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2951A - 天線結構 - Google Patents

天線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2951A
TW201712951A TW104131323A TW104131323A TW201712951A TW 201712951 A TW201712951 A TW 201712951A TW 104131323 A TW104131323 A TW 104131323A TW 104131323 A TW104131323 A TW 104131323A TW 201712951 A TW201712951 A TW 2017129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idth
conductor
extension
radiation conductor
antenna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1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72094B (zh
Inventor
黃智勇
羅國彰
Original Assignee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31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72094B/zh
Priority to US15/224,058 priority patent/US10103442B2/en
Priority to EP16190101.2A priority patent/EP3148001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72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7209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29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295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8Conical, cylindrical, cage, strip, gauze, or like elements having an extended radiating surface; Elements comprising two conical surfaces having collinear axes and adjacent apices and fed by two-conductor transmission lines
    • H01Q9/285Planar dipo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8Earthing means; Earth screens; Counterpoi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4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 H01Q21/245Combinations of antenna units polaris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circularly and elliptically polarised waves or waves linearly polarised in any direction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varying the pola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9/00Electrically-short antennas having dimensions not more than twice the operating wavelength and consisting of conductiv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 H01Q9/04Resonant antennas
    • H01Q9/1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 H01Q9/26Resonant antennas with feed intermediate between the extremities of the antenna, e.g. centre-fed dipole with folded element or elements, the folded parts being spaced apart a small fraction of operating wavelength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案係提供一種天線結構,包含:一訊號饋入端;一第一輻射導體,從該訊號饋入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形成漸寬之一第一梯形路徑;一饋入接地端,經一空隙而相鄰於該訊號饋入端;以及一第二輻射導體,從該饋入接地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延伸,以形成漸寬之一第二梯形路徑。

Description

天線結構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天線結構,尤指一種具有雙極化性能之偶極天線結構。
習知的偶極天線及射頻裝置,皆使用單極化的天線結構,其天線結構不僅佔空間,且對於應用於具有不同的極化要求之不同的系統(如偏好接收水平極化之訊號或偏好接收垂直極化之訊號的系統),該等天線結構均須經由變化該天線結構之置放位置而達成。甚至如果在不明確的使用環境時,即事先不曉得目前的訊號環境為垂直信號強或是水平信號強時,此種天線結構很容易產生接收或發射不良的問題。
爰是之故,申請人有鑑於習知技術之缺失,發明出本案「天線結構」,用以改善上述缺失。
本發明之具有雙極化性能的掛壁式天線結構,不僅可被應用於不同的系統,且不需要經由倒置天線結構之方向來符合不同的極化要求。簡言之,因為本發明之天線結構同時具備垂直與水平極化之功能,即使在不明確的環境下使用,亦可以輕易完成接收與發射之功能,適用於各種無線傳輸裝置。此外,本發明之天線結構除了可免除習知天線所需之另外的接地端外,還可以置放在系統中之任意位置,不受限於接到系統地之限制。
本發明之一面向係提供一種天線結構,包含:一訊號饋入端;一第一輻射導體,從該訊號饋入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並具有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鄰近於該訊號饋入端之一第一寬度、鄰近於該第一寬度之一第二寬度以及鄰近於該第二寬度之一第三寬度;一饋入接地端,經一第一空隙而相鄰於該訊號饋入端;以及一第二輻射導體,從該饋入接地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延伸,並具有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之鄰近於該饋入接地端之一第四寬度、鄰近於該第四寬度之一第五寬度以及鄰近於該第五寬度之一第六寬度,其中:該第一寬度係小於該第二寬度,該第二寬度係小於該第三寬度,該第五寬度係小於該第四寬度與該第六寬度,該第二寬度對於該第三寬度的一第一比率是介於0.75和0.8之間,而該第五寬度對於該第六寬度的一第二比率是介於0.75和0.8之間。
本發明之另一面向係提供一種天線結構,包含:一訊號饋入端;一第一輻射導體,從該訊號饋入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至一第一位置;一饋入接地端,經一第一空隙而相鄰於該訊號饋入端;一第二輻射導體,從該饋入接地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至一第二位置;以及一導體延伸部,從該饋入接地端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至一第三位置,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呈梯形,自該訊號饋入端沿該第一方向逐漸變寬,該第二輻射導體呈梯形,自該饋入接地端沿該第二方向逐漸變寬。
本發明之又一面向係提供一種天線結構,包含:一訊號饋入端;一第一輻射導體,從該訊號饋入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形成漸寬之一第一梯形路徑;一饋入接地端,經一空隙而相鄰於該訊號饋入端;以及一第二輻射導體,從該饋入接地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延伸, 以形成漸寬之一第二梯形路徑。
100、200、300‧‧‧天線結構
101、201、301‧‧‧基板
102、103、202、203、302、303‧‧‧輻射導體
2021、2031、3021、3031‧‧‧輻射導體延伸部
2032、3022‧‧‧導體延伸部
2033、3033‧‧‧導體延伸支部
104、204、304‧‧‧訊號饋入端
105、205、305‧‧‧饋入接地端
106‧‧‧纜線
AX1‧‧‧導體延伸路徑參考線
AX2‧‧‧饋入纜線連接參考線
AX3‧‧‧終端邊緣參考線
S、S1~S5‧‧‧空隙
D1~D2‧‧‧路徑部分
D’1~D’4‧‧‧長度
D5~D8‧‧‧距離
I1~I2‧‧‧起始延伸部
P1~P3‧‧‧位置
θ1~θ6‧‧‧夾角
R1‧‧‧側邊緣
R2‧‧‧終端邊緣
R3‧‧‧側邊緣
W1~W10‧‧‧寬度
O1~O4‧‧‧方向
本案得藉由下列圖式之詳細說明,俾得更深入之瞭解: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天線結構的正視圖。
第2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天線結構的詳細正視圖。
第3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天線結構的正視圖。
第4圖(a)~第4圖(c)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不同角度之天線結構的正視圖。
本發明將可由下列實施例說明而得到充分瞭解,使熟習本技藝之人士可以據以完成之,然本發明之實施並非可由下列實施例而被限制其實施型態。
本發明係為一種使用於一基板(例如,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之印刷式之偶極天線結構,其中該天線結構係藉由印製一金屬導體於該基板中之一面,以及將一訊號饋入端與一饋入接地端連接至該金屬導體而形成,而該基板之另一面在對應於該金屬導體之位置則不印製接地金屬面。該基板可為多層板或完全無金屬的單層板。
本發明之天線結構至少包含一訊號饋入端、一第一輻射導體、一饋入接地端以及一第二輻射導體,其中所述第一輻射導體與所述第二輻射導體之長度約略等於所欲設計之頻段中使用頻率共振波長之1/2,也就是說,本發明可藉由調整所述長度而控制該天線結構之操作頻率。
請參閱第1圖,其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天線結構100的正視圖。如第1圖所示,本發明提供印刷於一基板101之一天線結構100,該天線結構包含一訊號饋入端104、自該訊號饋入端104沿一第一方向O1延伸的一第一輻射導體102、相鄰於該訊號饋入端104之一饋入接地端105、以及自該饋入接地端105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O1的一第二方向O2延伸的一第二輻射導體103,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102與該第二輻射導體103呈梯 形。
所述訊號饋入端104與所述饋入接地端105係經由一纜線106來連接,其中所述纜線106具有一饋入纜線連接參考線AX2,而該第一輻射導體102上具有一導體延伸路徑參考線AX1,其中該饋入纜線連接參考線AX2及該導體延伸路徑參考線AX1之間具有一參考夾角θ1。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參考夾角θ1是介於90°和140°之間。
在一最佳實施例中,所述參考夾角θ1是130°。
由第1圖可知,該第一輻射導體102係產生沿該第一方向O1延伸之電流路徑(如第一圖中箭頭之示意圖),即可用以接收水平極化之訊號,而該第二輻射導體103係產生沿該第二方向O2延伸之電流路徑(如第一圖中箭頭之示意圖),即可用以接收垂直極化之訊號。
請參閱第2圖,其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天線結構200的詳細正視圖。如第2圖所示,該天線結構200包含一基板201、一訊號饋入端204、一饋入接地端205、一第一輻射導體202、一第二輻射導體203、一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一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及一導體延伸部2032,其中該訊號饋入端204、該饋入接地端205、該第一輻射導體203、該第二輻射導體202、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及該導體延伸部2032皆設置在該基板201上。
由第2圖可知,所述第一輻射導體202係從該訊號饋入端204沿一第一方向O1延伸,並具有垂直於該第一方向O1之一第一寬度W1、鄰近於該第一寬度W1之一第二寬度W2以及鄰近於該第二寬度W2之一第三寬度W3,而該第二輻射導體203係從該饋入接地端205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O1之一第二方向O2延伸,並具有平行於該第一方向O1之一第四寬度W4、鄰近於該第四寬度W4之一第五寬度W5以及鄰近於該第五寬度W5之一第六寬度W6,其中相較於該第二寬度W2、該第三寬度W3、該第五寬度W5、及該第六寬度W6,該第一寬度W1及該第四寬度W4係分別更鄰近於該訊號饋入端204與該饋入接地端205,且該第一寬度W1係小於該第二寬度W2,該第二寬度W2係小於該第三寬度W3,而該第五寬度W5係小於該第四寬度W4與該第六寬度W6。該第二寬度W2對該第三寬 度W3的比率是介於0.75和0.8之間,而該第五寬度W4對該第六寬度W6的比率是介於0.75和0.8之間。所述第一寬度W1係小於所述第二寬度W2,所述第二寬度W2係小於所述第三寬度W3,所述第四寬度W4係大於所述第五寬度W5,所述第五寬度W5係小於所述第六寬度W6,所述第三寬度W3略等長於所述第六寬度W6,而所述第二寬度W2略等長於所述第四寬度W4。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體延伸部2032還包括自該饋入接地端205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O1之一第三方向O3延伸之一導體延伸支部2033,其中該導體延伸支部2033具有一第七寬度W7,且所述第七寬度W7係為該第六寬度W6的1/3倍。
在一更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七寬度W7係至少為所述第六寬度W6的1/3或者更少。
此外,所述導體延伸部2032還具有一側邊緣R3,所述側邊緣R3與所述終端邊緣R2之一終端邊緣參考線AX3之間具有一第八寬度W8,而所述第八寬度W8係至少等於或大於所述第六寬度W6。
所述第一輻射導體202係從所述訊號饋入端204沿一第一方向O1逐漸變寬,並延伸至一第一位置P1。所述饋入接地端205經一第一空隙S1而相鄰於所述訊號饋入端204。所述第二輻射導體203從該饋入接地端205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O1的一第二方向O2逐漸變寬,並延伸至一第二位置P2。所述導體延伸部2032從該饋入接地端205沿該第一方向O1延伸至一第三位置P3。所述第一輻射導體202與所述第二輻射導體203係呈梯形,且所述第一輻射導體202與所述第二輻射導體203相互之間是電性絕緣的。
如第2圖所示,所述導體延伸支部2033、所述第二輻射導體203以及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之間具有一第一長度值L1,而自所述饋入接地端205之一中心至所述導體延伸部2032之所述第三位置P3之間具有一第二長度值L2,其中所述第二長度值L2係小於所述第一長度值L1之1/3或更多。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長度值L2係為所述第一長度值L1的1/5。
此外,所述第一輻射導體202包含相關於該訊號饋入端204的一第一啟始延伸部I1、及位於該第一啟始延伸部I1和該第一位置P1之間的一第一路徑部分D1。該第二輻射導體203包含相關於該饋入接地端205的一第二啟始延伸部I2、及位於該第二啟始延伸部I2和該第二位置P2之間的一第二路徑部分D2。該訊號饋入端204和該第一啟始延伸部I1一起具有鄰近於該導體延伸部2032的一側邊緣R1。該第一路徑部分D1具有相鄰於該側邊緣R1的一終端邊緣R2。該第一空隙S1係位於該終端邊緣R2、該側邊緣R1、該第二啟始延伸部I2、該饋入接地端205及該導體延伸部2032之間,其中所述第一路徑部分D1之面積係略等於所述第二路徑部分D2之面積。
在一較佳的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路徑部分D1具有至少一個直角轉折,而所述第二路徑部分D2亦具有至少一個直角轉折。
所述天線結構200更包含一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以及一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係從該第一位置P1沿該第二方向O2延伸,而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從該第二位置P2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O1之一第三方向O3延伸。該第一輻射導體202與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之間具有一第一轉折,其中該第一轉折具有一第一內夾角θ2。該第二輻射導體203與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之間具有一第二轉折,其中該第二轉折具有一第二內夾角θ3。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內夾角θ2以及所述第二內夾角θ3係介於90°與105°之間。
在一最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內夾角θ2以及所述第二內夾角θ3係為95°。
所述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以及一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係分別具有一第九寬度W9以及一第十寬度W10,其中所述第九寬度W9略等長於所述第十寬度W10,且該等寬度W9、W10皆小於所述第一寬度W1以及所述第五寬度W5。
此外,所述第一輻射導體202具有一第一長度D’1,而所述第二輻射導體203具有一第二長度D’2,其中所述第一長度D’1係等長於所述第二長度D’2。所述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係具有一第三長度D’3, 而所述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係具有一第四長度D’4,其中所述第三長度D’3係等長於所述第四長度D’4。所述第一長度D’1、所述第二長度D’2、所述第三長度D’3及所述第四長度D’4係用以決定該天線結構200之操作頻率。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三長度D’3係為所述第一長度D’1之1/3,而所述第四長度D’4係為所述第二長度D’2之1/3。
再者,所述天線結構200除了包含用以調整該天線結構200之阻抗匹配之所述第一空隙S1外,更包含一第二空隙S2、一第二空隙S3、一第二空隙S4以及一第二空隙S5。所述第二空隙S2係設置於該第二輻射導體203、該第一輻射導體202和該訊號饋入端204之間,並與該第一空隙S1相通。所述第二空隙S3係設設置於該第二輻射導體202和該第三位置P3之間,並與該第一空隙S1相通。所述第四空隙S4係設置於該第一輻射導體202、該第二輻射導體203和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之間,並與該第二空隙S2相通。所述第五空隙S5係設置於該第二輻射導體203和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之間。
所述第二輻射導體203係垂直於該導體延伸部2032,並平行於該第一輻射導體路延伸部2021。所述第一輻射導體202係平行於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所述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係平行於該第二輻射導體203。所述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係平行於該第一輻射導體202。所述第一輻射導體202與所述第二輻射導體203係呈梯形並各自具有漸寬之一梯形路徑,而所述導體延伸部2032、所述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及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係呈四邊形。
所述第一空隙S1具有在所述終端邊緣R2和所述第二啟始延伸部I2之間的一第一距離D5,並具有在所述導體延伸部2032和所述側邊緣R1之間的一第二距離D6。所述第二空隙S2具有在所述訊號饋入端204和所述第二輻射導體203之間的一第三距離D7、及一第四距離D8,其中所述第二距離D6係小於所述第一距離D5,所述第三距離D7係小於所述第四距離D8,所述第二距離D6係小於所述第四距離D8,而所述第三距離D7係小於所述第一距離D5。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距離D6略等於所述第一距離 D5之1/6。
在一更佳實施例中,該第三距離D7對該第一距離D5之一第一距離比率為1/3,而該第二距離D6對該第四距離D8之一第二距離比率亦為1/3。
再者,由第2圖還可知,所述第一輻射導體202與所述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係產生沿所述第一方向O1以及沿所述第二方向O2延伸之電流路徑(未顯示),而該第一輻射導體202及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2021係用以接收水平極化之訊號。所述第二輻射導體203與所述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031係產生沿所述第二方向O2以及沿所述第三方向O3延伸之電流路徑(未顯示),而該第二輻射導體203及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231係用以接收垂直極化之訊號。
請參閱第3圖,其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天線結構300的正視圖。該天線結構300包含一基板301、一訊號饋入端304、一饋入接地端305、一第一輻射導體302、一第二輻射導體303、一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3021、一第一導體延伸部3022、一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3031、一第二導體延伸部3032及一導體延伸支部3033,其中該訊號饋入端304、該饋入接地端305、該第一輻射導體303、該第二輻射導體=302、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3021、該第一導體延伸部3022、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3031、該第二導體延伸部3032及該導體延伸支部3033皆設置在該基板301上。
所述天線結構300包含一訊號饋入端304;一第一輻射導體302,從該訊號饋入端304沿一第一方向O1逐漸變寬,並延伸自一第一起始延伸部I1至一第一位置P1;一饋入接地端305,經一空隙S而相鄰於該訊號饋入端304;一第二輻射導體303,從該饋入接地端305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O1的一第二方向O2逐漸變寬,並延伸自一第二起始延伸部I2至一第二位置P2;以及一導體延伸部3032,從該饋入接地端305沿該第一方向O1延伸至一第三位置P3,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302與該第二輻射導體303呈梯形。
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3021係從該第一位置P1沿該第二方向O2延伸,而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3031從該第二位置P2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O1之一第三方向O3延伸。該第一輻射導體302與該第一輻射導 體延伸部3021之間具有一第一轉折,其中該第一轉折具有一第一內夾角θ2。該第二輻射導體303與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3031之間具有一第二轉折,其中該第二轉折具有一第二內夾角θ3。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內夾角θ2以及所述第二內夾角θ3係介於90°與105°之間。
在一最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內夾角θ2以及所述第二內夾角θ3係為95°。
所述第一導體延伸部3022係從該第一輻射導體302沿相反於該第二方向O2之一第四方向O4延伸,並與該第一輻射導體302之間具有一第三轉折,其中該第三轉折具有一第三內夾角θ4,且所述導體延伸部3022係呈一長方形。
所述導體延伸支部3033係從該第二輻射導體303沿該第一方向O1延伸,並與該第二輻射導體303之間具有一第四轉折,其中該第四轉折具有一第四內夾角θ5,且所述導體延伸支部3033亦呈一長方形。
在一最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三內夾角θ4以及所述第四內夾角θ5係為90°。
此外,由第3圖還可得知,所述導體延伸部3032、所述饋入接地端305、以及所述第二輻射導體303之間具有一第五轉折,其中該第五轉折具有一第五內夾角θ6,且所述第五內夾角θ6係至少等於或者大於90°。
在一最佳實施例中,所述第五內夾角θ6係為90°。
所述第一輻射導體302、所述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3021、與所述第一導體延伸部3022係用以接收水平極化之訊號,而所述第二輻射導體303、所述導體延伸支部3033、與所述一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3031係用以接收垂直極化之訊號。
請參閱第4圖(a)~第4圖(c),其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不同角度之天線結構300的正視圖。第4圖(a)~第4圖(c)係藉由變化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天線結構300之角度,來調整該天線結構300所能接收之水平極化與垂直極化之訊號的多寡。第4圖(a)係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天線結構,其具有接收50%水平極化訊號與50%垂直極化訊號之 能力。第4圖(b)與第4圖(c)則是將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天線結構300分別向左旋轉10°與40°,以變化所述天線結構300所能同時接收水平極化訊號與垂直極化訊號之比例,可輕易調整在不同環境或應用狀況下對於水平極化訊號與垂直極化訊號的比例。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天線結構,其可依產品的需求(像是應用於多數水平極化之訊號或是多數垂直極化之訊號的環境中)而經由變化該天線結構之角度來輕易地作調整與修正,並可藉由變化輻射導體之長度輕易地調整該天線結構之操作頻率。此外,本發明之天線結構的訊號饋入方式,係將50歐姆(Ω)纜線之一端直接銲接在其訊號饋入端上,而該纜線之另一端則可任意延伸至輻射(RF)信號模組端。本發明直接將天線結構印刷在電路板上的設計,不僅省下一般立體式天線結構所需負擔的模具成本與組裝成本,更避免了一般立體天線結構容易變形的問題。
此外,本發明之天線結構可獨立地且壁掛式地在系統中操作,且容易調整頻帶,故可節省成本,並可應用在各種環境之無線網路裝置中。
再者,本發明之天線結構因同時具備水平極化分量跟垂直極化分量,所以可以同時接收系統中任意方向之垂直分量與水平分量的信號,不需要特殊的擺置來接收信號。此外,本發明之天線結構還可藉由調整天線結構之角度,來調整天線結構之雙極化特性,亦即調整所需的水平極化分量跟垂直極化分量之比例,以方便同時接收系統中任意方向之垂直分量與水平分量的信號。
本案雖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案的範圍,任何熟習此項技藝者,在不脫離本案之精神和範圍內所作之變動與修飾,皆應屬本案之涵蓋範圍。
200‧‧‧天線結構
201‧‧‧基板
202、203‧‧‧輻射導體
2021、2031‧‧‧輻射導體延伸部
2032‧‧‧導體延伸部
2033‧‧‧導體延伸支部
204‧‧‧訊號饋入端
205‧‧‧饋入接地端
AX3‧‧‧終端邊緣參考線
S1~S5‧‧‧空隙
D1~D2‧‧‧路徑部分
D’1~D’4‧‧‧長度
D5~D8‧‧‧距離
I1~I2‧‧‧起始延伸部
P1~P3‧‧‧位置
θ2~θ3‧‧‧夾角
R1‧‧‧側邊緣
R2‧‧‧終端邊緣
R3‧‧‧側邊緣
W1~W10‧‧‧寬度
O1~O3‧‧‧方向

Claims (10)

  1. 一種天線結構,包含:一訊號饋入端;一第一輻射導體,從該訊號饋入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並具有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鄰近於該訊號饋入端之一第一寬度、鄰近於該第一寬度之一第二寬度以及鄰近於該第二寬度之一第三寬度;一饋入接地端,經一第一空隙而相鄰於該訊號饋入端;以及一第二輻射導體,從該饋入接地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延伸,並具有平行於該第一方向之鄰近於該饋入接地端之一第四寬度、鄰近於該第四寬度之一第五寬度以及鄰近於該第五寬度之一第六寬度,其中:該第一寬度係小於該第二寬度,該第二寬度係小於該第三寬度,該第五寬度係小於該第四寬度與該第六寬度,該第二寬度對於該第三寬度的一第一比率是介於0.75和0.8之間,而該第五寬度對於該第六寬度的一第二比率是介於0.75和0.8之間。
  2. 一種天線結構,包含:一訊號饋入端;一第一輻射導體,從該訊號饋入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至一第一位置;一饋入接地端,經一第一空隙而相鄰於該訊號饋入端;一第二輻射導體,從該饋入接地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延伸至一第二位置;以及一導體延伸部,從該饋入接地端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至一第三位置,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呈梯形,自該訊號饋入端沿一第一方向逐漸變寬,該第二輻射導體呈梯形,自該饋入接地端沿一第二方向逐漸變寬。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包含相關於該訊號饋入端的一第一啟始延伸部、及位於該第一啟始延伸部和該第一位置之間的一第一路徑部分;該第二輻射導體包含相關於該饋入接地端的一第二啟始延伸部、及位於該第二啟始延伸部和該第二位置之間的一第二路徑部分;該訊號饋入端和該第一啟始延伸部一起具有鄰近於該導體延伸部的一 側邊緣;該第一路徑部分具有相鄰該側邊緣的一終端邊緣;以及該第一空隙係位於該終端邊緣、該側邊緣、該第二啟始延伸部、該饋入接地端及該導體延伸部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該訊號饋入端及該饋入接地端之間具有一饋入纜線連接參考線;該訊號饋入端及該第一位置之間具有一導體延伸路徑參考線段,其中該饋入纜線連接參考線及該導體延伸路徑參考線段之間具有一參考夾角,該參考夾角是介於120°和140°之間;該天線結構更包含一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從該第一位置沿該第二方向延伸;該天線結構更包含一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從該第二位置沿相反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三方向延伸;該第一輻射導體與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之間具有一第一轉折,其中該第一轉折具有大於90°的一第一內夾角;以及該第二輻射導體與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之間具有一第二轉折,其中該第二轉折具有大於90°的一第二內夾角。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天線結構,更包含:一基板,其中該訊號饋入端、該饋入接地端、該第一和該第二輻射導體、該第一和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及該導體延伸部皆設置在該基板上;一第二空隙,設置於該第二輻射導體、該第一輻射導體和該訊號饋入端之間,並與該第一空隙相通;一第三空隙,設置於該第一輻射導體和該第三位置之間,並與該第一空隙相通;一第四空隙,設置於該第二輻射導體、該第一輻射導體和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之間,並與該第二空隙相通;以及一第五空隙,設置於該第二輻射導體和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與該第二輻射導體係電性絕緣;以及該第一空隙係用以調整該天線結構之阻抗匹配。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二輻射導體具有一第一長度,垂直於該導體延伸部,並平行於該第一輻射導體路延伸部;該第一輻射導體具有一第二長度,平行於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以及該導體延伸部、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及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皆係呈四邊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延伸部具有一第三長度,及該第二輻射導體延伸部具有一第四長度;該第三長度小於該第一長度之1/3;該第四長度小於該第二長度之1/3;以及該第一長度、該第二長度、該第三長度及該第四長度係用以決定該天線結構之操作頻率。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的天線結構,其中:該第一輻射導體在該訊號饋入端處具有一寬度;該第一空隙在該終端邊緣和該第二啟始延伸部之間具有一第一距離,並在該導體延伸部和該側邊緣之間具有一第二距離;該第二空隙具有在該訊號饋入端和該第二輻射導體之間一第三距離、及等於該寬度的一第四距離;該第三距離對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一距離比率是1/3;以及該第二距離對於該第四距離之一第二距離比率是1/3。
  10. 一種天線結構,包含:一訊號饋入端;一第一輻射導體,從該訊號饋入端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形成漸寬之一第一梯形路徑;一饋入接地端,經一空隙而相鄰於該訊號饋入端;以及一第二輻射導體,從該饋入接地端沿垂直於該第一方向之一第二方向延伸,以形成漸寬之一第二梯形路徑。
TW104131323A 2015-09-22 2015-09-22 天線結構 TWI572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1323A TWI572094B (zh) 2015-09-22 2015-09-22 天線結構
US15/224,058 US10103442B2 (en) 2015-09-22 2016-07-29 Antenna structure
EP16190101.2A EP3148001B1 (en) 2015-09-22 2016-09-22 Antenna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1323A TWI572094B (zh) 2015-09-22 2015-09-22 天線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2094B TWI572094B (zh) 2017-02-21
TW201712951A true TW201712951A (zh) 2017-04-01

Family

ID=5698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1323A TWI572094B (zh) 2015-09-22 2015-09-22 天線結構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03442B2 (zh)
EP (1) EP3148001B1 (zh)
TW (1) TWI5720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29749B (zh) * 2018-10-31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极化天线、天线阵列及通讯设备
TWI731792B (zh) * 2020-09-23 2021-06-21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雙頻天線的傳輸結構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95953C (zh) * 2001-08-30 2009-06-03 安立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单一自互补天线的无线终端试验装置
KR100526585B1 (ko) * 2002-05-27 2005-11-08 삼성탈레스 주식회사 이중 편파 특성을 갖는 평판형 안테나
DE10242935B3 (de) * 2002-09-16 2004-04-29 Kathrein-Werke Kg Antennenanordnung mit einem Flächendipol
US20050035919A1 (en) * 2003-08-15 2005-02-17 Fan Yang Multi-band printed dipole antenna
JP2005086536A (ja) * 2003-09-09 2005-03-31 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プリントアンテナ
JP4176613B2 (ja) * 2003-10-24 2008-11-05 株式会社ワイケーシー 超広帯域アンテナ及び超広帯域高周波回路モジュール
US7098863B2 (en) * 2004-04-23 2006-08-29 Centurion Wireless Technologies, Inc. Microstrip antenna
CN1787285A (zh) * 2004-12-10 2006-06-1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偶极天线
JP4745134B2 (ja) * 2006-05-30 2011-08-1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クロスダイポールアンテナ,これを用いるタ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2094B (zh) 2017-02-21
EP3148001A1 (en) 2017-03-29
EP3148001B1 (en) 2018-02-28
US20170085002A1 (en) 2017-03-23
US10103442B2 (en) 2018-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90304B2 (en) Broadband antenna
TWI662741B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的無線通訊裝置
US8780001B2 (en) Asymmetrical dipole antenna
US20150002353A1 (en) Antenna device
US10511102B2 (en) Feeder circuit
TWI543446B (zh) 建構於基板雙面之雙頻天線
JP2011077608A (ja) アンテナ装置
TWI572094B (zh) 天線結構
US9780444B2 (en) Antenna having a cable grounding area
JP2012005146A (ja) 偏波共用アンテナ
US9130276B2 (en) Antenna device
JP6221937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WO2015129089A1 (ja) アレーアンテナ装置
TWI464963B (zh) 多頻天線及具有其之電子裝置
US8054230B2 (en) Multi-band antenna
TWI509892B (zh) 天線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US9722311B2 (en) Antenna device with continuous bending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US20160365639A1 (en) Antenna structure
US10847891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TW202010185A (zh) 天線結構及具有該天線結構之無線通訊裝置
TWI538307B (zh) 雙頻立體天線
JP7247614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JP6947357B2 (ja) 無線通信装置
JP2022102083A (ja) アンテナ、アンテナ装置及び通信デバイス
CN106558754A (zh) 天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