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20715A - 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 - Google Patents

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20715A
TW201720715A TW104140685A TW104140685A TW201720715A TW 201720715 A TW201720715 A TW 201720715A TW 104140685 A TW104140685 A TW 104140685A TW 104140685 A TW104140685 A TW 104140685A TW 201720715 A TW201720715 A TW 20172071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opening
hatch
frame
clo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40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東白
Original Assignee
M.T.韓國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T.韓國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M.T.韓國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40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720715A/zh
Publication of TW201720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20715A/zh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其包括:框架,形成有方形中空部;百葉板,形成於框架外側,複數個葉片朝外側下方傾斜地配置而形成檔板;軸,往百葉板內側隔離地貫穿框架的側面並沿著水準方向形成至少一個,並且各自獨立旋轉地安裝;開閉蓋,形成為板狀並結合在各軸,憑藉軸的旋轉把框架的中空部予以開放或封閉;連接板,固定地結合在各開閉蓋一側;連接杆,和連接板的端部各自鉸接而讓各連接板互相連動;開閉控制器,以結合在各軸兩端部的狀態固定地結合在框架側面並控制軸的旋轉;及操縱杆,以可把持的形態安裝在各開閉控制器之一並提供外力驅使軸旋轉。借此,本發明的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能遮蔽直射光線或雨水並實現通風及換氣。

Description

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更具體地說,本發明涉及一種不僅能遮蔽直射光線或雨水並實現通風及換氣,還能藉由簡單操作就能輕易實現開放及封閉動作的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
一般來說,艙口(Hatch)是船舶的艙口及升降口等物的統稱,尤其是指為了裝載著貨物下來或者為了讓人員進出而在甲板開口的貫穿部。該艙口雖然以符合船體強度及安全所需要的最起碼的尺寸製作,但是考慮到體積較大船體的特性,為了普遍地提升卸貨效率而製作成較大尺寸較佳。
而且,用於裝載貨物並往下來到船艙內的通路則稱為貨艙口(cargo hatch),為了防止海水流進船內而在艙口周圍安裝足夠高的艙口圍板(hatch coaming)並且覆蓋其上者則稱為艙口蓋。
另一方面,為了在艙口蓋開放的狀態下遮蔽直射光線或雨水並實現通風及換氣,在上述艙口蓋內側的形成有方形中空的框架上安裝檔板(louver)。
現有艙口蓋中為了實現船舶內部換氣而用於排氣管等處的艙口蓋則安裝在船體牆面,需要換氣時讓艙口蓋朝前方旋轉地開放,朝下方旋轉則予以遮蔽。
然而前面的情形需要使用者以手動方式開放或封閉艙口蓋,開放時為了把艙口蓋抬到上部而需要施加很多力量,刮強風時則存在著發生事故的危險。
而且,如果艙口蓋重量較重,則為了封閉而移動到下方時艙口蓋會產生加速度而使得艙口蓋破損,或者鉸鏈部分破損而使得艙口蓋破損,甚至會造成人命損失。
不僅如此,艙口蓋在開放時因為從牆面垂直旋轉而需要一定空間,在艙口蓋較難垂直旋轉的狹窄通路則無法安裝如前所述的艙口蓋本身。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KR10-2011-0101966 A
(專利文獻2)KR10-1193899 B1
(專利文獻3)KR20-0334166 Y1
(專利文獻4)KR20-2015-0001719 U
本發明旨在解決前面所提背景技術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開放換氣裝置時不僅能遮蔽直射光線或雨水並實現通風及換氣,還能利用較小的力量也能輕易地實現開放及封閉。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利用結構簡單的輕型材料而得以事先防止開放及封閉艙口時可能會發生的安全事故。
本發明的再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其還能安裝在無法開放艙口蓋的狹窄空間,藉由簡單操作就能輕易實現艙口的開放及封閉。
另一方面,本發明的目的不限於前面提到的目的,前文沒有提到的其它目的可以從後述記載中得到明確闡釋。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能夠實現上述目的,該裝置包括:框架,其形成有方形中空部;百葉板,其形成於框架的外側,複數個葉片朝外側下方傾斜地配置而形成檔板;軸,其往百葉板的內側隔離地貫穿框架的側面並且沿著水準方向形成至少一個,並且各自獨立旋轉地安裝;開閉蓋,其形成為板狀並結合在各個軸,憑藉軸的旋轉把框架的中空部予以開放或封閉;連接板,其固定地結合在各個開閉蓋的一側;連接杆,其和連接板的端部各自鉸接而讓各個連接板互相連動;開閉控制器,其以結合在各個軸兩端部的狀態固定地結合在框架的側面並控制軸的旋轉;以及,操縱杆,其以可把持的形態安裝在各個開閉控制器之一並且提供外力驅使軸旋轉。
較佳地,框架的內周面形成有限制開閉蓋的封閉角度的止擋件。
較佳地,開閉蓋以截面呈菱形形態地形成,並且形成有越趨向兩末端其寬度越窄的端部。
較佳地,開閉蓋兩端部形成有合成橡膠材質的緩衝件,其吸收相鄰的開閉蓋或止擋件的端部互相抵接時的衝擊,並且讓抵接部分貼緊。
較佳地,百葉板的葉片從板狀的基體(base)以“”形狀切開而和基體一體地形成,讓複數個葉片傾斜一定角度地折彎(bending)而形成檔板。
較佳地,百葉板的內側還配備防止異物流入的濾網(Wire mesh)。
較佳地,開閉控制器(holder)包括:殼體(case),在收容了軸的一部分的狀態下,固定地結合在框架的側面並且在內部形成空間部;復位彈簧(return spring),以結合在軸的狀態備於殼體的內部並且提供針對軸的旋轉半徑的復原力(驅使反向旋轉的力量);以及,球頭柱塞(Ball Plunger),固定在殼體的內部一側並且限制軸的旋轉半徑。
根據本發明上述的實施例可以發揮出下列效果:
第一、開放換氣裝置時不僅能遮蔽直射光線或雨水並實現通風及換氣,還能讓開閉蓋以半自動方式動作而得以利用較小的力量也能輕易地開放及封閉。
第二、利用輕型材料構成開閉蓋而得以事先防止開放及封閉艙口時可能會發生的安全事故。
第三、還能安裝在無法開放艙口蓋的狹窄空間,藉由簡單操作就能輕易實現艙口的開放及封閉。
結合說明書圖式詳細說明的後述實施例將有助於明確瞭解本發明的優點、特徵及其實現方法。但,本發明不限於下面所記載的實施例,本發明可以藉由各種互不相同的形態實現,本實施例只是有助於本發明的完整公開,主要目的是向本發明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完整地說明本發明的範疇,本發明的說明書中使用的術語僅為說明實施例,不得因此局限本發明。除非在句子中特別提及,否則單數表現方式也包括複數個的情形。
下面結合說明書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另一方面,對於本發明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能夠輕易理解的構成要素及其作用與效果,將省略或簡化其圖式與詳細說明,下面將以有關本發明的部分為主進行詳細說明。
請參閱第1圖到第5圖,本發明的實施例的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包括;框架100,其形成有方形中空部;百葉板200,其形成於框架100的外側;軸300,其貫穿框架100的側面並且沿著水準方向形成至少一個;開閉蓋400,其結合在軸300;連接板500,其固定地結合在軸300的一側;連接杆600,其和連接板500的端部鉸接;開閉控制器700,其結合在軸300的兩端部;操縱杆800,其提供驅使軸300旋轉的外力。
首先,框架100以四角框形態構成並且沿著艙口的周緣結合。
如第4圖所示,框架100的外周面一側可以配備標誌板900,該標誌板900上可以形成指示開放及封閉的文字或圖樣,可以和後述操縱杆800連動而識別開閉蓋400的開放或封閉狀態。
也就是說,根據第4圖所示,表示開放的“OPEN”與表示封閉的“CLOSE”隔離地形成於標誌板900,因此能夠查看操縱杆800的末端位置而得知開閉蓋400的開放或封閉狀態。
而且,在標誌板900的兩端部可以形成朝操縱杆800方向突出的一雙止擋用突起,讓操縱杆800的端部位於一雙止擋用突起之間地配置而得以限制操縱杆800的運作範圍或防止其脫離。
接著,百葉板200形成於框架100的外側並且複數個葉片220朝外側下方傾斜地配置而形成檔板(louver)。如前地傾斜配置的葉片220可以防止從上往下進入的雨水或異物等流入。
在此,如第5圖所示,百葉板200的葉片220從板狀基體以“”形狀切開而和基體一體地形成。讓如此形成的複數個葉片220傾斜一定角度地折彎(bending)(第5圖中以“B”標記的部分)而形成檔板(louver)。因此,在換氣裝置形成檔板時可以藉由不進行焊接的簡單作業工序就能製造而得以提高生產效率,還能節約生產成本。不僅如此,以鐳射切割及折彎工序自動化製作檔板而得以事先防止錯誤動作,從而得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而且,百葉板200的內側還可以配備防止異物流入的濾網240。濾網240可以憑藉其格子形狀的結構特徵防止異物或蟲子進入。
接著,往百葉板200的內側隔離地貫穿框架100側面並且沿著水準方向形成至少一個軸300,形成複數個時則讓其各自獨立旋轉地安裝較佳。
接著,開閉蓋400形成為板狀並且結合在各個軸300,憑藉軸300的旋轉把框架100的中空部予以開放或封閉。
在此,如第3a圖及第3b圖所示,框架100的內周面形成有限制開閉蓋400的封閉角度的止擋件120較佳,憑藉該構成要素不僅能讓複數個開閉蓋400在能夠實現密室的正確位置互相貼緊固定,還能防止開閉蓋400空轉。
更進一步,開閉蓋400以截面呈菱形形態地形成並且形成有越趨向兩末端其寬度越窄的端部較佳,開閉蓋400處於垂直狀態時讓兩端部的末端相疊而得以維持密室。
憑藉如前所述的結構使得重量中心集中到結合在軸300上的部分,因此利用較小的力量也能輕易地旋轉,能夠防止旋轉中心朝某一方向偏移而得以引導均衡旋轉。
而且,雖然沒有圖示,但開閉蓋400兩端部形成有合成橡膠材質的緩衝件,吸收相鄰的開閉蓋400或止擋件120的端部互相抵接時的衝擊並且讓抵接部分更牢靠地貼緊。
接著,連接板500是固定地結合在各個開閉蓋400一側的小塊形態,其發揮的作用是傳遞動力以便讓複數個開閉蓋400互相連動地旋轉。
接著,連接杆600和連接板500的端部各自鉸接而讓各個連接板500互相連動。也就是說,從一個連接板500接受動力並且讓其它連接板連動而使得固定地結合在其它連接板的開閉蓋400互相連動並且以同一半徑旋轉。
接著,開閉控制器700以結合在各個軸300兩端部的狀態固定地結合在框架100的側面並且控制軸300的旋轉。
在此,為了能夠輕易地控制軸300的旋轉,開閉控制器700包括:殼體720,在收容了軸300的一部分的狀態下固定地結合在框架100的側面並且在內部形成空間部;復位彈簧740,以結合在軸300的狀態備於殼體720的內部並且提供針對軸300的旋轉半徑的復原力(驅使反向旋轉的力量);球頭柱塞760,固定在殼體720的內部一側並且限制軸300的旋轉半徑。
也就是說,具有前述結構的開閉控制器700在軸300旋轉一定半徑時被球頭柱塞760在一定位置止擋並支持,藉由操縱杆800朝相反於旋轉方向的方向施力時,重定彈簧740彈性復原而使得軸300重新回到原先位置。因此開閉控制器700以半自動方式動作地控制軸300的旋轉,從而能夠輕易地實現開閉蓋400的開放及封閉。不僅如此,開閉控制器700個別地適用於軸300的兩端部而能夠以相比於複數個軸300更正確的旋轉半徑連動旋轉。
接著,操縱杆800以可把持的形態安裝在各個開閉控制器700之一並且提供外力驅使軸300旋轉。也就是說,由第1圖及第2圖得知,其僅安裝在複數個軸300中位於最上側的一個開閉控制器700,球頭柱塞760則僅僅適用於安裝了操縱杆800的開閉控制器700,其餘開閉控制器700則只能適用復位彈簧740,此為習之技術。
在此,運作操縱杆800時不僅驅動一個軸300而會憑藉開閉蓋400與連接板500及連接杆600使得複數個軸300互相連動並且以同一旋轉半徑驅動。
根據前文說明的本發明的實施例,本發明可以發揮出下列效果。
第一、開放換氣裝置時不僅能遮蔽直射光線或雨水並實現通風及換氣,還能讓開閉蓋以半自動方式動作而得以利用較小的力量也能輕易地開放及封閉。
第二、利用輕型材料構成開閉蓋而得以事先防止開放及封閉艙口時可能會發生的安全事故。
第三、還能安裝在無法開放艙口蓋的狹窄空間,藉由簡單操作就能輕易實現艙口的開放及封閉。
為了幫助瞭解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前述內容以較廣泛的方式介紹了本發明的特徵與技術優點。本發明所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當知,在沒有變更本發明技術思想或必要特徵的情形下可以出現其它各種具體形態的實施例。因此上述實施例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而沒有限定性。本發明的範疇應由申請專利範圍界定。本發明真正的專利範圍應包括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概念所匯出的一切修改與變形。
100‧‧‧框架
120‧‧‧止擋件
200‧‧‧百葉板
220‧‧‧葉片
240‧‧‧濾網
300‧‧‧軸
400‧‧‧開閉蓋
500‧‧‧連接板
600‧‧‧連接杆
700‧‧‧開閉控制器
720‧‧‧殼體
740‧‧‧彈簧
760‧‧‧球頭柱塞
800‧‧‧操縱杆
900‧‧‧標誌板
第1圖是繪示本發明實施例的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的主視圖。
第2圖是第1圖的側視圖。
第3a圖及第3b圖是第1圖的側剖視圖,繪示了本發明實施例的開閉蓋的封閉(3a)及開放(3b)狀態。
第4圖是第1圖的俯視圖。
第5圖是繪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百葉板的主視圖。
100‧‧‧框架
120‧‧‧百葉板
300‧‧‧軸
400‧‧‧開閉蓋
600‧‧‧連接杆
700‧‧‧開閉控制器
760‧‧‧球頭柱塞
800‧‧‧操縱杆
900‧‧‧標誌板

Claims (7)

  1. 一種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其包括: 一框架,其形成有方形中空部; 一百葉板,其形成於該框架的外側,複數個葉片朝外側下方傾斜地配置而形成檔板; 一軸,其往該百葉板的內側隔離地貫穿該框架的側面並且沿著水準方向形成至少一個,並且各自獨立旋轉地安裝; 一開閉蓋,其形成為板狀並結合在各個該軸,憑藉該軸的旋轉把該框架的中空部予以開放或封閉; 一連接板,其固定地結合在各個該開閉蓋的一側; 一連接杆,其和該連接板的端部各自鉸接而讓各個該連接板互相連動; 一開閉控制器,其以結合在各個該軸的兩端部的狀態固定地結合在該框架的側面並控制該軸的旋轉;以及 一操縱杆,其以能夠把持的形態安裝在各個該開閉控制器之一並且提供外力驅使該軸旋轉。
  2. 如申請專利範圍1項所述之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其中該框架的內周面形成有限制該開閉蓋的封閉角度的一止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2項所述之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其中該開閉蓋以截面呈菱形形態地形成,並且形成有越趨向兩末端其寬度越窄的端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3項所述之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其中該開閉蓋兩端部形成有合成橡膠材質的一緩衝件,其吸收相鄰的該開閉蓋或該止擋件的端部互相抵接時的衝擊並且讓抵接部分貼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1項所述之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其中該百葉板的葉片從板狀的一基體以“”形狀切開而和該基體一體地形成,讓該複數個葉片傾斜一定角度地折彎而形成檔板。
  6. 如申請專利範圍5項所述之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其中該百葉板的內側還配備防止異物流入的濾網。
  7. 如申請專利範圍1項所述之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其中該開閉控制器包括: 一殼體,其在收容了該軸的一部分的狀態下,固定地結合在該框架的側面並且在內部形成空間部; 一復位彈簧,其以結合在該軸的狀態備於該殼體的內部,並且提供針對該軸的旋轉半徑的一復原力,該復原力為驅使方向旋轉的力量;以及 一球頭柱塞,其固定在該殼體的內部一側,並且限制該軸的旋轉半徑。
TW104140685A 2015-12-04 2015-12-04 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 TW2017207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0685A TW201720715A (zh) 2015-12-04 2015-12-04 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40685A TW201720715A (zh) 2015-12-04 2015-12-04 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20715A true TW201720715A (zh) 2017-06-16

Family

ID=59687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40685A TW201720715A (zh) 2015-12-04 2015-12-04 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20172071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044734A (ja)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装置
US20170349262A1 (en) Decompression panel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2007091430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3847482A (zh) 新型通风安全顶窗
TW201720715A (zh) 船舶用艙口換氣裝置
CN204173140U (zh) 人孔保护装置
KR20170063027A (ko) 드론 비행 보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드론
CN107719619A (zh) 船舶货舱通风方法及通风系统
CN205203326U (zh) 排风装置及其通风帽
KR200485488Y1 (ko) 조작성이 향상된 선박의 루버 통풍구용 커버
KR101704428B1 (ko) 선박용 해치 환기장치
CN214420685U (zh) 具有通行安全功能的船舶货舱通风筒
CN214420684U (zh) 船舶用的通风装置
TWI426037B (zh) ferry
KR200469252Y1 (ko) 선박의 통기구 개폐장치
KR20170137385A (ko) 루버 벤틸레이터
CN206984267U (zh) 一种船用百叶窗
CN214420686U (zh) 船舶用通风装置的盖板联动驱动结构
KR101340344B1 (ko) 군함의 화생방전 대비 자동 폐쇄식 현창
KR101355787B1 (ko) 선박 환기구 유닛 설치 장치
CN208800895U (zh) 一种分区除尘摆动式开启结构
CN203698599U (zh) 船舶
CN112829918A (zh) 船舶用的通风装置
CN204568047U (zh) 一种通风口关闭装置
CN112960095A (zh) 具有通行安全功能的船舶货舱通风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