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8820A - 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 Google Patents

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8820A
TW201718820A TW105132159A TW105132159A TW201718820A TW 201718820 A TW201718820 A TW 201718820A TW 105132159 A TW105132159 A TW 105132159A TW 105132159 A TW105132159 A TW 105132159A TW 201718820 A TW201718820 A TW 2017188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lor conversion
light
group
component
res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2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685562B (zh
Inventor
梅原正明
田中大作
境野裕健
濱野翼
Original Assignee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東麗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88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88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855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855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2Boron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15Compounds containing carbon-to-nitrogen triple bonds
    • C08K5/3155Dicyandiam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36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4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 C08K5/46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sulfur in the ring with oxygen or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47Thiazo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5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6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i.e.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metal-to-carbon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08L67/03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the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having the carboxyl- and the hydroxy groups directly linked to aromat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1/08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2Use of particular materials as binders, particle coatings or suspension media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2/00Systems of light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F21S4/00 - F21S10/00 or F21S19/00, e.g. of modular constru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30Elements containing photoluminescent material distinct from or spaced from the light sour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07Non-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8Metal complexes
    • C09K2211/185Metal complexes of the platinum group, i.e. Os, Ir, Pt, Ru, Rh or P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作為本發明的一態樣的色變換組成物為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所述色變換組成物及含其的色變換片可用於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及R2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與R2可相同亦可不同。)

Description

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色變換方式的多色化技術向液晶顯示器或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EL)顯示器、照明裝置等中的應用正受到積極研究。所謂色變換,表示將來自發光體的發光變換成波長更長的光,例如將藍色發光變換成綠色或紅色發光。
藉由將具有該色變換功能的組成物(色變換組成物)片化,並與例如藍色光源組合,可自藍色光源輸出藍色、綠色、紅色此3原色,即,輸出白色光。將此種組合藍色光源與具有色變換功能的片而成的白色光源設為背光單元,且將該背光單元與液晶驅動部分以及彩色濾光片組合於一起,藉此可製作全色顯示器(full colour display)。另外,若無液晶驅動部分,則可直接用作白色光源,例如,可應用為LED照明等的白色光源。
作為利用色變換方式的液晶顯示器的課題,可列舉色彩再現性的提高。為了提高色彩再現性,有效的是減小背光單元的藍、綠、紅的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且提高藍、綠、紅各色的色純度。作為解決該課題的手段,提出了將無機半導體微粒子的量子點用作色變換組成物的成分的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於使用量子點的技術中,綠色、紅色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確實小,色彩再現性提高,但相反地,量子點不耐受熱、空氣中的水分或氧,耐久性並不充分。
另外,亦提出了代替量子點而將有機物的發光材料用作色變換組成物的成分的技術。作為將有機發光材料用作色變換組成物的成分的技術的例子,揭示了使用香豆素衍生物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使用吡啶-鄰苯二甲醯亞胺縮合物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使用若丹明(rhodamine)衍生物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使用吡咯亞甲基衍生物者(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2-220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273440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2-34856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1-164245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2011-241160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即便使用該些有機發光材料,就色彩再現性與耐久性的併存的觀點而言尚不充分。尤其於將顯示出高色純度的發光的有機發光材料用作色變換片的成分時使耐久性併存的技術並不充分。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在於,於用於顯示器或照明裝置等中的色變換片中,使色彩再現性的提高與耐久性併存。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者發現,藉由將具有特定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具有特定結構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任一者或兩者用作色變換組成物中的黏合劑樹脂的成分,會抑制有機發光材料的劣化,並大幅改善色變換片的耐久性。
即,為了解決所述課題並達成目的,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為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其特徵在於,其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
[化1](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
[化2](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通式(1)的Y為選自以下的結構的基團中的至少一者。
[化3]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通式(1)的Y至少包含以下結構的基團。
[化4]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當將作為所述(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由所述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1 重量%時,10≦m1 ≦60。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聚酯樹脂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3)或通式(4)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至少一者。
[化5]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聚酯樹脂於分子結構中至少具有由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部分結構,且當將作為所述(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由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2 重量%時,20≦m2 ≦70。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當將作為所述(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由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2 重量%、且將由所述通式(4)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3 重量%時,20≦m2 +m3 ≦70。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聚酯樹脂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5)或通式(6)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至少一者。
[化6](n1 及n2 為自然數,且2≦n1 ≦10及2≦n2 ≦14)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n1 為2,且所述n2 為8。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聚酯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以上、100000以下。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於分子結構中至少具有由通式(7)所表示的結構。
[化7]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100000以下。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A)成分含有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8](X為C-R9 或N;R3 ~R11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氧化膦基及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中)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通式(8)的X為C-R9 ,且所述R9 為由通式(9)所表示的基團。
[化9](r選自由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氧化膦基所組成的群組中;k為1~3的整數;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通式(8)的R3 、R5 、R6 及R8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通式(8)的R3 、R5 、R6 及R8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A)成分含有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A)成分含有以下的發光材料(a)及發光材料(b)。 發光材料(a):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 發光材料(b):藉由被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或來自所述發光材料(a)的發光的至少一者激發而呈現出於580 nm以上、75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發光材料(a)的含量wa 與所述發光材料(b)的含量wb 為wa ≧wb 的關係。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峰值波長為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發光的所述發光材料為由所述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發光材料(b)為由所述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片的特徵在於,其包含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另外,本發明的色變換片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其更具有阻擋層。
另外,本發明的光源單元的特徵在於,其包含光源以及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色變換片。
另外,本發明的光源單元的特徵在於,於所述發明中,所述光源為於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中具有最大發光的發光二極體。
另外,本發明的顯示器的特徵在於,其包含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
另外,本發明的照明裝置的特徵在於,其包含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光源單元。
另外,本發明的LED晶片的特徵在於,其於發光面具備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色變換片。
另外,本發明的LED封裝體的特徵在於,其具備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硬化物。
另外,本發明的LED封裝體的特徵在於,其具備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色變換片。
另外,本發明的背光單元的特徵在於,其包含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LED封裝體。
另外,本發明的顯示器的特徵在於,其包含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LED封裝體。
另外,本發明的照明裝置的特徵在於,其包含如所述發明的任一項所述的LED封裝體。
[發明的效果] 由於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及使用其的色變換片使高色純度與耐久性併存,故起到可使高色彩再現性與高耐久性併存的效果。本發明的光源單元、顯示器及照明裝置使用了此種色變換片,因此起到可使高色彩再現性與高耐久性併存的效果。
以下,對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的適宜的實施形態進行具體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以下的實施形態,可根據目的或用途進行各種變更來實施。
<色變換組成物>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是將來自光源等發光體的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者,且至少含有(A)成分與(B)成分。於本發明中,(A)成分為有機發光材料。(B)成分為包括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的樹脂。
[化10]
於通式(1)中,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
[化11]
於通式(2)中,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包含有機發光材料作為(A)成分。此處,本發明中的所謂發光材料,是指當照射有某種光時,發出波長與所述光的波長不同的光的材料。
為了達成高效率的色變換,較佳為發光材料為顯示出量子產率高的發光特性的材料。一般而言,作為發光材料可列舉無機螢光體、螢光顏料、螢光染料、量子點等公知的發光材料,但就分散的均勻性、使用量的減少、環境負荷的減少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有機發光材料。
作為有機發光材料,可列舉以下所示者等。作為適宜的有機發光材料,可列舉萘、蒽、菲、芘、、稠四苯、聯三伸苯(triphenylene)、苝、螢蒽(fluoranthene)、茀、茚等具有縮合芳基環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另外,作為適宜的有機發光材料,可列舉呋喃、吡咯、噻吩、矽雜環戊二烯(silole)、9-矽茀(9-silafluorene)、9,9'-螺二矽茀(9,9'-spirobisilafluorene)、苯并噻吩、苯并呋喃、吲哚、二苯并噻吩、二苯并呋喃、咪唑并吡啶、啡啉、吡啶、吡嗪、萘啶、喹噁啉、吡咯并吡啶等具有雜芳基環的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或硼烷衍生物。另外,作為適宜的有機發光材料,可列舉1,4-二苯乙烯基苯、4,4'-雙(2-(4-二苯基胺基苯基)乙烯基)聯苯、4,4'-雙(N-(二苯乙烯-4-基)-N-苯基胺基)二苯乙烯等二苯乙烯衍生物,芳香族乙炔衍生物,四苯基丁二烯衍生物,醛連氮衍生物,吡咯亞甲基衍生物、二酮吡咯并[3,4-c]吡咯衍生物。另外,作為適宜的有機發光材料,可列舉香豆素6、香豆素7、香豆素153等香豆素衍生物,咪唑、噻唑、噻二唑、咔唑、噁唑、噁二唑、三唑等唑衍生物及其金屬錯合物,吲哚菁綠等花青系化合物,螢光黃·伊紅·若丹明等呫噸系化合物或噻噸系化合物。另外,作為適宜的有機發光材料,可列舉聚苯(polyphenylene)系化合物、萘二甲醯亞胺衍生物、酞菁衍生物及其金屬錯合物、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屬錯合物、尼羅紅(Nile red)或尼羅藍(Nile blue)等噁嗪系化合物、螺旋烴(helicene)系化合物、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4,4'-二苯基-1,1'-二胺等芳香族胺衍生物。另外,作為適宜的有機發光材料,可列舉銥(Ir)、釕(Ru)、銠(Rh)、鈀(Pd)、鉑(Pt)、鋨(Os)及錸(Re)等的有機金屬錯合物化合物等。然而,本發明中的有機發光材料並不限定於該些化合物。
於色變換組成物中只要包含至少一種有機發光材料即可,亦可包含兩種以上。有機發光材料可為螢光發光材料,亦可為磷光發光材料,為了達成高色純度,較佳為螢光發光材料。該些化合物中,具有縮合芳基環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因熱穩定性及光穩定性高而較佳。
另外,作為有機發光材料,就溶解性或分子結構的多樣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具有配位鍵的化合物。就半值寬度小、可進行高效率的發光的方面而言,亦較佳為氟化硼錯合物等含有硼的化合物。其中,就提供高螢光量子產率、耐久性良好的方面而言,較佳為吡咯亞甲基衍生物。更佳為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2]
於有機發光材料含有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情況下,於通式(8)中,X為C-R9 或N。R3 ~R11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氧化膦基及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中。
於所述所有基團中,氫可為氘。此於以下說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結構中亦相同。另外,於以下說明中,例如所謂碳數6~40的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是指亦包括於芳基中進行了取代的取代基所含的碳數的所有碳數為6~40的芳基。對碳數進行了規定的其他取代基亦與此相同。
另外,於所述所有的基團中,作為經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較佳為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氧化膦基,進而,較佳為於各取代基的說明中視為較佳的具體的取代基。另外,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由所述取代基取代。
所謂稱作「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的情況下的「未經取代」,意指氫原子或氘原子進行了取代。於以下說明的化合物或其部分結構中,關於稱作「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的情況,與所述相同。
於所述所有的基團中,所謂烷基,例如表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等飽和脂肪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經取代的情況下的追加的取代基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烷基、鹵素、芳基、雜芳基等,關於該方面,於以下的記載中亦為相通的。另外,烷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就獲取的容易性或成本的方面而言,較佳為1以上、20以下,更佳為1以上、8以下的範圍。
所謂環烷基,例如表示環丙基、環己基、降冰片基、金剛烷基等飽和脂環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烷基部分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3以上、20以下的範圍。
所謂雜環基,例如表示吡喃環、哌啶環、環狀醯胺等於環內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脂肪族環,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雜環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烯基,例如表示乙烯基、烯丙基、丁二烯基等包含雙鍵的不飽和脂肪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烯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環烯基,例如表示環戊烯基、環戊二烯基、環己烯基等包含雙鍵的不飽和脂環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
所謂炔基,例如表示乙炔基等包含三鍵的不飽和脂肪族烴基,其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炔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烷氧基,例如表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等經由醚鍵而鍵結有脂肪族烴基的官能基,該脂肪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烷氧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20以下的範圍。
所謂烷硫基,是指烷氧基的醚鍵的氧原子被取代為硫原子者。烷硫基的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烷硫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20以下的範圍。
所謂芳基醚基,例如表示苯氧基等鍵結有介隔了醚鍵的芳香族烴基的官能基,芳香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芳基醚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以上、40以下的範圍。
所謂芳基硫醚基,是指芳基醚基的醚鍵的氧原子被取代為硫原子者。芳基硫醚基中的芳香族烴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硫醚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以上、40以下的範圍。
所謂芳基,例如表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茀基、苯并茀基、二苯并茀基、菲基、蒽基、苯并菲基、苯并蒽基、基、芘基、丙[二]烯合茀(fluoranthenyl)基、三亞苯基(triphenylenyl group)、苯并丙[二]烯合茀基、二苯并蒽基、苝基、螺旋烴(helicenyl)基等芳香族烴基。其中,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茀基、菲基、蒽基、芘基、丙[二]烯合茀基、三亞苯基。芳香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芳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6以上、40以下,更佳為6以上、30以下的範圍。
於R3 ~R11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作為芳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茀基、菲基、蒽基,更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進而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特佳為苯基。
於各取代基進而經芳基取代的情況下,作為芳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茀基、菲基、蒽基,更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特佳為苯基。
所謂雜芳基,例如表示吡啶基、呋喃基、苯硫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吡嗪基、嘧啶基、噠嗪基、三嗪基、萘啶基、噌啉基、酞嗪基、喹噁啉基、喹唑啉基、苯并呋喃基、苯并苯硫基、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苯硫基、咔唑基、苯并咔唑基、咔啉基(carbolinyl group)、吲哚并咔唑基、苯并呋喃并咔唑基、苯并噻吩并咔唑基、二氫茚并咔唑基、苯并喹啉基、吖啶基、二苯并吖啶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啡啉基等於一個或多個環內具有碳以外的原子的環狀芳香族基。其中,所謂萘啶基,表示1,5-萘啶基、1,6-萘啶基、1,7-萘啶基、1,8-萘啶基、2,6-萘啶基、2,7-萘啶基的任一者。雜芳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雜芳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40以下,更佳為2以上、30以下的範圍。
於R3 ~R11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下,作為雜芳基,較佳為吡啶基、呋喃基、苯硫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苯硫基、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苯硫基、咔唑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啡啉基,更佳為吡啶基、呋喃基、苯硫基、喹啉基。特佳為吡啶基。
於各取代基進而經雜芳基取代的情況下,作為雜芳基,較佳為吡啶基、呋喃基、苯硫基、喹啉基、嘧啶基、三嗪基、苯并呋喃基、苯并苯硫基、吲哚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苯硫基、咔唑基、苯并咪唑基、咪唑并吡啶基、苯并噁唑基、苯并噻唑基、啡啉基,更佳為吡啶基、呋喃基、苯硫基、喹啉基。特佳為吡啶基。
所謂鹵素,表示選自氟、氯、溴及碘中的原子。另外,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此處,作為取代基,例如可列舉烷基、環烷基、芳基、雜芳基等,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
所謂胺基,是指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胺基。胺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作為進行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例如可列舉:芳基、雜芳基、直鏈烷基、分支烷基等。作為芳基、雜芳基,較佳為苯基、萘基、吡啶基、喹啉基。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2以上、50以下,更佳為6以上、40以下,特佳為6以上、30以下的範圍。
所謂矽烷基,例如表示三甲基矽烷基、三乙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甲基矽烷基、丙基二甲基矽烷基、乙烯基二甲基矽烷基等烷基矽烷基,或苯基二甲基矽烷基、第三丁基二苯基矽烷基、三苯基矽烷基、三萘基矽烷基等芳基矽烷基。矽上的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矽烷基的碳數並無特別限定,較佳為1以上、30以下的範圍。
所謂矽氧烷基,例如表示三甲基矽氧烷基等介隔有醚鍵的矽化合物基。矽上的取代基可進一步經取代。另外,所謂氧硼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氧硼基。氧硼基可具有取代基,亦可不具有取代基,作為進行取代的情況下的取代基,例如可列舉芳基、雜芳基、直鏈烷基、分支烷基、芳基醚基、烷氧基、羥基,其中,較佳為芳基、芳基醚基。另外,所謂氧化膦基,是指由-P(=O)R12 R13 所表示的基團。R12 R13 選自與R3 ~R11 相同的群組中。
所謂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是指任意兩個鄰接的取代基(例如通式(8)的R3 與R4 )相互鍵結而形成共軛或非共軛的環狀骨架。作為此種縮合環的構成元素,除了碳以外,亦可包含選自氮、氧、硫、磷及矽中的元素。另外,縮合環可進而與其他環縮合。
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顯示出高螢光量子產率,且發光光譜的峰值半值寬度小,因此可達成有效率的色變換與高色純度兩者。進而,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可藉由將合適的取代基導入至合適的位置來調整發光效率、色純度、熱穩定性、光穩定性及分散性等各種特性及物性。例如,與R3 、R5 、R6 及R8 全部為氫的情況相比,R3 、R5 、R6 及R8 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顯示出更良好的熱穩定性及光穩定性。
於R3 、R5 、R6 及R8 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的情況下,作為烷基,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戊基、己基等碳數1~6的烷基。進而,作為該烷基,就熱穩定性優異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第二丁基、第三丁基。另外,就防止濃度消光、提高發光量子產率的觀點而言,作為該烷基,更佳為立體地體積大的第三丁基。另一方面,就合成的容易度、原料獲取的容易度的觀點而言,作為該烷基,亦可較佳地使用甲基。
於R3 、R5 、R6 及R8 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作為芳基,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進而較佳為苯基、聯苯基。特佳為苯基。
於R3 、R5 、R6 及R8 的至少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下,作為雜芳基,較佳為吡啶基、喹啉基、苯硫基,進而較佳為吡啶基、喹啉基。特佳為吡啶基。
於R3 、R5 、R6 及R8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的情況下,對黏合劑樹脂或溶媒的溶解性良好,因此較佳。該情況下,作為烷基,就合成的容易度、原料獲取的容易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
於R3 、R5 、R6 及R8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情況下,因顯示出更良好的熱穩定性及光穩定性而較佳。該情況下,更佳為R3 、R5 、R6 及R8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
雖亦存在使多個性質提高的取代基,但於所有性質中均顯示出充分的性能的取代基有限。尤其高發光效率與高色純度難以併存。因此,可藉由對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導入多種取代基而獲得於發光特性或色純度等方面取得了平衡的化合物。
尤其於R3 、R5 、R6 及R8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例如較佳為如R3 ≠R6 、R5 ≠R8 、R3 ≠R5 或R6 ≠R8 等般導入多種取代基。此處,「≠」表示為不同結構的基團。例如,R3 ≠R6 表示R3 與R6 為不同結構的基團。藉由如上所述般導入多種取代基,可同時導入對色純度產生影響的芳基與對發光效率產生影響的芳基,因此可進行細微的調節。
其中,就平衡性良好地提高發光效率與色純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R3 ≠R5 或R6 ≠R8 。該情況下,相對於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可於兩側的吡咯環中分別導入一個以上的對色純度產生影響的芳基,且於除此以外的位置中導入對發光效率產生影響的芳基,因此,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所述兩者的性質。另外,於R3 ≠R5 或R6 ≠R8 的情況下,就使耐熱性與色純度兩者均提高的觀點而言,更佳為R3 =R6 及R5 =R8
作為主要對色純度產生影響的芳基,較佳為經供電子性基取代的芳基。作為該供電子性基,可列舉烷基或烷氧基等。尤其較佳為碳數1~8的烷基或碳數1~8的烷氧基,更佳為甲基、乙基、第三丁基、甲氧基。就分散性的觀點而言,特佳為第三丁基、甲氧基,於將該些基團設為所述供電子性基的情況下,於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中,可防止由分子彼此的凝聚引起的消光。取代基的取代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但爲了提高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穩定性,需要抑制鍵的彎曲,因此較佳為相對於與吡咯亞甲基骨架的鍵結位置而鍵結於間位或對位。另一方面,作為主要對發光效率產生影響的芳基,較佳為具有第三丁基、金剛烷基、甲氧基等大體積取代基的芳基。
於R3 、R5 、R6 及R8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的情況下,較佳為R3 、R5 、R6 及R8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此時,R3 、R5 、R6 及R8 更佳為分別選自以下的Ar-1~Ar-6中。該情況下,作為R3 、R5 、R6 及R8 的較佳的組合,可列舉如表1-1~表1-11所示的組合,但並不限定於該些組合。
[化13]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表1-6]
[表1-7]
[表1-8]
[表1-9]
[表1-10]
[表1-11]
R4 及R7 較佳為氫、烷基、羰基、氧基羰基、芳基中的任一者,就熱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氫或烷基。尤其就容易於發光光譜中獲得窄的半值寬度的觀點而言,R4 及R7 更佳為氫。
R10 及R11 較佳為烷基、芳基、雜芳基、氟、含氟烷基、含氟雜芳基或含氟芳基。尤其R10 及R11 為氟或含氟芳基的情況因相對於激發光穩定、且可獲得更高的螢光量子產率而更佳。進而,就合成的容易度而言,R10 及R11 進而更佳為氟。
此處,所謂含氟芳基,是指包含氟的芳基,例如可列舉:氟苯基、三氟甲基苯基及五氟苯基等。所謂含氟雜芳基,是指包含氟的雜芳基,例如可列舉:氟吡啶基、三氟甲基吡啶基及三氟吡啶基等。所謂含氟烷基,是指包含氟的烷基,例如可列舉三氟甲基或五氟乙基等。
另外,於通式(8)中,就光穩定性的觀點而言,X較佳為C-R9 。當X為C-R9 時,取代基R9 會大幅影響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耐久性,即,該化合物的發光強度的經時性降低。具體而言,於R9 為氫的情況下,該部位的反應性高,因此該部位與空氣中的水分或氧容易發生反應。此會引起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分解。另外,於R9 為例如烷基般的分子鏈的運動的自由度大的取代基的情況下,反應性確實降低,但於組成物中化合物彼此經時地凝聚,結果招致由濃度消光引起的發光強度的降低。因此,R9 較佳為剛直、且運動的自由度小而難以引起凝聚的基團,具體而言,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的任一者。
就提供更高的螢光量子產率、更難以發生熱分解的方面而言,另外就光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X為C-R9 且R9 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作為芳基,就無損發光波長的觀點而言,較佳為苯基、聯苯基、三聯苯基、萘基、茀基、菲基、蒽基。
進而,為了提高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光穩定性,需要適度地抑制R9 與吡咯亞甲基骨架的碳-碳鍵的彎曲。其原因在於,若彎曲過大,則對於激發光的反應性變高等,光穩定性降低。就此種觀點而言,作為R9 ,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聯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三聯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萘基,更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聯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三聯苯基。特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
另外,R9 較佳為體積適度大的取代基。藉由R9 具有某種程度的大體積,可防止分子的凝聚。其結果,所述化合物的發光效率或耐久性進一步提高。
作為此種大體積取代基的進而較佳的例子,可列舉由下述通式(9)所表示的R9 的結構。
[化14]
於通式(9)中,r選自由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氧化膦基所組成的群組中。k為1~3的整數。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就可提供更高的螢光量子產率的觀點而言,r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該芳基中,尤其可列舉苯基、萘基作為較佳例。於r為芳基的情況下,通式(9)的k較佳為1或2,就進一步防止分子的凝聚的觀點而言,k更佳為2。進而,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的至少一個較佳為經烷基取代。作為該情況下的烷基,就熱穩定性的觀點而言,可列舉甲基、乙基及第三丁基作為特佳例。
另外,就控制螢光波長或吸收波長、或者提高與溶媒的相容性的觀點而言,r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氧基或鹵素,更佳為甲基、乙基、第三丁基、甲氧基。就分散性的觀點而言,特佳為第三丁基、甲氧基。就防止由分子彼此的凝聚引起的消光而言,更有效的是r為第三丁基或甲氧基。
另外,作為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態樣,較佳為R3 ~R9 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尤其較佳為(1)R3 ~R8 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2)R9 為拉電子基;或者(3)R3 ~R8 中的至少一者為拉電子基且R9 為拉電子基。藉由如此般於所述化合物的吡咯亞甲基骨架中導入拉電子基,可大幅降低吡咯亞甲基骨架的電子密度。藉此,所述化合物相對於氧的穩定性進一步提高,其結果,可進一步提高所述化合物的耐久性。
所謂拉電子基,又稱吸電子性基,於有機電子理論中,是指藉由感應效應或共振效應而自經取代的原子團吸引電子的原子團。作為拉電子基,可列舉作為哈米特法則的取代基常數(σp(對位))而取正值者。哈米特法則的取代基常數(σp(對位))可引用自化學便覽基礎篇修訂5版(II-380頁)。再者,雖苯基亦具有如上所述般的取正值的例子,但於本發明中,苯基不包含於吸電子基中。
作為拉電子基的例子,例如可列舉:-F(σp:+0.06)、-Cl(σp:+0.23)、-Br(σp:+0.23)、-I(σp:+0.18)、-CO2 R14 (σp:R14 為乙基時為+0.45)、-CONH2 (σp:+0.38)、-COR14 (σp:R14 為甲基時為+0.49)、-CF3 (σp:+0.50)、-SO2 R14 (σp:R14 為甲基時為+0.69)、-NO2 (σp:+0.81)等。R14 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形成碳數6~30的芳香族烴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形成原子數5~30的雜環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碳數1~30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碳數1~30的環烷基。作為所述各基的具體例,可列舉與所述相同的例子。
作為較佳的拉電子基,可列舉:氟、含氟芳基、含氟雜芳基、含氟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醯胺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磺醯基或氰基。其原因在於,該些基團難以發生化學性分解。
作為更佳的拉電子基,可列舉:含氟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或氰基。其原因在於,該些基團會帶來防止濃度消光、提高發光量子產率的效果。特佳的拉電子基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酯基。
作為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一個特佳例,可列舉以下情況:R3 、R5 、R6 及R8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進而X為C-R9 且R9 為由通式(9)所表示的基團。該情況下,R9 特佳為包含作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的r的由通式(9)所表示的基團。
另外,作為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另一個特佳例,可列舉以下情況:R3 、R5 、R6 及R8 均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所述的Ar-1~Ar-6中,進而X為C-R9 且R9 為由通式(9)所表示的基團。該情況下,R9 更佳為包含作為第三丁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9)所表示的基團,特佳為包含作為甲氧基的r的由通式(9)所表示的基團。
以下示出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一例,但該化合物並不限定於該些例子。
[化15]
[化16]
[化17]
[化18]
[化19]
[化20]
[化21]
[化22]
[化23]
[化24]
[化25]
[化26]
[化27]
[化28]
[化29]
[化30]
[化31]
[化32]
[化33]
[化34]
[化35]
[化36]
[化37]
[化38]
[化39]
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可藉由例如日本專利特表平8-509471號公報或日本專利特開2000-208262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來製造。即,藉由使吡咯亞甲基化合物與金屬鹽於鹼共存下反應可獲得作為目標的吡咯亞甲基系金屬錯合物。
另外,關於吡咯亞甲基-氟化硼錯合物的合成,可參考「有機化學期刊(J.Org.Chem.)」(vol.64,No.21,pp.7813-7819(1999))、「應用化學英文國際版(Angew.Chem.,Int.Ed.Engl.)」(vol.36,pp.1333-1335(1997))等中所記載的方法來製造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以下方法:對由下述通式(10)所表示的化合物及由下述通式(11)所表示的化合物於氧氯化磷存在下、於1,2-二氯乙烷中進行加熱後,與由下述通式(12)所表示的化合物於三乙基胺存在下、於1,2-二氯乙烷中反應,藉此獲得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此處,R3 ~R11 與所述說明相同。J表示鹵素。
[化40]
進而,於導入芳基或雜芳基時,可列舉利用鹵化衍生物與硼酸或硼酸酯化衍生物的偶合反應而生成碳-碳鍵的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同樣地,於導入胺基或咔唑基時,亦可列舉例如利用鈀等金屬觸媒下的鹵化衍生物與胺或咔唑衍生物的偶合反應而生成碳-氮鍵的方法,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除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以外,視需要亦可適當含有其他化合物。例如,為了進一步提高自激發光向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能量遷移效率,亦可含有紅螢烯(rubrene)等輔助摻雜劑。另外,於欲摻加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發光色以外的發光色的情況下,可添加所期望的有機發光材料,例如:香豆素系色素、苝系色素、酞菁系色素、二苯乙烯系色素、花青系色素、聚苯系色素、若丹明系色素、吡啶系色素、吡咯亞甲基系色素、卟啉系色素、噁嗪系色素、吡嗪系色素等化合物。此外,除該些有機發光材料以外,亦可組合添加無機螢光體、螢光顏料、螢光染料、量子點等公知的發光材料。
以下示出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以外的有機發光材料的一例,但本發明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例子。
[化41]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較佳為包含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以下稱為「發光材料(a)」)。以後,將於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稱為「綠色的發光」。一般而言,激發光的能量越大,越容易引起材料的分解,但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為相對較小的激發能量,因此不會引起色變換組成物中的發光材料(a)的分解而可獲得色純度良好的綠色的發光。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較佳為包含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峰值波長為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發光的發光材料(a)、以及藉由被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或來自發光材料(a)的發光的至少一者激發而呈現出於580 nm以上、75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以下稱為「發光材料(b)」)。以後,將於580 nm以上、75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稱為「紅色的發光」。
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的一部分會部分地透射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因此,於使用發光波峰尖銳的藍色LED的情況下,可獲得於藍·綠·紅各色中顯示出尖銳形狀的發光光譜且色純度良好的白色光。其結果,尤其於顯示器中,可有效率地形成色彩更加鮮豔的且更大的色域。另外,於照明用途中,與成為當前主流的使藍色LED與黃色螢光體組合而成的白色LED相比,尤其綠色區域與紅色區域的發光特性得到改善,因此演色性提高而成為較佳的白色光源。
作為發光材料(a),可列舉香豆素6、香豆素7、香豆素153等香豆素衍生物;吲哚菁綠等花青衍生物;螢光黃、螢光黃異硫氰酸酯、羧基螢光黃二乙酸酯等螢光黃衍生物;酞菁綠等酞菁衍生物;二異丁基-4,10-二氰基苝-3,9-二羧酸酯等苝衍生物;以及吡咯亞甲基衍生物、二苯乙烯衍生物、噁嗪衍生物、萘二甲醯亞胺衍生物、吡嗪衍生物、苯并咪唑衍生物、苯并噁唑衍生物、苯并噻唑衍生物、咪唑并吡啶衍生物、唑衍生物、蒽等具有縮合芳基環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芳香族胺衍生物、有機金屬錯合物化合物等作為適宜者。然而,發光材料(a)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化合物。該些化合物中,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因提供高螢光量子產率、耐久性良好而為尤其適宜的化合物,其中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因顯示出色純度高的發光而較佳。
作為發光材料(b),可列舉4-二氰基亞甲基-2-甲基-6-(對二甲基胺基苯乙烯基)-4H-吡喃等花青衍生物、若丹明B·若丹明6G·若丹明101·磺基若丹明101等若丹明衍生物、1-乙基-2-(4-(對二甲基胺基苯基)-1,3-丁二烯基)-吡啶鎓-過氯酸鹽等吡啶衍生物、N,N'-雙(2,6-二異丙基苯基)-1,6,7,12-四苯氧基苝-3,4:9,10-雙二碳醯亞胺等苝衍生物、以及卟啉衍生物、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噁嗪衍生物、吡嗪衍生物、稠四苯或二苯并二茚并苝等具有縮合芳基環的化合物或者其衍生物、有機金屬錯合物化合物等作為適宜者。然而,發光材料(b)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化合物。該些化合物中,吡咯亞甲基衍生物因提供高螢光量子產率、耐久性良好而為尤其適宜的化合物,其中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因顯示出色純度高的發光而較佳。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中的(A)成分的含量雖亦取決於化合物的莫耳吸光係數、螢光量子產率及激發波長中的吸收強度以及所製作的片的厚度或透射率,但通常相對於(B)成分的100重量份而為1.0×10-4 重量份~30重量份,進而較佳為1.0×10-3 重量份~10重量份,特佳為1.0×10-2 重量份~5重量份。
另外,於色變換組成物中含有呈現出綠色的發光的發光材料(a)與呈現出紅色的發光的發光材料(b)兩者的情況下,因綠色的發光的一部分會被變換成紅色的發光,因此,較佳為所述發光材料(a)的含量wa 與發光材料(b)的含量wb 為wa ≧wb 的關係,各材料的含有比率為wa :wb =1000:1~1:1,進而較佳為500:1~2:1,特佳為200:1~3:1。其中,wa 及wb 為相對於(B)成分的重量的重量百分比。
((B)成分:樹脂)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包含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作為(B)成分。
於本發明中,發明者等人進行了努力研究,結果發現,色變換組成物及色變換片中的有機發光材料劣化的原因為由光照射下的氧及水蒸氣引起的氧化劣化。其中發現,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顯示出高色純度與高螢光量子產率,另一方面,容易遭受由氧及水蒸氣引起的氧化劣化。
即,為了使色變換組成物及色變換片的色彩再現性的提高與耐久性併存,需要抑制氧及水蒸氣向有機發光材料((A)成分)的侵入。然而,例如僅藉由以阻擋層被覆色變換層無法完全防止自片端部及貼合界面的氧及水蒸氣的侵入,從而無法充分防止有機發光材料的劣化。
發明者等人進行了努力研究,結果發現,在將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任一者或兩者用作黏合劑樹脂的成分((B)成分)的情況下,可抑制作為(A)成分的有機發光材料的劣化,且可大幅改善色變換組成物及色變換片的耐久性。
[化42]
於通式(1)中,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
[化43]
於通式(2)中,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於本發明中,色變換組成物中所含的作為(B)成分的樹脂可為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的單一成分,亦可為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單一成分。另外,作為(B)成分的樹脂亦可為多種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樹脂或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混合物。進而,作為(B)成分的樹脂可為該些樹脂的混合物或共聚物,亦可為與其他樹脂的混合物或共聚物。
作為所組合的其他種類的樹脂的例子,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聚桂皮酸乙烯酯系、環橡膠系等具有反應性乙烯基的光硬化型抗蝕劑材料,環氧樹脂、苯氧樹脂、矽酮樹脂(包括矽酮橡膠、矽酮凝膠等有機聚矽氧烷硬化物(交聯物))、脲樹脂、氟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乙烯樹脂、聚醯胺樹脂、酚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乙烯丁醛樹脂、脂肪族醇樹脂、纖維素樹脂、脂肪族酯樹脂、芳香族酯樹脂、脂肪族聚烯烴樹脂、芳香族聚烯烴樹脂等公知者。另外,亦可使用該些樹脂的共聚樹脂。藉由適當設計該些樹脂,可獲得對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及色變換片而言有用的樹脂((B)成分)。
該些樹脂中,熱硬化性樹脂因使片化的製程容易而更佳。熱硬化性樹脂中,尤其就透明性、耐熱性等觀點而言,可列舉環氧樹脂、苯氧樹脂、矽酮樹脂、丙烯酸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乙烯丁醛樹脂、脂肪族醇樹脂或該些樹脂的混合物作為適宜者。
(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 本發明的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中,因Y含有具有分支的飽和脂肪族烴,因此聚酯樹脂的分子鏈彼此的堆積(packing)得以抑制。藉此,樹脂整體變得柔軟,因此,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相對於大範圍的材料而顯示出接著性。藉此,將色變換組成物片化而成者與基材層或阻擋層強力地密接,從而可防止自貼合界面的氧或水蒸氣等的侵入。
另外,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於分子鏈中具有大量酯鍵。酯鍵於樹脂的分子鏈間局部地形成氫鍵,從而樹脂的自由體積減少,藉此該聚酯樹脂顯示出高阻氣性。因此,藉由將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用作黏合劑樹脂的成分((B)成分),可抑制由氧或水蒸氣引起的有機發光材料((A)成分)的劣化。
就透明性的觀點而言,用作本發明中的(B)成分的聚酯樹脂較佳為非晶性的。其中,所謂非晶性,是指使用示差掃描型熱量計(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於以20℃/min自-100℃昇溫至300℃、繼而以50℃/min降溫至-100℃、接下來以20℃/min自-100℃昇溫至300℃的兩次昇溫過程中均未顯示出融解波峰者。相反地,於任一昇溫過程中顯示出明確的融解波峰者為結晶性的。該情況下,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因可抑制分子鏈彼此的堆積而容易顯現出非晶性,從而顯示出高透明性。因此,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不會阻礙來自光源的光或發光材料的發光。
於通式(1)的Y為選自以下結構的基團中的至少一者的情況下,分子鏈彼此的堆積被有力地抑制,接著性或透明性提高,因此較佳。
[化44]
其中,通式(1)的Y特佳為至少包含以下結構的基團。
[化45]
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更佳為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3)所表示的部分結構或由通式(4)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至少一者;
[化46]
由通式(3)或通式(4)所表示的部分結構具有苯環,因此,於聚酯樹脂的分子鏈間發生相互作用並形成局部的堆疊(stack)。藉此,該部分結構對作為(B)成分的樹脂賦予適度的強度。進而,藉由分子鏈間的相互作用而樹脂的自由體積減少,因此具有該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顯示出更高的阻氣性。因此,抑制由氧或水蒸氣引起的有機發光材料的劣化的效果進一步變大。
另外,由通式(4)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為1,3取代苯,因此亦有助於堆積的抑制。因此,藉由調整分子結構中的由通式(4)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比例,可調整作為(B)成分的樹脂的柔軟性、強度及阻氣性的平衡。
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進而較佳為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5)所表示的部分結構或由通式(6)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至少一者的情況。
[化47]
於通式(5)或通式(6)中,n1 及n2 為自然數,且2≦n1 ≦10及2≦n2 ≦14。
該些部位由直鏈脂肪族烴構成,因此可抑制樹脂的剛直度,從而可提高可撓性或溶解穩定性。
若直鏈脂肪族烴部位的碳數過大,則分子鏈間的堆積變強,樹脂的柔軟性降低。因此,n1 較佳為10以下。進而,就原料成本的觀點而言,n1 較佳為8以下,更佳為6以下。進而較佳為4以下,特佳為2。同樣地,n2 較佳為14以下。進而,就原料成本的觀點而言,n2 較佳為12以下,更佳為10以下。進而較佳為8。即,就原料成本的觀點而言,特佳為n1 為2且n2 為8。
由通式(1)及通式(3)~通式(6)所表示的部分結構於可見光範圍中的光的吸收非常小,因此,由該些部位構成的聚酯樹脂於可見光範圍中的光的吸收小而不會阻礙來自光源的光或發光材料的發光。於(B)成分的聚酯樹脂具有由通式(1)及通式(3)~通式(6)所表示的部分結構以外的部分結構的情況下,亦較佳為於可見光範圍中的光的吸收非常小的部分結構。
當將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中作為(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的、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1 重量%時,較佳為10≦m1 ≦60。更佳為10≦m1 ≦50,進而較佳為10≦m1 ≦40,特佳為15≦m1 ≦30。藉由m1 為下限值以上,可進一步提高作為(B)成分的樹脂的柔軟性,進一步提高樹脂組成物的接著性。藉由m1 為上限值以下,可進一步提高將樹脂組成物片化時的熱穩定性。
當將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中作為(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的、由通式(3)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2 重量%時,較佳為15≦m2 ≦70。更佳為20≦m2 ≦70,進而較佳為25≦m2 ≦60,特佳為25≦m2 ≦50。藉由m2 為下限值以上,可進一步提高樹脂組成物的強度。藉由m2 為上限值以下,可進一步提高作為(B)成分的樹脂的柔軟性,進一步提高將樹脂組成物片化時的可撓性。
當將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中作為(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的、由通式(4)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3 重量%時,較佳為20≦m2 +m3 ≦70。更佳為30≦m2 +m3 ≦70,進而較佳為40≦m2 +m3 ≦65。藉由m2 +m3 為下限值以上,作為(B)成分的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進一步變高,可進一步提高將樹脂組成物片化時的熱穩定性。藉由m2 +m3 為上限值以下,可進一步提高作為(B)成分的樹脂的柔軟性,進一步提高將樹脂組成物片化時的可撓性。尤其於50≦m2 +m3 ≦65的情況下,(B)成分顯示出更高的阻氣性,因此較佳。
當將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中作為(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的、由通式(5)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4 重量%時,較佳為0≦m4 ≦40。更佳為0≦m4 ≦30,進而較佳為5≦m4 ≦30,特佳為10≦m4 ≦30。藉由m4 為下限值以上,可進一步提高作為(B)成分的樹脂的柔軟性,進一步提高將樹脂組成物片化時的可撓性。且可進一步提高樹脂組成物的強度。藉由m4 為上限值以下,可使樹脂分子鏈間的堆積成為更合適的程度,可進一步提高作為(B)成分的樹脂的柔軟性。
當將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中作為(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的、由通式(6)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5 重量%時,較佳為0≦m4 +m5 ≦60。更佳為5≦m4 +m5 ≦50,進而較佳為10≦m4 +m5 ≦40,特佳為10≦m4 +m5 ≦30。藉由m5 為下限值以上,可提高(B)成分的溶解穩定性。藉由m5 為上限值以下,作為(B)成分的樹脂的玻璃轉移溫度進一步變高,可進一步提高將樹脂組成物片化時的熱穩定性。
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更佳為5000以上、100000以下。於包含兩種以上的作為(B)成分的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的情況下,只要其中的至少一種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所述範圍即可。於該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以上的情況下,色變換組成物的硬化膜的機械強度提高,從而可獲得龜裂的產生等得以抑制、可靠性高的色變換片。另一方面,於該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0以下的情況下,色變換組成物的流動性變高,硬化後的色變換組成物與基材的密接性提高。
再者,本發明中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PC(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法)而測定的值。具體而言,為利用孔徑0.45 μm的薄膜過濾器對樣本進行過濾後,使用GPC法(東曹(股份)製造的HLC-82A)(展開溶劑:四氫呋喃,展開速度:1.0 ml/分,管柱:東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TSKgelG2000HXL)並藉由聚苯乙烯換算而求出的值。
作為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的市售品,例如可列舉東洋紡績(股份)製造的「維龍(VYLON)」系列或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製造的「日本合成-聚酯(Nichigo-POLYESTER)」系列等。具體而言,可列舉:維龍(VYLON)270(東洋紡績(股份)公司製造)、維龍(VYLON)600(東洋紡績(股份)公司製造)、維龍(VYLON)630(東洋紡績(股份)公司製造)、TP-220(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製造)、TP-294(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製造)、LP-033(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製造)等。
(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 於作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中所含的(B)成分(例如黏合劑樹脂)而使用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的情況下,該樹脂於熱硬化後的片狀態中氧透過性低,因此會抑制作為(A)成分的有機發光材料的氧化劣化,從而大幅改善色變換片的耐久性。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的透明性、耐熱性、耐化學品性亦優異,從而具有尤其作為光學用途的色變換片而適宜的特性。所謂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是指於分子內包含以下所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
[化48]
於通式(2)中,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作為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可為僅包含雙酚結構的重複的單一聚合物,亦可為與其他種類的樹脂組合而成的共聚樹脂。作為所組合的其他種類的樹脂的例子,例如可列舉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系、聚桂皮酸乙烯酯系、環橡膠系等具有反應性乙烯基的光硬化型抗蝕劑材料,環氧樹脂、苯氧樹脂、矽酮樹脂(包括矽酮橡膠、矽酮凝膠等有機聚矽氧烷硬化物(交聯物))、脲樹脂、氟樹脂、聚碳酸酯樹脂、丙烯酸樹脂、胺基甲酸酯樹脂、三聚氰胺樹脂、聚乙烯樹脂、聚醯胺樹脂、酚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乙烯丁醛樹脂、脂肪族醇樹脂、纖維素樹脂、脂肪族酯樹脂、芳香族酯樹脂、脂肪族聚烯烴樹脂、芳香族聚烯烴樹脂等公知者。另外,亦可使用該些樹脂的共聚樹脂。藉由適當設計該些樹脂,可獲得對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及色變換片而言有用的作為(B)成分的樹脂。
該些樹脂中,熱硬化性樹脂因使片化的製程容易而更佳。熱硬化性樹脂中,尤其就透明性、耐熱性等觀點而言,可列舉環氧樹脂、苯氧樹脂、矽酮樹脂、丙烯酸樹脂、聚乙烯醇樹脂、聚乙烯丁醛、脂肪族醇樹脂或該些樹脂的混合物作為適宜者。
另外,脂肪族醇結構因接著性或與基材的反應性尤其優異,故可列舉為作為與雙酚結構進行組合的結構而更適宜者。作為脂肪族醇的結構,可列舉由通式(7)所表示的2-丙醇結構作為最適宜者。即,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較佳為包含雙酚結構與2-丙醇結構的樹脂。
[化49]
於本發明中,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較佳為具有環氧基。作為環氧基,例如可列舉:氧雜環丙烷基、縮水甘油醚基、縮水甘油基胺、縮水甘油基酯等。藉此,可對樹脂賦予熱硬化性。因此,該樹脂於硬化後相對於廣範圍的材料而顯示出強接著性,尤其相對於基材層或阻擋層而密接性變強。另外,該樹脂藉由於分子內具有環氧基而具有硬化後的耐水性、耐化學品性亦優異,於硬化時不會產生收縮應變的效果。
作為此種包含環氧基的樹脂的適宜的材料,可列舉如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或雙酚A型環氧樹脂與雙酚F型環氧樹脂的共聚物、萘型環氧樹脂般的環氧樹脂。該些樹脂於室溫下黏接性低,且可藉由加溫至50℃以上而顯現出黏接性,因此,當與基材層或阻擋膜貼合時,可藉由加溫層壓而无氣泡混入且簡便地進行貼合。
另外,於加溫層壓中,為了防止吡咯亞甲基衍生物的熱分解,較佳為使用玻璃轉移溫度(Tg)低的樹脂。具體而言,可列舉雙酚A型環氧樹脂、雙酚F型環氧樹脂作為較佳的樹脂。
就藉由開環反應來進行硬化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於樹脂的分子內包含兩個以上的環氧基。另外,環氧基較佳為鍵結於樹脂分子的末端,藉此,於樹脂中產生柔軟性而耐龜裂性提高。
作為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例如亦可使用YP-50S(雙酚A型苯氧樹脂,新日化環氧製造(股份)製造)、YP-70(雙酚A/F型苯氧樹脂,新日化環氧製造(股份)製造)、FX-316(雙酚F型苯氧樹脂,新日化環氧製造(股份)製造)及FX-280S(卡多(Cardo)骨架型苯氧樹脂,新日化環氧製造(股份)製造)等市售的苯氧樹脂作為所述苯氧樹脂。
為了進一步強化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與基材的密接性,可於色變換組成物或色變換片中包含胺或酸酐等硬化劑,亦可對基材塗佈聚酯、丙烯酸、胺基甲酸酯等表面改質劑。另外,亦可於色變換組成物或色變換片中進而添加環氧化合物,該情況下,環氧化合物的環氧當量較佳為100~500。藉由將環氧當量設為100以上,可提高硬化後的接著劑組成物的韌性。藉由將環氧當量設為500以下,硬化後的接著劑組成物的交聯密度變高,可提高耐熱性。
再者,環氧當量為藉由基於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7236-2001,使試樣溶解於氯仿中並加入乙酸與溴化四甲基銨乙酸溶液,然後利用0.1 mol/l過氯酸-乙酸標準液進行電位滴定而測定的值。
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更佳為10000以上、100000以下。於包含兩種以上的作為(B)成分的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的情況下,只要其中的至少一種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所述範圍即可。於該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的情況下,色變換組成物的硬化膜的機械強度提高,從而可獲得龜裂的產生等得以抑制、可靠性高的色變換片。另一方面,於該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0以下的情況下,色變換組成物的流動性變高,硬化後的色變換組成物與基材的密接性提高。
<其他添加劑>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除(A)成分及(B)成分以外,亦可含有抗氧化劑、加工及熱穩定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等耐光性穩定化劑、用於塗佈膜穩定化的分散劑或調平劑、塑化劑、環氧化合物等交聯劑、胺·酸酐·咪唑等硬化劑、作為片表面的改質劑的矽烷偶合劑等接著輔助劑、作為色變換材沈降抑制劑的二氧化矽粒子或矽酮微粒子等無機微粒子及矽烷偶合劑等。
作為抗氧化劑,可列舉2,6-二-第三丁基-對甲酚、2,6-二-第三丁基-4-乙基苯酚等酚系抗氧化劑,但並非受特別限定者。另外,該些抗氧化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多個。
作為加工及熱穩定化劑,可列舉三丁基亞磷酸鹽、三環己基亞磷酸鹽、三乙基膦、二苯基丁基膦等磷系穩定化劑,但並非受特別限定者。另外,該些穩定化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多個。
作為耐光性穩定化劑,例如可列舉2-(5-甲基-2-羥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雙(α,α-二甲基苄基)苯基]-2H-苯并三唑等苯并三唑類,但並非受特別限定者。另外,該些耐光性穩定化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多個。
為了不阻礙來自光源的光或發光材料的發光,該些添加劑較佳為於可見光範圍中的吸光係數小。具體而言,於波長400 nm以上、800 nm以下的整個波長範圍中,莫耳吸光係數ε較佳為1000以下,更佳為500以下。進而較佳為200以下,特佳為100以下。
另外,作為耐光性穩定化劑,亦可適宜地使用具有作為單重態氧淬滅劑的作用的化合物。單重態氧淬滅劑為捕獲氧分子利用光的能量進行活化而形成的單重態氧以進行滅活化的材料。藉由於組成物中共存單重態氧淬滅劑,可防止發光材料因單重態氧而劣化。
已知單重態氧是因在如孟加拉玫瑰紅或亞甲藍般的色素的三重態激發狀態與基態的氧分子之間發生電子與能量的交換而產生。
本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藉由所含有的有機發光材料被激發光激發而發出與激發光不同波長的光來進行光的色變換。該激發-發光的循環反復進行,因此,由於所產生的激發物種與組成物中所含的氧的相互作用,單重態氧的生成概率變高。因此,有機發光材料與單重態氧的碰撞概率亦變高,故有機發光材料容易劣化。
有機發光材料與無機發光材料相比更容易受到單重態氧的影響。尤其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與苝等具有縮合芳基環的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相比,與單重態氧的反應性更高,從而單重態氧對耐久性的影響更大。因此,藉由利用單重態氧淬滅劑對所產生的單重態氧迅速地進行滅活化,可使量子產率及色純度優異的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耐久性提高。
具有作為單重態氧淬滅劑的作用的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特定的三級胺、鄰苯二酚衍生物及鎳化合物,但並非受特別限定者。另外,該些耐光性穩定化劑可單獨使用,亦可併用多個。
所謂三級胺,表示具有氨的N-H鍵均被置換成N-C鍵的結構的化合物。作為氮原子上的取代基,選自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及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中。另外,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由所述取代基取代。
作為所述三級胺的氮原子上的取代基,就光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更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
作為該情況下的芳基,苯基或萘基因不會阻礙來自光源的光或發光材料的發光而較佳,更佳為苯基。另外,若氮原子上的芳基增加,則有可見光範圍的光的吸收增加之擔憂,因此氮原子上的三個取代基中,芳基較佳為兩個以下,更佳為一個以下。於氮原子上的三個取代基中的至少一個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的情況下,可更有效率地捕獲單重態氧,因此較佳。其中,較佳為三個取代基中的兩個以上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
作為較佳的三級胺,可列舉三乙基胺、1,4-二氮雜雙環[2.2.2]辛烷、三正丁基胺、N,N-二乙基苯胺、2,2,6,6-四甲基哌啶等,但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化合物。
所謂鄰苯二酚衍生物,表示包含間苯二酚或氫醌等異構物且於苯環上具有兩個以上的羥基的化合物。該些化合物與苯環上的羥基為一個的酚衍生物相比,可更有效率地捕獲單重態氧。
作為苯環上的取代基,除羥基以外,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氧化膦基及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中。另外,該些取代基可進一步由所述取代基取代。
其中,就光穩定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雜芳基、鹵素,更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芳基、鹵素。進而,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環烷基、鹵素因與單重態氧淬滅劑的反應後的變色小而更佳。特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
作為苯環上的羥基的位置,較佳為至少兩個羥基鄰接。原因在於,與間苯二酚(1,3-取代)或氫醌(1,4-取代)相比,此更不易經光氧化。另外,於經氧化後可見光範圍的光的吸收亦小,因此可防止組成物的變色。
作為較佳的鄰苯二酚衍生物,可列舉4-第三丁基苯-1,2-二醇、3,5-二-第三丁基苯-1,2-二醇等,但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化合物。
所謂鎳化合物,是指包含鎳的化合物,可列舉氯化鎳等無機鹽或雙乙醯丙酮鎳等錯合物、胺甲酸鎳鹽等有機酸鹽等,但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化合物。此處,所謂有機酸,表示具有羧基、磺醯基、酚性羥基、硫醇基的有機化合物。其中,就於組成物中均勻地進行分散的觀點而言,較佳為錯合物及有機酸鹽。
作為可適宜地用作單重態氧淬滅劑的鎳錯合物及有機酸的鎳鹽,例如可列舉乙醯丙酮鹽系鎳錯合物、雙二硫代-α-二酮系鎳錯合物、二硫醇鹽系鎳錯合物、胺基硫醇鹽系鎳錯合物、硫代鄰苯二酚系鎳錯合物、柳醛肟系鎳錯合物、硫代雙酚鹽系鎳錯合物、靛苯胺系鎳化合物、羧酸系鎳鹽、磺酸系鎳鹽、酚系鎳鹽、胺甲酸系鎳鹽、二硫代胺甲酸系鎳鹽等,但並不特別限定於該些化合物。
該些化合物中,就合成的容易度及廉價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有機酸的鎳鹽。進而,磺酸系鎳鹽因於可見光範圍中的莫耳吸光係數小、不會吸收光源或發光材料的發光而較佳。進而,就顯示出更良好的單重態氧淬滅效果的觀點而言,更佳為芳基磺酸的鎳鹽,就於廣泛種類的溶媒中的溶解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烷基磺酸的鎳鹽。作為芳基磺酸的芳基,較佳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就於溶媒中的溶解性及分散性的觀點而言,更佳為經烷基取代的苯基。
另外,作為耐光性穩定化劑,亦可適宜地使用具有作為自由基淬滅劑的作用的化合物。其中,可列舉受阻胺系化合物作為適宜的例子。作為受阻胺系化合物的例子,例如可列舉:2,2,6,6-四甲基哌啶、4-羥基-2,2,6,6-四甲基哌啶、4-羥基-1,2,2,6,6-五甲基哌啶、4-甲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4-甲氧基-1,2,2,6,6-五甲基哌啶、癸二酸雙(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癸二酸雙(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甲基丙烯酸2,2,6,6-四甲基-4-哌啶基酯、甲基丙烯酸1,2,2,6,6-五甲基-4-哌啶基酯等哌啶衍生物或其氧化物。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中該些添加劑的含量雖亦取決於化合物的莫耳吸光係數、螢光量子產率及激發波長中的吸收強度以及所製作的片的厚度或透射率,但通常相對於(B)成分的100重量份而較佳為1.0×10-3 重量份以上,更佳為1.0×10-2 重量份以上,進而較佳為1.0×10-1 重量份以上。另外,相對於(B)成分的100重量份,所述添加劑的含量較佳為30重量份以下,更佳為15重量份以下,進而較佳為10重量份以下。
<溶媒>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亦可包含溶媒。溶媒只要為可調整流動狀態的樹脂的黏度且不會對發光物質的發光及耐久性產生過度的影響者,則並無特別限定。作為此種溶媒,例如可列舉:水、2-丙醇、乙醇、甲苯、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環己烷、己烷、丙酮、萜品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單異丁酸酯(Texanol)、甲基溶纖劑、丁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等。該些溶媒可混合使用兩種以上。該些溶媒中,尤其就不會對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劣化產生影響且乾燥後的殘存溶媒少的方面而言,可適宜地使用甲苯。
<色變換組成物的製造方法> 以下對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的製造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於該製造方法中,將既定量的所述有機發光材料((A)成分)、黏合劑樹脂((B)成分)、溶媒等混合。將所述成分以成為既定的組成的方式混合後,利用均質機、自轉公轉型攪拌機、三輥、球磨機、行星式球磨機、珠磨機等攪拌·混練機均質地進行混合分散,藉此獲得色變換組成物。亦較佳為於混合分散後或於混合分散的過程中,於真空或減壓條件下進行脫泡。另外,亦可事前混合某特定的成分或對其進行老化等處理。亦可藉由蒸發器去除溶媒而成為所期望的固體成分濃度。
<色變換片的製造方法> 於本發明中,色變換片只要包含所述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則其構成並無限定。作為色變換片的代表性結構例,例如可列舉三個。
圖1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圖。圖1中例示的色變換片1為基材層10與色變換層11的積層體。該色變換層11為包含所述色變換組成物的層(色變換組成物層),較佳為藉由將所述色變換組成物硬化而獲得的層(硬化物層)。於該色變換片1的結構例中,色變換層11積層於基材層10之上。
圖2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另一例的示意剖面圖。圖2中例示的色變換片1為多個基材層10與色變換層11的積層體。於該色變換片1的結構例中,色變換層11由多個基材層10夾持。
圖3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再一例的示意剖面圖。圖3中例示的色變換片1為多個基材層10與色變換層11及多個阻擋膜12的積層體。於該色變換片1的結構例中,色變換層11由多個阻擋膜12夾持,進而,所述色變換層11與多個阻擋膜12的積層體由多個基材層10夾持。即,色變換片1中,為了防止色變換層11的由氧、水分或熱引起的劣化,亦可如圖3所例示般設置阻擋膜12。
(基材層) 作為基材層(例如圖1~圖3所示的基材層10等),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公知的金屬、膜、玻璃、陶瓷、紙等。具體而言,作為基材層,可列舉:鋁(亦包括鋁合金)、鋅、銅、鐵等的金屬板或箔,纖維素乙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乙烯、聚酯、聚醯胺、聚醯亞胺、聚苯硫醚、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縮醛、聚芳醯胺、矽酮、聚烯烴、熱塑性氟樹脂、四氟乙烯與乙烯的共聚物(ethylene tetrafluoroethylene,ETFE)等塑膠的膜,包含α-聚烯烴樹脂、聚己內酯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及他們與乙烯的共聚樹脂的塑膠的膜,層壓有所述塑膠的紙或經所述塑膠塗佈的紙,層壓或蒸鍍有所述金屬的紙,層壓或蒸鍍有所述金屬的塑膠膜等。另外,於基材層為金屬板的情況下,亦可對其表面施加鉻系或鎳系等的鍍敷處理或陶瓷處理。
該些基材層中,玻璃或樹脂膜因使色變換片的製作容易或色變換片的成形容易而可較佳地使用。另外,較佳為強度高的膜,以便在對膜狀的基材層進行處理時無斷裂等之憂。於該些要求特性或經濟性的方面,較佳為樹脂膜,該些樹脂膜中,於經濟性、處理性的方面,較佳為選自由PET、聚苯硫醚、聚碳酸酯、聚丙烯所組成的群組中的塑膠膜。另外,於使色變換片乾燥的情況下或藉由擠出機於200℃以上的高溫下壓接成形色變換片的情況下,於耐熱性的方面,較佳為聚醯亞胺膜。因使片的剝離容易,故基材層的表面亦可預先經脫模處理。
基材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作為下限,較佳為25 μm以上,更佳為38 μm以上。另外,作為上限,較佳為5000 μm以下,更佳為3000 μm以下。
(色變換層) 繼而,對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色變換層的製造方法的一例進行說明。於該色變換層的製造方法中,將藉由所述方法製作的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基材層或阻擋膜層等的基底上並使其乾燥。以所述方式制作色變換層(例如圖1~圖3所示的色變換層11)。塗佈可利用逆輥塗佈機、刮板塗佈機、狹縫模塗機、直接凹版塗佈機、膠印凹版塗佈機、吻合式塗佈機、正向輥塗佈機(natural roll coater)、氣刀塗佈機、輥式刮板塗佈機、逆輥式刮板塗佈機(reverse roll blade coater)、雙流塗佈機(two-stream coater)、棒塗機、線棒塗佈機、敷料器、浸漬塗佈機、簾幕塗佈機、旋塗機、刮刀塗佈機等來進行。為了獲得色變換層的膜厚均一性,較佳為利用狹縫模塗機進行塗佈。
色變換層的乾燥可使用熱風乾燥機或紅外線乾燥機等一般的加熱裝置來進行。色變換片的加熱中可使用熱風乾燥機或紅外線乾燥機等一般的加熱裝置。該情況下,加熱條件通常為於40℃~250℃下進行1分鐘~5小時,較佳為於60℃~200℃下進行2分鐘~4小時。另外,亦可進行分段固化(step cure)等階段性加熱硬化。
於製作色變換層後,視需要亦可變更基材層。該情況下,作為簡易的方法,可列舉使用加熱板進行轉貼的方法、或者使用真空層壓機或乾膜層壓機的方法等,但並不限定於該些方法。
色變換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1 μm~1000 μm。若色變換層的厚度小於1 μm,則有色變換片的強韌性變小的問題。若色變換層的厚度超過1000 μm,則容易產生龜裂而難以進行色變換片成型。更佳為5 μm~100 μm。
另一方面,就提高色變換片的耐熱性的觀點而言,色變換片的膜厚較佳為200 μm以下,更佳為10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50 μm以下。
本發明中的色變換片的膜厚是指基於JIS K7130(1999)塑膠-膜及片-厚度測定方法中的藉由機械掃描的厚度測定方法A法而測定的膜厚(平均膜厚)。
(阻擋膜) 阻擋膜(例如圖3所示的阻擋膜12等)可適當地用於對色變換層提高阻氣性的情況等中。作為該阻擋膜,例如可列舉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鈦、氧化鉭、氧化鋅、氧化錫、氧化銦、氧化釔、氧化鎂等無機氧化物,或者氮化矽、氮化鋁、氮化鈦、碳氮化矽等無機氮化物,或他們的混合物,或於他們中添加了其他元素的金屬氧化物薄膜或金屬氮化物薄膜,或者包含聚氯乙烯系樹脂、丙烯酸系樹脂、矽酮系樹脂、三聚氰胺系樹脂、胺基甲酸酯系樹脂、氟系樹脂、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等聚乙烯醇系樹脂等各種樹脂的膜。
作為可適宜地用於本發明中的阻擋膜中的阻擋性樹脂,例如可列舉:聚酯、聚氯乙烯、尼龍、聚氟化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樹脂及該些樹脂的混合物。其中,聚偏二氯乙烯、聚丙烯腈、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的氧透過係數非常小,因此,較佳為包含該些樹脂。就不易變色的觀點而言,進而較佳為包含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就環境負荷小而言,特佳為包含聚乙烯醇或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該些樹脂可單獨使用,亦可與不同的樹脂混合使用,就阻擋膜的均一性及成本的觀點而言,更佳為包含單一樹脂的阻擋膜。
作為聚乙烯醇,例如可使用將乙醯基皂化98莫耳%以上而成的聚乙酸乙烯酯的皂化物。另外,作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例如可使用將乙醯基皂化98莫耳%以上而成的、乙烯含有率為20%~5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皂化物。
另外,亦可使用市售的樹脂或膜。作為具體例,有可樂麗(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聚乙烯醇樹脂PVA117或可樂麗(Kura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AL」(注冊商標))樹脂L171B、樹脂F171B或膜EF-XL等。
阻擋膜中,於不會對色變換層的發光及耐久性產生過度的影響的範圍內,視需要亦可添加抗氧化劑、硬化劑、交聯劑、加工及熱穩定化劑、紫外線吸收劑等耐光性穩定化劑等。
阻擋膜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就色變換片整體的柔軟性或成本的觀點而言,較佳為100 μm以下。更佳為50 μm以下,進而較佳為20 μm以下。特佳為10 μm以下,亦可為1 μm以下。其中,就層形成的容易度的觀點而言,較佳為0.01 μm以上。
阻擋膜可如圖3所例示的阻擋膜12般設置於色變換層11的兩面,亦可設置於色變換層11的僅單面。另外,根據色變換片的所要求的功能,亦可進而設置具有防反射功能、防眩功能、防反射防眩功能、硬塗層功能(耐摩擦功能)、防靜電功能、防污功能、電磁波屏蔽功能、紅外線截止功能、紫外線截止功能、偏光功能、調色功能的輔助層。
(接著層) 於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中,於各層之間視需要亦可設置接著層。作為接著層,只要為不會對色變換片的發光及耐久性產生過度的影響者,則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公知的材料。於需要牢固的接著的情況下,可較佳地使用光硬化材料或熱硬化材料、厭氧性硬化材料、熱塑化性材料,其中,更佳為熱硬化材料,尤其較佳為可於0℃~150℃下硬化的材料。
接著層的厚度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0.01 μm~100 μm,更佳為0.01 μm~25 μm。進而較佳為0.05 μm~5 μm,特佳為0.05 μm~1 μm。
<激發光> 激發光的種類只要為在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等的所混合的發光物質可吸收的波長區域中顯示出發光者,則可使用任一激發光。例如,於原理上可利用熱陰極管或冷陰極管、無機EL等螢光性光源,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光源,LED光源,白熾光源或太陽光等任一激發光。尤其來自LED光源的光為適宜的激發光。於顯示器或照明用途中,就提高藍色光的色純度的方面而言,來自具有400 nm~500 nm的波長範圍的激發光的藍色LED光源的光為進而適宜的激發光。若激發光的波長範圍處於較其為長波長側,則欠缺藍色光而無法形成白色光,另外,若激發光的波長範圍處於較其為短波長側,則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等的發光物質或黏合劑樹脂等有機化合物容易發生光劣化,因而欠佳。
激發光可具有一種發光波峰,亦可具有兩種以上的發光波峰,為了提高色純度,較佳為具有一種發光波峰者。另外,亦可任意地組合使用發光波峰的種類不同的多個激發光源。
<光源單元>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光源單元為至少包含光源及所述色變換組成物或色變換片的構成。於包含色變換組成物的情況下,關於光源與色變換組成物的配置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將色變換組成物直接塗佈於光源而成的構成,亦可採用將色變換組成物塗佈於與光源分離的膜或玻璃等而成的構成。於包含色變換片的情況下,關於光源與色變換片的配置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採用使光源與色變換片密接的構成,亦可採用使光源與色變換片分離的遠程磷光體(remote phosphor)形式。另外,光源單元亦可以提高色純度為目的而採用進而包含彩色濾光片的構成。
如上所述,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波長範圍的激發光為相對較小的激發能量,從而可防止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等的發光物質的分解。因此,用於光源單元的光源較佳為於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波長範圍中具有最大發光的發光二極體。本發明中的光源單元可用於顯示器、照明、內裝(interior)、標誌、指示牌等用途,尤其可適宜地用於顯示器或照明用途。
<顯示器、照明裝置>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顯示器具備至少如上所述般包含光源及色變換片等的光源單元。例如液晶顯示器等顯示器中,作為背光單元而使用所述光源單元。另外,本發明實施形態的照明裝置具備至少如上所述般包含光源及色變換片等的光源單元。例如,該照明裝置是以如下方式構成:使作為光源單元的藍色LED光源、與將來自該藍色LED光源的藍色光變換成較該藍色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片或色變換組成物組合,從而發出白色光。
<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較佳為貼附於側向式(lateral)、垂直式(vertical)、倒裝晶片式(flip-chip)等的一般結構的LED晶片的發光面。藉此,可形成在LED晶片的表面積層有色變換片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色變換片尤其可適宜地用於發光面積大的垂直式、倒裝晶片類型的LED晶片。再者,所謂發光面,是指輸出來自LED晶片的光的面。
此處,來自LED晶片的發光面存在為單一平面的情況與不為單一平面的情況。作為單一平面的情況,可列舉主要僅具有上部發光面的LED晶片。具體而言,可例示垂直類型的LED晶片、或以利用反射層覆蓋側面而僅自上表面輸出光的方式構成的LED晶片等。另一方面,作為不為單一平面的情況,可列舉具有上部發光面及側部發光面的LED晶片或具有曲面發光面的LED晶片。
作為LED晶片,發光面不為單一平面的情況因可利用來自側部的發光且可變亮而較佳。尤其具有上部發光面與側部發光面的倒裝晶片類型的LED晶片因可增大發光面積且晶片製造製程容易而較佳。另外,為使發光效率提高,LED晶片亦可基於光學的設計而對發光表面進行加工以形成紋理等。
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亦可不直接貼附於LED晶片而是使用透明樹脂等接著劑進行貼附。另一方面,以色變換片被覆LED晶片的發光面可使來自LED晶片的光直接入射至作為色變換層的色變換片而不會因反射等發生損耗,因此較佳。藉此,可色偏差少地以高效率獲得均一的白色光。此處所述的色變換層表示以下層:該層吸收自LED晶片射出的光而對波長進行變換,且射出與LED晶片的光不同的波長的光。
藉由該些方法而獲得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可進行金屬配線、密封而製成經封裝化的LED封裝體。其後,將該LED封裝體組入模組中,藉此可將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適宜地用於各種照明、或以液晶背光、前燈為代表的各種LED發光裝置中。
圖4A~圖4C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的適宜的例子的圖。圖4A為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的一例的圖。圖4A中例示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21是於LED晶片21的上表面(發光面)貼附設置有色變換片22者。圖4B為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的另一例的圖。圖4B中例示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21是不僅於LED晶片21的上表面(上部發光面)而且亦於側面(側部發光面)貼附設置有色變換片22者。該類型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21亦可對來自LED晶片21的側面的發光進行色變換,因此較佳。圖4C為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的再一例的圖。圖4C中例示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21是使用在下表面具有電極23的倒裝晶片類型的LED晶片21且藉由色變換片22被覆該LED晶片21的作為發光面的上表面與側面者。
圖5A~圖5J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LED封裝體的適宜的例子的圖。圖5A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組成物的LED封裝體的一例的圖。圖5A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是將色變換組成物24注入至設置有LED晶片21的、帶有反射器25的安裝基板27上,且其後藉由透明密封材26將該LED晶片21密封而成者。該LED封裝體32為作為具備色變換組成物24的硬化物的LED封裝體的適宜的一例。
圖5B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1的圖。圖5B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是將色變換片22貼附於帶有反射器25的安裝基板27中所設置的LED晶片21上,且其後藉由透明密封材26將該LED晶片21與色變換片22一起密封者。圖5C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2的圖。圖5C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是針對帶有反射器25的安裝基板27中所設置的LED晶片21,將色變換片22不僅貼附於其上表面而且亦貼附於其側面,進而亦安裝由透明密封材26形成的透鏡而成者。該類型的LED封裝體32亦可藉由色變換片22對來自LED晶片21的側面的發光進行色變換,因此較佳。
圖5D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3的圖。圖5D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是不使用反射器25且藉由透明密封材26的透鏡成型體來將LED晶片21與色變換片22一起密封者。除此以外,與圖5B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相同。圖5E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4的圖。圖5E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除不使用反射器25以外與圖5C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相同。
圖5F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5的圖。圖5F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是使用在下表面具有電極23及金凸塊28的倒裝晶片類型的LED晶片21,且藉由色變換片22被覆該LED晶片21的作為發光面的上表面與側面者。除此以外,與圖5C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相同。再者,當利用色變換片22被覆LED晶片21的側面時,如圖5F所示,色變換片22亦可到達安裝基板27的上表面為止。圖5G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6的圖。圖5G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是不使用反射器25且藉由透明密封材26的透鏡成型體來將倒裝晶片類型的LED晶片21(參照圖5F)與色變換片22一起密封者。除此以外,與圖5E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相同。
圖5H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7的圖。圖5H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是藉由透明接著劑29將LED晶片21與色變換片22貼附於一起者。除此以外,與圖5B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相同。圖5I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8的圖。圖5I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是使用預先準備的帶有基材30的色變換片22者。於該類型的LED封裝體32中,基材30可不自色變換片22剝離地使用。除此以外,與圖5H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相同。作為基材30的材質,較佳為玻璃。圖5B~圖5I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為作為具備色變換片22或其硬化物的LED封裝體的適宜的一例。
圖5J為表示使用其中使用了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形成物的LED封裝體的一例的圖。圖5J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是使用倒裝晶片類型的LED晶片21(參照圖5F),且藉由透明密封材26被覆該LED晶片21的作為發光面的上表面與側面,進而以使用了色變換組成物的形成物31被覆該透明密封材26者。除此以外,與圖5G中例示的LED封裝體32相同。該LED封裝體32為作為具備形成物31的LED封裝體的適宜的一例,所述形成物31含有色變換組成物24或其硬化物。
可適用本發明的LED封裝體並不限定於該些例子。例如,於圖5B所示的LED封裝體32中,透明密封材26為如圖5C所示般的形狀,且色變換片22亦可為不僅貼附於LED晶片21的上表面而且亦貼附於側面者。如此般,可對圖5A~圖5J中所例示的LED封裝體32的各構件的結構進行適當組合。另外,亦可將LED封裝體32的各構件置換成所述各構件以外的公知的構件,或者與所述各構件以外的公知的構件進行組合。
此處,透明密封材26若為成型加工性、透明性、耐熱性、接著性等優異的材料,則可使用環氧樹脂、矽酮樹脂(包括矽酮橡膠、矽酮凝膠等有機聚矽氧烷硬化物(交聯物))、脲樹脂、氟樹脂、聚碳酸酯樹脂等公知者。另外,作為透明接著劑29,可使用所述透明密封材26。
本發明中的LED封裝體可用於顯示器、照明、內裝、標誌、指示牌等用途,尤其可適宜地用於顯示器或照明用途。例如,本發明中的顯示器具備包含所述LED封裝體的背光單元。另外,本發明中的照明裝置具備所述LED封裝體。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些例子限定。於下述實施例及比較例中,化合物G-1~化合物G-5、化合物R-1~化合物R-4為以下所示的化合物。
[化50]
另外,於下述實施例及比較例的聚酯樹脂中,所使用的樹脂是藉由公知的酯化反應而合成。將所使用的樹脂中的Y及n1 、n2 、m1 、m2 、m3 、m4 、m5 的值、分子量、與基材層的接著強度示於後述的表2中。其中,m1 、m2 、m3 、m4 、m5 的值是進行核磁共振氫譜(1 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 H-NMR)的測定,根據其積分比確定樹脂的成分構成,從而作為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來獲得。
於下述實施例的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中,所使用的樹脂為雙酚A型環氧樹脂「YP-50」(新日鐵住金化學(股份)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80000)及雙酚A/雙酚F共聚型環氧樹脂「YP-70」(新日鐵住金化學(股份)製造,重量平均分子量:55000)。以下,將「YP-50」表述為雙酚樹脂F11,將「YP-70」表述為雙酚樹脂F12。另外,下述比較例中,可適當地使用表2中所示的丙烯酸樹脂F21、丙烯酸樹脂F22。
樹脂與基材層的接著強度是依據JIS K5600-5-6(1999)的劃格(cross cut)法來進行。具體而言,於藉由在基材層(PET)表面塗敷樹脂液且於100℃的溫度下進行1小時乾燥而形成的塗膜(10 μm)上,切出縱橫各6根間隔為2 mm的切口,從而製成25個方格,自上方貼附玻璃紙膠帶(cellophane tape)然後將其剝離,檢查殘留於基材層上的方格的個數。評價基準如下所述。即,「○」意指「每25個方格中殘留有20個以上的方格」。「△」意指「每25個方格中殘留有15個以上、未滿20個的方格」。「×」意指「每25個方格中殘留有未滿15個的方格」。
[表2] (表2)
另外,將關於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的結構分析的評價方法示於以下。
1 H-NMR的測定> 化合物的1 H-NMR是使用超導FTNMR EX-270(日本電子(股份)製造),於氘代氯仿溶液中進行測定。
<吸收光譜的測定> 化合物的吸收光譜是使用U-3200型分光光度計(日立製作所(股份)製造),使化合物以1×10-6 mol/L的濃度溶解於甲苯中來進行測定。
<螢光光譜的測定> 關於化合物的螢光光譜,使用F-2500型分光螢光光度計(日立製作所(股份)製造),對使化合物以1×10-6 mol/L的濃度溶解於甲苯中且被波長460 nm激發時的螢光光譜進行測定。
<色變換特性的測定> 對搭載有各色變換片及藍色LED元件(葳天(Prolight)公司製造;型號PM2B-3LBE-SD,發光峰值波長:460 nm)的發光裝置流通10 mA的電流而使LED晶片點燈,使用分光放射亮度計(CS-1000,柯尼克美能達(KONICA MINOLTA)公司製造)測定發光光譜、峰值波長中的發光強度及色度。再者,將各色變換片與藍色LED元件的距離設為3 cm。
<光耐久性的測試> 對搭載有各色變換片及藍色LED元件(葳天(Prolight)公司製造;型號PM2B-3LBE-SD,發光峰值波長:460 nm)的發光裝置流通10 mA的電流而使LED晶片點燈,使用分光放射亮度計(CS-1000,柯尼克美能達(KONICA MINOLTA)公司製造)測定初始亮度。再者,將各色變換片與藍色LED元件的距離設為3 cm。其後,於室溫下連續照射來自藍色LED元件的光,並觀測直至亮度降低一定量為止的時間,藉此評價光耐久性。
(合成例1) 以下,對本發明中的合成例1的化合物G-1的合成方法進行說明。於化合物G-1的合成方法中,將3,5-二溴苯甲醛(3.0 g)、4-第三丁基苯基硼酸(5.3 g)、四(三苯基膦)鈀(0)(0.4 g)、碳酸鉀(2.0 g)放入燒瓶中,進行氮氣置換。於其中加入經脫氣的甲苯(30 ml)及經脫氣的水(10 ml),進行4小時回流。將該反應溶液冷卻至室溫為止,並於分液出有機層後利用飽和食鹽水進行清洗。利用硫酸鎂對該有機層進行乾燥並於過濾後將溶媒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的反應產物進行精製,從而以白色固體的形式獲得了3,5-雙(4-第三丁基苯基)苯甲醛(3.5 g)。
繼而,將3,5-雙(4-第三丁基苯基)苯甲醛(1.5 g)與2,4-二甲基吡咯(0.7 g)放入反應溶液中,加入脫水二氯甲烷(200 ml)及三氟乙酸(1滴),於氮氣環境下攪拌4小時。接下來,加入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0.85 g)的脫水二氯甲烷溶液,進而攪拌1小時。於反應結束後加入三氟化硼二乙基醚錯合物(7.0 ml)及二異丙基乙基胺(7.0 ml),於攪拌4小時後進而加入水(100 ml)進行攪拌,並分液出有機層。利用硫酸鎂對該有機層進行乾燥並於過濾後將溶媒蒸餾去除。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對所獲得的反應產物進行精製,從而獲得了化合物(0.4 g)(產率18%)。該所獲得的化合物的1 H-NMR分析結果如以下所示,從而確認其為化合物G-1。1 H-NMR(CDCl3 (d=ppm)):7.95(s,1H), 7.63-7.48(m,10H), 6.00(s,2H), 2.58(s,6H), 1.50(s,6H), 1.37(s,18H)。
再者,該化合物G-1的吸收光譜如圖6所示,對藍色的激發光源(460 nm)顯示出光的吸收特性。另外,該化合物G-1的螢光光譜如圖7所示,於綠色區域中顯示出尖銳的發光波峰。螢光量子產率顯示為83%,該化合物G-1為可達成有效率的色變換的化合物。
(合成例2) 以下,對本發明中的合成例2的化合物R-1的合成方法進行說明。於化合物R-1的合成方法中,於氮氣氣流下且於120℃下,對4-(4-第三丁基苯基)-2-(4-甲氧基苯基)吡咯(300 mg)、2-甲氧基苯甲醯氯(201 mg)與甲苯(10 ml)的混合溶液進行6小時加熱。將該加熱溶液冷卻至室溫後進行蒸發。隨後,利用乙醇(20 ml)進行清洗,並於進行真空乾燥後獲得了2-(2-甲氧基苯甲醯基)-3-(4-第三丁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吡咯(260 mg)。
繼而,於氮氣氣流下且於125℃下,對2-(2-甲氧基苯甲醯基)-3-(4-第三丁基苯基)-5-(4-甲氧基苯基)吡咯(260 mg)、4-(4-第三丁基苯基)-2-(4-甲氧基苯基)吡咯(180 mg)、甲磺酸酐(206 mg)與經脫氣的甲苯(10 ml)的混合溶液進行7小時加熱。將該加熱溶液冷卻至室溫後,注入水(20 ml)並利用二氯甲烷(30 ml)進行萃取。利用水(20 ml)將有機層清洗兩次,並進行蒸發、真空乾燥。
繼而,於氮氣氣流下對所獲得的吡咯亞甲基體與甲苯(10 ml)的混合溶液加入二異丙基乙基胺(305 mg)、三氟化硼二乙基醚錯合物(670 mg),於室溫下攪拌3小時。其後注入水(20 ml),並利用二氯甲烷(30 ml)進行萃取。利用水(20 ml)將有機層清洗兩次,並利用硫酸鎂進行乾燥,然後進行蒸發。於藉由矽膠管柱層析法進行精製並進行真空乾燥後,獲得了紫紅色粉末(0.27 g)。所獲得的粉末的1 H-NMR分析結果如以下所示,從而確認所述所獲得的紫紅色粉末為化合物R-1。1 H-NMR(CDCl3 ,ppm):1.19(s,18H), 3.42(s,3H), 3.85(s,6H), 5.72(d,1H), 6.20(t,1H), 6.42-6.97(m,16H), 7.89(d,4H)。
再者,該化合物R-1的吸收光譜如圖8所示,對藍色與綠色的激發光源顯示出光的吸收特性。另外,該化合物R-1的螢光光譜如圖9所示,於紅色區域中顯示出尖銳的發光波峰。螢光量子產率顯示為90%,該化合物R-1為可達成有效率的色變換的化合物。
(實施例1)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中,使用聚酯樹脂F1(參照表2)作為(B)成分,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混合0.20重量份的作為(A)成分的化合物G-1、3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苯,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馬澤魯斯塔(MAZERUSTAR)-KK-400」(倉敷紡績(Kurabo)製造),以300 rpm攪拌、脫泡20分鐘,從而獲得作為片製作用樹脂液的色變換組成物。
繼而,使用狹縫模塗機,將片製作用樹脂液塗佈於「露米勒(Lumirror)」U48(東麗(股份)製造,厚度50 μm)上,並於100℃下加熱、乾燥1小時,從而形成平均膜厚為10 μm的色變換層。繼而,於所述色變換層上加溫層壓「露米勒(Lumirror)」U48(厚度50 μm),藉此製作與圖2所示的色變換片1相同構成的色變換片。
使用該色變換片對藍色LED光進行了色變換,結果,若僅選取綠色光的發光區域,則可獲得峰值波長為530 nm、峰值波長中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為26 nm的高色純度綠色發光。另外,於室溫下連續照射來自藍色LED元件的光,結果,亮度降低5%所用的時間為320小時。將實施例1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的表3中。
(實施例2~實施例8及比較例1~比較例6)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2~實施例8及相對於本發明的比較例1~比較例6中,使用表3中記載的發光材料(化合物G-1、化合物G-2、化合物G-3、化合物G-4、化合物G-5)作為(A)成分,使用表3中記載的樹脂(聚酯樹脂F1、聚酯樹脂F2、聚酯樹脂F3、聚酯樹脂F4、聚酯樹脂F5、丙烯酸樹脂F21)作為(B)成分,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2~實施例8及比較例1~比較例6的評價結果示於表3中。
(實施例9)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9中,除使用表3中記載的樹脂(聚酯樹脂F1與聚酯樹脂F3的1:1的混合物)作為(B)成分以外,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9的評價結果示於表3中。
(實施例10)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0中,使用聚酯樹脂F1(參照表2)作為(B)成分,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混合0.08重量份的作為(A)成分的化合物R-1、3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苯,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馬澤魯斯塔(MAZERUSTAR)-KK-400」(倉敷紡績(Kurabo)製造),以300 rpm攪拌、脫泡20分鐘,從而獲得作為片製作用樹脂液的色變換組成物。
繼而,使用狹縫模塗機,將片製作用樹脂液塗佈於「露米勒(Lumirror)」U48(東麗(股份)製造,厚度50 μm)上,並於100℃下加熱、乾燥1小時,從而形成平均膜厚為10 μm的色變換層。繼而,於所述色變換層上加溫層壓「露米勒(Lumirror)」U48(厚度50 μm),藉此製作與圖2所示的色變換片1相同構成的色變換片。
使用該色變換片對藍色LED光進行了色變換,結果,若僅選取紅色光的發光區域,則可獲得峰值波長為635 nm、峰值波長中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為49 nm的高色純度紅色發光。另外,於室溫下連續照射來自藍色LED元件的光,結果,亮度降低2%所用的時間為340小時。將實施例10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的表4中。
(實施例11~實施例16及比較例7~比較例11)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1~實施例16及相對於本發明的比較例7~比較例11中,使用表4中記載的發光材料(化合物R-1、化合物R-2、化合物R-3、化合物R-4)作為(A)成分,使用表4中記載的樹脂(聚酯樹脂F1、聚酯樹脂F2、聚酯樹脂F3、聚酯樹脂F4、聚酯樹脂F5、丙烯酸樹脂F21)作為(B)成分,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0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11~實施例16及比較例7~比較例11的評價結果示於表4中。
(實施例17)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7中,除使用表4中記載的樹脂(聚酯樹脂F1與聚酯樹脂F3的1:1的混合物)作為(B)成分以外,與實施例10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17的評價結果示於表4中。
(實施例18)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8中,使用聚酯樹脂F1(參照表2)作為(B)成分,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混合0.20重量份的作為(A)成分的發光材料(a)的化合物G-1、0.08重量份的作為(A)成分的發光材料(b)的化合物R-1、3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苯,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馬澤魯斯塔(MAZERUSTAR)-KK-400」(倉敷紡績(Kurabo)製造),以300 rpm攪拌、脫泡20分鐘,從而獲得作為片製作用樹脂液的色變換組成物。
繼而,使用狹縫模塗機,將片製作用樹脂液塗佈於「露米勒(Lumirror)」U48(東麗(股份)製造,厚度50 μm)上,並於100℃下加熱、乾燥1小時,從而形成平均膜厚為10 μm的色變換層。繼而,於所述色變換層上加溫層壓「露米勒(Lumirror)」U48(厚度50 μm),藉此製作與圖2所示的色變換片1相同構成的色變換片。
使用該色變換片對藍色LED光進行了色變換,結果,若僅選取綠色光的發光區域,則可獲得峰值波長為530 nm、峰值波長中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為28 nm的高色純度綠色發光,若僅選取紅色光的發光區域,則可獲得峰值波長為635 nm、峰值波長中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為49 nm的高色純度紅色發光。另外,於室溫下連續照射來自藍色LED元件的光,結果,亮度降低5%所用的時間為330小時。將實施例18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的表5中。
(實施例19~實施例26及比較例12~比較例18)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19~實施例26及相對於本發明的比較例12~比較例18中,使用表5中記載的發光材料(a)(化合物G-1、化合物G-2、化合物G-3、化合物G-4)及發光材料(b)(化合物R-1、化合物R-2、化合物R-3)作為(A)成分,使用表5中記載的樹脂(聚酯樹脂F1、聚酯樹脂F2、聚酯樹脂F3、聚酯樹脂F4、聚酯樹脂F5、丙烯酸樹脂F21)作為(B)成分,除此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19~實施例26及比較例12~比較例18的評價結果示於表5中。
(實施例27)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27中,除使用表5中記載的樹脂(聚酯樹脂F1與聚酯樹脂F3的1:1的混合物)作為(B)成分以外,與實施例18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27的評價結果示於表5中。
(實施例28)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28中,使用雙酚樹脂F11(參照表2)作為(B)成分,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混合0.20重量份的作為(A)成分的化合物G-1、2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基乙基酮,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馬澤魯斯塔(MAZERUSTAR)-KK-400」(倉敷紡績(Kurabo)製造),以300 rpm攪拌、脫泡20分鐘,從而獲得作為片製作用樹脂液的色變換組成物。
繼而,使用狹縫模塗機,將片製作用樹脂液塗佈於「露米勒(Lumirror)」U40(東麗(股份)製造,厚度50 μm)上,並於100℃下加熱、乾燥1小時,從而形成平均膜厚為10 μm的色變換層。繼而,於所述色變換層上疊置「露米勒(Lumirror)」U40(厚度50 μm),於90℃、真空條件下進行加溫層壓,藉此製作與圖2所示的色變換片1相同構成的色變換片。
使用該色變換片對藍色LED光進行了色變換,結果,若僅選取綠色光的發光區域,則可獲得峰值波長為526 nm、峰值波長中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為25 nm的高色純度綠色發光。另外,於室溫下連續照射來自藍色LED元件的光,結果,亮度降低5%所用的時間為210小時。將實施例28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的表6中。
(實施例29~實施例37及比較例19~比較例23)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29~實施例37及相對於本發明的比較例19~比較例23中,使用表6中記載的發光材料(化合物G-1、化合物G-2、化合物G-3、化合物G-4、化合物G-5)作為(A)成分,使用表6中記載的樹脂(雙酚樹脂F11、雙酚樹脂F12、丙烯酸樹脂F22)作為(B)成分,除此以外,與實施例28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29~實施例37及比較例19~比較例23的評價結果示於表6中。
(實施例38)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38中,除使用表6中記載的樹脂(雙酚樹脂F11與聚酯樹脂F1的1:1的混合物)作為(B)成分以外,與實施例28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38的評價結果示於表6中。
(實施例39)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39中,使用雙酚樹脂F11(參照表2)作為(B)成分,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混合0.08重量份的作為(A)成分的化合物R-1、2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基乙基酮,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馬澤魯斯塔(MAZERUSTAR)-KK-400」(倉敷紡績(Kurabo)製造),以300 rpm攪拌、脫泡20分鐘,從而獲得作為片製作用樹脂液的色變換組成物。
繼而,使用狹縫模塗機,將片製作用樹脂液塗佈於「露米勒(Lumirror)」U40(東麗(股份)製造,厚度50 μm)上,並於100℃下加熱、乾燥1小時,從而形成平均膜厚為10 μm的色變換層。繼而,於所述色變換層上疊置「露米勒(Lumirror)」U40(厚度50 μm),於90℃、真空條件下進行加溫層壓,藉此製作與圖2所示的色變換片1相同構成的色變換片。
使用該色變換片對藍色LED光進行了色變換,結果,若僅選取紅色光的發光區域,則可獲得峰值波長為635 nm、峰值波長中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為49 nm的高色純度綠色發光。另外,於室溫下連續照射來自藍色LED元件的光,結果,亮度降低2%所用的時間為210小時。將實施例39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的表6中。
(實施例40~實施例46及比較例24~比較例27)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40~實施例46及相對於本發明的比較例24~比較例27中,使用表7中記載的發光材料(化合物R-1、化合物R-2、化合物R-3、化合物R-4)作為(A)成分,使用表7中記載的樹脂(雙酚樹脂F11、雙酚樹脂F12、丙烯酸樹脂F22)作為(B)成分,除此以外,與實施例39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40~實施例46及比較例24~比較例27的評價結果示於表7中。
(實施例47)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47中,除使用表7中記載的樹脂(雙酚樹脂F11與聚酯樹脂F1的1:1的混合物)作為(B)成分以外,與實施例39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47的評價結果示於表7中。
(實施例48)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48中,使用雙酚樹脂F11(參照表2)作為(B)成分,相對於(B)成分100重量份,混合0.20重量份的作為(A)成分的發光材料(a)的化合物G-1、0.08重量份的作為(A)成分的發光材料(b)的化合物R-1、200重量份的作為溶劑的甲基乙基酮,然後使用行星式攪拌·脫泡裝置「馬澤魯斯塔(MAZERUSTAR)-KK-400」(倉敷紡績(Kurabo)製造),以300 rpm攪拌、脫泡20分鐘,從而獲得作為片製作用樹脂液的色變換組成物。
繼而,使用狹縫模塗機,將片製作用樹脂液塗佈於「露米勒(Lumirror)」U40(東麗(股份)製造,厚度50 μm)上,並於100℃下加熱、乾燥1小時,從而形成平均膜厚為10 μm的色變換層。繼而,於所述色變換層上疊置「露米勒(Lumirror)」U40(厚度50 μm),於90℃、真空條件下進行加溫層壓,藉此製作與圖2所示的色變換片1相同構成的色變換片。
使用該色變換片對藍色LED光進行了色變換,結果,若僅選取綠色光的發光區域,則可獲得峰值波長為527 nm、峰值波長中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為28 nm的高色純度綠色發光,若僅選取紅色光的發光區域,則可獲得峰值波長為635 nm、峰值波長中的發光光譜的半值寬度為49 nm的高色純度綠色發光。另外,於室溫下連續照射來自藍色LED元件的光,結果,亮度降低5%所用的時間為200小時。將實施例48的評價結果示於後述的表8中。
(實施例49~實施例59及比較例28~比較例33)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49~實施例59及相對於本發明的比較例28~比較例33中,使用表8中記載的發光材料(a)(化合物G-1、化合物G-2、化合物G-3、化合物G-5)及發光材料(b)(化合物R-1、化合物R-2、化合物R-3)作為(A)成分,使用表8中記載的樹脂(雙酚樹脂F11、雙酚樹脂F12、丙烯酸樹脂F22)作為(B)成分,除此以外,與實施例48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49~實施例59及比較例28~比較例33的評價結果示於表8中。
(實施例60) 於本發明的實施例60中,除使用表8中記載的樹脂(雙酚樹脂F11與聚酯樹脂F1的1:1的混合物)作為(B)成分以外,與實施例48同樣地製作色變換片來進行評價。將實施例60的評價結果示於表8中。
[表3] (表3)
[表4] (表4)
[表5] (表5)
[表6] (表6)
[表7] (表7)
[表8] (表8)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般,本發明的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適用於使高色彩再現性及高耐久性併存的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1‧‧‧色變換片 10‧‧‧基材層 11‧‧‧色變換層 12‧‧‧阻擋膜 21‧‧‧LED晶片 22‧‧‧色變換片 23‧‧‧電極 24‧‧‧色變換組成物 25‧‧‧反射器 26‧‧‧透明密封材 27‧‧‧安裝基板 28‧‧‧金凸塊 29‧‧‧透明接著劑 30‧‧‧基材 31‧‧‧形成物 32‧‧‧LED封裝體
圖1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一例的示意剖面圖。 圖2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另一例的示意剖面圖。 圖3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再一例的示意剖面圖。 圖4A為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的一例的圖。 圖4B為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的另一例的圖。 圖4C為表示使用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片的帶有色變換片的LED晶片的再一例的圖。 圖5A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組成物的LED封裝體的一例的圖。 圖5B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1的圖。 圖5C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2的圖。 圖5D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3的圖。 圖5E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4的圖。 圖5F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5的圖。 圖5G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6的圖。 圖5H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7的圖。 圖5I為表示本發明實施形態的使用色變換片的LED封裝體的例8的圖。 圖5J為表示使用其中使用了本發明實施形態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形成物的LED封裝體的一例的圖。 圖6為例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合成例1的化合物的吸收光譜的圖。 圖7為例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合成例1的化合物的發光光譜的圖。 圖8為例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合成例2的化合物的吸收光譜的圖。 圖9為例示本發明實施例中的合成例2的化合物的發光光譜的圖。
1‧‧‧色變換片
10‧‧‧基材層
11‧‧‧色變換層

Claims (33)

  1. 一種色變換組成物,其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所述色變換組成物的特徵在於: 其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通式(1)的Y為選自以下的結構的基團中的至少一者;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通式(1)的Y至少包含以下結構的基團;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當將作為所述(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由所述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1 重量%時,10≦m1 ≦60。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聚酯樹脂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3)或通式(4)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至少一者;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聚酯樹脂於分子結構中至少具有由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部分結構,且 當將作為所述(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由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2 重量%時,20≦m2 ≦70。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當將作為所述(B)成分而包含的聚酯樹脂總量中由所述通式(3)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2 重量%、且將由所述通式(4)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重量的比例表示為m3 重量%時,20≦m2 +m3 ≦70。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聚酯樹脂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5)或通式(6)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至少一者;n1 及n2 為自然數,且2≦n1 ≦10及2≦n2 ≦14。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n1 為2,且所述n2 為8。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聚酯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00以上、100000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於分子結構中至少具有由通式(7)所表示的結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11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包含雙酚結構的樹脂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10000以上、100000以下。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A)成分含有由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X為C-R9 或N;R3 ~R11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選自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氧化膦基及與鄰接取代基之間所形成的縮合環及脂肪族環中。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通式(8)的X為C-R9 ,且所述R9 為由通式(9)所表示的基團;r選自由氫、烷基、環烷基、雜環基、烯基、環烯基、炔基、羥基、硫醇基、烷氧基、烷硫基、芳基醚基、芳基硫醚基、芳基、雜芳基、鹵素、氰基、醛基、羰基、羧基、氧基羰基、胺甲醯基、胺基、硝基、矽烷基、矽氧烷基、氧硼基、氧化膦基所組成的群組中;k為1~3的整數;於k為2以上的情況下,r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通式(8)的R3 、R5 、R6 及R8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苯基。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通式(8)的R3 、R5 、R6 及R8 分別可相同亦可不同,且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A)成分含有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第2項、第1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A)成分含有以下的發光材料(a)及發光材料(b), 發光材料(a):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 發光材料(b):藉由被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或來自所述發光材料(a)的發光的至少一者激發而呈現出於580 nm以上、75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發光材料(a)的含量wa 與所述發光材料(b)的含量wb 為wa ≧wb 的關係。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A)成分含有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且 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峰值波長為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發光的所述發光材料為由所述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色變換組成物,其中 所述(A)成分含有以下的發光材料(a)及發光材料(b),且 所述發光材料(b)為由所述通式(8)所表示的化合物; 發光材料(a):藉由使用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而呈現出於500 nm以上、58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 發光材料(b):藉由被波長為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的激發光或來自所述發光材料(a)的發光的至少一者激發而呈現出於580 nm以上、750 nm以下的區域中觀測到峰值波長的發光的發光材料。
  22. 一種色變換片,其特徵在於,包含: 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色變換片, 其更具有阻擋層。
  24. 一種光源單元,其特徵在於,包含: 光源;以及 色變換片,所述色變換片包含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光源單元,其中 所述光源為於400 nm以上、500 nm以下的範圍中具有最大發光的發光二極體。
  26. 一種顯示器,其特徵在於,具備: 光源單元,所述光源單元包含 光源以及色變換片,所述色變換片包含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27.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光源單元,所述光源單元包含 光源以及色變換片,所述色變換片包含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28. 一種發光二極體晶片,其特徵在於: 於發光面具備色變換片,所述色變換片包含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29. 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其特徵在於,包含: 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硬化物;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30. 一種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其特徵在於,具備: 色變換片,所述色變換片包含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31. 一種背光單元,其特徵在於,具備: 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所述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包含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32. 一種顯示器,其特徵在於,具備: 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所述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包含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33. 一種照明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發光二極體封裝體,所述發光二極體封裝體包含含有以下的(A)成分及(B)成分,且將入射光變換成較所述入射光為長波長的光的色變換組成物的層或其硬化物的層; (A)成分:有機發光材料、 (B)成分:於分子結構中具有由通式(1)所表示的部分結構的聚酯樹脂、及包含由通式(2)所表示的雙酚結構的樹脂的至少一者;Y為具有至少一個三級碳或四級碳的二價飽和脂肪族烴基;R1 及R2 表示氫或碳數1至20的有機基;R1 與R2 可相同亦可不同。
TW105132159A 2015-10-09 2016-10-05 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TWI6855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0792 2015-10-09
JP2015200792 2015-10-09
JP2016-021572 2016-02-08
JP2016021572 2016-02-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8820A true TW201718820A (zh) 2017-06-01
TWI685562B TWI685562B (zh) 2020-02-21

Family

ID=58487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2159A TWI685562B (zh) 2015-10-09 2016-10-05 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0165B2 (zh)
EP (1) EP3361294B1 (zh)
JP (1) JP6210169B2 (zh)
KR (1) KR102388522B1 (zh)
CN (1) CN108139522B (zh)
SG (1) SG11201802533RA (zh)
TW (1) TWI685562B (zh)
WO (1) WO20170613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3957B (zh) * 2016-02-19 2019-11-15 东丽株式会社 颜色转换片、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及照明装置
WO2018221216A1 (ja) * 2017-06-02 2018-12-06 東レ株式会社 色変換シート、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TWI700287B (zh) * 2018-04-30 2020-08-0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化合物以及包含此化合物的色彩轉換膜、背光單元及顯示裝置
JP7306265B2 (ja) * 2018-05-09 2023-07-11 東レ株式会社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KR102388486B1 (ko) 2019-02-28 2022-04-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색변환 필름,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88487B1 (ko) 2019-02-28 2022-04-1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색변환 필름,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993668B (zh) 2019-12-10 2022-04-05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白光ole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3122050B (zh) * 2019-12-30 2022-11-04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墨水及量子点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5315639A (zh) * 2020-03-23 2022-11-08 东丽株式会社 颜色转换组合物、颜色转换膜、包含其的光源单元、显示器和照明以及化合物
JPWO2023042751A1 (zh) 2021-09-16 2023-03-23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6157A (en) 1990-04-23 1995-08-29 Morgan; Lee R. Boron difluoride compounds useful in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production of laser light
JP3037610B2 (ja) * 1995-02-13 2000-04-2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赤色蛍光変換膜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赤色発光素子
CN1091131C (zh) 1996-02-09 2002-09-18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荧光增红膜和使用其的红光发射装置
JP3159259B2 (ja) 1999-01-13 2001-04-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005749B2 (ja) 1999-12-13 2007-11-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色変換膜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WO2001053065A1 (en) 2000-01-18 2001-07-26 Trid Store Ip, Llc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multilayer fluorescent information carriers
JP4948714B2 (ja) 2001-05-24 2012-06-06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色変換材料、該材料を含む組成物、該組成物を使用した色変換光学部品および該色変換光学部品を使用した発光素子
JP3613268B2 (ja) * 2002-07-19 2005-01-26 富士電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色変換フィルタ、色変換層およびそれらを用いた色変換発光デバイス
US7625501B2 (en) * 2004-05-18 2009-12-01 Ifire Ip Corporation Color-converting photoluminescent film
JP2006251076A (ja) 2005-03-08 2006-09-21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ー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EP1816178A1 (en) 2006-02-01 2007-08-08 POLYNT GmbH & Co. KG Molding compounds containing luminescent pigments
JP5221859B2 (ja) 2006-03-09 2013-06-26 株式会社Adeka クマリン化合物を含有してなるフィルム、クマリン化合物とマトリクスを含む色変換層、該色変換層を含む色変換フィルタ、補色層、補色フィルタならびに多色発光デバイス
JP2010276623A (ja) * 2008-03-26 2010-12-09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立体基板上に透明樹脂構造体を形成させる方法
JP2010061824A (ja) 2008-09-01 2010-03-18 Toray Ind Inc 色変換組成物
JP2011241160A (ja) 2010-05-17 2011-12-01 Yamamoto Chem Inc 色変換材料、該材料を含む組成物、該組成物を使用した色変換光学部品および該色変換光学部品を使用した発光素子
EP2588448B1 (en) * 2010-07-01 2017-10-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position for light-emitting particle-polymer composite, light-emitting particle-polymer composite,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light-emitting particle-polymer composite
JP2012022028A (ja) 2010-07-12 2012-02-02 Ns Materials Kk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EP2487218A1 (en) 2011-02-09 2012-08-1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olymeric matrix with organic phosphor and manufactory thereof
EP2546901A1 (en) * 2011-07-13 2013-01-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avelength converting element
US9287471B2 (en) 2012-02-29 2016-03-15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conversion material chemistry and having enhanced optical properties, methods of making an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13130606A2 (en) * 2012-02-29 2013-09-06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made from low sulfur bisphenol a and containing converions material chemistry,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JP6279209B2 (ja) * 2013-01-17 2018-02-14 山本化成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波長変換フィルタ
CN105899639A (zh) 2013-11-01 2016-08-24 Toray化学株式会社 补偿膜及补偿膜用有机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61294B1 (en) 2021-02-17
KR20180067515A (ko) 2018-06-20
CN108139522B (zh) 2020-12-18
EP3361294A1 (en) 2018-08-15
JPWO2017061337A1 (ja) 2017-10-12
TWI685562B (zh) 2020-02-21
US10400165B2 (en) 2019-09-03
JP6210169B2 (ja) 2017-10-11
EP3361294A4 (en) 2019-05-15
CN108139522A (zh) 2018-06-08
SG11201802533RA (en) 2018-04-27
KR102388522B1 (ko) 2022-04-20
US20180305611A1 (en) 2018-10-25
WO2017061337A1 (ja) 2017-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1314B (zh) 色彩轉換膜及含有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及照明裝置
TWI685562B (zh) 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片及含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照明裝置、背光單元、led晶片及led封裝體
JP6866643B2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フィルム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
JP6380653B2 (ja) 色変換シート、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WO2018043237A1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それを含む発光体、照明装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ディスプレイ
TWI765048B (zh) 顏色轉換片、含有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和照明裝置
JP6737010B2 (ja) 色変換シート、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
JP2019219512A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含む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
KR20200034949A (ko) 색 변환 조성물, 색 변환 시트,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광원 유닛, 디스플레이 및 조명 장치
TW201726885A (zh) 色變換組成物、色變換膜、含有其的光源單元、顯示器及照明裝置
JP7306265B2 (ja) 色変換組成物、色変換シート、光源ユニット、ディスプレイおよび照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