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6558A -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及液晶組成物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及液晶組成物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6558A
TW201716558A TW105130451A TW105130451A TW201716558A TW 201716558 A TW201716558 A TW 201716558A TW 105130451 A TW105130451 A TW 105130451A TW 105130451 A TW105130451 A TW 105130451A TW 201716558 A TW201716558 A TW 2017165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carbon atoms
liquid crystal
substituted
hydrog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304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08834B (zh
Inventor
齋藤将之
Original Assignee
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捷恩智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捷恩智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6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6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08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088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34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heterocyclic ring
    • C09K19/3402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heterocyclic ring having oxygen as hetero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12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directly linked, e.g. bipheny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14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arbon chai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1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 C09K19/2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benzene rings linked by a chain containing carbon and oxygen atoms as chain links, e.g. esters or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08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 C09K19/30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two non-condensed rings containing saturated or unsaturated non-aromatic rings, e.g. cyclohexane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32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condensed ring systems, i.e. fused, bridged or spiro ring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06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 C09K19/34Non-steroidal liquid crystal compoun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heterocyclic 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04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liquid crystal components, e.g. by a specific unit
    • C09K19/38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9/00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 C09K19/52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which are not liquid crystals, e.g. additives with special physical aspect: solvents, solid particles
    • C09K19/54Additives having no specific meso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com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7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e.g. by alignment lay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藉由極性化合物與聚合物的作用可達成液晶分子的垂直配向的液晶組成物,含有該組成物的液晶顯示元件。本發明是一種向列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具有負的大介電各向異性的特定液晶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成分、含有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含有聚合性化合物作為第二添加物,且具有負的介電各向異性,該組成物亦可含有具有高的上限溫度或小的黏度的特定液晶性化合物作為第二成分、含有具有負的大介電各向異性的特定液晶性化合物作為第三成分,而且本發明是一種含有該組成物的液晶顯示元件。

Description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及液晶組成物的用途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液晶組成物、含有該組成物的液晶顯示元件等。尤其是有關於一種含有極性化合物與聚合性化合物(或其聚合物)、且藉由該些化合物的作用可達成液晶分子的垂直配向的介電各向異性為負的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液晶顯示元件中,基於液晶分子的運作模式的分類為相變(phase change,PC)、扭轉向列(twisted nematic,TN)、超扭轉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STN)、電控雙折射(electrically controlled birefringence,ECB)、光學補償彎曲(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OCB)、面內切換(in-plane switching,IPS)、垂直配向(vertical alignment,VA)、邊緣場切換(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電場感應光反應配向(field-induced photo-reactive alignment,FPA)等模式。基於元件的驅動方式的分類為被動矩陣(passive matrix,PM)與主動矩陣(active matrix,AM)。PM被分類為靜態式(static)與多工式(multiplex)等,AM被分類為薄膜電晶體(thin film transistor,TFT)、金屬-絕緣體-金屬(metal insulator metal,MIM)等。TFT的分類為非晶矽(amorphous silicon)及多晶矽(polycrystal silicon)。後者根據製造步驟而分類為高溫型與低溫型。基於光源的分類為利用自然光的反射型、利用背光的透過型、以及利用自然光與背光兩者的半透過型。
液晶顯示元件含有具有向列相的液晶組成物。該組成物具有適當的特性。藉由提高該組成物的特性,可獲得具有良好特性的AM元件。將兩者的特性中的關聯歸納於下述表1中。基於市售的AM元件來對組成物的特性進一步進行說明。向列相的溫度範圍與元件可使用的溫度範圍相關聯。向列相的較佳上限溫度為約70℃以上,而且向列相的較佳下限溫度為約-10℃以下。組成物的黏度與元件的響應時間相關聯。為了以元件顯示動態影像,較佳為響應時間短。理想為短於1毫秒的響應時間。因此,較佳為組成物的黏度小。尤佳為低溫下的黏度小。
組成物的光學各向異性與元件的對比度比相關聯。根據元件的模式,而需要大的光學各向異性或小的光學各向異性,即適當的光學各向異性。組成物的光學各向異性(Δn)與元件的單元間隙(d)的積(Δn×d)被設計成使對比度比為最大。適當的積的值依存於運作模式的種類。VA模式的元件中,該值為約0.30 μm至約0.40 μm的範圍,IPS模式或FFS模式的元件中,該值為約0.20 μm至約0.30 μm的範圍。該些情況下,對單元間隙小的元件而言較佳為具有大的光學各向異性的組成物。組成物的大的介電各向異性有助於元件中的低臨限電壓、小的消耗電力與大的對比度比。因此,較佳為大的介電各向異性。組成物的大的比電阻有助於元件的大的電壓保持率與大的對比度比。因此,較佳為在初始階段中不僅在室溫下,而且在接近於向列相的上限溫度的溫度下亦具有大的比電阻的組成物。較佳為在長時間使用後,不僅在室溫下,而且在接近於向列相的上限溫度的溫度下亦具有大的比電阻的組成物。組成物對紫外線及熱的穩定性與元件的壽命相關聯。於該穩定性高時,元件的壽命長。此種特性對用於液晶投影儀、液晶電視等的AM元件而言較佳。
聚合物穩定配向(polymer sustained alignment,PSA)型的液晶顯示元件中,使用含有聚合物的液晶組成物。首先,將添加有少量聚合性化合物的組成物注入至元件中。繼而,一邊對該元件的基板之間施加電壓,一邊對組成物照射紫外線。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而於組成物中生成聚合物的網狀結構。該組成物中,可利用聚合物來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故元件的響應時間縮短,圖像的殘像得到改善。具有TN、ECB、OCB、IPS、VA、FFS、FPA之類的模式的元件中可期待聚合物的此種效果。
通用的液晶顯示元件中,液晶分子的垂直配向可利用聚醯亞胺配向膜達成。另一方面,不具有配向膜的液晶顯示元件中使用含有聚合物及極性化合物的液晶組成物。首先,將添加有少量聚合性化合物及少量極性化合物的組成物注入至元件中。此處,極性化合物吸附於基板表面並進行排列。液晶分子依據該排列而配向。繼而,一邊對該元件的基板之間施加電壓,一邊對組成物照射紫外線。此處,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並使液晶分子的配向穩定化。該組成物中,可利用聚合物及極性化合物來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故元件的響應時間縮短,圖像的殘像得到改善。進而,不具有配向膜的元件中不需要形成配向膜的步驟。由於不存在配向膜,故利用配向膜與組成物的相互作用,元件的電阻不會降低。具有TN、ECB、OCB、IPS、VA、FFS、FPA之類的模式的元件中可期待利用聚合物與極性化合物的組合的此種效果。
具有TN模式的AM元件中使用具有正的介電各向異性的組成物。具有VA模式的AM元件中使用具有負的介電各向異性的組成物。具有IPS模式或FFS模式的AM元件中使用具有正或負的介電各向異性的組成物。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AM元件中使用具有正或負的介電各向異性的組成物。具有負的介電各向異性的液晶組成物的例子揭示於以下的專利文獻1至專利文獻6中。於本發明中,將極性化合物與聚合性化合物(或其聚合物)和液晶性化合物組合,並將該組成物用於不具有配向膜的液晶顯示元件。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4/090362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第2014/094959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3/004372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4]國際公開第2012/104008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5]國際公開第2012/038026號說明書 [專利文獻6]日本專利特開昭50-3507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為一種含有極性化合物與聚合性化合物(或其聚合物)的液晶組成物,此處,極性化合物具有與液晶性化合物的高的相容性。另一目的為一種藉由該聚合物的作用可達成液晶分子的垂直配向的液晶組成物。另一目的為一種液晶組成物,其於向列相的上限溫度高、向列相的下限溫度低、黏度小、光學各向異性適當、負的介電各向異性大、比電阻大、對紫外線的穩定性高、對熱的穩定性高等特性中,滿足至少一種特性。另一目的為一種於至少兩種特性之間具有適當平衡的液晶組成物。另一目的為一種含有所述組成物的液晶顯示元件。又一目的為一種具有響應時間短、電壓保持率大、臨限電壓低、對比度比大、壽命長等特性的AM元件。 [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為一種含有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作為第一成分、含有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以及含有聚合性化合物作為第二添加物,而且具有負的介電各向異性的液晶組成物,及含有該組成物的液晶顯示元件。式(1)中,R1 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R2 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碳數2至12的烯氧基;環A及環C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1,4-伸苯基、萘-2,6-二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萘-2,6-二基、色原烷-2,6-二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色原烷-2,6-二基;環B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2,3-二氟-5-甲基-1,4-伸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Z1 及Z2 獨立地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a為1、2或3,b為0或1,而且a與b之和為3以下。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的一個優點為一種含有極性化合物與聚合性化合物(或其聚合物)的液晶組成物,此處,極性化合物具有與液晶性化合物的高的相容性。另一優點為一種藉由該聚合物的作用可達成液晶分子的垂直配向的液晶組成物。另一優點為一種液晶組成物,其於向列相的上限溫度高、向列相的下限溫度低、黏度小、光學各向異性適當、負的介電各向異性大、比電阻大、對紫外線的穩定性高、對熱的穩定性高等特性中,滿足至少一種特性。另一優點為一種於至少兩種特性之間具有適當平衡的液晶組成物。另一優點為一種含有所述組成物的液晶顯示元件。又一優點為一種具有響應時間短、電壓保持率大、臨限電壓低、對比度比大、壽命長等特性的AM元件。
該說明書中的用語的使用方法如下所述。有時將「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的用語分別簡稱為「組成物」及「元件」。「液晶顯示元件」是液晶顯示面板及液晶顯示模組的總稱。「液晶性化合物」是具有向列相、層列相等液晶相的化合物,以及雖不具有液晶相但出於調節向列相的溫度範圍、黏度、介電各向異性之類的特性的目的而混合於組成物中的化合物的總稱。該化合物具有例如1,4-伸環己基或1,4-伸苯基之類的六員環,其分子結構為棒狀(rod like)。「聚合性化合物」是出於使組成物中生成聚合物的目的而添加的化合物。
液晶組成物是藉由將多種液晶性化合物進行混合來製備。於該液晶組成物中視需要添加光學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色素、消泡劑、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起始劑、聚合抑制劑、極性化合物之類的添加物。液晶性化合物或添加物以所述順序混合。即便於添加有添加物的情況下,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含量)亦是由基於不包含添加物的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的重量百分率(重量%)來表示。添加物的比例(添加量)是由基於不包含添加物的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的重量百分率(重量%)來表示。有時亦使用重量百萬分率(ppm)。聚合起始劑及聚合抑制劑的比例是例外地基於聚合性化合物的重量來表示。
有時將「向列相的上限溫度」簡稱為「上限溫度」。有時將「向列相的下限溫度」簡稱為「下限溫度」。「比電阻大」是指組成物在初始階段中不僅在室溫下,而且在接近於上限溫度的溫度下亦具有大的比電阻,而且在長時間使用後不僅在室溫下,而且在接近於上限溫度的溫度下亦具有大的比電阻。「電壓保持率大」是指元件在初始階段中不僅在室溫下,而且在接近於上限溫度的溫度下亦具有大的電壓保持率,而且在長時間使用後不僅在室溫下,而且在接近於上限溫度的溫度下亦具有大的電壓保持率。組成物或元件中,有時於經時變化試驗(包含加速劣化試驗)前後研究特性。「提高介電各向異性」的表述於介電各向異性為正的組成物時,是指其值正向地增加,於介電各向異性為負的組成物時,是指其值負向地增加。
有時將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簡稱為「化合物(1)」。有時將選自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化合物簡稱為「化合物(1)」。「化合物(1)」是指式(1)所表示的一種化合物、兩種化合物的混合物或三種以上的化合物的混合物。關於其他式所表示的化合物亦相同。「至少一個‘A’」的表述是指‘A’的數量為任意。「至少一個‘A’可經‘B’取代」的表述是指於‘A’的數量為一個時,‘A’的位置為任意,於‘A’的數量為兩個以上時,它們的位置亦可無限制地選擇。該規則亦適用於「至少一個‘A’經‘B’取代」的表述。
「至少一個-CH2 -可經-O-取代」之類的表述於該說明書中使用。該情況下,-CH2 -CH2 -CH2 -可藉由不鄰接的-CH2 -經-O-取代而轉換為-O-CH2 -O-。然而,鄰接的-CH2 -不會經-O-取代。這是因為該取代中生成-O-O-CH2 -(過氧化物)。即,該表述是指「一個-CH2 -可經-O-取代」與「至少兩個不鄰接的-CH2 -可經-O-取代」兩者。該規則不僅適用於取代為-O-的情況,亦適用於取代為如-CH=CH-或-COO-之類的二價基的情況。烷基中,有時至少一個-CH2 -經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所述烷基的碳數藉由此種取代而增加。此時,最大的碳數為30。該規則不僅適用於烷基之類的一價基,亦適用於伸烷基之類的二價基。
成分化合物的化學式中,將末端基R2 的記號用於多種化合物。該些化合物中,任意的兩個R2 所表示的兩個基可相同,或者亦可不同。例如,有化合物(1-1)的R2 為乙基,且化合物(1-2)的R2 為乙基的情況。亦有化合物(1-1)的R2 為乙基,而化合物(1-2)的R2 為丙基的情況。該規則亦適用於其他末端基等的記號。式(1)中,a為2時,存在兩個環A。該化合物中,兩個環A所表示的兩個環可相同,或者亦可不同。該規則亦適用於a大於2時的任意兩個環A。該規則亦適用於其他記號。該規則亦適用於化合物(6-27)的兩個-Sp10 -P5 之類的情況。
以六邊形包圍的A、B、C、D等記號分別與環A、環B、環C、環D等環對應,表示六員環、縮合環等環。式(6)中,將該六邊形橫切的斜線表示環上的任意氫可經-Sp10 -P5 等基取代。‘v’等下標表示經取代的基的數量。於下標‘v’為0時,不存在此種取代。於下標‘v’為2以上時,於環U上存在多個-Sp10 -P5 。-Sp10 -P5 所表示的多個基可相同,或者亦可不同。「環A及環C獨立地為X、Y或Z」的表述中,由於主語為多個,故使用「獨立地」。於主語為「環A」時,由於主語為單數,故不使用「獨立地」。當「環A」於多個式中使用時,「可相同,或者亦可不同」的規則適用於「環A」。對於其他基亦同樣。
2-氟-1,4-伸苯基是指下述的兩種二價基。化學式中,氟可為朝左(L),亦可為朝右(R)。該規則亦適用於四氫吡喃-2,5-二基之類的藉由自環中去除兩個氫而生成的非對稱的二價基。該規則亦適用於羰氧基(-COO-或-OCO-)之類的二價鍵結基。
液晶性化合物的烷基為直鏈狀或者分支狀,不包含環狀烷基。直鏈狀烷基優於分支狀烷基。該些情況對於烷氧基、烯基等末端基亦相同。與1,4-伸環己基相關的立體構型通常是反式構型優於順式構型。
本發明為下述項等。
項1. 一種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作為第一成分、含有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以及含有聚合性化合物作為第二添加物,而且具有負的介電各向異性,式(1)中,R1 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R2 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碳數2至12的烯氧基;環A及環C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1,4-伸苯基、萘-2,6-二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萘-2,6-二基、色原烷-2,6-二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色原烷-2,6-二基;環B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2,3-二氟-5-甲基-1,4-伸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Z1 及Z2 獨立地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a為1、2或3,b為0或1,而且a與b之和為3以下。
項2. 如項1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1-1)至式(1-2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作為第一成分, 式(1-1)至式(1-21)中,R1 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R2 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碳數2至12的烯氧基。
項3. 如項1或項2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一成分的比例為5重量%至85重量%的範圍。
項4. 如項1至項3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作為第二成分,式(2)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環D及環E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或2,5-二氟-1,4-伸苯基;Z3 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c為1、2或3。
項5. 如項1至項4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2-1)至式(2-13)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作為第二成分,式(2-1)至式(2-13)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
項6. 如項4或項5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二成分的比例為5重量%至65重量%的範圍。
項7. 如項1至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作為第三成分,式(3)中,R5 及R6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環F及環I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1,4-伸苯基、萘-2,6-二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萘-2,6-二基、色原烷-2,6-二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色原烷-2,6-二基;環G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2,3-二氟-5-甲基-1,4-伸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Z4 及Z5 獨立地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d為1、2或3;e為0或1;d與e之和為3以下。
項8. 如項1至項7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3-1)至式(3-2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作為第三成分, 式(3-1)至式(3-21)中,R5 及R6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1至12的烷氧基。
項9. 如項7或項8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三成分的比例為5重量%至60重量%的範圍。
項10. 如項1至項9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所述極性化合物含有具有選自氮、氧、硫及磷中的雜原子的極性基。
項11. 如項1至項10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4)及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式(4)中,MES為具有至少一個環的液晶原基;式(5)中,R7 為碳數4至20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H=CH-、-CF=CH-、-CH=CF-、-C≡C-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式(4)及式(5)中,R8 為具有OH結構的氧原子、SH結構的硫原子及一級、二級或三級胺結構的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種的極性基;x為1或2。
項12. 如項1至項11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4-1)所表示的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式(4-1)中,R9 為氫、氟、氯或碳數1至2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NR0 -、-O-、-S-、-CO-、-CO-O-、-O-CO-、-O-CO-O-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而且至少一個三級碳(>CH-)可經氮(>N-)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R10 為碳數1至2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NR0 -、-O-、-S-、-CO-、-COO-、-OCO-、-OCOO-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至少一個三級碳(>CH-)可經氮(>N-)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其中,R10 具有OH結構的氧原子、SH結構的硫原子、或者一級、二級或三級胺結構的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種;環J及環K獨立地為碳數6至25的芳香族基、碳數5至25的雜芳香族基、碳數3至25的脂環式基或碳數4至25的雜脂環式基,該些基可為縮合環,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基T取代,此處,基T為-OH、-(CH2 )i -OH、氟、氯、-CN、-NO2 、-NCO、-NCS、-OCN、-SCN、-C(=O)N(R0 )2 、-C(=O)R0 、-N(R0 )2 、-(CH2 )i -N(R0 )2 、碳數6至20的芳基、碳數6至20的雜芳基、碳數1至25的烷基、碳數1至25的烷氧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氧基或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氧基,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而且i為1、2、3或4;Z6 為-O-、-S-、-CO-、-CO-O-、-OCO-、-O-CO-O-、-OCH2 -、-CH2 O-、-SCH2 -、-CH2 S-、-CF2 O-、-OCF2 -、-CF2 S-、-SCF2 -、-(CH2 )i -、-CF2 CH2 -、-CH2 CF2 -、-(CF2 )i -、-CH=CH-、-CF=CF-、-C≡C-、-CH=CH-COO-、-OCO-CH=CH-、-C(R0 )2 -或單鍵,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而且i為1、2、3或4;f為0、1、2、3、4或5。
項13. 如項1至項12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5-1)所表示的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式(5-1)中,R13 為碳數4至20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H=CH-、-CF=CH-、-CH=CF-、-C≡C-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R14 為碳數1至2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NR0 -、-O-、-S-、-CO-、-COO-、-OCO-、-OCOO-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至少一個三級碳(>CH-)可經氮(>N-)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其中,R14 具有OH結構的氧原子、SH結構的硫原子及一級、二級或三級胺結構的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種。
項14. 如項11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如項11所述的式(4)及式(5)中,R8 為選自式(A1)至式(A4)所表示的基的群組中的一價基,式(A1)至式(A4)中,Sp4 、Sp6 及Sp7 獨立地為單鍵或基(-Sp''-X''-),此處,Sp''為碳數1至20的伸烷基,該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S-、-NH-、-N(R0 )-、-CO-、-CO-O-、-O-CO-、-O-CO-O-、-S-CO-、-CO-S-、-N(R0 )-CO-O-、-O-CO-N(R0 )-、-N(R0 )-CO-N(R0 )-、-CH=CH-或-C≡C-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氯或-CN取代,而且X''為-O-、-S-、-CO-、-CO-O-、-O-CO-、-O-CO-O-、-CO-N(R0 )-、-N(R0 )-CO-、-N(R0 )-CO-N(R0 )-、-OCH2 -、-CH2 O-、-SCH2 -、-CH2 S-、-CF2 O-、-OCF2 -、-CF2 S-、-SCF2 -、-CF2 CH2 -、-CH2 CF2 -、-CF2 CF2 -、-CH=N-、-N=CH-、-N=N-、-CH=CR0 -、-CY2 =CY3 -、-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而且Y2 及Y3 獨立地為氫、氟、氯或-CN;Sp5 為>CH-、>CRa1 -、>N-或>C<;X1 為-OH、-ORa1 、-COOH、-NH2 、-NHRa1 、-N(Ra1 )2 、-SH、-SRa1,   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X2 為-O-、-CO-、-NH-、-NRa1 -、-S-或單鍵;Z9 為碳數1至15的伸烷基、碳數5或6的脂環式基、或者該些的組合,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OH、-ORa1 、-COOH、-NH2 、-NHRa1 、-N(Ra1 )2 、氟或氯取代;此處,Ra1 為碳數1至1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C-、-CH=CH-、-COO-、-OCO-、-CO-或-O-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環P為碳數6至25的芳香族基或碳數3至25的脂環式基,該些基可為縮合環,該些基中,一個至三個氫可經RL 取代,此處,RL 為-OH、-(CH2 )r -OH、氟、氯、-CN、-NO2 、-NCO、-NCS、-OCN、-SCN、-C(=O)N(R0 )2 、-C(=O)R0 、-N(R0 )2 、-(CH2 )r -N(R0 )2 、-SH、-SR0 、碳數6至20的芳基、碳數6至20的雜芳基、碳數1至25的烷基、碳數1至25的烷氧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氧基或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氧基,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而且r為1、2、3或4;p為0、1.、2或3;q為2、3、4或5。
項15. 如項11或項12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第一添加物為選自式(4-1-1)至式(4-1-4)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式(4-1-1)至式(4-1-4)中,R15 為碳數1至8的烷基或氟;環Q及環R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2-氟-1,3-伸苯基、2-乙基-1,4-伸苯基、2,6-二乙基-1,4-伸苯基、2-三氟甲基-1,4-伸苯基、2,3-二氟-1,4-伸苯基、2,5-二氟-1,4-伸苯基、2,6-二氟-1,4-伸苯基或2,3,5,6-四氟-1,4-伸苯基;環S為環己基或苯基;Z10 為單鍵、-CH2 CH2 -、-COO-或-OCO-;Z11 為單鍵、碳數1至15的伸烷基、碳數5或6的脂環式基、或者該些的組合,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OH、-ORa1 、-COOH、-NH2 、-NHRa1 、-N(Ra1 )2 、氟或氯取代,此處,Ra1 為碳數1至1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C-、-CH=CH-、-COO-、-OCO-、-CO-或-O-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Sp4 為單鍵、-CH2 CH2 -、-CH2 CH2 CH2 -、-CH2 O-或-OCH2 -;Sp7 為單鍵或碳數1至5的伸烷基,該伸烷基中,-CH2 -可經-O-或-NH-取代;s為0、1、2、3、4或5;X3 為-OH、-COOH、-SH、-OCH3 或-NH2 ;X4 為單鍵或-O-。
項16. 如項11或項13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第一添加物為選自式(5-1-1)至式(5-1-29)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 式(5-1-1)至式(5-1-29)中,R13 為碳數4至20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H=CH-、-CF=CH-、-CH=CF-、-C≡C-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
項17. 如項1至項16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一添加物的比例為0.05重量%至10重量%的範圍。
項18. 如項1至項17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6)所表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作為第二添加物,式(6)中,環T及環V獨立地為環己基、環己烯基、苯基、1-萘基、2-萘基、四氫吡喃-2-基、1,3-二噁烷-2-基、嘧啶-2-基或吡啶-2-基,該些環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氯、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12的烷基取代;環U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1,4-伸苯基、萘-1,2-二基、萘-1,3-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1,6-二基、萘-1,7-二基、萘-1,8-二基、萘-2,3-二基、萘-2,6-二基、萘-2,7-二基、四氫吡喃-2,5-二基、1,3-二噁烷-2,5-二基、嘧啶-2,5-二基或吡啶-2,5-二基,該些環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氯、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12的烷基取代;Z12 及Z13 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至10的伸烷基,該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CO-、-COO-或-OCO-取代,而且至少一個-CH2 CH2 -可經-CH=CH-、-C(CH3 )=CH-、-CH=C(CH3 )-或-C(CH3 )=C(CH3 )-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P4 、P5 及P6 為聚合性基;Sp9 、Sp10 及Sp11 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至10的伸烷基,該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COO-、-OCO-或-OCOO-取代,而且至少一個-CH2 CH2 -可經-CH=CH-或-C≡C-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t為0、1或2;u、v及w獨立地為0、1、2、3或4,而且u、v及w之和為1以上。
項19. 如項18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如項18所述的式(6)中,P4 、P5 及P6 獨立地為選自式(P-1)至式(P-5)所表示的基的群組中的聚合性基,式(P-1)至式(P-5)中,M1 、M2 及M3 獨立地為氫、氟、碳數1至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5的烷基。
項20. 如項1至項19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6-1)至式(6-2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聚合性化合物作為第二添加物, 式(6-1)至式(6-28)中,P4 、P5 及P6 獨立地為選自式(P-1)至式(P-3)所表示的基的群組中的聚合性基,此處,M1 、M2 及M3 獨立地為氫、氟、碳數1至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5的烷基;Sp9 、Sp10 及Sp11 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至10的伸烷基,該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COO-、-OCO-或-OCOO-取代,而且至少一個-CH2 CH2 -可經-CH=CH-或-C≡C-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
項21. 如項18至項20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二添加物的比例為0.03重量%至10重量%的範圍。
項22. 一種液晶顯示元件,其含有如項1至項21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
項23. 如項22所述的液晶顯示元件,其中,液晶顯示元件的運作模式為IPS模式、VA模式、FFS模式或FPA模式,且液晶顯示元件的驅動方式為主動矩陣方式。
項24. 一種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液晶顯示元件,其含有如項1至項21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且該液晶組成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
項25. 一種不具有配向膜的液晶顯示元件,其含有如項1至項21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且該液晶組成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
項26. 一種如項1至項21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的用途,其用於液晶顯示元件中。
項27. 一種如項1至項21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的用途,其用於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液晶顯示元件中。
項28. 一種如項1至項21中任一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的用途,其用於不具有配向膜的液晶顯示元件中。
本發明亦包括以下各項。(a)液晶顯示元件的製造方法,其藉由將上述液晶組成物配置於兩塊基板之間,在對該組成物施加電壓的狀態下照射光,使該組成物中所含有的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來製造上述液晶顯示元件。(b)上述液晶組成物,其向列相的上限溫度為70℃以上,波長589 nm下的光學各向異性(於25℃下測定)為0.08以上,而且頻率1 kHz下的介電各向異性(於25℃下測定)為-2以下。
本發明亦包括以下各項。(c)上述組成物,雖然日本專利特開2006-199941號公報中記載的化合物(5)至化合物(7)是介電各向異性為正的液晶性化合物,但上述組成物含有選自該些化合物的群組中的至少一種化合物。(d)含有至少兩個上述極性化合物的上述組成物。(e)更含有與上述極性化合物不同的極性化合物的上述組成物。(f)上述組成物,含有一種、兩種或至少三種光學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色素、消泡劑、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起始劑、聚合抑制劑、極性化合物之類的添加物。(g)含有上述組成物的AM元件。(h)含有上述組成物,而且具有TN模式、ECB模式、OCB模式、IPS模式、FFS模式、VA模式或FPA模式的元件。(i)含有上述組成物的透過型元件。(j)將上述組成物用作具有向列相的組成物。(k)藉由在上述組成物中添加光學活性化合物而作為光學活性組成物的用途。
以如下順序對本發明的組成物進行說明。第一,對組成物的構成進行說明。第二,對成分化合物的主要特性、以及該化合物給組成物帶來的主要效果進行說明。第三,對組成物中的成分的組合、成分的較佳比例以及其根據進行說明。第四,對成分化合物的較佳形態進行說明。第五,示出較佳的成分化合物。第六,對可添加於組成物中的添加物進行說明。第七,對成分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進行說明。最後,對組成物的用途進行說明。
第一,對組成物的構成進行說明。本發明的組成物被分類為組成物A與組成物B。組成物A除了含有選自化合物(1)、化合物(2)及化合物(3)中的液晶性化合物以外,亦可更含有其他液晶性化合物、添加物等。「其他液晶性化合物」是與化合物(1)、化合物(2)及化合物(3)不同的液晶性化合物。此種化合物是出於進一步調整特性的目的而混合於組成物中。添加物為光學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色素、消泡劑、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起始劑、聚合抑制劑、極性化合物等。
組成物B實質上僅包含選自化合物(1)、化合物(2)及化合物(3)中的液晶性化合物。「實質上」是指組成物雖可含有添加物,但不含其他液晶性化合物。與組成物A比較,組成物B的成分的數量少。就降低成本的觀點而言,組成物B優於組成物A。就可藉由混合其他液晶性化合物來進一步調整特性的觀點而言,組成物A優於組成物B。
第二,對成分化合物的主要特性、以及該化合物給組成物的特性帶來的主要效果進行說明。基於本發明的效果,將成分化合物的主要特性歸納於表2中。表2的記號中,L是指大或高,M是指中等程度,S是指小或低。記號L、M、S是基於成分化合物之間的定性比較的分類,記號0是指值為零,或接近零。
於將成分化合物混合於組成物中時,成分化合物給組成物的特性帶來的主要效果為如下所述。化合物(1)提高介電各向異性。化合物(2)降低黏度。化合物(3)提高介電各向異性,而且降低下限溫度。化合物(4)或化合物(5)藉由極性基的作用而吸附於基板表面,並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為了獲得所期望的效果,該些化合物必須具有與液晶性化合物的高的相容性。化合物(6)藉由聚合而形成聚合物。該聚合物由於使液晶分子的配向穩定化,故縮短元件的響應時間,而且改善圖像的殘像。
第三,對組成物中的成分的組合、成分的較佳比例以及其根據進行說明。組成物中的成分的較佳組合為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尤佳組合為化合物(1)+化合物(2)+化合物(3)。藉由於所述組成物中組合極性化合物及聚合性化合物(或其聚合物)可達成液晶分子的垂直配向。「其他液晶性化合物」若為少量,即便添加於所述組成物中,亦可達成相同的效果。
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化合物(1)的較佳比例為約5重量%以上,為了降低黏度,化合物(1)的較佳比例為約85重量%以下。尤佳比例為約10重量%至約80重量%的範圍。特佳比例為約15重量%至約75重量%的範圍。
為了提高上限溫度或為了降低黏度,化合物(2)的較佳比例為約5重量%以上,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化合物(2)的較佳比例為約65重量%以下。尤佳比例為約10重量%至約60重量%的範圍。特佳比例為約15重量%至約55重量%的範圍。
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化合物(3)的較佳比例為約5重量%以上,為了降低下限溫度,化合物(3)的較佳比例為約60重量%以下。尤佳比例為約5重量%至約50重量%的範圍。特佳比例為約5重量%至約45重量%的範圍。
化合物(4)及化合物(5)是出於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的目的而添加於組成物中。為了使液晶分子進行配向,化合物(4)或化合物(5)的較佳比例為約0.05重量%以上,為了防止元件的顯示不良,化合物(4)或化合物(5)的較佳比例為約10重量%以下。尤佳比例為約0.1重量%至約7重量%的範圍。特佳比例為約0.5重量%至約5重量%的範圍。
化合物(6)是出於適合於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元件的目的而添加於組成物中。為了使元件的長期可靠性提高,化合物(6)的較佳比例為約0.03重量%以上,為了防止元件的顯示不良,化合物(6)的較佳比例為約10重量%以下。尤佳比例為約0.1重量%至約2重量%的範圍。特佳比例為約0.2重量%至約1.0重量%的範圍。
第四,對成分化合物的較佳形態進行說明。式(1)、式(2)及式(3)中,R1 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R2 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碳數2至12的烯氧基。為了提高穩定性,較佳的R2 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較佳的R2 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
R3 及R4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為了提高對紫外線或熱的穩定性,較佳的R3 或R4 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為了降低下限溫度或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R3 或R4 為碳數2至12的烯基。R5 及R6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為了提高穩定性,較佳的R5 或R6 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較佳的R5 或R6 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液晶性化合物的烷基為直鏈狀或分支狀,不包含環狀烷基。直鏈狀烷基優於分支狀烷基。該些情況對於烷氧基、烯基等末端基亦相同。
較佳的烷基為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庚基或辛基。為了降低黏度,尤佳的烷基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或庚基。
較佳的烷氧基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或庚氧基。為了降低黏度,尤佳的烷氧基為甲氧基或乙氧基。
較佳的烯基為乙烯基、1-丙烯基、2-丙烯基、1-丁烯基、2-丁烯基、3-丁烯基、1-戊烯基、2-戊烯基、3-戊烯基、4-戊烯基、1-己烯基、2-己烯基、3-己烯基、4-己烯基或5-己烯基。為了降低黏度,尤佳的烯基為乙烯基、1-丙烯基、3-丁烯基或3-戊烯基。該些烯基中的-CH=CH-的較佳立體構型依存於雙鍵的位置。為了降低黏度等原因,於1-丙烯基、1-丁烯基、1-戊烯基、1-己烯基、3-戊烯基、3-己烯基之類的烯基中較佳為反式構型。於2-丁烯基、2-戊烯基、2-己烯基之類的烯基中較佳為順式構型。
較佳的烯氧基為乙烯氧基、烯丙氧基、3-丁烯氧基、3-戊烯氧基或4-戊烯氧基。為了降低黏度,尤佳的烯氧基為烯丙氧基或3-丁烯氧基。
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烷基的較佳例為氟甲基、2-氟乙基、3-氟丙基、4-氟丁基、5-氟戊基、6-氟己基、7-氟庚基或8-氟辛基。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尤佳例為2-氟乙基、3-氟丙基、4-氟丁基或5-氟戊基。
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烯基的較佳例為2,2-二氟乙烯基、3,3-二氟-2-丙烯基、4,4-二氟-3-丁烯基、5,5-二氟-4-戊烯基或6,6-二氟-5-己烯基。為了降低黏度,尤佳例為2,2-二氟乙烯基或4,4-二氟-3-丁烯基。
環A及環C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1,4-伸苯基、萘-2,6-二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萘-2,6-二基、色原烷-2,6-二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色原烷-2,6-二基。較佳的環A或環C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2,3-二氟-1,4-伸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尤佳的環A或環C為1,4-伸環己基或1,4-伸苯基。該些環中,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環A或環C為1,4-伸環己基,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較佳的環A或環C為四氫吡喃-2,5-二基,為了提高光學各向異性,較佳的環A或環C為1,4-伸苯基。為了提高上限溫度,與1,4-伸環己基有關的立體構型是反式構型優於順式構型。四氫吡喃-2,5-二基為
環B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2,3-二氟-5-甲基-1,4-伸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較佳的環B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尤佳的環B為2,3-二氟-1,4-伸苯基或2-氯-3-氟-1,4-伸苯基。特佳的環B為2,3-二氟-1,4-伸苯基。該些環中,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環B為2,3-二氟-1,4-伸苯基,為了降低光學各向異性,較佳的環B為2-氯-3-氟-1,4-伸苯基,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較佳的環B為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
環D及環E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或2,5-二氟-1,4-伸苯基。為了降低黏度,或為了提高上限溫度,較佳的環D或環E為1,4-伸環己基,為了降低下限溫度,較佳的環D或環E為1,4-伸苯基。為了提高上限溫度,與1,4-伸環己基相關的立體構型是反式構型優於順式構型。
環F及環I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1,4-伸苯基、萘-2,6-二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萘-2,6-二基、色原烷-2,6-二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色原烷-2,6-二基。較佳的環F或環I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2,3-二氟-1,4-伸苯基、3,4,5-三氟萘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尤佳的環F或環I為1,4-伸環己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2,3-二氟-1,4-伸苯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特佳的環F或環I為1,4-伸環己基或1,4-伸苯基。該些環中,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環F或環I為1,4-伸環己基,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較佳的環F或環I為四氫吡喃-2,5-二基,為了提高光學各向異性,較佳的環F或環I為1,4-伸苯基。
環G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2,3-二氟-5-甲基-1,4-伸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較佳的環G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尤佳的環G為2,3-二氟-1,4-伸苯基。該些環中,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環G為2,3-二氟-1,4-伸苯基,為了降低光學各向異性,較佳的環G為2-氯-3-氟-1,4-伸苯基,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較佳的環G為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
Z1 及Z2 獨立地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Z1 或Z2 為單鍵,為了降低下限溫度,較佳的Z1 或Z2 為-CH2 CH2 -,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較佳的Z1 或Z2 為-CH2 O-或-OCH2 -。Z3 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Z3 為單鍵,為了降低下限溫度,較佳的Z3 為-CH2 CH2 -,為了提高上限溫度,較佳的Z3 為-COO-或-OCO-。Z4 及Z5 獨立地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Z4 或Z5 為單鍵,為了降低下限溫度,較佳的Z4 或Z5 為-CH2 CH2 -,為了提高介電各向異性,較佳的Z4 或Z5 為-CH2 O-或-OCH2 -。
a為1、2或3,b為0或1,而且a與b之和為3以下。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a為1,為了提高上限溫度,較佳的a為2或3。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b為0,為了降低下限溫度,較佳的b為1。c為1、2或3。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c為1,為了提高上限溫度,較佳的c為2或3。d為1、2或3;e為0或1;d與e之和為3以下。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d為1,為了提高上限溫度,較佳的d為2或3。為了降低黏度,較佳的e為0,為了降低下限溫度,較佳的e為1。
式(4)中,MES為具有至少一個環的液晶原基。液晶原基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液晶原基是指,於化合物具有液晶相(中間相)時,有助於液晶相的形成的部分(moiety)。化合物(4)的較佳例為化合物(4-1)。
式(5)中,R7 為碳數4至20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H=CH-、-CF=CH-、-CH=CF-、-C≡C-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x為1或2,較佳為1。
較佳的R7 為碳數4至20的烷基。尤佳的R7 為碳數6至18的烷基。至少一個-CH2 -可經-CH=CH-、-CF=CH-、-CH=CF-、-C≡C-或-O-取代,而且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
式(4)及式(5)中,R8 為極性基。化合物(4)及化合物(5)因添加於組成物中,故較佳為穩定。於將化合物(4)及化合物(5)添加於組成物中時,較佳為該化合物不會降低元件的電壓保持率。化合物(4)及化合物(5)較佳為具有低的揮發性。較佳的莫耳質量為130 g/mol以上。尤佳的莫耳質量為150 g/mol至500 g/mol的範圍。
極性基具有與玻璃基板或金屬氧化物膜的表面的非共價鍵結的相互作用。較佳的極性基具有選自氮、氧、硫及磷的群組中的雜原子。較佳的極性基具有至少一個或至少兩個該些雜原子。尤佳的極性基為藉由從選自醇、一級、二級及三級胺、酮、羧酸、硫醇、酯、醚、硫醚及該些的組合的群組中的化合物中去除氫而衍生的一價基。該些基的結構亦可為直鏈狀、分支狀、環狀或該些的組合。特佳的極性基具有OH結構的氧原子或者一級、二級或三級胺結構的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種。最佳的極性基為羥基(碳-OH)。
極性基R8 的例子為式(A1)至式(A4)所表示的基。
式(A1)至式(A4)中,Sp4 、Sp6 及Sp7 獨立地為單鍵或基(-Sp''-X''-),而且X''鍵結於環P。Sp''為碳數1至20的伸烷基,較佳為碳數1至12的伸烷基,該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S-、-NH-、-N(R0 )-、-CO-、-CO-O-、-O-CO-、-O-CO-O-、-S-CO-、-CO-S-、-N(R0 )-CO-O-、-O-CO-N(R0 )-、-N(R0 )-CO-N(R0 )-、-CH=CH-或-C≡C-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氯或-CN取代,X''為-O-、-S-、-CO-、-CO-O-、-O-CO-、-O-CO-O-、-CO-N(R0 )-、-N(R0 )-CO-、-N(R0 )-CO-N(R0 )-、-OCH2 -、-CH2 O-、-SCH2 -、-CH2 S-、-CF2 O-、-OCF2 -、-CF2 S-、-SCF2 -、-CF2 CH2 -、-CH2 CF2 -、-CF2 CF2 -、-CH=N-、-N=CH-、-N=N-、-CH=CR0 -、-CY2 =CY3 -、-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Y2 及Y3 獨立地為氫、氟、氯或-CN。較佳的X''為-O-、-S-、-CO-、-COO-、-OCO-、-O-COO-、-CO-NR0 -、-NR0 -CO-、-NR0 -CO-NR0 -或單鍵。Sp5 為>CH-、>CRa1 -、>N-或>C<。即,式(A2)中的Sp5 為>CH-、>CRa1 -或>N-,式(A3)中的Sp5 是指>C<。
較佳的Sp''為-(CH2 )p1 -、-(CH2 CH2 O)q1 -CH2 CH2 -、-CH2 CH2 -S-CH2 CH2 -或-CH2 CH2 -NHCH2 CH2 -,此處,p1為1至12的整數,q1為1至3的整數。較佳的基(-Sp''-X''-)為-(CH2 )p1 -、-(CH2 )p1 -O-、-(CH2 )p1 -O-CO-、-(CH2 )p1 -O-CO-O-,此處,p1及q1具有以上所示的意義。尤佳的基Sp''為伸乙基、伸丙基、伸丁基、伸戊基、伸己基、伸庚基、伸辛基、伸壬基、伸癸基、伸十一烷基、伸十二烷基、伸十八烷基、乙烯氧基伸乙基、亞甲基氧基伸丁基、乙烯硫代伸乙基、乙烯-N-甲基亞胺基伸乙基、1-甲基伸烷基、伸乙烯基、伸丙烯基及伸丁烯基。
X1 為-NH2 、-NHRa1 、-N(Ra1 )2 、-ORa1 、-OH、-COOH、-SH、-SRa1此處,Ra1 為碳數1至1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C-、-CH=CH-、-COO-、-OCO-、-CO-或-O-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
X2 為-O-、-CO-、-NH-、-NRa1 -、-S-或單鍵,Z9 表示碳數1至15的伸烷基、碳數5至6的脂環式基或至少一個環與伸烷基的組合,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OH、-ORa1 、-COOH、-NH2 、-NHRa1 、-N(Ra1 )2 、氟或氯取代,Ra1 具有以上所示的意義。p為0、1、2或3。q為2、3、4或5。
環P為碳數6至25的芳香族基或碳數3至25的脂環式基,該些基可為縮合環,該些基中,一個至三個氫可經RL 取代。RL 為-OH、-(CH2 )r -OH、氟、氯、-CN、-NO2 、-NCO、-NCS、-OCN、-SCN、-C(=O)N(R0 )2 、-C(=O)R0 、-N(R0 )2 、-(CH2 )r -N(R0 )2 、-SH、-SR0 、碳數6至20的芳基、碳數6至20的雜芳基、碳數1至25的烷基、碳數1至25的烷氧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氧基或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氧基,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
特佳的含氮基R8 為-NH2 、-NH-(CH2 )n3 H、-(CH2 )n -NH2 、-(CH2 )n -NH-(CH2 )n3 H、-NH-(CH2 )n -NH2 、-NH-(CH2 )n -NH-(CH2 )n3 H、-(CH2 )n1 -NH-(CH2 )n2 -NH2 、-(CH2 )n1 -NH-(CH2 )n2 -NH-(CH2 )n3 H、-O-(CH2 )n -NH2 、-(CH2 )n1 -O-(CH2 )n -NH2 、-(CH2 )n1 -NH-(CH2 )n2 -OH、-O-(CH2 )n1 -NH-(CH2 )n2 -NH2 、-O-(CH2 )n1 -NH-(CH2 )n2 -OH或-(CH2 )n1 -NH-(CH2 )n2 -NH-(CH2 )n3 H,此處,n、n1、n2及n3獨立地為1至12的整數,較佳為1、2、3或4。
特佳的非含氮基R8 為-OH、-(CH2 )n -OH、-O-(CH2 )n -OH、-[O-(CH2 )n1 -]n2 -OH、-COOH、-(CH2 )n -COOH、-O-(CH2 )n -COOH或-[O-(CH2 )n1 -]n2 -COOH,此處,n、n1及n2獨立地為1至12的整數,較佳為1、2、3或4。
就於液晶組成物中的高的溶解度的觀點而言,R8 特佳為-OH或-NH2 。-OH因具有高的錨固力,故優於-O-、-CO-或-COO-。特佳為具有多個雜原子(氮、氧)的基。具有此種極性基的化合物即便為低濃度,亦有效。
式(4-1)中,R9 為氫、氟、氯、碳數1至2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NR0 -、-O-、-S-、-CO-、-CO-O-、-O-CO-、-O-CO-O-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而且至少一個三級碳(>CH-)可經氮(>N-)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
R10 為碳數1至2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NR0 -、-O-、-S-、-CO-、-COO-、-OCO-、-OCOO-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至少一個三級碳(>CH-)可經氮(>N-)取代,而且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其中,R10 具有OH結構的氧原子、SH結構的硫原子、或者一級、二級或三級胺結構的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種。
環J及環K獨立地為碳數6至25的芳香族基、碳數5至25的雜芳香族基、碳數3至25的脂環式基或碳數4至25的雜脂環式基,該些基可為縮合環,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基T取代,此處,基T為-OH、-(CH2 )i -OH、氟、氯、-CN、-NO2 、-NCO、-NCS、-OCN、-SCN、-C(=O)N(R0 )2 、-C(=O)R0 、-N(R0 )2 、-(CH2 )i -N(R0 )2 、碳數6至20的芳基、碳數6至20的雜芳基、碳數1至25的烷基、碳數1至25的烷氧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氧基或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氧基,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i為1、2、3或4。
Z6 為-O-、-S-、-CO-、-CO-O-、-OCO-、-O-CO-O-、-OCH2 -、-CH2 O-、-SCH2 -、-CH2 S-、-CF2 O-、-OCF2 -、-CF2 S-、-SCF2 -、-(CH2 )i -、-CF2 CH2 -、-CH2 CF2 -、-(CF2 )i -、-CH=CH-、-CF=CF-、-C≡C-、-CH=CH-COO-、-OCO-CH=CH-、-C(R0 )2 -或單鍵,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i為1、2、3或4。
f為0、1、2、3、4或5。
式(5-1)中,R13 為碳數4至20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H=CH-、-CF=CH-、-CH=CF-、-C≡C-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
R14 為碳數1至2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NR0 -、-O-、-S-、-CO-、-COO-、-OCO-、-OCOO-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至少一個三級碳(>CH-)可經氮(>N-)取代,而且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其中,R14 具有OH結構的氧原子、SH結構的硫原子及一級、二級或三級胺結構的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種。
式(4-1-1)至式(4-1-4)中,R15 為碳數1至8的烷基或氟。環Q及環R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2-氟-1,3-伸苯基、2-乙基-1,4-伸苯基、2,6-二乙基-1,4-伸苯基、2-三氟甲基-1,4-伸苯基、2,3-二氟-1,4-伸苯基、2,5-二氟-1,4-伸苯基、2,6-二氟-1,4-伸苯基或2,3,5,6-四氟-1,4-伸苯基。環S為環己基或苯基。
Z10 為單鍵、-CH2 CH2 -、-COO-或-OCO-。Z11 為單鍵、碳數1至15的伸烷基、碳數5或6的脂環式基、或者該些的組合,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OH、-ORa1 、-COOH、-NH2 、-NHRa1 、-N(Ra1 )2 、氟或氯取代;Ra1 為碳數1至15的烷基,該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C-、-CH=CH-、-COO-、-OCO-、-CO-或-O-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
Sp4 為單鍵、-CH2 CH2 -、-CH2 CH2 CH2 -、-CH2 O-或-OCH2 -。Sp7 為單鍵或碳數1至5的伸烷基,該伸烷基中,-CH2 -可經-O-或-NH-取代。X3 為-OH、-COOH、-SH、-OCH3 或-NH2 。X4 為單鍵或-O-。s為0、1、2、3、4或5。
芳香族基是指芳基或經取代的芳基。雜芳基是指具有至少一個雜原子的芳香族基。芳基及雜芳基可為單環或多環的任一者。即,該些基具有至少一個環,所述環可進行縮合(例如萘基),兩個環可藉由共價鍵而連結(例如聯苯基),或者可具有縮合環及連結環的組合。較佳的雜芳基具有選自氮、氧、硫及磷的群組中的至少一個雜原子。
較佳的芳基或雜芳基具有碳數6至25,亦可為五員環、六員環或七員環。較佳的芳基或雜芳基可為單環,亦可為二環或三環。該些基可為縮合環,亦可經取代。
較佳的芳基為藉由自苯、聯苯基、三聯苯、[1,1':3',1'']三聯苯、萘、蒽、聯萘基、菲、芘、二氫芘、、苝、稠四苯、稠五苯、苯并芘、茀、茚、茚并茀、螺二茀中去除一個氫而衍生的一價基。
較佳的雜芳基為藉由自吡咯、吡唑、咪唑、1,2,3-三唑、1,2,4-三唑、四唑、呋喃、噻吩、硒吩、噁唑、異噁唑、1,2-噻唑、1,3-噻唑、1,2,3-噁二唑、1,2,4-噁二唑、1,2,5-噁二唑、1,3,4-噁二唑、1,2,3-噻二唑、1,2,4-噻二唑、1,2,5-噻二唑、1,3,4-噻二唑等五員環化合物或吡啶、噠嗪、嘧啶、吡嗪、1,3,5-三嗪、1,2,4-三嗪、1,2,3-三嗪、1,2,4,5-四嗪、1,2,3,4-四嗪、1,2,3,5-四嗪等六員環化合物中去除一個氫而衍生的一價基。
較佳的雜芳基亦為藉由自吲哚、異吲哚、吲哚嗪、吲唑、苯并咪唑、苯并三唑、嘌呤、萘并咪唑、菲并咪唑、吡啶并咪唑(pyridimidazole)、吡嗪并咪唑、喹噁啉并咪唑、苯并噁唑、萘并噁唑、蒽并噁唑、菲并噁唑、異噁唑、苯并噻唑、苯并呋喃、異苯并呋喃、二苯并呋喃、喹啉、異喹啉、喋啶、苯并-5,6-喹啉、苯并-6,7-喹啉、苯并-7,8-喹啉、苯并異喹啉、吖啶、酚噻嗪、酚噁嗪、苯并噠嗪、苯并嘧啶、喹噁啉、啡嗪、萘啶、氮雜咔唑、苯并咔啉、啡啶、啡啉、噻吩并[2,3b]噻吩、噻吩并[3,2b]噻吩、二噻吩并噻吩、異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苯并噻二唑噻吩等縮合環化合物中去除一個氫而衍生的一價基。較佳的雜芳基亦為藉由自將選自該些五員環、六員環、縮合環中的兩個基組合而成的環去除一個氫而衍生的一價基。該些雜芳基可經烷基、烷氧基、硫代烷基、氟、氟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取代。
脂環式基可為飽和,亦可為不飽和。即,該些基可僅具有單鍵,亦可具有單鍵與多鍵的組合。飽和的環優於不飽和的環。
脂環式基可為一個環,亦可為多個環。該些基的較佳例為碳數3至25的單環、二環或三環,該些基可為縮合環,亦可經取代。該些基的較佳例為五員環、六員環、七員環或八員環,該些基中,至少一個碳可經矽取代,至少一個>CH-可經>N-取代,而且至少一個-CH2 -可經-O-或-S-取代。
較佳的脂環式基為藉由自環戊烷、四氫呋喃、四氫硫代呋喃、吡咯啶等五員環、環己烷、環己烯、四氫吡喃、四氫硫代吡喃、1,3-二噁烷、1,3-二噻烷、哌啶等六員環、環庚烷等七員環、四氫萘、十氫萘、茚滿、雙環[1.1.1]戊烷、雙環[2.2.2]辛烷、螺環[3.3]庚烷、八氫-4,7-亞甲基茚滿等縮合環中去除兩個氫而衍生的二價基。
式(6)中,P4 、P5 及P6 獨立地為聚合性基。較佳的P4 、P5 或P6 為選自式(P-1)至式(P-5)所表示的基的群組中的聚合性基。尤佳的P4 、P5 或P6 為式(P-1)、式(P-2)或式(P-3)所表示的基。特佳的P4 、P5 或P6 為式(P-1)或式(P-2)所表示的基。最佳的P4 、P5 或P6 為式(P-1)所表示的基。式(P-1)所表示的較佳的基為-OCO-CH=CH2 或-OCO-C(CH3 )=CH2 。式(P-1)至式(P-5)的波浪線表示鍵結的部位。
式(P-1)至式(P-5)中,M1 、M2 及M3 獨立地為氫、氟、碳數1至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5的烷基。為了提高反應性,較佳的M1 、M2 或M3 為氫或甲基。尤佳的M1 為氫或甲基,且尤佳的M2 或M3 為氫。
Sp9 、Sp10 及Sp11 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至10的伸烷基,該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COO-、-OCO-或-OCOO-取代,而且至少一個-CH2 CH2 -可經-CH=CH-或-C≡C-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較佳的Sp9 、Sp10 或Sp11 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OCO-、-CO-CH=CH-或-CH=CH-CO-。尤佳的Sp9 、Sp10 或Sp11 為單鍵。
環T及環V獨立地為環己基、環己烯基、苯基、1-萘基、2-萘基、四氫吡喃-2-基、1,3-二噁烷-2-基、嘧啶-2-基或吡啶-2-基,該些環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氯、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12的烷基取代。較佳的環T或環V為苯基。環U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1,4-伸苯基、萘-1,2-二基、萘-1,3-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1,6-二基、萘-1,7-二基、萘-1,8-二基、萘-2,3-二基、萘-2,6-二基、萘-2,7-二基、四氫吡喃-2,5-二基、1,3-二噁烷-2,5-二基、嘧啶-2,5-二基或吡啶-2,5-二基,該些環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氯、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12的烷基取代。較佳的環U為1,4-伸苯基或2-氟-1,4-伸苯基。
Z12 及Z13 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至10的伸烷基,該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CO-、-COO-或-OCO-取代,而且至少一個-CH2 CH2 -可經-CH=CH-、-C(CH3 )=CH-、-CH=C(CH3 )-或-C(CH3 )=C(CH3 )-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較佳的Z12 或Z13 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尤佳的Z12 或Z13 為單鍵。
t為0、1或2。較佳的t為0或1。u、v及w獨立地為0、1、2、3或4,而且u、v及w之和為1以上。較佳的u、v或w為1或2。
第五,示出較佳的成分化合物。較佳的化合物(1)為項2所述的化合物(1-1)至化合物(1-21)。該些化合物中,較佳為第一成分的至少一種為化合物(1-1)、化合物(1-3)、化合物(1-4)、化合物(1-6)、化合物(1-8)或化合物(1-10)。較佳為第一成分的至少兩種為化合物(1-1)及化合物(1-6)、化合物(1-1)及化合物(1-10)、化合物(1-3)及化合物(1-6)、化合物(1-3)及化合物(1-10)、化合物(1-4)及化合物(1-6)或化合物(1-4)及化合物(1-8)的組合。
較佳的化合物(2)為項5所述的化合物(2-1)至化合物(2-13)。該些化合物中,較佳為第二成分的至少一種為化合物(2-1)、化合物(2-3)、化合物(2-5)、化合物(2-6)、化合物(2-8)或化合物(2-9)。較佳為第二成分的至少兩種為化合物(2-1)及化合物(2-3)、化合物(2-1)及化合物(2-5)或化合物(2-1)及化合物(2-6)的組合。
較佳的化合物(3)為項8所述的化合物(3-1)至化合物(3-21)。該些化合物中,較佳為第三成分的至少一種為化合物(3-1)、化合物(3-3)、化合物(3-4)、化合物(3-6)、化合物(3-8)或化合物(3-10)。較佳為第三成分的至少兩種為化合物(3-1)及化合物(3-6)、化合物(3-1)及化合物(3-10)、化合物(3-3)及化合物(3-6)、化合物(3-3)及化合物(3-10)、化合物(3-4)及化合物(3-6)或化合物(3-4)及化合物(3-8)的組合。
較佳的化合物(4)為項15所述的化合物(4-1-1)至化合物(4-1-4)。該些化合物中,較佳為第一添加物的至少一種為化合物(4-1-1)。較佳為第一添加物的至少兩種為化合物(4-1-1)及化合物(4-1-2)的組合。
較佳的化合物(5)為項16所述的化合物(5-1-1)至化合物(5-1-29)。一般而言,化合物(4)優於化合物(5)。
特佳的化合物(4-1)選自以下化合物中。
式(4-1-1-1)至式(4-1-4-4)中,R15 為碳數1至8的烷基或氟。
特佳的化合物(5-1)選自以下化合物(5-1-1-1)至化合物(5-1-29-1)中。
較佳的化合物(6)為項20所述的化合物(6-1)至化合物(6-28)。該些化合物中,較佳為第二添加物的至少一種為化合物(6-1)、化合物(6-2)、化合物(6-24)、化合物(6-25)、化合物(6-26)或化合物(6-27)。較佳為第二添加物的至少兩種為化合物(6-1)及化合物(6-2)、化合物(6-1)及化合物(6-18)、化合物(6-2)及化合物(6-24)、化合物(6-2)及化合物(6-25)、化合物(6-2)及化合物(6-26)、化合物(6-25)及化合物(6-26)或化合物(6-18)及化合物(6-24)的組合。
第六,對可添加於組成物中的添加物進行說明。此種添加物為光學活性化合物、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色素、消泡劑、聚合性化合物、聚合起始劑、聚合抑制劑、極性化合物等。出於引起液晶分子的螺旋結構來賦予扭轉角(torsion angle)的目的,而將光學活性化合物添加於組成物中。此種化合物的例子為化合物(7-1)至化合物(7-5)。光學活性化合物的較佳比例為約5重量%以下。尤佳比例為約0.01重量%至約2重量%的範圍。
為了防止由大氣中的加熱所引起的比電阻的降低,或者為了在將元件長時間使用後,不僅於室溫下,而且於接近於上限溫度的溫度下亦維持大的電壓保持率,而將抗氧化劑添加於組成物中。抗氧化劑的較佳例是n為1至9的整數的化合物(8)等。
化合物(8)中,較佳的n為1、3、5、7或9。尤佳的n為7。n為7的化合物(8)由於揮發性小,故對於在將元件長時間使用後,不僅於室溫下,而且於接近於上限溫度的溫度下亦維持大的電壓保持率而言有效。為了獲得上述效果,抗氧化劑的較佳比例為約50 ppm以上,為了不降低上限溫度,或者為了不提高下限溫度,抗氧化劑的較佳比例為約600 ppm以下。尤佳比例為約100 ppm至約300 ppm的範圍。
紫外線吸收劑的較佳例為二苯甲酮衍生物、苯甲酸酯衍生物、三唑衍生物等。另外,具有立體阻礙的胺之類的光穩定劑亦較佳。為了獲得上述效果,該些吸收劑或穩定劑的較佳比例為約50 ppm以上,為了不降低上限溫度,或者為了不提高下限溫度,該些吸收劑或穩定劑的較佳比例為約10000 ppm以下。尤佳比例為約100 ppm至約10000 ppm的範圍。
為了適合於賓主(guest host,GH)模式的元件,而將偶氮系色素、蒽醌系色素等之類的二色性色素(dichroic dye)添加於組成物中。色素的較佳比例為約0.01重量%至約10重量%的範圍。為了防止起泡,而將二甲基矽酮油、甲基苯基矽酮油等消泡劑添加於組成物中。為了獲得上述效果,消泡劑的較佳比例為約1 ppm以上,為了防止顯示不良,消泡劑的較佳比例為約1000 ppm以下。尤佳比例為約1 ppm至約500 ppm的範圍。
為了適合於聚合物穩定配向(PSA)型的元件,而使用聚合性化合物。化合物(6)適合於該目的。亦可將化合物(6)以及與化合物(6)不同的其他聚合性化合物一起添加於組成物中。其他聚合性化合物的較佳例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乙烯基化合物、乙烯氧基化合物、丙烯基醚、環氧化合物(氧雜環丙烷、氧雜環丁烷)、乙烯基酮等化合物。尤佳例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基於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重量,化合物(6)的較佳比例為約10重量%以上。尤佳比例為約50重量%以上。特佳比例為約80重量%以上。特佳比例亦為100重量%。藉由改變化合物(6)的種類,或者藉由以適當的比使其他聚合性化合物與化合物(6)組合,可調整聚合性化合物的反應性或液晶分子的預傾角。藉由將預傾角最佳化,可達成元件的短的響應時間。液晶分子的配向穩定化,故可達成大的對比度比或長壽命。
聚合性化合物藉由紫外線照射而聚合。亦可於光聚合起始劑等適當的起始劑存在下進行聚合。用於進行聚合的適當條件、起始劑的適當類型、以及適當量已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知,並記載於文獻中。例如作為光起始劑的豔佳固(Irgacure)651(註冊商標;巴斯夫(BASF))、豔佳固(Irgacure)184(註冊商標;巴斯夫)或達羅卡(Darocur)1173(註冊商標;巴斯夫)適合於自由基聚合。基於聚合性化合物的總重量,光聚合起始劑的較佳比例為約0.1重量%至約5重量%的範圍。尤佳比例為約1重量%至約3重量%的範圍。
於保管聚合性化合物時,為了防止聚合,亦可添加聚合抑制劑。聚合性化合物通常是以未去除聚合抑制劑的狀態添加於組成物中。聚合抑制劑的例子為對苯二酚、甲基對苯二酚之類的對苯二酚衍生物、4-第三丁基鄰苯二酚、4-甲氧基苯酚、酚噻嗪等。
極性化合物為具有極性的有機化合物。此處,不含具有離子鍵的化合物。氧、硫及氮之類的原子的電性偏陰性且存在具有部分負電荷的傾向。碳及氫為中性或存在具有部分正電荷的傾向。極性是因部分電荷在化合物中的不同種的原子間不均等地分佈而產生。例如,極性化合物具有-OH、-COOH、-SH、-NH2 、>NH、>N-之類的部分結構的至少一種。
第七,對成分化合物的合成法進行說明。該些化合物可利用已知的方法來合成。例示合成法。化合物(1-6)是利用日本專利特開2000-053602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來合成。化合物(2-1)是利用日本專利特開昭59-176221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來合成。化合物(3-1)是利用日本專利特表平2-503441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來合成。化合物(4-1)是利用國際公開2012-038026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來合成。化合物(5)的一部分被市售。化合物(6-18)是利用日本專利特開平7-101900號公報中記載的方法來合成。化合物(8)的一部分被市售。式(8)的n為1的化合物可自西格瑪奧德里奇公司(Sigma-Aldrich Corporation)獲取。n為7的化合物(8)等是利用美國專利3660505號說明書中記載的方法來合成。
未記載合成方法的化合物可利用以下成書中記載的方法來合成:「有機合成」(Organic Syntheses,約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 Inc.))、「有機反應」(Organic Reactions,約翰威立父子出版公司)、「綜合有機合成」(Comprehensive Organic Synthesis,培格曼出版公司(Pergamon Press))、新實驗化學講座(丸善)等。組成物是利用公知的方法,由以上述方式獲得的化合物來製備。例如,將成分化合物混合,然後藉由加熱而使其相互溶解。
最後,對組成物的用途進行說明。大部分的組成物具有約-10℃以下的下限溫度、約70℃以上的上限溫度、以及約0.07至約0.20的範圍的光學各向異性。可藉由控制成分化合物的比例、或者藉由混合其他液晶性化合物,來製備具有約0.08至約0.25的範圍的光學各向異性的組成物。進而亦可藉由嘗試錯誤,來製備具有約0.10至約0.30的範圍的光學各向異性的組成物。含有該組成物的元件具有大的電壓保持率。該組成物適合於AM元件。該組成物特別適合於透過型的AM元件。該組成物可用作具有向列相的組成物,可藉由添加光學活性化合物而用作光學活性組成物。
該組成物可用於AM元件。進而亦可用於PM元件。該組成物可用於具有PC、TN、STN、ECB、OCB、IPS、FFS、VA、FPA等模式的AM元件及PM元件。特佳為用於具有TN、OCB、IPS、FFS等模式的AM元件。具有IPS模式或FFS模式的AM元件中,於不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的配向可與玻璃基板平行,或者亦可為垂直。該些元件可為反射型、透過型或半透過型。較佳為用於透過型的元件。亦可用於非晶矽-TFT元件或多晶矽-TFT元件。亦可將該組成物用於進行微膠囊化(microencapsulation)而製作的向列曲線排列相(nematic curvilinear aligned phase,NCAP)型的元件或於組成物中形成三維網狀高分子而成的聚合物分散(polymer dispersed,PD)型的元件。
製造現有的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元件的方法的一例如下所述。組裝包括兩塊基板的元件,該兩塊基板被稱為陣列基板及彩色濾光片基板。該基板具有配向膜。該基板的至少一塊具有電極層。將液晶性化合物進行混合來製備液晶組成物。於該組成物中添加聚合性化合物。視需要可進而添加添加物。將該組成物注入至元件中。在對該元件施加電壓的狀態下進行光照射。較佳為紫外線。藉由光照射而使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藉由該聚合而生成含有聚合物的組成物。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元件是以如上所述的順序來製造。
該順序中,於施加電壓時,液晶分子藉由電場的作用而配向。依據該配向,聚合性化合物的分子亦進行配向。由於聚合性化合物是在該狀態下藉由紫外線來進行聚合,故生成維持該配向的聚合物。藉由該聚合物的效果,元件的響應時間縮短。由於圖像的殘像為液晶分子的運作不良,故藉由該聚合物的效果,殘像亦同時得到改善。此外,亦可使組成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預先進行聚合,將該組成物配置於液晶顯示元件的基板之間。
製造不具有配向膜的元件的方法的一例如下所述。將液晶性化合物、聚合性化合物及極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注入至不具有配向膜的元件中。在對該元件施加電壓的狀態下進行光照射。藉由光照射而使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藉由該聚合,將包含聚合物及極性化合物的組成物的層形成於基板上。
該順序中,極性化合物因極性基與基板表面發生相互作用而於基板上進行排列。該極性化合物使液晶分子進行配向。於施加電壓時,進一步促進液晶分子的配向,依據該配向,聚合性化合物亦進行配向。由於聚合性化合物是在該狀態下藉由紫外線來進行聚合,故生成維持該配向的聚合物。藉由該聚合物的效果,液晶分子的配向追加地穩定化,元件的響應時間縮短。由於圖像的殘像為液晶分子的運作不良,故藉由該聚合物的效果,殘像亦同時得到改善。 [實施例]
藉由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進行詳細說明。本發明不受該些實施例的限制。本發明包含組成物(M1)與組成物(M2)的混合物。本發明亦包含將實施例的組成物的至少兩種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所合成的化合物是藉由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分析等方法來鑑定。化合物、組成物及元件的特性是藉由下述方法進行測定。
NMR分析:測定時使用布魯克拜厄斯賓(Bruker BioSpin)公司製造的DRX-500。1 H-NMR的測定中,使試樣溶解於CDCl3 等氘化溶劑中,於室溫下以500 MHz、累計次數為16次的條件進行測定。使用四甲基矽烷作為內部標準。19 F-NMR的測定中,使用CFCl3 作為內部標準,以累計次數24次來進行。核磁共振波譜的說明中,s是指單峰(singlet),d是指雙重峰(doublet),t是指三重峰(triplet),q是指四重峰(quartet),quin是指五重峰(quintet),sex是指六重峰(sextet),m是指多重峰(multiplet),br是指寬峰(broad)。
氣相層析分析:測定時使用島津製作所製造的GC-14B型氣相層析儀。載體氣體為氦氣(2 mL/min)。將試樣氣化室設定為280℃,將檢測器(火焰離子化檢測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設定為300℃。進行成分化合物的分離時使用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 Inc.)製造的毛細管柱DB-1(長度30 m、內徑0.32 mm、膜厚0.25 μm;固定液相為二甲基聚矽氧烷;無極性)。該管柱於200℃下保持2分鐘後,以5℃/min的比例升溫至280℃。將試樣製備成丙酮溶液(0.1重量%)後,將其1 μL注入至試樣氣化室中。記錄計為島津製作所製造的C-R5A型層析儀組件(Chromatopac)或其同等品。所得的氣相層析圖顯示出與成分化合物對應的峰值的保持時間以及峰值的面積。
用於稀釋試樣的溶劑可使用氯仿、己烷等。為了將成分化合物分離,可使用如下的毛細管柱。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製造的HP-1(長度30 m、內徑0.32 mm、膜厚0.25 μm)、瑞斯泰克公司(Restek Corporation)製造的Rtx-1(長度30 m、內徑0.32 mm、膜厚0.25 μm)、澳大利亞SGE國際公司(SGE International Pty. Ltd)製造的BP-1(長度30 m、內徑0.32 mm、膜厚0.25 μm)。出於防止化合物峰值的重疊的目的,可使用島津製作所製造的毛細管柱CBP1-M50-025(長度50 m、內徑0.25 mm、膜厚0.25 μm)。
組成物中所含有的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可利用如下所述的方法來算出。利用氣相層析儀(FID)來對液晶性化合物的混合物進行分析。氣相層析圖中的峰值的面積比相當於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於使用上文記載的毛細管柱時,可將各種液晶性化合物的修正係數視為1。因此,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重量%)可根據峰值的面積比來算出。
測定試樣:於測定組成物及元件的特性時,將組成物直接用作試樣。於測定化合物的特性時,藉由將該化合物(15重量%)混合於母液晶(85重量%)中來製備測定用試樣。根據藉由測定而獲得的值,利用外推法(extrapolation method)來算出化合物的特性值。(外推值)={(試樣的測定值)-0.85×(母液晶的測定值)}/0.15。當於該比例下,層列相(或結晶)於25℃下析出時,將化合物與母液晶的比例以10重量%:90重量%、5重量%:95重量%、1重量%:99重量%的順序變更。利用該外插法來求出與化合物相關的上限溫度、光學各向異性、黏度、以及介電各向異性的值。
使用下述母液晶。成分化合物的比例是以重量%表示。
測定方法:利用下述方法來進行特性的測定。該些方法大多是日本電子資訊技術產業協會(Japa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稱為JEITA)審議指定的JEITA規格(JEITA·ED-2521B)中記載的方法或將其修飾而成的方法。用於測定的TN元件上未安裝薄膜電晶體(TFT)。
(1)向列相的上限溫度(NI;℃):於具備偏光顯微鏡的熔點測定裝置的加熱板上放置試樣,以1℃/min的速度進行加熱。測定試樣的一部分由向列相變化為各向同性液體時的溫度。有時將向列相的上限溫度簡稱為「上限溫度」。
(2)向列相的下限溫度(TC;℃):將具有向列相的試樣放入玻璃瓶中,於0℃、-10℃、-20℃、-30℃及-40℃的冷凍器中保管10天後,觀察液晶相。例如,當試樣於-20℃下保持向列相的狀態,而於-30℃下變化為結晶或層列相時,將TC 記載為<-20℃。有時將向列相的下限溫度簡稱為「下限溫度」。
(3)黏度(體積黏度;η;於20℃下測定;mPa·s):測定時使用東京計器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E型旋轉黏度計。
(4)黏度(旋轉黏度;γ1;於25℃下測定;mPa·s):依據M.今井(M. Imai)等人的「分子晶體與液晶」(Molecular Crystals and Liquid Crystals)第259卷第37頁(1995)中記載的方法來進行測定。於兩片玻璃基板的間隔(單元間隙)為20 μm的VA元件中注入試樣。對該元件於39伏特至50伏特的範圍內,以1伏特為單位階段性地施加電壓。不施加電壓0.2秒後,以僅施加1個矩形波(矩形脈衝;0.2秒)與不施加(2秒)的條件重複施加電壓。測定藉由該施加而產生暫態電流(transient current)的峰值電流(peak current)及峰值時間(peak time)。由該些測定值與M. Imai等人的論文第40頁的計算式(8)來獲得旋轉黏度的值。該計算所需要的介電各向異性是藉由測定(6)中記載的方法進行測定。
(5)光學各向異性(折射率各向異性;Δn;於25℃下測定):使用波長為589 nm的光,利用在接目鏡上安裝有偏光板的阿貝折射計來進行測定。將主稜鏡的表面向一個方向摩擦後,將試樣滴加至主稜鏡上。折射率n∥是於偏光的方向與摩擦的方向平行時進行測定。折射率n⊥是於偏光的方向與摩擦的方向垂直時進行測定。光學各向異性的值是根據Δn=n∥-n⊥的式子來計算。
(6)介電各向異性(Δε;於25℃下測定):根據Δε=ε∥-ε⊥的式子來計算出介電各向異性的值。以如下方式測定介電常數(ε∥及ε⊥)。 1)介電常數(ε∥)的測定:於經充分清洗的玻璃基板上塗佈十八烷基三乙氧基矽烷(octadecyl triethoxysilane)(0.16 mL)的乙醇(20 mL)溶液。利用旋轉器使玻璃基板旋轉後,於150℃下加熱1小時。於兩片玻璃基板的間隔(單元間隙)為4 μm的VA元件中放入試樣,利用以紫外線進行硬化的黏接劑將該元件密封。對該元件施加正弦波(0.5 V、1 kHz),2秒後測定液晶分子的長軸方向上的介電常數ε(∥)。 2)介電常數(ε⊥)的測定:於經充分清洗的玻璃基板上塗佈聚醯亞胺溶液。將該玻璃基板煆燒後,對所得的配向膜進行摩擦處理。於兩片玻璃基板的間隔(單元間隙)為9 μm、扭轉角為80度的TN元件中注入試樣。對該元件施加正弦波(0.5 V,1 kHz),2秒後測定液晶分子的短軸方向的介電常數(ε⊥)。
(7)臨限電壓(Vth;於25℃下測定;V):測定時使用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LCD5100型亮度計。光源為鹵素燈。於兩片玻璃基板的間隔(單元間隙)為4 μm且摩擦方向為反平行的正常顯黑模式(normally black mode)的VA元件中放入試樣,使用以紫外線進行硬化的黏接劑將該元件密封。對該元件施加的電壓(60 Hz,矩形波)是以0.02 V為單位自0 V階段性地增加至20 V。此時,自垂直方向對元件照射光,測定透過元件的光量。製成於該光量達到最大時透過率為100%,且於該光量為最小時透過率為0%的電壓-透過率曲線。臨限電壓是以透過率達到10%時的電壓來表示。
(8)電壓保持率(VHR-1;於25℃下測定;%):用於測定的TN元件具有聚醯亞胺配向膜,而且兩片玻璃基板的間隔(單元間隙)為5 μm。該元件在注入試樣後,利用以紫外線硬化的黏接劑來密封。對該TN元件施加脈衝電壓(5 V、60微秒)進行充電。利用高速電壓計於16.7毫秒的期間內測定衰減的電壓,求出單位週期的電壓曲線與橫軸之間的面積A。面積B為電壓未衰減時的面積。電壓保持率是由面積A相對於面積B的百分率來表示。
(9)電壓保持率(VHR-2;於80℃下測定;%):除了代替25℃而於80℃下測定以外,以與上述相同的順序測定電壓保持率。將所得的值由VHR-2表示。
(10)電壓保持率(VHR-3;於25℃下測定;%):照射紫外線後,測定電壓保持率,評價對紫外線的穩定性。用於測定的TN元件具有聚醯亞胺配向膜,而且單元間隙為5 μm。於該元件中注入試樣,照射光20分鐘。光源為超高壓水銀燈USH-500D(牛尾(Ushio)電機製造),元件與光源的間隔為20 cm。VHR-3的測定中,於16.7毫秒期間測定所衰減的電壓。具有大的VHR-3的組成物對紫外線具有大的穩定性。VHR-3較佳為90%以上,尤佳為95%以上。
(11)電壓保持率(VHR-4;於25℃下測定;%):將注入有試樣的TN元件於80℃恆溫槽內加熱500小時後,測定電壓保持率,評價對熱的穩定性。VHR-4的測定中,於16.7毫秒期間測定所衰減的電壓。具有大的VHR-4的組成物對熱具有大的穩定性。
(12)響應時間(τ;於25℃下測定;ms):測定時使用大塚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LCD5100型亮度計。光源為鹵素燈。低通濾波器(Low-pass filter)設定為5 kHz。於兩片玻璃基板的間隔(單元間隙)為3.5 μm且不具有配向膜的VA元件中放入試樣。利用以紫外線進行硬化的黏接劑將該元件密封。對該元件一邊施加30 V的電壓,一邊照射78 mW/cm2 (405 nm)的紫外線449秒(35 J)。於紫外線的照射中使用岩崎(EYE GRAPHIC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紫外硬化用多金屬燈M04-L41。對該元件施加矩形波(120 Hz)。此時,自垂直方向對元件照射光,測定透過元件的光量。於該光量達到最大時視為透過率100%,於該光量為最小時視為透過率0%。矩形波的最大電壓是以透過率成為90%的方式進行設定。矩形波的最低電壓是設定為透過率成為0%的2.5 V。響應時間是由透過率自10%變化至90%所需要的時間(上升時間;rise time;毫秒)表示。
(13)彈性常數(K11:展曲(spray)彈性常數、K33:彎曲(bend)彈性常數;於25℃下測定;pN):測定時使用東陽技術(TOYO Corporati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的EC-1型彈性常數測定器。於兩片玻璃基板的間隔(單元間隙)為20 μm的垂直配向元件中注入試樣。對該元件施加20伏特至0伏特的電荷,測定靜電電容以及施加電壓。使用「液晶裝置手冊」(日刊工業報社)第75頁中的式(2.98)、式(2.101)對所測定的靜電電容(C)及施加電壓(V)的值進行擬合(fitting),根據式(2.100)獲得彈性常數的值。
(14)比電阻(ρ;於25℃下測定;Ωcm):於具備電極的容器中放入試樣1.0 mL。對該容器施加直流電壓(10 V),測定10秒後的直流電流。比電阻是由下式算出。(比電阻)={(電壓)×(容器的電容)}/{(直流電流)×(真空的介電常數)}。
(15)預傾角(度):於預傾角的測定中使用分光橢圓儀M-2000U(J. A.伍拉姆股份有限公司(J. A. Woollam Co., Inc.)製造)。
(16)配向穩定性(液晶配向軸穩定性):評價液晶顯示元件的電極側的液晶配向軸的變化。測定施加應力前的電極側的液晶配向角度f(before),然後,對元件施加矩形波4.5 V、60 Hz 20分鐘後,緩衝1秒鐘,於1秒後及5分鐘後再次測定電極側的液晶配向角度f(after)。由該些值並使用下述式來算出1秒後及5分鐘後的液晶配向角度的變化Δf(deg.)。   Δf(deg.)=f(after)-f(before)  (式2)   以J.希爾菲克、B.詹森、C.赫辛格、J.F.艾爾曼、E.蒙特巴赫、D.布賴恩特與P.J.博斯(J. Hilfiker, B. Johs, C. Herzinger, J. F. Elman, E. Montbach, D. Bryant, and P. J. Bos),「固體薄膜」(Thin Solid Films), 455-456, (2004) 596-600為參考來進行該些測定。可以說Δf越小液晶配向軸的變化率越小,液晶配向軸的穩定性越好。
以下表示組成物的實施例。成分化合物基於下述表3的定義而以記號表示。表3中,與1,4-伸環己基相關的立體構型為反式構型。位於記號後的括弧內的編號表示化合物所屬的化學式。(-)的記號是指其他液晶性化合物。液晶性化合物的比例(百分率)是基於不含添加物的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的重量百分率(重量%)。最後歸納組成物的特性值。
元件的實施例 1.原料 向不具有配向膜的元件中注入添加有極性化合物的組成物。於照射紫外線後,研究該元件中的液晶分子的垂直配向。首先對原料進行說明。原料是組成物(M1)至組成物(M16)、極性化合物(PC-1)至極性化合物(PC-33)、聚合性化合物(RM-1)至聚合性化合物(RM-11),並依序列出。
[組成物(M1)] V-HB(2F,3F)-O2                     (1-1)                    10% V2-HB(2F,3F)-O2                   (1-1)                    7% V-BB(2F,3F)-O2                     (1-4)                    7% V2-BB(2F,3F)-O2                   (1-4)                    7% V2-B(2F,3F)B(2F,3F)-O2        (1-5)                    3% V-HHB(2F,3F)-O2                  (1-6)                    5% V2-HHB(2F,3F)-O2                (1-6)                    10% V2-HBB(2F,3F)-O2                (1-10)                  8% V-HBB(2F,3F)-O2                   (1-10)                  10% 2-HH-3                                  (2-1)                    14% 3-HB-O1                                (2-2)                    5% 3-HHB-1                                (2-5)                    3% 3-HHB-O1                              (2-5)                    3% 3-HHB-3                                (2-5)                    4% 2-BB(F)B-3                            (2-7)                    4% NI=78.4℃;Tc<-20℃;Δn=0.124;Δε=-3.8;Vth=2.20 V;η=21.0 mPa・s.
[組成物(M2)] V2-H2B(2F,3F)-O2                 (1-2)                    8% V2-H1OB(2F,3F)-O4              (1-3)                    4% V-HH2B(2F,3F)-O2                 (1-7)                    6% V2-HBB(2F,3F)-O2                (1-10)                  5% V-HBB(2F,3F)-O2                   (1-10)                  5% V-HBB(2F,3F)-O4                   (1-10)                  6% 2-HH-3                                  (2-1)                    12% 1-BB-5                                   (2-3)                    12% 3-HHB-1                                (2-5)                    4% 3-HHB-O1                              (2-5)                    3% 3-HBB-2                                (2-6)                    3% 3-BB(2F,3F)-O2                     (3-4)                    7% 2-HHB(2F,3F)-O2                   (3-6)                    7% 3-HHB(2F,3F)-O2                   (3-6)                    7% 3-HH2B(2F,3F)-O2                 (3-7)                    7% 5-HH2B(2F,3F)-O2                 (3-7)                    4% NI=89.9℃;Tc<-20℃;Δn=0.122;Δε=-4.2;Vth=2.16 V;η=23.4 mPa・s.
[組成物(M3)] V-HB(2F,3F)-O2                     (1-1)                    3% V2-HB(2F,3F)-O2                   (1-1)                    5% V2-BB(2F,3F)-O2                   (1-4)                    3% 1V2-BB(2F,3F)-O2                 (1-4)                    3% V-HHB(2F,3F)-O2                  (1-6)                    6% V-HHB(2F,3F)-O4                  (1-6)                    5% V2-HHB(2F,3F)-O2                (1-6)                    4% V2-BB(2F,3F)B-1                   (1-9)                    4% V2-HBB(2F,3F)-O2                (1-10)                  5% V-HBB(2F,3F)-O2                   (1-10)                  4% V-HBB(2F,3F)-O4                   (1-10)                  5% V-HHB(2F,3Cl)-O2                 (1-12)                  3% 3-HH-V                                  (2-1)                    27% 3-HH-V1                                (2-1)                    6% V-HHB-1                                (2-5)                    3% 3-HB(2F,3F)-O2                     (3-1)                    3% 5-H2B(2F,3F)-O2                   (3-2)                    5% 3-HHB(2F,3F)-O2                   (3-6)                    6% NI=77.1℃;Tc<-20℃;Δn=0.101;Δε=-3.0;Vth=2.04 V;η=13.9 mPa・s.
[組成物(M4)] V-HB(2F,3F)-O2                     (1-1)                    10% V2-HB(2F,3F)-O2                   (1-1)                    10% V2-BB(2F,3F)-O2                   (1-4)                    8% V2-HHB(2F,3F)-O2                (1-6)                    5% V-HBB(2F,3F)-O2                   (1-10)                  6% V-HBB(2F,3F)-O4                   (1-10)                  8% V-HHB(2F,3Cl)-O2                 (1-12)                  7% 3-HH-4                                  (2-1)                    14% V-HHB-1                                (2-5)                    10% 3-HBB-2                                (2-6)                    7% 2-H1OB(2F,3F)-O2                 (3-3)                    3% 3-H1OB(2F,3F)-O2                 (3-3)                    3% 2O-BB(2F,3F)-O2                   (3-4)                    3% 2-HBB(2F,3F)-O2                   (3-10)                  3% 3-HBB(2F,3F)-O2                   (3-10)                  3% NI=75.9℃;Tc<-20℃;Δn=0.114;Δε=-3.9;Vth=2.20 V;η=24.7 mPa・s.
[組成物(M5)] V-HB(2F,3F)-O2                     (1-1)                    5% V-HB(2F,3F)-O4                     (1-1)                    6% V2-H2B(2F,3F)-O2                 (1-2)                    7% V2-BB(2F,3F)-O2                   (1-4)                    10% V-HHB(2F,3F)-O1                  (1-6)                    6% V-HHB(2F,3F)-O2                  (1-6)                    7% V2-HHB(2F,3F)-O2                (1-6)                    3% 1V-HHB(2F,3F)-O2                 (1-6)                    6% V-HH2B(2F,3F)-O2                 (1-7)                    5% V-HH2B(2F,3F)-O4                 (1-7)                    4% V-HBB(2F,3F)-O2                   (1-10)                  6% V-HBB(2F,3F)-O4                   (1-10)                  6% 3-HH-O1                                (2-1)                    5% 1-BB-5                                   (2-3)                    4% V-HHB-1                                (2-5)                    4% 5-HB(F)BH-3                         (2-12)                  5% 5-HB(2F,3F)-O2                     (3-1)                    3% 3-B(2F,3F)B(2F,3F)-O2           (3-5)                    3% 5-HHB(2F,3F)-O2                   (3-6)                    5% NI=75.9℃;Tc<-20℃;Δn=0.118;Δε=-4.5;Vth=1.68 V;η=28.3 mPa・s.
[組成物(M6)] V-HB(2F,3F)-O4                     (1-1)                    15% V2-HHB(2F,3F)-O2                (1-6)                    5% V-HBB(2F,3F)-O4                   (1-10)                  8% V-chB(2F,3F)-O2                    (1-18)                  5% V-HchB(2F,3F)-O2                  (1-19)                  7% 5-HH-V                                  (2-1)                    18% 7-HB-1                                   (2-2)                    5% V-HHB-1                                (2-5)                    7% V2-HHB-1                              (2-5)                    7% 3-HBB(F)B-3                          (2-13)                  8% 2-HHB(2F,3F)-O2                   (3-6)                    5% 3-HHB(2F,3F)-O2                   (3-6)                    5% 3-HH1OB(2F,3F)-O2              (3-8)                    5% NI=95.5℃;Tc<-20℃;Δn=0.099;Δε=-3.2;Vth=2.45 V;η=21.7 mPa・s.
[組成物(M7)] V2-H2B(2F,3F)-O2                 (1-2)                    5% V-H1OB(2F,3F)-O2                 (1-3)                    4% V-HHB(2F,3F)-O2                  (1-6)                    4% V2-HHB(2F,3F)-O2                (1-6)                    6% 3-HH-V                                  (2-1)                    11% 3-HH-VFF                              (2-1)                    7% 3-HHEH-3                              (2-4)                    4% 3-HB(F)HH-2                         (2-10)                  4% 3-HHEBH-3                           (2-11)                   4% 3-HB(2F,3F)-O4                     (3-1)                    3% 3-H2B(2F,3F)-O2                   (3-2)                    3% 2-HHB(2F,3F)-1                     (3-6)                    3% 3-HHB(2F,3F)-1                     (3-6)                    3% 2-HH1OB(2F,3F)-O2              (3-8)                    4% 2-BB(2F,3F)B-3                      (3-9)                    3% 2-BB(2F,3F)B-4                      (3-9)                    3% 2-HBB(2F,3F)-O2                   (3-10)                  4% 3-HBB(2F,3F)-O2                   (3-10)                  5% 4-HBB(2F,3F)-O2                   (3-10)                  4% 5-HBB(2F,3F)-O2                   (3-10)                  3% 3-HEB(2F,3F)B(2F,3F)-O2      (3-11)                   3% F3-HH-V                                (-)                        10% NI=92.0℃;Tc<-20℃;Δn=0.104;Δε=-2.7;Vth=2.44 V;η=21.7 mPa・s.
[組成物(M8)] V-HB(2F,3F)-O2                     (1-1)                    7% V2-HB(2F,3F)-O2                   (1-1)                    10% V-BB(2F,3F)-O2                     (1-4)                    7% V2-BB(2F,3F)-O2                   (1-4)                    7% V2-B(2F,3F)B(2F,3F)-O2        (1-5)                    3% V-HHB(2F,3F)-O1                  (1-6)                    5% V-HHB(2F,3F)-O2                  (1-6)                    10% V2-HBB(2F,3F)-O2                (1-10)                  8% V-HBB(2F,3F)-O2                   (1-10)                  10% V-HBB(2F,3F)-O4                   (1-10)                  3% 3-HH-V                                  (2-1)                    11% 1-BB-5                                   (2-3)                    5% 3-HHB(2F,3F)-O2                   (3-6)                    4% 5-HHB(2F,3F)-O2                   (3-6)                    4% 3-HHB(2F,3Cl)-O2                 (3-12)                  3% 3-HBB(2F,3Cl)-O2                  (3-13)                  3% NI=70.6℃;Tc<-20℃;Δn=0.131;Δε=-4.7;Vth=1.65 V;η=27.7 mPa・s.
[組成物(M9)] V-HB(2F,3F)-O4                     (1-1)                    15% V2-H1OB(2F,3F)-O4              (1-3)                    4% V2-BB(2F,3F)-O2                   (1-4)                    8% 1V2-BB(2F,3F)-O2                 (1-4)                    5% V-HHB(2F,3F)-O1                  (1-6)                    3% V-HHB(2F,3F)-O2                  (1-6)                    7% 1V-HH1OB(2F,3F)-O2            (1-8)                    5% V-HBB(2F,3F)-O2                   (1-10)                  4% V-HBB(2F,3F)-O4                   (1-10)                  3% 3-HH-V                                  (2-1)                    14% 1-BB-3                                   (2-3)                    3% 3-HHB-1                                (2-5)                    4% 3-HHB-O1                              (2-5)                    4% V-HBB-2                                (2-6)                    4% 1-BB(F)B-2V                          (2-7)                    6% 3-HH1OCro(7F,8F)-5              (3-15)                  3% 5-HDhB(2F,3F)-O2                 (3-16)                  4% 5-HBBH-1O1                         (-)                        4% NI=88.2℃;Tc<-20℃;Δn=0.122;Δε=-4.1;Vth=2.26 V;η=29.7 mPa・s.
[組成物(M10)] V2-H2B(2F,3F)-O2                 (1-2)                    8% V2-H1OB(2F,3F)-O4              (1-3)                    5% V2-BB(2F,3F)-O2                   (1-4)                    10% 1V2-BB(2F,3F)-O2                 (1-4)                    3% V-HHB(2F,3F)-O2                  (1-6)                    6% V2-HHB(2F,3F)-O2                (1-6)                    5% V-HBB(2F,3F)-O2                   (1-10)                  4% V-HBB(2F,3F)-O4                   (1-10)                  7% 1V-HHB(2F,3Cl)-O2               (1-12)                  6% 3-HH-V                                  (2-1)                     11% 1-BB-3                                   (2-3)                    6% 3-HHB-1                                (2-5)                    4% 3-HHB-O1                              (2-5)                    4% 3-HBB-2                                (2-6)                    4% 3-B(F)BB-2                            (2-8)                    4% 3-HBB(2F,3F)-O2                   (3-10)                  3% 5-HBB(2F,3F)-O2                   (3-10)                  4% 3-H1OCro(7F,8F)-5                (3-14)                  3% 3-HDhB(2F,3F)-O2                 (3-16)                  3% NI=92.3℃;Tc<-20℃;Δn=0.134;Δε=-4.5;Vth=2.25 V;η=28.6 mPa・s.
[組成物(M11)] V2-H2B(2F,3F)-O2                 (1-2)                    8% V2-H1OB(2F,3F)-O4              (1-3)                    4% V2-BB(2F,3F)-O2                   (1-4)                    7% V-HHB(2F,3F)-O1                  (1-6)                    5% V-HHB(2F,3F)-O2                  (1-6)                    10% V-HHB(2F,3F)-O4                  (1-6)                    6% V-HBB(2F,3F)-O2                   (1-10)                  7% V-HBB(2F,3F)-O4                   (1-10)                  5% V2-HHB(2F,3Cl)-O2               (1-12)                  5% 2-HH-3                                  (2-1)                    12% 1-BB-3                                   (2-3)                    6% 3-HHB-1                                (2-5)                    3% 3-HHB-O1                              (2-5)                    4% 3-HBB-2                                (2-6)                    6% 3-B(F)BB-2                            (2-8)                    3% 3-dhBB(2F,3F)-O2                  (3-17)                  5% 3-chB(2F,3F)-O2                    (3-18)                  4% NI=91.1℃;Tc<-20℃;Δn=0.129;Δε=-4.4;Vth=2.24;η=26.9 mPa・s.
[組成物(M12)] V-HB(2F,3F)-O2                     (1-1)                    7% V2-HB(2F,3F)-O2                   (1-1)                    7% V2-BB(2F,3F)-O2                   (1-4)                    8% V-HHB(2F,3F)-O2                  (1-6)                    4% V-HHB(2F,3F)-O4                  (1-6)                    5% 1V-HH1OB(2F,3F)-O2            (1-8)                    5% V2-BB(2F,3F)B-1                   (1-9)                    4% V-HBB(2F,3F)-O2                   (1-10)                  3% V-HBB(2F,3F)-O4                   (1-10)                  8% 3-HH-V                                  (2-1)                    33% V-HHB-1                                (2-5)                    3% 3-HHB(2F,3F)-O2                   (3-6)                    7% 2-HchB(2F,3F)-O2                  (3-19)                  6% NI=71.7℃;Tc<-20℃;Δn=0.099;Δε=-3.1;Vth=2.10 V;η=13.5 mPa・s.
[組成物(M13)] V-H1OB(2F,3F)-O4                 (1-3)                    6% V2-H1OB(2F,3F)-O4              (1-3)                    4% V2-BB(2F,3F)-O2                   (1-4)                    3% V-HH1OB(2F,3F)-O2              (1-8)                    14% V-HBB(2F,3F)-O2                   (1-10)                  7% V-HBB(2F,3F)-O4                   (1-10)                  11% 2-HH-3                                  (2-1)                    5% 3-HH-VFF                              (2-1)                    30% 1-BB-3                                   (2-3)                    5% 3-HHB-1                                (2-5)                    3% 3-HBB-2                                (2-6)                    3% 3-HBB(2F,3F)-O2                   (3-10)                  6% 5-BB(2F)B(2F,3F)-O2             (3-20)                  3% NI=76.4℃;Tc<-20℃;Δn=0.108;Δε=-3.1;Vth=2.18 V;η=18.0 mPa・s.
[組成物(M14)] V-HB(2F,3F)-O2                     (1-1)                    5% V2-HB(2F,3F)-O2                   (1-1)                    7% V2-BB(2F,3F)-O2                   (1-4)                    8% V-HHB(2F,3F)-O2                  (1-6)                    5% V-HHB(2F,3F)-O4                  (1-6)                    4% 1V-HH1OB(2F,3F)-O2            (1-8)                    5% V2-BB(2F,3F)B-1                   (1-9)                    4% V-HBB(2F,3F)-O2                   (1-10)                  3% V-HBB(2F,3F)-O4                   (1-10)                  9% 3-HH-V                                  (2-1)                    27% 3-HH-V1                                (2-1)                    6% V-HHB-1                                (2-5)                    5% 3-HBB(2F,3F)-O2                   (3-10)                  5% 5-HBB(2F,3Cl)-O2                  (3-13)                  4% 3-BB(F)B(2F,3F)-O2               (3-21)                  3% NI=76.3℃;Tc<-20℃;Δn=0.112;Δε=-3.1;Vth=2.13 V;η=16.6 mPa・s.
[組成物(M15)] V2-H2B(2F,3F)-O2                 (1-2)                    5% V2-BB(2F,3F)-O2                   (1-4)                    8% V-HHB(2F,3F)-O2                  (1-6)                    10% V2-BB(2F,3F)B-1                   (1-9)                    5% V2-HBB(2F,3F)-O2                (1-10)                  7% V-dhBB(2F,3F)-O2                 (1-17)                  4% V2-dhBB(2F,3F)-O2               (1-17)                  3% 4-HH-V                                  (2-1)                    15% 3-HH-V1                                (2-1)                    6% 1-HH-2V1                              (2-1)                    6% 3-HH-2V1                              (2-1)                    4% V2-BB-1                                (2-3)                    5% 1V2-BB-1                              (2-3)                    5% 3-HHB-1                                (2-5)                    6% 3-HB(F)BH-3                         (2-12)                  4% 2-BB(2F,3F)-O2                     (3-4)                    3% 2-BB(2F,3F)B-3                      (3-9)                    4% NI=73.0℃;Tc<-20℃;Δn=0.124;Δε=-2.0;Vth=2.80 V;η=15.5 mPa・s.
[組成物(M16)] V-HB(2F,3F)-O4                     (1-1)                    6% V2-H2B(2F,3F)-O2                 (1-2)                    8% V-H1OB(2F,3F)-O2                 (1-3)                    5% V2-BB(2F,3F)-O2                   (1-4)                    10% V-HHB(2F,3F)-O2                  (1-6)                    6% V2-HHB(2F,3F)-O2                (1-6)                    6% 1V-HHB(2F,3F)-O2                 (1-6)                    6% V2-HBB(2F,3F)-O2                (1-10)                  4% V-HBB(2F,3F)-O2                   (1-10)                  7% V-HBB(2F,3F)-O4                   (1-10)                  6% V-HDhB(2F,3F)-O2                 (1-16)                  3% 3-HH-V                                  (2-1)                    11% 1-BB-3                                   (2-3)                    6% 3-HHB-1                                (2-5)                    4% 3-HHB-O1                              (2-5)                    4% V2-BB2B-1                            (2-9)                    4% 1-BB2B-2V                            (2-9)                    4% NI=83.4℃;Tc<-20℃;Δn=0.131;Δε=-4.5;Vth=2.20 V;η=24.1 mPa・s.
將以下的極性化合物(PC-1)至極性化合物(PC-33)用作第一添加物。
將以下的聚合性化合物(RM-1)至聚合性化合物(RM-11)用作第二添加物。
2.液晶分子的垂直配向 實施例1 將極性化合物(PC-1)以5重量%的比例且將聚合性化合物(RM-1)以0.5重量%的比例添加於組成物(M1)中。於100℃的熱載台上將該混合物注入至兩片玻璃基板的間隔(單元間隙)為4.0 μm且不具有配向膜的元件中。藉由使用超高壓水銀燈USH-250-BY(牛尾(Ushio)電機製造)對該元件照射紫外線(28 J),來使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將該元件配置於偏光元件與檢偏器並行配置的偏光顯微鏡,自下方對元件照射光來觀察有無漏光。於液晶分子充分配向、光未透過元件時,判斷垂直配向為「良好」。於觀察到透過元件的光時,表示為「不良」。
實施例2至實施例33及比較例1 使用組成物、極性化合物及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物來製作不具有配向膜的元件。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來觀察有無漏光。將結果歸納於表4。比較例1中,為了進行比較,不添加聚合性化合物。
表4.分子的垂直配向
根據表4可知般,實施例1至實施例33中,雖改變了組成物、極性化合物或聚合性化合物的種類,但未觀察到漏光。該結果表示,即便於元件中無配向膜,垂直配向亦良好,液晶分子穩定地進行配向。另一方面,比較例1中觀察到漏光。該結果表示垂直配向並非良好。因此,可知由聚合性化合物生成的聚合物對液晶分子的垂直配向發揮重要的作用。推定為極性化合物亦有某程度的幫助。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的液晶組成物於不具有配向膜的元件中可控制液晶分子的配向。含有該組成物的液晶顯示元件具有響應時間短、電壓保持率大、臨限電壓低、對比度比大、壽命長等特性,故可用於液晶投影儀、液晶電視等。

Claims (30)

  1. 一種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作為第一成分、含有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以及含有聚合性化合物作為第二添加物,而且具有負的介電各向異性,式(1)中,R1 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R2 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碳數2至12的烯氧基;環A及環C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1,4-伸苯基、萘-2,6-二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萘-2,6-二基、色原烷-2,6-二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色原烷-2,6-二基;環B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2,3-二氟-5-甲基-1,4-伸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Z1 及Z2 獨立地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a為1、2或3,b為0或1,而且a與b之和為3以下。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1-1)至式(1-2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作為第一成分, 式(1-1)至式(1-21)中,R1 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R2 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碳數2至12的烯氧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一成分的比例為5重量%至85重量%的範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作為第二成分,式(2)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環D及環E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或2,5-二氟-1,4-伸苯基;Z3 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c為1、2或3。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2-1)至式(2-13)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作為第二成分,式(2-1)至式(2-13)中,R3 及R4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碳數2至12的烯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2至12的烯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二成分的比例為5重量%至65重量%的範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作為第三成分,式(3)中,R5 及R6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環F及環I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1,4-伸苯基、萘-2,6-二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萘-2,6-二基、色原烷-2,6-二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色原烷-2,6-二基;環G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2,3-二氟-5-甲基-1,4-伸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Z4 及Z5 獨立地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d為1、2或3;e為0或1;d與e之和為3以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3-1)至式(3-21)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作為第三成分, 式(3-1)至式(3-21)中,R5 及R6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1至12的烷氧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作為第三成分,式(3)中,R5 及R6 獨立地為碳數1至12的烷基或碳數1至12的烷氧基;環F及環I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四氫吡喃-2,5-二基、1,4-伸苯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1,4-伸苯基、萘-2,6-二基、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萘-2,6-二基、色原烷-2,6-二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色原烷-2,6-二基;環G為2,3-二氟-1,4-伸苯基、2-氯-3-氟-1,4-伸苯基、2,3-二氟-5-甲基-1,4-伸苯基、3,4,5-三氟萘-2,6-二基或7,8-二氟色原烷-2,6-二基;Z4 及Z5 獨立地為單鍵、-CH2 CH2 -、-CH2 O-、-OCH2 -、-COO-或-OCO-;d為1、2或3;e為0或1;d與e之和為3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三成分的比例為5重量%至60重量%的範圍。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所述極性化合物含有具有選自氮、氧、硫及磷中的雜原子的極性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4)及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式(4)中,MES為具有至少一個環的液晶原基;式(5)中,R7 為碳數4至20的烷基,所述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H=CH-、-CF=CH-、-CH=CF-、-C≡C-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式(4)及式(5)中,R8 為具有OH結構的氧原子、SH結構的硫原子、以及一級、二級或三級胺結構的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種的極性基;x為1或2。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4-1)所表示的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式(4-1)中,R9 為氫、氟、氯或碳數1至25的烷基,所述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NR0 -、-O-、-S-、-CO-、-CO-O-、-O-CO-、-O-CO-O-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而且至少一個三級碳(>CH-)可經氮(>N-)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R10 為碳數1至25的烷基,所述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NR0 -、-O-、-S-、-CO-、-COO-、-OCO-、-OCOO-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至少一個三級碳(>CH-)可經氮(>N-)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其中,R10 具有OH結構的氧原子、SH結構的硫原子、或者一級、二級或三級胺結構的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種;環J及環K獨立地為碳數6至25的芳香族基、碳數5至25的雜芳香族基、碳數3至25的脂環式基或碳數4至25的雜脂環式基,該些基可為縮合環,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基T取代,此處,基T為-OH、-(CH2 )i -OH、氟、氯、-CN、-NO2 、-NCO、-NCS、-OCN、-SCN、-C(=O)N(R0 )2 、-C(=O)R0 、-N(R0 )2 、-(CH2 )i -N(R0 )2 、碳數6至20的芳基、碳數6至20的雜芳基、碳數1至25的烷基、碳數1至25的烷氧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氧基或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氧基,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而且i為1、2、3或4;Z6 為-O-、-S-、-CO-、-CO-O-、-OCO-、-O-CO-O-、-OCH2 -、-CH2 O-、-SCH2 -、-CH2 S-、-CF2 O-、-OCF2 -、-CF2 S-、-SCF2 -、-(CH2 )i -、-CF2 CH2 -、-CH2 CF2 -、-(CF2 )i -、-CH=CH-、-CF=CF-、-C≡C-、-CH=CH-COO-、-OCO-CH=CH-、-C(R0 )2 -或單鍵,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而且i為1、2、3或4;f為0、1、2、3、4或5。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5-1)所表示的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式(5-1)中,R13 為碳數4至20的烷基,所述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H=CH-、-CF=CH-、-CH=CF-、-C≡C-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R14 為碳數1至25的烷基,所述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NR0 -、-O-、-S-、-CO-、-COO-、-OCO-、-OCOO-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至少一個三級碳(>CH-)可經氮(>N-)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其中,R14 具有OH結構的氧原子、SH結構的硫原子及一級、二級或三級胺結構的氮原子中的至少一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式(4)及式(5)中,R8 為選自式(A1)至式(A4)所表示的基的群組中的一價基,式(A1)至式(A4)中,Sp4 、Sp6 及Sp7 獨立地為單鍵或基(-Sp''-X''-),此處,Sp''為碳數1至20的伸烷基,所述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S-、-NH-、-N(R0 )-、-CO-、-CO-O-、-O-CO-、-O-CO-O-、-S-CO-、-CO-S-、-N(R0 )-CO-O-、-O-CO-N(R0 )-、-N(R0 )-CO-N(R0 )-、-CH=CH-或-C≡C-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氯或-CN取代,而且X''為-O-、-S-、-CO-、-CO-O-、-O-CO-、-O-CO-O-、-CO-N(R0 )-、-N(R0 )-CO-、-N(R0 )-CO-N(R0 )-、-OCH2 -、-CH2 O-、-SCH2 -、-CH2 S-、-CF2 O-、-OCF2 -、-CF2 S-、-SCF2 -、-CF2 CH2 -、-CH2 CF2 -、-CF2 CF2 -、-CH=N-、-N=CH-、-N=N-、-CH=CR0 -、-CY2 =CY3 -、-C≡C-、-CH=CH-CO-O-、-O-CO-CH=CH-或單鍵,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而且Y2 及Y3 獨立地為氫、氟、氯或-CN;Sp5 為>CH-、>CRa1 -、>N-或>C<;X1 為-OH、-ORa1 、-COOH、-NH2 、-NHRa1 、-N(Ra1 )2 、-SH、-SRa1,   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X2 為-O-、-CO-、-NH-、-NRa1 -、-S-或單鍵;Z9 為碳數1至15的伸烷基、碳數5或6的脂環式基或者該些的組合,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OH、-ORa1 、-COOH、-NH2 、-NHRa1 、-N(Ra1 )2 、氟或氯取代;此處,Ra1 為碳數1至15的烷基,所述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C-、-CH=CH-、-COO-、-OCO-、-CO-或-O-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環P為碳數6至25的芳香族基或碳數3至25的脂環式基,該些基可為縮合環,該些基中,一個至三個氫可經RL 取代,此處,RL 為-OH、-(CH2 )r -OH、氟、氯、-CN、-NO2 、-NCO、-NCS、-OCN、-SCN、-C(=O)N(R0 )2 、-C(=O)R0 、-N(R0 )2 、-(CH2 )r -N(R0 )2 、-SH、-SR0 、碳數6至20的芳基、碳數6至20的雜芳基、碳數1至25的烷基、碳數1至25的烷氧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基、碳數2至25的烷基羰氧基或碳數2至25的烷氧基羰氧基,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此處,R0 為氫或碳數1至12的烷基,而且r為1、2、3或4;p為0、1、2或3;q為2、3、4或5。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第一添加物為選自式(4-1-1)至式(4-1-4)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式(4-1-1)至式(4-1-4)中,R15 為碳數1至8的烷基或氟;環Q及環R獨立地為1,4-伸環己基、1,4-伸苯基、2-氟-1,4-伸苯基、2-氟-1,3-伸苯基、2-乙基-1,4-伸苯基、2,6-二乙基-1,4-伸苯基、2-三氟甲基-1,4-伸苯基、2,3-二氟-1,4-伸苯基、2,5-二氟-1,4-伸苯基、2,6-二氟-1,4-伸苯基或2,3,5,6-四氟-1,4-伸苯基;環S為環己基或苯基;Z10 為單鍵、-CH2 CH2 -、-COO-或-OCO-;Z11 為單鍵、碳數1至15的伸烷基、碳數5或6的脂環式基或者該些的組合,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OH、-ORa1 、-COOH、-NH2 、-NHRa1 、-N(Ra1 )2 、氟或氯取代,此處,Ra1 為碳數1至15的烷基,所述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C-、-CH=CH-、-COO-、-OCO-、-CO-或-O-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Sp4 為單鍵、-CH2 CH2 -、-CH2 CH2 CH2 -、-CH2 O-或-OCH2 -;Sp7 為單鍵或碳數1至5的伸烷基,所述伸烷基中,-CH2 -可經-O-或-NH-取代;s為0、1、2、3、4或5;X3 為-OH、-COOH、-SH、-OCH3 或-NH2 ;X4 為單鍵或-O-。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第一添加物為選自式(5-1-1)至式(5-1-29)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化合物, 式(5-1-1)至式(5-1-29)中,R13 為碳數4至20的烷基,所述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CH=CH-、-CF=CH-、-CH=CF-、-C≡C-或碳數3至8的伸環烷基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極性化合物作為第一添加物,所述極性化合物含有具有選自氮、氧、硫及磷中的雜原子的極性基。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一添加物的比例為0.05重量%至10重量%的範圍。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式(6)所表示的聚合性化合物作為第二添加物,式(6)中,環T及環V獨立地為環己基、環己烯基、苯基、1-萘基、2-萘基、四氫吡喃-2-基、1,3-二噁烷-2-基、嘧啶-2-基或吡啶-2-基,該些環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氯、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12的烷基取代;環U為1,4-伸環己基、1,4-伸環己烯基、1,4-伸苯基、萘-1,2-二基、萘-1,3-二基、萘-1,4-二基、萘-1,5-二基、萘-1,6-二基、萘-1,7-二基、萘-1,8-二基、萘-2,3-二基、萘-2,6-二基、萘-2,7-二基、四氫吡喃-2,5-二基、1,3-二噁烷-2,5-二基、嘧啶-2,5-二基或吡啶-2,5-二基,該些環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氯、碳數1至12的烷基、碳數1至12的烷氧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12的烷基取代;Z12 及Z13 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至10的伸烷基,所述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CO-、-COO-或-OCO-取代,而且至少一個-CH2 CH2 -可經-CH=CH-、-C(CH3 )=CH-、-CH=C(CH3 )-或-C(CH3 )=C(CH3 )-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P4 、P5 及P6 為聚合性基;Sp9 、Sp10 及Sp11 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至10的伸烷基,所述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COO-、-OCO-或-OCOO-取代,而且至少一個-CH2 CH2 -可經-CH=CH-或-C≡C-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t為0、1或2;u、v及w獨立地為0、1、2、3或4,而且u、v及w之和為1以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式(6)中,P4 、P5 及P6 獨立地為選自式(P-1)至式(P-5)所表示的基的群組中的聚合性基,式(P-1)至式(P-5)中,M1 、M2 及M3 獨立地為氫、氟、碳數1至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5的烷基。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含有選自式(6-1)至式(6-28)所表示的化合物的群組中的聚合性化合物作為第二添加物, 式(6-1)至式(6-28)中,P4 、P5 及P6 獨立地為選自式(P-1)至式(P-3)所表示的基的群組中的聚合性基,此處,M1 、M2 及M3 獨立地為氫、氟、碳數1至5的烷基、或者至少一個氫經氟或氯取代的碳數1至5的烷基;Sp9 、Sp10 及Sp11 獨立地為單鍵或碳數1至10的伸烷基,所述伸烷基中,至少一個-CH2 -可經-O-、-COO-、-OCO-或-OCOO-取代,而且至少一個-CH2 CH2 -可經-CH=CH-或-C≡C-取代,該些基中,至少一個氫可經氟或氯取代。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中,基於液晶組成物的重量,第二添加物的比例為0.03重量%至10重量%的範圍。
  24. 一種液晶顯示元件,其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的液晶顯示元件,其中,液晶顯示元件的運作模式為面內切換模式、垂直配向模式、邊緣場切換模式或電場感應光反應配向模式,且液晶顯示元件的驅動方式為主動矩陣方式。
  26. 一種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液晶顯示元件,其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且所述液晶組成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
  27. 一種不具有配向膜的液晶顯示元件,其含有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且所述液晶組成物中的聚合性化合物進行聚合。
  28. 一種液晶組成物的用途,所述液晶組成物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用於液晶顯示元件中。
  29. 一種液晶組成物的用途,所述液晶組成物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用於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液晶顯示元件中。
  30. 一種液晶組成物的用途,所述液晶組成物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液晶組成物,其用於不具有配向膜的液晶顯示元件中。
TW105130451A 2015-10-23 2016-09-21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及液晶組成物的用途 TWI708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8811 2015-10-23
JP2015208811 2015-10-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6558A true TW201716558A (zh) 2017-05-16
TWI708834B TWI708834B (zh) 2020-11-01

Family

ID=58557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30451A TWI708834B (zh) 2015-10-23 2016-09-21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及液晶組成物的用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7068875A1 (zh)
KR (1) KR20180074672A (zh)
CN (1) CN108350362A (zh)
TW (1) TWI708834B (zh)
WO (1) WO201706887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7324B (zh) * 2017-09-12 2022-12-21 日商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元件、液晶組成物及其用途
TWI814992B (zh) * 2019-03-29 2023-09-11 大陸商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 液晶組合物及液晶顯示元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95585A1 (ja) * 2016-05-10 2017-11-16 Dic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素子
WO2018212059A1 (ja) * 2017-05-18 2018-11-22 Dic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液晶表示素子
WO2018221270A1 (ja) * 2017-05-31 2018-12-06 Jnc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KR20200022374A (ko) * 2017-06-26 2020-03-03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액정 조성물용 자발 배향 조제
TW201934726A (zh) * 2017-12-19 2019-09-01 日商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TWI774891B (zh) * 2017-12-22 2022-08-21 日商迪愛生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JP6801796B2 (ja) * 2017-12-22 2020-12-16 Dic株式会社 重合性液晶組成物及び液晶表示素子ならびに重合性化合物
CN110093166B (zh) * 2018-01-31 2021-03-16 北京八亿时空液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自配向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及其应用
JP7288166B2 (ja) * 2018-10-10 2023-06-07 Dic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
CN111205878B (zh) * 2018-11-22 2022-07-26 河北迈尔斯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低粘度快速响应且低功耗负性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器
JP7243170B2 (ja) * 2018-12-18 2023-03-22 Dic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及び液晶表示素子
TW202322824A (zh) 2020-02-18 2023-06-16 美商基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抗病毒化合物
CN114196422B (zh) * 2020-09-17 2023-09-08 江苏和成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组合物及其液晶显示器件
WO2022221514A1 (en) 2021-04-16 2022-10-20 Gilead Sciences, Inc. Methods of preparing carbanucleosides using amid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08708A1 (de) * 2010-09-25 2012-03-29 Merck Patent Gmbh Flüssigkristallanzeigen und flüssigkristalline Medien mit homöotroper Ausrichtung
EP2670818B1 (de) * 2011-02-05 2016-10-05 Merck Patent GmbH Flüssigkristallanzeigen mit homöotroper ausrichtung
CN107083243A (zh) * 2011-07-07 2017-08-22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介质
JP6056234B2 (ja) * 2011-07-27 2017-01-11 Jnc株式会社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US9074132B2 (en) * 2011-11-28 2015-07-07 Jnc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50013544A (ko) * 2012-05-23 2015-02-05 제이엔씨 주식회사 액정 조성물 및 액정 표시 소자
CN104837956B (zh) * 2012-12-12 2018-01-30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介质
US9726933B2 (en) * 2012-12-17 2017-08-08 Merck Patent Gmbh Liquid-crystal displays and liquid-crystalline media having homeotropic alignment
TWI623609B (zh) * 2013-03-06 2018-05-11 Dainippon Ink & Chemicals Nematic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using same
CN105358655B (zh) * 2013-07-11 2017-05-17 捷恩智株式会社 液晶组合物及液晶显示元件
US10131841B2 (en) * 2013-12-16 2018-11-20 Merck Patent Gmbh Liquid-crystalline medium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7324B (zh) * 2017-09-12 2022-12-21 日商捷恩智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元件、液晶組成物及其用途
TWI814992B (zh) * 2019-03-29 2023-09-11 大陸商石家莊誠志永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 液晶組合物及液晶顯示元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0362A (zh) 2018-07-31
WO2017068875A1 (ja) 2017-04-27
KR20180074672A (ko) 2018-07-03
TWI708834B (zh) 2020-11-01
JPWO2017068875A1 (ja) 2018-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1587B (zh)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及液晶組成物的用途
TWI708834B (zh)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及液晶組成物的用途
JP6809459B2 (ja)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EP3392325B1 (e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element
JP6729395B2 (ja)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TW201723156A (zh) 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TW201708521A (zh)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液晶顯示元件以及液晶組成物的用途
JPWO2017145611A1 (ja)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TW201641678A (zh) 液晶組成物、液晶顯示元件及液晶組成物的用途
TW201734182A (zh) 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TW201807175A (zh) 液晶組成物及其用途、以及液晶顯示元件
TW201739901A (zh) 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JP6747456B2 (ja)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WO2015072243A1 (ja)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TW201638315A (zh) 液晶組成物及其用途、液晶顯示元件及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液晶顯示元件
JPWO2018020838A1 (ja)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JP2018095835A (ja) 液晶組成物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
TW201625777A (zh) 液晶組成物及其用途、液晶顯示元件以及聚合物穩定配向型的液晶顯示元件
TW201945525A (zh) 液晶組成物及液晶顯示元件
US10544366B2 (e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