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5145A -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5145A
TW201725145A TW105136093A TW105136093A TW201725145A TW 201725145 A TW201725145 A TW 201725145A TW 105136093 A TW105136093 A TW 105136093A TW 105136093 A TW105136093 A TW 105136093A TW 201725145 A TW201725145 A TW 20172514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pad
link
caliper
axis
bicycle disc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6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上竜也
Original Assignee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251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514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5Components of axially engaging 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6D65/0068Brake calip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05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brake elements, e.g. fastening of brake blocks in their hol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1/00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1/02Brakes; Arrangements thereof in which cycle wheels are engaged by brak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55/0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 F16D55/22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 F16D55/224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 F16D55/225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with axially-movable discs or pads pressed against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members by clamping an axially-located rotating disc between movable braking members, e.g. movable brake discs or brake pads with a common actuating member for the braking members the braking members being brake p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005Components of axially engaging brak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6D65/0068Brake calipers
    • F16D65/0075Brake calipers assembled from a plurality of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55/00Brakes with substantially-radial braking surfaces pressed together in axial direction, e.g. disc brakes
    • F16D2055/0004Parts or details of disc brakes
    • F16D2055/0016Brake cali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14Mechan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5/00Components of actuators
    • F16D2125/18Mechanical mechanisms
    • F16D2125/20Mechanical mechanisms converting rotation to linear movement or vice versa
    • F16D2125/34Mechanical mechanisms converting rotation to linear movement or vice versa acting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125/36Helical cams, Ball-rotating ramps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包括一第一剎車墊、一第二剎車墊、一致動結構及一連桿結構。該第二剎車墊經配置以面向該第一剎車墊。該致動結構使該第一剎車墊朝向該第二剎車墊移動。該連桿結構耦合至該第一剎車墊以將該第一剎車墊之一移動傳輸至該第二剎車墊以使該第二剎車墊朝向該第一剎車墊移動。

Description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
騎自行車正成為一越來越流行之娛樂形式及一交通方式。再者,騎自行車已成為業餘人員及專業人員兩者之一非常流行之競技運動。無論自行車是否用於娛樂、交通或競賽,自行車工業均在不斷改良自行車之各種組件。已被廣泛地重新設計之一自行車組件係一自行車剎車。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一態樣,一種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包括一第一剎車墊、一第二剎車墊、一致動結構及一連桿結構。該第二剎車墊經配置以面向該第一剎車墊。該致動結構使該第一剎車墊朝向該第二剎車墊移動。該連桿結構耦合至該第一剎車墊以將該第一剎車墊之一移動傳輸至該第二剎車墊以使該第二剎車墊朝向該第一剎車墊移動。 就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利用該第一剎車墊之該移動以使用該連桿結構來移動該第二剎車墊以允許簡化該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態樣,根據第一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進一步包括耦合至一自行車車體之一卡鉗基座。該連桿結構設置於該卡鉗基座上。 就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經由該卡鉗基座來相對於該自行車車體支撐該連桿結構以允許穩定該連桿結構之操作。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三態樣,根據第二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連桿結構包含:一活塞連桿,其使該第二剎車墊朝向該第一剎車墊移動;及一第一支撐連桿,其圍繞一第一基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卡鉗基座且圍繞一第一支撐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活塞連桿。 就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使用該活塞連桿及該第一支撐連桿來使該第二剎車墊朝向該第一剎車墊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四態樣,根據第三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第一支撐連桿耦合至該第一剎車墊以將該第一剎車墊之該移動傳輸至該活塞連桿。 就根據第四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經由該第一支撐連桿及該活塞連桿來將該第一剎車墊之該移動傳輸至該第二剎車墊。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五態樣,根據第四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第一支撐連桿包含耦合至該第一剎車墊之一墊耦合部分。該墊耦合部分經配置成比該第一基軸線更遠離該第一支撐軸線。 就根據第五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經由該第一支撐連桿來使該活塞連桿在與該第一剎車墊之一移動方向相反之一方向上移動。此允許該第二剎車墊結合該第一剎車墊之該移動來在該相反方向上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六態樣,根據第五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第一剎車墊包含一第一背板及附接至該第一背板之一第一摩擦構件。該第一支撐連桿之該墊耦合部分圍繞一耦合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背板。 就根據第六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經由該墊耦合部分來將該第一支撐連桿耦合至該第一剎車墊之該第一背板。此可改良該第一剎車墊之該移動相對於該第二剎車墊之傳輸效率。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七態樣,根據第三態樣至第六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致動結構設置於該活塞連桿上。 就根據第七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當將一致動力自該致動結構施加至該第一剎車墊時,將一反作用力自該致動結構施加至該活塞連桿。因此,可利用該反作用力作為該第二剎車墊之一致動力。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八態樣,根據第三態樣至第七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第一剎車墊及該第二剎車墊之至少一者安裝至該活塞連桿。 就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簡化該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九態樣,根據第八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活塞連桿具有一導桿。該第一剎車墊及該第二剎車墊之至少一者沿該導桿可移動地安裝至該活塞連桿。 就根據第九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相對於該活塞連桿引導該第一剎車墊及該第二剎車墊之該至少一者以允許穩定該第一剎車墊及該第二剎車墊之該至少一者之一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態樣,根據第三態樣至第九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活塞連桿具有界定一內部空間之一柱形部件。該第一剎車墊及該第二剎車墊至少部分配置於該柱形部件之該內部空間中。 就根據第十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使用該活塞連桿來保護該第一剎車墊及該第二剎車墊之至少部分。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一態樣,根據第十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柱形部件包含界定一矩形柱形狀之複數個側壁。該致動結構附接至該複數個側壁之一者。 就根據第十一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由於該矩形柱形狀而增加該活塞連桿之強度以允許經由該活塞連桿來穩定地支撐該致動結構。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二態樣,根據第三態樣至第十一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連桿結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支撐連桿,其圍繞一第二基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卡鉗基座且圍繞一第二支撐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活塞連桿。 就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相對於該卡鉗基座以及該第一支撐連桿穩定地支撐該活塞連桿。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三態樣,根據第十二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第一支撐軸線及該第二支撐軸線及該第一基軸線及該第二基軸線經配置以構成該活塞連桿與該卡鉗基座之間之四連桿組。 就根據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使用該四連桿組來穩定該活塞連桿相對於該卡鉗基座之一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四態樣,根據第十三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第一支撐軸線及該第二支撐軸線及該第一基軸線及該第二基軸線經配置成彼此平行。 就根據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使用該四連桿組來使該活塞連桿相對於該卡鉗基座之該移動更穩定。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五態樣,根據第十三態樣或第十四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界定於該第一支撐軸線與該第一基軸線之間的一第一距離等於界定於該第二支撐軸線與該第二基軸線之間的一第二距離。界定於該第一支撐軸線與該第二支撐軸線之間的第三距離等於界定於該第一基軸線與該第二基軸線之間的一第四距離。該第一距離及該第二距離比該第三距離及該第四距離短。 就根據第十五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使用該四連桿組來使該活塞連桿相對於該卡鉗基座之該移動更穩定。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六態樣,根據第三態樣至第十五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致動結構包含一旋轉構件,其耦合至該活塞連桿以回應於經由一控制纜線施加之一操作力而相對於該活塞連桿旋轉。 就根據第十六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經由該旋轉構件來自該控制纜線接收該操作力。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七態樣,根據第十六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致動結構包含一凸輪機構,其設置於該旋轉構件與該活塞連桿之間以使該旋轉構件沿該旋轉構件之一旋轉軸線相對於該活塞連桿移動。 就根據第十七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經由該凸輪機構來將該操作力轉換為該旋轉構件之一軸向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八態樣,根據第十七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經構形使得該凸輪機構包含一第一凸輪構件、一第二凸輪構件及一中間構件。該第一凸輪構件設置於該旋轉構件上。該第二凸輪構件設置於該活塞連桿上且面向該第一凸輪構件。該中間構件配置於該第一凸輪構件與該第二凸輪構件之間。 就根據第十八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經由該第一凸輪構件、該第二凸輪構件及該中間構件來將該旋轉構件之旋轉轉換為該旋轉構件之該軸向移動。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十九態樣,根據第十八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進一步包括一調整結構,其沿該旋轉軸線改變該第一凸輪構件及該第二凸輪構件相對於該活塞連桿之軸向位置以調整該第一剎車墊相對於該卡鉗基座之一靜止位置。 就根據第十九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經由該調整構件來調整該第一剎車墊相對於該活塞連桿之一位置。 根據本發明之一第二十態樣,根據第三態樣至第十九態樣中任一者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進一步包括一調整結構,其改變該致動結構相對於該活塞連桿之一位置以調整該第一剎車墊相對於該卡鉗基座之一靜止位置。 就根據第二十態樣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而言,可經由該調整構件來調整該第一剎車墊相對於該活塞連桿之一位置。
現將參考附圖來描述(若干)實施例,其中相同元件符號標示所有各種圖式中之對應或相同元件。 首先參考圖1,根據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將一剎車力施加於一碟式剎車轉子B1。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安裝至一自行車車體B2。自行車車體B2之實例包含一自行車車架及可旋轉地安裝至該自行車車架之一前叉。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用作為安裝至自行車車體B2之一前叉B21之一前碟式剎車卡鉗。然而,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可用作為(例如)安裝至自行車車架之一後下叉之一後碟式剎車卡鉗。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經由諸如一波頓(Bowden)纜線之一控制纜線B4來可操作地耦合至一剎車操作裝置B3。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回應於自剎車操作裝置B3經由控制纜線B4來施加之一操作力F1而將剎車力施加於碟式剎車轉子B1。控制纜線B4包含一外殼B41及一內索B42。內索B42可移動地設置於外殼B41中。在此實施例中,操作力F1係自剎車操作裝置B3經由控制纜線B4之內索B42來傳輸之一拉力。 如圖2及圖3中所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包括一第一剎車墊12、一第二剎車墊14、一致動結構16及一連桿結構18。第二剎車墊14經配置以面向第一剎車墊12。致動結構16使第一剎車墊12朝向第二剎車墊14移動。連桿結構18耦合至第一剎車墊12以將第一剎車墊12之一移動傳輸至第二剎車墊14以使第二剎車墊14朝向第一剎車墊12移動。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進一步包括耦合至自行車車體B2 (圖1)之一卡鉗基座20。連桿結構18設置於卡鉗基座20上。然而,卡鉗基座20可自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省略。在此一實施例中,致動結構16及連桿結構18直接安裝至自行車車體B2 (圖1)。 如圖2中所見,卡鉗基座20包含一第一安裝部件22及一第二安裝部件24。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安裝部件22包含一第一安裝孔26。第二安裝部件24包含一第二安裝孔28。 如圖1中所見,卡鉗基座20經由具有安裝螺栓B51及B52之第一安裝部件22及第二安裝部件24來安裝至自行車車體B2。安裝螺栓B51及B52分別延伸穿過第一安裝孔26及第二安裝孔28以將卡鉗基座20固定至自行車車體B2。 如圖1及圖2中所見,卡鉗基座20包含具有一實質上呈環形之形狀之一座框30。座框30包含一容納開口32。連桿結構18設置於容納開口32中。第一安裝部件22及第二安裝部件24自座框30延伸。 如圖3中所見,座框30包含一第一槽口34及一第二槽口36。在其中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安裝至自行車車體B2 (圖1)之一安裝狀態中,碟式剎車轉子B1設置於第一槽口34及第二槽口36中。 如圖4中所見,第一剎車墊12可相對於卡鉗基座20移動於一第一靜止位置P11與一第一操作位置P12之間。第二剎車墊14可相對於卡鉗基座20移動於一第二靜止位置P21與一第二操作位置P22之間。第一靜止位置P11亦可指稱一靜止位置P11。 在本申請案中,本文所使用之術語「靜止位置」係指其中諸如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一可移動部件在其中該可移動構件未由使用者操作之一狀態中保持固定之一位置。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操作位置」係指其中該可移動構件已由使用者操作以執行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之操作之一位置。 如圖4中所見,致動結構16使第一剎車墊12自第一靜止位置P1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12移動。回應於第一剎車墊12自第一靜止位置P11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12之移動,連桿結構18使第二剎車墊14自第二靜止位置P21朝向第二操作位置P22移動。 連桿結構18包含用於使第二剎車墊14朝向第一剎車墊12移動之一活塞連桿38。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活塞連桿38與第二剎車墊14接觸以將第一剎車墊12之移動傳輸至第二剎車墊14。 連桿結構18包含圍繞一第一基軸線A11可樞轉地耦合至卡鉗基座20之一第一支撐連桿40。第一支撐連桿40圍繞一第一支撐軸線A12可樞轉地耦合至活塞連桿38。 第一支撐連桿40耦合至第一剎車墊12以將第一剎車墊12之移動傳輸至活塞連桿38。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支撐連桿40包含耦合至第一剎車墊12之一墊耦合部分42。墊耦合部分42經配置成比第一基軸線A11更遠離第一支撐軸線A12。 第一剎車墊12包含一第一背板44及附接至第一背板44之一第一摩擦構件46。第一支撐連桿40之墊耦合部分42圍繞一耦合軸線A13可樞轉地耦合至第一背板44。第一摩擦構件46可與碟式剎車轉子B1一起滑動。第二剎車墊14包含一第二背板48及附接至第二背板48之一第二摩擦構件50。第二摩擦構件50可與碟式剎車轉子B1一起滑動。在此實施例中,基於第一背板44來界定第一靜止位置P11及第一操作位置P12。基於第二背板48來界定第二靜止位置P21及第二操作位置P22。 連桿結構18進一步包含圍繞一第二基軸線A21可樞轉地耦合至卡鉗基座20之一第二支撐連桿52。第二支撐連桿52圍繞一第二支撐軸線A22可樞轉地耦合至活塞連桿38。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設置於第一支撐連桿40與第二支撐連桿52之間。 在此實施例中,如圖4及圖5所見,第一支撐軸線A12及第二支撐軸線A22及第一基軸線A11及第二基軸線A21經配置以構成活塞連桿38與卡鉗基座20之間的四連桿組。具體而言,界定於第一支撐軸線A12與第一基軸線A11之間的一第一距離L1等於界定於第二支撐軸線A22與第二基軸線A21之間的一第二距離L2。界定於第一支撐軸線A12與第二支撐軸線A22之間的一第三距離L3等於界定於第一基軸線A11與第二基軸線A21之間的一第四距離L4。第一距離L1及第二距離L2比第三距離L3及第四距離L4短。然而,第一距離L1可實質上等於第二距離L2。第三距離L3可實質上等於第四距離L4。此外,第一距離L1可不同於第二距離L2。第三距離L3可不同於第四距離L4。 如圖6中所見,第一支撐軸線A12及第二支撐軸線A22及第一基軸線A11及第二基軸線A21經配置成彼此平行。然而,第一支撐軸線A12及第二支撐軸線A22及第一基軸線A11及第二基軸線A21之至少一者可經配置成不平行於第一支撐軸線A12及第二支撐軸線A22及第一基軸線A11及第二基軸線A21之另一者。 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至少一者安裝至活塞連桿38。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安裝至活塞連桿38。然而,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一者可安裝至諸如卡鉗基座20或自行車車體B2之另一部件。 如圖7中所見,活塞連桿38具有一導桿54。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至少一者沿導桿54可移動地安裝至活塞連桿38。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沿導桿54可移動地安裝至活塞連桿38。然而,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一者可移動地安裝至諸如卡鉗基座20或自行車車體B2之另一部件。 導桿54在一軸向方向D1上延伸。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在軸向方向D1上可移動地安裝至活塞連桿38。如圖8中所見,第一剎車墊12包含一第一導孔56。第二剎車墊14包含一第二導孔58。導桿54延伸穿過第一導孔56及第二導孔58。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背板44包含第一導孔56,且第二背板48包含第二導孔58。 如圖6中所見,活塞連桿38具有界定一內部空間62之一柱形部件60。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至少部分配置於柱形部件60之內部空間62中。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部分配置於柱形部件60之內部空間62中。然而,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可完全配置於柱形部件60之內部空間62中。導桿54附接至柱形部件60。 如圖7中所見,柱形部件60包含界定一矩形柱形狀之複數個側壁。在此實施例中,側壁包含一第一側壁64、一第二側壁66、一第三側壁68及一第四側壁70。第一側壁64在軸向方向D1上與第二側壁66隔開。第三側壁68在軸向方向D1上延伸於第一側壁64與第二側壁66之間。第四側壁70在軸向方向D1上延伸於第一側壁64與第二側壁66之間。第三側壁68與第四側壁70隔開。內部空間62由第一側壁64、第二側壁66、第三側壁68及第四側壁70界定。 導桿54附接至第一側壁64及第二側壁66以在第一側壁64與第二側壁66之間延伸。具體而言,活塞連桿38包含附接至柱形部件60以支撐控制纜線B4之一纜線支架72。纜線支架72附接至第一側壁64。纜線支架72包含一纜線導孔73。控制纜線B4之一內索B42延伸穿過纜線導孔73。纜線支架72包含一第一桿支撐孔74。第二側壁66包含一第二桿支撐孔76。導桿54裝配於第一桿支撐孔74及第二桿支撐孔76中。 如圖7中所見,第一支撐連桿40包含一對第一連桿臂78及一第一耦合部件80。第一連桿臂78自第一耦合部件80延伸以界定一實質上呈方形之U形狀。第一連桿臂78之各者包含一第一近端82及與第一近端82相對置之一第一遠端84。第一連桿臂78具有在第一近端82與第一遠端84之間延伸之一細長形狀。第一耦合部件80耦合第一遠端84。第一遠端84圍繞第一支撐軸線A12可樞轉地耦合至活塞連桿38。 第一連桿臂78之各者包含設置於第一遠端84處之一第一連桿孔LH1。活塞連桿38包含一對第一支撐孔SH1。第一支撐孔SH1分別設置於第三側壁68及第四側壁70上。連桿結構18包含一對第一支撐銷SP1。第一支撐銷SP1界定第一支撐軸線A12。第一支撐銷SP1延伸穿過第一支撐孔SH1及第一連桿孔LH1。第一支撐銷SP1緊固至第一支撐孔SH1及第一連桿孔LH1之一者。 如圖7中所見,第二支撐連桿52包含一對第二連桿臂86及一第二耦合部件88。第二連桿臂86自第二耦合部件88延伸以界定一實質上呈方形之U形狀。第二連桿臂86之各者包含一第二近端90及與第二近端90相對置之一第二遠端92。第二連桿臂86具有在第二近端90與第二遠端92之間延伸之一細長形狀。第二耦合部件88耦合第二遠端92。第二近端90圍繞第二支撐軸線A22可樞轉地耦合至活塞連桿38。 第二連桿臂86之各者包含設置於第二近端90處之一第二連桿孔LH2。活塞連桿38包含一對第二支撐孔SH2。第二支撐孔SH2分別設置於第三側壁68及第四側壁70上。連桿結構18包含一對第二支撐銷SP2。第二支撐銷SP2界定第二支撐軸線A22。第二支撐銷SP2延伸穿過第二支撐孔SH2及第二連桿孔LH2。第二支撐銷SP2緊固至第二支撐孔SH2及第二連桿孔LH2之一者。 如圖7中所見,第一連桿臂78之各者包含設置於第一近端82與第一臂遠端84之間的一第一樞軸孔PH1。第二連桿臂86之各者包含設置於第二遠端92處之一第二樞軸孔PH2。 如圖8及圖9中所見,卡鉗基座20包含一對第一座孔BH1及一對第二座孔BH2。連桿結構18包含一對第一座銷BP1及一對第二座銷BP2。第一座銷BP1界定第一基軸線A11。第二座銷BP2界定第二基軸線A21。第一座銷BP1延伸穿過第一樞軸孔PH1及第一座孔BH1。第二座銷BP2延伸穿過第二樞軸孔PH2及第二座孔BH2。第一座銷BP1緊固至第一樞軸孔PH1及第一座孔BH1之一者。第二座銷BP2緊固至第二樞軸孔PH2及第二座孔BH2之一者。 如圖8及圖9中所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包括用於使第一剎車墊12第及二剎車墊14分別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12及第二操作位置P22偏壓之一偏壓構件94。偏壓構件94加偏壓於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以使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彼此移開。偏壓構件94安裝至導桿54且設置於第一剎車墊12與第二剎車墊14之間。 在此實施例中,偏壓構件94包含一第一偏壓部件96、一第二偏壓部件98及一連接部件100。連接部件100設置於第一偏壓部件96與第二偏壓部件98之間以連接第一偏壓部件96及第二偏壓部件98。第一偏壓部件96與第一剎車墊12接觸。第二偏壓部件98與第二剎車墊14接觸。第一偏壓部件96包含一第一偏壓孔102 (圖8)。第二偏壓部件98包含一第二偏壓孔104 (圖9)。 如圖10中所見,導桿54延伸穿過第一偏壓孔102及第二偏壓孔104。偏壓構件94可為諸如一彈性構件及一螺旋彈簧之其他構件。 如圖10及圖11中所見,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各者在軸向方向D1上設置於第一側壁64與第二側壁66之間。第一剎車墊12在軸向方向D1上設置於第一側壁64與第二剎車墊14之間。第二剎車墊14在軸向方向D1上設置於第二側壁66與第一剎車墊12之間。如圖11中所見,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各者設置於第三側壁68與第四側壁70之間。 如圖12中所見,墊耦合部分42包含分別設置於第一連桿臂78之第一近端82處之一對耦合槽口106。第一剎車墊12包含一接納構件108。接納構件108附接至第一背板44且相對於第一背板44設置於第一摩擦構件46之一相對側上。接納構件108包含一接納本體110及一對接納臂112。接納臂112自接納本體110延伸。接納臂112彼此隔開。 接納構件112分別耦合至耦合槽口106。在此實施例中,接納臂112之各者包含一突出部114。突出部114可移動地設置於耦合槽口106中。 如圖4及圖5中所見,突出部114界定耦合軸線A13。突出部114包含圍繞耦合軸線A13設置之一曲面116。曲面116可與第一近端82接觸。 如圖13及圖14中所見,接納臂112設置於活塞連桿38之柱形部件60外。具體而言,第三側壁68包含一第一凹口118 (圖13)。第四側壁70包含一第二凹口120 (圖14)。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各者部分設置於第一凹口118及第二凹口120中。接納構件108部分設置於第一凹口118及第二凹口120中。第一支撐連桿40及第二支撐連桿52設置於活塞連桿38之柱形部件60外。 第三側壁68包含一第一接觸部件122 (圖13)。第四側壁70包含一第二接觸部件124 (圖14)。第一接觸部件122及第二接觸部件124之各者與第二剎車墊14接觸以經由活塞連桿38來將第一剎車墊12之移動傳輸至第二剎車墊14。具體而言,第一接觸部件122及第二接觸部件124之各者與第二剎車墊14之第二背板48接觸以經由活塞連桿38來將第一剎車墊12之移動傳輸至第二剎車墊14。 致動結構16設置於活塞連桿38上。致動結構16附接至複數個側壁64、66、68及70之一者。在此實施例中,致動結構16附接至第一側壁64。然而,致動結構16可附接至側壁64、66、68及70之另一者。此外,致動結構16可附接至諸如卡鉗基座20或自行車車體B2之另一部件。 如圖15及圖16中所見,致動結構16包含一旋轉構件126,其耦合至活塞連桿38以回應於經由控制纜線B4施加之操作力F1而相對於活塞連桿38旋轉。在此實施例中,旋轉構件126圍繞一旋轉軸線A3可旋轉地安裝至活塞連桿38。旋轉構件126在軸向方向D1上可移動地安裝至活塞連桿38。在此實施例中,沿軸向方向D1界定旋轉軸線A3。具體而言,旋轉軸線A3平行於軸向方向D1。然而,旋轉軸線A3可實質上平行於軸向方向D1。此外,旋轉構件126之旋轉軸線A3可不平行於軸向方向D1。 如圖17中所見,旋轉構件126經設置用以接觸第一剎車墊12來傳輸致動結構16之一致動力。旋轉構件126與第一剎車墊12之接納構件108接觸。旋轉構件126在軸向方向D1上延伸且包含一第一軸向端128及一第二軸向端130。第二軸向端130在軸向方向D1上與第一軸向端128相對置。第一軸向端128與接納構件108之接納本體110接觸。接納本體110包含相對於第一背板44設置於第一摩擦構件46之一相對側上之一接納表面132。旋轉構件126之第一軸向端128可與接納表面132滑動接觸。 偏壓構件94使第一剎車墊12朝向旋轉構件126偏壓。由偏壓構件94使接納本體110之接納表面132緊貼旋轉構件126之第一軸向端128。偏壓構件94使第一剎車墊12及旋轉構件126在軸向方向D1上相對於活塞連桿38偏壓。 如圖15及圖16中所見,致動結構16包含用於接納控制纜線B4之一端之一纜線附接構件134。纜線附接構件134耦合至旋轉構件126以與旋轉構件126一體地圍繞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及卡鉗基座20旋轉。具體而言,使用諸如一螺栓之一緊固件138 (圖19)來將纜線附接構件134及一墊圈136固定至旋轉構件126之第二軸向端130。內索B42之一端耦合至纜線附接構件134。旋轉構件126回應於經由控制纜線B4施加之操作力F1而圍繞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及卡鉗基座20旋轉。 如圖13中所見,活塞連桿38包含用於使纜線附接構件134相對於活塞連桿38定位於一初始位置P31處之一限位板135。限位板135附接至柱形部件60。在其中纜線附接構件134與限位板135接觸之一狀態中,纜線附接構件134相對於活塞連桿38定位於初始位置P31處。 致動結構16包含一凸輪機構140,其設置於旋轉構件126與活塞連桿38之間以使旋轉構件126沿旋轉構件126之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移動。在所繪示之實施例中,凸輪機構140安裝於活塞連桿38上以使旋轉構件126沿旋轉構件126之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移動。 如圖15及圖16中所見,凸輪機構140包含一第一凸輪構件142、一第二凸輪構件144及一中間構件146。第一凸輪構件142設置於旋轉構件126上。第二凸輪構件144設置於活塞連桿38上且面向第一凸輪構件142。中間構件146配置於第一凸輪構件142與第二凸輪構件144之間。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凸輪構件142固定至旋轉構件126之第一軸向端128。第一凸輪構件142經由旋轉構件126來圍繞旋轉軸線A3可旋轉地安裝至活塞連桿38。第一凸輪構件142經由旋轉構件126來在軸向方向D1上可移動地安裝至活塞連桿38。第一凸輪構件142包含一第一孔148。旋轉構件126之第一軸向端128延伸穿過第一孔148且經由黏著劑或另一緊固元件來緊固至第一孔148。雖然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凸輪構件142係與旋轉構件126分離之一構件,但第一凸輪構件142可與旋轉構件126一體地設置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 第二凸輪構件144耦合至活塞連桿38。具體而言,第二凸輪構件144耦合至活塞連桿38之第一側壁64。第二凸輪構件144被限制圍繞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旋轉。凸輪機構140包含一限制構件150。限制構件150固定至活塞連桿38之第一側壁64以限制第二凸輪構件144圍繞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旋轉。 如圖16中所見,第二凸輪構件144包含一第一限制槽152及一第二限制槽154。限制構件150包含一附接本體156、一第一限制突出部158及一第二限制突出部160。第一限制突出部158及第二限制突出部160自附接本體156朝向第一凸輪構件142及第二凸輪構件144延伸。第一限制突出部158設置於第一限制槽152中。第二限制突出部160設置於第二限制槽154中。雖然在此實施例中第二凸輪構件144及限制構件150係與活塞連桿38分離之構件,但第二凸輪構件144及限制構件150之至少一者可與活塞連桿38設置成一體。 如圖15中所見,第一凸輪構件142包含複數個第一凸輪表面162。第一凸輪表面162在圓周方向D2上延伸且在圓周方向D2上彼此隔開。第一凸輪表面162在圓周方向D2上延伸。第一凸輪表面162界定一第一凸輪槽164。 如圖16中所見,第二凸輪構件144包含複數個第二凸輪表面166。第二凸輪表面166在圓周方向D2上延伸且在圓周方向D2上彼此隔開。第二凸輪表面166在圓周方向D2上延伸。第二凸輪表面166界定一第二凸輪槽168。如圖17中所見,第二凸輪表面166在軸向方向D1上分別面向第一凸輪表面162。 如圖15及圖16中所見,中間構件146包含滾動元件170。在此實施例中,滾動元件170係球。如圖17中所見,滾動元件170分別設置於第一凸輪槽164中且分別與第一凸輪表面162接觸。滾動元件170分別設置於第二凸輪槽168中以接觸第二凸輪表面166且分別與第二凸輪表面166接觸。滾動元件170保持於第一凸輪槽164及第二凸輪槽168中。 如圖17及圖18中所見,第一凸輪表面162、第二凸輪表面166及滾動元件170將發生於第一凸輪構件142與第二凸輪構件144之間的一相對旋轉轉換為發生於第一凸輪構件142與第二凸輪構件144之間的一軸向相對移動。當旋轉構件126回應於經由控制纜線B4施加之操作力F1 (圖15)而圍繞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旋轉時,凸輪機構140使旋轉構件126沿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移動。因此,使第一剎車墊12朝向第一操作位置P12推進。 如圖19中所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進一步包括一調整結構172。調整結構172改變致動結構16相對於活塞連桿38之一位置以調整第一剎車墊12相對於卡鉗基座20之靜止位置P11。調整結構172沿旋轉軸線A3改變第一凸輪構件142及第二凸輪構件144相對於活塞連桿38之軸向位置以調整第一剎車墊12相對於卡鉗基座20之靜止位置P11。 調整結構172沿旋轉軸線A3改變第一凸輪構件142及第二凸輪構件144相對於活塞連桿38之軸向位置以調整第一剎車墊12相對於卡鉗基座20之第一靜止位置P11。具體而言,調整結構172在軸向方向D1上改變第二凸輪構件144相對於活塞連桿38之軸向位置P3。由調整結構172使第一凸輪構件142及第一剎車墊12與第二凸輪構件144一起在軸向方向D1上移動。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由連桿結構18耦合。因此,調整結構172沿旋轉軸線A3改變第一凸輪構件142及第二凸輪構件144相對於活塞連桿38之軸向位置以調整第二剎車墊14相對於卡鉗基座20之第二靜止位置P21。 如圖15及圖16中所見,調整結構172包含一第一調整構件174及一第二調整構件176。第一調整構件174安裝至活塞連桿38。第二調整構件176經由第一調整構件174來安裝至活塞連桿38。活塞連桿38之第一側壁64包含一螺紋孔178。第一調整構件174延伸穿過螺紋孔178。第一調整構件174包含與螺紋孔178接合之一外螺紋部件180。第一調整構件174圍繞旋轉軸線A3可旋轉地安裝至活塞連桿38。第一調整構件174之旋轉使第一調整構件174之一軸向位置沿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移動。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調整構件174包含一第一通孔182。旋轉構件126延伸穿過第一通孔182。旋轉構件126圍繞旋轉軸線A3可旋轉地安裝至第一調整構件174且沿旋轉軸線A3可移動地安裝至第一調整構件174。 第一調整構件174包含一接合部件184。接合部件184包含配置於圍繞旋轉軸線A3界定之一圓周方向D2上之複數個第一齒184A。第二調整構件176具有一環形形狀。第二調整構件176包含一接合孔186。第一調整構件174延伸穿過接合孔186。第二調整構件176包含配置於圓周方向D2上之複數個第二齒186A。第二齒186A界定接合孔186。第二齒186A與第一齒184A嚙合。當使用者使第二調整構件176相對於活塞連桿38旋轉時,第一調整構件174與第二調整構件176一體地圍繞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旋轉。此時,第一調整構件174可沿旋轉軸線A3相對於第二調整構件176移動。 雖然在此實施例中接合部件184與外螺紋部件180一體地設置為一單件式整體構件,但接合部件184可為與外螺紋部件180分離之一構件。 如圖19中所見,調整結構172包含用於使第二調整構件176朝向活塞連桿38偏壓之一調整偏壓構件188。調整偏壓構件188以一壓縮方式設置於第二調整構件176與纜線附接構件134之間。此使第二調整構件176之一軸向位置相對於活塞連桿38穩定。雖然在此實施例中調整偏壓構件188係一螺旋彈簧,但調整偏壓構件188可為其他偏壓構件。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包含以下特徵。 (1)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包括一第一剎車墊12、一第二剎車墊14、一致動結構16及一連桿結構18。第二剎車墊14經配置以面向第一剎車墊12。致動結構16使第一剎車墊12朝向第二剎車墊14移動。連桿結構18耦合至第一剎車墊12以將第一剎車墊12之一移動傳輸至第二剎車墊14以使第二剎車墊14朝向第一剎車墊12移動。相應地,可利用第一剎車墊12之該移動以使用連桿結構18來移動第二剎車墊14以允許簡化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之結構。 (2)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進一步包括耦合至一自行車車體B2之一卡鉗基座20。連桿結構18設置於卡鉗基座20上。相應地,可經由卡鉗基座20來相對於自行車車體B2支撐連桿結構18以允許穩定連桿結構18之操作。 (3) 連桿結構18包含:一活塞連桿38,其使第二剎車墊14朝向第一剎車墊12移動;及一第一支撐連桿40,其圍繞一第一基軸線A11可樞轉地耦合至卡鉗基座20且圍繞一第一支撐軸線A12可樞轉地耦合至活塞連桿38。相應地,可使用活塞連桿38及第一支撐連桿40來使第二剎車墊14朝向第一剎車墊12移動。 (4) 第一支撐連桿40耦合至第一剎車墊12以將第一剎車墊12之該移動傳輸至活塞連桿38。相應地,可經由第一支撐連桿40及活塞連桿38來將第一剎車墊12之該移動傳輸至第二剎車墊14。 (5) 第一支撐連桿40包含耦合至第一剎車墊12之一墊耦合部分42。墊耦合部分42經配置成比第一基軸線A11更遠離第一支撐軸線A12。相應地,可經由第一支撐連桿40來使活塞連桿38在與第一剎車墊12之一移動方向相反之一方向上移動。此允許第二剎車墊14結合第一剎車墊12之該移動來在該相反方向上移動。 (6) 第一剎車墊12包含一第一背板44及附接至第一背板44之一第一摩擦構件46。第一支撐連桿40之墊耦合部分42圍繞一耦合軸線A13可樞轉地耦合至第一背板44。相應地,可經由墊耦合部分42來將第一支撐連桿40耦合至第一剎車墊12之第一背板44。此可改良第一剎車墊12之該移動相對於第二剎車墊14之傳輸效率。 (7) 致動結構16設置於活塞連桿38上。相應地,當一致動力自致動結構16施加至第一剎車墊12時,將一反作用力自致動結構16施加至活塞連桿38。因此,可利用該反作用力作為第二剎車墊14之一致動力。 (8) 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至少一者安裝至活塞連桿38。相應地,可簡化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之結構。 (9) 活塞連桿38具有一導桿54。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至少一者沿導桿54可移動地安裝至活塞連桿38。相應地,可相對於活塞連桿38引導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該至少一者以允許穩定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該至少一者之一移動。 (10) 活塞連桿38具有界定一內部空間62之一柱形部件60。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至少部分配置於柱形部件60之內部空間62中。相應地,可使用活塞連桿38來保護第一剎車墊12及第二剎車墊14之至少部分。 (11) 柱形部件60包含界定一矩形柱形狀之複數個側壁。致動結構16附接至該複數個側壁之一者。相應地,可由於該矩形柱形狀而增加活塞連桿38之強度以允許經由活塞連桿38來穩定地支撐致動結構16。 (12) 連桿結構18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支撐連桿52,其圍繞一第二基軸線A21可樞轉地耦合至卡鉗基座20且圍繞一第二支撐軸線A22可樞轉地耦合至活塞連桿38。相應地,可相對於卡鉗基座20以及第一支撐連桿40穩定地支撐活塞連桿38。 (13) 第一支撐軸線A12及第二支撐軸線A22及第一基軸線A11及第二基軸線A21經配置以構成活塞連桿38與卡鉗基座20之間的四連桿組。相應地,可使用該四連桿組來穩定活塞連桿38相對於卡鉗基座20之一移動。 (14) 第一支撐軸線A12及第二支撐軸線A22及第一基軸線A11及第二基軸線A21經配置成彼此平行。相應地,可使用該四連桿組來使活塞連桿38相對於卡鉗基座20之該移動更穩定。 (15) 界定於第一支撐軸線A12與第一基軸線A11之間的一第一距離L1等於界定於第二支撐軸線A22與第二基軸線A21之間的一第二距離L2。界定於第一支撐軸線A12與第二支撐軸線A22之間的一第三距離L3等於界定於第一基軸線A11與第二基軸線A21之間的一第四距離L4。第一距離L1及第二距離L2比第三距離L3及第四距離L4短。相應地,可使用該四連桿組來使活塞連桿38相對於卡鉗基座20之該移動更穩定。 (16) 致動結構16包含一旋轉構件126,其耦合至活塞連桿38以回應於經由一控制纜線B4施加之一操作力F1而相對於活塞連桿38旋轉。相應地,可經由旋轉構件126來自控制纜線B4接收操作力F1。 (17) 致動結構16包含一凸輪機構140,其設置於旋轉構件126與活塞連桿38之間以使旋轉構件126沿旋轉構件126之一旋轉軸線A3相對於活塞連桿38移動。相應地,可經由凸輪機構140來將操作力F1轉換為旋轉構件126之一軸向移動。 (18) 凸輪機構140包含一第一凸輪構件142、一第二凸輪構件144及一中間構件146。第一凸輪構件142設置於旋轉構件126上。第二凸輪構件144設置於活塞連桿38上且面向第一凸輪構件142。中間構件146配置於第一凸輪構件142與第二凸輪構件144之間。相應地,可經由第一凸輪構件142、第二凸輪構件144及中間構件146來將旋轉構件126之旋轉轉換為旋轉構件126之該軸向移動。 (19)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進一步包括一調整結構172,其沿旋轉軸線A3改變第一凸輪構件142及第二凸輪構件144相對於活塞連桿38之軸向位置以調整第一剎車墊12相對於卡鉗基座20之一靜止位置。相應地,可經由該調整構件來調整第一剎車墊12相對於活塞連桿38之一位置。 (20)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10進一步包括一調整結構172,其改變致動結構16相對於活塞連桿38之一位置以調整第一剎車墊12相對於卡鉗基座20之一靜止位置。相應地,可經由該調整構件來調整第一剎車墊12相對於活塞連桿38之一位置。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包括」及其衍生詞意欲為開放式術語,其特指存在所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但不排除存在其他未陳述之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之。此概念亦適用於類似含義之用語,例如術語「具有」、「包含」及其衍生詞。 以單數形式使用之術語「構件」、「區段」、「部分」、「部件」及「元件」可具有一單一部件或複數個部件之雙重含義。 本申請案中所列舉之序數(諸如「第一」及「第二」)僅為識別符,且不具有任何其他含義,例如一特定順序及其類似者。再者,例如,術語「第一元件」本身不隱含存在「第二元件」,且術語「第二元件」本身不隱含存在「第一元件」。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對」除涵蓋其中元件對具有彼此相同形狀或結構之構形之外,亦可涵蓋其中元件對具有彼此不同形狀或結構之構形。 最後,如本文所使用,諸如「實質上」、「約」及「近似」之程度術語意謂使最終結果無明顯改變之經修飾術語之合理偏差量。 明顯地,可鑑於上述教示來進行本發明之諸多修改及變動。因此,應瞭解,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可依除本文具體所描述之方式之外之方式實踐本發明。
10‧‧‧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
12‧‧‧第一剎車墊
14‧‧‧第二剎車墊
16‧‧‧致動結構
18‧‧‧連桿結構
20‧‧‧卡鉗基座
22‧‧‧第一安裝部件
24‧‧‧第二安裝部件
26‧‧‧第一安裝孔
28‧‧‧第二安裝孔
30‧‧‧座框
32‧‧‧容納開口
34‧‧‧第一槽口
36‧‧‧第二槽口
38‧‧‧活塞連桿
40‧‧‧第一支撐連桿
42‧‧‧墊耦合部分
44‧‧‧第一背板
46‧‧‧第一摩擦構件
48‧‧‧第二背板
50‧‧‧第二摩擦構件
52‧‧‧第二支撐連桿
54‧‧‧導桿
56‧‧‧第一導孔
58‧‧‧第二導孔
60‧‧‧柱形部件
62‧‧‧內部空間
64‧‧‧第一側壁
66‧‧‧第二側壁
68‧‧‧第三側壁
70‧‧‧第四側壁
72‧‧‧纜線支架
73‧‧‧纜線導孔
74‧‧‧第一桿支撐孔
76‧‧‧第二桿支撐孔
78‧‧‧第一連桿臂
80‧‧‧第一耦合部件
82‧‧‧第一近端
84‧‧‧第一遠端
86‧‧‧第二連桿臂
88‧‧‧第二耦合部件
90‧‧‧第二近端
92‧‧‧第二遠端
94‧‧‧偏壓構件
96‧‧‧第一偏壓部件
98‧‧‧第二偏壓部件
100‧‧‧連接部件
102‧‧‧第一偏壓孔
104‧‧‧第二偏壓孔
106‧‧‧耦合槽口
108‧‧‧接納構件
110‧‧‧接納本體
112‧‧‧接納臂
114‧‧‧突出部
116‧‧‧曲面
118‧‧‧第一凹口
120‧‧‧第二凹口
122‧‧‧第一接觸部件
124‧‧‧第二接觸部件
126‧‧‧旋轉構件
128‧‧‧第一軸向端
130‧‧‧第二軸向端
132‧‧‧接納表面
134‧‧‧纜線附接構件
135‧‧‧限位板
136‧‧‧墊圈
138‧‧‧緊固件
140‧‧‧凸輪機構
142‧‧‧第一凸輪構件
144‧‧‧第二凸輪構件
146‧‧‧中間構件
148‧‧‧第一孔
150‧‧‧限制構件
152‧‧‧第一限制槽
154‧‧‧第二限制槽
156‧‧‧附接本體
158‧‧‧第一限制突出部
160‧‧‧第二限制突出部
162‧‧‧第一凸輪表面
164‧‧‧第一凸輪槽
166‧‧‧第二凸輪表面
168‧‧‧第二凸輪槽
170‧‧‧滾動元件
172‧‧‧調整結構
174‧‧‧第一調整構件
176‧‧‧第二調整構件
178‧‧‧螺紋孔
180‧‧‧外螺紋部件
182‧‧‧第一通孔
184‧‧‧接合部件
184A‧‧‧第一齒
186‧‧‧接合孔
186A‧‧‧第二齒
188‧‧‧調整偏壓構件
A3‧‧‧旋轉軸線
A11‧‧‧第一基軸線
A12‧‧‧第一支撐軸線
A13‧‧‧耦合軸線
A21‧‧‧第二基軸線
A22‧‧‧第二支撐軸線
B1‧‧‧碟式剎車轉子
B2‧‧‧自行車車體
B3‧‧‧剎車操作裝置
B4‧‧‧控制纜線
B21‧‧‧前叉
B41‧‧‧外殼
B42‧‧‧內索
B51‧‧‧安裝螺栓
B52‧‧‧安裝螺栓
BH1‧‧‧第一座孔
BH2‧‧‧第二座孔
BP1‧‧‧第一座銷
BP2‧‧‧第二座銷
D1‧‧‧軸向方向
D2‧‧‧圓周方向
F1‧‧‧操作力
L1‧‧‧第一距離
L2‧‧‧第二距離
L3‧‧‧第三距離
L4‧‧‧第四距離
LH1‧‧‧第一連桿孔
LH2‧‧‧第二連桿孔
P3‧‧‧軸向位置
P11‧‧‧第一靜止位置
P12‧‧‧第一操作位置
P21‧‧‧第二靜止位置
P22‧‧‧第二操作位置
P31‧‧‧初始位置
PH1‧‧‧第一樞軸孔
PH2‧‧‧第二樞軸孔
SH1‧‧‧第一支撐孔
SH2‧‧‧第二支撐孔
SP1‧‧‧第一支撐銷
SP2‧‧‧第二支撐銷
將藉由參考結合附圖之以下詳細描述而輕易地獲得且更佳地理解本發明及其諸多伴隨優點之一更完全瞭解。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側視圖。 圖2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透視圖。 圖3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仰視圖。 圖4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側視圖。 圖5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側視圖。 圖6係其中已省略一卡鉗基座之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透視圖。 圖7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連桿結構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8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9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10係沿圖3之線X-X取得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橫截面圖。 圖11係沿圖10之線XI-XI取得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橫截面圖。 圖12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第一剎車墊及一第一支撐連桿之一透視圖。 圖13係其中已省略卡鉗基座之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透視圖。 圖14係其中已省略卡鉗基座之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透視圖。 圖15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致動結構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16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致動結構之一分解透視圖。 圖17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致動結構(靜止位置)之一部分橫截面圖。 圖18係圖1中所繪示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致動結構(操作位置)之一部分橫截面圖。 圖19係沿圖10之線IXX-IXX取得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之一橫截面圖。
10‧‧‧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
12‧‧‧第一剎車墊
14‧‧‧第二剎車墊
16‧‧‧致動結構
18‧‧‧連桿結構
20‧‧‧卡鉗基座
38‧‧‧活塞連桿
40‧‧‧第一支撐連桿
42‧‧‧墊耦合部分
44‧‧‧第一背板
46‧‧‧第一摩擦構件
48‧‧‧第二背板
50‧‧‧第二摩擦構件
52‧‧‧第二支撐連桿
60‧‧‧柱形部件
68‧‧‧第三側壁
72‧‧‧纜線支架
82‧‧‧第一近端
106‧‧‧耦合槽口
116‧‧‧曲面
A3‧‧‧旋轉軸線
A11‧‧‧第一基軸線
A12‧‧‧第一支撐軸線
A13‧‧‧耦合軸線
A21‧‧‧第二基軸線
A22‧‧‧第二支撐軸線
L1‧‧‧第一距離
L2‧‧‧第二距離
L3‧‧‧第三距離
L4‧‧‧第四距離
P11‧‧‧第一靜止位置
P12‧‧‧第一操作位置
P21‧‧‧第二靜止位置
P22‧‧‧第二操作位置

Claims (20)

  1. 一種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包括: 一第一剎車墊; 一第二剎車墊,其經配置以面向該第一剎車墊; 一致動結構,其使該第一剎車墊朝向該第二剎車墊移動;及 一連桿結構,其耦合至該第一剎車墊以將該第一剎車墊之一移動傳輸至該第二剎車墊以使該第二剎車墊朝向該第一剎車墊移動。
  2. 如請求項1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進一步包括: 一卡鉗基座,其耦合至一自行車車體,其中 該連桿結構設置於該卡鉗基座上。
  3. 如請求項2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連桿結構包含 一活塞連桿,其使該第二剎車墊朝向該第一剎車墊移動,及 一第一支撐連桿,其圍繞一第一基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卡鉗基座且圍繞一第一支撐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活塞連桿。
  4.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第一支撐連桿耦合至該第一剎車墊以將該第一剎車墊之該移動傳輸至該活塞連桿。
  5. 如請求項4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第一支撐連桿包含耦合至該第一剎車墊之一墊耦合部分,及 該墊耦合部分經配置成比該第一基軸線更遠離該第一支撐軸線。
  6. 如請求項5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第一剎車墊包含一第一背板及附接至該第一背板之一第一摩擦構件,及 該第一支撐連桿之該墊耦合部分圍繞一耦合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第一背板。
  7.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致動結構設置於該活塞連桿上。
  8.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第一剎車墊及該第二剎車墊之至少一者安裝至該活塞連桿。
  9. 如請求項8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活塞連桿具有一導桿,及 該第一剎車墊及該第二剎車墊之至少一者沿該導桿可移動地安裝至該活塞連桿。
  10.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活塞連桿具有界定一內部空間之一柱形部件,及 該第一剎車墊及該第二剎車墊至少部分配置於該柱形部件之該內部空間中。
  11. 如請求項10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柱形部件包含界定一矩形柱形狀之複數個側壁,及 該致動結構附接至該複數個側壁之一者。
  12.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連桿結構進一步包含一第二支撐連桿,其圍繞一第二基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卡鉗基座且圍繞一第二支撐軸線可樞轉地耦合至該活塞連桿。
  13. 如請求項12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第一支撐軸線及該第二支撐軸線及該第一基軸線及該第二基軸線經配置以構成該活塞連桿與該卡鉗基座之間的一個四連桿組。
  14.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第一支撐軸線及該第二支撐軸線及該第一基軸線及該第二基軸線經配置成彼此平行。
  15. 如請求項13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界定於該第一支撐軸線與該第一基軸線之間的一第一距離等於界定於該第二支撐軸線與該第二基軸線之間的一第二距離, 界定於該第一支撐軸線與該第二支撐軸線之間的一第三距離等於界定於該第一基軸線與該第二基軸線之間的一第四距離,及 該第一距離及該第二距離比該第三距離及該第四距離短。
  16.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致動結構包含一旋轉構件,其耦合至該活塞連桿以回應於經由一控制纜線施加之一操作力而相對於該活塞連桿旋轉。
  17. 如請求項16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致動結構包含一凸輪機構,其設置於該旋轉構件與該活塞連桿之間以使該旋轉構件沿該旋轉構件之一旋轉軸線相對於該活塞連桿移動。
  18. 如請求項17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中 該凸輪機構包含 一第一凸輪構件,其設置於該旋轉構件上, 一第二凸輪構件,其設置於該活塞連桿上且面向該第一凸輪構件,及 一中間構件,其配置於該第一凸輪構件與該第二凸輪構件之間。
  19. 如請求項18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進一步包括: 一調整結構,其沿該旋轉軸線改變該第一凸輪構件及該第二凸輪構件相對於該活塞連桿之軸向位置以調整該第一剎車墊相對於該卡鉗基座之一靜止位置。
  20. 如請求項3之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其進一步包括: 一調整結構,其改變該致動結構相對於該活塞連桿之一位置以調整該第一剎車墊相對於該卡鉗基座之一靜止位置。
TW105136093A 2016-01-06 2016-11-07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 TW20172514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989,723 US20170191534A1 (en) 2016-01-06 2016-01-06 Bicycle disc brake calipe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5145A true TW201725145A (zh) 2017-07-16

Family

ID=59068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6093A TW201725145A (zh) 2016-01-06 2016-11-07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91534A1 (zh)
CN (1) CN107010160A (zh)
DE (1) DE102016014668A1 (zh)
TW (1) TW20172514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7291A (zh) * 2020-03-05 2021-09-07 林昌慧 机械式多连杆碟刹
US11306787B2 (en) * 2020-03-27 2022-04-19 Chang Hui Lin Mechanical multi-rod disc brak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90961A (en) * 1969-04-03 1971-07-06 Airheart Prod Closed loop caliper type disc brake and support means therefor
US3921764A (en) * 1973-07-25 1975-11-25 William R Mathauser Self-energizing bicycle brake
IT1211330B (it) * 1987-09-29 1989-10-12 Campagnolo Spa Freno per biciclette del tipo a tiro centrale
US5636716A (en) * 1995-03-07 1997-06-10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device
US5887683A (en) * 1996-12-23 1999-03-30 Shimano Inc. Brake adjusting device
US6003638A (en) * 1998-03-02 1999-12-21 Shimano Inc. Bicycle brake device
US5960913A (en) * 1999-02-08 1999-10-05 Kuo; Yung-Pin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brake pad relative to the wheel rim of a bicycle
US6173818B1 (en) * 1999-06-24 2001-01-16 Kuo Yung-Pin Device for adjusting a brake pad
US6334514B1 (en) * 2000-02-02 2002-01-01 Shimano Inc. Bicycle disc brake
CN2578218Y (zh) * 2002-09-29 2003-10-08 昆山吉贝机械有限公司 自行车碟式刹车器
CN2631925Y (zh) * 2003-04-23 2004-08-11 阮志成 单摆臂碟式煞车装置
TWI312751B (en) * 2007-03-29 2009-08-01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Disc brake caliper
JP5142296B2 (ja) * 2009-05-14 2013-02-13 新日鐵住金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用空圧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203047478U (zh) * 2012-12-10 2013-07-10 张小红 双面碟刹
CN203402350U (zh) * 2013-07-17 2014-01-22 上海弘祥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式碟式刹车器
CN103738450A (zh) * 2014-01-08 2014-04-23 宁波久和车业有限公司 机械式双动碟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10160A (zh) 2017-08-04
DE102016014668A1 (de) 2017-07-06
US20170191534A1 (en) 2017-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60813B2 (ja) ディレイラケーブルルーター及び自転車用ディレイラ
TWI649230B (zh) Bicycle with handlebar
JP6041746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摩擦パッド組立体
TW201725145A (zh) 自行車碟式剎車卡鉗
US9919760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JP5918610B2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摩擦パッド組立て体
JP2015124812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A1041919A (en) Disc brake device for motor-cycles, etc.
TWI653178B (zh) 自行車輪圈之煞車
TW201912493A (zh) 操作裝置
TW201733855A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823934B (zh) 纜線調整器及輪緣制動器
JP2018172105A5 (zh)
JP6197434B2 (ja) 電動駐車ブレーキ装置
US20150083544A1 (en) Self-adjusting mechanism for a friction clutch
US20130025979A1 (en) Low-Profile Dual-Pivot Caliper Brake
TWI701113B (zh) 卡鉗活塞回推器
JP4000949B2 (ja) クサビ作動式ブレーキ装置
JP2007162780A (ja) ブレーキライニング
US10150495B2 (en) Wheel locking mechanism
TWI674216B (zh) 自行車機械卡鉗
JP2008151167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TWI833852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EP3919362B1 (en) Multi-rod disc brake
JPH042871Y2 (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