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32477A - 控制裝置、資料處理裝置、控制系統、控制方法、資料處理方法、控制程式及資料處理程式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裝置、資料處理裝置、控制系統、控制方法、資料處理方法、控制程式及資料處理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32477A
TW201732477A TW105136400A TW105136400A TW201732477A TW 201732477 A TW201732477 A TW 201732477A TW 105136400 A TW105136400 A TW 105136400A TW 105136400 A TW105136400 A TW 105136400A TW 201732477 A TW201732477 A TW 20173247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cript
control
data processing
command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6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31442B (zh
Inventor
Takahisa Suzuki
Koichiro Yamashita
Koji Kurihara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7324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24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314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314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5Program loading or initiat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4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computer activity, e.g. of down time, of input/output operation ; Recording 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of user activity, e.g. usability assess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9/00Arrangements in telecontrol or telemetry systems for selectively calling a substation from a main station, in which substation desired apparatus is selected for applying a control signal thereto or for obtaining measured values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控制裝置,是與控制對象裝置連接之控制裝置,包含:記憶部,記憶腳本,前述腳本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控制部,實行前述腳本,取得該實行結果;發送部,將前述實行結果朝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之資料處理裝置發送。

Description

控制裝置、資料處理裝置、控制系統、控制方法、資料處理方法、控制程式及資料處理程式
本發明是涉及控制裝置、資料處理裝置、控制系統、控制方法、資料處理方法、控制程式、及資料處理程式。
舉例來說,藉由無線通訊來將感測機器之測量結果朝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及雲端伺服器等發送之技術已為人知。接收了測量結果之機器是進行測量結果之表示、資料處理等。
關於如此之感測機器,舉例來說是透過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SPI(Serial Parallel Interface)等之通用介面而與控制用微電腦連接。微電腦是藉由被稱作元件驅動器之程式來控制感測機器。關於元件驅動器,舉例來說,當感測機器所搭載之感測元件進行追加或變更,則會需要配合感測元件而進行更新。
為了更新元件驅動器,需要準備編譯器、程式庫等之開發環境、以及用於將元件驅動器寫入ROM(Read only Memory)之ROM寫入器等之特別工具。因此,更新元件驅動器是很花工夫。
相較於此,若將控制感測元件之程式以不受微電腦種類影響之腳本來記述(例如,參考專利文獻1),則可不需要開發環境、特別工具,而簡單地將元件驅動器更新。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05/003980號
發明概要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為了讓微電腦實行腳本,需要實行將腳本之記述內容解釋成二進制形式之碼之程式(解譯器等)。因此,與直接使用藉由編譯器生成之二進制形式之碼的情況相比,使用腳本的情況下,感測機器之控制處理之負載會較高。相較於此,舉例來說,若藉由高性能處理器來控制感測機器,則可無問題地進行控制處理,但裝置成本會增加。
另外,舉例來說,亦可以是從個人電腦對感測機器發送I2C之讀寫之命令,藉此,將微電腦之控制處理限定於對感測元件之資料讀寫,將其他之處理分配給個人電腦。此情況下,雖然微電腦之控制處理之負載降低,但相反地,因為個人電腦與感測機器之間之通訊頻繁,故通訊處理之負載增加,發生通訊壅塞、處理延遲、消耗電力增加等。附帶一提,此問題並不限於感測機器之控制裝置,在其他機器之控制裝置亦存在。
於是,本發明是鑑於上述之課題而建構,目的在於提供讓控制處理及通訊處理之負載降低之控制裝置、資料處理裝置、控制系統、控制方法、資料處理方法、控制程式、資料處理程式。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說明書所記載之控制裝置是與控制對象裝置連接之控制裝置,包含:記憶部,記憶腳本,前述腳本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控制部,實行前述腳本,取得該實行結果;發送部,將前述實行結果朝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之資料處理裝置發送。
本說明書所記載之資料處理裝置是與連接控制對象裝置之控制裝置進行通訊之資料處理裝置,包含:接收部,從前述控制裝置接收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之腳本之實行結果;資料處理部,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
本說明書所記載之控制系統包含:控制裝置,與控制對象裝置連接;資料處理裝置,與前述控制裝置進行通訊;前述控制裝置是包含:記憶部,記憶腳本,前述腳本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控制部,實行前述腳本,取得該實行結果;發送部,將前述實行結果朝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之資料處理裝置發送;前述資料處理裝置是包含:接收部,從前述控制裝置接收前述腳本之實行結果;資料處理部,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
本說明書所記載之控制方法是令電腦實行以下步驟:實行腳本,前述腳本包含對連接之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取得該實行結果;將前述實行結果朝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之資料處理裝置發送。
本說明書所記載之資料處理方法是令電腦實行以下步驟:從與控制對象裝置連接之控制裝置,接收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之腳本之實行結果;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
本說明書所記載之控制程式是令電腦實行以下處理:實行腳本,前述腳本包含對連接之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取得該實行結果;將前述實行結果朝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之資料處理裝置發送。
本說明書所記載之資料處理程式是令電腦實行以下處理:從與控制對象裝置連接之控制裝置,接收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之腳本之實行結果;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 發明效果
可降低控制處理及通訊處理之負載。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圖1是顯示控制系統之一例的構成圖。控制系統具有身為資料處理裝置之一例之個人電腦(PC: Personal Computer)3、感測裝置4。感測裝置4具有身為控制裝置之一例之控制單元1、其控制對象裝置之一例之感測單元2。
雖然在本例是以安裝有感測元件20之感測單元2來作為控制單元1之控制對象裝置,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是其他用途之機器。關於感測元件20,舉例來說是溫濕度計、氣壓計、9軸加速度計等,並未限定。
PC3與控制單元1舉例來說是藉由無線LAN(Local Area Network)等來進行無線通訊,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以是進行透過LAN纜線等之有線通訊。控制單元1舉例來說是微電腦,透過纜線9而與感測單元2連接。在控制單元1與感測單元2之間,舉例來說是依循I2C之介面,進行透過匯流排之資料輸入輸出。
另外,在圖1有顯示PC3及控制單元1之動作之流動。PC3是將記述感測元件20之元件驅動器之腳本朝控制單元1發送(符號SQ1)。若使用腳本,則可不論微電腦之種類、不需要開發環境、特別工具,而簡單地將元件驅動器更新。關於腳本,可以是使用者藉由PC3所製作之腳本,亦可以是藉由其他之裝置製作而保存在PC3之腳本。
如符號d所示,腳本舉例來說是藉由被賦予索引(#1、#2、#3、...)之命令串、寫入資料串、處理資料串而構成。索引是藉由依循時間序列而增加之數字來舉例表示。
在命令串排列有索引單位之命令CMD。在寫入資料串排列有索引單位之寫入資料W_DT,在處理資料串排列有索引單位之處理資料P_DT。
命令CMD是顯示控制單元1對感測元件20實行之處理。寫入資料W_DT是對感測元件20寫入之資料。處理資料P_DT是用於將從感測元件20讀取之資料加工而檢查旗標之資料。
在命令串,舉例來說包含有對感測元件20存取之命令CMD。關於以命令串實行之處理,舉例來說有對感測元件20進行資料寫入及讀取、從感測元件20讀取資料後進行加工而寫入感測元件20之處理(以下,表記成「ReadModifyWrite處理」)、待機處理等。
ReadModifyWrite處理舉例來說是用在對感測元件20進行動作模式或測量範圍之設定變更。另外,待機處理是用在當指示感測元件20開始測量後、等待測量資料成為可讀取的情況。待機處理是包含如下之處理:進行因應感測元件20之時間之待機;反覆檢查旗標,直到感測元件20立起特定之旗標;反覆進行讀取資料之要求,直到獲得容許該要求之回覆。亦即,待機處理是藉由等待感測元件20之回覆之命令CMD而實現。
為了上述之處理,使用各式各樣之命令CMD。舉例來說,使用如下之命令CMD:對感測元件20之資料寫入、讀取,讀取之資料之加工及檢查旗標,指定時間之待機,分歧處理,帶有條件之分歧處理,顯示腳本之實行結束。不過,除了上述以外,還可使用令腳本之實行效率化之命令CMD、或是與感測元件20之規格相關而必要之命令CMD。
控制單元1是當從PC3接收腳本,則儲存於ROM。控制單元1是當發收預定之事件,則實行腳本(參考符號SQ2)。藉此,令資料在控制單元1與感測元件20之間輸入輸出。
控制單元1是從感測元件20取得測量資料來作為腳本之實行結果(符號SQ3),朝PC3發送(符號SQ4)。PC3是當從控制單元1接收測量資料,則進行測量資料之換算、修正等之資料處理(符號SQ5)。PC3是將該已處理之資料使用預定之應用軟體而表示在顯示器等、或是進行解析(符號SQ6)。附帶一提,雖然在本例是以同一PC3來進行往控制單元1發送腳本及測量資料之資料處理,但亦可藉由不同之PC3來進行。另外,亦可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如後述之伺服器來代替PC3。
如此,控制單元1是將包含對感測元件20存取之命令之腳本予以記憶而實行,將測量資料當作其實行結果而朝PC3發送。PC3是進行測量資料之換算、修正等之資料處理。
所以,由於控制單元1不需要進行測量資料之資料處理,故藉由腳本來實行之控制處理是有所限定,腳本可單純化。所以,在控制單元1是降低控制處理之負載。
另外,雖然PC3是從控制單元1接收測量資料而進行資料處理,但對感測元件20之存取是藉由實行腳本之控制單元1來進行。因此,由於PC3不需要朝控制單元1發送對感測元件20進行資料之寫入及讀取之命令,故與進行命令發送的情況相比,PC3與控制單元1之間之通訊次數降低。所以,在控制單元1是降低與PC3之通訊處理之負載。
再者,由於腳本是如上述般地包含待機處理之命令、ReadModifyWrite處理之命令,故在控制單元1是有效地降低與PC3之通訊處理之負載。
圖2是顯示控制單元1之一例的構成圖。控制單元1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ROM(Read Only Memory)11、RAM(Random Access Memory)12、通訊模組14、硬體介面(硬體INF)部15。CPU10是以可互相進行訊號之輸入輸出的方式,透過匯流排19而與ROM11、RAM12、通訊模組14、硬體INF部15連接。
通訊模組14舉例來說是無線LAN卡,與PC3連線而進行無線通訊。硬體INF部15是透過纜線而與感測元件20連接,在與感測元件20之間進行資料之輸入輸出。
ROM11是儲存有將CPU10驅動之程式。RAM12是作為CPU10之工作記憶體而發揮。
ROM11是記憶部之一例,將控制程式110、腳本處理程式111、通訊驅動器112、腳本113予以記憶。控制程式110、腳本處理程式111、通訊驅動器112是實行感測元件20之控制方法之控制程式之一例。
控制程式110是對控制單元1之動作進行控制。腳本處理程式111是將ROM11內之腳本113解釋成二進制形式之碼而進行處理。通訊驅動器112是控制由通訊模組14進行之通訊。腳本113是從PC3發送之腳本。
CPU10是從ROM11讀取程式,而形成通訊處理部100、腳本處理部102、控制部103之機能。通訊處理部100是與ROM11內之通訊驅動器112對應,腳本處理部102是與ROM11內之腳本處理程式111對應。另外,控制部103是與ROM11內之控制程式110對應。腳本處理部102及通訊處理部100是在控制部103之控制下而進行動作。
通訊處理部100是當透過通訊模組14而從PC3接收腳本113,則朝控制部103傳送。控制部103是將腳本113儲存在ROM11。ROM11內之腳本113是儲存在與其種類對應之領域。
符號113a是顯示ROM11內之腳本113之儲存領域之構成。腳本113之儲存領域是分成儲存初期化腳本之初期化腳本儲存領域、儲存感測腳本之儲存領域、儲存任意實行腳本之任意實行腳本儲存領域。在各儲存領域是寫入圖1所示之命令CMD、寫入資料W_DT、處理資料P_DT之組。
初期化腳本是於感測裝置4之起動時實行感測元件20之初期設定等。作為一例,初期化腳本儲存領域之前頭是設定在ROM11內之偏移位址+0xAA。因此,腳本處理部102在實行初期化腳本時是從偏移位址+0xAA來開始腳本113之讀取。
感測腳本是對感測元件20指示測量、從感測元件20取得測量資料。作為一例,感測腳本儲存領域之前頭是設定在ROM11內之偏移位址+0xBB。因此,腳本處理部102在實行感測腳本時是從偏移位址+0xBB來開始腳本113之讀取。
任意實行腳本是基於來自PC3之指示而在任意之時點實行。關於藉由任意實行腳本而實行之處理,舉例來說是取得感測元件20之固有之修正資訊之校正處理,但並不限定於此。藉由任意實行腳本而實行之處理可以是複數種類,此情況下,ROM11內之儲存領域是個別地設置。
作為一例,任意實行腳本儲存領域之前頭是設定在ROM11內之偏移位址+0xCC。因此,腳本處理部102在實行任意實行腳本時是從偏移位址+0xCC來開始腳本113之讀取。
腳本113是如此地依照與其用途對應之種類而儲存在ROM11內之儲存領域。因此,當要發送腳本113的情況下,PC3會經由API而對控制單元1指定腳本113之種類。
圖3是顯示API命令之一例。API命令之「SendScript」是從PC3朝控制單元1發送腳本113。「SendScript」之引數是包含類別、類型、大小、資料。
類別是從初期化腳本、感測腳本、任意實行腳本來指定發送對象之腳本113之種類。附帶一提,任意實行腳本並不限定於1種類,可以是複數種類。類型是從命令CMD、寫入資料W_DT、處理資料P_DT來指定發送對象。大小是顯示資料之大小,資料是命令CMD、寫入資料W_DT、處理資料P_DT之任一者。
附帶一提,API命令之「RunScript」是指示任意實行腳本之實行。當存在有複數種類之任意實行腳本的情況下,可藉由辨識資訊而指定實行對象之任意實行腳本之種類。
再次參考圖2,控制部103是藉由API命令而辨識從PC3接收之腳本113之種類,將腳本113儲存在與其種類對應之ROM11內之儲存領域。控制部103是當檢測到實行腳本113之事件,則對腳本處理部102指示將實行對象之腳本113予以實行。
腳本處理部102是當接收到將腳本113予以實行之指示,則從ROM11內之目標之儲存領域來讀取腳本113,解釋成二進制形式之碼而實行。感測腳本的情況下,腳本處理部102是透過硬體INF部15而對感測元件20進行資料之寫入及讀取。另外,感測腳本並非單單只是讀寫之命令,如上述,亦包含待機處理之命令及ReadModifyWrite處理之命令。
若實行感測腳本,則測量資料從感測元件20透過硬體INF部15而輸入腳本處理部102,作為其實行結果。腳本處理部102是於RAM12內確保著讀取緩衝器120,用來儲存從感測元件20讀取之測量資料等資料。
若腳本處理部102實行用於顯示腳本結束之結束命令,則控制部103將儲存在讀取緩衝器120之資料予以讀取,朝通訊處理部100輸出。通訊處理部100是透過通訊模組14而將資料朝PC3發送。
附帶一提,關於讀取緩衝器120之大小,可以是讓腳本處理部102算出需要之份量而追加在腳本資訊來予以設定,亦可以是讓控制部103對RAM12確保事先規定之最大容量份量。若是確保最大容量份量之讀取緩衝器120的情況,則控制部103是於讀取了超過最大容量之資料時,停止腳本113之實行,或是進行資料之讀取捨去。
另外,控制部103是於RAM12內確保工作區域121、索引資料領域122、輔助資料領域123。工作區域121是實行腳本113時之工作領域,索引資料領域122是顯示命令之索引之資料之儲存領域,輔助資料領域123是命令實行時之輔助性資料之儲存領域。
藉由感測元件20進行測量的情況下,控制部103是藉由腳本處理部102而實行感測腳本,從讀取緩衝器120取得測量資料來作為其實行結果。通訊處理部100是發送部之一例,將測量資料朝PC3發送。
因為PC3是如上述般地進行測量資料之資料處理,故控制單元1不需要準備實行資料處理之腳本。
圖4是顯示PC3之一例的構成圖。PC3具有CPU30、ROM31、RAM32、HDD(Hard Disk Drive)33、通訊模組34、輸入裝置35、輸出裝置36。CPU30是以可互相進行訊號之輸入輸出的方式,透過匯流排39而與ROM31、RAM32、HDD33、通訊模組34、輸入裝置35、輸出裝置36連接。
ROM31儲存有驅動CPU30之程式。關於程式,除了令PC3動作之OS(Operating System)之外,還包含將進行感測裝置4之測量資料之資料處理之資料處理方法予以實行之資料處理程式。RAM32是作為CPU30之工作記憶體而發揮。通訊模組34舉例來說是無線LAN卡,與控制單元1連線而進行無線通訊。
輸入裝置35是將資訊輸入PC3之裝置。輸入裝置35舉例來說可以是鍵盤、滑鼠、觸摸面板等。輸入裝置35是透過匯流排39而將輸入之資訊朝CPU30輸出。
輸出裝置36是將PC3之資訊輸出之裝置。輸出裝置36舉例來說可以是顯示器、觸摸面板、印表機等。輸出裝置36是透過匯流排39而從CPU30取得資訊、輸出。
CPU30是從ROM31讀取程式,而形成管理部300、通訊處理部301、資料處理部302、應用軟體(APL)部303之機能。另外,在HDD33儲存腳本330、校正資料331、測量資料332。
管理部300是管理感測裝置4。通訊處理部301、資料處理部302、APL部303是管理部300之控制下動作。
通訊處理部301是控制通訊模組34。通訊處理部301是依循管理部300之指示,與感測裝置4之控制單元1進行通訊。
管理部300是在腳本之實行前,將儲存在HDD33之腳本330讀取而朝控制單元1發送。此時,通訊處理部301是作為發送部之一例,舉例來說,將腳本330透過通訊模組34而朝控制單元1發送。關於腳本330之發送,舉例來說,是藉由如圖3所示之「SendScript」般之API命令而進行。
管理部300是對控制單元1指示各種腳本之實行。關於實行指示,舉例來說,是藉由如圖3所示之「RunScript」般之API命令而進行。
更具體而言,管理部300是指示任意實行腳本及感測腳本之實行。附帶一提,初期化腳本之實行是無關管理部300之指示,而於控制單元1之起動時實行。
任意實行腳本舉例來說是用在校正處理。管理部300指示校正處理之任意實行腳本之實行的情況下,從控制單元1取得校正資料331來作為實行結果。校正資料331是包含感測元件20之修正係數等。管理部300是將取得之校正資料331儲存在HDD33。
於任意實行腳本之實行後,管理部300指示感測腳本之實行。藉此,作為感測腳本之實行結果,管理部300從控制單元1取得測量資料332而儲存在HDD33。此時,通訊處理部301是作為接收部之一例,透過通訊模組34而從控制單元1接收測量資料332。管理部300是朝資料處理部302指示測量資料之處理。
資料處理部302是依循管理部300之指示,從HDD33讀取測量資料332而進行處理。關於資料處理,舉例來說是測量資料332之換算處理、修正處理,但並不限於此。資料處理部302舉例來說是基於儲存在HDD33之校正資料331而進行資料處理。於測量資料332之資料處理完成後,管理部300是指示APL部303進行處理。
APL部303是對經過資料處理部302資料處理之測量資料332進行解析、表示。進行測量資料332之表示的情況下,APL部303是將測量資料332以預定之形式朝輸出裝置36輸出。
如此,資料處理部302是對從控制單元1接收之測量資料332進行資料處理。因此,控制單元1可省去測量資料之資料處理之負載。另外,由於PC3不用個別地朝控制單元1指示對感測元件20存取(亦即資料之寫入及讀取)之命令之實行,故PC3與控制單元1之間之通訊處理之負載減輕。藉此,防止在PC3與控制單元1之間發生通訊之壅塞、處理之延遲、消耗電力之增加等。
另外,PC3並不只是進行資料處理,還將腳本330朝控制單元1發送。因此,不需要設置資料處理用之PC3以外之用於發送腳本330之機器,可降低控制系統之規模。
圖5是顯示控制程式110之一例的流程圖。控制程式110是於控制單元1之起動時實行。
控制部103是將通訊模組14初期化(流程St1)。接著,控制部103是參考ROM11內之偏移位址+0xAA,判定初期化腳本是否已儲存(流程St2)。當初期化腳本是已儲存的情況下(流程St2之是),控制部103將初期化腳本予以實行(流程St3)。當初期化腳本是未儲存的情況下(流程St2之否),控制部103實行下個流程St4之處理。
接著,控制部103是藉由通訊模組14而進行與PC3之連接(流程St4)。接著,控制部103判定是否從PC3接收到腳本(流程St5)。當接收到腳本的情況下(流程St5之是),控制部103將腳本儲存在ROM11(流程St10)。當未接收腳本的情況下(流程St5之否),實行下個流程St6之處理。
接著,控制部103是等待事件發生而實行待機處理(流程St6)。事件舉例來說是來自PC3之感測腳本或任意實行腳本之實行指示、或是腳本之接收。另外,關於感測腳本,可以是由控制單元1自行週期性地讓實行事件發生。
當接收到感測腳本之實行指示、亦即發生感測事件的情況下(流程St7之是),控制部103是參考ROM11內之偏移位址+0xBB,判定感測腳本是否已儲存(流程St8)。當感測腳本是已儲存的情況下(流程St8之是),控制部103將感測腳本予以實行(流程St9)。當感測腳本是未儲存的情況下(流程St8之否),控制部103再次實行流程St5之處理。
另外,當未發生感測事件的情況下(流程St7之否),控制部103判定是否發生任意實行事件(流程St11)。任意實行事件舉例來說是來自PC3之校正處理之任意實行腳本之實行指示。當未發生任意實行事件的情況下(流程St11之否),再次實行流程St5之處理。
當發生任意實行事件的情況下(流程St11之是),控制部103是參考ROM11內之偏移位址+0xCC,判定任意實行腳本是否已儲存(流程St12)。當任意實行腳本是已儲存的情況下(流程St12之是),控制部103將任意實行腳本予以實行(流程St13)。之後,再次實行流程St5之處理。當任意實行腳本是未儲存的情況下(流程St12之否),控制部103再次實行流程St5之處理。控制程式110是如此地動作。
圖6是顯示腳本處理程式111之一例的流程圖。腳本處理程式111是於起動時之初期化、或上述之事件之發生時實行。
腳本處理部102是將變數i(=0、1、2、...)設定成0(流程St21)。接著,腳本處理部102是將目標之腳本之索引#i之命令CMD取得(流程St22)。接著,腳本處理部102判定取得之命令CMD是否為結束命令(流程St23)。當取得之命令CMD是結束命令的情況下(流程St23之是),腳本處理部102令處理結束。
當取得之命令CMD不是結束命令的情況下(流程St23之否),腳本處理部102將命令CMD予以實行(流程St24)。接著,腳本處理部102判定取得之命令CMD是否為分歧命令(流程St25)。
當取得之命令CMD是分歧命令的情況下(流程St25之是),腳本處理部102令變數i加1(流程St26)。之後,再次實行流程St22之處理。
當取得之命令CMD不是分歧命令的情況下(流程St25之否),腳本處理部102再次實行流程St22之處理。腳本處理程式111是如此地實行。
圖7是顯示起動處理之一例的順序圖。首先,PC3起動(符號SQ101),控制單元1起動(符號SQ201)。此時,控制單元1因為未在ROM11儲存有腳本,故無法實行初期化腳本。接著,PC3與控制單元1藉由各自之通訊模組14、34而連接。
接著,PC3之管理部300將儲存在HDD33之腳本讀取,藉由通訊處理部301朝控制單元1發送(符號SQ102)。控制單元1是接收腳本而儲存在ROM11(符號SQ202)。此時,控制單元1是由「SendScript」命令之引數「類別」來辨識腳本之種類,將腳本儲存在與腳本之種類對應之ROM11內之儲存領域。
接著,PC3是對控制單元1指示再起動(符號SQ103)。控制單元1是接收再起動之指示而再起動(符號SQ203)。
接著,控制單元1之控制部103是藉由腳本處理部102而實行初期化腳本(符號SQ204)。附帶一提,即便是在感測裝置4設有複數個感測元件20的情況,亦藉由1個初期化腳本而將複數之感測元件20初期化。初期化腳本是於控制單元1之起動時自動實行。
腳本處理部102是對感測元件20發行讀取命令(符號SC1)。感測元件20是因應讀取命令而讀取資料(符號SQ301)。腳本處理部102取得從控制單元1輸入之資料(符號SC2)。接著,腳本處理部102將讀取之資料之內容(例如旗標設定)改變(符號SC3)。
接著,腳本處理部102是對感測元件20發行寫入命令(符號SC4)。接著,腳本處理部102將改變後之資料朝感測元件20輸出(符號SC5)。感測元件20是進行從腳本處理部102輸入之資料之寫入(符號SQ302)。接著,腳本處理部102是發行結束命令(符號SC6)。
控制單元1是於初期化腳本之實行後,與PC3連接。起動處理是如此地實行。
圖8是顯示校正處理之一例的順序圖。PC3之管理部300是於起動處理之實行後,對控制單元1指示校正處理(符號SQ111)。在感測元件20,有寫入由出貨時之校正之結果所獲得之修正係數。因此,PC3是為了測量資料之修正處理而事先取得修正係數。
控制單元1若於事件之待機處理之實行中(符號SQ211)從PC3接收到校正處理之指示,則檢測任意實行事件(符號SQ212)。接著,控制單元1之控制部103是藉由腳本處理部102而將任意實行腳本予以實行(符號SQ213)。附帶一提,即便是在感測裝置4設有複數個感測元件20的情況,亦可藉由例如ID等來指定要成為任意實行腳本之實行對象之感測元件20。
腳本處理部102是對感測元件20發行要求修正係數之命令(符號SC11)。感測元件20是因應於要求修正係數之命令而讀取修正係數(符號SQ311)。腳本處理部102是從感測元件20輸入修正係數(符號SC12)。接著,腳本處理部102是發行結束命令(符號SC13)。
接著,控制單元1是以修正係數來作為任意實行腳本之實行結果而朝PC3發送(符號SQ214)。之後,控制單元1是進行事件之待機處理(符號SQ215)。
PC3之管理部300是從控制單元1接收修正係數(符號SQ112)。接著,管理部300是以修正係數來作為校正資料331而儲存在HDD33(符號SQ113)。校正處理是如此地實行。
圖9是顯示測量處理之一例的順序圖。PC3之管理部300是於校正處理之實行後,對控制單元1指示測量處理(符號SQ121)。
控制單元1若於事件之待機處理之實行中(符號SQ221)從PC3接收到測量處理之指示,則檢測感測事件(符號SQ222)。接著,控制單元1之控制部103是藉由腳本處理部102而將感測腳本予以實行(符號SQ223)。附帶一提,即便是在感測裝置4設有複數個感測元件20的情況,亦可藉由例如ID等來指定要成為感測腳本之實行對象之感測元件20。
腳本處理部102是對感測元件20發行指示開始測量之開測量命令(符號SC21)。感測元件20是因應開始測量命令而進行測量(符號SQ321)。
腳本處理部102是於開始測量命令之發行後,進行預定時間(例如10(ms))之待機(符號SC22)。該待機時間是基於感測元件20之測量資料成為可讀取狀態所耗費之時間來決定。
接著,腳本處理部102是對感測元件20發行要求測量資料之命令(符號SC23)。感測元件20是因應要求測量資料之命令而讀取測量資料(符號SQ321)。舉例來說,感測元件20是讀取測量資料#1、#2而朝控制單元1輸出。
腳本處理部102是輸入測量資料#1(符號SC24)、輸入測量資料#2(符號SC25)。接著,腳本處理部102是發行結束命令(符號SC26)。
接著,控制部103是將測量資料#1、#2儲存在RAM12內之讀取緩衝器120(符號SQ223a)。亦即,控制部103是取得測量資料#1、#2來作為感測腳本之實行結果。
控制單元1是藉由通訊模組14而將RAM12內之測量資料#1、#2朝PC3發送(符號SQ224)。之後,控制單元1之控制部103是進行事件之待機處理(符號SQ225)。
另外,PC3是藉由通訊模組34而從控制單元1接收測量資料#1、#2(符號SQ122)。接著,PC3是藉由資料處理部302而進行測量資料#1、#2之資料處理(符號SQ123)。測量處理是如此地實行。
如此,控制單元1是實行包含有對感測元件20存取之命令之感測腳本,取得測量資料#1、#2來作為其實行結果。PC3是接收測量資料#1、#2,而進行測量資料#1、#2之接收處理。
因此,由於PC3不需要存取感測元件20,故PC3與控制單元1之間之通訊處理之負載降低。如果PC3發行對感測元件20寫入及讀取資料之個別之命令,則如以下之比較例所示,PC3與控制單元1之間之通訊處理之負載增加。
圖10是顯示測量處理之比較例的順序圖。PC3是將開始測量之命令朝控制單元1發送(符號SQ121a)。控制單元1是將開始測量之命令朝感測元件20傳送。感測元件20是因應開始測量之命令而進行測量(符號SQ321a)。
PC3是於發行開始測量之命令後,進行預定時間之待機,而朝控制單元1發送對感測元件20要求測量資料之命令(符號SQ122a)。控制單元1是將要求測量資料之命令朝感測元件20傳送。感測元件20是因應要求測量資料之命令而讀取測量資料#1、#2(符號SQ322a)。感測元件20是將測量資料#1、#2朝控制單元1輸出。
接著,控制單元1是將測量資料#1、#2朝PC3發送。PC3是從控制單元1接收測量資料#1、#2(符號SQ123a)。PC3是進行測量資料#1、#2之資料處理(符號SQ124a)。
如此,在比較例中,PC3是將開始測量之命令及要求測量資料之命令個別地朝控制單元1發送。因此,PC3與控制單元1之通訊次數是比實施例還要多。
因此,PC3與控制單元1之消耗電力會增加。尤其,當PC3與控制單元1是無線通訊的情況下,通訊模組14、34之消耗電力之增加量會大於有線通訊的情況。另外,當控制單元1是藉由內藏電池來驅動的情況下,消耗電力之增加會造成驅動時間大幅降低。
另外,若通訊次數增加,則通訊之延遲之影響亦會成為問題。因此,舉例來說,當2個命令之發送之時間間隔有規定的情況下,可能發生該規定時間未被遵守的情形。在圖10之例,當開始測量之命令與要求測量資料求命令之發送間隔規定成10(ms)的情況下,即便PC3發送開始測量之命令而於10(ms)後發送要求測量資料之命令,亦無法保證對感測元件20之開始測量之命令及要求測量資料之命令之發送間隔會成為10(ms)。
另外,由於無線通訊的情況下,發生通訊錯誤之情形會比有線通訊的情況還多,故PC3及控制單元1會需要有發生通訊錯誤時之對應處理。尤其,當發生控制系統之命令之發送錯誤的情況下,若沒有進行通訊錯誤之對應處理而讓處理繼續發展,則甚至可能令感測元件20變遷成無法回復之設想外狀態。關於如此之狀態變遷,有可能是因為通訊之延遲,而以與原本之順序不同之順序來實行命令。
相對於此,若控制單元1是每當從PC3接收命令則進行回覆,則可確實地以預定之順序來實行命令,故可防止如上述般之狀態變遷。然而,此情況下,不只是因為進行回覆而令通訊次數增加,還需要考慮回覆本身之通訊錯誤及延遲,故順序會複雜化。
在實施例中,PC3只是對控制單元1發送腳本之實行指示、從控制單元1接收測量資料,故即便發生通訊錯誤,亦僅止於未接收到指示、測量資料,不會對感測元件20之控制本身產生影響。再者,即便因為通序錯誤而未接收到指示、測量資料,亦可藉由再發送處理來確實地接收。附帶一提,雖然控制單元1、感測元件20之間是進行透過纜線之有線通訊,但與PC3、控制單元1之間之通訊相較之下,屬於短距離通訊且通訊速度慢,故通訊錯誤、消耗電力、延遲之影響非常地小。
另外,如以下之實施例,當控制單元1是自行週期性地實行感測腳本的情況下,由圖9之例,可降低通訊處理之負載。
圖11是顯示測量處理之其他例的順序圖。在圖11,與圖9共通之處理是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控制單元1若於事件待機中(符號SQ221)從PC3接收到開始測量之指示,則令測量週期計時器開始(符號SQ221a)。測量週期計時器舉例來說是形成在控制部103內,就預定之測量週期進行計數。控制部103是將測量週期之到來當作事件而檢測。
控制單元1是當檢測到測量週期到來之事件(符號SQ221b),則將感測腳本予以實行(符號SQ223)。附帶一提,感測腳本之處理內容是如上述所示。控制單元1是將測量資料#1、#2儲存在RAM12(符號SQ223a)、朝PC3發送(符號SQ224)。PC3是接收測量資料#1、#2(符號SQ122)、進行資料處理(符號SQ123)。
測量週期到來之事件會於每個測量週期之期間T被檢測出來。因此,控制單元1可在沒有接受來自PC3之指示之情形下,隔著期間T而反覆實行測量處理。因此,PC3與控制單元1之間之通訊處理之負載降低。
雖然在本例中,PC3朝控制單元1發送腳本、從控制單元1接收測量資料,但並不限定於此。
圖12是顯示控制系統之其他例的構成圖。控制系統具有伺服器60、閘道裝置7、感測裝置4。
伺服器60是資料處理裝置之其他例,與網際網路等之網路NW連接。閘道裝置7是透過無線通訊而與感測裝置4連接,另外,與網路NW連接。閘道裝置7將伺服器60、感測裝置4之間之通訊中繼。
伺服器60具有與上述之PC3相同之機能。伺服器60是透過網路NW而與感測裝置4通訊。亦即,伺服器60朝控制單元1發送腳本、從控制單元1接收測量資料而進行資料處理。附帶一提,伺服器60舉例來說是雲端伺服器,但並不限定於此。另外,當網路NW是網際網路的情況下,由於PC3具有網際網路連接機能,故可代替閘道裝置7而用在通訊之中繼。
另外,亦可將朝控制單元1發送腳本之機器、從控制單元1接收測量資料而進行資料處理之機器分開而設。
圖13是顯示控制系統之其他例的構成圖。在圖13,與圖12共通之構成是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其說明。
控制系統具有伺服器61、閘道裝置7、感測裝置4、PC3a。伺服器61是資料處理裝置之其他例,與網際網路等之網路NW連接。另外,感測裝置4是與閘道裝置7或PC3a進行無線通訊。
與上述之PC3相同,PC3a是將腳本朝感測裝置4之控制單元1發送。感測裝置4是當控制單元1將從PC3a接收之腳本予以儲存,則以任意之方法將無線通訊之通訊對象從PC3a切換成閘道裝置7。
伺服器61是透過網路NW而對感測裝置4指示腳本之實行。感測裝置4是若控制單元1將腳本予以實行,則將測量資料當作其實行結果而朝伺服器61發送。與PC3相同,伺服器61是作為資料處理裝置而進行測量資料之資料處理。
根據此構成,可在不同之據點進行腳本之製作與測量資料之處理。
附帶一提,可藉由電腦來實現上述之處理機能。此情況下,提供記述了處理裝置應有之機能之處理內容之程式。藉由以電腦實行該程式,而在電腦上實現上述處理機能。可以令記述了處理內容之程式是記錄在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但是,不包含載波)。
要令程式流通的情況下,舉例來說,能夠以記錄有該程式之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CD-ROM(Compact Disc Read Only Memory)等之可移除型記錄媒體之形態來販賣。另外,亦可以是先將程式儲存在伺服器電腦之記憶裝置,而透過網路來將該程式從伺服器電腦朝其他之電腦傳送。
關於實行程式之電腦,舉例來說是將可移除型記錄媒體所記錄之程式或從伺服器電腦傳送來之程式儲存在自己之記憶裝置。然後,電腦是從自己之記憶裝置讀取程式,實行依循程式之處理。附帶一提,電腦可以是從可移除型記錄媒體直接讀取程式,而實行依循該程式之處理。另外,電腦亦可以是每當有程式從伺服器電腦傳送,則依序實行依循接收之程式之處理。
上述之實施形態是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但是,並不限定於此,可在未超脫本發明之要旨之範圍內實施各種變形。
1‧‧‧控制單元
2‧‧‧感測單元
3、3a‧‧‧PC(個人電腦)
4‧‧‧感測裝置
7‧‧‧閘道裝置
9、39‧‧‧纜線
10、30‧‧‧CPU
11、31‧‧‧ROM
12、32‧‧‧RAM
14、34‧‧‧通訊模組
15‧‧‧硬體INF部(硬體介面部)
19‧‧‧匯流排
20‧‧‧感測元件
33‧‧‧HDD
35‧‧‧輸入裝置
36‧‧‧輸出裝置
60、61‧‧‧伺服器
100、301‧‧‧通訊處理部
102‧‧‧腳本處理部
103‧‧‧控制部
110‧‧‧控制程式
111‧‧‧腳本處理程式
112‧‧‧通訊驅動器
113、330‧‧‧腳本
113a‧‧‧腳本之儲存領域之構成
120‧‧‧讀取緩衝器
121‧‧‧工作區域
122‧‧‧索引資料領域
123‧‧‧輔助資料領域
300‧‧‧管理部
302‧‧‧資料處理部
303‧‧‧APL部(應用軟體部)
331‧‧‧校正資料
332‧‧‧測量資料
NW‧‧‧網路
St1~St13、St21~St26‧‧‧流程
T‧‧‧期間
圖1...顯示控制系統之一例的構成圖。 圖2...顯示控制單元之一例的構成圖。 圖3...顯示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命令之一例的圖。 圖4...顯示個人電腦之一例的構成圖。 圖5...顯示控制程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6...顯示腳本處理程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7...顯示起動處理之一例的順序圖。 圖8...顯示校正處理之一例的順序圖。 圖9...顯示測量處理之一例的順序圖。 圖10...顯示測量處理之比較例的順序圖。 圖11...顯示測量處理之其他例的順序圖。 圖12...顯示控制系統之其他例的構成圖。 圖13...顯示控制系統之其他例的構成圖。
1‧‧‧控制單元
2‧‧‧感測單元
3‧‧‧個人電腦
4‧‧‧感測裝置
9‧‧‧纜線
20‧‧‧感測元件

Claims (19)

  1. 一種控制裝置,是與控制對象裝置連接之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 記憶部,記憶腳本,該腳本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 控制部,實行前述腳本,取得其實行結果;及 發送部,將前述實行結果發送至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的資料處理裝置。
  2. 如請求項1之控制裝置,其中前述腳本包含等待前述控制對象裝置之回覆的命令、及從前述控制對象裝置讀取資料後將前述資料加工而寫入前述控制對象裝置之命令之至少其中一者。
  3. 如請求項1或2之控制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部是週期性地實行前述腳本。
  4. 一種資料處理裝置,是與連接控制對象裝置之控制裝置進行通訊之資料處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 接收部,從前述控制裝置接收腳本的實行結果,該腳本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 資料處理部,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
  5. 如請求項4之資料處理裝置,其中具有儲存前述腳本之儲存部、將前述腳本發送至前述控制裝置之發送部。
  6. 一種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包含: 控制裝置,與控制對象裝置連接;及 資料處理裝置,與前述控制裝置進行通訊; 前述控制裝置是包含: 記憶部,記憶腳本,該腳本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 控制部,實行前述腳本,取得其實行結果;及 發送部,將前述實行結果發送至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的資料處理裝置; 前述資料處理裝置是包含: 接收部,從前述控制裝置接收前述腳本之實行結果;及 資料處理部,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
  7. 如請求項6之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腳本包含等待前述控制對象裝置之回覆的命令、及從前述控制對象裝置讀取資料後將前述資料加工而寫入前述控制對象裝置之命令之至少其中一者。
  8. 如請求項6或7之控制系統,其中前述控制部是週期性地實行前述腳本。
  9. 如請求項6或7之控制系統,其中前述資料處理裝置具有儲存前述腳本之儲存部、將前述腳本發送至前述控制裝置之發送處理部。
  10. 一種控制方法,其特徵在於令電腦實行以下步驟: 實行腳本,該腳本包含對連接之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 取得其實行結果; 將前述實行結果發送至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的資料處理裝置。
  11. 如請求項10之控制方法,其中前述腳本包含等待前述控制對象裝置之回覆的命令、及從前述控制對象裝置讀取資料後將前述資料加工而寫入前述控制對象裝置之命令之至少其中一者。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控制方法,其中在實行前述腳本之步驟係週期性地實行前述腳本。
  13. 一種資料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令電腦實行以下步驟: 從與控制對象裝置連接之控制裝置,接收腳本的實行結果,該腳本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 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
  14. 如請求項13之資料處理方法,其中令前述電腦實行將前述腳本發送至前述控制裝置之步驟。
  15. 一種控制程式,其特徵在於令電腦實行以下處理: 實行腳本,該腳本包含對連接之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 取得其實行結果; 將前述實行結果發送至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的資料處理裝置。
  16. 如請求項15之控制程式,其中前述腳本包含等待前述控制對象裝置之回覆的命令、及從前述控制對象裝置讀取資料後將前述資料加工而寫入前述控制對象裝置之命令之至少其中一者。
  17. 如請求項15或16之控制程式,其中在實行前述腳本之處理係週期性地實行前述腳本。
  18. 一種資料處理程式,其特徵在於令電腦實行以下處理: 從與控制對象裝置連接之控制裝置,接收腳本的實行結果,該腳本包含對前述控制對象裝置存取之命令; 進行前述實行結果之資料處理。
  19. 如請求項18之資料處理程式,其中令前述電腦實行將前述腳本發送至前述控制裝置之處理。
TW105136400A 2016-03-10 2016-11-09 控制裝置、資料處理裝置、控制系統、控制方法、資料處理方法、控制程式及資料處理程式 TWI6314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57558 WO2017154166A1 (ja) 2016-03-10 2016-03-10 制御装置、データ処理装置、制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データ処理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データ処理プログラム
??PCT/JP2016/057558 2016-03-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2477A true TW201732477A (zh) 2017-09-16
TWI631442B TWI631442B (zh) 2018-08-01

Family

ID=597892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6400A TWI631442B (zh) 2016-03-10 2016-11-09 控制裝置、資料處理裝置、控制系統、控制方法、資料處理方法、控制程式及資料處理程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587031B2 (zh)
TW (1) TWI631442B (zh)
WO (1) WO20171541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159B (zh) * 2018-06-19 2021-09-21 日商基索股份有限公司 機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及系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57751A (ja) * 2020-03-30 2021-10-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端末の制御方法、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GB2616069B (en) * 2022-02-28 2024-06-05 Vodafone Group Services Ltd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ading data from a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082703A (ja) * 2000-09-07 2002-03-22 Ryosuke Hosoya 媒体搬送系を持つ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装置
TW200416508A (en) * 2003-02-25 2004-09-01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A real-time control system using web technology to implement 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ler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5130033A (ja) * 2003-10-21 2005-05-19 Ipsquare Inc 監視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06344017A (ja) * 2005-06-09 2006-12-21 Hitachi Ltd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のデータ処理方法
CA2685868A1 (en) * 2007-05-02 2008-11-13 Synapse Wireles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configuring node behavior in a sensor network
JP2009260778A (ja) * 2008-04-18 2009-11-05 Hitachi High-Tech Control Systems Corp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用ゲートウェイ、及び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WO2015162793A1 (ja) * 2014-04-25 2015-10-2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ロジックコントロー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0159B (zh) * 2018-06-19 2021-09-21 日商基索股份有限公司 機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裝置及系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54166A1 (ja) 2017-09-14
JPWO2017154166A1 (ja) 2018-10-04
TWI631442B (zh) 2018-08-01
JP6587031B2 (ja) 2019-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11741B1 (ko) 임베디드 멀티미디어 카드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CN102103566A (zh) 闪存存储器接口
US7908417B2 (en) Motherboard system, storage device for booting up thereof and connector
TW201732477A (zh) 控制裝置、資料處理裝置、控制系統、控制方法、資料處理方法、控制程式及資料處理程式
CN106547636B (zh) 除错系统与方法
WO2018054060A1 (zh) 一种处理器及BootLoader程序的更新方法、存储介质
CN112579508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EP2835743A1 (en) I/o device sharing system and i/o device sharing method
CN111475432B (zh) 一种从机启动控制装置、单总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080004875A (ko) 커맨드 디코딩 시스템, 플래시 메모리 커맨드 디코딩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방법
US10664418B2 (en) Peripheral device controlling device,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operation method of peripheral device controlling device driver
US20160314086A1 (en) Secure digital host controller virtualization
JP641802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4809166B2 (ja) リモートi/oを構成する計算機システム及びi/oデータ転送方法
US8172143B2 (en) Code reading device
JP2003337784A (ja) 制御システム及びusbデバイス
TW201023039A (en) Motherboard, storage device and controller thereof and booting method
JP2020204935A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TWI452471B (zh) 用於通用序列匯流排裝置的全雙工控制器與其方法
JP6138482B2 (ja) 組み込みシステム
CN110399322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乒乓dma架构
JP6810962B2 (ja) データ処理装置、データ転送装置、データ処理方法、及びデータ転送プログラム
KR101361335B1 (ko) 다양한 입력장치를 수용할 수 있는 모바일 디바이스 및 그 방법
JP4924472B2 (ja) ホスト機器
JP2005267377A (ja) 位置情報変換装置及び位置情報変換装置用データ出力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