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5339A - 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 - Google Patents

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5339A
TW201725339A TW105140398A TW105140398A TW201725339A TW 201725339 A TW201725339 A TW 201725339A TW 105140398 A TW105140398 A TW 105140398A TW 105140398 A TW105140398 A TW 105140398A TW 201725339 A TW201725339 A TW 2017253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rip
predetermined
length
processing
mold s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40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16610B (zh
Inventor
zhi-xue Shi
Rui-En Shi
Original Assignee
zhi-xue Shi
Rui-En Sh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xue Shi, Rui-En Shi filed Critical zhi-xue Shi
Publication of TW2017253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53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166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16610B/zh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包括有:(a)備料加工:將已具有預定初始長度的該條狀帶體能位於該機台的該首模具組內部;(b)限位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之該首模具組進行沖製加工後而使得已具有預定初始長度的該條狀帶體處會形成有限位部;(c)再送料加工:將已具有該限位部的該條狀帶體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輸送作用,而迫使該條狀帶體一端能於上述該首模具組內再往前移動一預定行程距離;(d)彎折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該次模具組直接施加壓力於上述該條狀帶體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處,而迫使該條狀帶體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會朝向下方或下後方彎折移動;(e)壓推加工:將已被彎折呈一預定夾角的上述該條狀帶體會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之該次模具組的另外頂推加壓夾合作用而形成一條狀帶雛形;(f)終送料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再次輸送作用而迫使上述該條狀帶雛形會往前移動至預定再程行距離;(g)截斷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首模組裝置的裁斷加工作用而使得裁切後的已具有預定總長度的該條狀帶雛形會與捲梱狀條狀帶體呈斷開分離現象;(h)成品:待從上述同一該機台所落下取出的具有預定總長度之獨立狀該條狀帶雛形,即為一帶體之成品。

Description

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特別關於一種藉由備料加工、標示加工、次送料加工、限位加工、再送料加工、彎折加工、壓推加工、終送料加工、裁斷加工等加工步驟會依序於同一機台上的模具裝置所完成的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
按,習用之滾珠式金屬紮線帶,其製法包括有:(A)送料加工:將捲捆狀預定寬度的帶體置於第一機台上的第一模具裝置內進行總長度(含頭部端之預定長度及帶體規格所需之預定長度的總合)的輸送;(B)裁斷加工;將已輸送有總長度的帶體置於第二機台上的第二模具裝置內進行裁切斷開加工;(C)彎折加工:將已裁斷成預定總長度的帶體置於第三機台上的第三模具裝置內進行彎折加工,而使彎折加工後的帶體分為頭部端之預定長度及帶體規格所需之預定長度;(D)壓推加工:將已彎折後的帶體置於第四機台上的第四模具裝置內後,能將帶體之頭部端預定長度往帶體規格所需之預定長度的方向壓推,直至該頭部端預定長度與帶體規格所需之預定長度間呈近平行狀、或該頭部端預定長度的末端朝向帶體規格所需之預定長度方向傾斜設置;(E)成品:待從機台上的模具裝置中取出,即完成一成品。
雖習知技術能改善更先前爐蓋的各種缺失,且其創作亦能達到其創作目的,而深受消費者喜愛,但是,其在生產製造上時,則會產生 如下的缺失:由於製造帶體時,必須是先送料再進行裁斷加工,因此,當所需總長度超過200公分以上的大型帶體之應用時,往往會使得已裁斷後大型帶體在每次移動至不同機台上的不同模具裝置進行製造加工,其不但會造成移動搬運上的相當不便外,同時,更會造成產製上的相當大的麻煩為其一大困擾。
承如上述,由於製造上至少需要四種機台及四種不同模具裝置,尤其是在製造大型帶體的長度後,亦需要有足夠的廠房空間供其搬運移動置放之用,以致使加工工廠需要更大的擺放空間,進而造成其廠房成本增加為其再一大困擾。
由於習知技術的滾珠式金屬紮線帶的表面均為平整狀,以致使消費者在選購上無從分辨,因而,常常會選購到黑心廠商所製的不堪耐用品,而造成消費者必須先行拆下後,再攜帶產品包裝、不堪耐用品及發票等親臨至店家另行辨理退貨,而造成消費者的另一大困擾。
有鑑於此,本發明人乃積極開發研究,並為改進上述習用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的缺失,本發明人以從事此類產品製造多年之經驗,經過長久努力研究與實驗,終於開發設計出本發明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期能嘉惠所有的消費者及製造者。
本發明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的主要內容係在於提供一種藉由備料加工、標示加工、次送料加工、限位加工、再送料加工、彎折加工、壓推加工、終送料加工、裁斷加工等加工步驟會依序於同一機台上的各模具組內所完成的滾珠用金屬紮線帶,其中,該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包括有:(a)備料加工:將捲捆狀預定寬度的條狀帶體一端置於機台的首 模具組處,而形成已具有預定初始長度的該條狀帶體能位於該機台的該首模具組內部;(b)標示加工:將已具有預定初始長度的該條狀帶體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上的該首模具組加工後而於該條狀帶體表面上形成有標示區;(c)次送料加工:將已具有該標示區的該條狀帶體能於上述同一該機台上的首模組內部再往前移動至預定再次長度;(d)限位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之該首模具組進行沖製加工後,而使得已具有預定初始長度的該條狀帶體處會形成有限位部;(e)再送料加工:將已具有該限位部的該條狀帶體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輸送作用,而迫使該條狀帶體一端能於上述該首模具組內再往前移動一預定行程距離,而使得已移動有預定行程距離的該條狀帶體一端能自該首模具組處移動進入位於次模具組內,而形成該條狀帶體同時橫跨於該首模具組及該次模具組的作動範圍內;(f)彎折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該次模具組直接施加壓力於上述該條狀帶體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處,而迫使該條狀帶體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會朝向下方或下後方彎折移動,直至該條狀帶體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與其預定初始長度之後段部分之間被彎折達到一預定夾角為止;(g)壓推加工:將已被彎折呈一預定夾角的上述該條狀帶體會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之該次模具組的另外頂推加壓夾合作用,而使得該條狀帶體之預定初始長度的前段部分能確實再朝向其預定初始長度的後段部分壓推至呈近平行狀或呈斜向上設置,而形成一條狀帶雛形;(h)終送料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再次輸送作用而迫使上述該條狀帶雛形會往前移動至預定再程行距離(即預定初始長度及預定行程距離及預定再程行距離的總合為預定總長度),以使得該條狀帶雛形能再同時位於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該首模組裝置及次模組裝置內;(i)截斷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首模組裝置的裁斷加工作用而使得裁切後的已具有預定總長度 的該條狀帶雛形會與捲梱狀條狀帶體呈斷開分離現象;(j)成品:待從上述同一該機台所落下取出的具有預定總長度之獨立狀該條狀帶雛形,即為一帶體之成品;如此,利用同一機台上的首模具組及次模具組的連續加工作用就能產製相同功效的帶體,以致使機台設備更加簡化,且生產廠房所需置放的空間亦相對的變小,而確實降低生產者的租賃或購買廠房的成本外,同時,亦能減少各個階段的帶體加工所需的搬運人力及操作成本,且能減少帶體的擺放位置空間,並能利用同一機台上完成帶體的製造,以大大提高其生產良率及產能,進而降低其製造成本及提高其競爭力及市場佔有率為其進步性之主張。
本發明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的另一目的係能藉由步驟(a)備料加工及步驟(c)限位加工之間增加有另一步驟(b)標示加工,以使得在製成一條金屬紮線帶的當下就會有識別區的產生,而能增加帶體的識別性,且能大大地減少消費者因忽略性的錯誤選購習慣而需再另行辨理退貨的麻煩及不便外,同時,亦能大大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選取辨識度及信任度,進而增加其競爭力及市場佔有率為其另一進步性之主張。
1‧‧‧帶體
10‧‧‧頭端部
11‧‧‧帶身端
12‧‧‧限位部
15‧‧‧標示區
2‧‧‧蓋體
20‧‧‧導引部
22‧‧‧容置區
1’‧‧‧條狀帶
1”‧‧‧條狀帶雛形
第1圖係本發明之加工流程示意圖。
第2圖係第1圖加工流程之立體示意圖。
第3圖係第2圖應用時的立體組合示意圖。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請參閱第1圖至第3圖所示,其製法至少包括有: (a)備料加工:將捲捆狀預定寬度的條狀帶體1’一端置於機台(圖中未示)上,使條狀帶1’一端往已位於機台上的首模具組(圖中未示)內部移動至預定初次長度或預定初始長度(即係指帶體1之頭部端10的長度、或指帶體1一端前緣至標示區15之間的長度、或指帶體1移動的預定初次長度及移動的預定再次長度的總合);(b)標示加工:將已移動至上述同一機台上的該首模具組內的條狀帶體1’之預定初次長度(即頭部端10長度或帶體1一端前緣至標示區15之間的長度)受上述同一機台上的首模具組加工而使該條狀帶體1’表面上形成有標示區15;(c)次送料加工:將已具有該標示區15的該條狀帶體1’能於上述同一該機台上的該首模具組內部再往前移動至預定再次長度;(d)限位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之該首模具組進行沖製加工後,而使得已具有預定初始長度的該條狀帶體1’處會形成有限位部12;而上述之該限位部12可為彈性片、或凸粒、或孔、或槽等為最佳;(e)再送料加工:將已具有該限位部12的該條狀帶體1’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輸送作用,而迫使該條狀帶體1’一端能於上述該首模具組內再往前移動一預定行程距離,而使得已移動有預定行程距離的該條狀帶體1’一端能自該首模具組處移動進入位於次模具組(圖中未示)內,而形成該條狀帶體1’同時橫跨於該首模具組及該次模具組的作動範圍內;(f)彎折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該次模具組直接施加壓力於上述該條狀帶體1’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處,而迫使該條 狀帶體1’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會朝向下方或下後方進行分次性的角度彎折加工移動,直至該條狀帶體1’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與其預定初始長度之後段部分之間被彎折達到一預定夾角為止;而上述彎折加工後的預定初次長度(即頭部端10長度)的前段部分與後段部分間的夾角以小於90度為最佳;(g)壓推加工:將已被彎折呈一預定夾角的上述該條狀帶體1’會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之該次模具組的另外頂推加壓夾合作用,而使得該條狀帶體1’之預定初始長度的前段部分能確實再朝向其預定初始長度的後段部分壓推至呈近平行狀或呈斜向上設置,而形成一條狀帶雛形1”;(h)終送料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再次輸送作用而迫使上述該條狀帶雛形1”會往前移動至預定再程行距離(即帶體1規格所需之帶身端11長度),以使得該條狀帶雛形1”能再同時位於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該首模組裝置及次模組裝置內;(i)截斷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首模組裝置的裁斷加工作用而使得裁切後的已具有預定總長度的該條狀帶雛形1”會與捲梱狀條狀帶體1’呈斷開分離現象;而上述之預定總長度係指帶體1之頭部端10長度及帶身端11長度的總合、或指預定初次長度及預定再次長度及預定行程距離及預定再程行距離的總合;(j)成品:待從上述同一該機台所落下取出的具有預定總長度之獨立狀該條狀帶雛形1”,即為一帶體1之成品;藉由上述的備料加工、標示加工、次送料加工、限位加工、再送料加工、彎折加工、壓推加工、終送料加工、裁斷加工等步驟依序於同一機台上的該首模具組及該次模具組內所完成的帶體1,再將該帶體1 之帶身端11末端處插入於蓋體2之容置區22與已位於蓋體2之導引部20內的滾珠(圖中未示)之間,直至已位於帶體1之頭端部10的限位部12卡抵於蓋體2處,即能組成一條滾珠式金屬紮線帶(如第3圖),如此,其不但能於同一機台上的首模具組及次模具組內的分段加工就能產製相同功效的帶體1,以致使機台設備更加簡化,且生產廠房所需置放的空間亦相對的變小,而確實降低生產者的租賃或購買廠房的成本外,同時,亦能減少各個階段的帶體1加工所需的搬運人力及操作成本,且能減少帶體1的擺放位置空間,並能利用同一機台上完成帶體1的製造,以大大提高其生產良率及產能,進而降低其製造成本及提高其競爭力及市場佔有率為其進步性之主張。
再者,本發明藉由備料加工至限位加工之間增加有標示加工,以使得在製成一條金屬紮線帶的當下就會有識別區15的產生,而能增加帶體1的識別性,且能減少消費者因忽略性的錯誤選購習慣而需親臨至現場再另行辨理退貨的麻煩及不便外,同時,亦能大大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選取辨識度及信任度,進而增加其競爭力及市場佔有率。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發明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Claims (10)

  1. 一種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包括有:(a)備料加工:將捲捆狀預定寬度的條狀帶體一端置於機台的首模具組處,而形成已具有預定初始長度的該條狀帶體能位於該機台的該首模具組內部;(b)限位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之該首模具組進行沖製加工後,而使得已具有預定初始長度的該條狀帶體處會形成有限位部;(c)再送料加工:將已具有該限位部的該條狀帶體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輸送作用,而迫使該條狀帶體一端能於上述該首模具組內再往前移動一預定行程距離,而使得已移動有預定行程距離的該條狀帶體一端能自該首模具組處移動進入位於次模具組內,而形成該條狀帶體同時橫跨於該首模具組及該次模具組的作動範圍內;(d)彎折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該次模具組直接施加壓力於上述該條狀帶體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處,而迫使該條狀帶體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會朝向下方或下後方彎折移動,直至該條狀帶體的預定初始長度之前段部分與其預定初始長度之後段部分之間被彎折達到一預定夾角為止;(e)壓推加工:將已被彎折呈一預定夾角的上述該條狀帶體會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之該次模具組的另外頂推加壓夾合作用,而使得該條狀帶體之預定初始長度的前段部分能確實再朝向其預定初始長度的後段部分壓推至呈近平行狀或呈斜向上設置,而形成一條狀帶雛形;(f)終送料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再次輸送作用而迫使上述 該條狀帶雛形會往前移動至預定再程行距離(即預定初始長度及預定行程距離及預定再程行距離的總合為預定總長度),以使得該條狀帶雛形能再同時位於上述同一該機台的該首模組裝置及次模組裝置內;(g)截斷加工: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的首模組裝置的裁斷加工作用而使得裁切後的已具有預定總長度的該條狀帶雛形會與捲梱狀條狀帶體呈斷開分離現象;(h)成品:待從上述同一該機台所落下取出的具有預定總長度之獨立狀該條狀帶雛形,即為一帶體之成品。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中,步驟(a)備料加工至步驟(b)限位加工之間另進行有標示加工步驟,而該標示加工步驟係指已具有預定初始長度的該條狀帶體經由上述同一該機台上的該首模具組加工後而於該條狀帶體表面上形成有標示區。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中,該標示加工步驟之後會再另行增加有次送料加工,而使得已具有該標示區的該條狀帶體能於上述同一該機台上的首模具組內部再往前移動至預定再次長度。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中,預定初始長度係指帶體之頭部端的長度距離、或指帶體之頭部端一端前緣至該標示區之間的最大長度距離、或指帶體移動的預定初次長度及移動的預定再次長度的總合。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中,預定初始長度係指帶體移動的預定初次長度及移動的預定再次長度的總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中,預定再行程距離係指帶體規格所需之帶身端長度的距離。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中,條狀帶的預定總長度係指帶體之頭部端的最大長度距離及帶身端的最大長度距離之總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中,預定可彎折的長度係指帶體之頭部端一端緣至彎折位置之間的長度距離。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中,該限位部為彈性片、或凸粒、或孔、或槽。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或3項所述之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其中,標示區的加工以雷射加工或滾壓加工或沖製加工為最佳,且該標示區為文字、或圖案、或數字。
TW105140398A 2016-01-07 2016-12-07 Ball metal strip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6166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0414 2016-0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5339A true TW201725339A (zh) 2017-07-16
TWI616610B TWI616610B (zh) 2018-03-01

Family

ID=60047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40398A TWI616610B (zh) 2016-01-07 2016-12-07 Ball metal strip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61661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9510A (zh) * 2022-08-05 2022-10-25 温州市华可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不锈钢扎带的一体化加工中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8293B (zh) * 2018-07-20 2020-06-23 施志学 夹持式金属紧束带制法
CN113182457B (zh) * 2021-04-22 2023-03-21 浙江金星电器开关厂 一种扎带生产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9413A (ja) * 1998-06-08 1999-12-21 Sumitomo Chem Co Ltd 害虫防除剤
TWM257346U (en) * 2004-04-09 2005-02-21 Jr-Huei Yang Retaining type seams binding belt structure
TWM316301U (en) * 2006-11-10 2007-08-01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Anti-theft apparatus for metal buckle r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9510A (zh) * 2022-08-05 2022-10-25 温州市华可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不锈钢扎带的一体化加工中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6610B (zh) 2018-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6610B (zh) Ball metal strip manufacturing method
TW457144B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parts from a continuous stock material and associated forge
JP5898411B2 (ja) インサートカラーの成形方法
US8539808B2 (en) Bandolier with laterally offset and spaced work piece
EP3310520B1 (en)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precise laser cuttings on a ribbon sheet and apparatus to carry out the method
US20130319066A1 (en) Manufacturing System and Process Using a Laser Assisted Stamping Die
KR101379435B1 (ko) 차량용 머플러 제조장치
CN113165299A (zh) 冲压成形品的制造方法、金属板集、冲压装置以及冲压生产线
TWI613017B (zh) 滾珠用金屬紮線帶製法(二)
US20110034259A1 (en) Method of making a washer
JP5759522B2 (ja) 2つの側部を有するデュアルプロセス弾薬帯
TWI604901B (zh) Hand-pulled metal bandage system of law
TWI625179B (zh) 手拉式金屬束緊帶製法(二)
KR101549403B1 (ko) 연속 프레스기 및 연속 프레스기의 판소재 가공 방법
CN106881853B (zh) 一种连续加工3d麦拉的方法及通过该方法生产的3d麦拉
MX2021006496A (es) Dispositivo de regeneracion de chip de contacto y metodo de regeneracion de chip de contacto.
KR102176330B1 (ko) 롱볼트 제조용 헤딩머신의 다이스 금형 구조
KR101536404B1 (ko) 금속테두리부재 성형장치
CN108838293A (zh) 夹持式金属紧束带制法
JP3168784U (ja) 熱間フォーマーにおけるバー材端末処理装置
KR200471873Y1 (ko) 롤러 트랙의 제조 장치
KR101494129B1 (ko) 일방향으로부터 모재가 공급되는 오버래핑 모터 하우징의 제조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TW201836730A (zh) 夾持式金屬緊束帶製法
KR101884598B1 (ko) 부품의 성형방법
TW201822909A (zh) 扳動式金屬緊束單元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