部LIN的相對側而沒有準直光的任何損失的元件。導光部LWG是導光膜LGF的所有部分的大部分。在導光部LWG的上表面上,設置一光輻射器VHOE。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具有低於導光部LWG的折射率。詳細地,導光膜LGF中的光將通過全內反射在導光膜LGF的底部表面處傳播。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當傳播光時,大部分光將通過全反射條件反射,一些部分的光將被折射並離開導光膜LGF。因此,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的折射率高於空氣的折射率且低於導光膜LGF的折射率。
當光通過導光膜LGF傳播時,光輻射器VHOE提取並輻射導光膜LGF之外的一些部分的光。由於貼附在導光膜LGF的上表面,光輻射器VHOE提供基本上垂直於導光膜LGF的表面的背光。此外,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提供在導光膜LGF的整個表面上具有均勻發光分布的背光。為此,較佳地,光輻射器VHOE將被配置為具有可變的光提取效率,其從設置入光部LIN的一側至相對側呈指數增加。
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背光單元包括:一第一光源LS1;以及一光準直器WLC,用於提供視角被控制的背光。其更包括:一第二光源LS2;以及一反射器REF,用於提供具有寬視角的背光。當僅開啟第一光源LS1時,光準直器WLC將來自第一光源LS1的光轉換為準直光100。當準直光100在導光膜LGF內傳播時,具有特定方向性的背光400通過光輻射器VHOE輸出,以便提供在特定區域內。
當開啟第二光源LS2時,來自第二光源LS2的光隨著擴展特性的增加通過光準直器WLC的水平錐形部HWD傳輸至導光膜LGF。當通過導光膜LGF時,不具有任何方向性的背光被輸出在整個導光膜LGF和光輻射器VHOE上。當背光單元用於一般目的時,可以僅開啟第二光源LS2。在一些情況下,第二光源LS2和第一光源LS1可以同時開啟。
通過將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背光單元應用於液晶顯示器,可以設計超薄膜型液晶顯示器,其總厚度非常薄,類似於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厚度。由於超薄膜型背光單元選擇性地提供寬視角或窄視角,超薄膜型液晶顯示器可以應用於更多種裝置。此外,應用於液晶顯示器嵌入式觸控輸入裝置如內嵌式觸控面板或外掛式觸控面板類型,液晶顯示器可以選擇性地在隱私模式或普通模式中操作,而沒有任何觸控操作的阻礙及/或妨礙。
雖然已經參考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實施例,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的是,在不改變本發明的技術精神或必要特徵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實施為其他特定形式。因此,應當注意的是,前述實施例在所有態樣中僅是說明性的,不應被解釋為限制本發明。本發明的範圍是由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而不是本發明的詳細說明書來界定。在申請專利範圍的含義和範圍內作出的所有改變或修改或其均等範圍應當被解釋為落入本發明的範圍內。
AH‧‧‧黏合劑層
LA‧‧‧光吸收器
LB‧‧‧光源板
LGF‧‧‧導光膜
LIN‧‧‧入光部
LOT‧‧‧光輻射部
LS‧‧‧光源
LSA‧‧‧光源陣列
LWG‧‧‧導光部
VHOE‧‧‧光輻射器
WLC‧‧‧光準直器

Claims (11)

  1. 一種背光單元,包括:一導光膜,包含:一入光部,界定在該導光膜的一側;一導光部,從該一側延伸至該一側的一相對側;以及一光輻射部,界定在該導光膜的一平面表面上;一光輻射器,設置在該光輻射部上;一第一光源,設置在該入光部附近;以及一光準直器,設置在該入光部上,面向該第一光源,其中,該光準直器從該第一光源接收一擴展光,將該擴展光轉換為一準直光,並將該準直光提供至該入光部。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該導光膜具有等於或小於該光準直器的折射率的折射率。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該光準直器包括:一水平錐形部,設置在該第一光源附近,其中,該水平錐形部在一水平平面上準直來自該第一光源的該擴展光;以及一垂直楔形部,從該水平錐形部延伸,其中,該垂直楔形部在一垂直平面上準直來自該第一光源的該擴展光。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光吸收器,設置在該導光膜的一底部表面上,面向該光準直器,其中,該水平錐形部和該垂直楔形部藉由具有比該光準直器的折射率更低的折射率的一黏合劑層貼附在該導光膜的該入光部上。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僅該光準直器的該垂直楔形部藉由具有比該光準直器的折射率更低的折射率的一黏合劑層貼附在該導光膜的該入光部,以及其中,該水平錐形部設置在該導光膜之外。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該水平錐形部包括: 一光入射表面,接近該第一光源,並且具有與該第一光源的尺寸對應的高度和寬度;一頂部表面和一底部表面,從該光入射表面以一預定距離和一預定擴展角延伸至一方向;以及二側表面,界定為該高度,從該光入射表面延伸該預定距離,以及其中,該垂直楔形部包括:一傾斜表面,從該水平錐形部沿該一方向延伸,其中,該高度隨著沿該垂直楔形部的長度從該頂部表面收斂至該底部表面而呈線性降低。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複數個該水平錐形部沿該垂直楔形部的一側連續排列,該側垂直於該一方向,以及其中,複數個該第一光源的每一個設置在該等水平錐形部的該等光入射表面的每一個處。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該光準直器將該準直光的一入射角控制為大於在該導光膜與空氣之間的介面處的一全內反射臨界角,並且小於在該導光膜與該光輻射器之間的介面處的一全內反射臨界角。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單元,其中,該導光部將該準直光從該一側傳播至該相對側,當傳播該準直光時,該導光部在面向該一平面表面的一相對平面表面全反射該準直光,以及該導光部在該一平面表面處將一些該準直光折射至該光輻射器,以便從該導光膜輸出一些該準直光,並且將其餘的該準直光反射至該相對平面表面。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背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光耦合器,橫向地設置在該光準直器附近;以及一第二光源,設置為面向該光耦合器並且橫向地位於第一光源附近。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背光單元,進一步包括:一第二光源,設置為面向該等水平錐形部的每一個之間的未占用空間;以及 一反射器,設置在該光準直器的該水平錐形部的一頂部表面和一底部表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上。
TW105141909A 2015-12-30 2016-12-16 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 TWI626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50190473A KR102440140B1 (ko) 2015-12-30 2015-12-30 시야각 선택형 백 라이트 유닛
??10-2015-0190473 2015-12-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4520A true TW201734520A (zh) 2017-10-01
TWI626482B TWI626482B (zh) 2018-06-11

Family

ID=57749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1909A TWI626482B (zh) 2015-12-30 2016-12-16 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2614B2 (zh)
EP (1) EP3187922B1 (zh)
JP (1) JP6307587B2 (zh)
KR (1) KR102440140B1 (zh)
CN (1) CN106932854B (zh)
TW (1) TWI6264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584B (zh) * 2019-08-01 2021-09-2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準直背光件、電子顯示器和採用吸收準直器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9639A (zh) * 2018-04-18 2018-09-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膜材、直下式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8828837B (zh) * 2018-05-31 2021-08-06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宽窄视角切换显示装置
CN108897169B (zh) * 2018-07-25 2021-10-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模组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68946B (zh) 2019-05-17 2021-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视角控制方法
CN113359349A (zh) * 2021-06-02 2021-09-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359348B (zh) * 2021-06-02 2023-06-2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1788B2 (en) * 1999-07-01 2004-05-25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Efficient light distribution system
JP4000704B2 (ja) * 1999-02-26 2007-10-3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
JP4371290B2 (ja) * 2000-10-19 2009-11-2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ホログラム導光板
IL148804A (en) 2002-03-21 2007-02-11 Yaacov Amitai Optical device
KR100506092B1 (ko) 2003-04-16 2005-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측면 발광형 백라이트 장치의 도광판 및 이를 채용한 측면발광형 백라이트 장치
US20070257271A1 (en) 2006-05-02 2007-11-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ed package with encapsulated converging optical element
US7423297B2 (en) 2006-05-03 2008-09-0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ED extractor composed of high index glass
US20080074898A1 (en) * 2006-06-02 2008-03-27 Bookham Technology Plc Light source assemblies
WO2008032277A2 (en) * 2006-09-15 2008-03-2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lat and thin led-based luminary providing collimated light
WO2008045362A2 (en) * 2006-10-06 2008-04-17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Increasing collimation of light from light bar to light panel using tapering
CN102192440B (zh) * 2010-03-19 2012-07-04 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US9651729B2 (en) * 2010-04-16 2017-05-16 Flex Lighting Ii, Llc Reflective display comprising a frontlight with extraction features and a light redirecting optical element
TWI457620B (zh) 2011-08-17 2014-10-21 Au Optronics Corp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CN102588845B (zh) 2012-03-07 2014-07-16 苏州大学 背光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EP2912369B1 (en) * 2012-10-24 2017-05-17 SeeReal Technologies S.A. Illumination device
WO2014089289A1 (en) * 2012-12-05 2014-06-1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namorphic optical package
US10222535B2 (en) 2013-07-02 2019-03-0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lat light guide
US9778407B2 (en) * 2014-04-16 2017-10-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guide
EP3143326A1 (en) 2014-05-16 2017-03-22 Corning Incorporated Edge lighted backlight uni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494726B2 (en) * 2014-05-27 2016-11-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Switchable backlight uni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584B (zh) * 2019-08-01 2021-09-21 美商雷亞有限公司 準直背光件、電子顯示器和採用吸收準直器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70080895A (ko) 2017-07-11
US20170192150A1 (en) 2017-07-06
US10082614B2 (en) 2018-09-25
JP6307587B2 (ja) 2018-04-04
KR102440140B1 (ko) 2022-09-06
CN106932854B (zh) 2019-09-17
EP3187922A1 (en) 2017-07-05
CN106932854A (zh) 2017-07-07
JP2017120783A (ja) 2017-07-06
TWI626482B (zh) 2018-06-11
EP3187922B1 (en) 2019-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6482B (zh) 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
TWI592723B (zh) 可切換視角的背光單元
US9523808B2 (en) Thin film type back light unit for flat panel display
JP2008527627A (ja) 丸みのある構造体を備える表面を有する光学フィルム
JPWO2011067911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100076821A (ko) 방열이 용이한 액정표시소자
JP7166413B2 (ja)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JP2009289701A (ja) 照明装置、面光源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US10620361B2 (en) Super directional light guide film and thin film type back light unit for flat pane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KR102518255B1 (ko) 백라이트 모듈,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모바일 단말기
JP2011096494A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5196178A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バックライト構造
JP2009176512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6278096A (ja)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101204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201207505A (en) Color mixing len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WO2011105147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40024576A (ko) 백라이트 유닛과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장치
TWM353377U (en) Embedded light guiding apparatus
KR101159496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백라이트 유닛
KR20090073451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09093988A (ja) 照明装置
KR20160035158A (ko) 도광 시트를 이용한 면광원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