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1669A - 保護元件 - Google Patents

保護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1669A
TW201721669A TW105130989A TW105130989A TW201721669A TW 201721669 A TW201721669 A TW 201721669A TW 105130989 A TW105130989 A TW 105130989A TW 105130989 A TW105130989 A TW 105130989A TW 201721669 A TW201721669 A TW 2017216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erminal
ptc element
ptc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0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asaaki Iwai
Tsuyoshi Takizawa
Original Assignee
Littelfuse Japan G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telfuse Japan G K filed Critical Littelfuse Japan G K
Publication of TW2017216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166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7/00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 H01C7/02Non-adjustable resistors formed as one or more layers or coatings; Non-adjustable resistors made from powdered conducting material or powdered semi-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insulating material hav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hermistors And Varisto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保護元件,其具有PTC元件及第一端子,前述PTC元件,其係具有: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之層狀的PTC要素、位於PTC要素之第一主表面上的第一電極、及位於PTC要素之第二主表面上的第二電極,第一電極之至少一部分與第二電極的至少一部分經由PTC要素相對設置,PTC要素之第二主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前述第一端子係電性連接於第一電極,前述保護元件之特徵為:前述第一端子連接於第一電極不與第二電極相對之區域上。本發明之保護元件不致損害PTC元件原本功能而可併入電子裝置或電器中。

Description

保護元件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保護元件。
電子裝置或電器中發生異常時,例如此種機器中流入過剩電流時或此種機器異常高溫時,作為遮斷流入該電子裝置或該電器之電流的保護元件,而使用各種保護元件,例如使用雙金屬元件、溫度保險絲元件、PTC(正溫度係數(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元件(專利文獻1)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77705號公報
為了將PTC元件併入保護對象的機器中,有時是在PTC元件上安裝端子。例如第十圖所示之保護元件100具有連接於PTC元件101之一個電極的端子102。此種保護元件100藉由端子102連接於保護對象的機器。本案之發明人注意到為了與其他機器連接而對端子102施力,壓力會作用在PTC元件101上,結果發生妨礙PTC要素膨脹,且無法發揮原本功能等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不致損害PTC元件原本功能 而可併入電子裝置或電器的PTC元件。
本發明人就上述問題積極研究結果,考慮藉由以來自端子之壓力不致施加於PTC要素的膨脹區域,亦即電流流動之區域的方式設計保護元件,即使有負荷施加於端子上時,仍可發揮PTC元件原本功能,因而形成本發明。
本發明第一要旨提供一種保護元件,其具有PTC元件及第一端子件構成,該PTC元件具有:層狀之PTC要素,其係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第一電極,其係位於該PTC要素之該第一主表面上;及第二電極,其係位於該PTC要素之該第二主表面上;該第一電極之至少一部分與該第二電極的至少一部分經由該PTC要素相對設置,該PTC要素之該第二主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前述第一端子係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電極,前述保護元件之特徵為:前述第一端子連接於該第一電極不與該第二電極相對之區域上。
本發明第二要旨提供一種電裝置,其特徵為:具有上述保護元件而構成。
本發明第三要旨提供一種插座,其特徵為:包含上述保護元件而構成。
本發明第四要旨提供一種插座,其特徵為具有:插座本體部;前述本發明第一要旨之保護元件,其係以該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該插 座本體部之外側底面上的方式,或是該第二電極經由導電性部件、及/或露出部經由絕緣板而位於該插座本體部之外側底面上的方式配置;絕緣性間隔物,其係位於該第一端子上;第二端子,其係配置於該絕緣性間隔物上;及絕緣部件,其係配置於該插座本體部之內側底面上;此等被從該絕緣部件所在的一側,以不與該保護元件接觸之方式貫穿至該第二端子所在的一側的螺栓、與螺帽固定。
本發明第五要旨提供一種保護元件之固定方法,該保護元件具有PTC元件,該PTC元件具有:層狀之PTC要素,其係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第一電極,其係位於該PTC要素之該第一主表面上;及第二電極,其係位於該PTC要素之該第二主表面上;該第一電極之至少一部分與該第二電極的至少一部分經由該PTC要素相對設置,該第二主表面之一部分露出,前述保護元件之固定方法之特徵為:藉由在該PTC元件之厚度方向對上述第二主表面的露出部施加壓力而固定。
採用本發明時,在具有PTC要素、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而構成之PTC元件上安裝第一端子時,藉由將端子之安裝位置設在第一電極不與第二電極相對的區域上,即使因併入其他機器而成為在端子上有施力的狀態時,仍可使PTC元件發揮原本功能。
1‧‧‧保護元件
2‧‧‧PTC元件
4‧‧‧第一端子
6‧‧‧第一主表面
8‧‧‧第二主表面
10‧‧‧PTC要素
12‧‧‧第一電極
14‧‧‧第二電極
16‧‧‧露出部
18‧‧‧連接部
20‧‧‧端子部
22‧‧‧固定部件
24‧‧‧其他部件
31‧‧‧保護元件
32‧‧‧絕緣層
36‧‧‧內側第一電極
38‧‧‧外側第一電極
40‧‧‧橋接部
41‧‧‧保護元件
42‧‧‧第二端子
44‧‧‧絕緣性間隔物
46‧‧‧導電性部件
48‧‧‧螺栓
50‧‧‧螺帽
51‧‧‧插座
52‧‧‧插座本體部
54‧‧‧外側底面
56‧‧‧導電性部件
58‧‧‧絕緣板
64‧‧‧絕緣性間隔物
66‧‧‧第二端子
68‧‧‧絕緣性部件
72‧‧‧螺栓
74‧‧‧螺帽
100‧‧‧保護元件
101‧‧‧PTC元件
102‧‧‧端子
d1‧‧‧幅度
d2‧‧‧距離
t‧‧‧厚度
第一圖係示意顯示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保護元件1的立體圖。
第二圖係示意顯示第一圖之保護元件1的剖面圖。
第三圖係示意顯示安裝於其他部件狀態下之第一圖所示的保護元件1之剖面圖。
第四圖係示意顯示本發明其他實施形態之保護元件31的剖面圖。
第五圖係示意顯示本發明另外實施形態中之第一電極的俯視圖。
第六圖係示意顯示本發明另外實施形態之保護元件41的剖面圖。
第七圖係示意顯示固定了第六圖所示之保護元件41的狀態。
第八圖係示意顯示本發明一種實施態樣之插座51的立體圖。
第九圖係示意顯示將第八圖之插座51暫時分解成其元件時獲得的分解立體圖。
第十圖係示意顯示習知保護元件100之立體圖。
第十一圖係顯示實施例1之試樣溫度-電阻特性曲線圖。
第十二圖係顯示比較例1之試樣溫度-電阻特性曲線圖。
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保護元件。
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保護元件1大致如第一圖及第二圖所示,具有PTC元件2及第一端子4而構成,PTC元件2具有:具有第一主表面6及第二主表面8之層狀且圓環狀的PTC要素10;位於PTC要素10之第一主表面6上的圓環狀第一電極12;及位於PTC要素10之第二主表面8上的圓環狀第二電極14。第一電極12之一部分與第二電極14經由PTC要素10相對設置。第 一電極12覆蓋PTC要素之整個第一主表面6。另外,第二電極14覆蓋PTC要素10之第二主表面8的一部分,PTC要素10之第二主表面8的剩餘一部16露出。亦即,第二主表面具有未被第二電極覆蓋的部分。以第一電極12及第二電極14之圓形開口部中心位於PTC要素10的開口部中心軸上之方式,而依序重疊第一電極12、PTC要素10及第二電極14。換言之,第一電極12、PTC要素10、及第二電極14之各個圓形開口部係同心圓狀地存在。另外,本發明中,露出部16只要未被第二電極覆蓋即可,亦可以絕緣性物質,例如以保護塗層等覆蓋。第一端子4具有:與第一電極12電性連接之圓環狀連接部18;及從連接部18之端延伸於概略垂直於第一主表面6方向的端子部20。第一端子4之連接部18在第一電極12不與第二電極14相對之區域上,亦即在與露出部16相對之區域上電性連接於第一電極12。連接部18及PTC要素10之各個圓形開口部同心圓狀地存在。端子部20具有用於與其他電性要素連接之功能。
本發明使用之PTC要素10係聚合物PTC要素。上述聚合物PTC要素可使用習知者,一般而言係藉由擠壓包含導電性填充劑(例如炭黑、鎳合金等)分散之聚合物(例如聚乙烯、聚偏二氟乙烯等)而構成的導電性組合物,分割成指定尺寸而獲得。1個態樣係PTC要素亦可係其主表面其中至少之一具有薄層狀電極(例如箔電極)的所謂聚合物PTC元件。聚合物PTC要素達到高溫狀態而膨脹時,分散於內部之導電性填充劑的相互間距離增大,且電阻值增加。
上述PTC要素10之厚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0.01mm~5mm,並宜為0.05mm~3mm,更宜為0.1mm~1mm。
上述PTC要素10之外徑(所謂外徑,係指圓環外周部之直徑)並無特別限定,可依用途適當選擇,例如可為5mm~100mm、10mm~50mm、或15mm~25mm。
上述PTC要素10之內徑(所謂內徑,係指圓環之內周部,亦即圓環內側之圓形開口部的直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mm~10mm,並宜為3mm~8mm。
構成上述第一電極12及第二電極14之材料亦可相同,亦可不同。構成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只要是導電性材料即可,例如係導電性金屬材料,具體而言可採用鎳、不銹鋼、鐵、銅、鋁、錫、鈦、或此等金屬之合金。
此外,本發明中,第一電極12及第二電極14例如亦可由兩層以上之導電性材料層,例如由導電性金屬層構成。
上述第一電極12之外徑並無特別限定,可依用途適當選擇,例如可為5mm~100mm、10mm~50mm、或15mm~25mm。
上述第一電極12之內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mm~10mm,並宜為3mm~8mm。
本實施形態中,第一電極12之外徑及內徑與PTC要素10的外徑及內徑相同。
上述第二電極14之外徑並無特別限定,可依用途適當選擇,例如可為5mm~100mm、10mm~50mm、或15mm~25mm。
上述第二電極14之內徑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1.5mm~12mm,並宜為3mm~10mm,更宜為5mm~10mm。
本實施形態中,第二電極14之外徑與PTC要素10的外徑相同,而第二電極14之內徑比PTC要素10的內徑大。因此,第二電極14並未完全覆蓋PTC要素10之第二主表面8,第二主表面8之內緣部露出。
PTC元件2中,正常時電流在第一電極12及第二電極14間經由PTC要素10流動。該電流流入被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夾著的PTC要素,而實質上不流入與露出部16對應部分之PTC要素。
本發明之保護元件中的PTC元件係可藉由將PTC要素與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分開製造,並貼合這些構件而製造。其他方法為獲得被第一電極及第二電極完全覆蓋PTC要素之兩主表面的元件,並藉由蝕刻處理、噴砂處理、刀具等切除對應於露出部之部位的電極來製造。
構成第一端子4之材料並無特別限定,只要是導電性即可,例如可採用銅、鐵、金或鋁、或此等合金等。端子之表面亦可藉由鍍覆來處理。
第一端子4與第一電極12之連接並無特別限定,可藉由導電性接著劑、焊錫、焊接等進行連接。
保護元件1藉由第一端子4之端子部20而與其他電要素連接。藉由與其他電要素連接而對第一端子4作用力,結果藉由第一端子4之連接部18可將壓力作用於PTC要素。本發明之保護元件中,由於第一端子4在對應於露出部16的部分,因此來自第一端子4之力實質上不作用於第一電極12與第二電極14相對之部分,換言之不作用於被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夾著部分的PTC要素。
保護元件1動作時,受到壓力之對應於露出部16部分的PTC 要素無法充分膨脹,不過壓力作用不到之被第一電極12與第二電極14夾著部分的PTC要素可充分膨脹,該部分之電阻值大增。結果實質地遮斷作為電流路徑的第一電極12及第二電極14之間,流經保護元件1之電流被遮斷。而此時仍有微小的電流可流動。
適合之態樣中,露出部16之幅度d1比PTC要素10的厚度t大(第二圖)。如此,藉由擴大露出部16之幅度,可更加增大第二電極14與因固定被施加壓力部分之間的距離d2,可更確實防止動作時電流在第二電極14與PTC要素之壓力作用的部分之間流動。
更適合之態樣中,在與PTC要素之主表面平行的方向,從第二電極14至第一端子之連接部18的距離d2比PTC要素的厚度t大(第二圖)。藉由使第二電極14之端部與第一端子的連接部18之距離d2比PTC元件要素的厚度t大,可更確實防止動作時電流在第二電極14與PTC要素之壓力作用的部分之間流動。
保護元件1對其他部件之固定,係例如可藉由鉚接或藉由螺栓、螺絲等,將第一端子4之連接部18按壓於PTC要素的厚度方向來進行。藉由固定使壓力作用於PTC要素的一部分,不過壓力作用的是對應於連接部18的部分,亦即為對應於露出部16之部分。如上述,由於電流實質上不流入該部分,因此即使阻礙了PTC要素之膨脹仍不致發生問題。此外,在電流流動之被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夾著的部分,固定引起之壓力實質上作用不到。因此,PTC要素之被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夾著的部分在動作時可充分膨脹,該部分之電阻值大增。結果實質地遮斷電流在第一電極12及第二電極14之間的路徑,而遮斷流經保護元件1之電流。
例如,本實施形態之保護元件1如第三圖所示,可藉由螺栓等固定部件22而固定於其他部件24,不過來自固定部件22之壓力作用的部位係對應於PTC要素之露出部16的部分,且實質上作用不到被第一電極12及第二電極14夾著的部分。因此,不妨礙PTC要素之電流流動部分的膨脹,可抑制因固定造成PTC元件之性能降低。
本發明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而可進行各種改變。
一個實施形態中,如第四圖所示,保護元件31在上述保護元件1之露出部16上進一步具有絕緣層32。如此藉由設置絕緣層32,在導電性部件上固定了保護元件31時,露出部16接觸於導電性部件,可防止電流流入被第一電極12與導電性部件夾著之部分的PTC要素。
另外實施形態中,如第五圖所示,第一電極12亦可由圓環狀之內側第一電極36及外側第一電極38、與電性連接此等之1個或複數個橋接部40構成。該態樣中,在內側第一電極36上連接第一端子,外側第一電極38之一部分或全部與第二電極相對。藉由將第一電極形成此種形狀,當來自端子之壓力作用於內側第一電極36時,可以橋接部40緩和其壓力對外側第一電極38的影響。結果,更可抑制動作時妨礙PTC要素之膨脹,更可抑制因固定造成PTC元件的性能降低。
橋接部40之幅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0.5mm~3.0mm,並宜為1.0mm~2.0mm。藉由進一步擴大橋接部之幅度,可進一步縮小第一電極12之電阻值。另外,藉由進一步縮小橋接部之幅度,可進一步縮小作用於內側第一電極36之壓力對外側第一電極38的影響。
橋接部40數量可為1個或複數個,例如可為2個、3個、4個、 6個或8個。存在複數個橋接部40時,宜以圓環中心為基準等角度配置。藉由等角度配置橋接部,可抑制流經PTC要素之電流因場所而變動,PTC元件之可靠性更加提高。
另外實施形態中,如第六圖所示,保護元件41除了上述保護元件1的構造之外,進一步具有第二端子42。第二端子42宜位於與第一端子4相同側,亦即位於第一主表面所在的一側。
第二端子42宜經由絕緣性間隔物44設於第一端子4上。
第二端子42電性連接於第二電極14。另外,第二端子42與第二電極14只須在固定於其他部件時最後連接即可。例如第七圖所示,亦可藉由將保護元件41以螺栓48及螺帽50等固定於導電性部件46,按照第二電極14-導電性部件46-螺栓48(螺帽50)-第二端子42之順序確保電流之流路。
上述態樣中,PTC要素之外側輪廓及內側輪廓(亦即開口部)的形狀係圓狀,不過,此等亦可為其他形狀,例如為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等多角形、橢圓或組合此等之形狀。此外,PTC要素之開口部未必需要存在於PTC要素的中心部,例如亦可在PTC要素之周邊部。此外,開口部並非必要之要素,亦可不存在。例如,亦可為上述態樣中之PTC要素的開口部被PTC要素掩埋的圓形。
此外,上述態樣係整個第二電極14與第一電極12相對,不過只須至少一部分之第二電極14與第一電極12相對即可。
即使本發明之保護元件藉由螺絲、鉚接等安裝於電子裝置或電器時,仍可發揮PTC元件原本功能。此外,使用螺絲、鉚接等之安裝,與 使用焊接、焊錫、接著劑等時比較,保護元件之安裝及拆卸容易。再者,安裝時,由於連接部不需要加熱,因此亦可對不耐熱之部件設置。再者,本發明之保護元件即使將端子連接於其他電要素時施加有力道,仍不致影響PTC元件功能。因此,可用作各種電子裝置或電器,例如用作點菸器插座、二次電池、二次電池組、吸塵器、冰箱、汽車零件等的保護元件。
因此,本發明在第二要旨中提供一種具有上述本發明之保護元件而構成的電裝置,例如插座。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插座的一種實施形態。
作為本發明一種實施形態之插座51概略具有第八圖及第九圖所示之構造。具體而言,插座51具有:插座本體部52;上述保護元件1,其係以第二電極14經由導電性部件56電性連接於插座本體部52的外側底面54,露出部16經由絕緣板58位於插座本體部之外側底面54上的方式配置;絕緣性間隔物64,其係位於第一端子4上;第二端子66,其係配置於絕緣性間隔物64上;及絕緣性部件68,其係配置於插座本體部52之內側底面上;此等被以下元件固定:螺栓72,其係從絕緣性部件68所在的一側插入,不與保護元件1接觸之方式貫穿至第二端子66所在的一側;及螺帽74,其係位於第二端子66所在的一側。
插座51中,第二端子66-(螺帽74)-螺栓72電性連接而形成電流路徑,藉由將第二端子66電性連接於電源(無圖示)之正極(或負 極),螺栓72發揮插座51之正極(或負極)的功能。第二端子66-螺栓72間亦可直接或經由螺帽74電性連接。此外,第一端子4-第一電極12-PTC要素10-第二電極14-導電性部件56-插座本體部52電性連接而形成電流路徑,藉由將第一端子4連接於電源之負極(或正極),插座本體部52發揮插座51之負極端子(或正極端子)的功能。
插座本體部52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可依用途適當變更。
由於插座本體部52亦發揮端子之功能,因此至少一部分,更宜全部由導電性材料構成。導電性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鎳、不銹鋼、鐵、銅、鋁、錫、鈦或此等金屬之合金。
絕緣板58在防止插座之外側底面54與露出部16接觸。另外,絕緣板58並非必要之要素,亦可不存在。
構成絕緣板58之材料只要是絕緣性材料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不過宜為絕緣性樹脂。絕緣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熱塑性樹脂及熱硬化性樹脂,具體而言係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氟系樹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ABS合金樹脂、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彈性體等樹脂。
導電性部件56可為了提高插座之外側底面54與保護元件1的第二電極之電性接觸,或是為了配合與上述絕緣板58表面之高度而設置。另外,導電性部件56並非必要之要素,亦可不存在。
構成導電性部件56之材料由導電性材料構成。導電性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鎳、不銹鋼、鐵、銅、鋁、錫、鈦、或此等金屬之合金。
使用絕緣性間隔物64之目的係為了將第一端子4與第二端子66電性隔離。
構成絕緣性間隔物44之材料只要是絕緣性材料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不過宜為絕緣性樹脂。絕緣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熱塑性樹脂及熱硬化性樹脂,具體而言係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氟系樹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ABS合金樹脂、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彈性體等樹脂。
使用絕緣性部件68之目的係為了將螺栓72與插座本體部52電性隔離。
構成絕緣性部件68之材料只要是絕緣性材料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不過宜為絕緣性樹脂。絕緣性樹脂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熱塑性樹脂及熱硬化性樹脂,具體而言係聚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氟系樹脂、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ABS合金樹脂、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樹脂、彈性體等樹脂。
絕緣性部件68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只要可發揮將螺栓72與插座本體部52電性隔離之功能即可。
螺栓(螺絲)72係以不與保護元件1及插座本體部52接觸之方式配置,且直接或經由螺帽74而電性連接於第二端子66。螺栓72亦發揮端子功能而與其他電要素連接。
由於螺栓72亦發揮端子功能,因此由導電性材料構成。導電性材料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鎳、不銹鋼、鐵、銅、鋁、錫、鈦、或此等金屬之合金。
構成螺帽74之材料宜為導電性材料,且使用與螺栓72相同材料。
再者,第八圖及第九圖中,螺栓72係從絕緣性部件68所在的一側插入,並藉由第二端子66所在的一側之螺帽74固定,不過不限定於此,例如亦可從第二端子所在的一側插入螺栓,並以絕緣性部件所在的一側的螺帽固定。
本發明對保護元件之固定宜藉由對保護元件之第一端子4的連接部18,在PTC元件的厚度方向施加壓力來進行。此外,本發明之保護元件係藉由第一端子4及第二端子66連接於電源等其他電要素。藉由該固定及連接,由於作用於PTC要素之壓力限定在對應於PTC要素露出部的部位,因此PTC要素之電流流動的部分在發生異常時可充分膨脹,而可遮斷電流。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上述本發明之保護元件的固定或安裝方法。
具體而言,本發明提供一種保護元件之固定或安裝方法,該保護元件具有PTC元件及第一端子,PTC元件具有:層狀之PTC要素,其係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第一電極,其係位於PTC要素之第一主表面上;及第二電極,其係位於PTC要素之第二主表面上;第一電極之至少一部分與第二電極的至少一部分經由PTC要素相對設置,PTC要素之第二主表面的一部分露出, 上述第一端子電性連接於第一電極;且上述第一端子連接於第一電極不與第二電極相對之區域上,且於第一電極之連接部,藉由在PTC元件之厚度方向施加壓力來固定或安裝上述第一端子。
以上,邊參照圖式邊說明本發明,不過本發明並非限定於此,還可進行各種改變。
實施例1
有一PTC元件在厚度0.3mm、外徑21mm、內徑8.3mm之PTC要素的兩面整體具有電極,以刀具切除該PTC元件一邊的電極之一部分(從內緣起2.85mm)。切除後之電極的內徑為14mm。繼續在另一邊的電極上安裝端子連接部係圓環狀且其外徑為11.9mm、內徑為5.7mm之端子,且使端子連接部之中心與PTC要素的中心一致,並以螺絲與螺帽從PTC元件之兩面固定該端子(加壓力為8.2kgf)。
比較例1
有一PTC元件在厚度0.3mm、外徑21mm、內徑8.3mm之PTC要素的兩面整體具有電極,在該PTC元件的一邊的電極上,安裝端子連接部係圓環狀且與PTC要素相同形狀之端子,並以螺絲與螺帽從PTC元件之兩面固定該端子(加壓力為8.2kgf)。
試驗例
在實施例1及比較例1之試樣的兩電極間通電,測定了溫度-電阻特性。關於實施例1及比較例1之試樣的結果分別顯示於第十一圖及第十二圖。
從上述結果瞭解,加壓部之電極被切除的實施例1之試樣與加壓部存在電極的比較例1之試樣比較,跳脫(Trip)時電阻值之上昇增大。此因,比較例1之試樣在加壓部分的兩個主表面存在電極,該部分之PTC要素即使要膨脹,卻因加壓而阻礙膨脹。另外,實施例1之試樣,因為加壓部分一邊的主表面上的電極不存在,因此電流不流入該部分,且在電流流動之部位加壓的影響小,因此可獲得與PTC元件原本同等的電阻值。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保護元件可藉由螺絲或鉚接等安裝於電子裝置或電器中,可用作各式各樣電子裝置或電器的保護元件。
1‧‧‧保護元件
2‧‧‧PTC元件
4‧‧‧第一端子
18‧‧‧連接部
20‧‧‧端子部

Claims (13)

  1. 一種保護元件,其具有正溫度係數(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元件及第一端子,該PTC元件具有:層狀之PTC要素,其係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第一電極,其係位於該PTC要素之該第一主表面上;及第二電極,其係位於該PTC要素之該第二主表面上;該第一電極之至少一部分與該第二電極的至少一部分經由該PTC要素相對設置,該PTC要素之該第二主表面的一部分露出,前述第一端子係電性連接於該第一電極,前述保護元件之特徵為:前述第一端子連接於該第一電極不與該第二電極相對之區域上。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保護元件,其中具有第二端子,其係電性連接於前述第二電極。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之保護元件,其中前述第一端子及前述第二端子存在於前述第一主表面所在的一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3項中任一項之保護元件,其中在前述第二主表面之露出部具有絕緣層。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之保護元件,其中在平行於前述PTC要素之主表面的方向,前述第二電極與前述第一端子之距離比前述PTC要素的厚度大。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5項中任一項之保護元件,其中前述PTC 要素、前述第一電極及前述第二電極具有開口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6項中任一項之保護元件,其中前述PTC要素、前述第一電極及前述第二電極係圓環狀。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7項中任一項之保護元件,其中前述第二主表面之露出部沿著前述PTC要素的內緣部而存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或第8項之保護元件,其中前述第一電極由:圓環狀之內側第一電極及圓環狀的外側第一電極、與電性連接此等之1個或複數個橋接部而構成。
  10. 一種電裝置,其特徵為:具有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之保護元件而構成。
  11. 一種插座,其特徵為:包含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9項中任一項之保護元件而構成。
  12. 一種插座,其特徵為具有:插座本體部;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保護元件,其係以該第二電極直接接觸於該插座本體部之外側底面上的方式,或是該第二電極經由導電性部件、及/或露出部經由絕緣板而位於該插座本體部之外側底面上的方式配置;絕緣性間隔物,其係位於該第一端子上;第二端子,其係配置於該絕緣性間隔物上;及絕緣部件,其係配置於該插座本體部之內側底面上;此等被從該絕緣部件所在的一側,以不與該保護元件接觸之方式貫 穿至該第二端子所在的一側的螺栓、與螺帽而固定。
  13. 一種保護元件之固定方法,該保護元件具有正溫度係數(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元件,該PTC元件具有:層狀之PTC要素,其係具有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第一電極,其係位於該PTC要素之該第一主表面上;及第二電極,其係位於該PTC要素之該第二主表面上;該第一電極之至少一部分與該第二電極的至少一部分經由該PTC要素相對設置,該第二主表面之一部分露出,前述保護元件之固定方法之特徵為:藉由在該PTC元件之厚度方向對上述第二主表面的露出部施加壓力而固定。
TW105130989A 2015-09-28 2016-09-26 保護元件 TW2017216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89666 2015-09-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1669A true TW201721669A (zh) 2017-06-16

Family

ID=58423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0989A TW201721669A (zh) 2015-09-28 2016-09-26 保護元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1721669A (zh)
WO (1) WO20170569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5802U (ja) * 1983-11-18 1985-06-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正特性サ−ミスタ装置
JPS63211701A (ja) * 1987-02-27 1988-09-02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Ptc素子
JP2585011Y2 (ja) * 1992-10-29 1998-11-1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手段及びスイッチング手段を内蔵した組電池
AU692471B2 (en) * 1993-09-15 1998-06-11 Raychem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comprising a ptc resistive element
JP3736602B2 (ja) * 1999-04-01 2006-01-1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チップ型サーミスタ
JP2014099431A (ja) * 2012-11-13 2014-05-29 Nobuhiko Ishida コンポジットptcサーミスタ部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56988A1 (ja) 2017-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297028B2 (ja) 保護装置
TWI629703B (zh) 保護元件、電氣裝置、2次單電池及墊圈
JP7059623B2 (ja) 二次電池
TWI609384B (zh) 保護元件
KR20140101768A (ko) 온도 퓨즈 및 당해 온도 퓨즈에 이용되는 활주전극
JP6502366B2 (ja) 保護素子
TW201444148A (zh) 封口體
EP3288042A1 (en) Protection element
TW201721669A (zh) 保護元件
WO2019054437A1 (ja) 感温ペレット型温度ヒューズ
JP6779228B2 (ja) Ptc素子
JP6903615B2 (ja) 感温ペレット型温度ヒューズ
CN111740045A (zh) 封口体
JP6891148B2 (ja) 保護素子
KR100697917B1 (ko) Ptc 한류기
JP6864594B2 (ja) 感温ペレット型温度ヒューズ
KR100733647B1 (ko) 아크의 방지를 위한 절연구조를 구비한 ptc한류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