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1510A -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以中繼用戶設備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的方法與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以中繼用戶設備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的方法與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1510A
TW201711510A TW105129004A TW105129004A TW201711510A TW 201711510 A TW201711510 A TW 201711510A TW 105129004 A TW105129004 A TW 105129004A TW 105129004 A TW105129004 A TW 105129004A TW 201711510 A TW201711510 A TW 20171151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equipment
relay
layer
relay user
radio bear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9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596976B (zh
Inventor
郭豊旗
陳威宇
潘立德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1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5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969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9697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2Release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Abstract

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一中繼用戶設備用來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的方法與裝置。其中,中繼用戶設備連接一演進節點B;中繼用戶設備建立一封包資料網路連接,用以支援資料封包之中繼傳輸;中繼用戶設備與一遠程用戶設備之間建立一第二層鏈接;中繼用戶設備與演進節點B之間建立一無線電承載,用以轉送遠程用戶設備與一封包資料網路之間的資料封包,其中封包資料網路對應封包資料網路連接;若偵測到第二層鏈接之失敗,中繼用戶設備發送一非存取層訊息至演進節點B;中繼用戶設備接收來自於演進節點B的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用以指示無線電承載之釋放,其中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之接收響應非存取層訊息之傳送。

Description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以中繼用戶設備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的方法與裝置
本發明是關於無線通訊網路,且特別是關於在無線通訊系統中藉由中繼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的裝置與方法。
隨著以行動通訊裝置收發大量資料的需求的快速增長,傳統行動語音通訊網路演進為透過網際網路協定(Internet Protocol,IP)資料封包進行通訊的網路。此類IP資料封包通訊可提供行動通訊裝置的使用者諸如網路電話(Voice over IP)、多媒體、多播與隨選通訊服務等功能。
一種網路架構的例子是演進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網路(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E-UTRAN系統可提供高傳輸資料量以實現前述的網路電話與多媒體服務等功能。下一代的新無線技術現在正由第三代行動通訊合作計畫(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標準組織討論中,並對現行3GPP標準相應地提出一些更動並加以考慮,以進一步發展並定下最終的3GPP標準。
本發明的實施例揭露一種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一中繼用戶設備(relay UE)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radio bearer release)的方法與裝置。在一實施例中,方法包括中繼用戶設備連接一演進節點B(evolved Node-B,eNB)。方法也包括中繼用戶設備建立一封包資料網路(Packet Data Network,PDN)連接,用以支援資料封包之中繼傳輸。方法還包括中繼用戶設備與一遠程用戶設備(remote UE)之間建立一第二層鏈接(layer-2 link)。此外,方法包括中繼用戶設備與演進節點B之間建立一無線電承載(radio bearer),用以轉送遠程用戶設備與一封包資料網路之間的資料封包,其中封包資料網路對應封包資料網路連接。方法進一步包括偵測到第二層鏈接的失敗(failure),中繼用戶設備發送一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NAS)訊息至演進節點B。並且,方法包括中繼用戶設備接收來自於演進節點B的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用以指示無線電承載之釋放,其中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之接收響應非存取層訊息之傳送。
以下所描述的無線通訊系統與裝置的例子是一種運用了支持廣播服務的無線通訊系統,無線通訊系統廣泛地用於提供多種型態的通訊,諸如語音、資料等。這些系統可基於分碼多重存取(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分時多重存取(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正交分頻多重存取(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3GPP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無線存取、3GPP長期演進進階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或LTE-Advanced)、3GPP2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iMax)或其他調變技術。
具體而言,以下所描述的無線通訊系統與裝置的例子可加以設計以支持多種文件中所討論的無線技術,包括NTT DOCOMO公司的DOCOMO 5G白皮書與METIS Deliverable D2.4的新無線存取計畫方案。以下所描述的範例的無線通訊系統與裝置運可加以設計以支持一種至多種標準,諸如名為第三代行動通訊合作計畫(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聯盟所提出的標準,其包括文件編號TS 23.303 v13.0.0的「鄰近服務(Proximity-based services,ProSe)」、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用以支持鄰近服務的延伸架構強化的研究(Study on extended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s to support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s)」、文件編號TS 36.300 v12.5.0的「E-UTRA與E-UTRAN的整體描述(E-UTRA and E-UTRAN Overall description)」、GSMATM 於2014年3月26日發布的「VoLTE服務描述與執行指導第1.1版(VoLTE Service Description and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Version 1.1)」、文件編號TS 36.331 v12.5.0的「E-UTRAN無線電資源控制協定規範(E-UTRA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以上所列的標準與文件的全部內容在此引用並整合為本說明書的一部分。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多重存取無線通訊系統。存取網路(Access Network,AN)100包括多個天線群組,其中一群組包括天線104和106,另一群組包括天線108和110,再另一群組包括天線112和114。在圖1中,每一天線群組只有兩個天線,每一天線群組的天線數量可更多或更少。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16與天線112和114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12和114透過正向鏈接(forward link)120發送資訊給存取終端(Access Terminal,AT)116,並透過反向鏈接(reverse link)118接收由存取終端116所傳送的資訊。存取終端122與天線106和108進行通訊,其中天線106和108透過正向鏈接126發送資訊給存取終端122,並透過反向鏈接124接收由存取終端122所傳送的資訊。在頻分雙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統中,正向與反向鏈接118、120、124 與126可使用不同頻率進行通訊。舉例來說,正向鏈接120可使用與反向鏈接118不同的頻率。
每一天線群組和/或它們被設計來通訊的區域通常被視為存取網路的區塊(sector)。在此實施例中,每一天線群組被設計為與在存取網路100所涵蓋區域內的區塊的存取終端進行通訊。
在透過正向鏈接120及126進行通訊的情況下,存取網路100中的傳輸天線可能利用波束成形(beamforming)以分別改善存取終端116與122的正向鏈接的訊雜比。此外,相較於使用單一天線傳輸至其全部存取終端的存取網路,使用波束成形傳輸至範圍內隨機分散的存取終端的存取網路會對鄰近服務區的存取終端產生較少干擾。
存取網路可以是用來與終端設備進行通訊的固定通訊站(Fixed Station)或基地台(Base station),也可視為存取點、節點B(Node B)、基地台、強化基地台、演進節點B(evolved Node B,eNodeB或eNB)、或其他專業術語。存取終端(AT)也可稱作用戶設備(User Equipment,UE)、無線通訊裝置、終端設備、存取終端或其他專業術語。
圖2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在多重輸入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統200中的發送器系統210(亦稱為存取網路)與接收器系統250(亦稱為存取終端(AT)或用戶設備(UE))的簡化方塊圖。在發送器系統210中,資料流中的流量資料會由資料來源212提供給發送資料處理器214。
在一實施例中,每一資料流透過各自的發送天線發送。發送資料處理器214會基於為資料流選用的特定編碼策略,將每一資料流中的流量資料格式化、編碼與交錯處理以提供編碼資料。
每一資料流中的編碼資料可利用正交分頻多工(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術伴隨引導資料(pilot data)進行多工處理。典型的引導資料是被已知方法處理過的已知資料型樣(data pattern),且引導資料可用在接收器系統以估計通道響應(channel response)。接著,每一資料流中的多工處理過的引導資料與編碼資料會基於為資料流選用的特定調變策略(例如,二元相移鍵控(BPSK)、四相移位鍵控(QPSK)、多階相移鍵控(M-PSK)、多級正交振幅調變(M-QAM))進行調變,以提供調變符號。每一資料流中的資料速率、 編碼及調變可由處理器230所執行的指令加以決定。
接著,用於所有資料流的調變符號被提供給發送多重輸入輸出處理器220,其可進一步處理調變符號(例如,用於OFDM)。接著,發送多重輸入輸出處理器220提供NT 調變符號流至NT 發送器222a至222t。在某些實施例中,發送多重輸入輸出處理器220會將波束成形的權重應用於資料流中的符號以及發送符號的天線。
每一發送器222a至222t接收並處理各自的符號流以提供一至多個類比信號,並進一步調整(例如放大、過濾與升頻轉換)這些類比信號,以提供適合透過多重輸入輸出通道發送的調變信號。接著,來自發送器222a至222t的NT 調變信號分別發送至NT 天線224a至 224t。
在接收器系統250端,發送的調變信號被NR 天線252a至252r接收,且來自每一天線252的接收信號被提供給各自的接收器(receiver,RCVR)254a至254r。每一接收器254 a至254r調整(例如過濾、放大與降頻轉換)各自的接收信號,將調整後的信號數位化以提供樣本,並進一步處理樣本以提供相對應的「已接收」符號流。
接著,接收資料處理器260基於特定接收器處理技術接收並處理來自NR 接收器254a至254r的NR 接收符號流,以提供NT 「已偵測」符號流。接著,接收資料處理器260對每一偵測符號流進行解調、去交錯與解碼以還原資料流中的流量資料。接收資料處理器260的處理與在發送器系統210端的發送多重輸入輸出處理器220及發送資料處理器214的處理互補。
處理器270週期性地決定欲使用哪種預編碼(pre-coding)矩陣(於後文討論)。處理器270會將反向鏈接訊息公式化,反向鏈接訊息包括矩陣索引(matrix index)的部份與秩值(rank value)的部份。
反向鏈接訊息可包括各種型態的關於通訊鏈接和/或接收資料流的資訊。接著,反向鏈接訊息會被發送資料處理器238處理、被調變器280調變、被發送器254a至254r調整並被傳送回發送器系統210。其中,發送資料處理器238也會接收來自資料來源236的資料流中的流量資料。
在發送器系統210端,來自接收器系統250的調變信號會被天線224a至224t接收、被接收器222a至222t調整、被解調器240解調並被接收資料處理器242處理,以擷取由接收器系統250發送的反向鏈接訊息。接著,處理器230會決定欲使用哪種預編碼矩陣來決定波束成形的權重,並處理所擷取的訊息。
回到圖3,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通訊裝置的另一簡化功能方塊圖。如圖3所示,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通訊裝置300可用以實現圖1中的用戶設備(或存取終端)116與122或圖1中的基地台(或存取網路)100,並且此無線通訊系統較佳為長期演進技術系統。通訊裝置300可包括輸入裝置302、 輸出裝置304、控制電路306、中央處理器308、記憶體310、程式碼312與收發器314。控制電路306通過中央處理器308執行記憶體310中的程式碼312,以此控制通訊裝置300的運作。通信裝置300可透過輸入裝置302(例如鍵盤或鍵板)接收使用者輸入的信號,也可由輸出裝置304(例如螢幕或喇叭)輸出影像及聲音。收發器314用於接收及發送無線信號,其將接收的信號傳遞至控制電路306,並以無線方式輸出控制電路306所產生的信號。無線通訊系統中的通訊裝置300也可用於實現圖1的存取網路100。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3所示的程式碼312的簡化方塊圖。在本實施例中,程式碼312包括應用層400、第三層402與第二層404並且耦接第一層406。第三層402一般會執行無線電資源控制,第二層404一般會執行鏈接控制,而第一層406一般會執行物理連接。
在3GPP的文件編號TS 23.303 v13.0.0的文件中,描述了鄰近服務(ProSe)用戶設備對網路(UE-to-Network、UE-to-NW或UE-NW)中繼,如下: ‧4.4.3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 ProSe UE-to-Network Relay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實體提供此功能性以支持用於遠程用戶設備的「單播(unicast)」服務的連接,其並非由演進通用陸地無線存取網路(E-UTRAN)進行服務(見文件編號TS 23.303 v13.0.0的圖4.4.3-1)。 [圖5為3GPP文件編號TS 23.303 v13.0.0的圖4.4.3-1的重製圖。]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應於遠程用戶設備與網路之間進行單播流量(上行與下行)進行中繼。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應提供可對任何型態的有關公共安全通訊的流量進行中繼的同屬功能。 ‧備註1:此版發布的規範中不支援Uu介面(Uu interface)至PC5的演進多媒體廣播群播服務(eMBMS)的流量中繼。 ‧備註2:當遠程用戶設備移出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涵蓋範圍時,不支援IP位置保存。 介於遠程用戶設備與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之間的一對一直接通訊具有以下特性: -透過PC5參考點的通訊是無連接式的。 -鄰近服務承載(ProSe bearers)是雙向的。被傳遞至特定鄰近服務承載上的無線層的IP封包,將會隨著關聯的L2目的地位址被實體層發送出去。被由相同的鄰近服務承載上的無線層往上傳的IP封包,將透過空中傳輸接收並定址至相同的L2目的地。 ‧4.5.4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 ProSe UE-to-Network Relaying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包括以下功能: -可使用遵循模式A(Model A)或模式B(Model B)的鄰近服務直接發現(ProSe direct discovery)以允許遠程用戶設備能發現附近的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 -鄰近服務直接發現允許遠程用戶設備發現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L2位址,以用於IP位址分配與用戶平面流量(user plane traffic ),並對應於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所支援的特定封包資料網路連接(PDN connection)。 -在支援直接發現的PC5參考點上,作為「發布(annoucing)」或「被發現者(discoveree)」用戶設備。 -對於在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點對點鏈接與對應的PDN連接之間轉送IP封包的遠程用戶設備,作為預設路由器。 -手動路由器請求與路由器廣播訊息,於文件IETF RFC 4861[10]中定義。 -作為DHCPv4伺服器與無狀態(stateless)DHCPv6中繼代理。 -若使用IPv4替代遠程用戶設備本身的本地分配IPv4位址,作為NAT。 -將遠程用戶設備所使用且作為目標第二層識別(Destination Layer-2 ID)的L2鏈接識別(L2 link ID)映射至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所支援的對應PDN連接。 ‧備註:PC5參考點的無線層的態樣定義在無線存取網路規範(RAN specification)中。
在3GPP的文件編號TS 23.303 v13.0.0的文件中,還說明了用戶設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UE – UE-to-Network relay)的用戶平面(user plane),如下: ‧[圖6為3GPP文件編號TS 23.303 v13.0.0的圖5.1.2.2-1的重製圖。] ‧圖例: ‧-用戶平面的通用封包無線服務隧道協議(GTP-U):此協議在骨幹網路下穿隧於演進節點B與服務閘道(S-GW)之間以及服務閘道與封包資料網路閘道(P-GW)之間。GTP會封裝所有終端用戶IP封包。 ‧-移動管理實體(MME)控制用戶平面隧道的建立並建立演進節點B與服務閘道之間的用戶平面承載。 ‧-用戶資料報協定/網際網路協定(UDP/IP):骨幹網路協定用來替用戶資料與控制信號選路。 -LTE-Uu:用戶設備與演進節點B之間的E-UTRAN的無線協定並未於文件編號TS 36.300 [17]的文件中詳細說明。 ‧PC5-U:用戶設備與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之間的E-UTRAN的無線協定於此發布版本中詳細說明。 ‧編輯備註:在無線存取網路工作群組(RAN WGs)中,檢視存取層疊(Access Stratum stack)並做出最終決定。
在3GPP的文件編號TS 23.713 v1.5.0的文件中,詳述了直接發現的解決方案與一對一鄰近服務直接通訊的解決方案,如下: ‧6.1 直接發現的解決方案(公共安全的使用)6.1.1 功能性描述 6.1.1.1 概述 模式A與模式B的發現皆可支援: -模式A使用單一發現協定訊息(發布)。 -模式B使用兩個發現協定訊息(請求與回應)。 用於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與群組成員發現的公共安全發現使用PC5-D協定疊(protocol stack),如3GPP文件中的圖6.1.1.1-1所示。 未直接用於發現的額外資訊也可以作為使用發現傳送(Discovery Transport)進行廣播(advertised),如中繼的暫時行動群組識別(relayed TMGIs)、服務區域(service cell)的小區域全域識別(ECGI),其在「中繼發現額外資訊(Relay Discovery Additional Information)」類型的單一或分離發現訊息中。 ‧[圖7為3GPP文件的圖6.1.1.1-1的重製圖。] 新PC5-D鄰近服務協定訊息將需要定義於文件編號TS 24.334的文件中: -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發布訊息(模式A) -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請求訊息(模式B) -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回應訊息(模式B) -群組成員發現發布訊息(模式A) -群組成員發現請求訊息(模式B) -群組成員發現回應訊息(模式B) ‧6.1.2 程序6.1.2.1 概述 支援以下公共安全發現的使用案例: -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 -關於在任何給定時間中位於鄰近服務通訊範圍中的用戶的鄰近服務通訊(參照「群組成員發現」),需加以確定。 -用戶設備對用戶設備中繼發現。 針對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群組成員發現與用戶設備對用戶設備中繼發現,以下參數皆可通用: -訊息類型:發布(模式A)或請求/回應(模式B),中繼發現額外訊息(模式A)。 -發現類型:指示此是否為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群組成員發現、或用戶設備對用戶設備中繼發現。 以下參數用於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發布訊息(模式A): -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識別(UE ID):鏈接層識別符(link layer identifier),其用於直接通訊且關聯於中繼服務碼(Relay Service Code)。 -發布者資訊(Announcer info):提供發布用戶的資訊。 -中繼服務碼:識別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提供給公共安全應用的連接服務的參數。中繼服務碼設置於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之間並用於廣播。此外,中繼服務碼也可識別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所提供服務的授權用戶,且可選擇相關的安全政策或資訊,例如對於遠程用戶設備與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之間的認證或授權為必要者(例如,僅供警方成員中繼的中繼服務碼不同於僅供消防員中繼的中繼服務碼,即使提供給他們的連接可能是相同的存取點名稱(APN)以支援網際網路存取)。中繼服務碼的值的定義不在鄰近服務規範的範圍中。 -無線層資訊:包含關於無線層資訊的資訊,如演進節點B與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之間的無線狀態,以協助遠程用戶設備選擇適合的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 ‧編輯備註:無線層資訊參數的細節會經過確認,且若同意的話會經過RAN WGs加以定義。 ‧備註1: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ID應是唯一地關聯於中繼服務碼。 ‧備註2:發布訊息中的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ID並不代表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已對網路建立指示連接。 以下參數用於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請求訊息(模式B): -發現者資訊(Discoverer info):提供關於發現者用戶的資訊。 -中繼服務碼:關於與發現者用戶設備有關係的連接資訊。中繼服務碼設置於相關連接服務中的鄰近服務遠程用戶設備。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ID:用於直接通訊的發現者的鏈接層識別符(模式B)。 以下參數用於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回應訊息(模式B): -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ID:用於直接通訊且關聯於中繼服務碼的鏈接層識別符。 ‧備註3:在中繼服務碼可支援的回應訊息中,鄰近服務戶設備對網路中繼如何指示是由第三階段(stage 3)規範負責。 ‧備註4: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ID應是唯一地關聯於中繼服務碼。 ‧備註5:回應訊息中的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ID並不代表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已對網路建立指示連接。 -被發現者資訊:提供關於被發現者的資訊。 -無線層資訊:包含關於無線層資訊的資訊,如演進節點B與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之間的無線狀態,以協助遠程用戶設備選擇適合的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 ‧編輯備註:無線層資訊參數的細節會經過確認,且若同意的話會經過RAN WGs加以定義。 以下參數用於群組成員發現發布訊息(模式A):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ID:用於後續直接通訊的鏈接層識別符。 -發布者資訊:提供發布用戶的資訊。 以下參數用於群組成員發現請求訊息(模式B): -來源鄰近服務用戶設備ID:用於後續直接通訊的來源用戶設備的鏈接層識別符。 -發現者資訊:提供關於發現者用戶的資訊。 -目標資訊:提供成為目標的被發現者(單一用戶或群組)的資訊。 以下參數用於群組成員發現回應訊息(模式B):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ID:用於後續直接通訊的鏈接層識別符。 -被發現者資訊:提供關於被發現者的資訊。 以下參數用於用戶設備對用戶設備中繼發現: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ID:用於直接通訊的鏈接層識別符。 -發布者/發現者資訊:提供發布或發現者用戶的資訊。 -遠程用戶(Remote User)資訊:提供遠程用戶設備的用戶資訊。 -被發現者資訊(模式B):提供關於被發現者的資訊。 以下參數可用於中繼發現額外資訊: -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ID:用於直接通訊且關聯於中繼服務碼的鏈接層識別符。 -發布者資訊:提供發布用戶的資訊。 -暫時行動群組識別(TMGI):指示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所中繼的多媒體廣播群播服務(MBMS)。 -鄰近服務第二層(layer-2)群組ID:群組的鏈接層識別符,其發送對應於TMGI的MBMS流量。 -ECGI:指示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服務區域的ECGI。 單一中繼發現額外資訊訊息可傳送: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所駐留(camped on)的ECGI;或 -一個或多個廣播TMGIs與對應的鄰近服務第二層群組ID,其至多為最大可允許的訊息大小;或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所駐留的ECGI以及一個或多個廣播TMGIs與對應的鄰近服務第二層群組ID,其至多為最大可允許的訊息大小。 以下參數具有最大64位元的固定大小:發布者資訊、發現者資訊、被發現者資訊與目標資訊。這些參數的定義超出鄰近服務的範圍。 ‧備註6:這些參數的大小會在第三階段的工作中加以檢視。 ‧備註7:應用層用戶識別符之間的較大者至發布者/發現者/被發現者資訊或目標資訊的固定大小者之間的任何映射超出鄰近服務的範圍。 發布者資訊、發現者資訊與被發現者資訊參照於由公共安全發現訊息而定的不同名稱的相同參數,其在配置期間(provisioning time)中(例如,類似第12版(Rel-12)中,鄰近服務第二層群組是如何配置的)會提供給用戶設備。 中繼服務碼會在配置期間中(例如,類似第12版中,鄰近服務第二層群組是如何配置的)提供給用戶設備與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其假設遠程用戶設備,連同允許存取且對應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中繼服務碼,會先被配置。 以下為發布者資訊/發現者資訊/被發現者資訊和中繼服務碼的配置選項: -UICC的組態。 -由直接配置功能(Direct Provisioning Function,DPF)在ME配置。 -由第三方公共安全提供者應用伺服器(例如文件編號TS 23.468 [15]的文件中的GCS AS)在ME配置。若用戶設備接收到來自AS的由DPF先前提供的相同資料,則用戶設備接下來使用這組AS提供的資料。 目標資訊參數在用戶設備中並未配置,其由用戶設備中的應用層配置(例如用戶由聯絡清單中手動選擇)。 ‧6.1.2.2 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6.1.2.2.1 模式 A 圖6.1.2.2.1.1所示為中繼發現模式A的程序。 ‧[圖8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6.1.2.2.1.1的重製圖。] 步驟1: -類型=發布 -發現類型=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 ‧6.1.2.2.2 模式 B 圖6.1.2.2.2.1所示為中繼發現模式B的程序。 ‧[圖9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6.1.2.2.2.1的重製圖。] 步驟1: -類型=請求 -發現類型=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 步驟2: -類型=回應 -發現類型=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現   ‧7.1 一對一鄰近服務直接通訊的解決方案 ‧編輯備註:此章意在提供已一致同意的一對一鄰近服務直接通訊架構解決方案的文件資料。 ‧7.1.1 功能性描述 ‧編輯備註:解決方案的原理、假設與概述。 ‧7.1.1 概論 鄰近服務直接通訊一對一的實現是透過兩個用戶設備之間的PC5建立安全第二層鏈接(secure layer-2 link)。 每一用戶設備具有單播通訊的第二層ID,其被包括在第二層鏈接上發送的每一訊框的來源第二層ID區段中以及在第二層鏈接上接收的每一訊框的目標第二層ID中。 ‧備註:用於單播的目標第二層ID與一對多通訊之間的衝突,將由RAN2 WG解決。 用戶設備需要確保用於單播通訊的第二層ID至少是本地唯一的。因此用戶設備應準備以未規定的機制來處理與鄰近用戶設備之間的第二層ID衝突(例如,當偵測到衝突時,自分配(self-assign)一個用於單播通訊的新的第二層ID)。 用於鄰近服務直接通訊一對一的第二層鏈接是藉由兩個用戶設備的第二層ID的組合來識別。此意謂用戶設備可使用相同的第二層ID占用鄰近服務直接通訊一對一的多重第二層鏈接。 ‧7.1.1.2 PC5 信號協定( Signalling Protocol PC5信號協定用於控制PC5上的平面信號。PC5信號協定疊如圖7.1.1.2.1所示。PDCP標頭中的服務資料單元類型區段(SDU Type field)(3位元),用於在IP、ARP與「PC5信號協定」之間進行區別。 ‧編輯備註:在本章中所描述的PC5信號協定的使用係工作假設且需要再確認。 ‧[圖10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7.1.1.2.1的重製圖。] PC5信號協定訊息可透過單播目標第二層ID來發送。 以下功能藉由PC5信號協定而致動: -一對一鄰近服務直接通訊 :直接通訊要求訊息(圖7.1.2.1.1的步驟1),可能包括後續訊息。 -TMGI 廣播與 eMBMS 流量中繼 :於第7.2.2.2節中定義,且特別是TMGI監視要求與回應訊息。 -小區域識別( Cell ID )發布程序 :於第7.2.2.3節中定義,且特別是Cell ID發布要求/回應訊息。 ‧7.1.2 程序 ‧編輯備註:描述用於解決方案的高階運作、程序與資訊流。 鄰近服務直接通訊一對一由以下程序組成: -建立PC5上的安全第二層鏈接。 -IP位址/前綴(prefix)分配。 -PC5上的第二層鏈接維護。 -PC5上的第二層鏈接釋放。 ‧7.1.2.1 PC5 上的安全第二層鏈接的建立 圖7.1.2.1.1所示為PC5上的安全第二層鏈接的建立程序,訊息包括用戶資訊1(Info-1)參數,其用於主張用戶設備1的用戶的識別碼。占用孤立(非中繼)的一對一通訊的用戶設備可與鏈接本地位址(link-local address)協商以用於後續通訊。 ‧[圖11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7.1.2.1.1的重製圖。] 1. 用戶設備1發送直接通訊要求訊息至用戶設備2,以觸發共同認證(mutual authentication)。若使用鏈接本地位址,用戶設備1會在直接通訊要求訊息中包括此已組態的鏈接本地位址。用戶設備1可在此訊息中同時包括IPv4位址與IPv6位址,以利於用戶設備2能夠選擇其所支援的IP版本的位址。 ‧備註1:鏈接啟動器(用戶設備1)需要知道同級(用戶設備2)的第二層ID以實施步驟1。舉例來說,鏈接啟動器可藉由先執行發現程序或藉由加入包括此同級的鄰近服務一對多通訊而得知第二層ID。 ‧備註2:「安全第二層連結」意謂兩個用戶之間的共同認證。無論PC5上的承載層級機密性或完整性保護是否為強制性,皆在SA3的範圍內。 2. 用戶設備2啟動共同認證的程序。作為此步驟的一部分,用戶設備2包括用戶資訊2(Info-2)參數,其用於主張用戶設備2的用戶的識別碼。認證程序的成功完成表示PC5上的安全第二層鏈接的建立。用戶設備2檢查其是否支援步驟1所指出的IP版本的鏈接本地位址,若支援,則用戶設備2以一直接通訊回應(用戶設備2的鏈接本地位址)訊息進行回應。 ‧編輯備註:用於此程序中的用戶資訊參數與用於公共安全發現程序的發布者/發現者/被發現者的資訊參數是否相同,需進一步研究,其依據定義於SA3中的安全程序所主張的識別碼而定。 ‧7.1.2.2 IP 位址分配 至少使用以下標準IETF機制作為IP位址/前綴的分配: -為IPv4位址分配的基於DHCP的IP位址組態。 -為IPv6前綴分配的IPv6無狀態位址自動組態,其於文件RFC 4862 [6]中說明。 兩個用戶設備之一會作為DHCP伺服器或IPv6預設路由器。 在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案例中,中繼作為所有透過PC5上的安全第二層鏈接而連接至中繼的遠程用戶設備的DHCP伺服器或IPv6預設路由器,其詳細程序描述於第7.2.2.1節。 占用孤立(非中繼)的一對一通訊的用戶設備也可使用鏈接本地位址。用戶設備會對鏈接本地位址自動組態,在IPv6的情況下,所述鏈接本地位址使用文件RFC 4862所定義的程序,在IPv4的情況下,所述鏈接本地位址使用文件RFC 3927所定義的程序。 ‧7.1.2.3 PC5 上的第二層鏈接維護 PC5信號協定應支援維生(keep-alive)功能性,其用於在當用戶設備不在鄰近服務通訊的範圍內時進行偵測,因此它們可繼續進行隱含第二層鏈接釋放(implicit 第二層link release)。 ‧備註:由第三階段決定如何與何時使用維生訊息。 ‧7.1.2.4 PC5 上的第二層鏈接釋放 圖7.1.2.4.1所示為PC5上的第二層鏈接釋放程序。此程序也可用於釋放遠程用戶設備與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之間的第二層鏈接,其可被遠程用戶設備或中繼任一者啟動。例如,因為網路連接暫時中斷,中繼的電池電量變低等。 ‧[圖12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7.1.2.4.1的重製圖。] 1. 用戶設備1發送斷線要求訊息至用戶設備2以釋放第二層鏈接並刪除所有有關聯的上下文資料。 2. 在斷線要求訊息的接收上,用戶設備2回應一斷線要求訊息並刪除所有關聯於第二層鏈接的上下文資料。 ‧7.1.3 對現存實體與介面的影響 以下為PC5功能性的支援: -PC5信號協定與程序。 -IP位址分配的額外機制。 ‧7.1.4 一對一鄰近服務直接通訊的有待進一步研究的主題 直接通訊要求訊息(圖7.1.2.1.1的步驟1)與認證訊息(圖7.1.2.1.1的步驟2)是否屬於相同或相異的協定,有待進一步研究。 解析:PC5信號協定用於直接通訊要求訊息與認證訊息兩者。 是否需要IP位址分配的其他機制(例如,協助兩用戶設備之間的直接路徑與基礎建設路徑之間的服務連續性,或用於孤立(非中繼)一對一通訊的案例),有待進一步研究。 解析:不支援直接路徑與基礎建設路徑之間的服務連續性。 當兩用戶設備位於涵蓋範圍內,一對一通訊是否要求即時網路認證,有待進一步研究。 解析:在SA3範圍內。 單播通訊的第二層ID如何分配給用戶設備、相同的第二層ID是否可用於一對一通訊的多重第二層鏈接以及相同的第二層ID是否可用於一對一與一對多通訊兩者的來源第二層ID,有待進一步研究。待研究的項目適用於當定義於文件編號TS 33.303[11]的文件中的承載層級安全(bearer level security)使用時與未使用時的兩種情況。 根據描述於第6.1.2.1節的配置選項,單播通訊的第二層ID在配置期間中被提供給UE。相同的第二層ID可用於一對一通訊的多重第二層鏈接,相同的第二層ID可用於一對一與一對多通訊兩者的來源第二層ID。無論承載層級安全是否適用或如何適用,皆在SA3的範圍中。 第二層ID也可由用戶設備自分配(例如,為了避免第二層ID與相鄰的用戶設備衝突,或為了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運作)。 由用戶設備1發送給用戶設備2,並在一對一鄰近服務直接通訊訊框中作為來源第二層ID的第二層ID,其由用戶設備2發送給用戶設備1時,在此訊框中會作為目標第二層ID。 ‧7.1.4 一對一鄰近服務直接通訊的結論 信號與用戶平面的PC5傳輸應遵循第7.5.1節所定義的相同的每一封包優先處理(per packet priority treatment)。
一般來說,上述有關直接發現與一對一鄰近服務直接通訊的解決方案,也可適用於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文件詳細說明基於上述解決方案的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中繼發現與一對一通訊建立程序,如下: ‧7.2.2.1 中繼發現與一對一通訊建立程序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可相連於網路(若尚未相連)並建立一可用於將流量中繼至/自遠程用戶設備的PDN連接。 [圖13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7.2.2.1的重製圖。] 1.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實行初始E-UTRAN連接(若尚未相連)及/或建立一中繼的PDN連接(若此中繼尚未有適合的PDN連接)。在IPv6的情況中,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透過前綴授權(prefix delegation)功能自網路取得IPv6前綴,如文件編號TS 23.401 [7]的文件中所定義。 2. 遠程用戶設備利用模式A或模式B發現,實行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發現,此程序的細節描述於第6章。 3. 遠程用戶設備選擇一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並建立一對一通訊的連接,此程序的細節描述於第7.1節。 ‧備註1:無論遠程用戶設備的認證是否涉及EPC,都將由SA WG3來決定。 4. 當PC5使用IPv6,遠程用戶設備實行IPv6無狀態位址自動組態,遠程用戶設備應發送一路由器請求訊息(步驟4a)至作為中繼的目標第二層ID的網路,以請求一路由器廣播訊息(步驟4b),如文件編號IETF RFC 4862 [6]的文件中所描述。路由器廣播訊息應包含指定IPv6前綴。在遠程用戶設備收到路由器廣播訊息後,其根據文件編號IETF RFC 4862 [6]的文件,透過IPv6無狀態位址自動組態建構完整的IPv6位址。然而,遠程用戶設備不應使用任何定義於文件編號TS 23.003 [8]的文件中的識別符作為產生介面識別符(interface identifier)的基礎。在隱私方面,遠程用戶設備可改變用於產生完整IPv6位址的介面識別符而不須涉及網路,如文件編號TS 23.221 [9]的文件中所定義。當發送封包時,遠程用戶設備應使用自動組態的IPv6位址。 5. 當PC5使用IPv4,遠程用戶設備DHCPv4 [10]。遠程用戶設備應發送作為中繼的目標第二層ID的DHCPv4發現(步驟5a)訊息。作為DHCPv4伺服器的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發送帶有指定遠程用戶設備IPv4位址的DHCPv4邀約(步驟5b)。當此遠程用戶設備接收此租約(lease offer),其會發送包含有接收到的IPv4位址的DHCP要求(DHCP REQUEST)訊息(步驟5c)。作為DHCPv4伺服器的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會發送一DHCPACK訊息至遠程用戶設備(步驟5d),其包括有租約期間與其它客戶端所要求的組態資訊。在接收DHCPACK訊息後,遠程用戶設備會完成TCP/IP的組態過程。 ‧備註2:DHCPv4客戶端會略過DHCPv4發現階段,並以廣播發送DHCPv4要求訊息,以作為對應於DHCPv4更新過程的第一訊息。 ‧7.2.5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結論 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是第三層(Layer-3)中繼(即IP路由器),如第12版中所一致同意的鄰近服務。 MBMS中繼資訊、TMGI與ECGI會發送於中繼發現額外資訊發現訊息中。 支援eMBMS流量的中繼用戶設備可傳送包含ECGI及/或TMGI的多重發現訊息。 TMGI廣播、ECGI廣播與鄰近服務一對一通訊鏈接建立的觸發是基於PC5信號協定,其介紹於第7.1.1.2節。 中繼選擇(relay selection)與再選擇(reselection)程序需要考慮到定義於第6.1.2.1節的上層發現資訊與RAN定義的無線層資訊這兩者。在這些考量中,不同層之間的互動會具體實行。鄰近服務功能應可對帶有一組無線層選擇準則的遠程用戶設備進行組態,其會在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選擇中使用無線層資訊。當被要求時,中繼再選擇(relay reselection)會被實行,其會使用中繼選擇程序。 ‧備註:無線層級資訊與無線層選擇準則將由RAN WGs詳細說明。中繼選擇/再選擇可基於RAN2的工作加以評估。 基於在第7.2.2.1小節中所定義者,鄰近服務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程序應繼續正規工作,除了會由SA3 WG來完成的認證部份以外。 於第7.2.2.4節所描述,中繼使用IP多播的多播/廣報流量支援的解決方案,在第13版(Rel-13)規範中並未考慮。
在3GPP的文件編號TS 36.300 v12.5.0的文件中描述了PDN連接與演進封包系統(Evolved Packet System,EPS)承載的關係,如下: ‧13 服務品質( QoS 在EPC/E-UTRAN中,EPS承載/E-RAB是用於承載層級QoS控制的粒度層級。也就是說,映射至相同EPS承載的服務資料流(Service Data Flow,SDF)接收相同的承載層級封包轉送處理(例如排程政策、佇列管理政策、速率定形政策、RLC組態等) [17]。當用戶設備連接至PDN,則EPS承載/E-RAB會被建立,且此建立會持續整個PDN連接的生命週期,以提供用戶設備對於此PDN具有永遠有效的IP連接性。此承載視為預設承載(default bearer),而對相同PDN所建立的所有額外EPS承載/E-RAB則視為專屬承載(dedicated bearer)。基於預定資料,預設承載的初始承載層級QoS參數值是由網路分配。建立或修改一專屬承載只能由EPC決定,且初始承載層級QoS參數值總是由EPC分配。 若專屬網路來源相關於一保證位元速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此GBR關聯於EPS承載/E-RAB,此專屬網路來源被永久分配(例如透過演進節點B的容許控制功能)於承載建立/修改,則EPS承載/E-RAB會視為GBR承載。否則,EPS承載/E-RAB會視為非GBR承載。當預設承載應為非GBR承載時,專屬承載可為GBR或非GBR承載。 ‧13.1 承載服務架構 以下的圖13.1-1所示為EPS承載服務層化架構,其中: -在上行方向,用戶設備中的上行傳輸流模板(UpLink Traffic Flow Template,UL TFT)結合SDF至EPS承載。藉由在UL TFT中包括了多重上行封包過濾器,多重SDFs可被多工傳至相同的EPS承載上。 -在下行方向,PDN閘道(PDN GW)中的下行傳輸流模板(DownLink Traffic Flow Template,DL TFT)結合SDF至EPS承載。藉由在DL TFT中包括了多重下行封包過濾器,多重SDFs可被多工傳至相同的EPS承載上。 -E-RAB在用戶設備與EPC之間傳送EPS承載的封包。當E-RAB存在時,E-RAB與EPS承載之間為一對一映射。 - 資料無線電承載(data radio bearer)在用戶設備與一或多個演進節點B之間傳送EPS承載的封包。當資料無線電承載存在時,資料無線電承載與EPS承載/E-RAB之間為一對一映射。 -S1承載在演進節點B與服務閘道(Serving GW)之間傳送E-RAB的封包。 -S5/S8承載在服務閘道與PDN閘道之間傳送EPS承載的封包。 -用戶設備儲存上行封包過濾器與資料無線電承載之間的映射,以創造上行中的SDF與資料無線電承載之間的結合。 -PDN閘道儲存下行封包過濾器與S5/S8承載之間的映射,以創造下行中的SDF與S5/S8承載之間的結合。 -演進節點B儲存資料無線電承載與S1承載之間的一對一映設,以創造上、下行中的資料無線電承載與S1承載之間的結合。 -服務閘道儲存S1承載與S5/S8承載之間的一對一映射,以創造上、下行中的S1承載與S5/S8承載之間的結合。
根據GSMATM 於2014年3月26日發布的「VoLTE服務描述與執行指導第1.1版」,其中所說明的長期演進技術網路電話(Voice over LTE,VoLTE)語音通話的建立與清除程序,用於VoLTE的專屬演進封包系統(EPS)承載的建立與釋放可被用戶設備與IP多媒體子系統(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網路之間的會話發起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信號觸發。而在用戶設備對網路中繼的情況下,他們理應被遠程用戶設備(remote UE)與IMS網路之間的SIP信號觸發。其中,SIP信號會透過中繼用戶設備(relay UE)轉送。
因此,若介於遠程用戶設備與中繼用戶設備之間的第二層鏈接被釋放(例如,因第二層鏈接失敗或中繼再選擇),遠程用戶設備可能無法發起清除程序來釋放VoLTE的專屬EPS承載。在此狀況下,專屬EPS承載在第二層鏈接失敗/釋放後仍會維持。所以在關於中繼用戶設備的資源效率方面,發送通知或要求至演進節點B以觸發專屬EPS承載或無線電承載的釋放是有幫助的。此通知或要求可以是非存取層(non-access stratum,NAS)訊息。其中,非存取層包括用戶設備與核心網路之間的未於UTRAN/E-UTRAN終止的協定,如3GPP文件編號TR 21.905的文件所定義。接著,演進節點B轉送此非存取層訊息至核心網路,使得核心網路可啟動EPS承載的上下文關閉程序(context deactivation procedure),如3GPP文件編號TS 24.301 v11.5.0的文件中所定義。
圖14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訊息序列圖1400。如圖14的步驟1405所示,中繼用戶設備與演進節點B建立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連接。在步驟1410中,中繼用戶設備接著會與封包資料網路閘道(Packet Data Network Gateway,PDN GW)建立封包資料網路連接(PDN connection)。其中,封包資料網路閘道連接一封包資料網路(PDN)。在封包資料網路連接建立期間,一預設EPS承載被建立用於封包資料網路連接(例如,為了SIP信號傳輸)。
在一實施例中,封包資料網路連接建立於中繼用戶設備與封包資料網路閘道(PDN GW)之間。
在步驟1415中,當遠程用戶設備基於中繼服務碼(Relay Service Code)而發現中繼用戶設備後,遠程用戶設備會與中繼用戶設備之間建立一第二層鏈接。其中,中繼服務碼包括在中繼用戶設備所廣播的發現訊息中。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層鏈接是由中繼用戶設備的第二層識別碼(layer-2 identity)與遠程用戶設備的第二層識別碼之組合來加以識別。進一步地,訊框可透過第二層鏈接傳送且可包括中繼用戶設備的第二層識別碼與遠程用戶設備的第二層識別碼。此外,中繼用戶設備的第二層識別碼可為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識別碼(ProSe Relay UE identity),而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識別碼可關聯於中繼服務碼。在一實施例中,中繼服務碼會識別中繼用戶設備提供給遠程用戶設備的連接服務(connectivity service)及/或中繼服務碼會關聯於封包資料網路連接。
在步驟1420中,中繼用戶設備與演進節點B之間建立一無線電承載,用以轉送遠程用戶設備與封包資料網路之間的資料封包,其中封包資料網路對應於封包資料網路連接。在一實施例中,中繼用戶設備接收來自演進節點B且包括無線電承載的組態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息之後,會建立無線電承載。無線電承載可映射至專屬EPS承載,且專屬EPS承載建立於中繼用戶設備與封包資料網路閘道之間,其中封包資料網路閘道連接封包資料網路。在一實施例中,專屬EPS承載會在遠程用戶設備的上層所執行的會話發起程序中產生。基於遠程用戶設備所發送的SIP信號,封包資料網路閘道發起專屬EPS承載之建立,而SIP信號是透過步驟1410中所建立的預設EPS承載傳送。此外,中繼用戶設備可以處於RRC連接(RRC_CONNECTED)狀態或位於演進節點B的涵蓋範圍。進一步地,遠程用戶設備可位於演進節點B的涵蓋範圍或超出演進節點B的涵蓋範圍。
在一實施例中,若中繼用戶設備偵測到第二層鏈接失敗(步驟1430)或中繼用戶設備接收到來自於遠程用戶設備的斷線要求或指示中繼再選擇的訊息,中繼用戶設備可發送通知或要求至演進節點B,如非存取層訊息(步驟1435)。再者,若沒有其它遠程用戶設備鏈接至封包資料網路連接或沒有其他遠程用戶設備分享無線電承載,中繼用戶設備可發送通知或要求(步驟1435)。通知或要求可包括無線電承載的識別碼或專屬EPS承載的識別碼。
在一實施例中,第二層鏈接的失敗可能是在中繼用戶設備中透過PC5程序的第二層鏈接維護(layer-2 link maintenance over PC5 procedure)(如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文件中所討論),認為遠程用戶設備不在中繼用戶設備的鄰近服務通訊範圍中。
在一實施例中,在發送通知或要求之前(步驟1435),中繼用戶設備可釋放有關的無線電承載(步驟1445)。或者,中繼用戶設備可先發送通知或要求(步驟1435),接著在接收到來自於演進節點B的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例如RRC連接再組態)指示釋放無線電承載(步驟1440)後,再釋放有關的無線電承載(步驟1445)。
參照圖3與圖4,在中繼用戶設備的一實施例中,裝置300包括儲存在記憶體310中程式碼312。中央處理器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致動中繼用戶設備來作以下幾項運作:(i)連接演進節點B;(ii)建立支援資料中繼傳輸的封包資料網路連接;(iii)與遠程用戶設備建立第二層鏈接;(iv)建立中繼用戶設備與演進節點B之間的無線電承載以轉送遠程用戶設備與封包資料網路之間的資料封包,其中封包資料網路對應於封包資料網路連接;(v)若偵測到第二層鏈接失敗,發送通知或要求(例如NAS訊息)至演進節點B;以及(vi)接收來自於演進節點B的無線電資源控制(RRC)訊息指示釋放無線電承載。進一步地,中央處理器308可執行程式碼312以實行上述所有動作、步驟或其他在此所描述者。
本揭露的多個態樣已經描述於上,且顯而易見地,藉由本揭露的教示可以透過多種方式來實現這些態樣。任何於此揭露的特定結構、功能或此兩者,都只是一種代表而已。基於所述教示,熟習此技藝者應能理解,在此揭露的其中一個態樣可以單獨實施,也可以是兩個或多個態樣以多種方式組合。例如,裝置或方法可以透過前述任何數量的態樣加以實施。此外,除了前述一個或多個態樣以外,如此的裝置或方法還可使用其他的結構、功能或結構與功能。如上述一些觀點中的例子,在某些情況下,並行通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而建立。在某些情況下,並行通道可基於脈衝位置或偏位而建立。在某些情況下,並行通道可基於跳時序列(time hopping sequences)而建立。在某一些情況下,並行通道可基於脈衝重複頻率、脈衝位置或偏位以及跳時序列而建立。
熟習此技藝者應能瞭解資訊及信號可用多種不同科技及技術加以展現。例如,在以上描述所有可能引用到的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以及晶片,可以由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磁粒、光場或光粒、或以上任何組合來呈現。
進一步地,熟習此技藝者能瞭解在此描述的多種說明性質的邏輯區塊、模組、處理器、裝置、電路以及演算步驟,與在此揭露的各種實施態樣的電子硬體(例如,用來源編碼或其他技術所設計的數位實施、類比實施或兩者的組合)、各種形式的程式或結合指令的設計碼(在此文中可能為了方便而稱作「軟體」或「軟體模組」)、或兩者之組合。為清楚說明硬體與軟體間之可互換性,多種說明性質的元件、方塊、模組、電路及步驟的功能性,已於前文加以描述。不論此功能以硬體或軟體型式實現,都會依據加諸在整體系統上的特定應用與設計限制而定。熟習此技藝者可為每一特定應用將所描述的功能透過多種方式實現,但此實現的決定不應被解讀為偏離本文所揭露的範圍。
此外,所描述的多種說明性質的邏輯區塊、模組與電路以及在此所揭露的各種態樣,可實施在積體電路(IC)、存取終端或存取點中,或由積體電路、存取終端或存取點加以執行。積體電路可包括一般用途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現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其他可程式化邏輯裝置、離散閘(discrete gate)或電晶體邏輯(transistor logic)、離散硬體元件、電子元件、光學元件、機械元件、或其任何組合的設計,以實行在此所描述的功能,並可執行存在於積體電路內、積體電路外或此兩者皆有的編碼或指令。一般用途處理器可能是微處理器,但也可能是任何常規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狀態機。處理器可由電腦裝置的組合來實施,例如:DSP與微處理器的組合、多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連結DSP核心、或任何其他配置。
須理解的是,在此揭露的任何處理上的步驟的任何特定順序或階層,只是舉例而已。基於設計上的偏好,須理解的是處理上的步驟的任何特定順序或階層可在本揭露的範圍內重新安排。伴隨的方法請求項以一個例子的順序呈現出多種步驟的元件,其不應被所呈現的特定順序或階層所限制。
在此揭露的實施態樣中所描述的方法或演算法的步驟,可以直接透過硬體實現、透過處理器執行的軟體實現或透過兩者的組合實現。軟體模組(包括執行指令和相關資料)和其它資料可儲存在資料記憶體中,諸如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唯讀記憶體(Read-Only Memory,ROM)、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PROM)、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暫存器、硬碟、可移磁碟、光碟唯讀記憶體(CD-ROM)或在此領域中任何其它電腦可讀取儲存媒體的型式。示例的儲存媒體可耦接至機器,例如電腦/處理器(為了方便說明,在此視為「處理器」),此處理器可由儲存媒體讀取資訊(如編碼),並可寫入資訊至儲存媒體。示例的儲存媒體可整合處理器。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存在於特定應用積體電路(ASIC)中。特定應用積體電路可存在於用戶設備中。或者,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以獨立元件的型式存在於用戶設備中。此外,在一些態樣中,任何適合的電腦程式產品可包括電腦可讀取媒體,括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編碼,此編碼相關於一或多個本揭露的實施例。而在一些態樣中,電腦程式產品可以包括封裝材料。
雖然本發明的技術內容已經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所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皆應涵蓋於本發明的範疇內,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存取網路
104、106、108、110、112、114‧‧‧天線
116、122‧‧‧存取終端
118、124‧‧‧反向鏈接
120、126‧‧‧正向鏈接
200‧‧‧多重輸入輸出系統
210‧‧‧發送器系統
212、236‧‧‧資料來源
214‧‧‧發送資料處理器
220‧‧‧發送多重輸入輸出處理器
222a、222t‧‧‧發送器/接收器
224a、224t‧‧‧天線
230、270‧‧‧處理器
232、272‧‧‧記憶體
238‧‧‧發送資料處理器
240‧‧‧解調器
242‧‧‧接收資料處理器
250‧‧‧接收器系統
252a、252r‧‧‧天線
254a、254r‧‧‧接收器/發送器
280‧‧‧調變器
300‧‧‧通訊裝置
302‧‧‧輸入裝置
304‧‧‧輸出裝置
306‧‧‧控制電路
308‧‧‧中央處理器
310‧‧‧記憶體
312‧‧‧程式碼
314‧‧‧收發器
400‧‧‧應用層
402‧‧‧第三層
404‧‧‧第二層
406‧‧‧第一層
1400‧‧‧訊息序列圖
1405‧‧‧RRC連接建立
1410‧‧‧PDN連接建立
1415‧‧‧第二層鏈接建立
1420‧‧‧EPS承載/無線電承載建立
1425‧‧‧流量傳送
1430‧‧‧中繼UE偵測到第二層鏈接失敗
1435‧‧‧EPS承載/無線電承載釋放通知/要求
1440‧‧‧RRC連接再組態
1445‧‧‧中繼UE釋放無線電承載
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無線通訊系統的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發送器系統(亦稱存取網路)與接收器系統(亦稱用戶設備或UE)的方塊圖。 圖3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通訊系統的功能方塊圖。 圖4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圖3所示的程式碼的功能方塊圖。 圖5所示為3GPP文件編號TS 23.303 v13.0.0的圖4.4.3-1的重製圖。 圖6所示為3GPP文件編號TS 23.303 v13.0.0的圖5.1.2.2-1的重製圖。 圖7所示為3GPP文件編號TS 23.713 v1.5.0的圖6.1.1.1-1的重製圖。 圖8所示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6.1.2.2.1.1的重製圖。 圖9所示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6.1.2.2.2.1的重製圖。 圖10所示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7.1.1.2.1的重製圖。 圖11所示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7.1.2.1.1的重製圖。 圖12所示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7.1.2.4.1的重製圖。 圖13所示為3GPP文件編號TR 23.713 v1.5.0的圖7.2.2.1的重製圖。 圖14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訊息序列圖。
1400‧‧‧訊息序列圖
1405‧‧‧RRC連接建立
1410‧‧‧PDN連接建立
1415‧‧‧第二層鏈接建立
1420‧‧‧EPS承載/無線電承載建立
1425‧‧‧流量傳送
1430‧‧‧中繼UE偵測到第二層鏈接失敗
1435‧‧‧EPS承載/無線電承載釋放通知/要求
1440‧‧‧RRC連接再組態
1445‧‧‧中繼UE釋放無線電承載

Claims (20)

  1. 一種以一中繼用戶設備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之方法,包括: 該中繼用戶設備連接一演進節點B; 該中繼用戶設備建立一封包資料網路連接,以支援資料中繼傳輸; 該中繼用戶設備與一遠程用戶設備之間建立一第二層鏈接; 該中繼用戶設備與該演進節點B之間建立一無線電承載,用以轉送該遠程用戶設備與一封包資料網路之間的資料封包,其中該封包資料網路對應該封包資料網路連接;以及 若偵測到該第二層鏈接的失敗,該中繼用戶設備發送一非存取層訊息至該演進節點B。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封包資料網路連接是建立在該中繼用戶設備與一封包資料網路閘道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層鏈接是由該中繼用戶設備的一第二層識別碼與該遠程用戶設備的一第二層識別碼之組合來識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中繼用戶設備的該第二層識別碼為一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識別碼。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識別碼係關聯於一中繼服務碼。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中繼服務碼識別該中繼用戶設備提供給該遠程用戶設備的一連接服務,且該中繼服務碼係關聯於該封包資料網路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非存取層訊息用以觸發一映射至該無線電承載的專屬演進封包系統承載之釋放。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發送該非存取層訊息之前,該中繼用戶設備釋放該無線電承載;或者,在發送該非存取層訊息且接收來自於該演進節點B的一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指示釋放該無線電承載之後,該中繼用戶設備釋放該無線電承載,其中該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之接收響應該非存取層訊息之傳送。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在接收來自該演進節點B且包括該無線電承載的組態的一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之後,該中繼用戶設備產生該無線電承載。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二層鏈接的失敗係指該中繼用戶設備中透過PC5程序的第二層鏈接維護程序認定該遠程用戶設備不在該中繼用戶設備的鄰近服務通訊範圍中。
  11. 一種用以釋放無線電承載的中繼用戶設備,包括: 一控制電路; 一處理器,安裝於該控制電路;以及 一記憶體,安裝於該控制電路且可運作地耦接該處理器; 其中,該處理器設置為可執行一儲存於該記憶體中的程式碼,以致動該中繼用戶設備,以: 連接一演進節點B; 建立一封包資料網路連接,以支援資料中繼傳輸; 與一遠程用戶設備之間建立一第二層鏈接; 與該演進節點B之間建立一無線電承載,以轉送該遠程用戶設備與一封包資料網路之間的資料封包,其中該封包資料網路對應該封包資料網路連接;以及 若偵測到該第二層鏈接的失敗,發送一非存取層訊息至該演進節點B。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中繼用戶設備,其中,該封包資料網路連接是建立在該中繼用戶設備與一封包資料網路閘道之間。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中繼用戶設備,其中,該第二層鏈接是由該中繼用戶設備的一第二層識別碼與該遠程用戶設備的一第二層識別碼的組合來識別。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中繼用戶設備,其中,該中繼用戶設備的該第二層識別碼為一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識別碼。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中繼用戶設備,其中,該鄰近服務中繼用戶設備識別碼係關聯於一中繼服務碼。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中繼用戶設備,其中,該中繼服務碼識別該中繼用戶設備提供給該遠程用戶設備的一連接服務,且該中繼服務碼係關聯於該封包資料網路連接。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中繼用戶設備,其中,該非存取層訊息用以觸發一映射至該無線電承載的專屬演進封包系統承載之釋放。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中繼用戶設備,其中,在發送該非存取層訊息之前,該中繼用戶設備釋放該無線電承載;或者,在發送該非存取層訊息且接收來自於該演進節點B的一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指示釋放該無線電承載之後,該中繼用戶設備釋放該無線電承載,其中該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之接收響應該非存取層訊息之傳送。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中繼用戶設備,其中,在接收來自演進節點B且包括該無線電承載的組態的一無線電資源控制訊息之後,該中繼用戶設備產生該無線電承載。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中繼用戶設備,其中,該第二層鏈接的失敗係指該中繼用戶設備中透過PC5程序的第二層鏈接維護程序認定該遠程用戶設備不在該中繼用戶設備的鄰近服務通訊範圍中。
TW105129004A 2015-09-08 2016-09-07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以中繼用戶設備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的方法與裝置 TWI5969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562215398P 2015-09-08 2015-09-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510A true TW201711510A (zh) 2017-03-16
TWI596976B TWI596976B (zh) 2017-08-21

Family

ID=56936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9004A TWI596976B (zh) 2015-09-08 2016-09-07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以中繼用戶設備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的方法與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54525B2 (zh)
EP (1) EP3142453B1 (zh)
JP (1) JP6554082B2 (zh)
KR (1) KR101895675B1 (zh)
CN (1) CN106507504B (zh)
TW (1) TWI5969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56587B (zh) * 2015-01-19 202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609744B2 (en) 2015-10-22 2020-03-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rmi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method
EP3504921B1 (en) * 2016-08-24 2020-01-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mapping data packets to radio bear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9417695B (zh) * 2017-01-10 2020-10-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路径转换方法及设备
US10313997B2 (en) 2017-02-06 2019-06-0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User equipment registration method for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nd network controller and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08924962B (zh) * 2017-03-24 2021-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的方法和装置
WO2018195911A1 (zh) * 2017-04-28 2018-11-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245845B (zh) * 2017-05-05 2022-05-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信令传输方法及设备
ES2758174T3 (es) * 2017-07-20 2020-05-04 Asustek Comp Inc Método y aparato para dar servicio de flujo de QoS (calidad de servicio) en un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WO2019028811A1 (zh) * 2017-08-11 2019-0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径转换方法、相关装置及系统
US10715924B2 (en) 2018-06-25 2020-07-14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MEMS microphone having diaphragm
CN111757548B (zh) * 2019-03-29 2022-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1246064B2 (en) * 2019-05-06 2022-02-08 Mediatek Inc. PDN connection supports interworking to 5GS
TWI721923B (zh) * 2019-08-02 2021-03-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系統中用於釋放側鏈路無線電承載的方法和設備
CN112752239B (zh) * 2019-10-29 2022-05-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连通信方法及设备
EP4080989A4 (en) * 2019-12-31 2023-01-0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1901836A (zh) 2020-02-13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切换、链路切换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介质
US11689957B2 (en) * 2020-03-13 2023-06-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Quality of service support for sidelink relay service
TWI727914B (zh) * 2020-03-18 2021-05-11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系統中側鏈路識別符變更的方法和設備
KR20210157315A (ko) * 2020-06-18 2021-12-28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가 직접 통신 요청 메시지를 송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KR102517319B1 (ko) * 2020-06-29 2023-04-03 아서스테크 컴퓨터 인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이드링크 무선 링크 실패를 핸들링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4071796A (zh) * 2020-07-31 2022-02-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链路连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210338A (zh) * 2020-08-17 2023-06-02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侧向链路中继系统中的rrc重新建立和无线电链路故障报告
CN116033602B (zh) * 2021-10-26 2024-02-23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支持用户设备到网络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US11838964B2 (en) * 2021-11-08 2023-12-05 Asustek Computer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RC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to support UE-to-network relay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669205A (zh) * 2022-08-17 2023-01-3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释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芯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9143B2 (ja) 2008-12-24 2013-02-2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情報機器
WO2010084992A1 (ja) * 2009-01-21 2010-07-2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シグナリング処理装置、リンク切替方法
KR101636582B1 (ko) * 2009-06-24 2016-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b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US9609688B2 (en) * 2010-04-05 2017-03-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relay startup and radio link failure (RLF) handling
JP5223881B2 (ja) 2010-04-19 2013-06-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部品供給方法
CN101827428B (zh) * 2010-04-22 2012-11-14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减小无线链路失败时数据丢失的方法及中继
CN102244937A (zh) * 2010-05-11 2011-11-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承载建立方法、中继节点及基站
CN101848554B (zh) * 2010-05-19 2012-09-05 新邮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接口恢复方法和一种施主基站
CN102300335B (zh) * 2010-06-22 2016-12-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无线链路错误的方法及装置
US20120250601A1 (en) * 2011-03-28 2012-10-04 Hyung-Nam Choi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thod for exchanging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WO2012147270A1 (en) * 2011-04-28 2012-11-01 Panasonic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router,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JP2015520556A (ja) * 2012-04-27 2015-07-16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近接データパスセットアップ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172156B2 (ja) * 2012-10-05 2017-08-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20140137277A (ko) * 2013-05-22 2014-12-02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무선자원 재설정/재구성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15088851A (ja) 2013-10-29 2015-05-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制御方法
WO2015068732A1 (ja) 2013-11-05 2015-05-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制御方法、リレー端末装置、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制御装置、サーバ装置およ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GB2523328A (en) * 2014-02-19 2015-08-26 Nec Corp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5143751A1 (zh) * 2014-03-24 2015-10-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54082B2 (ja) 2019-07-31
KR101895675B1 (ko) 2018-09-05
TWI596976B (zh) 2017-08-21
EP3142453B1 (en) 2018-05-16
JP2017103750A (ja) 2017-06-08
US10154525B2 (en) 2018-12-11
EP3142453A1 (en) 2017-03-15
CN106507504A (zh) 2017-03-15
CN106507504B (zh) 2019-11-26
KR20170035786A (ko) 2017-03-31
US20170071028A1 (en) 2017-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6976B (zh)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以中繼用戶設備觸發無線電承載釋放的方法與裝置
US1058812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olving mismatch between sidelink buffer status report (BSR) and available sidelink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90268953A1 (en) Relaying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enabling rrc, nas connections,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US201700935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ignaling overhea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792936B (zh) 一种保持业务连续性的pgw切换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08028863B (zh) 处理针对d2d通信系统的id冲突的方法及其设备
US20210410215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data radio bearer establish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891292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建立用于ue间中继通信的侧链路无线电承载的方法和设备
JP7033173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イドリンク無線ベアラを解放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CN113938979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转发侧链路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382510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5296716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传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3938981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报告侧链路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1095174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eader compression configuration for sidelink radio bear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ung et al. A new way of extending network coverage: Relay-assisted D2D communications in 3GPP
KR20210157313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c5 유니캐스트 링크 설정 절차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15603882A (zh) 用于支持ue到网络中继的无线电承载配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1382520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链路标识符更新程序的方法和设备
CN114125820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报告侧链路用户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23007601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ple connectivity ser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689677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中继用户设备支持与另一远程用户设备的连接的方法和设备
CN116437495A (zh) 中继用户设备支援与另一远程用户设备连接的方法和设备